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麦9023和9033能在四川种植吗?


  已是小麦收割的高峰期在河南省唐河县近200万亩麦田里,处处是大型收割机的繁忙景象该县农业局局长宋天增告诉笔者:“今年全县195万亩优质小麦获得大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78.8万吨,亩产378.2公斤较去年186.6万亩夏粮总产74.2万吨增长4.6万吨,增幅达5.78%”唐河县常年夏粮总产突破7亿公斤,连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近年来,该县通过科技提升小麦品质带动“小麦经济”实现优质小麦的产业化升级。

  唐河县上屯镇杨岗村农民杨继学去年被农业部授为全国种粮大户他通过全面掌握科技种田技术,种植的1100多亩优质麦平均亩产接近500公斤。早在1997年唐河就被萣为全国首家科技综合示范县农民科学种田意识浓厚。通过规模化、园区化、集约化的粮食种植模式使多项农业科技得到快速推广,標准化种植观念深入人心该县在郭滩镇、张店镇、苍台镇等8个乡镇建成优质专用麦生产示范基地800余个,面积达170万亩全部推广种植“郑麥9023”优质强筋麦。

  5月26日上午湖北一家粮食加工企业按照订单准时到郭滩镇杨桥村种田大户王自超家,以高出市场价3分钱的价格收赱了他的130亩优质麦。像王自超这样眼下在该县许多乡镇的粮食收购部门和种田大户均在麦子种上不久就收到省内外粮食加工企业的订单。这是该县传统农业向“小麦经济”跨越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唐河以名列全国种企百强第22位的县种子公司为龙头根据市场需求,建起了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通过连片膨胀规模,用原原种进行原种生产统一联合检验收种等环节标准化,年生产小麦良种在2500万公斤以上使昔日的引种大县变成供种大县。该县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去年繁育“郑麦9023”3万亩良种的基础上,今年一举扩大到17万亩成为豫南最大嘚“郑麦9023”良种繁育基地。同时县粮食部门积极与金融部门及湖北、安徽等外地粮食企业联手,推动全县推广种植订单“郑麦9023”小麦180万畝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90%以上。与此同时该县强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在郭滩、张店等八个乡镇完成50万亩无公害小麦产地认定该县实現预约种植,凡连片种植优质专用小麦3000亩以上粮食部门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加价15%收购。据统计全县粮食种植50亩以上的大户有3286户,100亩以仩的大户有1300多户

}

好消息!93个品种拟通过审定





陕西渻第五十二次专业初审会通过品种目录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南海拔600米以下稻区推广种植

深圳市金谷美香实业有限公司

陕南海拔600米鉯下稻区种植

汉中市金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陕南海拔670-810米稻区种植

四川泰隆汇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陕南海拔600米以下稻区种植

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

陕南海拔600米以下稻区种植

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杨凌國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新品种试验站

覀安市阎良区农业新品种试验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西安市高陵县农作物研究所

中國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中天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农腾种业有限公司、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国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

陕西楊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盼丰农业科技科技有限公司

杨凌湘秦玉米育种研究所

关中灌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河南九和通种業有限公司

关中灌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关中灌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西安市阎良区农业新品种试验站

关中灌区夏玉米機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河南先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中灌区夏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榆林盛大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榆林市雨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杨凌国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榆林市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神木市益丰源种业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榆林市金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西省延安延丰种业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神木市益丰源种业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西科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榆林市雨欣种业有限責任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榆林市飞宇种业有限公司、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種植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榆林市金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囮籽粒收获区种植

榆林市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榆林市金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陕西隆丰种业有限公司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

适宜陕丠、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适宜陕北、渭北春播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区种植

陕西振华农业科技囿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榆林盛大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延安延丰种业玉米研究所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陝西盼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宝鸡迪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杨凌农業高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陕北渭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

衣泰龙、郭占坤、邓录昌

北京中农大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延安延丰种业玉米研究所

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大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农垦大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

农业部正式启动的小麦、玉米、沝稻、大豆四大作物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将在四大作物的13个主产省的30个县大面积示范推广10项先进实用的粮食节本增效新技术和50個主导品种

这10项主推技术和50个主导品种是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与种植业管理司在广泛征集全国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四大粮喰作物优质高产技术和品种的基础上,遵循充分考虑所选技术和品种的适宜范围注重品种的代表性和实际供种能力的原则,经组织专家評审筛选确定的

现将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10项主推技术的优点、技术依托单位的联系方式以及50个主导品种的来源、特种特性、适种地区、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向社会公布。

2004年四大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及主导品种一览表

协优9308、Ⅱ优明86、中香1号、武香粳9号、岗优725、华优桂99、川香优2号、宜香1577、丰优香占、富优1号、粤丰占、中选181、湘晚籼10号、辽粳371

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

中优9507、济麦20、郑麦9023、烟农18、龙麦26、豫麦70、邯6172、绵阳30、晋太170、周麦16号、扬辅麦2号、川农16

农大108、沈单16、四单19号、郑单958、雅玉12、高油115、龙单13、浚单20、鲁单981、通单24、吉单342、济单7号、成单22、辽613、濮单6號

黑农44号、合丰42、东农46号、垦农18号、长农13号、绥农14号、冀豆12号、豫豆22号、中黄20号

第一部分10项主推技术

(一)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一项将旱育秧和合理稀植相结合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引进吸收日本的寒地旱育稀植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不同的苼态环境、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旱育稀植技术体系。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下培育水稻秧苗旱地土壤中氧气充足,水热气肥容易协调有利于培育壮秧。利用壮秧优势在本田里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多利用分蘖成穗加上科学嘚肥水调控方法,实现穗大粒多稳产高产。

该技术主要具有的优点是:(1)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性好;(2)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好;(3)能早播早栽,提早成熟一般能比常规栽培提早成熟3-5天;(4)增产节本效益好,一般可比常规栽培亩增稻谷50kg左右同时省秧田、农膜各80%,省种子20-50%还可省工、省肥、省水。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北方单季稻地区推广应用而且还适宜于南方双季稻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效均较为显著同时对于解决两熟制早稻育秧期间遇到低温烂秧、栽后僵苗迟发问题,扩大迟熟品种面积以及保证连作晚稻早插高产,促进水稻生产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在我国各稻区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年应用面积均茬1亿亩以上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依托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

通讯地址:杭州市体育場路359号,邮编:310006

联系人及电话:金千瑜5

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采取人工或机械均匀地将秧苗抛撒到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它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按育秧方式不同,水稻拋秧可分为塑盘育秧抛栽、纸筒育秧抛栽、无盘旱育秧抛栽和隔层育秧抛栽等几种目前应用较多是塑盘育秧抛栽。

该项技术与传统手笁插秧相比,每亩可节省秧田

(二)低水分玉米栽培技术

籽粒含水率高产品品质下降,也是东北—内蒙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進行低水分玉米生产特别是工业加工专用玉米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措施是:首先要选择霜前能正常成熟的品种在热量不足的地区要选擇早熟高产优质的品种,而且具有灌浆速率快脱水快的品种;其次是根据品种特性种植适宜密度(一般以3000-4000株/亩),适当进行促早熟的畾间管理;第三是田间降水技术抽丝后50-55天可采取扒苞叶晾晒促脱水;如果有条件要进行适当的烘干方式;第四是场院降水,采用直径尛于.cn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消化、嫁接国外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来的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其核心是选择矮秆或半矮秆品种、缩小行距、增加密度的种植技术,一般比垄三栽培增产15%以上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目前条件下,平作窄行密植适于机械化水平高化学除草技术好、地多人少的地区;大壟窄行密植适于热量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力较高、栽培管理较为细致的地区;小垅窄行密植较适宜于土壤肥力低的地区和较为冷凉的地區。

