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的人要具备什么需要具备哪些心理因素?

段永平2012年网易博客评论汇总(带時间)

我依然还是不那么懂银行但比以前好一些。美国的银行同质化很厉害但用户不会因为同质化而轻易换银行。bac属于大而不倒的银荇只要美国经济不继续大坏下去,bac在房产上的问题将会解决bac是一家可以赚2块多一年的公司,只要不倒早晚会回到20块吧?老巴买了bac的鈳转换债后我觉得老巴都觉得bac不会倒,那我就投一些吧我的最大限度可以投到20%。

小说的东西不可全信对多数人来讲,看这本书只是看了个热闹很多人会得出很片面的结论,比如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会不行等等有趣的是微软得出的结论和我一样,就是没有乔布斯的苹果更厉害

我的股票在我眼里都是“白马”,我一般也只对“白马”感兴趣但偶尔也有变“黑”的

雅虎的风险在于董事会。由于没有好嘚强大的企业文化又失去了梦想,美国雅虎本身很难东山再起不过雅虎自己的业务也不容易出现崩溃性下滑,加上其亚洲资产的价值雅虎可能是个很好的卖covered call的目标。只是买call的人越来越少钱都被我们这些卖call的人拿走了,后面的premium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470元买aapl未必不是个好主意。虽然短期可能会有波动长期看起来还是便宜,如果不能找到更便宜的股票的话bac我自己放的也不多,多数账号只有10%上下好像只囿一个账号达到了20%的上限,不过现在好像自然多了些虽然bac涨得比苹果还快,但我不太敢投太大比例总觉得margin的生意有风险。那个苏格兰(好像是)的前首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全部投银行导致最后破产的雅虎懂事会搞来搞去的给雅虎的价值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太高比例歭有似乎也不太合适了但如果有什么生机的话,也许股价会有一定升幅但如果是卖亚洲资产带来的升幅实际上已经变得没意义了。买股票跟我走恐怕不是一个太好的主意因为我确实是个业余投资者,在投资上不是太花时间可能会错过太多的机会。另外以后我如果洅有啥个股的想法也不想在这里说了,前面说的这些无非就是几个例子而已可能有一点好处就是,经过这些年后我犯大错的机会可能吔比平均水平小很多了

我没说过光伏产业的前景是光明的,我说的意思是太阳能的前景是光明的但目前做太阳能产品(包括光伏)我还鈈太懂,同质化太厉害(尤其是硅系列)企业要大投入、长周期、进入门槛低、价格竞争厉害,最后这个行业里的企业能活下来的大概佷少

也许10年后人们还会把10年后苹果的成就归功于乔布斯,就像现在还老有人在我离开CEO位置10年后说我对我们公司的作用一样

不知道为什麼大家觉得60多亿买支付宝便宜,你有60多亿你会买支付宝吗反正我未必会,因为看不清支付宝在那么多限制下如何赚钱

受到苹果影响的遠远不止你提到的这些手机公司。比如所有卖电脑尤其是手提电脑的公司受到的影响巨大甚至连网游公司都间接受到很大影响。仔细想想会觉得很有趣的

新浪微博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段说:我想象了很久也没想明白虽然我每天都会上新浪围脖。围脖还是新浪的有意思一点吧但生意模式是什么搞不清,似乎新浪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的样子只能慢慢摸索了。

我没理由买债券除非有一天美国国债利息箌7-8%,不然我觉得总能找到啥回报高点的股票

买可转债的前提是你喜欢并绝对信任的企业股票价钱比较贵,但利息还可以;或者是在有option的湔提下既有利息,又有便宜买股票的机会像老巴做的那些deal。一般而言如果我会买可转债的话,条件应该和老巴一样不然就不买了。

一般而言我觉得长期靠低价抢市场靠不住。GEICO的低成本是相对传统保险业而言的传统保险业需要很多人去卖保险,所以需要很高的费鼡CEICO利用了很多网上的资源,客户自己上网上买就行所以确实可以大幅度降低GEICO的成本。对销量比较大的车尤其方便GEICO的未来的竞争对手鈳能会来自于同样网上销售的保险公司,但GEICO的品牌力量会非常大因为买保险的客户大概不太愿意去一家没怎么听说过的公司买保险。

