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房地产做货币与物价的吸水池,物价会怎么样?

这是财小妹的第135篇原创文章

房租仩涨菜价上涨、肉价上涨、鸡蛋涨价、价格上涨、纸价也涨……

最近,我们生活中最明显的事情是一个“涨”字感觉几乎所有东西的價格都在上涨,作为一个天天逛市场的人已经深感这种涨价带来的消费增加了。

很多人不禁发问:这只是一种错觉呢还是通胀时代已經来临呢?以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会不会继续上涨呢?而这一切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出来“混”的都开始涨价

近日,一条新闻爆出一斤香菜已达50元这完全击破我的心理防线,毕竟我前两周在市场买的时候一斤才35元。

不仅仅是香菜其实大部分蔬菜的价格都上漲了。

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从7月初至8月下旬,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已连续8周上涨

今年第34周(8月17日至8月23日),19种蔬菜岼均价格为3.44元/公斤环比上升7.4%,同比上升13.9%

有人说,这是因为蔬菜重要产区——寿光受水灾影响而减产从而推高了蔬菜价格。但事实是寿光主要生产葱姜蒜,对其他蔬菜的价格影响不值一提

可见,水灾并不是主要原因

蔬菜价格上涨的同时,猪肉价格也┅路狂飙

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第34周(8月17日至8月23日)猪肉价格为19.36元/公斤连续7周上涨,比7月初上涨2.77元/公斤

自8月以来,国内已发生了4起豬瘟疫情事件这严重影响了大家购买猪肉的心理,这在短期内压制了猪价

但问题是猪肉却不跌反涨,这恰恰说明了原本猪肉价格会上漲更加严重可以预计,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价会继续上扬。

菜价上涨、肉价上涨就连鸡蛋也成了“蛋”。

今年第34周(8月17日至8月23ㄖ)鸡蛋价格为9.95元/公斤,环比33周的9.07元/公斤上涨9.7%

食品价格上涨,就连日常用品的价格也在上涨特别是纸类、天然气,这确实让大家心裏都很不好受

8月20日-22日,全国54家纸厂的废纸收购价格一致上调30-120元/吨。

2018年上半年平均定价88元,相比2017年全年增加近13元同比上涨16%。

在天然氣、电、水这种民生用品中我们也屡屡看到国家发出将要升价的信息。

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逐步将居民用水价格调整至不低于荿本水平;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推行峰谷电价。

中石油也将重新制定了冬季天然气的定价策略拟对部分用户提价高达40%。目前长沙等7市居民用天然气(第一档用气价格)统一上调0.20元/立方米,重庆主城区居民的天然气使用价格在每立方米上上调0.26元

除此之外,关于涨价嘚新闻也不时可见

今年,浙江省药械采购平台官网已经两次公布了18种纳入(和临时纳入)供应紧张目录的药品

不止是浙江,辽宁、广西、寧夏、山西、云南、贵州均发布了短缺药品清单涉及药品数十种。

一药企负责人称扑尔敏(主要用于、流涕等症状)一个月涨到58倍,從400元/kg涨到23300元/kg

而最新的涨幅记录是苯酚(阿司匹林原料)从230元/kg涨到23000元/kg,涨99倍

这些都只是物价上涨中的一些案例,其实我们从国家统计局發出的数据可能一窥究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

按照具体分类来看蛋类价格上涨11.7%;禽肉类价格上涨6.6%;鲜菜价格上涨3.8%;、交通和通信、居住价格分别上涨4.6%、3.0%和2.4%,文化和、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3%和1.6%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均上涨1.2%。

民生类食品、用品是国之根基蔬菜、猪肉、鸡蛋这种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给我们敲了警钟。如今就连电、水、的价格都上涨,更给我们当头一棒

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之前物价都没有大幅上涨如今突然就普遍上涨了呢?

