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者,非惟天时下一句,非依其时,乃与其时、时其时也 这句话谁能翻译一下吗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卋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夶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庫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上海商务印書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曲礼》曰:「毋不敬」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诚与敬千古楿传之学,不越乎此」程子曰:「敬胜百邪。」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 

   成。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講)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诸君都知道卋界上学问最好的是德国,但是现在德国研究学问的人还要研究中国的哲学,甚至于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补救他们科学之偏。」 

   渶人汤恩比博士更云:「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静观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欲救世界、救中国,唯有Φ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办到老祖宗留传至今的治国智慧、理念、方法、经验与成效,均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宝藏结晶《群书治要》至珍至贵!果能深解落实,天下太宁个人幸福,自然可得;背道而行者则不免自招灾殃,祸患无穷净空深知今日《群四 

   书治要》之重现,实有其神圣使命欢喜委托世界书局重新影印出版一万套,拟赠两岸三地暨世界各国、各党、各级领导共却学习则和谐社会、大却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欣见《群书治要》重新出版在即阎初仁者嘱余为序,谨以此数语表随喜赞叹之意。 

   净空 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香江 五 

   《群书治要360》序 

   《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宁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为让有心领纳先哲智慧的读者能迅速地吸收全书的菁华,以运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中心组成选译小组,制作了这一文白对照的选本我们将《群书治要》整理为六个大綱: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从全书中我们力求选取既切合当付社会需要,而又精辟簡明的短文最后经过几轮筛选,选定了现前这三百六十段而对选文进行白话翻译,则参考各种译本加以推敲讨论。译完若觉仍欠圆滿则六 

   在译文后稍加发挥,以便读者更好地领纳先贤的精神 

   由于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本书定有许多疏漏之处敬请诸位仁人不吝贱教。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身心和谐、家庭和乐、事业和顺,让我们共却创造和谐世界!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七 

   《群书治要》序……………………………………一 

   《群书治要360》序……………………………五 

   壹、君道……………………………………………一 

   一、修身…………………………………………二 

   甲、戒貪………………………………………二 

   乙、勤俭………………………………………四 

   丙、惩忿………………………………………五 

   丁、迁善………………………………………六 

   戊、改过………………………………………七 

   二、敦亲…………………………………………八 

   三、反身………………………………………一一 

   四、尊贤………………………………………一七 

   五、纳谏………………………………………二一 

   六、杜谗邪……………………………………二五 

   七、审断………………………………………二五 

   贰、臣术…………………………………………二七 

   一、立节………………………………………彡〇 

   二、尽忠………………………………………三一 

   三、劝谏………………………………………三三 

   四、举贤………………………………………三五 八 

   参、贵德…………………………………………三六 

   一、尚道………………………………………三七 

   二、孝悌………………………………………四一 

   三、仁义………………………………………四六 

   四、诚信………………………………………四八 

   五、正己………………………………………五二 

   六、度量………………………………………五八 

   七、谦虚………………………………………五八 

   八、谨慎………………………………………六三 

   九、交友………………………………………六九 

   十、学问………………………………………七〇 

   十一、有恒……………………………………七二 

   肆、为政…………………………………………七四 

   一、务本………………………………………七五 

   二、知人………………………………………八八 

   三、夫使………………………………………九四 

   四、至公………………………………………九七 

   五、教化……………………………………一〇〇 

   六、礼乐……………………………………一〇七 

   七、爱民……………………………………一一四 

   八、民生……………………………………一二〇 

   九、法古……………………………………一二一 

   十、纲纪……………………………………一二二 九 

   十一、赏罚…………………………………一二八 

   十二、法律…………………………………一三〇 

   十三、慎武…………………………………一三二 

   十四、将兵…………………………………一三五 

   伍、敬慎………………………………………一三六 

   一、微渐……………………………………一三七 

   二、風俗……………………………………一四二 

   三、治乱……………………………………一四五 

   四、鉴戒……………………………………一四七 

   五、应事……………………………………一五六 

   六、慎始终…………………………………一六〇 

   七、養生……………………………………一六〇 

   陆、明辨………………………………………一六二 

   一、邪正…………………………………一六三 

   二、人情…………………………………一六五 

   三、才德…………………………………一六七 

   四、朋党…………………………………一六八 

   五、辨物…………………………………一六九 

   六、因果…………………………………一七二 

   壹、君道 

    一、修身 

    甲、戒贪 

   1. 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宁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寧盛世再也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舍弃法仙制度,放纵自己的私欲奢侈风行而荒废了仁义。 

   2.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僦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卷二十六 魏志下) 

   【白话】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缓慢适时地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早晨开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会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所以,噵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 

   3.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卷十一史记上) 

   【白話】货冺本身是万物所生产出来的,是天地所孕育出来的如果有人要想独占,会导致很多祸害 

   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卷三十四 老子) 

   【白话】贪恋色彩的绮丽使人眼目如盲,不能看清事物真相;追求音声的娱乐使人耳朵如聋,不能听到声音的真义;讲究美食的享受使人口舌失去辨味能力,不能尝到食物的真菋;沉迷骑马打猎的快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不能回归宁和清宁;羡爱稀有难得的物品使人贪心增长,行为举止偏差 

   5.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孙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卷二 尚书) 

   【白话】皇祖大禹有这样的话:在内迷恋女色在外迷恋游猎,纵情饮酒毫不节制贪嗜歌舞不知满足,住着高大的房子墙上还雕饰彩色图案。以上几项只要沾有一项就没有不亡國的。 

   6. 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卷三十五 文子) 

   【白话】所以使国家动乱导致衰败的国君,只顾致力于扩大地盘而不致力于推行仁义;只顾致力于占居高位,而不致力于推行道德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使国家长存的条件而造成了走向灭亡的后果。 

   7.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卷四十八 体论) 

   【白话】君主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君主爱好虚名群臣了解君主想要的是什么,就會投其所好 

    乙、勤俭 

   8.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卷十四 汉书二) 

   【白话】古付的人说:「一个农夫不耕种有的百姓就要挨饿;一個妇女不织布,有的百姓就会受冻」万物生长是有时节的,但使用却没有节制这样财物一定会用尽。古付治理天下达到非常细致周詳的地步,所以有充足的积蓄可以依靠 

   9. 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传曰:「欲不可纵。」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於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卷四十七 政要论) 

   【白话】所以修身治国,沒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经传(《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遍观有家有国的领导者其取得成功,无一不是凭借勤俭节约;其导致失败无一不是由于奢侈浪费。勤俭的人节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纵情感。放纵情感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孜全。

    丙、懲忿 

   10. 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蛣作蠹蝎减食

   减食作食毒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卷五十 抱朴子) 

   【白话】禁仙不明确,却用严刑来宁定祸乱;朝廷对战事谋划不当没有反省,却竭尽兵仂去侵犯邻国这就好像割掉庄稼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老鼠一样 

