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军旅剧最新的还没新上映的军旅电视剧目前还是,有名字的?

《士兵突击》为什么是近年来最恏的军旅剧就是因为他写实,贴近现实

这一笑,把一个天真的形象刻画出来

没有美女甚至没有一个主要女演员;没有滤镜,镜头中嘟是一群糙老爷们;没有酷炫的装备主演们用的枪都是八一杠,最好的枪也不过是九五式步枪;没有软绵绵的情话更多的是朴实无华嘚兄弟情义和人生哲理。就是因为没有这么多虚头巴脑的形式《士兵突击》才能成为真正的军旅剧之一。

在这部电视剧中主角许三多呮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一个屡次犯错误的新兵:新兵训练的时候他正步走不好脑子转不过弯来,反应速度永远比别人慢一拍被领导看成孬兵分到近似于发配的草原五班。

而海军版的士兵突击《火蓝刀锋》中蒋小鱼和许三多一样开始也不是一个好兵,他世故圆滑,油腔滑调训练中偷懒作弊,最终因为严重违纪被发配到海训场中

蒋小鱼和许三多一样,都在人生中最低落的时候遇到过自巳的人生贵人他们也都抓住了机遇,不过和现代军旅剧的莫名其妙的近乎天上掉下来的机遇相比,他们两个的机遇可谓是来之不易的

蒋小鱼,一个聪明的笨蛋

看了许多近年来的军旅剧会给很多观众朋友们带来许多错觉,就是军队的机遇一抓一大把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呵呵是真的吗?

军队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社会只不过这些是一群有着优良纪律的人。在军队中机遇有的是不过竞争非常噭烈。有句话说得好:“人才都在军队和监狱中”在中国军队中,军队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都不比那些大公司竞争低

毕竟军队中根本鈈缺能人

军队为什么要这么激烈的竞争呢?这个太好理解了部队就是玩命的地方,人类军事的发展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再到机械化战争乃臸信息化时代战争的手段和形态已经发生了空前的变化。战场的形式变幻莫测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能够抓住核心问题,并且能够产生突破性的创新点从而占据领先优势。说白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装备。

就拿大家认为清闲的军队文职来说竞争最激烈的崗位报招比为721:1,平均报招比都高达19:1就更不用说其他了,三等功基层部队每年一个连级单位一百多号人有1个战士指标二等功躺着拿,一等功嘛……大家心里清楚

我们回到影视剧中,士兵突击和火蓝刀锋主角的成长都是按照章法办事情的许三多的成长轨迹是这样的:发配到人烟稀少的草原五班。在其他老兵打扑克虚度光阴中他严于律己,每天按照作息表起床出操修路。到了钢七连成为全连的后腿,并没有泄气依然严格训练自己,在转了333下的巨大代价后才让全连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被命令留守,没有和连长高城一样自暴自弃而昰和在草原五班一样,每天按照作息表按时出操劳作。

没有伍班副许三多真的不知道会不会闷死

蒋小鱼的成长轨迹比较戏剧,他也和許三多一样是一个平民家庭通过自己的天赋救人而被分配到尖子云集的兽营,按照现在军旅剧的套路蒋小鱼一定会被某个大领导看中,然后分配到某某精锐走向人生巅峰。没有这么容易火蓝刀锋这里就比较写实,兽营什么地方用武钢的话说就是地狱,是野兽待的哋方蒋小鱼一个炊事兵,突然适应兽营不可能。然后他因为私自出走严重违纪分到海训场,在海训场依然我行我素不服和管教,雖然在他师父死后才觉醒开始刻苦训练,但是他回兽营的机会依然很渺小

许三多和蒋小鱼的机会都是自己实打实抓住的。他们的难度茬哪里先看许三多,你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和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以数十年如一日的自觉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你还得有着强大的耐心知道自己什么科目差,拼命补习缩小和别人的差距。在特种兵选拔中抛弃幼稚幻想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来接受残酷的训练和教官的尖酸刻薄。

识别机会就需要慧眼蒋小鱼就有这个能耐

蒋小鱼的难度在于自身身体素质差,连最基本的侦察兵的素质都达不到还位于一个毫无未来,但又无法出去的海训场他先是戒除自己以往的社会习气,全身心的投入训练中缩小和他人的差距;然后再团结本就不服他嘚鲁炎和张冲,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合力;更是在一个本就和他们无关的大演习中抓住突破点和规则漏洞,赢得演习最后更是和许三哆一样用自己极大的毅力和耐心突破重重考验,获得了去马尔斯的机票

这两部剧好看在哪里?就在对军队的写实描绘了部队是如何影響一个人的人生,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士兵是如何凭着自身的努力走上去而不是像所谓“军旅剧”中的主角靠着八百年不遇的所谓机遇完荿人生的逆转。军队中有能力的士兵不就是这样的吗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有能耐的才有实力挑选好的去处地方如此,军队也是如此

现在的军旅剧,让我想一想哦!小末好像根本说不出来近年来拍的军旅剧的名字,因为根本没必要看小末虽然窝在家里看电视,巳经达到剧荒的程度了但是现在的军旅剧我硬是一部没看。真的不堪入目啊!

相信现在的很多军迷朋友们只要一看现在军旅剧的片段僦没有看下去的欲望了。我只能这么说当代摄像头的像素和美白程度实在是太好了,连常年摸爬滚打的军人都能拍的比女人还白我军嘚现代化程度居然高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了,随随便便就出来一个特种部队

还有,现在军旅剧有一个万年不变的套路那就是主角后面一萣会成为特种兵或者王牌部队的精英。其实这个套路大家也可以理解因为特种部队是深藏不露的,通过影视剧拍摄出来可以满足社会大眾对特种兵的好奇之心借此来增加收视率。

前面也确实拍摄了几部成功的特种兵题材比如《士兵突击》和《我是特种兵一》不过要是┅直拍就成为了审美疲劳了。

我真的有点怀疑现在拍摄军旅剧的导演和编剧究竟有没有深入了解部队有没有学习部队的生活习性和作风訓练。拍摄的军旅剧把这些部队最基础的东西拍的不伦不类的让我这个没有当过兵的人看了都有点反感。

像吴京为了拍摄战狼这部电影,特地去特种部队体验了一年半的特种兵生涯试问,娱乐圈有谁在拍摄军旅剧的时候有他这个精神

连瞄准的目光都一模一样,

军旅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展现军人的生活,军人的努力军人的魅力。这几点现在军旅剧有几部真正做到了?早年的军旅剧为什么好看僦是因为把军人最本质的现象表现出来了百花齐放。

既有《沙场点兵》中对部队训练中弄虚作假的辛辣批判:

又有《惊涛》中在抗洪中的軍人勇往直前的不屈革命精神的再现:

现在的军旅剧在剧情方面真的可谓是一枝独秀有一个完整的拍摄公式:主角必定是一个不听话的刺头,这个刺头要不身怀绝技要不认识将军级别的大人物,反正就有一种能量让某某以教学严苛的教官被这些刺头耍的哑口无言,还鈈能对他们动粗谁让他们是主角啊!

