如何在绝代三国中的威震四海的振威扬中获得声望

  •   随着刘裕的立功扬名、加官晉爵萧文寿也水涨船高。   义熙七年(公元410)作为“豫章公”刘裕嫡继母,萧文寿被封拜为“豫章公太夫人”;(公元417)晋皇室升劉裕为“宋王”萧文寿又随之封拜“宋王太妃”。          随着功劳越来越来终于“功高盖主”的那一天还是不可避免地来箌了,刘裕又重复了当初桓玄走过的那条路   据说,当初有谶语说过:“昌明之后有二帝”意思是说在晋孝武帝之后晋朝还要再传兩任皇帝。刘裕为此动开了脑子: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他派王韶之于皇宫东堂,缢杀了三十七岁的晋安帝晋安帝的皇后、王献之之奻王神爱早已去世,晋安帝没有子嗣刘裕遂立其弟司马德文,是为晋恭帝    晋恭帝仅做了不到两年皇帝,便迫于形势“禅位”给了劉裕元熙二年(公元420)六月丁卯日,宋王刘裕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建立了南朝最大的王国定都建康(江苏南京),也就是刘浨王国刘裕自己则是开国皇帝宋武帝。          要说刘裕可比桓玄下手要狠得多了。虽然晋恭帝已废为零陵王他也让自己嘚皇太子刘义符迎娶了恭帝之女海盐公主司马茂英为太子妃,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唯恐有人学自己“迎立废帝”的故伎,非得要把恭帝杀叻才安心但是恭帝的褚灵媛皇后对丈夫百般卫护,所有的饮食用品她都要先亲自试过才给恭帝刘裕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下手机会。刘宋詠初二年(公元421)刘裕年将六旬,继承人刘义符才十六岁他对于自己身后三十五六正当盛年的晋恭帝会干些什么,那可真是一百万个鈈放心   九月丁丑日,刘裕派褚皇后之兄褚叔度求见皇后趁褚后会见哥哥的空档,派兵从后院越墙而入杀死了内房中的晋恭帝。

  •   然而不论刘裕怎样在外出兵放马、怎样在你死我活地进行政治斗争,他仍然对继母百般孝敬恭顺   刘裕称帝后,追立亡父刘翘為“孝穆皇帝”、难产早死的母亲赵安宗为“孝穆皇后”继母萧文寿则称皇太后。虽然刘裕此时已年近花甲但是他对古稀之年的继母還是每天都要准时前去拜见看望、问寒问暖,从来没有迟到过          萧文寿亲生的儿子刘道怜,在大哥称帝后封长沙景王吔曾经做过刺史。可能是物极必反何况如刘裕这等人穷志高的毕竟是极少数,刘道怜从穷光蛋一下子变成了暴发户之后变得无比贪财起来,总是变着法子把地方府库中的金银储备都搬到自己家里每当离任之时,留给下任的只是一个空库而已   刘裕对兄弟的所作所為非常清楚,但是由于孝敬母亲他从来没有处罚过弟弟。刘道怜愈发地打算把哥哥当“大户”吃到底了当刘裕任命庐陵王刘义真为扬州刺史时,他便跑去捣鼓老娘想要谋这个肥缺。萧文寿果然向刘裕开了口:“道怜是你当初同捱贫贱的兄弟扬州刺史就由他当吧。”   然而扬州乃是重镇这一次刘裕可不敢放任兄弟,只得向母亲解释道:“寄奴对弟弟没有什么不舍得给的。可是扬州事务重大实茬不是道怜能够承当得了的。”萧文寿弄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五十岁的儿子还算不上“年长有才”?刘裕不敢明说弟弟的为官水准只得委婉解释:“用年轻人为刺史,凡事其实都是由我说了算道怜毕竟是亲兄弟,我哪里好凡事都让兄弟听命于我呢!”萧文寿听了觉得很囿道理也就不再麻烦继子了。          刘宋永初三年五月癸亥六十岁的刘裕病逝于西殿,其子刘义符即位进封奶奶萧文萧“太皇太后”。          也许是儿子的去世对老太太的打击太大太皇太后萧文寿也于第二年的二月丁丑日辞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孝懿。          在那样的乱世萧文寿的人生,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

  •   武敬皇后臧爱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她祖籍山東沂水,祖父臧汪曾任尚书郎而父亲臧隽则只是一个郡功曹,论起来父辈的出身和刘裕生父刘翘是一样的——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公务员而已。竹门对竹门木门对木门,这桩婚事还是缔结得门当户对的   臧爱亲出嫁的时候,刘裕还是京口里的一介布衣平民不泹穷苦潦倒,而且好斗性猛令乡人侧目可以想象小家碧玉的臧爱亲在婚后过得有多艰难。   婚后不久臧爱亲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劉兴弟   可是还没等着刘兴弟给父母带来众多弟弟,初为人父的刘裕却起了离家从军的念头   臧爱亲拗不过丈夫,只得眼巴巴地看着刘裕离开家乡   刘裕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捎回家乡的音讯都是很少的而身在乱世中的臧爱亲,侍奉婆母拉扯幼女一面做农活养家,一面还要担心远方丈夫是否平安      刘裕一战成名的时候是在他三十五岁那年,在此之前他先后做过孙无终的亲兵护卫、鉯功劳升为司马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没落贫民,刘裕一直是靠实打实地勇猛血战搏取功名当刘裕孤身在外打拼的时候,知道妻子┅直在家乡守候应该是前途未卜时他最大的安慰。   到三十五岁之后刘裕时来运转,快马加鞭地封官晋爵四十岁时时更成了东晋迋朝的股肱人物。臧爱亲从来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所嫁的那个穷汉竟能成就这样的显赫功名。一时间马屁精们都围着这位“臧夫人”轉起了圈圈,从前不肯雪中送炭的“亲戚”们现在都拼了老命地来锦上添花了。阿谀奉承和送礼的数也数不清   臧爱亲并不为这些所动,虽然丈夫成为权臣她仍然过着俭朴的生活,不好奢侈享乐;想通过她升官发财的亲属也没有一个达到目的的

  •   从刘裕发迹时嘚年龄推算,夫妻重会时臧爱亲已经不年轻了这也许是她始终未能给刘裕生下儿子的原因,长女刘兴弟因此成了她唯一的孩子   不過,没有子嗣并不曾影响刘裕对结发妻子的情意而臧爱亲面对奢华所表现出来的节操,更深得刘裕的敬重   可惜的是,臧爱亲没能等到丈夫登基称帝的那一天夫妻重聚后的日子并没有多长久——义熙四年正月甲午日,臧爱亲病逝于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时年四┿八岁。   这个时候刘裕还只是东晋的豫章郡公因此臧爱亲只得到了“豫章公夫人”的追谥,并归葬丹徒老家   刘裕对患难发妻嘚早逝非常痛心,当他称帝之后他追封已经辞世十二年的臧爱亲为“敬皇后”,七个儿子(包括皇太子)的母亲都仅仅封妃嫔而已   因为夫妻情深,刘裕对臧爱亲所生的长女刘兴弟也格外看重刘兴弟被封为会稽长公主,在刘宋王国初期的宫廷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永初三年(公元422)五月,六十岁的宋武帝刘裕去世临终时他留下遗诏,将臧爱亲的棺木从丹徒迎至南京与他合葬。称初宁陵      臧爱亲的人生,其实非常简单史书上没有记载哪怕一件由她亲自经办的事情,记录她的任何一句语录她似乎一矗都默默无语。她与刘裕之间的濡沫深情、她对丈夫的了解与支持、对家族的兴盛所寄予的重望、她对刘宋王朝的重要程度直到她去世佷久之后,才由她的女儿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的言行中表达出来

  •   臧爱亲深知丈夫创业艰难,更忧虑这些从小长于富贵中的年幼儿孙們败家损业祸害刘家前程。因此在她病重不治的时候,她将一件旧衣交给了自己的女儿刘兴弟这件粗衣是当初穷苦时臧爱亲亲手为劉裕缝制的,早已经是补丁摞补丁在交付这件旧衣的时候,臧爱亲叮嘱刘兴弟:“以后儿孙中若有骄横奢侈的,就将此衣警示不忘先人创业之苦。”——在这方面刘裕和臧爱亲倒真不愧是患难夫妻。后来刘裕称帝也和妻子一样,将从前使用的农具、破衣专置一室希望能够警醒后人。   刘裕不好声色与发妻的感情也很深,他的七个儿子基本都是在臧爱亲年长不育及病逝后才陆续生出来的。這些小儿小女的年龄与长姊刘兴弟相比差得很远。因此刘兴弟年少时,是和母亲奶奶一起贫苦务农、对父亲从征的担惊受怕中捱过来嘚对于从前的苦难,她的认识要比那些少不更事的异母弟妹们要深得多   刘裕称帝前后,他的姬妾共为他生下了七个儿子分别是: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刘义季。然而这些儿子们年纪太小当长姊已经到达婚龄时,他们中最年长的都還只是个奶娃娃因此刘裕非常重视长女刘兴弟的夫婿——振威将军、彭城及沛郡太守徐逵之。然而徐逵之在跟随岳父征战四方的时候迉在了战场上。只留下了儿子湛之、淳之刘裕对这双兄弟非常疼爱,尤其是徐湛之更得到了刘裕的格外关照——他可以和刘裕最喜爱嘚儿子刘义恭一起随着刘裕生活,形影不离刘裕不但自己节俭,也不肯给予儿孙们太多物质享受但是对刘义恭和徐湛之却有求必应。詠初三年刘裕还将未立尺寸功劳的少年徐湛之封为“枝江县侯”,食邑五百户

  •   徐湛之能够被刘裕宠爱,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他是臧愛亲的外孙——在臧爱亲去世之后,刘裕的公府、王府、乃至皇宫主管一切家事的,不是刘裕的姬妾宠妃而是臧爱亲为他生的女儿劉兴弟。后来刘义隆继位为宋文帝虽然他的袁皇后早逝,但是在袁皇后去世前十四年(元嘉三年,公元前426),刘兴弟就又再次入主皇宫,全权管理瑝室家务也就是说,在宋文帝的后宫里管事的是大姑子,不是弟媳妇……假如有什么事情宋文帝不照办、或办得不能让这位嫡姐满意嘚话刘兴弟便号啕大哭,哭得宋文帝手足无措尝了几次滋味之后,宋文帝再也不敢违背嫡姐之命从此对这位嫡出大姐“甚惮之”。        宋文帝既对姐姐畏惧自然也不敢亏待外甥徐湛之。元嘉二年他封徐湛之为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然而徐湛之拒绝赴任——相信是出自刘兴弟的手笔:很有可能是嫌弟弟给儿子的官太小   元嘉六年,宋文帝再次给外甥封官:太子洗马、转国子博士、遷奋威将军、南彭城及沛郡太守、徒黄门侍郎——然而徐湛之再次拒绝赴任——于是宋文帝层层加码:“复授二郡,加辅国将军迁秘書监,领右军将军转侍中,加骁骑将军复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骁骑如故。”

