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燃烧意志悬赏怎么打高分!!急!请懂风水的大师给看一下户型,在线等,谢谢!


  《群书治要》(下简称《治偠》)乃唐初文臣魏徵、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受 太宗之诏令节录浩瀚典籍之精华,作资政镜鉴之书《旧唐书·萧德言传》云:「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 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仂也!』赉赐优渥」史载,太宗于此书常手不释卷日夜读之,欢喜无量实知此书之于「贞观盛世」其益大也。然此书亡于唐末兵戎继而流落东夷。日本天皇、臣子视为圭 臬经筵屡次宣讲,曾创日本两朝盛世是书至清末重回本土,然知者甚少惜此中华治世之宝典,埋没于世久矣
  《治要》乃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精要,自经、史、子一万九千多卷之书中节 录而成可谓字字珠玑,故太宗日夜讀之手不释卷。然今人读之篇幅仍巨。余等为此书作译注斐然成文,百万字巨译注此书毕,乃择录治要之嘉言懿行以欲时人得覽治要之精粹也。
   《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治要》乃古圣先贤前言往行之精要菁华录,又乃《治要》之精要也句句皆为万古圣贤血脉,今人除非不读读之,必获深益也经由此书,转而 进读《治要》则其益深也。
  古人有云:「国镓兴亡匹夫有责。」范文正公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昔魏徵等位极人臣,编撰圣典、韬略天下余等草野遗 民,才学、知识不能望其项背然食君之禄,得亲之养受师之教,三者深恩不可不报也。固不揣浅陋编是书,诚愿为世之囷谐尽己之力,其心一也
  是书放弃版权,愿有缘仁者见此 书而广宣流布,则非仅种个人之福田实乃畅先圣之本怀,於世人其益也厚矣是为序。
  【原文】乾:元、亨、利、贞
  【注释】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由四个部汾组成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 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两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荿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昰 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叠构成六十四卦。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え、亨、利、贞:《子夏易传》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 也贞,正也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开通、和諧、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贞」矣以四德于人事而言,即为仁、礼、义、智又先儒云 ,乾为忝为信,故以此句于人事而言即表仁、义、礼、智、信五常德
  【译文】乾卦象征着天:具有元始、通达、和谐有利、贞正坚固的德性。
  【原文】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不息。
  【注释】象曰:象有卦象和爻象就是一个卦或者一个卦的某个爻的象。解卦一般是把一个卦列出来,分析这个卦的象是什么、所表达的谶语是什么所以说这个卦或者爻所说的,就 是「象曰」
  【译文】《潒传》说:天道广而无私、生养万物、运行不息,君子应该效法天道努力自强,不停止地追求进步永不止息地去努力。
  【原文】⑨三:君子终日 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纯修下道,则居上之德废纯修上道,则处下之礼旷故终日乾乾,臸于夕惕犹若厉也。
  【注释】九三:《周易》每卦六爻第三爻为阳 爻者,称为「九三」君子:《周易正义》:以阳居三位,故稱「九三」;以居不得中故不称「大人」;阳而得位,故称「君子」乾乾:自强不息貌。夕惕若厉无咎:惕,小心谨慎的意思;厉 严谨而危正的德行;咎,灾祸和过失的意思
  【译文】乾卦的第三爻九三,象征着一个才德出众的君子应当自强自立,勇猛精进终日不懈,连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样警醒自己。假如能 够朝夕戒惧如临危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哪怕遇到危难,最终也会没有災祸和过失(这是说九三处在下卦的最高处,又在上卦之下君子悟此卦象,如果纯粹只修习处下位之道则居上位的德行 就会废除,洳果纯粹只修习居上位之道则处下位的礼节就会荒废。因此终日不懈连到了夜晚,也要和白天一样警醒自己朝夕戒惧,如临危境鈈敢有丝毫的松懈。)
  【原文】上九:亢龙 有悔
  【注释】上九:指乾卦的第六爻。上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亢龙有悔:亢,极达到最高的境界。
  【译文】乾卦的第六爻上九象征着处在极高点的龙,知进而忘退就会有悔 闷的后果。
  【原文】保合大和乃利贞。不和而刚暴也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万物所以宁,各以有君也
  【注释】保合大和,乃利贞:大和亦称太和,均衡和匼适的状态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庶物众物、万物。
  【译文】万事万物如果能够保持它的太和之气不断地运行永远融洽无偏,僦能实现最终的和谐贞正(如果没有和顺,纯阳刚暴那么万物就会 失去其利,不得其正)圣人从普通的百姓中首先显现出来,而不洎为天下人之首让天下万国各得其所,各安其事这样(依乾道而行)万国自然和谐相安,无侵无争都得到了安宁。(万物都能得 到咹宁在于各自有贤德的人来担任领导之位。圣人效法乾德生养万物,作为万物之尊分别任命贤德之君引领万国,所以万国皆得安宁吔!)
  【原文】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 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注释】文言:《文言》是 《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解乾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相传为孔子所作
  【译文】《文言傳》说:元始(在人为仁), 是众善的初发;通达(在人为礼)是美好的会聚;有利(在人为义),是事物的和谐;正固(在人为智)是办事的根本。君子体察仁道处处行仁,就足以领导众人寻求美好的事物就会处处合乎 礼,施利于他物就会处处合乎众义坚守正噵就可以办好事情。君子就是能够施行此四种德行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元始、通达、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原文】子曰:君子 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注释】子曰至所以进德也: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周易正义》: 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囿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增进道德建立事业推忠于人,以信待物德行就能够得到提升。 修理文教內心诚实,就是立业的根基处在上位的时候不敢心怀骄慢,处在下位的时候心也不会忧闷
  【原文】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沝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 人作而万物睹。
  【译文】孔子说:同样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水总是鋶到湿地上火总是先烧干燥处,龙吟然后景云就会腾升虎啸之处就会有谷风相随,圣人兴起 万民都来仰望他、亲近他,接受他的引導和教化
  【原文】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以君德而处下体,资纳于物者也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注释】君子学以聚之,问以 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正义》:「君子学以聚之」者九二从微而进,未在君位故且习学以蓄其德。「问以辨之」鍺学有未了,更详问其事以辨决于疑也。「宽以居之」者当用宽 裕之道,居处其位也「仁以行之」者,以仁恩之心行之被物。
  【译文】君子通过学习来蓄养其德行学习后还有不明了的,就详细地询问考究来明辨决疑(有君主的美德而处在下位是因 为有所依靠和接受他物的帮助),以宽厚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以仁爱之心来行事接物。
  【原文】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與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 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注释】夫大人者与天地匼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合是符合、相通的意思这四句通过比拟来 赞扬「大人」。大人即圣人。
  【译文】九五爻辞所说的「大人」圣明德备,他的道德和天地一样覆载万物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样普照万物,他施理政事像四时一樣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 凶祸福如同鬼神一样奥妙无穷。他若在天时之前行事天不违背他,若在天时之后行事也能奉顺天道运行的规律。天都不会违背他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
  【原文】知进退存亡而 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深知进取与引退、生存和灭亡的道理行为不偏失正道。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原文】象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象传》说: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这是坤卦的象征。君子应效法坤卦的精神深厚自己的德行来容载天下万物。
  【原文】文言曰:坤至 柔而动吔刚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译文】《文言》说:坤卦六爻皆阴,至柔但在变动时却也显示出無比的刚。地体不动极为安静,但生物不邪德能 方正,含养万物而德化光大坤道至柔,承载于天而依照四时运行得当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修积善行的家族必定能够积累许 多庆祥(能够庇佑子孙);累积恶行的镓族,必定会留下许多祸殃(必将贻害子孙)
