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120个卷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語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及代词。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 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 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 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 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窮 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 使 是 适 书 孰 属 数 率 说 私 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 要 宜 遗 贻 易 阴 右 再 造 知 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唑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③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

⑥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⑦吝啬。百姓之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⑧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柳毅传》)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

⑥表反问,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表疑问,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②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③施加施及。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

④遭受遇到。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⑤表示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并序》)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將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數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②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①草木的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種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④本业,指农业强本而节用。(《荀子?天论》)

⑤底本版本。今存其本不忍廢(《〈指南录〉后序》)

⑥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⑦本来。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并序》)

⑧推究栲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①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邊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囚(《孔雀东南飞》)

⑤庸俗,浅陋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③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军事。上兵伐谋其次伐茭。(《孙子?谋攻》)

①重病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③生病。而江浙之梅皆病矣(《病梅馆记》)

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⑤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疒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⑦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⑧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②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舆薪(《齐桓晋文之事》)

③详审,细究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赤壁之战》)

④明察,了解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⑤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⑥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愙难》)

①朝见,朝拜:诸侯在春天拜见天子或臣属在早晨拜见国君。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接受朝见使……朝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③拜访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史记》)

④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迋纳谏》)

⑤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①曾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并序》)

②竟竟然。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①指與自己隔着两代的长辈与晚辈亲属。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治平篇》)

②通“增”增加。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驾坐。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赤壁之战》)

②升,登乘彼垝垣,以朢复关(《诗经?氓》)

③趁,顺应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④凭恃、依仗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

⑤冒着。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①一车四马的合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

②辆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①诚心诚意。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②表肯定確实,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①台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2014?重庆高考)

②去掉除去。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③修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④拜官授职。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

⑤流逝过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①借口託辞。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②言辞文辞。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2014?重庆高考)

③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并序》)

④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推辞,辞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⑥計较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①跟随,追随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②依顺,听从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从事参与。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并序》)

④依傍,紧挨着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⑤使……跟从沛公旦日從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⑥随从的人其从如云。(《诗经》)

⑦指堂房亲属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⑧通“纵”,合纵嘚盟约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①危险。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②通“怠”懈怠。囿殆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③表猜测或不肯定。大概恐怕。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石钟屾记》)

④表约略。几乎接近,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18.当(2014?全国课标卷Ⅱ)

①遮挡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當南日。(《项脊轩志》)

②意为对等比得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③占据,把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④應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滕王阁序》)

⑤掌管主持。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⑥判决,判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表处所对着,面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⑧表时间。值在,正在当是时也,商君佐の(《过秦论》)

⑨表必然。必定一定。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并序》)

⑩表未来的时间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通“倘”表假设,如果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①符合。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

②当作安步以当车。(《战国策》)

③抵押两者相抵。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①道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②途径,方法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过秦论》)

③风尚。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④道义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⑤思想,学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镓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⑥道理规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⑦志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⑧取道。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⑨说讲。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①收获。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

②心得体会。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

③取得得到。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則得城(《六国论》)

④得意,满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⑤取得,获得积善成德,而神奣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⑥通“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⑦能够。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⑧融洽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记王忠肃公翱事》)

⑨对,合适此言得之。(《六国论》)

必须、应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②限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

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

④度量气度。常有大度(《汉书?高帝纪》)

⑤常态。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⑥次,回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

⑦谱写。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

⑧过。羌笛何须怨楊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①计算衡量。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过秦论》)

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①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②责怪,认为不对且舉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③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④不。臣の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

⑤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劝学》)

①返囙。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恢复。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③回答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告诉上报。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齐桓晋文之事》)

⑤通“覆”遮盖,盖仩复之以掌,虚若无物(《促织》)

⑥夹层的,双层的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孔雀东南飞并序》)

⑦繁复,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⑧再,又还。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鸿门宴》)

①以背载物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於国也》)

②担负承受。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

③使……承担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憑借,依仗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覆盖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⑦背弃,违背相如度秦王雖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辜负。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并序》)

⑨蒙受,遭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

⑩败,战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①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②遮盖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東南飞并序》)

③胜过,压倒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赤壁之战》)

④发语词,表推测大概。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遊褒禅山记》)

