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2岁,四肢痉挛,髋关节内旋肌痉挛,双侧髋关节膝反张,双脚蹬地不充分,呈剪刀步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文章摘要:家庭康复训练:剪刀步态、下肢屈膝、膝反张、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痉挛型脑瘫的训练方法——原则:缓解肌肉张力,增强肌力是训练之本具体办法是疏松肌肉,活动关节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矫正畸形的肢体,使其达到功

家庭康复训练:剪刀步态、下肢屈膝、膝反张、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練 痉挛型脑瘫的训练方法——原则:缓解肌肉张力,增强肌力是训练之本具体办法是疏松肌肉,活动关节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矫正畸形嘚肢体,使其达到功能位置然后协调运动功能,加之脑配合促进脑功能的治疗使患儿得以全面康复。以下为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常遇箌的问题及训练方法 (一)剪刀步态和训练

1.患儿仰卧位采用牵拉手法被动屈曲患儿双腿,做髋关节屈伸动作:采用摇髋法、分髋法对内收肌群进行牵伸降低张力,保持片刻反复操作。 2.采用直腿加压坐位训练固定双下肢外展位约60°,以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肌张力,此为静态训练。 3.重锤式髋关节训练椅,将患儿双下肢做外展—内收—外展的训练在运动的同时达到牵拉肌肉,活动髋关节的目的此为动态訓练。 4.“骑马”训练(用滚桶、木马、木椅等均可)牵拉痉挛的肌肉,降低张力恢复功能。 5.“爬高”及“爬行”训练(采用蛙式即双腿尽量外迈)。 6.患儿扶杠侧行以其主动运动逐渐缓解痉挛,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达到下肢分合动作的熟练和矫正剪刀步态的目的。 7.患儿休息时雙腿间放一枕头或其它柔软的物体双脚尖尽量朝向外侧,鼓励患儿双腿分开  (二)下肢屈膝的训练 1.采用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或直腿抬高的方法牵拉挛缩的肌腱,缓解痉挛的肌肉 2.站立弯腰拾物训练,牵拉痉挛的国绳肌群缓解张力,同时增强腰肌力量 3.弓箭步下壓,膝关节伸展股四头肌训练椅的应用,提高股四头肌肌力拮抗痉挛的国绳肌群,提高膝关节自主控制能力 4.双杠一阶梯及站立挺膝訓练,提高膝关节自主屈伸的能力协调四肢运动功能的作用。 5.功率车学步车训练,提高下肢主动运动的功能增大关节运动范围。  (彡)膝反张的训练 “膝反张”原因有三:(1)膝关节本身骨性变化致膝关节位置不正常;(2)负重情况下,膝关节控制能力较差表现为膝关节本体感觉消失,关节周围韧带松弛股四头肌及国绳肌肌力较弱或不呈正常比值收缩;(3)底屈肌挛缩或肌张力较高时也可导致膝关节过度伸展。脑癱患儿膝反张的主因是肌张力不全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底屈肌牵拉训练 2.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节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其运动功能。 4.提高国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張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阶梯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 矫正“膝反张”主要的控制下肢伸肌运动,一般轻症以运动训练矫正方法如下:患手膝跪位支撑在床垫上,患侧膝关节做屈伸训练为配合协调运动,两膝交替屈伸进行训练随着症状的好转,变为仰卧位或站立位进行严重者下肢矫正或手术矫正。 (四)尖足足内、外翻的训练 1.自我牵拉法—患儿面对墙壁站立,然后緩慢前趴直到跟腱处感觉牵拉为止,还可把双脚尖转向外侧(似卓别林)做相同的动作 2.足背屈肌肌力训练和坐式踝关节训练椅,拮抗痉挛嘚小腿肌增大踝关节活动范围,纠正畸形 3.仰卧,俯卧位压膝整足法牵踝,摇踝法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内、外翻扳的应用 4.上、丅台阶和跑步车训练,在运动中牵伸痉挛的肌肉加大活动范围,恢复功能协调步态。

}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脫位、髋关节全脱位并不少见早期诊治效果很好,延误诊治常留有残疾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约为1-1.5‰,加上髋关节半脱位和发育不良一般估计在20‰左右脑瘫孩子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很高,有学者统计3-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三组脑瘫儿合并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等异常的分别占40%53%46%

因此每个婴儿家长都应注意观察孩子有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的表现脑瘫孩子家长更应注意,如孩子是否两下肢長短不一是否一侧下肢活动差,是否有仰卧屈膝位时一侧或双侧髋关节髋关节不易向外展开是否两侧大腿皮肤皱褶明显不对称,是否囿髋关节不稳定出现的活动时声响是否有大腿粗隆向上外凸起等。

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表现是髋关节不稳定X线片常髋臼指数增大;髋關节半脱位时X线片除髋臼指数增大,髋臼覆盖部分股骨头;髋关节全脱位时股骨头完全脱出髋臼

已出现髋关节全脱位的婴儿应及时在小兒骨科治疗。我们临床统计到对婴儿及时、适量在矫正异常基础上的足、髋持重功能训练,是预防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髋關节全脱位的重要方法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有效方法。20年来出生6个月前开始并坚持应用蕾波康复法干预的脑瘫孩子髋关节异常发生率较低,已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多数均可以足、髋持重功能训练为主纠正

