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型圆形硅片,最够薄且半径无限大,左侧一稳定光照射,均匀产生电子-空穴对,产生率为g0,求两边空穴分布

(1)一块半无限的N型硅片受到光照产苼率为GL的均匀光照写出此条件下的空穴连续方程.

  (2)若在x=0处表面复合速度为S,解新的连续方程证明稳定态的空穴分布可表示为

}

电池片技术路线是光伏行业发展嘚关键环节N型将成为发展趋势: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主要是降低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目前主流技术是晶硅电池片根据基极的不同,汾为P型和N型电池P型电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更低N型电池有更多的自由电子和更少的空穴,电子搜寻空穴速度更快因此寿命和转换效率更高。目前市场主要的电池片产品有P型PERCN型TOPcon、HIT(异质结)、IBC等。我们认为N型电池片技术将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P型PERC电池片是市场主流,夶规模扩张后盈利能力或有所下滑:PERC电池片是在传统铝背场电池的基础上增加沉积钝化层的设备和激光开槽的设备,门槛较低且转化效率明显高于普通电池,因此近两年扩张势态迅猛2017年底全球PERC产能约26GW,2018年底达到57GW2019年底产能将接近120GW,2020年中或达到150GW主流PERC电池片的转换效率約在21.5%-22.5%,一些头部企业有望突破22.5%但是从目前的实验室数据来看,PERC电池片转换效率极限约在24%左右因此大多数厂商都将重心放在了降低生产荿本上,由于产能的快速扩产和转换效率的瓶颈PERC电池片市场价格在2018年Q4由最高的报价1.3元/w,降至2019年8月已经跌破1元/w下降幅度超过30%。考虑到三季度开始国内市场景气度开始提升PERC电池片价格有望企稳,但是中长期来看P型PERC电池片将开始由盛转衰。

N型异质结(HIT)技术或成为市场新煋:N型电池片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同时N型双面性价比更高,因此市场型技术产品主要是N型为主其中具有代表的技术路线包括:TOPCON、HIT和IBCTOPCON是茬N-PERC基础上增加2-3步工艺(沉积、离子注入和退火等),转换效率较N-PERC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考虑综合成本,性价比还不高;IBC技术目前还没有大规模量产理论转换效率较高,海外企业尚在尝试阶段;异质结(HIT)工艺仅有4-5步转换效率较高,性能优良同时未来还可以跟IBC完美结合,進一步提升转换效率有望成为电池片未来主流技术。

异质结电池成本主要来自硅片、浆料和靶材三者占比分别为49%、24%和4%,非硅成本比例奣显高于PERC型电池主要是由于导电银浆和设备折旧以及靶材金额较高所导致,目前HIT的设备成本是100万元/MW而PERC仅为60万元/MW,是PERC电池的几乎两倍根据PERC电池片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HIT在未来两年成本有望快速下降目前全球产能约4GW,在建10GW左右同时我们对PERC电池和HIT电池对应的度电成本进荇测算,在2021年HIT电池片度电成本将低于PERC电池片经济性提升,竞争力提升有望成为未来市场主流产品。

中环股份、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HIT量产效率提升不及预期;HIT成本降低不及预期;PERC电池有进一步的技术提升等。

1 光伏产业的发展核心--电池技术

1.1 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

光伏发电是矗接将清洁能源—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方式主要原理是利用半导体在吸收光照时产生的光电效应,亦被称为光伏特效应其具体现象为当光线照射在太阳能电池上时,光子的能量会被电池吸收实现电子跃迁形成自由电子从而产生一定的电势差,有了电势差光能也就直接转为了电能。

目前光伏产业中的电池根据基体的材料不同可以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晶体硅电池發展相对成熟,成本及效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无论是何种材料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不同技术形成P型材料和N型材料,可被看做P区和N区并将其放在一起使两种材料之间形成PN结(一个稳定的电场,即内在电场)当发生光照时,PN结中的电子吸收足够能量嘚光子实现跃迁从共价键中激发出来,因此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空穴即因电子挣脱束缚而形成的一个共价键空位)在PN结这个内建电場结界层的影响下,电子(带负电)向N区运动空穴(带正电)向P区运动,因此P区和N区形成电势差通过电池外接正负极形成外电路电流,也就是产生了电能

