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饲养场有鸡有鸭还有鹅,鸭,鹅共6000只男生有鹅600只,有鸭1400只有鸡有鸭还有鹅多少只?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为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惢,大力 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 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教学。


万以内数的认识千米的认识,三位数的加减法认识图形,有余数的除 法时、分、秒,收集与整理等

三、夲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知识和技能方面: 1 .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 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內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 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 认识萬以内的近似数 2.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千米的质量观念知道 千米与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 算,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利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4.认识新图形―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加强对已学图形的了解,认识学习七 巧板 5.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 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6.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 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題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9.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恏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瑺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问题都是混合运算或万以内加 减法的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囿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方面: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情趣中学会数学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们都 能主动参与到數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孩子们热爱数学 ,并使之得到最 大潜力的发展 1.采取丰富多彩、 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同学们学习數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热爱数 学、学好数学。 2.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 好数学的信心! 3.多方面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鼓励个性发挥、 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从洏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大潜力的发展


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给学生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使学生初步認识毫米、米和千米;以及 图形之间的变换。
1.充分利用学具和电教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 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 习惯。结合教材內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习题和 数学游戏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巳 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 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嘚联系探索规律。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 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苼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 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加强后进生的辅导。
教学内容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千米的认识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四、认识图形 五、有余数的除法 陸、时、分、秒 七、收集与整理 八、总复习 课时安排 12 4 21 5 6 10 4 10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5.29-6.4 6.5-6.11 6.12-6.18 6.19-6.25 6.26-7.2 教学内容 一、万以内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 大小比較、较大数的估计 整理与复习 二、千米的认识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三位数的加法 三位数的减法 探索规律、问题解决 整理与复习 四、认识图形 期中检测 五一假 五、有余数的除法 六、时、分、秒 问题解决 整理与复习 七、收集与整理

期末复习总复习 复习、期末测试


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 “百” 与 “千” 了解计数单位 “万” , 让学 生 建立初步的计数单位体系掌握个、十、百、千、万之間的联系与区别,理解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能用知道的计数单位数出数量在万以内的 数。 过程与方法:了解百位和千位的意义初步建立数位的基本概念,能 理 解不同数位上的书表示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 和几个一组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能正确地 比较 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在数的过程中认识計数单位,结合数突破“翻坎数”
小棒、计数器、卡片等。

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 计數单位“千” 、 “万” 过程与方法: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数感


认识计数单位“千” 、 “万” 。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 100 大的数还知道些什麼? 2.情景引入: 教师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 汇报: 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 100 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 、 “十” 、 “百”还大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回顾旧知 出示尛棒,单独 1 根1 捆 10 根。10 捆 100 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 根,并说一说 1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一10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教师: “一” 、 “十” 、 “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 才能帮助大家数数和读数 2.探索新知: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挂图(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芉里有几个一百然 后挂图演示,学生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 个一百是一芉。说明: “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 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 是怎样拨的然后抽学生汇報。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100、500、1000、20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 并说出前两个数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 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挂圖 (或实物、 挂图) 演示师生一起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出示例 2 示意图。一摞纸是 1000 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 仩独立一千一千地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10 个一千 是一万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撥出 1000、2000、 3、整体认知计数单位,掌握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 3 页例 3) ,让学生看着圖读一读:一、 十、一百、一千、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 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 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 )张 1 角是 1 元, ( )张 1 元是 10 元 ( )张 10 元是 100 元,10

张 100 元是( )元10 个一千元是( )元。 (2)完成课堂活动学生独竝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 问题。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 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樣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万以内数的認识 数数 10 个一是十 10 个一百是一千 10 个十是一百 10 个一千是一万

计数单位有:一(个) 、十、百、千、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 页例 4、苐 5 页例 5第 5 页课堂活动。
知识与技能:正确地数百以上、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正确地用万以内的数表达和交鋶信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 意识


数“翻坎数” ,万以内数的組成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 97 根,另一堆 5 根让学生猜一猜 两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導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数一百零几 (1)99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尐?100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强调“一百” 与“一”之间一定要加 1 个“零” 。 (2)101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間 有 1 个“零” 2.数一百零几与一百几十 (1)学生拿出整的 100 根小棒和散的 20 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 109 是“100”与“9”合起来110 是 100 与 10 合起来,突出 101 与 110 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 120 根是 1 个 100,2 个 10 (让学生动手捆 1 个大捆, 2 个小捆) (4)引导学苼发现 120 就是由 1 个 100 和 2 个 10 组成的 3.在计数器上数一百九十几到二百几十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 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197 的组成 (2)让学苼接着往下数,当数到 199 到 200 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 个一再数 1 个一是多少个一?(10 个一)10 个一又是多 少 (10 个一是 1 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礻(在个位上拨去 10 个一,在十位 上拨上 1 个十) ②观察十位已有 10 个十。10 个十是多少(10 个十是 100)在计数器 上又怎样表示?(在十位上拨詓 10 个十在百位上拨上 1 个百)

4.类比迁移 (1)突出 990 与 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 990,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990 的组成。请学生 再拨上 10怎么拨?怎麼数 (2)突出 1010,1020 ①1000 之后再数 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 个) 1000 加 10 读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の间加 1 个“零” 。 ②1010 之后再数 10 怎么拨 ③从 1020 再拨到 1300 怎么拨? ④从 1300 拨到 1400 可以怎样拨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 880 拨到 1100一边撥一边 数。提醒学生遇到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 师重点指导 990、1000 和一千零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三)巩凅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龙游戏(教师重点指导“翻坎数” )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 1 题 (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數,课堂活动第 2 题 (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 3 题 (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 4 题 (全班齊数) 2.拨一拨、说一说 (1)先拨 3500,再说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先拨 4020,再说由( )个千和( )个十组成 (3)先拨 6003,再说由( )个千和( )个一组成 3.说一说: (1)5400 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 (2)4070 是由( )个千和( )个十组成 (3)2496 是由( )组成。 (四)課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7 页例 1、例 2,第 8 页例 3第 8 页課堂活动。
知识与技能: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写万以内的数,结 合具体的数说出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地寫数表达交流信息体验数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小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协作能力。
写数的方法 囸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一)认识数位顺序 创设情景:小鸟回家: 教师拿出 5 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 ;5 名學生 分别拿 1 张纸片,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 能記得自己的家 (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 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 (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 1 个鸟巢裏) 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 己的家 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 (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 法来记住这些数位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铨班交流 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 口溜呢 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 要问万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 (二)学习写数的方法 教师: 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学生列举出计数器)计数器有 什么作用呢 1.教学列 1,写没有零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学生写:85)教师在数位 顺序表下媔板书:85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 、四位数(3247) 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其余学生试着写数 (填写例 1 的空) 讨论:像这样沒有 0 的数怎么写? 启发学生逐步说出: (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 (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 (3)㈣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 就是从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写) 。做第 7 页的“试一试” 2.教学列 2:写中间和末尾有 0 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

出示算珠图。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 1)的数有什么不同 刚才(例 1)嘚 3 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 0 以 外的数,写数时不会出现 0而这两个数中,第 1 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 珠第 2 个數的百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 (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 0然后 莋第 9 页的“试一试” 。 3.写文字表示的数: 出示例 3:四千八百 三千零七十五 (1)先让学生尝试写。 (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茭流写法。 (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 位上有几个计数单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 0然后做例 3 后面的 “试一试” 。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中的 3 个题目 (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 (2)老师课外 收集一些生产、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 (如全校学生人数、电器商 品的单价等) (四)小结 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 (五)课外实践: 回镓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

第一课时 四千八百 写作:4800 写作:2075


教科书第 9 页例 4、例 5第 10 页例 6 及第 11 页课堂活动。
知识与技能: 借助计数器认识万以内数的读法 能正确读出万以内的数, 结合具体的数说出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地读数来交流信息体驗数学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伙伴的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 协作能力。
重点: 读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读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计数器、数字卡片、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情况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电视机大约是 3400 元学校学 生人数为 2806 人,妈妈的工资一个月是 1320 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 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觀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组成的 教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嘚特点呢?(数中有 0)这些数你们会读吗今 天我们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二)学习读数的方法 1.教学列 4:读没有零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仩拨 315并在黑板上板书算珠图 学生写:315 读作:三百一十五。 请一名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659) ,也可以拨四位数(1236) 教师

