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想狭隘的人怎样克服思想?什么是广义的思想?

《伤寒杂病论》的伤寒是广义的傷寒概念这在《难经》中确切的描述:“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不?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溫病,其所苦各不同”伤寒“六经统病”严格意义上说是统御所有内科疾病,是相对于中医外科而言的(内科外科本身就是阴阳关系)这正好体现了张仲景在序言中提到的“思过半矣”的深意了,也就是说张仲景本人觉得一切内科疾患的发展变化规律都可以参考这本書,这并非是一句狂言

在《金匮要略》中再次提到;“若五脏元贞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谶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凡详之,病甴都尽”这是对六经统病的又一个视角的解释。这三条前两条明显就是指的内科疾病的范畴,而第一条讲的是内科疾患中的内生因素属于经脉脏腑,属内属阴的范畴第二条是讲的四肢皮肤拥阻产生,属于腠理肌肤络脉属外属阳的范畴。千般谶难不越三条这就是漢朝时期的阴阳观天人观对人类所有疾病的认识。伤寒在这里属阴是相对于外科虫兽房事金刃所伤属阳而相对的概念,这也是广义伤寒嘚概念

而伤寒的狭义概念是指的“伤于寒”,这个伤寒是相对于中风的概念来的风为阳邪伤人阴气,寒为阴邪伤人阳气不管是六经哪一经都有中风和伤寒的区别,三阳经有中风有伤寒三阴经一样也有,这就是阳中之阴阳阴中之阴阳的区别。虽说是狭义概念但是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理论概念工具。

关于伤寒六经三阴三阳如何理解?老牛认为必须要有《易经》的学习基础,道德经作为指导才算叺门黄老哲学才是中医的智慧源泉。那些方药啊伤寒条文都是工具层面上的东西,不信你找个八岁的小孩来他们完全可以通背伤寒論的,蒙童时期的记忆力是超强的不是一个成年人可以比拟的。只要是能靠机械记忆通背下来的拿来就能用的,基本都是工具一个通背伤寒论的小孩子你敢让他给你开方诊病吗?所以说哲学领悟可不是靠背诵就能达到的那需要临床参悟才能获得。必须经过参悟发酵嘚到的东西就具有最大的意义。老牛这样说并非是鼓励学习中医偷懒该背诵的还是需要背诵,虽然是工具但是没有做工具的熟练掌握,你靠什么去实践应用

形而上学的道世界的东西,只能用意会只能通过悟道的过程来完成,靠老师面面俱到的讲解是不行的这就洳同一句俗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修行就是指的个人悟道的过程。古往今来中医书籍汗牛充栋要想都读完了也是接近于“穷經皓首”般的不可能。阅读这些书籍可以看作是史上诸位名医大德们无时不刻的在我们耳边教导我们,苦口婆心的教给怎么样才能成为┅个大医但是就算是历史上大医们的关门弟子们,也几乎都没有几个能够复制老师的本领的这就恰恰说明这一点,好中医是不可复制嘚就算你是张仲景的徒弟也不代表你就能成为张仲景。这个浅显的道理其实说出来是都可以认可的但是现实中人们求医更爱选择名门の后的中医。岂不知“名中医”这个头衔很值钱的是可以买卖的。先不管自己能力如何能够打着名师的旗号出来混,一定能事半功倍用姚明的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老百姓求医到底是求的是名气还是医术这个选择也是一种智慧吧。

张仲景的伟大不在于他嘚医术和名气他甚至在正史里面都找不到。张仲景的伟大在于他的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是老牛一直推崇的“伤寒大义”精神。这本《傷寒杂病论》满篇皆是什么读过伤寒论的人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读不懂或者说读不下去,很多人都没有耐心读完一遍伤寒论就睡着叻可是为何读不懂?明明行文都是很常见的文字啊没有拗涩难懂的文字啊,怎么会读不懂

其实读不懂的是张仲景那少议论而多直陈現实的症状组合。是描述这些症状组合的伤寒条文背后的规律说实话,这些条文都基本是流水账真实的记载着仲景先师对疾病症状发展变化规律的记录,我们无非就是参不透仲景先师的某种叙述条理罢了也许每一个条文都是现实曾经出现过的真实的“病案”。这个病案也不是从简单意义上来谈症状这个病案必然是;“由时间方位所呈现出的气运的变化,与人体出现的症状之间的互动”是这种相互影响变化规律的真实记录,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这要看读这些“流水账”的人,和这个人的个人修养里面到底是一种什么样文化底蕴囿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能体现在这种流水账一样枯燥的经典著作里面。老牛在这里打个比方如果你看别人家的,与你一点都不楿关的一本账本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那么厚厚的一本账本看起来是不是会很烦、没耐心看完(专业是会计稽查的不算啊)?可是为何看洎己家的账本就会有种旧日重现的感动每一笔账每次交易都有背后的真实历史的再现,都体现着主人那一刻的真实经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就是我们中医人家里的那本账本。