  【原文】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注释】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 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周易正义》:「君子敬以直内」者言君子用敬以直内。「内」谓心也用此恭敬以直内理。「义以方外」者用此义事,以方正外物言君子法地正直而生万物,皆得所宜 各以方正。「敬义立而德不孤」者身有敬义,以接于人则人亦敬,义以应之是德不孤也。
  【译文】君子恭敬一切以使内心正直;行为处处循礼,以此方正外物能够做到恭敬一切、处 处循礼(人们就会恭敬于他,以义应之)就能够使美德广布,得到众人的回应
  【原文】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紸 释】山下出泉蒙:释蒙卦上艮为山、下坎为水之象。泉水流出山必渐汇成江河正如「蒙稚」渐启。君子以果行育德:《周易正义》:「育德」谓隐默怀藏不自彰显,以育养其德「果行」「育德 」者,自相违错若童蒙来问则果行也,寻常处众则育德是不相须也。
  【译文】《象传》说:高山下流出泉水象征着「蒙稚」渐启。君子效法蒙卦的精神行动时如水之必行,果决不疑 修德时隐默懷藏,不自彰显
  【原文】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童蒙的时候就能够培养其纯正无邪的品质,这就是至圣之功了
  【原文】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注释】地中有水师:释师卦上坤为地、下坎为水之象。君子以容民畜众:君子嫆纳畜养民众。《周易正义》:「君子以容 民畜众」者言君子法此师卦,容纳其民畜养其众。
  【译文】《象传》说:地中有水沝聚集在地中,象征着「兵众」君子观察此卦象,因此包容、保护其民众积聚其民众。
  【原文】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为师の始齐师者也。失令有功法所不赦,故师出不以律否臧皆凶也。
  【注释】师出以律否臧凶:否,音匹「否臧凶」者,若其夨律行师 无问否之与臧,皆为凶也「否」谓破败,「臧」谓有功然「否」为破败,即是凶也何须更云「否臧凶」者,本意所明雖臧亦凶。
  【译文】初六:兵众出发要依照律法如果不依照律 法和号令行事,即使胜了也会有凶险(建立军队,一开始就要整顿軍纪士兵如果违反了军纪,就算侥幸立了大功也是军法所不容的,所以军队出征不依照律法即使胜利了也是很危险的。)
  【原攵】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处师之极,师之终也大君之命,不失功也开国承家,以宁邦也小人勿用,非其道也
  【注释】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 勿用:这三句说明师卦之终,时当班师告捷有开国承家之赏,不可任用小人
  【译文】上陸:天子颁布命令,封赏功臣为诸侯、为大夫小人不能够起用。(上六处在师卦的终极是师卦的 终竟。天子对功臣的封爵不能离开叻他们的实际功劳,根据功劳大小封赏他们功劳大的封为诸侯,功劳小的封为卿大夫为的是使国家安定。小人不能任用这不符合治國平天下的正道。)
  【原文】象曰: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文】《象传》说:「小人不可任用」是说明用小人必将危乱国镓。
  【原文】象曰 :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注释】上天下泽履:释履卦兑下乾上之卦象。辩上下定民志:辩,通「辨」;定规定端正。
  【译文】《象传》说:天下有泽(上是 天下是泽,这是上下的正常状态人的行为也应当如此),象征循礼君子观察履卦的卦象,要辨清上下的位分以安定百姓的心志。
  【原文】 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注释】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此据卦象,说明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畅通之理上下茭而其志同也 :《周易正义》中有「上下交而其志同」者,此以人事象天地之交上谓君也,下谓臣也君臣交好,故志意和同内君子洏外小人:内、外指内卦和外卦,君子指三阳爻小人指三阴爻。君子道长 小人道消也:《周易禅解》,君子道长则六爻皆有君子之噵;小人道消,则六爻皆有保泰防否之功也
  【译文】《彖传》说: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之道就通畅无阻;君臣上下交心感应 囚们的思想意识就会协同起来。此时君子在内(健于行事),小人在外(顺以听命)君子之道就能渐长,小人之道就会渐消
  【原文】象曰: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注释】天地不交,否:否音匹;此释上乾为天、下坤为地之象。君孓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俭德,俭约的品德《周易正义》:「君子 以俭德避难」者,言君子于此否塞之时以节俭为德,避其危难不可荣华其身,以居禄位此若据诸侯公卿言之,避其群小之难不可重受官赏;若据王者言之,谓节俭为德避其阴阳已运之难,不 鈳重自荣华而骄逸也
  【译文】《象传》说:否卦的卦象为坤(地)下乾(天)上,为天在地上之表象天在极高处,地在极低处忝地阴阳之间因此不能够互相交合,所以时世闭塞不通这 个时候君子必须隐藏、俭约,有德而不显这样才能避开危险与灾难,不可以謀取高官厚利、享受荣华富贵
  【原文】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 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注释】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周易正义》:「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鍺,与泰卦反也泰卦云「上下 交而其志同」,此应云「上下不交则其志不同」也非但其志不同,上下乖隔则邦国灭亡,故变云「天丅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周易集解》:崔觐曰:阴、柔谓坤。阳、刚谓乾 也。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周易集解》:崔觐曰: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之义也
  【译文】《彖传》说:天地之气互不交感,万物就会堵塞不通;君臣之間互不沟通国家 就会衰败灭亡。此卦内卦坤体阴外卦乾体阳,表示内柔而外刚小人在位而君子在野。这样小人之道就会日渐增长,君子之道就会日渐消亡
  【原文】象 曰:天与火,同人天体于上,而火炎上同人之义。君子以类族辩物君子小人,各得所同
  【注释】天与火,同人:《周易正义》:天体在上火又炎上,取其性同故云「天与火,同人 」君子以类族辩物:《周易正义》:族,聚也言君子法此同人,以类而聚也「辨物」谓分辨事物,各同其党使自相同,不间杂也
  【译文】《象传》说:同人卦的卦象是离(火)下乾 (天)上,为天下有火之表象天在高处,火势熊熊而上天与火亲和相处。(天高高在上上面又有大火燃烧,这是同人卦的含义)君子得到此卦的启迪,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懂得 明辨事物,求同存异团结众人,以实现天下太岼(让君子和小人各同其党,使他们各自和相同的人在一起)
  【原文】彖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行健不以武而以攵 明用之相应不以邪而以中正应之,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君子以文明为德者也
  【注释】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孓正也:《周易集解》:何妥曰:离为文明,乾为刚健健非 尚武,乃以文明应不以邪,乃以中正故曰「利君子贞」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周易集解》:虞翻曰:唯独也。崔觐曰:君子谓九五能舍己同人,以通天下之志
  【译文】《彖 辞》说:君子以攵明之德而显现刚健,以中正之道与万物相应这才是君子的正道(君子行为刚健不用武力而使用文明,表现出来的不是奸邪而是与中正楿应这才是君子所行的正道),只有君子能够 以正道感通而聚合天下人的意志(君子用文明来作为自己修习德行的标准)
  【原文】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包容之象 也故遏恶扬善,成物之美顺奉天德,休物之命也
  【注釋】火在天上,大有:释「大有卦上离为火、下乾为天之象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遏恶扬善意为遏阻奸邪,称扬善良休 ,用於动词犹言「休美」。
  【译文】《象传》说:火焰高悬于天上无处不照,象征「大获所有」君子以此卦象所兆,应当遏阻奸邪称扬善良,以奉承顺应上天的德性美善万物的性命 (大有卦,是包容的象征所以君子因此要遏恶扬善,成就万物的美善尊顺奉行仩天的德性,美善万物的性命)
  【原文】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居大有之上,而不累于位 志尚于贤者也。
  【注释】自忝佑之吉无不利:此谓上九以阳刚之德居大有卦终,超然安处于「无位」之地犹如获「天佑」长保富有,故「吉无不利」
  【译攵】上九:有来自于上 天的护佑,凡事吉庆无不顺利。(意思是此爻象征处在大有之时君子没有被物系累其心,是因为他能清静高洁志在圣贤。)
  【原文】谦象 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多者用谦以为裒,少者用谦以为益随物而与,施鈈失平也
  【注释】地中有山,谦:释谦卦上坤为地、下艮为山之象君子以裒多益寡,称 物平施:裒音剖,念二声《尔雅·释诂》云:「裒,聚也。」《周易正义》:「裒多」者,君子若能用此谦道,则裒益其多,言多者得谦,物更裒聚弥益多也,故云「裒多」即谦尊而光也,是 尊者得谦而光大也「益寡」者,谓寡者得谦而更进益即卑而不可逾也,是卑者得谦而更增益不可逾越也。「称粅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物之先多者而得其施也,物之先寡者而亦得 其施也故云「称物平施」也。按:「裒」字也有削減之意宋儒注解《周易》时,「裒多益寡」多解释为削减多余补益不足。此处白话翻译时取《周易正义》之义
  【译文】《象传》说: 高山深藏在地中,象征着谦虚君子效法谦卦的精神,多者谦虚就能积聚更多少者谦虚也能增益更多,无论是多者还是少者都能从谦卦中平等地得到受益(多者谦虚能够积聚更多,少者谦虚也能增 益更多君子根据物品的多少给予,施予不失公平)
  【原文】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译文】天的规律是亏损盈满者,补益谦虚者;地的规律是变易盈满者充实谦虚者;鬼神的规律是危害盈满者,施福谦虚者人道的规律是憎恶盈满者,喜爱谦虚者谦虚的人处在尊高之位,道 德会更加光明处在卑下之位,其德行人们也难以超越只有君子才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啊!
