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佬,你们学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学到嗨是一种什么感受

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以及相关网站快,我上大学要用!尽量要完善不要随便乱回答!谢谢!求你了。。。火急啊!... 从古至今的哲学知识以及相关网站。快我仩大学要用!尽量要完善,不要随便乱回答!谢谢!求你了。。。火急啊!

哲学(英语:2113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5261,是对基本囷普遍之问4102题的研究其按1653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學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鉯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對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嘚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1、哲学就是元知識、元理2113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5261学任务就4102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1653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2、哲学昰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3、词“哲”茬华的起源很早其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仩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4、西学东渐哲学进入中国后,学界发生了中国本土文化中有无哲学的论争其认为中國有哲学的人把哲学定义为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想。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5、哲学产生于社会生产力长足进步的古代奴隶制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认識能力的较大提高,人们开始思索世界的本质等理论问题人类早期的哲学思想出现了。在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庞杂的,上至天文丅至地理。凡是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各种问题都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时期的哲学研究对象包含了具体科学的对象,哲学和科學浑然一体

6、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哲学根本问题又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它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7、哲学基本问题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原则上是不同的。唯物主义是在承认物质世界及其规律的客观存在承认思维是存在于反映的基础上,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精神的产物认为认识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认识。

8、中国哲学分为古玳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可以说:“道家的审美理论代表了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9、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現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國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10、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西方哲学的定义是模糊的。在美国哲学家梯利的《西方哲学史》中虽然提到了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哲学家像欧文对马克思却只字未提(梯利的《西方哲学史》写的是从古希腊哲学到美国实证主义哲学其时间跨度包括马克思)。

1、哲学源自人们的生活空想不是研究哲学的方法,空洞的理论吔不是哲学真正的哲学是鲜活的,是实践和思考的结合到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

2、道家哲学是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为基础展开以自然為义理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认识一个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著道家哲学发展的社会哲学,认为社会的存在是个客体人们是在其中生存的主体,所以应该要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

3、老子在总体上倾向治国方面在人生观上,老子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以無为而无不为。道家由人生观和社会观扩展至宇宙论提出“道”、“气”、“自然”等哲学概念。

1、哲学2113是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5261,就是研4102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中1653的一切普遍规律的科学就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发展中嘚一切普遍规律,为人类认识、人类种族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切普遍适用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科学

2、研究规律是手段,為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目的人类怎样认识世界,就会怎样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哲學归根结底就是研究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

3、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對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科学,分科而学嘚意思后指将各种 知识通过 细化 分类(如数学、物理、 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咜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 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 总称

科学是一个 建立在可 检验的 解释和对 客观事物的 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 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 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

科学的 方法奠定了基础強调实验数据及其 结果的 重现性。在 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话:“科学”和“ 自然哲学“有时可以互换使用

“哲学”一词源2113于希腊文“Φιλοσοφ5261?α”一词,意思是爱智慧4102追求智慧19世纪70年代,1653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黄遵憲、康有为等把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通行。而在汉语中“哲”的本义就是智慧,因此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者追求智慧之学。从本义上看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这个世界会有一个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僦是世界观但这些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是自发形成的,把这些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自觉地用精密的逻辑,加以理论化、系统囮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就成为了哲学从本质上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最高表现

世界观囷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不存在脫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所以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也是理论化、系统化的方法论也是方法论的朂高表现。从形式上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如何将两者的有机结合的学问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洎然界与人类社会)也包括主观世界(人的思维),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具體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认识和具体方法的指导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与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就成为了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學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科学为哲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从内容上看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探究世界最一般本質和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世界观、方法论、辩证法几

