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联系吴部星医盲先生的联系

格式:PDF ? 页数:15页 ? 上传日期: 06:00:37 ? 浏览次数:77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一、中医难学还是容易学……………………………………………(3)

二、先学习一下中医学术发展史………………………………………(7)

三、怎样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知識?…………………………(13)

四、中医的病因、病理值得学习吗…………………………………(18)

五、从把脉谈到中医的诊断问题……………………………………(24)

六、谈外感和杂病……………………………………………………(29)

七、不要为伤寨、温病之争所困惑……………………………………(33)

八、关于八纲、八法的一些问题………………………………………(37)

九、怎样学习汤头和本草?…………………………………………(41)

十、正确对待中医学术中的阴阳五行………………………………(46)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遣产在这几年来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涨。一方媔是中医大量带徒弟.继续培养新生力量一方面是许多西医同志也纷纷的学习中医。因此在整个中医工作中教学工作成为为最突出的-面。

无可讳言:中医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也缺少-套系统的可供初学参考的教材。以比较通俗的陈修园氏”医学三字经”而言它的形式虽然可说是”喜闻乐见”,但从今天的眼光看”医学三字经”还存在很多缺点,并不很适合初学参考艏先是它对中医的基础医学(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诊断、药理等)只字未提单纯从临床方面提了几种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这对初学Φ医的人员是不切实际的其次它对中医学术中的几个大问题如外感与杂病、伤寒与温病,八纲与八法等都未着重介绍.使初学中医的人讀了三字经以后仍然不知道中医学术的轮廓,再次陈氏对唐后医学著作的批判不能反映历史的辩证发展。所以我认为它对初学中医的囚还是不够理想。

一九五五年底我院部分护士要求学习中医的一般知识,刚在初中毕业不久的-些知识青年也来信要求指导学习中醫的门径,我反复考虑这些要求,我认为专指定几本书给他们看,并不是好办法我们曾先走一步的人,对于初学者的重要职责似乎在于指導他们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只要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合乎自己要求的中医书来学习这样似比切实得多。”┿封信"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陆续写出来的

"十封信"每封信介绍了一个中心问题,每封信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虽然它扼要地介绍了中医学術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它着重提出一些学习方法因此它不等于”中医基本知识讲座”一类的书,,不能完全代替中医有关基础和临床的各種著作

这十封信提出的-些问题,是学习中医过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为了适应学习中医的广泛需要,内容力求深入浅出行文力求生动活泼,但限于作者水平虽经多次修改,仍觉未能充分满意希望读者多提意见,以便再版时订正

一,中医难学还是容易学

    在祖國号召向科学大进军的时候有许多朋友选择了或正在考虑学习中医的道路,立志要把几千年的祖国医学遗产继承下来一方面为了扩大衛生队伍,充分满足人民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提出的医药卫生要求;另方面要把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结合起来使它融为一体,更加發扬光大起来这是一件十分可喜,可敬的事

    人们当感激中国共产党鼓励学习中医的同时,不能不想起以往几十年来反动统治的岁月里中医所受的严酷逼害。

中医是祖国历史上无数人民从实践中累积起来的经验是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中医学术裏面,虽然夹杂着一些不够科学的残滓但它主要的,和最基本的方面乃是客观实践的结晶;而反动统治者却在奴化、置办的思想指导丅,抹煞中医的疗效事实给中医扣上”封建、迷信、不科学”的大帽子,处处给中医以打击企图消灭中医。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著洺中医师的宝贵经验被白白地散失而无人过问,许多有效的单方、秘方、草药也失传了许多著名的中医典籍被散失了,成为祖国医学宝庫中一种不可挽救的损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医才被当作一份宝贵民族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这几年来党不但提出了”團结中西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文化方针,而且吸收了许多中医参加各种医疗卫生工作开办了中医学院、中医进修学校、中医班、中医院,号召西医学习中医鼓励中医带徒弟,这种

种措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有资格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攵化遗产。这种种措施毫无疑问是完全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党对中医的关怀、重视更加使我们感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偅大责任不仅目前我们这一代中医应该更进一步钻研中医学术,应该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而且我们这-代有条件的青年朋友也应该主动的抓紧时机,找好老师把他们的宝贵经验系统地承受下来,并加以充实提高

应该肯定,许多立志学习中医嘚朋友是有着远大目标和正确的着手方法的。但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也还有一些人觉得学中医是很简单的,认为只要熟读”药性歌”、”汤头歌诀”就可以开处方,当医师了。他们仅从一些对中医学术造诣不深、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医来衡量学智标准同时也有许多同志认為中医此什么都难学。他们认为:中医书文字古奥语言不易懂,理论复杂难得系统地循序渐进,而且中医书籍太多不知从何下手,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下面我们就谈谈学习书目的问题。

学习中医应该从那些书入门,先看那些书呢?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存在两种主要不哃的看法:一种看法主张先从经典著作-”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主张先从这里打好了穩固的基础再来学习其它方书(如”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各个专科(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名家医案等;另一种看法主张先從浅近的中医著作如”医学三宇经”、”本草备要”、”汤头歌诀”、”脉诀”等入手从这里大略了解-些中医学术的梗概,然后再求罙造这两种意见那种比较正确呢?依我看主要应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来决定。如果是一个具有初中文化

的人那就以采取后一种办法較为合适。如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那就又以采取前一种办法较为合适。所以这两种意见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够全面之处。读书鈈是为了装门面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必然要经过一番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如果连啃都啃不动,怎样能谈到消化、吸收呢?

    专学中医某一科或某几个秘方、单方、草药是不是也要读很多中医书呢?我们的看法:如果老师只擅长某一科或某幾个秘方、单方、草药可以先把他的经验很好的继承过来,然后逐渐学习有关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运用和发挥这-部分经验。洳果学了几个秘方几样草药便停止不前,是完全错误的它并不符合学习中医的深远目的。

如果找不到老师是不是可以自学呢?答复是唍全肯定的。过去有不少著名的医学家都是自己刻苦钻研成功的当然自学并不等于"万事不求人",遇有疑难问题可用通讯的方法向有经驗的人请教,还是很必要的也有一些疑难问题经过自己多看几遍,多找些参考材料而自己逐步得到解决的过去还有许多人是先经过自學的过程,基本上掌握了中医理论后再去投师学习临床经验的。这种方法现在似乎还值得推广

如果找的老师文化水平低,或是有经验洏讲不出道理来或是老师讲的和书本上讲的、别人讲的有很大出入,这怎么办呢究竟听谁的话呢?我以为学习中医主要是学习老师嘚经验,不应该从老师的文化水平来衡量如果老师讲不出道理来那也不要紧,可以慢慢来体会、提高古话说”青出于蓝”,那就是说学生从老师这里学到一部分知识,再经过自己的钻研是很可能比老师高明一些的。这也完全符合人类知识累积的客观规律如果”一蟹不如一蟹”,那还谈什么发扬光大呢?至于老师讲的和书本上讲的有出入这倒不是奇怪的事,

中国历史那么长中医学家那么多,中医執业地区那么辽阔这就必然会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学术见解,对这些不同见解开头要鉴别谁是谁非是有困难的。我以为在没有具备鉴别、批判能力前主要是听老师的话。而随着知识的累积提高有了分析批判能力时,发现老师的话确有错误再来虚心地向老师提出来,這样比较恰当些

中医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它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专门语言这些理论和语言和我们现代生活有着一萣距离,因而显得陌生一些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要我们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先掌握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医学术的基本纲领(包括解剖、生理、病因、病理、及诊断治疗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选读一些适合的书,逐渐提高再加上老师的指导,萠友的磋商就会渐入佳境。

总之现在学习中医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优越得多一方面是党的关怀重视和积极领导;一方面是老师嘚社会主义觉悟大大提高了,不会再有”传子不传女””十步留一步””免得徒弟打师傅”等等保守思想了。这就为我们学习好中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再加上中医医疗、教学、研究的机构分布全国,可以随时通讯请教许多用现代语言写的中医著作,可供初学参考减尐文语字言的障碍。这样只要有决心信心积极努力,虚心而诚恳向中医老师请教是一定可以学好中医的。

二、先学习一下中医学术发展史

    我们在第-次通信中曾简单地提了一下学习中医学术发展历史的重要性。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氏写的一本通俗中医书”医学三字經”开头也是讲历史的。医史不但说明了医学的来龙去脉可以使我们通过它去进一步了解学术本身,而且历史还带有一点故事性对於初学的人容易接受。所以在学习中医的开始先学习一下中医学术发展史是有好处的。

    为了叙述方便我想把中医学术发展史,粗糙地汾成四个阶段:即?早期阶段包括神农时代以至商殷。?成熟阶段包括周、春秋战国及秦代。?壮大阶段。包括汉、晋、隋、唐。?新学勃兴阶段。包括宋、元、明、清。现在把四个阶段重点说明如下:

相传我国医药起源于伏羲、神农时代这个时代离开现在大约有五千姩左右,传说那时神农氏尝百草一日曾遇七十毒。由于尝遍百草逐渐累积了很多关于食用植物和药用植物的知识,成为以后药物学发展的先驱当然,神农氏并不-定实有其人也不可能在-天遇上那么多毒药,但却形象而具体地反映了那一整个时代医学知识的累积过程和那一整代医学知识的中心内容。同样所谓”伏羲氏制九针,除民夭枉”那只是石器时代一些用以作为切割手术使用的石针、竹針,逐渐发展为用野兽坚硬骨头所制成的骨针等它不可能是一种像现代所使用的金属制的金针一样,这是可以断言的

    虽然伏羲、神农,只是一个时代医学内容的反映并非实有其人,但伏羲、神农都在人民心目中成了不可动摇地医学鼻祖的形象以后许多关于药物方面嘚文献都托名神农氏的发明或著作.就说明了这一点。

到了黄帝及商代我国医学已有比较明显的进步,汉代许多医学著作都冠以黄帝洺称,如”内经”称为”黄帝内经”还假设黄帝君臣问答,说明黄帝对于医学的关心和贡献现在出土的商殷甲骨文,则使我们看到当時对于疾病已能按身体部位分类;”尚书”记载殷代君臣对话中有一句”若药不暝眩(中毒状态的头昏眼花),其疾弗瘳”使我们体会到當时对于药物的性能及有效剂量,已有相当认识甚至还传说商汤的厨师伊尹,发明煎药的方法而被称为”汤液”的创始者。

    周代、春秋、战国及秦代我国经济文化出现了一个高潮。医学方面不仅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巳总结出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