我们以目前的市场主流—晶硅电池为例来看具体其工艺是如何实现的,单纯的晶体硅可以产生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数目远远无法满足光伏发电的需要因此通常采用的技术为在纯净的硅中进行掺杂,在其中掺杂磷元素形成N型半导体在其中掺杂硼元素形荿P型半导体。这是因为在不同元素电子数及电子轨道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磷元素掺杂在晶硅中后,磷原子很容易和多个硅原子形成共價键而多出一个不稳定的电子(该电子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自由电子);而硼元素掺杂在晶硅中硼原子则易于多个硅原子形成囲价键而产生一个空穴(该空穴也极易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自由移动)。这种掺杂技术使得晶硅电池相对于纯净的晶体硅而言内部存在着夶量的自由电子和空穴以满足发电的需要。二者相接触的部分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互吸引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恰好可以和P型半导体中形成的空穴相互结合,在交界处形成一个稳定状态的PN结也就是内建电场,不受光照的状态下保持静态同时阻止P区和N区的电子和空穴进┅步配对。

在光照时发生光电效应来实现光电转换即PN结吸收光能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对,在其自身内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移动至N区空穴移动至P区形成电势差,外接正负极和负载后从电子运动来看,电子源源不断地通过导线从N区流向P区并和P区所存在的大量空穴结合,吔就产生了电流在实际发电时可以通过调节负载而调节电流。

光伏发电的核心就是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原理也是整个光伏产业的核惢原理,电池的转换效率、工艺难度、制造成本、使用寿命等问题都至关重要从现如今的技术水平来看,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1.2 提高效率的关键--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

我们在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光电转换时,整个行业最关注的也最敏感的就是电池转换效率它是判断电池片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也代表了整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提高转换效率是目前各大电池厂商及实验室的重点努仂方向,也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使其除了清洁能源的环境保护意义之外更具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

在理解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的基础上,鈳以分析得到影响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的两大因素主要为“光学损失”和“电学损失”

光学损失主要指太阳光照射到电池片上时电池片根据材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同时半导体表面的电极和栅线的遮挡以及电池材料本身的光谱效应及长波段的非吸收损失,这些都会使光照无法充分被电池片吸收从而产生光学损失。解决方法通常包括通过使用减反膜、表面制绒减少反射减少栅線遮光,背表面高反射减少电池背电极吸收光线等

电学损失包括半导体表面和内部载流子(电子或空穴)复合,半导体和电极的接触电阻等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降低载流子的复合,因为电池片的电流产生就是少数载流子被激发并通过导线运动最终复合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叻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少数载流子从产生到复合的时间即为它的寿命少数载流子复合地越慢,其寿命越长电学损失就越少,电池嘚转换效率也就越高减少少数载流子复合的方法通常有正面镀膜、背面钝化等。

1.3 电池技术分类:N型具有天然优势

前文的发电原理中表明電池制造过程中会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形成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艺的限制通常无法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直接結合一般做法是将电池基极在硅片生产端进行掺杂形成P区(或N区),之后在该硅片一侧的表面通过扩散掺入另一种元素形成与基极相对應的N区(或P区)进而形成PN结,电池片根据基极的不同可被分为P型电池和N型电池

在掺杂过程中由于原子特性不同,磷和硼对晶硅的相溶性也有所差异硼在硅中的分凝系数更大,接近于1因此在掺杂后将单晶拉棒时更容易形成均匀的浓度分布,而掺杂磷后在单晶拉棒时会絀现磷分布不均的情况因此P型电池的工艺相较于N型电池来说成本更低也更简单。

N型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却比P型电池更高因为在少数载流孓的复合过程中,P型硅片由于其自身性质存在大量的空穴,当自由电子通过导线运动至P型硅片时非常容易和空穴复合复合速度也就很赽。而N型电池则是以N型硅片作为基极只在表面扩散形成P区,因此存在相对大量的自由电子和少量的空穴电子搜寻空穴并复合的速度大夶降低。前文中影响转换效率的“电学损失”中提到电子与空穴的复合速度越快,载流子的寿命就越短形成的损耗也就越大。因此N型電池载流子寿命长转换效率更高。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电池片包括单晶PERC、单晶PERC+SE、N型双面、TOPcon、HIT(异质结)、IBC等几种电池其中前两种为P型电池,其余为N型电池

1.4 技术变革是核心竞争力

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从2007年的4元/kWh到现在的约0.4元/kWh已经显著下降未来也必定会继续下降,国际可洅生能源署(IRENA)也表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会成为最便宜的发电来源因此平价上网是光伏行业的未来。与此同时光伏产业是个技术密集型產业技术迭代非常快,成本受技术影响巨大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

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硅片环节的单晶硅、多晶硅之争已基本定局随着金刚石线切割技术的成熟,单晶硅的效率优势已经显现硅片环节也主要体现为资本密集型。而电池爿环节目前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来提高电池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是唯一突破方向也是核心竞争力,高效电池爿封装而成的组件也能进一步降低单瓦BOS成本整体而言,技术变革已经一步步地在向产业链的下游传导电池片的未来将由技术决定,能提升电池转换效率能将研发出的新技术用于大量生产,实现大规模产能就能降低电池成本,就能赢得市场的选择站在行业前端。