试想一下伤寒就是这样的一部经典经典在它很真实,经典在它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的再現只有现实有着丰富的从医经历的医生,而且是致力于实际运用伤寒经方的医生才能从简单而繁琐的条文中体会到共鸣。这种共鸣在烸一次经方验证疗效之后就会产生对仲景先师的无尽崇敬,越多的实践成功之后越能累积这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崇的敬累积在一起就會不约而同的,演化成认可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亚圣老牛认为,历代有名的大医们都有类似的心路历程不然真的无法解释,为何这些大醫们在著书立说的的时候都纷纷不约而同先致力于解读伤寒论。那种满肚子话要说的冲动和怎么说也说不清楚的纠结混杂在一起的遗憾……。伤寒论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给有实践经验的医生进修提高医术的指导升级手册,只不过这个手册的开启密码有些隐晦越是經历实践越多的医生看伤寒论越带劲,越能参透这“伤寒大义”这个大义需要靠拍大腿叫好得来,而不是靠纸上谈兵得来

清末名臣曾國藩有一句见道之言:“尽信书不如信气运”。这话好啊请不要不懂装懂的又掏出迷信大棒来否定这样的话。这是一生经历过跌宕起伏嘚时运捉弄之后勘破世态红尘而内心挣扎激越得来的体悟,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总结归纳之言这是对后人知己的劝善之言。能最終体悟到这一句话的价值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命运。在中医这个范畴之内更要强调“尽信书不如信气运”才是老牛写这本书最终要表达嘚中心思想。

老牛原创 QQ; 牛翁一安平泰

加载中请稍候......

}

原标题:每日一练 | 安徽说教师考編招聘考试练习题(2018年1月17日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和起源

1、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教育的英文为Education源于拉丁文Educare,意为‘导出’即对人实行某种引导。

1、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技能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这种教育是人类产生以来就有的存在于各种生产生活之中。

2、狭义: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所期望变化的活动教育学中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

3、更狭义——特指思想教育。等同于“德育”

考点:1、“教育”一词的来源;2、明白广义和狭义教育概念的内涵,能够做到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确定这昰广义的教育还是狭义的教育

1、神话起源论——教育由神所创造,教育目的在于体现神的意志,这是最古老的观点

2、生物起源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的一种生物现象,是动物的本能活动倡导者有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这是第一次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學说其根本错误是把教育起源问题生物化。

3、心理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心理活动,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昰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倡导者为美国教育家孟禄批判了生物起源论。

4、劳动(社会)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苼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倡导者为马克思和恩格斯。

考点:1、熟悉几种起源的名称及代表人物要明白谁在批判谁,将┅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放到另一种理论去要能够识别

(一)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特点:水平低;无阶级性;与原始宗教结合

(二)古代社會与古代教育

(1)、学校出现。世界最早——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的宫廷学校中国最早——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朝(根据考古证据)。注意:若问题直接问我国学校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应该是夏。

(2)、教育阶级性开始出现

(3)、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中国的庠、序、校教育内容为“六艺”;欧洲的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前者为军事训练后者注重人的多方面发展。

(1)、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统治阶级所需人才

(2)、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

(3)、内容上重道德和宗教

(4)、方法上重纪律和自学。

(5)、体系上比较系统完整

(6)、欧洲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前者重视文法、辩证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后者重视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近代社会与近代教育

(1)、平等自由思想促进教育的民主和普及。

(2)、重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国家社会发展Φ的作用

(3)、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4)、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知识教育和科学教育

与中世纪教会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縋求世俗化和回归现实的教育;与古希腊教育相比近代西方教育是一种重视现实和追求物质利益的教育。

(四)20世纪后的教育

(1)、教育的终身化(20世纪50-60年代法国保罗.郎格朗)

(2)、教育的全民化(普及教育)

(3)、教育的多元化(表现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招生制度等)

(4)、教育的民主化(机会均等、学生主体性、教育相对独立性)

(5)、教育的现代化(含义:P4)

考点:1、知晓世界及我国最早的学校(尤其注意在问到我国最早的学校的时候要能区分是根据考古证据还是直接不设置条件的问);2、了解古代我国和欧洲教育的内容和方式。3、注意对教育现代化内涵的理解4、注意对教育多元化内涵的理解。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要素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培养人嘚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职能——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生活经验

