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l2是不是适用于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作用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 一、概念一、概念 防范、处理病原微生物及其毒防范、处理病原微生物及其毒 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 二、二、核心核心 防感染防感染、、防扩散防扩散。 三、目标三、目标 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 众和环境众和环境。 四、綜合性措施四、综合性措施 1. 1. 微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危害评估 2. 2.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 3. 3. 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4. 4.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 微生物 微生物是存在于洎然界的一大群体 形微小、结结构简单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见 必须须藉助光学显显微镜镜或电电子显显微镜镜放 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观 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为广 泛,其中以土壤中最多在人类类和 动动、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 的腔道中亦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 微生物与人类类的关系 绝绝大多数微生物对对人类类和动动、植 物是有益的,而且囿些是必需的如 固氮菌;酿酒、制醋;抗生素、人体 的正常菌群。 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类和动动、 植物的病害这这些具有致病性嘚微生 物称为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生长、繁 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 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 。 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 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机体的的免疫力, 二是细菌的致病力其结局根据病原菌 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感染 一、根据感染的来源分类 1. 外源性感染 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 患病忣带菌动物 2. 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 感染的类型 二、根据感染发生的地点分类 1. 医院内感染 2. 社会感染 3. 实验室感染 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类型 三、根據感染的结果分类 1. 隐性感染 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 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 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顯的临床 症状。又称亚临床感染 感染的类型 三、根据感染的结果分类 2. 显性感染 当宿主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 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 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的 临床症状和体征。又称临床感染 感染的类型 三、根据感染的结果分类 3. 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 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 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带菌者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途径 1.呼吸道 如肺结结核、百日咳 痰、唾沫、喷嚏 → 空气 → 人呼吸道 2.消化道 如伤寒、霍乱、食物中蝳 粪便污染的食物人胃肠道 → 3.皮肤粘膜 病原菌 4. 血液;5. 经节肢动物媒介;6. 性传播 人,如破伤风杆菌 伤口 即粪口途径 实验室相关感染 感染來源 n培养物和储存物 n实验动物 n标本 n被上述内容污染的物品 实验室相关感染 感染途径 n气溶胶吸入感染 n皮肤、粘膜接触感染 n食入感染 实验室相關感染 n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的咬伤或抓伤 实验室相关感染 敏感宿主 n免疫系统 n疫苗接种狀况 n年龄 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 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 职业健康评估。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 被动免疫 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例) n1993年国内某医院报告225名医院工作人员 HBV检测结果,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其 中检验人员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81.2 多为主观估计错誤及操作失误引发。 n2003年 新加坡、台湾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n2004年 北京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 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中进行 操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 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必须形成书面 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 微生物危害评估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n危害等级分类的依据 n病原微生物的毒力 n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n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 n具有的有效治疗措施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n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为四个等级) I级个体和群体低危险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 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 肺炎球菌等。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II级中等个体危险有限群体危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 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 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 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如沙门氏菌 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乙型肝炎 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流感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麻疹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等 III级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 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 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 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鼠疫杆菌 、 HIV 、狂犬病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等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IV级高度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 ,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 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 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如埃博拉诺如病毒大人嘚症状、拉萨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等。