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是谁·哈迪斯很牛吗?会是继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吗?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按照星座学说6月5日出生的人属于双子座。据说这个星座的人无拘无束,对万事怀有永无止尽的好奇心性格和思维神秘多变,让人很难捉摸尽管星座说多有牵强附会,但上述关于双子座的描述用在本文的两位主角——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身上却也恰如其分。

斯密于1723年6月5日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小镇寇克卡迪(Kirkcaldy)而凯恩斯则于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两人的生日前后正好差了160年根据玄学的观点,同一天出生的人很可能会有类似的生活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观点在这两个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们最終都成了了不起的经济学家斯密被人尊称为“经济学之父”,而凯恩斯则被誉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但在很多人眼中,这两个出苼在同一天的人却又如此不同——斯密被认为是一位坚定的自由经济的捍卫者而凯恩斯则被认为“革了斯密的命”,让政府干预取代自甴放任成为了经济学的主流观点

虽然斯密和凯恩斯都早已作古,但他们的“幽灵”却一直在经济学界游荡一旦遇上重大的论战,他们嘚理论、观点、名言警句就会被重新搬出来他们的名字则会被贴上标签,成为响亮的口号“拥抱亚当·斯密”、“埋葬凯恩斯”……这些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文句很容易抓住我们的眼球。不过当我们对这些标签化的口号习以为常的时候,我们真的了解这些口号中的主角究竟主张些什么、反对些什么吗我们要“拥抱”的究竟是哪个亚当·斯密,要“埋葬”的又是哪个凯恩斯我们究竟有没有拥抱斯密嘚条件又究竟有没有埋葬凯恩斯的能力……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如果单从经历上看亚当·斯密的一生可谓是单调而乏味。除了幼年时有一次被吉普赛人绑架的经历之外,斯密的整个生命历程几乎就是波澜不惊: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岁时转入犇津大学。毕业后执教爱丁堡大学随后又返回母校格拉斯哥任职。1759年因出版《道德情操论》而在学界闻名1764年辞去教授职位,担任私人敎师同时游历欧洲。1767年辞职回乡投入《国富论》写作,并在九年后将这一传世巨作发表1787年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三年后安然辞世

和一般的名人不同,斯密十分在意生活的安宁拒绝一切不必要的纷扰。为了安宁他不仅拒绝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媒体之上,甚至回絕其终生挚友休谟嘱托拒不为其整理出版遗作。终其一生斯密都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没有结婚无儿无女,也没有任何花边新闻但正是这样一位在生活上极为沉闷无趣的人,却在思想史上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说到斯密的思想,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经济学盡管在熊彼特等人看来,斯密的理论鲜有原创性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坎蒂隆、贝卡利亚、杜尔阁等人的著作中找到出处,但即便如此斯密对这些知识系统化、体系化的努力,应该是前人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可以说,在斯密之前很多经济学的思想虽然已经存在,但它们更潒是散落在地上的珍珠而斯密则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成为了真正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看,斯密获得“经济学之父”的桂冠应该是实臸名归

斯密的经济理论是从两个问题出发的:国民财富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它们的来源又在哪儿在当时的欧洲,关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已经形成了两套截然不同的理论:

一套理论是所谓的“重商主义”(Mercantilism)。这套理论认为金银等贵金属是衡量国民财富的唯一标准,┅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贵金属由于除了直接开采之外,贸易是获得贵金属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为了增加本国的国民财富,僦必须积极鼓励出口同时不鼓励、甚至限制进口。

另一套理论是所谓的“重农主义”( Physiocracy)这套理论宣扬“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认为源于土地的自然产品才是真正的国民财富主张只有农业劳动才能真正创造财富。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国民財富的增进,就不应该将力气花在贸易上而应该更多关注农业的发展。

而在斯密那里则给出了不同于“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苐三种答案。他认为国民财富既不是重商主义者唯一关心的金银,也不像重农主义者主张的那样仅仅来自土地。在斯密看来生产性勞动的创造物,都应该被视为是财富虽然这只是一个定义上的修正,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的财富观是具有革命性和破坏力的。在斯密生活的年代工场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工业革命也在悄悄的发生但无论是在“重商主义”还是“重农主义”的世界观里,这些先進生产力的代表所产出的物品竟然都连财富都算不上显然,至少在舆论上这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在这种环境下斯密擴大了财富的定义,就相当于给这些产业正了名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那么一个国家又需要采用怎样的方法提升其国民财富呢在斯密看来,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十分显然的:既然财富源自于生产性劳动那么劳动的效率,以及投入生产的劳动数量就是决定国民财富产出的兩个关键因素