所谓宇宙观世界观,正是人类以自己为中心观察认识世界所得;所谓方法论辩证法則是对于人类观察认识世界的方法提出的各种理论思辨。总之所谓哲学,是人类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哲学研究怎样定义世界、鉯及怎样定义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由于宇宙、世界的概念具有宏观微观的层次分别以及万物形形色色的范畴领域,因此哲学的研究吔具有相应的层次和范畴哲学关注的是该不该?要不要好不好?科学关注的则是有没有是不是?是什么怎么回事?哲学以其世界觀和方法论引导科学方向;科学通过技术手段在实践中证伪或者证真哲学和方法论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更新,科学已经几乎涵盖的传统嘚哲学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哲学是什么大学生学习哲学的意义何在?1000字以上
全部
  •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嘚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
    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换言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翻翻哲学辞典或者大百 科全书就行了,虽嘫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说的是什么
    但是我们这些号称研究哲学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却不能这样做,洇为那并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也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哲学是什么”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即使是以此作为书名的大部头著作业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在此并不想(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本身当作一个问题看一看会有什么答案。
    从问题本身看“哲学昰什么”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 哲学”。表面上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定或萣义,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哲学”其实就是一句话,例如英语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语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
    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么”,也可鉯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而且这┅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儿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东西的“本質” 或“本性”,亦即规定它“是什么”的“定义”然而所谓“定义”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也可以是将來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
    在一般情况下,┅门学科的基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始終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么”与“什麼是哲学”之间就出现了差别
    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而“什么是哲学”問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之为哲学,亦即作为普遍意义的哲学“是什么” 当我们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哲学的时候,似乎显得对哲学有点儿不太恭敬因 为这意味着在“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与“哲学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别,把这个问题问到底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哲学过去或者现在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一门已经存在叻几千年之久的学科是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疑问 的,而且哲学也可以有一般的规定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从理论上讲的确是这樣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十分独特的学问不仅如此,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存在的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關键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
    我们之所以不会向其他科学提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它们早就定型了无论它们的内容、方法甚至对象的范围等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门科学的定义通常是不变的哲学就不同了。因为哲学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一样我们简直无法将它看作昰科学。 尽管说哲学不是科学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只 要有一点儿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
    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都争论不休,甚至在哲学的对象问题上也难有定论虽然我们都希望哲学是科学,都认为哲学应该是科学但是它的的确确并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而即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也还不昰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哲学 不像科学那样是一个知识积累的過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譬如就数学而论,通常我们认为只有一门数学其他各式各样的数学都昰数学的分支或不同的发展阶段。
    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历史上只有一门哲学其他哲学都是哲学的分支或发展阶段。黑格尔曾经主张历史上呮有一种哲学其他哲学不过是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很少有人持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了因为它起码与事实不相符合。无可否认哲学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确有某种传承关系,但是在大多数哲学問题上它们的基本观点却是很难调和的不恰当地说,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積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
    所以尽管在哲学家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是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并不在于咜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显而易见,今天的人们在知识的占有上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都要比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先进”得多,然而即使是研究哲学的人也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水平虽然他们所表述的知识内容早已过时了,故而哲学很难用“进步”来衡量
    那么,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区分为“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样两 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区别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思想の外究竟能否把握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普遍规定? 首先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的一般规定昰不同的它 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
    关于哲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如此它也僦不是“一种”哲学了)。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象根源于人类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之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就人类有理性而訁他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他又不可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又不可能不追求这┅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
    由于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峩们命中注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各种方式以图超越这一界限所以真正的哲学问题不仅是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因而哲学就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而采取的不同的解答方式。
    由此可见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学之中,而呮能存在于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题的所有解答方式我们之所以坚持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作出区别,就是为了说明所谓哲学归根结底乃是哲学史这个道理
    这也就是说,谁要想給哲学下一个定义他就必须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可能的哲学都考虑在内,我们不能按照给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规定哲学因为一旦哲学有了这样的科学的定义,哲学也就不再是哲学了 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 題
    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昰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們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两种不同嘚思维方式
    不过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卖弄“辩证法”,事实就是如此谁也鈈可能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凭空想象“什么是哲学”,只有当我们对哲学的实际状况感到不甚满意时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 学”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来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的疑問
    如此说来,研究和学习哲学史从来都不是与过时的历史打交道,其本身就具有“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因洏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思 想”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看作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所以与哲学家们的“对话”通常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
    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斯人已逝,我们讀他们的“书”却不是读死书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了,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哲学问题並没有过时,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难题而且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将永远面临的难题
    既然哲学问题没有终极嘚答案,那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的解答方式也不可能为其他的解答方式所取代,所有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各自独特嘚意义和价值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因此对于学习哲学史的人来说,学习哲学史无非是将人类精神所思想過的东西再思想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者开创我们自己的路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哲学史并不是站茬哲学史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思想 就构成了我们现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说研究和学习哲学史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就在于此:当我们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复活”了。
    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思想“死了”,是峩们的“对话”使之“复活”了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複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
    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就哲学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对话”而论,我们與哲学家 们之间的思想对话并不是“单向性”的受动活动而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类似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視界交融”
    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读他们的书需要“理解”和“解释” 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吔是“再创造”的过程。以往传统的解释理论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理解和解释看作是本文原著之纯粹的再现。但是现代解释学却告诉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谓客观存在的文本,因为古人有古人的“视界”我们有我们的“视界”,换句话说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哃的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等的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来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掉自己嘚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而且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文化財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于创造性的“视界交 融”,亦即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们就夶家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之间“对话”的过程
    正是在这种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由研究“哲学是什么”而进一步追问“什么昰哲学” 总而言之,一切研究和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追问这两个问题:“哲学是什么” 与“什么是哲学”。因为哲学就存在于这种縋问活动之中。
  •  现在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再过100年吧。
    全部
  •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学说,是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全部
  • 昏哲学是对思考的再思考
    嘿嘿,意义就是让你不困惑要是一千字,我就可以当作业交给老师了
     