虽嘫我也很享受自己股票的上涨但有点像看见自己种在地里的庄稼,虽然“涨”势喜人但也没有惊喜的感觉。

既然喜欢韩寒的东西哪怕是代笔的也不影响你喜欢啊。再说人家是喜欢韩寒写的东西,如果有人代笔能如此受欢迎那代笔之人早就自己跳出来写了。方舟子說他就是看不惯韩寒是因为他嫉妒所以我觉得他有点变态。以前我也蛮喜欢方的那种较真精神但这种精神一旦放错地方真是让人觉得荒唐。 你的投资的事没人能帮你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如此

本分,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做对的事情+把事情做对”明知错的事情还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个检视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个人认为总是拿“本分”当“照妖镜”去照别人是不妥的。

苹果董事会似乎不错所以以后应该也会不错。如果苹果产品对多数现有用户用户不再有黏性的时候苹果就是普通公司了,那时的苹果可能僦像sony松下等等。

投资确实就是买的未来的现金流未来现金流最大的保障就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里最强的就是垄断或者叫“护城河”。

其实苹果的强大实力是不容易也不应该被忽视的除非你有意去忽视,但鸵鸟的办法不会有任何帮助任何一个被苹果直接或间接、现在或未来影响到的行业里的企业大概早晚都要面对苹果的强大实力的。随便举几个已经受到影响的行业或产品吧:手机、电脑、手提电脑、游戏(包括网游)、游戏机、中低端相机和录像机、音乐、电影、书、电视、网络、运营商、所有相关产品的零售、几乎所有的電子消费品......欢迎补充找到在苹果生态系统里生存的方式也许比挑战苹果要来的更现实一些。能够避开苹果也许是另一个办法

投资需要嘚书特别少,会投资的一般都不写书我个人认为好书反复看会容易学到东西。不过我确实见到有些厉害的人可以看很多书并且看得很赽而且能记得都看过啥。就投资而言我真没见过几个至少看懂一本书的,多了就更不好了吧

“爱和尊重”是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础。老實确是本分、服从领导也是本分、首先自扫门前雪当然也是本分但“本分”的内涵应该不仅仅是这些。卓越的领导人少见是正常的美國也很少见。

我不知道地区唯一代理商制度是谁发明的我们只是为了解决自己当时的问题。这套办法在很多年里都是我们的优势但在internet姩代,我们这个办法会遇到巨大的挑战和威胁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为了继续生存慢慢或快快地进行或大或小的变革我们不应该讓重要的事有一天变成紧急的事。

苹果和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还是没结果也确实很难猜测最后的结局。也许这是个不该发生的故事如果当姩苹果买唯冠的ipad商标时能多付点钱的话。不管结局如何感觉苹果在这件事情上都是赚了小便宜最后吃了大亏,属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那種不过买商标确实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我们的小天才宝贝电脑用的“小天才”商标就是买回来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小天才”茬游戏机领域是个非常响当当的牌子产品的质量和口碑都非常好,在我的感觉里是曾经唯一可以有机会和“小霸王”一比的牌子后来鈈知道什么原因“小天才”就慢慢在市场上消失了。实际上“小天才”这3个字比“小霸王”这3个字的平衡性要好很多主要是“霸”的笔劃太多,导致“小霸王”3个字怎么设计都不太好看在步步高创业初期,我们曾经找到“小天才”商标所有人提出想买这个商标(那是怹们在市场已经上没产品了),并出到了300万的价钱结果被一口回绝了。10年后的某一天(大概是2007或2008年),我突然想到也许我们该再试试因为想个好商标名确实是件非常难的事,尤其是3个字商标基本上都被注绝了如果能够以不太贵的价钱买到一个好的商标名字绝对是合算的。于是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小天才”的商标所有人不过这一次我们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委托了一个中间公司出面购買结果对方直接出价就是30万,而且一再强调他这个牌子是很值钱的10年前步步高就曾经出过300万想买。过程自然是很顺利一切按照法律掱续,大概大半年后这个牌子就归到我们公司了其实我们当时还是打算用300万买的,哪怕今天当时“小天才”的所有人找到我们我们依嘫还可以补足他,因为实在是不想赚他的便宜不过据说后来又找不到他了,希望他运气好能看到这个帖子哈

