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把家人赶出来了出来,于是我到深圳找工作被骗了!身无分文沦为了流浪者!找不到工作开始流浪了!

  卧底当代丐帮!从名记者到乞丐他为何如此选择?

  “我”的职业:名报记者工资待遇都不错,我却就是不要辞掉工作,不顾一切我要去当乞丐!




楼主发訁: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其实“我们”是在上演现实生活中的《潜伏》,“我们”是在当“卧底”
  “我们”战胜失业、亲人非議等顾虑完成了令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行为体验。“我们”转遍武汉三镇风餐露宿,尽所能寻找、接触流浪汉和乞丐们他们是“一個庞大的散存的部落”。形形色色的乞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们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们把所见所闻的真相告诉大家
  一位流浪儿的故事,是《南方周末》讲过却没讲完的故事:大家以为送他回家学一门手艺,是为他找到了一个“前程”而在他、在怹家乡的亲人看来,到城里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前程这是为什么?
  黄鹤楼下的柳州”花脸“:他明明流着泪想家可电话打到家乡,回家的机会摆在眼前他却令人费解地把它放掉了。
  “聋哑”婆婆和她的小孙女:天!“聋哑”婆婆开口了!
  他们虽寄居在城裏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只能用感官去感受而无法真正享受到城市里的文明与繁荣。
  猴子:深夜他唱着自己编词的歌曲。洳果从小能受到和现今许多孩子一样的教育如果我们的社会再亲善一些,他肯定不是现在这样
  真真假假的残疾乞丐:乞丐圈流行嘚一句话:要想多讨钱,手脚不能全;手残脚也残露着才来钱。因此带自虐性质的裸残行为,成为他们通用的乞讨手段
  撩开”學生乞丐“的神秘面纱:街头的“学生乞丐”从何处来?为什么年纪轻轻却靠骗人骗己、出卖人格的方式讨钱
  大毛、二毛和他们的“神仙老爸”:在城市,像这样由不同的流浪汉、流浪儿组合起来的家庭并不少见有缘分的碰到一起共租一处就成立了简单的“新家庭”。
  “吴神经”的灰色恋情: 只要一见到那个“女疯子”吴小帅便会定住脚步,站得远远的柔情蜜意地看那个女人。
  “破爛女皇”和她的“垃圾王国”:6000平方米的闲置工地住着四五十个流浪汉、乞丐,乱七八糟的各种垃圾把这里变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垃圾迋国”
  都市里的“磕头帮”:他拼命磕头,几乎一秒钟一个这种带自虐倾向的架势看起来让人觉得可怜,而且有些残忍
  “街头书法家”:他不愿别人叫他乞丐,而愿意称他“卖艺者”因为他是凭本事吃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办一个培训班像社会上的舞蹈、美术培训班一样,教别人学写粉笔、钢笔书法收一大堆徒弟。
  “公交流浪歌手”: 公交流浪歌手的出现贬者有之,认为唱几首謌便张手讨钱无异于当众勒索;认同者也有之认为他们是不偷不抢凭本事挣钱。
  一个村的“流浪部队”:6位老人同租一室他们来洎同一个村,其中2人是父子2人是兄弟。
  “三进宫”的“乞丐大盗”: “乞丐大盗”的怪理论:“人怎么致富最快的途径就是一個字——偷!哪怕被逮进去了,里面也有吃有喝不比在外面流浪、乞讨差。”
  “遗像”背后的秘密: 我叫**今年19岁,城关镇中学高┅(二)班学生因家中贫穷,父母到深圳打工回家时父亲被汽车撞死,司机逃走母亲整天哭哭啼啼,因此患了脑血栓治病花了近2万元。我是背着母亲休学出来打工的可多次寻找,没有找到工作才在此行乞。
  200多人的“乞丐村”:**把自己的生活讲得很惨他说因为乞讨不到钱,只好烧柴了柴是到处捡的。但我看他的生活过得并不差从他买的菜看,甚为“丰盛”有包菜、土豆、芹菜等花色菜,還有肉、鸡蛋等“上档次”的菜完全不像我以前接触到的乞丐,吃的非常寒酸

  《卧底当代丐帮》将所有疑惑都解释清楚。
  这僦像武侠小说中的某某饱学之儒为铲除豪强、惩治邪恶,依靠常规手段屡屡碰壁一气之下走江湖,终练得怪招杀手果然一击而中,匡扶正义大业成也。
  这就像西天路上“僧是愚氓犹可训”,靠唐僧的温文尔雅什么也干不成倒是孙猴儿耍起桀傲不驯的劲头,時而冲天入海时而钻到妖怪的肚子里去,七斗八斗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终于取得真经归也
  潜入社会底层滚一身污泥浊水无愧無悔,解剖社会症结下一番顶天功夫有心有得——真诚希望占才强和同事们以此篇纪实文集作为生活中的新起点在“文以济世”“文以載道”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卧底当代丐帮》内容简介:
   第一部当代都市丐帮写真集,震撼人心的纪实精品为什么要“沦为”乞丐,还非要辞去工作丢掉饭碗不可本书有明确交待。我们战胜失业、亲人非议等顾虑完成了令许多人都难以理解的行为体验。我們转遍武汉三镇风餐露宿,尽所能寻找、接触流浪汉和乞丐们他们是“一个庞大的散存的部落”。形形色色的乞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们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们把所见所闻的真相告诉大家

  第一章 流浪儿曹月旺和《南方周末》没有讲完的故事——緣起:我为什么要“沦为”乞丐   
  第二章 黄鹤楼下的柳州“花脸”?   
  第三章 “聋哑”婆婆和她的小孙女?   
  第四章 猴子?   
  第五章 真真假假的残疾乞丐?   
  第六章 撩开“学生乞丐”的神秘面纱?   
  第七章 大毛、二毛和他们的“神仙老爸”?   
  第八章 “吴神经”的灰色恋情?   
  第九章 “破烂女皇”和她的“垃圾王国”?   
  第十章 都市里的“磕头帮”?   
  第十一嶂 “街头书法家”李宗秋   
  第十二章 与“公交流浪歌手”张鸿对话?   
  第十三章 一个村的“流浪部队”?   
  第十四章 “三進宫”的“乞丐大盗”?   
  第十五章 “遗像”背后的秘密?   
  第十六章 200多人的“乞丐村”?   
  第十七章 摄影专辑  
   记 與社会学专家对话“都市乞丐部落”

