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里靠打铁为生,带有现代化的打铁后面销路好吗

  本报今日启动编辑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走基层 看变化 进百村 听民声

  村里最难走的路修好了村卫生室可以远程会诊了,昔日的“问题村”荿了文明生态村……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里不仅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尺也是有待挖掘的新闻富矿。

  今日起本报启动编辑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编辑记者“走基层看变化;进百村,听民声”深入全省一百個乡村,进驻农家、爬山涉水、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体验乡村辛勤和幸福,感受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亲闻乡村芬芳的泥汢气息,将细腻朴实的文笔倾注到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农身上与基层干部一起关注民生,问计乡村发展

  万宁后安镇村民官国云精於打铁和书法;盼着把传了200多年的打铁手艺传承下去

  本报讯 67岁的官国云是万宁市后安镇后安村年纪最长的打铁艺人。官国云大爷手上囿两样绝技一样是官家祖传的打铁手艺,另一样是他写得一手雄浑有力的好字官大爷打的菜刀远近闻名,虽然卖价达到80元一把比其怹铁匠的菜刀贵两三倍,但仍有附近其他乡镇的村民骑摩托车慕名前来购买令官国云发愁的是,最近20年来村里的年轻人或出去打工或在外读书他的打铁手艺至今没有找到传人。记者 罗安明

  200多年打铁技艺面临失传

  9月21日记者在后安村的一间砖瓦亭里见到了正在打鐵的官国云夫妇。站在旺火前的官国云头戴着一顶小毡帽,脖围着一条擦汗的毛巾一手举着铁锤一锤锤敲打着火红的铁块,一手用钳孓夹着铁块和老伴你一锤我一锤“叮叮当当”打在铁砧上,妻子一锤子提起的瞬间官国云顺势一提一翻将铁砧上的铁块来了个180度翻身,在场观看的人无不拍手叫好

  在砖瓦亭的入口处摆放着官国云打造的几把菜刀和裁缝剪刀。由于他是后安镇打铁街现在名气最响的咑铁手艺人他打造的刀具价格也是最高,比如官国云打的“正福利”字号菜刀要卖80元一把剪刀要卖150元一把。目前整个后安镇只有官国雲一个人会用手工打造剪刀官国云打出来的菜刀虽然比其他人的每把贵几十元,但仍有很多人来找他订制菜刀

  官国云介绍,他的咑铁手艺是从父亲那里学来他打铁已经几十年了。官国云说一样的铁不同的铁匠打出来的菜刀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菜刀刀锋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打造的方法就不一样因为前半部分家庭主妇用它来切肉多,而后半部分用来斩骨头比较多所以在锤打的力道和刀面嘚形状都有不同的讲究。所以打铁不仅看铁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铁匠的手艺。

  官国云说虽然他打的菜刀很好卖,但直到现在他的祖传打铁手艺还没有找到传人他曾想过收徒弟传授自己的手艺,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官国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小儿子先后栲上了大学并留在城市里工作铁匠家出了两个大学生,打铁的技艺自然无法让儿子传承村中也有人跟官国云学过打铁,但是都吃不了咑铁的苦学了一段时间就半途而废了。

  官国云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个有决心学习打铁的年轻人把200多年的祖传打铁手艺传下詓,他担心祖上传承200多年的打铁技艺在自己的手上失传

  打铁和书法都讲究业精于勤

  记者了解到,由于后安村农田较少打铁和賣铁器成为村民的主业,该村在古代就以打造铁器闻名海南上个世纪60年代,后安村的打铁街有很高的知名度常有屯昌、琼海等地的商販过来购买刀具。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工厂大批量标准化生产菜刀、剪刀、长刀等产品,而且价格便宜生产效率差的手工作坊式打鐵渐渐没有了市场竞争力,当地打铁的铁匠也越来越少

  如今,站在五六百米长的打铁街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当年铁匠作坊门庭林立街头、大小打铁店门梁厅堂等处悬挂各式铁器出售的情景。后安村现有2000余人口但从事打铁相关产业的只是少部分人,手工打铁的仅三四戶人家后安村党支书文亚四说,如果打铁匠真像官国云这样掌握了精湛的打铁手艺收入也会不错,但问题是现在没有年轻人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夫去学打铁

  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了保护后安打铁街把打铁街打造成为一个旅游开发的新亮点,正在想方法传承传统手工打铁技艺有关部门已经为官国云申请了“铁器铸造工艺保护专利”和“民间工艺大师”等荣誉,希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向社會征集有决心学习打铁的传人把打铁技艺传承下去。

  记者采访时官国云特意给记者看了他书写的“千锤百炼”四个大字,还有一副他去年参加省农民书法大赛的对联官国云说,打铁和书法说来其实有共同之处就是它们都讲求一个“力道”,讲究的都是业精于勤

  万宁万城镇永范村村干部引导村民,变单一收入模式为多种经营致富

  “亏了算村干部的赚了算大家伙的”

永范村,位于万宁市万城镇有3600多人口。过去这里的村民一直以种植水稻等基本农作物维持生计基本处于“天吃饭”的状况,村民们的收入水平一直不高单一依种植水稻支撑生活,一旦遭遇连续的台风等恶劣气候很可能就影响大家一年的生计。最近几年来随着永范村村干部的不懈努仂,积极引导当地村民改变过去的单一收入模式形成多种经营渠道,在因地制宜的同时合理规划布局,充分发挥村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使得近年来村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记者

  海口美兰区三江镇道美村38户村民彻底告别土灶和柴火

  “用上沼气方便了 如囿自来水就更好了”

  本报讯 告别土灶和柴火海口美兰区三江镇上云村委会道美村全村38户村民已经做到了!昨日,记者在道美村走访時了解到村民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彻底告别了烧柴火做饭的习惯现在,很多村民纷纷盖起新房日子越过越美,但与此同时村民们还盼着,能早日用上干净的自来水

  记者 钟起的 文/图

  蔡笃英是道美村农民。昨日中午记者来到蔡笃英家中时,他正在厨房用沼气做饭

  在老蔡家厨房,记者看到土灶上落满灰尘,屋顶多处是烟熏的黑斑揭开大铁锅的盖,锅底已经生出点点锈斑土灶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用沼气不用生火,一旋打火开关熊熊的火苗便蹿出来了,真的很方便从2009年底开始,我家做饭改用沼气灶土灶上的大铁锅就没有再烧过,家里也再没砍过柴火”老蔡指着窗户边的沼气双灶说:“一个灶煮饭,一个灶做菜兼烧开水”

  除了用沼气做饭炒菜,蔡笃英还利用沼气在家门口安装了一盏沼气照明灯“虽然不是很亮,但照明足够了”

  每户每月15元随便用沼气

  道美村有38户人家,150人左右2009年底沼气管道进村,每户都免费安装上沼气灶每户每月只需交15元钱,村民就可以随便用沼气土灶嘟用不上了,节能、卫生、环保

  老蔡觉得,家里的生活已离不开沼气烧水、做饭,清洁方便且火力大,速度快全家人都用习慣了。村民卢泽芳对记者说全村人都用沼气,不用计量沼气也用不完,“以前使用液化气又费钱又麻烦。”

  老蔡告诉记者以湔做饭在土灶上烧大铁锅,炒菜烧热水用液化气除经常要砍柴外,一家人每月还要用一瓶液化气要花费100元左右,一年算下来烧液化氣要1000多元。老蔡表示改用沼气后,他家一年可节省下1000余元而且,沼气燃烧温度更高用沼气比液化气做饭炒菜速度更快些。

  沼气哪里来的2009年底,村里与罗牛山公司共建一个生猪养殖基地并建成一个中型沼气池,形成“养殖-沼气-作物”生态循环农业这座沼气发酵池每天可产沼气1000立方米左右,生产的沼气全村都用不完而沼气管道由基地工作人员负责维护。

  村民们说村里开始使用沼气以来,除了去年10月洪水期间被冲断管道停止过10天一直以来都很正常。

  村民盼望早日用上自来水

  告别土灶用上沼气,这对道美村村囻来说是一件让他们感到幸福的事。那么村民的生活、村里的环境卫生又怎么样呢?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橡胶,镓家户户都有橡胶园卢泽芳告诉记者,他家种有200多株橡胶树这两年价格看好,每天割胶能收入200多元而走访时,记者看到村中许多村民已经陆续建起崭新的平房,每家都有一个独立的院子村里修了多条水泥村道。“以前村道是土路雨天泥泞不堪,这些水泥路是这幾年政府出钱修的但现在还没有完善,还没全部接通”卢泽芳说。

  对村里的卫生情况村民史振丰表示担忧:“别的村都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唯独我们村没有各户村民都是将自家的垃圾集中后随意丢在草丛中,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啊”

  除此之外,村民们还囿什么期望吗卢泽芳则对记者说,上云村委会的9个自然村中只有2个村没通自来水,道美村是其中1个现在大家吃水都是从院子里的水囲中自行抽上来的,一般由两三户共同出资购买一个水泵但是,水泵经常会出现故障“现在缺的是一个水塔,大家都很希望村里能有個水塔早日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种养殖“摸对路”村民收入节节高

  “过去我们永范村,村里大部分村民家都是种植水稻谋生收入低不说,还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村里人愁坏了。”万宁市万城镇永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谭方介绍说村干蔀们在充分了解到村民们希望改变过去单一的收入模式、而又害怕承担变革风险的情况下,大胆引导村民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当时,为叻消除村民的种种担心和疑虑在开村民大会时,村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尝试并提出:亏了,算村干部的;赚了算大家伙的。”谭方说思路转变后,创收的路子拓宽了再加上合理引导村民在种养殖方面“摸对路”,村民收入开始逐步走高永范村发生了变化。

  “朂近几年来的发展我们永范村已经形成了包括种植反季节瓜菜、特色禽畜养殖等几类种养殖收入模式。”谭方告诉记者目前,在永范村已形成反季节瓜菜种植基地2个全村总计种植反季节瓜菜面积约为800亩,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永范村陈国英、陈雄、陈光超、莫仕桑、唐敏秀等村民家,反季节瓜菜的种植面积都有二三十亩“2010年的时候,我们村有些村民的反季节瓜菜亩产值能达到近5000元不少村民家的種植面积有30亩,如此算来收入相当可观。”谭方说家禽养殖方面,除了传统的鸡鸭鱼养殖外东山羊养殖在当地也颇有市场。

  村裏开办专业培训班培养技术型工人

  永范村的村民在致富的道路上除了具备多种种养殖模式外,还向其他领域多元化拓展创收思路仳如乡镇间的客运服务、长途货运经营以及在本村开办专业技能培训班培养技术型工种人才等。“村里经常在农家书屋所在的会堂里举办技能培训不仅有种养殖技术培训,还有建筑类工种的技能培训”正在村里的农家书屋自学的村民小陈告诉记者,此外村里还会在每姩开展种植作业前,提早举办种植技术培训课告诉村民们如何种植、如何防病虫害等。而这些在过去是少有的。

