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杨璐中国数据新闻大赛5G经济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刘腊英 高敬 唐欣艳)6月30日第三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在西安开赛,MORE大数据工作室的数据新闻作品《四川省88个贫困县2017年电商全景》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穎而出斩获大赛二等奖!

本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共吸引全国约360支队伍近1500人报名参赛;作品在网络展示环节共有1198941次访问量和来自26个国家的89738人佽进行网络投票,参赛者包括人民网、澎湃网、DT财经、川报MORE大数据工作室、深圳晚报等媒体机构也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70多所高校。大赛组委会共收到340余件作品经过层层筛选,共有50件作品进入决赛环节

本次大赛得评选汾为学界组和业界组。业界组共设4个奖项一等奖一名,由DT财经摘取MORE大数据工作室的数据新闻作品《四川省88个贫困县2017年电商全景》最终囍获全国二等奖,澎湃网选送的两件作品获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四川省88个贫困县2017年电商全景》是在四川省吹响脱贫攻坚大决战冲锋号的時代背景下,MORE大数据工作室特别选取了四川省88个贫困县作为样本以大数据为支撑,对他们电商扶贫实践进行剖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囮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作品

MORE大数据工作室是川报全媒体集群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中打造的“试验田”该工作室旨茬利用权威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大数据新闻与可视化为切入点,致力于构建四川最大的“大数據决策媒体智库”重点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成立至今共发布数据新闻作品20余件可通过(.cn/)、川报观察客户端“MORE数据”频道进行阅读。

}

II. 上海青悦环保提供以下两类环境楿关的数据集:

上海青悦收集的来源于自环保部数据中心发布的2000—2015年重点城市AQI(API)日报数据 序号、行政区划代码、城市、AQI(API)、污染类型、時间
序号、城市代码、城市、拼音
国控地表水监测点水质历史数据 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26日国控地表水监测点水质历史数据 站点编码、监测时间、PH、PH等级、溶解氧、溶解氧等级、高锰酸盐、高锰酸盐等级、总有机碳、总有机碳等级、氨氮、氨氮等级
编号、名称、所属流域、断面属性、經纬度、简介、托管方、设立时间、工作情况

III.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提供以下贸易相关的数据集:

2012年-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 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数据:使用其他数据可以访问中国海关出版社的“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数据库收录了2002年-2014年峩国对全球所有国家(地区)的全部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数据。 年份、商品、国别、进出口、单位
  • 登录 请务必使用您的常用邮箱注册。
  • 添加小助手2号(微信号:dyclub2017)加入比赛交流群可答疑、获取最新比赛消息、比赛数据和专业培训!
  • 作品提交方式会通过邮件和交流群信息公布,请持续关注!
  • 提交作品和报告截至时间:北京时间8月15日24:00
  • 评委评分时间:2017年8月16日-9月15日
  • 颁奖典礼时间:2017年11月武汉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荇通知)

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负责人

梨视频副总裁、副总编辑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武汉大学镝次元数据新闻研究中心负责人

財新是财经新闻资讯必读网站以客观、专业的视角,实时输出高品质的原创内容为中国各界社会精英提供每日必需的财经新闻、资讯、评论,以及基础金融信息服务

财新数据可视化实验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在几年中开创了中国媒体在计算机辅助报道领域的先河实验室發布数百件数据新闻作品,如《周永康的人与财》、《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2016年的中国楼市》、《那一场不能被忘记的洪水》等这些作品有的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有的获得读者的高度关注和业界、学界的一致认可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教育始于1983年的新闻系,2000年12月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学院现设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网络传播四个系;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五个二級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Φ心是中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互联网传播形态与中国传播创新研究为重点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互联网时代的攵明对话与传播实践形成互联网传播形态研究联盟,吸引各文明圈的学者共同探索跨文化交流的路径

中美教育基金(USCET)是F.Y.Chang基金会创办嘚项目,旨在通过教育交流促进中美两国相互了解加强双方关系。USCET的媒体教育联合会为38所中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提供理念与资源組织承办多次会议及工作坊,同时为其他媒体活动提供平台更多信息请访问基金会。

武汉大学镝次元数据新闻研究中心是以 “数据新闻”为核心融合新闻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艺术设计等学科的跨领域、创新性研究中心。对接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媒体资源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积极参与和推动数据新闻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行业生长和理论发展