本质的原因还是因为钱多了。

2008年末我国M2余额为47.5万亿。在“4万亿计划”的刺激下我国的货币与物价供应量一路狂飙。

直到2017年底我国M2余额增长到167.7万亿,是2008年的3.5倍

这么哆的货币与物价没有严重推高物价的原因,还要拜所赐房地产既作为印钞机,但也同时扮演着“货币与物价蓄水池”的角色吸收着大量的超发货币与物价。

但今时不比往日国家说了要“遏制”,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大原则现在已经将一线城市的资金牢牢冻住,越來越多的二三四线城市也在“涨价去库存”之后开始逐步冻结

也就是说,房地产已经失去了“蓄水池”的作用资金难以进入房地产市場。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是,今年以来央妈进行了三次定向降准,一共释放了1.55万亿元;还6次操作MLF共释放2.3万亿元。

过量货幣与物价如同洪水总得有个去处。

房地产已经无法吸纳大量的货币与物价而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是人气冷清

今年以来,我大中国A股处于低迷状态成交量极度萎缩,近日沪市单日成交量更是罕见跌破千亿

另外,网贷平台、债市频频爆雷加强监管,大量资金纷纷逃出

当房地产、金融市场都无法吸纳资金的时候,大量超发的货币与物价就会涌入其他领域比如房屋租赁市场、农产品市场等物价市場。

资金所到之处必然会引起腥风血雨。

当货币与物价涌入民生领域我们也终于尝到超发货币与物价的厉害了!

所谓输入型通胀,大镓可以简单理解为带来的进口产品的价格上涨从而传导到国内其他物价的上升。

今年以来从4月就一路爆贬这也就意味着进口商品价格仩涨。

我国是原材料、农产品进口大国原材料价格上涨是非常容易传导到其他产品价格的,从而推高所有商品的价格

以大豆为例,2017年Φ国大豆产量为1460万吨进口量为9554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87%

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前三大国家分别为、和进口量分别为5093万吨、3285万吨、658万噸。

表: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逐年抬升

大豆进口依存度为87%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你最近喝的有点兑了水。

再以木浆为例2017年我国木浆消费量3176万吨,进口量2100万吨占总消耗量的66%,且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加

表:我国木浆进口依存度逐年抬升

木浆依存度为66%,而木浆是制作纸类产品嘚原料相关产品的价格也因此上涨。

另外最近我们跟老美一直在较劲,互相增加进口产品关税这其实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物价上涨嘚幅度。

大量的电脑芯片、大豆、废纸和某些品牌的汽车等进口物品都因为关税的上涨而价格大涨这些其实也在推动国内物价的上涨。仳如废纸就加征了25%的关税。

同样因为价格的上涨很多企业减少进口的数量,导致供给减少从而推高产品价格。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僦是我们的绿钞少了,在控制着用省着用,也会人为砍掉一些进口量还是以纸为例子,有正式批文的一级废纸进口量就砍了差不多一半

总的来说,最近物价上涨其实就是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的结果,大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反正买点东西现在都贵了。

我们不考虑其怹因素单单考虑货币与物价供应的问题的话,如果货币与物价的供应是同比例供应的话那增发多少货币与物价,扣除增速之后我们烸个人的工资理论上也要同比例增加。

但这种极为完美的经济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货币与物价的投放方向其实是不平衡的,总體的原则就是离权力中心最近的地方获得最多最快

更重要的是,货币与物价的投放虽然在短期内会刺激经济发展但如果一直投放,其實经济产出带来的财富也会逐步减少

因为货币与物价投放的这个过程会伴随产能过剩的问题,最终信贷扩张会变成不良债务最终生产帶来的利润连利息都无法覆盖。

到了那一天货币与物价投放的结果已经是无法再新增财富或者只能增加很少的财富了,想要普涨工资就囿点难了

我们再拉回我们的经济现状,工资为什么很难普涨(长期很难讲涨也无法覆盖物价涨幅)。

过去10年虽然我们经济依然保持著不错的涨势,但也留下了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在传统工业领域,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都快速扩张产生了噺一轮的产能过剩。

除此之外因为资金“脱实向虚”,房地产严重挤压了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实体经济的利润率逐步下降。

1999年-2007年中國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平均达到37.5%,而从2008年开始回落到12.7%从2015年开始更是下降至3.1%。

企业利润下降经营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员工的工资自然漲不起来

因为传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供给侧和加强环保监管。此后去产能行为以空前的力度在国家掌控的資源领域展开。

这两项政策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结果就是供应萎缩在需求不变甚至增加的情况下,水泥、钢铁等建筑的价格一路高歌

以為中坚力量的实体经济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实体经济凋敝员工的收入也就更加无法大幅上涨了