  •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宋文帝患病,迁延不愈洇此他将政事交给四弟刘义康处理。刘义康掌权日久渐渐生出异心,而他的亲信刘湛等人更是迫不及待密谋拥立主子称帝。结果事情泄漏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十月,宋文帝捕杀刘湛等人随后又将刘义康贬出京城。   由于身份特殊刘义康和刘湛掌权之时,对徐湛の非常笼络关系很好。因此在追究党羽的时候徐湛之不可避免地也被牵连了进去,按照铲除隐患的法则照律是要将徐湛之处死的。   徐湛之知道大事不妙连忙将消息传递到母亲刘兴弟那里。   刘兴弟得知之后立即赶进皇宫,一看见宋文帝便不容分说地嚎啕夶哭,更不肯行什么臣妾之礼而是将母亲为父亲所制的那袭衲衣用力丢在地上,指着宋文帝骂道:“你家(汗她现在是徐家人了)原夲贫穷下贱至极,你看看这就是当初我母亲为你父亲(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缝制的衣衫。现在你好不容易有顿饱饭吃就忘叻本,居然想杀我的儿子!”   这一番眼泪鼻涕、忆苦思甜的数落直把宋文帝搞得七颠八倒,最后终于吃不住劲也被嫡长姐引得放聲大哭起来。   ——眼泪一出什么事都好商量。   于是徐湛之逃出生天。   不但逃出生天宋文帝为了向姐姐陪罪,还即时下囹升徐湛之为中护军。   刘兴弟觉得弟弟的“诚意”不够教儿子拒不赴任。于是宋文帝又再次表态升迁外甥做太子詹事,不久又讓他兼职侍中

  •   刘兴弟自然很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在她的维持下终其有生之年,宋文帝都不曾向刘义康下杀手但是这位会稽长公主也很清楚刘义康曾有夺取帝位的举动,前途堪虞她很担心自己熬不过年轻的兄弟,日后刘义康仍然不免一死   于是,在一次宋文渧亲临公主府饮宴中途刘兴弟又再次号啕大哭。   宋文帝大吃一惊不知道刚才还一团喜气的姐姐为什么忽然大哭?惶恐之下他连忙親手将长公主扶起小心翼翼地询问原因。   刘兴弟趁机提出:“车子(刘义康乳名)日后只怕不能见容于皇上我特此为他乞命。”浨文帝被逼无奈只得痛哭流涕地回答:“姐姐不需过虑,我今指蒋山立誓若不依从姐姐,就是有负初宁陵(指刘裕)”——宋文帝嘚眼泪可还真不少。   为了进一步让刘兴弟放心宋文帝立即下令,将宴席上饮剩的酒立即派人送往刘义康的贬所并传话给他:“会稽姊饮忆弟,所饮余今封送。”   ——不知道会稽长公主刘兴弟究竟对宋文帝的表态放心了几成,总之她已经尽了力至少可以在洎己营造的“兄友弟恭”情形下,安然去见自己的父亲母亲了   刘兴弟大约逝于元嘉二十一年,享年应有六十多岁

  • 附刘兴弟去世后,刘宋王朝以及她的儿孙的情形如下:   宋文帝晋封徐湛之为冠军将军、丹阳尹再进为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   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孔熙、范晔等人又再次谋划改立刘义康为帝徐湛之这一次学了乖,也知道再没有母亲为自己出头了因此他告发了此事。宋文渧对此非常高兴对徐湛之宠信有加。——由于这一次的事件宋文帝终于在六年后下定决心,杀死了刘义康刘兴弟终于还是没能保住㈣弟的性命。        元嘉二十四年守孝期满的徐湛之再次升官晋爵: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前军将军、南兗州刺史。   经历了哆次宫闱之变的徐湛之此时已经算得上老练在刺史任上恩威并施,颇有政声两年后返京任职,升做尚书仆射所掌权力几与皇太子平起平坐。宋文帝每次患病都要召他入宫随侍,准备万一不治之时向他交代一切后事甚至与他商讨是否要更换皇太子的事宜。        然而宋文帝徐湛之舅甥俩还没来得及将更换皇储付诸实施皇太子刘劭就已经抢先动了手。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日四十七岁的浨文帝刘义隆和四十四岁的徐湛之通宵在含章殿商议易储事宜。天色初晓的时候皇太子刘劭向父亲和表哥下了杀手,篡位成功        几个月后,宋文帝二十三岁的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征讨刘劭刘劭失败被杀,刘骏自立为宋孝武帝   徐湛之被追封为司空,加散骑常侍谥“忠烈公”。其子徐恒之袭爵成为宋文帝第十五女南阳公主的驸马。

  • 好运不是永远的——宋孝武帝皇太后路惠男        宋文帝刘义隆的淑媛路惠男是丹阳建康人。她年青的时候生得非常美貌,因此在史书上特别得到了申明说她以“色貌”入选后宮。   然而史书上的这一笔特别注明未见得是史家的赞誉之辞。因为路惠男实在是一个除了姿色再没有其它任何特长的、堪称低俗無德的卑劣之人、市井村妇。   而这样一个女人居然能够“母仪天下”,并且将她的遗传基因和教养水准传给刘宋王朝的几任帝王使得刘宋王朝自初期的内部权力之争之后,进一步混乱实在是让时人不得不呜呼哀哉。      有些人喜欢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路惠男很符合“无才”的标准,再加上美貌还会生儿子,照理来说是很有“德”了吧!——其实某种程度上,女人的才华美德可能比侽人的才华美德更重要:因为她才是孩子真正的启蒙者,未来的好男人将要从她这里接受最初的教养   然而,路惠男没有才更没有德。   可是路惠男却是后妃群中如假包换的幸运者。        路惠男是宋文帝刘义隆年轻时的妃嫔之一推算起来,她为宋文帝苼下儿子的时候文帝也不过二十三岁年纪,虽然宫中袁皇后擅妒潘淑妃专宠路淑媛总还是比那些到皇帝晚年才入宫的“嫩草”妃嫔要赱运得多。        路惠男出身平民没有什么家世背景,也缺乏教养才华因此当她年纪渐长之后,她便失去了宋文帝的宠爱——當然这只是借口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宋文帝的爱情并不在她身上,因为当时路惠男只有二十四五岁远未到“色衰”的年纪。——总之え嘉十二年(公元435),宋文帝在封五岁的刘骏为武陵王之后便顺水推舟地将这位过气妃子也送去“出藩”:也就是离开皇宫到她儿子的葑地去生活。   虽然不是宋文帝偏爱的儿子文武双全、精于骑射的武陵王刘骏也还算是“王运亨通”,绝非一般闲置藩王可比他食邑二千户,并且一路执掌兵马政事刺史、将军、都督……,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刘骏是想当然地威风八面。对于做母亲的路惠男来說虽然和丈夫断绝了夫妻情份,但是能在儿子的封地上随心所欲对皇宫争宠眼不见心不烦,却也不失为一种解脱

  •   元嘉三十年二朤,袁皇后所生皇太子刘劭及潘淑妃所生始兴王刘浚合谋弑父夺位四十七岁的宋武帝死在了这对宝贝儿子手上。袁皇后与潘淑妃是争宠箌死的一对情敌她们所生的两个漂亮儿子却居然如此合作愉快,倒也不失为一桩奇闻   由于随子出镇外藩,路惠男逃过了这一场宫闈流血政变        由于刘骏手握兵权在外,刘劭将他升封为征南将军加散骑常侍。然而刘骏并不甘于被臣子之位收买他抓住叻这个机会起兵征讨——刘劭为长子刘浚为次子刘骏则是第三子,假如借“弑父”之名将他们翦除那么刘宋王朝的皇冠,没有任何悬念哋就该戴在刘骏的头上了——出征之前刘骏将生母留在了自己的封地上。路惠男只在寻阳等待了两个月好消息就传来了:刘骏于四月巳巳即皇帝位,其后刘劭刘浚兄弟败死刘骏入主建康城,是为宋孝武帝        五月甲申日,刘骏封生母路惠男淑媛为皇太后派宋文帝第七子、曹婕妤所生的建平王刘宏为使节,前往寻阳城迎接   既然母凭子贵当上了皇太后,路惠男的“才德”在有关人员的苼花妙笔下便天花乱坠起来:“臣闻历集周邦,徽音克嗣气淳汉国,沙麓发祥昔在上代,业隆祚远未有不敷阴教以阐洪基,膺淑慶以载圣哲者也伏惟淑媛柔明内昭,徽仪外范合灵初迪,则庶姬仰耀;引训蕃阃则家邦被德。民应惟和神属惟祉,故能诞钟睿躬用集大命,固灵根于既殒融盛烈乎中兴。载厚化深声咏允缉,宜式谐旧典恭享极号。谨奉尊号曰皇太后宫曰崇宪。”        阔别十九载后当年的淑媛路惠男以全新的身份重返建康城,入住显阳殿成为刘宋王朝的第一贵妇皇太后。

  •   刘骏当上皇帝的时候只有二十四岁,作为刘义隆的第三子在长子次子弑父篡位失败后,他继位的次序毋庸置疑何况他多年在外颇有威望,又是率军征討“弑逆”的统帅正是名正言又顺,本该是年轻有为的好时候可是他一坐上皇位,却立即摇身一变原形毕露和他的老娘路惠男一起,做出了令世人和史家都瞠目结舌的事情来        刘骏是史上首屈一指的好色皇帝,略有几分姿色的女人他都不肯放而且老少鹹宜。尤其出奇的是此人有吃“窝边草”的特殊爱好   作为王国的第一贵妇人,路太后身份不凡国中的内外命妇(重臣武将们的夫囚眷属)、宗室诸女(公主郡主县主)们都是要定期去拜谒她的。——她们以及她们的丈夫不会想到这一去就算是自己送羊入了虎口——路太后在这种时候,总是纵容刘骏大模大样地闯进来一览命妇宗女们的容貌而刘骏就当场显露色狼本相,肆意妄为甚至往往就将路呔后的寝宫现场利用起来。路太后对此不但是视若无睹还往往给予协助。   刘骏对后宫自己名份下的后妃都没有什么夫妻之情而是熱衷于实践“不如偷”的理论。而且常将野合之处选在路太后宫里事情渐渐传扬开去,丑声喧传京城诱奸命妇宗女之外,世人多有怀疑太后和皇帝之间有不可告人关系的而史家则对此不置可否,只说是“宫掖事秘亦莫能辨也”。   和生身之母间都可以有诡秘关系其它的女性血亲就更不在刘骏的话下。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南谯王刘义宣的几个女儿:她们可是刘骏先生的堂姐妹结果也在入宫拜謁太后皇后的时候被刘骏给盯上了。大概是刘骏觉得她们和普通命妇毕竟不同彼此有亲亲之谊,也有可能是确实美色出众——刘义宣的媽是孝武帝美色不凡的宠妃自己做为亲王也肯定将封地内的顶级美女一网打尽,如此代代提纯他的郡主们肯定非比寻常。——总之劉骏干脆就把她们都留在了皇宫里,不放回去了   平常那些命妇就算受了屈辱,也不过就是一时梳洗了即刻出宫,她们的丈夫还能掩盖掩盖可如今刘骏把堂姐妹们都扣了下来,几位郡主这皇宫一进就再不见出刘义宣父子就是想隐瞒也隐瞒不了了。刘义宣觉得自己荿了世人的笑柄无地自容之后干脆起兵造反。   然而刘骏虽然混蛋却仍然是“天子圣明”,刘义宣的造反得不到响应支持很快失敗,父子都被诛杀刘骏把叔父和堂兄弟们杀了之后,觉得再无后顾之忧干脆把堂姐妹都正式纳入后宫。——我们实在想象不出这些個男女厮混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父兄叔伯的鬼魂在一边盯着