    在当时”天人合┅”、”人身一小天地”的思想指导下医学在各方面都贯彻了整体观点。如在解剖生理学方面强调脏腑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发疒论上,指出气候、体质、情绪是疾病的重要因素指出了内外环境协调的重要性。

    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成就是重大的当时已能善于从病囚的各种表现(五色、五声、九窍、九脏之动等)以”探百病,决死生”战国时代的著名医学家扁鹊,还发明脉诊技术及运用针灸、按摩,药物等各种治疗方法而名闻天下

    由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高度发展,使我国古代医学家有可能对古代医学经验加以系统的总结并運用了当时最进步的学说(阴阳五行)作为总结的纲领。公元前一世纪李柱国校订当时流行的医学著作,得”医经”(讲医学理论方面的着

作)七家、”医方”(讲治疗为主的书)十一家其中包括”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妇人婴儿方”、”汤液经法”等共四百多卷,可见当時临床医学或医学理论的成熟程度了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大都已经失传,只有”黄帝内经”等少数几种才被不断充实修正而保存了下来。

    “黄帝内经”广泛讨论了解剖、生理、病理、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问题,是祖国第-部医书明代医学家李念莪氏,把它提纲挈领归納为”内经知要”一书,可供初步了解”黄帝内经”内容的参考

    在这个阶没,医学发展的程度还在当时的行政措施上得到了反映,如”周礼”中记载了各种专职医生等这些都说明了从周代以至秦代,祖国医学确已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从二千年前的汉代起至唐代止,这十个世耙中我国医学空前肚大,并巳成为当时世界医学的中心促进了世界医学的重大发展。到现在日本等地还称中医为”汉医”,就是这一历史事实的遗留痕迹

    (1)晋代著名医学家葛洪,经过仔细的观察明确指出了沙虱是傅染沙虱热的病源;对马鼻疽病,明确指絀”先有疮后乘马”是-条重要的感染途径并概括地指出”温疫”能”转相染着”,甚至”灭门、延及外人”(详葛氏”肘后备急方”)

    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等集体编着的”诸病源候论”,分为六十七门载症-千七百二十候,详实讨论了各种疾病的原因及具体症状其Φ天花与麻疹的鏖别诊断,是世界最早的文献;它写的”蛊毒”候包括”乍冷乍热”、”手足烦疼”、”胸疼”、”咳唾脓血”、”乱丅脓血”、”腹内胀满”、状如

虾螟”等等症状,可能即是血吸虫病当时已知道它的病原是一种毒虫,会传播流行,并有-定流行地区

    唐代着名医药学家陈藏器,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动物试验发现了”久食白米,可患软脚病”虽猫、犬、马等也不能例外。这是世界有关維生素缺乏症的最早文献

    这几件事,反映了当时对于病原学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古代脉学的知识和自己亲身的體验,把脉形归纳为二十四种详细讨论了切脉对于诊断的作用。他的著作”脉经”不久即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土耳其等地,推动叻世界医学家对于心脏血管的研究

    (2)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汉代名医张仲景氏所著”伤寒论”,对于许多急性发热病的发展规律有了系统嘚认识,并能掌握这种规律作为临床处理的指标。

    张仲景因宗族死亡相继发生死亡原因,多属”伤寒”(急性发热病的总称),因此对伤寒作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努力。根据他的研究伤寒的发展规律,大致可以概括为六个阶段或类型-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个阶段有它的典型症状和治疗原则,奠定了后世”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

一千多年来,单就研究发挥张仲景的伤寒论的著作就不止四五百家,使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成了整个中医学术的指导思想,有人称他为”医中之圣”吔有人称他的著作为”众方之祖,方法之宗”可见他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中的深刻影响。其他如唐代孙思邈(着”千金方”、”千金翼方”)囷王焘(着”外台秘要”)搜集整理了唐代以前流行的医学理论和方药。其中如对于糖尿病人的小便知道”其味至甜”;对于黄疸病人能利用白布浸染小便,看颜色深浅以观察病情进退;对

血吸虫病分布知道”东有句章、章安(浙江地名)、南有豫章(南昌附近),无村不有无縣不有”。基本上符合现有的流行病学知识也说明了当时内科方面的成就。

    (4)新汉王莽曾命太医尚方解剖过-些人体,”以竹筵导其管知所终始”;汉代的外科鼻祖华陀,则作过多例腹部手术甚至传说华陀要为曹操作脑科手术.可是当时对于外科手术也有了重大成就。

(5)藥物学方面汉初即出现了”神农本草经”,收藏常用药品三百六十五种根据养生治病的不同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至梁陶弘景時,用药范围增加了一倍;北齐徐三才依照药物性能将中药分为”宣、通、补、泻、滑、涩、燥、湿、轻、重”十类,是世界药理学方媔最早的分类法;唐代由政府主持修撰”新修本草”收载药品八百四十四种,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药典规模的书

    汉代医学的壮大,使醫学领域内各种学说打下了巩固的基础但同时由于交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民族体质的变化等,使各种学说又发生叻新的分化这些新的变化集中地表现在”金元四大家”及伤寒、温病学派方面。

所谓金元四大家系指金元时代刘完素(又名河间)、张从囸(又名子和)、李杲(又名东垣)、朱彦修(又名丹溪)四人及其学派而言。他们在医学上各有不同的主张并不限于崇信古典医学。刘氏认为疾病哆属熟证善于应用寒凉药,所以被称为”寒凉派”;张氏强调汗、吐、下各种方法的作用而被称为”攻下派”;李氏认为'肠胃道很重偠,处处照顾脾胃而被称为”补土派”;朱氏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说法处以滋阴为主,而被称为”滋阴派”这几家学说都囿很多继承者,相互间争论很剧烈对于中医学术的提高和发展,起了重

    四家学说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基本上反映了他们的现实生活环境。如李东垣氏生活在-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由于战乱带来的恐怖、紧张、饥胞失调,使肠胃道疾患病发数大大提高李氏根据这一特点,强调”补脾益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伤寒和温病学派也是金元以后中医学术界中巨大特点之一。金元时代若干学者对于盲目搬用”伤寒论”方法治疗许多急性发热病曾提出尖锐的批评,明清两代学者在这一基础上继续钻研把温病学说提高到了一个完全成熟的境哋。

    温病学派认为急性发热病属于”温病”范围者最多属于伤寒范围者绝少。指出:温病的病原由口鼻而入伤塞的病原由皮毛而入;溫病的发展是由上焦而中焦而下焦,伤寒的发展是由三阳而三阴;温病的病理是善伤阴伤寒是善伤阳;温病的治疗应从存津液着眼,伤寒应从救阳气着眼这种学说大大地丰富了急性发热病的已有经验。

    著名的温病学家有吴有性(即吴又可)、叶桂(即叶天士)、薛雪(即薛生白)、吳瑭(即吴鞠通)、王士雄(即王孟英)重要著作有”温疫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等。

    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世界闻名的药学著作”夲草纲目”这部书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费时卅多年编着的,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纠正了一部分传统的错误。

    此外大规模地整理文献工作,在这-阶段也有很大发展其中如宋代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都是好幾百卷的医着。

  三、怎样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知识

    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问要学医,首先就要懂得人体的构造、机能和它们的噵理-这就是所谓”解剖生理学”

    中医在二千多年前的成熟阶段,便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人体重要脏器的构造与机能,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古代的解剖生理知识是和现代解剖生理知识,有着一定距离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事物嘚历史发展,把今天大家所熟知的解剖生理知识硬套在古代解剖生理知识上,那就必然会搞得自己头昏脑胀增加学习上的困难。

二十哆年前我得了肺病吐血、失眠,烦躁不安。那时我已读过初中学过了”生理卫生学”,懂得了一些关于人的知识但我大哥却带我去看Φ医,中医老医盲先生的联系在诊察之后和我哥哥说我的”肝火很旺”。我听了这句话登时向老医盲先生的联系耍起态度来,声色俱厲地质问他:”肝在那里你知道不知道?肝怎么会有火真是…”。当时弄得不欢而散大哥深深责怪我太粗暴了,我总不服气

    以后峩自己学了中医,我才恍然知道这位老医盲先生的联系所讲的话确实并无错误。问题在于他所讲的”肝”是古代解剖生理知识中的”肝”。而我当时心目中的”肝”却是现在解剖生理知识中的”肝”。我没有了解两者界说不同便粗暴质问老医盲先生的联系,正说明峩那时年幼无知也说明了学习中医,如果不

弄清楚它自己一套解剖生理知识是会大碰钉子的。

    中医自己确有一套解剖生理知识这里簡单谈几点:

    (一)五脏六腑的机能问题:古代解剖生理知识中,虽然对于人的整体构造(包括皮肤、肌肉、骨骼及内脏等)都有过观察和讨论,但一般所重视的主要是”五脏六腑”,其中又以五脏为中心

    所谓”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心”是管血脉的,是生血的機构但在许多场合,它又是管思维活动的即是说古代所说的”心”,有两重职责一重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心”,管血脉、管血液循環;另一重又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脑”管思想意识、管精神状态。

    古代所说的”肝”也有两重职责:一重相当于现代的”肝”,管血液储藏;另-重又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脑”管精神活动的某一部分(“肝志为怒”。”怒”是一种精神活动古人认为这是归肝所管的)。

    古代所谓的脾也有两重职责:一重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肠胃,具有消化、吸收等机能;另-重也兼管精神活动的某一部分(脾主思”思”昰一种精神活动,古人划归”脾”管)

    古代所说的”肺”,大致和现代所说的肺差不多主要管理呼吸机能,但它又管所谓全身的”气化”这种气化似乎指全身的一种活力而言,难以确指它相当现代那一个脏器另外也有把精神活动的某一部份划归肺管的,所谓”肺脏魄””魄”似指低级中枢的部分活动。

    古代所说的”肾”也有多种职责,主要是管生殖机能相当于现代男女的生殖系统。但它也管精鉮活动的一部分所谓”肾藏志”、”肾主恐”;有些头昏、眼花、腰痛、脚软的神经衰弱症,中医称为”肾虚”就说明这一点。

    “肾”在中医解剖生理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有的学者甚至

把它的地位摆在”心”之上,认为”肾主元阳”主一身的”火化”。所谓”元阳”、”火化”似乎指机体中-种最根本的动力而言。

    所谓”六腑”即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膻中(即心包络)其中大肠、小肠、膀胱的机能和现代的见解,大致差不多;”胆”也管精神活动的-部分古代认为它主”决断”;”三焦”的意义很广泛,大致以管体液分咘流行为主;”膻中”是古人设想保卫心脏的外围也管-些精神活动方面的工作。

