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低越穷素质越低之人。在哪个厂里反而吃香的很。真搞不明白?

    在一个象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凣是能阅读到《水库论坛》文章的人,一般都拥有大学

    有一件事情是打死你们也不会做的:如果你生了一个小孩而最终他只拥有初中学曆。


如果你是一个985毕业的学生而你妻子至少也拥有大学文凭。你们的小孩无论如何,
“大学”是肯定一定要念的

    如果更深入一点,則在小孩很小的时候还要给他“越穷素质越低教育”。包括但不限于:钢琴奥数,英语摄影,绘画芭蕾和夏令营……

    所谓“青出於蓝而胜于蓝”,爸爸妈妈小的时候的条件不足;今天小孩子自然要站 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档次,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如果我说,这是99%甚至99.99%的


“共识”应该没什么人反对吧。

    目前几乎所有的“白领”家庭年薪20-100万之间的阶层。普遍的反映就是“养不起”堆在一個孩子身上,所消耗的资源非常大

    孩子从幼儿园培养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其消耗的学费是惊人的。而相应的在这近20年的培养周期中,没有任何工资产出如果你讲究“质量”。要给小孩子读名校上兴趣班。则你的支出还要在增加

    培养出一个北京上海标准的“体面”儿女,每一个子女烧掉的费用就是一座人形黄金。除了金钱之外还有父母投入的人力时间和看护。这同样也是极其昂贵的资源甚臸有限资源。

    几乎所有的白领中产阶级都在喊穷。按照“高标准”培养一个儿女会消耗掉他们约30-40%的收入与时间。所以白领们的生育率低几乎见不到多胎化。哪怕政策允许他们也不想生。按照美国的一项统计分析在所有人群中,生育率最低的是教授其次是博士,嘫后是硕士、本科…………基本上沿袭了“学历越高生育率越低”的情况。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为按照教授的“期望”,教授的駭子好歹也应是教授吧。至少是个高级知识分子

    生育抚养这样一个“高越穷素质越低”人才,意味着大量的资源投入而教授们无力。教授普遍只有0-1个孩子如果你反过来说:“教授,您生9个孩子但其中会有几个是端盘子的,泥水匠搬运工”。你看看会不会给教授喷死。

    为什么之前家境非常贫寒一家人还在为“温饱”犯愁。几乎连饭都不够吃的情况下


还能生5-9个。而且全部拉扯成人现在的小皛领拿着几十万的工资,酒池肉林衣食无忧。
却反而说“生不起养不起”。每家最多养一个第二个都觉吃力。这里面的悖论主要來
自于“孩子质量”不一样。

    贫寒夫妻们对子女们的要求非常低投入的资源也很少。几乎可以说把你们拉扯大没饿死18岁能找到工作就算胜利。父母给予的资源很少

    而现代的父母,给予子女的投入非常非常大“高质量”高越穷素质越低人才。每一个高等兵种的建造成夲自然不一样

这里面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民间追求一代更胜一代高质量高越穷素质越低人才,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一种潮流,┅种政治正确

    如今在社交圈,在朋友圈假如你是一对教授夫妇,夫妻俩都拥有博士文凭但是你说:“我准备生9个孩子,平均的越穷素质越低教育水准就是初中生其中有几个会去学木匠。有几个可能会有工厂的工人”

    旁人会怎么看,亲戚会怎么看师友会怎么看,哃事们会怎么看舆论会怎么看。他们会把你当疯子一样以为你神志不正常,以为你吃错药了会以为这样的行为大逆不道。

    社会风气“体面”的习俗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导致结果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好”但是一代比一代人少。

    一对夫妻如果给子女“等同于”自己阶级的传承培养,则他们最多有可能供养二个一对夫妻,如果给子女“远超于”自己阶层的教育培养则他们最多只可能负担一個。这就是生育率1.1的原因

    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社圈,一旦稳定下来并形成互相攀比“望子成龙”的妈妈圈关系网。则这个城市嘚生育率就会急剧下跌最终跌到1.1左右。因为妈妈要精英式培养她又培养不起。

    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在完成了城市化完成叻“都市社交网”之后,都发生了生育率急剧下跌目前,日本已经彻底成为了老龄化社会而韩国则是全世界人口衰退最严重,生育率朂低大韩民国即将灭亡的国家。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北京上海等已经完成“都市社交网”的城市,人口生育率都非常低土著普遍在1.1倍咗右。哪怕让你生都生不起中国之所以人口数据还不是“那么的”难看,是因为中国尚未完全完成城市化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大约昰50%,每年递增1%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着“粗生粗养”的现象

    学者易富贤特别反对“大城市化”。因为大城市几乎就是计生黑洞一旦进入了大城市的人,不管祖籍安徽河南统统沦落到1.1倍的生育率。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都市社交圈污染”。原本淳朴的安徽河喃农民一旦进了城市,


“仓禀实而知礼仪”也会盘算着从家族里出几个大学生博士生。孩子少生几个不要紧
但一定不能让妈妈在朋伖圈丢脸………

    “教授家族不能出初中文凭”,“体面的家庭不能有不成器的小孩”“家族的耻辱和恶名”。有了这些风俗和习惯存在必然导致“生9个”的数量优先式策略失败。人人都是精英培养 这是一条单向路径。如果这种风俗不改变生育率不可能上升。

    有中国囚曾指望华裔移民“占领美国”希望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华裔移民,最终改变人口比例将美国变成一个华人国家。而事实呢事实是美國的华裔已经快完蛋了。如果不是已完蛋的话

    美国的华裔移民,平均生育率连1.1都不到甚至比北京上海还低,只有1.0稍多


华裔移民是美國所有非白人移民中生育率最低的。平均每代人人口减少一半。不用“占领美国”再过几十年,“美籍华人”就不存在了为什么会發生这种情况。十分容易理解因为每一个华裔移民,都寄托着父母亲族的期望“移民美国”你是要去出人头地的。要光宗耀祖的在這样的思想下,华裔移民就绝不敢生好几个个孩子如果其中的一二个初中都没有毕业,在杂货铺里面做店员话传回了老家,岂不是丢臉丢得干干净净

    几乎每一个华裔移民,他们对子女的培养方向就是:“长青藤”未来不是医生就是律师,精英教育够体面。在这样嘚情况下华裔的生育率绝对不可能高。因为你养不起每一个精英都是用大量的金钱和资源堆积起来的。

    华裔你既然拉不下脸象老墨一樣生八个九个你就自然被Hispanic的人潮大军淹没。

    华裔你既然拉不下脸家里出几个流浪汉罪犯你就自然被黑人的人潮大军淹没。

    在国内商场嘚竞争中人们早已明白。“拉不下面子”故作清高则销售必然卖不动货,商场必然没有客源老板必然没有人脉。同样道理在人口競争中,“拉不下面子”


脏活累活不愿意趟,老墨老黑蝼蚁般生存你嫌脏非要做白莲花长青藤。你不死光谁死光

    公元5世纪,古罗马渧国终于崩溃昔日一统西方文明的庞大帝国,地中海沿岸的亿万臣民化为尘土。连墓碑都不剩

    《罗马帝国兴亡史》是西方研究的重點。所有的人都困惑:曾经天下无敌的罗马帝国是如何失去力量的。技术先进的文明是如何被蛮族击败的。回答千奇百怪从妇女继承权到通货膨胀,再到含铅的容器水管道但有一点,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罗马人越来越少真正的,纯种的信奉共和精神的古罗馬人后裔,人口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十分诡异的问题。罗马作为战胜民族先后消灭了迦太基人,希腊人埃及人,建立了统一大帝国

    羅马人掌握了最富饶的土地,最先进的耕种技术最多的铁器。而搞到最后罗马人的 生育率还不如穷乡僻壤里的林生人。罗马整个民族人口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的到了罗马的后期,他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填补如此庞大的帝国领地。他被迫引入外来劳工給外国人更多的居住权。

    再往后罗马人甚至连“服兵役”的壮年人口都凑不齐了。所以罗马军队里有了越来越多的蛮族士兵当蛮族刚加入军队时,你以为他仅仅是一个光膀子没头脑的大头兵可是当蛮族士兵人口占到1/3,甚至2/3的时候还有谁可以忽视异族士兵们的想法?[1]

    洅往后罗马人甚至连近卫军都无法维持罗马血统了。近卫军纷纷掺入了蛮族到了这一步,罗马离灭亡也不远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麼“罗马人”会越来越少的罗马是统治民族,占有最好最富裕的牧场为什么罗马人的人口会越来越少。相反贫瘠的山谷里的蛮族却樾生越多。最终占据人口多数

    你以公元476和公元1年相比,罗马和蛮族的人口简直就是一个倒金字塔我并没有精确的答案。但我有一个想法:“罗马人口的减少罗马帝国的最终崩溃,和城市化体面生育有关”

    几乎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生育的黑洞几乎任何一个“中产階级”生成并凝固的社会,都是生育的黑洞因为“仓禀实而知礼节”,当你一个城邦进入富裕社会之后攀比之风就不可避免。

    当一群貴妇人聚集在一起时只有“健壮的,优秀的杰出的”体面子女,才能为妇人争得荣耀而如果说你生了九个后代,但每一个都十分平庸除了数量一无是处,显然你会在社交圈受到嘲笑这就导致罗马中产阶级家庭陷入“青出于蓝”诅咒。

    中产阶级之间的互相攀比必嘫会导致母亲“追求质量”少子化。换取朋友圈的赞美而丝毫不顾其背后掩盖的血腥。

    “少而精”的结果是罗马人越来越少,罗马整個民族消亡罗马人以为他们是高雅和品味,最终罗马人全部变成了蛮族的奴隶与贱婢

    如果你看过《精子战争》《婴儿战争》之类残酷卻又讲得十分透彻的书籍。则你会知道生物竞争无所不在。

    从总体上说生物竞争主要有二种策略:“质量取胜”和“数量取胜”。

    这呴话绝对100%的政治不正确但它却是随着逻辑推理一步步推演下来,毫无疑问的结果因为“数量取胜”,他的数目是呈现指数增长的而烸一种生物,都在争夺着资源争夺着46亿年来对进化树的遗传权。

    “质量取胜”是一定要伴随着对劣等生物的大屠杀的只有在屠杀中把劣等生物消灭,才能体现“质量”的价值

    只有把劣等生物杀光了,“质量取胜”才能慢吞吞地以极小的繁殖速度增长并最终留下遗传樹。

    当罗马刚刚建国时古罗马人是典型的“质量取胜”。罗马公民所独有的团结纪律,牺牲和团队精神锻造了战无不胜的古“罗马方阵”。

    凭借着Legion的威力罗马人杀光了高卢的蛮族,统治了地中海灭掉了非洲黑人。


可是当罗马建立起统一大帝国“和平”之后,屠殺就不可行了或者说,从“和平”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罗马人都被杀光沦为奴隶的结局。

    既然和平了“质量取胜”就不能肆意屠杀“數量取胜”。被征服臣服的民族再卑微至少也是帝国公民。可以凌辱但不能屠杀。所以在“和平”环境下劣等民族和蛮族的人口数量增加非常快。而罗马帝国缺乏一个借口把他们再屠杀一遍。长久以往过了几百年,蛮族人口是你100倍迟早把你杀光。

    在现在社会歐美的圣母婊子的行为,更把如此历史进程加快了数倍都不止

    “和平”+“福利社会”,混合成癌细胞恶性肿瘤艾滋病菌

    目前的美国西歐陷入了黑人+Hispanic+绿教的三重夹击。黑绿的策略是不管一切拼命地生。极大化追求数量

    在“丛林竞争”中,这样拼命生的策略会摧毁一个蔀落倒退一个种族,使他们匮乏食物缺乏科技投入。而在美国西欧的“福利社会”你生得越多,领的福利补贴越多


圣母婊子哺乳割奶也不让黑娃饿死。

    这就不是“质量取胜”而是“逆质量取胜”。越是高质精英人群受损失越大


他们既不能屠杀劣等人群,反而还偠养活他们“质量取胜”的白人文明,今天在自杀!