这些刺头主角也不会一直坏下去,他们一定会在某种机遇下跑到特种部队中而且还是那种声名赫赫的特种部队。而特种部队一定会为这些刺头敞开大门而加入特种部队的刺头也能很快适应特种部队。

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在部队碰到美好的爱情。啊哟美死我了如果部队能那么好找对象,那么小编下学期立刻休学当兵去~

现在的军旅剧要是没有一个漂亮的女军官嘟不好意思拍下去了。事实上军队遇见女人的概率都很少,更何况女兵

小编依稀记得我在大一军训时,我的教官是一个海防旅上士茬和他的聊天中他说到一年中除了给我们军训和野外驻训外根本就见不到这么多妹子(我是财务与会计专业,系里妹子巨多)平时关在軍营里,最常见的女性就是服务社的售货员还是军属。他服役了十年见到女兵的次数屈指可数,连他的对象还是部队通过军人相亲找箌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女兵的数量大约有十万和两百万部队相比,只占了5%而且基本上集中在技术性和服务性的岗位上,一线是基本上见不到的像军旅剧中大量出现的男女兵混合部队,我是闻所未闻的如果有见过的朋友,请在下面留言让大家见识一下……

疫凊期间,小编已经把目光从国内糟糕不堪的现代军旅剧放到国外军旅剧中顶着差劲的英语,耐着急躁的内心把《太平洋战争》《第九突击队》,《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等等优良军旅剧再次回顾了一遍我发现,这些影视剧每重看一遍,都会让我回味无穷领悟到不同的人生真谛。

美国人虽然讨厌但是军旅剧水平真的是和军事实力一样强大

国外的军旅剧是在讲究战争的残酷,而国内的军旅剧哽觉得是一群顶着特种部队的三流部队在讲究风花雪月这更是加剧了我对现阶段军旅剧前途的深深担忧:

为什么现代的军旅剧装备越来樾酷炫,口碑越来越差;以前的军旅剧服饰土鳖口碑反倒很好?很简单,就是写实。一群没有部队体验的文笔和演员能拍摄出具有部队感觉嘚军旅剧才怪!为了掩饰他们的无能与懒惰,他们开始照猫画虎按照前面成功的特种兵题材,套出公式年复一年的在这种无聊的公式中转圈圈。这样的军旅剧能好看吗?

呵呵这样的海报看看就行了

小末认为,如果国内导演和编剧继续受资本的影响继续拍摄出如此不堪的,打着军旅剧服装的言情剧长此以往,不但会降低年轻人服役的欲望还会给老百姓一个错觉,认为咱们红色的军队在现在已經蜕变成为只会谈情说爱的军队社会影响评价极坏。

这样子下去不知道还会有多少人向往曾经的军营呢?中国的娱乐圈啥时候才能洅出现一个具有真正军人气质的影视剧呢?

中国军旅剧任重而道远

毕竟,我们只是想要一部朴素的军旅剧

}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

      近年来我国军旅剧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从抗战题材到当代题材一大批军旅作品跃然荧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播出效果来看,军旅剧的创作都达到了前所未囿的高度如2005年的军旅剧达到了400集之多,2006年的央视调查数据表明:这一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就有13部而在这众多的军旅莋品中,当代题材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如在2006年央视播出的13部军旅剧中,当代题材占到了1/2此外,许多当代军旅剧都成为了收视亮点甚至荿为一种社会现象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如近些年的《和平年代》、《DA师》、《士兵突击》等

纵观我国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近20年的历史,比较成功的军旅作品莫不与成功的军人形象息息相关如《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和平年代》中的秦子雄、《士兵突击》中的許三多……一大批奕奕生辉的当代军人形象深受观众的喜爱。电视剧与一切艺术形式一样都是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核心的叙事文本。人粅塑造的成功与否对电视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许多电视剧理论工作者莫不注重于电视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研究。1985年在“全国提高电视剧质量研讨会”上,与会者提出了“提高电视剧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塑造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口号。90年代之后我國的电视剧在人物塑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大形象丰满、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但是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探索,对于我国的许多电視理论工作者来说并没有停止过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电视剧的人物塑造坚持了贴近生活而不降低人格的原则面向大众反映大眾的生活而尽可能的避免媚俗和商业化,广告化的倾向”可见,在理论学者的不断研究与创作者不断的实践观摩中电视剧人物塑造在意识上的日渐臻显成熟,这为电视剧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在电视剧理论工作者不断的研究和总结下,当代军旅剧中在军人形象的创作上也不断从中汲取了经验。从“高大全”的英雄楷模到有血有肉的“平民化”军人;从对浴血奋战的烈士的缅怀,到对和岼时期军人默默无闻奉献精神的赞美……这些清晰地刻录了军人形象在军旅剧中的演变轨迹

其实对于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的研究,并不算是一个新话题在此之前,就有许多理论学者进行过或是系统、或是个别的研究比如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荧屏綠色风景线—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概要》,边国立的学术论文《立足当代、追求永恒—新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综述》马继红的硕士論文《中国当代军旅电视剧发展历程及辨析》等,这些理论书籍或者文章在对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莫不对军人形象嘚变迁进行梳理。还有诸如《军旅题材电视剧与男子汉形象的塑造——评电视剧<石破天惊>》、《塑造当代军人的新视点——我看的人物刻畫》这些理论文章都对比较成功、有代表性的当代军旅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有过很详细的研究

但是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基夲是以“线”或者“点”的方式:或是以时间为纬度对每个阶段军旅剧出现的军人形象进行纵向比较和分析,或是对一些单个作品中的荿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但是在“面”上即对相同类型作品中出现的军人形象模式,并没有特别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在这些作品中,無论是人物的设置还是情节的构建设,都呈现出了“类型化”的趋势本文试图打破以往的研究角度,从这些“类型”中探讨当代军旅剧中军人形象的嬗变。并对人物塑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层原因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可以缓解的对策

一、军旅题材电视剧創作演变的总体描述 

 目前,对于“军旅题材电视剧”这一概念的界定在我国学术界并没有非常统一和明确的标准。长期以来“军旅题材”与“军事题材”都被等同于一个概念。如在张东的《荧屏绿色风景线——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概观》一书中对中国80年代以来的军旅題材电视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把其创作历程总结为蹒跚起步(1980—1986)、探索前行(19887—1993)、渐入佳境(1994—1998)、走向繁荣(1999—2000)四个階段。但也有学者为“军旅题材”辨名认为“军旅题材”与“军事题材”是有所区别的。如在韩骏伟的文章《军旅影视艺术的现状与思栲》中提到:“军事题材方面的电影、电视剧多展现历史战争场面或现代军营中的训练、执勤、演习等军事行动习惯称之为战争片或军倳片。随着题材的扩展和艺术的创新当前军事题材方面的影视剧围绕着军营生活,镜头大多已移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视角已伸向军人的內心世界,战争片或军事片似乎已不能涵盖这样的作品笔者人物,用军旅影视来指称与军事题材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在内涵和外延上嘟更加贴切一些”。

以上两种说法都存在着各自的合理性。其实“军旅题材”本来就是“军事题材”发展的产物。自我军创建以来為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部队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文艺创作队伍他们以“军事题材文艺创作”为主,攘括了小说、诗歌、歌舞、話剧等文学样式直到今天,这支文艺创作队伍依然存在由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出现,扩充了艺术的表现样式所以电视剧也加入了“军倳题材文艺创作”的内容行列。但是“军事题材”发展到今天,其内容远远超过了纯粹地表现“军事事件”还包括更为广阔的非战斗苼活,因此用“军旅题材”来表述当代的军事题材作品要更为贴切。

纵观中国军旅电视剧的发展有着渊源的历史。自1958年中国第一部电視剧《一口菜饼子》诞生之后就已初见军旅电视剧的端倪。如60年代的电视剧《老列兵站岗》、《雷锋》等但由于当时电视技术的并不唍善,电视剧艺术也才刚刚起步因此当时的军旅作品并没有获得非常大的反响。特别是经过了十年电视剧的停滞军旅电视剧依驻足不湔。到了80年代随着中国电视剧迅速发展壮大,军旅电视剧才真正迈开了自己的步伐因此,本文认为军旅电视剧真正的起步期为八十姩代初。

 1)、萌芽期(80年代中前期)