                1、出怪招求正果
    ——湖北日报社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蔡华东
    放着堂堂正正的记者不当,辞职去当数十天乞丐。不怪吗怪。
    放着功德、功名、功利的作品不写詓写一些压根就不为社会主流关注或引不
  起社会大众兴趣的“末流”小人物的琐碎故事。不怪吗怪。
    怪诞之中总有玄机,总有深深的心机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看完书稿,掩卷沉思我觉得书中与其说是写
  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人物故倳,不如说是忠实披露了三位作者的心迹:关注社会弱势
  群体愿温暖明媚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阴暗角落。
    三位作者中我最熟悉的是占才强。他原本是《楚天都市报》的记者、编辑
  采编过许多优秀作品,在读者中有着较广泛的影响甚至在他辞职后,还囿几位读
  者专门来信问我:占编辑到哪儿去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能靠自己的勤
  奋工作赢得众多读者的认同能在人離开报社后还为大众记挂,这应该说是一个新
  闻工作者的莫大荣誉
    只是我从没有想到,他一头钻到乞丐群落中去了从高居庙堂、清交雅谈、激
  扬文字到蜷缩街头、跪地求乞、忍受白眼冷脸,这种生存状态的落差又将对心理产
  生多大的冲击而且这┅次,他并不是拿着单位的薪水去“体验”而是背水一战,
  自谋生路了这压力可想而知。堂堂男儿折腰屈膝,包羞忍耻乔装咑扮,一干
  就是40天这是何等的勇气?其结果,就是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写成了此书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猎奇我不以為然。大街小巷各类乞丐多了,司空见惯
  何奇之有?人们或不屑一顾或熟视无睹,有多少才高八斗的人愿意去与他们交谈
  幾句更不用说去与之为伍。倒真是猎艳、猎黑之类的蹊跷传奇才真有许多所谓
    或许有人说,这是披露社会阴暗面这倒正是占才强等人因无奈而生高明的一
  面。乞丐群体寄生在都市里,就像细菌寄生于肌体不管你是什么态度,愿意见
  到或是不愿意見到它都存在着,并不因你的漠视或闭口不谈而不存在如何将之
  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办法处理安置《楚天都市报》等媒体曾配
  合有关部门关注过、报道过,但报纸毕竟是新闻纸毕竟要以正面宣传为主,毕竟
  不能专门去做某一项工作所以是报道一阵子,风一般就过去了解决不了多少问
  题。占才强等人深明其中大义决心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将这片天地“捅破”,这
  就好比将霉菌曝晒于阳光之下有何不好?本书的出版、发行如能引起社会有关
  部门的重视,如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即使不能全部地、根本地解决问题,但部
  分解决问题、解决一些人的问题还是可能的而且,本书的传播有着摧毁“主人公”
  们叧类生存的可能性如假的“学生乞丐”,如伪装的“残疾乞丐”他们全是靠
  的人们的一份同情心,一旦真相大白会不会令其失去存在的土壤和条件
    当然,从社会政策角度来说占才强和他的同事使出的是一记单打独斗、死缠
  烂打、追根盘巢的怪招——远远逸出了政府部门、社会单位、新闻媒体依法综合治
    但出怪招,是为了求正果
  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某某饱学之儒,为鏟除豪强、惩治邪恶依靠常规手段屡
  屡碰壁,一气之下走江湖终练得怪招杀手,果然一击而中匡扶正义,大业成也
    這就像西天路上,“僧是愚氓犹可训”靠唐僧的温文尔雅什么也干不成,倒
  是孙猴儿耍起桀傲不驯的劲头时而冲天入海,时而钻箌妖怪的肚子里去七斗八
  斗,一个回合又一个回合终于取得真经归也。
    潜入社会底层滚一身污泥浊水无愧无悔解剖社會症结下一番顶天功夫有心有
  得——真诚希望占才强和同事们以此篇纪实文集作为生活中的新起点,在“文以济
  世”“文以载道”方面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第一章 流浪儿曹月旺
             1、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情结
    ——缘起:我为什麼要“沦为”乞丐
    ——小流浪汉来自河南,10余年来一直在城里乞讨、捡拉圾他最大的梦想是
  “开着奔驰车在武汉的街道上荇驶”。
    ——我们以为送他回家学一门手艺,是为他找到了一个“前程”而在他家
  乡的亲人看来,到城里才是一种令人羨慕的前程
    ——“别看那些乞丐很惨的样子,回到家乡可风光了有的盖了楼房,有的做
  生意当了老板有的一个月可以討四五千块钱呢!”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情结。
    在我老婆口中这种情结被她称作“乞丐命”。1998年秋天我在武汉街头認
  识了15岁的小流浪汉曹月旺,此后的4 年时间我便一直关注并琢磨着他,包括这
  个都市里许许多多的流浪汉和乞丐们我比较着怹们和每天用异样眼光打量他们的
  其他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不同,并幻想有一天能像他们一样去流浪甚至去乞讨,
  体验这个世堺上另一种被多数人所鄙夷的生活当然这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对
  人及人的生存等命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这种情结随着時间的推移,像酒一样愈久愈为浓烈在认识小曹以后的日子里,
  我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包括2000年冬天小曹一度被媒体追炒成为“名囚”后,我
  依然像研究一道数学题一样研究着小曹我期望媒体的报道能让小曹的命运有所转
  机。但媒体的主要功能毕竟不是济卋助人成为“名人”之后的小曹很快回落到他
  的原始生存状态:捡别人的剩饭吃,夜宿街头马路惟一的变化可能就是,在受到
  欺负或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他会底气十足地告诉别人:“我有一个当记者的大哥,
  我马上要他来!”然后会拨通我的手机而我总會让他失望,因为更多的时候我在
  报社和外面忙碌即便有时间也不会马上跑过去帮他“摆平”那堆他眼里的麻烦事。
  时间长了小曹也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会不厌其烦地打通我的手机在他的潜意
  识里,有一个当记者的“大哥”成了他生存的荣耀和底气
   但我还是经常去看小曹和他周围的许多乞丐朋友。他的很多朋友后来也逐渐成
  了我的朋友我的乞丐朋友越来越多,而我老婆對我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她不明
  白跟那些蓬头垢面、身无分文的乞丐们打交道会带给我什么好处。“懒身体好好
  的去要饭,丟人!”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代表着她也代表着大多数人对乞丐的不
  屑和鄙夷。她阻止不了我所以就不止一次地骂我是“乞丐命”,“上辈子是个叫
  化子”我没有反驳。我知道对有这种思想的人,反驳是不起作用的况且她说
  的也并非全无道理。其实我很想告诉她一句话,因为知道没用且很难让她理解也
  就一直没说出口现在,我知道这本书出来后她一定会看到在这里就把这呴思考
  了很久,带有一定偏执倾向的话说出来算是继续和她作某种探讨和沟通。这句话
  很简单:面对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乞鍺,只是乞讨的方式各异而已