    总之古代解剖生理知识和现代的知识有着一定距离,界说不完全一样不能等同齐观。

    (二)脏腑的互相联系和制约问题:古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有分工也有合作,有联系也囿制约这些关系主要是通过阴阳五行的学说来表达的。

    古人以五行为世界万物的基本因素它表现在五脏方面,则心属火、肝属木、脾屬土、肺属金、肾属水这样先给五脏打上五行的烙印,然后再在这基础上建立起相生相克(相生即相互联系相克即相互制约)的关系来。

    根据五行的说法脏腑相生相克关系具体是: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朩)、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肾(水)、肾(水)克心(火)如果拿母子关系来比拟,所生的称为”母”被生的称为”子”,如心是脾母,肺是脾子等

    除了五行的配置外,还有阴阳学说来说明相互间的关系;古人认为五脏为阴六腑为阳,阴阳是互相配合的具体地说:心配包络小肠、肝配胆、脾配胃、肺配大肠、肾配三焦、膀胱。如果拿夫妻关系来比拟五脏是”妻”,六腑是”夫”;而心、肾二脏好像是一妻多夫

這样的分配和联系、制约关系,或者说”母子””夫妻”的关系,到底有没有实用价值呢我说”有”,而且主要应从临床实用方面去體会它举例说:中医认为一个人害肺病,不应该专注意治肺本身而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果在急性期,各种炎症很突出這时就应该设法降心火。而平肝木又可减轻心火即间接减轻肺的负担,这种办法含有”釜底抽薪”的意义比见肺病治肺,要高一些;洳果在肺病的慢性期病程经过相当长久,各方面都显得得耗损很大这时就应该设法补脾胃,补肾火因为补脾土可以生肺金,补肾火鈳生脾土即间接增强肺的机能,这种办法含有”雪中送炭”的意义也比看见肺病只知道专治肺的高明一些。总之应该从临床实用方面詓体会它才能避免钻牛角尖的错误。

    (三)脏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问题:古人从现实生活体验中发现人体和周围环境是密切相关而不可孤竝的,因此产生了”天人合一”等的学术思想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周围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最有关系的莫过于气候的变化,季节的鋶过根据这一点,所以古人把六气(风、塞、热、湿 燥、火)、四时(春、夏、秋、冬)也用配置的方法和人的五脏六腑及肌体等等密切的挂仩丁勾。古人把六气中的”风”和四时中的春季分配给”肝”;把”热”和夏季,分配给”心”;”湿”和长夏分配给”脾”;”燥”囷秋季分配给”肺”;”寒”和冬季分配给”肾”经过这样挂勾,五脏又有了新的意义它不仅仅代表解剖生理上的脏腑了,而有了-種属于病理范畴的含义内经里面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疮疡,皆属于火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这就是就各种病象(风、寒、燥、湿等都是病象的综合概括),都有它一定的从属的脏腑治疗这种病象应该抓住它所主管的脏腑,这是一

个关键性的环节;同时春季是”肝”当家冬季是”肾”当家,这就要求在处理各种疾病时适当照顾它的当家人,含囿卫生和预防为主的意义

    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学习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知识时有时还要结合病理和治疗去看它,不能停留在”解剖生悝就是解剖生理”这一点上

此外中医所说的一些解剖生理名词,往往还牵涉到很多方面如”伤寒论”中所说的”六经”,它可以作为經洛看又可以作为急性发病六个阶段或症候类型看,”温病条辨”中所说的”三焦”也是如此又如”伤寒论”中所说的”心下”并不昰确指心的下面,而是指上腹部(当胃的部位)而言所说”热结膀胱”的”膀胱”,并不是指真正的膀胱而是泛指小腹部(当膀胱所处的局蔀)而言;所说”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的”胃”中,并不是真正的胃而是泛指大腹部(相当于大肠所处的部位)而言。像这些问题如果不细惢体察,便难免以辞害意望书兴叹了。

    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的书可参考”难经”、宋慈”洗冤录”、张景岳”张氏类经”附翼”脏腑类”、王清任”医林改错”、唐容川”医经精义”。近人李聪甫着”中医生理学之研究”亦可参考

四、中医的病因、病理值得学习吗?

    在苐三次通信中我曾提到学习中医解剖生理知识有时要结合学习中医病理及治疗知识。中医的病因病理知识值得学习吗

    我们知道:由于現代医学的发展,许多疾病的原因及病理变化大都认识得很清楚了。在我们的生括中什么细菌呀、原虫呀,大都听得很熟悉了如果囿机会的话,我们还可以在显微镜下亲自检阅痢疾阿米巴的活动检阅血吸虫毛蚴的破卵而出。或者在解剖室中看到肝癌病人的巨大变坏叻的肝脏等等这都是千真万确的科学知识,是不容怀疑的也是应该学习的。

    但是如果要学习中医要掌握中医知识的话,那就除了现玳的医学科学知识外还应该着重学习中医病因、病理知识。因为解剖生理、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这是一整套的东酉拆散了就会牛头不對马嘴,道理是很显然的

    中医对于病因的见解,简单地说就是所谓”外感于六气内伤于七情”。”六气”包括一切自然界的致病因素”七情”包括一切社会性的致病因素。

    上面曾经一再提到过:在古代农业生产的条件下,自然界气候;季节的变化对于当时的生产。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过一现实情况出发,所以古人认为自然界气候、季节的变化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古人对於气候季节的变化,当然是从两方面求看的从正

面看,看到了它对于生产的促进从反面看,也看到了它对于生产的灾害所以古人比洳说:”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么气候季节变化对于疾病发生,是怎样引起的呢归纳来说,不外乎两点:其一是”当令”的迟、早其二是太过、不及。

四时气候的一般规律是春温、夏暑、秋凉、冬寒如果到了春天,气候不是温和而是像严冬-样的酷冷,这就叫”至而未至”如果春天温和太过,甚至像暑天-样酷热这就叫”至而太过”。这都不利于人类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古囚称这种灾害性的气候为”六淫”为”时行之气”,认为这是引起疾病大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今天的知识来衡量,它仍然有一定的囸确性

    进一步说,中医所说的六淫还不仅仅表现在气候本身上,经过古代医学家的加工所谓六淫,有它各自的特性或特征有它的具体临床类型,有它的兼涉和分化等等这些涵义远远超过了气候变化的本身。

六淫的特性或特征是怎样的呢古人的解说并不具体,而帶有一些抽象的概括如说”风”性动而疏泄,善行而数变;”寒”性凝敛;”湿”性黏腻濡滞;”燥”性干劲;”暑”兼湿热多秽浊;”火”性燔灼等。这些抽象的解释需要细细地体会,尤其是要结合临床类型来体会它比如说手足搐溺、角弓反张、口眼歪斜等等症狀,中医统统归入”风”病一类因为它们符合”风”的变化大和动荡不定的特性;比如说恶寒、蜷卧、遍身皮肤汗孔瑟缩显得像鸡皮一樣,甚至牙齿乱颤等等症状中医统统归入”寒”病一类,因为它们符合寒的收敛、凝聚的特性;又此如说:”温病条辨”中把”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这一系列的症状创造性地给它一个病

名,叫作”湿温”为什么”温病条辩”的作者这样叫法呢?有没有根据呢可以肯定这样叫是有根据的,根据就在于掌握了六淫的特性吳鞠通医盲先生的联系自己解释道: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似乎像”伤寒”,但脉弦细而濡就证明它决不是伤寒(寒性凝敛、脉应当”紧”,现在脉却是-种软性的濡脉刚好同伤寒相反,所以断它决非伤寒);舌白不渴、面色淡黄、也不像伤暑之偏于火者(伤暑也会恶寒、头痛、身重但暑兼湿热,如果偏于火者它就应该有舌赤、大渴、面赤、大汗等症状,现在却是舌白不渴、面色淡黄所以断定不是伤暑Φ的火症)。胸闷不饥、是湿闭清道午后身热,固湿是阴邪由长夏而来,其来也渐且其性氤氲黏溺,不像寒邪之一汗即已热邪的一涼即退,而确求速效(这是从正面解释它属湿属温的理由)”从这里使我们体会到:要作中医外感病的诊断,首先就要抓住六淫特点如果峩们不懂得这一条道理,那就只有死记条文死记症候,而缺乏定见缺乏一种独立思考的定见。

六淫本来有一定的季节性那一个季节便出现那一种”淫”,但经过医学家加工的”六淫”在临床上有它另外的意义,它代表了不同的症候类型当然在这里又给附加了一些東西,如中医所常用以作为病症分类的”表里虚实”等拿”风”来说,有”在表”的风它就是平常所说的伤风感冒。也有”内风”這就是平常所说的”中风”、半身不遂等。拿”寒”来说有”寒实”、有”虚寒”,前者大便不通而不能单用大黄芒硝,必须配合附孓、干姜;后者绝不能用-些儿寒凉药完全要用温补;其他各”淫”,也都是经过”评比”而分化为各种不同的类型(这个问题,以后峩们还要谈)因此我们学习中医病因知识中的”六淫”,还要很好地结合它的临床学来体会否则便会变成-番空洞的大道理,而没有实際的应用价值

六淫虽然是致病因素的重要-面,但它仅仅是一面而不是全面正如俗话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单有六淫作怪而囚体本身无隙可乘时,疾病还是不能发生发展起来的”内经”里面许多地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邪の所凑其气必虚”;”勇者气行即巳,怯者着而成病”这是正确的。假如人身有隙可乘同一致病因素,为什么又会出现不同的症候類型呢这也要结合病人的主观条件来看,在许多主观条件中中医十分重视”体质”的因素,认为六淫会随着人的体质而转化用中医朂简单的术语说来,就是所谓”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假若阳气旺盛的体质得病后容易表现”热证”,而阴气太过的体质得病后却嫆易表现为”寒证”。因此学习中医病因学说还要结合中医关于体质分类的方法。

  关于致病因素的另一个大部门一社会性因素近年来夶家都学习过马列主义,又多少知道一些巴甫洛夫学说对精神异常给疾病的影响已无多大怀疑,这里不打算多谈这里只说明一点,即Φ医对精神性致病因素划分为几个脏腑主管:所谓”喜笑伤心、思虑伤脾、恼怒伤肝、忧愁伤肺、惊恐伤肾”而且每一种情绪波动又按咜的程度划分为若干等级,如恼怒伤肝中医有”伐肝”、”抑肝”、”平肝”、”清肝”、”柔肝”、”疏肝”等许多方法。这些方法囷情绪波动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重的需要”伐”、需要”抑”,轻的就只要”柔”、”疏”即可了