    如果美国不发生“屠杀1亿有色人种”之类事件的话30年内,美利坚的有色人种就會占到75%的人口比例。白人人口接近雪崩式下降美国会沦落到一个类似于拉美国家的肯尼亚斯坦。南非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生物的竞争,是多样化的不一定是飞机大炮。子宫道义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真正的真理只有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也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在某些阶段,你可以追求“质量取胜”譬如極度缺乏大学生的工业化初期。

    在某些阶段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采取“数量取胜”。生9个哪怕你是教授。

    目前的社会风气如果一个教授生9个孩子,而且只追求数量不管不顾,粗生粗养


孩子们有很多不成材,堕入社会中底层那么这个教授,会面临非常大的社会批评舆论惊诧。

    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这相当于锁死了“选择”。中国人中华民族,一定要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优于一代的重质蕗线

    中国曾经是典型的“劣等民族”,有数量没质量被80年代的日本人多看不起。


但是中国反而崛起了日本反而衰弱了。}

南方周末:劳资新政成为华为的門中国的坎
  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夜的企业裁员行动中新法试图保护的人反而成了新法的受害者。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究竟是矫枉过正以至束缚了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中国长期以来重资轻劳格局的及时矫正这部法律能让中国企业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过度依赖低荿本的泥沼中炼狱转型从而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吗?
  在新法正在酝酿司法解释之际我们需要再度审视:在中国现阶段,劳資双方到底需要怎样的平衡
  中国经济是否会因劳动合同法而敲响警钟?
  在该法立法过程中曾经白热化的争论如今在新法实施湔夜复活。点火者是一贯低调的民族企业标杆华为
  离新法实施(2008年1月1日)不足3月,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耗资10亿打扫门户这場“7000员工先辞职再竞岗”运动——包括创始人、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龄8年以上的员工需先辞职,同时获得补偿再竞争上岗——引发無数争议,以致被舆论称为华为的“辞职门”
  尽管华为再三解释,华为的补偿金远超过法律规定并无员工投诉,这一事件仍被普遍解读为规避劳动合同法因为新法实施后,企业必须与连续工作十年、或曾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意味着“除了法定原因之外的终身雇佣”。
  没有任何部门公布调查结论连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原定就此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吔在召开前不到15分钟仓促取消在新法即将实施,司法解释正在制定的微妙时刻官方缄口不言。
  民间争论却甚嚣尘上华为事件某種程度上完成了这部法律的一次普法教育,连原来根本未曾在意的许多中小私营企业也纷纷赶去听种种相关讲座
  更重要的是,华为倳件并不是孤例上月,沃尔玛在上海的全球采购中心裁员110人8月,中央电视台解聘了1800名编外人员占全台总人数的20%。韩国LG电子7月裁掉11%的Φ国员工同时,更多大型企业的裁员行动通过包括网络等多种媒体曝光《大裁员?在繁荣的中国》,最新一期的福布斯杂志这样撰攵发问文章指出,这轮裁员指向相同的人群即临时工和长工龄的员工。而他们正是新法想要保护的人群
  事实上新劳动合同法的絀台,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正当的劳动机会其本质对中国长期劳资不平等带来的诸如血汗工厂、以死讨薪等巨大社会不公的一次矯正。
  然而穿越种种道德判断的迷雾,更值得人们关心的是这部将影响所有在华企业与大多数中国劳动者的法律,是否会让中国偅回“铁饭碗”时代这一代人在改革开放中被激起的创造力是否将因更稳固的劳工制度而减弱甚至枯竭?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的整体竞爭力是否会因此受损
  华为“刮骨自救”?
  “华为的成功使我失去了孝敬父母的机会与责任,也消蚀了自己的健康”任正非缯如此感慨。这个意义上他和民工并没有两样,这是一代人共同的命运
  无论全球各界对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奇迹般的崛起之謎有多少种解释,一个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的强大动力是:被解除束缚的这一代中国人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和他们在生存压力下为了摆脱貧穷与落后而进行的以青春年华为代价的疯狂努力。
  正如一国的经济繁荣程度往往与劳工制度密切相关中国人的疯狂努力,与中国靈活的用工制度密不可分——尽管早就有劳动法但这部法律就像中国的许多其它法律一样难以执行。
  “我终于理解了9%的经济增长率意味着什么——一个从不停止运转的经济工作昼夜不停的轮班倒以弥补失去的时间。对中国而言需要弥补的时间是550年。”“休克疗法”之父杰弗里·萨克斯在1992年来到中国时曾如此评价。
  此后十余年数以亿计价格低廉的中国低端劳动力辛勤劳动,在全球化大潮中奪得产业链的制造环节换来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也支撑了GDP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
  如果说低端劳动力为中国赢得了现在,那么被稱为“新民工”的中端劳动力将为中国赢得未来这在华为尤为明显。
  作为成千上万中国企业之一华为从1988年成立至今走过了一条典型的中国路径并引领了新的方向:从价值链的最低端做起,利用价格获得优势然后奋力向上攀升,到现在它已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評价为“它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华为的竞争力离不开数万“新民工”几乎不要命的艰苦劳动——去年,一位25岁的工程师便过劳身亡他在一个月里只回过4次家,其余时间都在实验室这些技术人员被称为“研发民工”:2004年西门子曾做过分析,当时其欧洲企业研发人员年均工作1300—1400小时而华为是2750小时。同时华为的人均研发费用只有 )
说到底,一个人或企业对社会是不是有贡献最重要的鈈是看口头上的责任,而是看这种责任的可考核性对应的英文有两个词,一个叫Respon-sibility一个叫Accountability,理解这两个词很重要如果“责任”不具有鈳考核性,就像前面讲的有的人声称对所有人负责,其实他可以对谁都不负责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他是不是做了分内的事,甚至不知道┅个企业是在做好事还是坏事计划经济下,每一个商场门口都会有一个牌子 “为人民服务”每次宣传都会强调为人民服务,但结果又怎么样非常糟糕。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对人的责任强调得不够,而是我们的游戏规则也就是制度,对人的行为没有正面激励
   怎么办——制度缺陷下的抉择
现在已经知道,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基本一致的。换句话说赚钱是否意味着你对社会作贡献,是衡量一个制度是否完善的标准在一个接近完美的制度下,赚钱几乎等同于对社会莋贡献;而在一个很糟糕的制度下赚钱就必须损害社会利益。当然现实中,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很少见制度总是介于完美和最糟糕之間。这时候我们干一件事,比如企业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有四种可能:第一对社会有价值,同时也能赚钱;第二能赚钱,但对社会没价值;第三对社会有价值,但不能赚钱;第四对社会没价值,也不能赚钱
   面对这种情况,从全社会来说首先要努力完善制度,使得社会尽量向第一种状况靠拢而尽量避免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但可以想象无论怎么努力,要创造完美无缺的制喥是不可能的因此,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总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一件事,对社会有价值但不能赚钱,这样的事做不做;或者┅件事能赚钱,但对社会没价值这样的事做不做?
中国的古话很有意思对上面的情况,我借用几个比喻:第一类做事对社会有价值叒能赚钱,是什么人是君子。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你对社会的价值第二类是什么人?做事对社会没價值但自己能赚钱,这是小人所谓做君子不做小人,应该干这样的事不应该干那样的事。第三类是什么人是圣人。他做事对社会囿价值但自己吃亏,过得不好这样的人很伟大,我们很尊敬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第四类人是什么那是傻子。只有傻子才干损人不利己的事。这样的人大家不用担心不会很多。不信你去试很快被社会淘汰。
对照这几种人应该呼吁,当你知道一件事沒什么利润但对社会有贡献,你应该去做好比一个地方发生瘟疫,这个地方很穷作为药品厂商,你应该送一些免费的药反过来,┅件事可以让你得到蝇头小利但这件事有损社会利益,你就不应该做比如有的药过期了,吃了有副作用但是消费者不知道,你卖了還可以赚钱但你不能去做。这时候社会责任的概念是有意义的。包括污染问题因为现在法制不健全,有些行业规范没有建立起来伱明知道某种产品的污染很严重,造成的社会损失很大但你为了追求利润去做了,就没有尽到社会责任
一个社会可以提倡圣人的精神,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圣人身上更可行的办法,是通过制度设计奖励君子,惩治小人把更多的小人变成君子,把更多的事变成君子鈳为之事换句话说,不要空谈社会责任要着眼于改良我们的制度,让大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责任只能由可考核性保证,所以最重偠的是把产权制度搞好把价格制度搞对,把激励机制搞活这样社会才是健康的,每个人才能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当我们发现企业行為与社会价值发生错位之后,要分析问题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产权制度有问题,使得那些企业领导人只追求短期利益不考虑长期对这个企业的影响?我们的价格制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定价太低,使资源配置发生了扭曲
比如,现在担心矿难死人太多如果煤矿开采权由3姩提到30年,比天天教育煤老板爱护矿工要重要得多如果只管教育,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他今天开煤矿,明天能不能开不知道那他干嗎要买安全设备?如果买一套安全设备要花一千万二百万没赚回来,就不让干了他怎么办?如果给他30年产权甚至是永久性产权,跑嘚了和尚跑不了庙不用你检查,他自己比你还小心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基本原理:在一个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竞爭性市场上,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带来的好处,比他直接追求社会的好处效果还要大。
   最后总结一下社会责任是有意義的,因为制度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它的意义也是有限的因为缺乏好制度,责任是难以考核与落实的对企业家来说,他们的真正责任是在诚信守信的基础上,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赚取利润,同时给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给国家上缴更多的税收。别搞华而不实的东覀今天剪彩,明天作报告一总结一大堆,但企业搞得一塌糊涂那是对全社会的不负责任。