2 当湔最高性价比--P型PERC高效电池

P型电池由于工艺简单且目前效率与N型差距不大但在成本上具有领先优势而具有明显的性价比在市场中有着绝对領先地位。2019年全球PERC产能预计达到100GW而2019年全球的新增装机需求大概为120GW左右,也就说明PERC技术是目前最常规的电池技术。

PECR技术是在传统铝背场電池(在硅片背部制备铝膜形成铝背场,减少少数载流子的复合速度同时充当金属电极)的基础上在硅片背面和背铝中间再加入一层電介质钝化层,同时通过在钝化层上激光刻蚀来实现背铝与硅片的接触从两个方面对传统铝背场电池进行改进,一方面硅片背面的半导體与金属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载流子的复合速率,提高其寿命以增加电池开路电压;另一方面该钝化层可以在背表面形成良恏的内反射机制将到达背表面的光再次反射回去来增加对光能的吸收率以减少光学损失。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PERC电池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常见的有PERC+SE和双面PERC电池

SE技术是通过在正面金属栅线附近对硅片表面进行重度掺杂,形成重掺扩散区在电极以外的区域仍进行低浓度掺杂。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激光掺杂法工艺较为简单。这种不同浓度的掺杂可以同时实现提升电压降低电阻,电极区域高浓度的掺杂可以减小硅片和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降低电池的串联电阻;而在电极以外的区域所进行的低浓度掺杂又可鉯使P区不会产生过量的自由电子,从而降低背表面的载流子复合速度提高载流子寿命提高电压。

双面PERC技术则是将原本PERC电池中的铝背场改進为铝栅线原本的背铝是一层金属膜,并不透光而局部的铝栅线则不会阻挡光的射入,使光同时可以从电池背面透过射入电池可以吸收来自地面的反射光,增加透光量减少光损失。尤其地双面PERC电池适合在雪地等地表反射光的区域。双面PERC电池因其正面背面都能吸收光能而被成为双面电池但实际上其PN结只在电池正面,只是吸收光照量的增加了实质上是一种伪双面

针对PERC电池的改进由于不哃技术对转换效率提升程度不同,目前市场上接受的主流改进基本是PERC+SE电池但从电池本质上而言,这些技术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PERC的改进與优化并未真正大幅地有所突破提升效率,只是小踏步式的前进

2.3 效率瓶颈下PERC未来性价比优势渐弱

PERC电池产线成本低,易扩张PERC电池的生產基本依托于传统的铝背场电池,只需要铝背场电池生产设备的基础上增加沉积钝化层的设备和激光开槽的设备即可容易实现传统铝背場电池到PERC电池的转换,进入门槛较低且效率明显提升于传统单晶电池,近两年发展迅猛产能快速扩张。整个工艺流程为硅片表面制绒、扩散炉制备PN结、边缘刻蚀防止短路、正面减反膜减少光反射、沉积背面钝化层、激光开槽刻蚀、丝印及烧结形成正负极最终变为电池片

国内现在PERC电池的龙头企业主要有通威太阳能、爱旭科技、隆基乐叶等。

通威太阳能在单晶PERC电池处于行业前沿2018年电池产能12GW,其中包括3GW多晶、9GW单晶电池并预计2019年底公司太阳能电池规模将达到20GW,按18年公司单双晶电池的比例以及新投产的单晶电池生产线产能来看预计其单晶PERC電池产能将会在16GW以上。从其生产线投资额来看设备投资成本约为60万元/MW,电池片制造成本中非硅成本约0.25元/W远低于行业0.35元/W的平均水平。低荿本的同时通威的电池转换效率也处在行业前列2018年单晶PERC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1.85%,实验室效率最高能达到22.35%

爱旭科技也是国内将研发重点专注於PERC电池效率提升的前沿厂商。现在可达到的电池正面效率已经高达22.5%同时目前义乌一期生产线上的单晶PERC非硅成本已降至0.28元/W以内,现有产能達到9.2GW义乌二期投产后还可增加3.8GW产能。

隆基乐叶在行业内也很早开始布局单晶PERC高效电池产能,且产业链上下游覆盖较广便于成本控制。其量产PERC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2.2%量产60型PERC组件平均功率达到305W-310W,另外其单晶双面PERC电池正面最高转换效率在实验室水平下在19年首次突破至24.06%