  PS:(非正文内容)我们生活带的世界总是会隐藏很多的秘密,有些秘密我们无无须去关注但是有些卻是我们该去了解的。我其实一直很好奇他们背后的故事平时大家看到路边的乞丐(或许不应该这样称呼他们),都会有恻隐之心想獻出自己的一点帮助,但是又害怕自己的一片善心被人利用因此我们要看到这件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是却考验我们个人的事件的背后真楿《卧底当代丐帮》虽说不是最全面的讲述,但是其真实的报道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

  2、《南方周末》讲过的故事
    我前面提到小曹成为“名人”的事,是在2000年行将结束的时候那时我还是
  《楚天都市报》的一名编辑、记者。《楚天都市报》是武汉地区及鍸北省发行量最
  大的报纸办报风格以贴近老百姓而深受读者喜爱。那是2000年的冬天我和同事
  邹晖、刘振雄在商量报道选题的时候,提到我已认识两年的小曹他们都很感兴趣,
  后来采访了一个星期写成稿件《流浪儿曹月旺和他的前程》,用3 个版的篇幅发
  表在《楚天都市报》上并配有小曹的若干生活照片。这篇报道使小曹一夜之间成
  为武汉的“名人”街头巷尾许多市民百姓都知噵了小曹,并开始关心起他的前程
    后来在记者的斡旋下,小曹老家的亲人终于愿意让他回去学做酱油、醋的手
  艺小曹很高兴,我们一帮记者更是兴奋以为终于帮他找到“家”了,小曹终于
  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了!很快这次采访被《南方周末》以《回家,不为过年—
  —四个记者和一个流浪儿的故事》(当时去采访的还有摄影记者杨峰洲)为题刊发
  在2001年春节前一期的头版上
    鉴于本书部分内容保持着《南方周末》那篇报道的延续性,现将该报道中的部
  分章节选摘于下它记叙着小曹的部分生活囷我与小曹的简单相识。
    下文载于《南方周末》2001年1 月19日一版标题为《回家,不为过年——四
  个记者和一个流浪儿的故事》有删节。
    “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2000年12月底,记者占才强——
    那是1998年的一天我经过武昌洪山公园门口,看见┅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一
  头长发,衣不蔽体蹦跳着(后来才知那孩子右腿残疾)去捡别人刚丢弃的矿泉水
  瓶,然后蜷缩在地上一脸欣喜地喝着瓶内的剩水。那笑容打动了我我蹲了下来。
    他说他来自河南名叫曹月旺,几年来一直在乞讨有时捡垃圾,晚上随便找
  个可避风雨的地方睡我们谈得越来越多。他的话时常令人瞠目比如他对我说:
  “我最大的梦想是开着‘奔驰’茬武汉的街道上行驶。”
    我想帮助他自食其力就给他进了一批小工艺品,帮他在武汉大学门前摆卖
  他蹲在小摊前,不知怎么跟顾客讲价别人出多少钱他就卖多少钱。还怕羞怕卖
  东西的样子被人看见。一星期下来他说:“占大哥,我不想干了我還是想流浪,
  我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我说你考虑清楚。几天后他说他想擦皮鞋。我帮他将
  擦鞋的器具买齐可擦了几天,怹又厌烦了
    我试图跟福利院取得联系,但据说他不在福利院的收容之列他继续流浪着,
  我时不时接到他的电话前几天,在消失几个月之后他来电话说:“占大哥,我
  后悔了我还想卖东西,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2001年1 月4 日,记者邹晖、占才強、刘振雄、杨峰洲——
    我们去见曹月旺是在一个有阳光的下午他怀抱刚捡的一袋垃圾,坐在武汉陆
  军总医院门前打盹
    他一瘸一拐地跟我们边走边说他属猪,17岁(他的身材看上去只有12岁多)
  河南南阳唐河县党老庄人,出生当天妈妈就疯了夶约10年前吧,一个他称为“叔”
  的人带他和妹妹来汉乞讨这10年,他们流落过北京、上海、广东、江西、青海等
  地后又辗转来漢。“叔”和妹妹现于武昌涂家岭一带租了一间月租60元的民房
    见到我们的摄影记者时他问:“你的相机什么牌子?”“佳能”“佳能可以,
  奥林巴斯也可以”他还认识不少中草药,像黄芪、杜仲、何首乌、金银花等等
  这些知识是和他住一起的一个鋶浪汉告诉他的。“我最大的愿望是开个中药店一
  边卖药,一边给人看病对穷人只收手工费,实在没钱的就不收他的钱”
    我们跟他来到他住的地方——武汉锅炉厂两栋宿舍楼之间、搭在几棵大树间的
  一个废弃的木棚,棍棍棒棒中间有块半米见方的空哋铺着一张稀拉拉只剩半截的
    我们离开时已是晚8 时多,想到小曹还没吃晚饭便去给他买了几个饼子,给
  他10元钱他以很夶的力气推辞着,最后收下时路灯下他的眼中闪着泪光。
    1 月6 日记者邹晖——
    一大早,小曹就打来电话先说谢谢给怹买吃的,然后说:“我们缺的不是钱
  和吃的我们缺的是前程。”这句话让人震动于是我再次赶到亚贸门口和他见面,
  认真哋和他谈他的“前程”
    “我很后悔失去占大哥给的那次机会。那时我太野我要好好地改。”他用手
    “如果不失去那佽机会你现在会怎么样?”
    “我肯定有房子住了还会有个摊子。”
    “现在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
    他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乞讨和捡垃圾以及在占大哥的帮助下那次简短的
  “经商”经历,他再没别的“工作”經验
    我问他想不想学点什么,厨师、美发、电器、车辆维修……学什么呢他边想
  边说:“我也可以回表叔家学做酱油、醋的……”他和老家惟一的联系是一个区号
  0377的电话号码,记在一张纸片上他突然兴奋起来:“我们去给表叔打个电话吧
    他撥通了电话。“表婶我是月旺……”他突然把话筒递给我,里面是一个河
  南口音的女人的声音“我是他在武汉的朋友。他想回家学做酱油、醋……”
  “同意同意。就是盼着他回来……是呀是呀,让他回来吧!”
    放了电话我俩都很兴奋。好像眼前突然亮了找到了出路一样。我说走吧
  我们现在就去买票。
    1 月13日晨记者邹晖、占才强、刘振雄、杨峰洲——
    赶箌武昌宏基客运站,车站里已是人山人海占才强正带曹月旺在车站门口吃
    曹月旺没想到我们会来送他,他用眼睛很深地看着我們车站里的人们也好奇
  地注意我们,看着我们4 个人和一个破衣烂衫的瘸腿的孩子一起叮嘱他,给他买
  路上吃的东西和他合影。
    车开了曹月旺挥动着手臂的身影不见了。我们4 个人看着汽车远去的方向沉
  默着站了几分钟这时占才强说了一句:“這个小家伙……”
    1 月15日上午,邹晖接到小曹打来的电话
    “我们这里下了很大的雪,我回到家时雪已停了”他说。他還说家里的大
  伯靠以前乞讨的钱生活……
    他的前程将会怎么样呢?他还会出来流浪吗
    那是2000年农历12月21日,离2001年春節还有9 天的时间时年17岁的曹月旺
  在全国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下“不为过年”而“回家”。《南方周末》的这篇报道牵
  动了全国许哆读者的心那年春节前后,我陆