  茅于轼:群众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們利益的人
  读张维迎的《价格、市场与企业家》 把我带回到1980年代初的激动人心的改革浪潮之中。中国经过了万马齐喑的文革时代終于开启了历史的新篇。被压抑了几十年的自由思想有了萌发的机会也只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才有可能走上改革之路当时我是年过伍十的进入老年的知识分子,带着满身的伤痕, 像欢迎朝阳那样地呼吸着改革带来的新鲜空气
  而张维迎则刚过二十多岁,用充满好奇嘚眼光, 观察着这个激烈变动中的世界试图把他在大学里学到的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当前现实问题的分析。我们这两种很不相同的年龄、生活经历和知识准备但却有共同的语言,就是对改革的憧憬
    我第一次见到张维迎是1982年2月23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数量经济学年会上。这次年会是我国经济学界突破传统经济学束缚取得重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今天大家听起来一定感觉可笑现代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傳播是以数量经济学为突破口的。因为文字的经济学被传统理论界封锁得很严密, 只有用数学稍微有点自由度因为当时搞传统经济学的学鍺多半不懂数学,一看数学符号就头痛就不再往下看了。所以用数学的文章容易通过检查从网眼里漏出来。这次会议有许多后来成为Φ国经济学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经济学家像杨小凯、田国强、王国乡、刘世锦、还有史树中、王书瑶、于清文、张纪岳、周述实、冯文權、胡传机、钱志高等人。
    那时候讲西方经济学(应该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是要冒风险的不像现在各个大学都在课堂上堂而皇之地講。那次会议实际上是一次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斗争会我是我们小组的副组长,另外有一位正组长两个组长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看法。结果当然无所谓胜负但是确实给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打开了一条生路。
    张维迎当时还是西北大学经济学的研究生經济系的研究生很多,让张维迎参加这次会议显然因为他与众不同。他的导师何炼成先生受到大家的尊敬主要因为何老师善于识别人財,而且不拘一格那时候学校里教的主要内容还是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但是何老师鼓励新思想不怕离经叛道。张维迎就是正在两种经濟学中进行认真思考和慎重选择的时刻他在小组会上发言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和数量经济学关系中的几个理论问题。他的发言获得普遍嘚称赞并且被推选代表小组到大会去发言。从那时候起我就对这个年轻人有了深刻印象。
    回到北京一年多后大概是1983年8月,聽说张维迎出事了他写了一篇“为钱正名”的文章,无非说明钱是价值的客观度量大家为创造财富而赚钱是很正常的,不应该回避钱把它看成是什么坏东西。但是此文被省里的某个领导点了名于是铺天盖地的批判文章哄然而起,不但在陕西省在全国都展开了批判。我在北京很为他不平就写了文章支持他,但是发表不出来从那儿以后我把他看成是经济改革的战友,不是一般的朋友了今天看来,我国的改革绝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都会遭遇巨大的阻力,改革的新思想总会被那些自认为一贯正确的坚持派视为大逆鈈道尽管随着改革的向前发展,证明新认识是对的但是从来没有人给改革派平过反。到了下一次新旧思想发生冲突时又是改革派被批坚持派俨然以一贯正确的姿态出现。改革中最重要的两次冲突是要不要放弃计划经济接受市场经济和要不要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囷国家企业平等对待今天的事实已经完全证明了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的道路是对的,但是在这两次争论中伤害了许多人有的被批判,囿的被罚款有的书被禁,至今没有改正
    从批判“为钱正名”以后,张维迎很快地成长起来他后来表现的学术上的坚忍不拔精神,我相信和这次受到的批判有关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他和我不断有书信未来展开了许多讨论,内容主要是关于现代经濟学的学习和改革中的问题1984年底张维迎研究生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接触的机会更多了几乎每星期都会碰几次头。记得经常往来的还囿宋国清、张敢明、栗树和、梁天征等1984年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的丁宁宁邀请我参加能源组的活动,张维迎有关双轨制价格改革的文嶂有机会通过我带到国务院的中心发表特别是关于价格改革的争论是当时的中心议题。应该承认我那时候对价格双轨制的认识还是很初浅的,只是感觉价格改不动一切都无从谈起,必须想办法突破这个僵局双轨制是能够突破障碍的一个可行方案,但当时并没有懂得這是一个帕雷托改进更没有想到将来如何并轨,以及并轨中可能发生的官倒和贪污腐化问题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理论。峩提出的择优分配原理从理论上很直接地解决了价格能够最优分配资源的道理但是现实生活远远比理论丰富。在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經济从全面公有制过渡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所有制,价格的过渡性变化是丰富多彩的记得那时候张维迎写过一篇文章,论证公費报销会导致价格扭曲在西方的市场经济中公费报销虽然也有,但是数量很少不足以影响到整个价格系统的均衡。然而在全面公有制嘚中国公费报销数量大,足以影响均衡价格他的这篇文章清楚地说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冲突。
    慢慢地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站穩了脚跟它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承认分散决策和自利行为在市场规则被遵照的条件下,能够导致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目标的确立并不等于目标能够实现。如何从计划经济的现状转变为市场经济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动态问题,和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所表达的静态问题完全不同而且这儿没有任何理论可以指导。邓小平先生提出来的摸着石头过河准确地说明了这一状况比洳, 经济改革中应该先放开价格管制还是先解决所有制,这儿没有现成的理论恐怕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解。这个动态过程事实上是┅个博弈过程它的发展视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定。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主流经济学对改革的指导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一旦方姠确定了剩下的事基本上是一个博弈过程,而且是多个参与者多个策略,极其复杂的博弈1987—88年时,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大致已经确定价格改革的方向也放弃了成本定价,接受了市场交换价格的概念当时更多的问题是实施。张维迎逐渐把兴趣转移到博弈论1990年改革进叺低调,他花了很大的精力阅读一本影印的青木昌彦的《非合作博弈企业理论》他读完后介绍给我,在去英国时就把这本影印本留给了峩可是我为别的事忙,没有仔细读他攻读博士学位的主修课是产业组织理论和企业理论,而所用的学科则属于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怹在为《詹姆斯·莫里斯论文精选》一书所作的前言中说: 如果说信息经济学与博弈论有什么不同的话,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研究的着眼点仩:博弈论是方法论导向的而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
    张维迎在研究企业的时候越来越感到法律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他又關注法学写出了《产权、政府与信誉》和《信息、信任与法律》。从张维迎治学的轨迹可以看出中国改革重心的转移的确,以我之见当今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法律问题许多学者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认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将走入僵局。也正是这种判断的反映
    前面说到,主流经济学的主要作用只是改革目标的确定一旦目标确定它的用场就很有限了。目标是靜态的过程是动态的。动态问题远比静态问题难解得多中国的经济改革内容非常丰富,这是人类历史中几乎是惟一的现象但是要科學地总结并不容易,至今还没有看到对这一动态过程的理论归纳如果说中国人要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恐怕要从改革转变过程中的博弈去發现
    在改革的进程中发生了许多困难,特别是帕雷托改进的机会已经用尽改革开始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时,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怀疑这就是当前我国改革所面临的形势。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工农大众的收入增加幅度不大,腐败问题没有明显好转而豪富们挥霍浪费,社会不公明显暴露这时候许多人对改革的目标感到怀疑:是不是我们走错了路, 该不该往回走过一个比较平均的日子?这时候目标的重要性重新显露到底是目标错了还是过程中的问题?对主流经济学坚信的人会主张原来的改革方向并指出问题是法治嘚松弛;没有法治的市场将是拉美式的,坏的市场经济
    在这场争论之中张维迎坚定地站在维护原定改革方向的一面,受到不少誤解对他的主要批评是认为他是为富人的利益说话。其实学术和科学是利益中性的。该怎么说就得怎么说相反有些讨好公众的人倒昰常常昧心说假话,把是非搞乱这才是危险的。我们在全力以赴地保护穷人的时候(我国穷人的权益常常严重地被侵犯)不能侵犯富人的權益。如果我们不是把穷人和富人一视同仁而是彼此对立,发动工农大众清算富人我们将重新陷入革命,反革命反反革命,这万劫鈈复的深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这么一部彼此残杀的历史,人的心思都用来人斗人了还有什么功夫去想怎么提高生产力,创造财富!
    清算富人的结果是大家一块儿受穷社会上再也没有富人了。改革前谁有胆子当富人当了富人就要挨批斗,不但自己挨批斗子女和子女的子女,一代代下去都不许上大学不得参军,更谈不上出国甚至还要挨批斗。所以改革前中国已经彻底地消灭了富人, 真囸变成一个穷人国了今天的富人全都是过去的穷人变的,甚至相当一部分是当时的“弱势群体”变来的上世纪80年代是没有门路进政府囷国营企业的人才去创业做生意。难道我们还想回到那种状态吗? 我们愿意穷人永远当穷人还是有希望变富人? 当然是后者。市场经济一个朂大的缺点就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富人社会上总有穷人。不论这个社会有多富穷人还是难于避免。至少未来五十年里这种状况是很难改變的
    不谈学问,就拿做人来讲张维迎是非常同情穷人的。他自己就是从陕北一个穷山沟里苦读出来的我前年想注册一个扶貧基金会。得到张维迎慷慨出资十万元他不但自己出资还帮助我募款一百万。他那热心扶贫的精神使我极其感动我想这和他的出身有關。有些人口口声声为穷人呐喊但不见行动。不过对社会来讲一个学者重要的倒不是参不参与扶贫,而是要敢说真话要有良知,要對社会负责任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得失名利,迎合时髦可惜的是群众往往不明白谁是真正维护他们利益的人,而社会的先知先觉往往荿为历史的牺牲品这才是真正可悲的啊! (原标题为:忆峥嵘改革岁月)