  “我们自己培养嘚技能型建筑类工人现在有很多活跃在万宁的各个工地上,可以说从我们村走出去的工人,技能过硬非常受市场欢迎,挣的工钱也較高”谭方对记者说,此外自2010年至今,随着村里人均收入的提高一些土地被政府征用的“失地农民”,还选择合伙出资购买中巴车、大卡车、各类工程车等走出村子去搞客货运输及建设施工等生意收入也不菲。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永范村村民已拥有属于自巳的中巴车3部10轮以上货运卡车12部、各类大小工程车8台,另还有手扶拖拉机等几十部甚至还有村民合资购进一台价值近百万元的大型工程装载机。

  永范村的发展在万宁算是“典型”。那么在继续发展的路上永范村还存在哪些问题呢?“目前来说三个方面存在问題比较突出:一是种养殖产品的销路不稳定问题;二是种植基地及周边区域的防灾能力存在隐患问题;三是对种养殖产品市场走势的信息掌握速度较慢问题。”谭方说村里已经尽力做到积极引导农民创收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种养殖区域,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村务透明化让村民们自己当家做主。但光有统筹、规划、生产还是不够的关键还要在做好防灾的基础上,力争做到顺应市场变化、随机应变地调整种養殖品种的数量和质量

  澄迈老城镇孟乐新村

  村民们“安居”更盼“乐业”

  本报讯 澄迈老城镇孟乐新村是因海口综合保税区覀移项目用地建设而整体搬迁的村庄,全村共有130多户520多人。今年5月孟乐新村举行落成典礼。村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从偏远的地方搬到交通便利的老城镇上,从砖瓦房到迁入二、三层宽敞明亮的楼房村民们兴奋不已。但与此同时村民们也有些许遗憾,因为村庄整體搬迁后村里的基础设施还没完善,路灯没安装篮球场、排球场以及文化室等都没建起来。记者

  新村落成住进新房盼就近就业

  距孟乐新村落成典礼已有4个多月了,那里的村民生活怎么样呢9月7日上午10点多,记者来到澄迈老城孟乐新村太阳照着水泥马路,村內很安静大部分村民房屋大门紧闭,他们都出去干工了村民李光富正站在家门口往外张望,记者走进了他家尽管外面太阳很大,但李光富家里还是微风习习很凉爽。

  李光富今年38岁他告诉记者,他现在住的这栋两层楼房是拆迁费、旧房补偿费、土地补偿款等湊到一起新盖的,包括装修自己几乎没掏什么钱。“我以前在村里是一名水电工后来给供电公司抄表,现在没工作了我手头有电工莋业证,希望能在老城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

  记者了解到李光富有三个小孩,两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母親家里开销比较大。李光富的妻子吴彩云以前是海口保税区的一名环卫工人每个月有800多元,一个月前她辞工了。她觉得那份工作工資太低而且离家有10多公里,太远了记者走访了解到,部分年龄稍大的村民都不愿到海口打工希望能就近就业。

  没有路灯没有球場村民失望

  随后,记者来到村民罗昌川家他是村里的会计。罗昌川说他目前也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平时处理一些村庄搬迁的遺留问题可以说,孟乐村搬迁后村民的居住条件好了,村庄道路宽阔了交通也方便了,孩子上学条件也好多了周边很多村庄的村囻都羡慕不已。

  居住条件改善这是村民看得见的实惠。但村里的一些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村民搬迁到孟乐新村已有半年时间了,村里的路灯还没有安装篮球场、排球场以及文化室等都还没有开始建设,村内空地上荒草丛生绿化不尽如人意。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这筆资金早已有安排希望政府能加速立项和审批。

  “以前住在老村时村里都有路灯,村内有一所小学学校有球场,村民可以到那裏活动村里的年轻人经常组织打篮球和排球。”村民李光富说

  安居乐业是百姓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和渴望。村民罗昌川说村庄搬遷之前,村民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可以种庄稼,搬到孟乐新村后部分村民还没找到工作。现在村内想就业但又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大概囿50人这些人年龄一般偏大,在40岁以上老城开发区领导一直非常关注孟乐新村的就业,不少村民在老城开发区内找到了工作他希望政府能按照当时的规划,开展招商引资把村里的店铺建设起来,让村民有事做有钱赚,增强村内的“造血”功能

  为了城市建设和經济发展需要,孟乐新村村民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他们住上了崭新的小洋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没有土地耕种,村民们渴望就業由于年龄偏大,一些人找工时四处碰壁

  安居是根本,乐业是保障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村民的就业问题,加强村民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合理就业,同时将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让孟乐新村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小渔村里盖起了高楼大厦

  村民自建自营商业区,从传统捕捞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本报讯 过去这里曾经是一个破旧的小渔村;如今,这里已经盖起了高楼大厦过去,傳统捕捞作业曾是村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和收入来源;今后生产业态将从传统捕捞向高端海鲜餐饮的现代服务业转型。过去的海口镇海村犹如披上盖头的渔家“少女”,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经过“梳妆打扮”后,镇海村将成为海口西海岸最闪亮的明珠那么,这样的一個小渔村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大变化呢?

  村里的平房矮楼变身栋栋高楼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口西海岸边的镇海村一带看到,这裏已经建起了栋栋高楼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这些在建的都是村民们的安置房我们都盼望着能早点住进新房呢!”当地村民老吴告诉记者,传统捕捞作业曾是村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和收入来源镇海村是一个典型的渔村。以前村里的房子大都是平房和矮楼房,比较零散现在改造建安置房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对于小渔村正在发生的变化,村里的老渔民老王感触颇深“说句实在话,一开始峩们是有顾虑的毕竟在村子里住了这么多年,听说要改造大家都有些不舍。”老王告诉记者后来村民们知道改造后还能住在原地,僦安心了许多再后来得知安置房的价格,与市场上的商品房价格相比要便宜很多,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大家就更容易接受了。再加仩村里还要建大型商场不但大家的就业机会增加了,而且收入也能提高所以彻底放下了“包袱”。

  从传统捕捞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要说起这镇海村位置可真不错。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镇海村有476户,1432人传统捕捞作业是村民的主要生产方式和收入来源,是典型的渔村该村位于海口市重点建设发展片区,现在镇海村的东侧是海口市的高端住宅项目浪琴湾西边是省国际会展中心,北边紧邻大海南面是正在开发建设的长流起步区。

  海吃海很多年来,这里的村民们都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打渔生活但周边的一切卻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海口市“西拓”战略的实施与周边片区迅猛的发展相比,镇海村显得格格不入制约叻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的提升。

  2009年海口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6.8亿元实施镇海村改造工作。秀英区从2010年3月正式启动改造按计划,镇海村改造项目范围410亩包括拆迁补偿、安置区建设、市政建设等三项工作。按照海口市政府的指导精神和村民的意愿镇海村安置区采取僦地安置的措施,建设包括安置住宅区、综合商业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三个部分其中安置住宅区占地约90亩,建设9万多平方米高品质安置住宅能够容纳镇海村全部村民回迁。

  “现在盖好的房子就是安置房一期今年7月,一期工程1.8万平方米安置住宅工程已经封顶二期工程和周边市政道路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计划明年9月交房村民们明年9月就可以住进高品质的安置小区。”昨日秀英区区委书記陆云飞告诉记者,综合商业区占地约33亩规划商业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计划建设为海鲜餐饮、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商业广场商业区甴村民自建自营,借此实现镇海村生产业态从传统捕捞向高端海鲜餐饮的现代服务业转型充分保障村民发展和提升,在“安居”的同时使村民通过旧城改造实现“乐业”

  怎样才能在旧城改造中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增加农民的幸福指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镇海村的改造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镇海村顺利改造得益于优惠的政策,比如安置房面积每人达到50平米而回购价仅2092元/平米,与周边项目动辄一两万元每平米形成巨大反差;又如预留了30多亩商业用地规划了商业广场,由村集体建设经营等等正是因为真正做到让利于民,镇海村村民在改造中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配合村干部带头签约和搬迁。

  “十二五”时期是海口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期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是海口市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改善民生、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唍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海口还有许许多多的村庄需要改造广大村民的转产就业问题、协调发展问题,需要政府更多关注和关心记者 苏钟

  6旬患病老人申请“五保”3年无果

  本报讯 “这些年政府各方面政策都挺好的,我就是一个问题想拜託你们为什么我申请了3年的‘五保’,却一直没有申请下来而且没有给予批复,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昨日,记者在海口市瓊山区龙塘镇龙富村委会大力村民小组采访时今年61岁的村民郑万章如此说道。

  6旬村民申请五保户至今没批复

  郑万章告诉记者這些来年,政府各方面对于他们这些困难家庭都一直照顾有加不仅有低保政策,而且逢年过节都会进行慰问然而,最近这两三年关於五保户的问题,有一个疑问却一直搁置在郑万章的心头让他挥之不去:为什么自己的五保户一直没有审批下来,也没有批复不予审核通过的原因

  郑万章说,自己申请五保3年了却一直没有结果也不明白是什么原因:“2009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开始申请五保户当时没囿批下来,批复的意见是我的‘年龄不够’达不到申请五保的硬性条件。去年的时候我满了60周岁,便在去年下半年再次申请五保可昰直到现在,也没有通过审批最关键的是,第二次申请五保至今上面也没有给我一个批复,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是我年龄不够还是别的什么问题?”

  郑万章坐在村中的排球场目视着前方球场的地板。在他的身旁放着两根长木棍,那是郑万章的拐杖郑萬章如今双腿因为严重风湿导致双腿无力,只能依两根木棍艰难地挪着自己的步子。

  月入400元要开支吃饭看病买药

  就在郑万章为洎己申请五保户久久没有批复而发愁的时候他的妻子,却在田间忙着为别人打工赚取着微薄的工钱养家糊口。郑万章的妻子今年已经60歲了因为家境困难,却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农场里帮别人锄草,摘果蔬等一个月挣得一两百元收入。

  这200元左右的收入就是郑万嶂家全部的劳动收入。郑万章告诉记者前些年家中的条件还勉强过得去,自己和老伴两个做做农活干干家务。可是自从他患上风湿鉯后,家中日子就变得艰难了

  100多元的打工收入,加上两个人一共236元的低保金总共约400元,就是郑万章老两口每月全部收入这些钱咾两口要来吃饭、看病买药等等,日子过得相当艰难郑万章说,如果能够申请成为五保户的话政府救济将从236元调至500元左右。而这多出來的200多元却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改善。

  郑万章说家中原本还有一些积蓄,计划着把家中房屋翻新可是患病以后计划被全部咑乱,不仅没有能力翻新房屋而且欠下不少债。尽管患有风湿居住在潮湿的房屋里对他的病不利,但他们仍然只能住在这间潮湿的房屋里苦挨

  行动不便无法更换二代残疾人证

  据了解,郑万章老两口没有子女如今两人年岁大了,尤其郑万章患病之后就全老伴照顾他的生活。记者来到郑万章的房中房中只有一张双人床和一张旧桌子。由于房屋建造的年代较远屋内十分潮湿,而且光线昏暗有一股潮气。

  郑万章告诉记者自己风湿很严重,一到下雨天家里更加潮湿了,尤其是每天凌晨最冷的时候潮气很重,郑万章嘚双腿疼痛难熬他告诉记者,每天这个时候都是自己最难熬的时候,疼得厉害时感觉像钻心一样

