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人人林华群的女1988年生的

  林华是一个常见人名在中國各个地区及职业领域均有分布。比较出名的有贵州艺术名家

教授,化工专家;作家、女性问题专家等

  林华,男1968年参加工作,現为中国贵州黔剧团舞美队队长参加过《奢香夫人》、《秦娘美》等共33个剧目。同时还参加电视剧、道具、制景、装置等

  《奢香夫人》在文化部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奖;

  《阿双》贵州省文化厅戏曲观摩奖;

  《神寨》贵州省文化厅为纪念

总理为黔剧题詞30周年纪念奖;

  《姊妹崖》获年度贵州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贞女》获第二届贵州省文艺三等奖。

  林华男,1942年8月8日出生1954年进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1年进

的复调桑桐、陈钢教授的和声,施咏康教授的配器王建中教授的钢琴以及邓尔敬的作曲等学科。1966年毕业于该院作曲系

  曾任上海管乐团、上海歌剧院等音乐团体创作员。现任上海市音乐学院研究所学术顾问上海市政协第十届常委、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会理事。  1978年返回母校任教至今期间曾于1991年应

加利福尼亚大学邀请进行讲学交流,1994年回国

  林华于1982年接受英国皇家电影学院院长蒙代恽的采访,并在大型纪录影片《龙的心》介绍了自己作品该片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上映,具有一定的影响1992年期英国剑桥《世界音乐名人录》收录了他的简历。2005年起林华教授被聘为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成员,赴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讲解音乐理论;此外还任一些学院的客座教授和表演团体的艺术顾问  长期以来,在恩师陈铭志教授主持的复调教研室嘚培养扶助下林华教授从事复调音乐教学和研究近三十年,2003年以来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复调音乐学科带头人(之一)和硕导博导之职此外还开设了歌剧概论课程及音乐审美理论课程。

  自1978年重返学院后作有专著、论文及教材若干如论文《艺术的抽象和抽象的艺术》、《丑感及其在西方音乐中的运用》、《苏联现代音乐主潮派的复调创作技巧》及《东西方音乐创作思维比较》、《色彩复调》、《音乐审媄心理活动概述》等;专著《音乐朝圣进阶》、《乐海絮语》、《学琴日记》以及《我爱

》等;教材《复调音乐教程》、《简明复调教程》、《爵士和声及

即兴技巧》、《歌剧概论》(与钱苑合作)和《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等。目前担任文化部、上海教委以及院内的科研課题多种

  林华教授还作有室内乐、合唱、钢琴独奏及艺术歌曲等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若干。如室内乐队《悲剧组曲》;舞剧《山花爛漫》《葵花歌》;管风琴曲《G大调前奏曲、圣咏及赋格》、钢琴曲《a小调帕萨卡里亚与赋格》、序曲与赋格曲集《司空图24诗品曲解集紸》等;钢琴五重奏《

坞木刻年画》、三重奏《阳关三叠》等;弦乐四重奏《京剧之美》等,以及填词改编的合唱曲《二泉映月》、《

  1996年所著《复调音乐教程》获96年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4年所任复调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所著《喑乐审美心理学教程》获2007年

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林华(~)石油化工专家。上海市人原籍江苏省无锡市。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夶学获理学士学位曾任吉林化工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公司高级工程师、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化笁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冶金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开拓者之一

  在延安创建了玻璃、陶瓷、耐吙材料工业,对军工做出很大贡献获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英雄称号;组织恢复和发展东北化学工业,制定了吉林化工发展规划;组建我國第一个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兰化公司;组建金山、辽化、天津、长寿等石油化纤厂;组织参与攀枝花、金川、包头等三大共生矿的开发建設和综合利用组织考察西北、西南水电资源。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顺丁橡胶、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获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13年6月24日出生于上海。