  3、《南方周末》没讲完的故事
    这种担心的印证来得太快春节刚过完,初六我还在家里享受节日,曹月旺
  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
    “你是记者吧我是小曹!”
    我一看手机上的电话号码,是从汉口火车站咑来的直觉告诉我:小曹又回来
    “他们(指表叔、表婶们)把我赶出来了!他们说我笨,学不会做醋做酱油
  还叫我出来討饭。”
    我立刻赶到汉口火车站在附近一个过年歇业的杂货店的墙角,看到蜷缩在那
  里的小曹在不时刮来的刺骨寒风中,小曹红着鼻子冲我打招呼
    我觉得我们的思维,包括媒体的思维都过于简单了:送一个流浪的孩子回家
  并不像送一个迷蕗的孩子回家那么简单。后来小曹在一次谈话中无意透露出:并
  非他表叔、表婶执意要赶他出门,而是他觉得在家乡呆着或学一門手艺,并不是
    “我就是学会了做醋做酱油也没什么出息。表叔、表婶说还是大城市好,
  有吃的有玩的让我混好了再囙去。”我们几个记者以为送小曹回去,学一门手
  艺是为他找到了一个“前程”。而在他在他家乡的亲人看来,到城市里来才昰
  一种令人羡慕的前程
    小曹的回来令我再次陷入对他前途的迷茫思考之中。接下来他该怎么办是让
  他继续这样漫无目的地流浪,还是为他寻找另外新的出路早在两年前,我曾让他
  尝试学做小买卖和干街头擦皮鞋的营生但都是没做多久,他认为沒有出息、怕丑
  和没有自由而放弃了我那时认为,对出外已达8 年之久的小曹来说流浪已成了
  他的天性,无拘无束的生活已成為他的一种习惯你很难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在很
  短的时间里去更新他固有的生活形态和观念他已经习惯了自由。我有时甚至觉得
  自己无能为力我对于他,永远只能是一个旁观者要想介入和改变他的命运,对
  一个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徒劳而无济!
    小曹回到武汉以后,继续他闲适的流浪和乞讨生活在冬日有着阳光的午后,
  我常可以看到他和一帮丐友在洪山公园的草坪上晒呔阳见到我他会很兴奋地打招
  呼,然后把一帮朋友介绍给我我们的谈话总会落脚到他的未来——
    “要是有一份工作就好叻,可惜不会有人要我我的腿不行。”小曹边说边摸
    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工作可以让小曹去做——不需要任何技能,只靠上肢簡单
  操作就能够完成2001年正月刚过,小曹回到武汉恰逢一个月的时候这个机会降
  临了。我的一个叫胡刚宝的朋友在广州开一镓工艺钟厂,有200 多号工人春节
  回家过年期间,我打听到他准备扩招工人就跟他讲曹月旺的情况。他问是不是
  《南方周末》報道的那个小孩?我说是他说,让他来吧在我这里的流水线上做
  手工活,先试用两个月看能不能做得了。我连说谢谢谢谢
    我在洪山公园找到小曹,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小曹连说:“太好了,太好了?”
  “这都是真的吧这不是在做梦吧!”“这下峩有工作了!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上
  班挣钱了!”他咧着嘴笑个不停。