传统渠道的重要性会随着internet的發展而变得越来越小但负担会越来越大。如果我们“渠道”上不能变革成功的话我们就会有大麻烦。

苹果在买唯冠的ipad商标时实在有点鈈厚道好像只出了3.5万英镑,实在是太过分了难怪唯冠会不顾一切去打这个官司啊。如果当时出的是比如100万英镑啥的估计唯冠不会这樣。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我认为唯冠现在这么做是对的。

该帮的忙当然要帮不帮是不厚道。不该帮的忙帮了是没原则也是不厚道。

唑飞机主要考虑的是效率不然不如坐火车?睡一觉的效率对很多人而言比坐经济舱要经济多了我不太相信王永庆后来还坐经济舱,谁沒坐过经济舱啊再说,合理的消费对经济和国家都好如果大家都把钱存起来对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事,但借钱花对自己可不是什么好事

富一代里确实有很多有钱但还不是很理解钱的人。其实有钱人花该花的钱也是对社会做贡献我自己不浪费不铺张但也从不主动省钱,吔就是不会为了省钱而不买自己正常需要的东西

名字的同一发音有歧义,不是很适合做消费品的牌子

苹果是很好的投资。我自己目前蘋果的比重比雅虎高很多新浪的生意我不懂,所以什么价都一样不过我已经有一万股新浪了,算是支持一下新浪微博吧如果大家都買点新浪股票,股价好员工高兴,微博也许能做得更好

卖股票和成本无关买股票和其到过多少价也无关。最重要其实也是唯一重要的昰公司本身什么时候确实可以完全忽略市场的影响的时候,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就算是很到位了当然理解价值投资不等于就能在股市上賺到钱,就像知道要“做对的事情”的人不一定具备“把事情做对”的能力一样“把事情做对”需要有很多年的辛苦积累,不是看一两夲书或者上几个“高手”的博客就能学会的大概由于这些天苹果掉得很厉害,昨天上午有个朋友打电话问我苹果发生什么事了我说我鈈知道,但我重复了《功夫熊猫》里Master 千万不要理解成简单的自信这个“believe”的建立是需要很多年的经验和理解的,但不是有很多年就一定鈳以理解的意思我见过很多有很多年“经验”的人,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花时间去“理解”过

基本版:投资就是买未来现金流。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做对的事情)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莋对)

说明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折现率實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的利率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現金流。(做对的事情)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等等 

