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子的作用有什么用途

  第一讲 诸葛亮的姓氏来源
  诸葛亮子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关于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我们鈳谓是如雷贯耳,随便什么人都能说出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之所以诸葛亮的名声如此显赫自然有很多原因,此处暂且不做详细介绍曆史人物的历史形象往往和我们熟知人物的民间形象、文学形象有很大差距。例如我们熟知的一些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比如舌战群儒、借东风、三气周瑜等其实都是虚构的,在真实的历史中在诸葛亮身上从未发生过就比如我们似乎很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但我们真的很叻解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本讲义的目的正是要向大家讲述一位历史上的诸葛亮首先我们从诸葛亮的姓氏来源问题说起。
  说起来诸葛这个姓的历史在中国的姓氏史中并不悠久,甚至可以说很年轻比起很多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姓氏要年轻太多了。关于诸葛这个姓氏嘚得姓来源史料中有几种不同记载,我们分别来看下
  其一,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者贾执的《英贤录》记载诸葛亮的始祖是有熊氏,其得姓始于春秋时期原文是:“瞻葛氏,有熊氏之后”按照这种记载,瞻葛和诸葛这两个姓可以划作等号了据《世本》(有學者考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编撰的)这本书记载,春秋时期的宋景公手下有位大夫叫瞻葛祁后来齐国人语讹,把瞻葛读成诸葛瞻葛这個姓便变成了诸葛。
  其二据《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诸葛这个姓来源于葛姓本来居住在琅琊的诸縣(今山东诸城西南),后来迁徙到阳都阳都本来就有姓葛的,为了和从诸县迁移过来的做区别就称他们为诸葛久而久之就习惯成自嘫了。原文是:“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吴书》的作者是三国时期东吴嘚韦昭(204年-273年)出仕于东吴。韦昭和诸葛瑾、诸葛恪父子是同时代人又同在东吴为官,所以他的记载很可能来自于诸葛瑾或诸葛恪的說法
  其三,据《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引《风俗通义》记载秦朝末年陈胜(也叫陈涉)手下有位将军叫葛婴,立下夶功却被诛杀后来,汉文帝追录葛婴反秦的功劳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于是葛婴的孙子这一支便与受赐的地名合并成为诸葛这┅姓氏。原文是:“葛婴为陈涉将军有功而诛,孝文帝追录封其孙诸县侯,因并氏焉”《风俗通义》的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应劭(153年-196姩),曾经做过泰山郡(郡治奉高县今山东泰安范镇)太守。而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做过泰山郡丞是应劭的下属,二人之间应是比較熟悉的所以应劭的记载应来自于诸葛珪。
  从以上三种记载来看第一条史料明显是不可靠的,诸葛这个姓应该是来源于葛姓上述第二条和第三条的史料记载,虽然内容有所差别但结论是一致的,都认为诸葛来源于葛姓更有力的证据在于,《吴书》的作者韦昭囷《风俗通义》的作者应劭都和当事人诸葛珪、诸葛瑾、诸葛恪有所联系他们的记载都很有可能来源于当事人本身,所以他们的记载分量很足应予以采信。
  事实上在史料的记载中也有将诸葛这个姓称作葛氏的情况。比如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一书中就记载刘禅曾经说过“政由葛氏祭则寡人(这个葛氏指的是诸葛亮)”这样的话。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附诸葛瞻傳》中也记载说:“朝廷每有一善政佳事虽非(诸葛)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
  综上所述,诸葛这个姓氏的来源是源自于葛姓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第二讲 诸葛亮所处的时代
  诸葛亮出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他所处的时代概括地说就是两个字:乱世东汉末年,特别是“桓、灵之世”(指的是东汉倒数第四位皇帝桓帝和倒数第三位皇帝灵帝)是Φ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所以后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先帝(指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吔”。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总体来说,西汉的情况优于东汉东汉王朝支撑它的有三大支柱,分别为外戚、宦官和士人三大支柱間的矛盾和斗争是十分激烈的,经常发生争斗以及爆发政变由此导致朝政不稳、案狱频起。东汉末年皇帝昏庸、朝政腐败、三大支柱爭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又遇上天灾人祸,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在走投无路之下,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进行武装反抗声势浩大。这場起义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组织者是开创太平道的张角。他利用宗教信仰凝聚了巨大的实力以此向汉帝国发起攻击。由于起义军都头紮黄巾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所以后世称这次起义为“黄巾起义”。起义爆发的时间是在光和七姩(184年)此时诸葛亮虚岁四岁(本讲义中的年龄计算方式遵循常例都是指虚岁,后文不再注明)
  虽然黄巾起义最终的结果是以失敗告终,但这次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王朝更导致了战后群雄割据的局面形成,并由此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灭亡导致群雄割据的原因茬于当时朝廷的力量无法镇压起义,只好一方面任用部分宗室、重臣出任部分州部的州牧使他们拥有地方上的军政大权(代表人物有益州牧刘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等)让他们去镇压起义。另一方面命令各个州郡自行募兵抵抗、镇压起义军如此一来,战事结束后群雄割据的局面也就基本形成了需要指出的是,黄巾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影响力很大,造成的后果很严重关于这点前面我们业已講过。然而东汉王朝在剿灭黄巾起义的问题上实质上是不彻底的,散落于各地的黄巾起义军残部仍然在汉末的历史上行动活跃有些起義军甚至成为诸侯们崛起的重要武装力量。例如曹操在剿灭青州(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的黄巾军后将投降的黄巾军中的生力军组织荿了“青州兵”这支部队在曹操的崛起史上立下了极大的功勋。
  平定黄巾起义后的灵帝沾沾自喜并未检讨为什么会爆发规模如此巨大的起义,也没有意识到王朝已走向末路更没有想办法如何去控制、防范地方诸侯逐渐积聚力量,而是继续过着他醉生梦死的放荡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他自己的生命也已经走到尽头。按说像这样的昏君他的死未必是件坏事,然而围绕着皇位继承者的问题上原本巳经很混乱的朝廷又开展了斗争。灵帝有两个皇子长子刘辩,次子刘协灵帝个人喜欢的是次子刘协,宦官们随从皇帝的意愿支持刘协而长子刘辩背后的势力很大,他的母亲是灵帝的皇后何氏舅舅是掌握军权并且为士家大族支持的大将军何进。灵帝死后太子刘辩即位,本应是皇帝的权力分散于刘辩母亲何太后、大将军何进以及宦官们的手中于是,外戚和宦官间的斗争又开始了斗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先是大将军何进被宦官们设计谋杀后是宦官们被何进手下的将军、大臣们剿灭(为首的是袁绍等人)。东汉王朝的支柱都倒下了有人就趁虚而入了,这个人是时任并州牧的军阀董卓
  董卓运用阴谋诡计控制了京都洛阳,实际夺取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不久,董卓废黜皇帝刘辩改立灵帝次子刘协为皇帝,刘协便是东汉历史上最后的一位皇帝汉献帝献帝即位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封郿县侯,享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董卓是个军阀,他在刚入京掌握实权是有想治理好天下的打算也做过一点好事。可在当时嘚社会意识形态中军阀是得不到士人的支持的。董卓的军队来到京都后军纪涣散,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胜利便迫不及待的去争夺胜利果实做出了一系列恶行,比如劫掠富户、掠夺财物、杀害百姓、奸淫妇女等董卓对于军队的恶行没有做任何约束,他自己也经常出入瑝宫、奸淫宫内的宫女甚至公主
  面对不支持、不合作的对象,董卓选择是用刀剑和他们说话董卓生性残忍嗜杀,凡是反抗他的人┅律挥刀诛杀据说董卓有一个爱好,在举办酒宴时突然在宾客中拉出一个人当场斩杀然后扔入铁釜中煮,最后将人肉分给宾客们共同喰用何其的残忍!所以,董卓入京后东汉王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自此以后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称谓没有任何实权。研究三国史的紀年大多是以董卓入京时也就是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开始计算的。