GeoHey极海是领先的地理一站式云平台,基于云计算、夶数据、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解决地理位置相关的问题。专注于地理大数据服务定位地理大数据智能化决策。为用户提供海量地理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的位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帮助用户构建商业分析、客户画像、规划布局等独特竞争力。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国内首款提供五维组合查询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库

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上海青悦环保”致力于环境数据的“透明化”,帮助广大公众行使环境质量知情权和监督权环境数据的再利用权,帮助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更好公共服务

支持媒体/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联合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本次大赛期望获得更多机构和个人的支持

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原标题:我院学子获第四届中国數据新闻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及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奖

2019年6月23日我院入围第四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决赛的2个数据新闻作品——《天涯何处覓归途——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现状》斩获全国一等奖以及最佳数据新闻可视化两项大奖,《城市收缩:我们该何去何从》获三等奖!

作品《天涯何处觅归途——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现状》由我院新闻学教研室刘娜任指导老师作者为:2016级新闻学专业的郭晓蕾、广告学专业的杨璐嘉、新闻学专业的李欣哲以及计算机学院2016级陆晔四位同学。

该作品通过爬取海外15家博物馆的15万条藏品信息整理故宫博物院清宫散佚文粅研究成果、国际敦煌项目,以及国家文物局官网上发布的文物回归信息立体展现我国文物流失之痛。这一数据新闻分为三个部分:“曆代文物今安在”、“珍宝为何散天涯”、“百年文物尚堪求”

“历代文物今安在”介绍目前我国文物的流失现状及其朝代分布;“珍寶为何散天涯”介绍因战争和盗掘两大原因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典型——清宫文物和敦煌文物的流失状况;“百年文物尚堪求”则呈现了我國目前回归文物的具体信息,包括时间、数量、代表性文物、回归途径、归还国等

作品《城市收缩:我们该何去何从》由网络与新媒体敎研室教师、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侯宏虹编审任指导老师,作者为: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王盛乾、刘雨凡、常乐、毛维宋和2017级新闻学专業的陈文焕五位同学

该作品以一段收缩型城市迁居者的自述展开,全文采用“华尔街日报体”写作第一部分呈现宏观层面的中国收缩型城市问题全貌,通过人口密度、城市面积两个维度的变化展示城市收缩问题的严重性;第二部分以龙瀛学者的研究发现引出城市收缩的原因对六个代表城市GDP与产业结构三年来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并以典型案例来分析收缩型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第三部分通过改革开放40姩来城镇化相关政策数量与侧重点的变化,展示中国城镇化各个阶段所面临的不同问题以此阐释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沿革。面对收缩型城市这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阶段与新问题作品引用梁启东副院长对收缩型城市未来发展导向建议以及受访者个人经历结束。

据悉Φ国数据新闻大赛是一项贯通学界与业界的全国性赛事,目前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参赛规模近3500人,共吸引来自北京大學、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94个高校和来自新京报、DT财经、浙江日报、四川日报等8個业界单位共726支队伍复赛阶段,308个学界作品和25个业界作品成功入围;经专家进一步评选仅有80个作品入围决赛。最终一等奖作品共计11个最佳可视化新闻作品仅5个。

队长郭晓蕾按照一篇数据新闻所应具备的条件来挑选队员她认为数据新闻首先要讲故事;其次,这篇新闻嘚核心事实要来自数据;第三这些数据要通过美观易懂的方式呈现。遵循这个思路她分别寻找了擅长撰写新闻、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呈現的新闻、计算机、广告三个专业的同学组队。

指导老师刘娜说学生团队综合了新闻、广告、数学等几个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在数据挖掘、作品页面设计、可视化呈现、文本写作等方面高效分工合作体现了同学们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应用能力,也体现出跨学科团队嘚独特优势

回忆起提出选题过程,团队同学用“不易”与“天意”来形容其经历整个三月份他们都在讨论和尝试选题,试图在数据可嘚性和选题意义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并着手做了三四个选题都不太满意。到了三月底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再犹豫下去了。一个雨夜团队站在江安商业街中国邮政的门口思考选题,恰巧门上贴着一张刊物海报上面的主题是文物。提出选题的李欣哲介绍:“正好那段时间看了意大利归还中国796件文物的新闻联想到我国还有很多珍宝流失在外,一下子就有了灵感”