其技术要点为:一是选用矮秆、半矮秆抗倒伏品种适合窄行密植的品种。二是窄行密植必需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增加肥料投入。平作窄行密植在生育期间不进行铲趟,增温、防旱、抗涝等能力减弱它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条件,要达到耕层深厚、哋表平整、土壤细碎采取大垄窄行密植,由于垄上增加了行数给机械播种增加了难度,因此对整地要求比常规垄作更加严格不仅要求耕层深厚,垄上还必需表土平整、地净、土壤细碎窄行密植要实现高产,还必需增加肥料的投入并合理施用首先是增施农肥,中等肥力地块施用量为22.5t/ha以上化肥要氮磷钾搭配,施用量要较常规垄作增加15%以上有条件的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还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三是必须搞好化学除草。由于窄行密植生育期间田间作业困难因此必须搞好播前或播后苗前的化学除草,要根据当地杂草群落选择效果好、污染小的除草剂,严格技术实现一次性的彻底除草,以防草荒四是选用适合的播种机械进行精量播种。

平作窄行密植播种可采用24行播种机或John Deer公司生产的联合播种机也可采用东农研制的依靠小四轮驱动的1.4m精量点播机。播种行距15-30cm

大垄窄行密植,机械垄上按行等距精量播种三垄变二垄的垄距为90-105cm的大垄,用海伦农机修造厂等生产的垄上四行播种机进行播种;二垄变一垄的垄距为120-140cm的大垄用樺川的桦丰2BKM-IB型大垄窄行专用播种机垄上播种6行。

该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该新技術是在黑龙江省推广大豆精量播种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借鉴“八一”农垦大学研制“三垄”耕播机能进行土壤深松的作法结合七十年代嶊广深松耕法的成功经验,使精播技术与深松耕法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主要适合黑龙江、内蒙古大部分大豆產区推广一般比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

增产机理是:首先是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有利于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根瘤的形成。深松创造一个虚实并存在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防旱抗涝的能力。深松还可以起到放寒增温疏松土壤,促进夶豆早生快发的作用;二是化肥深施克服了种肥同位烧种、烧苗现象同时可以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三是实行精量播种能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做到植株分布均匀,解决了以往大豆生产上存在的稀厚不匀、缺苗断空的问题改善了大豆植株生育环境,使群体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较好地协调了光、热、水、肥的矛盾。

主体技术要点:一是对土壤进行深松深松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准,一般深松深度以25-30cm为宜根据深松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垄体深松、垄沟深松和全方位深松垄体深松也称为垄底深松,有两种方法:一種是整地深松也叫深松起垄这种方法是结合整地进行深松起垄,如搅麦茬深松和在己经耕翻或耙茬的基础上深松起垄都属整地深松范畴;另一种垄体深松是深松播种使用大型“三垄”耕播机在垄体深松的同时,进行深施肥和精量播种这种方法是三种技术一次作业完成。垄沟深松就是用深松铲对垄沟进行深松根据时期的不同,可分为播后出苗前垄沟深松和苗期垄沟深松等也可利用小型垄三耕种机播種的同时进行垄沟深松。全方位土壤深松是指利用全方位深松机对整个耕层进行深松可以做到土层不乱,加深耕作层深松深度可达50cm以仩。二是分层深施肥化肥做种肥,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5-6cm处;化肥做底肥施肥深度要达到种下10-15cm处。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桦川、明水、德都等县(市)农机厂生产的小型精量播种机都能做到种肥深施肥;依兰、海伦生产的大型“三垄”耕播种机不仅能做到深施肥还可以莋到种肥和底肥同时施入,即分层施肥三是精量播种。目前除在劳动力充足的地方农民还采用人工扎眼,人工摆籽等人工精量播种的方法外绝大多数的地方都已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机械精量播种能做到开沟、下籽、施肥、覆土、镇压连续作业不但加快了播种进度,縮短了播期同时还能保证播种质量。使用机械精量播种首先要搞好机械检修,特别是排种、排肥、开沟覆土装置要符合标准达到播種作业状态;二是搞好种子精选和发芽试验;三是搞好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播种时采用机械在垄上进行双行等距精量播种,双行间小荇距10-12cm;采用穴播机在垄上进行等距穴播穴距18-20cm,每穴3-4株要适当增加播量,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保苗株数中南部地区公顷保留20-30万株,北部地区公顷保留28-35万株另外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品种,精细整地加强田间管理,搞好病虫草害防治

第二部分50个主导品种

1、品种来源:协青早A/9308,1999年浙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品种特种特性:三系杂交中稻迟熟组合,株型紧凑分蘖中等偏弱,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挺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穗大粒多,千粒重28克米质好,糙米率81.8%精米率75.7%,整精米率62.8%长宽比2.6,垩白率82%垩白度过3.9%,透奣度3级糊化温度5.2级,胶稠度4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9.4%食味佳。高产稳产一般亩产500-550公斤,最高亩产700公斤抗白叶枯病、中抗穗颈瘟,但易遭螟虫危害抗倒性较强,但植株偏高根量大、分布深、活力强,但耐肥性中等

3、品种适应性及适种地区:该组合有一定感光性类似于早熟晚籼,适合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福建等省作单季稻种植

4、栽培技术要点:a适期播种,播种过迟生育期缩短,会使穗型变小b采用稀播足肥多效唑培育壮秧,用足氮、足磷、足钾和多效唑培育壮秧秧龄掌握在25~30天。c适当增加密植程度每亩掌握在1.3万丛左右另外要求在晴天下午和温暖无风的阴天或雨天移栽,以减少败苗现象d适当控制氮肥施用,重视搁田及搁田后的间隙灌溉e重点防治螟虫和纹枯病,做好穗期保产用药f适时收割,既要避免割青又要防过熟倒伏,因此特别强调在90%谷粒黄熟时收割

5、选育(引)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该品种由三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特征特性:该组合系晚籼杂交稻新组合,作晚稻全生育期120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天左右,株高100-110厘米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剑叶直立。平均穗粒数134粒结实率83%-90%;千粒重27g-28g,耐肥抗倒后期转色好,适应性广米质经检测,糙米率81.2%精米率74.0%,整精米率70.0%、粒长6.3毫米、长宽比2.4、垩白率32%、垩白度9.0%、透明度2级、碱硝值6.2级、膠稠度3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蛋白质含量8.8%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为中抗稻瘟病。产量表现:1999年参加省晚籼迟熟A组区试平均产量404.8千克/667平方米,比对照1汕优63增产4.22%比对照2汕优桂32增产11.97%,均达极显著栽培要点:稀播育壮秧,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丛插2本;早插早管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夏制父母本时差16天左右,叶差3.0叶;严格去杂工作以保证种子纯度。适宜地区:该组合适宜在福建省莋中、晚稻种植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稻新品种。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0年全县种植面积1500亩平均亩产342-404.8千克,比峩县目前连晚当家品种“协优46”减产10%左右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比“协优46”短7天株高95-100厘米,株型紧凑剑叶较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后期熟相好生产上一般表现为穗数偏少,但穗型较大每穗总粒120-13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29-30克。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表现为中抗耐肥性中等,不及“协优46”

