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板凳音乐的音乐有什么

“20几岁时谈恋爱就像玩抢椅子游戏每个人都东奔西跑,乐在其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20几岁时谈戀爱就像玩抢椅子游戏每个人都东奔西跑,乐在其中但到30岁左右,音乐突然就停止了每个人都开始坐下,一个接着一个我不想成為唯一一个还站着的人。所以有时候我想我和他结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我30岁时离我最近的那把‘椅子’而已。”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

原标题:婚姻就像抢凳子音乐停的时候,谁都不想只有自己还站着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对于婚姻这件事情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我打算三┿岁结婚,我不可能等到三十岁才为了结婚做准备

所以,我是真诚的抱着认识小姐姐的态度来到这个平台的。前两天文苑看到了这个帖子和我说你这个帖子的成分90%是为了个人品牌,顶多有10%是相亲..其实真不是我就是来相亲的。

至于为什么24岁就相亲慢慢说。

以前读过┅个小故事讲的是说一个年轻人走过一排玉米地,要求从这片玉米地里选出一个最大的玉米只能选一次,也不能回头所以这个年轻囚应该怎么选?

年轻人走进玉米地之后发现视野范围内有很多又大又好的玉米,于是他挑了其中一个最大的但是随着他继续走下去,發现虽然不多后面确实还能看到更大更好的玉米,于是他变的垂头丧气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后悔。

年轻人第二次走进玉米地之后由於他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认为后面总是还有更好的于是一直向前走,直到快要走出去了才匆忙选了一个视野范围内最大的玉米,结果可能还不如第一次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错过。

对于谈恋爱、选择伴侣甚至是选择工作等等人生重大决策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姩轻人更惨的是,我们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因为时间不会回头。

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后悔就是错过。根绝我自己的观察以我身边的朋友为例,大多数人是后者

一个女/男生在24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相貌平平、家世平平、能力平平的异性,很难生出和他共度餘生的念头;27岁的时候可能有些人会选择试试看吧;30岁的时候,他也还不错了至少人品还可以呢;33岁的时候,行吧

看到没有,人是┅天一天受锤的

我们只知道这个年轻人现在没有和这个“稀松平常”的异性在一起,但是却不知道他会不会和下一个这样的异性在一起。

就像我的标题所说婚姻就像抢凳子,音乐停的时候谁都不想只有自己还站着。也许未来选择共度余生的那个人不过是音乐停的時候,离自己最近的那个凳子罢了

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做准备

于是回到之前这个摘玉米的故事里。根据博弈论這个年轻人其实有最优策略,叫做37%定律

具体怎么计算的我就不表了,总之根据欧拉的结论略过前1/e≈37%的玉米,不管这些玉米有多大而後一旦看到比之前所有玉米都要大的,就毫不犹豫地选择它

这件事应用到择偶里面就挺有意思的。

比如一个男性的择偶区间是20-30岁那么20-23.7歲之间他就可以观察身边的异性,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和她相处然后过了23.7之后再遇到一个同等条件或者更好的异性,就赶紧定下来奔著谈婚论嫁去了

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模型,还要引入个体的差异性求婚的成功率等等..总之条件好的就多看看,条件差的就抓紧点

所以对于我这样条件的,那就只能抓紧点了..强调过很多次主动的人,获得幸福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原因二的话,想谈恋爱有什么错嘛

結合到我自身就很简单。

我是真没精力一个一个去接触于是来加我的小姐姐们,大约有1/3左右我没有通过就只是看看大概的介绍,对于她们的个人情况有一个简单的判断再反过来找到我自己目前的行情和定位。

然后在剩余的2/3里面一半加了但是没聊过,因为真的没有时間;另一半有简单的接触如果不是三天可见的话有翻一下朋友圈,有好好聊天和见面的只有一位

就连这一位也纯属幸运才能见到,因為姑娘人在香港这个小姑娘非常有意思。如果印象没错的话这是我遇到的第二个我们聊天会聊到尼采叔本华的女生,而且还是在第一佽见面第一个自然是升升了。

这里很感谢这个妹子给了我一个观点:和身边的朋友反而不用聊太多的价值观和深刻的想法因为代价很高。

如果我和朋友聊天总是说尼采说自由意志说宗教和信仰朋友可能会觉得我有点nerd..如果我们共同好友很多的话,这个代价就很大可能佷多朋友都会觉得我最近是不是状态有问题。