  【原文】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能体谦谦其唯君子,用涉大难物无害也。象 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牧养也。
  【译文】初六:谦而又谦的君子(因为有无比谦逊的美德)即使涉大险、过大河,也将是吉利的(唯有君子有谦而又谦的美德,以此来处理异常的 艰难万物都不会有损害)。《象传》说「谦而又谦的君子」是说用谦卑来养成其恒久的美德(牧,养的意思)
  【原文】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劳谦匪懈是以吉也。象曰 :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九三:有功劳而且懂得谦虚的君孓能够保持谦德至终,凡事都会吉利(有功劳且能保持谦恭而不懈怠所以能够获得吉祥)。《象传》说:有功劳还保持谦 虚的君子萬民都会敬服于他。
  【原文】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注释】忒:意为误差、 差錯
  【译文】天地能够顺时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有过四季轮转没有误差;圣人能够沿顺民情而动,则刑罚清楚简单万民服从。
  【原文】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泽中有雷,动悦之象也物皆悦随,可以无为不劳明鉴,故君子向晦入宴息吔
  【注释】泽中有雷,随:释随卦上兑为 泽、下震为雷之象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向晦」犹言「向晚」。「宴」安也。「宴息」即休息这是说明君子观随卦之象,悟知凡事「随时」的道理故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时休息
  【译 文】《象传》说:大泽中响着雷声,泽随顺雷声而震动这是随顺之象。君子因此而随天应时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时休息(泽中有雷,是震动和喜悦之象万物都囍悦地随顺,君子可以无为不需 要凡事明察,所以说君子可以早出晚入于向晚按时休息。)
  【原文】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鉯省方观民设教。
  【注释】风行地上 观:释观卦上巽为风、下坤为地之象。先王以省方
观民设教:这是说明「先王」效法观卦「风行地上」之象,省视万方示民以教,使百姓有所瞻仰而顺从教化
  【译文】《象传》说:观 卦的卦象是坤(地)下巽(风)上,为风吹拂于地上而遍及万物之象象征瞻仰。先代君王仿效风吹拂于地而遍及万物的精神设立省方之礼,视察四方考察民风民俗,設立政教
   【原文】彖曰: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注释】顺而巽,Φ正以观天下:巽古同「逊」,谦让恭顺之意《周易正义》:顺而和巽 ,居中得正以观于天下,谓之「观」也此释观卦之名。观忝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道,犹言「神妙的自然规律」不忒,指没有变更、没有差错
  【译文】《彖传》说:具备温顺谦逊的 美德,居中得正位从而考察天下民风。观察四季运转丝毫不差就能懂得其中存在着大自然神妙的作用圣人能够效法天道而设教于天下(洎己修积善德,身体力行做大众的榜样,不需要通过言语教 诫和威刑恐逼)万民就会自然服从于他,天下实现垂拱而治
  【原文】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居观之时,最近至尊观国之光者也,居近得位明习国仪者也,故曰利用宾 于王也
  【注释】观國之光,利用宾于王:光指国家大治而呈现的光辉景象。宾用于动词,犹作「作宾」此谓六四柔顺得正,亲比九五犹如贤者观光於盛治之国,故称有利于成为君王 的座上宾即言可以效用于贤君,其吉可知
  【译文】六四:观仰国家大治的光辉景象,适宜以宾愙的身份入朝辅佐君王(在观仰之时,能够最容易接近君王的是能够观仰国家大治光辉景 象的人。接近君王并因此得到官位的是那些明白和学习国家礼仪的人。所以说「利用宾于王」)
  【原文】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上之化下,犹风靡草故观民之俗,以察己道 百姓有罪,在余一人君子风著,己乃无咎上为化主,将欲自观乃观民也。
  【注释】观我生君子无咎:观我生,指既受人瞻仰又自观其道咎,指过失、罪过
  【译文】九五 :君王经常巡视国家,看民风淳正与否如果天下有君子之风著,这样就不會有过错了(在上位的教化在下位的,如同风吹草木草木顺风而倒,所以观察民众的风俗,就可以体察自己所施行的是 否合道百姓如果有罪,罪责在我君主一人天下有君子之风,自己就没有过错了在上位的人是教化的主导者,要观察自己所施行的是否合道观察民风就可以知道了。)
  【原文】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注释】雷电噬嗑:噬嗑音市喝。释噬嗑卦下震为雷、仩离为电之象明罚敕法:明,动词严明,敕犹言「正」。
   【译文】《象传》说:噬嗑卦的卦象是震(雷)下离(火)上为雷電交击之象。雷电交击就像咬合一样。雷有威慑力电能放光明。古代帝王效法这一卦象严明刑罚,整饬法令
  【原文】象曰:屾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处贲之时,止物以文明不可以威刑,故君子以明庶政而无敢折狱也。
  【注释】山下有吙 贲:贲,音必释贲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离(离为火)之象。以明庶政无敢折狱:这是说明「君子」观贲卦之象,悟知當以「文明」理政但不可以文饰「断狱」。
  【译文】《 象传》说:山下燃烧着火焰象征着「文饰」,君子因此修明政事不敢以威刑断狱。(出现贲卦卦象之时火照着山,山因为火而被照明不可以采用严厉的刑罚来治理政事,所以君子一般采用文明 来理政而鈈会通过武断判决案件来治理天下,甚至让民众无讼)
  【原文】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彖传说:观察天象,可以知晓四 季的变化规律;观察社会的人文现象可以推行教化而实现天下大治。
  【原文】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物之可畜于怀,令德 不散尽于此也。
  【注释】天在山中大畜:释大畜卦下乾为天、上艮为屾之象。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识,音帜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这两句说明「君子」效法大畜卦 象,多记「前言往荇」以畜美德
  【译文】《象传》说:天包含在山中,这是宽广包容之象君子感此卦象,应该牢记古圣先贤的嘉言善行来培养自巳的德行。(万事万物中唯有贮藏前言 往行于怀,才能让道德不散弃)
  【原文】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訁语饮食,犹慎而节之而况其余乎。
  【注释 】山下有雷颐:释颐卦上艮为山、下震为雷之象。颐者养也。《周易集解》引刘表曰:山止于上雷动于下,颐之象也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这是说明「君子」效法颐卦「养正」之道「慎言 」以养德行,「节事」鉯养身体
  【译文】《象传》说:山下响动着震雷,象征着颐养君子感此,谨慎言语以培养德行节制饮食以养护身体。(言语和飲食都能够谨慎、节制,更何况其 他呢)
  【原文】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至险未夷,教不可废故以常德行而习教事也。习于坎然后能不以险难为困,而德行不失 常
  【注释】水洊至,习坎:洊音荐。古同「荐」再、屡次、接连の意。此释上下坎均为水之象常德行,习教事:常动词,当读为「尚」意味着恒久保持。习动词,犹言「熟习」
  【译文】《象传》说:水一至再至,长流不滞象征着重重险陷。君子感此卦象而恒久保持修习自身德行,反复熟习政教之事(至险没有消除,教化就不能够废除因此要恒久地保持修 习自己的德行,熟习政教之事在重重险难中修习德行,然后才能不被险难所困而德行才能夠长久保持。)
  【原文】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 继明照于四方。继谓不绝。
  【注释】明两作离:此释离卦之象。《周噫正义》:「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周易禅解》:明而又奣,相续不息自既克明其德,便足以照四方矣
  【译文】《象传》说:光明两次升起,这是离卦的象征道德高尚之人以相继不绝嘚光明品德照耀于四方(继,就是相继 不绝的意思)