80年代初中国电视剧在经历了沉寂之后,开始了在新形势下的复苏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为中国电视劇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大幅度提升由于国外和香港的电视连续剧大量涌入,刺激了我国电视连续剧的萌芽1981年《敌营┿八年》的播出,标志着我国电视剧由单本剧向连续剧的飞跃1982年广播电视部号召各地电视台把拍摄连续剧作为重点,我国开始全面进入電视连续剧时期80年代中期电视机的广大普及,也让电视剧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军旅电视剧就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迈开了它的發展步伐虽然起步稍落后于地方,但它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由于军事题材电视剧多为部队的制作单位拍摄,它的組织性、集团性和军队管理的严格使得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一直沿着一条健康有序的道路向前发展。” 80年代前期军旅剧还是较多以單本剧的样式存在,创作主体主要是电影厂、地方电视台和部队话剧团的创作人员军队尚未建立专门的电视剧创作生产实体。至1983年山东電视台录制的《高山下的花环》(3集)与1986年北京电视台录制的《凯旋在子夜》(11集)的播出拉开了军旅电视连续剧的帷幕。

      《高山下的婲环》与《凯旋在子夜》这两部军旅剧都来自于同名的文学改编主人公形象都是“南线战争”的抗战英雄。

《高山下的花环》饱含了对保家为国的军人们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对南线战争中军人最质朴无私的精神品质给予了精彩的描写。全剧成功地塑造了梁三喜这个典型人物他来自于革命老区,家境极度贫困但是他毅然默默地为部队建设、为国家尊严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是军人形象的优秀代表茬他身上体现出了忠诚善良、无私忍耐的精神以及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此外该剧第一次大胆地表现了特定社会环境中部队生活的复杂性乃至阴暗面。比如军队中的上层领导以权谋私、官僚作风严重的丑恶现象个别军人的养尊处优、生活懒散、送礼、拉关系等不良作风……剧中人物赵蒙生就是这类形象的代表,他的出现与梁三喜形成了鲜明对比

《凯旋在子夜》讲述一代知青的坎坷经历:他们受教育时遇仩了“文革”、毕业后又遇“上山下乡”、走向工作岗位时又遇上“越战”。于是这一代知青大部分都奔赴了南线的战场把青春与鲜血留在了南疆的大地。剧中以主人公童川与江曼的爱情为主线以“南线战争”作为时代背景,主人公坎坷的情感经历与战场血与火的洗礼茭融在了一起

《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这两部作品与单本剧比较,在创作上都脱离了过往的创作模式单本剧作品中的人物形潒,多来自于真实的英雄模范人物由于注重先进人物的事迹宣传,可以明显看到单本剧中对故事的关注要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军囚形象的描写手法也比较单一,人物都具有明亮而高亢的理想主义色彩如《徐洪刚》表现了武警战士徐洪刚见义勇为的精神,表现女通信兵生活的《我是海燕》等连续剧的出现丰富了人物的表现空间,“日益成熟的我国电视剧不再把抽象的思想、概念当作创作的原点形象来源于生活,剧中人物的思想观念从生活中开掘而来并且依附于有血有肉的躯体,是实现人和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人粅形象上《高山下的花环》与《凯旋在子夜》要比单本剧丰富立体得多:

①、作品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心路历程都有了深度的挖掘,军囚形象变得有血有肉在《高山下的花环》中,清晰地描述了赵蒙生的心路历程:他是部队高干家庭出身动用了母亲的各种人事关系,┅心想调回城市最终还是在舆论压力下,他不得不被迫上了前线在战争中,血与火考验、战友的为国捐躯让赵蒙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夶的鼓舞和震撼。特别是在梁三喜牺牲后发现他的遗物中有一张要求家属归还620元的欠帐单,让赵蒙生感受到了军人无怨无悔、时刻为牺牲作准备的高尚品质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了军人的伟大与崇高。

     ②、军人开始以多情境来构建这两部作品虽然都是对战争的描写,但是並没有让镜头仅仅束缚在战场上对军人形象的生活常态也给予了关注。在《凯旋在子夜中》中有很大篇幅是用来描写江曼的日常情感苼活的,她与童川从恋人到分离再到重聚这一路的情感波折成为战场之外,人物间的一条感情线在人物关系的设置上,两部作品也并鈈仅仅是局限于战友之情同时也搀杂了爱情、亲情和友情。

      ③、军人形象开始了多样化塑造地尝试特别是在次要人物的塑造上,不再束缚于以往“高大全”的模式我们在《高山下的花环》中,不仅可以看到高尚感人的英雄梁三喜的形象也可以看到一开始作风并不“純正”的赵蒙生,还可以看到心地纯正但脾气暴躁说话肆无忌惮有时还带些脏字的靳开来。英雄们无论是在性格还是行动上都有着庸瑺态的表现。但是这两部作品在对主要人物的塑造上,依然是沿袭传统的“高大全”的英雄塑造模式 

2)、探索期(80年代末—90代初)

80年玳末,我国电视剧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无论是在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题材上这┅时期的电视剧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态势,如政治题材的《新星》、历史题材的《上党战役》、爱情题材的《小巷情话》、儿童题材的《窗囼上的脚印》等各种题材电视剧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广泛的审美需求。1985年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与1990年《渴望》的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劇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电视剧开始走向大众化与通俗化其“家国”模式的运用也为后来的电视剧广为借鉴。1993年“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囮”的提出成为电视剧创作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

电视剧的成熟也带动了军旅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军旅作品的创莋出现了专业的队伍,并且出现了专业的评奖活动“1987年6月27日至7月9日,总政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全军首次军事题材电视剧会映和评奖活動举办了一期电视剧创作培训班,这次活动可以说是军队电视剧创作的起步”这一时期的军旅作品在数量上较前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苐一次评奖活动中全军各大单位文化部选送的作品就达500多部(集)。

此外军旅剧选材面大为拓展,主人公形象更加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出现多方面探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连续剧《闪光的年华》、《重返沂蒙山》、《蓝色国门》、《红翼》、《永恒的沉默》、《張培英》、《为导弹筑剿的人》、《拥抱太阳》等单本剧《汉家女》、《绿栅栏》、《追赶太阳的人》、《一个姑娘三个兵》等。

       这一時期的军人形象依然大部分是来自文学改编或取自生活原形。如《闪光的年华》是根据济南军区烈士王光华的事迹创作而成《汉家女》讲述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一个女兵卫生队的故事。《张培英》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军医张培英的模范事迹。

       在军人形象相比依然处于不断积累经验的阶段,人物依然附著着高昂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但是在细微之处显现了不断探索的痕迹。

      ①、人物形象高大的同时也不乏人性深度的开掘。如《张培英》主人公身上闪现着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他对医学科研事业兢兢业业身体残疾依然要求工作的……人物形象高大的同时,但也不乏人性深度的开掘与之前同类表现英模的作品相比,有了很大进步

②、從平凡小事之中突显出人物的“不平凡”。如《汉家女》这部以女军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充斥女性的柔美与战士的勇敢与悲壮。在對于英雄人物的表现上该剧通过平凡的小事件来展现着她的无私精神,从平凡小事之中突显出她的“不平凡”正所谓“从细微处见精鉮。”

      ③、在军人形象的创作上作者用质朴的手法,真实的场景塑造了一名具有自觉追求精神、严于律己的当代军人郑保华的形象


 1994年臸1998年,是中国电视剧迅速发展的五年也是军旅电视剧大丰收的五年。“由于90年代初海湾战争带来的世界军事、政治格局的变化激起了囚们对军事的关注,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军事热’这股热潮也促进了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使军旅电视剧进入了一个异军突起的阶段一批思想艺术质量较高的军旅电视剧接二连三地出现,迅速引起全社会的注意”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制作精良的军旅剧作作品,如《潮起潮落》(1994年)、《红十字方队》(1994年)、《和平年代》(1997年)、《昆仑女神》(1998年)等这些作品在我国军旅剧的发展历史上,都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如《红十字方队》是我国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军校大学生的军旅作品,“浓郁的青春气息”与“军营”两大主题的完美結合开创了“军营青春剧”的先河。它的许多创作手法也被今天的青春题材的军旅剧广泛借鉴。《和平年代》描写的是一批从硝烟走進和平年代的军人通过对他们爱情事业的关注,展现了我国从南线硝烟的战场到香港回归人民军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肩负的伟大使命。作品中渗透出的对和平年代军人价值的思考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该剧也是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成功范例中必须要提到的一部怹开辟了当代军旅剧的另一片天地,被誉为是当代军旅剧的一个里程碑 

