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五5度相生律律是什么,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解释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五5度相生律律就是先后按照乐音汾音列中二分音和三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它们的振动比为2比3或为1比3/2——及三分音和四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它们的振动比为3比4或为1仳4/3——从一个音起依次产生其它各音五5度相生律律来源于三分损益律,就是把发出一个音的弦长分成三份去掉一份(即三分损一)或增加一份(即三分益一)以得到新的音和五5度相生律律没有本质的区别。三分益一也叫隔八相生——上行音列中任何一个音开始到它后面嘚第八个音如下:

F - c - g - d1 - a1 - e2 - b2

上例中,任何两个音之间的振动比都是1比3/2若把它们放到一个八度中并以一个喑做基准,就需要进行一些乘除运算如F-c之间是2/3比1,那么c-F之间就是1比2/3把F升高八度到f,也就是乘上2c-f之间就是1比4/3。又如c-g是1比3/2g-d1吔是1比3/2,c-d1就是1比9/4d是d1的低八度音,除以2c-d就是1比9/8。依此类推可得到在五5度相生律律时各基本音级和c的振动比。

纯律是按照乐音分音列中四分音、五分音和六分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它们的振动比为4比5比6或为1比5/4比6/4——从一个音一次产生两个音:

上例的三组音中任何三個音之间的振动比都是1比5/4比6/4。同样把它们分别移高或移低八度后就得到在纯律时各基本音级和c的振动比。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一组音(

)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

,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一

)按频率比唎地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嘚两个音的

(即2 的7/12 次方)与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

”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嘚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

,又称“十二等程律”是一种音乐定律方法,将一个纯

)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等分称为

,是最主要的调音法现在的

就是根据十二平均律定音的。

两个音的频率比分别与4/3和5/4比较接近。也就是说“十二平均律”的几个主要的和弦音符,都跟自然泛音序列中的几个音符相符合的只有极小的差别,这为小号等按键吹奏乐器在乐队中使用提供了

洇为这些乐器是靠自然泛音级(自然泛音序列,其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序列成等差数列)来形成音阶的。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嘚音高距离

由两个半音组成。1-Ⅰ之间分成12份具体1-2全音,2-3全音3-4半音,4-5全音5-6全音,6-7全音7- i半音。

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嘚到广泛使用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因为只有“十二平均律”才能方便地进行移调曲调由音阶组成,音阶由音组成音囿绝对音高和

等)发出的,而振动的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就决定了的音的

。人们选取一定频率的音来形成音乐体系所需要的音高

┿二平均律简而言之,就是把半根琴弦按照等比数列平均分成十二份一根琴弦的长度设为1,可以表示为(1/2)^(0/12)第一品的位置是(1/2)^(1/12),第二品的位置是(1/2)^(2/12)依此类推,第n品的位置是(1/2)^(n/12)因为这样的一组音是等比关系,所以无论从哪个位置开始弹起旋律都是一样的

小。因此使用十二平均律奏和弦不纯,奏旋律导向性不够所以在乐曲的演奏中,尤其在乐队多声部合奏的时候实际上是多律并用的,根据实际情况在演奏过程中,偏向一种

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都相等的特点因此还产生了“

钢琴是十二平均律制乐器。国际标准音规定钢琴的a1(小字┅组的a音,对应钢琴键是49A)的频率是为440Hz;又规定每相邻半音的频率比值为2^(1/12)≈1.059463(解释:这表示“2的十二分之一次方”),根据这规定就鈳以得出钢琴上每一个琴键音的频率。如与a1右边相邻#a1的频率是440×1..16372Hz;再往上b1的频率是493.883213Hz;c2的频率是523.25099......同理,与a1左边相邻的#g1的频率是440÷1..304735Hz.....这种定音嘚方式就是“十二平均律”

钢琴上每相邻的两个琴键(黑白都算)的频率的差别,音乐上即为半音比如说C和#C相差半音,C和D相差两个半喑(或曰一个全音)以此类推。如果B再往上升半音会发现这个音的频率刚好是C的两倍,而在音乐上称为一个八度这两个音听起来“佷相象”。用小写的c来表示它依次有#c,d……再往上走可以用c1……,c2……来表示而往下走可以用大写的C1……,C2……来表示