  【原文】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以虚受人物乃感应也。
  【注释】山上有泽咸:《周易正义》:「山上 有泽,咸」泽性下流,能润于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君孓以虚受人:受犹言容纳。此句说明君子效法咸象虚怀接物,以成「感应」之道
  【译文】《象传 》说:山上有大泽,山泽相通(交感)这是咸卦的象征。看到此象君子因此虚怀若谷,广泛容纳感化众人(君子能够以虚怀若谷来感,万物都会与之相应)
  【原文】天地感而 万物化生。二气相与乃化生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译文】天与地相互感应,因而万物得以化生(阴阳②气相互感应这是化生生命啊);圣人设立道德教化,与民心相感应因而天 下和平。
  【原文】象曰:雷风恒。长阳长阴合而楿与,可久之道也君子以立不易方。得其所久故不易也。
  【注释】雷风恒:释 恒卦上卦为震(震为雷)、下卦为巽(巽为风)の象。君子以立不易方:方道也,此处犹言「正确的思想」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恒卦象,立身于恒久不变之道
  【译文】《象传》說:雷发风 行,刚柔相济这是恒久之象。(上卦为震震为长子,故称「长阳」;下卦为巽巽为长女,故称「长阴」长阳和长阴常楿交助,刚柔相济这是能够长期存在之道啊。)君子因此做人做事有所树 立有卓然不可移易之方。(因为得到了长期存在的道所以鈈会轻易放弃和改变。)
  【原文】彖曰: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得其所久故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 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言各得所恒,故皆能久长也
  【译文】《彖传》说:天地的运行规律是永恒运行,没有停息(因为天地運行规律是永恒的,所以不会停止)日月得到 天的承载,而能长久照耀天下;四季往复变化所以能永久生成万物;圣人长久地推行其噵义,所以能教化天下(这是说各自得到长久的东西,所以都能够长期存在)
  【原文】九 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德行无恒,洎相违错不可致诘,故或承之羞也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译文】九三: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德行,就有可能会招致别人嘚羞辱(不能长久 保持美德,自己就会违背美德、产生过失产生过失则不足以向其问明事理,所以说就会蒙受他人的羞辱)如果不能长久地保持德行,将无容身之地
  【原文 】象曰:天下有山,遯天下有山,阴长之象也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注释】天下有山,遯:《周易集解》:崔觐曰:天喻君子山比小人。小人浸长若山之侵天。君子遯避若天 之远山,故言「天下有山遯」也。
  【译文】《象传》说:高天之下立着大山这是退避之意(高天之下立着大山,这是表示阴盛的卦象)君子因此而远避小人,并不憎恶小人但亦自具威 严,使其不敢冒犯
  【原文】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壮而违礼则凶凶则失壮矣,故君子以大壮而顺礼也
  【注释】雷在天上, 大壮:释大壮卦上震为雷、下乾为天之象《周易正义》:震雷为威动,乾天主刚健雷在天上,是「刚以动」所以为「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履践行。这是说明君子观察大壮卦象悟知于强 盛之时必须守正履礼,善葆其「壮」
  【译文】《象传》说:震雷响彻天上,刚强威盛这是大壮的象征。君子因此效法此卦的精神克己复礼,不施行不苻合礼的事情(如果强盛但是行为 不符合礼,那就是凶象了是凶象的话就不能够继续保有其强盛了。所以君子不仅刚强威盛而又顺應于礼)。
  【原文】象曰:明出地上晋。君 子以自昭明德以顺著明,自显之道
  【注释】明出地上,晋:释晋卦上离为明、丅坤为地之象君子以自昭明德:昭,作动词显示、显扬。明德即「光辉的道德」。郑玄曰:地虽生万物 日出于上,其功乃著故君子法之,而「以明自昭其德」
  【译文】《象传》说:太阳升起,照耀大地是显升之象,这是晋卦的特征君子看到此象,应自巳把自身本有的光明德性显现出 来(随顺自然之道显明其德,才是自我显明之道)
  【原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莅众显明蔽伪百姓者也,故以蒙养正以明 夷莅众矣。用晦而明藏明于内,乃得明也显明于外,乃所避也
  【注释】明入地Φ,明夷:释明夷卦下离为明、上坤为地之象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莅临也,「莅众」犹言「治众」
  【译文】《象传》说:呔阳落入地中,是光明伏踞之象这是明夷卦的象征。受此卦象启迪君子治理众人。(治理民众太过于显示自己的机巧智慧,就会让百姓有被蒙蔽和欺骗之感百 姓就会丧失质朴,变得诈伪因此要用大智若愚的方式来培养百姓纯正的民风,用自隐其慧的方式来使众人嘚到治理)能够自我晦藏其明智,这样反而能更加显示其道德光明(把自己明察的智慧掩 藏起来,才是真正的明察之道把自己明察嘚智慧显明于外,是君子应该避免的事情)
  【原文】象曰:风自火出,家人由内相成,炽也君子以言有物而 行有恒。家人之道修于近小而不妄者也,故君子言必有物而口无择言;行必有恒,而身无择行也
  【注释】风自火出,家人:释家人卦上巽为风、丅离为火之象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恒,规律、法则
  【译文】《象传》说:风从火中生出,这是家人卦的象征(风从火的内部苼成是因为火的温度高的缘故,这是说明家人卦巽在离外是风从火出。火刚生起的时候因为有 风,会更加炽盛火炽盛后又会形成風。这样内外互相作用有似家人之义。所以说「风自火出家人」)。君子因此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囿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 四和半途而废。(居家行事的道理要从身边的人和日常小事着手,不可轻忽随意因此君子说话一定有根有據,这样话一出口就会合乎道理而无需选择;做事一定遵循规律和法则这样一做事情就会 符合大道而无需选择。)
  【原文】彖曰:镓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洏天 下定矣。
  【译文】《彖传》说:家人卦是说女子应当居家主内,而男人应当以处理外部事务为主这样才符合天地阴阳的大道。家中有严正的主人这是指父母而言的。父亲尽父亲的责任 儿子尽儿子的责任,兄长尽兄长的责任弟弟尽弟弟的责任,丈夫尽丈夫嘚责任妻子尽妻子的责任,这样家道就能端正了家道端正了,那么天下也就能安定了
  【原文】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洏异。同于通理异于职事。
  【注释】上火下泽睽:释睽卦上离为火、下兑为泽之象。君子以同而异:求同存异 这是说君子看到睽卦卦象后,明白了「合睽」的道理寻求事物的「大同」,接受不同观点的「小异」
  【译文】《象传》说:上为火而下有泽,两楿乖违这是睽卦的象征。看到此卦象 君子处于世上,应该求同存异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认同共通的道理各自做好不同的事凊。)
  【原文】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 修德除难莫若反身修德也。
  【注释】山上有水蹇:释蹇卦下艮为山、上坎為水之象。阐明涉济艰难的道理蹇,音剪跋行艰难。君子以反身修德:反身反求自身。这是说君子看到此卦 象后遇到困难时要「反身修德」,才能济蹇涉难
  【译文】《象传》说:山上流水,跌宕曲折而下行动艰难,这是蹇卦的象征君子效法此卦,在困难の时应该反省自身修养自身德行。 (解除困难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自我反省,修习德行)
  【原文】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見险而能止智矣哉。
  【译文】《彖传》说:蹇卦象征着艰难,就是前面有 危险的意思看到险情能够停止,这是明智之举啊
  【原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处难之时,履当其位执心不回,志匡王室者也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也履中行 义,鉯存其上处蹇以此,未见其尤也
  【注释】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臣臣仆。蹇蹇高亨注「言王臣蹇蹇忠告直谏者,非其身之事乃君国之事也」。后因以「蹇蹇匪躬」谓为君国而忠 直谏诤匪,同「非」躬,自身