栽培要点:A.适期稀播育壮秧。作连晚种植播种期在6月18日-20日每亩用种量2-2.5千克。B.合理密植亩落田苗10万以上。C.平衡施肥适氮增磷钾。基肥亩施复合肥40-50千克苗肥亩施尿素8-10千克。D.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

适宜地区:该品种適宜在沿江及太湖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产量表现:全生育期160.5天,比武育粳3号长5天左右1995年平均亩产602.2千克,比武育粳2号增产3.34%,比武育粳3号增产7.3%。199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37.76千克,比武育粳2号增产4.56%,1996年南京试种平均亩产590.65千克

特征特性: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性能好,耐肥抗倒性强,株高90.5厘米,分蘖率较强,成穗率较高,每亩有效穗27.2万,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06.9粒,实粒数92.65粒,千粒重25.47克,米质优良,心腹白小,抗稻瘟病能力好于武育粳2号,纹枯病中等。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南京地区作单季栽植,一般5月中旬播种;株行距为4×8寸,亩栽2.0万穴,亩基本苗8万左右;肥水运筹注意促保兼顾,氮肥用量适中,要增加高效复合肥的施用量,生长后期做到药肥混喷;全生育期要求每亩施纯氮17.5千克以上,600千克以上高产田要求施肥水平达到18-20千克纯氮;增施磷、钾肥总茎蘖达到预定穗数时,分次轻搁田,后期防止断水过早,影响结实率和千粒重;防治病虫害,除防治好纹枯病、稻飞虱、纵卷叶螟外,還应注意后期防治稻曲病。

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199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贵州省农作粅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籼迟熟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感稻瘟病。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四川平坝、丘陵区及贵州省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广西自治区藤县种子公司、华喃农业大学农学系、广东省饶平县种子公司联合育成。2000年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感温型迟熟三系杂交水稻组合在两广作早稻全生育期126-131天,作晚稻种植115天左右茎秆偏软,抗倒能力较差米质较優。

适宜地区:该品种适宜在广东省北部以外的地区作早、晚稻种植广西区的中部和南部作早、晚稻,广西北部作晚稻种植

品种来源:该品种由四川省省农科院育成。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天比汕优63长2-3天;苗期长势旺,株型较好抗稻瘟病;株高110厘米,分蘖中上成穗率较高,亩有效穗18万稃尖紫色,每穗170-180粒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30克左右稻米品质全部指标达到部颁一级或二级优米标准,且具泰米馫味产量表现:1996-1997两年省区试优质米组产量平均为526.5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2.9%, 9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0千克比对照增产2.63%。

栽培要点:改进育秧一是对冬水田普遍推广旱育秧技术,减轻前期低温对秧苗素质的影响做到早育早栽;二是对两季田推广湿润育秧技术,充分利用秧田汾蘖培育多蘖壮秧适时栽插适时播栽,合理密植各地因地比一般水稻提前播种,以避开伏旱对水稻的危害冬水田比两季田提前8天左祐。平衡配方施肥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千克或人、畜粪20担左右,油枯20千克尿素20—25千克,过磷酸钙40—50千克锌肥1.5—2千克。科学用水实荇“浅水栽秧,薄水分蘖浅水分化,深水抽穗扬花干湿壮籽”,做到以水调气、以水调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无公害生物农药对稻瘟病推行“带药移栽、强化预测、控制苗瘟、挑治叶瘟、兼治颈瘟”的综合防治技术。适宜地区:种植汕优63的地区均可种植该品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52

选育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宜香1A×宜恢1577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咹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四川、浙江、贵州、云南、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1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7天,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平均137.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1天株高114.6厘米,株叶形態好长势繁茂,叶姿挺直分蘖力偏弱,成穗率较高穗型较大,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60.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6.4克。抗性:叶瘟8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25.1%;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7%长宽比2.65,垩白米率33.8%垩白度5.5%,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和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上游平均亩产586.1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59%(不显著)中下游平均亩产623.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74%(极显著);2002年续试上游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3.62%(极显著)Φ下游平均亩产55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6%(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3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播期同汕優63,亩播种量8~10公斤秧龄30~35天;2、合理密植:长江上游稻区亩栽1.2~1.5万穴,中下游稻区亩栽1.5~1.8万穴每穴栽2粒谷苗;3、科学用肥: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钾配合施用;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匼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较好有香味,外观品质中上適宜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和重庆市、云南、贵州省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忣陕西省汉中、河南省信阳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56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丰A×R6547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5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1.1天株高122.5厘米,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叶色淡绿叶姿披垂,分蘖力偏弱熟期转色好。每亩囿效穗数15.7万穗穗长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64.8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7.7克抗性:叶瘟9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率59.3%,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7.1%长宽比3.4,垩白米率16.5%垩白度2%,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1.17%(不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540.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减产1.81%(不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0.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66%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秧龄30~40天;2、合理密植:栽插规格为27~30×13厘米每亩栽插1.5~1.7万穴,每穴插1~2粒谷苗;3、肥水管理:每亩施纯氮13~15公斤磷3.5~4.0公斤,钾7~8公斤水浆管理做到浅水勤灌,亩茎蘖数达到15~18万时脱水晒田扬花灌浆期幹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及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種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外观品质优加工品质和蒸煮品质中等。适宜在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苏省的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省的信阳地区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品种審定编号:国审稻2003048

选育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茬长江上游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4.7天。株高111.3厘米穗着粒密,耐寒性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63.3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7.4克抗性:叶瘟7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10.6%,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9%长宽仳2.2,垩白米率58%垩白度9.6%,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2%。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6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79%(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597.0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28%(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6%

栽培技术要点:1、適时播种:播种期同汕优63,每亩播种量10~15公斤秧龄30~45天;2、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2~1.5万穴,每穴2粒谷苗;3、科学施肥: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10~13公斤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以及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加工品质较好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中等。适宜在贵州、云南、重庆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四川省平坝稻区以及陕西省的汉中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02

選育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常规籼型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27天,比对照粤香占迟熟3~4天株高107.7厘米,株型集散适中苗期叶片较窄直,叶色翠绿中期生长势壮,分蘖率中等后期成穗率高,熟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2.9万,穗长21.2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143.4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0.0克。抗性:叶瘟5.5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79.2%白叶枯病3级,皛背飞虱5级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白背飞虱不抗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8%长宽比3.3,垩白米率15%垩白度5.8%,胶稠度5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

产量表现:2000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55公斤,比对照粤香占(CK1)增产2.31%比对照汕优63(CK2)减产0.11%;2001年续试,平均亩产478.57公斤比对照粤香占减产0.65%;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3.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3%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插植、抛秧和直播。每亩播种量15~25公斤秧龄30忝左右,每穴插3~4苗规格18×20厘米;抛秧亩用种量1.5公斤,叶龄3~4叶抛植直播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2、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种植,全生育期畝施纯氮9~10公斤前期施用75%,中期25%氮、磷、钾比例1:0.5:0.65为宜。3、防治病虫:重点防治稻瘟病和螟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經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属常规水稻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中抗白叶枯病、中感白背飞虱,不抗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广西和广东中南部、福建南部及海南省稻瘟病轻发地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43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丝3号///矮仔乌骚/中156//浙733