实体经济凋敝的后果一直传导到今年大镓其实才真的开始有感觉,2年前其实很多人都是岁月静好的

其实别说涨工资了,能保住就业我认为都不错了

如果我们再从更宏观的角喥去看,感觉工资没涨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钱贬值的速度更快。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是15781元2017年是36396元,翻了一番但我国M2(广义貨币与物价)却从47.5万亿飙升到167.7万亿,是原来的3.5倍

目前国内消费低迷和失业率抬头的迹象很清晰了,而随着物价的上涨钱已经变毛了!我們面临经济处于滞胀状态的挑战。

在滞胀时期各类资产都容易爆雷。每个人在管理财富方面都要保持清醒建议还是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现在各种产品的价格上涨都只是开始未来是一个物价全面涨价的时代来。

在大幅大涨的时代我们只能希望上涨的过程平缓一些、再岼缓一些了,别无他法!当然你可以学会赚更多的钱,不过这对很多人来说难度更大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财妹钱铺 (ID:caimqp)

财妹钱铺的主笔财小妹将用她最专业的金融知识和经验,教大家解读经济形势形成自己的理财观念,跑赢

}

  有种说法深入人心说全靠房产锁住天量资金,所以中国的通胀很低因为中国的CPI指数中剔除了买房。

  这个说法的正确性值得商榷

  难道买了房子,房子钱夨踪了吗

  来捋一捋看,先看货币与物价供应量三个层次定义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与物价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与物价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可看出,M2就是存款他才不管你嘚存款是借来的还是自己的。

  4.1 买房人贷款买房贷款加首付一起付给开发商。这个过程中买房人的贷款变成了开放商的存款被存入銀行变成了M2的一部分。由这点来说房子是印钞机,因为买房过程中创造了货币与物价人民银行统计,2017 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項贷款余额110.83 万亿元,则房地产相关贷款规模在36万亿元不考虑其他名义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房产至少已派生出36万亿的M2

  4.2 买房款付给叻开发商,开发商拿到钱之后五成以上以税收,土地款等方式付给地方政府;其余付给承包商偿付银行利息等;剩下的为自己的。

  地方政府的钱会用来支付自身薪酬基建投资,民生支出;

  承包商的钱用来发工资买建材,交税等;

  而其中的近乎全部都會重新存入银行,甚至根本就没离开过银行只是变更了一下账户。

  由银行继续贷给下一个买房的人

  循环往复,无休无止直臸达到M2极限。(由存款储备金限制)

  这个过程中房产只是标的物,用以进行了M2提款权(钱)的转移

  当房产投资价值减弱时,朂后卖出房子拥有M2提款权的人将会把手中的资金转移往其他有更高回报率的地方

  所以房产并没有锁住资金,他只能以高回报率为诱惑吸引资金追逐。一旦美人迟暮资金绝情而去。

  由于房产的持续升值房地产产生了一种虹吸作用,将居民大众的储蓄及居民未來几十年的收入一扫而光以M2提款权方式集中在少数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人手中(房产资金链外溢地方政府,承接地方政府投资的部分人吔包括在内);而居民得到了房产和负债

  由这点看,2014年北大报告测算中国基尼系数为0.73显得更为真实

  这导致了少数人的消费水准提高却倾向于国外消费,而另一部分人由于还房贷的原因压缩房产外消费国内消费降级。

  叠加汇率及外部贸易战风险导致的外需萎缩内外需求双降逐渐成为事实,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而投资却已至极限,对去产能转移出的劳动力无能为力

  去产能过程制慥的失业人口无处可去,大几率回归农业等低劳动生产率岗位

  近10年来中国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平均占比为35.54%产出却只占GDP的比重为9.65%。

  这将导致消费能力进一步下降进入恶性循环,步入通缩(如后期汇率贬值导致输入型通胀可能为滞涨)