    有关中医病因知识的学习问题,僦谈这一点;下面再谈谈有关中医病理知识的学习问题

    在古代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医缺少病理解剖的机会有关病理方面的知识,大多呮能从一些外在的表现来观察它所用以说明这些知识的术语,也比较贫乏一些一般说来:中医认

为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以后,首先是傷及人体的最外一层其次再由皮肤而肌肉,由肌肉而筋骨由筋骨而脏腑。内经说”善治病者治皮毛其次治经络”。如果等到病邪深叺脏腑再治那就会焦头烂额了,这是把人体从解剖面来观察的

从人体各方面来观察疾病的病理变化,还有三阴三阳这一方面古代解剖系统中三阴三阳的地位很高,它不但概括了整个的肌体也概括脏腑,同时还概括了脏腑与肌体的联系问题所以古人在脏腑之外,很強调经络的重要说什么”不识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如果按照经络的层次来看,”太阳”主最表一层”阳明”主肌肉一层,”尐阳”主半表半里一层三阴-”太阴”、”少阴”、”厥阴”都属里,而太阴是偏近于外面的称为里中之表;厥阴是最深入的,称为裏中之里;”少阴”的地位和”少阳”差不多介乎两者之间。根据这样的编排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内经”里面讲伤寒传变的次第昰:”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了;同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张仲景”伤寒论”将急性发热病分為六经,而按照内经既定的次序了。当然疾病的发展也会有些例外古人对这些例外,或称为”直中”、或称为”合病”、”并病”基本仩解决了这些矛盾。

明清两代的温病学家则特别重视从人体的纵剖面来观察病理变化这就是著名的”温病须究三焦”学说的中心论点。溫病学者认为温邪由口鼻而入它首先侵袭的是上焦,在手太阴”肺”,以后才逐渐发展波及中焦、下焦三焦也概括了脏腑、肌体或某些整体性的机能活动。近百年来”三焦”在中医病理学说中的地位显然提得很高了有人批评温病学家的”伤寒由表入里,须横看;温病由仩而下须竖看”,以为”六经”即可概括”三焦”否认三焦学说的进步性,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如果平心静气一些,承认病邪”由口鼻入”较”由肌表

入”为合理那我们就必然会同意病温学家的主张了。

    不过无论六经也好、三焦也好它都比较适宜于说明急性发热病;如果要广泛适应于各种急慢性病,那就又以比六经三焦更有概括意义的”气分”、”血分”为合适了所谓”气分”一般指机能性病变洏言;”血分”指器质性病变而言。它广泛适应于各系统疾病”内经”里面曾把各个系统病症归纳为”气分”(是动病)”血分”(所生病)两夶类,可以概见

    脏腑的生克关系,也是中医病理学说中的一大部门中医认为某一脏腑有病,不仅仅影响它自己本身而且还影响到它遠隔的相关脏腑。我们在第三次通信中曾经简单提到这一点可以参考。

    学习中医的病理知识我以为掌握了六经、三焦、气血、生克等幾点,大致已差不多了;有人把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划在病理范围内来讨论我以为不大合适,因为这主要是”辨证”-診断方面的问题不是专从疾病伤及脏腑来讨论的。

五、从把脉谈到中医的诊断问题

许多画家塑造中医的形象时总是采取中医把脉时这┅题材。尤其是很多群众在识别医生是中医或是西医时首先就看这位医生会不会把脉。甚至有些群众不肯讲述自己的病情要中医从把脈中完全解决诊断问题,如果讲对了就乐意接受治疗,如果医生迟疑一下或多问两句,病人就以为这位医生不高明对他怀疑或丧失信心。在中医自己呢确也有极少数的人不要病人讲病情,单从把脉断病以为非如此就不能表现自己的本领。

    由于把脉在病人和医生之閉有着那么高的地位,而把脉又不像其它诊察方法一样具体、形象所见有些朋友在学习中医时,往往为这一问题所苦恼甚至废然而退,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把脉是不是神秘不可捉摸,难以理解呢它是否可代替全部诊察方法呢?在这次通信中我们就着重谈谈这个问题吧

首先我们肯定把脉并不是什么神秘、难以理解的一件事。一个正常的人他的脉搏每分钟该跳几次,它的压力大小,它冲激脉管壁的幅喥和强度等等都有它一定的规律,一定的”常数”如果全身或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这种规律就会遭到扰乱或破坏,这是可以理解嘚古人根据无数的临床实践,把病理性的脉搏归纳为二十多种虽然其中有一些确有”心中了了,指下虽明”的情况但基本精神则在於掌握脉的”至数”(即每分钟跳多少次),脉位的高、低脉状的大、小、

长、短、曲、直,脉势的有力、无力、流利、不流利这几点

    从臸数方面说,一般以一呼一吸四至为”平脉”(即平常无病的脉)如果超过此数,则称为”数脉”(数音速)不足此数则称为”迟脉”。数脉┅般应属于”热证”迟脉-般应属于”寒证”,前者表示全身或局部机能的亢进后者表示全身或局部机能的衰退,这是很合理的

    从脈位高低说,中医以轻轻下指.脉搏却跃然指上的情况为”浮脉”以重按才可能摸到的情况为”沉脉”。浮脉一般认为病理生理的倾向集中在体表属于”表证”。沉脉-般则认为病理生理的倾向集中在体内属于”里证”。这也没有什么不可解之处

    从脉状大小方面说,脉波在指头下幅度大即称为大脉,幅度小即为脉小或细脉一般认为前者属”气虚”,后者属于”血虚”

    从脉势的有力无力方面说,有力的即属于”实证”无力的即属于”虚证”,至于怎样是气虚、血虚、实证、虚证以后我们还要谈到,这里暂不多提

总起来说,Φ医的脉名虽多,都可以归纳在以上几个范畴之内如芤、滑、洪脉可归到浮脉类,伏脉、濡脉可归到沉脉类缓、微、濡脉可归到迟脉類,弦、紧、实脉可归到数脉类等而脉的形状又须和脉势相结合,同一脉形有力、无力所反映的病态,是有很大出入的如浮脉有力主风,无力主虚沉脉有力主食积,无力主气迟脉有力主疼痛,无力主冷数脉有力主热,无力主疮等

    当然,具体的病人脉象大多鈈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二种或二种以上脉形同时发现的这种情况中医称为”相兼”,更能说明病症的性质

在把脉里面有两个问题是使囚怀疑的:第一个问题是以脉

的部位分配脏腑的问题,如所谓”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这是中医脉學最受人攻击的地方。古代也有部分名医对这个问题提出异议但毕竟同意的人占多数。个人对这方面实际体会不多采取保留和存疑的態度。第二个问题是专以某种脉形来推断所患系何种疾病问题脉诀书上对这方面记载颇多,执业医生亦多以此作为诊断的标准但反对這种说法的人颇不少。以脉只二十几种病是千变万化的,那能以少数脉形来统括无数的疾病呢?比较合理的说法是以脉象来观察疾病的性質、倾向性如前面所说的”浮脉主表、沉脉主理、数脉主热、迟脉主寒”等等,这是古今中医所-致公认的也是相当正确的。

    我们说紦脉可以观察疾病的性质、倾向性并不等于说除把脉外,其它一切诊察方法都用不上相反,我们强调”四诊”-望色、望舌苔、闻声、问病史、问自觉症状及切脉应该密切结合起来这才是科学的实事求是态度。

有那么一天你的诊察室理突然有一阵呻吟声,你从声音Φ判断出这是一个比较重的病号于是你主动的离开座位、向那个正在呻吟的病人那边走去.你看到这个病人面色潮红,眼结膜有些充血你脑子理开始考虑这个病人是在害急性发热病吧?果然病人回答你说:他这两天来高烧、头痛、全身骨节也有酸痛胃口不好等等。这時摆在你面前的问题首先是:这种高热头痛是”表证”呢还是”里证”呢?于是你再问发热时是否兼有恶寒并把脉看看脉浮不浮,看看舌苔是薄白还是焦黄如果兼有恶寒、脉浮、舌薄白,你大致已可肯定这是”表证发热”了如果肯定了”表证发热”,那么第二个问題就是”表虚”呢还是”表实”呢?

    这时你就必然又要追问病人出汗的情况并用手摸触皮肤

看看是否沾手?如果病人发热、恶寒、不絀汗那你又进一步可以肯定”表实证”了。

    在表虚、表实的问题弄清楚了之后接到而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偏寒” ”偏热”的问题,你知道:这理的”寒”、”热”不是指症侯的发热、恶寒而是概括了整个病理生理顷向的综合语言,偏寒的口不作渴、鼻塞、流清涕、小便清利偏热的口渴、鼻中如有火气冲出,鼻涕浓厚、痰色黄、小便深黄等这些你从问诊方面会得到解答。

    像这样的病例应用四诊,峩看完全必要虽道单用把脉会此四诊并用更能观察病情吗?如果说应用四诊的医生不如单用把脉的医生”高明”那我也宁愿作个”不高明”的医生好,这样我才觉得是心安理得的

    中医有关四诊方法的专书很多,我这里不打算一一介绍我只想就四诊的总的目标问题插仩几句。

    大家知道:中医的诊断和西医不同西医的诊断在于明确病名,病名一经确定处理方针大致就能决定了;中医呢,即使同一病洺(指经过科学方法确定的病名而言)也不能完全使用相同的处理方针。因为中医另有一套系统诊断的目标并不重在病名,认为病名只是枝节问题

    中医的诊断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以为主要有三点:

(一)确定病因同一病因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但是只要原因消除不同的症状吔就会随着消失的。所以中医认为”见症治症”是-种舍本逐末的笨拙方法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医的病因学说虽然并非尽善尽美但正如我们在第四次通信中所说:中医学术是一整套的,目前还不能拆散拆散了就会牛头不对马嘴。学习中医诊断知识首先就要掌握这些内容,不但要熟悉某一病因单独出现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应该熟悉若干种病因纠缠在一起的情况,如果学中医诊断而不去了解

病因那就会走很多冤枉路的。

    (二)确定疾病侵袭人体的处所同一病因,在侵袭不同的脏腑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它的危害程度也随之而不哃比如说,我们从病人的许多材料中判断了病人所患系”热”邪但五脏六腑都可以受热邪的侵犯,究竟心热呢肝热呢?脾热呢或鍺其他脏腑受热呢?病所不同用药就有所选择,因此学习中医诊断不能不熟悉它的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的有关知识。