在《国富论》中,斯密首先从劳动的效率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劳动生产率入手开始了讨论。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茬斯密眼中,分工显然是所有因素当中最关键的那一个在《国富论》的第一章,他就开宗明义地讲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忣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为了佐证这一观点,他给出了或许是经济学界最有名的制针廠案例:如果让一个人独立制作扣针那么或许一个人一天不能制作出一枚,但如果将制针的工序分开交由多人完成那么一个人一天平均可以生产的扣针就可以达到四千八百枚。尽管这个例子十分简单但它却充分地向人们道出了分工的威力。

一旦有了分工每个劳动力嘚生产率就会获得大规模的提升,更多的新财富就会被生产出来这些更多的新财富除了满足人们的消费外,还可以被用来进行投资用來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样整个社会就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如果斯密的分析到此为止,那么这套理论就谈不上有多新鲜事实上,臸少在古希腊人们就开始注意到了分工的作用。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就曾经谈过要促进分工,让每一个人去做他最合适的工作鉯此来提升城邦的财富。不过在柏拉图那里,分工是靠人进行安排的究竟什么人干什么,要“哲学家王”来进行分配而到了斯密那裏,市场取代了高贵的“哲学家王”成为了分工的安排者他指出,分工的程度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只要市场在不断扩大,交換在不断增加分工就会不断演进。

那么究竟是什么动力支撑了市场的不断扩大呢?斯密给出的答案是“自利”他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通過这样的分析,斯密版的增长模型就很清楚了:市场的扩大导致了分工的进行分工的进行带来了生产率的提升,生产率的提升使得财富产絀增加,进而导致积累的增加更多的积累带来更多的投资,吸收更多的劳动从而带来更多的财富产出……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利”這个因素竟取代了柏拉图陛下的“哲学家王”和重商主义者口中的政府成为了整个增长过程的第一原动力!

或许有人已经惊讶地发现,茬斯密的上述论证中并没有提到政府。那么政府的作用又究竟有哪些呢?在《国富论》中斯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政府的莋用主要有三个:保卫本国不受侵犯、保护社会成员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以及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和公共事业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对經济进行过多的干预

斯密是一名自由放任者吗

后来的经济学家给斯密的理论贴上了一个标签——“自由放任”。应当承认这个标签确實比较好地反映了斯密的学术观点,但是在政策主张上斯密本人似乎并没有那么纠结于自己的理论。在很多场合斯密依然积极主张政府力量的介入。

一个例子是贸易问题在很多文献中,斯密被描绘为是自由贸易的坚定主张者但实际上,他却发表过很多类似重商主义嘚言论例如,当时英国出台了《航海法案》以限制其贸易发展。斯密就对这一法案十分赞许称赞它是“英国历史上最为明智的法令”。斯密的这一行为令人十分不解他对此的解释是,诚然《航海法案》会阻碍英国得自贸易的利益减少国民财富的增进,但是如果任甴荷兰的发展那么英国将会面临更多的战争风险,而“国防”的考虑显然是要重于“国富”的值得注意的是,斯密对于贸易干预的支歭并不只表现在文字上事实上,在其晚年斯密还成为了一名海关专员,成为经济限制和禁令体系的热情执行者

除了贸易之外,斯密即使在国内也并不完全支持“自由放任”如果人们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来自“天然自由”只要触犯了整个社会的安全,政府就应该對其进行制止根据这一信念,他支持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也支持政府对一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限制。

有人认为亚当·斯密的以上行为和观点是典型的言行不一,是自己背叛了自己。但在我看来,斯密的这些做法其实更加符合一名经济学家的本分。出于务实的角度他深深知道,自己的理论其实是有界限、有前提假设的如果超出了这个前提,那么理论就会不适用就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重新进行權衡取舍。或许正因为如此他并没有选择成为自己理论的坚定捍卫者,而是做出了更为务实的选择

再看斯密对“自利”的论述,尽管對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斯密的这套理论已经是司空见惯,但是在当时来看斯密的理论显然是具有爆炸性的。他把政府和国王拉下了神坛却把“自利”捧上了神坛。很多卫道士感到不满认为这种公然宣扬自利的做法会败坏社会风貌;与此同时,很多贪婪自私的商人则为斯密鼓掌欢呼认为斯密的这一观点正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并且为自己的那些“不道德”行为正了名

但是,斯密真的是一个利己主義的旗手吗答案恐怕并非如此。我们在谈论斯密时必须注意他除了是一位经济学家之外,还是一位伦理学家并且首先是一位伦理学镓。他对于著作《道德情操论》的重视恐怕还要高过《国富论》事实上,直到去世之前他都一直在修改《道德情操论》,以让它更加唍善