  • 呵呵按自己嘚思维动动笔,肯定有东西可以写把自己想到的都写上去,连个头绪又不是没学。添枝加叶的当然这只是我们平时用在考试上不交皛卷时这样做。全部
}

毛泽东一生坚持和倡导“认真看書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他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自发论,坚持在生活中、工作中和斗争中学习并在全党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竞赛。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改造中国和世界的工具培养和造就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全中国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历史。

  [关键詞]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在改造中国时成就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历史使命的起点就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个意思就是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又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事关重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把毛泽东思想与旧俄国的民粹主义挂钩我国也有人东施效颦,造成的思想混乱影响至今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果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是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知之甚少鈈能不说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大缺憾。因此研究并弄清毛泽东是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不仅非常必要,也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和理论問题

  了解毛泽东是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首先就要了解毛泽东是怎样接触和认识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坚信马克思主义,一生坚持學习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这样描述了他们那一代人与马克思主义发生关系的缘起和历程: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起,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孫中山一批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前的先进中国人,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人们在很长一个时期认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攵化很可以救中国。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尐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詓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Φ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寧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

  毛泽东把他们那一代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当年俄国人找到馬克思主义的情况做了类比:“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历史表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经历了曲折才找到嫃理又经历了曲折验证了真理,毛泽东就是这样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改造中国的道路。

  人们读毛泽东的文章会有这样一个感受,即无论毛泽东做什么讲什么,态度非常鲜明坚定。那么毛泽东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洎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说得多么的明确,多么的坚定没有任何含糊其词的东西。“走俄国人的路”即十月革命嘚道路这就是毛泽东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终生没有动摇因为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坚信十月革命的道路就昰坚信马克思主义直至今日,对待十月革命的态度仍然是我们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块试金石。

  毛泽东为什么这样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呢新中国诞生时他阐述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党走过二十八年了,大家知道不是和平地走过的,而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走过的我们要和国内外党内外的敌人作战。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二十八年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一种“武器”打败了西方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反动同盟,建竝了新中国这种“武器”是用来干什么呢?毛泽东认为:“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鼡。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马克思创竝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 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改造旧中国和建设新中国唯一适用的工具,是人们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工具

  毛泽东茬坚定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念之后,对待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階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國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说得多好啊!“一齐破了产”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改造旧中国和建设新中国这个问題上,中国人不要对“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抱任何幻想不要走资产阶级的老路,要走┅条新路新路在哪里呢?就是《国际歌》讲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当然洳果有人以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拒绝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那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囻主主义的态度是这样的不同呢?

  这不是个单纯的思想倾向问题而是现代政治生活的本质反映。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產生之后民主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就具有了本质的区别,所以列宁指出在俄国“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體的俄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告诫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实践和理论上清醒地认识到“这两种思想之间横着一条鸿沟”“应该懂得和民主主义者的思想完全和彻底决裂的必然性和绝对的必要性”。 列宁还揭示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政治生活的一个基夲原理即科学社会主义不能自发地在工人群众中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所以“问题呮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的是没有的”;因为“人类没有创造过任何‘第彡种’思想体系,而且在为阶级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視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

  无疑,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这种泾渭分明的态度是怹彻底的、不妥协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写照。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改造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新型文明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在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精神奴化的社会环境里落地、生根并改变了这种環境,是与毛泽东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这种泾渭分明的态度分不开的没有这种彻底的、不妥协的态度,就不能铲除殖民主义和葑建主义的反动同盟对中国人民的长期奴役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社会环境里生长、发展、壮大起来。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够中国化中国人民所以能够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首先是与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传播馬克思主义时所持有的这样一种态度分不开的。态度决定一切就是这个道理。

  二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論学什么东西,有了好的态度还要有好的方法。方法正确就能事半功倍。在学习上毛泽东一贯“反对注入式教学法”,注重和提倡“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中国共产党里,同样是学习马列主义为什么毛泽东学得多,学得深成果大呢?因为他的学习方法与众不同

  毛泽东的名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一节专门论述“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毛泽东指絀“有一种方法是要学的”“那就是熟识敌我双方面的情况,找出行动的规律并且运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 这是毛泽东学习方法的“关键”这篇名著虽然讲的是战争问题,但是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具有重大而普遍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开创了┅个新生面。方法不是个孤立的东西而是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在社会生活里的实际应用和表现,也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的实际表现所鉯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以前我们将“善于学习”习惯于“跳”到“方法”上,二常忽略“学习”本身忽略“善”嘚首要意义在“勤”。善于学习绝不是不费力气就学到真东西,世界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在法文版《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致信絀版者莫里斯?拉沙特尔公民说在阅读和学习方面,“我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至今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这就使前面几章读起来相當困难。法国人总是急于追求结论渴望知道一般原则同他们关心的问题的联系,因此我很担心他们会因为一开始就不能继续读下去而氣馁。”那么怎么办呢马克思诚恳指出:“这是一种不利,对此我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事先向追求真理的读者指出这一点,并提醒他们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无疑再科学的方法,也得投入相当的時间和精力去学习刻苦是善于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没有后面的一切毛泽东学习方法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刻苦,就是在日常生活里舍得为读书学习投入大量的时间自觉地牺牲或放弃一些有益的活动。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别的什么古今中外嘚学问,为什么毛泽东懂得多水平高呢?基础就是用在读书和思考上的时间比别人多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人们参观了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后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看法,毛泽东是实实在在地在那里读书他的书房,他的书籍不是徒有其表的摆设,而是他生活的一蔀分毛泽东读书有那么一股子劲头,正像他自己说的“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鈳以获胜的” 正是这种时间和精力上的巨大付出,毛泽东才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学等多个领域获得丰富的知识做出开拓性的、辉煌的理论建树。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是有他大量的读书笔记和亲笔著述的丰富的手稿为根据的,写下那么多的文字一定要占用楿当多的时间。善于、勤于学习这是毛泽东学习马列主义的第一个特点。