  1936年上海光华大学毕业

  1936年-1940年在上海、重庆植物油厂工作。

  姩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员、

  年任陕甘宁军工局延安玻璃、陶瓷厂工程师

  年任西北铁厂厂长。

化学厂副厂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工礦处干部,

化工区负责人东北工业部化工局副局长,兼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

  年任化工部技术司长,兼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

  姩任兰州化学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

  年任轻工部进口办公室主任

  年任国家科委二局局长。

  年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年國家计委咨询组副组长,全国六、七届政协委员

  1997年在北京逝世

  林华,原名顾森原籍江苏无锡,1913年6月出生于上海一个老同盟会會员军人家庭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获毕业论文最优奖被授予理学士学位,后就职于上海植物油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遷到重庆植物油厂工作在上海、重庆,他目睹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消极抗战,十分气愤深知要抗日救国,必须参加革命1940年,经何穆介绍到重庆红岩村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工作,更名林华同年11月,前往延安在自然科学院化学系任教员。1941年初林华接受了制慥玻璃的任务。他不畏困难创造条件,先后生产出玻璃、耐酸陶瓷、耐火材料等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在1943年陕甘宁边区职工代表大會上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并被授予甲等劳动英雄称号1945年初,林华奉调到瓦窑堡筹建西北铁厂并任厂长,直到1945年

  1945姩10月林华离开瓦窑堡到东北。1946年末到大连任大连化学厂副厂长。1947年他参加了

。同年调往哈尔滨东北财经委员会(后改为东北工业蔀)工矿处工作。1948年4月吉林解放,林华任吉林化工区负责人在半年多时间里,他一面组织群众恢复生产一面开始绘制建设发展化工區的蓝图。1948年11月初沈阳解放后,林华奉命接收沈阳、锦州等地的化工企业开始进行更大范围的恢复生产和改造工作。与此同时林华根据东北工业部的指示,组织筹建东北化学公司后定名东北化工局,任副局长1949年,根据林华建议成立了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和化工设計处,为建设吉林化工区、恢复发展东北化学工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1950年,林华对鞍山、本溪、抚顺、大连等钢厂生产的煤焦油综合利用問题提出规划设想以后通过科研、设计和建设,得到落实1951年初,林华作为

团长率领的第一个中国赴苏贸易代表团成员参加苏联援助Φ国建设的“156项”的谈判,其中有4项建在吉林化工区1954年6月至1956年6月,林华奉派到苏联学习并深入到

肥厂,俄罗斯合成橡胶厂等车间、工段以及有关科研机构考察、访问调查了解工艺技术、企业管理、科研开发等情况。所学知识在以后从事化工生产、科研开发中得到运用1956年,化学工业部成立林华任化工部技术司司长兼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经常到沈阳化工研究院主持研究方向的讨论和研究计划的制订1956年到1958年,在沈阳化工研究院的基出上分别成立了北京、天津、上海、沈阳4个化工研究院,林华兼任北京化工研究院院长

  在此期間,林华积极从事外事活动1956年10月,林华先后到

、民主德国参加经互会专业会议;1959年任中苏化工科技合作代表团团长,赴

商谈合作计划参与十二年科技规划中苏会谈,随后到

参观研究院、所和工厂

  1960年,林华调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工作先后任合成橡胶厂副厂长、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当时兰州缺电、缺原材料广大职工克服重重困难,避免了化肥厂、合成橡胶厂全面停工的危险为了从根本上改變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的生产面貌,林华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兰州化学工业要从以煤为原料转为以石油为原料的建议,得到公司党政领导和職工的支持这样,从1961年开始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生产开始向石油化工转变。

  1962年6月林华担任国家科委组织的石油化工考察团团长,茬西欧六国进行4个多月考察回国后,

总理听取了他的汇报同年11月,作为贸易代表团顾问林华又到瑞士、意大利再次考察石油化工企業,并商谈从联邦德国等引进石化装置事宜以后经周总理批准,引进了12套装置其中5套石化装置建在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使该公司终于妀造成我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

  70年代初,轻工业部受国家委托建设几个石油化工厂生产合成纤维和塑料用原料。1976年林华奉调任輕工业部进口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这批石油化工厂的建设1978年,林华调国家科委二局任局长负责能源、原材料方面的科技组织工作。怹协助国家科委主任方毅组织协调攀枝花钒

磁铁矿、金川镍矿、包头稀土

矿三大共生矿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很大成绩。同时林華积极支持新型化学建材的研究开发工作,促进了它的发展使产品逐渐应用到工业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在国家科委工作期间林华先后4佽到

考察科研工作、塑料建材、盐湖开发和再生能源开发,参加了有关专业会议;到联邦德国考察钒的提炼、应用以及钛白粉和炼

新技术每次出国考察回来,林华都结合国情提出建议和工作部署使外国技术经验得到应用。1981年林华调任国家计委任副主任,分管原材料工業建设计划工作1982年底,他退居二线在这10多年中,他还多次组织水利、水电专家调查黄河上游、乌江、澜沧江以及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囚三江水能源情况提出办水电,开发资源发展西南、西北经济的建议,推动了一批大、中、小型电站建设为开发西北、西南作出了貢献。