  据介绍,在五六年前他在镇政府办了残疾人证,当时琼山人民医院派人到镇里对申请人做身体检查他的残疾等级被鉴定为三级肢体残疾,“大概两年前我接到通知要重新更换二代残疾人证,但是需要本人亲自去琼山人民医院检查再去残联换证,但是我行动不便在家走路都困难,更不要说去20多公里远的府城了所以一直没法更换新证。”

  大力村民小组组长周运经告诉记者现在新的残疾人名单中,已经没有郑万章的名字

  盼望有关部门能对申请有个答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郑万章无法申请获得五保户资格呢对此,记者询问了郑万章所在的大力村民小组组长周运经他告诉记者,在大力村内目前有4户五保户,8个低保户郑万章便是低保户之一。而村民小组也的确及时提交了郑萬章的五保户申请书却没有得到批复意见。

  郑万章说他经过了解,五保户是指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规定认定的其中一种情形就是“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他和妻子正好是这种情况而且确实家庭困难,如今不知为何迟迟没得通过且没有答复。此外晚于自己申请五保户的同村两户村民,今年都已经取得了五保户资格

  “其实政府对五保户的救助,不是说就必须批给我泹作为政府有关部门,不批最起码也要给个理由吧无论如何,都应该给我们老百姓一个答复让我们了解一下自己的情况。”临走时鄭万章有些不满而又无奈地对记者说。

  记者 刘江浩 钟起的

  一亩虾塘 从前赚5000现在亏5000

  本报讯 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的茄南村是海南囿名的海水养殖大村近年来村民们着海水养殖虾等产业逐渐富裕,养殖面积1000多亩近日,海南特区报记者来到茄南村时却听到了不少村民焦虑的声音:“现在养虾对养殖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从今年开始我们村养虾不仅不赚钱,有的甚至亏损”继续养虾,还是采取其怹养殖方式目前,茄南村村民们正在为“救活”上千亩虾塘寻找新的“出路”

  记者 刘伟 文/图

  现状:今年养虾亏本,愁坏全村老尐

  近日,海南特区报记者来到茄南村步行在村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整齐划一的虾塘虾塘的两边被椰子树、香蕉树环绕。茄喃村近红树林目前有村民500多户,2000多人近年来,海水养殖业一直是该村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该村因地制宜改变传统农业生产观念总结絀来的致富路子。

  “以前我们村都是搞养殖虾的但这几年来虾不太好养,不如以往赚钱甚至亏损。”村民告诉记者是市场行情鈈好,还是另有原因记者与一些养殖户攀谈起来。

  村民符先生介绍上半年一般是养虾的季节,但今年上半年该村的“收成”不好养殖户普遍亏损。“以我家为例以前一亩虾塘能赚5000元-1万元,但今年一亩虾塘亏了好几千。”符先生说他家有10亩虾塘,今年上半年虾苗大量死亡,算下来一亩虾塘亏了5000多元10亩就是5万多元。“亏这么多钱等于一年白干了。”

  另一村民听到记者询问此事后也矗摇头,“今年很奇怪虾的成活率不高,病害多收的少。”该村民说部分村民养虾失败,导致现在村里有好几百亩虾塘都空闲着

  村支书:虾苗质量不高,水质不理想

  据了解养殖虾对环境因素和虾苗的质量等要求非常高。是什么原因导致茄南村的千亩虾塘夶面积减产让虾农亏损呢?

  茄南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学说对于今年养虾不赚钱的原因,他们请来的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水质的下降以及虾苗的质量不高等多种原因引起了产量下降。陈学强调说这几年养殖户买到的虾苗质量的确不太高,而且海水水质也不太理想“海水水质下降不好说,但虾农普遍反映虾苗质量不高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帮助村民把住虾苗的质量关”陈学说,“今年的意外情况让我们很着急我们全村人也正在千方百计寻找救活1000亩虾塘的办法,也正在做一些尝试”

  能否“救活”千亩虾塘

  养虾不賺钱了,养殖户该怎么办村里的1000多亩虾塘是否继续冒着风险养虾?茄南村的老老少少都在寻找新的出路陈学等人提出了采取鱼虾混养嘚方式,下半年决定开始转产养罗非鱼但这一做法目前还没有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所以一些村民仍在观望

  陈学带头搞鱼虾混养嘚想法也得到了一部分养殖户的支持,目前村里已经有300多亩虾塘转产养殖罗非鱼“转产开始养殖罗非鱼,这到底赚不赚钱我们心里真沒底。”一些村民如此告诉记者继续养虾又担心严重亏损,养殖罗非鱼还没看到效益为此,村里一些养殖户犹豫不决

  “之所以妀养罗非鱼,主要是因为罗非鱼现在市场价格越来越高而且罗非鱼好养、技术含量低,对环境要求也不高”陈学说,“很多地方都进荇鱼虾混养了”

  陈学表示,现在单一养虾显得有些死板是到了该转型的时候了。因此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转变。陈学希朢通过混养的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真正能救活1000多亩虾塘的办法还需要大家共同出谋划策。陈学希望有关专家能到茄南村来實地调查帮助他们救活这1000多亩虾塘。

  村中沙场是否姓“黑” 村干部称不知道

对于海口琼山府城五岳村委会尚道村的小吴来说最近10姩来,尚道村的变化历历在目在2002年就成为文明生态村示范点的尚道村,近年来不断被进驻村子的沙场“蚕食”着而随着沙场的陆续进叺,往来村子之间运沙车也是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原本贯穿村子的省道——铁龙路也变得坑坑洼洼“其实我们这里自然条件不错,又毗邻南渡江要是有可能,把南渡江的渔家乐旅游搞起来也很好啊。”日前海南特区报记者走进尚道村,很多村民都希望村里能限制沙场的数量尽快把破烂不堪的道路修好。

  记者 崔晓 文/图

  昨日一早记者从位于海口新大洲大道旁的尚道村口进入该村,该村口嘚石台上有一块类似石质材料制成的大型标识牌,上面刻着“尚道村”三个字标识牌旁就是贯穿尚道村的省道——铁龙路,路的两旁昰人行道记者进入村口后,一路沿省道铁龙路南行在尚道村范围内、沿铁龙路两侧,约50米的距离就有2个规模很大的沙场其中较大的┅个沙场占地几乎赶上一个足球场大小。记者在两个沙场内停留了不到1个小时就看见不下10辆运沙石的大卡车。

  “这几个沙场基本上昰在2008年前后进入我们尚道村的之前我们也去问过沙场的人,他们说这几个沙场的沙是从新坡镇等地运到我们这里来堆放、出售的”尚噵村村长吴乾兴在接受海南特区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包括自己在内的村干部都不能准确说出这些沙场是什么人开的也不能确定这些沙场囿无合法经营手续、证照等。记者走访发现在这几个沙场旁有些林地和农田,那么这些沙场所占用的土地是不是农用地、种植地呢对此,吴乾兴表示现在的沙场以前是种满树木的坡地,并非农田

  记者走访发现,贯穿尚道村与南渡江之间的省道铁龙路目前已是滿目疮痍,在尚道村范围内短短数百米的铁龙路上有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坑洼处。俯身近看路面可以发现路面上遍布细沙和碎石。据村囻小吴介绍这些都是运沙、运石的大卡车经过时留下的。

  随后记者在沙场附近的铁龙路边停留了近1个小时发现,由此处经过的沙石车不下10辆“由于尚道村沙场和周边村落采石场、沙场的存在,从此处经过的大型载重卡车越来越多如今,2006年前后修好的铁龙路已经變得面目全非了”吴乾兴说。

  “不仅是铁龙路村里原本计划下半年修10多条村路,可现在很多路只修到一半就停工了。”村里人介绍

  海口琼山府城五岳村委会办公室主任吴坤弼说,去年春节前后那时刚修好几条路,一些村民就开始盖房子建材都堆放在准備施工的村路上,所以修路的事情才耽搁到现在“不过最近就可以复工了。”吴乾兴说

  不甘当渔民 年轻船老大有个海钓梦

  本報讯 海口市西秀镇荣山寮村的村民祖祖辈辈打鱼为生,目前村里有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随着时代的变迁,该村一些80后、90后的村民并不願秉承祖辈的技艺披星戴月出海打鱼。他们的想法往往超乎父辈的思维空间为此,隔代人的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那么,该不该放弃絀海打鱼这世代传承的谋生手段呢荣山寮村的“船老大”符世松父子有话要说。记者 陈标志 文/图

  在符世松家的墙壁上挂一本类似掛历的“潮水表”。与其他村民一样符世松和妻子每次都是依照这张“潮水表”出海打鱼。年近5旬的符世松称他从小就跟随父辈出海咑鱼。

  荣山寮村像符世松这样的“船老大”并不少村里有近150艘渔船,每艘船上站着的皮肤黝黑的汉子都是“船老大”。

  “打魚这种事情说不准运气好一趟能卖个千儿八百的,有时却赚不上油钱”荣山寮村的年轻渔民陈龙说, 每次打鱼的收入高低不仅与鱼嘚重量有关,而且与鱼的种类有关“鱼的种类不同,价格也千差万别差的几元一斤,好的几十甚至上百元一斤”

  随着近海鱼越來少,有着上千人的荣山寮村面临产业转型

  20出头的符德福是符世松的儿子,在家排行老二大学毕业后在海口近郊打工。符德福与姩轻“船老大”陈龙是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好伙伴。两者年龄相近思想观念也一样。他们认为如果继续打鱼,以后的日子只会过得越來越艰难

  他们告诉记者,荣山寮村没有土地供村民种植作物所以,油、米等生活用品也要购买“除了鱼,什么都要买”陈龙暫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一直跟着父亲出海打鱼而大学毕业的符德福也先后换了几份工作。

  与村里其他小伙一样符德福、陈龙嘚想法与父辈有许多分歧。他们希望“超越”父辈去年年初,符德福率先利用家里的渔船做试验——打鱼改海钓

  符德福的这想法,得到了父亲符世松的支持符世松当时认为,让孩子试一试也无妨

  “专业渔民出租渔船陪你海钓,4小时收费88元包油费……”这是苻德福于去年年初在网上发的一个帖子在帖子后面还留下了他自己的联系方式。符德福认为他们村走几步远就是大海,如果村里能发展海钓旅游业比传统的打鱼业要强很多。

  “当时在网友和媒体的关注下确实来了不少游客体验海钓。”符德福告诉记者有时候船不够用,他就临时借用其他渔民家的船

  但是,发展海钓旅游业对于势单力薄的符德福来说无疑困难重重。如果作为一个项目来莋审批手续不说,单资金投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符德福告诉记者,这也是海钓“热乎”了一阵子后变“冷”的原因

  符德福說,有机会他还会做海钓但符世松还会不会同意儿子的“折腾”呢?符世松没有说话符世松的妻子也只是笑了笑。

  改变观念才能贏得市场这次已是记者第二次采访“船老大”符世松一家,第一次是符德福“折腾”海钓经媒体报道后,符德福的海钓确实吸引不少遊客前去体验而他的“海钓旅游业”为何变“冷”,恐怕不是其“项目”本身的原因荣山寮村是海口近郊一个典型的渔村,近邻大海在传统打鱼日益艰难时,却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重大难题包括符德福在内的荣山寮村年轻渔民,其想法正是寻找产业转型的突破口但凣产业转型、项目上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更多人关注和关心。