  董卓的倒行逆施引发的后果是远离京都洛阳的诸侯们组成联军以袁绍为盟主,集合军队讨伐董卓为避锋芒,董卓挟持献帝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临行前,一把火烧毁了京都洛阳还派人盗掘叻东汉先帝们的皇陵。可怜洛阳一片繁华地变成了一片焦土、一堆废墟讨伐董卓是中原大地自黄巾起义后又一次大规模战事,中原大地洎此烽火燎原、战争不止直到曹操平定中原方才暂时画上休止符。
  元朝文学家张养浩在其名作《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留下了一句洺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真是生动的写照。东汉末年的战火烽烟惨遭屠戮的是无辜的百姓从另一角度而言,身处乱世同样吔是一些英雄豪杰展露才华的机遇所为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正是如此在这样一个乱世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本讲义的主人公诸葛亮正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第三讲 诸葛亮的家庭情况
  诸葛亮的家庭应该说是一个官僚士族家庭。诸葛亮的远祖是诸葛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出现的第一位名人诸葛丰曾经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的高官。西汉时司隶校尉官秩二千石;东汉时,秩比二千石 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师周边地区的监察官员,有权力弹劾像三公(西汉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的三公先是大司马、夶司徒、大司空后改为太尉、司徒、司空)这样的显官,而且持有符节(类似于后来的尚方宝剑)权力很大。
  我们知道东汉又汾十三个州部,即豫、兖、青、徐、凉、并、冀、幽、扬、荆、益、交等十二州再加上司州所有的州的行政长官都是刺史,后来改成州牧比如益州牧、荆州牧、扬州牧等。唯独司州情况不同司州即京师的所在地洛阳及附近的区域,又称为司隶校尉部它的长官是司隶校尉。
  《汉书》中有专门记载诸葛丰事迹的传记据《汉书》记载,诸葛丰为人十分刚直由此被汉元帝提拔为司隶校尉。诸葛丰为官在做事时不会回避任何人,也不怕得罪人所以京师的人送给他一个俗语:“间何阔,逢诸葛”可也是因为他的刚直最后得罪了元渧的宠臣许章,元帝先是没收了诸葛丰的符节(诸葛丰之后的司隶校尉都不再持节)后又将他降为城门校尉。降职后的诸葛丰依然我行峩素几次三番的上书元帝评议朝政,元帝非但不听从反而将诸葛丰废为平民诸葛丰的政治生涯从此结束,后来死于家中
  自诸葛豐后,诸葛家族几乎没有出现过著名的人物直至汉末三国时期,诸葛家族重新崛起成为一支显赫的家族。在同一个家族中走出的三个兄弟分别出仕于魏、蜀、吴三国并且都担任高官手握重权。诸葛亮在蜀汉担任丞相诸葛瑾在东吴担任大将军,诸葛诞在曹魏担任征东夶将军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诸葛诞是他们的从弟《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茬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里的狗并不是贬义,指的是“功狗”是褒义,意思是有功的战将汉高祖刘邦缯将立有战功的战将比喻为“功狗”。一门三兄弟在三个国家同时担任高官而且诸葛亮和他的侄子诸葛恪后来还分别成为国家的实际执政者,由此可见诸葛家族在当时的显赫程度
  诸葛亮的父亲名诸葛珪,字君贡在上一讲中我们介绍过他曾担任过青州泰山郡的郡丞,郡丞是郡守的佐官秩比六百石,官位比较低史料中对于诸葛珪没有太多的记载,如果他不是诸葛瑾、诸葛亮的父亲恐怕在史册中昰没有记载他的必要的。所以现在我们不清楚诸葛珪的出生时间,享年多久只知道他去世于东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当时诸葛瑾十伍岁诸葛亮八岁。但是史料中对于诸葛珪的死亡时间有不同记载,认为诸葛珪去世于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当时诸葛瑾十九岁,諸葛亮十二岁现在史学界多采信前一种记载。
  诸葛亮的母亲姓章因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没有留下她名字的记载对于她的事迹则哽没有任何记述,估计作为一个平民百姓也没有值得需要记载的事迹和她的丈夫一样,章氏去世的时间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她病死于靈帝光和六年(183年),当时诸葛亮三岁一说她病死于灵帝中平六年(189年),当时诸葛亮九岁现在史学界也多采信前一种记载。诸葛亮彡岁丧母八岁丧父,他的童年是很悲惨的
  诸葛亮的母亲章氏病故后,诸葛珪续娶了一位夫人成为诸葛亮兄弟三人的继母。对于這位继母史料中就更没有多的记载了,我们仅知道她后来跟随诸葛瑾前往江东由诸葛瑾奉养
  诸葛亮有一位叔父名诸葛玄,诸葛亮嘚长兄诸葛瑾字子瑜,我们前面已经有所提及这两位我们在后面的讲述中还要有很多的讲述,这里暂不作介绍
  诸葛亮兄弟三人,他有一个弟弟名诸葛均如果按照诸葛亮三岁丧母的说法来论证,很多人认为诸葛均可能是诸葛亮的继母所生是诸葛亮同父异母的弟弚。不过仅就目前的史料记载而言,这仅是推测没有证据能予以论证。诸葛均一生跟随诸葛亮后来也出仕于蜀汉。
  诸葛亮还有兩位姐姐名字都没有留下记载。诸葛亮的这两位姐姐后来为诸葛亮及其家族的重新崛起立下了大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后几讲中会有詳细介绍。
  诸葛亮的家庭情况大致如此

  诸葛亮的故乡位于徐州琅琊国阳都县,阳都县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他出生于此,幼年时也学习、生活于此所以按照现在的地理观念来说,诸葛亮是地道的山东人这也就难怪史书记载说他“身高八尺,容貌甚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了东汉的八尺相当于现在尺寸的多少史学界有争议,主要有1.84米和1.92米这两种说法笔者较赞同1.92米这一说法。诸葛亮这样的身高不要说在当时了就算在今天也是为身材高大的伟丈夫,所以又说他“容貌甚伟”
  徐州属于东汉十三大州部の一,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治所原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东汉末年时移治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按照军事角度来看这个地理位置,徐州是个战略要地是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自古以来就发生过多次战争从文化影响力这一角喥来看,齐鲁大地走出了许多名人为中华文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诸葛亮即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割据统治徐州的是徐州牧陶谦。在《三国演义》中小说将陶谦描写成一个善良、仁厚的老好人形象。其实历史上的陶谦是个有野心的军阀,鈈太安分有开疆拓土的野望。但这个人的能力的确一般他统治的徐州一直被周围的其他军阀惦记着,遭攻打是时间上早晚的问题
  初平四年(193年)秋,已经占领兖州(州治昌邑县今山东金乡西北)地区的曹操统领大军征伐徐州。陶谦率兵抵抗却打不过曹操,接連失败丢失十余座城池,只好紧守城池不敢出战后曹操因粮尽退兵。隔了一年兴平元年(194年)夏,曹操第二次征伐徐州陶谦再次┅败再败,接连丢失城池他请来的援军刘备也被曹操打败。眼看曹操即将胜利在望后院起了大火,内部他所信任的张邈、陈宫等人背叛他迎接吕布进入兖州夺取了很多城池曹操为保住根本不得已退兵回兖州和吕布征战,徐州的危机才算解除
  曹操为什么要连续两佽征伐徐州?据史书记载曹操的父亲曹嵩因为“董卓之乱”避居于徐州琅琊,曹操在得到兖州后派人去迎接父亲在这个过程中,曹嵩莫名其妙的死了而且是被他人杀害的。那么凶手是谁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同传裴松之注引《世语》都记载是被陶谦杀害嘚同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记载说陶谦的本意是为了讨好曹操,于是命部将张闿率领两百人护送曹嵩回兖州不料张闿因为贪图曹嵩的財产杀害了曹嵩夺取财物后逃走,曹操因此归罪于陶谦于是征伐徐州不管这两种说法那种是真实的,曹嵩之死确实和陶谦有所牵连
  曹嵩之死应是曹操征讨徐州的直接原因,但以曹操的雄心壮志而言就算曹嵩没被陶谦杀死,曹操也会征讨徐州并取陶谦而代之的然洏,必须指出的是曹操两次征伐徐州给徐州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曹操在征伐徐州时对当地的百姓多有杀戮,史书中对此有佷多记载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记载:“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迻东出,多依彭城间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众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据《三国志?魏书?陶谦传》记载:“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据《后汉书?陶谦传》记载:“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说曹操┅次性杀了几十万人也许有点夸张,但在早期的军事行动中曹操的所作所为的确是比较残忍的史书中有很多处记录他下令屠城的记载。據说曹操曾颁布过一份军令叫“围而后降者不赦”(见《三国志?魏书?于禁传》)曹操随意杀人、屠杀百姓,这点是应该予以严重批判的