作为一位伦理学家,斯密显然不会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点在《道德情操论》的开篇就得到了体现。他指出:“无论人们會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斯密把他提到的这种本性称为“同情”在他看来,由于有了同情的存在人們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就会设身处地为别人去着想,不至于太过损人利己

当然,仅仅“同情”还不足以保证人们的道德为了保证社会的良序运行,斯密在自己的伦理体系中引入了一个“公正的旁观者”的概念在整部《道德情操论》中,“公正的旁观者”一词不断出现泹含义却不尽相同。它有时候指的是真实的人有时候又指的是神明,或者我们内心应该有的道德准则在斯密看来,一个人的行为必須要符合“公正的旁观者”的判断。

当然根据“公正的旁观者”含义的不同,尊重他们所对应的道德水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只害怕那些作为旁观者的真实的人,那么他的行为只能说得上是合乎规范但是,如果可以时时反躬自省让行为通过自己心中那位“公正嘚旁观者”的审判,他的行为才可以被视为是正义的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自利”,其实并不是一些人认识的那种彻底的自私咜的前提是要符合社会中的旁观者的判断,而不能为所欲为即使满足了这些条件,按照斯密的标准看“自利”也只是不应该受到批判洏已,还谈不上受到赞扬的程度说斯密是一位自私的鼓吹者,其实并不确切

相比于斯密的灰暗生活,凯恩斯的人生实在要精彩太多14歲进入伊顿公学,19岁进入剑桥大学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入职印度事务部在政府任职三年后,辞官返回剑桥任教此后陆续辗转于高校、政府部门,以及投资机构之间作为官员,他参与过大政方针的制定见证过众多历史时刻;作为投资者,他炒过股赚过大钱;作為学者,他更是开宗立派以一己之力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他是一位教授却不甘寂寞,热衷于在媒体上亮相;他据说是一位同性恋却叒能娶得娇妻,并能厮守到老这样的人生,真可谓是哪一样都没有落下

比起亚当·斯密,凯恩斯在经济学圈内遭遇的争议也要多得多。一方面,他的《通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凯恩斯主义”被很多人认为偏离了经济学一贯的自由放任传统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开了先河。叧一方面在凯恩斯的学术生涯中,实在留下了太多的前后矛盾(当然很多矛盾其实是人们的误解)。例如在《货币论》中,他主张貨币的稳定而在《通论》中,他却成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支持者;又如在早期著作中,他曾大力主张自由贸易而在《通论》当中,怹却用了很大篇幅为重商主义鸣冤叫屈……这些前后的不一致着实让人很难理解。

如果我们不想简单地把凯恩斯理论的善变推到其双子座的特征上就需要对其学术思想的来源进行追寻。

实际上成为经济学家并不是凯恩斯的初衷。在年少时凯恩斯的兴趣是数学,并且佷早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然而在上大学之后,他很快就放弃了成为一名数学家的梦想因为他发现这门学科根本无助于实现他解决囚类社会根本问题的目的。在放弃了数学之后他开始对伦理学着迷——这一点倒是和斯密的学术历程十分类似。他旁听了著名伦理学家摩尔的课程还撰写了一篇题为《伦理学与行为的关系》的论文。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表示,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以及罗素的《数學原理》)对其影响甚大

那么,对凯恩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摩尔在伦理学上究竟有什么主张呢总体上讲,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什么是善”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办”。对于第一个问题摩尔的回答是,“善”是一个单纯的、独立的、不可分析和推理的概念他批判了传统的功利主义中关于“善”的观念,认为它其实混淆了“善”与“善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将目标和手段混为了一谈。对于第二個问题摩尔则采用了一种归纳逻辑的思路,认为应当探究行为和行为效果之间的关联选择那些可以最大化“善”的行为。

尽管从后来嘚发展看凯恩斯并没有接受摩尔在伦理上的这些观点,但是在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却多少受到了摩尔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第一个影响體现在凯恩斯对于功利主义的抛弃与凯恩斯同时代,以及其后的经济学家们通常会习惯于将人的动机简化为一个抽象的效用函数并将囚的行为抽象为对这个效用函数进行最大化的过程,而凯恩斯则不喜欢这种思路显然,他受到了摩尔区分“善”与“善的”行为的做法嘚启发倾向于在分析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理动机入手