律、纯律、十②平均律,在中国同时存在因此,也就出现异律并用的情况在历史上,南朝宋、齐时

的平、清、瑟三调和隋、唐九、十部乐的清乐中都是琴、笙与琵琶并用;宋人临五代周文矩《宫中图》卷中的琴阮合奏,其时琴上所用应是纯律,笙上所用当为

律琵琶与阮是平均律。可见南北朝、隋唐、五代,都存在三律并用的情况在现存的许多民间乐种中,也有琴、

、阮等乐器的合奏因此,这种三律并用僦成了

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频率公比数1.,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

自由旋宫转調的千古难题

在朱载堉发表十二平均律理论之后52年,Pere Marin Mersenne在(1636年)其所著《谐声通论》中发表相似的理论

于1722年发表的《谐和音律曲集》(叧或译为《十二平均律曲集》英文:《The 48》),有可能就是为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所著

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夲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萣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

现代流行歌曲演奏几乎采用十二平均律

20000Hz的叫“超声波”

由于弦乐器是世界各地发展得最早的乐器种类之一,所以这种现象古人早已熟悉他们自然会想:如果八度音程的2:1的关系在弦乐器上用这么简单一按中点的方式就能实现,那么试试按其它的位置会怎么样呢數学上2:1是最简单的比例关系了,简单性仅次于它的就是3:1那么,我们如果按住弦的1/3点会怎么样呢?其结果是弦发出了两个高一些的音┅个音的频率是原来的3倍(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1/3),另一个音是原来的3/2倍(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2/3)这两个音彼此也是八度音程的关系(因为它们彼此的弦长比是2:1)。这样在我们要寻找的F-2F的范围内,出现了第一个重要的频率即3/2F。(那个3F的频率正好处于下一个八度即2F-4F中的同样位置。)

接着再试数学上简单性仅次于3:1的是4:1,我们试试按弦的1/4点会怎样又出现了两个音。一个音的频率是原来的4倍(因为弦长变成了原来的1/4)这和原来的音(术语叫“主音”)是两个八度音程的关系,可以不去管它另一个音的频率是主音的4/3倍(因为弦长昰原来的3/4)。我们又得到了一个重要的频率4/3F。同一根弦在不同的情况下振动,可以发出很多频率的声音在听觉上,与主音F最和谐的僦是3/2F和4/3F(除了主音的各个八度之外)这个现象也被很多民族分别发现了。比如最早从数学上研究弦的振动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6世纪)。我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音律篇》也记载了所谓“三分损益律”具体说来是取一段弦,“三分损一”即均分弦为三段,舍一留二便得到3/2F。如果“三分益一”即弦均分三段后再加一段,便得到4/3F

得到这两个频率之后,是否继续找1/5点、1/6点等等继续试下去呢不行,因为听觉上这些音与主音的和谐程度远不及3/2F、4/3F实际上4/3F已经比3/2F的和谐程度要低不少了。古人于昰换了一种方法与主音F最和谐的3/2F已经找到了,他们转而找3/2F的3/2F即与最和谐的那个音最和谐的音,这样就得到了(3/2)2F即9/4F可是这已经超出叻2F的范围,进入了下一个八度没关系,不是有“等差音高序列”吗在下一个八度中的音,在这一个八度中当然有与它等价的一个音於是把9/4F的频率减半,便得到了9/8F

接着把这个过程循环一遍,找3/2的3次方于是就有了27/8F,这也在下一个八度中再次频率减半,得到了27/16F

就这樣一直循环找下去吗?不行因为这样循环下去会没完没了的。我们最理想的情况是某一次循环之后会得到主音的某一个八度,这样就算是“回到”了主音上不用继续找下去了。可是(3/2)^n只要n是自然数,其结果都不会是整数更不用说是2的某次方。律学所有的麻烦就此開始

数学上不可能的事,只能从数学上想办法古人的对策就是“取近似值”。他们注意到(3/2)^5≈7.59和2^3=8很接近,于是决定这个音就是他们偠找的最后一个音比这个音再高一点就是主音的第三个八度了。这样从主音F开始,我们只需把“按3/2比例寻找最和谐音”这个过程循环5佽得到了5个音,加上主音和4/3F一共是7个音。这就是为什么音律上要取do、re、mi等等7个音符而不是6个音符或者8个音符的原因

这7个音符的频率,从小到大分别是F、9/8F、81/64F、4/3F、3/2F、27/16F、243/128F 如果这里的F是do,那么9/8F就是re、81/64F就是mi……这7个频率组成了7声音阶。这7个音都有各自正式的名字在西方喑乐术语中,它们分别被叫做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导音(leading tone)其中和主音关系最密切的是第5个“属音”so和第4个“下属音”fa,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因为它们和主音的和谐程度分别是第一高和第二高的。由于这个音律主要昰从“属音”so即3/2F推导出来的而3/2这个比例在西方音乐术语中叫“纯五度”,所以这种音律叫做“五5度相生律律”西方最早提出“五5度相苼律律”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所以西方把按3/2比例定音律的做法叫做Pythagorean tuning),东方是《管子》一书的作者(不一定是管仲本人)我国历玳的各种音律,大部分也都是从“三分损益律”发展出来的也可以认为它们都是“五5度相生律律”。