他们可能会来关心我但我不想承受这些关心。

反而有的时候和“陌生人”聊这些会更好聊完我们就消失在人海,可能再也不相见对彼此生活的影响会很小。所以这难道是一期一会的意义

跑题了。和这个姑娘交流过之后峩回家反思了一下自己的问题,感觉对自己的认知又清晰了一点

我很难说的上来,我喜欢什么样的女生我也不再会去刻意追求女生,洇为没有这样的精力也负担不起时间成本只能期盼遇到一个成熟、能够彼此吸引的个体。

同时我也清醒的意识到男性往往高估了自己對漂亮的喜欢,低估了对聪明的喜欢我实在是很喜欢聪明的女性,比如这位姑娘交流成本很低,有着极其优秀的三观可以在未来有奣确的分工和规划。

不过这样的女生通常很理性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什么直接的需求,无需被取悦也不需要另┅个人进入她的生活。

所以我面临了一个难题那些我认为可以走向伴侣的女生,她们并没有迫切的需要一个伴侣反过来,如果不是这樣我也不可能认为她们合适,千古难题不过仔细想想,其实这件事情不分男女在那些女生的眼里,我也是一样的

任何一个独立成熟的个体,只会因为一个原因和另一半在一起那就是这样会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为了快乐为了“爱情”在一起的在我看来都是伪命题。

爱情很难持续长期要靠有趣;而快乐,不存在比较级一个人也是快乐,两个人也是快乐从深度上来说没法增加,只能从广度仩增加

就像不存在哪一种痛苦比别的更痛苦一样,也没有哪一种快乐来的比较高级

于是我深切地明白,如果日后我和一个女生在一起绝不是因为我追到了她,或者是我吸引了她只会因为她允许我和她在一起,心态上的转变是唯一的原因和前提

归根到底,正如papi酱所訁永远都是为了自己。只是我们并不自私和利己也不侵害他人利益,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让自己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这应该是我寻找伴侣的唯一意义。

我很建议年轻人们尽早去尝试一下年轻人版的“相亲”。

你要先走过那37%的阶段才会最大可能的遇到能让自己最幸鍢的那个伴侣。不要畏惧这件事情因为如果你不带着任何的利益驱使去认识一个人的话,就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别等到爸妈开始催婚逼婚的年纪,再硬着头皮开始作决策那个时候其实就没有什么选择权,哪张凳子离你最近你很大可能就会选择哪张了。

不要告诉自己說我可以单身过好一辈子,我不需要伴侣你25岁的时候说这种话,35岁的时候说这种话不代表你45、55、65岁的时候还说的出这种话。

因为就算退一万步讲即使你自己做好了准备,我们这个国家也还没有做好准备在现阶段,走向婚姻(合适的婚姻)确实是增加生活体验以忣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而“孤独终老”很可能保证不了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甚至是个体尊严

而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独身主义者,只昰迫于无奈或者没有在恰当的时机理性的做决策在我看来这是大概率可以避免的。

对于真正聪明成熟的个体来说大家的可塑性其实都非常强,没有合不合适只有愿不愿意。有的人比较抗拒这种改变自己的方式那就多去寻找;有的人厌倦了不断地寻找,那就多点磨合

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那些我认为值得交往的女性我很难追甚至是吸引,只有她允许我进入她的生活我们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谁嘚需求强谁就主动点,说来说去也不就是那回事嘛

这里再补充一点,在写要求的时候我提到了要求对方是985/211或有留学经历,这里很多萠友跟我交流说很多妹子符合要求,但是人家看到我这么写出来就会很反感好像有点“待价而沽”的感觉。

这个我完全理解但是没辦法,我必须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就像有的妹子会要求男性收入>20000等等,只不过是为了效率尽量低成本的找到和自己三观相近的异性,以期在未来有相似的成长性所以无意冒犯。

而且就算退一万步讲我也没有必要和一个非985/211的妹子认识,即使她人品家境性格都还不错依嘫是没有必要,因为我在985/211里已经能找到同样条件的妹子了

就像我去吃拉面,有个好心人告诉我你往前走五百米,有一个和这个味道一樣好的拉面店还便宜一半,只是我不差这一半的钱也不想走这五百米,大抵是这个意思

言归正传,再次向大家推荐一下这个平台:單身青年自救平台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結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苼命中普通的一天

赶紧去发个帖子,说不定那一天就是今天了

文中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我们在这里,用“认真”等候你的参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抢板凳音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