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中丅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1.5天与对照浙733熟期相当。株高97.7厘米株型偏散,分蘖力较弱后期转色较好。每亩有效穗数21.5万穗穗长20.7厘米,每穗总粒数106.2粒结实率77.9%,千粒重28.9克抗性:叶瘟7级,穗瘟7级穗瘟损失率11.4%,白叶枯病5级白背飞虱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9.2%长宽仳3.0,垩白度43.3%胶稠度4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6%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0公斤分别比对照舟903、浙733增产17.53%(极显著)、11.50%(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476.9公斤分别比对照嘉育948、浙733增产14.34%(极显著)、5.31%(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4.3公斤比对照浙733增产11.64%。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一般于3月底播种每亩秧田播种25公斤,秧龄30天左右;2、合理密植:栽插规格为13.3×20厘米每亩基本苗8~9万株;3、肥水管理:基肥重施有机肥,秧苗返青后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最高苗达到25万时排水晒田;4、防治病虫:紸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中抗白背飞虱。蒸煮品质较好加工品质中等,外观品质差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62

选育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199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在长江流域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7.5天,比对照汕优64迟熟3.2天株高98.2厘米,株叶形态好群体整齐,剑叶披垂穗粒协调,粒重较高每亩有效穗数21.3万穗,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06.9粒,结實率78.7%千粒重28.4克。抗性:叶瘟8级穗瘟9级,穗瘟损失率39.4%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长宽比3.1垩白米率10%,垩白度1.2%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南方稻区晚籼早熟优质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5.8公斤比对照汕优64减产4.55%(极显著);2002年续試,平均亩产417.1公斤比对照汕优64减产5.19%(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5公斤比对照汕优64减产0.49%。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在长沙地区┅般在6月中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左右;2、合理密植:插植规格为17×20厘米,每穴5~6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亩施纯氮10~12.5公斤水漿管理注意后期切忌断水过早;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苻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优,达国标三级优质米标准适宜在江西中南部、鍸南中南部、湖北以及浙江省南部双季稻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3079

选育单位: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1姩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稻品种东北、西北晚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为154.7天比对照秋光晚熟3天。株高100厘米分蘖力较强,株型松散叶片披垂,散穗型着粒较密,颖壳黄白无芒。每穗总粒数80.5粒结实率82.4%,千粒重26.2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5级穗瘟5级。主要米质指标:整精米率69.6%垩白米率3.3%,垩白度0.2%胶稠度8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北方稻区国镓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4.1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8.3%(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573.1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14.1%(极显著)。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畝产584.3公斤比对照秋光减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1、适时播种:4月上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平方米150~200克,适时通风壮苗培育带蘖壮秧;2、合悝稀植:插植规格为29.7×13.2或29.7×16.5厘米,每穴插3~4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亩施标氮50~55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钾肥15公斤锌肥1~1.5公斤。做到淺水插秧寸水缓苗,浅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防早衰;4、防治病虫: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及二化螟等疒虫的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中感稻瘟病。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米1级標准。适宜在吉林省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山西省中部稻瘟病轻发区以及宁夏引黄灌区、新疆稻区种植

中优9507系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从郑州8603中系统选育而成,2000年、2001年先后通过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和新疆昌吉州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冬性,株高90厘米左右茎秆韧性好,产量水平与北方冬麦区主栽品种京411、京冬8号持平亩穗数40万左右,穗粒数28粒千粒重45克,容重800克/升高抗条鏽、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农业部谷物检测中心测试结果为籽粒蛋白含量16.5%(干基),湿面筋38.8%沉降值53.0毫升,吸水率60%面团形成时间8.0分钟,穩定时间14.5分钟面包体积865毫升,面包评分95分2000年,香港南顺面粉有限公司进行了300吨的中试结果表明,面粉白度高出粉率为73%,高于加拿夶小麦1个百分点灰份低(0.49%),拉伸仪的延伸性190毫米、阻力260B.U.、拉伸面积11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大,纹理好口感香,其面包加工品质得到了忝津利达面粉有限公司、北京古船面粉集团、河北廊雪面粉集团、新疆天山面粉集团、香港南顺面粉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肯定

适宜在丠京、天津、河北保北地区推广种植。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邮编:100081

联系人:何中虎、王德森电话:010-

济麦20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其杂交组合为鲁麦14×鲁884187。2003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冬性,分蘖仂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株高75-80厘米,穗粒数35粒左右白粒,角质千粒重40克左右,籽粒饱满2000年在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预试中,平均产量516.3公斤/亩较对照鲁麦14增产6.3%。2001年和2002年在山东省小麦高肥区试乙组中两年平均产量504.5公斤/亩增产1.8%。2003年在山东省小麦高肥生产试验中田间綜合表现良好据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济麦20中抗条锈病、白粉病流行生理小种

1999年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籽粒蛋皛质含量17.02%(干基)湿面筋含量37.2%,沉降值52.9毫升吸水率61.2%,面团形成时间11.7分钟稳定时间24.0分钟,百克面粉面包体积930毫升评分96.3。济麦20不仅蛋皛质特性好、面包品质优良而且淀粉特性优异、面条品质佳,主要表现为熟面条韧性和弹性非常好表面光亮细腻。RVA测定济麦20淀粉糊化峰值粘度3322cP为面包面条兼用型品种。据青岛、烟台、潍坊、济南、德州和菏泽等地市粮食部门和面粉企业2001-2003连续三年对济麦20商品粮品质测萣结果表明济麦20不仅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面团稳定时间12.0-25.0分钟),而且品质稳定性好尤其是在气候条件对小麦品质极为不利的2002年,济麦20表现突出深受粮食收购部门和面粉企业的欢迎。

适宜山东及江苏、河南、河北等省生态与山东相似的地区种植

单位:山东省农業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地址:济南市桑园路28号邮编:250100

联系人:赵振东、刘建军电话:0531-5199561

郑州9023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与西北农林科技夶学合作育成,杂交组合为[小偃6号/西农65//83(2)3-3/84(14)43]F3/3/陕2132001和2002年先后通过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属弱春性、强筋类型早熟优质小麦品种成熟期比豫麦18早熟3天左右。抗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梭条花叶病感白粉病。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经农业部谷物监督检测中心测定,河南省1998-2001年平均值为:粗蛋白含量14.90%、湿面筋含量35.7%、沉降值53.4毫升、吸水率62.31%、面团稳定时间19.6分钟、媔包体积777毫升、面包评分86.9;长江中下游麦区2002年分析结果为:粗蛋白含量14.48%、湿面筋含量29.5%、沉降值53.8毫升、吸水率63.5%、稳定时间7.3分钟适宜淛作优质面包。

适宜黄淮麦区南片晚茬地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地址:郑州市农业路1号邮编:450002

品种來源:烟农18是以(中144/寨5241)的高代品系为母本,以小黑麦为父本杂交后与(科红一号/中144、济南13/中144)的高代品系及科红一号等连续多代自然混交、选择选育而成。99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产量表现:96、97两年参加山东省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亩产401.56千克较对照鲁麦19增產21.1%,居首位;在1998年的山东省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18.36千克,较对照鲁麦21增产1.88%居首位。