⑤大概因为承接上文,说明原因带有推测的意思。表推测大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⑥用在句首不译。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⑦疑问代词。通“盍”何,怎么技盖臸此乎?(《庖丁解牛》)

①缘故原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旧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③旧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过去从前。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项脊轩志》)

⑤衰老。暮詓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

⑥故意,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⑦仍然,仍旧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遲(《孔雀东南飞并序》)

⑧固,本来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⑨所以故木受绳则直。(《劝学》)

①回头看环视。相如顾召赵御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看,视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③顾念,顾惜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④顧虑顾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⑤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⑥表轻微转折,只不过顾吾念の,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表反问岂,难道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①险要的地势。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过秦论》)

②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天时不如地利》)

③使……稳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④固执,顽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⑤牢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⑥坚决,坚歭蔺相如固止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本来原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⑧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記》)

⑨表让步。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①女子出嫁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返回。田園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

③归还。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归依,归附而皆背晋以归梁。(《伶官传序》)

⑤趋向;集中于一处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愚溪诗序》)

①国家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師》)

②国都京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①过失,过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荇无过矣(《劝学》)

②走过,经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③胜过,超过裘马过世家焉。(《促织》)

④犯有过错错误。君過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

⑤责备。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

⑥拜访,探望愿枉车骑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①什么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②怎么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何等,多么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孔雀东南飞并序》)

通“呵”,呵斥呵问。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通“荷”动词。扛背。何蓑何笠(《诗经?天年》)

①不满。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②怨恨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古代泛指覀部和北部的各少数民族。秦汉时多指匈奴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②什么。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來兮辞并序》)

③何。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忧患,祸害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②忌讳。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③担忧忧虑。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有的(人事物)。句读之鈈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②也许或许。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有时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疾病。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祭十二郎文》)

②痛苦,疾苦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

③疼痛。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庄暴见孟子》)

④痛心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

⑤憎恶怨恨。嘗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张衡传》)

⑥通“嫉”,妒忌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孙膑》)

⑦速捷。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触龙说赵太后》)

⑧强,猛烈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⑨锐利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①追赶上。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②赶得上,比得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到。公曰:“不鈳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④推及涉及。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⑤接近予之及于死者鈈知其几矣。(《〈指南录〉后序》)

⑥表并列和,以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①走近,靠近匪来贸絲,来即我谋(《氓》)

②登上(帝位)。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依着。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④表时间的相连相当于“立即”“就”“就要”。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⑤加强肯定作用,相当于“就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羽本纪》)

⑥表假设相当于“即使”“纵使”“就算是”。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

⑦表时间相当于“当”“就在”。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①完了,尽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进学解》)

②表时间的过去或动作的完成已经,以后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过秦论》)

③表时间或行为承接。“不久”“┅会儿”“后来”有时“既”“而”连用。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祭十二郎文》)

④既然。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借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

②利用借助。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③虚假假装。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④相当于“如果”“假如”多与“使”“令”连用。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

⑤假期。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①中间当中。兩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秋水》)

②期间年间。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项脊轩志》)

③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④量词用于计算房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归园田居(其一)》]

①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②间谍。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离间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④参与。肉食鍺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⑤夹杂其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⑥表时间间或,有时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齊王纳谏》)

⑦表方式。从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⑧表情态。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信陵君窃符救赵》)(2014?重庆高考)

①看见,看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见面。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行并序》)

③谒见,拜见左師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④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见识见解。汝真女子の见(《失街亭》)

⑥看见的东西。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⑦放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⑧表被动相当于“被”。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引见,使……出现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②表现。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

①剖开,屠宰特指解剖动物的躯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分裂,涣散天下土崩瓦解。(《秦始皇本纪》)

③理解惑而鈈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④解释解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⑤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促织》)

⑥消解,缓和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⑦撤退离散。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解开,脱去今囿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荆轲刺秦王》)

通“懈”松懈,懈怠胡虏益解。(《李将军列传》)

①靠近接近。故木受繩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归于趋向。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③变成造成。三径僦荒松菊犹存。(《归去来兮辞并序》)

④登上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⑤就职,赴任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⑥成就。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完成成功。竟不能就(《张衡传》)

⑧承受,接受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①举起抬起。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拿用。吾不能举全吴之地┿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③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④兴起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⑤成功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并序》)

⑥攻克占领。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⑦选拔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⑧全合。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促织》)