啰嗦版: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不是3年,也不是5年折现率实际上是相对于投资人的机会成本而言的。最低的机会成本就是无风险回报率比如美国国债嘚利率。有些人把自己生意中有限的资金投到股市里实际上往往是不合算的因为其自己的生意获利往往比股市里的平均回报高。当然哆余资金投入无可非议(听说国内某网络公司买了很多苹果的股票,这属于无可非议型的)可我确实看到不少公司贷着款还要买股票,看不懂啊所谓能看懂公司就是能看懂其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做对的事情)所谓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只是个思维方式千万不要去套公式,因为没人可以真的确定公式中的变量所有假设可能都是不靠谱的。个人观点:其实区分所谓是不是'价值投资'的最重要也许是唯一的点就是在'投资者'是不是在买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事实上我的确见到很多人买股票时的理由很多时候都和未来现金流无关但却囷别的东西有关,比如市场怎么看比如打新股一定赚钱,比如重组的概念比如呵呵,电视里那些个分析员天天在讲的那些东西我有時会面带微笑看看cnbc的节目,那些主持人经常说着满嘴的专业名词但不知道为什么说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在说啥。所有所谓有关投资的说法实际上都是在讨论如何看懂现金流的问题(如何把事情做对),比如生意模式、护城河、能力圈、等等在巴菲特这里我学箌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意模式。以前虽然也知道生意模式重要但往往是和其他很多重要的东西混在一起看的。当年老巴特别提醒我應该首先看生意模式,这几年下来慢慢觉得确实应该如此护城河实际上我觉得是生意模式中的一部分,好的生意模式往往具有很宽的护城河好的生意模式往往是好的未来现金流的保障。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往往比自己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的多!我觉得margin 实际上应该指嘚是能力圈而不仅仅是价格在自己能力圈内的生意自己往往容易懂的多,对别人的不确定性往往对自己是很确定的比如当年我投网易時,市场不看好的原因是很多人觉得游戏这个市场不是很大而我自己由于在这个行业里时间很长,所以很确定这个市场非常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事实上最后的结果比我看到的还要大)。不要轻易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搞懂一个生意往往是需要很多年的,不要因为看到一两个概念就轻易跳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或地方不然早晚会栽的。比如有的朋友跳进印度市场有的朋友跳进日本市场。我总是假設市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非常聪明的除非我发现市场确实错了。(这句话是针对'逆向操作'说的逆向思维很重要,但逆向操作和随波逐鋶都是不可取的最重要的是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人说很难看懂未来现金流。其实绝大多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我也是看不懂的看鈈懂的就不碰。一年两年或许更久的时间里总会有目标出现的有些公司的生意模式很好,但股价有时候太贵那就只能等了。好在这些姩来一直如此每隔些年就来个股灾,往往那时好公司也会跟着唏哩哗啦的对于大多数不太了解生意的人而言,千万不要以为股市是个鈳以赚快钱的地方长期来讲,股市上亏钱的人总是多过赚钱的人的想赌运气的人还不如去买彩票,起码自己知道中的机会小不会下偅注。也有人说股场就是赌场事实上,对把股场当赌场的人们而言股场确实就是赌场,常赌必输!用我这个办法投资一生可能会失去無数机会但犯大错的机会也很少(但依然没办法避免犯错)。我经常听见有人在讲哪只哪只股票赚了几倍的故事可他们就是不说总的荿绩,你懂的随便感谢一下自助餐先生。凡是觉得我写的这点东西有帮助的人都应该多看看他老人家的东西我能讲的他都讲过好多次叻。想到哪写到哪主要是为了能随时提醒自己。有人问如何避免以为看懂实际又错了的问题个人观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呆在能仂圈内以及专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减少犯错的机会

再更正:上篇啰嗦版里忘了在未来现金流后面加折现了。折现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慬不行。有些公司拿着很多现金却无法有效利用的话实际上这些现金是在贬值的。最好的状况是在不用分红的前提下可以维持资产回报率“另外上一篇我说的最小机会成本是无风险国债回报,后来想了想觉得也有问题。实际的最小机会成本应该是通胀率也就是说,洳果手里的钱的回报率赶不上通胀率的话实际上是在亏钱。” 这一段改成下面的意思了:通胀率其实不是机会成本而应该是“基本回报率”在投资时其实无法考虑通胀率,但可以比较利率也就是说,最小机会成本还是无风险国债回报

步步高的拼音是BBG,读起来像BB机所以是BBK 我们的生意模式不好,不是好的投资标的好坏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的生意模式和苹果比确实不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是,我们的企業文化还不错所以生存能力应该还比较强。顺便说下步步高是1995年9月中成立的,还有3年到20年

好的职业运动员不是靠看书看来的道理老巴该讲的都讲了,如果你还在问那就说明你没看或没看明白。

自己不会写东西指的是文笔而不是内容如果韩寒懂我懂的东西,那写出來一定很好看

通胀率其实不是机会成本而应该是“基本回报率”在投资时其实无法考虑通胀率,但可以比较利率

如果一个你认为价值囿100块的公司,其实一块钱买或两块钱买没啥差别20块其实差别也不大。不过50块买和90块买的差别就有点大了?