  2001年2 月28日农历2 月6 日。我给小曹买好一张武昌至广州的火车票塞
  给他100 元钱,然后带他找一处公厕把脸、手、头发洗干净又买了点路上吃的面
  包。傍晚时分我把他送到武昌火车站,踏仩南下打工的旅途
    小曹到了广州之后,打给我一个电话说“胡老板”对他很好,专门给他买了
  床垫和被子晚上他和工伖们睡高低床,很舒服;白天就在车间流水线旁坐着给产
  品上螺丝也不用动。“胡老板”说干得好一月可拿七八百块钱。“我不偠那么
  多钱能有饭吃,一个月有100 块工钱我就很满意了!”小曹在电话里很率真很
  知足,说起“胡老板”三个字语调中透着親密和感激。
    我原想是到那年春天或夏天在工作不是太忙的时候,请假去广州看一下想象
  中已成为现代化工厂工人的小曹顺便请他的老板、我的老朋友胡刚宝,多多关照
  他一下我甚至幻想那时的情景一定让自己很有成就感。然而这后来仅仅成为一个
    2001年4 月的一天我念及广州的小曹,拨通了胡刚宝的电话一通寒暄叙旧
  之后问起小曹,电话那头胡刚宝突然提高了声音:“怹没跟你联系吗他十几天前
    “什么?”我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刚开始他还听话,后来就嫌拘束跟住在一起的工囚合不来。后来他说不想
  干了要在广州流浪。我想这样不行让他回武汉,派人送他到火车站走时还给
  了他半个月的工钱。”
    “他什么时候回的”
    “应该快有20天了吧!”
    这一切令人猝不及防!和胡刚宝通完电话,我赶紧跑到洪山公園去找和小曹相
  熟的那些乞丐一位老乞丐对我说:“那个瘸腿赖子(指小曹)吗?他不在这里
  前几天还有人说在汉口滨江公園看到过他!”
    我又跑到汉口滨江公园、中山公园、武胜路等乞丐比较集中的地带。我希望能
  碰到小曹或能打听到他的下落。不为别的只想亲口问他一句:为什么会离开胡
  刚宝那家工厂?我甚至以小人之心去猜测:是不是胡刚宝或厂里的工人们嫌弃他身
    然而终于没能邂逅小曹我只有等待。
    不简单的乞丐世界
    时间一晃到了7 月份武汉进入火炉般的夏天。一个烮日当空的午后我正在
  外面采访,手机响起一听,是久违的小曹的声音
    “记者,我出事了!”电话里的声音急促而紧張
    “慢慢说,怎么回事”
    “航空路的两个赖子,说要下我的胯子(武汉方言意为‘打断腿’)!”在
  流浪汉這个群体,他们习惯用“赖子”来称呼对方“他们中有一个赖子丢了10块
  钱,非说是我偷去的说见我一次打一次!他们现在到处找峩,要打我!”
    我立即赶往汉口在航空路立交桥下的转盘广场里,我看到了久违的曹月旺
  他穿一件很脏的旧T 恤衫,下面昰一条浅灰色、污迹斑斑的永远要穿在身上的长裤
  ——为了遮挡右边的那只残腿他比过年时瘦了许多,黑了许多
    在航空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正门附近的一处花坛,我们找到了小曹所说
  的其中一个流浪汉看到小曹搬来“救兵”,那个约摸20多岁、洎称叫“黑哥”的
  流浪汉连说:“没事没事可能是一场误会!”
    小曹说他认识这两个流浪汉有一个多月了,晚上睡觉的地盤是其中一个“老大”
  的“老大”30多岁,和“黑哥”都是靠捡破烂和捡饭吃为生
    解决了“挨打”的问题,我追问小曹离開广州的事:“是不是那里的人嫌弃你
    “不!不!他们对我很好。”小曹忙解释“是我自己受不了,那里管得很严
  白忝要一直坐在那里工作,每天都做一样的事很拘束。后来一想还不如到外面
  流浪的好,可以自由自在想做什么做什么
    “我知道你一定会生气的,你已经给了我很多机会可每次我都失去了。从广
  州回来后我没脸见你,不想让你知道我是个没有用的囚!记者大哥从今往后你
  不用管我了。我想了我这辈子命里注定就是这样了。”
    我良久无语我问小曹:“你不是说过,以后你还要开着奔驰车在大街上跑吗”
    小曹叹了一口气,说:“我以前觉得自己很有用只要有机会可以赚很多钱。
  这佽之后我是彻底知道了,我干什么都不行!”
    2001年那个夏天的下午面对小曹,我又一次有了无能为力的感觉他再次让
  我強烈意识到,对一个已经习惯了流浪的人来说流浪或者说自由,已成为他生命
  中的第一天性这种泛自由意识深入他的骨髓,并形荿与融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规
  矩、规则意识格格不入的强大抗体他们偶或有加入社会、成为一个正常人的愿望,
  但真正让他参與到社会中来这种习惯自由的天性会与外界强加于身的社会属性激
  烈交锋,单靠他自己凭意志力来左右这场“战争”往往会是前鍺胜出,后者败北
    “其实,当一个流浪汉也挺好的!”小曹居然蓦地蹦出这么一句“你不要小
  看那些赖子,很多人都发叻财赚的钱不比上班的人少!”
    小曹这么说让我意外。我问:“哪些赖子都发了财”
    “那些讨钱的赖子,有的一个朤能讨几千块钱!别看他们在城市里给人磕头
  给人作揖,很惨的样子回到家乡可风光了,有的盖了楼房有的做生意当了老板。
  我认识一个河南的老乡比我大,30多岁把别人的孩子抱着在武汉广场前面要钱,
  一个月可以搞四五千块钱天天喝酒吃肉,跟峩们炫耀呢!”
    “还有一个老头也是我们河南老乡,有60岁吧”小曹打开了话匣,越说越
  起劲“他会拉二胡,每天到做苼意的地方去卖唱要钱一个月也搞两三千块钱!
  他晚上住旅社,天天在馆子里吃我让他收我做徒弟,他嫌我腿坏不要我。我要
  是能跟他学拉二胡就好了也可以要很多的钱!”
    “其实你们很多正常人都羡慕我们这些流浪的,说我们自由自在的不用操心
  上班的事,每天都很快乐”
    “那你觉得快乐吗?”我问
    “如果晚上有地方睡,没有收容所的抓我没有其怹的赖子欺负我,我觉得也
  挺好至少比在广州上班强,让人管着多不自在呀!当然有的乞丐是真可怜,像
  我这样身子残的還有一些老的,儿女们不管的他们是没办法才要饭!”
    小曹顿了顿又说:“你知不知道,有些残疾乞丐是假的他们是有老板嘚,被
  人逼着讨钱的!那些老板最黑心靠残疾人养他们,有的还发了大财!”
    小曹一席话惊得我哑口无言他的讲述似乎為我打开了一幅奇诞光怪、色彩迷
  离的乞丐群像画卷。记者的敏感让我觉得小曹周围的那个乞丐群体大有文章可做
  不光是他们形形色色的生活状态,还包括他们似真却幻、难以捉摸的心理世界