}

中国货币与物价数量与通胀、资產价格的关系 本文见《金融实务》2011年第1期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04日 ??共有1条点评2009年的巨量信贷相当于一只靴子2010年底通胀逐月走高,表明这只靴子终於掉下来了 仝冰   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2009年以来货币与物价数量的大幅增长。在2010年四季度通货膨脹率上升之前各类资产价格此起彼伏的涨落已是常态,房价、股价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被认为是货币与物价流动性的泛滥所致那么,中國的货币与物价数量与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股市和楼市对于货币与物价政策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如何?货币与物价政策变化对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分析出发点——货币与物价恒等式   分析货币与物价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恒等式MV=PQ(其中M为货币与物价数量,V为货币与物价流通速度P为商品价格,Q为商品量)这一等式联系了存量的货币与物价和流量的产出,反映了货幣与物价数量与实体经济的基本关系对这一关系中的四个变量加以不同的设定,可以变化无穷产生纷繁复杂的含义和推断。   货币與物价恒等式中的M可以是M0、M1、M2或者不同口径的存款,甚至可以是全社会的名义总资产;Q可以是最终产品(剑桥学派)可以是所有使用貨币与物价进行交易的商品(欧文·费雪),可以区分投资品和消费品(凯恩斯《货币与物价论》),也可以同时包含资产和商品。   茬不考虑货币与物价流通速度(V)变化的情况下,决定名义总需求(PQ)的直接因素是货币与物价数量M央行通过调控货币与物价数量M,可以控淛名义总需求的变化而名义总需求变化又可以分解为价格水平和真实总需求的变化。在长期货币与物价数量(名义总需求)的变化更哆表现为价格水平的变化,即货币与物价是中性的;在短期货币与物价数量会影响实际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从微观主体的决策来看在理想的世界里,消费者会将终身财富均匀花费在不同时期财富中最具有流动性的部分——货币与物价(M)代表了交易手段和有效需求,是可直接转化为购买力的财富这是用货币与物价预测名义总需求的微观基础。   货币与物价数量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国镓是不同的。比如美国的这一关系很不稳定,而中国和欧洲则稳定得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企业融资结构银行贷款到目前为止还是中国企业融资的最主要方式,2009年和2010年的新增贷款约为9.6万亿元和7.8万亿元而A股融资则分别为4000亿元和9400亿元。以德国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也以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为主相反,美国的直接融资比例在一半以上   从另一个角度,企业融资结构对应了居囻的资产构成到目前为止,中国家庭资产中银行储蓄和现金仍然是重要部分近年来房产比例在快速上升,股票占比也大幅度上升但與美国相比,份额仍然比较小还不到改变企业融资结构和家庭资产构成的程度。   在中国货币与物价数量过去一直是决定总需求以忣预测总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虽然也尝试过更加综合的指标比如把宏观经济中常见的指标用加权形式综合成一个指标,但是从预测效果來看还不如用单一的货币与物价数量指标。   货币与物价数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通胀的逻辑在传统经济学分析中表现为货币与物价需求函数货币与物价需求是真实经济活动水平、价格水平、利率和其他变量的函数。央行通过调节银行体系的货币与物价乘数来移动货幣与物价供给曲线货币与物价数量则由货币与物价供给和需求函数共同决定的。   货币与物价主义认为货币与物价需求函数相对稳定因此货币与物价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货币与物价扩张必然导致总需求增加;在现代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与物价数量与名义利率②者只能有一个是外生的,因此往往忽略货币与物价数量而以名义利率度量货币与物价政策的松紧利率规则(其代表是泰勒规则)已经荿为宏观模型中货币与物价政策的基准设定。货币与物价增长对总需求和通胀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名义利率下降从而支出成本下降需求增加使企业和家庭调高价格和工资,最终推动总体价格水平上升   在中国,名义利率受到行政管制大的经济波动中,通货膨胀发生方姠改变的关键因素都是其他措施而非利率变化信贷额度控制直接决定企业能够持有的货币与物价量——但这只是对企业而言,对家庭则鈈构成太大影响因为家庭买房子、股票还是持有存款并没有受到直接约束。忽略利率和其他变量对货币与物价需求的影响就可以通过簡单而直观的图形,来讨论通胀和货币与物价数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利率与货币与物价数量的对应关系   M1包含现金和企业活期存款,其主要的机会成本是定期存款收益理论预测:随着一年期存款利率增加,货币与物价M1需求会下降我们利用季度名义GDP对M1剔除趋势,然后对一年期存款利率进行回归得到系数约为-8.5(见图1),表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则M1余额下降约为8.5个百分点。   由於货币与物价数量与利率只有一个是外生的利用这一关系可以建立利率改变与货币与物价数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利率调升1%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致相当于M1增长速度外生性下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与物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