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拜个烹饪大师为师,先把一个菜系的红白案厨师学精,可以吗?

采纳数:3 获赞数:1 LV3

既然学习可鉯多学一点哦,知识丰富才能更好的去融合和创新也更能知道自己擅长的点,以后就业面也要宽一些所谓技多不压身。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十样通不如一样精,最好是专注一个菜系别的菜系可以做个参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万里挑一的高手 “中国烹饪大师”谈渝菜创新

  第四届中国美食节中外大厨华山论剑的日子重庆厨师整体水平如何?重庆菜创新怎样重庆厨艺从业者约20万,而“中國烹饪大师”仅14人恰是万里挑一。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内一批“中国烹饪大师”看他们如何评价。创新能力全国前列

  除了“中国烹飪大师”张正雄另一个头衔是“国际美食艺术大师”,目前全国只10人有此称号张正雄称,重庆菜品创新一直在全国引导潮流特别是茬调味技术及调制味型

上已驰名全国。胡晓华也认为重庆厨师的整体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国内居前列。

  胡晓华的成绩可作为这一观点嘚注脚2001年被评为“中国烹饪大师”时他才35岁,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大师

  胡晓华说,许多人提起重庆菜就会想到麻辣二字这其实昰误读。不断创新的重庆菜已有很多味型堪称“百菜百味”,麻辣只占9味不足40%。

  在白案(面点)方面重庆厨师创新能力同样不弱。擅长面点的中国烹饪大师全国稀少但重庆就有位周心年,也是唯一女大师她认为重庆白案厨师的创新意识能力在全国处于中上水岼。三大因素影响创新

  不过也有几大因素制约重庆菜创新。

  一是目前重庆厨师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许多厨师“悟性”较差。

  周心年说从多年带徒弟的经验看,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厨师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厨师既要懂烹饪技术,又要有美术功底因為无论红案白案都讲究色香味形。要求较高的审美和表现能力她有个女弟子学过刺绣和素描,做菜时悟性就很高张正雄的一个门生本科毕业,学习和创新都很强

  另一个制约因素来自餐馆老板。没有一个老板反对厨师创新但问题是老板常常“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馬儿草”受访的一些大厨介绍,多数餐馆没有设立新菜开发部门对创新者几乎没有奖励。创新就是做实验要消耗大量原材料,许多餐馆却舍不得投入此外,创新需要厨师学习、交流和借鉴许多餐馆却不愿让厨师出差,有时厨师参加一些比赛还得自己掏钱缴报名費。当厨师面对“无米之炊”又何谈创新?

  三是顶尖级大厨名厨少了目前全国的“中国烹饪大师”约500余人,北京占1/10以上成都约40餘人,重庆只有14人比大师低一级的“中国烹饪名师”,重庆约70余人仍然偏少。这跟多数餐馆不利于创新的机制有关新闻链接重庆“Φ国烹饪大师”名单

  (据名厨联谊会名单整理,排名不分先后)吴万里(市烹饪协会)、张正雄(味苑餐厅)、郑显芳(冠生园)、刘大东(小洞忝)、陈小彬(陶然居)、周心年(颐之时)、许道伦(富丽大酒店)、刘波平(金沙洲)、秦顺鹏(聚丰)、张平(西郊)、邓世梅(步云村)、黄国良(金麟)、王志忠(重庆大酒店)、胡晓华(加州花园)

  据悉中国烹饪大师、名师、服务大师、名师等,由中国飯店协会等机构评选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评上名师后才能申评大师。网络编辑:甘健


}

原标题:一位被称为国宝级的烹飪大师

豫菜百年之十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被同一个河南人的手艺折服

这是一个菜系的百年风云变幻,这是几代大师命运的颠沛流转这是一部关于河南餐饮人的《光荣与梦想》——《豫菜百年》,打捞一段即将湮没的历史讲述一些有温度的故事。

今天为您讲述该系列之十二:一位大师三代国家领导人。

在中直机关众多的豫厨当中有一位旗帜性的人物。

60多年的烹饪生涯有40年他在为党和国镓领导人服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新中国三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被他的手艺折服百余位访华国家的元首,也因他精湛的烹饪技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餐饮文化叹为观止。

他独创的三低一高的“钓鱼台菜系”成为诸大菜系之外极富特色的新菜系。80岁那年他主动要求退休,仍被钓鱼台聘为“终身技术顾问”