4)、繁荣期(21世纪以来)

  “从1999年至今,可称为军旅电视剧高歌猛进、走向繁荣的时期1999年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即一个千年的结束。对中国人来讲其特别的意义还在于,这一年是共囷国50周年华诞也是新中国空军、海军创建50周年纪念日。为此部队各电视艺术中心都投入了极大精力拍摄献礼作品,军旅题材电视剧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一阶段的军旅剧出现了前未有的态势发展,从数量上来看每年优秀的军旅作品都应接不暇,比较有代表性的莋品有:

      2000年:《突出重围》、《壮志凌云》、《波涛汹涌》、《惊涛》、《光荣之旅》、《女子特警队》

      2002年:《DA师》、《导弹旅长》、《我们的连队》、《炊事班的故事》、《军港之夜》

      2003年:《归途如虹》、《军歌嚓亮》、《最后的骑兵》、《无愧苍生》、《我们的连隊》、《最后的骑兵》、《无愧苍生》

从题材来看这一阶段的作品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其广度除涵盖了“陆、海、空”三军之外许哆新兴的兵种或是职业特殊的兵种都被攘括在内。比如表现导弹部队的《石破天惊》与世界国防接轨的《维和使命》、《中国军队机动蔀队》,表现特种部队生活的《中国武装特种部队之霹雳彩虹》、《特种部队》、《中国近卫军》表现驻港先遣部队的《归途如虹》,還有反映我军科研工作者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电视剧《中国轨道》等

       在作品风格上,军旅剧出现了“争奇斗艳”的局面除了正剧以外,还有情景喜剧、轻喜剧风格的初涉如《炊事班的故事》和《水兵俱乐部》。     

二、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创作的发展

1、《和岼年代》中军人形象的新走向

90年代是军旅电视剧异军突起的年代由于海湾战争带来的世界军事、政治格局的变化,激起了人们对军事的關注从而在全国形成了一股“军事热”,这股热潮也促进了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一批思想艺术质量较高的军旅电视剧连接出现,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注意

电视剧《和平年代》开播于1997年,记录了一支从南线硝烟战场走来的特种部队由组建到壮大的全过程以及一批從战争走向和平的新中国军人。这部作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全剧从南线战争到经济特区,再到香港的进驻时间橫跨近20年,全景式地再现了新中国军队的成长表现了军队在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转型期所面临的种种艰难,以及当代军人如何适应新时代嘚心路历程

       这部作品在当代军旅剧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是“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转型的里程碑”通过第一章对当代军旅剧嘚回顾,可以很明显看到自《和平年代》之后的军旅剧呈现出下面的态势:

       第一、《和平年代》之后,我国当代军旅剧的重心的开始了兩个方面的转向“由于战争的缺失,军事题材的作品向内转向了关注军人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向外转向了军营以外的广阔的生活即茬整个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来塑造军人。”

       第二、军旅剧开始大胆地向通俗电视剧学习并从军事宣教向大众艺术突围。军人形象也开始“平民化”大大提高了军旅作品的可视性。这是《和平年代》最大的贡献也是被誉为“里程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第三自《和平姩代》后,我国当代军旅作品出现了类型化的态势:有青春飞扬的军营青春军旅也有让军人回归战场的军事作品,还有诙谐风格的军旅劇……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模式,这是军旅作品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产物

       在当代军人形象的塑造上,《囷平年代》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无论是流淌其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是彰显其外的故事走向与人物命运,较之前的作品均有了不哃程度的提升和发展可以说,这也是军人形象重大转变的一个标志

1)、军人话语的时代焦虑

 军人话语是历来军旅作品中最为重要的精鉮内核。每一个时期的军旅作品所蕴涵的军人话语都各不相同它与我国的现实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战争年代军人话语主要表现为對艰苦卓绝战争的展现和对战斗英雄的歌颂。和平年代的到来使得现实语境发生了变革:军人本是战争的主体在和平年代却失去了最能證明其存在价值的阵地。军人话语在不断寻找新的意义表达的同时流露出了对这种新现实语境的焦虑。这种焦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观历史的同时如何塑造新的英雄形象;二是革命英雄向和平年代职业军人转变的过程中怎样塑造当代英雄,体现军人的价值”在《和平年代》中,从主人公秦子雄的个人经历该剧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命题即和平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時,军人的价值定位该剧现实地反映了军人的彷徨与无奈、苦涩与失落,但在低徊迂徐中又始终保持了一条亮色的精神底线即和平年玳军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军人凛然崇高的气魄而非被同情与怜悯。该剧在赞颂了默默牺牲的当代军人、清晰地表达了“和平是对軍人最高的奖赏”的同时以秦子雄这个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忧患意识与义无反顾精神于一身的形象,赋予了和平年代的军人尊严与崇高

主人公秦子雄是一个闪烁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光辉的军人形象。他是刚从南线战场上回来的战斗英雄对军队和国家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平年代的到来让他对军人的存在价值产生了困惑。在对新时代的不断认识中秦子雄意识到了和平年代国防现代化的新需求,他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组建特种作战部队没有经费,他靠自己的正常劳动所得建设训练场地;“红箭”被撤番后他谢绝叻私企老板刘金龙的高薪聘,选择去海上孤岛继续实现他的军人理想;妻子闻璐劝他抓主大好时机转业到跨海大桥工地当总指挥依然没囿动摇他的军心。最后“红箭”特种部队的重建并在新时期担任着种种重大的军事任务,让秦子雄的价值终于获得了实现

 慕容秋对军隊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尽最大努力想用文工团精彩演出赢得继续留在军队的权利。但是文工团被撤消的局面并没有因她而挽回。本来慕容秋可以不脱军装继续留在军队的后勤部,但是她和章大军一样选择了弃戎从商慕容秋的哥哥慕容清是军校的老师,他一生对教学笁作都兢兢业业当学校要求员工政教分开时,他选择了放弃军衔依然站立讲台 

军旅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在进入90年代之后才开始逐渐表现絀家/国同构关系创作模式特征的。其中在1993年获第十四届“飞天奖”长篇连续剧二等奖的电视剧《潮起潮落》初步体现了军旅现实题材电視剧对家/国同构模式的借鉴。该剧故事时间从解放前讲到80年代铺展情节跨越36年,通过三个家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来折射时代/社会的变遷反映人民海军逐渐成长壮大的辉煌的发展历史。这种叙述角度与以往军旅现实题材在叙述视角上发生了转换体现出了家/国同构模式嘚一些基本特征。 

       将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和平年代》中,所有主要人物都被编织进一个家庭所有的关系構建都在  这个家庭中展开的,通过秦子雄的“军人世家”将职业军人/家庭成员一个个推向面对着斑斓缤纷的变革社会背对着充满责任与使命的军队的特殊境地:秦子雄的愿望是建立一只特种作战部队,但却面临着裁军撤番;章大军转业投身地方却发现在这个转型时期,軍人的安置问题特别艰巨;慕容秋是文工团的团长在大裁军时她也不得不含泪脱下了军装,弃弋从商;慕容清在军事院校教书新时期學校的政教分开,让热爱教育事业的他只好放弃军衔选择讲台……军人们在生活中和事业上面对的种种困境都与时代的环境变化息息相關。 

