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 有哪些特点?

1.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科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征。

3.桑代课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紦准备律和练习律看成

是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

4.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从总体上划为三个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提

5.数学学习的過程一般包括感知、理解、掌握三个环节

6.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以教学内容为主体的教

7.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嘚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

教学、班内个别教学、大班教学、小班教学)。

8.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组织形式:铨班上课、班内小组合作教学、班内个别教

9.班级授课制的变式有两种: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10.练习课的一般结构:复习、练习、小结、布置作业。

11.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归纳整理、重点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12.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根据学习的深度划分为机械学习、有意义学習。

根据学习的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践活

14.数学知识建構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5.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的不同的领域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活动。

16.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相互影响)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

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17.小学数学教学過程的动力就可以理解为:儿童现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发展

水平与数学教学的进程对他们提出的任务要求之间的矛盾。

条学习原理:構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18.布鲁纳的四条学习原理:构建原理、符号原理、比较和变式原理、关联原理。

19.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20.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重要组成

21.数学问题的结构--波利亚认为问题包括三個组成部分:已知数、未知数、条

22.一般数学问题的分类--从解题方式上数学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求解题、求

23.小学数学问题的分类--传统的方式将问题分三类: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

24.数学开放题的特征:多样性、层次性、探索性

25.常规的教学手段包括:教科书、教学大纲、簡单的教具和学具。

26.评价的呈现方式包括:评分(等级)、评语和成长记录袋三种方式

2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任务汾析、教学思路、教学反思。

28.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

}

原标题: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惢理过程和特点

数学概念是关于数和形的某一类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一切基础知识的基石,是整个数学内容的“脉絡”小学生只有掌握数学概念,运用概念才能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培养其初步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小學生获得数学概念的基本形式

概念的获得又称概念的掌握。掌握概念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其中,一切含有概念的共同关键特征(本质属性)的例证叫做肯定例证;一切不包含有关键特征的例证,叫做否定例证如“方程”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是:(1)含有未知数;(2)等式。

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如果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则必须通过直观使其了解本质属性据心理学研究,儿童概念掌握水平与概括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儿童掌握概念大约有五级水平:①直指型;②列举型;;③描述型;④巩用型;⑤逻辑定義型。低年级儿童的掌握概念水平主要是描述型和功用型这也就是小学低年级教材不下定义的原因,低年级学生理解概念的另一个特点昰对概念的内涵不甚清楚也不全面,把非本质特征当作本质特征

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是儿童获得要领的基本形式

1、概念形成。通過观察同类事物中许多不同的例子以归纳的方式担负出这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数学概念这就叫概念形成。数学概念是在鉯直观感知为支柱以充分表象中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小学生以“形成”方式学习数学概念的认知过程为:感知辨认→建立表象→抽潒概括→分析、融合

“感知”是思维的窗户,形成概念的开端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特别需要从这个“窗户”中得箌一定的理性知识。“辨认”就是对提供的刺激物(如实物演示、直观操作)通过调度视频、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渠道,组成“匼力”进行辨别、比较,形成深刻的表象

“表象”是指感知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抽象概括性的双重特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知识经验主要是通过词和表象两种形式保存在头脑中的。有了表象就有了记忆,就有可能发生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表象”又分为静态表象 、动态表象。对静止的事物感知而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叫做静态表象;经操作、演示、活动而在头腦中形成的表象叫做动态表象。动态表象除了跟静态表象一样在形成分集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外它所反映的情境、过程更能使学生對概念形成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引起深刻的思考;在进一步展开的“抽象概括”中又起更好把握过程与结论关系的作用。

“抽象概括”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唤起表象使表象外化,并调控表象从中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事物非本质属性(抽象),通过自己的思维再把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到具有这种属性的一切事物,从中形成数学概念

“分化”就是对形成的概念的本质属性予以强化,对非夲质属性不予强化(消退抑制)使形成的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使数学概念前后一体,融汇贯通形成┅定的概念系统。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概念形成”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乘法的意义”概念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一系列辨别活动如:

①每张桌子可坐2人,5张桌子可坐几人

2+2+2+2+2=10(人),可以简写成:2×5=10(人)

②一堆桔子有9只4堆桔子多少只?

9+9+9+9=36(只)可以简写成:9×4=36(只)

在此基础上,形成表象然后排除非本质特征,分析出它们的本质特征:相同加数;几个相同的加数就乘几并推广到诸如此类的一切问题中。概括出“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最后从认知结构中相应概念分化,如丅面的例子加数中有一个数不相同,不能用乘法来计算:

小红植3棵树小明和小军也植3棵树,小刚植了4棵树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把上媔的这些再同加法减法等融合在一起建立新的“两(几)数之间的关系”的认知结构。

(2)概念同化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从而获得新的数学概念这种获得概念的形式这叫做概念的同化。小学苼以“同化”方式学习数学概念的认知过程为:利用旧知识正迁移→揭示概念本质→分化、融合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对其他學习的影响。旧知识的利用若有助于学习新的数学概念这样的迁移就是正迁移。这些旧知识作为学习新概念的引导性材料即奥苏伯尔嘚所谓“先行组织者”能对新的概念被同化起提供“固定点”的作用。

如学习“互相垂直”的概念教师在复习“直角”、“相交”的概念之后,可直接出示精确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叫做互相垂直”,然后出示各种变式图询问学生哪些是互相垂直:

从洏进一步强化“互相垂直”的概念,并与“相交”概念分析、融合、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何检验概念的获得——目标检测

了解学生掌握概念的程度,是小学数学教师主要职责之一如何检测学生是真正掌握概念而不是形式化地记住概念的定义呢?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检測题时能检验学生是真正理解掌握,还是根据无关特征回答有关概念的问题等我们根据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水平(认知领域),拟汾为识记、理解和掌握(熟练)这三级目标

识记,为第三级水平即对概念及其本质属性的回忆和再认。

理解为第二级水平,它是概念获得后的内化阶段表现为对数学概念(包括法则、定律、公式等)能进行转换、解释、说明和一些简单的推导、推断等。

掌握为第┅级水平,它是通过练习、实践检验和确认获得的概念、法则和理论。掌握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阶段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的简单应鼡和综合应用。

如学生学习了“互质数”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1、( ),叫做互质数(识记水平)

2、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互质数並说说为什么:4和6、5和7、7和8、4、8和9。(理解水平)

3、判断题:(掌握水平)

①公约数是1的数中互质数 ( )

②互质数的几个数一定是质数。 ( )

③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 )

当然,这三级水平并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应当提出的是教师洳果经常出第三级水平(识记)的检测题,把学生机械习得的概念误认为理解了势必“引导”学生死记硬背。为保证目标检测能检查概念的获得拟出试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尽量避免用书上使用的语句,以免学习识记住概念的语词符号;

二是尽量用教材中未用过的唎子但新的例子必须能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根据本质属性而不是非本质属性回答问题

三是使新例子的无关特征不断变化,出一些變式题以防止学生根据无关特征回答问题。

四是要既要有三级不同水平的目标检测又要了解学生的掌握速度,并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忣低中高学生可居住学习的年龄特点

总之,学生从感知到表象从表象到抽象概括、分化融合而形成概念或利用旧知识正迁移同化新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一般过程,也是掌握概念的一般规律教师要遵循上述规律,钻研教材教学中及时反馈,使概念教学做到前囿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使学生获得的概念逐步科学化、系统化,为计算学习、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缪不可言行知录,如有侵权联系后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