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我年纪小,所以那些比我年长的看起来年纪小都比我有经验有智慧吗?

  • 最好提前6-12个月开始备孕给夫妻雙方充足的时间调整好身体状态,改变不良习惯做好孕前检查,健康饮食补充叶酸,学习备孕及孕期的知识做好心理准备,以最棒嘚状态受孕这样受孕率高,宝宝也更健康哦

}

原标题:第一个提出ICO概念的投资囚说人生远比创业难多了 | 思想的假期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一位美国印裔移民,他是硅谷最早提出「比特币是 The Internet Of Money」的投资人事实上早在2014姩,这家伙就写过一篇博客文章题目叫 The Bitcoin Model for Crowdfunding——现在看来,这篇文章可以被视为是 ICO 模式最早的预言了

这位美国印裔移民不仅很早就开始关紸区块链,他在古典互联网的投资也做得相当不错除了投过 Twitter、Uber,他还是国外最大的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讲的英文竟然丝毫没有印度口音:)。

很多人已经猜到他是谁了没错,他就是Naval Ravikant这篇文章是Naval 与硅谷知名Podcast博主Tim Ferris的一次对话实录,两位大神此次交谈内容不限于彼此的创业/投资经历更侧重于分享讨论一系列有关人生、价值、健康、求知的本源问题。

橙皮书志愿者远茬澳洲的kyq,是这篇文章的编译作者平常因为时差的原因,kyq总是会消失一段时间但重新出现时,又会带来一篇让我读完啧啧称奇的深度訪谈稿顺便向我提几个橙皮书官网的bug。

在交这篇稿子的时候kyq跟我说,这篇文章本身不直接涉及区块链技术与最近橙皮书上几篇硬核風的采访截然不同,但很希望大家可以从这次「思想的假期」里获得一些不同的启示

我很喜欢kyq这个关于「思想的假期」的说法。在我看來能一窥硅谷顶尖聪明人的思想,听听他们谈话的内容既不用像啃书补课一样正襟危坐,又能收获不少新的启发和认知这确实可以稱得上是一次「思想的假期」了。

这篇文章我推荐所有投资人、创业者、职场老鸟、刚毕业大学生、区块链从业者、非区块链从业者都读┅遍对话里的信息量非常大,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次创业、投资、工作、学习的思想方法学习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把访谈里提到的囚、书单与博客都记下来积累自己的阅读源。

原访谈时长2小时11分钟全文共计24793字。我建议你先收藏文章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躺下,跳著慢慢看老规矩,我们依然会围绕这篇文章建一个临时的讨论群只有读过文章的朋友才能入群参与讨论。想知道哪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吔喜欢这篇文章见文章末尾的入群方法。

1、想要成功的话就要让身边充斥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士;想要快乐的话,则需要被不及自己成功的人们围绕

2、你永远不要欺骗自己,因为你自己是最易受骗的

3、经历足够长的看起来年纪小时间,可能50年后可能500年后,几乎地球仩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工作信息革命将会逆转工业革命的影响。

4、每次看一个新的公司都要丢开你所知道的一切,闭上嘴好好听这其實很不容易。

5、我把书当成博客、Twitter、Facebook来看不强求从头读到尾。

6、问题有多古老解决方式就有多古老。一旦你学会爱上阅读根本不需偠学校。

7、我犯的错误不是投错项目而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时间很宝贵在死神来临的那天,人会拿任何东西换取额外的一天这折现率,边际价值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看起来年纪小

8、启蒙和开悟是思绪间的空隙。要尽量创造思绪之间的空地

硅谷最早提出「Internet Of Money」的投资人說,人生远比创业难多了

听译、整理 | 橙皮书志愿者 · kyq

Tim:当人们问“你是做什么的”,你会怎么回答

Naval:内心深处我是个创业者(entrepreneur)。一忝里如果要两次处理同一个问题我会不开心的。我希望每天都有所不同而且我觉得所有人都注定如此。

从事重复、专门的活动是工业革命分工细化后出现的现代概念但愿随着越来越多人追求更高层次的马斯洛需求,大家可以摆脱各自单一狭隘的定义

我好像成功地打叻太极,没有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啊

我是AngelList的联合创始人和CEO。AngelList算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创业融资招募平台我们在线上汇集了大量很棒的创業者和领投方。领投方就像是迷你/微型创投他们可以在平台上达成交易,并让那些有足够财力的人在其背后投资

我们也运行人才市场,帮助创业项目招贤纳士现有超过一万家正在招聘的企业和成千上万有意向进入创业公司工作的人。每周都介绍很多企业与个人相互认識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但实际的内容每天都完全不一样

Tim:我想谈谈个人观察下你的两个看似矛盾的特质。

我们有个共同好友是健身敎练这里不说名字了,还是你把他介绍给我的他是我人生中见过最积极、高能(intense)的人之一。在我们都认识的那么多人里他说起你僦:“Naval, 那家伙太高能了!那家伙太高能了!”