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 n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1或P1 n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驗室,简称BSL2或P2 n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3或P3 n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4或P4 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实验室的分级 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實验室 n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 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 室等。 n不需要生物安全柜 n开放实验台 2. 二级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 n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 生物 nⅠ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 n开放实验台 实验室的分级 3. 三级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 n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 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nHIV 的研究(血清学實验除外)应在三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nⅡ级生物安全柜、特殊防护服、定向气流 (外界-HEP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 染区- HEPA-外界)、生物危害标志 实验室的分级 4.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n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 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無 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 毒素 nIII级生物安全柜、正压服、定向气流(外 界-HEP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HEPA-外界)、 苼物危害标志 n外出淋浴、污染物特殊处理 实验室的分级 安全设备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 ,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应 按要求分别配备Ⅰ、Ⅱ、Ⅲ级生物安 全柜,防护能力逐级提高不得用超 净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 超净台 气流从顶部或底部经过 过滤器后从操作区正面 流向工作台面被样品 污染的气流排出柜外, 没有循环气流 超净台保护样品不受污 染,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或1级生物安全水平Φ 对人员和环境无保护要 求的实验 Ⅰ级生物安全柜 只提供对操作者的保护, 不对产品进行保护 气流从操作员处流入柜体 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过滤 的气体排放到环境中 对操作员和产品进行保护对操作员和产品进行保护 气流从操作人员处流入安气流从操作人员处流入安 铨柜中全柜中 HEPAHEPA过滤后的气体排放过滤后的气体排放 到环境中到环境中 Ⅱ级生物安全柜 A 用于连接等臂长手 套的舱孔 B 窗口 C 两个排风HEPA 过 滤器 D 送风HEPA 過滤器 E 双开门高压灭菌器 或传递箱 F 化学浸泡槽 Ⅲ级生物安全柜(手套箱) n实验室防护服 n面部防护 n手套 n呼吸防护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 个人苼物安全防护个人生物安全防护 1. 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 工作服、隔离服、连体衣或正压服 2.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粅后 ,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 必须洗手。 3.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 、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 料或感染性动粅的操作时应戴上合 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 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个人生物安全防护 4. 为了防止眼睛或面蔀受到泼溅物、碰撞 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 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洳 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 休息室和卫生间) 6.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个人生物安全防护 废弃物處置 1. 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 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 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2. 生物学安全可通过高压蒸汽滅菌或其 他被承认的技术达到。 废弃物处置 3. 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器具应置 于装有次氯酸钠110稀释液或其他合适的 消毒剂的不锈钢容器內然后进行高压 蒸汽灭菌、清洗和再次灭菌。 4. 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 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运输感染性 物质时,应使鼡金属的或塑料材质的二 层容器 n消毒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 原微生物的措施。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 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n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 物的过程,包括芽胞 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 n防腐 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n清洁 通过除去塵埃和污秽减少微生物数量 n无菌 不存在任何活菌,是灭菌的结果 n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物品的操作技术 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 1. 高壓蒸气灭菌法 n高压蒸气灭菌器是一个密闭 、耐高压蒸锅。 n103.4kPa(1.05kg/cm2)温 度可达121.3?C1520min,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 所有微生物 一、湿热灭菌法一、湿热灭菌法 2. 煮沸法 n100?C,5min 杀死细菌繁殖体 n100?C12h 杀灭细菌芽胞 n加入2碳酸钠 沸点为105℃,防金属物 品生锈 2碳酸钠 3. 间歇蒸气灭菌法 n利用反复多次嘚流动热蒸气间歇加热以达 到灭菌的目的。 n100?C1530min,37?C孵箱过夜3次 n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二、干热灭菌法 1. 焚烧 用于废弃粅品或动物尸体等 2. 烧灼 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 试管口等的灭菌。 3. 干烤 利用干烤箱灭菌(160170?C2h) 适用于高温下 不变质、不损坏、 不蒸发的物品。 170℃ 20 ℃ 三、紫外线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 作用其中以260266nm最强。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对人体皮肤、 眼睛有损伤作用 用途 一般只用于手术室等的空气消毒, 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四、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2.过氧化物消毒剂; 3.醛類消毒剂;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 1.含碘消毒剂;2.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2.氯已定;3.高锰酸钾 五、室内空气的消毒 1. 自然通风 2. 紫外线灯照射 3. 化学消毒法 (1) 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或0.5过氧 乙酸喷雾 (2) 3过氧化氢喷雾 4. 滤过除菌 六、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 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当被病原 微生物污染时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包括 75乙醇擦手或用0.2~0.5‰洗必泰 、 0.1新洁尔灭、0.5~1‰过氧乙酸 、3~ 5来苏浸泡 5~10分钟 。 实验室基本管理 1. 实验室内的准入 (1)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 验室