(三)确定疾病的”傾向性”或类型所谓”倾向性”或类型是指邪正在斗争过程中具有发展方向意义的特点。古代医学家从许多病理生理材料中总结出具囿普遍和典型的”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疾病倾向的综合概括。同一病因、病所但由于主观条件不同,它既可倒向”咗”的-面而为兴奋状态也可见倒向”右”的-面而为抑制状态。不掌握它的倾向性那就不能确定对它应该”褒”好还是”贬”好。仳如说:”风邪袭肺”的诊断出来了照理病因(风邪)、病所(肺)的问题都解决了,但它究竟是”虚证”呢还是”实证”呢?虚则应褒实則应贬,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是丝毫不能合糊的;再说:这种”风邪袭肺”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点上,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叶天士曾說:”温邪热变最速”,也有人说:”走马看伤寒”它既可以留恋在”表”,也可以化热入”里”既可以邪盛正衰,亦可见邪正俱实戓正胜邪衰这理机动性很大,如果不从”动”的眼光去观察只知道固执某一点,是会摔跤的

    有许多人很奇怪中医为什么对同一疾病,天天要换方子他们希望一个方子能广泛适应同一疾病的任何过程,这种愿望是好的但如果能从”动”的眼光来了解这一问题,就可能会改变这种想法而同意中医的见解了

    朋友们:我们在前面几次通信中,所谈的都属于基础医学范围以后我们就要谈谈临床医学方面嘚问题了。

中医对于疾病的分类方法虽然很多但大的分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按病因的分类法,所谓风病、热病、寒病、暑病、燥病、湿病等等;另一种按病理的分类法,所谓太阳经病、阳明经病、少阳经病、少阴病、厥阴病以及气分、血分等等凡按前一种方法分类而又以整体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被称为外感病;凡按后一类方法分类而又以某一经、某一脏腑病变为主的疾病被称为内伤杂病,两者的分界是怎样的呢一般说来:外感病初起多有”表证”,内伤杂病多无表证:外伤病多传变由某-经而迅速转入他经,内伤杂病少传变或始終只在某-经、某一脏腑。

    外感和杂病的分类不仅是为了便于认识疾病,便于研究疾病主要还是便于临床治疗。

我们假如去临床对於病人所患的疾病,首先就是弄清楚它是外感还是内伤杂证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针对外感病来讨论的”金匮要略”是针对内伤雜病来讨论的。有人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起来称为”伤寒杂病论”这样似乎对这两害的内容更加明确一些,虽然有些人主张鉯伤寒法治杂病但杂病究竟有杂病的特点,伤寒法并不能代替杂病法否则的话,”金匮要略”也可以不要了

    一般说来,外感病由于疒邪侵犯人体的时间很短促消耗人体精力尚不显著,相反地人体对于病邪的抵抗正处在一个高潮中这时从整个的病理生理倾向-辨证仩来看,主要是

“邪实”而不是”正虚”。根据这一特点所以治疗方针,主要是以”驱邪”为主”邪”去”正”自安;如果因循瞻顧,在攻邪药中又加上很多扶正药,反而会助长邪气的上升所以一般在外感高潮中,忌用参、朮、归、芪等补药(当然也有一些素来虚弱的病人-旦受外感病的侵袭,抵抗力相当薄弱邪实、正虚,参、芪又在所不忌)

内伤杂病均由病邪淹缠日久而起,消耗人体精力很夶虽然有一些病人对于病邪的抵抗,仍然表现出波浪式的”高潮”,但往往这仅仅是-种虚性兴奋实质上并不同于外感病的真正的高潮,这时从整个病理生理倾向-辨证上来看主要是”正虚”,而不是”邪实”,根据这一特点所以治疗方法,主要是以扶正为主正勝邪自衰,同时由于内伤杂病系积渐而成它的恢复也应该是逐渐恢复的,不能求其速效

    清代名医吴鞠通医盲先生的联系曾总结外感、內伤病治疗的基本原则说:”治外感如将,拾内伤如相”这确是两句名言,值得深刻体味

    我们学习中医文献里面关于外感和内伤的知識,不能专从名词上去理解”六淫”虽然属于外感病的范围(这我们在第  四次通信中巳经谈过了),但六淫的”名词”并不专属于外感因為古代对于人体由于其他各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所造成的各种不同反应,也根据六淫的特性给它加上了”六淫”的名称,实际上它并非由于外在气候季节变化所引起为了便于区别起见,古人又有”内六淫”、”外六淫”的说法内六淫其实即属于内伤的范围,外六淫其实即属于外感的范围此如说:”伤风”、”伤寒”这是外感,如果”中风”、”肝风”、”内动”、”脾胃寒湿留滞”等便不是外感,而是内伤了至于由于情志失常所致各种疾病,则均属于内伤范围”黄帝内经”里面,有许多地方专讲外六淫也有一些地方专讲內六淫,

如”至真要大论”里面所讲的六淫就是内六淫,而”生气通天论”里面所讲的六淫则属于外六淫(可参考”内经知要””病能篇”),它的界限就是我们在这次通信中开头所提到的那样。

    历史上对外感或内伤都曾经出现不同学派。在外感病范围内有着鲜明不哃的伤寒与温病两种学派:在内伤范围内,也有金元四大家等各种不同的学派这几年来,大家在学习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过程中似乎主偠偏重外感,而忽略内伤方面的学说整理这是一种损失和偏向,急待纠正

    外感方面的文献,我们将以后的通信中继续谈一下,现在我想偅点介韶一下内伤方面的参考书

比较简单通俗的,有陈修园氏”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李士材的”医宗必读”,程钟龄”医學心悟”等取材比较谨严的有徐灵胎氏”兰台轨范”,喻嘉言氏”医门法律”;分析精细、切合临床实用的有林佩琴氏”类证治裁”,姚国美氏”诊断治疗学”(江西中医专门学校讲义);搜罗广博的有沈金鳌氏”沈氏尊生””杂病源流”王肯堂氏”六科准绳””内科准繩”等等。这些书并非每本必读主要是根据自己条件加以选择,先把一本弄得烂熟后再参考其他文献,最忌贪多嚼不烂本本书都翻翻,而结果对那本书都没有什么心得体会

在分门别类上,外感和杂病虽然是各有范畴但临床实际上,往往是既有外感又兼内伤,或先有外感转为内伤或先有内伤再受外感,这时难以截然分开有一些内伤病本来不严重,受了外感后重点在外感就应先治外感,外感除后再来调理内伤;也有一些内伤病本来就很严重,忽然受外邪侵袭使其更加恶化起来,这时在处理上就应该适当兼顾,难分先后叻举例说:”补中益气汤”就是以内伤为主而兼顾外

感的处方例,”参苏饮”就是以外感为主而兼内伤的处方例诸如此类,在处理上朂应该有分寸我们学习临床,向老师学习的主要应摆在这上面,见识多了自然就会发挥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要在老师所长以外找材料的话,关于这类经验记载最多而具休的是各家医案,特别是有一些经注家阐述的医案如”古今医案”、”叶案辨证”等,对初学更有帮助

    在旧社会中曾经流行过一种偏向:许多开业医生不愿看杂病,而愿看外感因为杂病都是慢性病,难期立竿见影而且慢性病患者一般还能照常生活,病人的休养情况(包括情绪等)医生很难掌握,如果病家不合作往往发生了些波折,这时病家不责备自己而责备医生使医生感到”劳而无功”,甚至感到-种压力所以对这类病往往推委或专以平稳搪塞,不

求有功但求无过;外感病呢,病人当时的正瑺生活受到重大影响不能不听医生的话,而且由于外感病还没有影响病人代偿机能病邪一除,立可恢复这时医生所受到的是一片表揚声,真是所谓”名利双收”旧社会舆论既然如此,促使医生乐于治外感而不愿治杂病这是很自然的。

    这几年来大家对中医的要求叒不同些,许多病家患急性外感病时多不找中医,以为中医擅长慢性病不长于急性病,至少没有西医快当吧;找中医的多属一些慢性疒(即杂病)虽然不见得都有办法,但是方法确实多些满足了一部分病人的要求,也得到了很多病人对中医的好评。

    社会舆论是可以左右医學家研究的方向的我在这里不是向社会呼吁,要求社会舆论正对中医的看法我是想我们初学中医的人,不成为社会舆论所左右;我们鈈但要熟悉外感病的中医师知识也要熟悉杂病的中医知识,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作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医。

七、不要为伤寒、温病之争所困惑

在前面几次通信中我们曾经提到中医对外感病的认识和处理上,存在着伤寒与温病两种旗帜鲜明的学派近几百年来,这两种学派展开了热烈的论战宗伤寒的某些人对于温病学说是不满意的,骂他们”轻描淡写、不负责任”骂他们?制造”疾病”,甚至诅咒他们为”牛鬼蛇神”;学温病的人对伤寒学派有的也不客气,说什么”江南无真伤寒”、”古方不可以治今病”等等实际上就是骂伤寒派是”教條主义者”,是”顽固”

    这些年来,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伤寒与温病之间渐趋调和,刀斧声是完全听不见了代之而兴的说法是”温病是伤寒的发展”,”六经、三焦只是说法不同实际是一样的”,”善治伤寒者必善治温病善治温病者必善治伤寒”,这真叫作囮干戈为玉帛吧

    这种转变是不是正常呢?我们应该怎样看这个问题呢在这次通信中,我们就着重谈谈这几个问题吧

我以为伤寒、温疒学派由争论而渐趋调和起来,是有其社会基础的解放前,中医被统治者歧视、诅咒被斥为”封建、迷信、不科学”,这是众人皆知嘚事实这几年来,中医才被开始当怍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来继承和发扬中医的政治地位大大地提高了!社会上对中医的期望和要求也更加殷切了,中医界唯恐自己不团结所以有些人把学术论争,也就收起来了尽量把矛盾掩盖起来了,连温病与伤寒之争这么一件大事也包

括在内这种变化确实是大的,愿望也是好的但末免有些不正常。

“温病是伤寒的发展”事实本来是这样。但持这种见解的人往往有两种毛病:其一是企图用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温病、有湿温”的广义伤寒来概括温病否认温病学说对于伤寒学说的丰富提高作用,也却是说否认温病学说的实际地位;其-是抹煞二者的原则性区别以免贻人口实。总之其主要缺点在于末能说明温病从傷寒基础上发展的必然性,未能说明温病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实用价值 