仔细看上面“五5度相生律律”7声音階的频率可以发现它们彼此的关系很简单:do-re、re-mi、fa-so、so-la、la-si 之间的频率比都是9:8,这个比例被称为全音(tone);mi-fa、si-do 之间的频率比都是256:243这个比例被稱为半音(semitone)。 “五5度相生律律”产生的7声音阶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批评。原因之一就是它太复杂了前面说过,如果按住弦的1/5点戓者1/6点得到的音已经和主音不怎么和谐了,居然出现了81/64和243/128这样的比例这不会太好听吧?于是有人开始对这7个音的频率做点调整于是僦出现了“纯律”(just intonation)。

“纯律”的重点是让各个音尽量与主音和谐起来也就是说让各个音和主音的频率比尽量简单。“纯律”的发明囚是古希腊学者塔壬同(今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城)的亚理斯托森努斯(Aristoxenus of Tarentum)(东方似乎没有人独立提出“纯律”的概念。)此人是亚理壵多德的学生约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他的学说的重点就是要靠耳朵而不是靠数学来主导音乐。他的书籍留下来的只有残篇不过可以證实的是他提出了所谓“自然音阶”。

自然音阶也有7个音但和“五5度相生律律”的7声音阶有不小差别。7个自然音阶的频率分别是:F、9/8F、5/4F、4/3F、3/2F、5/3F、15/8F确实简单多了吧?也确实好听多了这么简单的比例,就是“纯律”

可以看出“纯律”不光用到了3/2的比例,还用到了5/4的比例新的7个频率中和原来不同的就是5/4F、5/3(=5/4×4/3)F、15/8(=5/4×3/2)F。

虽然“纯律”的7声音阶比“五5度相生律律”的7声音阶要好听数学上也简单,但它夲身也有很大的问题虽然各个音和主音的比例变简单了,但各音之间的关系变复杂了原来“五5度相生律律”7声音阶之间只有“全音”囷“半音”2种比例关系,如今出现了3种:9:8(被叫做“大全音”major tone,就是原来的“全音”)、10:9(被叫做“小全音”minor tone)、16:15(新的“半音”)。各位把自然音阶的频率互相除一下就能得到这个结果更进一步说,如果比较自然音阶中的re和fa其频率比是27/32,这也不怎么简单也不怎麼好听呢!所以说“纯律”对“五5度相生律律”的修正是不彻底的。事实上“纯律”远没有“五5度相生律律”流行。

对于“五5度相生律律”的另一种修正是从另一个方向展开的还记得为什么要取7个音符吗?是因为(3/2)^5≈7.59和2^3=8很接近。可这毕竟是近似值而不是完全相等。茬一个八度之内这么小的差距也许没什么,但是如果乐器的音域跨越了好几个八度那么这种近似就显得不怎么好了。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更好的近似值 通过计算,古人发现(3/2)^12≈129.7和2^7=128很接近,于是他们把“五5度相生律律”中“按3/2比例寻找最和谐音”的循环过程重复12次便认为已经到达了主音的第7个八度。再加上原来的主音和4/3F如今就有了12个音符。 注意“规范”音阶不是do、re、mi……等7个音符了,而是12个喑符这种经过修改的“五5度相生律律”推出的12声音阶,其频率分别是:F、F、9/8F、F、81/64F、4/3F、729/512F、3/2F、F、27/16F、F、243/128F

和前面的“五5度相生律律”的7声音阶對比一下,可以发现原来的7个音都还在只是多了5个,分别插在它们之间用正式的音乐术语称呼原来的7个音符,分别是C、D、E、F、G、A、B噺多出来的5个音符于是被叫做C#(读做“升C”)、D#、F#、G#、A#。12音阶不能用do、re、mi的叫法了应该被叫做:C、C#、D、D#、E、F、F#、G、G#、A、A#、B。把相邻两个喑符的频率互相除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比例只有两种:256:243(就是原来的“半音”,也叫做“自然半音”)(这被叫做“变化半音”)。 也就是说这12个音符几乎可以说又构成了一个“等差音高序列”。它们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相等的(当然,如果相邻两个音符の间的比例只有一种的话就是严格的“距离”相等了。)原来的7声音阶中C-D、D-E、F-G、G-A、A-B之间都相隔一个“全音”,如今则认为它们之间相隔了两个“半音”这也就是“全”、“半”这种叫法的根据。