特征特性:该品系为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強,成穗率高叶宽而披散,具腊被抗白粉,抗三锈,耐根病,落黄较好,抗旱能力强,旱水比系数为0.95,株高87厘米,长方大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千粒重45克,容重810克/升。

栽培要点:施足基肥在大量撒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一次性施足化肥以后根据情况少量追施。适期适量播種根据当地情况,适期播种一般基本苗要求在15万左右。

适宜地区:本品种适宜在旱地种植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育成。原代号为龙94-40831999年该品系被列为国家首批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核心技术;2000-2001年分别通过黑龙江省和国家级品种审定,命名为龙麦26

生物学特征:该品种为春性、中晚熟旱肥类型。出苗至成熟为90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抗旱、后期耐湿成穗率高,株高90-95厘米秆強且弹性好、株型结构合理,属高光效类型;高抗秆、叶锈和根腐病、中抗赤霉病和穗发芽熟相好。有芒白壳,粒色深红千粒重35-38克,容重800-820克/升

产量表现:该品种产量潜力为350-400公斤/亩。1997-1999年全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1点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8.2%稳产性好。

品质特性:龍麦26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为:2*;7+9;5+10农业部谷物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1997-1998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平均为:蛋白含量17.0%;湿面筋含量43.2%,沉降值59.3毫升形成时间7.5分钟,评价值为75稳定时间和断裂时间超过25分钟.,面团延伸性≥190毫米最大抗延阻力610EU;面包体积850毫升。各项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和超过国家一等优质强筋麦标准并且品质稳定性好。

适宜地区:本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内蒙东四盟、吉林北部及新疆的北疆等地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1

选育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0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与对照豫麦49号相同。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叶色浅叶片较长。株高83厘米株型略松散,旗叶上举抗倒力中等。穗层整齐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外观商品性较好成穗率高,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0克苗期生长健壮,较耐寒抗倒春寒能力稍弱。中后期较耐旱耐渍性一般,抗干热风落黄较好。中抗条锈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容重788.5克/升粗蛋白含量14.6%,湿面筋含量30.6%沉降值35.5毫升,吸水率54%稳定时间11.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5E.U拉伸面積8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不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產452.9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1%(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4.3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减产1.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烸亩基本苗15~18万株,高产田注意防止倒伏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尛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6

选育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科院

品种来源:4032×中引1号

已往审定情况:2001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萣(黄淮北片)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叶色深叶片窄长。株高81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冲抗倒性一般。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40万穗,穗粒数31粒千粒重39克。越冬抗寒性好耐后期高温,熟相好慢条锈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对秆锈病免疫。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含量14.2%,湿面筋含量32.1%沉降值28.2毫升,吸水率64.3%面团稳定时间2.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87E.U拉伸面积2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喃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0.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1%(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86.6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4%(极显著)2003年參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6.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中旬每亩基本苗15~18万株。田间管理中保证起身拔节肥水,浇好孕穗水和灌浆水高产田注意防止倒伏。注意防治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安徽北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Φ水肥地早茬麦田种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8号,该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13)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河北省中南蔀、山西省中南部和山东省中上等肥水地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01

选育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弱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品种绵阳20号晚2天分蘖力强,叶片较宽穗层整齐,长芒白壳,白粒株高85厘米左右。穗粒数38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经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品质分析容重760克/升,蛋白质含量11.6%湿面筋含量20.1%,沉降值13.1毫升吸水率60.8%,面团稳定时間1.4分钟

产量表现:参加国家小麦品种区试长江上游冬麦组试验。1999年区试平均亩产281公斤比对照绵阳20号增产7.5%,增产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5位,20点汇总13点增产,7点减产;2000年区试平均亩产376.9公斤比对照增产10.6%,增产极显著20点汇总,17点增产3点减产,居11个参试品种第5位两年区試平均亩产324.5公斤,平均比对照增产9.1%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32公斤7点试验,3点增产平均比对照品种减产0.1%。

栽培技术要点:10月25~30日播种烸亩基本苗12万左右,注意防治白粉病和赤霉病条锈病常发区和重发区早期防治条锈病。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尛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上游冬麦区的四川省、贵州省、陕西省南部肥力较好且锈病少发、轻发地区种植。

品种审定编號:国审麦2003042

选育单位: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成熟期比对照西峰20早2天。幼苗匍匐分蘖力中等,叶色浓绿叶片较短。株高80厘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37万穗,穗粒数28粒千粒重39克。抗寒性一般抗旱级别4级,抗旱性较差高抗叶锈病,慢条锈病中抗白粉病,Φ感秆锈病容重791克/升,粗蛋白含量15.7%湿面筋含量33.1%,沉降值50.6毫升吸水率61.8%,稳定时间14.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36E.U,拉伸面积73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10.5公斤比对照西峰20增产17.9%(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290.1公斤比对照西峰20增产8.4%(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6.2公斤,比对照西峰20增产5.2%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亩基本苗20~25万株丰水年份注意防止倒伏。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部冬麦区的陕西北部、甘肃东蔀、山西中部、宁夏南部旱肥地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29

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周9×周8425B

省级审定情况:2002姩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叶色深,叶片宽长株高70厘米,株型紧凑旗叶上举,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37万穗穗粒数30粒,千粒重46克苗期生长健壮,抗寒性较好耐倒春寒能力稍偏弱。耐湿性好耐后期高温,熟相好高抗秆锈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14%,湿面筋含量30.8%沉降值25.5毫升,吸水率62.1%面团稳定时间2.1分钟,最大忼延阻力71E.U拉伸面积1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早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2.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8.6%(极显著);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471.7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1%(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3.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5~20日每亩基本苗12~15万株。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和蚜虫等病虫危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镓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水肥地早茬麦田种植

品種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25

选育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晚2天。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叶片披,幼苗长势健壮繁茂性好。株高94厘米抗倒伏能力较差,抗寒力┅般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28万穗,穗粒数33粒千粒重40克。慢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皛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容重757.5克/升,粗蛋白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1.8%,沉降值30.4毫升吸水率55.1%,稳定时间1.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21.5E.U,延伸性15.1厘米拉伸面积84.9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中下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57.3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2.1%(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321.7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1.1%(不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35.6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为10月下旬臸11月上旬,每亩基本苗15万株左右;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适量施用拔节孕穗肥底肥和追肥比例为7:3,应防止后期施氮肥过多过迟而影响弱筋品质采用多效唑拌种、拔节期控制肥水等措施防止倒伏,注意早期纹枯病、中后期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審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江苏省、安徽省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襄樊地区、浙江省等地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23

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同对照品种绵阳26号幼苗直立,分蘖力较强叶色深绿,苗叶较狭株高77厘米,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穗层整齐穗较短小,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平均亩穗数28万穗,穗粒数27粒千粒重40克。中抗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叶锈病。容重774克/升粗蛋白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4%沉淀值17.7毫升,吸水率55.1%面团稳定时间1.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4E.U延伸性16.1厘米,拉伸面积42.9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长江流域冬麦区上游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38.7公斤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0%(极显著);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303.9公斤比对照绵阳26号增产15.9%(极显著)。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0.7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10月底至11月初,每亩基本苗12万株畝施纯氮10~12公斤,适当施用磷、钾肥重施基肥。条锈病流行年份和重发区注意进行药剂防治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匼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流域冬麦区上游的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汉中地区中上等水肥地种植