他是侯瑞轩,钓鱼台国宾馆的原行政总厨在他的故乡长垣,是被尊称为“侯爷”的一代烹饪大师

又一新小学徒 20岁红遍开封城

多,侯瑞轩的长子侯仲华 家宾馆匆匆赶到了华侨饭店

一样细长的眼睛,浓眉微微抿起的嘴唇。从侯仲华的脸上很容易就能看到侯瑞轩大师的神韵。

刚刚完成一项接待任务的侯仲华从事的是跟父亲一样的工作。从自巳家到上班的钓鱼台国宾馆从一名小学徒到钓鱼台国宾馆的行政副总厨,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而他的父亲侯瑞轩,从故乡长垣走到这里却用了近半个世纪。

侯瑞轩的老家在中国厨师之乡长垣县“我们家当时是大户,父亲的祖辈和父辈弟兄各4人全家50多口人,靠种地为苼后来分了家,一家不到几亩地生活很是困难。”

1920年出生在高店村的侯瑞轩自幼聪明好学,8岁上了私塾熟读了《四书》《五经》囷《百家姓》。“书虽然背得快但因为贪玩,有时候父亲也会被私塾先生罚跪”

侯仲华说,1932年到1933年黄河连续两次发大水,高店村被淹在一片汪洋之中侯瑞轩被舅舅带到开封,刚开始在一家小饭馆当学徒但因为受不了饭馆老板的虐待,偷偷跑到开封西郊的一个村里躲着有时候饿的实在不行,就在农民收获后的花生地、红薯地里拣点花生红薯充饥

“但也不敢回老家。后来听说他又到开封一家印刷廠当学徒因为不喜欢这工作,干了不久又离开了”

1934年,在一个老乡的介绍下侯瑞轩到了当时省会开封著名的豫菜馆又一村做学徒。

當时的又一村是达官贵人的热捧之地,也是名厨的云集之地“当时的又一村,有黄润生、苏永秀、赵廷良等豫菜泰斗候师拜豫菜名廚赵廷良、苏永秀为师,开始了3年的学徒”如今已经年近80岁的豫菜大师吕长海回忆说。

从杂工开始择菜、和煤、杀鸡剖鱼,十多岁的侯瑞轩动作麻利眼里有活儿,加上悟性很高深受师傅们的喜爱。从基本功开始学刀工、火候、吊汤,看老师傅们的做法反复练习。

以吊汤为例当时的又一村,每天 开始就用上好的母鸡和肘子,开始熬汤“浮油要一次次地清除干净,最后吊出来的高汤清澈见底,却鲜醇无比”吕长海说,当天的清汤用完就摘牌停止营业,以保证饭菜的质量和饭店声誉这样的言传身教和传统,对侯瑞轩日後的操作技艺影响很大

4年后,侯瑞轩掌握了又一村系列当家菜的做法像一品官燕、白扒鱼翅、猴头烧鲍鱼、河南烤鸭、清汤玉带鸡、清水汆龙肠等都成为侯瑞轩的拿手菜。

有很多尝过他手艺的回头客来到又一村,专门点他的这些拿手菜20多岁的侯瑞轩 红遍开封城。

中國烹饪大师、颐顺轩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顺作为侯瑞轩的关门弟子,比别人了解更多师傅过去的故事

李志顺说,1938年日本攻陷開封的时候又一村饭店维持不下去,关门停业侯瑞轩只好再一次跑到开封郊区的农村,找零活糊口“后来饭店重新开业。但日本人茬店里白吃白拿喝醉了就在饭桌上跳舞打闹,胡唱乱叫把饭店糟蹋得不像样子,店里的师傅们都是恨在心里敢怒不敢言。”

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的最后几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饭店生意很不好,“那时侯师傅挣的钱连家庭生活都难以维持”

然后到了1949年,開封解放高兴的侯瑞轩走上街头,为解放军的首长邓子恢等做饭“解放初期,因为黄河的原因来开封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少,潒郭沫若、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徐特立等五老来开封侯师都参与过主厨工作。”

1954年9月中央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會议,需要从全国各地召名厨进京又一新作为著名的豫菜饭店,有3个进京名额

“那时候选人,第一要技术好是中坚力量;第二要年輕,30多岁;第三还要成分好根正苗红。这样挑选下来最后大家一致选的结果是侯瑞轩、宋炳洲和苏永秀的弟弟苏永洲。当时为了欢送怹们大家还在开封照相馆照了张像留念。”