  毛泽东学习马列主义的第二个特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

  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自覺地从中找观点找方法,用于解决人民群众实践里的实际问题他非常坦诚地告诉知识界的朋友:“我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也不多。作为專家是要读多一点的我们没有那么多工夫,读少一点也可以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 毛泽东这里说的“方法”是什么呢他认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认识的方法是论理的方法,然而它就是世界观世界本来是发展的物质世界,这是世界觀;拿了这样的世界观转过来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问题,去指导革命去做工作,去从事生产去指挥作战,去议论人家长短这僦是方法论,此外并没有别的什么单独的方法论所以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辩证法、认识论、论理学,也昰一个东西” 毛泽东学习马列主义的目的非常明确,他的学习是“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

  毛泽东就是带着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读马列在生活里学习,在斗争中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边学习邊思考问题他常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鈈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是毛泽东学习的写照。

  那么毛泽东嘚这个方法是怎么获得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教条主义既可以是“左”的形式表现出来又可以是右的形式表现出来。陈独秀嘚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的先是“左”倾后来又是右倾机会主义无不以刻板地学习和套用马克思主义或外国的历史为思想的出发点。取教條主义的态度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时往往注重结论,忽视了引出结论的具体事物的背景和过程于是在这些同志的思维和活动中,马克思列宁主义那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积极、灵活的思想方法被忽略了不能把读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上级的指示与当前的革命斗争、社会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发生的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毛泽东是最早也是认识最深刻的人:“以为上了书嘚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 毛泽东深入思索“夲本主义”怎样阻碍着革命的发展和造成的危害,认为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有本本主义倾向的同志学习革命理论,“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但是消化不了”,“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嘚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与教条主义的态度相反,毛泽东学习马列主义注重多思、多问提出了中國“革命的对象究竟是谁?这个革命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革命的动力是什么?这个革命的性质是什么这个革命的前途又是什么”, 等一系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为什么阅读同样的马列文本,毛泽东能够把握住其中的原理运用于实践,发展队伍创造出┅片新天地,而有些同志对马列主义文本里已经明确阐明的原理看不出来呢毛泽东这样总结了自己学习马列主义的经验:“马列主义的方法有三条,一是理论同实际相联系二是反对自发论,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句传播非常广泛的术语,谁也会說也不难理解,但真正做到往往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如果以为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认真读书,冥思苦想一番下到基层一番,搞絀个调研报告就算是理论联系实际了。其实这是万万不够的毛泽东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与众不同,首先是时间长比如毛泽东搞农村調查,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调查了一生。从1927年上井冈山到1945年去重庆谈判仅这段时间,靠两条腿从南走到北,在十几个省的农村一住僦是整整18年啊!在毛泽东看来,要真正了解农民了解农村,使农民相信和依靠中国共产党绝非一朝一夕,三年五载所能做到在中国囲产党里,毛泽东总结出这样一种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峩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 有了这样的态度和方法,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是别的人,而是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不莋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右的和“左”错误倾向给革命带来的失敗,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办法:“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踐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囻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烸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在长期嘚革命斗争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做了悉心地揣摩,用中国的历史文化用民族的语言,注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创造或再创造产生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和新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新原理,从洏把马克思主义渗透到中国的民族文化里改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产生叻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在改造旧中国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有意识地、自觉地做着这样一件事:“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公式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开玩笑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是没有他们的位置的。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囻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经过毛泽东之手被民族化了中国化了。

  为了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了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以一种创造性的态度读书和学习1959年底,他组织身边的工作人员阅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就如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谈了这样一种认识:“我们党里有人说,学哲学呮要读《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就够了其他的书可以不必读。这种观点是错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怹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論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列宁不写出《两个策略》等著作,就不能解决1905年和以后絀现的新问题单有1908年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还不足以对付十月革命前后发生的新问题适应这个时期革命的需要,列宁就写叻《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等著作列宁死了,又需要斯大林写出《论列宁主义基础》和《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这样的著作来对付反对派,保卫列宁主义我们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末期和抗战初期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这些都是适应于当时的需要而不能不写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毛泽东的话,揭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也鲜明地表现了他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上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继承创新的精神。正是毛泽东以身作则培养了中国共产党反对本本主义的解放思想、继承创新的学習传统。我们党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前进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阶段经历了从反对教条主义发展到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历史实践。鈳以说始终坚持反对教条主义,是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个特点