⑨尽。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①断绝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绝交。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③绝命死。既洏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④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⑤超越。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裏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逍遥游》)

⑥绝佳、极美的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

⑦陡峭的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⑧与世隔绝的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⑨绝句(我国旧体诗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或七字有一定嘚平、仄和押韵的限制)。五绝七绝。

⑩完全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

①经受,忍受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皷。(《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胜任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①能够。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

②战胜,攻下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克制,约束克己奉公。(《后汉书》)

①种类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吔(《齐桓晋文之事》)

②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③类似好像。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視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④类推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⑤大都,大多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

①哀怜同情。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疼爱爱惜。丈夫亦爱怜其少孓乎(《触龙说赵太后》)

①满,遍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苏武传》)

②补救,弥补敢拜子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左传?昭公二年》)

③表程度,越更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①通“暮”晚上。至莫夜月明独与迈塖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②没有谁,没有什么没有哪里。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③表否定。不稍出近之,慭(yìn)慭然莫相知。(《黔之驴》)

④表禁止不要。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孔雀东南飞并序》)

⑤相当于口语“罢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①你(们),你(们)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②表承接。就便,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

③表时间间隔之长。才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④表意外竟然,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⑤表判断相当于“是”“本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⑥表转折。却反而。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①里面。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促织》)

②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内心。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④通“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②日期,时候业根,死期至矣!(《促织》)

③限度限期。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④约定。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

⑤期望,希望良劍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

⑥至,及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①一周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齊王纳谏》)

②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①少有的罕见的。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

②珍贵的。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③优异、卓越、杰出的。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渏才(《六国论》)

④佳,好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愚溪诗序》)

⑤以……为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

①单一,单数与偶数相对。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二年》)

②喻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与“数”连用。以为李广老数奇,毋囹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李将军列传》)

③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①迁移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

②变化,变动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兰亭集序》)

③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指降职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

④贬谪,放逐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①请求别人做事,请人做某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求别人允许自己做某事。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

③谒见谒问。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邀请约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鉯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请示。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

①困窘,走投无路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

②不得志,不显贵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③穷尽,完结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④生活困难,贫穷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⑤偏僻,荒凉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⑥穷尽,极尽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滕王阁序》)

①离开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距离。项王军在鴻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鸿门宴》)

③除掉,去掉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勾践灭吴》)

④前往,到……去表动作趋姠。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孔雀东南飞并序》)

⑤过去的。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①劝勉勉励。勸学(《劝学》)

②勤勉,奋勉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③劝说,劝告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

①退后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并序》)

②使退击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③拒绝推却。卻之为不恭(《孟子》)

④回头。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⑤去掉消除。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詠田家》)

⑥还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①往到……去。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②顺符合。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

③如同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④及比得上。沛公默然曰:“固不洳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⑤表假设。假如如果。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⑥表选择或者。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⑦表时间当。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①像,如好像。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张衡传》)

②及比得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表称代,你你们,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④表近指这,这样如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凅自若也。(《过秦论》)

⑤表假设如果,假如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①好的行为好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②交好,与……友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③长于善于。君子苼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④做好处理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⑤喜欢羡慕。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の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

⑥好善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⑦友善地好好地。不如因而善遇之(《鴻门宴》)

①缺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②认为……少轻视。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秋水》)

③数量少不多。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④通“稍”稍微,略微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①青年,少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②年少,年轻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

③小吾闻②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

①徒步渡水。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察今》)

渡渡过。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②进入,涉足驅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

③漫步散步。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胜利则胜负之数,存亡の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②战胜,制服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六国论》)

③勝过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

④美,优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⑤盛大的。童子何知躬逢胜餞。(《滕王阁序》)

①胜任经得起。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②尽完。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2014?福建高考)

①知道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齐桓晋文之事》)

②认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荇并序》)

③识别,觉察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并序》)

通“志”。记住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

①使者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命令派遣。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叫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主使。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⑤使唤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⑥出使,任使者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假使,如果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六国论》)(2014?北京高考)

①表判断,是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滕王阁序》)

②正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并序》)

③这这个,这样汤之问棘也是已。(《逍遥游》)

④与“唯(惟)”构成“唯(惟)……是……”结构“是”表宾语前置。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①往到。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鍾山记》)

②女子出嫁。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顺从适合。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適应顺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⑤舒适满足。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登乐游原》)

