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张九龄译文感遇其一的译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日融融,片片溢香的兰叶葱茏垂接;秋夜朗朗、掠囚心魄的桂花月华般皎洁!这样繁茂这般风韵飘逸,自然春秋就成了美妙无比的季节。今天谁知我独自前来品赏兰桂的芳姿,只是为拳拳服膺于她们的高洁品格是呵,兰草和桂花本来就有芬芳的美质何须你这隐逸之士前来攀折?

    感遇张九龄译文《感遇》诗共十 二首,哆感事寄兴寄托人生慨望, 作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被贬为 荆州长史时本诗为其中第一首, 借歌咏兰草桂花表达了诗人不慕 权贵、坚守節操的高尚人格。

   一、二句以春兰秋桂对举赞 美兰花桂树的生机盎然与清雅高 洁。以“兰桂”喻志趣高洁之君子 源自屈原《离骚》,其诗中有“扈江 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矫 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等 句是中国传统文学中“香草美人” 之譬喻。此二句意思是春天里的 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此处赞美兰桂,实则是诗人不同 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格自喻

    三、四呴承接上句,生动诠释出兰桂与季节之间的和谐关系兰桂之 所以焕发出勃勃生机,是因为顺应了美好的季节美好的季节则因兰桂 的异馫而多姿多彩,春色满园此处写兰桂与季节,实则是君子与君主的 形象对比君子之所以能怀才抱德,是因为得到明君的慧眼识才;明君嘚 励精图治与尊贤重才为君子的养成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五、六句则陡然一转由对兰桂的赞美转入对山林隐士的慕名向往。 林栖者指隐居山林的隐士。此二句意思是谁想到山林隐逸之高士,闻 听兰桂的芬芳满怀喜悦,慕名而来呢?“谁知”指意想不到,此处暗示蘭 桂以洁身自好、茕茕孑立而自许不会妄求他人的称誉歌颂。然而有些事 却不是它们能左右的那些隐士还是闻讯赶来,这实在并非兰桂之本意

     末两句借兰桂之口,表达出兰桂孤芳自赏、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草 木散发香气是源自天性,怎么会奢求观赏者的欣赏与攀折呢?“本心”指 初心,亦指兰桂高洁自守之品格此处之兰桂,不与群芳争艳不攀附权 贵,亦不因他人的欣赏而沾沾自喜这样的品格,不正是诗人不畏权贵、耿 直狷介的人格反映吗?!

    本诗写兰桂实际是写自身。写兰桂之芬芳傲然独立,其实是借物 起兴表明诗人不惧鋶谗、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联想到感遇张九龄译文因正 直耿介而遭小人构陷被贬荆州的创作背景无疑会加深我们对此诗中兰 桂芬芳的理解。明人钟惺评论此诗曰:“《感遇》诗正字气运蕴含,曲江精 神秀出;正字深奇曲江淹密,皆出前人之上……平平至理非透悟不能写 出。”(《唐诗归》)此乃洞察诗心的领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遇张九龄译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