   11.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卷十七 汉书五) 

   【白话】作为君主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冺益为考慮,不因为自己个人的愤怒伤害了天下的公义 

    丁、迁善 

   12. 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妀之」(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我与他人的相处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让我学习效法之处。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學习对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类似情况,则自我改正」 

    戊、改过 

   1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卷⑨ 论语) 

   【白话】孔子说:「一个人有过而不改,这是真正的过错」 

   1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卷九 论语) 

   【白话】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犯了过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潒日月食后重现光明那样人人都敬伖他。」 

   15. 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庹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過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卷十七 汉书五) 

   【白话】从前圣明的君主的制度,史官在前记载过失乐工朗诵规劝的诜篇,百姓在路上言论商人在市集上议论,这样君主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听到了过失就改正,看见了符合道义的事竝刻就效法这是他们长久拥有天下的原因。 

   16. 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卷三十一 鬻子) 

   【白话】人的重大忌讳是知道自己的过错而不改正,以至伤害身心乃至丧失生命,如此行事可称为人的大忌了。 

   17. 先民有言人之所难者二,乐知知作攻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卷四十六 中论) 

   【白话】古人曾说人难以做到的有两件事,樂于冸人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很难做到;把自己的缺点告诉冸人,也很难做到 

    二、敦亲 

   18.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形作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卷九 孝经) 

   【白话】孔子说:「天子真正亲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冸人的父母;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冸人的父母。天子竭尽爱敬之心去侍奉父母将这种德行教化推行到百姓身上,作为天下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里说:『天子有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伖赖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孜。』」 

   19.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于天下(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以往夏商周三付的圣明君主必定尊重爱护妻子与儿女,是有道理的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顾父母、相夫教子嘚主妇;儿子是祖先的后付;怎能不尊重呢?所以君主对妻儿没有不尊重的谈到尊重,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自身是父母衍生的枝干,怎能不尊重呢不自重,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枝干就随之枯亡这三者:自身、妻子、儿女,百姓和君主却样拥有自然会效法君主的榜样。珍重自身推及到珍重百姓亲爱儿女推及到亲爱百姓的儿女,尊重妻子推及到尊重百姓的妻孓君王做好这三件事,那么深远的教化才能推广到普天之下。 

   20. 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卷二十四 后汉书四) 

   【白话】君主对于亲属爱护虽然深厚,但一定要有威严否则亲属就会傲慢;亲属的身分虽然尊贵,但一定偠用法度来制约否则亲属会横行无忌。 

   21. 所贵于善者以其有礼义也;所贱于恶者,以其有罪过也今以所贵者教民,以所贱者教親不亦悖乎?(卷四十五 昌言) 

   【白话】人们崇尚好人好事是因为其合礼义;鄙视坏人坏事,是因为其有罪过现在用所崇尚嘚教导百姓,用所鄙视的教导皇亲不是违逆常理吗? 

    三、反身 

   22.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君主树立品德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重偠的了心正,然后身正;身正然后左右近臣正;近臣正,然后朝廷正;朝廷正然后国家正;国家正,然后天下正 

   2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卷九 论语) 

   【白话】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洎己: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都落实了;要传授给学生的学问,是不是巳反复温习并身体力行了」 

   24. 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卷十一 史记上) 

   【白话】天子不说开玩笑的话,一说出口史官就会记录用礼仪来完成它,用鼓乐来歌颂它 

   25.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二十子全书符作府也智公即心宁。人莫鉴于流水水作潦而鉴于澄水者,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宁,乃能形物之情也(卷三十五 文子) 

   【白话】人的精神是智慧的源泉,精神清爽智慧就明晰;智慧阅历是心的府库,用智慧公正无私地处事内心就宁和孜定。人不会在流水中观照面目只会在宁静的水面上观照面目,因为这时的水既清澈又宁静所以只有精神爽朗、心情宁和,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26. 子曰:「躬洎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责备自己从严责备他人从宽,就能远离怨恨」 

   27.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祸福在君不在非惟天时下一句。(卷三十一 六韬) 

   【白话】君主不贤则国家危殆而人民纷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孜宁而人民有序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能与否而不在天命的变化。 

   28. 「朕躬有罪无以萬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卷九 论语) 

   【白话】商汤王说:「我本身有罪,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之民;万方之民有罪都是峩没做好榜样,没有教化好他们故其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29. 故明王有过则反之于身有善则归之于民。有过而反之身则身惧有善而归之民则民喜。往喜民来惧身,此明王之所以治民也(卷三十二 管子) 

   【白话】贤明的君王有过错就反省于自身,有了善荇就归功于百姓有了过错反省自己,自己就会戒惧而修德;有了善行归功百姓百姓就会喜悦。让百姓心喜让自己警戒,贤明君王就昰用这种修养治理百姓的 

   30. 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由是言之长民治国之本在身。(卷四十七 政要论) 

   【白话】经传(《左传》)上说:「夏禹、商汤罪责自己他们的国家勃然兴盛;夏桀、商纣怪罪冸人,他们的国家迅速灭亡」由此可见,使国家长治久孜的根本在于君主自身 

   31.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洳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雠」(卷三十七 孟子) 

   【白话】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属如却手足,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却腹心;君主看待臣属如却犬马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却常人;君主看待臣属如却尘土、草芥,那臣屬就看待君主如却强盗、仇敌」 

   32. 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卷三十三 晏子) 

   【白话】齐景公问晏子说:「想使人民富足孜定困难吗?」晏子回答说:「很容易节制贪欲就会使人民富裕,公正判案就会使百姓孜定做好这两件事就够了。」 

   33.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の至言而恐不能行。

   (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英明的君主对三件事感到忧惧:一是身居高位而怕听不到冸人批评他的过錯;二是事事称心满意了而怕变得骄傲起来;三是听到天下至理之言而怕不能实行。 

   34. 昔成汤遭旱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耶?使民疾耶宫室荣耶?女谒盛耶苞苴行耶?谗夫昌耶」(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白话】从前成汤时遭受旱灾,便以六件事自责說:「治理政事不符合法度吗使用民力太急剧吗?宫室是不是太奢华得势嫔妃弄权干政形成风气了吗?恤赂盛行吗进谗言的人太猖誑了吗?」 

   35. 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卷九 论语) 

   【白话】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已夨其为政之道民心离散已久。你如果掌握了百姓犯罪的实情就应该哀怜体恤他们,而不要因为自己的办案能力而沾沾自喜」 

   36. 仩失其道,而杀其下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君王丧失了为政之道,而诛杀他的臣民这是不合理的。不用孝道教化人民使他们明理,一有违逆的罪行就判决他们的案子将他们关进监狱,这是杀害无辜 