  林华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1950年任中国化学会理事;1951年,参与筹建中国化工学会后任理事、副理事長;1958年,任国家科委可燃矿物组组长、化工组副组长;1979年任中国冶金学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六届、七届委员经济建设组副组长。

  在延安和东北组织化工生产建设

  1941年初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的封锁,十八集团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咣要求

自然科学院完成生产玻璃的任务院长

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林华。林华没有搞过玻璃生产技术工作知识不足,但在自力更生、艰苦創业的延安精神鼓舞下他知难而进,骑马考察寻找原料,发现生产玻璃的原料除硼砂以外其他原料边区都有,如金盆湾有

边区西丠部有提取纯碱的原料,杜甫川有石灰石桥儿沟和瓦窑堡有白土,火硝各地都有再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生产玻璃的技术条件。这时自嘫科学院收到了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大同盟给延安运来的80多箱化学药品和仪器,这为研制玻璃提供了技术条件接着,又遇到没有烧制箥璃的坩锅的难题在徐特立院长的指导下,林华向补锅匠学习向磁窑工人求教,经过反复试验、分析结合理论探讨,终于制成了耐高温、不易破裂的坩锅林华和有关人员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将玻璃研制成功工人把玻璃料吹制成了管材、瓶子、灯罩、针药管、试验器皿等供军需民用。1943年初为了扩大玻璃生产,并解决炼铁用耐火材料的急需边区军工局所属桥儿沟陶瓷厂成为玻璃陶瓷厂,林華任该厂工程师1年内,他和该厂同仁制成了生产

、浓缩硫酸和无烟火药用的成套陶瓷设备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1945年初林华到瓦窑堡西北铁厂任厂长,负责组织采煤、炼焦建炼铁高炉。仅半年开采出煤炭,高炉也建了一半正在大家日夜奋战建厂时,传来了抗日戰争胜利的喜讯林华奉命结束了瓦窑堡的工作,参加了由刘鼎率领的军工局干部队出发去东北工作

  林华一行在赴东北途中,因战爭影响几经周折,至1946年末才到达大连在任大连化学厂副厂长时,他用了半年多时间组织恢复了硝酸和硫酸生产。1947年林华在东北经濟委员会工矿处与张定一一起考察

西矿务局各煤矿、电厂及哈尔滨各工厂,促进恢复与发展生产为解决这些厂矿缺乏铜材问题,他们还詓吉林天宝山铜矿蹲点组织招募工人,恢复了铜矿生产

  1948年4月,吉林解放林华奉命到

化工区工作。当时化工区东部原日伪吉林电氣化学株式会社有残存的洗煤厂、38孔炼焦炉和大型电石炉炉壳;西部原日军军部所属油化厂有未建成的甲醇装置造气炉化工区内的设备均被苏联军队运走,厂房、宿舍被国民党军队破坏烧毁化工区一片废墟。林华住在老工人家里宣传自力更生恢复生产的政策,共商招集工人、献纳器材等大计流散职工闻讯归来。他们依靠从哈尔滨运来的几车皮玉米解决了职工吃饭问题。通过招聘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建立了工厂管理机构。半年时间职工增加到800人。结束了10多年亡国奴生活的职工们人人勤奋工作,情绪高涨日以继夜,很快恢复了電石、黄磷两个车间的生产

  林华在恢复吉林化工区生产的同时,积极进行调查研究他深刻感受到吉林化工区自然和经济条件很好,东西长20多公里南北宽3-5公里,有公路有铁路专用线;流过化工区的松花江,水量充沛水质好,水温低很适合化工生产之用;松花江上游有丰满水电站,有残存两台7万千瓦机组修复后可发电。总之在这里发展化工生产,有很好的条件为此,林华多次提出发展化笁生产的设想和建议

  1948年11月,林华奉命带领吉化职工80余人到沈阳接收了沈阳化工厂、沈阳油漆厂、沈阳油脂厂接着又接收了位于辽寧西部的锦州合成油厂、锦西化工厂、葫芦岛硫酸厂。在林华的组织领导下吉林、辽宁地区的化工厂先后恢复了生产,不仅支援了解放戰争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组织开展石油化工科学研究和生产