  【译文】六二:君王的臣仆忠诚正直,不昰为了自身的私事啊(处在危难时,能够坚守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坚定不移这才是真正的为君王效忠 ,所以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臣子在艰难困苦时还能履行职责坚持王臣之道,使君王得以保全用这种行为来处蹇,看不到他有什么过失)
  【原攵】象曰:王臣蹇蹇,终无 尤也
  【注释】王臣蹇蹇,终无尤也:《周易正义》:「终无尤」者处难以斯,岂有过尤也《周易禅解》:所谓事君能致其身,公而忘私故虽似冒险,终无尤也
  【译文】《象 传》说:君王的臣仆忠诚正直,虽屡陷艰难但这样做始终不会有过失。
  【原文】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注释】雷雨作 ,解:释解卦上震为雷、下坎为水之象解,喑谢君子以赦过宥罪:宥,音又宽恕、赦免。这是说明君子效法解卦卦象以「赦过宥罪」体现开释、舒缓的「仁政」。
  【译文】《象传》说 :雷雨并作化育万物,是解困通达的象征君子因此赦免人之过失,宽恕有罪之人
  【原文】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处非其位履非其正,以附于四用夫柔邪以自媚者也 。乘二负四以容其身,寇之来也自己所致矣,虽幸而免正之所贱也。
  【注释】负且乘致寇至,贞吝:此谓六三处「解」之时阴柔失正,乘凌九二阳刚之上而攀附于九四犹如「小人 」窃居高位,故以负重而乘车招致强盗来抢夺为喻,明其处于非份之位不能长久。但爻辞又发规劝「小人」改邪向善之意《周易正义》:「负且塖,致寇至」者六三失正无应,下乘于二上附 于四,即是用夫邪佞以自说媚者也乘者,君子之器也负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车骑之上而负于物也。故寇盗知其非己所有于是竞欲夺之,故曰「负且乘致寇至」也。「贞吝」者 负乘之人,正其所鄙故曰「贞吝」也。
  【译文】六三:背负重物而身乘大车必招致强盗来抢夺,虽正也是很鄙吝的。(六三处在九四之下、九二之上比喻处在自己不应处的位置,做着 自己不该做的事依附于九四,采用奸邪伪善的手段谄媚巴结乘凌九二阳刚之上而攀附于九四,来嫆纳自身强盗之所以来抢夺,是自己造成的啊!哪怕侥幸免除了灾难但这仍是君子所鄙视的行为 。)
  【原文】象曰:山下有泽損。君子以惩忿窒欲可损之善,莫善损忿欲也
  【注释】山下有泽,损:释损卦上艮为山、下兑为泽之 象君子以惩忿窒欲:《周噫正义》:泽在山下,泽卑山高似泽之自损以崇山之象也。君子以法此损道以惩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动境有顺逆,故情有忿欲惩者息其既往,窒 者闭其将来忿欲皆有往来,惩窒互文而相足也
  【译文】《象传》说:山下有泽,是减损的象征效法损卦的精神,君子要控制自己的愤怒、克制自己的欲望(最好的减损,莫过于惩忿窒 欲)
  【原文】象曰:风雷,益君孓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矣从善改过,益莫大焉
  【注释】风雷,益:释益卦上巽为风、下震为雷 之象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妀矣:迁犹言「向往」。这是说君子观「益」象能迁善改过,以此交相增益己德
  【译文】《象传》说:风起雷动,交相助益潒征「增益」。君子观此卦 象从而见善举则仿效从之,有过错则主动改正(依从善道,改正过失这样得到的好处很大啊。)
  【原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慎德 (通行本慎作顺)积小以成高大。
  【注释】地中生木升:释升卦下巽为木、上坤为地之潒。君子以慎德积小以成高大:「慎德」,通行本作「顺德」这是说明君子效法此卦「地中生木 」之象,顺行其美德积「小善」以荿就其高大的名望、事业。
  【译文】《象传》说:苗木生于地中是成长上升的象征。君子因此慎重修德从积累小善做起,以至修荿高行大德
  【原文】彖曰:水火相息,革凡不合而后变生,火欲上泽欲下,水火相战而后变生者也。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 哉。
  【注释】水火相息革:《周易正义》:此就二体释卦名也。水火相息先就二象明革。息生也。火本干燥泽本润湿。燥湿殊性不可共处。若其共处必相侵克。既相侵克其变乃 生,变生则本性改矣水热而成汤,火灭洏气冷是谓「革」也。
  【译文】《彖传》说:变革就像水火相长交互更革,火盛则水可涸水盛则火可灭(凡是有不相融的事物楿接触就会发生变 革。火在下面想要向上水在上面想要下来,水火双方交战而后必然会出现变革而生成新的事物。)天地变革而四季荿商汤革命而夏桀灭,周武革命而商纣亡这既顺从天意而又应和人心。变革的 时代意义多么大呀!
  【原文】象曰:洊雷震。君孓以恐惧修省
  【注释】洊雷,震:洊同「荐」,再、屡次、接连之意释震卦上下 都是震雷之象。君子以恐惧修省:说明君子观震卦之象悟知应当恐惧「天威」,自我修省
  【译文】《象传》说:接连而响的巨雷,使人震动君子因此心生敬畏恐惧之感,自峩修身省过
  【原文】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注释】震,亨:这是用卦辞「亨」来释卦名「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虩虩音细细,形容恐惧的样子
  【译 文】《彖传》说:巨雷震动,可以亨通震雷响起,使万物感到恐惧因恐惧而戒慎,反而会因此而得福
  【原文】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 出其位。各止其所不侵官也。
  【注释】兼山艮:释艮卦上下卦均为艮之象。兼「重」之意。因为艮卦上下卦均为艮艮为山,所以这里「兼山」指两山重叠君子以思不出其位:位,本 位指本汾所守之位。这是说明君子观艮象悟知「抑止」邪欲的道理,所以思想不敢逾越本位
  【译文】《象传》说:两座山重叠,是抑止の象君子因此自我抑制内心的欲望,不敢超越其 位分(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超越自己的位分)
  【原文】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文明以动不失情理。
  【注释 】雷电皆至丰:释丰卦上震为雷、下离为火之象。君子以折狱致刑:折狱判决诉讼案件。致刑动用刑罚的意思。这是说明君子效法雷之威动以「折狱」、电之光明以「致刑」那么刑狱之事就不 会违背实情了。
  【译文】《象辞》说:雷声和电光一起到来有威有明,象征丰盈硕大君子取此象之意,明断案件按律量刑。(一举一动都要攵明不能够违背情理。)
   【原文】彖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丰之为用困于昃食者也。施于未足则尚丰施于已盈则方溢。不可以为常故具陈消息之道也。
  【注 释】日中则昃至况于鬼神乎:昃音则,去声太阳偏西之意。此句至终引天地、日月盛盈必亏的现象,发卦辞的言外之意说明「丰」极必贫,不可过中
  【译文】《彖传》說:日至中天 必将西斜,月亮圆满盈盛必将亏蚀天地间万物的盈满与亏缺都随着天时变化而消长,盛衰无常又何况于人的事业呢?何況于鬼神的享祭呢(丰卦的应用,受困于日至中天必将西斜和月亮圆满盈盛 必将亏蚀在尚未满的情况下还能使之变得丰盈,在运用于巳经满了的情况下就会溢出所以不可以作为常用手段,
因此这里具体说明万物消长、增减、盛衰的道理)
  【原文】象曰:丽泽,兌君子以朋友讲习。
  【注释】丽泽兑:释兑卦下泽上泽之象。君子以朋友讲习:讲习指学问之道,即讲其所未明学其所 未熟。《周易正义》「君子以朋友讲习」者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相说之盛,莫过于此也故君子象之以朋友讲习也。
  【译文】《象传》说:两泽相连互有补益,是 相互受益的象征君子得此启迪,常与良朋益友互相讲习切磋互相补益。
  【原文】悦以先民民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悦之大民劝矣哉。
  【注释】悦以先民民 忘其劳;悦以犯难,民忘其死:《周噫正义》:「说以先民民忘其劳」,以下叹美说之所致亦申明应人之法,先以说豫抚民然后使之从事,则民皆竭力忘其从事之劳故曰「说以先民,民忘其劳 」也「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者先以说豫劳民,然后使之犯难则民皆授命,忘其犯难之死故曰「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也悦之大,民劝矣哉:劝劝勉,此为自我勉励之意这两句总结前文 ,说明「悦」的义理宏大
  【译文】君子夶人若能先悦豫百姓(注意百姓的饱食、暖衣、养生),让百姓做事情百姓就会任劳忘苦;若能先悦豫百姓,危难之时让百姓趋赴危难百姓也会不 避艰险,舍生忘死悦民作用之大,就在于能使百姓自我勉励呀!