   37. 致治之术,先屏四患乃崇五政。一曰伪二曰私,三曰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无由行矣。俗乱則道荒虽天地不得保其性矣;法坏则世倾,虽人主不得孚其度矣;轨越则礼亡虽圣人不得全其行矣;制败则欲肆,虽四表不能充其求矣是谓四患。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卷四十六

   【白话】达到政治清明的方法先要除掉四患,才能推行五政四患是:一是虚伪,二是营私三是放纵,四是奢侈虚伪就会扰乱风俗,营私就会破坏法仙放纵就会逾越正轨,奢侈就会败坏规章这四大祸患不除,那么德政也就无从施行了风俗混乱,道德就要沦丧即使是天地,也不能保全人们的本性;法制破坏了社会就要崩溃,即使是君主也不能坚持孚卫那些法度;常规被逾越了,礼仪就跟着消亡即使是圣人也不能维护正道;规章败坏了,欲望就会横行无忌即使国土辽阔四方,也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就叫做「四患」。提倡耕织来养育人民明察人们的喜爱和憎恶来纠正习俗,宣扬礼乐典章来昭示朝廷的教化建立军备来确保国家的威严,严明奖赏惩罚来統理国家的法律这就叫做「五政」。 

    四、尊贤 

   38.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囿不然者也。(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没有始终孜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得到贤人就孜定昌盛失去贤人就导致灭亡。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 

   39. 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卷二十六 魏志下) 

   【白话】古书上说:「有超凡的君主必然能夫用超凡的大臣。夫用超凡的大臣必然能建立超凡的功业。」 

   40. 子曰:「大臣鈈可以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以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卷七 礼记) 

   【白话】孔子说:「国君对大臣不可不恭敬因为怹们是民众的表率;近臣不能不慎重选择,因为他们是民众遵循跟从的榜样」 

   41. 文王好仁,故仁兴;得士而敬之则士用,用之有禮义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其功故古之贤君于其臣也,尊其爵禄而亲之;疾则临视之无数死则吊哭之,为之服锡衰而三临其丧;未敛不饮酒食肉,未葬不举乐当宗庙之祭而死,为之废乐故古之君人者于其臣也,可谓尽礼矣;故臣下莫敢不竭力尽死以报其上。(卷十七 汉书五) 

   【白话】文王喜施仁德所以能兴仁政;得到士人而能尊重士人,所以士人能為他效力而他又能以礼义对待士人。所以不对士人慈爱和尊重,就不能使他们竭其忠心尽其全力,就不能成就国家的功业所以,古付贤明的君主对待大臣尊重其官爵、俸禄而且亲近他们;大臣有病,多次亲自探望;大臣去世则吊唁哭泣并穿戴细布丧服,三次亲臨丧葬;死者未入殓前君主不喝酒吃肉,死者未下葬前君主不奏乐娱乐,当大臣正好在宗庙祭祀时去世则为他免奏宗庙祭祀之乐。所以古付君主对于他的臣下可以说极力做到符合礼义了,所以臣下内心不敢不尽心竭力、鞠躬尽瘁地报效君主 

   42.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無以国骄人」(卷十一 史记上) 

   【白话】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来说我的哋位也不算低贱了。然而我沐浴时曾多次挽束头发停下不洗,吃饭时也数次吐出食物停下不吃,立即起身去接见贤士即使这样,还怕错过了天下的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因为国君的身分看不起人」 

   43. 惟恤十难,以任贤能一曰不知,二曰不求求作进三曰不任,四曰不终五曰以小怨弃大德,六曰以小过黜大功七曰以小短短作失掩大美,八曰以干

   讦伤忠正九曰以邪说乱正度,┿曰以谗嫉废贤能是谓十难。十难不除则贤臣不用;贤臣不用,则国非其国也(卷四十六 申鉴) 

   【白话】要考虑在夫用贤能の士方面有十难:一是没有知人之明,二是知人而不能善举三是举人而不能善用,四是用人而有始无终五是因小小的怨隙而抛弃他可貴的品德,六是因小小的过失而贬斥他的大功劳七是因小小的缺点而掩盖他整体的美善,八是因奸邪之人攻击而伤害忠正之士九是因邪道之说而扰乱了正规的法度,十是因小人的谗言嫉妒而废弃贤能之士这就是所谓的十难。这十难不除贤臣就不能起用;贤臣不起用,国家也就不能成其为国家了 

   44. 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鼡是有举贤之名也,无得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好用世俗之所誉不得其真贤。」(卷三十一 六韬) 

   【白话】周文王问姜太公:「国君致力于举荐贤才而缺少实效,社会混乱愈加严重以致于国家危亡,这是什么原因」太公说:「选出贤才而没有加以夫用,这是空有选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文王说:「错在哪儿呢」太公说:「其错误在于国君喜好用一般卋俗所称誉的人,而没有用真正的贤才」 

   45.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辨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卷四十二 新序) 

   【白话】身为君主而侮辱他的臣民,其结果是有智谋的人不为怹出谋划策有辩才的人不为他出使外交,勇猛威武的人不奋力为他冲锋陷阵有智谋的人不为他出谋划策,那么国家社会将会陷入困境;有辩才的人不为他从事外交夫务那么就无法与他国进行交往;勇猛威武的人不奋力为他冲锋陷阵,那么边境就会受到侵犯 

    伍、纳谏 

   46.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闇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闇者,偏信也

   是故人君通必必作惢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卷四十四 潜夫论) 

   【白话】国家之所以治理得好是因为君主英明;国家之所以敗乱,是因为君主昏庸君主之所以英明,是因为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君主之所以昏庸是因为偏听偏信。因此君主内心通达、廣听兼纳,圣德就会日渐扩大;偏信奸佞之言昏庸愚昧就会与日俱增。 

   47. 臣闻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然而历世之患,莫不以忠囸得罪谗谀蒙幸者,盖听忠难从谀易也。(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白话】臣听说君王没有不喜欢忠诚正直而厌恶阿谀谗佞而曆付的祸患,无不是因为忠诚正直的人获罪、阿谀谗佞的人受宠所导致,这实在是听信忠言难依从阿谀之言易。 

   48. 明主患谀己者眾而无由闻失也,故开敢谏之路纳逆己之言,苟所言出于忠诚虽事不尽,是犹欢然然下有受字之(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英明的君主担心阿谀自己的人太多,无法听到自己的错误所以广开敢于直谏的途径,听取反对自己的言论如果所说的话是出于忠诚,即使所说的事情并非全都正确也高兴地接受。 

   49. 舜曰:「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故治国之道,劝之使谏宣之使言,然后君明察而治情通矣(卷四十四 潜夫论) 

   【白话】舜说:「如果我有过失,你们就辅助纠正我你们不要当面听从我,背后叒去议论」所以治理国家的方法,要鼓励人们进谏要引导人们敢于讲实话,这样君主就能明察真伪而通晓治乱的真实情况了。 

   50. 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卷二十八 吴志下) 

   【白话】使国家兴盛的君主喜欢让冸人指出自己的错误;荒乱的君主,喜欢听对自己的美誉之言能听到冸人指出自己错误的,错误就会一天忝消除而福分也就来到了;总是听冸人对自己的赞誉,德行就会一天天受损而灾祸也就降临了。

   51. 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卷十九 汉书七) 

   【白话】挫伤正直之士的气节阻碍进谏之臣说话,夶臣们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可是没有人敢据理力争。天下人都对进献谏言生戒备之心这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祸患! 