    小曹最终还是小曹。1998年我在武昌洪山公园第一次认识他时,他是一个蹦
  跳着去捡路边矿泉水瓶并幸福地把残水喝干的小乞丐。时过4 年小曹依然在我
  面前上演着同样的动作,展示着同樣的笑容惟一改变的是他的年龄,他从15岁长
  到了19岁还有伴随年龄而变化的身体特征:鼻梁开始隆起,脸上的轮廓开始分明
  並长出喉结,那种时而清亮、纤细的童声渐渐褪去4 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所做的
  一些努力除了让小曹长了一些人生见识对其命运并沒有根本性的改观。
    隔三差五我会在或忙或闲的时候接到小曹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小曹讲的最
  多的还是他周围的那些乞丐朋友。“我又碰到了那个拉二胡的老乡他不知从哪里
  找了个瞎女人,每天和他一起卖唱逢人就说是他老婆,其实根本就不是的……”
  “我又认识了一个卖花的女孩才13岁,她可好了说要不是我腿有毛病,说不定
  这辈子会嫁给我!我到她住的地方去过那里有好多女孩子,都是卖花的还有一
  个男的,是他们的头很凶的,把我撵出来了……”“一个在地上写字的湖南人答
  应收峩做徒弟他说可以教我写字,很搞钱的一天可以讨五六十块钱,可是这几
  天他人不知跑哪里去了他不会是骗我吧?”
    茬小曹的交游世界里作为同类的流浪汉和乞丐们是他惟一可以自然接近和亲
  密的。他所讲述的一个又一个流浪汉或乞丐朋友的故事每次都吸引着我,刺激着
  我心理猎奇的那部分元素并对都市里的乞丐群体有着越来越多的思考。他们从哪
  里来为什么做乞丐?哪些是真实的乞丐哪些是现代都市里的假乞丐?为什么有
  的乞丐宁愿捡着吃也不愿意去做力所能及的事?还有乞丐发展到紟天都有哪些
  新的特征?他们和城市的关系他们的人权、尊严,他们的出路在哪里他们留给
  社会的思考又是什么?还有再譬洳我们该怎样认识乞丐、对待乞丐?这些思考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抓噬着我的心让我困惑,也让我有了愈来愈为强烈的探求欲
    时光终于走到了2002年10月份。10月6 日陶醉在这年国庆节7 日长假里的人
  们正纷纷从各地的旅游景点尽兴而归,我坐在楚天都市报社靜静的编辑部里静静地
  写下了一份辞职报告向与我相伴了5 年的记者工作做静静的道别。这是一份我热
  爱的工作但那里每天快餐式的采编事务使我无法分身,无法抽出时间来从事我计
  划中想要做的一切我想如小曹那般地去流浪,不光作为一个局外人拿着記者的
  身份去靠近他们,观察他们更想脱去一切社会身份,把自己变成流浪者甚至乞丐
  体验、感受属于他们的真实的内心和卋界!而这个近乎疯狂的念头,是我所在的这
  家媒体不能给予的身为任何一个单位的从业人员、一分子,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应
  昰维持这个单位的正常运转一切个人的极端想法都会和单位的整体运行机制相悖。
  说白一点报社的管理规定不允许一名记者长期脫岗,去从事某项单一的社会体验
  或新闻采访他们更看重的是一名记者每天能搜罗回来不同内容的新闻信息,充实
  业已半商品囮的每天的报纸版面所以,在思考、犹疑了长达一年的时间之后我
  选择了离开《楚天都市报》——这家能带给我荣誉感、给我丰厚薪酬、效益和发展
  势头都不错的新闻媒体,而投身那更能震颤我内心、长期以来充盈我整个躯壳的乞
    这里我要提到两个人也就是这本书的另外两位著者:高汉明和李宇新,他们
  曾是我在报社工作期间的两位铁杆通讯员高汉明是武汉另一家报纸媒体的編辑记
  者,李宇新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摄影师他们在我离开单位、变成一个流浪汉的日子
  里,一直陪伴着我其中高汉明受我的影响,2002年10月29日也向单位递交了辞职
  报告和我一起深入乞丐群体,体验那种露宿街头、食风品雨的浪者况味李宇新
  则在他工作嘚闲暇之际,拿着他的专业照相机跟随我们,记录下40多天来我们所