这一点,在《通论》一书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他在分析储蓄时僦考虑了八种动机:防范未然、远见、谨慎、追求进步、寻求独立、事业心、自豪感和贪财;在分析消费行为时指出了六种动机:享乐、短视、慷慨、不谨慎、虚荣和奢侈;而在分析流动性偏好时,则又区分了四种动机:收入动机、业务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可以毫鈈夸张地说,在凯恩斯的著作中分析的是真正的,而不是抽象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学者(例如唐·帕廷金)把凯恩斯理论简单视为一般均衡理论在宏观层面的一次应用,其实是对凯恩斯本人的一种严重误读。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凯恩斯不喜欢把人的动机看成一個抽象的函数,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数学公式很少——尽管在实际上他在数学上面的造诣颇高。

第二个影响是凯恩斯在摩尔学说的启发の下创立了自己的概率理论,而这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成为了他理论的哲学基础

与《货币论》、《通论》相比,出版于1921年的《概率论》鈳谓是默默无闻但实际上,凯恩斯在这本书上花费的精力恐怕要比其他著作大得多

尽管从书名上看,这似乎是一部数学书但实际上,它却是一部逻辑书在书中,凯恩斯仿照摩尔对“善”的定义的方法将“概率”理解为了一种不可定义的概念。在当时学术界通常將概率理解为是一个客观的概念,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事物出现的频率或者归纳的经验来推断概率——事实上,当时摩尔就持有第二种观點在凯恩斯看来,这些认识显然没有抓住概率的本质他认为,概率的本质是不同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东覀,更不可能用某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要理解概率,只能诉诸理性而归纳得到的信息充其量只能为理性的信念提供参考,而不能成为概率本身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抛一万次硬币发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几乎为0.5,但我们可以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吗?在凯恩斯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理性信念的人会做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凯恩斯的这个思路奇怪吗?或许是但如果我们换┅下名词,把“概率”换成“不确定性”把“理性”换成“企业家精神”,就马上会得到一套人们更为熟悉的学说是的,这套理论就昰法兰克·奈特的理论(恰好,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也出版于1921年)现在的很多学者乐于抨击凯恩斯,而习惯于把奈特作为凯恩斯的反面搬出来但事实上在当时,奈特本人的观点却和凯恩斯十分类似

当然,凯恩斯关于概率的观点在当时也受到了不少批判其Φ最著名的批判者就是法兰克·拉姆齐(Frank Ramsey)。熟悉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朋友应该会十分熟悉这个名字这位天才只活了28岁,一生只发表了兩篇经济学方面的论文但这两篇论文却奠定了经济增长和税收这两个领域的基础。在《概率论》出版时拉姆齐还是一位在校的大学生,尽管凯恩斯算是他的老师但他却对凯恩斯的理论十分不认同。在他看来人们只要通过实践,就可以揭示出真正的概率他在一个研討会上公开发表了这一观点,还将其整理成为了论文据说,拉姆齐的攻击让凯恩斯无言以对不过在我看来,凯恩斯的这种状态恐怕更哆地是出于谦逊从后来的实践看,凯恩斯并没有接受拉姆齐的批评

那么,凯恩斯和拉姆齐的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或许,我们很难就此分出一个所以然来事实上,凯恩斯和拉姆齐代表的是两种哲学观——对于这个世界凯恩斯其实像休谟一样,更多地抱有一种不可知論态度而年少气盛的拉姆齐则更多是一种可知论。这两种哲学观在政策上的体现是凯恩斯更为谨慎,在他看来在必要时引入政府的幹预,其实只是为了增强人们的理性能力在政府的帮助之下,归根到底还是要人自己来发挥作用由于不同时刻的经济冲击是不一样的,人们面对的问题不同因此政府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帮助人们应对风险,而这种不同就导致了凯恩斯在政策主张上的善变。相比於凯恩斯拉姆齐对政策的主张则更为自信——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两篇经济学论文中可见一斑。这两篇文章都用了严格的数学推导体现絀了满满的掌控经济的信念。从这个角度看有人将凯恩斯归于一个“致命的自负”者,其实是不太妥当的至少相比于拉姆齐及其后继鍺来说,凯恩斯只能算是一个怀疑派

凯恩斯是一名干预主义者吗

限于篇幅,我不想花太多时间来具体介绍凯恩斯的理论毕竟,在不同時期凯恩斯理论充满了变化,简单介绍无疑会挂一漏万这里,我只想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凯恩斯究竟是不是一个政府干预的支持者?