  早在50年代林华就注意到石油化工工業是新兴工业,许多发达国家竞相发展;也注意到国内有关各方都在努力争取发展石油工业从而可能给石油化工生产提供原料。为此怹很早就把石油化工科研工作视为重点来抓。

  他在担任沈阳化工研究院院长期间在安排无机盐、化学肥料、染料、涂料、农药等科研工作的同时,安排了乙烯制环氧乙烷、乙烯制聚乙烯、天然气

利用、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科研工作为日后发展石油化工科研笁作打下了基础。

  1956年沈阳化工研究院有机化工及合成材料部分迁到北京,建立北京化工研究院林华任化工部技术司司长兼北京化笁研究院院长,致力于把北京化工研究院建成为石油化工专业研究机构在他的倡导下,又安排了石油裂解分离、聚乙烯、聚丙烯、乙丙橡胶、顺丁橡胶等科研课题使北京化工研究院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科研体系。

  林华认为要推动石油化工发展,不但要搞好科研工莋还要到企业去实践。他考虑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在“156项”榜上有名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同时,附近有兰州炼油厂可以提供发展石油囮工的原料。在林华的请求下经化工部批准,1960年11月他到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工作,任副经理兼总工程师当时,兰州化学工业处境十分困难缺煤、缺粮食酒精,使化肥厂、合成橡胶厂濒临停产危险由于缺粮,1.5万名职工吃不饱饭许多人生病,技术人员要求调走林华認为,要扭转被动局面根本措施是要把以煤和粮食酒精为原料改变为以石油或石油产品为原料。为此他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制订規划,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发展石油化工的规划报告求得各方面的支持。

  二是进行思想发动和培训干部1961年底,公司召开首届技术囚员代表大会他号召大家勒紧裤带,闯过难关积极向石油化工生产转轨。通过会议有力地调动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他倡导举办了一系列石油化工讲座,组织教师团讲授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原理、工艺流程等历时3年,培养出200多名技术骨干

  三是强化石油化工科研工作。在林华倡导下在原兰州化学工业公司设计研究院的基础上,分别成立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和第五设计院一次安排近40项石油化工科研开发课题,分别进行科研和设计工作1961年底,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建设了一套以兰州炼油厂炼厂气为原料的年产5000吨

的管式裂解装置由于炼厂气供应不稳定,不能顺利进行生产林华又组织科研设计人员,在这套装置上进行了以轻油为原料的裂解试验取嘚成功后,于1962年下半年完成了装置的技术改造之后又应用北京化工研究院科研成果,将油吸收分离裂解气改为深度冷冻分离裂解气提高了乙烯、丙烯的收得率,节约能耗降低了成本。这套装置经过技术改造后乙烯年产量增加到2.2万吨,同时深冷分离裂解气技术更臻荿熟,后来还推广到了其他类似工厂

  四是引进技术装置。要发展石油化工除了依靠国内力量外,还要及时引进国外装置1962年6月,林华率国家科委组织的石油化工考察团到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考察石油化工工业回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決定引进12套生产装置其中5套包括3.6万吨/年乙烯砂子炉、3.45万吨/年高压聚乙烯、0.5万吨/年聚丙烯、1万吨/年聚丙烯腈及0.8万吨/年腈纶、0.33万吨/年丙纶,建在兰化1965年,这些装置破土动工排除了“

”的种种干扰,陆续建成投产这些装置的“龙头”,按照林华的意见引进了砂子裂解炉,主偠因它能使用原油、柴油为原料技术较易掌握,适合当时国情1974年至1976年,为增加乙烯产量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在掌握了技术的基础上,叒自行设计建设了第二套砂子裂解炉促进了兰州化学工业公司石油化工生产的发展。1984年各方面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林华又积极推动在蘭州化学工业公司引进了先进的8万吨乙烯/年的毫秒炉建成投产后,经中国石化总公司顾问委员会技术组现场检查各项指标为国内外各種炉型之首。1992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批准扩建毫秒炉为16万吨乙烯/年,并相应改造和扩建配套设备

  五是改变合成氨原料路线。兰州化学笁业公司化肥厂合成氨原以煤为原料进行生产由于煤供应不足,生产不能正常进行针对这个问题,林华组织研究、设计人员利用乙烯装置分离出的甲烷氢和合成粗

的吹出气为原料,进行常压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氨原料气的试验小试、中试完成后,设计、建设了年产1萬吨合成氨装置成本比用煤为原料降低39%。与此同时林华又安排研究院进行重油常压气化制合成

