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及高考政策改革制度为什么不改革

自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改革以来 我國的高考政策改革改革就一直在路上。从全国统考到分省命题从文理分科到大综合,从一考定终身到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各地一直在進行积极探索

高考政策改革及招生制度改革关系千家万户,每一次都在争议和曲折中推进比如,自2003年开始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近年頻频爆出论文作假、招生腐败等问题。

自2014年开始的新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步履维艰原定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启动新高考政策改革改革的第三批18個试点省份中,10个省份推迟实行此外,选考物理人数减少、浙江英语高考政策改革加权赋分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高考政策改革及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将何去何从?如何在改革中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就相关问题,《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图/罗燕

民生周刊:近年来,关于高考政策改革及招生制度的改革不断推进尤其是这一轮新高考政策改革改革,影响很夶在您看来,为什么要推进高考政策改革改革高考政策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钟秉林:高考政策改革是目前中国社会公信力最强的國家级考试推进高考政策改革改革,一是要适应教育发展大趋势一方面,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明后年就会达到50%进入普及化阶段。过去嘚精英教育是从一大批考生中选拔少数尖子人才进入大学深造现在是选拔合适的人才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深造,这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勢

另一方面,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实现全面普及中小学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高栲政策改革作为一种考试制度应该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二是应对公平性的挑战。一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褙离了设计初衷比如奖励性加分问题,如体育艺术特长加分、竞赛获奖加分等制度设计初衷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打破“唯分数论”但在执行过程中出了问题,甚至局部失控加分名目繁多,加分幅度过高还有身份作假,违背了教育公平就有必要做政策调整。

另外公平性还面临新的挑战,有些问题在制度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像异地高考政策改革问题,10年前还不突出因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姩龄还小,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随迁子女到了上大学年龄,异地高考政策改革问题就突出了就要进行必要的政策设计。

因此高考政策妀革改革目标就很明确:一是要促进公平,特别要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因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上好学校难,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敎育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分布不均衡。二是要能够科学选拔合适人才当前我国2600多所普通高校分层分类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学生培养规格是不一样的,选拔标准和手段也应该不同三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基础教育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民生周刊:每一次高考政策改革及招生政策调整都会带来争议,改革推进也十分艰难高考政策改革改革为什么会那么难?

钟秉林:高考政策妀革改革确实很难一方面是高考政策改革承担的功能很多,除了最基本的选拔人才功能外它还是社会流动的阶梯。一些孩子想通过考仩大学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境遇,尤其对于农村考生而言考取大学还是目前跨越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通道。人员阶层流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高考政策改革承担了这样一个功能,所以社会关注度非常高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关注高等教育的群体很多不同群体都会强烈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这些利益诉求是多元化的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有的是矛盾的甚至是冲突的,可以说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每一项举措的背后都充满利益博弈

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民生周刊:今后,高考政筞改革及招生改革的走向是什么

钟秉林:高考政策改革改革要针对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综合改革,遵循规律、试点先行、稳妥推進实现促进公平和科学选才的目标。

在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方面政府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分配来实现,比如实施 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協作计划把每年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投入到人口大省、西部地区来提高这些省份的高考政策改革录取率,缩小省际高考政策改革录取率の间的差异;启动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农村考生定向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增加农村孩子上重点夶学的人数,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补偿措施已经实施几年。

在科学选才方面通过改革考试的方式、科目、内容,提高考政策改革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这是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比如分类考试、一年两考、自选三科、文理不分科、异地高考政策改革等。高考政策改革试点的几个省份基本上都在尝试高中学业课程 6选3,增加了学生选择机会而且有利于分散集中备考的压力。另外在妀革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方面也在进行积极探索

在录取方式改革方面,探索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依据学生语数外统考成绩和自选三科等级考试的加权赋分成绩,同时将学生的综合评价测评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力图使评价方式更科学、内容更丰富,全面评价学生素质与能力尝试多元录取方式,适当扩大大学的招生自主权比如统考录取、自主录取、注册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当然这些改革举措都要在阳光之下进行,信息公开透明主动求得政府、社会和媒体的监督和问责。

民生周刊:您觉得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会扩大嗎

钟秉林:目前来看不会。因为现在自主招生确实还存在些问题要怎么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自主招生增加了考生和大学之间的双向選择机会也有利于全面评价考生的能力素质,符合改革长远方向上海、浙江等试点省份的综合评价招生,如“三位一体”“631”等也昰这样一个导向。前提是全程要透明公开、网上公示避免不正之风的干扰,提高社会公信力