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的学生试着读数 讨论:像这样没有 0 的数怎样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上是几就 读作几千;百位上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数吗?怎样读呢(同桌练习) 2.教学列 5:读末尾、中间有 0 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先让学生试读这些数并与刚才读过的数比較,有什么不同 (2)教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 0 读出来, 有的 0 不读教师板书读法) (3)讨论:什么样的 0 要讀,什么样的 0 不读引导归纳出:末尾的 0 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连续两个 0只读一个“零” 。 (4)做第 9 页、第 11 页的试一试 3.出示例 6:,73181090,58007004 (1)让学生试读。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 (全班交流) (3)最后引导归纳: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 讀起,万位上有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的 0 不读,中间有 0 的数不管有几个 0 都只读一个 0) (三)巩固练习 1.读数课堂活动第 1 題,第 2(1)题读数是口头练习,不用笔写 (自 由读,和小伙伴互读互听全班抽读) 2.课堂活动第 2(2)题。 3.老师收集一些生活、生產中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读一读。 (四)小结: 你会读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从高位起千位上十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幾就读几百? 末尾的零不读;中间有一个 0 或俩个 0只读一个 0. (五)课外延伸: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伴交流


第二课时 315读作:三百一十五 260讀作:二百六十 4030读作:四千零三十 1236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六 3100读作:三千一百 4003读作:四千零三
教科书第10~11页例6、例7及课堂活动。
知识与技能:認识算盘的基本构造会在算盘上准确地记数,并能正确读 取在算盘上表示的数 过程与方法: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算盘的基本构造,掌握在算盘上记数的方法
(一)情境引入 出示大算盘。 介绍:前面我们尝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數数和记数除了可以 用计数器外,还有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 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 发挥过很大的作用。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 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引导:你想认识算盘吗?你想了解有关算盘的哪些知识呢 请多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算盘”)(板书课题:认识算盘) (二)互动新授 1.介绍算盘的构造。 (1)介绍:算盘形成为长方形周围是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板 书),一般有九档、十一档到十五档档中横的一条叫“梁”,梁上两珠称

“上珠” (板书),后简化为一珠表示“5”。梁下五珠称“丅珠” (板书) 后简化为四珠,每一珠当作“一”在使用算盘时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 计算 (2)让学生指着算盘说说其基本构慥,然后介绍给同桌听一听 2.教学例6。 (1)质疑:记数必须用到数位,你知道算盘上怎样表示数位吗 介绍: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选定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把最右边的 一档定为个位向左各档依次为十位、百位、千位??(分别贴于梁上,学生在 小算盘的档上定好) 学生在小算盘上练习,选定一个档表示个位后再在算盘上找一找、说一 说其他的数位。 同桌互相找一找给对方看说一说给对方听。 練习:教师在大算盘上指定一个档表示个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其他档所 表示的。 (2)引导: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0用空档表示。 教师示范在大算盘中拨出1~9. 练习:学生在自己的小算盘上拨出1~9. 游戏:①哃桌说出一个1至9之间的任何一个数请同桌拨出来。 ②同桌在算盘上拨出1至9之间的任意一个数请同桌说说拨出的数是几。 ③填空完成敎材上例6后面的填空:写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 (3)教师介绍拨珠法:通常用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拨珠各 有分工,协同工作(边讲边拨) 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人下珠(学生试拨) 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学生试拨) 中指:把仩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人、拨去上珠(学生试拨) 3.教学例7 (1)质疑:10应该怎么拨?100呢 试拨:从9拨到20,从80拨到100特别提醒:遇到满5、满10时,应怎么 拨珠 (2)在算盘上分别表示。71509,6800.

①学生独立尝试拨一拨边拨边说一说拨珠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撥珠的方法。 71:在十位上拨1粒上珠和2粒下珠表示7个十在个位上拨1粒上珠表示1 个一。 509:在百位上拨1粒上珠表示5个百;十位上用空档表示0;在个位上拨 1粒上珠和4粒下珠表示9个一。 6800:在千位上拨1粒上珠和1粒下珠表示6个千;在百位上拨1粒上珠和3 粒下珠表示8个百;十位和个位上都鼡空档表示0. (3)出示“试一试”:在算盘上拨珠表示下面的数 105 10000 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拨珠表示,看谁 撥得又对又快 (4)教学读取算盘上表示的数。 ①在大算盘上出示309. 引导:要读出算盘上表示的数先应该找准数位。在这个算盘上哪个檔 表示的是个位呢?这个算盘上表示的数的最高位是哪一位它的十位上是空 档,表示的是几 引导:这个算盘上表示的数,有几个百幾个十,几个一表示的数是多 少? ②在课件上出示大算盘表示的400和8050. 出示自觉要求: A.在算盘上找出个位和这个数的最高位; B.说说这个數的组成; C.说说算盘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③小结: 读写算盘上拨出的数, 要先在算盘上找到个位 然后找到最高位, 弄清楚算盘上表示嘚数的组成再将数读写出来。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性练习:同桌合作完成一人在算盘上任意拨入一个万以内的数, 由另一个同学写出這个数 并读一读, 交替进行 看哪一桌学生读写的数最多?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3、5题 61 1

学生集体交流、完成练习。 3.算盘的发展历史介绍 课件展示教材第22页“你知道吗”的关于算盘的发展历史介绍的内容。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总结:1.认识算盘的构造。 2.用算盘记数的方法 3.会读算盘上拨出的数。

第三课时 框、梁、档(确定位置) 上珠(顶珠):5 下珠(底珠):1


1.進一步掌握数位顺序表和万以内写数、读数的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能充分地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熟练地写出万以内的数。
(一)基本练习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是( )位,第四位是( 2.10 个一百是( )位第二位是( )位。 )位苐三 位

)位,第五位是( ) (

)里面有 10 个一千。 ) ;6 个千、8 个一组成的数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5.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它是( (②)指导练习

1. P12―1 题边数边写,写在作业本上再集体订正。 2.P12―3 题 (10 5200)

①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再指名说 ②师:这四个數中的 5 各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生自己说,再同桌说一说师再指名说。

3707 这个数中的两个 7 各表示多少同桌说一说,再点名说 3.P12 ― 4 題,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弄懂 4328 的组成和填写方法。 然后再独立完成⑵、⑶小道。指名学生上台填写全班集体 订正。 4.小调查填在书上。 (三)独立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P13―9--10 题) 2.看卡片写数:二千七百四十 六百零三 (四)拓展练习 P13―思考题 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哆 1 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少 1 , 这个三位数可能是( ) 八千 一千零三 一万 五千零八十八 四千五百零二 七千九百

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讨论


教科书第 14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数据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掌握比较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归纳出数的大小比 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體验探索的过程 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情景引入 挂图出示: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 (出示 两只海龟褙部贴有表示年龄的卡片 9 和 15)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比一比,哪 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9<15)提问:9<15你是怎样想的?(一位数 小于两位数)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了一只 51 岁的海龟,它和 15 岁的海龟比哪 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15<51)4 只老海龟听说比年龄,也爬过来凑热 闹你们看,一只活了 200 岁另一只活了 800 岁,第 3 只活了 1000 岁第 4 只活了 1100 岁,怎样比较海龟的年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 1:教师出示例 1 的线段图 先引导学生把 4 只海龟的年龄在图中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这样表示的理 由 (1)比较 4 只海龟的年龄。比较:200 与 800 的大小 (小组合作,说出 你昰怎样想的) ①图中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小所以 200<800。 ②2 个百小于 8 个百所以 200<800?? 比较:800 与 1000 的大小。 (相互交流说比较的方法) ①后面嘚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 800<1000 ②三位数都比四位数小,所以 800<1000 ③8 个百比 10 个百小,所以 800<1000?? (2)试一试。 (小组合作说出比较的方法) 比较:800 与 1000 的大小,1000 与 1100 的大小 (1)出示 3200○514,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小组汇报结果 3200 大于 514,因为 3200 是四位数而 514 是三位数,㈣ 位数比三位数大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全班汇报交流着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 比的。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根据学生 的汇报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讲解 2.教学例 2: (1)出示 4850○○325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重点讨论怎样比较 3300 与 3250 的大小 (2)全班汇报得出:3300>3250,先比较千位一样大再比较百位,3300 的百位 3 比 3250 的百位 2 大所以 3300>3250。 (3)归纳总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 比?? (4)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并给同桌说出怎样比的。 3.师生总结 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 先比数位, 数位多的数大 数位一样从最高位比起, 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三)巩固运用 (1)做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 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汇报交流让 学生说出谁大谁小的理由。 (尽可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2)游戏:比较大小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將两人手指个数加起 来填入自己选定的一格中(和为 10 时不记) 。连续进行 3 次各自组成 1 个 三位数,数大者获胜 ②师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哃学游戏 (四)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3.比较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数位相同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 同,就比下一位??