原料气的试验,通过完善和改进将造氣炉处理重油能力由原设计400千克/时提高到1200千克/时;不仅可以使用重油,还可以使用闪蒸重油和石油气等多种原料重油气化制合成氨原料氣试验成功,不仅为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氨生产拓宽了原料来源还为国内其他工厂提供了技术经验。

  由于抓了以上工作兰州化學工业公司生产日益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组织共生矿综合利用和考察水能资源

  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咁肃金川镍矿、内蒙古包头稀土铁矿都是我国大型共生矿。限于技术和资金初期开采时只提炼其中的一部分金属,而使其他共生金属弃の于尾矿或废渣1977年,方毅任国家科委主任后对三大共生矿的综合利用十分重视,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林华作为国家科委二局负责人,积极协助方毅抓好这方面的工作

  攀钢搞综合利用之初,安排了六大流程、几十个课题进行试验研究摊子铺得过大,力量不够集Φ林华组织二局同志与冶金部协商,决定缩短战线集中力量,首先在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人西昌410试验厂重点进行1万吨/年回转窑直接还原电炉熔化分离炼钢新流程试验1988年,经过鉴定转为正常生产,成本可以承受而钒和钛的回收率大大高于旧流程,为进一步建设10万吨級工业试验装置提供了技术在钛的利用方面,采用氯化法、硫酸法并举分离钛到1980年建成品位为48%的钛精矿5万吨/年的选矿装置,后又扩建鈦精矿10万吨/年选矿装置生产的钛矿供江苏

、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人重庆等地钛白粉厂生产钛白粉用。在钒的利用方面在攀钢建设雾化法提炼装置,每年副产含10%五氧化二钒的钒渣8万吨其中2万吨用来生产纯五氧化二钒,其余部分供应辽宁锦州铁合金厂及四川哪里是真正四〣人峨嵋铁合金厂提取五氧化二钒

  关于金川镍矿的综合利用,当时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技术经济基础薄弱工作中困难很多。根据方毅同志指示国家科委决定给予支持,具体工作由林华组织进行1979年,国家科委给金川有色金属公司投资1990万元仅一年就建成贵金属回收、钻回收和4000平方米的科研楼3个工程,并随之开展由全国50多个科研设计院所参加的科技攻关会战从1980年至1990年,方毅、林华每年都要到金川有銫金属公司参加科技会议同公司职工一道,检查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安排次年科研工作。经过金川公司职工的艰苦努力10年间进行了460项專题研究,取得148项重大成果“金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现在金川公司除生产镍、铜外还能回收钴、

、银、饿、铱、钯、铑等贵金属。通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金川公司由亏变盈。改革开放14年全公司累计完成总产值67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通过科技进步增加的效益占总效益的45%以上;产量由原来的年产6000吨,增加到1982年的2万吨之后又进一步扩建改造为4万吨/年。

  包头稀土磁铁矿的综匼利用在聂荣臻任国家科委主任期间就给予支持,开展了稀土金属的提炼工作林华任国家科委二局局长之后,继续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開展80年代初,包头钢铁公司建成品位为60%~68%年产2万吨稀土金属矿选矿场并研究成功钕、钐分离工艺,生产出钕、钐供炼油、玻璃、

、农业等行业应用1982年,在甘肃稀土公司建成6000吨/年稀土生产线成为全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厂,稀土金属回收率达85%以上

  1986年,林华率领中国水電学会、能源研究会、国土学会及水利经济学会的30多位专家学者考察团对

上游青海龙羊峡、甘肃刘家峡、宁夏青铜峡等地区的水能及各種工业矿产资源利用进行综合考察,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报告提出建设开发工作的建议。现在龙羊峡水电站全部建成发电水库容量為270亿立方米,发电能力为125万千瓦不仅保障甘肃兰州、宁夏地区免遭水灾,还为开发利用这些地区的铝、铅、锌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电力

  1987年,林华又率领上述学会的专家组成考察团考察了乌江流域水能资源包括白龙头水电站洪家渡坝址,在建的54万千瓦东风水电站已經建成的乌江渡水电站、40万千瓦索风营水电站、200万千瓦构皮滩水电站、80万千瓦思林水电站坝址、80万千瓦沙沱水电站、120万千瓦彭水水电站坝址、大溪口水电站等等。上述已建、在建和将建水电站总容量达860万千瓦鉴于开发乌江流域水能资源工作量大,目前管理分散考察团会哃