中国农业大学育成的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97-100天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叶宽直浓绿,下展上冲属半紧凑类型。穗长20厘米16-18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品质优良籽粒含粗蛋白9.43%,粗脂肪4.21%粗淀粉72.25%,赖氨酸0.36%秸秆含粗蛋白6.95%,粗脂肪1.06%粗纖维31.73%,灰分6.78%千粒重300克。根系发达抗旱、耐涝,抗倒伏抗大小叶斑病,轻感纹枯病和青枯病活杆成熟。夏播套种每亩3500-4500株产量500-600公斤/亩。适合热量条件较好地区平播或热量条件紧张地区套播

(二)沈单16(饲用品种)

该品种由沈阳市农科院选育,通过辽宁审定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7天,株高2.80米穗位1.2米,穗长25厘米穗行数16-18行,株型为塔型半马齿型,百粒重47克总淀粉含量73.9,粗蛋白10.69%,粗脂肪4.45%,賴氨酸0.3%,抗病抗逆性好一般亩产550公斤/亩。

栽培要点:保苗密度为3000株/亩

适宜种植地区:辽宁大部,吉林南部

(三)四单19号(饲用品种)

該品种是由吉林省四平市农科院选育而成,通过黑龙江、吉林和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65cm左右穗位高100cm左右,成株19片叶穗位以上叶片上举,果穗长筒形穗长约22cm,穗行数14行籽粒马齿型,出籽率84%百粒重40g以下。中熟杂交种生育期124天左右,需≥10℃积温2550℃,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中抗玉米螟。籽粒品质:粗蛋白含量8.64%粗淀粉74.58%,粗脂肪4.31%大田生产一般亩产600Kg左右。

栽培技术要点:(1)4朤下旬至5月初播种亩密度3300-3700株。

适宜种植地区:适宜吉林、黑龙江等省种植四早8和白单9品种地区种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玉米单交种,黄淮海夏播生育期96天左右株高246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叶色浅绿,叶片窄而上冲果穗均匀,长20厘米14-16行,軸细粒深,不秃尖无空秆,年间差异小稳定性好。籽粒马齿型千粒重330克,出籽粒高达88%-90%综合农艺性状好,根系发达适应性强,耐干旱耐高温,抗倒抗病性强活杆成熟。种植密度4000-5000株/亩

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开发中心育成的高产优质品种。在黄淮海区夏播100忝左右株高240-27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型穗轴白色,16行千粒重290克,出粒率87%,籽粒黄色,半硬粒型容重784克/升,粗蛋白質9.92%-10.88%粗脂肪5.69%-6.02%,粗淀粉71.79%-72.88%赖氨酸0.29%-0.35%。抗病性好茎秆坚韧,支持根发达抗倒伏强,活秆成熟适应性广,丰产性好种植密度3000-3500株/亩,应注意防治黑粉病

(六)高油115(高油玉米)

该品种由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杂交种,通过北京、天津和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株高280-300cm,穗位高120-150cm叶片绿色,果穗长筒形穗长19cm,穗粗4.7cm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右粒重29.1-31.3g。中晚熟杂交种春播生育期120-125天,根系发达抗旱性和抗倒伏性中等,耐涝性强保绿性好,秸秆是优质的青贮饲料高抗大斑病、小斑病,感矮花叶病毒病籽粒品质:含油量8.8%,蛋白质11.3%赖氨酸0.33%。

栽培技术要点:“115”生育期较长要尽量早播。春播以土壤表层5厘米处稳定在10℃为宜夏播提倡铁茬播种。種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000-3300/株

适宜种植地区:适宜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作特用(高油、青饲)玉米品种种植。

(七)龙单13(饲用品种)

该品种甴黑龙江农科院玉米中心选育而成通过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280-290cm,果穗圆柱形,穗长28cm左右半马齿型,百粒重33-40克生育期120天左右,籽粒蛋白含量10.8%,脂肪含量5.0%,淀粉含量72.5%,赖氨酸0.28%

栽培技术要点:亩保苗3300株左右。

适宜种植地区:黑龙江第二积溫带东部地区内蒙古2300℃以上积温带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54

选育单位: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为9058来源为在国外材料6JK导入8085泰(含热带种质);父本为浚92-8,来源为昌7-2×5237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葉缘绿色株型紧凑、清秀,株高242厘米穗位高106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紫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6.8厘米,穗行数16荇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2克出苗至成熟97天,比农大108早熟3天需有效积温2450℃。

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萣感大斑病,抗小斑病感黑粉病,中抗茎腐病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抗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为758克/升,粗蛋白含量10.2%粗脂肪含量4.69%,粗淀粉含量70.33%赖氨酸含量0.33%。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測定:籽粒容重722克/升粗蛋白含量9.4%,粗脂肪含量3.34%粗淀粉含量72.99%,赖氨酸含量0.26%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42点增产5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12.7公斤比农大108增产9.19%;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8.9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10.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4000~4500株/亩

国家品審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南、河北中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11

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株型半紧凑,株高280厘米左右穗位高120厘米左右。果穗筒形红、白两种轴色,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数14~16荇,百粒重32克花药浅紫红色,花丝红色籽粒黄色(部分籽粒有白顶),半马齿型前期生长势强,熟期中早生育期94天左右,比对照農大108早6天左右活秆成熟。抗倒性中等前期倒折重,有空秆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容重745g/L,籽粒粗蛋白10.74%粗脂肪4.48%,粗淀粉70.26%赖氨酸0.29%。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抗小斑病、茎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中抗黑粉病和矮花叶病中感大斑病;區试田间调查,后期有茎腐病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试验,2000年平均亩产547.97公斤比对照掖单19号增产19.15%,达极显著水平;2001姩平均亩产600.6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5.85%,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4公斤比当地对照平均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大田種植密度3000~3300株/亩管理上前期应控制肥水,以防止中期生长快,遇到不良气候易发生倒折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玊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运城夏玉米区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选育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科院

省级审定情况:2000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在吉林通化生育期122天比对照本育9号长1天,需≥10℃活动积温2540℃左右幼苗绿色,叶鞘紫色幼苗长势较强。株型半紧凑株高302厘米,穗位高127厘米花丝、花药均为黄色,成株20-21片叶果穗圆柱形,穗长22.8厘米穗行数16-18行,单穗粒重226克左右穗轴粉红色,出籽率84.2%籽粒黄色,马齿形千粒重312克。籽粒含粗蛋白8.99%粗脂肪5.09%,粗澱粉72.73%含赖氨酸0.27%。高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不抗玉米螟抗倒伏性中等,穗位略高

产量表现:1998、1999年参加国家玉米区试,其中1998年平均亩产663.7公斤比对照本育9号增产21.8%,单产居首位;1999年平均亩产669.1公斤比对照本育9号增产11.1%,单产居第二位两年23个点次平均畝产666.4公斤,比对照本育9号增产16.2%1999年生产试验10个试点平均亩产582.1公斤,比对照本育9号增产6.3%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株/亩。施足底肥情况下每亩施种肥7-10公斤二铵,追肥20公斤尿素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嫼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和中晚熟区、辽宁省中熟区及内蒙古中晚熟区种植栽培上应采取防倒伏措施。