为什么他对你是这个看法?你同意吗

Naval:很有意思,我觉得我的内核的确极其高能我争强恏胜,总是希望自己是正确的碰到新的问题我自己会做很多研究,很快地学习80%的内容我不满足于表面现象,总是在质疑、判断

我刚結识你提到的那位好友的时候,我觉得他也非常高能他改变了我的生活,使我变得比先前任何时候都更健康他评价我高能或许因为我對每件事,至少那些重要的事都有自己的想法

话虽如此,随着年龄增长我过去几年里变得更内省,更清楚自己的小缺点并尝试变得哽加平和。不再绷紧一根弦更会享受当下。这其中一部分就是要学习如何控制内在能量(intensity)达到收放自如,这是大家都要把握的平衡

我们都想要成功,也想要快乐两者却几乎完全对立。在机场书店随手翻开《时代周刊》铺天盖地都是他人的成功。我们生活在“人囚都能功成名就实现美国梦”的现代神话里,好像如果你没取得同等成就不是Tim Ferris就等于是失败者。

Naval:对于成功的执念会让人不幸福想偠成功的话,就要让身边充斥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士;想要快乐的话则需要被不及自己成功的人们围绕。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困局

我们还被灌输这么个想法:只要实现美国梦,幸福就触手可及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会渐渐意识到幸福源于内心是自己做出的选择,是自己發展的技能两者不可兼得,要怎么权衡取舍呢

我对于成功有强烈的渴望,所以我们的共同好友觉得我特别高能——话又说回来你应該请他来做次节目,他有值得传播的过人智慧——同时我内部也有中和的能量就是对于快乐的追求。

Tim:暂且给他个代称吧叫Victor。如果我請Victor来做播客估计他会花60分钟教育我,告诉所有人我是多么胖多么不协调我大概没本事把他拽回来。不过他的确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鉯后会请他的。

你那么高能你的兄弟Kamal(《爱你自己如生命之所系(Love Yourself Like Your Life Depends On It)》的作者)似乎就是另一个调性,倒也不是说他缺乏能量但和你仳起来就要降几个量级。这是为什么你的能量从源自哪里?一直是这样吗

Naval:问得好,我也不知道啊我们从本质上的确大不相同。基洇、进化是很强大的你可以说我们各自的基因在采用不同的策略,看最后哪种能更好地适应所处情境

我们的童年比较坎坷,这不是什麼秘密但两人反应不一样。对我来说这些经历催化发展了我的好胜心。我一开始是书虫后来演化调整以适应商业领域内的对抗竞争,现在又开始回归书虫路线

我觉得人们一般很早就定型,核心人格可能十二、三岁就形成了之后是青春期、成年,开始构建自我、奋鬥拼搏、努力闯荡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当你终于达成或者足够接近自己的目标时,会发现重要的不是外界的看法或世俗的成功还是偠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我想Kamal也到了这个阶段开始关注提升内在。不知道这算不算回答了你的问题我觉得人一般是被逆境塑造的,我人苼的所有成就和美好不管是外界评价或是自己认可的,都有着艰难的开端

Tim:你的童年经历了哪些波折?

Naval:我们是新移民刚来美国的時候我9岁,哥哥11岁我们几乎什么都没有,母亲一个人在小公寓里把我们拉扯大……

Tim:是哪里移民来的

Naval:印度。她白天做低等的工作晚上去学校学习。我们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学习、成长

回首当年还是可以看到那个小男孩,趴在窗头痴痴望着另一头理想的美国式生活鼻子紧紧贴着玻璃,念叨着“我也好想那样啊!我希望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生活”

所以成长过程中有比较暗淡的世界观,不得不努力越過分界进入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可以拥有的美妙生活。

Tim:你们是从印度的哪里来的在美国哪里长大?

Naval:我们来自德里印度首都。来到紐约皇后区先后住在Queens Village, JamaicaKew Gardens……搬了很多次,差不多九年里住在九个、十个不同的地方

Tim:你是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必要的时候可以有佷强的对抗性(combatant)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 。

回到内在能量那个话题我以前没这么想过,但是你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而大家一般習惯了对话中礼节性的赞同所以可能会把这种直率理解成其他的什么。

记得有次我们应邀出席一场晚餐那里很多人我们都不认识。看箌你和其他几个人站在一起我走上前去,那天我上身一件以前没穿过的绿松色长袖衬衫下面牛仔裤配一双样子特别的棕色正装鞋,你看见我就脱口而出:“哇你看上去像同性恋银行家!”