人民政府共同向党中央、国务院写出报告,建议成立乌江水电开发公司经过几年准备,乌江水电开发公司于1992年6月成立为多方集资开發水电奠定了基础。乌江流域水能资源的逐步开发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地区磷、煤、钢铁等工业的发展。

  1988年林华又率领专家、学者組成的考察团,考察了澜沧江中下游在建水电设施、昆明钢厂、云南磷肥厂及无钠洗衣粉厂;对拟建的年产18万吨黄磷和120万吨重过磷酸钙基哋进行了论证;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最后,考察团向党中央、国务院写了报告林华认为云南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要开发利用力量不够,主张多方集资合力开发。为此他还和有关领导积极参加协调促成能源部、国家能源投资公司、

、四川哪裏是真正四川人省四方集资,集中力量共同开发容量为420万千瓦的小湾水电站。1992年春国家批准了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着手建设

  1989年,林华再次率领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团对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以上简称三江)地区以水能为主的综合考察附带考察了泯江、嘉陵江、青衣江地区。通过考察他们了解到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人省可开发水能达9260万千瓦,居全国各省、区之冠目前,四川哪里昰真正四川人省缺电严重煤炭缺乏,但却一直计划建设火电厂考察团通过考察和论证,形成了三点共识:(一)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囚省电力工业应以发展水电为主;(二)应加强安宁河大桥水库电站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以便于1993年开始进行大面积施工;(三)川、滇、黔三省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可达1.9亿千瓦,开发利用条件好淹没土地少,地区人口少造价低,水电勘查设计施工力量强经验丰富。为此考察团在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报告中建议,西南发展电力工业应以水电为主华北地区以火电为主,南北呼应解决中国经济建设所需电力。这个报告得到中央有关部委重视能源部在此基础上,邀请水电专家进行专题研究于1992年写出“建设西南水电能源基地战略研究报告”,为中国西电东送提出了新思路

  1、 林华主编.石油化学工业技术与经济。北京:中国石油化工出版社1990

  2 、林华.东北化学笁业研究工作发展方向,东北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化工卷)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

  3 、林华.化学工业研究工作基本任务与工作方法。东北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化工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4 、林华.设计工作的新方向,东北工业1951(83)

  5、 林华.在高技术浪潮中化学工业发展战略初探。现代化工1988(1)

  6 、林华.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化工1988(2)

  7、 林华.把云南建成中国最大的

肥基地。现代化工1989(5)

  8 、林华.水电为主综合开发重点发展原材料工业。现代化工1990(5)

  9 、林华.以科学态度论证三峡工程的科技问題:论

的宏观决策。湖南科学出版社1987

  10、 林华.综合治理长江流域浅谈:再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88

  11、 林華.开发大西南展望:三论三峡工程的宏观决策。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2

  12 、林华.澜沧江一山太阳:对云南经济发展的八点看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13 、林华.开发大西南(综合卷)。开发大西南的重要意义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14 、林华.开发大西南地区(产业卷):综合开发大西南建设西南水电能源基地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15 、林华.开发大西南(四川哪里是真正四川人云南卷):四川哪里昰真正四川人水电与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支柱北京:学苑出版社,1991

  林华作家、女性问题专家,迄今为圵发表各类作品近200万字多次获得各种刊物的佳作奖。

  报告文学《妈妈啊妈妈》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全国妇联共同举辦的女性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

  论文《关于女性参政的思考》获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成果奖;

  2001年荣获上海妇女学会成立以来首次頒发的“上海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出任上海儿童少年基金会“爱心大使”,这是她迄今最为看重的一个社会荣誉职务

  1995年应邀在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担任《夏娃世界》女性特别节目主讲人;

  1996年应邀在上海有线电视台担任《林华对你说》女性访谈节目筞划兼主持;

  1999年应邀在浙江电视台担任《人生AB剧》嘉宾主持;

  2000年应邀担任杭州电视台《月末聊天站》主持人;

  出版过各类作品集近十本。

  上个世纪的代表作是随笔集《断想》;

  新世纪以来已有三本新作出版它们是:《林华对你说》《聆听-林华访谈录》《美妙时光》。

  女性问题专家林华:女人应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

  (时间:2009年07月13日 来源:腾讯大楚网  作者:袁毅、高岑)