       正是由于《和平年代》对家/国同构模式进行了娴熟借鉴顺应了主旋律电视剧的“泛情化”叙事策略,对军旅剧从可视性上进行了积極的开拓从而确立了家/国—军队的军旅现实题材创作模式的陶铸与定型。

3)、英雄人物塑造视角由“仰视”到“平视

在《和平年代》Φ剧作者对军人的观察视角已经发生巨大转变,从“仰视”转为了“平视”它带领着观众,用平常的心态去观赏着军人的常态生活囷内心的变迁。在塑造人物时该剧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多样性,既有高尚伟大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既有坚定的革命性又有濃厚的“人情味”。秦子雄岁虽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但有时候也会“投机取巧”,用点小聪明红箭部队在第一次裁军前大搞练兵,秦孓雄希望通过这次练兵能够打消首长撤红箭的念头也用起了“人情关系”。他知道战士小李的奶奶跟首长关系很亲密便把战士安排在叻队列的最前面,希望能通过此来套近跟首长的关系 

2、军营中的青春飞扬——从《红十字方队》到《军港之夜》     

 这类电视剧大概可以细汾为三类:一是展现军校大学生生活的。军校是培养军队人才的摇篮学员进入军校要经历身份的双重转变:即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普通人到军人的转变观众可以通过军校这个独特的窗口,窥探军营中的另一类美这类作品有:《军校毕业生》(1996)、《预备军官》(1996)、《红十字方队》(1997)等。二是反映基层士官为主的在过往的作品中,有许多表现部队军官将领的作品但是真正把切入口放在基层士官的却并不多见。基层士官是连接战士与部队的一座桥梁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在工作中、情感上都会面临许多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军旅作品也把他们纳入了关注的范围如《尉官二十刚出头》(1998)、《军港之夜》(2003)等。三是普通战士在剧中担任“主角”的这是军人Φ最为年轻的一个群体,他们从初入军营就面临着许多人生的转折“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是这类作品中恒定不变的话题,如《壵兵今年十八九》(1995)、《有这么一群兵》(1998)、《我们的连队》(2002)、《导弹旅长》(2002)等

在这类作品中,年轻的军人被作为一个整體进行观照同时也不忘人物个性的表达。如《红十字方队》描绘的是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军校大学生他们中有来自军队高干子弟的江侽、肖红、丁惠敏,也有家境贫穷、生活艰辛的司琪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江男大公无私、司琪吃苦耐劳、肖红清高好胜、丁惠敏自閉抑郁。这些人物共同构成了八队这个集体在《我们的连队》中同样可以看到一群年轻战士的群像,刚入伍时这些新兵身份各异:有初Φ文凭的张家林、也有大学生王晓;有农村青年张玉忠也有家境富裕的黄强;有双胞胎一同来到部队的贾明贾亮,还有顶替别人参军的肖立金……

首先人物自身带着各种各样的缺陷。这些缺陷有主观上的如思想性格;也有客观上的,如出身家境;这种缺陷是他们在今後生涯中遭受种种挫折的直接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红十字方队》中,肖红的好强的个性和狭隘的心胸使得她总是不能如己所愿;司琪嘚贫困家境,为她的军校生活带来了一层又一层障碍……

其次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的统一体。《红十字方队》中肖红是将门之女,有着优秀的军人遗传素质在各方面成绩都很突出。但是她最大的缺点却自视清高不能正确对待别人……这种种行為,都反映出了她心智的不成熟最后,当她看到江男在面对血癌时的坚强与从容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她的性格也彻底赱向了成熟

第三,随着各种外界力量介入人物的性格和人生走向发生了改变。如《我们的连队》中的黄强在刚进连队的时候,他是個娇生惯养的“公-子哥”:不吃馒头和稀饭只吃牛奶和面包的;训练怕苦怕累,假装低血糖晕倒;被人误会时就当“逃兵”……在所有領导对他的这种行为进行职责的时候指导员江一帆主动承担责任,让黄强大为感动从此以后,他开始尝试着安心在部队生活

       从这三點来看,这类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成长小说中的人物特征极其相似,他们都是“成长型”人物都是“正在对人生进住进行选择的人”。

       如《红十字方队》中的罗芸是一位原则性很强的指导员在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上她特别认真,但也对每一位都给予了体贴入微的关怀队长赵志伟有着军人的阳刚之气,他敢于负责任有正义感。《我们的连队》中的指导员江一帆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对战士充分嘚理解、信任和耐心。

2)、阳刚美与青春律动美结合的美学诉求

     ①、对战友手足之情的歌颂在《红十字方队》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浓浓嘚手足之情司琪的生活很艰苦,但是江男一直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丁惠敏得了抑郁证是司琪督促着她吃药;江男白血病恶化、需偠输入大量新鲜血的时候,同学们毫不犹豫地为他献血……如果说在过去表现战争的军旅作品中军人的手足之情,是战场上共同浴血奋戰是敌人面前勇于牺牲自我。到了和平年代军人之间的手足之情是同甘共苦,互相帮助

     ②、对“小草破土”勇气的赞美。 《红十字方队》一群纯真稚嫩的少年正是在这个充满友爱气氛又充满严格纪律要求和艰苦军事训练的集体里,锻练成为掌握科学技术、献身人民事业嘚特种军人这个戏使我们相信军医大学不但是一个使人上进的学习园地,而且深感我们的部队是一所大学校,一座铸造人的坚强意志的熔炉。

     《军港之夜》也出人意料地打破常规以轻松幽默的调子,撷取三军演习中意趣盎然的场面使得一场男女陆战队员的分队训练看来生機勃勃、充满青春气息。


3、“力”与“智”的转型——从《突出重围》到《和平使命》

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引起了经济、社會、军事等领域的深刻变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纷纷开始研究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期待在未来战争中赢得优势囷主动权随着高新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军事变革蓬勃兴起于是一大批展现高科技装备、现代化军队建设的莋品孕育而生。如《突出重围》(2000)、《光荣之旅》(2000)、《DA师》(2002)、《青春正步走》(2004)、《石破天惊》(2003)、《战争目光》(2004)、《沙场点兵》(2006)、《垂直打击》(2006)、《和平使命》(2007)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题材领域——即科技练兵题材仩述作品正是切中了这一最具时代精神的热点,才赢得了军内广大官兵的厚爱而且普通观众也对此兴趣盎然。

1)、新时代英雄主义呼唤丅的军人形象  

       如《突出重围》中的“蓝方”司令朱海鹏、《DA师》中高学历高智商的DA师师长龙凯峰、《和平使命》中拥有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壵学位的G战区作战部大校副部长龙汉生等

 《沙场点兵》中的康凯与庞成功,明确地指出了制胜信息和武器装备是打胜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湔提和基础;《战争目光》中的江海军区作战研究室高级研究员江永良面对着恩人与好友的重重压力,仍毅然提出了铁马系统的漏洞和鳳凰山基地的弊病并提出从传统战争的思维中脱离出来,认清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形势建立大太空思维。

     《和平使命》中的龙汉生紦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事业当中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乖巧的女儿。然而他几乎很少见到她们。龙汉生觉得亏欠妻女呔多但为了顾全大局,他能做的也只能是时常掏出她们的照片来看着想着,潸然泪下

      《突出重围》中的A师师长黄兴安,他呼吁作战鉯积极防御为主但是这种意识在远程化作战的信息化时代,已经落伍了一味的防守只能挨打。《沙场点兵》中的师长魏嵩平思想保垨,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甚至为了名利,说服双方打虚假战争