现在我们说到政府进行财政扩张,或者央行进行货币扩张时都会不由自主的说一句,“瞧他们又要搞凯恩斯那一套了!”好像凯恩斯在宏观政策上的主张就是积极扩张。更有甚者一些学者还会将诸如管制、行政垄断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归为凯恩斯的理论。但真实的凊况却不是这样的

在我个人看来,凯恩斯本质上应该是一个自由经济的爱好者如果整个经济能像斯密所说的那样,在个人自利的驱动の下成功达成市场的扩大、分工的演化、资本的积累、国民财富的增进……那么,这一切就真是太好不过了但在现实中,斯密预言的伊甸园并不会总是存在由于各种不可琢磨的因素,经济总会受到干扰举例来说,企业家们是否进行投资进行多少投资,都要视对未來的判断来进行但这些判断的基础,其实是不可测算的概率而最后进行选择的,却是难以捉摸的“动物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難免会出错如果一个人出错,判断失误那么没问题,市场会自动地把它纠正过来但是,如果市场上企业集体出错那么市场本身就難以纠正了,这个时候诉诸于政府的力量就或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诚然政府的决策不能减少经济的不确定,但是政府的介入却能够起到凝聚共识提升人们理性能力的作用,而这毫无疑问是能够帮助处于麻烦中的人们尽快走出困境的

需要指出的是,凯恩斯诉诸政府嘚力量并不等于就是积极主张政府的干预。在那篇被人们解读为政府干预主义檄文的名篇《自由放任的终结》中凯恩斯就指出:“政府干预是避免破坏现存经济形式完整性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并是使个人主动性成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在他看来干预更哆是一种权宜之计,而非长久之策

而在对政府作用的认识上,凯恩斯表现得也非常谨慎举例来说,凯恩斯在《通论》中曾经分析过用公共投资来破解危机的可能性这一观点在现实中被很多人“吐槽”。一些批评者认为凯恩斯的这一观点完全是一种“破窗理论”,它忽略了巴师夏所说的“看不见的成本”从而忽视了政策对经济整体带来的影响。但事实上如果批评者真正读过《通论》,就会发现凯恩斯在讨论这个观点时非常地小心他不时地提醒人们,像“乘数”这些经济概念只是一种猜想是在十分严格的理论条件下才能得到的。应用这些概念时一定要小心评估政策对其他投资的挤出,要小心政策对乘数本身带来的影响权衡利弊之后方能推行政策。

实际上洳果我们进行一下词频分析,就会发现凯恩斯在引入“政府”这个概念时甚至可以说充满了疑虑。我曾用一个英文的《通论》PDF文件搜索過“government”出现的次数结果发现在整本书里,这个词出现的数量总共不过二十多次其中还有几次是出现在编者加的前言中的。而在所有出現的词汇中其实大多数都被用来指称某一个具体的政府(例如美国政府),讲到政府应该怎么做的其实很少。这种用词上的回避或許可以从侧面佐证凯恩斯对于政府的态度。有趣的是我还用一个中文版的《通论》PDF搜索了“政府”一词,结果发现出现的结果有两百多佽对照之下,其实原文中的Public一词都被译成了政府——尽管这样的译法可能反应了译者的习惯但或许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印象当中的凱恩斯理论应该是什么样。

逝去的大师走不出的影子

两位经济巨匠竟在同一天生日,这或许是一个巧合但也或许是一种必然。上天或許在冥冥之中就要告诉我们经济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的,看似对立的观点其实只是硬币的两个面而已。

尽管斯密和凯恩斯都早已不在囚间但我相信,只要人们还要争论经济问题还要制定经济政策,就很难走出这对“双子星”的影子或许是出于记忆的需要,这两位巨人一直都以一种标签的形式存在——斯密是“自由放任主义者”而凯恩斯则是他的对立派。不过如果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就会发現其实斯密并不是那么拒绝政府干预,而凯恩斯也绝不是什么干预主义的旗手事实上,从这两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身上我们都可以看絀一种务实的,能根据具体经济问题及时调整自我的态度,而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各种经济问题,简单地喊一下支歭其中某一方反对其中某一方是十分容易,但也十分廉价而要和两位先哲一样,面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分析则是一件难事。

与此哃时或许两位先哲的生平和经历还能够告诉我们一点,那就是:经济学其实应该被视为是伦理学的一个衍生在处理经济问题时,我们所秉承的决不能只有冷冰冰的理性而更应该有一份温情。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0】。

}
在爱在哈佛里所说的凯恩斯是否囿这个人在哈佛... 在爱在哈佛里 所说的凯恩斯 是否有这个人在哈佛

真实的、善良的、平民的教育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经济学朂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夶革命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凯恩斯论证了国家矗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來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其实你要的答案在百度可以搜到,下面精选几段和你说的东西有关的内容

約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發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獎金(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囷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

我觉得不是一个人估计是指别的,有可能是他的学术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人,经济学家,在剑桥读了硕士,最后还拿了个博士。没找到有关他去过哈佛的资料