常规PERC电池的效率约为21.5%-22.5%之间,性价比突出PERC电池目前各龙头企业的量产效率在21.5-22.5%之间,生产线也已发展成熟各厂商主要思路是通过降成本來提高性价比,效率提升虽还有空间但已接近瓶颈24%已经是目前行业广泛认为的极限水平。只能通过发射极、铝背场、硅片质量等小的改進来进行优化未来提升幅度有限。同时生产工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熟完善再加上易于从铝背场电池生产过渡至PERC电池,近几年国内厂商投资PERC的热情高涨PERC的产能三年内迅速扩张,2017年全球单晶PERC电池产能在30GW左右2018年超过70GW,今年的预计将会达到100GW左右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受供大于求的产能过剩影响本年单晶PERC的价格也在持续下降,通威官网给出的156.75mm单晶PERC电池片8月官方指导价已下跌至1元/W而2月份的价格还在1.3え/W,价格下降明显在市场上依靠性价比占据极大优势,这个价格已基本接近成本价格未来各大厂商可能会通过调节产能促进价格回升。PERC电池已经难以获得高额利润在阶段技术成熟、产能过剩的共同作用下只能维持常规利润。而市场上目前PERC电池由于突出的受性价比在市場上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但长远来看随着N型高效电池的技术发展逐渐成熟,成本及工艺难度下降P型PERC电池会进入低迷,逐漸被市场淘汰这种技术迭代也符合光伏产业技术密集型的特点。

3 未来电池新天地--N型异质结(HIT)

N-PERT双面扩散提升效率N型电池在前面已经提箌成本虽高于P型电池,但同时载流子复合速度低转换效率高,用来做双面电池更具性价比而PERT工艺是指在电池背面也采用全扩散的方式淛备N+背场,也就是说在N型硅片的基础上在正面采用硼扩散制备发射级(N-P+),在背面采用磷扩散制备N+背场进行双扩散后,电池的正面和反面都能吸收光能产生电流进行发电N-PERT电池与之前传统的PERC电池相比进行了两次扩散,在正面和背面同时进行掺杂同时在正面和背面同时添加钝化及减反膜,以减少光学损失电学损失

P型电池相比,N-PERT的工艺难点及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双面掺杂技术及双面钝化技術不易实现双面掺杂中正面的硼扩散相对于P型电池的磷扩散本身就不易扩散均匀,掺杂工艺复杂同时背面的磷扩散也无法使用P型电池Φ的扩散技术而只能采用离子注入的形式,又一次增加了工艺难度、提高了成本双面钝化技术因为正面P+发射级带正电,背面N+背场带负电无法使用同一种钝化层,需采用不同的钝化方式如正面采用AI2O3(带负电)的形式,背面采用SiO2/SiNx(带正电)的钝化层

TOPCon进一步改进。N-PERT电池嘚基础上TOPCon电池在电池背面的钝化改用了超薄隧道氧化物(一般为SiO2)作为遂穿层,掺杂多晶硅作为钝化层这个遂穿层可以阻碍少数载流孓到达,降低界面处的复合速率提高电池开路电压,使用掺杂多晶硅作为钝化层隔绝了硅片和金属电极的直接接触,也更进一步地阻礙了少数载流子的复合降低复合速率,提高电压提高电池转换效率

这里使用多晶硅作为电极和基极晶硅的钝化层,是一种异质结结构与传统电池的同质结相对比,两者的不同从字面即可理解也就是是否由同种材料相互结合形成内建电场。同质结指电池的PN结、N+背场效應中的高低结都是由同种材料通过不同的掺杂得到的半导体结合得到的,而异质结则是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结合在一起如TOPCon电池中的多晶硅。TOPCon电池引入了异质结结构实现了阻隔晶硅基极与电池金属电极的接触但从工艺而言,与N-PERT电池、PERC电池仍在同一大框架下并不被认为昰真正意义上的异质结电池。

市场上主攻N型电池的中来股份已基本打造了从N-PERTN-TOPConIBCTBC的电池组件技术发展路线。N-PERT单晶双面太阳能电池片实驗室效率21.8%量产21.5%N-TOPCon电池的试实验室效率23.05%,量产转换效率已达到22.5%目前拥有2.1GW的高效电池片生产基地,19年产能预计为1.6GW成本方面N-PERT产线投资64万元/MW,非硅成本在0.4/W左右略高于PERC电池的非硅成本。

电池转换效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天合光能公司今年5月宣布该公司高效NTOPCon太阳电池实验室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8%,创造了大面积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林洋能源在N-PERT双面电池方面自主研发生产的400MW全新一代N型单晶高效双面电池组件,具有双面发电、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特点产品由于背面的增发可使整体发电量提高10%-30%。同时也已启动电池从N-PERT转为TopCON的技术升级升级完荿后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可达23%(实验室),量产平均效率大于21.8%

N-PERTTOPCon效率提升有限。N-PERT电池的转换效率从各厂商量产情况来看经过双面扩散后鈳达到22%左右,目前已经实现量产但对于PERC电池提升不大,生产线虽兼容传统电池无需投入过多设备,但N型工艺难度大于P型当前的性价仳仍不如PERC电池,未来不会有太大发展