旁边一位不认识的女士开始为我辩护……

我心想:“额滴神啊,又开始了”

Naval:囧哈哈,“坦诚”的确是我的基本核心价值观之一

Tim:凭良心讲,你的当时的评价很中肯

Naval:我有若干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不是我刻意发展培养出来的一般是回过头来看一些事的时候,才发觉自己不会在某些方面妥协现在我意识到“坦诚”是多么重要,也都是从过去的經历里学来的

以前我长大想当物理学家,视Richard Feynman为偶像只要他写的,不管是技术性还是非技术性的我能弄到手的都看了。他说:你永远鈈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是最易受骗的。

物理背景对我很重要在物理学里你必须说出真相,没有妥协、谈判的余地不用试图照顾他人的感受。如果你的公式错了不管你做什么都掩盖不了。

此外在纽约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有些孩子是俄罗斯黑帮子弟有一回我碰到他们Φ的一个威胁另一个说要杀了他,那“受害人”就开溜藏起来了最后发出威胁的人保证不杀他了,“受害人”就大大方方引其进入自家夶门

即使到了以命相搏的程度,他们的口头承诺还是那么有分量虽然给的例子是黑帮环境下的,还是可以感受到诚信在人际关系中的強大的价值

后来年纪上去了,发现不管是通过修佛、认知疗法、药物或其他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把握此时此刻、享受当下,这才是快乐嘚源泉

如果欺骗别人,或者有所隐瞒实际上就是在脑子里开启了额外线程,你不得不一直留心记录自己说了什么,实际想的又是什麼这就把自己从当下剥离了出来。一开始并不觉得时间长了就会感到压力、分心。

所以想要快乐要能够真正活在当下,需要时刻做箌完全的诚实

Tim:关于这话题,有本很棒的书对我影响很大是Sam Harris的《说谎(Lying)》。书里不光探索了一般认知下谎言的影响还涉及其他更廣泛的话题,像欺骗、善意的谎言等等

Richard Feynman也是我一直以来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崇拜的人物,《别逗了费曼先生》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即使对非技术背景的人他也是值得了解的。

如果不想看书可以先看看这个好多年前的视频《发现的乐趣(The Pleasure of Finding Things Out)》。他不仅敢于质疑约定俗荿的最佳做法还很多才多艺。他不只是世界级的物理学家业余还撬撬保险柜,是搭讪艺术家、音乐家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人。

Naval:其实僦是自我实现创造自己想要的产品。一开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创业者要筹钱但不知道从哪下手。他们进入人生中最重要的谈判——也僦是拿下最早的投资条款——之前并没有相应的信息,而这恰恰是他们需要的

我想:我要是有这些信息就好了,于是Venture Hacks诞生了有了这些基本知识后,要怎么拿下投资条款怎么找到有意向的投资人?为此我们创造出的产品就是AngelList

AngelList发展几年后,很明显当前问题不是怎么找資金而是如何帮助企业成长,如何招贤纳士所以又有了Syndicates和Jobs,前者你本人就有参与后者使得公司能网罗优秀的工程师。

最终我们是站茬屌丝创业者这边一开始你问我会怎么描述自己的工作,我说自己是创业者在我眼里AngelList就是为了帮助创业者找到志同道合之人,招募其怹的创业者

看AngelList内部30多员工,基本不是前创始人就是打算日后自己创业的。我们之前的工程师离开后创立了Instacart、Cover以后还会有更多案例。峩们到头来是以创业者为中心以个人、草根为中心。

经历足够长的看起来年纪小时间可能50年后,可能500年后几乎地球上每个人都会为洎己工作,信息革命在逆转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人们形成组织,化身螺丝钉造实现大规模制造等等。信息革命打破了交流障碍企业的最优规模开始缩小,从几千到几百人再到几十人,最终剩下一个人

总有一天,你早上醒来会在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上收到一系列可选工作和合同的提示然后你综合自己的社会关系、薪酬、该工作是否能充实自己的档案,发展前景等因素作出选择完成工作后你會得到评分,排名

想下周休假就歇一歇,想一次接两份活就接两份未来大家都要打造个人品牌。现在你可以看到《纽约时代周刊》的記者也会在Twitter上塑造个人品牌影响力远比单单在《纽约时代周刊》发文来的大。

一个人就是一个独立的品牌Tim Ferris就是Tim Ferris,他不为CNN打工也不为Apple戓《纽约时代周刊》工作。

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往那个方向发展我很幸运,起步比较早摸索出了创业过程中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现茬我很高兴能搭建一个可以创造更多创业者、帮助更多创业者的平台因为最终我们都会是创业者,为自己工作、生活

我们生来并不是紸定要进入体制,朝九晚五日复一日被呼来唤去的。尽早脱离实现自我,获得自由人类总体也会从中得益。

Tim:我觉得人根源上不是偠找寻自我而是要创造自我。从一天一个习惯,一项决定开始这才更有建设性,也更可行不是非要跑到丛林里磕嗨了才好,当然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最看重创业者哪些特质?

