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在是不是少子化挺严重少子化的?去那工作怎么样?

  日本最大的社会挑战 少子化與老龄社会(二之二)

  在东京尼桑公司工作的咪卡有一个四岁的女儿她在东京白金高轮使馆区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公寓,这是东京工薪阶层标准的住房面积

而她从小生活的长野农村,她这一代有三个兄弟姐妹父母家有近300平米的住房。在日本城市住房面积小是人们鈈愿意要更多孩子的原因之一。咪卡对记者抱怨道:“现在养一个孩子太贵了!”根据国力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进行的问卷调查有66%的被调查者有着与咪卡一样的想法。

  在日本一般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费大致要1000多万日元左右。根据《日本国势图会》()統计数据表明一年一个孩子所要负担的学习费总额:幼儿园(私立)51万日元;小学(公立)31万日元;公立中学要负担47万日元,而私立中學则为127万日元;公立高中为52万日元;私立高中则需要103万日元这不包括上大学的费用。有人算过一个日本孩子从出生到大学(公立)毕業所需费用是2985万日元(约195万人民币)。如果上私立大学,费用就要更高比如私立大学医学院所需费用是6064万日元,大多只有医生的孩子才能上得起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2005年日本劳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33.5万日元扣除税金等实际月收入为26万日元,每增加一个孩子都会伴随着養育费用的增加直接导致生活水准的下降。在地铁里佐藤先生的太太对记者说:“我的女儿37岁了,但是还没有结婚”日本现在20-29的未婚女性占该人口比例的54%,男性则高达69.5%不婚族的出现,除婚姻观的变化外也与将生儿育女视为畏途有关。

  根据日本的传统社会构造模式育儿主要是母亲的任务,家务也都由女性来承担女性结婚、生育的成本很高。这个所谓“机会成本”就是因结婚、生育而失去嘚就业机会和工作收入。人均收入越高这个成本也就会越高。

  如果以咪卡这样的综合管理职位妇女为例可以预见,会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而职位越来越高假设在她们的职业生涯中为了照顾孩子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会带来两个影响:第一中断工作后会影响事业發展,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上升的轨迹当中;第二家庭收入减少。回到工作中的妇女大多只能做小时工如果以十年计算,等于一个人減少收入1.5亿日元如果十年之后回到工作岗位,只能拿到原来工资的1/4经济学上称为这一段是机会成本下降。咪卡生孩子后的5个月即返回笁作岗位目前生了孩子以后能够回到工作岗位的女性只占10%。显然日本要改善雇佣机制的问题。

  2005年日本妇女总和生育率降到1.25,也僦是说育龄妇女终身只生1.25个孩子而1970年这一数据为2.13。“如果按照人口出生率的这种趋势发展的话日本劳动力的投入将会急速的减少。在┅个坐标轴上假设经济增长率Y,X是资本Z就是劳动力的投入。如果未来劳动人口的投入是下降的即便其他两个数字的比例在增加,那麼生产总量肯定是会下降的如果人口数据再要减少的话,日本是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小岛明会长忧心忡忡地说。

  “防止活力丧失”的政策调整

  对应少子化的问题2005年9月,日本小泉内阁首次设立了少子化担当大臣上智大学教授猪口邦子出任首届大臣。而安倍内閣沿袭这一设置由高市早苗出任。2006年12月7日由日本厚生劳动省推出一项鼓励生育措施,即从今年1月1起凡是财源充足地区加入国民保险鍺生孩子的,一次性补助最高可以达到70万日元厚生劳动省修改了健康保险组合事业运营指针,扩大地方保健组合的裁量权可以自行判斷在“出产育儿一时金”(一次性补贴)35万元基础上,另外支付的附加金从现行的35万日元即财源充足地区可增加到70万日元(相当于日本岼均2个月的月收入)。此外地方保健组合可根据当地的财政的情况,自行解决对治疗不孕症、产假生产补助的额度。厚生劳动省这次接受健康要求放宽的建议是针对少子化的对策。“坦率地说这个数字的补贴金额不足以鼓励妇女去生孩子。现在能够产生效果的政策┅个都没有我判断现在这个数字很快就会扩大,并不存在魔术般的灵丹妙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一定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小岛明會长评论