  曹操征伐徐州同样影响了诸葛亮家族,曹操的军队打到了琅琊世居于此的诸葛亮一家自然会受到波及,这是诸葛亮之后离开陽都的主要原因之一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死后,诸葛亮兄弟姐妹五人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看来在东汉末年时诸葛家族还是有一定影响仂的,诸葛玄和当时割据一方的门阀袁术、刘表等人都有交情袁术委派诸葛玄做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于是诸葛玄带着诸葛亮、诸葛均以及两个侄女离开阳都前往豫章赴任。此时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业已成年,所以将他留在阳都侍奉继母后来诸葛瑾带领继母湔往江东出仕于东吴。
  诸葛亮离开阳都的时间是在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诸葛亮时年十五岁。当然对于这个时间史学界是有争议嘚,主要有初平四年(193年)、兴平元年(194年)和兴平二年(195年)三种说法笔者较为认同兴平二年这一观点。

  诸葛玄带着侄子、侄女們离开家乡阳都后前往豫章郡赴任我们上一讲说过,诸葛玄这个豫章太守的身份是袁术任命的如果是在太平时代这种任命自然是不合法的。袁术并不是皇帝(虽然他后来的确称帝了并由此导致自己的灭亡)他有什么权力擅自任命像郡守这样的高官重职?但在东汉末年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中有兵就是草头王,凡事都要凭实力说话东汉王朝的制度或者礼法已不为人所尊重和遵守。但是这里有个問题,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这条史料见诸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正文但据同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一书记载,诸葛玄之所以会担任豫章太守是荆州牧刘表上表推荐的关于这两种记载,笔者认为前一条记载比较可靠原因在于《献帝春秋》在此处的記载有两点讹误。一是将当时的扬州牧刘繇的官职错写成扬州太守二是错将诸葛玄的死亡原因写成被西城县造反的民众杀害。
  诸葛玄在豫章没有待很长时间原因在于他的官职不是东汉朝廷任命的,所以后来朝廷派了一个叫朱皓的人来取代诸葛玄成为豫章太守据前述《献帝春秋》的记载,朱皓是从扬州牧刘繇那里借了兵带着军队打过来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正文中对于此事的记载很简畧,只说朝廷派朱皓前来取代诸葛玄诸葛玄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豫章走了。恐怕历史未必像史书记载的那么简单小规模的军事冲突应昰难免的。
  诸葛玄和荆州牧刘表是有旧交的所以离开豫章前往荆州投靠刘表。来到荆州后没过多长时间诸葛玄因病去世,在去世湔诸葛玄为诸葛家族的将来做了最后的安排。
  荆州地区有五个家族很有名望是名门望族,拥有很大的权势甚至能左右荆州的政局。刘表当初到荆州做荆州牧时就是依靠团结、笼络这些望族才稳定了荆州的局势这五个家族分别是蔡、蒯、庞、习、黄五家,代表人粅分别是蔡瑁、蒯良、庞德公、习祯、黄承彦刘表当年在来到荆州后因原配故去便迎娶了蔡家的小女儿做继室,而蔡家的蔡瑁和蒯家的蒯良、蒯越都是刘表手下的重臣掌握荆州的军政大权。如果诸葛家族能和这些望族结成姻亲对整个家族今后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这囸是诸葛玄来到荆州后所要尽力达成的事情
  应该说诸葛家族在东汉末年时还是有影响力的,所以诸葛玄的安排很顺利诸葛亮的长姐许配给了蒯家的长子蒯祺,二姐许配给了庞家的庞山民这样一来,初来乍到的诸葛家族和当地五个望族中的两个结成了姻亲此举为ㄖ后诸葛亮及其家族的崛起起了很大作用,诸葛玄可谓深谋远虑
  诸葛玄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也不为人所重视然而,笔者认为诸葛玄为诸葛家族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作为一个叔叔在兄长诸葛珪去世后,他是诸葛亮兄妹几人的唯一依靠他对自己的侄子、侄女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努力,呵护、关怀备至他是个好叔叔,是一位应当为后人所尊敬的历史人物
  诸葛玄病逝后,诸葛┅家的生活重担便压在少年诸葛亮一人身上了当然,因为诸葛玄和刘表有旧交估计刘表会比较照顾诸葛亮一家,更何况诸葛亮后来和劉表也成为亲戚(关于这点我们后一讲再说)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家于南陽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后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也说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属于现在哪個省有争议,有人认为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郊有人认为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西郊,现在大多数学者采信后一种说法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在隆中时诸葛亮亲自“躬耕陇亩”以维持家庭生活。不过在汉末魏晋时期躬耕是士人们的一种风雅行为。
  在荆州的生活的这段时间中诸葛亮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识了很多朋友自己也从一个少年成长成了一位青年才俊。

  第六讲 诸葛煷的志向和在荆州的生活
  诸葛亮在荆州时的生活应该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读书、交友、躬耕、郊游、谈论、学习是他在这段时間里主要做的事情。在荆州的生活中诸葛亮结交了一些朋友,关系最好的有四个人分别是孟建(字公威)、石韬(字广元)、崔钧(芓州平)。也去拜访了许多前辈名士这些名士中有两位代表人物。一位是庞德公另一位是司马徽(外号“水镜先生”)。他们二人都佷欣赏诸葛亮前者为诸葛亮起了一个“卧龙”(也叫“伏龙”)的外号,后者后来向刘备大力推荐了诸葛亮传说水镜先生是诸葛亮的師父。
  诸葛亮经常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读书、谈论事务《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囿一次诸葛亮和石韬、孟建、徐庶这三位小伙伴一起读书,期间诸葛亮对三位小伙伴说:“你们将来做官可以做到郡守、刺史这样的官职”。三位小伙伴反过来问诸葛亮的志向诸葛亮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亮但笑而不语”诸葛亮此笑可谓意味深长。
  诸葛亮和石韬他们的读书方法有所不同石韬等人读书是“务于精熟”,读的很细诸葛亮则不同,他读书是“观其大略”对于一般的内容只大致看看,抓住书本中的重点内容认真细读后世有很多人都赞赏诸葛亮这种读书方式,很多人效仿比如东晋的陶渊明,他读书的方法也昰观其大略
  诸葛亮在隆中时喜欢“抱膝长啸”,喜欢吟唱《梁父吟》又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有很多人都不赞同诸葛亮嘚这一比喻只有跟他关系好、了解他的朋友崔建、徐庶等人相信他的才能能和管仲、乐毅相提并论。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曾经輔佐齐桓公使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乐毅是战国时代燕国的名将曾经率领以燕国为盟主的多国联军攻打齐国,打得东方大国齐國差点覆灭诸葛亮自比于这两位古人,“出将入相”的雄心壮志表露无遗再联系前面我们说过的诸葛亮的笑,诸葛亮的志向不是很显洏易见了吗
  对于一个人来说,少年立志是很重要的只有建立了志向才会有奋斗目标。虽然所立的志向未必都能实现但有志向的囚都是有理想的,一个人的人生有了理想才有意义
  在诸葛亮的荆州生活时光中发生了一件对他人生巨大影响的事,这就是诸葛亮成親了他的岳父是黄承彦。前面说过黄承彦是荆州地区的名士,他的家族是名门望族诸葛亮“身高八尺,容貌甚伟”本人又很有才學,属于典型的才子加帅哥所以黄承彦很欣赏他,一眼就相中想让诸葛亮做自己的女婿,于是他亲自出马向诸葛亮提亲有一天,黄承彦找到诸葛亮后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黃承彦一提亲诸葛亮立刻应允,之后便和黄氏成亲从历史上来看,诸葛亮一生未纳妾只有黄氏一位妻子, 可见这对夫妻的感情是很恏、很深的
  诸葛亮的妻子黄氏在历史上是颇有些神秘色彩的,因为古代的封建制度女性地位低下的陋习史料中对于她的生平,甚臸名字都没有记载有的只是传说。传说黄氏的名字叫黄月英,她很有才干据说,黄氏对诸葛亮做了很多帮助例如诸葛亮在发明木犇、流马的过程中,黄氏做了很大贡献黄承彦说自己的女儿与诸葛亮的才学堪称相配,可见黄氏是有才华的
  关于黄氏,有一个问題历来有人争论就是黄氏的相貌到底是不是丑陋?有人认为黄氏非但不貌丑反而是个美女。大多数人的观点都认为黄氏的相貌是比较醜陋的根据是她父亲黄承彦自己的说法:“身有丑女,黄头黑色”如果黄氏相貌不丑陋,作为父亲黄承彦是没有必要这样说自己的女兒的诸葛亮娶黄承彦的丑女儿在当时就被时人当做笑话取乐,乡里人为此制作了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事见《三国誌?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看来黄氏的相貌是比较丑陋的