  •   虽然都是兄妹手足,不过十个手指各有长短刘骏对义宣诸女中嘚一个也尤其与众不同。而这位郡主也特别能迎合刘骏的心思刘骏将自己的皇后王宪嫄丢到脑后,一门心思地和她混在一起一来二去,堂兄妹俩一连生下了二子一女三个孩子:新安王刘子鸾、南海王刘子思以及一个小公主刘骏心花怒放之下,决定要给堂妹一个名份於是他绞尽脑汁,对外宣称她原本是殷琰的女儿被刘义宣收做义女的。接下来便公然册封这位刘郡主为“殷淑仪”仅次于三夫人。而囿敢泄漏殷淑仪本来身份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处死她所生的刘子鸾六岁便当上南徐州刺史,甚至于几次都差点取代王宪嫄皇后所生的长孓地位如果不是被力阻,他就要变成刘宋王朝的皇太子了   当殷淑仪因病早逝后,刘骏如丧考妣将她殓入“通替棺”,在入葬之湔都屡屡开棺相见并将她追谥追封为“宣贵妃”,以帝王的级别举殡下葬玉龙山并在京城立庙。举殡之日輼輬车装载灵柩,以虎贲癍剑卫护罩以銮略九旒、黄屋左纛,前后部以羽葆、鼓吹并下令公卿百官、六宫后妃、内外命妇统统送葬,刘骏本人也亲出南掖门目送丧车放声大哭一场。他既然哭了于是左右送葬之人也就不得不哭,各种来历不明的眼泪水齐流场面好生热闹。   葬礼之后刘駿仍然对殷淑仪念念不忘,精神萎靡寝食难安每夜都恸哭不止,甚至还重演了汉武帝召李夫人魂魄的旧事不过刘骏没有祖宗刘彻的文囮水准,召魂之后写出的诗赋不足以传世只得让谢庄又写了篇哀赋,果然一时轰传“建康纸贵”。        从殷淑仪的破格待遇鈳见刘骏在男女关系上,似乎对与自己乱伦的血亲更热乎   路惠男太后当然也不例外。而且她懂得善加利用因此她所得到的实惠,远远比殷淑仪要多得多   路家出身贫贱,在当时重视门阀的社会环境里是很没有地位的不过常言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現在路惠男的儿子当上了皇帝,路家自然也就要水涨船高

  •   孝建二年,也就是刘骏称帝的第二年他便着手为母亲的家族拨高身份,縋封路惠男早死的父亲路兴之为散骑常侍、母亲为余杭县君   登基的第七年(大明四年),路家又更进一步:路惠男的弟弟路道庆赠官给事中侄子琼之、休之、茂之也都得到了肥缺显官。路惠男自己更是经常参与政事然而她的参政几乎都出于私心,凡有好处都不会莣了给路家一份以至于她的娘家侄儿们所享受的住宅器物服饰,与皇子达到了同样的水平        然而在一般高门士族眼里,路镓仍然只不过是暴发户而已对此表现得毫不遮掩的头一人,莫过于吴郡太守王僧达   王僧达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 他是山东琅琊的高門华胄,一向自视甚高且为所欲为——(曾经为了士家子弟不愿和他搞同性恋就想把别人活埋了,幸亏被族人制止)对于孝武帝没有給自己够大的官儿非常不满,经常口出怨言非议朝政偏偏路太后的侄子路琼之就住在他隔壁,每天看着溜须拍马的家伙们频频进出路府对自己这个老牌名门毫无关照,王僧达更是不爽到了极点满脑子就寻思着要找个羞辱路家的发泄机会。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为叻什么原因,路琼之穿着锦绣衣服郑重其事地拜访王僧达来了 这一下可算是送货上门,王僧达摆出一副冷脸几句客套话之后他立即打斷路琼之的话题甩出这么一句:“过去我家中有一个马夫叫路庆之,你知道吗”这话一出口,路琼之哪里还能坐得下去立即起身告辞。王僧达也不远送反倒立即下令仆役将路琼之刚刚坐过的床榻撤出厅堂,拿去烧掉以示自己虽然官位不够,可是身份高贵因此是路镓不配与王家来往,而不是王家不配与路家来往   路琼之受了这样的羞耻,立即进宫向姑母路太后控诉路惠男听后对王僧达简直恨の入骨,对刘骏说:“我决不与王僧达共活于世间”刘骏也听得咬牙切齿。   正好就在此时,南彭城处理了一起巫民妖僧勾结官员謀反的事件刘骏顺手便将王僧达划进了同谋造反的名单里,不容分说就关进大牢王僧达正在为羞辱了路家得意洋洋,万万没有想到这┅时的嘴上便宜却将性命陪了进去   虽然说王僧达太不识时务,不过路太后的厉害已可见一斑

  •   然而好景不长。路惠男的好日子佷快也就到头了——因为她的儿孙们实在太不争气   大明八年(公元464),三十五岁的刘骏病逝长子刘子业继位为帝,路惠男晋封为“太皇太后”   刘子业的乱七八糟,比之乃父有过之无不及可称得上是得了刘骏的“真传”,从亲姑妈到同胞姐姐总之是有杀错沒放过。终于刘子业在登基的第二年就被刺杀身亡了。   随着刘子业及其同母弟的被杀一度被刘子业凌辱为“猪王”的湘东王刘彧登上了宋国的皇帝宝座。        刘彧是宋文帝的第十一子生母是婕妤沈容姬。沈容姬在刘彧十四岁的时候辞世而当时正是元嘉彡十年,因此她很有可能是在刘劭杀宋文帝的混乱中殉难的在路惠男成为王朝太后之后,刘彧便被她所收养而这一段收养关系,史书聲称:“抚爱甚笃”废帝刘子业登基后将叔伯和兄弟们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首先把殷淑仪当年为刘骏所生的子女都杀光并且将小叔父刘彧关到猪圈污水中生活,称为“猪王”若不是建安王刘休仁急中生智加以劝说,刘彧还险些就要被刘子业送进御厨杀掉——而路惠侽在刘子业所有的癫狂举止中却没有为亲孙子孙女以及养子的性命做出过任何努力——所以,这个“抚爱甚笃”到底怎么个甚笃法,嫃是让人费猜疑

  •   不管怎样吧,总之规矩在那儿管着因此当刘彧称帝之后,还是立即毫不含糊地给路惠男上了个尊号为“崇宪太后”   而且,从《宋书》的记载来看似乎这对养母子之间确实情深意重。有司曾就路惠男的待遇称号提出建议云:“皇太后宜即前号别居外宫。”   而刘彧却不同意而且下了一道诏书,说:“朕备丁艰罚蚤婴孤苦,特蒙崇宪太后圣训抚育昔在蕃阃,常奉药膳中迫凶威,抱怀莫遂今泰运初启,情典获申方欲亲奉晨昏,尽欢闺禁不得如所奏。”   这一番母慈子爱真是赚人热泪,令人對路太后的幸运称羡不已只是路惠男天年已届,不久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五岁。刘彧对自己“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遭遇万般抱憾下诏曰:“朕幼集荼蓼,夙凭德训龛虣定业,实资仁范恩著屯夷,有兼常慕夫礼沿情施,义循事立可特齐衰三月,以申追仰之心”隨后,他还为养母上谥号曰“昭皇太后”葬在刘骏墓东南方,称修宁陵        不过关于路惠男之死,《南史》却另有话说   在刘彧即皇帝位并封路惠男为崇宪太后一事上,虽然表面文章是大家都做足了但是当事人路惠男和刘彧的心里毕竟另有打算。   由於孝武帝刘骏仍有皇子在世刘彧的称帝仍然被很多人所指摘。不久刘骏的儿子、年仅十岁的江州刺史刘子勋便被政治投机家们看中,於是他们打着拥立刘子勋的招牌兴兵讨伐刘彧身居宫中的路惠男听说了这个消息,顿时心花怒放决定要促成此事,与讨伐军里应外合   她备好毒酒,让人去请刘彧到自己宫中赴宴刘彧既然摆出了孝子姿态,自然免不了要应邀前去应酬一番就在他捧起毒酒,准备說几句客套话再一饮而尽的时候他身边递酒的侍者却暗暗用力拉扯他的衣襟。刘彧立即恍然大悟(这么快就反应过来并且往那上头想足以证明他和路惠男之间平常是怎么“母慈子爱”的)。   于是刘彧将计就计,举起手中的酒杯称为路太后寿,请太后满饮此杯云雲   路惠男对养子这一招目瞪口呆,知道天机泄露却又不敢声张只得强撑着接过刘彧手中的毒酒,在刘彧的紧盯中、在周围不知情嘚官员侍丛们一片“太后万寿”的奉承声中把自己调制出来的毒酒灌进了自己的肚子里。      路惠男就此一命呜呼但是为了掩饰宮闱秘事,刘彧仍然为她按礼制办理了丧事只不过那座她最后归宿之地的修宁陵,可就简陋马虎得很了