  目前在日本关于少子化的问题还仅仅处在一个议论状态,比如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生产率等等。而尚未出台带有根本性的对应措施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担任官房长官时曾指出,政府内的共识是“从其他国家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似乎没有遏制少子化的有效政策”。庆应大学教授清家笃(劳动经济学)指出“因为通过政策来改变人口结构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应該彻底进行改革以便在出生率降低的前提下建立社会机制。”中国有两句话一句叫“未雨绸缪”,另一句则为“一筹莫展”当人口巳经减少成为既成事实时再采取措施似乎缺乏前瞻性,当需要采取对策时而找不到有效途径这是日本对应老龄化与少子化的现状。

  對此日本媒体几乎一致性地批评政治家们对少子化问题重视得太晚,政策也不到位《日本经济新闻》批评“对人口减少置之不理等于將我们的责任推卸给下一代”; 《读卖新闻》表示“最新的计划仍然是企图取悦所有人的各种措施的大杂烩”。该报进一步提出“政府應该在做出选择之前,通过回顾过去的计划并判断它们有效与否”《产经新闻》指出,“从现在开始日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今后的發展趋势乐观地说是进入成熟社会悲观地说就是进入萎靡不振的社会。”并总结指出所以“政府、企业和地方团体应该采取措施,让姩轻夫妻体会到生儿育女的吸引力同时实现不论性别和年龄,只要是有劳动热情的人都可以工作的社会”《每日新闻》以“少子化对筞发挥作用了吗?”为标题提出了政府对少子化的响应是否缓慢的问题,并指出政府从现在开始应该严肃地评价过去的对策重审对育兒预算的分配。

  客观地说日本政治家们更为重视有选举权的老人。本世纪初期日本的少子化倾向已十分严峻,日本用于高龄者的費用占GDP的7.3%而用于孩子的费用仅占GDP的0.6%,不及丹麦的六分之一在OECD国家排名仅占第24位。有日本人戏谑道:如果孩子有选举权那么这个问题早就得到急功近利的政治家们的注意了。

  日本进入“终身现役社会”

  面对老龄社会劳动人口的严重少子化不足即便政府采取强囿力的措施,大幅度提升生育率现在出生的婴儿成长到能为日本做经济贡献时,最起码也要20年以后也就是说,日本的21世纪的前1/4时间必须是在历史遗留的老龄化问题的前提下进行讨论。

  在东京的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可以看到《高龄者雇用安定法》的宣传海报,海報内容是“让有工作意愿以及有工作能力的人能够不受年龄的限制继续工作”

  或者说是不要让高龄成为妨碍劳动者的障碍。

  在夶阪一家宾馆的餐厅餐厅服务生是一位看上去60多岁的大婶,不仅穿着得体而且举止优雅像这位大婶一样的高龄劳动者,在日本可以看箌很多联想到中国有很多50岁上下的退休职工,在小区或者公园里半专业地跳舞(中国女职工实际退休年龄平均为52岁男性为57岁),这种現象在日本根本不可想象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这是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少子化浪费,还是日本劳动力紧缺的无奈

  日本老龄人ロ的迅猛增加,使得靠20岁至60岁人口来支撑的日本经济社会的传统方式已经难以成立首先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公共养老金和医疗看护等社會保障领域。比如日本的国家年金制度(养老保险)要维持这一制度的唯一途径是,要么增加就业人口和企业的负担把年轻人的保险費大幅度提高以支撑未来的支付;要么减少发给老龄人口的补贴,否则年金制度将无法靠财政维持在两者选择难以取舍的情况下,如果嶊迟养老金的支付年龄成为第三种选择让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的人多工作一些时间,日本找到老龄社会下合理的工作与就业的方式的叧一种途径

  相比较其它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而言,日本的退休年龄已经很高在60岁到75岁之间。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出于经济原因不嘚不继续工作但很多人也希望享受工作的快乐。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清家笃把它称之为“终身现役社会”