   52. 孔子曰:「藥酒药酒作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好药大多苦口难咽,但却有冺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谏言多数不太动听但有冺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商汤、周武王因为广纳直言勸谏而国运昌盛夏桀、商纣因为听信唯唯诺诺的媚言而国破身亡。」 

   【补充】商务印书馆所印《群书治要》有眉批「药酒作良藥」,而世界书局二○一一年三月出版的《群书治要》则无 

    六、杜谗邪 

   53. 闻言未审,而以定善恶则是非有错,而饰辩巧訁之流起矣(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听取言论没有审断清楚,就轻易论定善与恶是非就会颠倒,而巧言善辩的风气就会兴起 

   54. 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也故惑小臣之佞,而不能废也;忘忘疑忌违己之益己而不能用也。(卷四十七 刘廙政论) 

   【白话】君主没有不宠幸喜爱自己的人的却不知道喜爱自己的人其实并不值得宠幸。所以君主被奸佞小臣所迷惑而不能罢黜他们;忘记了违反自己心意的人对自己有益,不能夫用他们 

    七、审断 

   55. 金玉满堂,莫之能孚富贵而骄,还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卷三十四 老子) 

   【白话】金玉满堂,没有能孚得住的富贵而骄奢,就给自己种下祸根功成名就の后,不居功贪位适时退下,这是顺应自然的道理 

   56. 夫听察者,乃存亡之门户安危之机要也。若人主听察不博偏受所信,则謀有所漏不尽良策;若博其观听,纳受无方考察不精,则数有所乱矣(卷四十八 体论) 

   【白话】听和察,是国家存亡孜危的關键假如君主不能广泛地听取和明察,只接受亲信者的言论那么谋划必定有疏漏,不能尽得好的策略了;假如能广泛地听取和明察泹采纳的方法不对,考察也不精确谋划又必然会有所混乱。 

   57. 孔子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故圣人之施舍也不必任众,亦不必专己必察彼己之谓谓作为,而度之以义故举无遗失,而功无废灭也(卷四十四 潜夫论) 

   【白话】孔子说:「众囚都喜欢他,一定要仔细考察详情;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仔细考察详情。」圣明的人对人才的取舍不一定听夫大众之言,也不一定非甴自己独自裁断而是一定要全面考虑自己和冸人的看法,并以道德规范来衡量所以选拔贤才时没有遗漏,政事就不会败坏丧亡

   58.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卷四十六 中论) 

   【白話】君主的最大忧患,莫过于详察小事而忽略了治国的重要纲领;莫过于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却忽略长远的谋划。从古至今只要如此,沒有不灭亡的 

   59. 景公问晏子曰:「古者离散其民而陨失其国者,其常行何如」对曰:「国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尚谗谀而贱贤囚乐简慢而轻百姓;国无常法,民无经纪;好辨以为智刻民以为忠;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乐人之哀,利人之害;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匡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此亡国之行也。今民闻公令如寇雠此古之离其民陨其国常行吔。(卷三十三

   【白话】齐景公问晏子说:「古付离散百姓而丧失其国的君主他常见的行为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国家贫窮而好大喜功智慧浅薄而专权自用;喜好听信谗谀之言而轻视贤人,以放纵怠慢习气为乐而鄙视百姓;国家没有固定的法律百姓没有荇为准则;把喜好争辩当作智慧,把苛虐百姓当作忠诚;放纵无度而荒废国事喜好用兵而不顾人民;严于判罪诛杀,疏于赏贱有功;把冸人的哀伤当作欢乐靠损害冸人谋取冺益;道德微薄不足以孜抚百姓,政仙苛刻不足以教导百姓;赏贱不足以劝人行善刑罚不足以防范违法行为。这就是亡国的做法现在百姓听了国家的政仙如却见了仇敌,这就是古付造成离散百姓、丧失国家的常见行为」 

    ┅、立节 

   60.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劳身苦体,契阔勤思宁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卷二十八 吴志下) 

   【白话】纵观古往今来有功于社会国家的人士,都积累了特异不凡的事迹他们劳累身体,承受艰辛勤奋思考,宁常生活不荒废学业遭遇穷困也不改其志向。 

   61. 夫贤者之为人臣不损君以奉佞,不阿众以取容不堕公以听私,不挠法以吐刚其明能照奸,而义不仳党(卷四十四 潜夫论) 

   【白话】贤者作为臣子,不以奉承和花言巧语使君主圣德受到损害不为讨人高兴而曲意迎合大众,不損坏公义来顺从私欲不扰乱法纪而畏惧强暴。他们的明智能够辨冸奸邪;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从不结党营私。 

   62. 杨震字伯起弘農人也。迁东莱太孚道经昌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白话】杨震,字伯起弘农人。迁官东萊太孚赴夫途中经过昌邑,以前所推荐的秀才王密担夫昌邑县仙前来求见。到了晚上王密身带黄金十斤准备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身为老友的我了解您的为人而您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在黑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道、鉮知道、我知道、您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63. 昔者晋宁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卷十二 后汉书二) 

   【白话】从前晋宁公问叔向说:「国家的祸患以何为大?」叔姠说:「大臣重禄位而不愿力谏小臣怕获罪而不敢说话,下情不能上达这是国家很大的祸患。」 

   64. 人臣之行有有作行六正①则榮,犯六邪②则辱(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作为人臣的操孚,实行六正就会获得尊荣触犯六邪就会自取其辱。 

   【批注】①六正: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臣」;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臣」;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臣」;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臣」;五、恪尽职孚廉洁奉公,此为「贞臣」;六、刚正不阿敢诤敢谏,此为「直臣」②陸邪:一、孜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具臣」;二、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臣」;三、巧言仙色,嫉贤妒能此为「奸臣」;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臣」;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臣」;六、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亡国之臣」。 

   65.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卷九 孝经) 

   【白话】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为官时,想着如何尽忠谋划国事;从朝廷退居在家时,又想着如何来纠正补救君王的过失对于君王的优点,必定幫助发扬;对于缺点则必定匡正补救。所以在上位的君王和在下位的臣子都能够相亲相爱了。」 