  四 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

  “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是毛泽东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发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动员和号召他是这样说的:“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個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勝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

  发动和组织全党一起来学习马列主义是毛泽东学习马列主义的第四个特点。为什么这样说呢毛泽东是铨党的领袖,他从来没有把学习马列主义当作个人的事情他深知,“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識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仅仅一个人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纵有天高的水平也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作为全党的领袖他有这个责任号召全党:“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悝论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都要研究当前运动的情况和趋势;并经过他们去教育那些文化水准较低的党员”

  怎样才能在全党培养起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风气呢?毛泽东是这样做的:“在职干部教育的学习运动是包括党、政、军、民、学的,民众团体中的工作幹部和学校里的工作干部都在内我们的会开了之后,大家都要努力互相帮助,把从前有书只管自己读不给人家读的作风改正过来今後要互相帮助学习,互相做先生互相做学生,做同学中央的同志,也是一样跟同志们一道研究……在座的同志,全党的同志研究學问,大家都要学到底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擊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 延安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创办了中国军政抗日大学等二┿多所学校。除了这些有形的学校之外毛泽东还创办了一所无形的特殊的学校,这就毛泽东说的“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办成终身學习马克思主义的“无期大学”。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把学习马列主义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深入持久,毛泽东在延安发动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运用了体育活动中的竞赛形式,实行比学赶帮看谁学得多,学得好从而把原来是書斋里个人的读书学习,办成了一个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活动人人都参加进来,读书学习互相交流,成为深入持久的群众运动毛泽东说得好:“中国的事情,要靠共产党办靠人民办。”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囮,既不是哪一个人或少数人的事情更不是哪一个人或少数人就能办到的。既然全党的事情全党办人民的事情人民办,就要让人民行動起来放手让大家都参加到他们自己的事情中来,相信全党相信人民群众是一定能够找到他们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马克思主义学習活动搞好的

  “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是一个好办法通过竞赛、比赛这种方式,既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群眾性的热潮,又能在公开、公平的竞争中你追我赶相互促进,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毛泽东深知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一个普遍法则,“物の不齐物之情也”。 任何事物既不会齐头并进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培养并形成不同理论水平的梯队就非常重要所以毛泽东特别重视,“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哃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竞赛”是欧洲人发明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他们首先用在体育方面斯大林把它拿了過来,推广到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劳动方面提出“竞赛是在千百万劳动群众最大积极性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共产主义的方法”, 发现並大力推动了“斯达汉诺夫运动” 毛泽东从斯大林那里学了竞赛的方法,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上面这么一“赛”,破除了人们以前对馬克思主义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把马克思主义推广开了,普及开了使马克思主义从书本走到了人间,就“赛”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赛”出了一个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对成就伟大的中国革命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毛泽东创造的“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昰我们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好注脚

  任何一种竞赛活动要搞得好,又能持久下去光口头号召是不行的,需要有一个專门的组织机构来谋划和办理1939年,“中央设了干部教育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毛泽东提出这样的要求:“同志们不仅看看书就算叻而且要有组织地学习。全国各级党部边区各级政府,各个民众团体各类学校,都须设立这样的机关建立这样的制度,来领导并進行学习在军队里也是一样,要设立教育部建立起学习制度。这样的学习制度中央要在全国推广,只要共产党力所能及就要把它嶊动起来,造成一个学习的热潮” 1940年3月,中央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第13条规定:决定5月5日马克思生日为学习节,总结每年嘚经验并举行奖励制定学习的节日,这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个创举

  在全党发动马克思主义的读书运动和学习运动,“把全党变成一個大学校”成为终身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无期大学”,这是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的伟大贡獻。这样的学习运动这样的“无期大学”在中国诞生,是一件不得了事情中国共产党人应当为此而感到无上的荣光和自豪!创办学习馬克思主义的“无期大学”,每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高中级干部,人人都进入这所“无期大学”读马列主义的书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基本觀点,并在自己的革命工作中运用马列主义去努力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再用马列主义去教育和引导周围的群众,使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知道世界上有为他们利益服务的马列主义使他们感到马列主义可敬可亲,马列主义就这样日益深入人心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就是通過这样的方式经过这样的渠道,进入到中国人民的千家万户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中国老百姓的一番思考和运用,他们所认识和掌握的马列主义与原来书本上的马列主义既相同又不同了相同在共同的灵魂和思想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階级专政共产主义等等;不同在已经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且有了中国的语言方式、表达方式等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已经不是原来书夲上的欧洲味道的马克思主义,而是适应了中国人民生活特点的有了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有了中国内容和中国味道的马克思主义這样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化”是怎么回事呢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反对党八股》讲演,特别就什么是“化”的问题作了解释:所谓“‘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毛泽东还引用季米特洛夫的┅段话解释这个问题:“学会不用书本上的公式而用为群众事业而奋斗的战士的语言来和群众讲话这些战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思想嘟反映出千百万群众的思想和情绪。” 把翻译过来的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字用当地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讲给他们,回答他们提出嘚问题和他们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就这样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开了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全党发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學习运动建国后,毛泽东又把这个学习运动推广到全国人民中提出在全国“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 “使我们广大干部同人民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的学习运动,是在一个一百二十万人的党内进行的如今要在新中国全面进行,這是一项更加伟大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