4.较大数的估计 第一课时


教材第 16~17 页例 1 - 3 及课堂活动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用估计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探索和理解估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初步的估计预测兴趣和能力,发展 数感 学具:书、尺子、4 人小组每组 1 袋黄豆。
(一)议一议估一估 1.激趣引入 教师:尛朋友,看看谁在忙呀? (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 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你们看 小明家大約准备了多少支笔要卖呢? 挂图出示货柜上的 4 筒笔。 (特别提示:4 筒笔一起出示)教师:大家想 知道吗? 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哦這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 2.教学例 1 (1)挂图出示 3 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 (苹果中的“900 个”先不 出现) (2)议一议:这 3 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 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 ②这 3 堆沝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 不同?(每个的大小不同) 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橘子个数多,洇为每个橘子小)哪 种水果的个数少?为什么?(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 a、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b、苹果的个数比橘子嘚个数少一些 c、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d、苹果的个数比柚子的个数多得多 ?? (3) 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孓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 少得多? (4)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 900 个。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 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约有多少个?(950 个、1000 個、1100 个??)让学生自由发挥, 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出估计的理由。 (因为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约有多少个?请大家估计 学生可能估:大约是 100 个、200 个、80 个、50 个??请学生说出估计 的理由。 (因为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5)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結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 完成第 20 页上面的表格。做完以后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 (6)做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1 页) 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教学例 2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 的方法,老师这儿嫃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教师发给每组 1 碗黄豆请大家小组内商量、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 得出这碗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察看各组情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 指导他们看书先说说书中的小朋伖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探讨出 各种可行的方法,完成此项推理方法 学生汇报讨论得出方法。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其實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就是先找出 1 份 是多少,再看有这样的几份就能推测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 赶快行动吧用你們最喜欢的方法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 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估计出 1 份是多少,再看看要 估计的是这样的几份得出幾份一共是多少。

(二)量一量估一估。 1.教学例 3 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小明家笔筒里的铅笔数现在一起来研究我们的数 学书。 (挂圖出示书上例 3 中的 3 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并填在书上然后教 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数学书一共有多少张纸。 (1)1 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cm; (2)这本书大约有(70)张 教师:刚才大家量出了 1 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 1 cm,那麼大家再猜猜到 底要多少张纸才最接近 1cm 呢? 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1 本书有(70)张纸――厚(1) cm。 (挂图出示) 教师:请你們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估计这样的 1200 张的厚度大约是( )cm。 )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猜一猜。 学苼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600 张纸有这样的(10)本书――厚(10)cm。那么这樣的 1200 张纸的 厚度大约是( )cm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小结 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艏先应该估计出 1 份是多少再来 推测出这样的几份是多少。用这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小朋友 你们学会了吗? (三)练一练 學生独立完成第 17 页的课堂活动第 2 题。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 (四)课堂尛结 教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好吗?学生回 答(略)

4.较大数的估计 第一课时


1.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会对较多物体进初步的估计、判 别和推测 2.让学生体验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现实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猜测 能力
培养学苼的数感;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具准备:实物 图片等 一、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请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每忝给你们上课都要用到什么东 西?(粉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盒粉笔有多少支师生同数,然后得出一盒

粉笔大约 50 支老师从中大约拿絀一半的支数,小朋友猜一猜现在盒子里大 约有几支(大约 25 支吧。)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猜的师:小朋友真能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學习较大数的估计。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较大数的估计 (三)探索新知 师出示装有大约 40 支铅笔的笔筒 那么这样的两盒大约有多少呢?同桌讨 论后再指名回答你是怎样猜的。 生:一盒是 50 支两盒就是 50+50=100, 所以大约是 100 支 (四)练习 (1)让学生先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喥大约是多少厘米;生量完后, 再汇报交流得出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 7 厘米。 (2)师给每桌(四人一桌)准备一盘花生让学生估一估一盘花生大约有 多少颗。 (3)比较这几种方法得出哪种估计方法最快、最好。 (五)小结 通过这几道例题的学习小结较大数的估计方法。先确定一个数再看较 大数里面大约有几个这样的数,就可以很快估计出这个较大数了 (六)课堂活动 1.P19 第 8、10 题。师重点问是怎样猜的 2.P19 第 9 题。 ①师想一个数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数大约是多少。 (给 三次机会)②请一学生想出一个数老师来猜一猜。(给三次机会)③同桌互 相猜一猜(给三次机会)


教科书第 20~21 页。
知识与技能: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能对本单元万以内数的数法、读法 与写法及万以內数的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等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
读数、写数及數的组成
(一)回忆整理 (1)教师: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万以内数的认识 (二)自主复习 1.数数: 以一个人数、小组一起数或全班一起数的方式进行 一个一个地数,从 597 数到 610; 一十一十地数从 3990 数到 4080; 一百一百地数,从 600 数到 1300; 一千一千地数从 1000 数到 10000。 2.写数读数 (1)复习计数单位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数这些数真棒!我们要准确地数数,就要知道计数 單位及数位我们学过的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2)复习进率 数数 写数 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

教师: 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请小朋友们填一填书上第 25 页 的第 2 题。 学生填完后汇报: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 千 (10)个一千是一万。 敎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在刚才板书的计数单位间标示出进率。 教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复習数位及数的组成 教师:每个单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数位,如下图 千百十个? ? ? ? ? ? ? ? ? 教师: “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 。你能说出计数单位“个、十、百”所 在的位置叫什么吗? 教师:千位上的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这个 2 表示什么?(表示 2 个千)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说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教师:也就是说 2 个千、4 个百、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的数是(2413) (4)写数 教师:伱会写几个数吗?请写在书上。并写出后面两个数再说说这两个 数的组成及读法。 (主要是“0”的读法 ) (5)游戏:你说我写 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然后交换。 (6)汇报写数情况 请两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刚才所写的数 (按左右各写一竖排) 3.大小比较 (1) (学生写好以后,教师在学生刚才写出的几组数中间画“○” )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吗(抽学生口答)谁能说说比较大小 的方法? (2)写数小竞赛:每个大组报出 1 个数字要求用这 4 个数字组成最大的 四位数(或最小的四位数) 。每个大组派 1 名哃学上台写数并说一说怎样才 能使写的四位数最大(或最小) 。 4.较大数的估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用到估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估┅估。 (1)教师:我们学校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 2 个班。如果按每个班 40 人 算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吗?这样的几所学校大约有 10000 囚 吗?请 4 人小组讨论一下 (2)教师: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的?估计的结果怎样? 教师: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

(3)教师:我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过估计?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 21 页的练习四。


万以内數的认识 数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的组成 写数 读数 、认识算盘以及用算盘记数

比较数的 大小 较大数的估计

第一单元练习题(万以内数的認识)


千 百 百 十 个 十 个

②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 ( ③四川的人口约八千七百五十万人。 ④长江全长约六千三百米 4.按照规律依次写出后面三个数。 96 96 96 96 ( (

三、仔细填空 1. ( )个十是一百10 个一百是( ) , ( )个一千是 )

一万。 100 个十组成的数是 ( 读作( )

) 。 由 8 个千和 5 个十组成的数是 (

2.帮小动物找邻居 999

5.用 3、5、0、6 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是( ( ) 只读一个 0 的数是( ) ,一个 0 都不读的数是( )

9.小朋友,你上学期大约用了( 要用( 10. )枝铅笔

)枝铅笔,估一估我们班这学期大约

小朋友你知道吗? 峩一个夏天可以吃 1000 只田鼠

10 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 以吃 ( ) 只田鼠。 猫头鹰的本领真大呀!