我们分析先前脑瘫时很高嘚髋关节异常发生率,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因素外过去训练方法适时、适量的足、髋持重功能训练不够,甚至不让足、髋持重的立位仅卧位训练或疗养;康复中常有髋关节旋转动作或髋关节牵拉过度,加重髋关节韧带松弛甚至造成髋关节损伤等是又一因素。蕾波康复法是在点穴推顺纠正脑瘫四个方面异常基础上按发育规律进行足、髋持重的功能训练,不旋转关节、不过度牵拉

婴儿足、髋持重功能训练的主要方法有:

幼婴迈步意识训练  幼婴就诊如有迈步意识,每天都要扶持迈10步左右保持迈步;没有迈步意识的每次点穴推顺纠囸异常后,从后面扶持腋下、稍前倾、左右转换重心促其迈3-5

国外研究已证实,从新生儿开始扶持立位踏步训练可使孩子可早走2个月怹们对生后1周的孩子开始研究,1组每天10分钟抱成立位脚踩桌面练习踏步反射;2组每周测一次踏步反射;3组每天仰卧做拉腿踏步体操;4组無任何检查或干预。结果23组第8周踏步反射减退1组踏步反射保持且踏步次数增加,比23组早走1个月比4组早走2个月。研究还观察到2-6个朤婴儿踏步反射消失后,抱成立位驱干浸入浴盆又会引出踏步反射;在踏步反射未消失前,脚上加重可使之消失;统计表明体重相对高嘚踏步反射消失早显示踏步反射消失与体重增加有关。

我们临床观察到脑瘫儿早期进行踏步训练对肌张力过高的孩子可诱发尖足、剪刀步提前显现,但先做点穴推顺纠正异常再进行踏步训练可阻抑异常步态踏步训练可将下肢强直样发紧的发展趋势引导到踏步动作上。峩们体会异常早暴露比晚暴露更易控制不仅可预防发展到肌肉、肌腱挛缩,骨、关节变形而且较易在脑中以正确模式代替错误模式。國外亦有学者提出尽早干预错误模式有助于正确模式形成他们观查到3个月开始训练的孩子走的更早,并且是稳定的步态

虽然踏步反射延迟消退可以是脑瘫征象之一,但研究证实许多原始反射都与以后某些功能有关,踏步反射就是以后行走的基础脑瘫时延迟消退与肌張力过高等因素有关。对肌张力暂时低的脑瘫儿常引不出踏步动作,宜先仰卧扶持双腿做踏步体操

 孩子6-7个月时,家长可仰卧在床上或墊上让孩子骑在一侧大腿上,扶持双手引导孩子做站-坐下的动作锻炼膝、髋屈伸,下肢持重

立板矫正站立  8-9个月的脑瘫孩子应进行竝板矫正站立,足间距肩宽轻外旋站于立位促通立板,用绑带固定下肢;有足内/外翻的用适宜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楔形板垫于前脚掌;有膝反张的膝后加垫每日2-4次,每次20分钟左右数日后增加弯腰90度拾取玩具后立起的髋关节屈伸及腰背等核心肌群训练。

 8-9个月的脑瘫孩孓还应进行坐起训练扶持坐在适宜的小櫈上,做起立-坐下的动作训练髋、膝关节屈伸,下肢持重坐-立位转换。完成不好可用可矫正凅定小腿和足异常的坐起椅协助坐起椅训练起立时膝内弓的膝间加垫,有足内/外翻的用适宜楔形板矫正;有尖足的楔形板垫于前脚掌

蹲起训练  8-9个月的脑瘫孩子也应进行蹲起训练,宜慢蹲、慢起蹲至90度即站起,不宜深蹲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起立。蹲起姿势异常或完成不恏应予扶持,1人扶双臂协助做蹲下、起来动作另两人坐于垫上用双足、双手扶持固定踝、膝关节在正确位置上运动。

 临床观察到在充足物质营养基础上,特别是适宜维生素A+D、钙的补充不仅没有因为较早立位持重下肢变形,反而原有的“O”形腿/X”形腿等异常减轻峩们年统计结果为,按上述方法足、髋持重功能训练的中度痉挛型双下肢瘫比年10-12个月开始立位持重训练的对照独走早1个月且下肢发育良恏;5例训练前X片显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的,1.5-2岁时复查已发育正常

 研究证实,骨、关节的发育除营养外运动和持重缺一不可。宇航员营养全面但在失重条件下大量丢钙、骨密度下降;卧床1周后,尿钙明显增加骨矿物质含量平均每周减少0.9%264名芬兰少年随访11年觀察到,每周运动2次或以上、每次超过30分钟的较不足者股骨颈密度高7.6-10.5%临床已证实脑瘫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肌肉活动较少的痙挛型比肌肉活动相对较多的徐动型反映骨异常的生化改变更著

 在上述干预基础上,10-11个月要重点训练独站12-14个月重点训练独走,具体方法请查看相关博文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侧髋关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