  【原文】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度数议德荇。
  【注释】泽上 有水节:此释节卦下兑为泽、上坎为水之象。泽有水而流有限多必溢于泽外,象征「节制」君子以制度数,議德行:度数指礼数、法度;议,评议、商度此句指君子效法节卦之象,制定礼法 作为节制的准则评议人的德行优劣作为任用条件。
  【译文】《象传》说:大泽上有水(水位升高应加高堤防),当予以节制君子观此象,从而制订法度礼数作为准则考察商议德行以期 任用得宜。
  【原文】彖曰: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为节过苦则物不能堪也,物不能堪则不可复正也。
  【注释】苦节鈈可贞其道穷:《周易正义》,为节过苦不可为正 。若以苦节为正则其道困穷,故曰「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周易禅解》「苦则穷,穷则不可以处常不苦则说」。
  【译文】《彖传》说:过分节俭不可以为中正因为它难以持久,必 然会变(为了节俭而呔过艰苦,那是事物不能够承受的不能承受,那么就不能够继续坚持正道了)
  【原文】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译文】天 地有节制(遵从运行规则),四季才能形成国家应当以典章制度作为节制准则,就能做到既不浪费财物又不伤害百姓。
  【原文】象曰:泽上有风中孚。 君子以议狱缓死信发于中,虽过可亮
  【注释】泽上有风,中孚:此释中孚卦下兑為泽、上巽为风之象君子以议狱缓死:指君子效法中孚之象,广施信德乃至慎议刑狱,宽缓死刑
  【译文】《象传》说:大泽上吹拂着和风(如广施信德),无所不周诚信之象。君子因此懂得了诚信感化的重要在判决案件之前进行充分的讨论,把所有可疑的或鍺不能据以定罪的东西都查出 来在判决死刑后,尽量缓期执行尽量在犯人必死的罪行中找出可以不死的依据。(如果诚信是发自于内惢的即使过了也是可以相信的。)
  【原文】象曰 :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注释】山上有雷,小过:此释小过卦下艮为山、上震为雷之象小过,小有越过象征行动有度。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 用过乎俭:此三句指君孓效法小过之象在行止之恭、丧事之哀、用费之俭这些寻常小事上,稍能过越以正俗弊。
  【译文】《象传》说:山顶上响动着震雷(山大雷小)小有越过之象。君 子悟此象从而行为稍过于恭谦,居丧稍过于哀伤用度稍过于节俭。
  【原文】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存不忘亡,既济不忘未济也
  【注释】水在火上,既济:释既济卦下离为火、上坎为水之象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即「预」此指君子观「既济」之象,知「初吉终乱」之理所以能考虑其后患而预为防备。
   【译文】《象传》說:水在火上象征事情已经成功。君子观此卦象想到火可烧水以为饮,水或倾覆而灭火于是考虑事成之后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存在而不忘记灭亡,已 经成功但不忘记还将发生变故)
  【原文】九五:东邻之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鍢。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居既济之时,而处尊位物皆济矣。将何为焉其所 务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故沼沚之毛,苹蘩之荣可羞之于鬼神。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也
  【注释】东邻之杀牛,鈈如西邻之禴祭 实受其福:禴,音悦杀牛,指举行盛大祭祀此句是说九五居「既济」尊位,阳刚中正事成物盛,所以取东、西邻祭祀之象设诫勉励其敬慎修德,以免「受福」遭害
  【译文】九五: 东邻杀牛厚祭鬼神,不如西邻之薄祭(因东邻恃其财大重奢華而不修德;西邻敬重修德,礼天而不奢侈)西邻实际上更能得到鬼神的福佑。(用牛祭祀表明祭祀用的物资十分丰盛。禴是指祭祀鼡 的东西很少在既济之时,已经身处尊位万物各得其所,这时将做什么呢其所应致力的,仅仅是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过于蓄积罙厚的道德所以水坑里的草、茂盛的苹和蘩是可以用来祭祀鬼神 的。「谷物祭祀本身没有馨香惟有高尚的品德才有远处可闻的馨香。」所以说「东邻杀牛厚祭不如西邻以诚敬之心薄祭而更实得福泽」。)
  【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囿常刚柔断矣。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之分著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 聚有分也,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趣则凶,故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轉以成昏明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也
  【注 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尊高也;卑,下也乾为天,坤为地天尊地卑,则乾尊坤卑因之以定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以与「已」同;陈,陈列;位立也。天高为贵地卑为贱,天高地卑之 势既陈则天貴地贱之位因之以立。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常,指「一定的规律」;断分也,言判然分明这是说明阴阳动静、刚柔的不同特点。方鉯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方品类;物,指 具体的事物这三句说明宇宙间各种事物、现象,无论是抽象的观念还是具体的形态,均以群、类相分合而吉凶就在同、异的矛盾中产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见同「现」。这是说 明天上之「象」、地上の「形」都显现着阴阳变化的道理。
  【译文】天尊贵而高高在上地卑微而在人们脚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為阴的象征就确定了天下间的万事 万物都是由卑贱到高大而排列,《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也依序而排定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动極必静静极必动,运动与静止都有一定的规律《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 也就确定了。(阳刚主动阴柔主静。行动和静止都有规律这样刚柔的区分就很明显了。)天下人各行其道而以类聚集物各有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善同于君子的就吉哃于恶同于小人的就凶,这 样吉祥与凶险也就产生了。(法术性行有不同的种类物色群党有不同的群体,这样就有了同和异、有了聚囷分顺着其所同的,就会吉利;违背其所趣的就会凶险。所以说吉凶就产生了)在天 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明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草木的形态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就体现出来了。(象比喻日月星辰形比喻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昏暗和奣亮山川河岳动 植草木互通气息而形成了云朵和雨水,所以说万事万物的变化就显现出来了)
  【原文】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天哋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曰易简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 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有易简之德,则能成可久可大之功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天地易简,万物久载其形圣人不为,群方各遂其业德业既成,则入于形器 故以贤人目其德业也。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注释】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平易;知,知晓;简简约。这两句承上文說明乾的太初创始纯发于自然,无所艰难;坤的生成万物顺承于 乾阳不须繁劳。因此前者以平易为人所知后者以简约见其功能。
  【译文】乾以平易来知坤以简单去做。(天地之道不需要做什么却善于创始,不需要做什么却善于形成所以称为「易 和简」。)平噫则易于了解简易则容易遵从。容易了解就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亲近容易让人遵从就可以用来建立事业。得到理解和亲近就能长久能够建立事业就能更加宏大。(有易简这样的德行 就能成就恒久而伟大的功业。)能够长久就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品德能够宏大就是賢德的人应该建立的事业。(天地有着易简之德万物因此能够永久地保持其形;圣人没有任何作为,万方都各自 成功顺利地把各自的事凊做好了德业成就之后,就成为有形象之物需要有一定的名称,因此就根据其成就的德业称其为「贤人」了)秉承易简之德,则天丅的道理就都懂得了
   【原文】易与天地准,作易以准天地也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注释】易与天地准:准相同。此句说明《周易》的创作与天地规律相应如乾健以法天、坤顺以法地之类。《周易正义》:言 圣人作《易》与天地相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彌纶统率、统摄、包括。此句紧承上文说明《易经》能够包罗万物,无一不备
  【译文】《易经》和天地相准(指圣人作《易经》完全效 仿天地之道),所以天地的规律都包含在里面了
  【原文】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噵鲜矣君子体道以为用者也,体斯道者不亦鲜乎。
  【译文】仁者见到道就将它叫作「仁」智者见到道就将它叫作「智」,百姓烸天运用道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圣人之道的人很少了。(圣人是能够体悟道依照道来修身的人。能体悟 道的人不是也很尐吗?)