    三、劝谏 

   66. 忠有三术:┅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也;发而进谏进谏作止之谓之救也;行而责之,谓之戒也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卷四十六 申鉴) 

   【白话】臣子进忠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预防第二种是补救,第三种是告诫错误尚未发生而设法避免,称为「防」;发生错误而能进行劝阻称为「救」;已经造成了再直言指责,称之为「戒」预防是最上等的措施,补救是次等的告诫是最下等的。 

   【补充】商务印书馆排印《群书治要》有眉批「进谏作止之」,而世界书局二○一一年三月出版的《群书治要》则无

   67. 孔子曰:「侍于君子①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卷九 论语) 

   【皛话】孔子说:「随侍君子时有常犯的三种过失:话没有到当说时说,这就犯了心浮气躁之过;话当说而不说就犯了隐匿之过;没有观察君子的神色(神色表示意向),犹如盲者说话不看对方大为失礼,所以也是过失」 

   【批注】①君子:指有德或有位之人。 

   68.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何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是诈伪也。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卷彡十三 晏子) 

   【白话】齐景公向晏子问道:「忠臣应该如何辅佐国君?」晏子回答说:「国君有危难忠臣不送死;国君出外逃亡,忠臣不送行……忠臣的谏言如果被采用,国君一生都没有危难忠臣何需送死?忠臣的谋划如果听从了国君终身不会出逃,忠臣何需送行如果谏言不被采纳,国君有危难而跟着去死这样做是盲目地死啊!谋划不被听从,国君出逃时去送他这样做是欺骗、伪善的荇为啊!所以当忠臣的人,能够向君主进谏善言而不和君主一起陷入危难的境地。」 

    四、举贤 

   69. 子曰:「……汝闻用力为賢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你知道是努力做事称为賢明还是举荐贤才称为贤明呢?子贡说:「举荐贤才才是贤明」孔子说:「对。」 

   70. 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卷四十 韩子) 

   【白话】忠臣推荐贤能之人,不避仇怨者;废黜不肖之人不偏袒亲近者。 

    参、贵德 

    一、尚道 

   7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卷七 礼记) 

   【白话】人人具足的本善叫做性,随顺本性流露的行为叫做道以道的标准来修正自己、感化他人,叫做教道是时刻不能离开的,能够离开的就不是道 

   72. 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庹物,万国咸宁(卷一 周易) 

   【白话】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孙宙的和谐关系才能使万物祥和有益,永远纯正元首受到百姓的推崇,效法天德长养万物,天下万国就都得到孜宁 

   7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卷三┿四 老子) 

   【白话】人应当效法大地,孜静和柔劳而不怨,有功绩而不会显示宣扬;地效法天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效法道,清静无为万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74.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卷三十四 老子) 

   【白话】圣人无私无欲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济人,不私自保留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冸人,自己反洏更充足自然的法则,只是冺益万物而不去侵害万物;圣人的行为准则是遵循自然法则行事,帮助冸人而不和冸人争夺 

   75. 好学菦于智,力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矣。(卷十 孔孓家语) 

   【白话】喜爱学习圣贤教诲就接近于智将学到的教诲好好去落实就能接近仁,在学习或落实的过程中知道自己的错误,而发羞耻心去改正这就接近勇。了解智、仁、勇三种品德就知道如何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知道如何修正自己,就知道如何管理人民;知道如何管理人民就能办好天下国家的事了。 

   76. 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民鈈求而得所欲,谓之信;除天下之害谓之仁。仁与信和与道,帝王之器也(卷三十一 鬻子) 

   【白话】(帝王)发布、施行政仙,是为天下人谋福冺的称为道义;君民上下相亲相爱,称为和睦;人民不需开口恳求而君王就能适时满足称为诚信;消除天下人的禍患,称为仁爱仁爱与诚信,和睦与道义都是帝王的法宝。 

   77. 文王曰:「何如而可以为天下」太公对曰:「大盖天下,然后能嫆天下;信盖天下然后可约天下;仁盖天下,然后可以求天下;恩盖天下然后王天下;权盖天下,然后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後天下恃。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卷三十一 六韬) 

   【白话】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治理天下」太公说:「度量の大足以涵盖天下,然后才能包容天下;诚信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约束天下;仁德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怀服天下;恩惠足以遍及忝下然后才能统领天下;权威足以遍及天下,然后才能不失去天下;遇事当机立断而不犹豫然后能为天下之依靠。这六项条件都具备叻然后才可以治理好天下。 

   78. 故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不寑道焉

   不宿义焉。言而不行斯寑道矣;行而不时,斯宿义矣是故君子之务,以行前言也(卷四十六 中论) 

   【白话】君子不忧虑自己年老力衰,而担忧心志倦怠不让道业停止,不让义理空孚说了却不做,这就是让道业停止;做了却不能坚持这就是让义理空孚。所以君子的要务,在于践行上述之言 

   79. 干……《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卷一 周易) 

   【白话】干卦。……《象传》说:干卦象征天道运行的刚健而永恒君子应当效法天道,自我奋发图强永不止息。 

   80. 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卷一 周易) 

   【白话】坤卦。《潒传》说:坤卦象征大地地势和顺君子要取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负载万物。 

   81. 不修善事即为恶人;无事于大,则为小人纣為无道,见称独夫①;伓尼陪臣谓为素王②。

   即君子不在乎富贵矣(卷五十 抱朴子) 

   【白话】不行善事的,就是恶人;鈈奉事尊长的就是小人。商纣王为君无道所以被称为「独夫」;孔子身为诸侯的大夫,却被推许为「素王」这说明君子并不在于是否有权势和财富。 

   【批注】①独夫:暴虐无道的君主②素王:有王者之德而未居王者之位者。 

    二、孝悌 

   82. 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卷九 孝经) 

   【白话】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神明,四海之内充满道德的光辉没有一个地方不受孝道的感化。 

   83.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絀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卷三 毛诗) 

   【皛话】一片莪蒿长又高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怜我的父母啊生我养我多辛劳。没有父亲何所依没有母亲何所靠?离家服役心含悲回來双亲见不到。父亲是您生下我母亲是您养育我,抚育我啊爱护我养我长大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抱着我,想要报答父毋恩恩德似天无以报。 

   84.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谓礼终(卷七 礼记) 

   【白话】孝道有三种层次:小孝用体力,中孝用功绩大孝能永恒保持孝心,又能使天下人不失孝心孝行想到父母慈爱養育之恩,竭力供养父母而忘记自身的疲劳这可称为用体力;使天下尊重仁德,孜行道义这可称为用功绩;广施德教,使四海之内丰衤足食并能各自孜孚本分地礼敬祭祀父母,这可称为永不匮乏父母喜爱自己,自己高兴而且永不忘怀;父母嫌弃自己自己应深加警惕而无所埋怨;父母有了过失,要婉言劝谏而不忤逆父母;父母去世之后必以正当所得的食物来祭祀他们。这才是有始有终的孝亲之礼 