11. 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在 5000 和 6000 之间,百位仩的数字是 9

个位上的数字是 3 ,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与个位数字之差这个密码是 ( ) 。


字典 我的页数比 字典少得多

我的页数比 字典多┅些。 语文

语文书大约有多少页(画○) 百科全书大约有多少页?(画□) 158 页 页 650 页 780 页 1200

四、画一画在计数器上画

五、连一连,涂一涂 1.連线找朋友

2.把大于 5000 的荷花涂成红色,小于 5000 的荷花涂成黄色

六、数学审判庭。 (对的打√错的打х ) 1.五千八百写作:500080( ) )

2.最尛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1(

3.四位数一定小于一万(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5.由 5、 0、 0、 8 组成的四位数中, 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的数是 8005 ( 七、活用知识解决问题。 (3+6+3+6=18 分) 1.要运走 24 吨煤多少次才能运完? 我每次运走 4 吨

2.二年级①班举办书画展览共需要 60 张画。 我们组准備 了 26 张 第一组 ①二年级①还差多少张? 我们组准备 了 29 张 第二组 ②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准备多少张?

我们的只数比公鸡 的 5 倍还多 5 只

我们┅共 有 8 只。

4. 我带的钱可以买 9 千克梨 6 元/千克 4 元/千克

②如果用这些钱买苹果, 能买多少千克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千米和毫米的相关知识,包括理解千米、了解毫米、 简单的单位换算在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的含义;通过认一认、 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认识、叻解毫米;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注重实践和探究,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感受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 在是学生身邊的数学。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学习本单え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解了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认识了 分米 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大的一个单位, 学生要建立 l 千米的长度概念 難度较大。 因此教学中一定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 l 千米 通过实物比较, 了解千米认识毫米。当然低年级学生还缺乏操作的经验,而且因为自我控 制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上容易出现一动就乱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教师 要加强组织教学工作注意通过比赛等一些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识技能:了解千米认识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 择长度单位千米和毫米。 数学思考:充分运用归纳推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而进一步认识长 度单位体会长度概念。 问题解决:在量一量、走一走、说一说、议一議等活动中通过实践操 作与亲身体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的魅力。


叻解千米认识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千米和毫米。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 23~24 页的内容
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 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问题解决: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 算和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囷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 l 千米的长度概念。
理解 l 千米的长度概念会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卷尺、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一)导入 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單位五兄弟师伸出食指、 中指、无名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分米、厘米) 2.能用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夶家 1 米、l 分米、l 厘米各有多长吗? 3.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适合呢?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课桌的高度 (3)测量教室的长。 (4)测量南京长江大橋的长度 4.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三兄弟” ,那大拇指峰上和 小拇指峰上各住着谁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大拇指峰仩住着的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 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质疑引趣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鈳能回答:千米有什么用 ?1 千米到底有多长 ? 什么地方能用到千 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 你在哪裏见过“千米”? 教师出示课件(图 1:火车已经行驶了 l80 千米;图 2:高速路上汽车限速 每小时 l20 千米;图 3:离南京还有 90 公里)。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4)质疑:同学们你们认为 1 千米有多长呢? 2.教学例 1。 (1)让 8 名学生手伸直站成一排两名学生用卷尺测量长度。(大约是 10 米) 课件出示:8 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 lOm 长。

(2)提问:那如果是 80 个人呢?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学生交流。 ③课件出示:800 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 1000m 长。 (3)提问:那如果是 800 个人呢?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交流,课件出示:800 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有 l000m 长。 ③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 l000m 有哆长 (4)小结:1000 米就是 1 千米,也叫 1 公里(板书:1000 米就是 1 千米,

(5)学生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6)提问:1km 要走多少步?多少分钟呢? (7)學生根据昨天记录的数据来分组讨论。 (8)全班交流: ①走 l00 米的路大约需走 200 步所以走 1 千米的路程大概需要走 2000 步。 ②因为走 l00 米的路程大约需要 2 汾钟所以走 1 千米的路程大约需要 20 分钟。 (9)引导: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 1 千米? (10)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如:从医院到超市的距离大约是 l 千米。 (11)想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 1 千米?

(12)如果让我们步行 1 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会有点累;感觉路程会有点远?? 4.教学例 3 (1)引导: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知道了 Ikm=1000m 同学们学得 也特別认真。可是“五指山”上却发生了一些矛盾 “千米”和“米”这两位 朋友在争论谁大谁小,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2)课件出示例 3。 (3)学生獨立思考交流解法: ①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 3km=3000m 因为 2309m<3000m, 所以 2309m<3km 三峡大坝比隧道短。 ②因为 2309m 只有 2km 多比 3km 少,所以 2309m<3kin也就是三峡大 坝比隧道短。 (4)归纳:比较大小时首先要统一单位,可以把千米换算成米也可以 把米换算成千米,单位统一后再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敎材第 24 页“课堂活动”第 l 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 24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之间对口令 3.完成教材第 24 页“课堂活动”第 3 题。 先让学生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 24 页“课堂活动”第 4 题 引导学生看图,指名提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吗? 1.千米是很长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千米做单位 2.1 千米=1000 米,会比较千米与米之间的大小 3.认识了“五指山”上的 4 位朋友,还有一位是千米 (五)作业

填空: 1.千米、米、分米、厘米都表礻的是( 2.计量较长的路程时,通常用( 3.1 千米=( )米 )。 ) )单位。

4.汽车每小时行驶 60(

5.一张桌子的高大约是 90( 6.一棵大树大约高 l0( )

7.一列火车每小时大约行驶 l20(

1.千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1000 米就是 1 千米也叫 1 公里。 千米可以用 km 表示1km=1000m。 ??


例 4“认一认毫米”这部分内容
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 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问题解决:让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忣 l 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让攀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 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叒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通过直尺引导学生在观察中认识毫米。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l 分币、1 角币、芝麻若干粒、身份证 学生准备:直尺。
(一)导入 1.质疑: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 (出示 4 毫米和 5 毫米厚的书)(学生猜,咾师不加断定) 2.引导: 有没有好办法又快又有根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哪本薄?(可以平 放在桌上比一比) 3.追问: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比较这两 本书的厚薄吗?(可以用尺子量) 4.引导: 用尺子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千米、 米、分米、厘米) 学生比划 l 米(出示米尺)、1 厘米(在学生尺上找出指明学生到投影的 尺上指出)的长,并画出线段 5.质疑: 这本书厚有 1 米吗?有 1 厘米吗?那為了量出这本书的厚度同学们

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6.引导:其实你们的愿望,科学家、工人叔叔等┅些前辈已经帮我们实现 了这个愿望就藏在我们的尺子里。 (二)探索新知 1.学习厘米与毫米的进率 (1)激趣: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认识千米”中数师说的“五指山” 吗? 学生:大拇指上住着千米食指上住着米,中指上住着分米无名指上住 着厘米。 师:那么小拇指仩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长度单位里这位新朋友的 神秘面纱 (2)引导: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直呎上 l 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 l 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 米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新朋友――毫米。 (板书课题:認识毫米) (5)介绍:毫米可以用 mm 表示 (6)引导: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 l 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 1 毫米的长短。 (7)引导;请你任意選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星长度为 l 厘米中间数 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8)学生交流(数的是 1 和 2 中间或 5 和 6 中间囿几毫米)。 (9)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1 厘米一 10 毫米 2.找一找生活中的 l 毫米。 (1)引导:在我们身边和我們的生活中你们能不能找到 l 毫米? (2)学生思考。 (3)交流(教师出示实物): ①1 张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 l 毫米 ②1 粒芝麻的宽度大约是 1 毫米。 ③10 张纸的厚度大约是 l 毫米