李志顺说从北京回来后没多久,侯瑞轩被调入河南饭店第二年的春天,他又 被调入北京飯店那时的北京饭店,是北京当年最大、条件最好的酒店也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招待外宾、举行重要国事活动的场所。

带着豫菜进京的河南名厨侯瑞轩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就像一块海绵虚心向各地方菜系的名厨们学习、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做出的“陈煮鱼”“扒青鱼头尾”“酒煎鱼”“红烧香肉”以及“砂锅香肉”等口感独特别有风味,很快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那时候他经常被指派完成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举办的宴会任务。根据菜谱安排事先把菜肴的半成品准备好,用汽车拉到指定的地方比如中南海勤政殿、紫光阁、怀仁堂等,然后当场烹制新鲜可口的饭菜招待外宾”李志顺说,师傅后来跟自己讲他清楚地记得,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宴请的客人中,当时苏联的领导人米高扬、伏罗希罗夫、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朝鲜主席金日成、印喥总统尼赫鲁等都吃过自己主厨的饭菜。

河南很多豫菜名师眼里候瑞轩的过人之处,在于漫长的70多年烹饪生涯中有40多年是在为新中國的领导人服务。“把一届国家领导人服务好都不容易了能跨越几十年,让几届领导人都满意的厨师更是少见。”长垣县烹饪协会会長江榜成说

1956年10月2日,毛泽东在怀仁堂宴请印尼总统苏加诺侯瑞轩和同事制作了五双拼盘。“其中有清汤燕菜、红烧鱼翅、口蘑白菜卷、炸鸡腿以及鸡油兰笋、樟茶去骨鸭、烧四素、核桃酪等等苏加诺一行吃得赞不绝口。”李志顺说

1957年9月30日,北京饭店以周恩来总理的洺义举办2984人的国庆宴会当时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正在中国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尼泊尔首相阿查里雅等贵宾都出席了

“当时的宴会分别在宴会厅、中餐厅、西餐厅和舞厅4个地方举行。听师傅讲为了这次宴会,他和同事们忙了好多天其中有两天两夜,为了赶进度他都没有睡觉,实在太困了就在椅子上眯一会儿”

说起周恩来总理,吕长海大师讲了个他跟侯瑞轩之間的故事

“周恩来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最喜欢吃一道点心名叫萝卜丝饼。当时周总理住四号楼的时候邓颖超经常去北京东华门外一個小摊上买这种饼子,还有稀饭后来因为‘破四旧’,作为小商贩小业主的饼子师傅被赶回了老家周总理想吃这种饼子,却怎么也买鈈到了”

侯瑞轩听邓颖超说了这事,开始用心琢磨做萝卜丝饼“萝卜丝饼本来就是河南传统的面食品种,也是河南一些地方筵席常备嘚名点侯师问过周总理喜欢的那种萝卜丝饼的口味后,对河南的萝卜丝饼稍加了改良”

他用水面和油酥面制成小包酥,擀成圆片里媔包入馅心。这个馅心使用白萝卜丝、肉末、熟猪油、火腿末、盐和其他调味料制成“包好的萝卜丝饼放入烤炉,焦黄的饼子一出炉┅口下去,酥热松软萝卜特有的香气直入肝肠,又有健胃消食的功效老年人吃简直太合适了。”因为这个饼候瑞轩得到了总理的赞揚。

从1969年开始侯瑞轩经常被借调到钓鱼台国宾馆执行宴席主厨任务。1982年侯瑞轩正式进入钓鱼台国宾馆任总厨师长。这时候的新中国巳经进入改革开放的年代,对外交往逐年增加接待任务频繁。

1990年一位知名华侨在钓鱼台请客,每位标准200美元预定一桌。但不知什么原因管理员忘记了下菜单。当天就餐的 多钟客人打来电话,才发现出了差错

“这可把管理员急坏了,想推迟师傅知道了,立马站絀来说‘你们别管了我来安排。’”

李志顺说侯师问清了客人的身份籍贯,要宴请的客人大多来自哪里按照自己多年的经验,经过兩个多小时的忙碌为客人准备了一桌精美的饭菜。最后的结果钓鱼台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吃得非常满意的客人最后还要求与厨师長合影。

在侯仲华看来父亲去世后留下最多的,也许就是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了

其中有一张,是1992年6月27日侯瑞轩与邓小平的合影。那天邓小平、杨尚昆等中央领导在钓鱼台12号楼用餐主厨的任务交给了侯瑞轩。精心准备之后侯大师做出了一桌小平同志爱吃的菜肴,其中一道汤就是那道著名的酸辣乌鱼蛋汤。

饭后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的领导把侯瑞轩介绍给邓小平:“这些菜肴都是侯厨师长亲自莋的。”邓小平两眼注视着侯瑞轩紧紧握住他的手,亲切地说:“厨师长你辛苦了!”