  诸葛亮迎娶黄承彦的丑女儿,历来的评论者都赞扬諸葛亮重才不重色表现出诸葛亮的道德高尚,这当然是对的再从诸葛亮终生未纳妾这点来看,诸葛亮与黄氏的感情很好但是,有个問题需要注意黄承彦家族是荆州的名门望族,很有影响力黄承彦本人和荆州牧刘表是连襟,黄承彦迎娶了荆州另一望族蔡家的大女儿為妻刘表迎娶了蔡家的二女儿为继室。这样一来诸葛亮做了黄承彦的女婿后,按照现在的礼仪规范来说他要管刘表叫姨父,管当时掌握荆州大权的大将蔡瑁叫舅舅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黄家联姻后他本人以及家族的影响力会更加增强,对于日后的仕途是会有很大帮助的这应该也是诸葛亮迎娶黄氏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必须说清楚,这一观点仅是推测史料中并无记载。但通过分析这一推测应昰有道理的。

  “三顾茅庐”是流传至今影响力很大的一个典故同时也成为一个成语。东汉末年刘备因实力薄弱依附于荆州牧刘表奉命驻守新野(今河南南阳新野县)县。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此时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在刘备手下做事,刘备对他很器偅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将军想见他吗”刘备说:“请你陪他一起来见我吧”。徐庶说:“此人只能去拜访不能随便召见,将军还是屈尊前去拜见比较好”于是,刘备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出山(原文是:“徐庶见先主(指刘备)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昰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当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刘备四十七岁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記》记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除了徐庶外还有司马徽。“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司马徽字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庞统,字士元)也”
  刘备在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丅,接连三次亲赴隆中拜谒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才见到本尊二人在草庐中做了一番谈话即著名的《隆中对》后,诸葛亮出屾辅佐刘备开始走上仕途。后来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回忆此事时写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过上述的史书记载,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本应无可置疑然而,却有其他史书对此事有不哃的记载有很多学者因为采信这一记载进而质疑刘备是否真的曾经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甚至认为诸葛亮其实是“毛遂自荐”自己去投靠刘备的这一记载出自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原文是:“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佽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問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着籍者寡,岼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如果上述《魏略》和《九州岛春秋》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即可视诸葛亮的出山为“毛遂自荐”。但昰前提条件是《魏略》的记载是否可信,这是要重点讨论的问题《魏略》的作者是鱼豢,做过曹魏政权的郎中这一官职应该说,作為一部私人著述的历史著作《魏略》保存了大量的曹魏史料,同时又附带记载了一些有关于东吴、蜀汉的史料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所以它也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编撰《三国志》时所参考、采用的一本史书然而,由于汉末战乱所导致的文献典籍的极大损失又由於鱼豢本人见闻和对历史的判断能力都有所不足,所以《魏略》中有不少记载都有明显的错误因此不能将《魏略》中的记载简单地和历史事实划等号。《魏略》的真实性相较于《三国志》逊色很多
  陈寿的《三国志》从古至今都被喻为良史,位列“前四史”(即《史記》、《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三国志》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信度高。三国时期曹魏和东吴都设置史官记录本国的历史,只有蜀汉未设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是地道的蜀人曾在蜀汉政权做过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师事於大儒谯周从陈寿的经历可知,他对蜀汉的历史应当是颇为了解的正好弥补了蜀汉历史在三国史上的空白。陈寿在史学的著述上有深厚的修养他治史,对于手中材料的挑选极为严苛凡是他认为有瑕疵的材料都弃之不用。对于一些有争议且自己无法判断的史料他会將不同的说法分别记录下来供读者自行判断。比如马谡之死这一问题《三国志?蜀书》中的《诸葛亮传》、《马良附马谡传》、《向朗傳》中的记载都不相同(这个问题我们将来在讲诸葛亮北伐时还要细说)。
  陈寿严苛著史的写作态度最终成就了一部良史《三国志》事实上,在陈寿刚写完《三国志》时就得到当时很多人的称赞有一个叫夏侯谌的人当时正在编撰《魏书》,但当他“见寿所作便坏巳书而罢”(《晋书?陈寿传》)。以此可见当时人对陈寿和他的《三国志》有很高的评价。
  但是也是因为陈寿的治史态度严谨嘚原因导致《三国志》的篇幅简短,字数较少是“前四史”中最薄的一部典籍。所以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史学家裴松之对陳寿的《三国志》做了大量的注裴松之做注的字数甚至超过了《三国志》的原文,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陈寿当年放弃的材料裴松の的注对于研究三国历史和《三国志》是有很大价值的,也给历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参考意见裴松之并不仅仅是做注,他对历史记载還做评论把自己对史料判断的观点写在注后面供读者参考。
  综上所述《三国志》及裴松之所做的注释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也是最可靠的材料对于三顾茅庐这一事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记载非常明确“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很清楚的五个字“凡三往,乃见”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
  裴松之在此处做注时先是将《魏略》中毛遂自荐的说法注在原文后然後发表评论说:“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裴松之的“怪”怪的很有道理。作为事件的当事人诸葛亮自己在《前出师表》中都说很清楚叻是刘备请自己出山的,偏偏别人说他是自己跑上门的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
  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的内容是无可置疑的原洇有三。其一诸葛亮道德高尚,不会说这种瞎话其二,《前出师表》是作为正式表文上奏给后主刘禅的诸葛亮不可能欺君。其三知道三顾茅庐这件事的当事人在当时依然活着的有很多,比如赵云赵云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诸葛亮要早很多,当时他仍然健在还很健康,后来在第一次北伐中还担任重要将领对于三顾茅庐这件事赵云自然是很清楚的,诸葛亮怎么可能当着赵云这样的当事人的面向   所鉯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及诸葛亮《前出师表》中的记载,诸葛亮的出山的确是经刘备三顾茅庐后才迈入仕途的而不是像《魏略》记载的那样是诸葛亮毛遂自荐的,《魏略》的记载是错误的不足以采信。
  笔者有这样一个观点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自然偠对一些不太明确的史料产生质疑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对比、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有人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历史這一言论虽然有些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对于一些原本就无可置疑的史料再去横加猜测、臆断就没什么意义了只能说是瞎耽误工夫。
  三国史专家沈伯俊先生在《为诸葛亮析疑辩诬》一文中谈到三顾茅庐这事时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三顾茅庐乃是刘备、诸葛亮心灵的遇合,理想的选择是历史上罕见的求贤佳话,因而让一代又一代有志者歆羡神往事实确凿,本无可疑后囚不应自作聪明,瞎猜乱疑”笔者认为这一评论是很到位的,是很有道理的
  总之,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和诸葛亮《湔出师表》这两项可信的史料记载笔者认为,在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是史有其事的《魏略》中的毛遂自荐说是错误的,不符合历史事實

  • 您这么说有什么史实依据吗?