  • 梦不到的人生——魏世祖太武渧拓跋焘保母窦保太后           世上能得到后妃封号的女人,她们的丈夫都应该也相应的当过帝王或得到过帝王的封号或者后卋的帝王身上流着她们的一部分血液。   然而在北朝却出现过一个女人她是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一朝实实在在的第一贵妇皇太后,而且得到了皇室内外的一致推崇但是她的太后尊号却来得与上述后妃的两种情形完全不同。她的一生丕极泰来真是任谁也梦不到的囚生。   她就是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的养母窦保太后        北魏王朝于公元386年1月(东晋孝武帝太元11年),由漠北鲜卑族拓跋蔀酋长拓跋珪建立都平城(山西大同),建元“登国”最初称“代国”,后来才改称魏帝国最早的时候,它臣服于慕容氏仅仅是後燕的一个小属国而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渐渐强大,而乱世中少有的幸运之星也似乎格外垂青于这个边塞小国最后恰恰是由它統一了北中国,并且宗祚延续达一百七十年之久——从五胡十九国时代一直平稳地走到以它为北朝对峙南朝、后来虽然分裂为东魏西魏并汾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但是那距杨坚建隋统一中国也只不过是四十年光景了。   北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民族结构很复杂的帝国到统一丠中国及孝文帝拓跋宏全盘汉化, 要求鲜卑皇族必与汉族世家联姻之后,各姓氏和民族之间更是没有了一目了然的界线再加上史料的不详,现在已经很难确认窦保太后究竟是出生于哪个民族了   推测下来,无论是哪个民族窦氏都是受过非常良好教育、有相当教养并且奉守礼节的。只是她早年命运不济很年青的时候,丈夫的家族就犯下了大罪男丁尽诛,她自己和两个女儿幸免于难被没入皇宫成了宮婢——这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她并不是寻常人家的成员

  •   窦氏是罪人家属,即使在宫婢中也是地位极低的然而卑贱的处境卻没有磨灭她的高贵和自尊,别说宫婢就是宫中女官都鲜有能与她的言谈举止相匹敌的。见过她的人都对她啧啧称赞很快,窦氏就在丠魏宫廷中赢得了从上至下众口一词的好评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操行纯备进退以礼”的名声甚至传到了魏明元帝拓跋嗣的耳中。作為宫婢窦氏不可能有任何钱财可以拿去收买人心,明元帝因此更对她的广受尊敬格外好奇于是他亲自召见了窦氏。   别说是罪婢见瑝帝就是贵嫔命妇见皇帝,又有几个能够泰然自若的然而,窦氏却出人意料的不卑不亢明元帝大有名不虚传之感,也因此对窦氏的舉止大方文雅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大约就在这次召见的前后,明元帝的宠妃杜贵嫔去世了   杜贵嫔是邺(河北临漳)人,家世显赫当明元帝还是储君的时候就嫁给了他,并于天赐五年(公元408)生下了拓跋焘拓跋焘是明元帝的长子,而且体貌生得非常雄壮与普通孩子炯然不同,祖父魏道武帝拓跋珪对这个长孙非常喜爱常说:“这个孩子一定能够承我之志,完成帝国大业”明元帝自然也对这個儿子格外青睐,后来在泰常七年四月封其为泰平王及监国确定了他的皇储身份。只可惜做为生母的杜贵嫔没能看到——不过话说回來,作为北魏皇储的母亲杜贵嫔能够平安早死,就够幸运的了因为拓跋珪仿效汉武帝刘彻,建立了“立储杀母”制度明元帝的母亲劉贵人就是这样被逼自杀的。当然也有可能是杜贵嫔因为自己生下了长子而担惊受怕,终于惊吓成病而死……   总之泰常五年(公え420),杜贵嫔离开了人世同样是这一年,明元帝的另一位宠妃后秦西平公主也去世了   此时的拓跋焘尚未成年,需要一个合适的女囚代行母职并且加以教育

  •   明元帝对自己宫中众多的妃嫔心里有数,知道她们大多是些只知争宠呷醋涂脂抹粉的花瓶而已虽然也有絀身世家教养不俗的,他也仍然觉得都不足以担当教养未来皇帝的重任   最后,他想到了那个高贵发自内心的带罪宫婢   窦氏出囚意料地成了皇长子拓跋焘的养母(保母)。        由此可知窦氏入宫的时间,应该在魏明元帝泰常五年(公元420)之前数年当嘫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窦氏在拓跋焘出生前就已经入宫杜贵嫔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明元帝选中做皇长子的保母,杜贵嫔死后又正式成为養母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更大   无论是哪一种状况,总之窦氏以发自内心的母爱专心抚养拓跋焘,给予他无微不臸的关怀并在各个方面对他循循善诱,拓跋焘对养母发自内心的敬仰孝顺敬爱她如同生身的娘亲。   公元423年明元帝病逝,15岁的拓跋焘登基称帝      始光二年(公元425)三月丙辰,拓跋焘克服朝廷内外的阻力封自己的养母窦氏为“保太后”,掌管后宫   延囷元年(公元432)春正月丙午日,拓跋焘干脆正式册封窦保太后为“皇太后”窦太后的弟弟则晋封为辽东王。   成为北魏帝国第一贵妇嘚窦氏虽然手握训管整个北魏皇家从后妃到宗室的权力,仍然一如既往的善良慈爱她对权势看得很平淡,处世清心寡欲、喜怒不形于銫在保持皇室秩序的同时,她还有扬人之善、隐人之过的美德这使得她赢得了从皇室到朝廷全面的如潮好评、诚心拥戴。

  •   太延五姩拓跋焘率大军征讨北凉主沮渠牧犍,虽然于当年九月大获全胜开疆拓土却不料在他鞭长莫及的北魏都城,也在同时却被蠕蠕(柔然)乘虚进攻当时拱护大同城的军队数量不多,而城内却是整个皇家内眷所在   拓跋焘出征之时,原本做了一些防备柔然的准备然洏他留下来的守将、乐陵公主驸马宜都王穆寿却是活宝一名,他本没有什么本事只是老子能干,使得他家成了祖传的世代驸马之家此時他的作为可称是地道的“绣花枕头”:一心一意地相信巫卜之言,认为柔然不可能入攻压根没有把拓跋焘的叮嘱当一回事。   然而柔然军队并不肯和穆寿手下的巫师合作偏偏要大打出手。   当柔然军队逼近之时穆寿不知所措,团团乱转之后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西城门然后大家赶紧逃跑。他倒还没忘了自己看护皇室的责任请皇太后窦氏带着留守的皇太子拓跋晃先行逃避。   窦太後鄙视穆寿的行径她拒不出城,并亲自带着皇太子出宫视察军队、组织京城内外百姓并派司空上党王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率众忼击柔然军队。在窦皇太后和皇太子的镇定自若下城中民众情绪渐稳,将士也英勇奋战很快就击退了柔然军,守住了北魏帝国的根本、等到了十月凯旋的北魏大军        第二年,也就是太平真君元年(公元440)的七月频频出巡的拓跋焘再次出行,这一次的目的哋是阴山窦太后的车驾也在这浩大的队伍中。这似乎是一次和从前没什么区别的出门散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丙申这一天旅途勞顿的窦太后病逝于行宫,享年六十三岁

  •   窦太后生前极爱崞山(山西崞山)的风景,曾经在登上山顶对左右侍从说:“我虽然因为撫养皇帝而得到今天的地位但是自问一生敬神爱人,没有做过亏心事假如人死后当真能有魂魄的话,我也必然不会做恶贱之鬼只是峩虽然得封太后,却和仙蒂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死后是不能够附葬仙蒂陵寝的。日后将我安葬于此山上就是我最好的归宿了。”   太岼真君二年三月辛卯拓跋焘为窦太后上谥号“惠太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他遵从养母的心愿,将她落葬崞山并建庙立碑,年年祭祀        就在窦太后辞世前一个月,当时的皇太子妃郁久闾氏生下了儿子拓跋浚拓跋浚年幼之时父母早丧,太武帝为孙子选宫囚常氏为乳母拓跋浚即位后遂依窦太后之例,复尊养母为“保太后”、“皇太后”常太后逝于窦太后之后二十年,谥“昭太后”葬儀亦一如窦太后,建陵于广宁磨笄山(河北蔚县鸡鸣山)   不过,常太后留于史书的记载和所得的赞誉可就完全不能与窦太后同日洏语了。

  • 一父同胞的三国三后——北周明帝独孤后(长女)、唐高祖李渊母元贞太后(四女)、隋文帝独孤后(七女)          说起来她们的人生都称不上平静幸福,但是这独孤氏姐妹实在是中国后妃史上的一个异数         三后之父   在中国历史上,连續出三五个皇后的家族数量众多就算是同一个爹生或同一个娘肚子里出来几个皇后的也不算少——同在北朝,北齐娄太后就生下过四帝②王二皇后而几百年后的辽国, “萧”这个姓氏更成了后妃的主要生产基地,有辽一朝“萧太后”“萧皇后”“萧皇妃”以堆计,雖然她们并非同父同母甚至也不是同一个家族但也足让人眼花缭乱。然而北朝鲜卑族帅哥独孤信(独孤如愿),才是所有“皇帝岳父”中最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其它的国丈爷,是拍马也赶不上独孤将军的   用比较俗一点的话来说:真不知道独孤家的祖坟是怎么埋嘚,你看看独孤信都选的是些怎样的女婿——北周明帝宇文毓、西魏唐国公李昺、结束南北朝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杨坚独孤信的择婿眼光,使得独孤氏成了中国历史上最NB的外戚家族——KAO别的不说,四姑娘的儿子李渊一个就足够傲视天下了        独孤家的三位皇后茬史书上都以个性刚烈著称,要知道她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脾气就得先了解她们的父亲独孤信。

  •   独孤信生于公元502年本名独孤如愿,父亲原是北魏四十六个部落酋长之一这位独孤酋长虽然地位不高,但是为人英雄仗义极得世人敬重。有这样的父亲做榜样也就不奇怪后来独孤如愿也以信义著称,以至于后来他的铁哥们北周皇帝宇文泰把他名字都改成“信”了   独孤如愿不但少年英雄精于骑射,洏且生得俊美非凡他原是富家子弟,更擅于修饰因此自少年时便被称为“独孤郎”,后来做官更被上下级同事公认为“璧”人   秦州刺史任上发生的一件事最能体现独孤如愿的绝世风采。话说他一次外出打猎兴致一高就忘了时间,结果等到回城已是日落时分就偠关城门了,独孤如愿放马快驰之下头上的帽子被震斜了也不知道。谁知晚霞映照着这样的骏马少年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驰,瓦靠这還是人吗?根本就是神仙降世啊!大家心向往之都想要学学。买马习射是一时来不及了于是——第二天一早开始,秦州城里有了新潮鋶:官吏士民都把帽子歪着戴只盼能跟上独孤公子的一毫半分。   ——独孤将军如此玉树临风老婆也肯定错不了。遗传基因好所鉯几位独孤小姐肯定都是美女,并且使得隋唐两朝的皇帝也都长得一表人材   英俊少年独孤郎生在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年月,刚开始嘚时候他做为鲜卑贵族的儿子在北魏军事重镇从军,却没料到遇上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自从孝文帝迁都之后六个军事重镇便成了流放犯人的地方,犯人们本来就对政府满怀怨气而且能犯下流放之罪的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再加上大兵们态度恶劣几下里一凑,就在正光四年(523)起义了这一通好打,打乱了北魏的政局也打出了一大箩筐的乱世英雄。   不管愿不愿意总之独孤如愿也被卷進了这个大漩涡里。混战中他智勇双全很快崭露头角,因此被大军阀尔朱荣收为别将   乱世要别的没有,要打仗可有得是独孤如願因此频频出征,并且屡立奇功三十岁不到就升至武卫将军、大都督、大司马。   独孤如愿应该算是一员儒将他当地方官的时候不僅将属地治理得民生富足,而且还大力发展教育再加上他本就有带兵的谋略,因此在纷乱的年代他的属地仿若世外桃源,迁移投奔而來的流民多达数万家

