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表示方法里的圆圈表示什么?

【如是】1.像这样《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宋叶适《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於命,不然不強售也。呜呼!能如是足矣。”《红楼梦》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絶。”老舍《四世哃堂》二九:“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2.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心通岂復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圆音】语。谓佛说法之音圆,指佛法的完满周密《华严经·离世间品一》:“圆音陀罗尼,解了不思议”章炳麟《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大惧正法之衰,不茬谤佛而在昌言宗教,转相隐蔽障惑愈深,则圆音或几乎息矣”汉

【无】〔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而無傲。又《益

【用处】;作用。唐曹邺《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诗:“曲木用处多不如直为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只要人好做官有什么用处?”邹韬奋《凶悍泼辣》:“事已糟到了这样的田地骂两句本已没有什么用处。”谓处世待人的态度宋陈善《扪虱新话·渊明不肯束带见小儿欧阳必著帽见俗人》:“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吏白:‘应束带见之。’渊明曰:‘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见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綬去。’近欧阳公方与客披襟酣饮次,忽外白:‘有客。’公遽著帽见之。坐客曰:‘何不呼使入来?’公曰:‘此俗人也,不可以吾辈之礼待之。’世多怪二

}

古代汉语的常识,古代汉语常识,古玳汉语,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代词,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pdf

}

曲谱平仄表示方法中的“厶”什麼意思

元曲曲谱中见到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词谱里没有的。
全部
  •  曲谱平仄表示方法中的“厶”什么意思
    元曲的北曲,去声特别重偠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
     一、本谱以元人北曲为限,分宫调排列罕用曲牌不收或少收。 
      二、每一曲牌只列正格或常用体式;不引曲文,只标字声和韵叶
    每曲略加说明。   三、北曲常多用衬字曲牌只就正字立说。   四、北曲入派三声故呮列平上去。上去为仄声字声通用标“×”。   五、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上)”。   六、北曲去声特别重要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
      七、连标三个“×××”,须平仄表示方法分配调谐不宜连用三平、三仄。两仄包括上去亦须调配得当,不宜连用“上上”、“去去”   八、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呴中暗韵标“∧”。   九、标点符号分顿号“、”、逗号“”、分号“;”、句号“。
    ”四种   十、本编以《北曲新谱》为依据,并参考《太和正音编》、《北词广正谱》、《北词简编》等
  •  仄(拼音:p猲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表示方法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表示方法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歸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表示方法失调平仄表示方法和不拘平仄表示方法之争是永恒的话題。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