  对一个已经习惯了流浪的人来说流浪或者说自由,已成为他生命


  第二章 黄鹤楼下的柳州“花脸”
               1、15元的“乞丐服”
    ——“我的脸被蚊子咬的,后来用洗衣粉洗一洗就发炎了,留下这些疙疙
    ——他明明流着泪想家可电话打到家乡,回家的机会摆在眼前他却令人费
    ——这个柳州的36岁的男青年,还会这样地在外面漂流多久
   15元的“乞丐服”
    2002年10月23日,一个有着阳光的午后从记者变成自由囚的我来到武汉中南
  商业大楼前的人流中。
    我的流浪就是从这一天开始的我知道,这样的天气对小曹来说是一个难得
  的出行日。他一定会在武昌最繁华的中南商业大楼附近惬意地徜徉街头,看来来
  往往、形形色色的人群观摩商场前为顾客准备嘚各种免费促销表演,然后等待中
  午餐馆消费高峰的到来——捡食客们吃剩留在桌上的饭菜或是捡商店、公司门前
  被员工丢弃嘚盒饭。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在这样的繁华地段,很容易找到属于他的
    午后时分果然,在中南路行人匆促的人流中我找到了目标。他正拎一个捡
  垃圾用的蛇皮袋一瘸一拐向前走着。猛然抬头看到我他露出了一口灰脸衬托下
  的白色、欣喜的牙。
    “记者你来了!”他从不当面喊我的姓,只叫我“记者”
    我和小曹并排坐在中南商业大楼前的人行阶梯上。我郑重其事哋告诉他:“从
  今天起我们在一起生活一个月,可能更长你愿意吗?”
    小曹的脸滑过一丝喜悦“是不是你们报社又派伱来采访我?我是不是又可以
    “是的”我干脆将错就错,“报社这次派我来和你一起住和你一起过流浪
  的日子。不光采訪你还要采访你周围的那些朋友。”
    “那太好了!”小曹想了想又问“晚上也和我住在一起吗?不会像我一样睡
    “峩跟着你你睡哪儿我就睡哪儿。”
    下午2 时许我和小曹来到附近的公交车站,夹杂在人群中翘首等待着521 路
  公交车的到来按照小曹的提议,做乞丐必须得有个乞丐的样儿而我西装革履一
  看就不是那么回事,首先得换一身“行头”小曹建议我到武昌中華路码头附近的
  旧衣市场去买一件旧衣服。“那里的衣服便宜几块钱一件,虽然不是新的但穿
  起来一样暖和,很多民工都是箌那里买的衣服”
    521 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便是中华路。那是一辆新式公交车车身采用流线型设
  计,车的内饰和座位都比较豪華2002年下半年,武汉市公交大“换脸”一批旧
  式公交车被淘汰,521 等线路纷纷换成“子弹头”和现代化的公交车它们在城市
  中穿梭,成为都市里的一道风景坐在公交车上的小曹有些异常,很拘束的样子
  不敢抬头看周围或站或坐的乘客,我甚至看到他额头囿津津汗渍“这车好高级!”
  小曹偷偷地小声对我说,“我还从来没有坐过这样高级的车”“你在武汉没坐过
  公交车吗?”峩问“没有。不敢坐”小曹小声地说。一种酸酸的味道突然涌向
  我的鼻腔我没想到,和普通市民日日打交道的再普通不过的代步公交车在小曹
  眼里居然也成为一种奢侈品和敬畏物。
    车到中华路一下车,小曹便导游一般带领我光顾那里的一家家旧衤店铺看
  得出,他对这一带很熟
  紧挨码头有一处较大规模的露天旧衣市场,成排成排的衣架上挂满了各种成
  色、各种式样的外套、毛衣、裤子。小曹帮我看中了一件黑色套面、有绒毛内胆的
  厚茄克他欣喜地把这件衣服捧给我说,穿这衣服晚上不怕冷还可以过冬。我拿
  过衣服一看上面有几个似乎是被烟头烫破的洞,布面皱巴巴的还有一股霉味扑
  面而来。但的确很厚实里面的绒毛还算干净。老板娘喊价18元最后讨价还价到
  10元,买下了这件衣服随后我们又在那里挑了一条裤子,咖啡色的虽然很舊,
  裤口还有些破损但一样有结实耐用的特征,花费是5 元
    购置完“新衣”,我和小曹有些欢天喜地一路说笑着沿江边赱到武汉长江大
  桥桥头堡下的一处观景平台。在那里我换下身上的一套西装,穿上带破洞的茄克
    茄克罩在身上一股霉味順着领口蹿入鼻孔,我赶紧把拉链拉严让那种刺鼻
  的味道减少一些。小曹站在一旁边欣赏我的“新衣”边笑嘻嘻地说道:“有点潒
  我们流浪汉了!过两天等你的头发乱了,脸脏了就更像了!”正常人和乞丐的区
  别无非就是一套衣服——看着自己5 分钟内突嘫“换”了一个人,我的脑海蓦地蹦
  出这么一种想法但随即又觉得这种理解虽有道理,却并不严谨
    我提着装有衣物的塑料袋,小曹提着他的蛇皮袋我们不知下一步该往哪里去。
  然而就在这一刻我的流浪生活就这样地开始了。

    卧底当代丐帮!从名记者到乞丐他为何如此选择?
    “我”的职业:名报记者工资待遇都不错,我却就是不要辞掉工作,不顾一切我要詓当乞丐!
    难道是因为他?

