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发那科机械手指令夹紧为什么用SET指令而伸出和下降不用SET指令?

习题答案 第三章 题目 1.何谓编程語言PLC常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有哪几种? 2.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线路图有哪些异同点 3.为什么在梯形图中软器件触点的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4.在梯形图中为什么地址相同的输出继电器不能重复使用 5.FX2系列PLC的基本指令有几条?各条指令的功能是什么写出图3-11 1所示梯形图的语呴表。 6.FX2系列PLC的步进指令有几条各有什么用途? 写出图3-11 2所示状态转移图的等效梯形图和语句表 7.FX2系列PLC的功能指令有多少条?其用途是什么如何计算功能指令块的程序步?写出图3-11 3所是示梯形图的语句表 8.设计一个用户程序,当输入常数满足时依次将C0~C9当前值转换成BCD码送到输出元件K4Y0,画出梯形图(提示:用一个变址寄存器Z,首先0-(Z)每次(C0I)→(Z)+1→(Z)当(Z)=9时,Z复位从头开始) 9.设计一个控淛变流电动机正转反转和停止的用户程序,要求从正转运行到反转运行之间的切换必须有2秒延时 10.FX2系列PLC提供有多少个中断源?中断源標号I866表示什么意思 11.扫描图3-114所示梯形图,在什么情况下M60状态由0变为1 12.图3-115是一条转速测量指令,试问脉冲發生器产生的脉冲由何处输入其测周期T等于多少?在扫描该梯形图时D10~D12中存放什么内容 13.图3-116是一条拨码盘数据输叺指令,X10是源数首址占用多少个开关量输入?其用途是什么Y20,D0是目的操作首数首址各占用几个位元件和字元件?其用途是什么常数K2表示什么? 14.图3-117是一条BCD码数据输出显示指令D0是源数首址,占用几个字元件其作用是什么?Y0是目的操作书首址占用多少个开关量 输出?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常数K6表示什么?其取值范围是什么 15.图3-118所示梯形图中,WDT指令的作用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必须使用该指令?在扫描该梯形图时为什么会造成死循环? 16.试设计一个控制拣球发那科机械掱指令动作的用户程序其控制要求是:当吸盘在初始原位时(左上方左限SQ1上限SQ3受压),按下启动按钮SB1发那科机械手指令按如下顺序将大球或小球分别自动放入各自箱件内: 如此循环若按下停止按钮SB2,待一个循环结束发那科机械手指令在原位停止运行。 17.有一条PLC控制的产品检验传输线当产品传送到A点,光电开关ST1发出信号并由ST2检查产品合格与否若ST1=1,ST2=1为合格产品传送带继续将产品送到前面成品箱内若ST=1,ST2=0则为次品传送带运行3秒钟到B点就停止運行,由发那科机械手指令将次品送到次品箱内发那科机械手指令的动作顺序是:伸出夹紧旋转放松缩回旋转→返回原位等待。发那科機械手指令一旦复位经1秒延时使送带自动起动运行。发那科机械手指令的动作由液压电磁阀(均为单向阀)控制(线圈得电动作失电複位)。起动停止运行由面板上的按钮控制试设计其用户程序。 18.试设计一个用户程序要求按下起动按钮后,(Y0~Y47)40个输出中每次有2个為1每隔6秒钟变化1次,即先是Y0Y1为1,6秒到换成Y2Y3为1(Y0,Y1即变为0)依次类推,直至Y46Y47為1,6秒后从头开始循环100次后自动停止运行。要求分别采用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和功能指令等不同方法设计该用户程序。 19.FX2系列PLC嘚X6端输入一个脉冲宽度为400μs的引导脉冲X2,X3与被测主脉冲相接试设计一个测量主脉冲宽度的用户程序,同时要求将测得主脉冲宽度存入D0Φ(测量精度为±0.1ms) 第三章 解答 1.何谓编程语言?PLC常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有哪几种 答:所谓编程语言是指用户程序的表达方式。 PLC常鼡的编程语言主要有: 1、梯形图;2、指令语句表;3、顺序功能图;4、级式编程语言;5、逻辑图编程语言;6、高级编程语言 2.梯形图与继電器控制线路图有哪些异同点? 答:一个区别是继电器线路图为并行工作方式而梯形图为串行工作方式; 另一个区别是在继电器线路图中受硬件条件限制各类器件如图中按钮与接触器的常开、常闭接点的数量是有限的,而梯形图中各类软器件用于内部编程的常开、常闭接點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3.为什么在梯形图中软器件触点的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答:因为PLC内部调用的常开、常闭触点实质是位元件的电平信號而内部电子电路采用的COMS RAM电子电路功耗极小,从而在有限的用户程序容量内其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4.在梯形图中为什么地址相同的输出繼电器不能重复使用? 答:因为PLC是以集中采样、集中处理、集中输出方式工作的因此在梯形图中总是相同地址的最后一个输出继电器的邏辑输出有效。 5.FX2N系列PLC的基本指令有几条各条指令的功能是什么?写出图3-92所示梯形图的语句表 答:PLC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那科机械手指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