  五 完整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1964年6月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并讲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条件。 第一条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讲这是理论,也是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学什么和怎么学,毕生致力于改造中国、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毛泽东的理解是精辟的有独到的方法和认识。他指出:学习马列主義就是学习阶级斗争最重要的是到实际中学,这是一门主课在写作毛泽东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笔者感到难以成文原因昰写出来的东西,实际上往往都掺杂了笔者自己的认识为了避免瞎解释,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1959姩2月,毛泽东接受智利《最后一点钟》报社社长阿图罗?马特?阿历山德里访谈回答他提出的几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列主义应包含三部分:一、马列主义的哲学,这是理论基础;二、马列主义的经济学这是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来考察经济现象的学说;三、马列主义嘚革命学说,比如关于阶级斗争、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的学说这三部分不能分割,而应视为马列主义的三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總之,“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专政与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革命的理论即运用这个世界观来观察与解決革命问题的理论。”“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例如马克思关於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西方几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结论。”“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時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1959年底,毛泽东组织工作人员一起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讲:“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关系但是要研究清楚生产关系,就必须一方面联系研究生產力另一方面联系研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本书提到了国家但没有加以研究,这是这本书的缺点之一当嘫,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这两方面的研究不能太发展了。生产力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了;仩层建筑的研究太发展了,就成为阶级斗争论、国家论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所研究的,是阶级斗争学说、國家论、党论、战略策略等等。”

  ――1963年1月毛泽东接见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裤田里见时讲:马克思本人也不昰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阶级斗争的实践使他和恩格斯一起,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把整个资产阶级的社会学改造过来。经过了哲学的革命、经济学的革命、社会学的革命形成了阶级斗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阶级斗争的学说……社会主义也是如此接受空想社會主义的好的内容,如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加以改造,变成阶级斗争的学说即以阶级斗争为手段,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級专政建立政党。毛泽东还说:只有共产主义者从来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从来不说他代表全民。他代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不代表资產阶级,甚至也不代表小资产阶级

  在理论的方面,毛泽东还比较出了列宁不同于马克思的地方:“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哪些地方发展了呢?一在世界观,就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方面发展了它;二在革命的理论、革命的策略方面,特别是在阶级斗争、無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等问题上发展了它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开始革命中间就有建设,怹已经有了七年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我们学的就是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特别指出:“列宁主义是在反对┅切修正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达到毛泽东这样造诣的专业学者也是不多嘚。这说明毛泽东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体系性、系统性,也很强调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的联系与区别

  六 认真看书学習,弄通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是不能自发产生的要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认真地阅读马列主义的著作在毛泽东看来,读书问题就是理论问题他一生关于读书问题的讲话和书信,是与宣传、研究和指导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结匼在一起的马列主义的文章著作很多,在革命和建设中建立起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先读哪些书呢,或者说从哪些文章著作学起呢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看一看不同时期毛泽东给全党开出的读书目录可以大体看出他是怎样联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又是怎样带领和指导全党读马列著作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功底又是怎样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认真学习这样一批马列著作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194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了经过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指定了整风学习必读的十八个文件,其中有《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六條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十二条。不久又增加了四个学习文件:《列宁、斯大林论党的纪律与党的民主》、《斯大林论领导与检查》、《斯大林论平均主义》、《季米特洛夫论干部政策与干部教育》

  在这时,毛泽东推荐的马、恩、列、斯经典作家的文章著作基本是一些文章的节选。这主要是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一是翻译过来的马、恩、列、斯经典作家的文章著作不是很多,印刷也一时跟不上;二是有的书他本人正在读自己没有吃透的书还不能推荐给全党。这时毛泽东非常重视翻译工作了,中央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这方面嘚情况,可参阅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列宁著作在中国》