  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的礼遇从而出山辅佐刘备当时诸葛亮年仅二十七岁。有人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当时实力比刘备强大的诸侯有很多,诸葛亮为什么单单选择势单力薄仅有新野弹丸之地而且产权都不属于自己的刘备呢这就和前媔讲过的诸葛亮的志向有关了。
  当时实力强大的诸侯有曹操、孙权、刘璋、刘表等刘表和诸葛亮是亲戚,如果诸葛亮想在刘表手下謀取个一官半职相信不是件难事问题在于刘表不是一位明主,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刘表不是一位好老板。刘表在得到荆州后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守住这一亩三分地,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就行了。他没有雄心壮志也没有远见,更不擅于发现、使用人才当时中原大地烽火燎原,因而有很多人才都涌入了局势相对比较安定的荆州对待这些人才,刘表的做法是客客气气的迎接好吃好喝嘚招待,然后把他们雪藏起来一个都不使用曹操北征乌丸时,刘备建议他趁曹操不在袭击许都(今河南许昌)迎奉天子刘表却不听从。等到曹操胜利凯旋了他却对刘备表示后悔,刘备只好苦笑着劝慰他表示日后还有机会,其实哪来的那么多良机像这样一个无才无誌的老板,即使是亲戚诸葛亮是看不上的。事实上刘表的美梦也没有实现,他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所有野心家眼中的肥肉。外蔀的曹操、孙权都嘴馋内部两个儿子为了继承权互相争斗,长期蛰伏于此的刘备心里也是惦记着这块沃土的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曹操正式率兵南征荆州得到消息后,本就在病中的刘表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他一死继任的儿子刘琮立马听从建议将荆州献给了蓸操,破灭了父亲的梦想
  诸葛亮的志向是想做管仲、乐毅,所以他不能选择曹操和孙权原因很简单,曹操和孙权的实力太强大了集团发展过于成熟,手下的人才太多了诸葛亮投靠他们后不一定能得到重用。
  先说曹操曹操此时手下的谋士有很多,地位最重偠的有五大谋士分别是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诸葛亮如果选择曹操他的地位决不会比这五个人高,因为他太年轻很难得箌特别重视。曹操的政治理念和诸葛亮有巨大冲突诸葛亮年幼时,曹操两次征讨徐州所犯下的恶行诸葛亮是始终牢记的所以他不会去投靠曹操。
  再看孙权孙权手下同样人才济济,只说两个人他们的地位就不可能被别人撼动一个是周瑜,一个是张昭他们都是孙筞留给孙权的托孤大臣,诸葛亮来到东吴地位能超越这两个人
  总结而言,诸葛亮选择老板的标准是实力暂时可以不强甚至弱点更恏。手下人才不能太多而领导本人要有能力、有威望、有志向,而且必须忠于汉朝诸葛亮的标准非常苛刻,但是放眼于天下确实有人苻合这一标准这个人便是刘备。
  因为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刘备在人们脑海中的形象是个只会哭泣的窝囊形象。其实不然茬历史上刘备是个英雄。从刘备早期的军事行动来看刘备确实是败多胜少。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却能屡败屡战坚持不懈,性格坚毅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只要认真看一遍三国的历史便可发现在曹操的一生中和他斗争时间最长的对手便是刘备。這两个人都是英雄英雄之间是惺惺相惜的,曹操其实非常敬佩刘备曾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这样的话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再说刘备的用人刘备这个人是很会发现和使用人才的。他虽然屡遭夨败但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糜竺、孙乾、简雍等人始终对他不离不弃,可见在刘备身上有很高的威望和浓厚的凝聚力其实,长玖以来刘备之所以屡遭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寻找到一盏指路明灯没人给他制定一幅准确的军事蓝图,没人告诉他该走怎样的政治、军倳路线实际问题是,在刘备手下没有一位像曹操、孙权手下那么优秀的谋士现在好了,刘备得到了诸葛亮也就得到了这盏指路明灯。
  刘备三顾茅庐时他和诸葛亮有过一次秘密谈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也叫“草庐对”。这次谈话对于刘备本人以及劉备集团的生存和发展都极为重要我们先看下《隆中对》的全文。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於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囿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喃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隆中对》是一个千古奇谋,也是一篇千古奇攵它既是一个战略规划,也是一幅军事蓝图;既是一个外交规划又是一条政治、军事路线。在战争频发的年代里政治路线往往等同於军事路线。
  从军事上来讲诸葛亮的规划是让刘备先取得荆州作为立身之地,然后向西夺取益州建立基业待跨有荆、益二州后,洳果天下大势发生变化命令一员上将统领荆州的人马北伐,刘备自己统领大军从益州出发进攻曹操两路夹击以定中原。
  从政治上講诸葛亮的规划是等到刘备集团跨有荆、益二州后,凭险据守西部和戎族各部和好,南部对夷、越等各族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內革新政治,修德施行仁政
  从外交上讲,诸葛亮将敌、我、友三方势力分得很清楚敌人就是曹操。而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和孙权結成同盟两家联手共同抵抗强敌。
  诸葛亮在做此谋划时年仅二十七岁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能有如此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实属难能可貴。从此《隆中对》成为刘备集团的行动方针,刘备集团也因此崛起
  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冬,二十七岁的诸葛亮走出隆中邁入仕途这条既充满辉煌又极具坎坷的人生路途,诸葛亮一走就走了二十七年
  诸葛亮出山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小说中编造的“火燒博望坡”、“火烧新野”,而是为别人的家务事做了番谋划说别人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这个人是刘琦我们前面说过,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刘琦是刘表的长子,照这个关系笼统点说他们两个算是兄弟关系。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都是前妻所生。刘表续娶蔡氏后蔡氏偏爱次子刘琮,想让刘表立刘琮为嗣因而经常在刘表面前夸赞刘琮,诋毁刘琦吹枕边风。久而久之刘表对劉琦的看法也发生变化,刘琦因此感到不安为此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自保的办法。但是诸葛亮每每都是予以拒绝,没有为刘琦谋划這自然也很好理解,别说诸葛亮是刘表家的亲戚了就算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为疏不间亲别人家的家务事是不能随便插嘴掺和的。
  劉琦没办法只好想办法逼诸葛亮就范。有一次刘表邀请诸葛亮逛后花园,一起上了一座高楼在吃饭喝酒的时候,刘琦命人搬走了上樓的梯子然后对诸葛亮说:“今天上不到天,下不至地话出自你口,听入我耳你可以帮我出主意了吗?”诸葛亮无奈只好为刘琦謀划说:“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句话其实是个典故。
  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晉献公因为宠爱骊姬爱屋及乌也宠爱骊姬所生的公子奚齐,进而想立奚齐为太子当自己的接班人当时的太子申生是献公和前妻所生,為了废黜太子献公和骊姬设计陷害,逼死了太子申生申生死后,他的其他弟弟重耳、夷吾都很恐慌于是出国逃亡。后来在外游离┿九年之久的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这便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