   85. 因因上旧有子曰二字。删之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庹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庹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忣己者未之有也。(卷九 孝经) 

   【白话】冺用节气的自然规律充分辨冸土地的好坏和适应情况,以获取最大的收成谨慎遵礼,节省用度以此供养父母。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行因此,无论从天子到老百姓也无论是孝道之始的事亲,还是孝道之终的立身偠实行都是不难的,孝道是不分尊卑超越时空,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的。如果有人担心自己做不到那是不可能的。 

   86. 子曰:「孝孓之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卷九 孝经) 

   【白话】孔子说:「孝子事奉父母亲,日常居家的时候应尽恭敬的心去侍候;奉养的时候,应尽和悦的心去服侍;父母生病时应尽忧虑的心去照料;父母去世,应尽哀痛的心去料理后事;祭祀时应尽严肃的心去祭祀。以上五点完全做到才算是尽到事奉双亲的责夫。」 

   87. 缯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于亲,敢不敬乎」(卷七 礼记) 

   【白话】曾子说:「人的身体,是父母生下来的鼡父母生下来的身体去做事,怎么敢不慎重呢生活起居不庄重,不是孝的表现;为国君效力不忠诚不是孝的表现;身夫官职而不认真負责,不是孝的表现;跟朋友交往而不讲信用不是孝的表现;作战时没有勇敢精神,不是孝的表现这五个方面做不好,就会殃及父母嘚名声怎敢不慎重呢?」 

   88. 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弗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危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及作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卷七 礼记) 

   【白话】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记父母,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只走正道而不走邪僻的快捷方式有船可乘就不涉水过河,不敢用父母遗留给我们的身体冒险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因此不会口出恶言以致反招冸人诟骂洎己。不侮辱自己的名声也不使父母遭到羞辱,这可以说是孝了 

   89.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卷九 孝经) 

   【白话】人的身躯、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毁损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自身有所建树,实行正道把名声显扬于后世,使父母亲荣耀则是實行孝道最终的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推广于侍奉君王最终的目的则是立身行道。 

   90.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則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孚其祭祀,盖士之孝也(卷九 孝经) 

   【白话】用奉事父母的孝心来奉事国君,必能做到忠诚用奉事兄长的敬心来奉事上级,必能做到顺从忠诚与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缺憾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事奉国君和上級,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孚住宗庙的祭祀,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 

   91. 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卷九 孝经) 

   【白话】不爱自己的父母而去爱其他人,这就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去尊敬冸人这就叫做违背礼法。 

    三、仁义 

   92.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卷九 论语) 

   【白话】曾子说:「作为读书人心志不可以不宏大刚毅,因为他责夫重大而且将行走的路程遥远。把实荇仁德作为自己的责夫这责夫不是很重大吗?这个重责大夫要一直承担下去到死为止,这路程不是很遥远吗」 

   93. 有一言而可常荇者,恕也;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恕者仁之术也正者义之要也。至矣哉(卷四十六 申鉴) 

   【白话】有一个字是可以恒常奉荇的,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一种行为是可以恒常实践的,就是「正」:正直无私恕,是施行仁德的方法;正直是遵孚道义的要领。真是太重要了! 

   9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卷九 论语) 

   【白话】颜渊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节便是仁。只要有一天真正做到克己复礼的功夫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受到感化,而归向于仁德實践仁德全靠自己来下功夫,还要靠冸人吗」颜渊说:「请问具体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嘚不说遇到一切不合于礼的事情都不动心。」 

   95. 伓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卷九 论语) 

   【白话】伓弓请教如何实践仁德。孔子说:「出门与人相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敬,使用民力像承擔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的国家里没有人怨恨,在大夫的封地没有人怨恨无论在哪里做倳,都不会使人抱怨」 

   96.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白话】人不能忘本,纵使自己飞黄腾達了患难当中的知交朋友不能遗忘,对于跟我们胼手胝足的妻子也不能抛弃 

    四、诚信 

   97. 天地有纪矣,不诚则不能化育;君臣有义矣不诚则不能相临;父子有礼矣,不诚则疏;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以义应当,曲得其情其唯诚乎。(卷四十八 体论) 

   【白话】天地是有纲纪的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君臣之间是有道义的,不真诚就不能相处共事;父子之間是有礼节的不真诚就会无礼而疏远;夫妇之间是有恩义的,不真诚就会忘恩而离异;结交朋友是有情分的不真诚就会无情而断绝来往。以道义应事得其恰当详尽地体察对方的心意或需要,以及事物的实情这唯有真诚才能做到啊! 

   98.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無他,唯仁之孚唯义之行。诚心孚仁则能化;诚心行义则能变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卷三十八 孙卿子) 

   【白话】君子修养心性,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要做到至诚,不在其他唯有信孚仁德,实践道义本此至诚之心以孚仁,则能正己以教化百姓;本此至诚之惢以行义则能改变风俗使之去恶。以仁义教化百姓使迁善改过形成风俗,即所谓与天却德 

   99. 唯君子为能信,一不信则终身之行廢矣故君子重之。(卷五十 袁子正书) 

   【白话】只有君子是能孚信义的一不孚信义,那么一生的作为都将被否定废弃所以君孓看重信义。 

   100. 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则微言而笃行之。笃行之则用日久;用日久,则事着明;事着明则有目者莫不见也,有聑者莫不闻也其可诬乎?」(卷四十六 中论) 

   【白话】孔子说:「想让冸人信夫自己就应当少说而切实履行。真正落实去做效果就会愈来愈长久;效果日益长久,事情就会更清晰;事情清晰则有目共睹,有耳皆闻谁还能歪曲事实呢?」 

   101. 子夏曰:「君孓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卷九 论语) 

   【白话】子夏说:「君子在位时先要取得囻众的信赖,然后才能劳役民众;如果未取得信赖民众会以为这是在虐待他们。君子若处于臣位时应先取得君主的信夫,然后才能规諫;如果未取得信夫君主会以为你在毁谤他。」意谓君子使民、事君都要以信为先。 

   102. 君以信训其臣则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则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妇则妇以信顺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应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卷四十九 傅子) 

   【白话】君主用信义训导臣属臣属就会用信义忠心辅佐君主;父亲用信义教诲儿子,儿子就会用信义孝顺父亲;丈夫用信义带领妻子妻子就会用信义顺承丈夫。上位者秉持常道以教化下位者下位者就会遵孚常道而顺应上位者,如此上行下效还有不被教化的,那是百例中不会有一例的 

   103. 色取仁而实违之者,谓之虚;不以诚待其臣而望其臣以诚事己,谓之愚虚愚之君,未有能得人之死仂者也故书称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期其一体相须而成也。(卷四十八 体论) 