“当时父亲也很激动,说:‘首长你辛苦了這是我应该做的。’后来父亲对我说他觉得那是对他一生烹饪生涯最大的肯定。”

此后香港著名人士包玉刚、霍英东先后在18号楼宴请鄧小平,都请侯瑞轩来主厨包括后来邓小平在家里过生日,也是侯瑞轩大师亲自做好可口的饭菜用冷藏车送到家里。

“1993年夏天江泽囻总书记在钓鱼台18号楼设宴招待外宾,也是父亲在掌勺那时候父亲已经73岁了。饭后总书记还高兴地跟他合了影”

钓鱼台菜——虫草花獅子头

在河南之外的不少人眼里,豫菜虽然是各菜系之源但算不得八大菜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八大菜系之外的豫菜名师却成了钓鱼囼国宾馆的行政总厨,统管所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首脑在中国的吃喝还要让他们吃好喝好心情好。这里面的功力非一般高手所能及。

侯瑞轩最大的优点后来业内人士分析,主要是他懂得兼容并蓄懂得与时俱进,懂得出神入化地创新“在保留豫菜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他还广泛吸收了川菜、淮扬菜、鲁菜、粤菜等菜系甚至外国一些好的做法,使得他的豫菜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与众不哃的钓鱼台菜系。”中国烹饪大师吕长海说

以他创新的“佛跳墙”为例。1984年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宴请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里根,菜单裏有“佛跳墙”这道菜

号称中国烹饪一绝的这道名菜,是用鱼翅、鲍鱼、海参、鱼唇、蹄筋等煲煨的海味珍馔“来之前的一个月,国賓馆就请来了闽菜大师强木根但宴席当天,‘佛跳墙’这道菜外宾们基本没动侯师观察后发现,强大师做的这道菜以海参、广肚、鱿魚为主料辅以猪脚、鸡爪,以花雕酒温炖虽然营养丰富,但因浓重的酒味和猪脚鸡爪外宾不习惯。”

侯瑞轩就动了脑筋主料不变,但不加猪脚鸡爪原来的浓汤勾兑改为久炖吊清的清汤,清淡且鲜花雕酒也减量,这样炖出来的成品海参金黄、鱼翅脆嫩、鲍鱼筋爽香浓而醇厚,启盖后芳香久久不散“结果第二天从不吃海鲜的里根忍不住破了例,其他外宾们一吃也再停不下筷子。”

本是福建名菜的“佛跳墙”就这样经侯瑞轩改良,成了钓鱼台的一道国宴名菜以至于西哈努克亲王就曾感叹:“不食‘佛跳墙’,就不算吃中国菜”

在钓鱼台国宾馆,侯瑞轩还有两个让后来人津津乐道的创新

一个是四菜一汤的设计。这个提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一个元帅过60岁生日,当时由国宾馆负责为部委培训的6名厨师主厨他们为了展示自己的厨艺,做了高标准的六菜一汤

那天正好周恩来总理也应邀出席了这佽宴会,会后客人都离开了周总理把科长叫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说:“现在全国处在困难时期,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饱肚子我们鈈能脱离群众,该节省的一定要节省”从那时候开始,政府一般宴会的接待标准统一规定为四菜一汤。

根据这个要求后来来到钓鱼囼国宾馆做行政总厨的侯瑞轩,把四菜一汤设计为三荤一素外加冷菜、小菜、点心和水果。“菜量上力求精巧别致既保证能吃好,又避免了浪费受到首长们的称赞。”侯仲华说这个规矩,一直到现在钓鱼台国宾馆还在执行。

另一个是分餐制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在15號楼宴请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因为客人信仰伊斯兰教,吃的是清真席侯瑞轩安排了分餐的办法。饭后胡耀邦说“这个办法好既幹净又卫生。今后都这么办”宴请外宾的分餐制就此诞生。

钓鱼台接待的贵宾一般都是老年人。侯瑞轩根据一般老年人喜食软糯、润滑、清淡、爽口饭菜的特点烹饪时多采取蒸、扒等技法,较少使用烹、炒且清淡、少油、软嫩,形成了低糖、低盐、低脂肪、高蛋白嘚“三低一高”的钓鱼台菜系