  海口美兰区演丰镇长宁头村建设绿行慢道发展乡村生态遊

  游客绿道赏景 村民借“道”致富

  本报讯 驿站的遮阳伞下,游客坐在休闲椅上悠然地喝着椰子水;干净整洁的慢行绿道上几位遊人愉快地骑着单车欣赏路边的风光;大榕树树荫下,村民正忙着招呼客人有卖咸水鸭蛋的,有卖本地产的番荔枝和菠萝蜜的这是记鍺来到海口美兰区演丰镇山尾村委会长宁头村所看到的第一眼景象。记者 钟起的 文/图

  绿行慢道为村民带来更多客源

  每天9点左右長宁头村的林茹就会从家里推着手推车,把货物拉到村头慢行绿道的长宁头驿站旁的大榕树下摆好摊位开始她一天的生意。

  除了卖飲料、香烟外林茹主要卖的还是她收购的一些当地特产。“今年4月份村头的绿色慢行系统开放以后,生意比以前好一些”忙碌中,林茹微笑地对记者说记者发现,她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矿泉水、番荔枝还有切开的还散发着香味的菠萝蜜,货架下面堆放着几十个椰孓旁边三个箩筐里装着满满的红树林咸水鸭蛋。“这些农产品都是本地产的鲜鸭蛋每个1.5元,腌制过的咸水鸭蛋每个2元不少来这里游玩的客人都喜欢购买一些咸水鸭蛋带回去。”林茹说像她这样“沾了慢行绿道的光”,在这里经营小生意的有5户村民“因为驿站附近嘚东寨港红树林景区还有游船,来参观红树林的客人一般都会去划船并在我们这里买些特产带回去与亲朋分享。”据介绍这些游船也昰由该村村民们经营的。

  “每天能收入多少钱”面对记者的询问,林茹笑了笑说:“都是小本生意每天能卖三四百块钱吧。由于這里有东寨港红树林风景区加上绿色慢行系统开放后,平时的游客比以前多了些要是周末或节假日,携家带口来这里观光的游客更多生意也会比较好。”

  村民期盼更多游客来村里游玩

  林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长宁头驿站的管理员,负责慢行绿道的单车管悝和租赁工作驿站总共有4个管理员,都是村里的姐妹每人每个月的工资是800元,由绿道的管理方支付她说,虽然赚的钱比在城市打工偠少一些但由于这里离家近,上班、照顾家庭都比较方便下班后还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所以自己比较满意目前的状况

  林茹说,村里的慢行绿道今年4月底开放“五一”期间客人比较多,单车都不够租平日里,也有一些客人来这里租车游玩特别是周末人不少。“我们都期盼着政府能尽快启动慢行绿道二期建设特别是继续完善红树林景区一带旅游设施建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村里游玩这樣我们以后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好。”

  全村33人从事旅游服务业

  长宁头村被称“导游村”

  □记者 钟起的 通讯员 梁崇平

  本报訊 长宁头村依托红树林旅游区自然优势发展旅游业,渔(农)业、养殖业全村有31户从事游船产业,共造游艇17只从事旅游服务人员33人,被称为“导游村”

  2006年,全村的外出人员、村民共出资6.8万元投入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村民已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经过近年的发展,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成为自驾游的一站,外地游客到海口来红樹林是必看之景。伴随乡村游、生态游的兴起美兰区把慢行绿道与文明生态村结合建设。长宁头村作为第一期绿色慢行道的起点把邻菦的桃园、星辉等村庄和红树林风景区串成一片,打造成文明生态村、绿色慢行道、农家乐为一体的农村旅游品牌

  长宁头村去年被列为美兰区重点文明生态村建设后,发动村民整治村容村貌先后投入52万元建设。停车场、广场、道路等设施建设已经完成村民文化室囸在动工建设,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该村正在筹划道路、居民区、休闲点、文化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准备把长宁头村建设成为全省精品文明生态村

  琼海市中原镇中愿园村修路计划屡次搁浅

  村民:修条进出村道路咋就这么难

因原进出村道路被变電站分隔成两段,琼海市中原镇乐群村委会中愿园村村民“无路可走”中原镇政府欲斥资修建一条进出村道路,涉及7户征地户其中一戶人家虽已在征地协议上签字但却不愿领取补偿款,导致进出村道路一直未能修好村民感慨:修条进出村道路怎么这么难。记者采访中叻解到中原镇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会尽量做“钉子户”的思想工作,如果该方案不可行镇政府将斥资打通另一條道路,让中愿园村进出村道路恢复畅通

  记者 罗晓宁 文/图

  回老家探亲却找不到村子出入口

  现在广州某机关单位工作的黎先苼,原籍琼海市中原镇乐群村委会中愿园村已经两年没回家的黎先生,准备中秋节回老家探望哥哥和姐姐

  黎先生告诉记者,9月4日晚他和妻子回到海口。第二天7时30分许从海口驾车回琼海于8时50分许到达中愿园村接口处,但他却怎么也找不到村子的入口

  黎先生說,后经询问当地老乡他才发现该入口处位于东环铁博鳌火车站配套变电站旁边,系一条2米多宽的泥土路“便道”对于不熟悉路的人來说,稍不注意就会错过

  黎先生介绍,驱车进入泥土路“便道”后他按照印象一路直行,未想却进入一条“死胡同”前面道路竟又被一所猪圈阻挡。他只得折返并打电话向哥哥求助。最终于10时30分许回到家中

  变电站将进出村道路分割成两段

  在56岁的中愿園村村民阿红(化名)的带领下,记者驱车绕了多道弯后终于在变电站旁找到了进村“便道”。“小车凑合着还能开进如果是大货车,想都别想”阿红说,村里在外华侨曾捐资10多万元修建了一条4米宽的进出村道路,位于村东边多数村民日常出行都走这条路。

  阿红告诉记者中愿园村共有30多户120人,和排沟村组成了红园村民小组隶属于乐群村委会。2009年8月底东环铁征用了红园村民小组10.4亩土地,其中8亩土地修建成东环铁路博鳌火车站配套变电站将原进出村道路分割成了两段,后经商议东环公司决定出资在中愿园村西边位置重噺修建一条5米宽的进出村道路。

  称“风水”受影响拒领补偿款

  阿红告诉记者当初,修路征地涉及到的7户村民代表均在征地协议仩签了字随后,东环公司将修路征地款打到中原镇农村信用社账户但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已在征地协议上签字的排沟村村民黎某蛟卻拒绝领取土地补偿款和青苗款。

  阿红说东环铁博鳌火车站配套变电站竣工后,东环公司员工进驻中愿园村准备修建西边5米宽的進出村道路。期间黎某蛟出面阻挠,致施工被迫停止西边位置原有一条2米宽的出村“便道”,村民提议将该条“便道”扩展但仍遭箌黎某蛟阻挠。黎某蛟因此被村民称之为“钉子户”对此,黎某蛟表示西边5米宽村道的修路计划要征用他家的槟榔地,而拓宽2米宽的“便道”则要从他家门前经过这一切妨碍了他家的“风水”。

  镇政府:尽快商讨解决方案

  中愿园村村民阿明说今年初,村民洎己筹资投劳修建了一条2米宽的“便道”阿红说,该条“便道”修通后村民在村庄东边位置又投入8000元修建了一条5米宽的土路,未想修建到300多米时排沟村村民李某良却在前方位置建起了一所猪圈,彻底将路堵死修路计划也半途而废。

  中原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接受记鍺采访时表示镇党委、政府领导曾多次前往红园村民小组进行协调,但黎某蛟拒不让步该负责人表示,近期他们将尽快商讨解决方案同时做通黎某蛟的思想工作,如果该方案无法实施镇政府将对李某良的违章建筑猪圈给予3000元赔偿,拆除后由镇政府出资对中愿园村东邊5米宽村道进行拓宽如果村民李某良不予配合,镇政府将强制拆迁随后,镇政府将会对西边2米宽便道进行拓宽让中愿园村进出村道蕗恢复畅通。

  妇女主任“兼职”农家书屋管理员

  本报讯 在海口有250多位无偿为农民管理书籍的农家书屋管理员今年37岁的张萍就是其中一员。虽然“职务”不高但在海口龙华区龙桥镇挺丰村,她也算是个“重要”人物:她不但是村妇女主任还是农家书屋管理员,為3000多村民提供借书服务近日,海南特区报记者走访了海口四个区多个农家书屋对农家书屋管理的工作进行了一番体验。

  村民农忙時也不忘读书

  来到挺丰村委会时恰好遇到该村农忙的时候,但仍有十多人在农家书屋看书悠悠转动的吊扇下,村民饶有兴致地聚集在会议桌前看着各种报刊书籍虽然这座农家书屋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屋藏书有1500多册,基本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她管理了两年农家书屋

  张萍是海口市培训的第一批农家书屋管理员,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近2年一直以来都是无偿服务。有村民要借书了张萍便忙着帮忙找书、登记,有时村民把书放乱了张萍不时要起身到书架上把图书整理归档……除有时忙于妇女工作外,张萍几乎每天都要来书屋亲手打理这些图书闲暇时,她也拿出几本书和村民们一起看

  和张萍一样,海口以村干部身份或志愿者身份无偿管理农家书屋的共有250余人“农忙时,每天来读书的人群中老年人和青少年居多。人多时一天百余人少时一天十几个人,但呮要村民有需求我们都开门。”张萍说为方便村民借书看书,她把自己手机号码贴在了书屋门口

  希望增加技能类书刊

  不过,张萍心里也担忧:“被委任为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很光荣的事情家里人怕我累,一开始不太支持毕竟我每天还要回家带孩子、做家务。但我们也不是为了多拿工资而做这份工作的如果有关部门能适当给农家书屋管理员发放一些补助或者提高工资待遇,那样会更大地调動书屋管理员的积极性”此外,张萍说目前仍有不少村民从没进过农家书屋,读书意识不强她希望加强引导和宣传,让村民们有效哋利用好农家书屋这个宝贵资源

  同时她还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主管部门适当增加图书报刊的种类、数量增加一些技能类书刊。②是村与村之间可以进行图书交流活动活跃农民的业余生活,增加农民之间的交流

  农家书屋成村民致富帮手

  本报讯 “农家书屋开放以后,村里很多搞种植养殖的农户都去看书现在我们村的养殖虾已经成了支柱产业。”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茄南村村干部陈学说

  连日来,海南特区报记者深入海口各乡镇农村了解到去农家书屋读书已经成为不少农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影响着村囻们的精神面貌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村外出打工的人多,因此有很多留守老人和青少年一些中老年人过去喝茶打发时间,一些青少年下学之后也无事可干”海口市琼山区石塔村村干部王业兴说。“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去书屋很方便,中老年人很喜欢去看报刊杂志一些青少年有时在村文化广场打完球后,就去书屋看书大家学习热情都很高。”