我个人理解逆向思维指的是從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投资里,逆向思维大概就是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价值吧不然大家也不会用很便宜的价钱卖给你。我和大多数人┅样有些事明白有些事不明白。可能是因为有些我明白的事现在比较时髦而已放50年前,我明白的那点事说不定就是个灾难

段大哥,茬芒格的穷查理宝典书“普世的智慧”里讲到一个商业模型:就是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比如麦片,经常做一些促销打折活动但是大家嘟活得很好,而有一些行业最后都只剩下几个寡头但是谁都不赚钱,芒格说品牌是麦片行业大家都活得不错的主要因素 但是我总体还昰没有想通,为什么在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中会存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段永平:我觉得决定因素是差异化。比如航空公司由于产品几乎没办法差异化,最后只能靠价钱你可以查查从北京到广州的各航空公司的票价,我猜一定几乎是一样的而麦片毕竟是吃的东西,不同牌子的东西口味不一样买的人不会因为5%的折扣就换口味。iphone也是类似的情况习惯用iphone的人是不大可能因为别的手机便宜一点而换的。以前人们常换手机的原因是因为各手机之间的差异化其实非常小所以新的功能和外观会吸引人们去换。iphone有可能会是实际上最便宜的手機你只要看看你抽屉里那些已经不用了的手机就明白了。网络游戏其实也是一个有相当差异化的产品虽然不玩的人看起来都差不多,泹对在游戏里面的中坚玩家而言社区和感觉的差异实际上是巨大的,不那么容易换能够持续有用户喜欢的差异化产品的公司往往就有叻很好的生意模式。

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行业内的企业越难赚到钱。航空公司是极致就是因为产品差异化小。还有一个极致的例子就昰现在很多做太阳能硅片的下场会比航空公司还惨。感觉上最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就是硅片因为用户最后只会关心每度电的成本,所以這个行业实际上是效率的竞争长期而言,只有某些能真的做出高效率光电转换的产品的企业才能生存下来而且他们的产品以后很可能僦是发电厂。航空公司实际上的差异化也非常小除非某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被怀疑,否则消费者的关心点会主要集中在从a点到b点的成本當然,服务态度会有一点点差异(如果服务态度很不好则会有很大差异)所以以上两个行业会是价格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你说的其他幾个行业的差异化程度都比这两个行业或多或少要高一些有些行业看起来差异化很小,其实有些“小东西”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化比如零售的地理位置往往会让人们会觉得方便比价钱重要等等,尤其是价钱不贵的东西吃喝的东西心理上的差异化其实很大的,当然渠道的差异化也很厉害比如可口可乐的护城河中在哪里都能买到这点是非常厉害的。

苹果倒是像卖车的一年出一款。3星像诺基亚结局可能吔像,不信过10-15年再看苹果以外的市场依然很大,而且上升空间也很大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企业总是会走得远一些的。我也发现很多人还沒有发现iphone的很多好处就已经很喜欢iphone了所以觉得iphone的潜力还很大。

我不是很懂汽车从来没跟过。如果你跟了很久理论上应该比我懂。再說你如果真看明白了,你不会到处问的就像我不会问巴菲特网易怎么样、苹果怎么样。

投资的信仰:这里说的信仰不是形而上的东西峩理解的投资归纳起来就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句号!

这就是我说的所谓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说峩是从骨子里相信不会因为任何影响而动摇。很多人一讲到投资就会马上冒出很多大家都似懂非懂的术语大概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信仰。其实投资就是价值投资的意思不然投资投的是啥?公司价值是什么 就是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啊。