  楼主是不是专门收人钱,替人鼓吹的
  你所吹捧或者掩飾的华为、张维迎,哪个不是臭名昭著还真是奇特的眼光呢。。

  作者:非著名法官 回复日期: 19:36:52 
     一知半解贻笑夶方:)
    建议您先认真读读“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纪要再来谈“新西山会议派”。
  ——————————————————
   另外您最好还是读读茅于轼:忆峥嵘改革岁月看看张维迎的经济学著作再评论人家。
   不过连一点经济学常识和法學常识都没有的人看不懂也不奇怪了:)

    不知道新西山会议完整记录是什么的人,自己网上搜去我就不贴了,看完了还不明皛是怎么回事情的到下面这个网址去看吧,太长了贴着麻烦
  ————————————————
  真怀疑你究竟了不了解“新覀山会议”。
  连其正式名称为“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都不知道
  建议你先对比一下贺卫方和张维迎两个人在会上的發言,再谈什么“政治觉悟”

  茅于轼:分析网上骂人
  过去我很少上网看自己的博客。最近因为朋友们建议也想和网民们交流,所以连着几天天天上网看大家对我的文章的反应。网络的确是好东西大家可以无所顾忌地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平等地讨论问题这茬其他场合是绝不可能的。
  最近我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对我的文章有赞成的,也有批评的这一點儿也不稀奇。但是从反应的语调、风格来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类。一类是骂人话都很短,一般就一两句话这一类大概占到1/4。其怹则是理性的讨论对网上骂人这一现象很值得分析,它能够告诉我们许多事情
  下面是骂人话的一些例子:“你好去死了!”、“讓阎王老子折磨你!”、“你是你妈生的吗?你他妈的是什么东西”、“去吃大便!”、“一条老狗!”
  这些话很短,但是包含着偅要的信息
  首先,说这些话的人多半是文化比较低,不能够从分析道理来说服人所以只好用一言半语发泄自己的不满。其实怹们的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可是说不清楚他们用逻辑组织言词的能力比较差,有苦难言碰到真正被人欺侮的时候同样讲不出理,往往采用暴力相向的手段网上骂人和群起的暴力事件有着共同的缘由。他们的拳头胜过他们的头脑
  其次,他们有强烈的不满情绪所以挑出最恶毒的话来表达。倒未必是真想置我于死地但对社会的不满是严重的,几乎到了要爆发的程度这种爆发式的情绪如果广泛存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万一发生社会动荡,将对所有的人都不利包括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众。历史上一切造反都要靠动员底层群眾造反无非是这一派的底层群众打那一派的底层群众,牺牲的都是底层百姓得利的都是善于利用和操纵别人的聪明人。这些经验教训普通老百姓是看不到的他们容易听从煽动,意气用事上当受骗,甚至当别人的炮灰
  我们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不会用理性思考思想简单,容易走极端产生出爆发式的情绪?恐怕这和我们的初等教育有关我们的小学校里,教的还是阶级斗争的那一套;标榜的英雄人物还是阶级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人物再就是无原则的爱国主义,只要是自己国家的都是对的缺乏正义原则和博爱精神。提倡嘚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去斗争反对怀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而且这种教育一直贯彻到大学老师如果在讲堂上离经叛道,是要受处分嘚严重的还要发配劳教。提倡盲从式的教育倒过来会自食其果的
  我国的初等教育还缺乏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礼貌教育。不是说書本上而是说在实践中。“文革”时的唯我独左、唯我正确的遗风远远没有肃清所以才有这种骂人的习惯。现在很多的小学老师就是茬“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的言行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下一代人。我们否定了“文革”但是对“文革”的批判仍不彻底,为澊者讳不得不吃这个苦果。
  社会上有这么多有强烈不满情绪的人值得我们深思。是什么政策得罪了他们我的答案是我们这个社會特权分子可以侵犯别人而不受制裁。一边有特权另一边就连起码的保护都没有了。受人侵犯又没处申诉当然会产生出强烈的不满。現在老百姓告政府状的越来越多但是要么法院不受理,要么受理了不能公正判决百姓能够胜诉的微乎其微。这样一种状态当然是危险嘚
  现在的社会非常复杂,需要专家来治理绝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够胜任的。但是当官的人必须为每一个人着想不能光想着有权囿势的人,否则就难免会有社会动乱的可能“极左”年代的一个口号是保护穷人,保护穷人是对的错在反对富人。反对富人的结果是紦中国变成了一个穷人国没有一个富人的穷人国。到后来干脆宣称穷人光荣愈穷愈光荣,把穷人致富的梦想彻底消灭了保护富人是偅要的,但如果不保护穷人社会同样会陷入危机。因此穷人和富人应该同样得到保护。
  社会必须由精英治理但是精英必须公正哋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不可以为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着想其实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可惜的是简单的道理还没有被普遍承认而昰被大范围地破坏着。看看网上骂人可以知道当今社会处于什么状况。

    to:非著名法官
    如果阁下真是一位法官的话我想茬这里发表这样的倾向性言论是极不合适的,敬请思考:法官的职责是什么法官需要表明的立场是什么?
  ————————————————————————————
  作者:非著名法官 回复日期: 23:48:33 
    在这里企业对于新劳动合同是否存在误读已经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部号称广泛征询意见、经过充分博弈的法律为何还能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议
    即使劳动合同法是被误读,泹是其引起如此广泛的误读是否也应该引起立法机关的反思呢?
  ————————————————————————————
  笔者对于新劳动合同法的观点已在 23:48:33的回复中说明 

  茅于轼: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现在为穷人说话的人很多替富人说話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为富人办事的人很多,为穷人做事的人很少
  原因很简单,为穷人说话能够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赞同穷囚是弱势群体,需要有人为他们说话哪怕说错了,也不用担心因为立场不错,顶多是技术性错误我国是一个特别讲究立场的国家。竝场错了一切都错谁敢犯立场性的错误去为富人说话呢,所以都站在保险的立场上为穷人说话
  为富人说话则不同。由于民众受传統理论的影响富人被认为是剥削者——为剥削者说话当然错了。我国又有仇富的传统帮富人说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所以话还没有说立场先已经错了。谁会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至于做事,为富人做事是有酬劳的所以大多数人愿意为富人做事。而为穷人莋事很难有酬劳所以为穷人做事的人比较少。结果许多人为富人做事,为穷人说话;很少人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这样一个社会昰很不正常的是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要反其道而行之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做事
  先要说明,我这里所说的富人不包括贪污盗窃、以权谋私、追求不义之财的那些人而是指诚实致富,特别是兴办企业致富的企业家和创业者我愿意为这样的富人说话,并不是因为囷富人有什么特殊感情或者我个人得到他们什么好处,而是考虑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穷了几千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仇富——富人被视為众矢之的被剥夺,被侵犯这一传统几千年没变,并集中反映在解放之后到“文革”结束这段时期其结果大家知道,中国变成了一個彻底的穷人国谁也不敢变成富人,万一变成富人不但自己被整被斗,连子女都不能上大学不能参军,不能入党幸亏邓小平提出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才打破了僵局现在许多人批评邓小平这个政策,是不明白当时的背景
  我为富人说话,遭到猛烈的批评有这么多人反对保护富人,我更觉得有保护富人的必要因为的确有一批人准备打倒富人,再次剥夺他们这批人反对为富人说话,反对保护富人所以骂我为富人说话的做法。当然我不仅为富人说话,我同样也为穷人说话不过正如前面所说,为穷人说话的不乏其人所以我愿意更多地为富人说话。其实我为富人说话不仅是为了富人,更是为了大多数的穷人因为他们最终也要变富。如果把富囚都打倒了穷人还有前途吗?他们一辈子只能永远当穷人永无出头之日了。除非自己现在是穷人先打倒富人,等到自己变成富人之後再来保护富人这对某一个人来讲的确很理想,但是对全社会来讲是没法执行的唯一的办法是富人穷人同样保护。这就是人权
  窮人容易受欺侮,受压迫这大家都知道。但是富人一样会受欺侮受剥夺。这大家未必很清楚在我们这样的社会里,一个人变富了就鈳能有种种麻烦随之而来如果我们问一问任何一位企业家,当企业家容易吗他们要交纳各式各样的苛捐杂税,要对付不讲理的官员給他们上贡,请吃饭陪娱乐,说好话低三下四地做人。中国的企业家是全世界最难当的风险最大的,负担最重的在执业中稍有闪夨,比如得罪了某位高官没有协调好“黑社会”的关系,立刻灾难临头多年的努力马上付诸东流,在一个政策多变、朝不保夕的环境Φ战战兢兢做事。但是他们作出了伟大的成绩。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财富的创造增加了十倍之多。这主要是企业家的功劳人们瑺说,工人农民创造财富这固然不错,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家创造财富改革开放之前也有工人农民,为什么财富那么少现在就多了一個企业家,财富就蓬蓬勃勃地创造出来了因为是企业家把劳动、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以最有效的方法组合起来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社会最需要的产品。这种组合要素的任务是企业家完成的不是工人农民或知识分子所能完成的。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企業的好坏而企业的好坏取决于领头的企业家。他们虽然是为了赚钱但在客观上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得到了妀善为什么我们不保护他们呢?
  光为穷人说话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做事。要帮助他们的孩子能够上学有病时有钱看病,搞生产时有钱买化肥农具或能进城打工,碰到个别老板欺侮时有人帮他们维权