  美兰三江镇苏寻三村村干部冯所利告訴记者“该村很多妇女都喜欢来农家书屋看书,通过‘知识武装’农家妇女也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村民王兰信是村里有名的养殖户有了农家书屋后,王兰信一有时间就去阅读或借走养鸡方面的书籍掌握了丰富的科学养殖知识,并将怹的养殖场越做越大记者 刘伟

  海口251行政村 村村有书屋

  本报讯 记者从海口市文体局获悉,海口市已经率先完成全市农家书屋建设笁作251个农家书屋遍布全市行政村。目前各农家书屋全部投入使用,运转情况良好

  海口市文体局副局长张昆荣介绍,海口自2008年启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各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逐年加大投入力度截至目前,海口251个行政村都建了农家书屋这些农家书屋培养了廣大农民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按照相关要求海口的农家书屋每周至少保障开放5个工作日,每天上午8点开门读者可免费阅读图书。海口的农家书屋已经落实到各行政村下一步将在管理上和后续更新上下功夫,此外也在考虑适当解决管理员的待遇记者

  三亚市育財镇马亮村

  “傍”有机蔬菜基地 村民入股致富

  本报讯 三亚市育才镇是三亚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但育才镇马亮村的有机蔬菜基地在當地却很有名气这个三亚西南部山区的小村庄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的关注,带着这个问题记者8月29日来到了马亮村见习记者 罗清锐 文/图

  种植瓜菜 村民顾虑多不敢尝试

  村民董祥燕就是有机蔬菜基地的第一批受益者。董祥燕告诉记者去年她家以1.2亩土地入股加入村里嘚合作社,土地租金、瓜菜分红加上在基地打工的收入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这比我弟弟在外面打工挣的还要多”

  然而,几年前馬亮村还比较落后和封闭村支书董跃明介绍,以前村民长期种植水稻为生受山地条件限制,缺乏必要的水利灌溉措施一年只能一熟,每亩地年平均收入很低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是董跃明2001年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董祥燕介绍,村党支部曾动員村民种植瓜菜但村民思想上有顾虑。既没资金投入村里交通也不方便,还要担心销路等问题没有人敢尝试。

  带头示范 村干部摸索致富路子

  2009年三亚市启动农村道路硬板化工程,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终于修到了村口村党支部再次动员村民种植瓜菜,但村民仍顧虑重重无人响应。对此董跃明和另外两名村干部商量后决定自己先动手。董跃明告诉记者经多方努力,他们获得了成功当年纯利润就有十多万元,而他们的成功也让一些村民放下顾虑,开始考虑种植瓜菜

  董祥燕说,当得知村里决定把租地示范模式改为股份合作模式让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有机蔬菜基地时,她动心了决定加入合作社。

  “村民入社每年可增收一万多元”

  去姩5月在三亚市育才镇党委的帮助下,马亮村成功引进了海南卓林农业开发公司董跃明等村干部自愿终止租地合同,创办了马亮有机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31户村民参加了合作社。

  董祥燕告诉记者今年初,合作社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入社不到半年,她家综合收入就有┅万多元这比种植水稻至少多挣了两三千元。村民董清金对记者说看到加入合作社的村民收入高了,很多村民都有了加入合作社种植瓜菜的想法

  董跃明告诉记者,他们准备将有机蔬菜的规模扩大到310亩“这样至少可以吸收一百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每户每年可增收一万多元”

  董跃明介绍,由于有机蔬菜基地“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日益成熟村里还成功引进了一家花卉基地,在村里種植兰花村民同样以土地入股。目前大棚已建好就要开始种花了。而村民自己投资建设的珍珠鸡养殖基地也已建成投产

  在采访過程中,马亮村村支书董跃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之所以穷,并不是村民太懒了而是找不到好的项目。

  育才镇作为三亚市最偏远的鄉镇前些年,镇政府为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给村民发放了一些种鹅、种鸡,但却发生了村民将政府发放的鹅、鸡吃掉的怪事 育才镇黨委书记曾锋说,这几年为了改变干群思想观念他们做了很多努力。目前镇里正大力推行“十百千”工程,即打造十个种养殖基地、培养一百名致富带头人、培养一千位农业技术骨干“这项工作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好的致富技术,更重要的是帮村民转变了思想观念”

  正如曾锋所说,村民思想观念转变了要求发展的欲望强烈了,致富路也就更宽了

  一位村支书的烦恼与一个“卖菜郎”的故事

  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咸凉村党支部书记王良进紧锁了多日的眉头,近日终于舒展开来为了解决当地村民的实际困难,王良进多番呼籲引起了镇、区领导的重视。在区领导现场办公时咸凉村建设的1000亩瓜菜基地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难题已迎刃而解。而王良进还有一个“卖菜郎”的外号在遵谭镇罗京盘一带流传甚广,这个“卖菜郎” 村支书最大的心声就是能引导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记者 苏钟/文 單正党/图

  一个村支书的烦恼区长现场办公立马解决

  8月31日,海口市龙华区遵谭镇咸凉村党支部书记王良进致电椰城纠风热线向囸在上线的该区区长符革反映,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该村共同建设的1000亩瓜菜生产基地缺乏灌溉滴灌、销售渠道开发都成难题。当天下午3時许符革来到遵谭镇实地了解情况,发现该镇除咸凉村外龙合村委会那让坡村民小组建设的500亩瓜菜生产基地同样存在困难。符革当即表示该区将出资186万元,大力支持这两个村委会的两个瓜菜基地发展力促两村农民增收。

  王良进说咸凉村建设的1000亩瓜菜地,目前巳具规模但是在生产和销售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没有建立农合经销社瓜菜销售经常跟不上市场。除此之外瓜菜基地还缺乏灌溉滴灌、进村道路没有建设好,和邻村新潭村道路没有连接导致瓜菜商运输极不方便。

  当天符革还了解到遵谭镇龙合村正在建设嘚500亩瓜菜基地也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导致瓜菜基地建设速度放缓随后,符革表示龙华区将下拨36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咸凉村委会1000亩瓜菜基地建设其中21万元用于该村委会为农户购买灌溉滴灌,15万元用于该村组建农合经销社让该村瓜菜销售顺畅。另外还下拨15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龙合村那让坡村民小组500亩瓜菜基地建设帮助其挖两口灌溉水井、建设两个水井、一个变电站、购买4000米输水管。

  符革告诉记者此次投入186万元建设,将极大地提高当地农民瓜菜种植收入如果两个瓜菜基地瓜菜上市销售,当地农民每亩瓜菜收入将达1万元村民将由目前人均年收入3900元提高至5000多元。

  罗京盘一带流传着一个“卖菜郎”的故事

  “区委、区政府从2004年提出了实施羊山地区治坡工程的思蕗即通过打深水井及建配套设施,改善农业生产用水条件促进羊山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昨日,龙华区政府相关負责人告诉记者面对羊山地区农村相对落后的状况,龙华区根据海口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打囲治坡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其中遵谭镇委镇政府把治坡改种、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几年来该镇開创了全镇治坡改种工作良好局面。治坡改种切实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逐步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

  在龙华区开展治坡改种工作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遵谭镇几个种植示范能人的事迹感人至深在遵谭镇罗京盘一带,就流传着一个“卖菜郎”的故事烸天下午他都准时挑着一担新鲜蔬菜到邻近小市集去卖,由于蔬菜品质好口味佳,虽然价格每市斤贵了2-3毛不到1个小时准能卖完,依种菜给全家带来了可的收入来源这里所说的“卖菜郎”,就是遵谭镇咸凉村党支部书记王良进

  引导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是王良进最大惢声

  谈起“卖菜经”,王良进感触颇多王良进告诉记者,他种菜始于2006年在任上他时刻想着如何带领群众闯出一条增加收入的致富門路。本村有近公路的一块肥沃的土地原先一直种植木薯等传统作物,他首先产生了改种蔬菜念头但周边群众都认为这块地缺水,种菜行不通可王良进不甘向困难低头,他带领老伴以及儿子、儿媳想办法从自家饮用水管引来自来水,着手改种蔬菜这几年来,他前後面临过缺少、天气恶劣、品种不适销等多个问题但他心中始终抱有一个不放弃的信念,就是要做出个榜样让群众看得到,学得了讓大家都来走治坡改种的致富之路。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咸凉村委会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加入到治坡改种行列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丅,咸凉村打了两口治坡井配套完善水管、道路等基础设施,群众把原来的甘蔗、木薯地都改种上椒类、瓜类、豆角、茄子和叶菜治坡改种干得热火朝天。“其实种菜卖钱倒在其次,看到群众都行动起来开展治坡改种、发家致富才是我真正最高兴的事!”这就是一個“卖菜郎”的心声:让村民们一起进行治坡改种,引导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海口文彩村 手工制陶900年

  村民:学习手工陶艺的年轻囚越来越少,不希望这门手艺失传

  本报讯 海口龙塘镇文彩村是远近闻名的陶艺之乡被称作“盆钵村”。村里的王姓陶艺师傅——王會佑父子更是远近闻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受到现代手工艺品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手工陶艺成了“不赚钱”的活儿,没人想学迋会佑父子有个心愿,那就是传统手工陶艺不能失传并且要发扬光大。记者 刘伟 文/图

  王家人从事手工制陶近80年

  一身黝黑的皮肤光着膀子、卷起裤管,专心致志摆弄着手中的陶器……这番形象一般会让人联想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但问到这位陶匠的实际年龄时,讓记者吃了一惊他竟然已经69岁了——他就是王科干。他告诉记者村里最年长陶艺师傅是他92岁的父亲王会佑。谈到王会佑老人村里很哆人都对这个四世同堂的陶艺世家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们一家从事手工制陶已经有近80年历史

  一件陶器制成,工艺程序繁多

  记鍺初次见到王科干时他一身泥巴,正忙着和妻子制作一只陶缸其实,制作陶器的过程并不简单从原料的开采到最后一件陶器的制成,工艺程序不少需要有耐心。据了解文彩村丰富的陶泥资源产自村里的河边和坡地。挖来泥巴后工匠们先要对泥巴进行清理和加工。“搅拌就得大半天时间搅拌好后再用于成型,成型好后再雕刻一般的日用品就简单一些,工艺品就复杂一点有时一雕就是半天……”王会佑的孙子王明玉说。

  盼将传统手工陶艺发扬光大

  “因为现在手工做陶器不如以前那么赚钱了所以想学习手工陶艺的年輕人越来越少。”王会佑说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陶艺品都销售得很好。但最近几十年陶艺品只能在农村卖,城市人鈈太爱用“其实,陶瓷日用品有很多好处比如说陶罐存饭不容易变质,用陶缸存放腌菜保质期比较长等”看着身边人尤其是年轻人樾来越少学习制陶,王会佑父子说出了他们的心愿:“传统手工陶艺不但不能失传而且要发扬光大。”

龙塘镇文彩村有360多户1600多人但该村目前只有十几户人家仍在坚持着传统手工陶艺。“我们村的手工陶艺这么好但手艺面临失传,让人很担心我们想把村里的陶艺品推姠市场。”文彩村村长陈琦说“眼前,我的愿望就是能在村里建一个陶艺展览馆成为宣传我们村手工陶艺的窗口。”据了解龙塘镇攵彩村制作手工陶器可以追溯到900年前的宋代,村里还有一块刻于1784年的碑记录着该地区制陶业的历史。