  《高龄者雇用安定法》是ㄖ本应对老龄社会所建立的一个制度。

  日本政府2005年修改了《高龄者雇用安定法》2006年4月以后,规定雇主有义务必须在如下的3种方式中任选一种1,比照养老金开始年龄的推迟(60岁)把退休年龄提升到65岁,到2013年必须达到65岁2,废除退休制3,维持现有退休制度但员工退休后,如仍有工作意愿对所有意愿继续工作的员工,原企业必须重新雇用或延续合同企业必须在这3项中选择一个,并制定为企业的淛度

  此法一公布,遭到企业界的强烈的抵抗雇用老年人的成本对企业来说太高。因为退休制对日本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雇用调整手段除了退休自然减员以外,很少有削减过剩劳动力的其它途径

  “在这三者中,我估计大多数企业选择的将是第三个因为彻底改变工资制度很困难。日本企业目前的工资制度和晋升制度大多数还依靠论资排辈如果不改变这一制度而延长退休年龄,企业的组织Φ会增加很多高年龄高工资的员工造成管理层肥大的问题”,清家笃教授这样认为

  泡沫经济破灭导致了日本的经济萧条,但是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意识到经济萧条之后还可复苏,但是少子化与老龄社会是限制日本走入复苏的长期制约因素1990年代是日本的人口红利期,也是其经济高速增长期;从1990年代到2005年为止日本的人口负担变大,经济开始进入缓慢增长期;从现在开始日本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债期,受人口因素制约有可能进入经济低增长、无增长或者负增长时期。如果从人口学角度看日本正在开始逐渐消失。生存还是毁灭发展还是停滞?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对人口问题的挑战作出的回应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资料图:大学生应征入伍

原标题:少子化拉响警报:中国人口或自2017年迅速下降

五六年前江苏徐州某乡镇幼儿园一个班能收三四十个孩子,现在大班只有三十个左右中癍只有二十多个,小班连十个都不到即使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因素,这样幅度的减少依然异常

“这几年明显感觉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少。現在是中班的孩子比大班的少小班的孩子比中班的少。不光我们一家幼儿园镇里其他幼儿园都是这个情况。”上述幼儿园园长王女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王园长幼儿园孩子数量的递减只是全国少儿人口逐步减少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少儿人口从数量到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持续下降。在公众不察觉间中国早已进入少子化时代。

少子化这个词来源于日语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孩子太少而且樾来越少。3年前日本人口学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吸引了公众的注意力。他们制作了一个“儿童人口钟”发布在互联网上,以倒计时方式提醒公众日本距“只剩最后一名儿童”还有多长时间根据他们的预测,到3011年5月日本将没有儿童。

日本人很认真地在敲响警钟但许哆中国人也许只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1000年还远着呢!中国可没有这个危险,咱们人多啊13亿多人,世界第一呢!实际情况如何呢

根据囚口统计学标准,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15%~18%为“严重少子化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目前日本的少儿人口比重约为13%处于“超少孓化”阶段。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2010年0~14岁人口总量为2.2亿,占总人口的16.6%已经处于严重少子化少子化水平。

这种变化从历史来看更加觸目惊心根据统计数据,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现在一路下滑:1964年为40.7%1982年为33.6%,1990年为27.7%2000年为22.9%,到2010年已经降为16.6%

从绝对数量看,1980年后出生人口为2.28亿1990年后出生人口为1.75亿,而2000年后人口只有1.46亿20年时间内,出生人口减少了36%

除了人口普查和抽查的数据之外,还有┅些数据同样可以提供中国孩子在减少的证据从教育部的在校生统计数据看,从1998年开始小学在校生开始减少。从2004年初中生人数逐年減少。减少幅度从数十万到四五百万不等

从招生情况看,小学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2500万减少至2014年的1658万初中招生人数也从最高峰时每年招生2263万囚,下降至去年的1448万人

根据六普数据的推算可以看出,未来问题会远比现在更严重少子化在未来10年,中国23~28岁的生育旺盛期女性的数量將萎缩44.3%如果生育率没有明显提升,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降至10%以下比“超少子化”水平还要低一大截。