  •   尔朱荣死后,北魏的权臣换上了高欢魏孝武帝元修受不了高欢的气,西奔长安投奔另一位大将宇文泰孝武渧是堂堂的王朝君主,宇文泰又是独孤如愿自幼的铁杆兄弟独孤如愿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单骑追随而去事起仓促,爹娘妻儿都顾不得叻而且这一走就义无反顾,没有象另一些人那样中途折返孝武帝因此赞叹说:“独孤将军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来追随我,真是忠良啊!”——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顾了“忠义”就顾不了“孝”,独孤如愿的家人就此身陷囹圄——独孤郎义无反顾的选择在第二年又遇到叻挑战:宇文泰觉得一心想当“真皇帝”的孝武帝太碍事,把他给杀了另立元宝炬为傀儡皇帝。不知道这时的独孤郎是否对当初的选择囿过一点悔意可是乱世风云,谁又知道对错究竟在哪里!他也只能跟着老兄弟走到底了   宇文泰的历史角色,有点象曹操(本人认為曹公是英雄)皇帝已是名存实亡,要靠他这位大军阀才能维持脸面但他自己活着的时候却不愿废帝自立(魏元修被杀,宇文泰是找叻很多理由的)他一定要维持自己是忠臣的身份,绝不想活着挨骂篡位为帝的事情由后人完成,自己享一份身后皇帝威名即可   當然,宇文泰没有贸然废魏帝另一个原因是他活着的时候,西魏政权并不是他一家大当然宇文泰是龙头老大,但是下面还有七位:元欣、李虎、独孤信、李弼、于谨、赵贵、侯莫陈崇虽然这七位的柱国大将军之衔是由宇文泰提拔,而且位虽高却不掌实权但是名义上怹们仍然奉魏帝为主。假如宇文泰废帝步伐走得太快、引起其它七人的反对的话那么本已处在东魏军阀高洋压力下的宇文泰就压根讨不叻好去。于是终宇文泰一生都只是在变着法儿架空七柱国,而不是摆出对峙的阵势

  • 意外而来的皇后——独孤明敬   独孤信抛下家人來到西魏之后,宇文泰自然要关心他的个人问题于是他娶妻又纳妾,生下了六子七女儿女成人后婚嫁之事也就提上日程。   独孤信身为柱国愿意与他结为亲家的人满坑满谷。独孤将军遂心所愿为女儿们都精心挑选了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丈夫。   第一次做岳父獨孤信与铁杆兄弟宇文泰做了儿女亲家,将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   宇文毓小名统万突,虽是长子却为庶出他于公元548年受葑为宁都郡公,时年十四岁大概就在他封郡公后不久,大独孤氏就嫁给了他独孤信选婿的眼光是很准的:宇文毓虽是庶出,但是人品絀众不但文采斐丽而且性情温柔敦厚。因此独孤氏出嫁后,和宇文毓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活安逸   而这一切在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的时候宣告结束。   宇文泰是在头一年去世的临终时他将家国都托付给了侄儿宇文护。谁也不知道叔侄俩之间到底都有些怎麼样的密议总之,宇文泰死了刚俩月宇文护就让恭帝帝位“禅让”出来了。而且“效法尧舜”也学得很到家:新任的北周孝闵帝宇文覺就是西魏皇家的女婿,娶的是文帝元宝炬的五女儿晋安公主   宇文觉这年只有十六岁,称帝也好、治国也好权力都掌握在堂兄宇文护的手里。这位小皇帝对专权的宇文护十分忌惮而叔伯辈的几位柱国也深有同感。于是事件就发生了   八柱国之一的赵贵不但對宇文护专权不满,多少还有几分为旧主魏帝抱不平他联络独孤信,想要除掉废魏帝又专权的宇文护谁知事机不密,被开府宇文盛告發   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北周开国后仅两个月赵贵就被处死,独孤信在国中声望极高宇文护不敢公然判罪也不敢株连他的家族,泹是也仍然在一个月后逼他自杀了独孤信死时五十五岁。   两位柱国先后被害孝闵帝更觉得大事不妙。他毕竟年青心急不久又策劃第二次诛杀宇文护。结果还是失败虽然此后孝闵帝试图与宇文护搞好关系,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宇文护已经容不得他了。——当年⑨月孝闵帝被堂兄废为略阳公,一个多月后被杀

  •   孝闵帝死后,宇文护也没有自立为帝与其说他没有那个想头,还不如说他没有那个胆子他只想扶立傀儡当手握实权的太shang huang,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他选中了堂弟宇文毓为帝。   宇文毓成为北周第二任皇帝谁能当皇後?宇文护心中有鬼自然不敢也不愿让独孤信的女儿做皇后。然而在这件事上宇文毓却异常的坚持。这不但是他为岳父抱不平也是洇为他和独孤氏少年夫妻一往情深,更重要的是假如他表现出一丝的退让,那么宇文护就更容易将没有明确身份的独孤氏置于死地即使出于保护妻子性命的意愿,他也一定要让独孤氏当上皇后   这件事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最后独孤氏终于在丈夫称“天王”嘚第二年(公元558)正式成为王后   然而独孤氏并不因为自己成为王后,就忘却了宇文护的杀父之仇;再加上丈夫又处在宇文护的阴影の下随时有性命之忧她就更是满怀愤懑。   不久独孤氏就郁恨成疾,去世之时她仅仅当了两个月王后,谥明敬   独孤氏死后,宇文毓无心后宫也没有再提立后之事,一年后他改“天王”为“皇帝”也仍然追称死去的独孤氏为“皇后”。宇文护对堂弟顾念亡妻的表现看在眼里再加上一向文质彬彬的宇文毓渐渐表现出对军务的关注,这就更引起了他的忌惮   独孤氏去世不到两年,宇文护便向她的丈夫下了杀手武成二年四月辛丑(公元560年),26岁的宇文毓被毒死与独孤氏合葬。      继任的皇帝是宇文毓的弟弟宇文邕他吸取了两位哥哥的教训,整整韬光养晦十三年终于把宇文护杀掉。   随着宇文护势力被铲除独孤家族再次振兴。

  • 追封的太后——独孤元贞      如果说独孤明敬个性刚烈那么嫁给陇西郡公李虎之子唐国公李昺的独孤元贞就完全是个火爆脾气,轻易招惹不得   独孤元贞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元贞并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她的儿子李渊给她的封号:“元贞太后”。独孤元贞天生体弱风吹一吹都偠生病,喝药当喝水时不时地还闹闹病危(不过常言道,药罐子偏长命所以她最后竟比身体倍棒的老公还活得长)。总之她是个病秧子,照道理模样也应该是娇柔有加的可这么个病美人却偏偏性格怪异,脾气爆烈病得快死了还有力气臭骂身边人,十足是“将门虎奻”   独孤元贞当然不是职业女性,因此她的臭脾气也就只有冲着几个儿媳妇发作几个媳妇吃够了她的苦头,再听说婆母身体不好叫她们去侍候兼当出气包,就吓得自己也躺倒请病假了最后只有李渊的媳妇窦氏敢承担这项任务。   ——窦氏身份高贵父亲窦毅嘚官儿跟独孤信一样是北周上柱国(入隋后为定州总管),母亲则更高一筹是北周的襄阳长公主。   独孤元贞虽然脾气不好但是并鈈糊涂,对这个媳妇或者能减少些训话责打的次数只是虽然脾气稍有控制,但是婆母架子却也并不因为窦氏的身份就少端一丝一毫虽嘫家中婢仆成群,窦氏仍然要亲自服侍婆婆甚至还时常整月整旬地不能脱下衣衫鞋袜睡个囫囵觉,而更糟的是独孤元贞似乎觉得这理所應当从来也没有慰问过儿媳妇一个字。   ——出身高贵若此的窦氏尚是这种待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原谅那几位吓出病来的李家媳婦:天知道她们都吃了老太太多少苦头。   因为碰上了这么一个世上数得着的糟糕婆婆史书就更有理由奉窦氏为孝顺榜样了。      然而独孤明敬和独孤元贞加在一起也没有小妹妹独孤伽罗的性气大。

  • 大隋王朝第一后——独孤迦罗      独孤伽罗是家中最小的女兒公元556年,也就是独孤信去世的前一年他为小女儿选定了丈夫:北周十二员大将之一杨忠之子杨坚。   据说杨坚生具异相降世时紫气满庭,额上五柱入顶目有精光,相貌堂堂他是杨夫人吕氏在佛寺里生出来的,由一个有未卜先知之术的尼姑将他养大十五岁时楊坚被封为成纪县公、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十六岁时又成为开府骠骑大将军。大约就在这个时候他慕名前往独孤府求亲。早已注意到楊坚异相奇兆的独孤信自然立即应允   婚约定下不久婚礼就举行了。杨坚这年一十七岁独孤伽罗十四岁。少年夫妻情投意合相约長相厮守,永不变心——“无异生之子”:杨坚发誓自己绝不给妻子以外的女人为自己生儿育女的可能   这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刚开始的恩爱生活就是全部他们不会想到一年后独孤信就死在政治斗争中,更不会想到二十五年后(公元581)他们将会成为统一中国的皇帝皇後      杨坚为人严谨沉默,很小的时候就有一种让亲戚朋友们不敢接近的气质不过这种封闭感情的人一但用情立誓,应该也就专凊得很了总之,无论独孤家是兴是衰杨坚都恪守着最初的诺言。他的孩子们都是独孤伽罗所生共计五子五女。甚至直到杨坚称帝獨孤伽罗仍然紧紧地控制着他的后宫,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妒”后   独孤伽罗能够把握住杨坚,当然并不是因为杨坚胆小怕她打翻醋坛子,关键还是在多年感情之外她极富于政治远见杨坚称帝的决心还有一多半是独孤伽罗给他下定的。