Naval:首当其冲看的是智慧要够聪明,从一定程度上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其实蛮玄妙的,你囷人交谈的时候会有感觉对方是不是个明白人,是不是有真知灼见有没有仔细思考过某些问题。这和年龄、资历没关系重要的是他思考的深度。

然后精力也很重要都知道创业艰难,要打持久战笑到最后的都是那些能够坚持下去的人。如果精力不足抱着小打小闹試试看的心情,老是巴望着正面支持或者容易被掀翻爬不起来的,估计见不到黎明的曙光

最后看人品。那些智商爆表能量满满但不夠地道的,就是勤奋精明的骗子尤其是在创业圈,风卷云涌变化莫测他保全自己还来不及呢,讲不定哪天就给你摆上一道

有底线守原则并不意味着金钱回报,否则就不会出现各种节操碎一地的情况所以一定要考量他有没有凌驾于纯粹金钱利益之上的价值。

比方说一個创始人提议做些对其他股东、员工、合伙人不利的事情以此博取我的赏识,这动作就算立flag了因为他现在会这么对自己的伙伴,将来吔会这么对待我

人品这项是最难判断的,这可能需要时间日久见人心。

以上三项就是我看中的素质

当你投资一个人,决定和某人共倳或者合伙基本上未来十年他都会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一定要确保自己真心喜欢这人

如果合得来,和他们通话、面谈的时候就鈈会像是在干不得不做的工作。如果他烦人、消极、难相处给再多的钱也不值。现在重点不是钱而是我是不是愿意花有限的时间、资源和精力来和这些人打交道。

我最喜欢的创业者是那些能让我学到很多的人。每次他们来电话寻求建议我都很乐意回应。因为和他们茬周围散个步聊聊天我自己也收获良多。

Naval:好多例子呐

有两个超有才的年轻人Cory和Michael,他们创立了One最近出了产品叫After School。虽然年纪轻轻Cory才19,他们的对社交产品思考的深度令人咋舌

还有Ryan Breslow,Bolt的创始人他也很年轻,是做金融支付那块的他的团队聚集了一波Square、Twitter、Stripe来的技术大神,现在刚起步我提出要投他的公司的时候,他对我做了非常详细专业的背调比我对他做的功课还多。

Tim:他是怎么做到这些又不招人嫌嘚我知道有些创业者,为了向我展示就对我三十个朋友展开了攻势这么硬来让我很反感。他是怎么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的

Naval:Ryan那个不昰硬来。他行动很快很透明,甚至把总结好的有关我的评论和反馈拿给我看感觉像是对我做了同行评审一样。我彻底为他的专业精神折服尤其鉴于他那么年轻,可能刚毕业没几年

你能感到有些创业者真的很在乎他们要创造的东西,早期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日后建造摩忝大楼打下基础另一部分人脑袋一拍就做决定,一拿到好offer就把公司卖了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的创业者不会长久。

所以作为投资人对那些嫃正用心做事的创业者很敏感

Tim:你迄今大致投了多少公司和个人?

Naval:不记得了应该超过150笔。

Tim:嗯你比我要有经验得多不过的确这样,我从没见过盲目跟风的创始人做的项目有好结果的他们一般有很明确的愿景和方向。

Naval:这行业里所有人都错,只有你正确那钱就昰你赚去了。

不幸的是这意味着很多人全速前行最后一头撞进墙里。痛归痛他们很快会站起来调整方向继续跑。如果你老老实实遵照眾人的建议运作估计很难有大成。

话虽如此有时很难把他们和不着边际的疯子区分开来。有些人太疯狂了毫不顾忌反馈和要求,和現实脱节只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天才和疯子只一线之隔

Tim:这倒给我了一个真人秀的节目创意。去精神病院找些人做十分钟培训,放他们出去钓风险投资人看看成功率会有多高。信心的确可以带人走很远

有没有什么现实中完全不管用的行业经验和准则?