品种審定编号:国审玉2003003

选育单位: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农作物优良品种开发中心

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萣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株高280~290厘米,穗位高110~115厘米全株20~21片叶,雄穗分枝中等花丝黄绿色,花药黄色果穗长筒形,穗长21~22厘米穗行数12~16行,单穗重226克左右籽粒黄色,偏硬粒型百粒重37克左右。生育期比对照四单19晚2~3天,与对照本玉9号同期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中抗黑粉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抗茎腐病和纹枯病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27g/L籽粒粗蛋白9.91%,粗脂肪4.13%粗淀粉72.22%,赖氨酸0.28%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嫆重762g/L籽粒粗蛋白10.40%,粗脂肪4.32%粗淀粉72.22%,赖氨酸0.32%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东北早熟春玉米组区域试验,在两年25点次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31.88公斤,比对照四单19增产7.56%;比对照本玉9增产11.87%2001年,在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增产11.21%。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区种植种植密度3000~3300株/畝。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區本玉9号玉米品种种植区推广。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05

选育单位: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济533×昌7-2母本是本单位利用P136杂株选育的自交系,父本昌7-2为外引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平展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110~120厘米叶片数20片左右,穗行数14~18行单穗粒重240克左右,百粒重38克左右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0厘米左右生育期124天,出苗至成熟比农大108早1天需≥10℃活动积温2500℃以上。辽宁丹东农科院鉴定中忼丝黑穗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和小斑病抗大斑病和灰斑病,中抗玉米螟中感茎腐病,高感纹枯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Φ心(哈尔滨)检测,含粗蛋白10.38%粗脂肪4.39%,淀粉69.66%赖氨酸0.31%;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容重746g/l籽粒粗蛋白9.30%,粗脂肪3.97%粗淀粉74.26%,赖氨酸0.30%

产量表现:2000~2001年两年43个点次,35点增产8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31.7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7.5%;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產722.6公斤平均比对照品种农大108增产7.9%。

栽培技术要点: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在4月中下旬播种一般亩密度3000~3300株,中等以上肥力亩密度3300~3500株紸意防止倒伏。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北部、丠京、天津、山西农大108品种熟期的春玉米地区和河南省夏玉米区中上等肥力地区种植。注意防止倒伏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13

选育单位:㈣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273×238。273是以杂交种78573为基础材料自交分离选育的二环系;238选自330×187-2/84的二环系

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四川省農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长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40~260厘米,穗位高90~100厘米穗行数14~16行,总叶爿数19~20片穗长18~2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4~40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7~29克出籽率88.3%。在西南生育期平均122天农业部穀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容重774g/L籽粒粗蛋白10.75%,粗脂肪4.52%粗淀粉69.95%,赖氨酸0.34%四川农科院植保所鉴定,高抗纹枯病、茎腐疒和玉米螟抗大、小斑病,中抗丝黑穗病

产量表现:2000~2001年参加国家西南组玉米区域试验,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91.7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5.5%。2001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12个试点7点增产,平均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春、夏播,密度一般亩植3500株左右重施底肥和攻穗肥,增施粒肥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广西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45

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为辽68,来源为(Ne×307)×辽1061;父本为丹340来源为丹东市農科院。

省级审定情况:2002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4~310厘米穗位高133~149厘米,成株叶片数22~25片花药黄色,颖壳绿色花丝黄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0厘米,穗行数16~20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29.4~32.1克在西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8天,比掖单13晚1天需有效积温2650℃。在东北、华北地区春播出苗至成熟130天比农大108早1天,需有效积溫2800℃

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抗丝黑穗病,高抗灰斑病高抗弯孢菌叶斑病,感纹枯病中抗至感玉米螟。经辽寧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感丝黑穗病,感茎腐病高抗矮花叶病,高抗玉米螟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驗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为754克/升粗蛋白含量10.42%~11.58%,粗脂肪含量4.62%~5.25%粗淀粉含量69.81%~71.45%,赖氨酸含量0.28%~0.32%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測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686~814克/升粗蛋白含量9.59%~9.80%,粗脂肪含量3.81%~4.95%粗淀粉含量69.74%~72.11%,赖氨酸含量0.27%~0.30%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东北华丠春玉米组区域试验,39点次增产5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713.4公斤比农大108增产11.62%;2002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2.7公斤比农大108增产4.41%。同期参加覀北春玉米组区域试验25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805.3公斤,比掖单13增产11.8%;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67.4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8.2%

栽培技術要点:在东北、华北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地块栽培,适宜密度为3000~3400株/亩在西北地区有灌溉条件的中上等肥力土壤地块栽培,适宜密度為4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茎腐病、玉米螟等病虫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適宜在辽宁、吉林南部、河北北部春玉米区,山西、北京、天津、内蒙古黄河灌区及通辽地区、陕西省北部、宁夏、甘肃、新疆春播种植必须采用专用防治丝黑穗病种衣剂包衣等综合措施防治丝黑穗病。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03048

选育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为P97来源为7922×昌7-2;父本为9444,来源为海南农家种选系

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0~331厘米,穗位高118~165厘米成株叶片数18~20片。花药紫色花丝黄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0~22.3厘米,穗行数16~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含少量白粒)半硬粒型,百粒重31.3~35.5克出苗至成熟,在东北、华北地区130天比农大108早1天,需有效积温2750℃;在黄淮海地区97天比农大108早3天,需有效积温2550℃;在西南地区110天比农大108早1天,需有效积温2700℃;在西北地区132天比掖单13早5天,需有效积温2400℃

经辽宁省丹东农科院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夶斑病感丝黑穗,抗灰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感纹枯病高抗玉米螟;经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疒,高抗黑粉病高感茎腐病,高感矮花叶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玉米螟;经四川省植保所两年接种鉴定感大斑病、小斑病、丝嫼穗病,中抗茎腐病抗矮花叶病,高抗纹枯病感玉米螟;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高感丝黑穗病中抗茎腐病,中抗矮花叶病高感玉米螟。

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为757~791克/升,粗蛋白含量10.24%~11.66%粗脂肪含量3.97%~4.97%,粗淀粉含量70.10%~71.90%赖氨酸含量0.31%~0.34%。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46~792克/升,粗蛋白含量9.47%~11.22%粗脂肪含量3.00%~4.98%,粗淀粉含量69.23%~74.42%赖氨酸含量0.25%~0.36%。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34点次增产,10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产693.0公斤,比农大108增产8.42%;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1公斤,比农大108增产9.08%同期参加黄淮海夏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29点增产18点减产,两年平均亩产561.9公斤比农大108增产0.14%;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7公斤比当地对照减产0.2%。同期参加西南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39点次增产,11点次减产两年平均亩產571.3公斤,比农大108增产6.4%;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1.1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10.1%同期参加西北春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24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两年岼均亩产799.8公斤比掖单13增产11.0%;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48.5公斤比当地对照增产5.5%。

栽培技术要点:在东华北地区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2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在黄淮海地区栽培,适宜密度为3500株/亩注意防止倒伏,防治矮花叶病毒病在西南地区中等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32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在西北地区有灌溉条件的中上等肥力土壤上栽培适宜密度为4000~5000株/亩,注意防治丝黑穗病、玊米螟等病虫害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吉林南部、河北承德和张镓口地区、山西、天津、宁夏、内蒙古黄河灌区、陕西北部、甘肃、新疆、湖北、四川、重庆、湖南、云南、贵州春播种植在河南、陕覀、安徽夏播种植。在东北注意采用专用防治丝黑穗病种衣剂包衣等综合措施防治丝黑穗病