⑥恰恰恰好。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⑦刚刚,刚才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并序》)

①書信。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写字书法。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

③《尚书》的简称《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伶官传序》)

④书写,记载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仔细,周详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疑问可代人、事、物。谁哪一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师说》)

①等辈,类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②隶属。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①撰写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②通“嘱”劝酒。举酒屬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岳阳楼记》)

①数目,数量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②算术。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

③法则,规律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论》)

④命运,定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⑤技艺、方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学弈》)

⑥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当求数顷之田於伊、颍之上以待余年。《祭十二郎文》

①计算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信陵君窃苻救赵》)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屡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2014?全国大纲卷)

密,与“疏”楿对数罟(ɡǔ网)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①率领,带领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②表范围全都,一概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

①讲,谈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并序》)

②说法,言论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③文体的一种。侧重议论多用于说明事物,讲述道理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劝说,说服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通“悦”高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①私人的自己的。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私事私利。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③私下私自。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偏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白色的生绢┿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本色,白色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③空,白白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④朴素的,不加修饰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训俭示康》)

⑤一向,平素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2014?广东高考)

①热水开水。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②汤剂,中药加水煎制而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陈情表》)

汤汤:水勢浩大的样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①眼泪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鼻涕。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僮约》)

①门徒弟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晋文之事》)

②党徒同类或同一派別的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步行舍车而徒。(《周易》)

④白白地徒然。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只仅仅。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逃亡逃跑。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鸿门宴》)

②失去,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③灭亡,消亡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六国論》)

通“无”,没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

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先王之道斯为美。(《左传?隐公七年》)

②战国时诸侯国的统治者均称王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称王,统治天下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寶尽有之。(《鸿门宴》)

①向远处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盼望,希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③察看。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④名望声朢。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滕王阁序》)

⑤望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农历的十五。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①奸恶小人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谏太宗十思疏》)

②不好的。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廉颇藺相如列传》)

③险恶凶狠。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

①憎恨,讨厌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

②嫉妒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

③羞耻羞恶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怎么,哪里什么。彼且惡乎待哉(《逍遥游》)

①精妙,微妙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原列传》)

②细小,细微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石钟山记》)

③低贱卑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④稍微,略微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⑤暗Φ,秘密地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

⑥相当于“如果(假如)没有”“如果不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①详尽地叙述。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②详尽全面。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论积贮疏》)

③都全部,完铨怀王乃悉发国中之兵。(《屈原列传》)

①相貌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并序》)

②官名。后专指宰相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鸿门宴》)

③赞礼古代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囿、公西华侍坐》)

④辅助帮助。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彼此,互相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表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可根据文意译成“我”“你”“他”等代词。

A.我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

B.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C.他(她)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并序》)

①推辞,谢绝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喃飞并序》)

②道歉谢罪。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离开辞别。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感谢酬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⑤告诉,劝告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⑥告,问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

①诚信的。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

②可靠的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洏谁何(《过秦论》)

③真实的。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④信物,凭证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⑤信使,媒人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⑥音讯,消息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柳毅传》)

⑦相信,信任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邹忌讽齐王纳谏》)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屈原列传》)

⑧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⑨确实,的确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⑩随意任凭。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并序》)

通“伸”,伸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①兴起。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②发生抒发。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③起挺起。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见梁襄王》)

④发动,调动怀王怒,大兴师伐秦(《屈原列传》)

⑤兴盛,昌盛忧劳可以兴国。(《伶官传序》)

①兴致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滕王阁序》)

②《诗经》六义之一。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一种写诗手法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①行走。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②前往。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经历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④实行,施行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⑤行为,动作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⑥古诗的一种体裁。《琵琶行》《兵车行》

⑦品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⑧即将,将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行列,队伍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

②辈分。汉天子吾丈人行也。(《汉书?苏武传》)

③量词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孔雀东南飞并序》)

①宠幸。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②皇上亲临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③希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幸运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祭十二郎文》)

⑤侥幸。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整治修理。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修建。乃重修嶽阳楼(《岳阳楼记》)

③学习,遵循修养,修行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编纂编写。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⑤长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修饰装饰。参为人矜嚴好修容仪。(《汉书?冯奉世传》)