TOPCon电池通常被认为是N-PERT的改进,生产线也和N-PERT产线实现兼容除常规的清洗制绒、扩散制备PN结、刻蚀、減反膜沉积、金属电极及烧结之外,在刻蚀和减反膜工艺之间另外增加隧道结制备(沉积隧道氧化层和多晶硅)、离子注入(向电池背面哆晶硅层掺杂扩散)、退火(扩散的后续步骤)、清洗等步骤主要是增加用于沉积遂穿层,多晶硅扩散的设备但工艺难度较大,主要思路还是N-PERT的某一方面的改进在其基础上继续增加工序以提升效率。因此TOPcon电池由于未脱离PERC电池框架虽引入了异质结,但只有背面形成异質结而且背面本身的转化效率与正面PN结相差很大并不被认可为真正的异质结,基本将现阶段效率提升至22.5%未来的效率提升空间有限。

3.2 N型彡大技术之HIT--全新异质结工序简单、发电高效

异质结新天地--HIT电池。HIT电池即非晶硅薄膜异质结电池有低温工艺、高稳定性天然无光致衰减、高效低成本等特点,明显区别于传统PERC电池它以N型单晶硅片(c-Si)为基极,在正面、背面都采用非晶硅薄膜(a-Si)形成异质结结构正面使鼡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P型非晶薄膜(p-a-Si:H)沉积形成PN异质结,背面同样使用本征非晶硅薄膜(i-a-Si:H)和N型非晶薄膜(n-a-Si:H)形成N+背场在薄膜a-Si与晶硅c-Siの间添加薄膜i-a-Si,可以降低接触面表面复合同时在异质结也就是采用非晶硅对晶硅表面进行钝化的作用下增强内建电场,增强开路电压

HIT電池正、背面结构对称简单,更易于向薄片电池、双面电池方向发展其中薄片化不仅可以节约原料更可以进一步增大开路电压,提高转換效率;整个工艺无需通过热扩散在晶硅表面进行扩散掺杂可以实现低温工艺,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拥有天然无光衰减、弱光响应強的特质(PERC技术由于掺硼的原因在初始使用的几天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输出功率下降的特点),以及区别于传统PERC电池的异质结钝化的高转化效率使得HIT电池目前被广泛看好,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新风口、新战场

1990年三洋公司首次开发出HIT电池,当时电池效率达18.1%之后连续突破20%、21%、22%、23%重要窗口,目前可查阅新闻稿中松下三洋结合IBC技术研发出实验室转换效率为25.7%的HIT电池。

而同样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的汉能其高效硅异质结电池技术(SHJ技术)全面积(M2,244.52cm?)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85%HIT量产效率在23%以上。

中智电力世界上第二家继日本松下(原三洋)异质结电池之后建成稳定量产的高效异质结电池的企业,2018年HIT高效太阳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突破22.7%单片最高效率达到23.10%,良率在99.14%以上

HIT工序简單更可控。对比各厂商HIT电池的生产及实验室研发情况HIT的转换效率相对传统电池大幅提升,但提高效率必然会带来工艺难度的增加从生產工艺而言,HIT电池在生产过程中对清洁度要求严格需另外开辟车间,与传统的生产线无法兼容生产设备需重新投资,设备价格也较贵工艺难度大、精密度要求高。具体来看除了最开始的清洗制绒和最后的丝印烘干其他过程都与传统生产线不同,详细过程包括清洗制絨、非晶硅薄膜沉积制备异质结、透明导电膜沉积、印刷电极(丝网印刷)及烧结一共只有四道工序,是PERC以及TOPCON电池的一半相对而言,笁序数越少生产环节的良品率和成本就越容易控制,在将来实现大规模量产时则会比其他种类电池更具优势

目前HIT电池已经实现的大规模量产中,转换效率在23%-24%之间明显高于传统电池,实验室效率可达到26%以上有了高效率作为保证,生产工艺完善及成本下降只是时间上逐步改进的问题发展空间巨大,也更具潜力受到广泛看好,不过目前相对于PERC电池仍不具备性价比另一方面其本身的无光致衰减(LID)和高温诱导衰减(LETID)的特性也使HIT电池在发电效率方面更具优势。同时HIT电池还可以结合下文的IBC等技术两项高效电池技术叠加形成HBC电池,来实現更高的转换效率不过HBC电池的高转化效率目前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仍需进一步研发投入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但毫无疑问HIT电池具有传统電池无法比拟的效率优势,且已经初步实现量产提升空间巨大,是未来电池技术突破的重点方向

3.3N型三大技术之IBC--尚处中试,仍需完善

IBC电池指交叉背接触电池与其他电池明显不同的是将电池的金属正负极都转移到了电池背面,因此称为背接触电池使正面可以完全呈黑色鈈受任何遮挡地充分接受光照,扩大有效发电面积减少光学损失,除了我们能看到的电极之外PN结也被设计在电池背面。同时在无需考慮遮挡光线的情况下背面的金属电极也可以比传统的金属栅线更宽,因而可以获得和电池片更大的接触面积来降低串联电阻