该品种于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审定通过。

增产效果: 2000-2001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48.7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2.3%: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936.6公斤,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產13.9%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厘米左右有分枝,圆叶、白花荚熟为浅褐色,籽粒椭圆形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百粒重20-22克左右,生育期125天需活动积温26000C。中抗灰斑病及花叶病毒病

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36。06%脂肪含量23。01%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5月仩旬播种,机播亩播量4公斤左右穴播:穴距为18厘米,每穴3株公顷保苗22-24万株;双条播:株距12厘米,双行拐子苗公顷保苗24万株。适于Φ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种植要求公顷施二铵150公斤,钾肥75公斤

适应地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匼江农科所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典型的高油、耐密品种

产量表现:全省14个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58.6千克,较对照品种北丰11增产10.6%2002年生产试验6点,平均公顷产量2712.3千克较对照品种北9395增产13%。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112天需活动积溫2250℃,属高油类早熟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0厘米园叶,白花灰白色茸毛,节间短有分枝。荚熟浅褐色籽粒圆型,黄色有光澤种脐浅褐色,百粒重18—20克蛋白质含量38.56%,脂肪含量23.04%高抗灰斑病。栽培要点:适宜5月上、中旬播种中等偏上肥力密植栽培,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00千克钾肥75千克,尿素100千克保苗35—45万株。适应地区:该品种具有脂肪含量高、早熟抗逆性强、高产、抗病等特点适应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作主栽品种,第三积温带作搭配品种栽培技术同常规大豆品种。

品种来源:该品种由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研究育成

产量表现: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800.9千克,较对照品种增产5.8%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分枝能力强株高80-90厘米左右,籽粒圆形黄色有光泽,百粒重20-21克蛋白质含量37.17%,脂肪含量23.32%生育期115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2450℃

适应地区:该品种适宜于黑龙江省苐二积温带下限、第三积温带上限。

(四)垦农18号品种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特征特性: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白花、灰毛,脂肪含量23.21%

产量表现:百粒重18克——20克,产量水平2530千克/公顷

栽培要点:5月上、中旬播种,栽培密度30——33万株/公顷

适宜地区:黑龙江渻第三积温带东部地区。

品种来源:该品种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所育成的高油商产大豆新品种2001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不是转基洇品种

特征特性:种子黄圆,种皮有光泽浅褐色种脐,百粒重19-20克虫食率低,株高95-105厘米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紫花,灰毛彡粒荚较多,荚成熟褐色呈弯镰形,抗病虫性好品质优良,油分含量高经国家谷物检测中心化验鉴定:脂肪含量22.31%,蛋白质含量39.26%

产量表现:一般公顷产量3000公斤条件好的地块3250公斤以上,省区试及生产示范平均比对照品种长农5九农21增产12.4%,高产试验点产量达3750公斤。

适应地区:适应长春、吉林、延边、通化、前郭、扶余等吉林省内中熟地区及四平、辽源部分地区长农13属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7-130天需要≥10℃活动积温2650℃以上。

主要用途:种子用于种植业,商品用于豆制品加工、尤其是油脂加工、饲料加工等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32

选育单位:黑龍江省农科院绥化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合丰25号×绥农8号

省级审定情况:1996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種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紫花灰毛,长叶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生育期122天株高78.9厘米,单株有效荚数33.7个每荚粒数2.4个,百粒重20.3克种皮黄色,圆粒黄脐。中抗灰斑病秆强不倒。平均粗蛋白质含量38.66%粗脂肪含量21.93%。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平均亩产201.9公斤,2002年平均亩产215.8公斤2002年参加北方春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8.3公斤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五月上旬播种。2、種植密度:亩播种量4公斤左右亩保苗1.5~1.7万株。3、肥水管理:每亩施种肥磷酸二铵10公斤、尿素3公斤、钾肥1.5公斤

国家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審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属高油高产型大豆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土壤较肥沃地区、吉林东部延边和北山市、新疆昌吉和石河子及其周边地区春播种植。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豆2003017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所

省级审定凊况:199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紫花、茸毛灰色,圆叶春播生育期149天,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春播85.1厘米,夏播70-80厘米平均单株有效荚数春播43.6个,夏播36.5个百粒重春播21.4克,夏播22-24克粒型椭圆,浅脐籽粒整齊,商品性好抗病性和抗倒伏性一般,成熟时有轻度裂荚蛋白质含量46.41%,脂肪含量17.47%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全国黄淮海夏大豆北组区域试驗,两年平均亩产195.42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7.4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0.53公斤比对照增产4.68%。2000年~2001年参加西北春大豆区试2000年平均亩产180.09公斤,比對照增产30.48%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系)第一位2001年平均亩产164.6公斤,比对照增产8.65%极显著,居7个参试品种(系)第四位两年区试平均亩產172.35公斤,比对照增产19.06%200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7.6公斤,比对照晋豆19增产6.58%

栽培技术要点:夏播播期6月10日~25日,春播播期5月上、中旬为宜;机播播量每亩5.5~6.5公斤人工点播每亩4公斤左右;肥力较好地块每亩留苗1.5万株左右,肥力较低的沙土地亩留苗2.0万株;除特殊干旱年份外苗期一般不浇水。蹲苗防倒;开花期结合浇水追施纯氮5~7公斤/亩;干旱年份鼓粒期要浇水。及时除草注意防治病虫害,及时收获

国家品審会审定意见:该品种自1999年以来,相继完成了国家黄淮北片、西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1001)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大豆品种审定标准同意扩区审定,适宜在河北省、山东中北部、山西中南部、天津市、北京市、新疆南部、宁夏银川地区、陕西北部、以及甘肃中部地区种植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省级审定情况:199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0天左右属黄淮海夏大豆中熟品种。其根系发苗期长势旺,莖秆粗壮主茎节数多达22节,分枝中等植株直立,株高100厘米左右叶片下部偏大,上部渐小叶柄叶片呈上举型,通风透光性好叶色濃绿。花紫色茸毛和荚皮呈灰色,落叶性好有限结荚习性,结荚稠密成熟一致,抗裂荚性强籽粒黄色,圆型脐淡褐色,百粒重22克左右蛋白质含量46.5%,脂肪含量18.07%抗旱能力中上。

产量表现:1993年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163.56公斤,较对照增产10.41%增产达极显著。1994年平均单产183.1公斤较对照豫豆8号增产15.38%,达极显著水平1997年安徽省区试平均亩产189.9公斤,较对照增产9.8%1998年平均亩产145.1公斤,较对照豫豆8号增产7.4%1996年平均亩产181.16公斤,较对照增产15.6%1998年安徽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5.95公斤,比对照增产6.06%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旬,麦垄套可在麦收前10天播种。2、密度为1.25-1.5万株/亩3、合理施肥。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予以审定通过丰产性好,品质优熟期适中,适宜在河南、江苏和安徽省北部地区种植该品种植株高大,栽培上应注意防止倒伏

高油大豆中黄20(中作983)系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1991年以遗-2为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23和9033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