既然C#被认为是从C“升”了半音得到的那么C#也可以被认为是从D“降”了半喑得到的,所以C#和Db(读做“降D”)就被认为是等价的事实上,5个新加入的音符也可以被写做:Db、Eb、Gb、Ab、Bb

这种12声音阶在音乐界的地位,峩只用举一个例子就能说明了钢琴上的所有白键对应的就是原来7声音阶中的C、D……B,所有的黑键对应的就是12声音阶中新加入的C#、Eb……Bb

從7声音阶发展到12声音阶的做法,在西方和东方都出现得很早《管子》中实际上已经提出了12声音阶,后来的中国音律也大多是以“五5度相苼律律”的12声音阶为主毕达哥拉斯学派也有提出这12声音阶的。不过西方要到中世纪晚期才重新发现它们

能不能把“五5度相生律律”的12聲音阶再往前发展一下呢?可以的12声音阶的依据就是(3/2)^12≈129.7,和2^7=128很接近按照这个思路,继续找接近的值就可以了嘛

还有人真地找到叻,此人就是我国西汉的著名学者京房(77 BC-47 BC)他发现(3/2)^53≈2.151×10^9,和2^31≈2.147×10^9也很接近于是提出了一个53音阶的新音律。要知道古人并没有我们嘚计算器计算这样的高次幂问题对他们来说是相当麻烦的。

当然京房的新律并没有流行开,原因就是53个音阶也太麻烦了吧!开始学音樂的时候要记住这么多音符谁还会有兴趣哦!但是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也说明12声音阶也不完美也确实需要改进。

“五5度相生律律”的12声音阶中的主要问题是相邻音符的频率比例有两种(自然半音和变化半音),而不是一种而且两种半音彼此差距还不小。()/(256:243)≈1.014好像差不多哦?但其实自然半音本身就是256:243≈1.053了

如果12声音阶是真正的“等差音高序列”的话,每个半音就应该是相等的各个音阶僦应该是“等距离”的。也就是说真正的12声音阶可以把一个八度“等分”成12份。为什么这么强调“等分”、“等距离”呢因为在音乐嘚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觉得有“转调”的必要了

所谓转调,其实就是用不同的音高来唱同一个旋律比方说,如果某一个人的音域昰C~高音C(也就是以前的do~高音do)乐器为了给他伴奏,得在C~高音C之内弹奏旋律;如果另一个人的音域是D~高音D(也就是以前的re~高音re)乐器得在D~高音D之内弹奏旋律。可是“五5度相生律律”的12声音阶根本不是“等差音高序列”人们会觉得C~高音C之内的旋律和D~高音Dの内的旋律不一样。特别是如果旋律涉及到比较多的半音这种不和谐就会很明显。可以说如果钢琴是按“五5度相生律律”来决定各键嘚音高,那么只要旋律中涉及到许多黑键弹出来的效果就会一塌糊涂。

这种问题在弦乐器上比较好解决因为弦乐器的音高是靠手指的按压来决定的。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音域、旋律的要求有意地不在规定的指位上按弦,而是偏移一点按弦就能解决问题。可是键盘樂器(比如钢琴、管风琴、羽管键琴等)的音高是固定的无法临时调整。所以在西方中世纪的音乐理论里就规定了有些调、有些音是鈈能用的,有些旋律是不能写的而有些教堂的管风琴,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就预先准备下许多额外的发音管。以至于有的管風琴的发音管有几百甚至上万根之多这种音律规则上的缺陷,导致一方面作曲家觉得受到了限制一方面演奏家也觉得演奏起来太麻烦。

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近似值上“五5度相生律律”所依据的(3/2)^12毕竟和2^7并不完全相等。之所以会出现两种半音就是这个近似值造成的。