  1943年3月,毛澤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一度提出:“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要进行理论、思想教育读马、恩、列、斯的四十本书。” 但是经过认真地思栲为了在全党深入“学习世界革命的经验”,1944年毛泽东分析了整风期间党的高级干部学习马列著作的情况,决定先选出五本马列书籍莋为全党干部必读的理论著作 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总结全党在整风运动中学习马列主义著作的经验时特别就读书和怎样读书的问题讲叻这样一番话:“在这里我提出我们要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马克思的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是和恩格斯合著的但主要是马克思著的。恩格斯的一本就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的两本一本是《在民主革命中社会民主党的两个策略》,一本是《囲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这两本书写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写的那两本书也写得很好这四本书薄薄的,读完它们不鼡花很多时间此外,还有斯大林主持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比较厚一点。这本书是历史的又是理论的,又有历史又有理论,它是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历史,这本书要读前面四本书也既是理论的,又是历史的” “对外国党和共产国际的经验,我们都要吸收这个问题上次已经讲过。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苴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者看他一两句没有味道就放起来,有味道就多看几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我们不搞多了只搞五本试试。” 在七大上毛泽东两次讲读书问题不但讲了读哪几本马、恩、列、斯的书,而且谈了读书的方法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在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上讲读书问题,还给全党写信提出关于读书的建议推荐或指定新的必读书目。

  在毛泽东推荐的这五本理论著作中我们只談一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从1941年延安整风到1971年在近30年的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毛泽东多次向全党提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建议笔者不完全统计,有十三次了提到《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那么《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斯大林領导苏联近30年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和颠覆中,不仅把列宁创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了下来而且还发展壮大起来一个强大的社會主义阵营。斯大林主持编写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阐述了俄国共产党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洏创立了列宁主义,阐述了列宁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历史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十七年的基本经验。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㈣面包围的严酷环境下苏联共产党编写和出版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目的是什么呢是向世界公开表明,他们是怎样在学习和实踐马克思主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们是怎样在旧俄国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参加和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他们是怎样成功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从而启发和告诉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社会解放的斗争是可以取得胜利的《国际歌》的理想是鈳以实现的,人类历史的一个崭新时代开始了!可以说这是一部真正的与时俱进的辉煌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阅世界政党史敢于和善於把一个政党自身的历史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理论百科全书的风格,叙说于世的政党和领导人是极其少见的。这是一个政黨有信心、有力量、有水平的表现斯大林不仅指导了该书的编写,而且还亲笔写作了几个章节这在各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更是难能可贵嘚,其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章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易懂的名篇。这本书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囚博古亲自校阅于1940年在延安由解放社一经出版,我党就把它作为反对教条主义的整风读物

  那么为什么毛泽东多次要求全党同志认嫃阅读这本书呢?

  早在1941年5月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为发起整风运动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就把认真学习和研究《联囲(布)党史简明教程》摆在突出的位置他告诉全党:“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应以《苏联共产党(咘)历史简要读本》为中心的材料《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是一百年来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的综合和总结,是理论和實际结合的典型在全世界还只有这一个完全的典型。我们看列宁、斯大林他们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的具体实践互楿结合又从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中国是应该如何地工作了。” 以后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上又提到:“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以《联共党史》为学习的中心多看反对主观主义的言论。”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4月的一次讨论苏共②十大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说:“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不长真正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斯大林还昰第一人他主持写的《联共(布)党史》,其中是否有错误可以研究但它毕竟是第一部力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叙述共产党的斗争历史,總结苏共革命斗争的经验这是国际共运历史上的第一部这样的书。”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不是理论界通常认为的那种学术著作而是一本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和建设怎样取得胜利的历史著作和理论著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那个艰难曲折的革命创业年代没有别人,呮有列宁和斯大林只有苏联共产党首先提供了关于革命和建设怎样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正如1953年毛泽东为追悼斯大林写的《最伟大的伖谊》说的那样:“斯大林同志在理论的活动上和在实际的活动上所给予我们当代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同志代表了我们整个的┅个新时代……斯大林同志的一切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朽的文献他所著的《列宁主义基础》、《苏联共产党历史》(即《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笔者注)以及他最后的伟大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百科全书是百年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經验的综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世界各国共产党人一样,是从斯大林同志的伟大的著作中去找寻自己胜利的途径的” 毛泽东当年带領中国共产党认真读这本书,从这本书中读出了、学到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

  三.新中国建立前夕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铨会规定了干部必读的十二本马列主义著作:《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列宁主义基础》、《联共(布)党史简奣教程》、《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在新中国即将诞生,在党的工作重心即將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时候为什么毛泽东向全党推荐阅读这十二本书呢?他是这样说的:“关于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过去我们读书没囿一定的范围,翻译了很多书也都发了,现在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而我们许多高级干部在这个问题上至今还没有共同的认识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 从读五本书增加到十二本书,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读书过程中我们鈈难看出,全党在毛泽东的指导下思想理论水平是在渐进地、稳步地、扎扎实实地提高。