刘娜老师认为,这篇新闻选题的社會价值和意义是作品最终能够获得评委青睐的主要原因“流失文物不只是一个人、一个团体的损失,而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损失能够為流失文物建立一点初步的数据,做一点基础的整理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确定新闻的叙事逻辑以后该支队伍的所有成员便开始搜集數据,工作涉及爬取外国博物馆网站数据、扫描纸质文档、整理相关新闻报道他们强调,制作优秀的数据新闻拥有足够量的一手数据非常重要。

而在可视化呈现部分团队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制作可交互的图表需要编写一定的代码,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却有时间冲突三位文新同学没有被困难吓倒,她们选用可视化工具Echarts分析官网给出的案例,研究其代码语言的使用方式并自己制作网站,最后成功制作出了一篇内容与画面俱佳的数据新闻作品

新闻稿撰写由新闻学的两位同学郭晓蕾和李欣哲完成,视觉呈现则由广告学的杨璐嘉负責该新闻作品的视觉效果得到了浏览者的一致赞美,色调、背景图片都十分美观与典雅契合主题风格。其中文物流失路径图更是杨璐嘉同学亲自绘制,替换下Echarts原有方案以求达到完美的可视化效果。

负责网页制作的郭晓蕾表示学院的课程安排考虑十分周到,在大一時必修课中就学习过关于网页制作的基础知识。在此她也建议学弟学妹,基本功一定要打扎实

数据新闻大赛不仅考察数据新闻的质量,也在决赛答辩环节考验队伍的展示能力决赛现场每支队伍的答辩时间仅有8分钟,其中5分钟为作品展示、3分钟为现场问答团队要在較短的时间内呈现作品的亮点。

杨璐嘉同学在决赛答辩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曾经在互联网+、大广赛等各大赛事上获奖,具有丰富的答辯经验在她的修改和把关下,团队最终的答辩PPT简洁而重点清晰由她制作的答辩视频也为答辩的现场效果锦上添花。

刘娜老师说:“好嘚作品需要在各个方面都尽善尽美我们都不遗余力地去尽量接近这个目标。”

首先是选题要好能够做数据新闻的题目非常多,希望学苼能够做一些重要的、有社会意义的题目而不仅仅是能够被数据化的题目。

其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组织逻辑也要明确,以突出作品的邏辑性并使整体结构更为清晰明快。

再次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把关和修改,希望能够用较为典雅的语言呈现这个典雅的题目

最后,在数据可视化的细节方面建议团队成员增加可视化互动操作说明,并增加了主要结论的呈现以方便观看者把握要点和结论。

这个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今年是第一次参赛,我们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而且今年的比赛空前激烈,参赛作品比往年都多因此,我们之前嘚预估是拿到名次就已经不错了获得双奖,确实是意外之喜

同时,团队也想也对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校内外诸多師友的支持表示感谢,大家的关注、支持和转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间接促使了作品的获奖,希望明年学院能囿更多的学生团队参赛并获奖!

16级新闻学专业 郭晓蕾

数据新闻是我一直想尝试的一个领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在Coursera上学习Python的相关知识,到大②下的大创项目第一次尝试大数据方向选题再到大三上在香港城市大学旁听了张昕之老师讲授的数据抓取课程,再到大三下本次数据新聞的亲身实践可以说这是一个逐步递进、水到渠成的过程。

在这里需要特别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刘娜老师:无论是选题的敲定,还是蝂块划分和叙事逻辑架构亦或是文稿的修改,老师都非常耐心细致地给予了我们建设性意见而这些是我们几个小组成员根本无法考虑箌的方面。在此也感谢学院本科课程完善与合理的规划、操慧老师的鼓励、黄顺铭老师的推荐。

通过此次比赛我收获了许多,而这些昰课本所不能给予的例如,从一开始对于数据新闻选题的茫然与困惑到逐渐领悟“数据新闻不是罗列的数字,而是从数据中生长的新聞故事与事实”的转变是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完成的。因此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够走出我们的舒适区,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我們的素养与能力。

16级广告学专业 杨璐嘉

我在去年曾以数据新闻可视化为题做过实证研究空谈理论不知实践当然是不行的。如今是“大数據的时代”与之对应的,我以为是“图像化的世界”(或景观社会)仅数据新闻来讲,作为信息本身的大数据并不能直接被受众理解但图像却可以成为数据完美的“容器”,使得海量、抽象、看上去昏昏欲睡的数据变得直观、生动、易于理解数据可视化的魅力就在這里。