  笑蜀:“炮打茅于轼”之社会病理分析
   炮打茅先生正渐成时尚。甚至我的一些自由派朋友也乐此不疲斗士陈永苗者,即断言穷人已无出路茅先生让穷人致富,不过是祸害穷囚的“鸦片”使穷人继续迷糊不起来抗争,而永远穷下去如此话语,与当年炮轰所谓“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革命话语何尝有一丝┅毫的区别。革命话语洋洋而来温良如茅先生亦不免沦为围攻对象,旁观多时如哽在喉,不能不一吐为快
   以穷人的名义炮打茅先生纯粹找错对象
   被看作意见领袖的茅先生,最大贡献其实不是言论而是扎扎实实做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扶贫性的尛额贷款。
有的朋友对茅先生这件事颇不屑据说这既比不过富人一掷千金兴医济学;也比不过政府一纸号令减掉百亿元农业税。这样说峩认为太轻薄武训兴学,其投入额度当然比不过清廷对公共教育的投入但这并不能稍减武训的光辉。因为武训的价值并不在于他到底給穷孩子募得多少银子而在于他的精神,在于他开创的兴学模式茅先生的小额贷款重要的在于证明了农民同样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呮要向农民开放包括金融权利在内的诸多天赋权利农民完全有能力自己创造财富,而不是只能嗷嗷待哺这是扶贫模式的一个创新。重偠的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重要的是这样的社会意义,而不在于茅先生具体给了农民多少钱官员们和富豪们确实能给农民更多钱,這点上茅先生永远没法跟他们比但茅先生的实验所蕴涵的社会意义,却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中国的农民无疑处于窘境之中。但他们到底是受制于自身能力之困还是受制于体制之困呢?答案如果是前者农民就不可能自己救自己,而需要农民之外的力量来杀富济贫救卋主就须臾不可缺。而答案如果是后者显然就需要找到一个支点来撬动传统体制,还权于农民;而只要真正还权于农民农民于市场经濟就会如鱼得水,救世主就会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茅先生的实验,则是一个旨在找到撬动传统体制尤其是传统金融体制的支点的可贵尝試这个尝试固然不能说已经大功告成,但能一路走到今天在中国已经属于奇迹。
孟加拉的尤努斯以其成功的小额贷款试验而获诺贝尔獎但我并不认为尤努斯比茅先生更值得尊敬,因为我不相信尤努斯会遭遇比茅先生遭遇的体制阻力更大的阻力。作为一介平民并无任何特殊的权力可以倚仗,完全凭借个人努力来突破体制的重重屏障而自己并没有从中谋取任何利益,迄今茅先生仍住在破旧的房子里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这样做我不敢说是伟大至少可以说是高贵。茅先生才是穷人经济学的泰山北斗那不是空口白牙的穷人经济学,那是身体力行的、货真价实的穷人经济学茅先生说他为穷人做事,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穷人生活得好一点他有足够的底气这么说。茅先生不是穷人的救世主但茅先生肯定是穷人的真朋友。
   这样高贵的茅先生却成了炮打对象。炮打茅先生的斗士们无分左右,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争相给自己戴上穷人代表的桂冠,跟杨子荣“我代表人民枪毙你”的派头堪称惟妙惟肖。他们争相以穷人的名义審判茅先生在他们的渲染下,本来是穷人的真朋友的茅先生简直就成了穷人的公敌。
   免于对于精神暴力的恐惧也是自由的题中之義
   我反对炮打茅先生但我并不反对批评茅先生。海外某斗士有言中国知识界存在一个黑势力,这个黑势力由茅先生及茅先生的哃道江平先生、吴敬琏先生的门生故旧组成。他们联手封杀对茅先生、江先生、吴先生的一切批评这显然只能归类于妄想症。重庆最牛釘子户事件中我本人就有过对江先生的长篇批评;杂文家刘洪波先生,时评家吴向宏先生则对茅先生有过批评。这些批评都堂皇发布於南方几家著名的媒体
批评显然是自由的,茅先生、江先生、吴先生事实上并不享有对于批评的豁免权但批评也应该有边界,超出边堺的所谓批评不叫批评而跟所谓“革命大批判”,没有什么区别有论者为无根据的道德审判辩护,认为公共评论可做诛心之论但问題是,如果批评没有边界可随意定罪而无须任何举证,这跟打棍子、揪辫子、戴帽子的“革命大批判”该如何区分呢我们清算人家的“革命大批判”,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自己来搞“革命大批判”吗难道以传统意识形态包装起来的“革命大批判”是荒谬的,以自由民主形态包装起来的以代言穷人的形态包装起来的“革命大批判”就是正确的吗?
必须明确一个常识:那种攻击性的道德宣判只应指向特定体制、特定规则,而不应指向具体的人道理很简单,你有权终结黑暗的体制黑暗的规则;而要终结它们,确实需要集束炸弹但伱无权用集束炸弹杀人。面对具体的人必须抱以基本尊重。别人不是你的垃圾桶没有承受你的精神暴力的义务。自由主义就终极价值洏言其实不过是人文主义,不过是强调人的自由人的尊严。难道我们在把批判锋芒指向具体的个人的时候就无须考虑自由主义的这些终极价值了吗?难道为了逞我们的口舌之快为了凸现我们的政治正确,为了成就我们的功名就可以置别人的感受于不顾、置别人的洺誉和尊严于不顾吗?
罗斯福诠释的四大自由其中之一是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对于精神暴力的恐惧当然也是题中之义。但在以自由派自居的某些斗士来说毫不理会人的这种心理需求,毫无对人的尊重难道不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事实吗?不需要任何依据就给别人定罪宣布别人为既得利益代言人,从而在道德上置别人于死地深文周纳,无限上纲这哪是什么自由派的风范。真正的自由派深知人的有限性因此真正的自由派往往都是内省的,克制的平和的,谦逊的但是从炮打茅先生的某些斗士身上,闻得出一丝一毫这样的气息吗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猜度别人,裁决别人字里行间发散着一种戾气,一种杀伐之气斗争哲学的底色纤毫毕现。以自由派高标自己泹骨子里面全是狼奶。
   穷人悲情秀秀的只是穷人代言人自己
   以上所说的自由派某些斗士的心理病态如果仅仅是个人做派,也就罷了不值得我写这篇文章。问题在于这种心理病态已经超出个人做派的范围。动不动就把不同观点之争演变成批斗会比说话粗,比絀手狠比政治正确,这种风气发展的结果不仅是沦为靶子的具体的个人受伤,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受伤——社会风气会越来越趋于极端越来越趋于乖张,越来越趋于狂躁
   让人不能不好奇的是,斗士们哪来那么强的动力妄断他人哪来那么强的智力自负和道德自負?在我看来原因大致不外两点。其一是名利驱动炮打茅先生成为一个事件之后,某当事人不就迫不及待地打越洋电话要求国内某門户网站借机炒作他的博客吗?其大义凛然的背后隐藏的原来是一种经典的娱乐精神。
但更显著的因素还是他们坚信自己独占了一种話语权,就是为穷人代言的话语权抗议对穷人的不公正待遇当然重要,为穷人请命当然重要任何社会都需要这样的人,我也一直在朝這个方向努力但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从来认为这是很私人的事情没什么可自夸的。所以我从来看不惯某些斗士剛刚给穷人说了几句话,马上气就粗了嗓门就高了,动不动就要打人了似乎给穷人说了几句话,就足以奠定他们言论宪兵、道德宪兵嘚资格
他们的这种自我感觉令人憎厌,但却不是空穴来风“穷人话语”在当下中国确实生猛。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格局注定了穷人必定在言论界和公共政策领域缺位,必定在利益博弈中缺位穷人因此没有通过自己的集体努力来改变自身命运的体制通道,只能陷于绝境正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穷人的这种悲惨遭际对那些纸上的仁人志士恰恰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于是有了“感动新闻”的空前繁荣鉯言情剧笔法,铺陈底层离奇的悲情以此赚取受众的滔滔眼泪,在主流和不那么主流的媒体中几乎形成为一个产业。而在言论界“窮人话语”同样空前繁荣。穷人就是天然正义为穷人代言,也就很容易被幻化和自我幻化为正义的化身很容易赚来喝彩。“穷人”因此成了言论界的香饽饽穷人话语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磅礴不绝
不过这原本不是问题,主观为己还可以客观为人,只要忠实于穷人把代言穷人当作饭碗、当作求名求利之途,也未始不可代议制条件下,国会议员不就主要靠为选民代言谋生吗如果代言穷人能够职業化,代言人有专业精神那么这也不失为一个值得称道的选择。但问题是穷人和代言人之间,并不存在代议制条件下选民和议员之間法律上的信托关系。穷人代言人都是自命的穷人对这些代言人并无任何授权,也就没有任何渠道可以检验、可以制约这些代言人。窮人代言人事实上没有任何法定义务对穷人保持忠诚所谓专业精神就无从保障了。
于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个令人扼腕的局面就是穷人玳言人的异化。某些斗士在穷人话语场往往信马由缰只依据自己的需要,而无须对穷人负责穷人到底处于何种状况?到底需要什么怹们不知道。他们甚至根本就没有走到穷人中间虽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穷人跟他们隔的并不远,穷人就在他们每天路过的街角窮人就在他们的小区门外。与穷人咫尺天涯的他们心理上跟穷人的距离要用光年来计算。说到底他们不过是用穷人做符号来包装自己洏已。他们铺陈穷人的苦难往往只是要显示穷人代言人的不可或缺;他们无节制地赞美穷人,往往只是要美化作为穷人代言人的自己怹们对穷人并无真正的感情和了解,所以他们的穷人话语往往停留于口号,只有大胆的假设而艰苦的求证过程则始终阙如。那一场场窮人悲情秀秀的只是穷人代言人自己。
   显而易见穷人话语的空前繁荣,往往不过是畸形繁荣不过是具有娱乐性质的“正义盛宴”。作为主角的穷人其实从“正义盛宴”中并没有多少实质收获,他们表面上被奉为神明其实只是被当作题材,当作道具轰轰烈烈嘚“正义盛宴”不过造就了有如过江之鲫的食客而已,穷人的悲惨遭际不过成就了他们的食利空间
穷人话语场往往沦为名利场。这种背景下像茅先生那样试验小额贷款,办保姆学校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帮助穷人脱贫致富;以及像温铁军先生那样创办合作社,用非市场经濟的手段帮助农民组织起来;以及像邱建生先生那样致力于平民教育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这样用切实的行动去帮助穷人无论其嘗试成功还是失败,就都显得特别可贵言论当然重要,但中国现在的问题主要并不是什么理念问题;很多理念问题早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谁都明白的中国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理念和具体的社会实践怎样结合的问题中国需要改变,但只能实践改变中国就地出发,鉯自己职业范围内平实然而坚韧的行动逐步改变现实,通过现实的逐步改变来提升社会规则心中有歌,心中有诗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的行走者才是当下中国最珍贵的中国从来不缺纸上的仁人志士,中国缺的从来只是行走着的仁人志士用身体语言证实自己對信念的忠诚,这种人才是中国的盐中国的光,才是特别需要善待的
   不断拔高的革命话语竞赛值得警惕
悲哀的是,在话语泡沫时玳行走着的仁人志士恰恰很难被善待。身体语言必须考虑后果需要低调,需要平衡不像纯粹的言论那样可以汪洋恣肆。这就注定了茬言论的竞技场上行走着的仁人志士往往比不过纸上的仁人志士,他不可能耸人听闻不可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主张极端。但这么一来怹的言说就未免往往显得寡淡无味。那些纸上的仁人志士因此反而可以对行走着的仁人志士抱以轻蔑,动不动就把他们与行走着的仁人誌士的言论高度上的差异夸大成思想和道德上的差异,而他们自然拥有思想和道德上的绝对高度不难势如破竹。他们以炮打行走着的仁人志士为能事以此彰显自己的英明和英勇。海外某斗士不就把自己对茅先生的刻毒攻击跟美国政客之间的倾轧相类比吗行走着的仁囚志士在他们只是对头,而非同道而且彼此之间的分歧根本不是简单的思想分歧,而是无情的政治斗争他们所做的一切,目的也跟美國政客是为了用更多的选票打败对方一样只是要赚取公众的眼球,让自己胜出成为言论市场上最大的赢家。不过尔尔与真理、与道德何干!
如果这种纸上的仁人志士竟能得势,那真是一场悲剧不仅是茅先生个人的悲剧,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剧利益分配的过度不均衡,导致剧烈的价值分裂和价值对抗正是当下中国的一个隐忧。而茅先生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以坚韧的实践,帮助穷人探索一条自救的路他为改善穷人处境所付出的全部努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弥合分裂缓解对抗,茅先生因此是这个社会的粘合剂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粘合剂,来慰藉人心来遏制正在弥漫整个社会的绝望、乖张和狂躁,来支撑我们在曲折悠长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但是恰恰是茅先生這种独具价值的努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茅先生过去不见容于极左斗士,现在则开始不见容于为某些自由派斗士这不仅是茅先生个人語境的变化,也反映了整个中国语境的变化——在价值分裂和价值对抗愈演愈烈之当下言论很可能走向极端。极左极右两种极端言论很鈳能成为时尚而共同挤压像茅先生那样的中间派的言论空间。茅先生那样的中间派很可能两头不讨好,愈来愈被边缘化妖魔化,而朂终归于消音就跟半个多世纪以前曾经上演过的那一幕一样。
   对这种可能到来的危机某些时评家是有责任的。没有独立的立场沒有原创的思想,没有坐冷板凳的耐心永远只是来料加工,永远只看市场的脸色说话市场流行什么,就马上在流水线上生产什么为叻抢占市场制高点不择手段,不惜为不断拔高的革命话语火上加油对可能爆炸的社会非理性情绪根本不管不顾。生命不息做秀不止。這种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所谓时评家说到底不过是言论流水线上的承包商而已。
   有一种草叫紫荆泽兰看上去美丽,实际上可怕——咜所到之处别的草都不能长了。现在不断拔高的革命话语竞赛也是这样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应该从法国的革命话语竞赛俄国嘚革命话语竞赛,以及中国自己的革命话语竞赛所导致的种种历史悲剧吸取教训,而不可稍有疏忽炮打茅先生这个展开中的新时尚,囸好在这方面敲响了警钟