但将正负極都转移到背面需要复杂的工艺流程,关键问题有两个怎样在电池背面制备交叉排列的P+区和N+区以及怎样在交叉状的P区和N区分别形成金属柵线作为正负极。制备PN结通常采用掩膜法用阻挡型浆料将不需要刻蚀的部分遮挡后进行掩膜通过两步单独扩散形成P区和N区;金属栅线的淛作则主要是丝网印刷的精度不易控制,设计要求也较高除此之外,IBC电池的表面钝化也需要选择能同时钝化P、N两种扩散界面的钝化膜通常使用SiO2来钝化。总体而言IBC电池目前面临的生产工艺尚不完善仍处于中试阶段,精密度是关键问题想要实现大规模量产,成本控制和簡化工艺难度都需进一步发展

现在对IBC电池进行投资研发的主要有天合光能和中来股份,其中天合光能目前实现了小面积IB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4%大面积6英寸IBC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4.13%,中试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5%中来股份的N型单晶IBC太阳能电池实验室效率为23.16%,尚未量产

IBC技术仍需完善。IBC在目前的晶硅电池中效率处于领先地位基本在23.5%-25%之间,但生产技术难度大工序和设备投资很高,无法与现有的传统生产线兼容国内實现量产的IBC电池由于工艺的原因转换效率尚未达到23%,生产成本也远高于其他类型电池规模也很小,受性价比条件制约很大需要继续进荇技术提升,不断降成本简工艺才能体现出它高效率的优势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4 异质结2-3年后走上舞台--成本效率分析

4.1 HIT效率优势突出,工序简单、可低温封装

PRTC及TOPCon优势不及HITPERC型电池因工艺技术简单且易于从传统电池升级,进入门槛低近三年发展迅速,但随着工艺的完善囷实验室状态下多种改进手段的提升效率已经基本达到极限,外加不可避免的光衰现象当新型高效电池成本降下来后,PERC未来不可避免嘚会走向衰落逐渐被淘汰。TOPCON电池现阶段量产效率可达22.5%其生产线同样可以由原有产线升级改装,成本相对较小但效率方面对于PERC型电池嘚提升不够突出,与PERC电池属于同一大框架下更多的是一种过渡技术,或者是考虑性价比之后的另一种选择毕竟升级成本较小,工艺难喥不大易于实现,但效率方面仍达不到引领未来电池发展的程度

HIT则就目前生产及实验室效率来看,效率优势突出未来潜力巨大,实驗室效率已经达到26%的水平量产也能实现23%以上,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异质结的结构大大减少了电池的“电学损失”,以此实现效率提升此外HIT和IBC两大高效电池技还可以叠加起来,完美结合未来进一步激发转换效率潜力,HIT自身也具备其他优良特性温度系数低、弱光响应强,可以适应复杂的光照环境综合提升发电能力,显著的效率优势使HIT电池成为未来光伏电池的新方向

HIT工序简单易控成本。另外在工序方媔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从传统电池到PERC到TOPCON都是在小踏步式地提升电池效率,一步步地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进行某一方面升级改良笁序不断增加复杂。而HIT则是通过全新的生产过程其薄膜沉积也区别于PERC电池,可以实现低温工艺工艺上易于控制、成本上也可减少生产Φ的热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减少对基极硅片的热损伤而在工艺水平包括清洁度、精细度等虽要求严格但工序简单,仅有4步在规模化量产时优势明显,通常情况下工序数量越少说明越简单也更易控制,良品率也会随之提升人工成本随之下降。

4.2 降成本是HIT电池目前主要任务预计21年或22年下降至稳定状态,逐渐替代PERC电池

在成本方面HJT电池成本主要来自硅片、浆料和靶材,三者占比分别为49%、24%和4%非硅成夲比例明显高于PERC型电池,主要是由于导电银浆和设备折旧以及靶材金额较高所导致目前HIT的设备成本是100万元/MW,而PERC仅为60万元/MW是PERC电池的几乎兩倍。现阶段HIT的高效率已经被广泛认可主要任务就是降成本,当其在性价比上也占据优势时才会真正被市场选择。

HIT从硅片、浆料、设備等入手完成降本任务我们从HIT电池的成本构成入手寻找其未来成本的下降空间,首先是硅片HIT电池结构对称,易于薄片化同时N型硅片薄片化也不会像P型硅片一样影响效率,当硅片厚度变薄后硅料的耗用量就会大大减少,硅片的生产成本也就随之下降其次浆料成本中主要是由于HIT的低温工艺导致需使用低温银浆,而低温银浆的价格比普通银浆更高一方面可以逆向推动银浆生产制造国产化,降低银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改进减少银浆的使用量。最后折旧占比较大则是因为生产设备昂贵未来可通过进一步扩大电池生产规模,达箌规模化生产减少一定成本同时与银浆类似,推动HIT电池生产设备制造国产化、通过技术进步降低设备制造成本从而降低HIT生产线成本,降低折旧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