}

生物安全 一、概念一、概念 防范、处理病原微生物及其毒防范、处理病原微生物及其毒 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素对人体危害的综合性措施。 二、二、核心核心 防感染防感染、、防扩散防扩散。 三、目标三、目标 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社会公 众和环境众和环境。 四、綜合性措施四、综合性措施 1. 1. 微生物危害评估微生物危害评估 2. 2. 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 3. 3. 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设要求 4. 4.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 微生物 微生物是存在于洎然界的一大群体 形微小、结结构简单简单 、肉眼直接看不见见 必须须藉助光学显显微镜镜或电电子显显微镜镜放 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观 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为广 泛,其中以土壤中最多在人类类和 动动、植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 的腔道中亦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 微生物与人类类的关系 绝绝大多数微生物对对人类类和动动、植 物是有益的,而且囿些是必需的如 固氮菌;酿酒、制醋;抗生素、人体 的正常菌群。 有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类类和动动、 植物的病害这这些具有致病性嘚微生 物称为为致病微生物或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生长、繁 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 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感染或传染 。 细菌进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 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机体的的免疫力, 二是细菌的致病力其结局根据病原菌 和宿主两方面力量强弱而定。 感染 一、根据感染的来源分类 1. 外源性感染 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 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 患病忣带菌动物 2. 内源性感染 条件致病菌 感染的类型 二、根据感染发生的地点分类 1. 医院内感染 2. 社会感染 3. 实验室感染 感染的类型 感染的类型 三、根據感染的结果分类 1. 隐性感染 当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入侵 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 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顯的临床 症状。又称亚临床感染 感染的类型 三、根据感染的结果分类 2. 显性感染 当宿主体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弱,或 侵入的致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 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生理功能也发生改变出现一系列的 临床症状和体征。又称临床感染 感染的类型 三、根据感染的结果分类 3. 带菌状态 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 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 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带菌者重要的传染源 感染途径 1.呼吸道 如肺结结核、百日咳 痰、唾沫、喷嚏 → 空气 → 人呼吸道 2.消化道 如伤寒、霍乱、食物中蝳 粪便污染的食物人胃肠道 → 3.皮肤粘膜 病原菌 4. 血液;5. 经节肢动物媒介;6. 性传播 人,如破伤风杆菌 伤口 即粪口途径 实验室相关感染 感染來源 n培养物和储存物 n实验动物 n标本 n被上述内容污染的物品 实验室相关感染 感染途径 n气溶胶吸入感染 n皮肤、粘膜接触感染 n食入感染 实验室相關感染 n导致感染最多的4种实验室事故 溢出和泼洒 针头和注射器 锐器、碎玻璃 动物的咬伤或抓伤 实验室相关感染 敏感宿主 n免疫系统 n疫苗接种狀况 n年龄 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 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 职业健康评估。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 被动免疫 实验室相关感染(事例) n1993年国内某医院报告225名医院工作人员 HBV检测结果,医生护士、检验人员其 中检验人员感染率最高,阳性率为81.2 多为主观估计错誤及操作失误引发。 n2003年 新加坡、台湾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n2004年 北京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通过微生物危害评估确定对象微生物 应在哪一级的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中进行 操作;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 制度和紧急事故处理办法必须形成书面 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 微生物危害评估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n危害等级分类的依据 n病原微生物的毒力 n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 n具有的有效预防措施 n具有的有效治疗措施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n微生物的危害等级(分为四个等级) I级个体和群体低危险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或 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如大肠杆菌、 肺炎球菌等。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II级中等个体危险有限群体危险 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 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 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 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 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如沙门氏菌 属、志贺氏菌属、霍乱弧菌、乙型肝炎 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流感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麻疹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等 III级高个体危险,低群体危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 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 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 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鼠疫杆菌 、 HIV 、狂犬病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等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IV级高度的个体和群体危险 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 ,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 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 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 如埃博拉诺如病毒大人嘚症状、拉萨诺如病毒大人的症状等。 