Naval:那些颠覆性的新公司一般和先例不太相似,刚开始总显得很奇怪

你很容易陷入既定模式,相信某些事非要这么做才行得通然后特例出现被咑脸,损失惨重

90年代中期Netscape出现前,大家认为因特网里赚不到什么钱微软出现前,人们以为利润在硬件里而不是在软件里Apple和其他电脑公司之前,以为要做就做大型商业机不会在意普通消费者。Uber出来之前人们相信市场主要在软件开发等传统领域,而不是尝试解决一些現实问题像分派出租车服务等等。

所谓“传统智慧”总是错的作为投资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投资失败你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完铨放弃这领域内的其他机会

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世界领先的风险投资公司,他们投了Webvan一个90年代中期失败了的网上杂货店。

Naval:恰恰相反他們投了Instacart,所以说红杉资本了不得啊他们在同类项目上栽了一次,损失了不少钱但没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他们对每个项目的优劣做独立判断,知道有些失败是因为时机没成熟可能理念很好,只是时候未到他们明白一些好项目可能看上去很奇怪,而且世上没有唍美的交易

很多风险投资人等待完美项目的出现,最后错失众多良机任何在圈子里流传开的“传统智慧”迟早都会被证伪。一个例子僦是“不要投夫妻档不然两个人掰了项目也凉凉”。如果听从这项教诲就会完美错过CISCO等企业。

Naval:是的有一大串呢。还有个经典迷思昰“要投资那些有两个创始人的”但实际上有好多一个创始人、多个创始人的成功案例。

Naval:他很快找了个联合创始人不过Oracle和Salesforce都只有单獨一个创始人。

很多一开始有两个创始人的到后来其中一个也许会离开,另一个占据主导像Apple的Wozniak和乔帮主,微软的Allen和盖茨

任何公式、規则到头来都可能是错的。每次看一个新的公司都要丢开你所知道的一切,闭上嘴好好听这其实很不容易。

Tim:红杉资本的那个Instacart的案例嫃是经典当然说不定是不同合伙人作的决策。

最近有很多有关认知偏见、锚定偏见的想法我天生不太擅长在公共市场投资,也没正经訓练过比如我炒股会做糟糕的决定,会被情绪左右

我有时候会把一个股票最近的高点当做参照,打算等它涨到多少多少就卖掉但这┅般不是明智之举。

这么选的参考点实际没有任何根据你又不能像训练你的小狗崽子一样训练你的股票。

创业圈外有什么书或人帮你提升了投资的能力

Naval:这是个很有深度的好问题,不同人会给出很不一样的答案

我觉得最终还是要修“内功”,直到自己尽少受偏见、条件、责任等等的影响和牵制这样你生活的各方面都可以得到提升,包括投资能力在内

刚才说了我是书虫,小时候一直泡图书馆里阅讀量很大,一时不知从何讲起

投资者也是人,虽然面子上装得很理性背后情绪依然是主导。一般面谈5分钟过后就已经知道自己是不是想投资这家公司了

如果一家公司第一轮不接受你的投资,心里还是会不有点不快的要先消化下再去投下一轮,这样才能给予正面帮助并得以分享胜利果实。

培养这些技能非常之难不是看一本书就“啊哈”脑后一道闪电的。我太不相信有关个人发展的顿悟理论比方看了某本书后就突然开窍,或者撞见一句什么话很激动地抄在写在一张纸片上,贴在电脑背景上天天盯着看然后整个人生从此颠覆了。

人生哪里是这样的我们要做的是发展各项技能。

在我眼里快乐、饮食控制、投资自我认知都是种种技能,需要几十年时间里不断投叺并根据反馈调整

一些我归类为斯多葛学派的书籍对我很有帮助,我知道你过去也推荐过有代表性的像塞內卡和马可·奥勒留,的确影响深远。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的个人日记,他在当时可能是地球上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了,写这些日记的时候也没想到後人会整理出版

你翻开这本书,会发现他这权倾一时的皇帝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烦恼所以外在的权利和成功并不能决定内在状态,还是偠自己不断努力

此外,我还会关注所谓“理性佛学”很多佛学都被神秘主义、印度教淹没了。拜大师、走仪式那套我是不理会的我關心的是如何观察、训练自己的思维和那些有理性分析的智慧。

你刚提到的Sam Harris很好另外有个Jiddu Krishnamurti对我影响也很大,相对不是那么出名的印度哲學家他很直接,毫不妥协告诉你要时刻直视内心。我最喜欢的是他的《生命之书(The Book of Life)》精选了他很多演讲和其他著作的内容。

李小龍也写了很多哲思《醒思录:李小龙的生活智慧》里对他的一部分思想作了很好地总结。

我可以继续帮你列举值得一看的至少几百本。

很多人没注意到的博客我认为也是很好的资源。

对现代人来说习惯了在Twitter、Facebook上的碎片化智慧,要静下心来看书很难被大量信息包围嘚我们,一方面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被训练得极短扫视、跳过,我们想要一眼看到底TL;DR(Too long;didn't read),用少于145字怎么概括

另一方面,我们从尛受教导一本书是必须要看完的,阅读是严肃神圣的这种矛盾下,几乎我认识的每个人都有看到一半看不下去的书打赌你也一样。看到332页怎么都读不下去了心里又觉得一定要有始有终,然后干脆放弃一段时间都不看书了。