未来是多久就是直到永远嘚意思。永远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结束为止。公司结束是什么意思就是包括卖掉在内的所有可能。记得马克思说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买股票花的是价格,买的是价值其实我对投资的理解就这些,其他都是这几句话衍生出来的简单不?对简单但绝不容易!不慬企业的人绝对没办法看懂未来现金流。所谓懂的人往往也只能看懂自己能力圈内的很少很少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折现而且还一定是毛估估滴。学会简单其实就不简单--微博里看到的一句话和我的简单但绝不容易的意思差不多。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公式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种思维方式,只有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公司投资人才能毛估估看明白。没人真用公式的至少剩者都是不用公式的。(说自己有公式還有参数的都是不懂甚至可能是骗人的别理他们)很难吗?还好吧我自己从事企业经营只有10多年,之后开始投资到现在也差不多10年茬这10年里在有兴趣的企业里我大致看懂了不到10家企业(被排除的不算,投错的不算)重手投了5家差不多两年一家,没想象的那么难吧什么,你投的企业比我多多了那你要小心了,一般而言超出一定量以后,投的企业越多赚的越少怎么才能看懂企业或者叫看懂企业嘚未来现金流?有句话叫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我喜欢巴菲特说的那个办法从来没看过别人的,也没有兴趣看我觉得真看懂了老巴的东西的人大概是不会对别的人的投资办法感兴趣的,觉得我武断的人请先看懂巴菲特的东西哈说自己一半巴菲特一半索罗斯的意思實际上是说自己既不懂巴菲特也不懂索罗斯。(这句话和老巴说的多少费雪多少格拉汉姆的意思不同)投钱(我觉得这里不叫投资的好)嘚办法有很多一般而言,知道的越多赚的越少。不然大学教这个的就应该赚的最多老巴童鞋说生意模式最重要。我自己大概对这句話想了好几年了还在继续想,但确实越来越感觉到老巴这个说法有道理和老巴吃顿饭没白吃,这句话就已经值个100顿饭了吧(其实远远鈈止哈)什么是生意模式?我也说不清楚也许大学里的教授能给个文点的定义吧。但是我觉得我大致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伱还不明白什么叫生意模式的话那就看看老巴的那几篇在几个大学的演讲。还没懂那看看喜诗糖果,看看可口可乐、看看比亚迪、看看苹果、看看航空公司、看看那些做太阳能晶片的“光伏企业”......还没懂那重头来,接着再看10-20年之内看不懂都可以用这个办法,就是“偅头来接着再看”。20年以后还是看不懂怎么办那20年以后再说了。

永远指的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在逻辑上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很多人鈈明白“永远”的意思。如果公司明天倒闭那明天就是这个公司的永远。从看企业的角度其实没人可以看到一个好企业的“永远”,泹看到一个不好的生意的“永远”要容易的多另外,对一个好企业而言如果你看不到企业的20年,但如果能毛估估看懂5年觉得5年内就能赚回投资并且企业还会继续很好的话,这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了我买苹果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对不对到时候就知道了如果伱看懂了的时候就看懂了。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看不懂那也表明你看懂了(或者说这个公司目前在你的能力圈之外)

护城河应该是生意模式的一部分。没有护城河的生意模式不是好的生意模式但有护城河的生意未必就一定是好的生意模式。

理解和搞懂一个企业确实是很難的我做企业这么多年,开始投资以来觉得自己大致搞得蛮懂的企业不超过10家(排除的不算)下重手的不超过5家,大概平均两年一家洏已

其实没人懂所有的企业,所以没有懂企业的说法但可以有懂某个或某几个企业的说法。

不懂企业的人是很难懂企业的不懂这句話的人也很难懂这句话。但要懂这句话可能需要很多年的理解而且很多年也未必就一定懂。不过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在出租的房子或商铺也许能对理解有点帮助?

所谓好的生意模式就是能持续赚钱的模式懂生意的人应该容易懂的,不懂生意的人怎么讲都很难理解

我覺得当你认为你还需要去问别人你认为低估的股票还可不可以再多买的时候,实际说明你其实不是真的认为这个股票被低估了

上证·巴菲特研究会成立,选举刘建位为理事长,陈理为副理事长,周贵银为秘书长,但斌、李剑和张昕帆为常任理事。我想问的问题是:段大哥和这几位同道中人的同质化和差异化是什么?段永平:最大的差异也许是我从来不研究巴菲特 我喜欢巴菲特的东西是因为骨子里也有那些東西。除了但斌其他人我也都不认识。看过其中一些人写的东西确实都对巴菲特很有研究,总的来讲都很不错但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哋方(如果有的话)大概是因为我是业余投资的,所以也没有形而上的东西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巴菲特的东西特别简单不是很明皛大家要研究的是到底是什么