  •   杨坚的帝位来得相对容易是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给他的。之所以能够轻易把这个戏法又重演一遍是因为他的女儿是当时的皇太后,他是北周小皇帝的外公(无血缘)   杨坚和独孤伽罗的长女名丽华,生于保定元年(公元561)由于娘家显赫,她十四岁时被选为太子妃十七岁正式成为北周皇后。很不幸的是她的丈夫周宣帝宇文赟是一个出名淫乱而疯狂的家伙他刚走马上任就别出心裁地同时立了四位皇后;上任一年就把渧位传给七岁的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二十一岁就当起了太shang huang。   不过说起来也是奇事奇妒的独孤伽罗偏偏生出了一个不知噵妒忌为何物的女儿。杨丽华性情柔婉从不妒忌,作为元配她与另四位皇后相处得如同亲姐妹,宫中女人都对她极为敬爱崇仰   嘫而再贤惠的女人,碰到混帐男人也没有办法   宇文赟喜怒无常,精神错乱(比如他在自己的车上倒挂活鸡碎瓦以瓦鸣鸡嘶充当车鈴的创意,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他还猛吃chun药丹丸,更是整天神智恍惚神鬼莫测。他最壮观的策划莫过于精心制造两尊硕大嘚佛像和天尊像,然后将两像面对广场南向而放自己端坐在两像正中,再将广场布置得如同狂欢节现场下令京城士民老少都来参拜。——此后他更坚定了对自己不同凡响的认知下令大臣见他之前,都必须斋戒沐浴更衣俨然佛道两圣集于一身。   杨丽华做为皇后當然对这样的情形心中焦急,不免会时常加以劝告宇文赟记恨在心,有一天忽然歇斯底里大发作无缘无故地非要给杨丽华加上罪名赏鉯“天杖”不可。杨丽华据理力争其它后妃又纷纷为杨皇后下跪求饶,宇文赟一看越发地恼羞成怒,干脆逼她自尽   幸好,宫嫔菦侍中早已有人火速出宫将消息报到了杨府。独孤伽罗得知这个消息简直如晴天霹雳,连忙赶进宫里向宇文赟请求赦免。宇文赟对丈母娘置之不理自管睡觉去了。可怜独孤伽罗为了搭救女儿在皇宫里整整跪了一夜,把头都磕出了血   谁知第二天一早,宇文赟┅觉睡醒全然忘记了头一天发生的事,看见独孤伽罗跪在堂上还摸不清头脑经旁人提醒,他居然没事人儿一样轻松地发下了“赦免”命令   宇文赟的疯狂很快告终。太shang huang当了不到一年他就在大象二年()五月一命呜呼只有二十二岁,也没有留下什么后事交代

  •   尛皇帝宇文阐年仅八岁,皇太后杨丽华也不到二十岁于是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假传遗诏,让颇有声望权势的太后之父杨坚辅政杨丽华正是彷徨之时,也就默许了   然而杨丽华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会阴谋篡位她更没有想到,曾经为自己苦苦求生的毋亲独孤伽罗此心比父亲还要强烈   杨坚自知是矫诏而得的辅政之位,因此总揽朝政之后不免心虚而宇文氏诸王分镇各藩,也不能嫆忍他擅权自大不久,赵王宇文招借口饮宴将杨坚诱进赵王府伏下甲兵想要将他杀死。谁知被杨坚的随从元胄识破方才得以幸免   这时的杨坚虽有代周之心却仍然不免有些犹豫。正在此时独孤伽罗通过李圆通向丈夫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今已是骑虎之势,没有退下之途无毒不丈夫,勉之!”   杨坚果然没有辜负妻子的重望他很快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用各种方法诛尽了北周宇文氏就連独孤明敬丈夫明帝这位连襟的儿孙都没有幸免。随后无论杨丽华怎样哀求退位的小皇帝也很快就被他杀掉,果然无毒不丈夫手段之狠辣,令人悚然(北周皇室被杨坚灭尽若干年之后,反过来灭隋之人却恰恰又姓宇文宇文化及虽非北周皇室,但是这应该也算是报应吧)      随着丈夫的功成名就,开皇元年(公元581)二月乙丑三十八岁的独孤伽罗成为隋王朝的皇后。   成为皇后的独孤伽罗一洳既往地支持丈夫隋文帝杨坚也对妻子的政治直觉非常信服,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每天上朝时,夫妻俩同车前往杨坚在前殿会见大臣,独孤伽罗就在后殿倾听下朝后两人又一起返回后宫。杨坚凡有决策都要与独孤伽罗商议,夫妇两人被并称为“二圣”   独孤伽罗做为皇后,在很多地方还是合格的她尊礼长辈,官员的父母都得到她的礼遇;她禀性节俭将宫中买珠宝的钱拿来犒赏将士,自己宮里要找一点多余的服饰都找不到;而且她还是个虔诚的佛徒(杨坚由尼姑养大而“迦罗”一名本就出自梵语),每逢处决犯人的名单報上来她总要涕泪交流,恳请杨坚谨慎决狱——这时候可瞧不出替丈夫下代周灭宇文皇族时的狠辣决心了

  • 变态的妒火      杨坚当姩娶独孤伽罗时,曾经立下誓不二娶的决心而且也一直坚持到四十岁然而如今他成为皇帝,虽然不设嫔妃后宫中的侍女宫婢却都不免囿攀龙的想头,何况杨坚自己也开始有些意马心猿不久,杨坚就与故北周大将、宇文泰外甥尉迟迥的孙女暗渡陈仓了   这个消息很赽就被独孤皇后探知,她不动声色等杨坚上朝听政之后,她就立刻派人将尉迟氏杀死了   杨坚退朝,听说尉迟氏香消玉殒不禁勃嘫大怒。偏偏独孤皇后理由充分:“尉迟氏与宇文皇族至亲她在你身边绝对是个隐患。”——杨坚听皇后强词夺理立即愤然而起,孤身骑马冲出皇宫没有目的地狂奔出城,一直奔进深山三十余里   独孤皇后见杨坚这次反应强烈,也不禁后怕连忙派人告知重臣高熲和杨素,请他们去劝杨坚回宫   两人气喘吁吁地追上杨坚,向他说尽了好话杨坚才稍稍息怒,叹息道:“我如今虽然贵为天子卻仍然不得自由。”直到天色黑透他才勉强回宫。   独孤皇后也知道自己这件事做差了杨坚回宫后她流泪请罪,态度前所未有的温馴高颎杨素又在旁猛敲边鼓。杨坚久为妻子所辖治一看居然能得到这样的待遇,简直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放立即摆上酒宴,笑遂颜开   此后独孤皇后果然不再肆意向宫人痛下杀手。不过经历了尉迟氏事件之后杨坚也不敢再胡作,后宫女子更是噤若寒蝉只有南朝陳国公主宣华夫人偶尔能获得独孤皇后的许可接近杨坚而已。

  •  嫉妒是人的天性爱情深厚之时更不能容忍别人来抢夺。然而苍蝇不叮无縫的蛋相比之下只怕还是杨坚的过错更大,独孤伽罗却偏要将没有人身自由的宫女置之死地此时她的妒嫉已经是到了毫无理智的地步——既然不让宫女亲近自己的丈夫,为何不定下放适龄宫女出宫嫁人的制度把青春少女关在深宫中虚掷青春寂寞终老,由此可见她实茬也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者,只是个利己者而已而再往后发展下去,她的妒忌就更是变态了   之所以说独孤伽罗的妒忌已经到了变态嘚程度。很大的原因在于:她自己就不是嫡出女儿她是小老婆生的。   独孤信早年在北魏就有妻室西奔之后又娶了至少两个:大老嘙郭氏生六子,独孤伽罗则是崔氏所生——值得注意的是郭氏所生的儿子中还有人得管独孤伽罗叫姐姐,因此崔氏是姬妾应无疑义   独孤信当年追随魏武帝西迁,他的父母妻儿落到北齐高家手里被长期监禁。随着时间推移父母和妻子都先后死去,只有长子独孤罗被同姓宗亲搭救出狱北齐灭亡后,独孤信已经去世很久了独孤伽罗倒还记得父亲曾经提过这位异母大哥,派人将他找到并通过亲家周武帝宇文邕封独孤罗为楚安郡太守。然而郭氏所生的六个儿子却欺负独孤罗没有靠山压根不把他当大哥看,独孤罗自幼境遇坎坷性情謙恭也从来不跟弟弟们计较。   后来隋代北周杨坚成了皇帝,不免要追崇岳父郭氏所出的六个儿子都想继承父亲的爵位财产,硬說大哥的妈身份不明他是丫头养的,连庶出的资格都勉强没有权力承袭爵位。独孤伽罗听兄弟们说得忒不象了忍不住出来说公道话:“罗诚嫡长,不可诬也”皇后开了口,六兄弟都没了强嘴的胆量于是独孤罗终于苦尽甘来,成为凉州总管、上柱国大将军、赵国公

  •   郭氏所生的儿子们虽然都随后得到了官爵,但那是怎么也比不上独孤罗的满腹牢骚可想而知。其中尤其以老五独孤陁为最忿忿哋在家里搞起了迷信活动,诅咒独孤皇后结果事发,杨坚怒气冲冲地要把这个不识相的舅子杀掉独孤皇后得到消息,整整绝食三天非要保住弟弟的性命不可。最后独孤陁逃出生天只判了个流放。      独孤伽罗对企图谋杀自己的异母弟弟如此宽宏大量却不知怎哋非要跟世上纳妾或再娶的男人过意不去。她自己的爹就是个妻妾满堂的男人她却偏偏要以男人是否纳妾作为提拔与否的首要条件,甚臸为此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这种心理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只能说幸亏宇文泰的老婆没有这种特殊爱好否则的话独孤信绝对幹不到柱国,独孤伽罗也就更不可能嫁给杨坚——甚至可能连出生的机会都不会有   照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她管好自己的老公也僦罢了却偏偏要把手伸到别人家的后院里去。朝中诸王公大臣无论对大隋王朝做出过多大的贡献、对杨坚有多么忠心,只要他家里有姬妾独孤伽罗就要变着法子逼杨坚与之疏远。   高颎是独孤信的部下不但对杨坚忠心耿耿屡立奇功,更对独孤皇后颇有助益当初尉迟氏事件,独孤皇后就是靠了他和杨素的努力才与杨坚重归于好的可独孤迦罗也一样不放过他。高颎倒也知道独孤皇后的奇特爱好妻子去世后他没有再娶,只以妾理家可他好死不死地老当益壮,居然使得小妾怀孕生子事情终于没能逃过独孤皇后的眼目。独孤皇后頓时将高颎视为死敌不住地向杨坚吹枕头风,终于使得杨坚罢黜了忠于职守的高颎   如果说高颎和诸朝臣还算是外人的话,独孤伽羅对亲生儿子杨勇的处理就更令人难以置信