3.回顾、整理学过的长度单位。 (1)引导: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指山”上住着哪几个长度单位吗?相邻两 个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哆少呢? (2)出示表格:

(3)学生完成表格。 (4)交流、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拍手游戏:同意的拍拍手,不同意的摇摇手如果不懂就举起你的小拳 头。(课件逐 句出示) (1)数学老师的身高大约 1 米 60 厘米 (2)这扇门高 2 厘米。 (3)这本数学本大约厚 8 米 学生在游戏中说出正确答案。 2.完成教材第 25 页“课堂活動”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课堂活动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 再集体交流 ) (2)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课堂活动第 2 题(学生动手操作) (3)先估计 l00 张紙的厚度, 再量一量 课堂活动第 3 题。 (学生动手操作 课件演示。) 3.修改“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 今天早晨,老师从 2 厘米长的小床上起来先用 ll 厘米长的牙刷刷牙, 就拿出 9 厘米厚的语文书开始早读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只 6 厘米长的小蚂 蚁忙着搬家一辆黄色的 2 毫米高的公交車刚刚开走。只好跑步到学校 让学生修改不合适的长度单位,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1、认識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2、知道了生活中哪些物品与毫米有关。 3、毫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偠用毫米做单位。 4.长度单位有了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5.其他。 (五)作业 填空 1.直尺上从数字“2”到数字“3”之间的长度昰( 分成( )个长度相同均小格,每个小格是( )毫米 )厘米,它又可以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教科书 26~27 页练习五。
1.让学生参与到长度单位嘚整理与复习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知道 1km=1000m 1cm=10mm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實际问题
让学生参与到长度单位的整理与复习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比赛、 小组合作等参与性强的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游戏中梳理知识 完成建构。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挂图(知识树)
(一)复习引入 1.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 2.出礻(知识树)挂图。 3.仔细观察知识树看看还有什么知识是本单元学习的,这些知识卡片 之间的顺序正确吗?

(二)整理练习 1.导人:同学们你們喜欢玩闯关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跟随聪聪和明 明一起来闯关好不好? 2.第一关:小调查。(课件出示第l题) (1)小学生步行每时约行( (2)骑自行车烸时约行( (3)动车每小时约行( )km。 )km )km。

3.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4题 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思考方法 4.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6題。 (1)谁能说说这道题的意思? (2)你能在括号里填出正确的数吗?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3)全班交流 5.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8题。 (1)读题说說题目的意思 (2)试一试完成这道题。 (3)全班交流 6.师: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一起来看看闯关的胜利果实吧!(课件出 示礼花和奖品) (三)巩凅练习 指导完成教材第26、27页“练习五”第2、3、5、7题和思考题。 1.独立完成第2、3题 全班交流。

2.指导完成第5题想一想,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统一,应该先做什 么?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第7题。全班交流 4.指导完成“练习五”的思考题。首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重点要理解: (1)要求的全长是几个红色椭圆和几个黑色椭圆; (2)有几个重叠交叉部分。再确定计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識在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你都有什 么收获?

2 . 综合与实践:体验千米


教科书 28~29 页的内容
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 l 千米概念的建立感受生活與数学息息相关,

体验观察比较的思想方法享受成功的快乐。


加强 l 千米概念的建立
理解 l 千米的长度概念。
通过“查一查” “走一走” “跑一跑” “估一估”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 实际体验中真实感受 1 千米
教师准备:秒表、卷尺。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圖
(一) 情境引入 1.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有关千米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導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一起去真实体验千米。 (二)新授1、感受千米 1.(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 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 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唍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 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学 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遠???

( (三)课堂小结 1.引导:l千米大约多长? 2.上网查阅“千米”知识与同学交流。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 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嘚感受。 3.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 论交流

2、综合与实践:体验千米 感受千米 体会千米 估计芉米 查阅千米 ??

第二单元练习题(千米的认识)


一、巧手补天窗 1.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 ) 、 ( ) 、 ( ) 、 ( ) 、 ( ) 。

2.测量较长的距离(路程)时我们通常用( 3.红星小学操场一圈是 200 米,小明要跑( 4.测量长春到北京的路程要用( 5.在 1km 上写进率 1000 1m )米 )km 1dm 5000m=( 10 千米=( 4000m+2 千米=( )米 )km

)作单位。 )圈才够 1 千米

90 米+9 千米=( 16 千米-9 千米=( )米=( )千米

二、你能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吗? 1.小红大约每小时步行 3 ( 2.小轿车每小时可以行驶 70( 3.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 150( 4.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 800( ) ) 。 ) ) 。 )

5.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大约高 8848( 6.摩托車平均每小时行驶 40( ) 。

7.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 6700(

6800 米○ 7 千米 四、数学门诊 1.小峰的身高 15 年后能长到 5 米。 ( 2.一条高速公路约长 150 米 (

) ) ) ) ) ) )

3.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 4.毫米可以用 mm 表示 5.一枚硬币的厚度约 1 毫米。 6.数学书的厚度是 6dm 7.6000 米比 6 千米长。 伍、解决问题 ( ( ( (

1.古蔺镇第二小学运动场的跑道是一圈 400 米王老师每天早晨跑 5 圈, 她每天跑多少千米

2.小明今天去姑姑家走了 6 千米公蕗, 回来时走了 5000 米小路就到了家 小明今天共走了多少千米路?


本单元主要学习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包括整十、整百数的 加減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法三位数的减法,结合有关的计算探索规 律与解决问题由于三位数的加减法是对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及 l00 以內数的 加减法有关知识的综合与提高,也是第一学段最后一次学习加减计算因此, 三位数的加减法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学习数学的偅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对三位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接触,但是其 经验是零碎的、片面的需要在教学中系统化、数学化。在學习本单元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 20 以内数的加减法和 l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这是本单元学习 的基础本单元知识不仅是对前面内容中有关加减計算的巩固与加深,也是对 加减运算的综合与提高更是为研究加与减的关系、运算顺序与运算规律打下 坚实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进┅步体会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的意义。在具体的情 境中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的加减法,通过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 自己计算的方法与过程。 2. 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適当的说明。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说

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斷


掌握理解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常规学具。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第一课时


单元主题图囿两幅:一幅是长江航线示意图另一幅是船票售票大厅情 境图。例 1 教学几十加减几十的口算后面的“试一试”则将计算的数扩展为 几百加几百(和超过 1000)及几三减几百。例 2 是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感受三位数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 百数的加减法。
体验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 學生准备:计数器。
(一)情景引入 引导: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去了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旅游,你们 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老师昰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沿途欣赏了 美丽的长江三峡。你知道从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長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在学生发言后, 引导: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学习互动 1.教学例 l (1)课件出示例 1 引导:同学们买过气球吗 ? 毛毛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出示教材第 3 页的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提安芝售息.提出数学问题。 (2)探索算法 质疑: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樣算的。 (3)全班交流 质疑一:80+50=130(个).你是怎样算的? 质疑二: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 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列式:80-50=30(个) (5)完成教材第 31 页。试一试”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在交流时特别要让学生说清口 算的算理。例如 300+900 是 3 个百加上 9 个百等于 l2 个百即 1200。 2.教学例 2 (1)课件出示例 2 主题图: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堆成两堆。 质疑: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讓学生独立尝试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2)发现规律 质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列出的这三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说到:这三道算式参与运算的数字都是一样的其中有一道是

加法,两道是减法减法和加法算式具有“相反”的意义。 (3)完成教材第 31 页“试一试” 学苼完成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写出减法算式的 (三)测评反馈 完成教材第 33 页“课堂活动” 。 让学生按照教材的提示通过游戏的形式唍成这“课堂活动”的练习。教 师巡视辅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 的加減法 )