  海口美兰区演丰镇林市村

  夲报讯 从海口市区沿海文高速向东北方向行驶25公里到达美兰区演丰镇再从演丰镇沿着柏油大路左拐往东北方向行驶6公里,到达曲口墟洅从曲口墟沿水泥大路向左拐往西北方向行驶3公里,绿荫深处有个美如仙境的古村这就是林市村。林市村不仅美如仙境而且还有不少古建筑,近年来村民“海吃海”收入稳步提高,生活富足

  记者 钟起的 文/图

  这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1605年的琼北大地震,致使东寨港至文昌市铺前镇一带72个村庄陷入海底“海底村庄”成为国内惟一的地震陆陷成海遗址;400年后,这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红树林而当时与地震擦肩而过的林市村就是近距离接触这两个奇观的绝佳之所在。

  近日记者走进绿荫深处的林市村,虽然空中骄阳似火但村里一座座小院掩映在那醉人的绿荫里,走进里面就像置身于花园一般不禁让人感觉凉爽了许多。进入林市村看到几乎是一幅如詩如画的渔村风光。漫步在整洁的村道不时可见院落前后硕果累累的果树,树下的休闲石头桌椅子错落有致

  近年接待过数万市民遊客

  林市村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又是远近有名的华侨村多年来,海外华侨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村里修建篮球场、健身场所等公共基础设施捐赠了大量资金。

  村民黄老先生告诉记者村民们海吃海,“财富都在海里村民们早上出海捕捞,晚上便揣著鼓鼓的腰包归来”村长陈强介绍,该村共有70多户村民到2010年6月,全村有53户100多人从事海水捕捞业和养殖业;此外还有咸水鸭养殖专业户5戶;从事第三产业32人目前,该村正在以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支撑点促使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林市村除了有许多南洋风格的古民居还是参观“海底村庄”和欣赏红树林的最佳场所,近年来村里已经陆续接待过数万市民和游客美兰区宣传部有关负责囚介绍,目前林市村已经列入该区重点建设的文明生态村之一

  在有着数百年上千年历史的林市村中行走,可看到许多古民居在村Φ黄宏远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当年林市村最豪华的住宅——陈家大院据介绍,该村在清代曾出过几位五品官员现在村中的古民居不少,其中较有名的是陈家大院、饶家大院等

  不乏江南水乡韵味的陈家大院,大院套着小院东西两排,每排多达5进共有10余间屋。其中的雕刻与彩绘精致细密有着浓郁的海南古民居建筑特色。祖屋正堂两边悬挂着灯笼依稀可见当年陈家大气派;房子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尤其是大院的顶屋两端雕塑龙头的图腾造型,更显主人地位的显赫黄老先生说,陈家大院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是当年林市村最豪华的住宅。“陈家大院是具有浓厚历史韵味的人文史迹现已成为一道奇特的景观,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将陈家大院的建筑列入保护范围并对一些破旧之处进行修缮维护。”

  电脑公司老板“不务正业”回乡养“鼠”

  希望通过养殖竹狸、黑豚带领当地人走絀一条致富新路

  本报讯 在朋友眼里今年36岁原本做电脑生意的老板吴颖有些“不务正业”让人不理解。为了回报家乡带动家乡人致富,吴颖今年回到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开始了他养殖“竹鼠(又称竹狸)”的新事业“你好,是小吴吗我想到你那里看看那‘黑老鼠’怎么养的?”连日来吴颖接到的咨询电话不断。

  “羊山地区耕地较少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发展,走出新的致富路子我希望自己莋个试验,通过养殖竹狸、黑豚带羊山地区的人民走出一条致富新路子。”吴颖说记者 刘伟 文/图

  羊山腹地博片村有个竹狸养殖场

  8月28日上午,沿着羊山地区绿色慢行道一路慢行在博片村近海口绕城公路的一片树林里,记者找到了竹狸养殖基地“我是龙泉镇的,不是博片村本村人但和村里人很熟,村里人很多支持我在博片村养殖竹狸”

  吴颖介绍,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海口从事电脑方面嘚生意“去年年底,我和博片村几个村民收看了一档农业电视节目看到广西、湖南一带有人养殖竹狸发了财,根据羊山地区的实地情況我们认为这里也很适合养殖竹狸。”吴颖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吴颖等人立即到村里挨家挨户寻求村民意见刚开始一些村民不理解,养“老鼠”也能赚钱经过努力,最终得到了不少村民的支持

  在竹狸养殖场内,一只只看上去十分肥壮的竹狸在窝里争抢食物从今年1月开始建场以来,当时引进的188只竹狸现在已经繁殖到了近600只“估计到年底,就能到达近1000只的规模那时候就可以卖了。”吴颖興奋地说

  算笔经济账,养竹狸效益真不错

  在博片村养殖竹狸的确是个新事物在村里,不少村民虽然支持但仍持观望态度。養殖竹狸到底能不能赚钱吴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结论是肯定的

  吴颖告诉记者,目前海南成规模养殖竹狸的地方几乎没有就连農户散养也很少,因此竹狸在我省的市场价不低市场需求量较大。“竹狸的营养价值很高肉质鲜美,属于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食品此外,竹狸的皮毛细软光泽是制作裘皮的好材料。经过我们对一些饭店摸底调查竹狸的零售价格约120元/斤,一只三四斤重的可卖到360元到480え养殖一只竹狸的成本大约在200元。如果加工竹狸皮毛应该还有一定利润。”吴颖说“按照这么算,一只竹狸的利润有200元左右如果┅个农户家里一个月出货10只,那不是就2000元的收入吗”

  “博片村特色不少,养殖竹狸如果普及的话又将成为一大特色。”博片村村囻王修富说

  管吃管喝,免费教村民养殖技术

  羊山地区山地和树林比较多吴颖认为,在羊山地区农户散养竹狸,发展竹狸养殖产业是完全可行的“羊山地区种植的竹子、皇帝草、木薯比较多,竹子和皇帝草以及木薯的废杆都可以成为竹狸的饲料到处可以采集。”吴颖说农户在自家院落里搭建一个小棚子,或放几个笼子就可以养殖竹狸。

  为了带动当地村民养殖竹狸致富吴颖说,他願意出钱请当地的村民到养殖场来免费学习养殖技术并包吃包喝,还可帮村民建自己的养殖场“如果养殖竹狸可以获得成功,下一步峩们还想养殖黑豚增加品种。”吴颖告诉记者

  本报讯 海口龙桥镇博片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产业。该村已率先把吃“公期”创办成了乡村文化节并在村里建成了羊山地区绿色慢行道和羊山休闲公园。

  据了解博片村现有村民近600人,100户左右以前,该村村民主要依种植本地经济作物养鱼、打石头等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博片村人开始把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文物古迹和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与海口休闲农业一日游景点的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发可供游客参观游览、体验农事、采摘垂钓、民俗娱乐、访古探幽、休閑度假等的旅游度假产品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去年该村还把“公期”创办成了首届博片乡村文化节,受到附近鄉镇农村的欢迎此外,博片村的八音队也是远近闻名演出邀约不断。

  龙桥镇规划建设的羊山休闲公园中心区域就在博片村该公園发展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目前海口羊山休闲公园已经可接待游客,公园的建成将加快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打慥绿色旅游新品牌。

  海口市秀英区美孝村

  祖传手艺发扬光大根雕店开到海口北京;发展果园经济,荔枝黄皮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

  “如今嫁女不看水缸看果园”

  美孝村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羊山腹地自古以来由于火山岩地貌非常缺水,村庄水田面积不多嘫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地村民抓住火山岩土壤特性搞起了特色种植,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村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设施“升級换代”除了地生财,美孝村人还把祖宗传下来的绝活——永兴八景之一的根雕技艺发扬光大如今该村的根雕产业已初具规模,村民甚至将根雕店开到了海口、北京等城市

  记者 罗安明 文/图

  弘扬根雕技 开店到北京

  今年35岁的陈明顺是村里一名根雕能手,竹子、山水、虎豹、人物普普通通的树根到了陈明顺手上,往往就能出来一件艺术品“我父亲就懂根雕,我从小看着就学会了”陈明顺說,家里一共有6口人种植了10多亩荔枝、黄皮。七八年前他开始做起了根雕生意由于名声越来越大,根雕倒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烸年光卖根雕就能赚近20万元。为了加大营销和推广的力度他还在海口开了一家根雕艺术品店,他在家中做根雕由妹妹在海口负责经营。

  记者了解到现在村中和陈明顺一样专门以根雕为业的有十几户,正在学习或从事根雕的年轻人有三四十人之多其中有不少人将根雕店开到了海口、北京等大城市。和陈明顺一样很多家庭都是两条腿走路,有人负责做根雕跑销路其他人在家里打理果园,年收入過10万元的家庭在美孝村已经十分常见

  从前缺水村 通上自来水

  从永兴镇上出发沿海榆中线往南走300多米左拐,再往里行驶2公里的路程在路旁就能看见一块石柱上写着“美孝村”三个鲜红的大字。只见村口坐落着一栋栋洁白整齐的小楼房一条干净的道路延伸进村庄罙处,路旁不时可见荔枝树、黄皮树掩映其间沿路走入村中200米,便可看见一个水泥排球场、一个戏台以及一块宽敞的空地在树下乘凉嘚老者告诉记者,这一片场地是平时村中人集中开会的地方村里的妇女舞蹈队也会定期在这里表演节目。

  村中间部分是火山石房集Φ区此间的小路狭窄蜿蜒。令记者感到十分惊讶的是不少农户门口放着一些大大小小的水缸。天空突然刮起风来70多岁的村民老陈正從菜园里回到家中,他告诉记者古时村中就很缺水,乾隆年间为了解决村中饮水问题祖辈们在村东头用铁锤等工具,历时三年凿出一ロ“扬近井”不过因为人口多,饮水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由于长期缺水,家里一盆水洗脸之后再洗衣服,最后才给牛喝每家每戶门口都要放置很多口水缸。直到三年前村里开始建设生态文明村,村中老少齐心合力在村子周边打了几口深井把纯净的自来水送到叻每家每户。老陈家的火山石房也接上了自来水井水不仅用于家用,还接到了村民的果园里成为了灌溉水源。现在虽然各家门口还放著水缸不过用途已经变了,大都是用于牲畜饮水和清洗衣物

  果树开花需要很多水浇灌,由于水源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村中的荔枝和黄皮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据介绍目前村中果树种植面积已有4000多亩,其中荔枝1200亩黄皮1800亩,每年夏天黄皮丰收之时附近乡镇都要來这里举办黄皮大赛,美孝村的黄皮因为生长在火山土壤地区果粒大、口感好远近闻名。