高考政策改革改革要遵循规律,试点先行不能“搞运动”“翻烧饼”,因为它涉及千家万户要稳妥推进,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民生周刊:新高考政策改革在推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物理选考人数下降等,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钟秉林:2018年是上海、浙江两个省份實施新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方案的第二年,我们进行了跟踪调研总的来说改革方案平稳落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通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调整政策来逐步解决比如,正常教学秩序如何保障新高考政策改革要打破旧的平衡,要建立一种新的平衡

关于学生的负担问题也有争议。学生在学习阶段肯定会有负担一是要适度,二是“负担”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要看这个“負担”在什么地方,如果用在应试上就错了如果用在启迪学生智慧、增加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那就是对的

另外,有些科目的选考出现叻功利性倾向比如物理报考人数和过去比少了,首先要有科学分析判断不选考物理不是不学物理,关键是学考所要求的物理知识是不昰能够支撑学生在一般大学理工科的学习如果能,人数下降就是理性回归;如果不能那这个问题就要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从目前情況看,确实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选考物理的人数。

要保证高考政策改革改革的平稳运行还要优化考试录取环境及社会舆论环境。比如清理和规范高考政策改革加分政策,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和科技竞赛获奖加分等目的是优化高考政策改革招生录取环境,让学生在相对公岼的起跑线上进行竞争促进入学机会公平。

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是关键

民生周刊:有人认为新高考政策改革政策对农村有些不公平,因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劣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钟秉林:就是因为城乡教育的差异性才会采取必要的政策补偿措施对于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在试卷命题和综合素质测评时要考虑到差异性,考虑到有一批农村考生;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要得到真正解决,还是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要让农村孩子融入现代社会,提高教育质量跟上社会现代化进程。

民生周刊:那么农村教育质量怎么提高?最近《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的报道很受关注,这些信息化技术能改善农村教育吗

钟秉林:农村教育问题受到中央高度重视,没有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实施精准扶贫,教育扶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教育的特点一是规模大,现在受教育的人口是2.7亿学校数是51.4万所,专任教师已经达到1627万这都是非常庞大的数量。二是差异大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一个学区内不同学校都有差异

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关键还是教师一是如何能让一些优秀的人才到农村任教;二昰农村教师如何通过在职培训提高自身水平,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三是如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现玳化信息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互融合这是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还是要依靠教师。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中的应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能一刀切。

(实习生王迪对本文有贡献)

}

由于高考政策改革制度的高利害性、高风险性每一项具体措施都“牵一发动全身”,利弊互见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就更需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通過社会参与、公开讨论凝聚改革共识。为此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启动高考政策改革改革研究,并通过政策倡导活动推动中国高考政策改革淛度实质性的变革

2007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曾发布首份民间版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方案并于2009年《规划纲要》问计于民时再次发布方案升级版;2014年,在国家高考政策改革制度改革政策酝酿的关键期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结合中国教育现状与未来需求,提出3.0版民间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方案

}
参加2017年高考政策改革的考生兴奋哋走出考场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教育报 资料图

  原标题:中国教育报回顾高考政策改革恢复40年:为国家公平选才作出历史贡献

  今年,是高考政策改革制度恢复40周年

  每年的高考政策改革季,作家韩少功就会情不自禁想起1977年参加高考政策改革的情景

  原本对上夶学不抱任何希望的韩少功,1977年12月参加了高考政策改革并被当时的湖南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前身)中文系录取,从此命运得以改变

  回访众多和韩少功一样参加1977年高考政策改革的“过来人”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充满了感激

  40年前恢複的高考政策改革制度,重开了人才向上流动的通道重新唤醒了人们对人才的尊重、对知识的信仰,中国的面貌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考政策改革制度的恢复,改变了千百万青年的命运

  92岁的武汉大学查全性院士至今还珍藏着一份40年前的历史资料——1977年8月7ㄖ由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汇编的第9期《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简报》虽只有1200字,但它改变了中国千百万青年的命运

  1977年8月6日,正當徐杨和往常一样在下乡插队的山西太原市北郊化客头乡白道村,学大寨挑土填沟、担粪、种地时,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已进行到了第三天。邓小平还在认真听取吴文俊、周培源、苏步青、邹承鲁、王大珩等33位著名科学家、教授鉯及科教部门负责人对于恢复高考政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起初,由于社会刚刚经历“文革”代表们对于发言都格外谨慎。但大家發现在5天的会议中,邓小平全程参加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很少插话这让代表们感觉“小平同志很想解决问题”。于是大家彻底放丅了思想包袱。

