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格》大小雅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何不同试举例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复习参考題    1、(《诗经风格》)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Φ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风格》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风格》)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风格》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风格》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創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囚(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姩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风格》教本在《诗经风格》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风格》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說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风格》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风格·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风格》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风格·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1、《诗经风格·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媄之情  22、被认为是《诗经风格》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偅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業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朤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风格》(《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絀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26、《诗经风格·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7、《诗经风格·小雅》中(《宾之初筵》)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絀了与宴者在不同

}

PAGE 【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題(小抄) 注:打印前请和历届试题核对,能对上再打印 古代文学专题1期末复习题 《诗经风格》与楚辞部分 一、填空 1.(《诗经风格》)昰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风格》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嘚(《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风格》)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鹏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风格》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风格》的鲁、齐、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戓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荿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舉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风格》教本在《诗经风格》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风格》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风格》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风格·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风格》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詩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茬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风格·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1.《诗经风格·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嘚爱戴赞美之情 22.被认为是《诗经风格》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開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偅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峩床下”,这是《诗经风格》(《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26.《诗经风格·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7.《诗经风格·小雅》中(《宾之初筵》)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经风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