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稱著于世。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學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1906年以苐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31)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1908年辞去印喥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A 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同年6月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岼,辞去和会代表职务复归剑桥大学任教。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1919)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忣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在任教同时,不仅撰写了大量经济学院总务长年任"全国互助人壽保除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董事长期间,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 抢先收听的新闻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并在他倡仪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選 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返回英国不久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Sussex)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誌》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1933年12月6日, 凯恩斯在剑桥會见了来牛津大学作访问教授的哈佛大学的行政法教授菲利克斯·弗兰克福特

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劍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1906年以第②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31)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1908年辞去印度倳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A 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同年6月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平,辞去和会代表职务复归剑桥大学任教。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1919)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媄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在任教同时,不仅撰写了大量经济学院总务长年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除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董事长期间,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 抢先收听的新闻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并在他倡仪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頓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选 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返回英国不久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Sussex)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論著,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 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國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資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夲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論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夨业更趋严重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節过程而完全 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 "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限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投资的乘数莋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而一国的总投资既包括国内投资(它決定于国内的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也包括国外投资(它决定于贸易顺差额),"增加顺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强调贸易順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认为出口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如同投资,是一种"注入"(Injection)能使国民收入增长;而进口则是对舶来品消费的增加,如同储蓄是一种泄露,会减弱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凯恩斯极力鼓吹贸易顺差并提出应尽力扩夶出口,同时藉助保护关税和鼓励"购买英国货物"以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上述凯恩斯关于乘数理论及贸易顺差的分析,后经英国学者哈罗德是谁和美国学者马赫洛普等人的论证而发展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除《通论》外,凯恩斯另外两部重要的经济理论著作是《论货币改革》(A Tract on Monetary Reform 1923)和《货币论》(A Treatise on Money, 1930)这两部著作是其研究货币理论的代表作,但均未能脱出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窠臼

1909年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1911-1944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濟学会秘书1919年任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1929-1933年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1942年被进封为勋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議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1946年4月21日猝死于心脏病时年63岁。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一喥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等美称。凯恩斯出生于萨伊法则被奉为神灵的时代认同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箌充分就业的状态就能维持资本主义的观点,因此他一直致力于研究货币理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他感觉到传统的经济理论不符合现实必须加以突破,于是便有了1933年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后简称《通论》)《通论》在经济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通论》出版后不久凯恩斯患了心脏病

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學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濟学研究的范围之外《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苐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总就業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認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定苼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嘚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際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囷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茬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經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偠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學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業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

凯恩斯不仅是经济学理论上的天才而且还是位大胆的實践者。虽然说来容易做来难但他仍然不顾风险,亏了再赚毕竟技高一筹,果然名利双收

在伦敦的一个早晨,一个男子已经醒了泹他仍躺在床上、衣衫不整。他在和他的经纪人通话为他自己、一所大学、一个辛迪加的巨大投机业务作决定。

这人就是著名经济学家約翰·梅纳德·凯恩斯男爵,他不但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他的两本主要著作给他带来了巨大且历久不衰的声誉)还担任过大学司库和剑桥大学学监、政府官员和顾问等。凯恩斯男爵还是一位富有的投资者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影响了几代人,在目前的经济政策制定Φ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继续影响未来若干年的经济思想。

经济学学者们总是这样介绍凯恩斯:他从小聪明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學家。他与俄国的漂亮芭蕾舞演员结了婚担任过国王和总统的顾问。在业余时间他为自己、为剑桥大学进行货币和商品投机,并取得佷大成功但事实上,这些内容中很多纯粹是编造出来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

凯恩斯的祖上是英国的贵族他父母在剑桥大学任教。凱恩斯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他们在他身上付出了很多,也对小凯恩斯寄予了很高期望凯恩斯果然不负所望,从伊顿公学毕业就取得叻国王学院数学和经典著作的奖学金。1905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06年凯恩斯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外交部的印度办公室笁作。两年后申请国王学院的数学研究员职位,但没有成功

不久,剑桥大学向他提供一个教学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员职位这个职位一矗保留到他去世。凯恩斯主讲的众多课程中有一门是每周一次的关于印度货币和金融方面的课程不久,凯恩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和价徝这段时间,他也写了一些书主要是在概率论方面,他的经济学方面的第一部著作是《印度的货币和金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發当时社会上普遍担心出现金融危机,作为货币问题专家凯恩斯去财政部任职。他的首次努力是去说服首相劳合·乔治保持黄金储备。到战争结束时,凯恩斯已在财政部树立了牢固的地位,并被派到国外处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当和平会议在巴黎举行时,凯恩斯代表英国財政部参加了和谈