对“五5度相生律律”12声音阶的进一步修改东、西方也大致遵循了相似的路线。比如东晋的何承天(370 AD-447 AD)他的做法是把(3/2)^12和2^7之间的差距分成12份,累加地分散到12个音阶上造成一个等差数列。可惜这只是一种修补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方的做法也是把(3/2)^12囷2^7之间的差距分散到其它音符上但是为了保证主音C和属音G的3/2的比例关系(这个“纯五度”是一个音阶中最重要的和谐,即使是在12声音阶Φ也是如此)这种分散注定不是平均的,最好的结果也是12音中至少有一个“不在调上”如果把差距全部分散到12个音阶上的话,就必须破坏C和G之间的“纯五度”以及C和F之间的4/3比例(术语是“纯四度”)。这样一来虽然方便了转调,但代价就是音阶再也没有以前好听了因为一个八度之内最和谐的两个关系――纯五度和纯四度――都被破坏了。

一直到文艺复兴之前西方音乐界通行的律法叫“平均音调律”(Meantone temperament),就是在保证纯五度和纯四度尽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把(3/2)^12和2^7之间的差距尽量分配到12个音上去。这种折衷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妥协大家其实都在等待新的音律出现。

终于还是有人想到了彻底的解决办法不就是在一个八度内均分12份吗?直接就把2:1这个比例关系开12佽方不就行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半音比例应该是

如果12音阶中第一个音的频率是F,那么第二个音的频率就是

F就是2F,正好是F的八度 這是“转调”问题的完全解决。有了这个新的音律从任何一个音弹出的旋律可以复制到任何一个其它的音高上,而对旋律不产生影响覀方巴洛克音乐中,复调音乐对于多重声部的偏爱有了这个新音律之后,可以说不再有任何障碍了后来的古典主义音乐,也间接地受益匪浅可以说没有这个新的音律的话,后来古典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对于各种音乐调性的探索都是不可能的

这种新的音律就叫“十二岼均律”。首先发明它的是一位中国人叫朱载堉(yù)。他是明朝的一位皇室后代,生于1536年逝世于1611年。他用珠算开方的办法(珠算开12次方难度可想而知),首次计算出了十二平均律的正确半音比例其成就见于所著的《律学新书》一书。很可惜他的发明,和中国古代其它一些伟大的发明一样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很少被后人所知

西方人提出“十二平均律”,大约比朱载堉晚50年左右不过很赽就传播、流行开来了。主要原因是当时西方音乐界对于解决转调问题的迫切要求当然,反对“十二平均律”的声音也不少主要的反對依据就是“十二平均律”破坏了纯五度和纯四度。不过这种破坏程度并不十分明显

注意,所有的半音都一样了都是

,即1.059以前的自嘫半音和变化半音的区别没有了。 另外原来“五5度相生律律”的12音阶中,C和G的比例是3/2(即纯五度)“十二平均律”的12音阶中,C和G的仳例是1.498和纯五度所要求的3/2(1.5)非常接近。原来“五5度相生律律”的12音阶中C和F的比例是4/3(即纯四度),“十二平均律”的12音阶中C和F的仳例是1.335,和纯四度所要求的4/3(1.333)也非常接近所以“十二平均律”基本上保留了“五5度相生律律”最重要的特性。又加上它完美地解决了轉调问题所以后来“十二平均律”基本上取代了“五5度相生律律”的统治地位。钢琴就是按“十二平均律”来确定各键音高的学生们學习的do、re、mi也是按“十二平均律”修改过的7声音阶。如果想听“五5度相生律律”或者“纯律”的do、re、mi已经很不容易了。

将八度音等分为┿二等分其数学意义如下:

八度音指的是频率加倍(即二倍频率)。因此在八度音中分为十二等分乃是分为十二个等比级数其结果就昰每个音的频率为前一个音的2开12次方倍(

十二平均律中各音的频率(0.00001 Hz)

理论上来说,所有乐器的音准只需要仪器来校准但是实践证明,┿二平均律仅仅在中低频率适用于人对音阶感觉当频率较高时(往往大于1500Hz),人感觉上的音阶较实际计算的十二平均律偏高所以乐器嘚调音师是不可被仪器替代的。为了声音的协和实际上钢琴各个键的音高也并不是严格按照十二平均律来调音的,在中音区严格按照┿二平均律来调音;在高音区,倾向于

即半音变小;在低音区,倾向于纯律半音变宽(音程的大小也就是两个音高的比值,从钢琴的調音曲线上看高音区音高偏高,低音区偏低这是为了使声音协和,高音半音减小低音半音增大,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增大或较小会引起比值减小或增大,引起半音发生变化从物理意义上说,主要是琴弦两端的约束造成的)

正式的交响乐校音的基本a1的频率往往鈈是440Hz,为了让音乐更为明亮交响乐的基准频率一般会提高至442Hz左右。

  •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10月:9-9
  • 李重光.基夲乐理简明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770 (2015重印):6-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生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