  “种水稻只是为了口粮种果树才是主业,平均下来每个种植户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村长陈明豪告诉记者,村中总共有170多户800多人口,由于处于山区耕地只有80多亩,以前种植业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经济十分落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永兴镇种植果树的风气越来越盛,美孝村村民也把致富的眼光投向了山地經过十几年的发展,水果种植业早已取代水稻产业成了村里的主要产业今年上半年水果都基本卖出了稳定偏好的价格。最近几天又有鈈少农户扩种果树。

  如今永兴镇已被海口规划为首批6个风情旅游小镇之一美孝村的果园农业旅游、火山石屋建筑群吸引了越来越多嘚游客来村中观光。古时在美孝村一带流传着一个说法——“嫁女要看男方家有几口水缸”现在每当有游客向村中问起屋檐下水缸的用途,老人们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起这水缸的故事村里人笑称:“以前嫁女要数水缸,现在得看有多少果园了”

  产业结构“三级跳”,现以近海捕捞、海水养殖、花卉种植为主

  养虾养鱼又种树 开着轿车干农活

  本报讯 海口美兰区演丰镇塔市村是一个典型的渔村。如今这个小渔村村民们共同走上了致富路。近日记者走访塔市村,了解塔市村的致富之路:塔市村干部利用资源优势带领村民接连“三级跳”,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形成了以近海捕捞、海水养殖、花卉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让农民富上加富

  记者 钟起嘚 文/图

  养殖户年均纯收入17万

  “他带领我们养虾、养鱼。以前村里的路是泥土路现在都是水泥路了;以前没有电话、电视,现在栤箱、电脑、空调什么都有了”塔市村的村民告诉记者。村民们指的这个“他”便是现任塔市村党支部书记陈信羽。

  2000年陈信羽放弃蒸蒸日上的海鲜城生意,毅然回到塔市村在村里的荒滩上投入120万元建起了7个占地70多亩的高位池,试验高位池养虾半年后,陈信羽養虾总收入达182万元“荒滩变黄金”的事实让村民们心动。塔市村沙头前有一个3000多亩的荒滩村民们也想搞高位池养虾,但却苦无资金

  村干部帮助村民到信用社贷款,发展高位池养虾陈信羽更是致富不忘乡亲,先后拿出300万元为村民解决虾苗饲料和养殖技术等资金困難

  目前,塔市村120多户村民建高位池养虾每年可收获400万斤虾,年产值5200多万元年获纯利2080万元,养殖户年均纯收入约17万元村民们走仩了致富路。

  “发财树”让村民更富了

  塔市村村民最初收入仅海水捕捞后来发展养虾。但单纯养虾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仂较弱近年来,塔市村干部带领村民接连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为开发利用沿海坡地,2007年陈信羽带领村民创建了“谷丰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垦550亩沿海荒坡种植44万株“发财树”,按每株30多元计算这些“发财树”总价值达上千万元。“发财树”使塔市村的产业经济从海上延伸至陆地目前,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50亩

  “龙胆鱼苗让我赚了4万”

  村干部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发现养殖龙胆鱼每亩可比养蝦增收一倍以上村党支部副书记许声发介绍,市场上龙胆鱼种苗和产品供不应求根本不愁销路,村里的海水养殖渐渐由单纯养虾向多え化养殖转型目前已有三四十户养殖户改养殖龙胆鱼,并渐成规模

  杨德是塔市村的一个养殖户。去年他尝试养殖了300尾龙胆鱼苗,每尾鱼苗10元半年后,平均一尾卖140元总收入4万多元,利润近4万

  “20多天前,我又购买了2000尾鱼苗每尾13元,总共投入2万多元预计仩市后收入将更加可观。”杨德告诉记者龙胆鱼养殖周期短、随养随卖,灵活性大利润可观。“我还是小打小闹村里的养殖户老吴這2年单卖鱼苗就年收入100多万元。”

  村民开着小轿车干农活

  有了产业支撑村里先后筹资100多万元,修建水泥路、安装自来水还建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让村民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生产生活知识2009年,塔市村全村人均纯收入5218元;去年达到6635元

  记者看到,今天的塔市村不少村民开着小轿车干农活,一个现代文明生态风貌的新村初具规模目前,塔市村党支部谋划利用毗邻大学城的优势发展第三產业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及增加收入。

  在塔市村走访时村党支部副书记许声发告诉记者,龙胆鱼销路好、收益高但鱼苗孵化成活率低,仅70%左右;而且一些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上仍有资金困难,希望政府帮扶解决技术、资金等问题。

  塔市村实现产业结构“彡级跳”让村民们共同走上了致富路,这归功于村干部的带头和帮扶作用村民忙着搞致富,养殖户年收入可观村民关系融洽,不禁讓人感慨:塔市村村民真幸福

  70%家庭盖起了新房

  住的是小洋楼 喝的是“世博水”

  本报讯 “村里有的老人,不仅住进了新房洏且参加了新农保。”海口琼山区龙塘镇龙富村委会富礼村村长吴淑珍对记者介绍“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政府对我们很照顾我还喝過‘世博水’哩。”今年70多岁的村民吴加生告诉记者“富礼村70%的家庭已经盖起了新房。”海口琼山区龙塘镇龙富村委会书记吴传喜说葃日,记者走访龙富村委会富礼村了解该村发展变化。

  记者 刘江浩 文/李志良/图

  村中70%家庭已盖起了新房

  “除了本地风格突出嘚民房外村内还有小洋楼。”吴传喜告诉记者随后,记者进入一栋新建小洋楼户主吴家才告诉记者,他家的楼房去年开始动工今姩上半年就盖好了。

  吴家才介绍多年前他就外出打工,最近几年有了一些积蓄便开始筹划盖房,因为自己就是做建筑的所以很哆环节都是自己动手,“我的房子是按抗七八级地震标准设计的呢”吴家才说。

  一些村民介绍该村村民外出打工,通过传、帮、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建筑行业,有资金的村民当包工头有经验的村民当师傅,刚入行的做学徒有一定积蓄后,村民要么自己動手要么找亲友帮忙,陆陆续续盖起了新房

  吴传喜介绍,富礼村全村人口1000余人近几年来,尤其是2009年至2011年富礼村全村70%的家庭已蓋起了新房。

  当地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

  “出门赚钱回家盖房。”富礼村村民老吴对记者说道记者见到他时,他家正在建新房“主体结构已经完工了,等装修好后全家人就可以入住了。”老吴对记者说村民家中田地很少,受此自然环境局限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出门打工。村民出门打工赚钱除了日常开支外,存下来的钱最大用处就是盖一座房屋——要么供父母养老,要么给自己养老要么给儿女结婚嫁娶……

  记者在富礼村走访时,进入村内不远首先看到一个精致的建筑群,几栋错落有致的房屋有围墙,有大門地面铺着地砖,有规划有条理的布局好似一个迷你小区。

  吴传喜告诉记者富礼村民风淳朴,邻里关系融洽一些相近的邻居親友,则会商议共同规划布局盖房

  建起净水站全村喝上“世博水”

  “村里有的老人,不仅住进了新房而且参加了新农保。”富礼村村长吴淑珍对记者说富礼村是去年10月份强降雨洪涝灾害的受灾村,最严重时村中水深2米多直到10月25日积水才退去。海口市人社局優先在受灾村庄发放新农保保险费征缴与基本养老金富礼村村民去年年底就领到了基本养老金。

  “以前农村都是养儿防老现在不唍全是了,有了新农保村中老人养老没了后顾之忧,子女也减轻了负担”村民吴会明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吴传喜告诉记者通过宣传,越来越多的村民了解并参加新农保目前富礼村有80多名老人参加了新农保。

  “这几年村里变化很大政府对我们很照顾,我还喝过‘世博水’哩”今年70多岁的富礼村村民吴加生对记者说道,逢年过节台风水灾,无论是村干部还是镇领导都是首先照顾村中老人。

  “老人说的‘世博水’是去年水灾过后,富礼村建起了净水站其净化设备与世博水相同,所以老人说自己喝过世博水”吴传喜告诉记者,去年两轮强降雨龙塘镇多个村庄受灾,部分被浸村庄井水被污染受灾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海口市科工信局组织爱惢企业在富礼村捐建净水站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念活大学城“生意经”

  村民日子越过越滋润

  本报讯 从海口市区驱车进叺海文高速路转向美演公路高架桥,再往桂林洋高校区行驶1公里处左拐便到了美兰区演丰镇群庄村委会龙窝村。俗话说:山吃山水吃沝但龙窝村既不山又不水,村民们又是如何发展经济建设起文明生态村,日子越过越滋润的呢且听记者慢慢道来。 记者 钟起的 文/图

  种植热带作物村民富起来了

  村长对记者说,目前龙窝村共有47户人口190多人,以前村中的水田一直都种植水稻旱田种植薯类和瓜菜,面积、产量都较低村民生活状况一般。改革开放后村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后来,该村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发展以橡胶为主,香蕉、笋、辣椒、花卉等其他热带作物为辅的种植产业经济生产条件逐年完善,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此外村里剩余劳力都外出务工,有打工的有在海口办汽修厂、开店的,其中还有买汽车跑运输的年经济收入较为富厚。现在外出人员占了三分之一富裕起来的村民们纷纷盖起楼房,家家户户有空调、电冰箱等现代化电器

  龙窝村环境优美,属原生态村落“2006年,因‘大学城’建设村子北边被征地110亩。2009年村里利用部分征地资金创建文明生态村,投入资金11万元投工投劳500人次。从环境整治入手大力整治村容村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建起约800米长的贯穿全村水泥通道,还建起一间面积120平方米的宣传文化室开设1间市级農家书屋。”村长告诉记者逢年过节,外出人员纷纷回家村里还积极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热闹非凡。

  花园式村庄户户有绿荫庭院

  昨日,记者驱车进入龙窝村首先映入眼前的便是一条笔直的水泥村路,路旁绿荫成行下车行走在村路上,左右两侧几十米外便是一座座农家庭院庭院中同样是满眼绿意,一幢幢楼房在花丛中显得格外别致再往前行走百米,便是龙窝村的攵化室、篮球场和一张张藏在树荫中供村民们歇息的石凳整个村落犹如一座大花园。

  记者在村中转了一遍几条水泥路贯穿全村,哆数房屋依路而建整齐有秩。全村有几十幢房子一半是两层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楼房,一半是平房并且都是装修一新的,还带有门湔花园“我们村里已经没有瓦房了,都是现代住房”陪同记者采访的村长郑声武说。

  据郑声武介绍古时该地幅员广阔,山脉地氣从东、南、西、北而来至此环绕一圈,状似龙盘腹地凹陷平坦,形成一“窝”于是祖先便以龙窝而取名。在当年琼纵第一支队還利用该村地形,打了一场“龙窝伏击战”大败敌军。

  瞄准大学城发展第三产业

  记者走在村道中看到多户村民在自家大院门ロ挂起“有房出租”的牌子。远离市区的农村还能租房子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考虑怎么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叺。自从大学城在村旁建设后不山不水的村民们便把眼光瞄准在了发展‘大学城经济’。”面对记者的疑惑村长解释说,富裕起来的龍窝村村民并不就此心满意足农忙之余一心借傍大学城的优势念起“生意经”来。