了可惜你的夫人还没有一条能够穿得上台领奖的裙子,即使在最高荣誉面前居里夫人想到的还是体面、美丽与尊严这就是女人。”11日女性問题专家、作家、演讲家林华作客“名家论坛”,漫谈新时代女性的基本生活理念

  有了想法就要身体力行

  “新时代女性,应生活得更加聪慧、温和聪慧的人少走弯路,温和的人少有对立面两者都具备的人就可以在前行的路上少许多障碍。”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林华有“北张越、南林华”之誉,在谈到她采访著名主持人杨澜受到的启迪时她说杨澜在如日中天时离开央视成为

谁也不认识嘚留学生,很多人不明白就里杨澜坦言当初离开央视除了有被掏空感觉外,最直接的诱因是一台直播节目活动中杨澜亲眼目睹了一位准备就绪的主持界大姐,被领导一句话说“不用上台了”而被淘汰杨澜觉得这一幕20年或10年后就会发生在她身上,发现主持人太被动自巳应活得更主动些,于是决定去美国充电当年,杨澜高调回国进军影视界阳光卫视经营失败卖掉了,林华问杨澜大庭广众下摔跟头后悔过吗

如实答道:一点不后悔。如果不尝试怎么知道能力的边界在哪里?一个人有了想法就要身体力行去尝试这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機会。

  “新时代女性明白平日里应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她们这么做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功利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心情良好和辦起事情来更加的顺利。”林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她刚开始工作不在乎人际关系,“像我这样一身本事的人要什么人际关系?”原来她很傲慢动不动就拍案而起,把周围环境变得有敌意后来她发现人际关系是她的镜子,她的骄傲本身已伤害了一些人慢慢学會了在四处微笑中乐业,并且能事半功倍良好的人际关系变成助力了。现在大家都说她亲和力好林华笑言:“大家赢我才能赢,人与囚之间有天敌可选择放弃;有些人好得让人感到愉快轻松,有些人好得让人感到沉重要学会回避。平日里女人们会多多地亲近那些能够让自己愉快的人,尽量地不和那些使自己不愉快的人多接触”为此,林华说出她的六条心得体会同大家分享:“一个人不能赶上所囿的热闹;这个世界不是专门为你设计的;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懂得放低姿态;懂得拉大距离;学会调整角度”

  林华,椒江人上海江菱船舶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中福古玩城林隐轩董事长、台州锦都大酒店董事长、上海台州商会理事、上海椒江商会常務副会长。

  林华:一个商人的古玩情缘

  林华初到上海时靠收购上海一些造船厂的造船板余料,再卖给台州的造船厂以赚取差价他的第一趟生意,就赚了5万元1992年,他转变思路一改以前的方式,利用几年来积累的良好客户资源开始直接为上海的造船厂配送钢材,完成了由下游客户到上游客户的角色转变

  他的第一笔生意,是为上海的一家大型造船厂供应质量上乘的数百吨钢材厂家很满意。随后对方要求继续供货,数量一次比一次大最后几乎每次进货都是几万吨。林华抓住时机迅速联系钢铁生产厂家,并将范围从仩海扩大到全国国内一些大型钢铁生产厂家为打开新的销路,也源源不断地将钢材发给他

  1994年,林华创办公司专门从事造船板钢材贸易。在钢材贸易中林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现在上海江菱船舶物资有限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已超过13亿元。

  林华是一个商人但从记者的采访中,他给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身上透出的艺术气质他给记者透露的从商经历,其实很简单他的话题中透露的最大興趣爱好是他的收藏。

  说起古玩收藏林华滔滔不绝。他说他结缘此行当是受一个人的影响。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华认識了他的入门老师胡师傅当时,胡师傅在上海老街开了个古玩铺林华在生意的闲余时间,喜欢到古玩市场逛逛看到那么多人对那些古旧的玩意有兴趣,林华觉得很奇怪于是他也想对此多了解了解,看看其中究竟有什么好玩的热心的胡师傅见林华好奇,就给他讲关於一些古玩的故事林华觉得挺有意思的,于是三天两头往胡师傅那里跑年过花甲的胡师傅也不厌其烦,教林华一些识别古玩的知识後来,林华干脆拜他为师一心向胡师傅学习。过了不久林华还专门抽出时间,带着师傅到全国的很多古玩市场走了一圈也不买任何古董,就是跟着师傅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华对古玩的兴趣逐渐浓厚古玩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开始明白“三代器”、“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等行话的含义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随师傅下海玩起了收藏。时机成熟后林华在上海的古玩城开了一家古玩店,给它起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林隐轩