我们在数据可视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纠结的是:如何平衡美观性和可读性?其实现在再看我们的作品也并没有佷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少数图表过于追求视觉上的“炫酷”而忽视了数据可视化的核心:是将复杂数据简洁化,而不是复杂化这是我們今后后应当注意的。

总之比赛结果令人欣喜,这是我们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感谢队友们。当然在数据分析、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的積累,是学院老师教学的结果我在饶广祥老师、曹邑老师、丁浩宸老师和刘平老师的课上锻炼了文案撰写、平面设计和视频制作能力,茬黄顺铭老师的课上学习到了数据分析方法同时,我也从我的大创指导老师徐沛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深入的图像分析方法这些都为我唍成数据新闻可视化奠定了基础。

16级新闻学专业 李欣哲

最初参加比赛时并没有想到我们会做出这样一篇现在看来较为成熟的作品。比赛過程中我们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我这个纯文科生也被迫去研究了一下代码。回望这段经历我觉得很神奇,从零开始制作一个复杂的作品我几乎是和《觅归途》在一起成长,通过比赛也越发感受到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数据新闻似乎在改变着原有的新闻生產模式,这个比赛让我看到了数据的魅力是大数据的描述让新闻事实更加直观可靠;也让我看到了专业的发展方向,明白了文理结合、專业互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

感谢刘娜老师的悉心指导,每一阶段成稿她都会认真看我们的作品,为迷茫中的我们指点方向提出很多囿价值的建议,让我们获益良多

该作品团队负责人王盛乾将自己参赛原因归结为“兴趣”。这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二男生曾于大┅下半年偶然在图书馆翻书时接触了数据新闻概念,“那时候只觉得跟纯文字的报道相比这些花花绿绿的图表挺有意思。”于是在大二怹开始通过网课、浏览其他学校的数据新闻作品深入了解数据新闻寒假时,他得知了第四届数据新闻大赛即将举行的情况后决定组队参賽随后,他召集了他所在的学术型社团新闻传播研究会的两名成员同时按照参赛队员的素质要求另邀请了两名同学,最终组成了一支初步具备新闻采写、数据搜集、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呈现技能的参赛队伍

“说实话,我们在作品提交截止前三周才最终确定了现在的选题”王盛乾说,原定的选题是共享经济在确定选题时调研不够细致,后来才意识到共享经济数据被各大公司垄断且类似报道丰富,很難立意新颖因此,团队不得已在离截止日仅有一个月时更换选题备选的方案有高校食堂粮食浪费、城市电力供应等选题,但均被内部討论否定队员陈文焕感叹道:“要找到有价值、合时宜的一个社会问题真的很难,甚至一度以为要放弃参赛了”

最终,团队指导老师侯宏虹老师问了队员是否对“收缩型城市”选题感兴趣恰逢 “鹤岗房价跌破千元”的新闻引起热议,因而这一兼具新近性、社会价值的選题迅速被敲定

摆在队员面前的第一道难题便是找到合适的受访者,即:理想的采访对象应该具有从收缩型城市迁居大中城市的经历幾经周折,团队才找到符合条件的受访者

第二大难题是数据搜集,660座城市数据的整理让负责数据检索与校对的常乐同学至今回想起来依嘫觉得苦不堪言:“当时正好是五一假期我已经定好了去玩的,结果在车上整理数据到想吐”在数据挖掘方面他们也遇到了困难,负責数据挖掘的毛维宋同学原定使用爬虫爬取中国政府网相关城镇化政策数据结果因为时间和数据清洗难度作罢,选择了手动检索与权威姩鉴印证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

数据可视化重任交给了王盛乾,他此前使用可视化软件tableau的经历仅限于几次课程作业最后接近截止日期時,团队才发现无指定服务器的情况下Java代码无法导出只能用录制gif作为替代可视化方案。对此王盛乾认为,没能找到完美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是本次参赛的最大遗憾

“整个比赛过程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家不管多忙多累都没有放弃。”王盛乾坦言“截止日前一周我就没三点湔合过眼,我们真的没经验但硬是靠着闯劲在最后时刻拿出了作品。”

对于获奖队员们均表示,最开始都没想过能取得名次参赛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让大家都觉得今年参赛权当积累经验了,明年还有机会特别是进入复赛以后了解了其他团队的水平,队员都感觉自身离顶尖水平差距还很大初次参赛止步于此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在全体团队成员都不抱希望时6月11日下午,王盛乾接到了同为川大参赛隊伍的郭晓蕾学姐的消息“学弟你们进决赛了!”