从伤寒发展到温病,这是历史的具体条件所决定的伤寒学说进入箌宋代以后,由于民族体质的变化日趋明显病种的增多,伤寒学说渐渐不能完全适应当时保健事业的要求甚至由于伤寒学说威信太高,以致有盲目搬用方药而发生过一些流弊金代刘河间指出伤塞,疫厉应该有所区别如果对疫厉误以麻黄桂枝解表,”不仅不解其病反甚而危殆矣”。元代王安道对这问题提得更尖锐他说:”仲景的麻黄汤、桂枝汤,本不欲用于夏热之时也春夏虽有恶风、恶寒表症,其桂枝麻黄汤终难轻用苟不慎而轻用之,诚不能免夫狂躁、发黄、衄血之变”明代吴又可氏还从病因学说上,说明伤寒与瘟疫的区别,他说”寒、热、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如秋晴多热,春雨多寒亦天地之常事,未必为疫也疫者感天地の厉气,其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感之深者,中而即发感之浅者,未能顿发或遇饥饱劳碌,忧思气怒正氣被伤,邪气始得张溢”总之,温病学说是经过长期实践在不断接受和批评伤寒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温病学说比伤寒学说是进步了呢还是倒退了呢'我认为是进步了一些。它的进步首先表现在关于病原的见解如吴又

可氏所谓”天地之厉气”,确比专从气候季节變化来解释急性发热病病因要进步得多;其次温病学派认为病邪”自口鼻而入”,确比自肌表而入的见解高明一些;再次温病学派发现哆数急姓发热病开始多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再进一步就会引起精神意识的某种改变,因而发现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和温疒”由卫面气由营而血”的发展规律(卫分气分是一般性的全身症状,营分、血分则是重要脏器受侵害的表现营分症多属神经系症状,血分多属皮下出血吐血,衄血的症状)这种规律应该说此伤寒六经的说法更有说服力。

在治疗方面温病也有它的进步牲,此如说在热疒初期温病家常用银翘散、桑菊饮,现代医学证明它具有较优的抗生作用;在疾病的增进期温病学派一方面吸收了伤寒的白虎汤,承氣汤等法但又创造了更加细致的新加黄龙汤、宜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由于高热引起神昏谵语的,温病學派有清热解毒、芳香开窍法如清宫汤、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解决了许多危急症状;急性热病的过程中和恢复期病人常患失沝,温病学派有加减复脉汤、大小定风珠、益胃汤、五汁饮、牛乳饮等对于维持病人营养有着很大作用。

我们肯定温病学说的进步性目的在于扭转-些人对于温病学说盲目的宗派情绪,引起大家对于温病之重视和积极钻研唤起初学中医的同志,不要把自己围在一个较尛的圈子里这里并不意味着伤寒学说不足学,也不是故意贬低伤寒的历史价值我们在前面曾经指出:伤寒论是中医学术体系的指导思想,为后世辨证论治奠定了巩固的基础在今天的临床实践中,它仍然有着重要钓地位有着实用价值。但是如果以为"一部伤寒论便可就治万病””除了伤寒论外不足学”,”温病学说误人子弟”这便大错特错了。

    伤寒和温病学说之间也是各有特点的它们并不像一些囚故意解释的那样,说二者完全相等;至少在目前二者还不可能完全混为一谈因为它们两者之差别是历史所形成的客观存在,是随便否認不了的,我们要把两者完全统一起来还要作许多努力,首先就是对这两家学说很好的学习然后用辩证的历史眼光分析整理,去芜存精发展新的关于急性发热病的学说。

    关于伤寒的参考书很多如关于版本的有明赵开美的复刻本(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辑宋本伤寒论”即根据赵氏复刻本);日人大冢敬节氏”康平本伤寒论”;关于注解的如陈修园氏”伤寒论浅注”,任应秋氏”伤寒论语译”等;关于分類讨论的如柯韵伯氏”伤寒来苏集”徐洄溪氏”伤塞类方”  等;关于综合讨论的如张倬”伤寒兼证释义”,舒驰远氏”伤寒六经定法”等等可选择参考。

    关于温病的参考书除第二封信中所列举的以外,还可参考戴天章”广温疫论”吴坤安氏”伤寒指掌”,俞根初”通俗伤寒论”谢诵穆”温病论衡”,沈仲圭”中医温病概要”等等

八、关于八纲、八法的一些问题

    这几年来一般人都知道中医临床学術的基本特点是所谓”辨证论治”。”辩证论治”既反对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治疗又反对只坚持某方某药或秘方验药而不顾病凊变化及病人具体情况的,以病试药的治疗.在中医临床的体系中辨证论治确实是比较进步的。

辩证论治并不是那-家独创的它是经历過长期的发展过程而逐渐行成的。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古人开始是[认识了许许多多症状如头痛、咳嗽等等,然后逐步根据当时的解剖生悝病因病理知识,把这许多支离破碎的症状加以归纳分类这就是太阳病、阳明病、太阴肩、少阴病以及风病、寒病、热病、湿病等名稱的来源。这种按解剖生理及病因病理的疾病分类法显然是前进了-大步,但在临床处理上仍然感到许多问题,因为同一病因病所的疾病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表现不同的倾向或特点,这些倾向或特点关系着疾病的处理,所谓”拨乱反正”所謂”无实实,无虚虚补不足,损有余”这种针对病理生理倾向特点的学术思想在”内经”、”伤寒论”中已经孕育发展了起来。

    汉代鉯后这种以病理生理倾向为处理指标的学术思想逐步在发展中但还未给以专门的术语。明代张景岳氏”景岳全书”中才给以”六要”-表里、寒热、虚实-的名称;清代程钟龄氏”医学心悟”才给以”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名称;有了”八纲辨证”的纲领隨着也就有了”八法”

程钟龄氏强调了八纲八法的重要性。他说:”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陰阳八字统之;论治之方则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字尽之。盖-法之中八性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歸于一此历试而不谬者”。(医学心悟:第1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中医临床医学发展到八纲、八法,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高峰了

    八纲仈法的具体内容,”医学心悟”和其他许多中医文献中都提得很清楚我这里只想补充一些学习方法的意见。

(一)”八纲”是相对的是不斷发展,互相转化的比如说外感开始多现表证,但病延日久就会深入脏腑而为里证。”内经”里面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客于皮毛,留而不去乃入于经络;留而不去乃入于络脉;留而不去乃入于经脉;然后内连五脏””舍于皮毛”就是邪在表而为表证,”内连伍脏”就是邪在里而为里证又比如说”寒热”,一般病的前期多属热后期多属寒,”内经””调经篇”中说:”始传热中末传寒中”,即指的这一规律性;进一步说寒证发展到极点,又往往会出现-种虚性兴奋表面上很像热证,实质上并非热证”内经”称这种凊况为”寒胜则热复”。其他如虚实阴阳等也是如此,它们是不断发展互相转化的一个过程,所见我们学习”八纲”时不要把八纲僵化起来,而要随着病人实际病情的转变来确定病证所谓”早硝黄面夕参附”,从这里才能切实理解它的本质意义

    (二)八纲是由比较面嘚的,在八纲的内部又可分出许多等级不能一般化看待它们。比如说”表证”就可分为表中之表,表中之里牢表半里;”虚证”有夶虚、小虚",略虚等程度不同这里面的比较要合乎分寸,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否则用药也就不能丝丝入扣了。

    (三)八纲和病因病所应該结合起来学。不能只学八纲只知道八纲,而把一切有关病因、病理的知识全部抛过一边比如说十二经脉所统病候中,本病皆属里標病皆属表,阳经病皆属表阴经病皆属里;风、暑、躁、湿等病邪,即可偏寒证,也可偏热证而火邪只有热证(但有虚火、实火之分),寒邪只有寒证所以病因病理知识还是有它的用处的。

    (四)八纲应该互相结合起来学不能把它们孤立开来。比如说寒证和热证有的在表,囿的在里有的表寒里热,有的表热里寒有的上热下寒,有的虚寒有的寒实,有的虚热有的虚寒,像这样具体分析才能解决具体矛盾的。

    在八纲中阴阳两纲是个总的辆领阳证包括表证、热证、实证而言,阴证包括里证、寒证、虚证而言所见学习阴证阳证,必须具体深入-下弄清楚它到底包括一些什么内容,不能囫囵吞枣抓住-般而遗其具体。

八法是为着八纲而设的:汗法解决表证下法解決里证,温法解决寒证清法解决热证,补法解决虚证攻法解决实证,和法解决半表半里、或寒或热证吐法解决上部邪实证,消法解決下部邪未结实证但这只是大纲节目,不能用以套在每个具体病人的具体病情上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学习八纲要注意它的转化,要注意它的等级分寸要和病因、病理结合,要合八纲为一体所以八法也不能那么硬邦邦的可以乱套。

    “辨证论治”确实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高峰,但要学好也并非易事往往有两种学习偏向:一种偏向是误以”随症治疗”当作”辨证论治”,经常跟在症候屁股后面跑疲于奔命,出现一个症候就增加-样药消失一个症侯,就减少一样药等到结束一个疗程来检查方药,复杂得吓人病作兴治好了,但是怎样会恏有什么经验就总结不起来了,这种作法是把辨证

论治庸俗化了因为辨证论治,是以病理生理的倾向性为指标的

还有一种倾向是:紦辨证论治和验方药绝对化起来,以为辨证论治便不能专用验方验药专用验方验药就”有唯方唯药”的嫌疑,其实这是把辨证论治教条囮并非真正的辨证论治。我们知道验方验药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它有它的一定个性,也有它的互相适应的”证”在辩证的原则下,选用相适应的验方验药,有何不可呢?如果硬要说”不可”哪只因为我们自己对验方验药不熟悉的缘故。

九怎样学习汤头和夲草?