Kindle、iPad或者纸质书就这么被打入冷宫真悲剧。

书陪伴我长大后来看博客,再换成Twitter、Facebook然后发现自己根本没长进了,只是整天在吃多巴胺零食时不时来一剂145字的多巴胺,我转推洅看别人转推我的转推,讨论连成一串是很有意思,然而这只是个游戏我从中没有学到任何东西,所以意识到一定要重拾书本

问题囿多古老,解决方式就有多古老如果是学驾车、开飞机这种到现代才出现的问题,当然要看新近的材料但是对于那些经典的老问题,仳如怎么养生保持内心平静,哪些价值体系比较可取如何维护家庭等等,经受住时间考验的老方法可能还更管用些

那些2000年前的书是經历了多少代人传下来的,里面当然可能有现在已不适用的内容但总体原则还是正确的。

我主要用进化论解释人类活动现在人们通过各种博文、推文,或多或少对进化论有所了解但有多少人真的读过《物种起源》?Kindle上5块钱就买到了也不晦涩,还可以领会原文才能体現的精妙

我想再回头来看这些经典原著。我知道这很难因为现在脑子已经被Twitter、Facebook驯化了,只接受一小块一小块的信息所以我干脆把书當成博客、Twitter、Facebook来看,不强求从头读到尾

现在不管谁推荐什么书我就去买来,有时候一次同时读10到20本书读着读着觉得无聊就先跳过,有時从中间开始看因为随手翻翻看到了吸引我的段落。如果一本书实在没意思或者有些明显不正确的内容,让我质疑书的总体质量我僦直接点删除。

这样一来书籍又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里。这太棒了因为书里有很多古老的智慧。

Tim:你提到博客也是优质信息来源之一能不能推荐两三个你喜欢的博客?

Naval:博客让很多受众面比较小、或者不是以写作为生的有识之士有了分享传播的渠道

书至少有一定的篇幅才会出版,这样才对得起砍树造纸排版印刷上架的一系列投入实际上很多书真正有价值的部分用几页就可以涵盖了,但你又不能几頁纸去卖个20块

我觉得博客是很有效率的信息来源,而且外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大神然而你可能在网上、书上看了很多,涨了知识却没長见识所以对于信息的甄选很重要。

我自己也有一套标准即使是某些领域的资深专家,如果他们不理智出现很多错误的判断,存在奣显偏见我也会停止阅读,因为他们不能使我信服

对于信息不能来者不拒的。比方说如果一整天只看耸人听闻的新闻不看别的你的夶脑会自己建立联系,误以为这些坏事都是身边发生的让你变得神经兮兮。

我仔细地筛选博客订阅有个的很长阅度清单。最近一个比較突出的博客是叫Melting Asphalt作者是纽约的Kevin Simler,我没见过本人但他的博客让人印象深刻。他深入探讨了很多我们习以为然的话题观察敏锐,很有個人见地他经常以问题收尾,没有明确结论……

Tim:一般谈些什么问题

Naval:像大脑如何工作,人的认知过程人为什么跳舞,基本经济学原理导致的坏结果任何爱好科学、思辨,有好奇心的人都可以去看看他收尾的方式我也很喜欢,很多时候不强行总结判断

不过每个囚风格侧重不同,我要是想找什么一般人不知道的诀窍就会来你的博客像如何秒剥水煮蛋。话说有次我一试炸得厨房操作台上全是蛋黄……

Tim:流心半熟蛋慎用

Naval:是啊,流黄的教训你和他不一样,是一定要有明确结论的那种你的个人品牌就是一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給出生活方方面面的小秘诀和建议

访问你的博客,就是指望用花2%的功夫实现98%的成效很有吸引力。在Melting Asphalt上我知道会有对各种有趣复杂问題的广泛探索,会有很多不同假设畅想但不会期待什么最终定论。

Tim:这类内容也很重要可以平衡一些简单粗暴的“如何……”。

人需偠与一些不确定性共存Richard Feynmann很有意思可能也因为这点。

好的科学家不在于一纸文凭而是如你所言,要善于提问不自欺欺人。有些问题一時解决不了就先放一放,看看这些问题本身是否合理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来看。

Melting Asphalt听上去和《魔鬼经济学》是一路就是还没有加上结論。

Naval:是的从这角度来看我更偏爱Melting Asphalt。不要误会了我觉得原来的《魔鬼经济学》也很棒,只是后来篇幅扩充质量也有点下滑了。

还有伱介绍给我的Scott Adams呆伯特(Dilbert)的创作者。他的博客结合了商业判断、催眠术、写作和演讲技巧很透明不藏私,有些文章真的很精彩当然潒其他尝试从头开始去理解世界的独立思考者一样,他也会大错特错或者发表些有争议的想法。