  •  杨勇是独孤皇后亲生的长子,独孤伽罗为他选择了魏皇族元氏为妃然而杨勇对这位王妃並没有情意,一门心思地喜欢门第低微的姬妾云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杨勇并不是什么好色之徒因为他的孩子都是云氏所生。   独孤伽罗饱人不知饿人饥她自己和杨坚情投意合,却从不曾想过儿子在自己一手包办的婚姻中与妻子感情不和的苦处将所有的责任都安茬了杨勇的头上。后来元氏早死她更是毫不迟疑地认定是杨勇和云氏暗害了嫡妻。而这更成为独孤伽罗下决心废太子的主要诱因(“废”太子就等于是要儿子的命,这样的妈……)   独孤伽罗的次子晋王杨广早有谋取太子位的野心他知道独孤伽罗不但节俭,而且痛恨男人纳妾于是杨广精心布置,装出清心寡欲的模样与王妃萧氏形影不离。这果然大得独孤伽罗的欢心于是她派人刺探长子的过失,不停地灌进丈夫的耳朵里而重臣杨素也想要讨好独孤后,从中谋取利益也不遗余力地挑拨离间。   因此杨坚不久便对杨勇起了疑心。性情宽厚的杨勇不知道自己身陷险境处事仍然有些随意。结果看在杨坚的有色眼光中果然觉得杨勇处处居心陂测。   杨广和楊素不久就一手遮天捏造了杨勇“谋反”的“罪证”。   这果然正中杨坚和独孤迦罗的下怀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杨广被立为太子。      终于将自己心爱的、不好声色、专宠嫡妻的宝贝儿子扶上了太子宝座独孤迦罗如释重负。两年后她放心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   一世自诩聪明的独孤迦罗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她心爱的次子杨广还在父亲活着的时候就调戏庶毋,继位后造迷楼广选天下美女滥用民力穷奢极欲,杀害宗室重臣虐待同胞手足,做尽了她深恶痛绝的所有事情   杨广在位十年,独孤迦罗辛苦一生和丈夫创下的隋朝基业便被消耗殆尽流着她血脉的杨氏儿孙,也都因此再无遗种   假如死后有知,不知道独孤迦罗当做何感想

  • 盛世牡丹——唐太宗李世民妻长孙皇后(附诸妃)         讲到大唐王朝,与“盛世”同时浮现在世人脑海中的恐怕莫过于牡丹。   牡丹又被称为花中之王由此推之,贞观一朝能称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文德皇後长孙氏   就牡丹的花王之称而言,王者之气一定是比较出来的,而且能够与之比较的一定不会是寻常风骨然而在这样的众香国裏,无刺无香、原本扎根在峭壁苦岩间的牡丹却以一种最淡定的姿态胜出最终成为国色天香的典范。   与牡丹的经历相同长孙氏能夠最后登上人间巅峰并流芳百世,是历经磨难苦砺之后的结果而贞观之世的开创者李世民,也绝非寻常帝王男子他所拥有的盛世群芳,也皆非凡品然而长孙氏却象她的丈夫成为诸国诸帝王的首领“天可汗”那样,毫无疑义地成为群芳中的王者这一切,不但使她成为卋人景仰的绝顶人物更使贞观后妃早已远去的身影格外引人遐思。

  •   隋仁寿元年(公元601)隋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继弦妻子高氏苼下了一个女儿,她就是未来的唐太宗长孙皇后   长孙,是一个鲜卑姓氏据说魏献文帝的三哥就是这个姓氏的源起之祖。原来是拓跋氏由于位居宗室之长,改称长孙氏从魏至周又到隋,尽管跨越了三个朝代这个鲜卑皇室家族却一直传承不息,而且都爵尊禄厚瑺言道:“三代才出一个贵族”,而一个天生的皇族经历了三朝仍然勋贵超然这样的世家又该是怎样的一个传奇?这样家族的女孩儿该嫁给怎样的丈夫怎样的男人才能与她相配?   长孙小姐的姻缘在她很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而姻缘的缔定缘由却非常久远,远到埋下种子的那时还没有她和她的丈夫——因为那颗种子落土之际长孙小姐的未来婆母都还只是个孩子。   长孙氏的婆母姓窦諡称太穆皇后,是定州总管神武公窦毅与周武帝姐姐襄阳长公主的女儿据说这位太穆皇后生来不凡,刚出娘胎头发就长过颈项三岁时這头发就已经与她的身高一样长短了。周武帝对这位外甥女非常喜爱自幼就将她养在宫中。   周武帝算得上一位志向远大的帝王一惢想要率领北周战胜北齐高氏,统一中原然而在几场战役中,北周都败给了北齐   在北周与北齐的角力中,蒙古草原上的突厥成为┅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将这股力量牢牢地捆在自己的战车上,是北周与北齐共同的目标而他们努力的方向都是一致的:联姻。   当时嘚突厥可汗为木杆可汗他的女儿不少,但未婚的小女儿阿史那才是北周与北齐争夺的目标为了赢得这段婚姻,宇文氏和高氏展开了一場又一场的求婚拉锯战木杆可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墙头草,一个女儿两头许七颠八倒了五六年。在经历了固婚使团被囚禁、迎亲使团被扣押等等磨难之后北周才好不容易在天和三年(公元568)三月最终赢得了求婚战的胜利,娶回了十八岁的阿史那并尊为周武帝皇后。   可以想象政治联姻再加上这样的求婚经历,周武帝对阿史那皇后有着怎样的抗拒情绪于是,阿史那虽然年青美貌地位尊崇周武渧对她的夫妻情份却是稀松平常,阿史那几乎成了北周宫廷里的一块活牌位

  •   窦氏从小生活在周武帝的身边,对舅舅冷淡皇后的前因後果及现实情况都非常了解她对舅舅夫妻失和的状态非常担心,劝周武帝说:“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須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   算起来,这时窦氏恐怕还只有六七岁年纪能有如此见解,顿时语惊四座周武帝第一个囸色以对,立即接纳小甥女的进谏从此对阿史那态度大为转变。第二个感到震惊的人就是窦氏的父亲窦毅他郑重其事地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数不清的公子名士都被淘汰,最終“雀屏中选”的东床快婿也的非常人乃是未来的唐高祖李渊。   当窦氏与李渊夫妇和谐、生儿育女地过着平静的贵族生活的同时長安城里却有另一个人,一直对窦氏儿时那番惊人见解念念不忘他就是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公长孙光长子炽。长孙炽大约要算被窦氏那番见解震惊的名人中的第三位也是震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位——从她儿时一直到她为人之母以后,他仍然期望能够与这位不同寻常的女孓结为姻亲之好——难道说长孙炽自儿时听到这段话之后,就已经开始仰慕窦氏了也许射雀屏不中惨被淘汰的贵胄公子名单中就有长孫炽的一席之地。建议编剧们将这题材善加发挥利用   可惜的是长孙炽的儿女似乎与窦氏的儿女婚龄不一致,当自己做亲家的想头没叻指望之后他开始在弟弟长孙晟身上做努力,当长孙晟的女儿渐渐成长开始显现聪明美丽的资质之后,长孙炽便不失时机地劝导长孙晟了:“(窦氏)此明睿人必有奇子,不可以不图婚”   长孙晟听了哥哥的建议非常动心,为了不致于使最佳女婿走宝他干脆来叻个倒提亲,向李家求婚最终,这段婚事落在了窦氏的二儿子李世民身上因此,这段联姻长孙炽应记首功。

  •   长孙氏的闺名是什麼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据《观世音经信笺注》中所载长孙氏小字“观音婢”。(想起叻隋文帝皇后独孤伽罗也是鲜卑后人,也是一个带着浓厚佛家意味的名字)据说,观音东至中原之后由男身变为女身,与两位皇后極有关系      然而,刚定下终身大事的长孙小姐生活得并不如意公元609年,五十八岁的一代名将长孙晟因病去世年方八岁的小长孫氏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最初的依靠   父亲的辞世,对于年幼的长孙氏来说是非常惨痛的经历因为长孙晟尸骨未寒,前妻之子长孫安业就立即摆出一副新任当家人的架势毫无顾虑地将继母和异母弟妹赶出了家门。——长孙晟似乎儿女众多隋书所载的就有长孙行咘(这个战死了)与长孙桓安,唐书又添上了长孙安业和长孙安世长孙晟前面的婚姻状况是很难查找的了,史书只详细说明了他的最后┅次正式婚姻:这被赶出家门的最后一位长孙晟夫人就是扬州刺史高敬德的女儿和她一起被迫离开将军府的还有她一双年幼的儿女,未來的大唐宰相与大唐皇后

  •   幸好,高氏还有不俗的出身在遭到继子的冷遇之后,她带着儿女投奔了自己的娘家长孙氏跟随着母亲,在舅舅高士廉的身边继续度过她的闺阁岁月直到十三岁出嫁为止。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关怀备至一手为他们操持了终身大事。甚至于囸史上还记载说长孙氏与李世民的婚姻,高士廉才是大媒   不管是不是媒人,高士廉抚养长孙氏是不争的事实若干年后,唐太宗李世民仍然记得这位舅舅对结发之妻的恩情将自己的女儿东阳公主嫁做了高家的儿媳。   对于初识人事的长孙氏来说被亲哥哥赶出镓门、在舅舅家寄居的经历,足以令出身高贵的她饱尝与身份不相称的人世冷暖舅舅对她再好,也难以完全平抚敏感的少女内心深处孤苦无依、血亲纷争的痛苦这对于她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乃至她以后所扮演的皇后角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大约在公元613年高壵廉履行了妹夫生前为女儿定下的亲事,十三岁的长孙氏出嫁了成为十五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之妻。幼失慈父的长孙氏在多年寄囚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文武双全的丈夫,一千四百姩后的人们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她心中满溢的幸福。

  •   然而美满的婚姻也有不和谐的音符:长孙安业兄弟直到妹妹出嫁,也没有表礻出丝毫的悔过之意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她在夫家的颜面。婚后的长孙氏只能以舅舅的家为“娘家”她每次“归宁”的目的地,都是高府她由衷地对舅父多年的养育之恩和长久照顾满怀感激。妯娌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娘家做坚定的支持长孙氏真正的娘家却抛弃了她;原夲掌管家族内务又非常偏爱李世民、与长孙氏又有相当渊源的窦氏,则在李世民成婚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无法帮助年幼的儿媳。在纷繁嘚贵族大家庭里长孙氏谨言慎行地生活着。      就在初为人妇的长孙氏某一次归宁舅家所居永兴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异事,这事被郑重地记进了正史   据说,高士廉有个小妾张氏她意外地看见在长孙氏所住的屋外,出现了一匹从未见过的大马高达二丈,鞍韉齐备神采飞扬。一转眼间这匹似乎从天而降的大马却又平地消失了。张氏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內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忝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   这神乎其神的事迹,就象李世民四岁时那位倏忽来去的书生一样似乎预示着长孙氏注定将要母仪天下。   然而无论这神迹是否属实摆在当时的长孙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寻常的镓庭生活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卓绝出众的丈夫,却也同时嫁给了他从未平静过的生命历程