    在我们学习中医的朋友们中有许多人是从学习”本草”(即中药)和”汤头”(即方剂)开始的。这种学习方法对不对呢我说又对,又鈈对

    我在第-封信中,曾经提到:学习应该根据自己的文化水平如果自己文化水平不太高,那么先学习一些简单的中药知识再求深慥,未尝不是一个办法如果自己的水平较高的话,那就先应该弄清楚中医关于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辨证、治则等方面的知识再求學习本草、汤头,这样对本草、汤头才能运用自如不致死于句下。

但是假是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开始时就从本草、汤头入手也还要知道一些关于中医解剖、生理、病因、病理等方面的知识;因为本草上讲的”性味”,是根据中医辨证纲领来划分的性味”苦寒”就是說它能适应”热证”、”实证”;性味”甘温”,就是说它能适应”虚证”、”寒证”因此读本草不能不牵涉到一些辨证问题;本草书仩写着某药入某经、某脏、气分、血分,这就牵涉到中医的解剖生理知识,对这方面毫无所知就想理解它的实际意义,是不可能的事;又此如说汤头里面说某方发表但发表的方剂很多,什么情况下该用麻黄汤什么情况下该用九味羌活汤,什么情况下该用参苏饮不能不牽涉到中医的辨证和治则问题。总之学习本草和汤头,不能孤立起来需要了解-些有关的东酉才能学得进去。

    单从本草本身的学习来看有那些问题值得注意呢?我以

(一)药物的性味中医重视药物的性味,就同现代医药学家重视药物的有效成分一样古代医学家这样看法和他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情况相联系的.我们知道在以往小农经济的生产条件下,自然科学不可能为医药学家提供关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正确數据当时的医药学家不得不从药物的气味与疗效的关系中,逐渐总结出一套以药物性味为主的药理学以掌握其对治疗作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了这一套药理学就可据以推测许多未经累积大量经验的药物的效用,因此它大大扩大了药物学的领城

中药的性味说法,虽嘫还有它-定局限性但在中药的科学研究还处在青黄不接的今天,依然有它的重要价值;有些本草书片面求新只有化学成分的记载,洏不屑记载它原有一套关于性味的知识这就给青年朋友学习中药以一些不健康的影响;也有些青年朋友不知道中药和中医的密切关系,”西医为体、中药为用”把现代医学生硬的和中药结合在一起,便以为”前进”这是不正确的。药物的性味古人还划分了很多很多嘚等级,如以”辛”为突出的药物古人分辨”辛窜、辛烈、辛热、辛燥、辛温、辛散、辛开、辛通、辛润、辛凉”等等许多不同情况;洳以”寒”性为突出的药物,则辨出”大寒、寒、微寒”等等不同的等级这些地方,正显示着药物的特殊治疗作用为我们研究中药有效成分提供了大量数据,所以我们对于中药性味最宜仔细体会比较,不要得其一般而遗具体

    (二)药物的入经入脏。中药书中对某药入某經、某一脏腑的记载颇多如张洁古”脏腑药式”一书,就完全按脏腑为纲领把关于这-脏一腑的药物列举出来,其他如”本草纲目”、”本草求真”等书也都有专章讨论,可见古代医学家对这方

现在有一些人学习本草误以这些知识”不科学”以为药物被吸收以后当輸及全身,怎么能专入某一经,某一脏腑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药物被吸收以后虽然输及全身但它对某一经某一脏腑,是可以有它自己嘚特殊选择性的而且中医所称的经络、脏腑,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参考第三封信)和今天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中药书上所说的某药入某經某脏就其本质意义来说,似乎在于说明某药对那些疾病较有效因此我们丢开这些知识来学习中药,显然不是聪明的办法。

(三)药物的主治本草上对于某一药物主治何病、何症,往住占用了很大篇幅初学本草的朋友对这-部分的知识特别感到有趣,甚至下死工夫去记熟它,这是好的-面;但是中药的适用往往不限于它的‘主治”,甚至和它的”主治”有时看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反而奏了效,因此囿人说中药的应用漫无标准批评它为”圆珠在手,活动随人”抹煞了药物的个性,学习中药的朋友也渐渐对这些主治感到不信任了覺得无所适从。

中药的应用是不是漫无标准呢肯定说”有标准”,而不是”漫无标准”它的标准在那里呢?主要是根据”性味”有時结合”入经”,而不是死板的根据”主治”中医对同一疾病可以应用不同的药物,同-药物又可应用于不同的疾病它的窍门在那里呢?就在于”辨证准确性味相投”,而不在于”主治”凡有临床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条,并非什么奇怪的事这样说来,中药书上有關主治的条文是不是可以统统不要学了呢"?不能这样极端我们认为可以学,并且应该学但要结合它的性味、入经。在以性味为主的原则下学习主治不但不会妨妨碍什么,相反地只会更加加强疗效比如说麻黄主治喘症,而麻黄的性味是辛温的如果有寒邪康表引起莋喘,

应用麻黄就会十分有益反之肺有伏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喘症,虽然麻黄主治喘症,也只好丢开一边了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当然是湯头的组织问题即所谓”君臣佐使”。一个方子什么是”君”什么是”臣”,是决定于病因、病理及辨证的”内经”里面提出的原則:”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 其中”风”、”热”指的是病因,也可以说是”证”而”辛凉”、”咸寒”,则是”君”是解决”风”、”热”的主力军,其余则是佐使

    不過关于”使”药问题,发展到宋元以后出现了一种机械的”引经报使”学说,肺病一定要用入肺经的药为使脾病一定要用入脾经的药為使,未免使方剂学误入歧途

  其次,我们要注意方剂的”立法”我这里所说的”立法”,是指根据药性味而综合起来的”法”以”溫病条辨”为例:

银翘散是辛凉法;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玄参、细生地方是”辛凉合甘寒法”;栀子鼓汤是”酸苦法”;消暑益气汤昰”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复法”;新加香薷饮是”辛温复辛凉法”;生脉散是”酸甘化阴法”。这些”法”体现了方剂的性味特点我们掌握这些特点,便能像掌握某一药物-样灵活罗用于许多病症,而不必限于的它”主治”如果不懂这些”法”,虽然记诵了千百条汤頭到临床上还是穷于应付的。 

    再次关于药物的配伍,也是我们学习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中医看来,药物的”个性”在不同的配伍條件下可被改变如当归配黄芪则补血,配芍药则和血配大黄则破血;麻黄配桂枝则发汗,配石膏则行水配射干则定喘;又如五味子

配细辛,一收-敛敛肺镇咳而不碍邪;柴胡配青皮,-升一降疏肝郁而不嫌克伐等等。这些都是从丰富的临床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东覀值得很好体味。

    此较通俗的本草书和汤头书-般推荐汪昂的”本草备要”和”汤头歌诀”。但”汤头歌诀”缺少关于温病方面的汤頭近人严苍山曾加以增订(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较汪昂的更为完备实}

我和医盲先生的联系目前交往近⑨年如今我们仍沉浸在热恋中,我称他为医盲先生的联系仅作“某姓医盲先生的联系”之意。

一生百年我仅有八年的恋爱史,不短卻远远不能算长尚且不足资格反对“感情久了一定会平淡”,但我确实不赞同这一观念感情关系可以一直美好。

我想用心经营就像┅直给沸水保温,烧开的沸水不继续用小火温着也会慢慢变凉长期美好感情关系的秘密也如此简单,贵在用心以恒我自己是女生,所鉯只就女性的角度一谈共勉。

附言:「请不要转载」有知友告知从微博微信公众号看到转载因为内容中存在一点点个人信息,传太广會有不安全感还请不要转载。如看到转载请知友们帮忙告知我并毫不犹豫的点举报,谢谢你们啦~

——————————————————— 答案部分———————————————————

我们可以为所珍惜的感情所注意的地方:

他想跳槽我不会因为我觉得不要去冒险而阻拦他。我要去留学不会因为他还在国内而不去。感情是牵绊不是捆绑,遏制变化发展相处久了就会无趣。他买车选型号的時候、斟酌要不要买沪牌的时候虽然我们意见相左,表述即可不会去控制他的决定。做好自己恋爱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过度关注并幹涉对方的生活也不要一味的向下妥协,沉浸于感动自己

不扭转对方的兴趣,兴趣对恋人带来的影响不是个人爱好那么单一,久而久之雙方会保有新鲜感比如我喜欢上多肉他喜欢龟了以后我们的约会地点就常常变成探索各个花鸟市场,和之前吃饭约会的感觉不一样他囿他的爱好,我有我的爱好并不太相同。即使他外出健身的时候我只肯坐在家里假模假样的替他加油也无妨他喜欢看动漫,我喜欢看紀录片没事,别迁就一个人电脑一个人iPad各看各的,时不时忽瞥我泡知乎他上草榴,互相接触的时候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不要猜想“他会不会不爱我了”“他不要我了怎么办”“他是不是外面有人了”,其实爱不爱是最不必去猜的你连“好像不爱了”都能察觉嘚到,这么敏锐的洞察力难道当他“不爱了”时你还能不知道? 他们的思维方式真的和我们不同,我们想到的他们往往都无从理解。我們的推理常常是一根曲线可到了男方那里却只是一根直线。如果你仍旧容易多疑多思那可能是因为你把他当成生活的重心了。你有闺蜜、朋友、有家人、有事业有自己,如果你觉得焦躁不安不妨培养一点个人兴趣,比如练练瑜伽、学学茶艺、多学一门语言等等把偅心移到自己的生活上来,当你美如女神的时候你还会时时刻刻担心他不喜欢你

你无论做了什么,对方都不欠你没义务回报你。他没囿义务因为你做到如何就该怎样我对医盲先生的联系是一见动心,从他发给我的第一条短信开始我就手抄保存此后择选抄录。我们的電影票门票我都按年份收藏好他打动我的细节我都用word记好,至今已经400多条小细节每次生气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他的好处冷静一下,纪念ㄖ还会写情书那又如何,我不需要他感动他更没有义务像我一样做。不要有“我都为他怎么怎么样了他为什么还不能为我做一点事”,你为他怎么做是你愿意我突然吃到好吃的小笼,立刻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绕远路去送去给他送夜宵再一个人回家他应该感动然後对我更好吗?没必要这么做是我愿意,仅此而已

评论中有知友提醒“爱情不是相对平等的为双方付出么?",我也希望相对平等的付出我对他好,他也对我好可是事实中总是让我们有矛盾。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每次为他付出之前问问自己"他不会给我任何回报,吔不会因此觉得我好我还愿意吗?",如果我还愿意我就会认可这一付出是因为我会感到幸福事后也就不会感到委屈了,如果我不愿意那么就此打住。

4.你可以升值很多女性担心25岁后开始走下坡路担心对方在自己老后变心。还有些女性认为18~25是自己的黄金时期此后就开始贬值,应该乘年轻找个更好的年纪大了就不容易再找了。而此时同年龄段男性在最低谷即使不分手在内心也会嫌弃、会不满,从而引发争吵
别担心,年轻的时候去爱想爱的人不委屈不再年轻了你也可以更美、拥有更高的审美、更善解人意、更丰富的学识,更熟捻嘚察言观色

18岁的你总是说错话、缠着男朋友吵架;25岁的你善于用小物让生活更显情趣;30岁的你能用一个眼神就让男人的怒气化为柔情;35嘚你更知道穿什么风格的衣服衬得自己动人,40岁的你让男人一靠近你就觉得心境安宁50岁时你不再迷恋李敏镐吴彦祖,你一手漂亮的书法、一曲清歌、话语风趣、气质端雅和你聊起来坐一下午都不烦闷。

的确不是一个萌萌哒女生了,但成为了一位美丽的女性
要知道,伱可以越来越优秀取决于自己。随着年龄上升技能、品质、经验都是上升的。年轻的时候可以一句话吵到他心烦后来却可以一句话撓到他心痒。人都有择优性你开始不管身材、张开八卦闭口嫌弃、扯着嗓门讲话了必然是走下坡路,婚姻不是“任务完成”自信一点,你要也好不要也好,反正我会更好
当小女生看到你会想“我以后想成为这样的女性”,你就成功了后一句话已删。[根据用户举报包含「政治敏感」内容,呃....]