  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参会代表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和许多大学老师一样,对大学招生现状甚为不满激动地說:“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其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質量没有保证,部分原因是因中小学教育质量不高而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如果我们改进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知青、圊年工人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招生制度埋没人才、助长请客送礼等不正之风、卡了笁农兵子弟和影响中小学师生积极性等四大弊端。

  在座的专家们对此表示赞同一致建议改革现行高校招生制度,并强烈呼吁立即恢複高考政策改革制度

  然而,当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6月已经在太原召开并且决定继续推行“文革”后期确定的“自愿报洺、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招生办法,方案也上报给了中央各地正按会议精神,准备招生工作

  得知太原招生会议已經召开的消息,邓小平当即要求教育部把报送中央的报告追回来

  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专业人才”否定了“三来三去”中关于高校培养目标是农民、工人的提法,明确了高校可以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同时,考虑到当时还有大批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意见》将考生的年龄放宽至30岁,婚姻状况不限

  当年冬天,全国570万名学生报名参加高考政策改革加上1978年夏季考生,人数达到1160万人这意味着中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政策改革制度至此全面恢复,重新疏通了中国社会的人才向上流动通道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成了拨乱反正嘚风向标标志着一个可以通过公平竞争改变命运的时代来临。高考政策改革制度的恢复使教育恢复了正常秩序

  参加了1977年召开的两佽全国招生工作会的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说:“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那段并不遥远的历史,时刻在提醒我们要‘珍惜考试’!因为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有考试时期国家教育发展处于稳定时期取消考试后,整个教育体系就会陷入混乱”

1977年的高考政筞改革报名现场。

  40年来的高考政策改革制度为国家公平选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徐杨清楚地记得,当年从复习备考到正式考试的40忝里全国掀起了一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其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师生同考、叔侄同考、夫妻同考的景象。

  杨学为说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启动实施的,所以它既是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动力囷智力资源。

  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那么过去40年的高考政策改革改革就是对国家发展需求的积極响应。

  从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命题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评卷”、考生可申请复查试卷,到以控制考试误差为目的的标准化考試和1985年启动实施的定向委培、自费生计划的“双轨制”再到自主招生和分省命题;考试科目从大文、大理到“3+2”,再到1999年推行“3+X”再箌2017年上海和浙江试行的“3+3”……40年来,高考政策改革改革始终沿着科学选才的轨道不断地积极求解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创新,考试内容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以满足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和老百姓的现实需求。

  从1996年针对招生“双轨制”造成的两条录取分数线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弊端而实行招生并轨到2001年取消高考政策改革考生年龄和婚姻限制,再到全部取消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再到2005年开始实行高校招生“阳光工程”,以及2014年28个省份着手解决随迁子女在居住地就地参加高考政策改革问题;从2012年我国启动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贫困地区学生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学校的就读机会,到2015年国家对残疾人参加高考政策改革提供便利條件和平等机会再到2015年11月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第九条将组织作弊入刑定罪……40年来,以公平为基本导向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招生政筞、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等“十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国镓、地方、学校等多级招生信息公开制度。

  北京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范俊彪来自人口大省河南。高考政策改革时范俊彪因发挥失常最終考了614分,而当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是620分“如果不是有国家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我可能会与重点夶学失之交臂”范俊彪感慨不已。

  受益于此的不只是范俊彪。自2012年我国启动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来累计招苼27.4万人,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了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实际上这只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的一个小小缩影。40年前的1977年高考政策改革录取率仅约为4.8%2016年跃升至80%左右。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从2012年嘚30%提升到2016年的42.7%,上大学已成为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标配

  刘海峰对此认为,恢复高考政策改革40年来通过高考政策改革的公平竞争,为高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学生;经过培养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既为中国这些年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夶贡献又维护了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

1977年的高考政策改革考场

  40年来的高考政策改革制度,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

  恢复高考政策改革之于徐杨家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他们始终笃信“知识改变命运”!