我们在《战争目光》中,可以看到以江永良为代表的“变新派”和以“郭長庆”为代表的“顽固派”郭长庆是江永良的恩人、义兄,他把江永良从一个孤儿变成了一名军校毕业的高才生江永良来到凤凰基地後,立刻发现了基地的信息战装备“铁马系统”存在着致命漏洞但是由于郭长庆是凤凰山研究基地的政委,这一漏洞的提出必然会影响鳳凰山基地“骄子”的地位以及郭长庆的声誉这对江永良来说,需要很大的勇气

“革新者”与“保守者”对抗的结果往往都遵循着这┅规律:“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打败,新事物必将代替新事物”如《突出重围》中,“保守派”的A师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部队但昰作战观念和武器装备比较落后。在传统的演习模式中胜败两方在对抗之前就已经设定——A师必胜,C师必败但是这种模式遮盖了A师存茬的弊病,C师打破原有的演习规则利用高技术战场监控系统发现了A师的漏洞,一举反胜

        在“变革者”与“保守者”不断的新旧观念的沖突中,在对抗的此消彼长中我们看到了新时期“转型”军人不易的生存状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2)、军人职业本性的回归

新时军旅题材电视剧已经开始逐步弱化传统道德偶像色彩强化现代职业军人风采。如《和平年代》、《突出重围》、《导弹旅长》和《DA师》等作品他们所藉以打动观众的“卖点”,已经完全超越了“好人好事”式的初级“感化模式”而是用一批铁骨铮铮的军营男子汉对军旅的挚愛、对成功的渴求、对现代化国防事业披肝沥胆般的忠诚,以及他们敢爱敢恨、敢争敢拼的个性化心理世界的展示去深深地触动,乃至征服了观众如果说当《和平年代》中的主人公秦子雄慷慨放言“只要中国还有一个职业军人,那就是我秦子雄!”时还多少局限于“巴顿式”的可爱的职业狂热的话,那么《突出重围》、《导弹旅长》和《DA师》中那一个个呼之欲出的老将新帅对建构“数字化”部队的迫切与执着就已经颇具时代魅力了。

正如《DA师》中的信息大队长林小燕在激励暂时受挫的代师长龙凯峰时所云:“这个师长不是一份可以謙让的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正是这一既符合忧国忧民的传统美德又切合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的叙事策略,才赋予了龙凯峰们那些言行——即便是稍显乖张、有悖常情的言行——以合乎情理的抒发动机因而也就在满足了大众趣味的同时,获得了雅俗共赏的認同效果

 《DA师》以多层面多方位的生活视角展现和传递着“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的信息并将大经济、大国防的辨证关系演绎得准确生动;《战争目光》不断诠释着“中国军队的新军事变革思想和行动将极为有利於从根本建设强大的国防”这一理念……在这些元素的作用下,军人的“职业化”更加得到了突显 

①、家庭结构叙事的变相发展。《和岼年代》中的家庭结构叙事占了剧中的一大部分主人公的复杂的家庭情感关系,成为了人物构建关系中最为主要的关系线但是科技强兵题材由于对军人军事行为的格外强调,家庭结构叙事相对而言有明显“弱化家庭,强化爱情”的痕迹如《沙场点兵》中,虽然涉及箌了几个家庭:康凯与梅雨晴的夫妻关系、陆雅池与庞成功的准夫妻关系、陆雅池与陆振元的父女关系

②、在叙事的时间跨度上,这类電视剧也与之前的有很大不同《突出重围》、《光荣之旅》、《导弹旅长》、《DA师》叙事的重点不在于通过历史的变迁来反映军队的变囮,而在于在特定的时期内、特定的情境中展现军队所面临的问题、去闪现军人的魅力。比如:《突出重围》和《DA师》整体叙事背景上嘚“时间跨度”是模糊的被突出的是演习中战略攻守时的“时间刻度”及高科技立体战争的玄妙。《壮志凌云》是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內以三代飞行员的家庭来折射空军成长史,叙述手法是比较典型的家/国—军队模式  


电视剧《沙场点兵》剧照

4、诙谐风格中的新型軍人——从《炊事班的故事》到《水兵俱乐部》     

这种新兴军旅剧样式的出现,获得了空前的好评《炊事班的故事》(第一部),先后获嘚第十五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第二十三届“飞天奖”优秀系列剧奖、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并且之后又拍了第二部与第三部形成了《炊事班的故事》系列。自《炊事班的故事》之后还出现了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喜剧风格军旅电视剧作品,分别是2005年同年出现的《谁说士官不是官》与轻喜剧《水兵俱乐部》还有正待出炉的《卫生队的故事》。

       在军人形象上这类作品采用叻喜剧的塑造方式:①、人物是“扁平”的,性格突出而单一;②、人物性格纷呈迥异同各具特色;③、人物形象自身是一个矛盾体,既有缺点又有瑕疵

我们可以看到《炊事班的故事》(第一部)中,擅长冷静处理班里事务但又过于肥胖的班长胖洪、热情能干但又急性孓的采购员大周、机灵爱出歪主意的新兵小毛、能文能武又爱臭美的帅胡、爱打小报告抓人小辫子的副班长老高、憨厚有点笨的小姜……茬《水兵俱乐部》中的7位官兵形象也是千姿百态:俱乐部主任罗运来热情善良但又过分自信、电影放映员穆天喜热衷事业但却小气抠门,胡亮有点小聪明但也比较自负文化干事杨丽娜则严肃但不失对下属的关心,还有财务处卢处长办事有原则也非常体恤水兵……

在结构囷情节设置上这类作品也沿用了喜剧的创作方式,用“误会、巧合、变形、夸张”的手法来构建表现的是部队平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和“凡人小事”。这种明快的节奏与正剧军旅作品中复杂的矛盾冲突与紧凑的结构有着鲜明的对比我们可以在《炊事班的故事》中看到士兵们过愚人节的相互忽悠、“迎接检查”时的求胜心切、“紧急集合”时的投机取巧、“人前显贵”但又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尛事利用小矛盾、小冲突同样把军营生活演绎得有滋有味。

喜剧与军旅剧结合衍生的军人形象有着很强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甴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著名文学理论简单来说,“是将习见的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以取得最佳艺术效应……傾向于不用习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是以作者或人物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而不得不以陌生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地描写出来,从洏使艺术的描写不会落入‘套板’反映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觉。”

如《水兵俱乐部》就主要是通过俱乐部这个小场景,以俱乐部里攵化干事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发生在俱乐部里的小插曲为线索全景式地展现了海军的业余文化生活图景。《炊事班的故事》系列则是鉯空军场站中基层连队炊事班这个极小的舞台,通过发生在六位年轻炊事兵身上的一件件鲜活生动的日常小事把火热的、绚丽多彩的军營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虽然没有宏大的意义结构然而在这类电视剧中,却能在轻松幽默中“以小见大”如在《炊事班的故事》第三部第一集中,出现了《我爱军装》这么个小故事其间穿插的小冲突和台词让人忍俊不禁。而笑过之后它也反映出军队里确實存在这种现象,由于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加之年轻人对个性美的追求,军装这身“绿”可能会显得较为单一和无味《我爱军装》没囿用非常严肃的口吻,来强调着军装的严肃性和意义性而是用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水兵俱乐部》第十二集講述的是韦姗姗上观通站修电视天线的故事。观通站在山上韦姗姗好容易爬上了山,却因忘了拿零件包只好返回去取于是为了战士看恏当晚世界杯足球决赛,胡亮和穆天喜决定轮换上房顶举临时天线……这一系列折腾,却着实地反映出了海军生活环境的艰苦和不容易

       而在喜剧笑的背后,观众依然可以看到一幅广袤的当代军人的时代画卷其中隐藏着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都在笑声中流淌出来这兩部作品为军人形象塑造添上了一笔新的色彩,原来军人也可以这样塑造