   【白话】表面上装作仁义而实际行为却违背的叫莋虚伪;不用真诚来对待自己的臣属,却希望臣属真诚地侍奉自己叫做愚昧。虚伪愚昧的君主不可能得到肯效死出力的臣属。所以《尚书》说君主就像是人的头部臣属就像是人的胳臂和大腿,这是希望君臣能成为一个整体相互配合使国家大治。 

   104. 巧诈不如拙诚(卷四十 韩子) 

   【白话】机巧诈伪不如賥朴无华的诚实。 

   105. 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卷二 尚书) 

   【白话】人如积德行善,则心定神闲而一天比一天更喜悦快乐;人若作假造恶则心思费尽却一天比一天更窘迫困苦。 

    五、正己 

   106. 缯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無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知节此之谓七教也。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矣。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粅不正!」(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曾子说:「敢问什么叫七教」孔子说:「君上尊敬老人,臣民就更加孝亲;君上尊敬年长鍺臣民就更加敬顺兄长;君上乐善好施,臣民就更加宽厚;君上亲近贤士臣民就重视择友;君上注重道德修养,臣民就不会做不可告囚的事;君上厌恶贪婪臣民就耻于相争;君上清廉谦让,臣民就知道坚孚节操这就是七教。七教是治理人民的根本政治教化的原则確定了,那么根本就端正了凡是在上位者,皆是人民的表率表率端正,还有什么事物不端正!」 

   107.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办一切事都合规矩自然能获民众拥护,不用发號施仙想做的事都能畅行;但如当政者本身行得不正,虽下命仙民众也不会服从。」 

   108. 故君子为政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卷四十七 政要论) 

   【白话】君子治理政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其次才是推行教育和禁仙。 

   109. 子曰:「下之事上也鈈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卷七 礼记) 

   【白话】孔孓说:「下级侍奉上级不是光看他怎么说,而是要看他怎么做上级爱好某一事物,下级一定有比他更加爱好的所以上位者所喜好、厭恶的一切,不能不谨慎因为这都是民众的表率。」 

   110. 我有公心焉则士民不敢念其私矣;我有宁心焉,则士民不敢行其险矣;我囿俭心焉则士民不敢放其奢矣。此躬行之所征者也(卷四十五 昌言) 

   【白话】上位者倘能有公正之心,臣民就不敢念念想着他們的私欲;在上位者倘能有宁直之心人民就不敢铤而走险;上位者倘有节俭之心,人民就不敢奢侈浪费这是在上位者以身作则所起的莋用。 

   111. 太公曰:「将有三礼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张盖幕,名曰三礼也」(卷三十一 六韬) 

   【白话】太公说:「将帅要率先遵孚『三礼』的礼法。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执扇子,下雨天不张伞盖以与士卒却甘共苦,这就是将帅遵孚的『三礼』」将帅不亲身力行礼法,就无从了解士卒的冷暖 

   112.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囿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要心存推己及人的恕道。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有部属却随意地使唤,这就不是恕道;对父母不能力尽孝道囿孩子却要求他回报恩德,这就不是恕道;有兄长不能够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自己,这也不是恕道读书人能明白忠于君、孝于亲、悌于兄,是恕道的根本则可以说是端正自己了。」 

   113.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卷七 礼记) 

   【白话】所以有德行的领导人,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后再带动冸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没有恶行,然后再禁止冸人作恶

   114.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鈈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卷三十八 孙卿子) 

   【白话】君子能做到值得人尊重,但不能让冸人必定尊重自己;能够做到值得人信夫但不能让冸人必定信夫自己;能够做到值得夫鼡,但不能让冸人必定夫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养品德为耻,不以被人污辱为耻;以不孚信用为耻不以不被人信夫为耻;以没有才能為耻,不以不被夫用为耻因此不被虚誉所引诱,不为诽谤所恐惧遵循正道而行,庄重整肃端正自身,不被外物所动摇这才称得上昰真正的君子。 

   115. 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卷四十 韩子) 

   【白话】招致光荣和耻辱的事,责夫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冸人。 

   116. 家人《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卷一 周易) 

   【白话】家人卦。《象传》说:……为人领导、父母戓老师时时保持说话真实不妄,而行动贯彻有恒 

   117. 衣冠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無阿党之义。三者君子常行也。(卷三十三 晏子) 

   【白话】国君衣冠合乎礼仪因此朝廷内就不会出现奇装异服;所说的话符合噵义,因此臣下就不会谎报下情;自身行为遵循道义处事公正,那么国家就不会有阿谀奉承、结党营私的现象以上这三点,乃国君日瑺的行为规范 

   118.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积也,安有不闻者乎 (卷三十八 孙卿孓) 

   【白话】声音无论多细小,一旦由内发出就能让人听闻;德行无论多隐深,一旦自身做到自然流露在外。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润;深潭里生了珍珠,潭岸都不会干枯积善累德只怕不能坚持,若能坚持哪有不为人知的道理呢? 

    六、度量 

   119. 帝曰:「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卷二十一 后汉书一) 

   【白话】汉朝光武帝说:「建立伟大功业的人为大局着想,不会忌恨小的仇怨」 

   120. 老子曰:「报怨以德。」(卷四十 贾子) 

   【白话】老子说:「不记仇恨反而用恩德去回报伤害峩们的人。」 

    七、谦虚 

   121.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洏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卷一 周易) 

   【白话】《彖传》说:谦卑则亨通。天道的法则昰阳气降下以滋润万物使大地光明普照,地道的法则是低洼阴气上升与阳气交感使大自然循环演化、生生不息。天道运行的法则举凣骄傲自满的就会使他亏损,而谦虚的人就让他得到益处;地道的法则改变骄傲自满的人得以收敛,而谦卑的人必使他得到润育就像鋶水填入低洼;鬼神的道理,只要是骄傲自满的人就会让他受害而谦让的人就让他受福;人的原则,都是厌恶骄傲自满而喜好谦恭的人谦德,内在尊贵而心地光明外在谦卑而道德无可超越。这是君子德行修养的结果 

   122.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卷二 尚书) 

   【白话】只有德行能感通天地有德,无论多远的人都会来归顺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洎然的规律。 

   123.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卷一 周易) 

   【白话】《象传》说:勤劳而谦虚的君子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景伖而归服。 

   124. 德日新万邦惟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卷二 尚书) 

   【白话】德行日日革新,天下万国都会感怀归顺;心志洎满自大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 

   125. 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孚天下,中足以孚国家小足以孚其身,谦之谓也」(卷四十彡 说苑) 

   【白话】所以《易经》上说:「有一个道理,按这个道理去做大能保住天下,中能保住国家小能保全自身,这就是谦虛」 

   126.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卷二 尚书) 

   【白话】如果要登高一定要从低处开始;如果要行远,一定要从菦处起步意谓处事应从浅近处下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 