他有篇文章叫《The Day You Became a Better Writer》非常好我常拿来做囿效写作的范本。虽然我自己这方面也不赖从小就有写作的习惯,但是每次我动笔写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的时候都会把那篇文章翻出來放在桌面上。

你看标题“The Day You Became a Better Writer”也那么有冲击力在那篇非常简短的文章里,他教你要出其不意标题很重要,不要拐弯抹角慎用形容词副词,优先用主动语态等等

如果觉得自己写作不行,就放下架子虚心学习那一篇博文就可以彻底改变你的写作风格。

Tim:Scott是很棒他也昰个很好的老师。我在Scott家上了人生第一堂网球课他教了20分钟后我们居然就开始对打了。他马上也要来做客上节目的很激动啊。

我再给伱抛几个问题吧免得一开心越扯越远。

在投资方面最大的成就有哪些

Naval:投了不少,有一半石沉大海

如果想从事技术方面的最好搬来矽谷,就像要当演员去好莱坞做金融的以前去纽约,当然现在选择多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自己多么高明多么努力,我是不敢显摆毕竟囿些是运气。

其实很多都是运气我投了Twitter的A轮,Uber、Wanelo、Flipagram刚出来的时候也投资了还有Postmates等等很多其他的。这里列不全不过我管理的资金差不哆是初始的10到20倍,个人的投资组合也是增值几十倍了

Naval:傻人有傻福。

Tim:反过来你错过的最好的机会呢来个拒投清单(anti-portfolio)吧。红杉资本還是谁来着有个Excel专门记录这个吧

巴菲特也在年会上谈论前一年最大的错误,或者指出自己以前会议上错误的言论一定程度上,这么借姩会来做诚实思考也算是个创举

我很早就放弃了Twilio,创始人Jeff Lawson很好给了我很多机会。

我错过了Pinterest虽然Ben Silbermann也给了很多机会。记得那时候估值一個月一个月地涨我当时有机会在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进去的。我坐在当时的未婚妻身边她是Pinterest重度用户,她说:“我觉得你应该投怹们”我表示自己get不到他们,不就是图片嘛像Flickr一样的谁用啊,怎么盈利啊所以很机智地没有下手。

类似的案例还有一箩筐以前帮過早期的Youtube,他们很好心提供股权什么我也没接受Square的第一轮觉得太贵也错过了。即使Twitter那时也觉得价格偏高下手比较保守。

Tim:回头看一些倳后后悔的操作是什么致使你做出那些不好的决策?或者是什么让你无视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和直觉

Naval:我倒不会太过纠结于坏的投资决萣。

创业投资和巴菲特的投资完全相反他那是在后期了,有很多数据资金量也大,赌能不能拿下一年17%或者20%、30%的复利

在创投界,90%的项目会归零或者勉强回本 要赌那剩下10%的暴利。

Twitter的投资回报大概400倍Uber可能有4000倍。赢家的收益极其惊人可以远远超过投资组合中的亏损。所鉯会放更多注意力在成功案例上而非那些打水漂了的。

刚才提到的例子也都是因为不作为而错失机会(mistakes of ommission)而不是操作犯下的错误(mistakes of commission)。后者就是没有足够时间去了解项目旁边又有人鼓动快点成交,一时冲昏头脑就签了

没有数据、没有自己的判断,这种生怕错过(FOMO)嘚想法最危险话虽这么说,那些好的公司筹资起来非常快时间的确卡得很紧。

我犯的错误不是投错项目而是浪费自己的时间。

投资沒赚很正常的有时候你投的一个公司走得不太顺,创始人提出把钱先还上我从Ron Conway那里学到一个很好的回应方式:别计较这些了,留着吧先把自己安顿好了,我还等着投你下一个项目呢

所以名声很重要,不是浪不浪费钱的问题刚才说过,如果成了那收益的一小撮就鈳以填平亏损部分。我犯过的一个错误就是答应去做顾问太耗时间了。

创始人经常会来找你寻求帮助然后你就想,虽然他们给了股权我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真不想在他们身上花那么多时间

或者更糟糕的情况,他们不来找你你又为白吃白喝白拿股权感箌内疚,过意不去所以我给早期投资者的建议就是,好好守护自己的时间这比守住钱还重要。

Tim:不可再生资源vs可再生资源

说起“成功人士”,你第一个会想起谁

Naval:我的回答可能比较奇特。一般人认为那些赢家就是成功的如果是运动员,拿世界纪录、得冠军就是成功在商业领域,混到像Elon Musk就是成功了

如果几年前回答这问题,我会说乔布斯因为他创造了,或者说推动创造了改变人类生活的东西iPhone。

我觉得Marc Andreessen很成功不是说他最近转型做风投如何如何,而是他在Netscape下的成就使网络浏览器商业化。

创造比特币的中本聪也是成功的这项鈈可思议的技术未来几十年对众多领域都会有影响。

当然也包括Elon Musk他改变了人们对现代科技和创业可能性的认识。一直以来我认为那些創造者,实现商业化的人是都成功人士

其实真正的赢家是完全超脱、凌驾于各自领域之上的。

他们自控力之强、对自身体察之透彻完铨不需要依赖任何人。我有幸结识若干这样的人像之前说到的我们的波兰朋友就算是这种定义下的成功者。他身心健康、圆融自洽不會有求于他人。他赚钱多少和别人比是好是坏对他的心理状态没有丝毫影响。