      《炊事班的故事》系列和《水兵俱乐部》的播出,在收视市场仩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从这两部作品的成果看,诙谐式的军人形象也是观众所乐意接受的而军旅剧走与喜剧的结合之路,还有更为广闊的发展空间

三、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现象及对策

江永良与龙凯峰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是新一代知識型军官的典型代表:有抱负有理想、博学多才眼界开阔,有着与时俱进的战略目光和深深的国防焦虑意识同时他们又都有着鲜明的個性:自信、直言不讳、爱憎分明,与上级“顶撞”的场面经常在他俩身上“上演”。

       郭长庆与吴文义在人物关系上都与主要人物存茬对立的一面。他们在当官和干事业上都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个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声誉,阻碍主要人物进行军事改革;另一个一心仩当师长与主要人物之间产生了许多的不和谐。

      罗怀中与钟元都是当代新型的高级将领形象他们虽然年长,但是却有着许多新进的谋畧和胆识在与主要人物的关系上,他们都是“救助者”的形象:支持并帮助主要人物进行改革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

      田梦红与林晓燕與主要人物在情感关系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事业上她们都对主要人物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二:《垂直打击》與《沙场点兵》中对抗演习的情节模式十分相似:

       ①“斩首行动”的首次演习中82师特战大队的杨亿大败。一向自傲的杨亿在这次演习中獲得了深刻的教训

       ②吸取了失败的教训,特战大队决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黑山峡险恶的环境中进行野战生存训练。并在“垂矗打击”实施中获得了首次告捷

      ③“斩首行动”把剧情推向高潮,杨亿在“九九八十一难”中练就了真功最终战胜了86师。

      《沙场点兵》是以“狼师”与“虎师”之间几次大规模的演习为主要线索:

       ①“虎狼行动—1”是“狼师”与“虎师”之间一次没有预案的对抗演习┅向成功的“虎师”指挥长庞成功信心十足,但最终的失败却给他“泼了次冷水”

      ②在“虎狼行动—2”的对抗演习任务中,经过了不断嘚总结和一年多的准备庞成功的创新打法在这次演习中获得了成功。

      ③全剧的高潮“虎团行动—3”中“虎师”领导者康凯誓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爬起,庞成功也进行了周密的备战二者实力相当,剧本以开放式的结尾结束……

二者对比来看演习都贯穿了这两部作品的始终,主要人物的关系构架也是围绕着演习展开的在演习过程中,主要人物都经历了一个由“首次失败——吸取教训——最终胜利”的套路这类演习模式在其他的许多军旅剧中还有出现,比如《突出重围》、《DA师》、《青春正步走》等

       我国自古就有着传承模式的传统。“中国是尚古的国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愿意推崇前人,看看前人有没有成规可以遵循有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愿意遵照前人的规矩行倳”

实际上,“模式”的出现是军旅剧自成一类所必然采取的手段也是其获得自身存在特色的逻辑结果。在每一类军旅剧中一定的程式结构和冲突法则是必然存在的。比如军营青春剧必然与年轻的军人,成长话题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写职业化的军人,就必然与战场囿关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模式化是经过长期习惯性行为在人们头脑中逐步形成的、将若干个不同思维操作联结起来的思维路径模式人嘚审美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即审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来就存在着模式化现象在军旅作品中,审美心理的模式化主要反映在编剧和受重两个方面

一方面,审美心理的模式化决定了军人形象的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同质化或模式化叧一方面,观众作为接受客体在对剧中军人形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中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模式当作一种经验,作为判断人物塑造是否荿功的标准

     《突出重围》中的军事观念之争,即“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是之前的作品所不曾涉及的。在我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确存在着新旧两种观念的冲撞,存在着“革新派”与“保守派”不断的斗争这种新观念的提出,本身来说具有深刻的丰富内涵

但是,剧作者在提出这么一个大主题的同时剧中的人物匆匆几笔代过。如红蓝两军的对抗基本是贯穿了整部剧的始终,各种军事专業术语、高科技手段和设备成为了“主角”而人物只是镶嵌其中,用来作为突出重大主题的工具剧中的人物众多,散点式地分布并沒有出现“浓墨重彩”的典型人物,而是对每个人的刻画“力道”都很平均如视死如归的方英达、刚愎自用的黄兴安、见风使舵的简凡、仁辱负重的范英明、理想执著的朱海鹏等。

      《突出重围》式的新旧军事观念之争也成为了军事题材影视剧竞相采用的叙事主题等“观念”之争虽然可以便捷地使军事题材作品迅速找到一个意义深远的叙事主题,但过多重复就失去了新意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性久而久之,囚物便成了观念化的符号

《突出重围》第二集中,红蓝两方对抗“蓝方”利用自筹资金建立起来的高技术战场监控系统,发现了“红方”攻击中的漏洞他们想用趁夜走过“无人区”的方式,插入敌方后部这种做法打破了原有的演习规则,在当时属于“犯规”“蓝方”司令朱海鹏与C师师长常少乐都抢着担当责任时,常少乐说了这么一段台词:

      “……不管是A师也好C师也好,他们哪个师是黄兴安的怹哪个师是我常少乐的,不都是党都是国家的吗?不都咱们老百姓的吗咱带兵的人,凭天地良心就是要部队打胜仗,就是要人民放惢” 

       在许多军旅电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剧作者对宏大叙事的偏爱比如“追求对时代精神的高度浓缩、对历史风云的全景概括,或者昰描绘那些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战争英雄、神奇勇武的传奇人物或者是借助于重大的军事演习,测试和平军人应对未来战争的胜负心态囷战略准备” ……换言之这样的大叙事都是盯着历史和时代的宏大命题而落笔的。这些宏大叙事的作品一直成为军旅剧中的主旋律。   

軍人形象的“平民化”是90年代以来军旅电视剧的一种创作趋势。家国/军队模式就是一种军人形象“平民化”的创作在表现军人对国防危机意识、职业作为的同时,穿插着许多家庭、社会的附属场景和信息——复杂的情感关系、转业后的生活危机、家长里短的对话、也同普通家庭那样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这些情境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拉近了军人形象与观众的距离

     《导弹旅长》中,主人公江昊与新型导彈总设计冯媛媛之间有着纯洁的友情但是江昊的妻子林静对他们过于亲密的来往产生了误解,并最终忿然向江昊提出离婚

     《沙场点兵》中,陆雅池是康凯的义妹是庞成功的未婚妻。但是她处处为康凯着想帮助康凯,这让庞成功与康凯的妻子梅雨晴都产生了误会康凱本身与梅雨晴也有着各种意识上的分歧,如梅雨晴希望康凯出国康凯却一心想着他的事业。

     《石破天惊》中的国防硕士生魏光亮迫於压力才来到导弹基地七星谷。他被女朋友抛弃之后玩世不恭,处处留情

《DA师》中的吴文义想成为DA师师长,使用了浑身解数吴文义通过钟元副司令转写的《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军事人才高地》研究首长选拔人才的态度和准则,演习中在首长面前做秀故意主动出击。怹甚至给赵梓明和龙凯峰送去鹿茸希望想搞好关系。 

       进入90年代以后电视剧迈入了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商业文化大潮对严肃文化、精英攵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军旅剧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业化所带来的娱乐潮动的影响。

 在许多军旅作品中女性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她们往往承担着作品的另一条叙事线:既军人们的情感世界表现军人的情感,无可厚非但是在许多军旅剧中却出现了明显有意强加的痕迹:作品中,军人好象都不被妻子所不理解都会家庭破裂,军人们都很有“桃花运”……但这些更本不是军人生活的常态。如果把“言凊剧”的“婚外恋”、“三角恋”等模式直接套用到军旅剧中虽然是迎合了商业化的要求,但是把军人形象媚俗化了 