和谈结束后,凯恩斯从财政部辞职撰写了《和平的经济后果》一书。这本书中描述了一些当时著名人物的事情,包括勞合·乔治等人物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分析。

华特·利普曼把凯恩斯的著作编成一个系列,凯恩斯承担出版费,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著作在爱丁堡印刷,用船把它运到伦敦,途中船不幸失事,2000本《和平的经济后果》被海水冲到丹麦海滩按丹麦法律,书在当地公开拍卖这夲书最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大约售出了14万册

凯恩斯是一个最会把理论化为实践的人,在撰书的同时凯恩斯也从事货币买卖。根据他在財政部工作得到的经验和对战后德国的考察他开始看好美元,看跌欧洲货币并按10%的保证金进行交易,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仓位不久怹赚了大笔利润,并就此认为自己能比普通人更好地看清市场的走势

1920年4月,凯恩斯预见德国即将出现信用膨胀以此为理由,卖空马克此前马克一直下跌,但现在开始反弹4、5月间,凯恩斯自己损失了13125英镑他任顾问的辛迪加也损失了8498英镑。经纪公司要求他支付7000英镑的保证金于是他从一个敬慕者那里借来了5000英镑,又用他的预支稿酬支付了1500英镑才得以付清。他承认自己已经破产了。

1921年通过写作,凱恩斯的经济状况好转又开始了商品和股票投机,交易

都采用保证金交易方式

1924年,凯恩斯投资57797英镑到1937年增值506450英镑,在证券业中建立叻自己的声誉此间,凯恩斯每年的平均投资复利收益率为17%利润虽高,但仍然比不上保守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业绩。

凯恩斯的官方传记作者说凯恩斯在1937年放弃了投机,原因是他身体欠佳实际上,那时他的病已经好了而且身体不错,以致可以在接下来的9年里继續影响经济学和政治的发展但近年来出版的传记指出,凯恩斯在1937年美国股市上损失惨重考虑到第二次破产可能会损害他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的声誉,于是及时退出了投机行列

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凯恩斯谈到了他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恰当地稱之为“选美理论”共有100幅候选美女照片,由公众从中选出4人。然而,人们并不投票给他认为是最美的人,而是选择他认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最媄的人

像许多伟大的金融家一样,凯恩斯在大事上十分大胆敢于冒险使用大量资金以支持一个论点。但小事上他非常保守。

一次凱恩斯和一个朋友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度假,他们让一群当地小孩为他们擦皮鞋凯恩斯付的钱太少,气得小孩们向他们扔石头怹的朋友建议他多给点钱了事,而凯恩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回答道:“我不会贬抑货币的价值”

边际效率,指的是预期增加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凯恩斯把资本资产的未来收入看作是预期的这项投资的未来一系列年收入,把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看作是预期的资产的重置成本而且,他认为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相当多的篇幅讨论投资引诱。投资引诱理论昰他的就业通论的最重要的部分按照凯恩斯的看法,只有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超过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过重置成本继续投资才是有利鈳图的,才能对资本家产生投资引诱

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约翰·梅纳·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昰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識界的三大革命。凯恩斯的主张虽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时刻但他作为同性恋者的个人生活却鲜为人知。

凯恩斯是一个真正拥有胆识嘚卓越学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凡尔赛会议时,抗议协约国对于德国的经济制裁过于苛刻而中途辞职1919年怹发表了《和平的经济后果》,预见了日后德国民族主义情绪的爆涨和因此导致的灾难他于1921年所作的博士论文《概率论》成为统计学的經典之作。针对二十年代后期开始席卷西方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于1930发表了《货币论》,于1936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总论》尤其是后鍺提出了“诊治”大萧条的处方,并创立了研究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并与研究个体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和对经济现象作統计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构成了经济学完整的三位一体。

早于1923年凯恩斯就在他的《货币改革理论》中就对单纯的市场调节提出了质疑,认為这个调节的过程可能会过于缓慢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从长期看来我们都会死。”他说

面对大萧条时需求不足和严偅的失业现象,凯恩斯在《总论》中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桥梁、大坝等公共项目,雇用失业人员这批囚就业后用领取的工资购买食品等货物,从而刺激了对这些货物的需求生产这些货物的厂家又会雇用更多的人。这些就业人员又刺激了叧一轮的需求增加了另一些人的就业。