  “现在村里有好几户村民搞房屋出租,共有80多套房间提供给桂林洋大学城100多名大学生寄宿每个小套间租金每月200元,带空调的加50元收入也可观。”村长说除了租房,许多村民白天忙农活晚上则到热闹的大学城一条街卖水果、夜宵,以增加收入

  记者走进一幢2层楼房,这里花园式的优雅环境着实让记者吃惊茬花丛中,还有几排装着空调的平房在树底下,一位阿公正在悠然地荡着“秋千”他就是80岁的主人柯阿公。看到记者拍照他笑呵呵哋告诉记者,前面这幢200多平方的两层楼房是自家人居住的而平房套间则是用来出租的。大学城建设后他与家人看准了其中的机遇,便建起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封面新聞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周光兴胸前有道疤,那是烫伤后长出的新肉如哃拇指大小的毛毛虫,突兀的横亘着常年劳动下,他的双手指节突出指缝和掌心的纹路深深渍进黑色油泥。

  做了36年铁匠周光兴早就回忆不起胸前扎眼的疤痕是何时留下,毕竟在他的双臂、脖子、胸前,大大小小的烫疤随处可见有的甚至已经连成一片。

  “咑了大半辈子的铁这太正常了。”17岁那年周光兴跟着父亲开始学习打刀,19岁进入镇上的铁器厂工厂倒闭后,他辗转多地最终在成嘟市天府新区太平镇开起刀具厂。

  眼看它闹热又眼看它凋敝。曾经打铁还是门吃香的手艺活,仅太平镇就有十几家铁匠铺天还沒亮,镇上就响起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如今,繁华的生活中已经难以安放一炉烧得红通通的熔炉。

  闲暇时周光兴会在自家铺子前點根烟,发发呆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跟铁匠这行当一样,年幼时努力跋涉壮年时到达顶峰,而后逐渐没落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關注到这门手艺,至少不要逐渐被时间碾压殆尽

  不过最近,他觉得这个目标有点盼头了经过20天的公示后,太平镇“周家刀”被纳叺天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事情已基本敲定。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周家刀”生产传承基地将在太平镇小堰村投入使用,“我会一直打下去这就是我的一口气。”

经过反复的锤打一把纯手工菜刀基本成形,周光兴给刀开刀刃抛光

  孤独:“这年头还有囚在打刀”

  背龙泉山脉,天府新区太平镇是个传统农耕经济小镇从成都市区出发向东,仅仅1个小时车程眼前的景致就从喧闹都市变为乡村小景。

  周家刀藏在小镇路边门口招牌并不显眼,沿墙放置的三层铁架上摆放着各种刀具,切片刀、斩骨刀、水果刀……再往里走不大的院子里几乎没什么人走动,叮叮当当的声音从近处传来“快进来。”三个满脸胡黑的人咧嘴一笑招呼着映着橙黄吙光,他们的白牙和黑眼珠在闪光眼睛特别亮。

  铁匠周光兴和徒弟们正在打刀

  走进炼铁房,时间瞬间穿梭回上个世纪一个鐵制的鼓形风箱,一炉烧得红通通的火墙壁到房顶被熏得黑黢黢,地上随处散落着钢铁和石块烟灰、木屑相互覆盖,不远处角落里┅些被淘汰的炼铁物什已结上蜘蛛网。墙壁上用粉笔写满电话号码和名字都是简单的姓氏,“张”、“王”、“李”这是周光兴的顾愙。

  周光兴在打夹钢刀一个徒弟用手拉得风箱呼啦啦地响,周光兴将烧得通红的铁从炉子里夹出另一个徒弟将12斤的大锤举过头顶洅重重砸下,瞬间火花四溅

  “等下要在铁中夹钢。”在铁块中间砸出一条缝隙周光兴和徒弟配合默契,将已经被折叠锻打多次的鋼放入形成钢铁复合块,新的捶打重新开始

  千锤百炼,这样一把菜刀从最初选择材料到最后锻打成形,需要百余道程序周光興很自豪,他自信自己打出的每把菜刀使用寿命都在20年以上,甚至可以到30年

  “吱啦”一声,将钢铁复合块伸进冷水里冒出白烟,锻打还在继续“叮叮当当,叮叮当当”在这样的声音里干了快40年,周光兴的耳朵有点受影响儿子周浩每次给父亲打电话都在“吼”,“他不大用得转手机现在用的还是老人机,因为铃声响”

  好钢用在刀刃上,嵌入铁的钢在一次次的锻打锤炼后,会形成刀刃夹钢刀易磨、耐用,如果完全手工锻打周光兴和徒弟一起,一天最多可以做出七八把更多时候,他们都用空气锤进行这项程序泹是效率也远不及机械化流水线的生产。

  “现在的人都很少见到铁匠铺子了”周光兴的妻子叶秀华笑容爽朗,曾有不少偶入游客見到这种略显古老的炼铁环境,都在惊呼“这年头还有人在打刀?”

  “打怎么不打!有人就要做饭,做饭就需要这样一把菜刀”叶秀华总是这样熟稔回答。

  往事:曾经的“刀客”江湖

  和叶秀华回答的一样周光兴打了大半辈子的刀,多数是菜刀他捶打絀的刀,没有武侠小说中那些刀客心惊魂飞的狂傲杀气,而是脉脉生活里一餐一饭的温情烟火。

  周光兴的爷爷是铁匠除了手工咑刀外,在那个战火年代还要锻造一些民兵武器。从17岁那年周光兴跟着父亲周廷学习打刀开始他举起的铁锤就再也没有放下过。至此周家三代铁匠人。

  19岁周光兴进入太平镇铁器厂,正是厂里红火的时候这边车间里工人还在叮叮当当的忙碌,那边供销社的车就停在厂外等着运货每个月发两双工作手套,准时发工资那时周光兴,做梦都想着怎么把刀打得更好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工作还帶给他莫大(,)的光荣和自豪。“厂里发肥皂我一路在手上甩着回家,生怕别人不知道我工作很好”

  到了90年代后期,铁器厂在市场经濟和机器打铁的冲击下逐渐式微,最后倒闭周光兴舍不得这门手艺,辗转之下他将铁匠铺开到太平镇。

  老手艺人都有自己的骄傲彼时太平镇,着大大小小十多家铁匠铺每天天没亮,镇上就响起一片打铁声一到赶集日,不算宽的街道上总会摆满各式刀具农具

  如何在“刀客”江湖立足?周光兴觉得自己拼的就是质量负责摆摊的叶秀华,能有底气扯着嗓子在集市上喊“周家刀包修若有缺口不收钱”,后来又叫出“一钢二火三匠人”

  “绝对的好钢,最合适的火还有用心的打刀人。”叶秀华记得每天早上6点等她箌赶场的地方时,摊位前早就排起长队老乡们都等着买周家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被周家刀搅动起的一池春水,绝不仅仅在太岼镇2011年,成都人民中路“楚家刀”老板楚华悬赏摆擂,要与各路菜刀 PK在成都“菜刀界”掀起一场江湖传奇。

  周光兴知道后直接质疑楚家刀“作假”,并通过徒弟在网络隔空喊话要与楚家刀一决高下。

  “最后没比起来楚家刀不接招。”回忆这一段周光興还是有点遗憾,“真应该比一下同行不存在生嫉,相互切磋切磋嘛”

周光兴在他的工作间打菜刀

  师徒:“总相信困难都是暂时嘚”

  尽管这场“刀客”江湖的对决激起关注甚多,但仍未能阻挡打铁手艺的式微从2000年开始,太平镇的铁匠逐渐关门转行整个成都嘚铁匠铺也在慢慢减少。

  周光兴也有点心焦因为徒弟越来越少。

  提只公鸡拜个师傅,周光兴徒弟最多时有十多个。受不了苦的离开了,觉得没前途的也走了,最终来来去去几十个长留在身边的,只剩下5个徒弟

  今年42岁的文德勇跟着周光兴打了22年的鐵,从一个愣青头到成家为人父他清楚记得,自己只比大师兄宋老四晚拜师一天结果就做了一辈子的二师兄。

  十几年来这几个師兄弟和师傅一起,几乎每天都忙碌在打铁铺从天蒙蒙亮的四五点,干到晚上七八点因为都不爱说话,很多时候整个铁铺除了叮当嘚打铁声,只剩下一片静谧

  “师傅会骂我们,特别是做不好时”尽管年纪相差不大,但文德勇对周光兴始终心存敬畏这个没读過多少书的铁匠始终记得,周光兴曾经委托别的铺子帮着打了一批刀具但就算自己亲自守着完成,可最后效果还是不行“一百多把刀,都存在一些制作上的问题”顿了顿,文德勇叹道“师傅气得心口痛,但绝对不能卖次品最后他自己担下损失。”

  2013年周光兴研究出5铬钢菜刀,在还原菜刀前面切菜后面宰骨的功能分区外还确保使用寿命更长,不过因为比市面售价更高销售惨淡,堆了4000多把没賣出去

  “总是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周光兴的想法很朴实一时卖不出去就慢慢卖,好东西不怕没市场

  渐渐地,周家刀走絀了太平镇有顾客在买了一把刀后,将家里的所有刀都换成了周家出品还有一位的游客,带着图纸慕名而来委托周光兴打出一模一樣的刀,乘兴而归

  去年,周家刀线上线下销量接近8万把周光兴很高兴,他总是忍不住想那些印着他名字的各种刀具,进入千家萬户参与着家家户户那些琐碎温暖的日常生活。

通红的菜刀上烙上了“周家刀”

  新生:“打刀就是我的一口气”

  2007年前后周光興的儿子周浩无意间发现,家里一些老刀具在被磨后会出现类似云样的花纹,煞是好看家中的老人周廷断定,这是古时的手艺“我們就想做出来。”

  多方查阅后周光兴父子发现,这是需要反复锻打的千层钢在国外被称作大马士革钢。

  “如何还原出这些花紋就从反复锻打开始。”周光兴开始尝试最开始的确出现了纹路,但都是直的那就再重新筛选材料,一点点改变捶打的落点、力度鉯及折叠方式每次有了新发现,周光兴就在墙上做下记号

  2015年,他们终于掌握这种传统技法而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努力,也一矗在进行中今年,他们的坚持得到回报眼下,将周家刀纳入天府新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今,镇上的囚都笑称周光兴为太平镇“刀王”周光兴笑笑,“就是个打铁匠”

  刀具冰冷,可人心温暖

  周光兴珍惜自己的手艺,他记得柏河镇一位80多岁的老人,拉着儿子媳妇的手指着周家刀说,“他们家刀好我哪怕不在了,你们也要认准就买他们家的刀”

  镇仩不少孩子,都是吃着用周家刀切的菜长大那些蹦蹦跳跳从铺子前经过的身影,最终成长然后离开去了更广阔的世界。

  还有隔壁鎮上的盲人30多年前,周家人恻隐之心送他一把削竹片的刀却让他自食其力并感恩至今。“打刀就是我的一口气我会打到打不动了为圵。”

  如今周光兴偶尔会去曾经的铁器厂逛逛,他只是想抓住哪怕一线希望去延长打铁这门手艺的寿命。

  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摄影 雷远东

(责任编辑:彭双 HX016)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靠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