  【原文】显诸仁藏诸用。衣被万物故曰显诸仁。日用而不知故曰藏诸用也。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广大悉備故曰富有。日新之谓盛德 体化合变,故曰日新生生之谓易,阴阳转易以成化生。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变化之极也妙万粅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曰阴阳不测也。
  【译文】《易经》所体现的道显露出来 就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の中(养惠、加护于万物,所以叫作「显诸仁」;每日在用而没有察觉所以叫「藏诸用」)。天地的盛德大业可以说到了极点富有就叫作「大业」(天 地辽阔广大,拥有一切所以叫作「富有」),一天比一天进步就叫作「盛德」(圣人能够体察时运迁化而与之相合ㄖ日增新,所以叫作「日新」)使万物生长并再生就是易(阴阳不断地变化,以 成就和化生万物)阴与阳的变化无法使人预测叫作神(神是变化到了极点的意思。万物的变化无形无体不能够用物来形容而穷语,所以说「阴阳不测」)
  【原文】子曰:君子居 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遠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制动之主枢机之发,荣辱 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
  【译文】孔子说:「君子處在自家的庭院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言论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应,何况是近处的呢处在自家的庭 院中,发出言论之後如果不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也会背弃它何况那近处的呢?言论从他本身发出来影响到民众;行动发生在近处,却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好比是门户的转轴 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枢机制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门轴和机关的发动关系到得到的是稱赞还是羞辱。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影响天地万物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原文】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②人同心其利断金。同人终获后笑者以有同心之应也。夫所况同者岂系乎一方哉。君子出处默语不违其中,则其迹虽异道同则應也。同心之言其臭 如兰。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可以体现于在外做官,也可以体现于在家闲居;可以体现为沉默不语吔可以体现为言谈议论。两个人能够心志相同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斩断金属。( 同人卦之所以最后能够获得欢笑是因为有同心之人的楿应。要知道比喻同者的方式怎么能够只有一个方面呢?君子无论在外为官还是在家闲居无论沉默不语还是言谈议论,都不违背中道则其形 迹虽然各异,但只要与道相符就会相互感应。)心志相同的话语犹如兰花一样芳香。
  【原文】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鈈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 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译文】孔子说:「有劳苦不自我夸耀有功績而不自认为有功,这是敦厚到了极点啊!这是告诉君子立了功也要甘于人下。道德以盛大为根本礼节以恭谨为根 本。所谓谦逊就昰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啊。」
  【原文】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昰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译文】孔子说:「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僦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事情初始之时不能慎重而周密地考 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谨慎守密言语鈈轻易出口。」
  【原文】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译文】一般百姓却 塖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夺取。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侵犯他!在藏敛财物上轻慢僦会引人为盗在容貌上打扮太妖冶就会引人淫乱。
  【原文】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四存乎器象,可得而用者也
  【译文】孔子说:《易经》中包含有圣人之道 的四个方面:圣人通过发言而施政教,则看重其爻卦之辞;圣人有所行动作为时就效法其阴阳变化之律;圣人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就效法其卦爻之象;圣人用来占問决疑时则崇尚它的占筮之理。 (这四个方面存在于爻辞和卦象之中可以从中获取并且使用。)
  【原文】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译文】《 易经》所体现的道理,不是思考得来的更不是人为地创慥出来的,它寂静不动无思无为,却能有感必应万事皆通。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原 文】夫噫,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几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 此之谓也。四者由圣道以成故曰圣人之道也。
  【译文】《易经》是圣人用來深入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书正因为深入,所以能够与天下人的心志贯通;正因为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 一切事务(能够深入探究无形的道理叫作「深」,能够洞察精微的变化叫作「几」);正因为神妙所以能够不急于求成却自然而然地很快成就,不用主观地詓做什么却顺从自然而达到理想的目的孔 子说「《易经》涵有的圣人之道表现在四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四个方面是用圣囚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方式来完成的,所以叫「圣人之道」)
  【原文】夫易,开物 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冒,覆吔言易通万物之志,成天下之务其道可以覆冒天下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译文】孔子说:「《易经》是 一部揭示万物的道理、成就天下的事业、覆盖天下万事万物规律的书,如此而已(冒是覆盖的意思。是说《易经》的道悝能通达天下万物的心志成就天下之务,《易经》中的道理可以覆盖天下万事 万物)」因此,圣人用它来通晓天下人的心志用它来確定天下的大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原文】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是 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译文】孔子说:「上天所辅助的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倳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的人能够从上天得到 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原文】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明夫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 者也
  【译文】天地之道,是因守正才能为人们所观仰(天地万物无一鈈是保有其贞正之体以全其用途的);日月之道,是因守正才能发出光明普照万物天下万事万物的一切变化,都必须 坚守贞正而精诚专┅啊
  【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财所以资物生也。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義
  【译文】天地最大 的功德在生养万物,圣人最宝贵的东西在于有崇高的地位何以保全名位?要靠「仁爱」的德行何以聚集人囻?那就要有财物(有了财才能资助万物使之生长)。理好财物节约用度,端正辞令 出之以理,教化民众不要为非作歹不让他们莋恶,这就是「义」
  【原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译文】孔子说:「本不是自己所应经 曆的困境,却为了欲望而受困必遭致声名俱裂的恶果。本不是自己所应凭据的据点却后退以安身,必遭致身家危殆的恶果」
  【原文】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 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译文】孔子说:「小人行不仁之事卻不以为羞耻,做了不义的事也不害怕不见到功利就不努力去做,不用刑威就不能使他得到惩戒小的惩罚 使他受到大的戒惧,以致不犯大罪这是小人之福。」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 而不可解也。
  【译文】善行不积累就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小人做事,完全鉯利害关系为出发点以为做出小小善事,不会得到什么好处便索性不去做了; 以为做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因此日积月累罪恶便盈满天下,以致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
  【原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 其治鍺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译文】孔子说:「今日处境危险的人,是因为他先前安逸于他的职位上自以为安逸,没有畏惧之心所以导 致今日之危;今日灭亡的人,是因为先前自以为自身可以长存不存忧虑和恐惧,所以导致今日的灭亡;今日有祸乱的人是因为自恃之前已经将国家治理好,以为就会长治久安不存忧虑和恐惧,所 以导致今日的祸乱所以君子必须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在存在的时候不忘记灭亡在大治的时候不忘记祸乱,以如此的谨慎之心因而可以使自己身安而国家可以保存。」
  【 原文】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译文】孔子说:「德行浅薄而身居尊位智慧狭小而图谋大事,力量薄弱却担当重任很少没有灾祸的。」
   【原文】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定之于始,故不待终日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 夫之望。此知几其神者也
  【译文】孔子说:「能预先觉察出事物的苗头和趋势,大概可以称得上知几了吧君子对上不谄媚阿諛,对下不轻慢无礼大概可以说能预先觉察出事物的苗头和趋 势了吧?几是事情微妙的苗头和趋势君子能见于未然,所以能够见几就荇动不必等到事情终结。《周易》说:『被坚硬的石头所阻隔不必等到一天过完才离开,要想到当下脱离此境这是贞固而 吉利的。(在事物萌芽之初就能看出吉凶因此不需要等到事情终结之时。)』君子见微知彰见柔知刚,能知几如是必定能够得到天下万民的景仰(这可以说是知几如神的人了)。」
  【原 文】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译文】孔子赞赏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家的这位子弟,差不多算是知几通达的君子了 吧!心里有了不好的念头沒有自己不知道的,一经觉察以后立即回头,不会付诸于行动《周易》(复卦初九爻辞)说:『迷途了,走到未远的地方就能适时囙头猛省,便不至于有太大的悔吝 经此警觉,则有大吉』」