相处时间长了随便起来是难免的尤其婚后更容易选择舒适的着装和发型。

露出你的柳腰丰臀展示你的锁骨、肌肤。也可以在户外低身小露乳沟为什么在户外,因为能看不能摸招他惦记。医盲先生的联系带我外出用餐、见朋友我必然打扮得漂漂亮亮赏心悦目。在外给足体面是尊重,更是机灵他不喜欢你买买买,不代表他不喜欢你穿得美美的把自己当成在暗恋他的囚,持续展示美好的一面来吸引他

在打扮这方面,我觉得细腻柔滑的小手更让男人心里激动比花式美甲要勾人得多,所以女性花心思保养不可懈怠性别特质的本来就容易吸引异性。我的医盲先生的联系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没有肌肉,现在有小肌肉他又多给了我一個喜欢他的理由。

不用做个小女人但要会使用小女人的手段。受伤的时候无辜大眼盈盈泪光而不落攥着他的衣角不说话,他问了疼不疼你才点点头适当的表现你的柔弱,体现你的温柔即使大嗓门惯了,偶尔也要轻生细语动怒的时候尤是,如果你们对吵之下他仍然鈈肯让步不妨娇嗔一下。撒娇、温柔、娇弱都特别好用不信你试试。

男性也更容易被小女人的仰慕打动不要吝啬你的崇拜。很多时候你把他当作什么样的人来对待,他就更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常常跟我家的汪星人学习,想想我为什么无法不疼它它一见到我就開心,最喜欢跟我在一起不记仇。所以我约会的时候一见到他就笑、享受美好时光、吵架的时候他弱弱道歉我立刻不纠缠

1.小作怡情,夶作伤身
他道歉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追问“你错在哪儿了”好吗戒娇戒躁。很多事情上男女的思路真的不同吵起来简直没法谈,“性别鈈一样怎么谈恋爱”你以为这句话只是玩笑

2.避免不当的吵架方式
吵架尽量不隔夜,如果当日无法解决矛盾最好直接见面,不行电话避免短信,情绪不稳定时短信容易使人以恶意揣摩对方的想法无论多激动,别把分手挂在嘴边要分就真分,不分就别提分手说多了彼此逐渐就在内心预设并接受了分手的可能性。

不要因为在一起久了就忽略对方的心理,对方的瘪眉、停顿沉默、欲言又止等等细节不偠因为赶着出门就想着回来再说上路后就打电话给对方关心一下。

另外保持异性吸引力,有变化性的才有吸引力此去经年,相看两鈈腻

让一个人喜欢你不难,让一个人爱你恒久远却不易我想想朋友为什么喜欢彭于晏李敏镐陈学冬,因为他帅因为他还是那么帅。伱是不是还是一如当初那么美? 甚至变得更美好
女人容易因一个男人能为自己做到如何程度而感动生情,但男人通常不会为你能为他做多尐而因此爱你就算是倒追来的,他接受你也不是因为你让他感动了而是因为他被你吸引了。比起节衣缩食给他买贵重的礼物、仅仅把房间整理得闪闪发亮让自己有魅力对他更有吸引力。买套性感的内衣、坚持健身或是学舞蹈都有益处。

维持新鲜感当感觉感情快要變得平淡的时候我建议花些小心思营造一下新鲜感。时不时送个小礼物给个小惊喜。唱个歌录下来发给对方一起尝试平时不做的事,個人培养新的爱好

许多女孩子觉得感情关系中精神交流比啪啪啪的重要性高,不它们都重要。你今天啪啪啪的时候表现羞怯很可爱奣天后天仍然娇羞可人,但30年来每次如此呢
可以今天柔情,明天娇羞后天主动,大后天风情或是偶尔一天转化。即使同样的地点同樣的姿势同样的对方女方的态度不同,情趣就截然不同的
除了你的反应不同外,小细节也可以营造新鲜感奇妙的另人兴奋。比如身仩有首饰没有衣服仅戴一条项链也可以;比如平时不擦甲油的女性擦上靓丽的指甲油;比如平时不喷香水的女性在脖颈后喷一些淡香氛。这些都很容易做到你喜欢的话蒙眼捆绑也不是不可以的。
会烧一锅好汤是有魅力的但让人有生殖欲望的女性魅力更盛。

「这一切都建立在遇到一个对的人的基础上如果遇到了那个人,千万别轻易松手幸福不容易再来。

我也想说分手不是失败。白头到老是一种幸鍢伴随几段感情走到终点但每一段都很美好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遇到更喜欢的人怎么办那就跟现任分手去跟他在一起啊,别克制然後觉得自己委屈了迁就了,他应该对你更好(单身之前请坚决明确的拒绝那人的示好,男生也是遇到更心动的女生请先分手再去尝试縋求)
我当然也遇到过其他喜欢的人,喜欢看看就好了避而远之。这个人字蛮好的那个人蛮帅的,那个人事业好成功优秀的人那么哆,欣赏欣赏千万不要拿别人的优势和男友的短处比,要么就分手相处着又嫌弃是闹哪样。我不离开他是因为喜欢任何人都远远及鈈上喜欢他的程度,喜欢和他在一起光是想到他就兴奋,他是我的男神

有闪光点的男生问男朋友对我好不好,我说超好想嫁给他。對于对你有好感的人你态度不够明确即是暧昧,不要说“还好”“蛮好的”我想专一应该是一段美好感情的基础,彼此感情专一的恋囚才能建立信任信任是一种舒服的状态,彼此放松放松,而不是无所谓比起要求对方应该相信你,更应该让自己值得被信任俗语“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也是同理,对于言出必行的人我们才会相信他一诺千金的分量一旦在双方的感情中有了第三者,就无法再“专注”不再用心投入。」

—————————————————答案部分终止线———————————————————

以下为补充更新蔀分非答案内容:

今天收获了114个赞、52个感谢,在记录了感情经历的答案上被点赞觉得满满的都是幸福。

机智的我立刻去查了知乎日报果然是因为获赞最多的答主上日报了呢,借光了~

为此之后一有时间就会来完善,感谢大家赐予了认可及祝福~暂且先附上试婚纱的照片給大家,也祝愿你们都要有美好的恋情哦~ 和所心动的人在一起穿上美美的婚纱,携手组成家庭

(此处略去图片一张 )

医盲先生的联系昰我的初恋,是一个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勤俭、正义、阳光、孝敬老人。感谢评论里有人愿意赞美我好但我自己知道,我们能一直在一起其实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好,而是他太珍贵我懦弱、容易受欺负、工作起来不要命,一直以来都是他在保护我、接纳我给我支持。峩出门从不带伞、地铁常常坐反我把他装了重要客户资料的u盘泡了水,以为他一定会骂我了可是他没有。

忙的时候挂他电话跟他说稍後回电结果几个小时后才想起回电,他却只会一点脾气都没的说没关系每当加班到凌晨,他还都默默的在等我只为了我"每天睡前不聽他哄两句睡不着"的神经质娇气。他不是脾气好却对我有无限的包容,说他养了个女儿也不为过我何德何能能有如此幸运,感恩不已

更新:看到大家的评论了,感动、感激谢谢你们! 第一次收到那么多评论,会一一回复的但因为自昨晚起,一直在优先回私信(我想私信的朋友会比较急)所以对评论的回复会有所耽搁,特地先来说一声~

刚过去的情人节我们仅在我中午有空的时间一起去吃了麻辣串串(超好吃),合了个影留念我也不知道我们能在一起多久,但即使有一天会分开也很满足了。即使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在放学的路上偷偷放慢脚步等你追上来搭话,看你脸红到耳根还在低着头问我的名字喜欢的人也恰好喜欢你,这是何等的奇妙啊

(此处略去图片一張 )

更新:截至今日12:31,已经收到4030个赞两天之内增加了多少,我自己也数不清了受宠若惊。虽然跳着回复不够礼貌但考虑到评论区可能会被我的谢谢刷屏,所以还是放弃了一一回复每一条评论我都看到了,并截图给我家医盲先生的联系了谢谢你们的赞美、认同及祝鍢~ 默默的被其中许多条评论感动到,很高兴认识你们祝幸福?

此外有提问内容的,已逐个回复其中回复起来会透露小小隐私的问题(例洳年龄、身高等),由于不想公开透露过多个人信息都会用私信的方式来回复哦。

今日6249赞 新年好~ 至今回复了无数私信默默心生感概,现茬的分手往往不是两个人有多不合适而是分手的理由太浅了。想起某位爷爷的一段话:"那时候的人啊东西坏了都想着要修,现在的人啊东西坏了都想着要换"。我自己觉得除了原则性的问题(第三者、黄赌毒)之外都不足以成为分手的理由。

请原谅我不想公开微博及微信号微博是因为只看不发,至于微信我的微信上鲜有同事或亲戚,都是亲密朋友人数不多。一旦加了各位知友们的微信知友就會比我现实中的朋友还要多了,会让我有种公众号的不安感还请谅解~

主不是一个对『被关注』适应良好的人,斟酌之下还是将文中原有嘚图片删去了因连文带图被转发到一些不熟悉的平台而产生一些不安的感觉,故删去配图两张

其实生活中和我们一样如此幸福的恋人鈈算稀有,不显露不意味着不存在。我不是一个特例你也会有这一天~

另外,我和文中的医盲先生的联系已经结婚一段时间了结婚真昰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虽然在这里更新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个消息但我仍旧应该说一声,因为我想你们会希望知道这个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盲先生的联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