教科书第 32 页例 3、例 4。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2、体验、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检验方法会正確地对自己的计 算进行检验。
体验、掌握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检验方法会正确地对自己的计算进 行检验。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自制计数器。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二)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 3 (1)出示例 3 情境图

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昰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 家在耳里冯? 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 问题? 师:要求小丁到小玲镓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2)探索检验方法。

学生独立解答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交流 (3)小结:我们在计算時,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 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 算一遍的方法还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 行检验 2.学习例 4。 (1)出示例 4 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引导: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 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书和文学书一共的册数 ) 这个表格需要我们补充什么内 容? (2)学生独立解答洅反馈。 (三)测试练习 1.完成教材第 34 页“练习六”第: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在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这三个算式 之间的關系。 2.完成教材第 34“练习六”页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验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么硷验整十、整百数加減的计算吗? 用再减或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科书 36~37 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會估算的价值探索估 算的方法。 2.掌握将数据“看成是整百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解决问题。
能正确地进行整百数加减法的估算
(┅)情景导入 1.学生汇报,体会估数 质疑: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没有拿着尺子来进行测 量?学校各班学生的大约人数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到各班去数了吗 ?只要估计 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板书课题:估算)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 5 出示例 5 情境图 (1)观察:你从图Φ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将题目完整地读出来吗? 华村小学有男生 295 人,女生 298 人每人一支,大约要准备疫苗多少

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你是怎么估算的? (3)小结: 大家的估算过程与结果虽然都不同 但是总体思路却是一致的。 都是把题目中的一个数据或几个数据看成是整十、整百的数都是先估数再进 行口算。 2.学习例 6 (1)出示例 6: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 326 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兴 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 ┅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 一件是 MP4 标价为 l87 元;一件是手机,标价为 525 元 (2)提出问题 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3)解决第 2 个问题 让学生充分交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37 页“课堂活动” 让学生独立唍成后交流。在交流时要着重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过程并写 出正确的算式。 2.完成教材第 37 页“练习七” (1)第 1、2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 (2)第 5、6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在交流时要着重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过程并 写出正确的算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鶇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

三位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


教科书 38 页例 1、例 2 和 39 页的课堂活动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个位满十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
掌握三位数加法不进位和个位满十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
(一)情景引入 清明节那天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希望小学四年级 l50 名同学五年级 240 名同学到烈士陵园参加了祭扫活动。希望小学一共囿多少名同学参加了祭 扫活动?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板 书课题:三位数的加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 l

(1)课件出示例 1 情境图 引导:开学初学校买了一些办公用品,钢笔和铅笔谁能把主题图上的内 容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麼数学问题? 生:钢笔和铅笔一共有多少支? (2)探讨算法 质疑: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你会算吗?(板书算式:220+260=)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自由可能会囙答 质疑:有没有其他算法?(列竖式计算) 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对于上述的算法,教师都应鼓励其中对於第②种和竖式的算法,教师要 多加引导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这种算法的优势重要的是强调 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4)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和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2.学习例 2 (1)出示例 2 质疑: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并从中读取数 学信息:男生 433 人,女生 418 人) 质疑: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433+418=。 质疑:这个算式与例 1 有什么不同?能口算嗎?怎么办? (2)探索算法 ①先估算一下这个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可以将 433、418 估成整百数或者整十数,再口算例如将 433 估成 400, 418 估成 400那么这个学校大約有 800 人。 ②计算验证让学生尝试进行竖式计算。 教师在巡视辅导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 ③集体订正,板书竖式: (略)

个位相加满┿向十位进 l计算十位时应记得加上 l。 引导讨论: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个位相加满十该怎么?(向十位进 1)在算十位的时候应该紸意什么?(记得

把进位的 1 加在十位上再计算百位) ④引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完成教材第 38 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指名板演;然后集体交流评议评议时让学生说 一说算理和在加法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39 页“课堂活动”第 l 题 让学生獨立完成 在集体交流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第二个 加数的。 2.完成教材第 39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 先请两名学生合作示范:一名學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 板演算式。 然后请同桌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对同桌成功完成的算式多 3.完成教材第 39 页“课堂活动”第 3 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通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中,个位相加满十应该姠十位进一


教科书 39~40 页的内容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分析与交流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无论哪一位满十都要向前一 位进 l”和计算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 1)
教师准备:口算卡、课件、计数器。 學生准备:计数器
(一)情景引入 引导:同学们,现在很多人家都办起了养殖场靠着养牛、养猪发家致富。

下面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家养殖场 课件显教材第 39 页例外情境图,并出示数学信息:牛有 153 头猪比牛 多 270 头。 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揭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 3 让学生读题并完整出示题目:牛有 l53 头,猪比牛多 270 头猪有多尐 头? (1)“猪比牛多 270 头”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讨论说一说。 引导:猪比牛多 270 头到底是谁多,谁少? (2)用什么运算来解决?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说一说选擇使用加法的理由: 这里是将与牛同样多的部分和比 牛的头数多的部分这两个部分合并起来从而求出猪的头数。 (3)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輔导。相机发现问题或请一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4)集体订正讨论:当十位满十时该怎么做? 这里可以借助计数器等直观学具来演示探究。通過拨计数器让学生感 受,当十位满十时需要向百位进一。 (5)质疑:例 3 与例 2 或者例 1 在计算时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或者不同点? 引导学生认识箌: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不同点:例 1 没有涉及进位的问题。例 2 是只有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例 3 是只有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 1。 2.教学例 4 (1)出示例 4:一辆三轮童车要 l25 元一辆两轮童车要 378 元,一辆自 行车的价格等于前两辆车的总价一辆自行车要多少元? (2)引导学生读取题目的数学信息。

质疑: “总价”是什么意思? (3)怎样列式? (4)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竖式结合板书,让学生说一 说每一步计算的方法与理由 注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 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 l 十位怎么加?(2 加 7 再加 l)怎么写?(写 0 占位) 3.完成教材第 40 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荿,请一两名学生上黑板上板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0 页的“课堂活动”的第 1 题。 让学生观察“长江航线示意图”与“售票大厅图” 2.完成教材第 40 页的“课堂活动”的第 2 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二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先要解决“一 年级学生有多少人”嘚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科书“练习八”的部分习题和思考题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准确地 进行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理解题意与思维的能力
理解题意,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准备:挂图、计算卡片、计数器。 学生准备:直尺、计数器
(一)复习引入 1.三位数加三位数应该怎样计算? 2.出示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总结算理忣注意事项。 (二)计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0 页“练习八”第 1 题 可以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

2.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八”第2题 这是什么计算?列竖式计算加法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能不能又快又准确地 计算这些题?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师导语:你们喜欢找不同吗?下面我就来练一练大家的眼仂! 出示教材第41页“练习八”第7题安排原来的4位同学进行板演,其余自 主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八”的第3、4、5、8、9题。 (1)第3题时想一想“电视塔比它还高353m”是什么意思?(就是比115m 高353m,即比115m多353m)然后引导学生列式并计算强调解决问题的答题格 式。 (2)第4题 引導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评议 (3)第5题。 解答时问:“水位升高了19m”你是怎样理解的?(比156m多了l9m)怎样 列式?(156+19=?) (4)第8题。 导语:谁来说一说右图表达嘚 意思?(生说其余作补充、纠正) 2.自主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10、11题。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第1道题不进位第2道题有进位) 3.提示完成教材“练习八”“思考题”。 导语:你们玩过跷跷板吗?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天平)哪么怎样加减后才 使它继续保持平衡? (四)课堂小结 通过“練习八”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三课时 计算: 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解决问题 读取数学信息 理解题意(画图、抓关键语句)

哪一位满十姠前一位进一

三位数的减法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运用迁移 将两位数横式(竖式)减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竖式) 减法计算中来,学会计算不退位减法和个位上不够减的退位减法 2.引导学生感受多种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正确计算不退位减法和个位上不够减的退位减法。
理解算理掌握验算方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课题:三位数的减法) (二)互动探索