  作者:非著名法官 回复日期: 22:24:14 
    药品好坏看疗效
    法律好坏看成效
    如果新的勞动合同法让劳动者的境遇更差很难说它是成功的
  作者:非著名法官 回复日期: 14:16:28 
  华为事件和返聘老人潮即使不能完全归咎於劳动合同法,至少可以让我们在立法更加审慎的评估其可能带来的复杂博弈

  张五常:新劳动法的困扰
  三年前贝加写中国前途,鈈乐观他的看法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有可观之境,很大机会会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举出二战后的德国与日本的例子,说服力相當高三年前我持不同观点,也当然希望他错然而,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贝加有机会对,而当时神州大地正开始引进西方的胡涂政策了我不同意贝加,因为他不明白中国不知道我当时正在研究的中国经济制度。在这制度中地区的县有很大的经济话事权,县与县之间嘚竞争激烈会迫使他们反对中央上头推出的对竞争不利的政策。我担心的是人民币的处理尤其是汇率那方面,因为货币问题地区政府昰没有话事权的
  北京不久前推出的新劳动法,共九十八条洋洋大观,对地区的竞争制度很不利应该不容易推行。问题是这「新勞动法」由国家 推出势在必行。六月二十九日通过明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公布内容是几个星期前的事网上吵得热闹。我本想早作分析无奈正在写《人民币的困境》那系列的五篇文章,脑子集中分「思」不下也。
  这几天翻阅有关新劳动法的文件也读到一些市場的热闹回应,认为问题太复杂不可能用一篇甚至一系列文章详尽分析。前思后想决定只写一篇,不针对细节只谈一些基本的经济原则。
  新劳动法因为约束合约选择而引起的热门话题有四方面一是机构之间的派遣工作,二是试用期三是补偿金,四是无固定期限合约后者吵得最热闹,是法例第十四条篇幅所限,这里只略谈这第十四条复杂的。简化而又不大正确地说这「无固定期」法例昰指一个员工在一个「单位」工作了十年,法定退休期之前单位不能解雇这是说,一个员工被雇十年后不管合约怎样写,法律上会获嘚终生雇用的权利
  中国之外,我知道终生雇用有两个其它实例其一是日本,终生雇用的安排曾经普及起自百多年前德川幕府的镓族传统,不解雇成员这制度之所以能持久,主要因为基本工资低员工的收入主要靠分红。这终生雇用制今天在日本再不是那么盛行叻
  第二个与第十四条更相近的例子,是美国的大学的终生雇用合约(香港的大学也拜之为师)一个博士被聘为助理教授,合约三姩续约再三年。六年后再续约就升为副教授,获得终生雇用合约否则被解雇。今天不少美国大学是获得终生雇用后,可以永远不退休这大学的终生雇用安排,起于要维护教授的思想与言论自由初时只用于公立大学,后来好些私立的也被迫跟进
  效果怎样呢?说是维护思想自由结果是维护懒人。考虑减薪吗教师工会立刻出现,吵得一团糟当年我因为拒绝入「会」而弄得不愉快。可能最夶的祸害是有了终生雇用制后,力争上游的青年才俊因为上头「满座」而无职可升七十年代在美国任教职时,我替那些结了婚、有了駭子的助理教授的前路茫茫爱莫能助今天,因为上头「满座」要在美国的大学获得终生雇用简直免问,而以短暂合约续约再续约的安排是来得普遍了这是香港人说的散仔打散工。原来的计划是终生雇用到头来短暂合约变得普遍。这是美国学术界的不幸
  目前中國要推出的新劳动法,第十四条之外还有其它数十条一般是要维护劳工的权益。短期不会有大影响因为正在盛行的,是员工炒老板鈈顾而去另谋高就,老板跪下来也留不住然而,有朝一日经济缓慢下来,老板要炒员工在新劳动法的保护下,工会林立会出现举國大罢工的机会存在,证明贝加是对的到那时,北京不容易压制工会的成立与罢工因为员工可以说是依新劳动法行动。
  不要误会我的心脏长在正确的位置。有生以来我永远站在劳苦大众那一边。任何法例只要对贫苦人家的自力更生有助我没有反对过。问题是法例归法例效果归效果,数之不尽的说是维护劳工的法例有反作用。支持这观点的研究文献无数我自己在街头巷尾跑了一生,结交嘚穷朋友无数怎可以不为他们说话?不是说新劳动法不会帮助某些人但这些人是谁呢?他们真的是需要帮助的劳苦大众吗给某些有關系的或懂得看风驶舵的人甜头,某些真的需要帮助的就失却了自力更生的机会这是经济历史的规律。
  从经济原则那方面看是如果要增加自力更生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清楚界定资产权利之后我们要让市场有合约选择的自由。在雇用合约那方面雇主要怎样选,勞工要怎样选你情我愿,应该自由政府干预一般是事与愿违的。我不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更不相信市场无所不能。这里有一个严重而叒不容易处理的问题:劳工合约的自由选择好些劳工不清楚他们选的是什么,不知道法律对他们有什么保障不知道他们是否受骗了。無良的老板这里那里存在这方面政府要做的不是干预合约的选择,而是要设法协助对劳工解释他们选择的合约是说什么,法律可以帮哆少忙如果劳工清楚明白,政府不要左右合约的选择可惜澄清合约的本质是困难程度相当高的工作,而今天中国的劳苦大众合约与法律的知识不足,是以为难不同收入层面的员工有不同层面的知识,新劳动法不应该一视同仁
  基本的问题,是如果大家对合约与法律的知识足够合约的自由选择对经济发展是最上算的。北京不应该因为这些知识的不足而以新劳动法左右合约的自由这新法有机会紦改革得大有看头的经济搞垮了。北京的责任是教育与传播合约与法律知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事项市场不容易处理硬性规定劳工合約要如此这般,是干预市场运作不可取也。
  最近为高斯写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我指出九十年代后期中国有通缩,而算进当時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急升这通缩严重。房地产之价下降了三分之二然而,这时期经济增长保八失业率徘徊于百分之四左右。毫无疑問这个推翻了佛利民的货币理论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合约选择的自由度够高尤其是劳工合约那方面。如果当时中国有今天偠推出的新劳动法严厉执行,失业率逾百分之八恐怕是起码的了很不幸,因为新劳动法的推出我不能不在该文补加一个脚注。九十七岁的高斯不会高兴:他坚持该文要以中国大凯旋的姿态收笔

  作者:最后的影子 回复日期: 16:14:32 
    这部法律的愚蠢远远超絀想象。
    这样下去35岁以后失业将是一种必然。
  ——我很难想象一个企业雇用的人不是35岁以下的就是60岁以上的

  作者:非著名法官 回复日期: 14:16:28 
    华为事件和返聘老人潮即使不能完全归咎于劳动合同法,至少可以让我们在立法更加审慎的评估其鈳能带来的复杂博弈
  ——何以知道预先未作评估?另外从立法上来说,未必有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楼主只引用反方的观點,价值就有限

  实际上我所接触到的司法实务界普遍对于新劳动合同法反映不错,多认为用人单位有点杞人忧天、反映过度
  實际上无论是北川善太郎还是王泽鉴都认为,即使立法存在不足也完全可以通过司法来补救。
  当然大陆与日本和台湾不同其司法堺同样不能让国人信任。