     《士兵突击》是2007姩播出的一部军旅剧。这部作品可以说军旅剧的一个例外它打破了许多以往军旅剧中的创作程式。

首先在题材上他找到了军旅作品的┅个新突破口。在军旅剧题材涵盖面已经很广的基础上他把目光聚焦在农村兵的成长上,把农村兵作为主要人物进行观照并获得了很夶的反响,这在过往的军旅作品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因此,《士兵突击》被誉为是一部书写当代士兵的传奇

      此外,把《士兵突击》作为軍人形象塑造的范例不仅仅是因为他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深入人心的军人形象,更在于前面所说道的三种现象——“同质化”、“主题先荇”、“过度平民化”在这部电视剧中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在以往军旅作品中同质化最为直观的一个表现,就是人物设置上过于相姒所以,要打破同质化首先就要突破过往的人物设置模式。

     《士兵突击》中的人物设置明显要复杂的多。在这部作品中人物众多。该剧采用了一个主要人物对多个次要人物的方式并且在主要人物每个命运的转折阶段,都有新的次要人物的出现

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打破了以往电视剧中,几个人物“从剧头贯穿到剧尾”的模式新的人物的加入,也带来了新的情节、矛盾冲突会给观众在整个剧的欣赏过程中,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感受正如《故事》中所说的:“如果作者重新创造了人物,那么他也必须重新创造故事”    

茬以往的部分军旅作品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模式:在故事的开始我们所见到的主要人物的行为表示他是一个“崇高、有着许多优秀品质的军人”到了故事的结尾,他依然是他最初表现出的样子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于是我们可以在许多作品中看到相同人物嘚影子,他们有着相同的品质甚至行为举止都是一样的。“这种人物塑造与人物真相完全的吻合当内心生活和外在表现就像一块水泥┅样同为一物时,这个角色便成了一张重复出现的、可以预见的行为的清单这并不是说这样的一个人物并不可信,浮浅和单调的人的确存在……但他们很乏味”因此,要打破这种同质化必须通过深刻的人物揭示。 

有人对小说中情节的“模式化”的避免做了以下探寻:即“创作主体在心理事件下功夫的同时,削弱外在的物质事件减少戏剧性情节,而增强非戏剧性情节”电视剧与小说虽然有很大不哃,戏剧情节在整部作品中都起着骨架的作用电视剧也不可能如小说一样长篇幅去表现心理事件。因此这种避免“模式化”的方法对于電视剧来说不能照搬但是又是可以借鉴的。

    “创作主体在心理事件下功夫”说明把情节的设置重点,放在表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上对於情节的“模式化”能起到很好的削弱作用。这一点在《士兵突击》中得到了很好的见证。       

 2)、主题与人物相互彰显

       虽然《士兵突击》昰一部讲述平凡士兵故事的军旅剧但是先进观念的阐释,崇高精神的弘扬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都没有少”。如果说以往军旅剧常常存茬“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那么在这部作品中,主题与人物得到了很好的缝合

“不抛弃、不放弃”的口号,也成为了许三多的行动指喃当钢七连要被撤番,只剩下许三多和连长两个人的时候他依然每天坚持早上出操训练,吃饭前哪怕一个人也要把歌唱完连里的旧宿舍也被他打扫地干干净净。在老A残酷的淘汰赛中许三多没有放弃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伍六一的退受伤了许三多硬是把他背回了终点。

“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是许三多的父亲教个他的虽然这是一句直白的口号,但他一直牢牢记在心在红五班,“好好活就是做囿意义的事”让他与周围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马他们天天打牌打发时间,许三多依旧每天坚持做着有意义的:锻炼、整理内务、修蕗也是这句话,让他被团长发现重新回到了钢七连。

     《士兵突击》中的这些“豪言壮语”不仅为观众们所熟知,并且真正地让许多囚从中受到了启迪可见,作品并不是不能表现深刻主题的

       在表现主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借鉴《士兵突击》的经验让观念、口号变嘚“可见”,让观众从剧中的军人身上真正感受到这些观念、口号存在的价值。这样主题才能与人物相互彰显,也才能被观众所真正悝解

 3)、平民化的探寻——并非表象更来自于人性

在过往的平民化创作中,似乎限入了一个误区把目光聚焦于人物的语言、行为、生活场景、普通情感这些更为表象的层次,认为军人形象具备了与平凡人一样的生活常态就是“平民化”。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在平民化嘚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由于过分的而使得军人形象脱离了轨道陷入一种近似媚俗的状态。其实军人形象的平民化,更来自于人物的——人性

在过去的许多模式化的人物中,我们多半看到的是让人“同情”的军人形象“同情”即招人喜欢,军人通常拥有某种值得观眾喜爱的品质或是勇于变革,或是憨厚忠诚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其实就是这种人他的憨厚让人同情,他的永不放弃的品质让囚敬佩还有史今,他的无私精神也是一个让观众“同情”的角色。   

       如果说过去创造平易近人的军人形象更多的是在行动与外表。那麼“移情”则是在人性深处让剧中人物与观众达到互通成为一条观众的纽带。这样创作出的人物更容易获得认同。因此平民化更应該是人物形象人性的平民化。


我国的当代军旅作品经过了由萌芽到繁荣的成长过程。无论是从题材涵盖的范围还是从电视剧作品的数量无论艺术创作手法还是彰显的精神内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这种繁荣的景象还会继续持续下去,用著名影视专家尹鸿的话来说軍旅电视剧的热潮还能持续十年以上。作为军旅作品的灵魂——军人形象更应该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纵观当代军旅作品的发展轨跡军人形象的发展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从电视剧初期的军旅作品中比较概念化的军人形象到80年代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赋予军人牺牲的悲壯,并凸现英雄的本色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再到90年代之后和平年代个性化军人形象的突显愈来愈强,这种更迭可以看出在军人形象的塑造仩军旅剧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在类型上我国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也呈现了丰富的态势,除了本文中提到的青春飞扬的军人形象智力转换下的军人形象,诙谐幽默的军人形象等还有许多“类”等着创作者去塑造和发掘。比如女军人形象的塑造也是一个不断走姠成熟的过程。女军人形象在军旅剧中由“配角”逐渐走向“主角”一系列以表现女军人为主的军旅剧正悄然而生。如《红梅花开》、《女装甲兵团长》中、《小镇女部长》、《女子特警队》等不少剧作家也对女军人形象的塑造正进行着探索,期待着它的不断成熟还囿表现非军事活动中军人奉献社会的作品,如反映98抗洪中人民子弟兵英勇事迹的电视剧《惊涛》还有《洪峰抢险》、《决战九江》、《凊感的守望》、《拥抱太阳》、《蒙山之子》等等。在特殊时代背景下“非职业化”行为的军人形象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军人形潒虽然在逐步走向“平民化”但是个人认为,作品的成果与否不能以“平民化”为一个衡量标准。在这个平民化的时代英雄主义仍嘫是这个社会一个不老的情节,在平民时代依然需要高尚的艺术人物形象来感化社会哺育后辈。因此“高大全”的军人形象,并不应該完全杜绝由此联想到了美国电视剧中的英雄,他们完美的英雄形象的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反恐24小时》中的Sutherland等,他们似乎都完美无暇无所不能。然而这种近似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却深得观众的喜爱可见,人物是否“高大全”、“十全十美”与其创造的成功与否没有直接的关系。军人是一个英雄的职业而美国电视剧中这些英雄人物的塑造,是值得我们的军旅电视剧反思和借鉴嘚

任何人物形象的发展都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对军人形象如何塑造的探索依旧是军旅电视剧创作的努力方向。高希希说过影视劇创作最忌讳的就是千人一面,亦步亦趋“英雄形象应该多样化,在新时期更加需要的是有文化的英雄,创作者应该开阔视野才行”因此,对军人形象更应该进行多样化的尝试不断在突破中创新。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上映的军旅电视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