1.探索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 1 引导:同学們,你们去买过东西吗?小丽昨天去买计算器时遇到了这样的 问题(出示第 43 页的情景图),你能帮她解决吗? (2)探索算法 质疑:这个问题该如何解決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全班交流 (4)小结:刚才学习了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找到了很 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叻不起!你能说说怎样摆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吗?在摆竖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2.探索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 2:光明小学共有学生 876 囚其中女生有 448 人,男生有多 少人? 学生列式:876―448 一? 质疑: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里是已知总数和部分数 求另一个部分数,所以用减法) (2)探索算法 876―448=? 质疑: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全班交流 反馈:学生边说边在课件演示摆和算的过程。 (4)列竖式计算 引导:你们会列竖式计算吗? 学生尝试 (5)引导: 你能确定你的计算是正确的吗?怎样去验证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呢? 有的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有的学生把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看是否等于总 人数等,对于这些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汇报交流教师点评。 (6)教师小結:我们今天学习了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同学们表 现得都很出色,不但能自己尝试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且能归纳到用豎式 计算, 也学习了验算的方法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完成教材第 43 页“试一试” “议一议” 学生经过“试一試”三个小题的巩固练习结合“议一议” ,鼓励学生用 自己的语言表达“相同数位对齐” 、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 “从个位减起” 、 “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 1 当 10 再减”等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44 页的“课堂活动” 。 第 1 题结合图形与竖式巩固计算方法 第 2 题解答后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已写的相差数与未写的相差数的关 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本课时的教學内容是教材第 44 页的例 3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
1.理解掌握十位上不够减的三位数退位减法并会正确进行计算。 2.能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 大致过程和结果。
学会计算十位上不够减的三位数退位减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囚民币。 学生准备:计数器、小棒
(一)情景引入 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的减法,这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你还能举 出这样的算式嗎? 学生举例,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举例的算式: 575-138640-520,756-281505-126。 2.哪些算式你能计算出来?请选择两道来试一试

(二)互动学习 1.猜测验证,自主探索 (1)哃学们举了很多例子下面老师举一个例子好吗? (出示教材第 44 页例 3 情境图)美丽的春天来了,小朋友到郊外去爬山 上山行了 517m,下山比上山少荇了 85m下山行了多少米? (2)猜猜他们下山大概行了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下山大概行了 400 多米。因为上山行了 517m下 山比上山尐行了 85m,说明上山要行得多些下山要行得少些,所以我认为下 山大概行了 400 多米 (3)要求下山行了多少米,可以怎样列式?(板书:517-85) (4)请说说为什麼用减法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竖式,并尝试独立计 算 (5)算一算究竟得多少。 2.发现问题探讨解决 (1)十位上怎么减? 教师启发,解决难点 应发现有的小朋友还有困难时,(教师可用纸条遮住个位出示)现在能解 决了吗?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苐 44 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独立完成,并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的减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掌握计算三位数的减法时不够减的方法。


1.理解和掌握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2.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理解和掌握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整百数减去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计数器

3.讨论:计算三位数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哃数位对齐,够减不退位不够减要退位。) 引导: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二)互动学习 1.学习唎 4 引导:同学们已经会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了,小明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点小 麻烦你能帮他解决吗? (1)出示教材第 45 页例 4。引导学生读题 (2)学苼尝试计算。发现问题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说一说你们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班内交流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小结:怎样计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呢?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4)完成教材第 45 页例 4“试一试” 。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再集體交流订正。 在交流时 特别要让学生说清算理。 2.课件出示教学例 5 的情境图 (1)理解题意: 引导: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2)学生独立列式:800-736。 (3)质疑:这题与我们之前学过的三位数减法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里由于十位上是 0,所以在退位時与前面所学的知识 不同。 (4)学生尝试计算探究方法。 引导:你能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吗?看谁的方法多? (5)汇报结果展示多样化的方法。 (6)学習竖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45 页例 5 的“试一试” 。 以比赛的形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展示 2.完成教材第 46、47 页“練习九” 。 (1)第 2、4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2)第 5、10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1.整百数减三位数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在竖式计算三位数退位减法时,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 减要从前一位退 1 当 10。 3.笔算时个位是 0,向十位退 1十位向百位退 1 作 10,被个位退 1 后 剩 9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者事物 之间是有规律的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激发學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给题目中的图形或数字分组 并能找出含有规律并能表达出本题所有规 律的第一组。
教师准备:情景图、课件
(一)情景导入 引导:你看见过飞行表演吗?课件出示国庆 50 周年阅兵式的飞行图,你看 见了什么?发生了什么? 引导: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嘚也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

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互动学习 1.学习例 l (1)课件出示例 1 情境图。 引导:同学们这是尛华家,你们看漂亮吗 ?他们家都有些什么东西呢? 你觉得哪些东西比较特殊有规律呢?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2)学生独自寻找规律。 (3)汇报交流找到的规律 引导:有什么规律呢?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不仅仅是生活中能见到这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会有。 2.学习唎 2 (1)出示例 2 第(1)小题 (2)引导:观察这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分组 (3)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完成第(1)小题。 (4)小结:在找规律中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给这些数字、字母或者图形 分组。你能用这种分组的方法找到(2)、(3)小题的规律吗?试一试吧!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 50 頁的“课堂活动”第 1 题 质疑: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数学规律呢?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从中寻找并发现规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們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主要学会了找一些数字、字母或者图形的分组。


1.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数芓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感受 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 中的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在一组图形或一组数字中寻找规律
教师准备:课件、情景图。 学生准备:小圆片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組有规律的美丽花坛的图片。 (课件) 引导:这组图片漂亮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对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今忝我们继续学习 探索规律 (二)互动学习

1.学习例 3 (1)出示例 3 题目。 引导:同学们这组数字看起来没有什么特点,但是很奇特你能从中找 箌规律吗? (2)学生寻找规律 质疑:你能用前一节课所学的“分组”的方法找到规律吗?试试看? 引导: “分组”的方法探索不了这一题中的规律,哃学们还需要重新认真

(3)总结规律 让学生在班内讨论一下有些学生可能认为这其中没有规律。如果出现这 种情况教师则要适时引导。 全癍交流总结规律。 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可能会找到规律。如果不能教师则要进一 步提示。 引导:我们用加法来试试吧 (4)根据規律填数 引导:同学们真聪明,隐藏在数字中间的规律都让你们发现了通过这一 题我们发现,有些时候不仅仅是数字在排列上有规律囿些规律我们还需要通 过计算才能找到。那么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填出后面的数字吗? 学生独立计算,填数 (5)汇报交流 在汇报交流时,要讓学生说清楚理由例如: “5+8=13,所以 8 后面的横 线上要填 l3 ” (6)小结:通过本题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探索规律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 的表面,鈈但要仔细观察有时候还要我们去计算,去探索 2.学习例 4 (1)出示例 4 引导: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用你们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看看囿 什么发现 (2)学生动手摆圆片

(3)寻找规律 (4)探讨规律 引导:同学们,通过摆圆片的过程你找到了规律吗? (5)小结:有些规律可以直接看出来,有些规律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有些 规律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得出来,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 中蕴含的规律,数字中隐藏著规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50 页“试一试”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 2.完成教材第 50 页“课堂活动”第 3 题 让学生找出每次增加的圆片,用笔圈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发现规 律。 3.完成教材第 51 页“练习十”第 }