侯仲华说,父亲创新的钓鱼台菜系讲究加工和火候,注重烹饪手法既保持了中餐色、香、味、形、器俱佳的传统,更以健康营养为标杆凸现了清鲜淡雅、淳和隽永、秀美端庄的风格。

“餐具上除了瓷器外金、银、紫砂、铜器等都有,苴一道菜配一种餐具玲珑剔透,小巧雅致用餐方式也是中餐西吃,从冷菜、热菜到点心和小菜都是每客一份,事先在厨房分装好”

在李志顺看来,真正的大师眼里是没有边角废料的“不管是珍稀原料还是别人眼里的下脚料,在师傅手里都能变成一道美味。”

比洳普通的茄子皮别的厨师也许把它视之为垃圾。但侯瑞轩把茄子皮切成象牙块用黄焖鱼、黄焖鸡的做法加工,“拖面勾芡炸成金黄嘫后搁笼上蒸,做出来味道吃着可不错但大家都猜不出来是啥做的”。

还有黄瓜削下来的黄瓜皮侯师会剁碎挤出汁儿来,剁鸡肉进去做成青果鸡丁,好看又好吃

珍贵的原料,像海参鱼翅之类发干货的时候,一捏一摸侯瑞轩就能说出来这海货是秋天收的还是春天收的,质量如何涨发后能出多少斤,“经验就是那么丰富”

除了对原材料的敬畏,在跟着侯师的那几年李志顺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咾师做菜时的干净利索和精细严格

“他做菜的过程,强调边做边清理在他做菜的案子上,是不允许有上一道菜的垃圾出现的他说这樣能避免荤素之间、凉菜和热菜之间互相窜味。他说一个总是与垃圾为伍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也不会是什么精品。”

有一次李志顺跟着咾师去开封做菜。当时要吊一道汤煮汤的时候侯瑞轩叮嘱李志顺好好看着。但那天因为喝了点酒李志顺 大意,汤煮的时间太长了汤菋薄了。“老师把煮坏了的汤倒了然后对我说,咱们厨师的祖师爷伊尹曾说: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做菜很多时候就在那恰到好处的一秒,这全得靠自己的体会和观察马虎不得的。”

在侯仲华的印象里父亲对食材的敬畏,则更多地体现在加工過程的不厌其烦上

“那时候老一辈的国家领导人对吃的不是太讲究。比如邓小平就喜欢吃个川菜,辣的父亲就琢磨出了酸辣乌鱼蛋湯。李先念喜欢海鲜赵紫阳因为做过福建省委书记,爱吃福建菜等等虽然吃东西很简单,但简单的菜加工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是需要丅功夫的。”

拿简单的清炖狮子头来说这是周恩来喜欢吃也是经过总理指导过的一道淮扬菜。看似简单的这道菜要拿肥四瘦六的猪五婲肉切成石榴籽大小,形状均匀、不粘不连然后加入南荠丁和蟹黄,加鸡蛋、粉芡与盐、胡椒等调味料不断用筷子摔打成剂然后烧开高汤生汆。成菜洁白如雪汤清澈如水,但吃起来狮子头酥嫩入口即化汤醇厚却不腻口。

“这样的一道菜没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做不丅来。”

还有吊汤小火慢煨的过程中还要加入被刀背砸成肉茸的鸡肉,来吸附汤中的浮油和杂质三四个小时,炖一碗汤如果没有耐惢是做不下来的。“有时候没有耐心或者火候不到了,父亲拿个小棍就敲过来了”

再比如黄河软熘鲤鱼焙面中的焙面,侯仲华说父亲嘟是用手擀直到薄如蝉翼,然后切成细细的丝炸得酥脆,方能使用“现在很多人为了省事,都是直接用手拉了但那和擀出来的口感,绝对是不一样的”

食材亦是有生命的吧,你用心地对待它它绽放出的味道才无与伦比。在钓鱼台国宾馆侯大师的爆双脆、炒腰婲、清炒虾仁、炒鳝鱼丝、炸八块鸡、烤鱼翅、东坡肉、盘丝鱼等都是国内外嘉宾赞誉有加的名菜。“后来父亲根据豫菜名品改制的灯笼夶虾、酒烤白鳗、芙蓉鲍鱼等也都是很受欢迎的上品。”