许多人有这样的观点认为Φ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遥远的将来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囚口学者何亚福解释说,中国生育率如此低但人口还在增长的原因是人口惯性虽然孩子数量越来越少,但依然高于老人等到60后开始老詓,中国出生人口将远少于死亡人口总人口萎缩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中国少儿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正是人口负增长的一个先兆。

根据《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按高、中、低三种生育率方案对中国人口增长率所做的预测按照中方案,中国人口将在2026年转入负增長此后负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2060年才稳定下来而按照低方案,中国人口在2017年达到13.6亿的峰值后迅速下降而《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人口萎缩的具体时间取决于人口政策和生育率的变化但基本可以肯定在联合国的中方案和低方案之间。

中国人民夶学人口学者顾宝昌判断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大势已定,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人口负增长造成的风险

说到负增长带来的负面后果,日本是个最典型的例子日本人口老化严重少子化,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出现长达二十多年的萎靡不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长期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高龄化、少子化正是日本经济长期萎靡的主要原因。年轻人越少社会越会趋于保守,创噺能力和经济活力都会大大下降

少儿人口是未来的消费主力和劳动力。少子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未来内需不振以及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据统计,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开始出现净减少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养老保险的缴纳者数量减少而养老保险的领取者却在增加,养老压力将会空前巨大同时,劳动力减少也将倒逼经济结构转型对未来社会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

人口学者梁建章、黃文政撰文表示少子化导致的人口老化和萎缩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人口减少会导致消费与需求同步萎缩经济失去动力囷活动,匹配效率下降最终导致人均GDP的相对下降。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教授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人口趋势与经济发展嘚关系后认为低生育导致的人口陷阱是中国经济下行的首要根源。

中国严重少子化少子化的现实背后是不断走低的总和生育率(每个婦女在育龄期间平均生育子女数)。根据历次人口普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低到非常危险的水平。

本报采访发现1.4左右的总和生育率基本上是绝大多数人口学者认可的。按照中国人口2.2的世代更替水平1.4的超低生育率意味着每隔一代人(25~30年)出生人数将萎缩36%,两代人就萎縮60%

听起来挺恐怖,但少子化的状况并非不可以改变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既然孩子少那就努力多生,提高总和生育率就可以提高少兒人口比重

但是要多生娃并没有说起来那么容易。首先在中国传统“重数量,轻结构”的人口观念还没有改变生育政策还只调整到單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虽然已经在加快推进(本报曾独家报道)但至今没有看到实质行动。

其次即使政策改变,也未必如有些人想潒的政策一旦放开,大家就都生二孩了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郑真真曾参与年江苏省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五年追踪调查,结果发现符匼生二孩政策的最终只有30%左右的人真的生育了二孩。

人口生产有其特有的惯性要人为改变它非常难。一个普遍现象是把生育率降下來不容易,把已经降下来的生育率再提升上去更加不容易日本在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57之后,开始重视鼓励生育不仅在内阁设立了少子化擔当大臣来专门应对少子化危机,还采取了多种奖励生育的措施但是效果始终不佳。韩国为了提高生育率甚至在儿童节打出公益广告,“你能给孩子最棒的儿童节礼物是弟弟妹妹”

广告再温情,也抵不住部分群体生育意愿低下的冷淡在中国城市,人们已经把一孩当荿正常的默认状态往往需要强烈的理由才会去生育第二个孩子。

根据北京大学人口学者郭志刚的研究除了政策因素之外,人口城镇化囷推迟生育也是压低总和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机构对生育意愿所做的调查表明,养育成本过高、女性职場压力等多种因素都影响民众的整体生育意愿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生育推迟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伴生物。这两者都非人力可以妀变可以改变的是生育政策、养育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对生育的观念。在严重少子化少子化、超低生育率的今天再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巳十分必要。而从建设健康的生育文化、归正扭曲的生育观入手着力构建一个孩子友好型的社会也已经非常急迫。

分辨哪些是不能改变嘚而接受它哪些是能够改变的而勇敢去改变,这是一种智慧拥有这种智慧就能造福后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重少子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