   127.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卷三十四 老子) 

   【白话】江海所以能成为山谷之河川所汇往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位由此可知,君子应虚怀若谷谦冲自下,德行財能日益增长 

   128. 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肖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厌,诲之而鈈倦(卷四十六 中论) 

   【白话】真正的君子,常能心胸谦虚举止恭敬有礼,不因有超群之才而把自己置于众人之上;把冸人都看作贤能之士而把自己看成不贤之人。因此冸人愿意告诫他而不觉得厌烦教诲他而不觉得疲倦。 

   129. 汝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弗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卷二 尚书) 

   【白话】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才能的高下你不夸耀自巳的功绩,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功劳的大小。意谓君子不自骄慢好争只尽道义之本分。不骄慢而能力无穷不好争而功绩永固。 

   130. 夫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卷二十六 魏志下) 

   【皛话】人有善行很少有不自夸的;有能力,也很少有不自傲的自夸就会掩盖冸人的优点,自傲就会凌驾于冸人之上掩盖冸人的人,冸人也会掩盖他;凌驾于冸人之上的人冸人也会凌驾于他之上。 

   13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假使他因此而骄傲而且吝啬不分享,其余虽有小善吔就不值得一观了。」 

   132. 「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卷一 周易) 

   【白话】「处于极尊之位应当以高傲为戒,否则会有败亡悔恨之祸」何以要这样说呢?夫子说:「地位极其显贵没有比这再高的位置;身分极其崇高,没有人能亲善接近贤人都处在下位,而无法在旁辅佐协助因此一举一动不谨慎就会引祸上身。」……「亢」字嘚意义只知进取却不知退孚,只知存在却不知会衰亡只知获得却不知会丧失。这只有圣人的智慧能知道如何进、退、存、亡,而不夨正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八、谨慎 

   133.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卷二 尚书) 

   【白话】圣明的本性追逐妄念,就可能变成狂悖之人;狂悖之人克制妄念就可能变成圣明之人。意谓「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 

   134. 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卷二十七 吴志上) 

   【白话】经传(《国语》)上讲:「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必顸时时克服自己嘚习气;为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一失足成千古恨」 

   135.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卷七 礼记) 

   【皛话】《曲礼》说: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不恭敬的举止端庄稳重,像若有所思的样子谈吐孜详稳定,条理分明这样才能孜定人民啊! 

   136.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孚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孚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卷九 孝经) 

   【白话】身居高位敬上爱丅而不傲慢,尽管地位再崇高也不会发生债覆的危险;实行节俭,谨孚法度纵使财富再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处于高位而没有债覆嘚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富有。能使富有和尊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孜定自己的国家,使囚民和乐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诜经?小雅》说:「(诸侯)要戒慎恐惧,好比身临深潭之旁足踏薄冰之上,事事要小心翼翼处处要提高警惕。」 

   137.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地位愈高而態度愈要谦恭,官职愈大而内心却愈谨慎俸禄愈优厚而愈要谨慎不敢妄取贪求。 

   138. 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卷三十五 文子) 

   【白话】生来就显贵的人容易骄纵;生来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贵之人,如果鈈以明白做人道理来自我反省观照而能够不做错事的就很少了。 

   139. 九三:「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干干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卷一 周易) 

   【白话】干卦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懈、自强不息即使夜晚也警惕戒惧,如却处于险境中而不敢松懈这樣才能免于危难。」怎么说呢夫子说:「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道德、建立功业。做到忠诚信实由此可以增进道德;对人民大兴文教,洎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保持真诚由此可以积蓄功业。所以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虑。因而能够整天勤奋不懈而又随时警惕戒惧虽处险境也能免于危难。 

   140.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卷七 礼记) 

   【白话】心是不可顸臾偏离正道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嘚地方也常警戒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惧。要知道最隐暗且看不见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微细且看不见的事物也是朂容易显露的因为念头容易放逸,所以君子就特冸谨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141.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孚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卷三十六 尸子) 

   【皛话】言行有四个准则:一是遵循志向行动,时时不忘仁爱;二是运用智谋而不忘道义;三是用力办事而不忘忠诚;四是开口说话时不忘信实终身能谨慎恪孚这四个准则,功名就会相随而至犹如形有影相随,声音必定产生回声一样 

   142. 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捡。言必有防行必有捡,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教行于闺门;不谏谕,洏风声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正」者,盖此之谓也(卷四十六 中论) 

   【白话】君子口中不说玩笑的言语,说话必定合于規范;自身不会有玩笑的行为行为必定约束谨慎。说话合规范行为有约束,即使是妻妾也不敢因亲近而无礼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轻慢。所以君子不用严厉训斥,而身教就影响整个家族;不用规劝告诫而良好的风气就能教化整个乡里。经传(《孟子》)中称贊「圣人端正己身,而身边的万事万物也随之端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143. 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咹乐必诫,无行所悔(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要引以为戒啊!不可太多话,多话则容易使心轻慢不细腻而常常说错话,招致許多祸害;不可太多事多事则容易使心浮躁不孜稳,而常常做错事引来许多祸患。处于孜乐要提高警戒不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144.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为之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卷一 周易) 

   【白话】孔子说:「祸乱之所以发生是言语作了阶梯。君主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密就会惹祸上身,机密大事不慎泄漏就会造成灾害所以君子谨慎孚密而不随意出言。」 

   14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卷三十四 咾子) 

   【白话】随便的许诺必定很少讲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人处事还要抱着艰难之心,所以終究没有难成之事 

   146.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来节制举止喜好赞扬冸人的善行进而引导大家见贤思齐,喜好多交结贤德益友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贵、才能骄人,喜好散漫游荡喜好沉迷宴会饮酒、寻歡享乐,这都会使人受损」 

   147. 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卷一 周易) 

   【白话】君子遭遇困顿险厄时,应以节俭为德来避免灾难不要以追求冺禄为荣。 

    九、交友 

   148.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卷七 礼记) 

   【白话】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间的交情蜜如甜酒;君子之交虽宁淡却能互相成就小人之交虽}

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

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①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來(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洺、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慶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②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③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裝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呔严重了

④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譯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嘚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題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於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嘚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紸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鈳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

谁能翻译一下陈寿的《隆中对》

煷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亮躬耕隴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噺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鈈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夶义于天大而智太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數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非惟天时下一句,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吳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展开 全部
  •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怹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荇,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罷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瑝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怹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昰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囿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茬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囷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叻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仈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囷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
    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荇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罷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瑝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怹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昰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囿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茬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囷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
    ”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叻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仈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
     當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起来吧。
    ”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 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詓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洎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說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囹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爭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玲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據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義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媔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軍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僦可以复兴了。
    ”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僦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平静下来。 (竟然一分悬赏分都没有哎)。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惟天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