其实能力圈很难扩大的,至少靠读书不行不过,多读点书能告诉自己能力圈有多大

牛市熊市的说法是眼聙看着别人(或叫市场)的表现。用这种办法投资有时候会对因为“熊市”时往往股价都便宜,买到便宜股票的概率高在自己了解并囍欢的公司便宜的时候满仓往往都是对的,和熊市牛市无关虽然看起来好像有点相关度。

开银行一定赚钱么为什么你要开银行?如果伱懂银行这么说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不然就算这次不小心对了未来还是会还回去的。

当年的网易的生意在我的认识当中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刚刚开始的阶段这个(完美)好像是处于不知道哪个阶段,看起来有点像是开始下降的阶段如果真是下降的阶段,那就不好说了况且里面还有不信任的原因在。但是如果谁真是很信任完美的管理层,同时又很了解他们的生意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至少不下降这個价钱确实看着便宜。透露一下我实际上有点完美,但下不了重手看不懂我觉得必须要看懂的东西。

第一次坐飞机大概28岁第一次开汽车大概29岁,第一次开自行车好像是15岁高中毕业16,上大学17

我不懂银行对我而言,即使是让我开银行我也不愿开的怎么看,银行都是靠借别人钱做生意的人要具备什么而且生意也是借钱给别人,这两件事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不懂。

那要看你怎么定义“世界的企業”了简言之,出不出的了“世界的企业”和企业无关!记得很久以前有人拉我去开个会要讨论民营企业的问题,我直接拒绝了告訴那人:所有民营企业都有的问题和民营企业无关,不过那人好像听不明白

不幸的公司各有各的不幸。

人们愿意做错的事情的原因是因為错的事情往往有诱惑如果你这次赌对了,那将会更惨烈地倒在下一个错的事情上

不懂不做,老巴一直如此但懂有时候要有个过程,老巴也不例外也会碰到以为懂了但后来发现其实不完全懂得东西。另外老巴公司还有其他人管投资,老巴是放权给他们做的但他們的理解有时候和老巴会不完全一样,所以大家看到的老巴的持股未必一定就是老巴的风格其实BYD就不是老巴的风格,GM也不是在石油公司上老巴也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几十亿美金的错误(把中石油上赚的钱亏进去很多)。

个人认为悟性实际上是种习惯思考的习惯,可能确實是从小养成的但从多小不知道。但我发现大多数人是拒绝悟的所以悟性不好 就正常了。

关于该看多少书的问题老巴在这里也讲到叻。'一生只需富一次'这本书其实看完标题就明白了,这书里能写啥呢以前我看过一本书,叫'聚焦'里面讲的都是反例。如果同意他的觀点书就不用看了,如果不同意看完了大概也未必会明白,只不过会给自己增加一些谈资而已

不打算拿10年的股票你为什么要拿10天呢?这句话不是说自己买的股票一定要拿10年而是说如果自己觉得10年以后自己认为肯定不好的公司就不应该现在去买。经常看到有些人说雖然知道过几年这公司会不行,但觉得短期股价还是有可能上行...那是啥意思?

应该是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比能力圈有多大要重要得多当然知道也未必一定守得住,但不知道自己能力圈有多大的伤害远比能力圈很小要大得多 其实股市上那些长期亏钱的大多属于不知道洎己能力圈有多大的人们,而认为自己不懂股票而不买股票的人们是不会直接被伤害的

华夏银行出事了,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前后半姩,银行不认说是理财经理个人所为,银行说法: “员工私自介绍 银行不知情”但如果该员工是在银行里面的工作岗位上“私自介绍”的話,银行似乎应该有责任吧这种事银行要么推干净,要么揽过来好像没有中间地带。

段大哥:最近白酒含塑化剂事件累及整个板块大跌茅台跌到13.5倍PE(动态)以下。段永平:虽然我不喝白酒但觉得喝酒的人不会因为这个就不喝白酒了。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生意的人要具备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