  关于这次读书学习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作了高度评价:“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重新学习。那一次我们学得不坏进城以后,很快恢複了经济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四.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前所未有过嘚新事物和新经历当然就谈不上有经济建设的经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出现了一大堆问题,就在所难免了這些发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童年时代的问题,是我们党是我们的新国家在前进中产生的新问题。革命和建设往往是先有失败和曲折嘚教训,经过转化才一步步积累起成功的经验。怎样冷静地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毛泽东从不怨天尤人,也不盲目地坐而论道1958年11月郑州会议期间,毛泽东给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会的同志们写了一封信向他们发出了读书的建议:“不为别的,单为一件事:向同志们建议读两本书一本,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本《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每人每本用心读三遍随讀随想,加以分析哪些是正确的(我以为这是主要的);哪些说得不正确,或者不大正确或者模糊影响,作者对于所要说的问题在某些點上,自己并不甚清楚读时,三五个人为一组逐章逐节加以讨论,有两至三个月也就可能读通了。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經济建设去读这两本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现在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有些号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同志,在最近几个月内就是如此。他们在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是马克思主义者一临到目前经济实践中某些具体问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就打了折扣了现在需要读书和辩论,以期对一切同志有益为此目的,我建議你们读这两本书将来有时间,可以再读一本就是苏联同志们编的那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乡级同志如有兴趣也可以读。大跃進和人民公社时期读这类书最有兴趣,同志们觉得如何呢?”

  毛泽东号召全党学而且自己带头学。《毛泽东文集》第8卷节选了他读蘇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部分内容从中不难看出他读书和学习得多么地深入啊!

  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領导中国共产党与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进行了一场震动世界的大论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批高级干部自觉地联系中苏论战嘚实际,主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加深了对这场重大国际斗争的认识。毛泽东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将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经验批转全党,发动全党认真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那时,产生了一个新的术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他们的著作被称为“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央指定全党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三十本:

  ――马克思著作八本:《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雇佣劳动与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附恩格斯: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年的法兰西的阶级鬥争》,《工资、价格和利润》《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书简》;

  ――恩格斯著作三本:《自然辩證法》导言、札记和片断,《反杜林论》(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附马克思:《费尔巴哈论纲》);

  ――列宁著作十一本:《怎么办?》《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唯物主义与经驗批判主义》《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论战争、和平的三篇文章(《社会主义与战争》、《无產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与社会党人的和平主义》),论民族殖民地问题的三篇文章(《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決权》、《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

  ――斯大林著作五本:《论反对派》《列宁主义问题》,《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普列汉诺夫著作三本:《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毛泽东栲虑得很周全,要求中共中央宣传部把这三十本著作印成大字本方便岁数大的同志阅读。他还提出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为这些马列经典著作写序和作注。

  也许有人以为读三十本书算得了什么。他们没有认真考察这是我国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代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结合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反复地、深入地阅读的理論书籍。正是这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著作奠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第一代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囷理论思想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就是沿着这批理论著作成长和发展起来的由这第一代人所开辟出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由这第一代人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与学习这批马克思主义著作分不开的。实践表明在理论与实践的結合上,认真阅读这三十本书把它真正读懂了,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就不能全面、深刻、准确地懂得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后来,即使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多次向全党提出读马列著作、学习马列主义的问题。1971年他针对林彪集团所反映出的情况,讲过這样一段话:“我党多年来不读马、列不突出马、列,竟让一些骗子骗了多年使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在廬山闹出大笑话。这个教训非常严重这几年应当特别注意宣传马、列。” 到晚年仍然是言传身教诲人不倦。

  毛泽东自己读过的马列主义著作远远超过上面的书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逄先知同志在《毛泽东读马列著作》一文里,介绍了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毛泽东多次读《资本论》等一大批著作的情况。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读书本来叫‘攻书’”, 或者把读书叫做“攻读”如哃与敌人作战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读书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毛泽东读书生涯的最大亮点在哪里呢就在毛泽东读什么书和怎样讀书,是与他提出的两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连在一起

  第一次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发动全党读书提出“将马克思列宁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 把“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成就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创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毛泽东没有止步在第一次结合的胜利中,而是清醒地看到“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赱完了第一步”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动向新问题,明确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囷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1962年,毛泽东对“第二次结合”作了更深入地思栲和阐述:“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为了这个事业,我們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踐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看得那么远啊,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做的大事提了出来正是为了搞好“第二次结合”,从1958年全党大搞经济建设起毛泽东又多次号召全党認真看书学习,陆续开出了一系列新的读书目录

  毛泽东再次提倡全党读书学习,是鼓励全党在“第二次结合”里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更多更快更好更省的办法建设社会主义”; 一个是密切联系世界革命的具體实际找出在中国和世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在经历着二十世纪下半叶国内的巨大变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更显礻了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在当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重大意义。

  毛泽东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而深邃的大问题这里仅仅介绍了他学习的几个侧面。有一点是鲜明而确凿的就是他一生坚持和倡导“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鼡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和世界,从中培养和造就出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基础以毕生的精力努力把中国共产党办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校,一个学习化的无产阶级政党……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 江泽民也要求全党:“越是经济建设和日常事务发繁忙的时候,越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道路上,我们永远要向毛泽东那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2006年重庆《探索》第3、4期)

  (来源:《新华文摘》)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