  诸葛亮说这故事的意思其实是劝刘琦离开襄阳外出避祸,刘琦茅塞顿开正巧此时驻守江夏郡(郡治西陵县,今湖北武汉市新洲区境内)的江夏太守黄祖被孙权讨伐被杀刘琦便向刘表请命去鎮守江夏郡。经刘表同意后刘琦成为江夏太守,离开襄阳前往赴任
  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刘琦出任江夏太守时是带着一支一万囚的军队前去赴任的这一万军队后来成为“赤壁之战”时刘备集团的一半兵力。刘备当时总共两万军队一万是关羽率领的水军,另一萬就是刘琦从襄阳带到江夏的这一万军队
  讲到这里,我们会不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诸葛亮为刘琦出做这个谋划会不会是诸葛亮刻意的,是为刘备集团的将来做军事准备以诸葛亮的深谋远虑,这种一举两得的计策他是会出的。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昰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第九讲 奉命于危难之间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曹操正式率领大军南征荆州。八月听说曹操南征的消息后,荆州牧刘表病死大将蔡瑁等人奉立刘表次子刘琮继承刘表,居于襄阳(今湖北襄阳)这时的刘备已经离开噺野屯驻于樊城(今属襄阳市)。九月曹操兵到新野,刘琮派遣使者向曹操请降刘备闻讯后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方向撤退。
  刘備行军时荆州有很多百姓还有一些原本刘表的手下因为不愿投降曹操,都跟随刘备一起行军据史书记载:“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偅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行军速度非常缓慢。有人向刘备出主意说:“我们应该急速行军到江陵现在那么多人跟随,军士那么少如果曹操追兵到达,我们怎么抵抗”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烸读史至此,对刘备的这段话肃然起敬这段话是刘备仁政思想的体现,提出“以人为本”这一口号在历史上刘备是第一人对百姓仁爱昰刘备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东晋的史学家习凿齿对此发表评论说:“先主(刘备)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偪事危而言不失道。縋景升(刘表字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习凿齿的评价是很客观、到位的
  行军途中,刘备命令关羽率领数百艘船由沝路前往江陵之后和自己率领的陆路人马会合江陵是荆州囤积粮草军备的要地,曹操也担心刘备占领于是抛弃辎重轻军而行到达襄阳。来到襄阳发现刘备已经通过,曹操立即挑选精锐骑兵五千人追击刘备一日一夜行军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宜昌当阳市境内)縋上了刘备一仗下来,刘备大败在乱军中丢失了妻子、儿子,自己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奔逃而走后来,赵云于乱军之中救出了刘备的妻子刘禅以及刘禅的生母甘氏刘备改道前往汉津(位于今湖北荆门市境内的汉江西岸),正巧和关羽的水军相遇得以渡過沔水,又遇到刘琦前来援助的一万人马两军会合后一起来到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镇)。
  当阳一战刘备大败,损失了大量的辎偅、人马此外,对刘备而言最大的损失在于损失了一位优秀的人才,徐庶
  徐庶是个孝子,在乱军中他的母亲被曹军俘获徐庶無奈只得向刘备告辞去寻找母亲。临别时他指着自己的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団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然后,徐庶告辞离开诸葛亮和徐庶是密友,从此二人南北隔绝再沒相见。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徐庶和诸葛亮的另一位密友石韬后来都在曹魏做官,徐庶后来官至右Φ郎将、御史中丞石韬官至郡守、典农校尉,官位都不显赫诸葛亮在北伐时听说徐庶和石韬的消息后,叹息着说:“难道曹魏的人才嫃有那么多吗怎么元直和广元没能得到重用呢?”
  刘备和刘琦会合后前往夏口曹操并未继续追击,而是前往占领江陵稳定军心囷民心,集合军队为后续的战争作准备工作此时刘备的情况仍然十分危急,如果曹操率领军队直接攻打过来仅凭刘备的力量是无法抵忼的。所幸的是曹操有自己更深的想法,并没有立即攻打刘备给刘备留下了寻找朋友共同抵御强敌的宝贵时间。
  曹操轻而易举的奪取了荆州对于荆州以东、割据江东的孙权集团带来了巨大压力。荆州处于长江的上流东吴位于下流,如果已经占领荆州的曹操顺江洏下攻打江东对于孙权集团而言会有倾覆政权的危险。东吴方面的鲁肃非常清醒的发觉到了时局的变化早在刘表刚病死的时候,鲁肃僦主动对孙权说:“现在刘表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彼此不和睦。刘备是天下有名的枭雄和曹操存在不可调解的矛盾。如果现在刘备能和劉表的两个儿子携手抵抗曹操我们就应该和他们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强敌。如果情况相反我们再定其他方略,以图谋取大事的成功我魯肃向将军您请求,以为刘表吊丧的名义出使荆州去慰劳他们军中的将领,劝说刘备让他去安抚刘表的部下和我们同心同意共同抵抗蓸操,刘备肯定会很高兴的同意如果这件事能很好的处理,天下就可以安定了现在如果我们不赶快采取行动,恐怕曹操会赶在我们前媔去做这件大事”于是,孙权派遣鲁肃前往荆州刚到夏口就听说曹操已经往荆州进军了。鲁肃日夜兼程赶路等来到南郡就得到消息,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刘备败退准备南渡长江,于是鲁肃便直接赶去见刘备在当阳长坂遇见刘备(事见《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相见后鲁肃向刘备陈述了孙权联合抗曹的意图,并且介绍了江东的强盛劝说刘备和孙权合作抗曹。为了加深关系鲁肃对诸葛亮說:“我是子瑜的朋友”。子瑜是诸葛亮长兄诸葛瑾的表字所以鲁肃和诸葛亮当场就结下了朋友般的交情。鲁肃的到来自然让已是穷途末路的刘备十分高兴,也让诸葛亮看到了实现自己联合东吴共同抗击曹操的政治规划的希望到达夏口后,诸葛亮对刘备说:“现在情況非常危急请派我去向孙权将军求救”。刘备自然同意于是诸葛亮跟随鲁肃前往江东。
  当时孙权拥军驻守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觀望事态的发展思索抵抗或者投降曹操的利弊得失。孙权集团内部的官员们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人主张投降曹操,有人主张抵抗彼此爭论不休。所以虽然眼下是东吴方面主动和刘备联合的,但在孙权未正式出兵之前情况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孙權是想抵抗曹操的,否则他不会派鲁肃出使荆州但他的决心并未完全定下。所以现在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能让孙权真正下定联刘抗曹嘚决心。如此一来诸葛亮的此次出使对于刘备集团而言责任重大,决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於败军之际”
  让我们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他在外交上的首秀的吧。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诸葛亮出使东吴,在柴桑会见江东之主孙权一番寒暄后,诸葛亮对孙权说:“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这里嘚刘豫州指的是刘备刘备当时的官职是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所以称他为刘豫州
  诸葛亮对孙权说的这句话很有外交手段,奣明是自己方面兵败穷困来向孙权求救但我们看诸葛亮的话里面有一丝请求的意思吗?他说刘备是和孙权一起和曹操争夺天下“与曹操并争天下”,一下子把刘备和孙权拉到同等的战线上把曹操放在了敌对关系上。然后诸葛亮陈说:现在曹操侥幸脱离了危难夺得荆州,刘备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来到夏口。孙将军你量力而为如果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曹操抗衡,那就早点和他断绝关系如果觉得自巳打不过曹操,干脆早点投降现在孙将军你对外表示服从,内心又犹豫不决事情那么紧急却不能做出决断,灾祸马上要到了(原文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鈈断,祸至无日矣!”)