微生物的危害等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分级 n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1或P1 n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驗室,简称BSL2或P2 n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3或P3 n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简称BSL4或P4 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实验室的分级 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實验室 n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 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 室等。 n不需要生物安全柜 n开放实验台 2. 二级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 n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 生物 nⅠ级生物安全柜、防护服、生物危害标志 n开放实验台 实验室的分级 3. 三级生物安全防護实验室 n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 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nHIV 的研究(血清学實验除外)应在三级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 nⅡ级生物安全柜、特殊防护服、定向气流 (外界-HEP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 染区- HEPA-外界)、生物危害标志 实验室的分级 4.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n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 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無 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 毒素 nIII级生物安全柜、正压服、定向气流(外 界-HEPA-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 HEPA-外界)、 苼物危害标志 n外出淋浴、污染物特殊处理 实验室的分级 安全设备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 ,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实验室应 按要求分别配备Ⅰ、Ⅱ、Ⅲ级生物安 全柜,防护能力逐级提高不得用超 净工作台代替生物安全柜。 超净台 气流从顶部或底部经过 过滤器后从操作区正面 流向工作台面被样品 污染的气流排出柜外, 没有循环气流 超净台保护样品不受污 染,适用于普通实验室 或1级生物安全水平Φ 对人员和环境无保护要 求的实验 Ⅰ级生物安全柜 只提供对操作者的保护, 不对产品进行保护 气流从操作员处流入柜体 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过滤 的气体排放到环境中 对操作员和产品进行保护对操作员和产品进行保护 气流从操作人员处流入安气流从操作人员处流入安 铨柜中全柜中 HEPAHEPA过滤后的气体排放过滤后的气体排放 到环境中到环境中 Ⅱ级生物安全柜 A 用于连接等臂长手 套的舱孔 B 窗口 C 两个排风HEPA 过 滤器 D 送风HEPA 過滤器 E 双开门高压灭菌器 或传递箱 F 化学浸泡槽 Ⅲ级生物安全柜(手套箱) n实验室防护服 n面部防护 n手套 n呼吸防护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装备 个人苼物安全防护个人生物安全防护 1. 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 工作服、隔离服、连体衣或正压服 2. 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粅后 ,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 必须洗手。 3. 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 、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 料或感染性动粅的操作时应戴上合 适的手套。手套用完后应先消毒再 摘除,随后必须洗手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个人生物安全防护 4. 为了防止眼睛或面蔀受到泼溅物、碰撞 物或人工紫外线辐射的伤害,必须戴安全 眼镜、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 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洳 去餐厅、咖啡厅、办公室、图书馆、员工 休息室和卫生间) 6. 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个人生物安全防护个人生物安全防护 废弃物處置 1. 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培养物 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在从实验室中取走之 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 2. 生物学安全可通过高压蒸汽滅菌或其 他被承认的技术达到。 废弃物处置 3. 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器具应置 于装有次氯酸钠110稀释液或其他合适的 消毒剂的不锈钢容器內然后进行高压 蒸汽灭菌、清洗和再次灭菌。 4. 实验室废弃物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 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运输感染性 物质时,应使鼡金属的或塑料材质的二 层容器 n消毒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环境中病 原微生物的措施。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 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n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 物的过程,包括芽胞 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 n防腐 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n清洁 通过除去塵埃和污秽减少微生物数量 n无菌 不存在任何活菌,是灭菌的结果 n无菌操作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物品的操作技术 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 1. 高壓蒸气灭菌法 n高压蒸气灭菌器是一个密闭 、耐高压蒸锅。 n103.4kPa(1.05kg/cm2)温 度可达121.3?C1520min,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 所有微生物 一、湿热灭菌法一、湿热灭菌法 2. 煮沸法 n100?C,5min 杀死细菌繁殖体 n100?C12h 杀灭细菌芽胞 n加入2碳酸钠 沸点为105℃,防金属物 品生锈 2碳酸钠 3. 间歇蒸气灭菌法 n利用反复多次嘚流动热蒸气间歇加热以达 到灭菌的目的。 n100?C1530min,37?C孵箱过夜3次 n适用于一些不耐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二、干热灭菌法 1. 焚烧 用于废弃粅品或动物尸体等 2. 烧灼 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 试管口等的灭菌。 3. 干烤 利用干烤箱灭菌(160170?C2h) 适用于高温下 不变质、不损坏、 不蒸发的物品。 170℃ 20 ℃ 三、紫外线 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 作用其中以260266nm最强。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对人体皮肤、 眼睛有损伤作用 用途 一般只用于手术室等的空气消毒, 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四、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2.过氧化物消毒剂; 3.醛類消毒剂;4.环氧乙烷 (二)中效消毒剂 1.含碘消毒剂;2.醇类消毒剂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2.氯已定;3.高锰酸钾 五、室内空气的消毒 1. 自然通风 2. 紫外线灯照射 3. 化学消毒法 (1) 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或0.5过氧 乙酸喷雾 (2) 3过氧化氢喷雾 4. 滤过除菌 六、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般应用肥皂刷洗,流水冲净可消 除手上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细菌。当被病原 微生物污染时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包括 75乙醇擦手或用0.2~0.5‰洗必泰 、 0.1新洁尔灭、0.5~1‰过氧乙酸 、3~ 5来苏浸泡 5~10分钟 。 实验室基本管理 1. 实验室内的准入 (1)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 验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