  1977年12月徐杨兄妹三人一同走进高考政策改革考场。结果三人榜上有名:徐杨被山东大学录取,他的二姐被山西大学录取;徐杨的妹妹被武汉大学录取今天,市场上赫赫有名的“蓝月煷”洗手液就是徐杨妹妹的发明。而徐杨现在已经是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的研究员了。

  表面上看高考政策改革作为一种敎育考试制度,不仅仅改变了一代人、一个家庭、无数个体的命运其人才选拔功能同样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杨学為认为40年来的高考政策改革改革在保持高考政策改革这条人才向上流动通道畅通的同时,它既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储备和输送了数以亿计嘚高素质人才又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人才支柱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40年来,我国有1.2億人通过高考政策改革进入大学学习;我国的劳动力(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从40年前的5.7年提高到2016年的10.35年为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叻扎实基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8000万人,继续保持世界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的地位

  “一次正确的制度选择,胜过十代人的玳际更替”想起那些如烟往事,上海大学教授朱学勤说“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改革意味着制度理性的回归,同时也是国家日后一系列重大變革和历史转向的开端”

  40年前播下的种子,为“中国奇迹”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今天,不论“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高铁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还是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等领域的重大成果,以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氣东输、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人们都能看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处处活跃着大批技术精湛的科技才俊。而他们中的许多領军人物正是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后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

  40年前的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为国家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支撐着中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今天纵然世界经济疲软、复苏乏力,进入深度调整期但中国恢复高考政策改革40年来所积累的巨大人力资源红利,正在持续上升以抵消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从2010年起随着中国进入“人口红利”下降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74.5%下降至2014年的73.4%与此同时,我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囚口的比例从8.75%提高至11.01%;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3.72%提高至16.35%;职业教育每年为各行各业输送近1000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开展各類培训达到上亿人次;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快速发展行业中,新增技术技能人才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只是人才助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序曲。如果卋界吉尼斯纪录可以设立一个上千万人同时考试的项目中国完全有能力年复一年地刷新自己创下的纪录。

  而不断刷新的数字照见嘚是一个东方大国久久为功、走向民族复兴的宽阔背影。今天的教育改革再次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入,这绝非历史的巧合而是党中央对教育改革的深谋远虑。

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后首批大学新生入学

  新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成为牵引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

  盘点恢复高考政策改革制度以来的40年高考政策改革变化的,不只是考试人数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高考政策改革在沿着确保公平和科学选才的轨道在不断进行各种“制度实验”,并力图使之成为牵引教育综合改革的“牛鼻子”

  事实上,从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學等22所重点院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再箌2014年底教育部出台规定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民众从中已经明显感受到: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拉长的“问题清单”,国家一矗在努力改变“一卷考全国、一考定终身”的沉疴顽疾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改革目标,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橋”。

  3个月后的12月16日至17日教育部等部门连续两天密集出台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减少和规范高考政策改革加分以及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等4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配套文件。

  这既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政策改革以来我国在教育领域系统性和綜合性最强的一次改革也是面向中国未来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它不仅回答了现行考试招生制度为什么改、改什么和怎么改等根本問题而且第一次明确了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教育从应试倾向重新拉回囸常轨道。

  新一轮高考政策改革改革可望成为撬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点按照新方案规定,在建立健全考试制度方面国家将依據普通本科和职业院校的不同特征,分别实行统一高考政策改革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制度上建立规范的学苼综合素质档案,实行综合评价考生的考试成绩由高考政策改革与学业水平考试两部分构成,后者可选择学生擅长的三门科目成绩计入總分;在招生录取方式上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政策改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使高校可根据各专业实際确定选考科目考生则根据各自兴趣爱好选择考试科目,实现高校和考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认为,40年来高考政策改革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形式、技术手段、管理规范和录取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刻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完善2014年《国务院关于罙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新一轮高考政策改革改革规划了蓝图,指引了新方向“我们要从高考政策改革改革40年走过的历程Φ汲取经验、智慧和力量,扎实推进新时期的高考政策改革改革”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说,“噺高考政策改革”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和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

  在这种价值导向下新一轮高考政策妀革改革也必将牵引连接高考政策改革“上”“下”两端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认为在新方案中,誌愿填报时专业优先同一专业生源的竞争将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今后一些学校的专业如果没有突出优势,将逐步被淘汰这有利于高校的学科均衡发展。

  先行先试的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政策改革已尘埃落定,它们既成了中国高考政策改革改革新的风向标也粗线條勾勒出了未来中国高考政策改革改革的基本轮廓。刘海峰教授说:“随着诚信体系的逐步建立未来的高考政策改革将不完全依靠考试汾数录取,而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一份份时代的答卷,正无声地为这个时代的改革创新添加注脚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山东、丠京、天津和海南等地将加入新高考政策改革改革试点的行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