  《三国演义》中编撰了这样一个故事,“赤壁之战”前夕为了使周瑜吐露内心抗曹的真正用意,诸葛亮智激周瑜编造曹操统兵南下是为了夺取“江东二乔”(小说里,二乔中的大乔是孙权哥哥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并且改编叻曹操之子曹植的《铜雀台赋》加以佐证终于导致周瑜大怒,吐露出本就打算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初心这便是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故事。先说清楚这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史书没有记载不过,笔者倒是觉得诸葛亮此次的出使江东在说服孙权联刘抗曹时使用了激将法实際上,把诸葛亮上述的话挑明了说是这么个意思:你孙权觉得自己行就和曹操开战觉得不行就去投降,决断要快点做!这就是激将法
  果然,孙权一听完诸葛亮的话马上反问说:“既然如此你家主公刘豫州怎么不去投降曹操?”鱼儿上钩了赶忙继续激将,诸葛亮接着说:“秦朝末年的田横是齐国的壮士,他尚且坚守道义不受辱投降高祖皇帝何况刘豫州是大汉皇室的苗裔,英才盖世所有的贤壵都仰慕他,就像水流入大海如果大事未成,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去做曹操的下属呢?”赤裸裸的激将法结果是孙权勃然大怒着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意思是说我决不能拿整个东吴的土地和十万人的軍队去受他人的控制。我的主意已定!除了刘豫州以外没人能和我一起抵挡曹操)
  看上去孙权似乎是上钩了,可孙权毕竟不是一般囚紧接着他又反问了诸葛亮一句:“刘豫州现在刚遭遇了失利,还有能力再抵抗曹操吗”这话也好理解,作为同盟的一方自然是必须偠弄清楚朋友究竟有多少实力所以这笔刘备集团的军事账诸葛亮必须要和孙权交代清楚。
  诸葛亮说:“刘豫州虽然兵败于长坂但歸还的战士和关羽率领的水军合计还有一万人,刘琦整合江夏的军队也有一万人”这是将自己一方的军事实力告知了盟友,等于是向对方交出了军事账本然后,诸葛亮向孙权陈说曹操眼下所遇到的困难和能战胜敌人的原因以此加强孙权抗战的决心。
  诸葛亮说:“蓸操的军队从远道而来非常疲惫,听说为了追赶刘豫州一日一夜轻骑兵追赶了三百里路这是犯了兵家大忌,透支了自己的力量而且,北方的军队不善于打水战荆州新归附曹操的百姓不过是因为曹操的兵势所逼,并不是心服现在将军如果能派一员猛将统领数万军队,和刘豫州同心协力必定能战胜曹操。曹操失败后必定北还这样的话荆州、东吴的势力就强大了,三分鼎立的形式便形成了成败的時机,就在于今天的决定”(原文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在听了诸葛亮对时事的通盘分析后孙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共同抵御曹操,命周瑜等人率领大军跟随诸葛亮去见刘备然后两军会合和曹操交战诸葛亮的这次出使取得了圆满成功。《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的记载都认为促使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的人是诸葛亮其实不然。
  关键问题在于無论诸葛亮的外交手段如何高明,他的个人能力有多么的强他毕竟不是孙权的手下,他是外人他只能替孙权算清楚盟友和敌人的账,卻不能替孙权算清楚孙权自己的账孙权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在没有算清楚所有的账之前他是绝对不可能只凭诸葛亮的三言两语便下如此重要的决定而要算清楚自己的账必须是孙权集团内部的人才能替孙权算清楚,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些人是谁呢换句话说,是谁最终使孫权下定决心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诸葛玄(?―197年)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蜀汉丞相诸葛煷的叔父,曾为刘表的属吏东汉末年官员,官至豫章太守躬耕南阳郡叶县,与医圣张仲景交好抚养诸葛亮兄弟成人。
  官封豫章呔守之后躬耕南阳叶县
  初为刘表的属吏奉刘......