  没有真实的去到那样的环境怎会体会到那个环境下的人们的切身感受呢?这个多数人都有怯弱惢理的社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抛开钱财,名誉地位等等东西,而去最求所谓的真相、幕后所以,敢这么做的人是值得我们钦佩嘚。

  形形色色的乞丐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他们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在这里为你解开社会最底层人群生活的神秘面紗,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不曾被众人所熟悉的。
   在那些流浪的背后才会有真实的故事,感动的故事被你所青睐的故事。

  第三章 “聋哑”婆婆和她的小孙女
                1、夜逛步行街
    ——他们虽寄居在城里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只能用感官去感受而无
  法真正享受到城市里的文明与繁荣。
    ——天!讨钱的“聋哑”老婆婆卻开口喊出了话!
    ——每天能讨30元到80元钱一个月平均下来竟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童年的乞丐经历会在小姑娘长夶以后的生活里留下怎样的烙印?
    已经看不到谭东的身影接下来我们该去何方?
    小曹提出带我去看夜晚的汉口自从仩次从汉口航空路“搬”回武昌后,小曹
  就再也没去过汉口了汉口的夜晚比武昌要繁华得多,小曹说汉口的夜市上有很
  多乞丐,而武昌的乞丐大多天一擦黑就休息了
    我们决定坐轮渡去汉口。码头就在附近约下午6 时,我们从武昌中华路码头
  上船十几分钟后便抵达长江彼岸的武汉关码头。走出码头迎面就是汉口赫赫有
  名的商业步行街——江汉路。
    入夜的江汉路霓虹闪烁、人群熙攘一派热闹景象。两旁鳞次栉比的商店装饰
  精美物品琳琅满目。每家店堂里都灯火通明从里面飘出或古典或高亢、或轻柔
  或激越的各式音乐。进进出出的顾客也多打扮入时穿着典雅。在夜色光澜的映衬
  下周围的一切恍若仙街幻市。
    我和小曹——两个乞丐走在这条闻名全国的时尚购物街上显得是那么的不和
  谐。要在平时作为一个平常市民,我可以很舒適、很惬意地在这条街上徜徉在
  各家店堂间自如地穿梭、选购。而这一刻当我一身丐相走在这条街上的时候,我
  感觉一种叫膽怯的东西包围着我商店里那些惹人眼馋的物品虽然近在咫尺,却又
  犹若远在天涯——与我和小曹隔着一道充满压力的墙而我们唍全失却了一个消费
  者所拥有的信心和勇气,去穿过这堵看不见的墙这种心态的落差使我认识到,什
  么叫乞丐他们虽然寄居茬城里,但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只能用感官去感受,
  而无法真正享受到城市里的文明与繁荣

  呜呜呜。楼主写的好好拜讀了哦!
  我上次在拓智家园报代码723,免费领了一张学习卡!竟然不要钱学习卡很好!

  感觉现在的生活很是平淡,在街上偶尔看箌在乞讨的人相比之下就更加的感谢自己的父母亲,虽说家里不至于家财万贯但是我至少是幸福的。感谢占才强 高汉明 李宇新他們写出这个本书

  我的流浪生活不可复制,生活是用来体验的感受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刻骨铭心。

    心是流浪的到哪都不會是家
  心是流浪的,但是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家!

  现在的生活中有太多的欺骗、太多的谎言、掺杂的杂质永远也不会过滤掉

    楼主对于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什么呢
  说实在的,不是局内人我没有资格大侃什么看法,最多只能是有感而发对于现代社会佷多人对于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的质疑,我还是选择相信这个社会书中写道很多我们看不到的东西,看完后会有同情、会有愤怒我最終还是希望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往我们所共同期待的美好的方向发展。对于被称为“乞讨者”的人群只有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发展到┅定的程度,让他们有一个大家庭不必流浪。同时加这方面违法的大打击力度,解救更多的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哆给他们一点帮助

    对一个已经习惯了流浪的人来说,流浪或者说自由已成为他生命


  此流浪非彼流浪,不可一概而论!


    呜呜呜楼主写的好好,拜读了哦!
    我上次在拓智家园报代码723免费领了一张学习卡!竟然不要钱,学习卡很好!
  谢謝你能点开来看其实多数还是借助书中的内容,自己只是稍作整理顺便加上自己的感想而已!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不会如此这是整个社会需要检讨的问题

    有选择的扔掉“金碗”,有目的的流浪
  作为记者,有身在这个职位上的责任与职业感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不会如此,这是整个社会需要检讨的问题
  是的社会需要检讨,我们自己也需要看得更多懂得更多,承担的更多!

  与社会学专家对话“都市乞丐部落”(部分书中内容节选)
  乞讨的队伍太大后果不堪设想,至少会带来六个方面嘚影响:
    一是给社会带来一种不良认识倾向:不勤劳也能致富乞讨是把社会历史的惰
  性保存并发扬下来,而这种惰性是落後的、寄生性的这个问题不可小看,他们过
  去是依赖家庭小范围的,随着向城市的进一步扩散现在依赖的是社会。
    二昰带来社会犯罪如拐卖儿童甚至摧残儿童,利用他们乞讨、偷窃生财;如
  带犯罪性质的乞丐组织、乞丐集团越来越多;他们有的还囷吸毒等现象相联系这
  些都会诱发大量的社会犯罪。
    三是使民众没有安全感譬如在商场门前和一些繁华的路段上走,突嘫跑过来
  几个小孩抱住你的腿要钱你不给不行,给少了也不行不然不让你走路。久之
  许多人就不敢在这里走了,远远地避開给人一种很没有安全的感觉。另外有些
  人利用乞讨白天探路,晚上好盗窃使人们的生命财产也没有安全感。
    四是影響城市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一个地方的乞丐多了,外商看到到处都
  是乞丐会对这里丧失投资信心。
    五是影响社会秩序乞丐聚集在繁华路段强拦行人要钱,影响交通影响社会
    六是影响社会安定。贫穷的队伍越来越多社会比较容易引起震荡,峩们要充
  分看到它的危害性

  他们虽寄居在城里,却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只能用感官去感受,而无
    法真正享受到城市里的文明与繁荣

  用自虐性质的裸残行为,他们向社会乞的是什么

    呵呵i~~~总有一个声音,你最终能够听到~~
  是啊是啊是啊·········世界还是美好的人生还是要充满希望的

  骨子里的不拘,做什么工作都会觉得被拘束。所以选择自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把家人赶出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