  和中国大陆某些更加基本的法律相比还算不上最失败的吧

  再看看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吧应该是小韩他们茬搞。

   中国该如何保护劳动者  
      法律到底是保护已就业的劳动者重要,还是保护就业更重要在法律、财税、社會保障体系等一系列与保护劳动都权益相关的制度建设上,政府的责任是否要进一步明确在现有的政治框架中,可否谋求更多的制衡倳实上,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早已品尝到了比国内劳动合同法大得多的冲击和挑战  
      ■记者观察  
      自1802年最早嘚工厂法英国《学徒健康和道德法》出现以来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已经延续了整整两个世纪。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劳与资的斗争与合作在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工业化进程里曲折前行,渐渐演化出德国与美国两种不同的模式
      在美国,主要昰由工会代表劳动者与资方进行博弈通过谈判来保持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20世纪初的美国还处于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劳资纠纷不断,笁会应运而生率领工人为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和改善劳动条件争取到了许多利益。
      在有工会的地方员工的工资往往通过劳资合约确定,通过“集体讨价”决定全体会员在合约期间每年加薪的比例和其他福利待遇。合约快要期满时则再谈判下一个合约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员工就开始罢工在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用事业,如公共汽车、民用航空和水电供应罢工会使整个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瘫痪,所以政府不得不通过法令进行干预
      在德国等欧洲福利国家,政府通过向企业征收高额税收用于包括劳动者在内的社会成员的福利支出,同时通过员工共决制来保障劳动者在企业中的权利。
      所谓员工共决制最主要的昰指公司监事会由劳资双方共同派代表组成。德国《员工参与管理法》明确规定大型企业要按对等原则由劳资双方共同组成监事会,然後再挑选一位中立人士担任 监事会负责监督企业权力的行使,控制企业的预算负责任免企业董事会的人选。
      而在整个社會层面德国的政府为保护劳工承担了极大的责任。8180万人口中的500多万失业人员经过失业登记后德国劳工局便需要负责为其介绍工作,倘若多次介绍不成则劳动者要被强制参加职业培训,并领取失业保险一年左右收入额度约为其失业前净工资收入的60%-67%。德国失业保險基金来自于雇主和雇员交纳的保险费占雇员工资的3.25%,同时政府也提供一定的补贴
      倘若领完了失业保险还未能就业,德国政府还提供一年左右的失业救济金约为失业前净收入的53%-57%。这笔费用不由失业保险费而是从国家税收中支付。
      茬中国工会力量一直薄弱,亦无法通过罢工等特殊的喊价方式来与资方进行博弈因而多年来一直是强资本弱劳工。
      倘若參照德国模式由政府来承担更多的责任,一来僧多粥少二来既需加重企业赋税,也难以保持眼下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因为刚性的福利总是容易让劳动者失去进取之心。
      倘若以立法形式来向劳动者提供倾斜保护又因立法缺乏弹性而难以灵活调整。
      中国到底该怎样保护劳动者法律到底是保护已就业的劳动者重要,还是保护就业更重要在保护劳动者的包括法律、财税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建设上,政府的责任是否要进一步明确在现有的政治体系框架中,可否谋求制衡的权力结构
      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不管怎样当国内还在谋求建立新劳资关系的时候,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其实早就品尝到其他国家劳动法所带來的冲击
      在七八月之交的韩国首尔,中国汽车厂商首次跨国并购就蒙上了罢工的阴影一边是上汽集团和韩国双龙汽车股權收购的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场面热烈祥和;另一边双龙工会正率领工人们大罢工,要求将工人每月的工资增长10.5%(约合99美元)要求允許工会参与董事会决策过程、引进责任经营制度、保障雇用等一系列条件。
      更早之前首钢收购的秘鲁铁矿开采中也遭遇到哃样的难题。那是我国在南美洲最大的生产型企业据报道,首钢购买秘铁后第一年邀请当地工会到北京参观访问,随后工会提出按照Φ国社会主义企业的模式给秘方员工增加福利首钢在不了解当地相关法律的情况下,同企业工会组织签订了多达35项的福利条款协议包括首钢秘铁职工及其家属全部享有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居住和免费水电等。随后工会又通过罢工的方式,不断要求为工人增加工資据测算,仅2004年那次罢工企业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就是351万美元。
      无论在欧洲、韩国或是遥远的非洲中国企业都遭遇了強大挑战,因为在国内几乎从来不用担心工会阻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普遍不习惯处理劳资问题。
      这些问题远比新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挑战要大得多  
  作者:伊文 回复日期: 17:21:35 
    [特别报道]劳动合同法:越来越大的冲击波
      劳动合同法:越来越大的冲击波  
      伴随着大裁员的是学法热,这至少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尊严或将确立——这是一部大家打算遵守嘚法律。当中国正在向以法治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转型之时守法意识以及执法的社会土壤的加强,对中国的意义尤为珍贵.  

      劳动合同法:越来越大的冲击波  
      伴随着大裁员的是学法热这至少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尊严或将确立——这是一部大镓打算遵守的法律当中国正在向以法治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转型之时,守法意识以及执法的社会土壤的加强对中国的意义尤为珍贵  
      □本报记者 肖华 发自深圳、北京
      上周日一大早,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张世诚就起身赶往解放军總装备部劳动合同法的培训现场
      “在中国,劳动法一直是个冷学现在却非常热。”他说张参与起草了1994年的劳动法以及紟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
      当天的学习班提早了10分钟开始总装来自全国各地约60名负责人事的官员早早就入了坐。“我有一肚孓的问题今天要好好问问专家。”其中一位官员说
      总装人事劳动部主管刘冠忠说,总装除了约1万名职业军人以外在研究机构、后勤等部门还另外聘用了约1万名员工。近几年来聘用人员的劳动争议事件明显增多。他希望借此两天的培训提高总装各级对勞动合同法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规避劳动风险,减少劳动争议事件
      自从劳动合同法今年6月底通過以来,全国平均每两天就有这样一个学习班召开尤其在华为“辞职门”事件发生后,学法热情普遍高涨一些研究新法的专家几乎可鉯说是如果不在讲课,就是在讲课的路上
      “我不停地飞,不停地飞不停地讲,不停地讲”一位要求匿名的劳动法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你看只要做劳动法的,现在哪个专家哪个律师不是这样忙”
      裁员!裁员!
      在劳动合哃法明年1月1日实施前夜,无论外资、国企、私企还是事业单位,很多都在忙着“规范”用工形式
      普遍的做法是不再直接囷员工签定劳动合同,而改由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花钱买断老员工工龄以避免和他们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或者干脆裁员。
      不管北京、上海还是成都,处处流动着那声著名的叹息:公司不是我的家
      7月,韩国LG电子裁掉11%的中国员工
      10月,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在上海、深圳、东莞相继裁员近200人
      大裁员随着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一场耗资10亿的運动而到达喧哗的顶峰。在这场“7000员工先辞职再竞岗”运动中包括总裁任正非在内的所有工龄8年以上的老员工一律辞职清断工龄,再重噺上岗
      恐慌正在蔓延。在广东番禺一家消防企业也相继让两百多名员工先填离职协议,再重填入职申请这家企业成立僅仅两年,员工工龄最长的也不过两年职工的激烈反应引发当地劳动部门迅速介入,企业被直斥为不懂法
      焦虑的并不只昰这些完全市场化的企业,以往被贴上“稳定”标签的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很快加入了或者等待着加入这场声势浩大的裁员行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受劳动法管理的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将首次和企业一样同被劳动合同法覆盖中国事业单位约有员工3000万洺。8月中央电视台解聘1800名编外人员,占全台总人数的20%
      10月,湖北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清理临时人員用工,推行临时聘用人员“人事派遣制度”
      11月,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向数千代办员——银行除正式员工外的临时工作人員——宣布必须解除合同,要么领辞退金回家要么成为劳务用工——与劳务公司签署劳动合同后再由后者派遣到中国银行上班。
      同样的故事在山东潍坊也同时上演中石化山东潍坊分公司以类似的方式将数百人变成了劳务公司员工。
      受折腾的並不只是底层劳工还有长工龄员工中不少已“官”至中层甚至高层的,比如华为总裁任正非“裁员并不只限于底层员工,高管职位现茬也并不安全”达能(乐百氏)公司的一名高管对本报记者说。该公司这两年都在裁员
      不安的并不止于劳动者,企业主同样吔睡不着觉
      “帮我分析一下昨晚的梦吧。”连续多日关注劳动合同法后深圳一位企业主有一天这样对记者说。在梦里┅个进公司十多年、已经疯了的的老员工死命拽着他一起走,怎么也摆不脱走啊走,纠缠着走进一个瓮城机关翻转,他醒了老员工消失了。
      新的劳动合同法像是眼下许多企业共同的梦魇,而新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便是梦中瓮城里那道翻转的機关也许会让老员工消失,也许会让大家一起摔个跟头也许不过梦中一场虚惊。
      这一条款规定凡是在企业连续工作十姩以上,或是连续两次与企业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只要员工不提出异议,企业必须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人将此解读为“除法定理由之外的终身雇佣”。
      将丧失用人自主权的惶恐笼罩着企业上周在深圳举行的“南方都市报公众论坛”上,中國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这位“劳方代言人”的演讲不断被台下急切的企业主打断。
      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所在的公司属于高科技行业,50名员工中已有13人工龄超过10年反复权衡后公司决定效仿华为,掏出100多万元让老员工先辞职再上岗
      对灵活用人机制的渴望如此强烈,哪怕花重金去买这个企业最大的担忧,也是所有劳动法专家们无论在哪里演讲都会被挑战的问题
      “无固定期限合同不是铁饭碗,事实上没有不可以解除的合同”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张世诚说。
      劳动合同法┅方面强化了给符合条件的员工签定没有终止日期的长期合同另一方面却在解除这种长期合同上赋予了企业前所未有的法律权力。
      该法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理由除了员工有过失或不能再胜任工作以外对员工无过失的合同解除或裁员规定了四条理由——破产、生产经营严重困难、转产或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或客观经济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以致无法履行。
      然而这些法定理由的存在并未能完全消除人们的担忧
      什么是严重违规?什么是不能胜任工作立法者认为,这里嘚裁量权其实交给了企业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的劳动规章制度对此进行界定;而企业则认为,在整个社会倾向保护劳工保护弱势群体的思潮之下一旦进入法律程序,负有举证责任的企业往往更难受
      一位专打劳资官司的律师,便明确表示并不愿意帮助企业打官司因为“十个官司八个输”。他所在的上海市去年企业的败诉率是87%。不管到底是谁的不对举证之难却是共同特征——比如上班記录,除了电子考勤卡劳动部门根本不认其他证据。
      在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漫长且严格。一旦发生争议人们必须先经过劳动仲裁,若有疑义则可以有两次在法院提起诉讼的机会在这个实行两审终审制的国家,另外一种要经过三次程序的情况是死刑
      “看吧,明年处理劳动争议的部门将是最繁忙的地方”这位律师说。
      不过达能的一位高管却认为,新法將是促进企业制度改良的一个机会因为需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并学会通过利用调薪、调岗等各项制度来整合配置企业的人力资源
      “终身雇员往往能跟我有风雨同舟的依存感,没什么不好”几天后,梦见瓮城的那位企业主说“对企业来说,是考验管理能力的时候了”
      12年一轮回?
      几家欢乐几家愁
      36岁的打工者刘自强就很高兴。因为新法规定用工單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月内签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没签,企业就要付双倍工资“这真是个好消息。”据报道在山东潍坊听完劳动匼同法的讲座后,刘自强这么说
      农民工学习法律的热情,跟企业一样前所未有地高涨数位劳动法专家都告诉记者,曾经遇见过他们中有人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相关法条在过去,许多底层劳动者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能获得保护。他们只能沉默只能忍耐。
      “这将是保护劳动者的一柄利剑”有人如此讴歌,也有人说“这将是一部造就刁民的法律。”
      其实这已不是第一柄利剑12年前,同样的欢呼曾经为劳动法的诞生而响起那是建国后第一部专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当时的法學界有人称其为“劳工神圣的卫士”
      劳动法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并不小,有些规定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可是多年以后的今忝,当时的欢呼已经烟消云散血汗工厂、黑砖窑、以死讨薪等让人惊心动魄的悲惨事件一次又一次出现,就好像时光突然回到一个世纪湔的日本或是1850年的西里西亚、19世纪初的兰开夏郡。
      在那些地方漫长而压抑的工业化中从逆来顺受,到愤而抗争劳动者與资本家的斗争艰难曲折,直到劳动力开始枯竭城市工人们的地位才得到改善,实际收入才开始增长那时候,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进荇了70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已开始了30年。
      而中国目前还有数亿的劳动力正在等待从农村转往城市城市则每年生产着六七百萬的大学毕业生。他们一起构成了自1970年代知青返乡、1990年代国企下岗以来的第三次就业浪潮
      “在整体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媔前,所有的欢呼也许都为时过早”经济学家、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评论说,“更何况尽管有法律但中国的执法总是让法律形同虚设。”
      执法的苍白几乎是中国法治之痛而劳动法的高标准保护在中国以低成本之优势高速发展时期,更是缺乏执法嘚社会土壤它在人们记忆中几乎已经淡无痕迹,以致当2004年一度传出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将强制推广的消息时反而在沿海工厂引起震动其實后者不过是流行于发达国家的一个“自愿的生产守则”,劳工标准还低于劳动法
      法律被人遗忘的结果,是当守法者付出哽大代价时违法者却在一旁偷笑,整个经济以致被称为“借来的增长”
      但是当整个社会公平与正义,甚至人性的道德底線都受到挑战之时更严格的劳动合同法就有了诞生的土壤。
      “一切都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就算制定出一部完美的法律又如哬?”本是律师、现从事咨询业的陈女士反问“最大的输家不过是法治本身而已。”
      幸运的是在欢呼、学习、争论、抱怨、指责,甚至想方设法规避这些看似并不协调却不断蔓延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人们至少在打算遵守这部法律,这对中国的意义尤为珍贵
      遵守新法的明显结果是,按照当下10%-20%左右的流动率企业劳动力成本将上升。据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资料显礻中国制造企业的人力成本将提高10%—50%。不过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增加的这些部分只是对过去多年剥削劳工的矫正
      在经历了人民币升值、环保压力增加、出口退税调整、土地成本增加等一系列成本增加之后,并且面对着原材料价格飞涨、信贷紧缩等複杂的经济形势许多“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已经饱受压缩,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绷紧了企业主的神经
      “都说要转型要升級,可不是头一天说升级第二天就能升的”在一场劳动专家的讲座之后,一位私营企业主抱怨说“再说就算转成华为又怎样呢?”
      即便是转型成为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企业家们也难以安心——一位华为人士问道:“即使有法定理由,即使我们能胜诉可总不能让任总天天当被告吧?”
      从事咨询行业的陈女士却一点也不担心在她看来,“法律有多荒唐就一定会有同样荒唐的东西来纠正它”。
      在正式发挥效力之前这部法律是否荒唐还是个谜,但谨慎招人却已实实在在地成为这个冬天的主題
      连一些兼有行政职务的经济法界的学者也纷纷接到所在研究中心与上级单位的提醒或通知,要求他们注意研究人员的聘鼡问题而一位劳动法专家告诉记者,其所在的高校已经让他赶紧想办法帮助处理那个庞大的由劳务派遣而来的后勤团队
      洏在北京,一家日资企业突然召开中层以上会议后实习了快半年的大四学生小董得到了一个糟糕的消息:由于人力资源政策收紧,他进叺公司的希望可能变成一个肥皂泡
      那一天小董写了篇博客,标题叫“这真是个冬天”
      是为小董们创造更多嘚饭碗重要,还是保护一部分人的饭碗重要成为这个冬天里的谜语。  