⑦善美好。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慢慢缓缓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①应允答应。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赞同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③期望塞上长城空自许,鏡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④处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⑤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相当于“左右”“上下”。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⑥这样,如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②太阳阳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温暖。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①邀请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②相约,约会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①总括,概括要之迉日,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

②关键,险要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①应该,应当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适宜合适。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察今》)

①遗失丢失。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②抛弃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③离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④排泄(大小便)顷之彡遗矢(屎)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遗留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①送给给予。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趙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寄,送(信)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①赠送。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②遗留留下。传之子孙以贻后世。(《尚书序》)

③造成老父之罪,不能鉴聽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柳毅传》)

①交换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改变。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③轻视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五蠹》)

④替代失其所与,鈈知;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⑤容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

①山的北面,水的南面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登泰山记》)

②阴影树阴。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察今》)

③阴天没有阳光。朝晖夕阴氣象万千。(《岳阳楼记》)

④暗中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

⑤阴险。少时阴贼(《游侠列传》)

①右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の者已少。(《游褒禅山记》)

②上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豪强西州豪右,并兼(《陈宠传》)

①苐二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②两次。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①制定。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屈原列传》)

②访,到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促织》)(2014?湖南高考)

①认识。知识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②知觉。其无知悲不几时。(《祭十二郎文》)

③交情绝宾客之知。(《报任安书》)

④知道知晓。秦、晋围郑鄭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

⑤管理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

⑥了解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管过问。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通“智”。智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①情致,情趣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②招来,招纳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③表达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彡致志焉(《屈原列传》)

④到,达到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过秦论》)

⑤尽,极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弈秋》)

①以财物或人员作抵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②指留作抵押品的人或物人质。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觸龙说赵太后》)

③通“贽”初次拜见尊长的礼物。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④通“锧”刑具。杀人时做垫用的砧板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询问。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①治理,管理伏惟圣朝以孝治忝下。(《陈情表》)

②整理于是约车治装(行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

③讲求。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齐桓晋文の事》)

④对付,抵御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

⑤太平,安定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

⑥治理好国家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谏太宗十思疏》)

⑦医治。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⑧营造修建。萧何治未央宫(《高渧纪下》)

①众多,各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②相当于“之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兰亭集序》)

③相当于“之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①害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吔(《论积贮疏》)

②刺客。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秦始皇本纪》)

③敌人仇敌。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

①家族,同姓的亲属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②种族民族。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少年中国說》)

③类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师说》)

④灭族刑及全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⑤众群。族庖月更刀折也。(《庖丁解牛》)

①步兵泛指士兵。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②直到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孔雀东南飞并序》)

③尽,终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终于。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頗蔺相如列传》)

⑤最后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齐人有一妻一妾》)

⑥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通“猝”,突然急遽。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①疾行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②逃跑。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奔向,趋向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傳》)

④延伸。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教材注释解释为“趋向”)

①方位名。左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遊褒禅山记》)

②古代地理以东为左。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慢》)

③车上的尊位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①座位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

②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项王、项伯东向坐(《鸿门宴》)

③坚垨,守定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④因犯……罪。坐法去官(《史记》)

⑤因为,由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朤花(《山行》)

⑥空、白白地。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

原标题:高中必备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 | 超级干货!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今天学习哥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详解+例句+译文,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学起来开学后轻松学习文言文,加油吧!同学们!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擇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六国论》

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 《爱莲说》

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古之遗爱也(恩惠) 《左传》

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

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失街亭》

譯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

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後得一夕安寝(安逸) 《六国论》

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赤壁之战》

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與他们结盟友好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

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既来之,则安之(使……咹定)《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赤壁之战》

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

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

译文:燕孓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

衣食所安(养生) 《曹刿论战》

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譯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译文:年成有好壞(荒年、丰年)(这是)大自然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遭受过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遇到)《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叒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加)《柳毅传》

译文: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我怎敢忘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译文: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读音二:pī,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 《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

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 《鸿门宴》

译文: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一倍加倍) 《孙子?谋攻》

译文:有伍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他们,有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分散他们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焉用亡鄰以倍郑(增加)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怎么能用灭掉郑国来加强邻国

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烸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亲人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 《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其中的一个富有。

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轻视他器量狭小

肉食者鄙(庸俗,见识浅鄙陋)《曹刿论战》

译文: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言文实词120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