预计21年成本趋于稳定。对于HIT电池具体的成本下降幅度及时间预测由于工艺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过程茬工业生产方面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从PERC电池价格的下降曲线预测出HIT的大致成本走向PERC电池在17年6月时价格约为2.42元/W,至19年基本趋于稳定开始缓慢下降,整个周期接近两年目前PERC价格约0.95元/W左右,是最初价格的38%其中19年7、8月份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影响,而非成本下降照此推算,HIT电池在17年年底成本为1.81元/W当前成本约为1.25元/W,按PERC电池的下降趋势此时大概走完整个成本下降曲线的40%,另外HIT电池由于工艺难度大于PERC且在目前市场上也没有形成生产规模,因此整个成本下降周期应长于PERC型电池预计大约至21年或22年成本开始趋于稳定,按照日常技术迭代缓慢下降最后约下降至1.81元的38%--0.69元/W。

2023年产能达到14GW产能扩张速度小于17-19年间PERC扩产。HIT电池虽然效率优势突出预计在未来几年也会完成降成本的任务,泹目前在市场上仍处于初步量产阶段全球产能接近为4GW,在今后几年会逐渐扩产与PERC型电池对工艺水平的要求不同,HIT技术对硅片要求更高且生产线需全部更换,不能仅通过在原有产线中增加设备来实现而是应重新采购设备建造生产线,目前其生产设备多由国外厂商提供国内厂商目前仅有钧石能源能提供部分设备,其他厂商还在进入阶段整个设备尚未实现国产化。

因此HIT的生产线投入很高超过PERC电池的兩倍,对厂商而言建设压力略大同时生产线建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5年内HIT扩张幅度有限且扩张速度小于17-19年PERC型电池扩张速度要实现占据市场主要份额还需更长时间的发展。全球现有产能不到4GW国内厂商主要有钧石、汉能、中智、通威等,合计产能约为1.3GW最大的产能是鈞石的600MW生产线。目前全球规划中的产能超过10GW其中多数尚未开始建设,预计到23年HIT产能可达到14GW5年后随着生产成本和设备成本的下降扩产速喥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PERC电池由于产线投入较少可由传统生产线改造而来,且现阶段性价比最高近三年扩张速度飞快,目前则已经出现產能过剩的情况价格开始下跌,产能扩张基本停止部分小型厂商已经开始随市场少量减产。但在HIT电池或其他高效电池产能未能大幅提升满足全球新增装机量之前,PERC电池仍有很大的竞争力量还会因装机量需求而继续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4.3 HIT效率优势凸显度电成本或在21年低于PERC

531”新政后,光伏产业政策退坡降补贴拼效益已经是大势所趋,各厂商正在加快走向平价上网时代的步伐降低成本和提高发电效率同步进行,先一步达到平价上网的水平就能先一步在整个光伏市场中脱颖而出。根据前文中对未来几年的电池成本和转换效率的预测我们进一步分析PERC电池和HIT电池的度电成本。

PERC型电池效率已基本接近瓶颈未来几年提升缓慢,成本下降也因工艺已经较为成熟而趋于平稳HIT电池则降本提效潜力巨大,且组件功率损失明显小于PERC电池我们在此基础上假设组件价格随电池成本同比下降,BOS成本则随电池效率提升洏降低其分摊成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预计在2021HIT电池可在效率和成本方面全面领先于PERC型电池对PERC电池进行完美替代。

50MW光伏电站为例假设电站运行25年,电站PR80%运维成本0.07/W/年,一类资源区有效发电小时数为1400小时折现率以8%为基础,预计在21年度电成本HIT会低于PERC型电池组件項目成本达到3.47/W,度电成本达到0.314/W23年降至0.291/W(度电成本),基本实现平价上网

另一方面,在同等的电站假设条件下以2019年一类资源區指导电价0.40元/kwh为例,现阶段的项目建设成本即可实现8%以上的收益率而目前所预计的2023年所能达到的最低建设成本3.16元/W,标杆电价在0.315/kwh以上时即鈳实现8%以上的收益率平价上网正在逐步实现。

5 更远的未来—薄膜电池潜力巨大

前文中整个讨论的PERC、HIT、IBC等电池都是现阶段市场上的主流电池—晶硅电池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而太阳能电池中的另一大分类—薄膜电池目前虽尚处于起步阶段量产技术还未安全成熟,但具有轻便、柔韧性强、用料少不受上游硅原材料的影响等特点未来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广泛灵活且成本下降空间巨大,很可能是更遠的未来的电池发展大方向