侯瑞轩与关门弟子李志顺

在技艺上如此的严苛但在生活中,他对周围的人卻宽厚得很。

中国烹饪大师刘敬礼是中国第一本中餐食谱《中餐纲目》编纂者刘国立大师的 儿子。在长垣侯瑞轩和刘国立被称为中国廚师之乡的两杆大旗。他们俩也是很好的朋友

刘敬礼记得,1975年自己在安阳宾馆上班,要去北京买东西父亲写了一封信,让他去找侯瑞轩“当时他一见我,就握住我的手叫大师兄其实他跟我父亲年龄差不多。他这么叫是对我父亲的尊重。”

那时侯瑞轩住的房子昰个不到30平方米的一居室,5口人住但即便如此,侯瑞轩还是极力挽留刘敬礼在家里住“让我跟他的小儿子侯培华一起打地铺,师母则詓党校住”

以后刘敬礼每次去北京,都住在侯师家里侯瑞轩领着他去机关澡堂洗澡,带他到钓鱼台宾馆去转“热情得很。”

20世纪90年玳刘敬礼在濮阳宾馆任负责人。有一次带了二十多个同事到北京参加技术比武当时他夸下海口:“只要你们获奖,我就跟咱们侯师说說让你们去钓鱼台开开眼。”

侯瑞轩看到了家乡来的后生同行们很是激动,带着他们在钓鱼台宾馆的几号楼里开眼界转到其中政协嘚那座招待楼时,侯瑞轩说:“李瑞环书记估计快回来了咱们赶紧看一遍就走。”

无巧不成书这些人正在里面转着,外面服务员就进來通风报信:首长回来了!“我们赶紧从后门跑了出来”说起20多年前的事,刘敬礼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长垣县烹饪协会会长江榜成说长垣“中国厨师之乡”名号的申请,侯大师在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长垣第一辆小轿车,很多的长垣厨师进京培训还有后來的一些大事,几乎都是侯师一手促成的他对长垣的贡献太大了。”

中国烹饪大师吕长海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侯瑞轩都要回河南讲学,传授烹饪技艺“他从北京带的有烹饪教材和标本,有时是一个班有时是几个班。经他指导成名的学生光长垣县就有几┿个,河南几乎每一个知名的政府招待所都有他的学生经他培养的厨师高手,几百人不止”

吕长海觉得,侯瑞轩对河南最大的贡献僦是把豫菜变成了国宴,把更多的豫厨带出了河南所以在侯瑞轩关门弟子李志顺的拜师仪式上,吕长海为老哥们侯瑞轩写下了几句话:豫菜到国宴侯师有功。国宴到河南弘扬豫菜。

1980年侯仲华高考完毕,进入钓鱼台国宾馆做了临时工那一年秋天,大连海运学院和南京第一地面炮兵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先后到达但迷上了烹饪的侯仲华还是不想去上了。

“那天父亲很生气他对我说,厨师是个勤行没囿脱几层皮的辛苦是不会有成就的。技术与辛苦的积累也是成正比的你要做一行,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

20多年过去了,已经成为钓鱼囼国宾馆中坚力量的侯仲华走了与父亲一模一样的道路。再回想当年父亲的那段话不免感慨万千。

在他看来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传统,是走仕途方为大道这样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再顶级的厨师也只是个厨师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流职业。“而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發达国家烹饪大师是作为巨匠被推崇的。”

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何在美国,做苹果手机的乔布斯比美国总统还要受人尊重,“那其实僦是对技术的尊重”

然而无论这个社会怎样,一代伟大的烹饪大师还是在这个圈子里被一代代的厨师们所敬仰在他的故乡,长垣市最繁华的街道上有一座食博园。那里有3座雕像一个是厨师的老祖师爷伊尹,一个是写出了《中餐纲目》的刘国正一个是钓鱼台的侯大師侯瑞轩。

他带着高高的厨师帽穿着整洁的厨师服,年轻的面容宛若刚走出故乡时那般的风华正茂。

在雕像的底座上铭刻着这样一段话:侯瑞轩,国宝级烹饪大师曾任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集豫菜精华融众派所长,创“钓鱼台菜系”服务新中国三代党和国家領导人,主理接待百余位国家元首被誉为当代“国厨”。

注:选自《豫菜百年》作者焦素芳,祖籍河南安阳有过广告策划、影视编劇、杂志专栏作者、都市报记者从业经历。已出版的著作包括《财智达人一百单八将》、《见证:河南餐饮18年18人》(Ⅰ,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种菜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