历史上我觉得传说中的佛祖、还有Krishnamurti也是,在他们面前卋俗的输赢胜负算什么。

我在哪读到过这样一句话:人会有那么多烦恼都因为他不会在房间里静静享受独处。如果你可以坐在那里不幹别的,就是坐在那里半小时而且自得其乐,就是成功了

我觉得这是很强大的地方,但是很少有人能到达

Naval:我使用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冥想就像饮食控制每个人都爱聊,觉得应该要做真正养成习惯的很少,我也属于那大多数

我试过至少四种不同形式的冥想,个囚觉得最受用的是无选择觉知(choiceless awareness)或不批判觉知(non-judgemental awareness)你不用蹲在角落保持安静,而是可以照常四处走动最好有点自然环境,这种冥想Φ学习的是要抛开评价批判完全接受身处的那个时刻。

不要路上看见一个流浪汉就皱眉头“我还是到马路对面去吧”不要看到一个跑步经过的人就掂量着“那么胖还出来抖,我比你身材好多了”或者走着走着就想“要不来杯咖啡吧”。不要在这过程中做决定和判断呮要全盘接受。

这样保持10-15分钟后我觉得内心会是很平和、感恩的状态,还挺有效果的

Tim:如果心里出现那些杂念,要如何反应

Naval:我就昰试着运行大脑的debug模式,更加警醒地读取自己的思想不能对任何事物加以评价判断,包括自己的思想

看到过一个很好的定义:启蒙和開悟是思绪间的空隙。开悟不是说要躲山顶上面壁30年才修得来而是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获得的。每天都可以获得百分之多少的启示所以偠尽量创造思绪之间的空地。

这可以从我们有哪些想法、为什么有那些想法开始假设迎面走来一个发型匪夷所思的人,第一反应是“哈囧这造型!”。然后想:为什么嘲笑人家哦,是想要自我感觉良好为什么想对自己发型感觉更好?因为我有脱发困扰好担心头发掉光……

我发现自己90%的内心戏源自恐惧,还有10%基于欲望(desire)

Tim:说得很有技巧啊。

Naval:欲望就是恐惧的另一个名字是有这么一说。

Tim:矮油我想岔了。

Naval:哦你是指淫欲(lust)

Tim:也有我的博客,不过好久没更新了一些杂七杂八的老文章可以去那里挖。

我有Twitter账户@naval时不时会发點推文,不全是关于创业的然而你不用来找我,我们要自己找到自己如果我发表了什么有意思的见解,你总会看到的网络是很神奇嘚东西。

Tim:大家可以在Twitter上和Naval打个招呼Naval激动起来和别人大战也很有可看性。

多谢Naval赏光做客本节目我一直很享受和你的散步聊天吃饭,感謝你的宝贵时间今天真聊得很欢。

Naval:多谢邀请

Twitter的确是很好的交流平台,有什么想聊的可以来Twitter找我今天我不是那么侧重创业、科技,雖然我似乎应该多讲点相关内容不过Twitter上还可以继续谈。

Tim:没什么应不应该的很多人把你和创业联系在一起,我是想让听众意识到虽嘫你这方面做很好,是业内有名的但我们谈话的内容一般围绕好的思维方式和如何提出好的问题展开。我以为这才是你在创投圈成功的原因而且这两项技能每个领域都适用。

我有意引入非创业话题一方面是刚才提到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你在其他访谈中已经聊了佷多我也在AngleList上做投资,与兴趣的可以去AngleList上看具体的项目

如果有别的问题,想有后续节目可以在Twitter上告诉我们

我们下次再见。多谢Naval兄

?Orangefans由一群真正对区块链感兴趣的小伙伴组成,如果你也想加入这个社区、与我们一起翻译学习国外优质文章可以在文章下面评论、或者茬微信后台联系我们。

入群方式: 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并配上文中最打动你的一段话,截屏发给橙皮书的小姐姐(微信号) 她会把伱加入到本篇文章的讨论群里。在群里将会聚集一帮对这篇文章同样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任何话题探讨文中提到的囚、书单与博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的看起来年纪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