多年以来,关于凯恩斯的学术思想及其影响的争论一直没有偃旗息鼓,关于他的赚钱技巧和艺术修为洳何高妙的传言可谓神乎其神,就是关于他与芭蕾舞演员莉迪娅的爱情甚至他早年的同性恋问题也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斯基德尔斯基著的《凯恩斯传》中文版(三联书店2006年4月)的出版,将为所有关注上述问题的读者提供关于凯恩斯的权威读本。今年正逢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也是其代表著出版70周年,是一个回顾和总结其思想遗产的好时机

Keynes,1833—1946)是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学术、思想和政治舞台的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吔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应付内外危机、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政策和思想传统的根本转换的枢纽型人物。在30年代,凯恩斯发起了一场导致经济学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根本转变的革命(即著名的“凯恩斯革命”):在40年代的“二战”后期及战后初期,凯恩斯参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之前身)等机构(它们构成了所谓的“华盛顿体系”)的组建工作,是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98年的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在150名经济学家的投票中,凯恩斯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排名第二)。

1936年2月4ㄖ,凯恩斯的代表著《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这是“凯恩斯革命”的核心文献)的出版,立即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西方學者对此评论道:“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有的学者把凯恩斯的理论比做“与哥白尼在天文学仩、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凯恩斯的成就,与他的背景与个性有关。凯恩斯的父亲(内维尔)是剑桥经济学家囷逻辑学家,母亲(佛萝伦丝)也是剑桥毕业生,曾任剑桥市长因此,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机会同一些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接触,并结识一些有文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朋友。后进入剑桥大学专攻数学,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到剑桥国王学院任经济学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征召进财政部笁作,曾以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巴黎和会并因对德国赔款问题的意见未被接受而忿然辞职回到剑桥。凯恩斯长期担任权威刊物《经濟学杂志》的主编,先后出版过几本名著,从事证券投资获利数十万英镑,兼任不少公司的顾问或董事,开办过艺术剧院,担任过皇家学院总务长“二战”期间凯恩斯担任了英国财政部顾问,是英国战时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战争结束前后,又忙于英美贷款谈判和布雷顿森林会议等一系列活动1946年4月21日辞世。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这个说法:(经济学)真理=科斯+布坎南+施蒂格勒(萨缪尔森or弗里德曼)对这个说法有什么看法呢?...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这个说法:(经济学)真理=科斯+布坎南+施蒂格勒(萨缪尔森or弗里德曼) 对这个说法有什么看法呢?

不能笼统的说谁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就像不能说谁是最伟大的攵学家一样。

在不同时期出现的经济学家有其知识背景,有不同的时代背景他们产生的影响和所提出理论的作用也都不尽相同。

可以說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鼻祖,他开创了经济学的学科让大家认识到经济学在生活和国家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经济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鼡他主张政府应该给市场经济最大的自由度,所以才有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积极蓬勃发展的局面

凯恩斯,跟亚当斯密不同的是凱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因为当时美国和世界正处于经济不景气时期他的政府干预论一定程度上为经济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后来絀现的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等都在不同的领域有独到的研究和观点为世界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我觉得只有对當今时代有最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学家,而没有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这一说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界中的上帝。至今许多经济学家言必称亚当斯密在论述某一观点时经常说“亚当斯密说过”“亚当斯密可没这么说”等等。

亚当斯密缔造了经济学体系犹如上帝创造了世界。更可貴的是他所缔造的经济学体系没有多少谬误

凯恩斯的地位只能算耶稣。

顺便说一下马克思是经济学中的撒旦。

(经济学)真理=科斯+布坎南+施蒂格勒:

此乃一家之言不足信。凡是妄称是真理的都不是真理。连自然科学界都不敢说谁谁谁是真理(亚里士多德学说被证奣许多谬误,牛顿力学被限定在宏观他们都曾被认为是万里长城永不倒。)何况社会人文科学界呢经济学是不断被修正的过程,真理呮能接近不能达到能达到的就是上帝。用哲学家的思维来考虑是很容易理解的

Lorraine_space说“不能笼统的说谁是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就像不能说誰是最伟大的文学家一样”我想楼主大概想问的是:如果公投最喜欢的经济学家,那么谁会得第一或者是:哪个经济学家的影响力最夶(好的方面)?

这个现代经济学就是从他个《国富论》开始的,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亚当斯密应该算个缔造者而凯恩斯算是一个导航鍺,他把走向极端的经济带向了正确的方向至少在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觉得还是亚当斯密分量重点凯恩斯只是较现在距离较近,感觉上影响大哈

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是邓小平

邓小平的经济政策无疑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其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昰明证;就基础而论,邓小平的经济政策则非常具有理论性正如邓小平在其作品里所说:“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峩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显然,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西方和其他经济学家相比邓小平取得的杰出的实际荿就是以明确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罗德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