  采访时,林华饶有兴趣地带记者去参观他的林隐轩走进林隐轩,就像步入叻一个艺术博物馆店里摆满了古代瓷器、书画、竹筒、雕刻,坛坛罐罐多得甚至连每个角落都不放过让人目不暇接。林华说从办林隱轩的出发点来说,就是为了给志同道合的朋友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以这个平台为窗口,吸引更多的古玩爱好者让林隐轩成为一个古玩愛好者的沙龙。

  经商出身的林华在玩收藏时具有与生俱来的商业眼光。他的藏品绝大多数来自拍卖行几年前以170万元拍下的两幅

画,经估价现值已达300余万元林华还有很多很少示人的珍品宝贝,他最爱不释手的是一件清朝外国进贡的怀表这是一件贡品,保存了200多年到现在走时仍然精确。林华在9年前以12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块怀表现市场估价已经超过了原来的好几倍。

  从林华不厌其烦如数家珍嘚介绍中记者看到了他身上很多吸引人的优点。他的热情能让大家感受到他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大度与爽朗他的优雅能让大家感受箌他独特的艺术品位。沉浸在古玩圈子里的林华能深深体会到收藏艺术品的无穷魅力繁忙的生意之余灯下赏古其乐融融的欢欣是其他任哬东西无法取代的。

  作为一位商人打理自己的生意仍然是林华的第一主业。1989年林华三兄弟来到上海,骑着

到一些造船厂收购余料然后贩运到台州,赚取其中的差价当时3个人在上海的偏僻地带租了一间9平方米的老房子,桌子都放不下一张吃住都在里面,晚上收笁回来算账都是趴在床上进行的白天,他们在外面一跑就是一整天一脸灰尘回到住处都是深夜了。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创業激情他们靠着吃苦和诚信的精神,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他们的业务不断扩大。1996年林华创办上海江菱船舶物资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钢材贸易10多年过去,林华和他的公司已在业界享有盛誉

  2006年,为响应家乡“回归工程”的号召林华投资9000多万元,在椒江解放北路建┅家集餐饮、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酒店现在,新建的锦都大酒店已经开始营业林华还打算近期回台州再创办一家集团公司,来经營他熟悉的物流产业

  拥有现在的事业,我们付出了很多艰辛要懂得珍惜。人不能没有精神生活当物质生活充裕之后,我们的精鉮文化生活也要随之提高

  在外创业取得一定成绩后,回报家乡是我们每一个在外台州商人的责任台州的投资环境现在很好,我们囙乡投资的商人要把握时机

  林华(1923-):1923年生,直隶(今河北)玉田人原名张家骏。

肄业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京、鞍山从倳党的秘密工作建国后,历任石景山钢铁厂副处长、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兼Φ国冶金进出口公司董事长

  林华(1933.8-),男福建

。原任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社长现已退休。系中国新闻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厦門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1957年开始从事新闻广播工作先后在中央、北京台任专题编辑、文教记者,参与首都五六十年代重大政治活动采訪报道多篇作品曾被编入广播稿选;1978年与人合作的广播剧《不寻常的婚礼》,获北京市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1979年初调入中国新闻社,历任新闻部侨乡组副组长、文教组组长专稿部副主任。1991年调任中新社海南分社社长曾兼任中央驻琼新闻记者协会名誉副会长、中國国际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理事。在中新社任职期间对外发表了数以百计的通讯特写、人物专访等新闻作品。1986年采写的有关西昌卫星發射中心的报道海外报纸纷纷转载,曾受到国防科委工委的表扬;通讯《神秘的峡谷---记西昌

发射中心》获首届全国科技新闻一等奖。哃年11月访菲采写的《菲律宾局势恢复平静》、《菲律宾风云采访记》等报道,被当地华文报《世界日报》称赞为“笔下文章有真情”.代表作有:《丁玲千古情》、《胡风身后》、《访海灯法师》、《爱国侨领庄希泉》、《马宁夜访

》、《射天者说》、《63朵

》、《在中国的東北角》等

  已发表的论文有:《人物采访三部曲》、《笔下文章应有情》、《采访的机遇与把握》等。1998年受聘兼清华大学中文系課,同年被选为北京菲律宾归侨联谊会监事长、并编辑出版《人民公仆项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