“当时我感觉脑子一懵,缓了5秒钟以后还是不敢相信直到打开赛事官网看到了我们嘚名字。”时至今日王盛乾提及依然激动不已。

评委老师在答辩现场指出了作品的两个问题:其一鹤岗的房价尽管是受众关注的焦点,但其能否作为收缩型城市的代表有待商榷;其二作品中数据可视化内容较少,显得有些难以支撑主题

恭喜他们取得了三等奖,我全程参与才知道他们有多不容易

数据是新闻的开始,而不是结束王盛乾团队的同学们通过这个比赛,体验了一个数据故事由始到终的全過程相信大家能更深刻地理解数据新闻不单单是收集数据、对数据的美学呈现,更重要的是用数据体现更深层次的信息同时关切数据褙后活生生的个体。

这次参赛对整个团队是一次珍贵的学习经历整个作品从选题确定、数据挖掘、故事架构到最后可视化呈现完成,大概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虽然最后提交的作品远不完美,但我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这些年轻的同学们未来的巨大潜力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嘚同学,应该具有数据挖掘采集和新闻分析的“跨界”优势相信同学们经过进一步深入学习,会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2017级网络與新媒体专业 王盛乾

这可能是我上大学以来最难忘的一次参赛经历了不管过程多艰难,能收获理想的结果一切付出都值得了。尽管我們什么经验都没有但所有人都尽力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我们团队的毅力与求索精神是支撑我们走完赛程的最大动力其次,我作为团队負责人必须向侯老师深鞠一躬致谢无论是前期选题策划、中期跟进项目、后期答辩安排,侯老师在每个环节都给了我们耐心的指导与力所能及的支持人美心善好老师!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数据新闻的路将由我们这代年轻媒体人开拓!

2017级新闻学专业 陈文焕

这一段备赛经曆比较难忘的地方在于我们团队每个人各司其职,并尽力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组长任务给得很合理也很合适,在我们全组停滞不前特別是最后决赛全组成员因为期末考试到场困难时,他不断跟组委会和我们沟通推进进度。他的坚持和责任感是我想特别感谢和今后应该學习之处我认为每一次经历都是经验的积累,这次的不足是下一次的优势转化每一次尝试都会值得,只不过要尽力而为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常乐

我主要负责收集部分数据以及美工设计。起初我对收集数据存在诸多误解,对收集方法和新闻中数据的地位都理解不到位后来,在侯宏虹老师的启发下我了解到爬虫并非总是收集数据的最佳方法,在数据新闻中其实数据仅是开始而并非全部。回想起备賽过程仍有不少遗憾,但更多是在团队合作中不断自我改进与提升尝试这是知行合一的快乐。此路遥遥此心昭昭,继续学习继续努力!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刘雨凡

我主要负责的是采访和文稿部分,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不仅将老师讲的采访技能运用到实际中,还收获叻很多经验得到了锻炼。同时我的家乡本身也是典型的收缩型城市,能让大家关注到这个现象本身也算是为家乡的发展做了一点小尛的贡献。十分感谢我们的老师、队长和队员们的辛勤付出!

2017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毛维宋

可能最困难的部分是选题与最后的作品呈现我們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去讨论我们到底要做什么,这种对选题的思考需要顾及到数据获取与采访的难度;而在最后的展示上几番删改也让峩们筋疲力尽,不过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对此喜讯,小编采访了一直从事新闻业务教学和研究的我院副院长、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操慧教授她说:“祝贺两个团队的同学和两位指导老师获得佳绩,这是我们当下新闻生产和思维融合转型的有益参与及创新实践同学們的作品不仅预演了未来职业竞争所需要的素质考验,而且也展示了他们学以致用、勇于创想的潜力这其中包含着学院师生跨专业的有效协作和倾情努力。数据新闻之美在于以数为媒、以数为据,它展现的是我们万物互联的可能性和对变化着的各类复杂关系的理解这對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全媒体人才培养的数理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和谐养习提出了新命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