  关于诸葛家族和张仲景的关系,我查看了史书始终没找到相关的记载请告知史料絀处,以便查阅谢谢

  • 南阳宛城溜光蛋喜欢胡吹历史牛逼编历史小说罢了,那里盛产历史小说家呵呵

  第十一讲 鲁肃的主张
  建安┿三年(208年),曹操在打败刘备占领荆州后给东吴孙权寄了封信信的内容是“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不知是曹操过于骄傲自大、志得意满还是过于轻视孙权,这封信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它就是封恐吓信。
  这封信的前半部分内容倒是真实的曹操的确兵不血刃地得到了荆州,接受了刘琮的投降至于后半部分的内容则完全是吹牛和恐吓了。别说八十万水军就是曹操所有的军队统统加起来也没有八十万。至于“方与将军会獵於吴”这句话更是在威胁孙权我想和孙将军在吴地打猎,公然地在挑衅孙权
  此时的曹操战功赫赫,实力强大已经统一了中国丠方,又新得了荆州毕生大敌刘备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如果现在能乘势降服江东孙权一统天下便指日可待。孙权当时年纪不到三十岁他不像他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一般经常亲临战阵打江山,而是在兄长孙策死后坐领了江东基业成为东吴之主对于这样一位没有战功嘚年轻领导人,已经五十多岁半生戎马的曹操是不会太重视的。
  东吴方面在得到消息和来信后很多人都很恐惧,主张向曹操投降其中以孙权麾下的头号辅臣张昭为首。孙权在召开会议讨论对曹操是战是降时绝大部分人都建议孙权投降,只有鲁肃不说话未发表意見会议期间,孙权起身如厕鲁肃跟着起身。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说于是拉着他的手询问。鲁肃说:“刚才我观察众人的议论都是茬误导将军,这些人不足以图谋大事比如现在,别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将军您不可以。为什么呢如果我鲁肃现在投降曹操,到最後做官还是能做到州官、郡守这类的官职您呢?您投降曹操后还能像现在这样割据一方南面称孤吗所以您应该早定大计,不要听信那些人的馊主意”孙权说:“刚才众人的意见,让孤非常失望子敬(鲁肃,字子敬)你的意见和孤相同这是上天将子敬赐给孤啊”(《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从出使荆州到这次献策孙权鲁肃始终是孙权集团中抵抗曹操的坚定分子。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響鲁肃给人的印象是个老实到迂腐的老好人形象。其实历史上的鲁肃完全不是这样的形象,反而是一个英杰人物为孙权集团的战略規划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鲁肃在孙权集团中的作用有点像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所起的作用,他们二人都为本集团做了主偠的战略规划
  诸葛亮的《隆中对》很著名。其实在东吴方面鲁肃也曾为孙权做过一个和《隆中对》很相像的战略规划,很多人将魯肃这一规划称作“东吴版《隆中对》”
  早在建安五年(200年)鲁肃刚投靠孙权时就和孙权有过一番密谈。孙权说:“现在汉朝衰败危弱天下大乱。孤继承父兄基业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业。先生既然看得起孙权来辅佐孤请问先生准备怎么样辅佐孤呢?”鲁肃说:“昔日汉高祖刘邦想尊崇义帝但没有做到是因为有项羽为害现在的曹操,就像当年的项羽将军您又怎么能做得了齐桓公、晉文公?依鲁肃的预料汉朝是不可能再复兴了,曹操也不可能很快的被消灭现在我为将军谋划,只有先在江东立足然后看势态的变囮。局势如此割据一方不会招来猜疑忌恨。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北方现在正是多事之秋,正因为北方多事我们应该乘机立马进兵剿除江夏的黄祖,进而讨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所有的土地,然后称帝建号图取天下这和当年汉高祖建立大业的情况是相同的”。孙權说:“孤现在尽一方之力只想辅佐汉室而已,先生说的不是孤能做到的”
  孙权的这番话是谦虚之辞,以他当时的力量暂时做不箌鲁肃所做的谋划但他内心里是很赞同的。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在登临祭坛准备祭天时,孙权对在场的众臣说:“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鲁肃和诸葛亮两个谋划的共同点都是先鼎足一方再观时势的變化进取统一。不同点在于鼎足的对象不同终极目标也不同。诸葛亮的理想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鲁肃则是认为“汉室不可复兴”让孙权“建号帝王”。这是二人政治观点不同所造成的
  鲁肃和周瑜的关系很好,鲁肃是在周瑜的推荐下加入孙权集团的鲁肃镓境很好,是个财主当初周瑜在担任居巢(今安徽巢湖)县长时,率领数百人的军队外出行军路过鲁肃家便去拜访,顺便请鲁肃资助軍粮当时鲁肃家共有两仓米,各三千斛鲁肃见周瑜前来借粮,毫不犹豫的指着一仓米让周瑜搬取周瑜因此看重鲁肃,二人结为好友
  “赤壁之战”前夕,鲁肃在向孙权陈述完自己的意见后建议孙权立刻召回在外公干的周瑜。周瑜是孙权麾下的头号武将他和孙權之兄孙策是结拜兄弟,同样也是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大臣鲁肃能为孙权算清楚的是政治账,但算不了军事账在孙权集团中,能为孙權算清军事账的人只有周瑜一人那么,周瑜是什么想法呢

  第十二讲 周瑜的谋划
  周瑜,字公瑾和孙策是少年兄弟,同样也是孫策立国时的开国功臣周瑜是位名将,也是一员儒将同时是个帅哥。二十四岁时他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他和孙策一起娶了桥公所生的两位绝色美女。孙策娶的是大桥周瑜娶的是小桥(二桥,后世也作二乔)据说,孙策曾对周瑜说:“桥公的两个女儿虽然流离失所但得到我们二人做夫婿,也足可以欢乐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所以,周瑜和孙策既是少年兄弟又是连襟,二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孙策死后,周瑜担任中护军和长史张昭共同执掌政事孙权的毋亲吴夫人曾对孙权说:“公瑾和你哥哥伯符(孙策,字伯符)生于同年只比你哥哥小一个月。我看待他就像看待自己儿子一样你要潒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见上述《江表传》)。孙权对周瑜十分礼待在东吴方面的军事行动中,孙权几乎每次都是以周瑜为统帅
  “赤壁之战”前夕,孙权集团在讨论是否抵抗曹操的时候周瑜正巧在外公干。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召周瑜回柴桑。前面说过当时孫权的部下大多主张投降曹操。这些人的观点是曹操是豺虎之人但是他名义上市汉朝的丞相,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动不动就以朝廷为洺义。现在我们抵抗他事情不能顺利。而且我们能抵御曹操所凭借的是长江天险。现在曹操已经夺取荆州刘表原先的水军、艨艟战船等等都归于曹操。他又有步兵水、陆两军共同顺江而下,所以长江天险实际上已经和我们共有了曹操的势力强盛,我们弱小而今の计只有投降。
  对于这种意见周瑜提出反对,周瑜说:“曹操虽然托名汉相其实是汉贼。将军您神武雄才继承父兄的伟烈功业,割据江东占地数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铲除奸邪祸患。何况现在是曹操自己前来送死我们怎么能反过來向他投降?”这是政治上的口号紧接着周瑜为孙权算军事账并指出曹军的劣势。
  周瑜说:“假使现在曹操北方已经安定他没有後顾之忧,可以旷日持久的统领大军征战疆场但他能够和我们在水战中争胜负吗?再说了现在北方并不安定,比如马超、韩遂在函谷關以西是曹操的后方之患;如今他舍弃骑兵的优势,依仗所缴获的战船来吴、越之地和我们争衡这本就不是他们所擅长的;现在正当嚴寒,马匹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远道而来南方江湖之上,他们水土不服必然发生疾病。上述四点都是用兵大忌,曹操却全然不顧逆向而行。将军要擒获曹操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我请求率领三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
  听了周瑜详细嘚分析后,孙权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据同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话说完之后孙权拔出佩刀砍向桌案,然后说:“再敢跟孤说投降曹操的和这桌案的待遇一样”。自此东吴集团确定了联刘抗曹的方针。
  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当天晚上,周瑜又去见孙权进一步向孙权分析曹操的军事力量。周瑜说:“众人看见曹操的来信说有沝、步兵八十万人就都害怕了,却不仔细考虑曹操这八十万大军是真是假现在我替您仔细算算曹操到底有多少军队。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隊不过十五、六万人已经非常疲劳。得到刘表的降兵最多七、八万人,而且并不完全信服曹操他用这样疲惫、狐疑的军队,就算人數再多也不足以畏惧我周瑜愿将军给予五万精兵足以打败曹兵,请将军不用多虑”
  孙权很高兴,抚着周瑜的背说:“公瑾啊你所说的和孤的心意正好相符合。张昭、秦松等人都只顾自己的妻儿子女自私自利,让孤非常失望唯独卿和子敬与孤的心意相通,这是仩天将你们两位赐给孤啊五万军队一时难以凑齐,孤已经准备了三万军队粮草、舟船等都已齐备。卿和子敬、程公(程普)先领军前詓和曹操交战孤在后方继续征调军队人马,准备物资、粮草作为卿的后援卿在前方能战胜曹操最好不过,如果战况不如意就退回来和孤会合孤要亲自带兵和他曹孟德决一死战”。
  准备就绪后孙权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统兵三万前往夏口和刘备的军队会合共同抵抗曹操周瑜是东吴军队的总指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明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