薄膜电池拥有着独特的优势,硅耗低、运用灵活、产业链短首先薄膜材料可以使电池厚度仅为1-2μm,而目前嘚晶硅电池厚度通常在180μm,即使HIT可以使硅片薄片化也会在100μm左右,因此薄膜电池的硅料使用量相比晶硅电池有着极大的优势而超薄嘚电池也使得其应用场景更为广阔,轻薄柔韧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发电场所更重要的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可根据需要制作出不同的透光率,可代替各类玻璃幕墙此外薄膜电池的整个生产从加工好的原材料到最终的组件都可在一条生产线完成,无需再像晶硅电池一样经历硅爿—电池—组件的复杂产业链大大的缩短整个光伏发电的产业链。

碲化镉和钙钛矿优势突出薄膜电池可分为非晶硅薄膜电池和化合物薄膜电池,其中化合物薄膜电池主要有砷化镓、铜铟镓硒、碲化镉和钙钛矿几种各方面综合来看目前碲化镉和钙钛矿电池的优势最为突絀。

碲化镉成本低效率优良但技术壁垒高扩张缓慢。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工艺简单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弱光发电特性优异具有接近30%嘚理论转化效率,目前已经能实现转换效率17-18%的量产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一直到组件的整个生产线都可一次性完成同时可实现光伏建築一体化,在未来光伏发电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后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碲化镉电池行业技术壁垒很高,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掌握其生產技术国内仅有龙焱能源科技实现了碲化镉薄膜电池的产业化生产,专利公开程度不足、新进入者技术研发投入过高一系列原因都限淛了碲化镉薄膜电池的发展,未来随着技术成果的进步与公开其竞争力会逐渐加强。

钙钛矿效率提升速度创纪录材料具有天然优势。鈣钛矿电池利用了新一代叠层电池技术也被称为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现在最新公布的实验室转换效率高达25.2%相对于晶硅,钙钛矿吸光能力强效率更高且对杂质不敏感,从2009年第一次应用钙钛矿到现在效率提高速度是目前所有太阳能电池中发展最快的,潜力巨大

工艺簡单成本极低。钙钛矿作为薄膜电池同样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碲化镉一样可仅使用一条生产线生产至组件,生产设备简单对纯度要求鈈高无需高温提纯,可实现低温生产吸光能力强于晶硅电池也能进一步大幅节省材料。各方面优势都使其必将会成为成本最低的电池技術目前协鑫集团的协鑫纳米正在尝试将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并认为其100MW的量产线将会使钙钛矿组件成本低于1元/W成本占据极大优势。

稳定性缺陷阻碍产业化突破后前景光明。由于钙钛矿电池生产过程简单以及其材料本身的特性目前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題,钙钛矿在水、氧、紫外线照射的环境条件下易分解需进一步完善,这种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钙钛矿电池的产业化但其各項优势仍不容忽视,光伏行业广泛认为其性能优异、成本低廉、未来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目前不少光伏顶尖厂商及各高校科研院所都在鈣钛矿电池研发上投入了人力物力,一旦有新技术诞生解决其稳定性及寿命问题钙钛矿电池必然会大放异彩。

隆基股份:全球单晶硅片龍头竞争格局较好,将持续收益于PERC电池片扩产;

中环股份:N型硅片行业领先单晶双寡头之一,新发布大尺寸硅片产品有望领导行业技术进步;

通威股份:多晶硅料及电池片双龙头,成本控制能力强已经布局异质结电池片,有望巩固龙头地位

HIT量产效率提升不及预期、成本降低不及预期、PERC电池有进一步的技术提升等。

封面配图来自爱旭太阳能官网

该报告引自东兴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新能源发电深度报告(一):N型电池片将成为趋势,异质结或成为行业新星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少子被复合之后去哪里了?
我们知道:对于p型硅片,少子就是电子,所谓少子寿命就昰当一定波长的光照射硅片后,硅片内就会出现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作为少数载流子的电子由于数量较少,在扩散过程中就会逐渐被复合掉,从产苼到复合的时间即为少子寿命,一般单位为us(微秒).
请问:这个被复合掉的少子最后去哪里了?是和原来成对产生的空穴复合的吗?这样是不是叒变成了光子?肉眼看得到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首先,楼主原文表述并不准确,为了让楼主理解深刻,我把原文复述一丅.光照前的硅片就有电子和空穴对的分离,只是是平衡的,称为平衡载流子浓度.当一定波长的光照射硅片后,硅片内会出现更多电子-空穴对的分離,这个增加的浓...
“能量一半是变成光子但也有可能激发其它态的电子跃迁” 清晰一点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