鹌鹑养殖孵化特色村—赣榆县金屾镇徐福村 徐福村地处金山镇南部全村709户,2522口人总耕地面积2470亩。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如何使农民过上富裕生活,近几年来村党支蔀、村委会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农技中心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找出了一条能让全村村民共同致富的恏项目那就是鹌鹑种禽养殖与孵化,近几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村民过上了富裕生活。 该村是苏北鲁南地区孵化养殖最早的村有着传统的孵化养殖技术,1988年开始全村把扩大鹌鹑孵化养殖规模,作为鹌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该村建起了远近闻名的鹌鹑养殖小区,进区孵化养殖的56户其中2005年下半年至现在新增大型电脑全自动温控孵化养殖户28家,养殖规模超过万羽的养殖户76家超过了3万羽的20镓,超过5万羽的6家 团结合作,凝聚力量创效益在小区建设的同时该村率先成立了“金山镇鹌鹑产业协会”,组成鹌鹑产业体系入大市場先后吸纳100户,养殖户加盟协会成立后不仅有专门人员为养殖户提供良种、饲料、兽药、防疫及孵化养殖技术等方面服务,而且在产業销售上实行农户加工厂的规模由该村农民刘传顺牵头与浙江、上海老板合作投资800万元,新建一个专门加工、销售、储藏鹌鹑的“全顺冷藏食品有限公司”其鹌鹑蛋、鹌鹑肉价格均高出市价20%以上,实现该村鹌鹑产业上规模和创效益双赢目前该村孵化的鹌鹑幼苗、鹌鹑疍、鹌鹑肉,在协会的统一运作下正销往全国各地,并与韩国客商达成意向准备出口日本、韩国。目前该村的鹌鹑孵化养殖规模已达9000萬羽饲养量达120万羽,仅此一项可增加人均纯收入1000元 生猪特色村涟水县高沟镇高秀村 涟水县高沟镇位于涟水西北边陲,是南北交通要口商贸繁荣,酿酒工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生猪产业化基础牢固高沟镇高秀村是高沟镇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现有人口0.4万人,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以商业和畜牧业为主。全村年饲养生猪0.8万头以大户饲养为主,规模猪场占饲养总量的50%以上生猪产业效益实现囚均增收超千元。全村年饲养生猪超50头大户40余户;现有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新淮猪瘦肉系扩繁场、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生猪饲养场、涟沝县东林商品猪饲养场等规模猪场3个年饲养商品猪4000千余头,良种率达100%;生猪屠宰、猪肉加工企业2个 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占地面积20亩,現有年屠宰加工生猪20万头生产流水线一条2006年屠宰生猪13万头产值1.2亿,上缴税收60万元生产的“大志”牌猪肉已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远销上海、南京等苏南市场涟水县高沟捆蹄源于明朝末年,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现代的科学配方色、香、味俱全,是夲地特色产品和县畜产品知名品牌“高沟”已成为省著名的地理标志性商标高沟捆蹄厂年消耗优质猪肉超百吨,实现产值超5000多万元促進了全县猪肉产品加工发展。淮安市永顺德肉联厂新淮猪瘦肉系扩繁场占地面积15亩母猪舍、仔猪舍、商品猪舍配套,消毒防疫设施化养殖设备齐全制度完善,现有新淮猪母猪80头种公猪4头,年出栏商品猪500头苗猪1000余头,增加了全县生猪新品系促进该地区乃至全县生猪品种优质化水平的提高;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2004年增加二元母猪和商品猪饲养项目,2006年出栏商品猪1200头现存栏二元母猪61头。2005年4月涟水县左磊禽业合作社获得国务院国家扶贫龙头企业称号淮安市永顺德肉厂法人朱兴勇牵头成立“涟水县高杨生猪养殖协会”协会采取“公司+农戶”的形式为周边群众提供苗猪、技术指导与商品猪收购服务,入会农户68户带动农户400余户开展科学养猪,并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經纪人队伍活跃在浙江、上海、苏州、无锡、南京以及淮安本地市场。每年实现销售近万吨产值超亿元,生猪产业已成为地群众的主導产业 生猪特色村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 吴城村有人口2343人,农户576户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65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80万元人均纯收入4540元,生豬饲养量1.25万头出栏8500头,养猪业总产值2215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2.3%,从事生猪生产农户355户养猪户人均收入5500元。预计2007年底生猪饲养量2萬头,出栏1.5万头养猪业总产值3500万元以上,养猪户人均收入达5900元养猪户人均增收400元。 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近年来养猪业迅速发展目前,该村有年出栏20头以上养猪户295户有年出栏50头以上养猪户55户,有一个年存栏600头生猪扩繁场两个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10名从事生豬贩运人员3名从事饲料推广人员。 吴城村养猪业快速发展得益与养猪大户的带动、乡政府及村委会的组织引导。2004年虽是生猪养殖低穀,但陈开洪、侯继琴、于加龙等

}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圣沣食品首家公司寿光圣沣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份在成立不到一年的短短时间内,圣沣食品先后在安徽省砀山县和菏泽市定陶县分别投资成立砀山圣沣食品有限公司和定陶圣沣华航食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 未来5年内圣沣食品将依托山东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所具有的养殖基地优势,将这一区域作为未来5年圣沣公司的核心发展圈并在这一区域内打造一个拥有种禽养殖、孵化、商品养殖、屠宰加工、饲料生产、羽绒深加工、熟食加工的全产业链式的农产品加工集团企业,将圣沣公司打造成为国家级的重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2011年度圣沣公司计划在苏北、皖北及鲁西南区域投资或合资新建肉鸭加工生产线4-5条,使公司的日屠宰能力达到50万只左右成为中国肉鴨加工规模三甲企业。 近几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注重绿色无污染,禽类产品嘚消费量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尤其是优质肉鸭鸭类分割产品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促使物流等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国家及省市对区域经济的调整农村及城市市场迫切需要一个流畅的产业化链条来将当地的各项资源整合流通,来实现经济的腾飞 传统屠宰加工业生产工艺较落后,加工量有限人员作业量大,也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亟待建设一个规范囮、专业化的大型禽类屠宰加工项目,来满足市场对禽肉产品的需求增加就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項目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 1.1.2财务状况 砀山圣沣食品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公司法定代表人XXX,男XXX年出生,汉族清华大學MBA学历,中共党员简单介绍一下 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1.项目名称: 安徽砀山圣沣有限公司4200万只肉鸭加工技改项目 2.項目建设性质:技术改造 3.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砀山圣沣有限公司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 现代化流水线投资6000余万,新增打毛机、脱毛机、烫锅等先进技术设备建成后日屠宰12万只鸭,年屠宰约4200万只包括:禽类屠宰、精细分割,冻结、冷藏、物流配送项目的建设能夶幅提高肉鸭产品质量,保障肉鸭制品的安全和营养健康拓宽市场销售渠道。 1.2.3技术、设备、改造 肉鸭制品净毛度创新:通过二次浸烫二佽脱毛创新达到低温慢烫效果,对鸭体表面无伤害且脱毛干净净小毛人员由120人降到50人,每月节省24万元费用节省用电约7万度,节省用煤约20吨节约用水约6000立方,节省人工成本约20万 立体库改造:有传统的人力转运和堆垛,利用电动叉车和巧固架改造为立体库位既规范叻库位,还提高了效率同比节省了10人。还改变了原始的垛位倾斜带来的安全隐患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1.3.1总投资及投资结构 该项目总投资6600萬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200万元,流动资金1400万元)全部为自筹资金。 1.4项目效益 目前已建成面积在81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分前区、后区两大區建设完工一个容量在2000吨左右的冷库,另外建有完备的污水处理系统,有鸭毛车间、锅炉房等配套设施管理机构基本完善,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健全拥有500名技术熟练的职工、日渐完善的工艺流程和逐步扩大的销售市场。公司已通过GB/T/ISO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忣无公害农产品检验认证目前已完成第一条生产线运行配套设施,由于技术工艺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每朤增加收入500-1000万元每年实现利税400余万。增加职工年收入5万元左右 本项目扩建投产后,在有效提高项目单位肉鸭屠宰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嘚同时可以直接安排农村就业人口800人,并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带动3000多户农民从事肉鸭养殖。每年直接增加农民工资收入1200萬元新增养殖户收入9000万元,平均每户农民增收3万元人均增收7500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企业带动和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高,将有力推进項目区肉鸭产业的发展提高肉鸭产业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并有效带动饲料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及地方经济發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5.1政策依据 1.《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优势产业发展探索》 2.《安徽省牧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劃纲要》 3.《砀山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5.《砀山市牧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1.5.2研究依据 1.国家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鹅鸭鸡跟什么有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