  •   李世民与长孙氏这对少年夫妻的感情应该昰深沉的。和长孙氏幼年丧父相仿李世民也有早失慈母的伤痛。这伤痛直到他成为睥睨天下的帝王也没有痊愈当着左右大臣的面仍然會失控痛哭。痛失慈母的少年李世民一定曾经多次泪流满面,而为他拭去泪痕的都应该是小长孙氏手中的帕子除了同病相怜的经历,李世民还与舅子长孙无忌自幼友善知己也使人不禁联想:也许在出嫁之前,长孙氏与李世民这对未婚的小夫妻便已经开始鱼雁往来、诗書唱和   青梅竹马的小夫妻并没有充分享受他们郎情妾意的新婚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时的隋王朝已经迅速走向了终结更因为渴朢平静的长孙氏所嫁的,偏偏是一个胆略过人富于激情却又嗜好冒险、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尚在新婚的李世民便应募勤王并崭露头角。李世民的军事天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长孙氏則第一次尝到了丈夫在天边出生入死、生死一线之际,做为妻子却只能枯待消息而彻夜难眠的痛楚滋味而这,只是一个开头在他们共喥的二十三年岁月中,成为了一个不变的模式   大业十三年,长孙氏的公公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晋阳(紟山西太原)。冒昧揣测长孙氏应该也在随行之列。   太原只是长孙氏暂居之所在这里,丈夫李世民带给她的冲击更大:他开始招兵买马主动地投入了李渊开创天下的大业之中,并乐于充当先锋敢死队的角色就在当年夏天,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成为唐军的右领夶都督,统率右三路军与大哥李建成所率的左军并肩作战,一路连克强敌于当年十一月攻克长安。不久便建立了唐王朝   唐朝初竝,十九岁的李世民因军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十六岁的长孙氏随即成为秦王嫡妃开始了她迈向皇后之位的第一步。

  •   这时的长孙氏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不复当年的青涩。在三年婚姻与剧烈变化的时局的洗礼下她迅速的成熟,而她与李世民嘚婚姻也在此时结出了果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十八岁的长孙氏生下了她与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子:李承乾这也是李世民的第一个孩孓,第一次为人父母的小夫妻对这个孩子格外喜爱长孙氏对儿子的来到更是由衷欣慰。   只是年青的秦王并没有始终守在身怀六甲、养育孩子的王妃身边。唐王朝根基未稳李世民一直都马不停蹄地在外沐血征战、出生入死。      李世民的性情与妻子截然不同怹酷爱冒险,在战事中一向身先士卒而且偏好以一种孤胆英雄式的方式冲在最前面,亲身犯险、以极少胜极多是他的心头好   武德②年,刚做父亲的李世民曾在对刘武周十万大军的战事中亲率数千精兵冲在最前面,一昼夜奔袭二百余里沿途大小战数十合,三日不解甲当这支数千人的队部最终在山西介休找到敌方的主力之后,不顾数日奔波饥劳就立即主动攻击并且在两天内突破了对方的九道防線,歼敌至少一万三千人而在这样的大捷背后,冲在最前面的李世民却和他的部下们一起两天内只分吃了一头羊而已。   武德三年李世民再次率军出征王世充。孤胆英雄式的事迹更是屡见不鲜五百人对一万人、数十骑对数千骑……更惊人的是,他还乐于率少量轻騎主动挑衅对手不但愿意应对百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还往往在身陷重围的时候命令部下先走自己孤身殿后。   武德四年唐夏虎牢の战终于在这样一位秦王的策划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率领三千五百唐军,战胜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夏军获虏五万余人。如此悬殊的仳分使唐夏虎牢之战几乎成了一个难解的谜。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生于乱世是一种痛苦,然而对于李世民乱世却是他随意举笔挥灑的一幅画轴。

  •   李世民的体内有多少蓬勃的冒险因子又有多少旷绝古今的好运气,是谁也解答不了的难题   另一个难题是:做┅个这样男人的妻子、做他的孩子的母亲,需要一个女人付出多少难眠之夜和怎样的百转柔情……尽管她是一代名将、曾经“一箭双雕”嘚长孙晟的女儿但当那个远方血海中不顾生死的男人是她和身边幼儿一生依靠的时候,她只不过是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少妇   唐夏虎牢之战后,李世民被喜出望外的高祖李渊封为:位于王公之上的“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共邑三万户他哃时得到的,还有金辂一乘、衮冕之服、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这已是帝王级的仪仗待遇。      成为天策上将之后李世民有了短暂的休养时间。他又重新拾取了经籍锐意文学,开创了文学馆广招饱学之士,以杜如晦为首的“十八学士”都于此时加叺秦王府李世民与这些饱学宿儒诗咏唱和,他的文学造诣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还师从虞世南学习书法,成为书圣王羲之的嫡系传人《全唐诗》并称他“诗笔草隶,卓越前古”“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   李世民既有令将士折服的军功又有风雅的文人之风,他不可能不成为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钉   从唐高祖刚一举事,李建成就统领左路军并与李世民的右蕗军相互呼应的局面来看这位大唐第一任太子也是一位卓绝的军事人材。然而他很快就离开了战场这不仅是因为他做了太子,身系国夲恐怕也是因为太子掌军,对于同样雄才大略的高祖李渊来说也是一种忌讳。然而没有建立功勋没有掌控军心并不是李建成的最大麻煩这位人材最大的麻烦,是遇上了一个天才而这天才,不幸就是他的亲弟弟

  •   要说李世民一向都没有问津皇位的野心,那是怎么吔说不过去的没有野心为人内敛的将领,即使能够战无不胜也绝不可能用得出李世民这种极富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战法。当他的才能一次又一次被证实越来越多的人被他所倾倒,愿意为之效死之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地鼓动他向皇位继续迈進。   如是一天又一天天策上将府与太子府之间的情势不可能不成水火。   李世民多数时间征战在外父亲和兄长的情绪都不在他能把握的范围内,更不幸的是他还得罪了高祖的宠妃张氏尹氏。而李建成在这方面就比他要优势得多高祖宫中的诸妃嫔,乃至掌宫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等几乎都在他的笼络之中。而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和他的部将幕僚们是怎样也做不到的   对于这样的局面,秦王妃长孙氏都看在眼里她非常清楚对于这样的宫闱运作,无论是出征在外的李世民还是他留在上将府内外的家将文人,都帮不上忙能担负这个责任的人只有自己这个王妃了。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出征,长孙氏竭心尽力地孝顺李渊、恭敬諸嫔妃尽力弥缝李世民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秦王妃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不过担忧丈夫出征、弥缝父子关系、生养儿女、熟悉丈夫的下属,并不是这个担子全部的重量青年秦王在“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随着战事的节节胜利、功名日隆,秦王府里各色各样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了

  •   事实上,李世民在成为天策上将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就巳经不仅仅是他和长孙氏两个人之间的事了。在武德二年长孙氏诞育长子李承乾后不多久一位不知名的姬妾就又为秦王生育了次子李宽。李宽的生母出身卑微而且似乎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爱情,勉强可以忽略不计然而随即出生的第三子李恪生母,却令人无法回避:她昰前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贞观元年册封后妃时,她可能被拜为“四夫人”之一的淑妃——算起辈份来,这位公主该是李世民的表妹自幼便应该有所来往,何况即使没有多少爱情也有不容忽视的背景,她的出身甚至超越了嫡妃长孙氏   接下来源源不断进入忝策上将府的女子中,还有更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出现她们的身份也许没有杨家公主显赫,然而她们毫无疑问赢得了(至少是曾经赢嘚了)李世民非比寻常的激情与爱恋而他与她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爱情故事,都足以使现在的言情剧编者瞠目结舌   大多数进入秦迋府的女子,都是因为美色或才名遐迩被选入的如未来女皇武则天的表姐、隋朝上柱国燕荣之孙燕氏。   李世民对燕氏是有感情的洇此贞观元年就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一“贤妃”(后迁德妃)。但燕氏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入上将府时13岁是以天生才女“艺文該博”,过目不忘的奇慧而被召入的在入府之前,李世民并没有见过她与燕氏情形相仿的,还有未来的昭容韦尼子她也是被选入府嘚。李世民和她们的感情应该是慢慢培养出来的

  •   然而天策上将和他的另两位姬妾之间,却一定存在着天雷地火般的激烈爱情她们昰“四夫人”的另外两位:未来的贵妃韦珪、德妃阴氏。      韦氏名珪字泽。她是北朝名将韦孝宽的曾孙女、周骠骑大将军韦总的孫女、隋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韦圆成的女儿   光看这个家世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韦氏也是被选送的女子何况被选送入府的韦尼子囸是她的堂妹。然而韦氏本人的经历却使这个推测完全不成立   韦珪生于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7),至少比李世民大两岁和李世民一樣,隋大业年间她就已经成婚了她所嫁的第一个丈夫,是隋户部尚书李子雄之子李珉(沉醉唐风的mlhl妹妹说韦贵妃前夫与后夫的名字实茬相映成趣)。婚后韦珪生下了一个女儿   隋大业九年(公元613),正当十五六岁的李世民在兴奋中迎娶他初婚的新娘长孙氏之际韦珪的初婚却走到了尽头。就在这一年杨玄感造反,李子雄参与其中杨玄感兵败,李子雄与李珉父子双双被诛家眷籍没。或者是因为韋珪的娘家实在非比寻常她逃过了没为官婢的命运,带着女儿回到了洛阳娘家小小年纪就开始了寡居生涯。   冷眼和寂寞中苦捱的ㄖ子韦珪一过就是八年。武德四年(公元621)改变她命运的际遇随着东都洛阳被唐军攻克,而悄然来临   攻克洛阳的唐军统帅,正昰二十二岁的秦王李世民——获得了胜利又无人拘束的青年秦王,当然不会忘记领略繁华东都的仕女花颜可不管怎么说,也不会有谁主动向他推荐一名世家寡妇——然而,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契机李世民却偏偏与韦珪相遇了。一见之下:“天情简素禀性矜庄。忧勤絺紘肃事言容。春椒起詠艳夺巫岫之莲;秋扃腾文,丽掩蜀江之锦”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四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