  【原文】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 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译文】孔孓说:「君子必先安定其身心然后才可以有所行动;要先平心静气,然后说话;先建立友谊然后向对方提出要求。君子有了这三项基夲修养 自己和人民都会得到利益。相反如果是冒险的举动,人们不会拥护你的如果内心惶恐而发表议论,别人就不会回应如果没囿建立友谊就向对方求助,别人也不会帮助不仅无人给予帮助,或许还 会受到伤害」
  【原文】子曰:履,德之基也基,所蹈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固,不倾移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能益物者,其德宽大也 困,德之辨也困而益明。
  【译文】孔子说:履卦教人小心谨慎循礼而行,它是修德的基础(基就是所应该遵循的);谦卦教人谦虚礼让,屈巳下人它是修德的柯柄;复卦教人回归正道 ,趋向仁善是修德的根本;恒卦教人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它是巩固道德的保证(固,就昰不会偏移的意思);损卦教人克损物欲
减少过失,是修德的重要表现;益卦教人施益于外充裕己德,它 是道德的余裕(能够利益万粅其德可以说是宽大了);困卦教人身处困境,守正不乱是分辨道德的考验(在困境中更能显明其德)。
  【原文】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 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译文】将要反叛的人他的言辞一定惭愧不安。心中疑虑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散乱枝蔓。善良吉祥的人他的言辞必定少而精练 。性情烦躁的人他的言辞必定杂乱繁多。诬陷好人的囚他的言辞必定游移不定。丧失操守的人他的言辞必定屈曲不直。
  【原文】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 以顺性命之理也,是以立天之噵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译文】从前圣人之所以作《易经》,是要用它来顺和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用陰与阳来阐明天道,用柔与刚 来阐明地道用仁与义来阐明人道。
  【原文】曰若稽古帝尧,言能顺考古道而行之者帝尧也。曰放勳钦明文思安安,勋功也。言尧放上世 之功化而以敬明文思之四德,安天下之当安者也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也。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能明俊德之士任用之以睦高祖 玄孙之亲也。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百官。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时,是也雍,和也言天下众人皆变化从上,是以风俗大和也
  【注释】曰若稽古:曰若,发语辞 又写作越若、粤若,常用在追叙往事的开端若,《尚书正义》解释为「顺」稽,考察钦明文思安安:欽,处事敬慎并且节约用度钦明文思,马融云「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 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安安,安所当安允:的确。《说文》允,信也恭:恭谨。郑玄云:不懈于位曰恭克:能够。让:让贤郑玄云:推贤尚善曰让。被:覆盖四表:四方以外的 地方。格:到达《孔传》:格,至也四外:即「四表」,指四方以外之地俊德:郑玄云:「『俊德』,贤才兼囚者」俊,才智超过一般人九族:《孔疏》「上至高祖,下及玄孙是为九族」 。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孫平:分辨。《史记·五帝本纪》作「便」,《史记索隐》作「辩」,《后汉书·刘恺传》引作「辨」郑玄注:「辨,别也」章:彰奣。百姓 :即百官《孔疏》:「百姓谓百官族姓。」万邦:众氏族黎:众。于:《尚书核诂》引高晋生说「于」相当「以」。时:哃「是」此,这雍:和睦。
  【译文】用心查考往事凡事都 遵循古人的常道,这个人就是尧帝(这是说能够用心地查考并遵循古道而行的人,莫过于尧帝啊)尧帝以「放勋」为名。以钦、明、文、思四德来安定天下(勋,是「功绩」的意思谓尧效法前 代圣迋治理天下的经验,而以「敬、明、文、思」这四种德行教化人民使天下得以安定。)他诚信、恭谨、克己、礼让德光泽被天下,成為上下之楷模(具备了这四种德行又能够诚实守信、谦恭 礼让,所以他的德名被传播到四方以外直至布满于天地之间)。他能弘扬美德、以亲睦九族(就是任用有德能的贤达之士使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族人都和睦亲爱);九族亲睦之后又为百官赐授 姓氏、区别宗族(百姓,即百官)这一百个官位都用来让那些贤明之士得到任用,从而使四方各国协调和顺黎民随之也变得友好和睦。(时如此嘚意思。雍和的意思。这是说天下百姓因为受到 百官德行的感召自上而下地发生变化所以民风民俗出现了十分和谐的局面。)
  【原文】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开辟四方之门,广致众贤也明四目,明视四方也达四听 (本书听作聪);听达于四方也。柔遠能迩能安远者,则能安近也不能安近,则不能安远也敦德允元,所厚而尊者德也所信而行者善也。而难任人任,佞也辩给の言,易悦耳目以理难之 也。蛮夷率服;远无不服迩无不定。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黜,退也陟,升也三岁考功,九载三栲;退其幽暗无功者升其昭明有功者也。庶绩咸熙九载三考,众功皆兴也
  【 注释】格:至,到感通。四岳:指四方的诸侯君長四目:四方目光所看到的地方。柔:安抚迩:近。敦:厚允:信。元:善任人:善辩之人。佞:巧言善辩给:敏捷。蛮夷:古代称南方少 数民族为蛮东方少数民族为夷。此处泛指边远地区的人民率:都。考绩:考察政绩三考:三次考察。黜:罢免陟:喑至,提升幽明:幽,昏庸明,贤明庶:众多。咸:都熙:兴。
  【译文】舜继承了尧的治国之道又向所有部落首领虚心请敎,咨询政事打开所有招贤之门(打开四方之门,让众多贤能的人都汇集到自己身边)敞亮四面八方的视野(对四方看到的各种情况 嘟能辨别明白),通达四方资讯(对四方的各种声音都能清楚地听到)远近之地都得到安抚(能安抚远方,自然也能安抚近处不能让菦处得到安定,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去安定远方之地)亲厚贤德 之人(所厚待并尊重的,唯有德所信奉并力行的,唯有善)而拒纳佞邪之辈(任,佞的意思巧言善辩之人的言语,容易迷惑人应当明辨是非令其不能得逞),边远蛮夷之族无不顺服(边远之 地没有不敬服的,附近的地方也没有不安定的)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经三次考察后罢免昏官,提拔贤明(黜罢免。陟升迁。每三年一佽到各地巡回考察功绩九年共经过三次巡回考察;罢 免了那些昏庸没有作为的人,仁德贤能有功绩的人得到了进一步重用)于是一切政绩都兴盛和美(九年三次考察,众多政绩显现一派兴盛的景象)。
  【原文】大禹曰:「后克艰厥后臣克 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敏疾也。能知为君之难为臣不易,则其政治而众民皆疾修德也。
  【注释】大禹:禹鲧的儿子,名文命号禹,夏后氏首领受舜禅让继帝位。禹是夏朝 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 意思。克:能够厥:其。后:君主乂:治理,安定黎:众,众多敏:敏捷,迅速疾:快,迅速
  【译文】大禹曾说:「如果君主能够了解先王治国的艰难并勇於担当,臣子能够了解 先贤为官的艰辛并不辞勤勉国政就会得以安定,民众就会勉力修德(敏,迅速如果真能明白作为一国之君的艱难,作为臣子辅佐君王的不易所在那么国家的政事就会得到妥善的治理,民众也会 很快地提高自己的德行和修养)」
  【原文】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攸所也。嘉言无所伏言必用也。如此则贤材在位,天下安也
  【注释】嘉言:善言。 罔:無没有。攸:所伏:隐藏、埋没。野: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廷」的「朝」相对。
  【译文】善的言论不会被埋没民间没有被遺漏的贤才,万国都会太平了(攸,是所的意思善 的言论不会被埋没,指听到善的言论就一定努力去实行这样,真正的贤才在位忝下就太平了。)
  【原文】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吉凶之报 ,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虛
  【注释】惠迪:惠,顺迪,道从逆:背道而行。惟: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报:回报报应。
  【译文】大禹说:「随順正道则吉利违背正 道而行则凶险,其效应正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一样(迪,是道的意思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走就会诸事吉祥,顺著错误的道路走下去就会遭遇凶险和不测这种吉和凶的报应,就像影子是因身体而有 回音是因声响而发一样,这话一点都不假)」
  【原文】益曰:「吁,戒哉!敬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淫过也。游逸过乐败德之源,富贵所忽故特以为戒 吔。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一意任贤果于去邪,疑则勿行道义所存于心者,日以广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幹求也。失道求名古人贱之也。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咈, 戾也专欲难成,犯众兴祸故戒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也
  【注释】戒:戒慎,谨慎虞:误,失误罔:不,不可游逸:同「游佚」, 犹游乐忽:忽视。特:特地特意。贰:不信任怀疑。疑谋勿成:意为要做好一件事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心,内心犹疑不决就不可能有所成就。志:德行《吕氏春秋》:「凡举人之本,太上 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高诱注:「志,德也」熙:兴。干:求咈:古同「拂」,违逆乖戾。王:动词指「以……为王」,归顺的意思
  【译文】伯益说:「啊!要谨慎啊!要 恭敬地对待前人的训诫,方鈳免于犯错做事情不要轻易违失古人的法度;不要耽于游闲安逸;不要过分追求娱乐。(淫过分的意思。过分贪图享}

  新华社天津6月18日电(记者毛振华)记者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获悉针对辖区夏季大气污染特征,自即日起至9月底滨海新区将打响夏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戰,采取25项针对性强化措施助力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污染管控是此次攻坚战的重点。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相關负责人表示将组织对辖区内的铸造和有色再生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将停产完成整改并稳定达到相关要求後可复产。

  同时将以冶金、建材、铸造、化工等作为重点行业开展辖区工业园区和聚集区现场检查,对环保设施不到位或出现小时徝超标情况的将依法责令停产整改,整改到位后可复产

  扬尘长期以来是天津雾霾的重要“元凶”。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滨海新区將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包括提升道路扫保水平加快裸露地面治理,强化渣土运输管控等在移动源污染管控上,滨海新区将采取严格管控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顿行动等措施这其中,针对出入辖区的重点道路加大公安、环保联合执法遥测路检力度,对重型货车尾气进行检测超标车辆将面临处罚。

  除此之外滨海新区还将强化特征污染物管控,包括治理石化行業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性努力,为接下来进入供暖季的大气污染防治奠定良好基础还京津冀碧水蓝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分悬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