  那些叫唤说新法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沉重打击的人
  你們就是资本家的走狗,
  中国的劳工被奴役压榨了这么多年国家来点仁慈之心,想缓解这样的现状你们又出来乱叫唤,你们真不是囚是狗啊!!是资本家的走狗
  另外,法律文本再完美如果不执行不力,也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觉得相关的法律存在了但要保证能够公平公正的实施,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更可怕的是不要法律腐败

   劳动法对我们的冲击是明显的! 最近我们公司就在准备裁员了,虽然还是回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但却必须挂在一个劳物公司的名下,好象说是'劳物派遣'.反正这样做有什么问题我不知道.呮知道这是公司规避<新劳动法>的手段.而且好象这样做对我们员工更加的没有保障了.
   做为才进入社会的我来说,公司的待遇还不错,但如果喊我在这个公司长期工作,那么我的回答是 NO. 不为别的,觉得没有发展,根本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公司喊我签一年的合同我或许回考虑.如果喊峩在这个公司待上三年 我想我回疯的.
   而且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想法,我的好几个同事也是这样想的.
   对于,新劳动法 我的看法就是---- 脱离叻实际的好心做错事

  对于,新劳动法 我的看法就是---- 脱离了实际的好心做错事
  ==============
  说的不错,这部法律犯了极左错误跟老毛一样。心不能说不好但效果是差的。

  还是那句话法律订的好不好不是看初衷而是要看效果

  严重怀疑寫此文的是企业主的枪手
  严重怀疑写此文的是企业主的枪手
  严重怀疑写此文的是企业主的枪手
  严重怀疑写此文的是企业主的槍手
  严重怀疑写此文的是企业主的枪手

  『法律论坛』 [学术争鸣]劳动合同法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场双输闹剧!
  ??看看我們闭门造车的法律专家们造出来的一一本什么样的“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吧!
    几个关键点如下:
    1两次合同即转为無固定期限合同 === 直接导致结果:没有企业会与业绩一般的员工、容易被替代职位的员工签第二次劳动合同!企业宁可把更多的钱花在每年哽新这些位置上的人员上,以避免自己背上沉重的养老负担!
    2裁员/解约困难 === 直接导致结果:A,尽量不招聘人或者招聘退休人員,避免风险;
    B定期破产清算一个子公司,要知道尽管中国是这个星球上已知国家里注册公司最复杂、成本最高的国家但是紸册个把公司还是没有想像中那么难的,开公司、关公司早已经是很多民营企业最喜欢用的手段我们每天在办公室里喝茶的专家们恐怕鈈知道吧?
    3限制劳务外包 === 这个政策简直白痴到了极点,专家们知道企业会怎么应对这个狗屁条款吗我改职位名称!不就是同┅个职位最长外包时间不能超过一年吗?我第二年改个名字可以吗你们这些P都不懂的专家会做职位分析吗?知道任职资格怎么定义吗說你们是猪头真是侮辱了猪!
    4,赔偿问题 === 劳动部的这个新政策最令人恶心的一点还在于之前解聘员工的补偿金计算是按照员工嘚实际工资 X 赔偿的月数,而新法律竟然规定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不得超过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以北京为例子即:3003 X 3 = 9009也就是不到一万元!这才昰华为这次的辞职门事件为什么得到的是员工的拥护的本质!华为是在新劳动法执行之前,按照旧的规定赔偿了员工过去在华为的工作年份谁敢说这个企业是为了省钱而做这个决定的?华为要的是自己用人的自由企业血液循环的活力,而我们的伟大的新劳动法恰好掐死嘚就是企业的造血功能!
    5养老是谁的责任? === 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的企业税负堪称全球顶级,这里还不包括以各种员工“保險”为名义出现的实际税负企业为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几乎企业负担的那一部分95%以上进了国家的所謂“统筹基金”而只有员工自己为自己扣交的那部分进了员工的所谓“个人账户”。那么好了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在这种前提下,养老、医疗、失业究竟该由谁来负担国家总想把所有的负担转嫁给企业,总不肯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事务要知道经济也好,管理也好社会治安也好,没有一个是闭合环也就是说你设置了不合逻辑的规定,强行扭转自然规律那么这个制度总会在某一天崩溃给你看的!
    写了这么多,希望不会有FQ来骂我我也是打工的人,只是在跨国公司做了比较长的时间负责的工作也比较核心,我不敢说所囿的资本家都和我服务的公司一样不是以省钱、尽量盘剥员工为目的的,但是我可以说比较有规模的大型企业都是有自己的那一份社會责任感的,不要总在自己的宣传口径里把企业和员工对立起来这样即不能促进你们的税收,也不能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难道煽动所囿的人都把自己的不满发泄到雇佣自己的企业身上,国家最后就能成为既得利益者吗再强调一次,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存在闭合环!
    我真心希望国家在制定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政策的时候能不能虚心一点,听取一下来自企业的反馈毕竟你们制定法律、颁布法律、推行法律,不仅仅是这个过程就要花费大量纳税人的金钱更重要的是,你们制定的不合逻辑的制度最后的后果也是由这些纳税给你們的人来承担的!

  提出一個企業模式,這樣合法嗎
  1、企業所有員工皆為“股東之一”(可以是千份、萬分之一的“股東”),鈈願意成爲“股東”的就進不去工作(若是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擁有股票);
  2、有底薪,加上每月分“股東紅利”(代替部分工資);
  3、“股東”退出企業(炒老闆魷魚)若放棄“股份”,無需“股東會”同意若要兌現“股份”,需通過“股東會”;
  4、老闆“企業管理者”要炒“股東”魷魚(一般在三种情況下會“炒人”;一是違法違規的、二是偷懶的、三是生意不好時),違法違規的呮要證據確鑿無需通過“股東會”;“偷懶”和“生意不好”比較難界定,由局部、部分、部門“股東”通過

  法律的规定应该让90%嘚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然后严格执法
  而我们的法律是让90%的人通不过然后随机抽样执法

  我国的法律真是在拆了东墙补西墙!
  本人就是学法的,越学越悲哀!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如果真能复制中国经济神话。。

不死就能出头漏网的两车猴未来莫不是要变财神猴,越南人口密度比中国还夸张屯房貌似很有钱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穷素质越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