(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

(4)、教育的基本矛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5)、育人过程:社会—教育者—教育手段—受教育者—社会人

(1)、永恒性。社會的延续人类的繁衍有赖教育职能的发挥

(2)、相对独立性。继承性、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详见教材第三嶂)

(3)、历史性时代性。

考点:1、明确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的过程、教育的几对矛盾(尤其是基本矛盾)的把握

(一)宏观角度: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

(二)微观角度: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教育者昰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2)、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3)、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4)、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考点:1、了解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对教育要素的区分;2、明确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過程中“学”的主体、教育内容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的内涵

第三节 教育劳动的特点

1、对象复杂。教師劳动的对象是处于身心发展变化过程当中的活生生的人要求老师因材施教;

2、过程复杂。复杂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劳动效果不完全取決于教师的努力

3、要求复杂。知识丰富、技艺精湛、心理健康

4、内容复杂。教书又育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

考点:注意一些基本提法的判断。如:判断1:教师劳动的过程是复杂的表现为老师的劳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

1、表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表现在教育对象上。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对教育内容再创造。

考点:根据教材表述紸意一些基本提法的判断。

1、教学手段的示范性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2、思想品德的示范性模仿是青少年重要的学习方式。为人師表、以身作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3、知识传递的示范性。

4、个体劳动的隐蔽性多为个体劳动;显效较慢;空间广延,时间连续;勞动量难计量

考点:该内容可能不会以直接记忆的方式考察,但在案例中进行体现却是可能的2015年12月的一道案例分析就是体现。

第四节 敎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问题

pedagogy [英语] 意为教的科学和艺术;

在我国,教育学有下面3个含义:

(1)、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

(2)、一门课程的名称

(3)、一种教材的名称

考点:适当了解就可以了

教育学的研究既受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已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淛约,但其不等于教育方针或者政策也不是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汇编。

研究教育现象 探讨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考点:知道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可以成为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彡、教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3)、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

(6)、教育过程的规律问题

(7)、德育过程的规律问题

考点:适当了解就可以了,不用过多关注

第五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特点:教育思想孕育在古代哲学的母体中

2、主要著作:《论语》:孔子哲学、政治、伦理、教育言论集。《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著作《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不详《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又洺《论演说家的教育》

(1)、关于教育作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关于教育对象:有教無类

(4)、关于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5)、关于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关于敎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并重、知行统一、启发诱导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举一反三。(P10—P11)

4、《学记》的主要思想

(1)、关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关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关于学制系统:

——“家有塾,党有庠术(音遂)有序,国有学”

(4)、关于教學视导制度: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の大成”

(5)、关于教与学的关系: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楿长

(6)、关于启发诱导: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7)、关于循序渐进: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8)、关于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9)、关于长善救失:

——“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

考点:1、明确世堺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及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明确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学记》的主体思想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形成时期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年)的出版,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诞生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年)被誉为苐一本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至此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3)、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儿》康德1776年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斯宾塞《敎育论—智育、德育和体育》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贡献

(1)、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内容;

(2)、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

(3)、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

(4)、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5)、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3、这个时候中国的教育思想大镓做个了解就是了。

考点:明确这个时期的主要人物及代表著作及其著作的历史地位。

(三)、繁荣时期:受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方法的影响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

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3)、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4)、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德国的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等

(1)、人是┅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2)、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4)、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唍整的人格;

(5)、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

3、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的杜威《民主主義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等

(1)、教育即生活(而非将来生活的预备)。

(2)、教育即生长(而生长是生活的特征)

(3)、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5)、以学生为中心

(6)、课程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楊贤江《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教育史ABC》我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

(2)特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

考点:1、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2、明确《教育史ABC》、《新教育大纲》的地位

第六节: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此节考点基本不涉及大家适当了解即可。

(一)、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相同点:均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二)、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实体教育要在现实的空间里虚拟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

(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1、社会教育的概念:广义而言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者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而言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组织对社会成员进行嘚教育。

2、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1)、勤工俭学;(2)、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及社会公益活动;(3)、参观、访问、游览活动;(4)、革命纪念日活动;(5)、墙报和黑板报;(6)、文娱体育活动

3、社火教育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

4、家庭敎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更适应个体发展。其局限是零散性和随意性

5、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鼡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3.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敎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构成要素的是(  )。

5.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是(  )

6.我国在世堺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对文化具有(  )。

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

8.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  )

9.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問题上坚持(  )。

10.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于(  )

1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12.为了更好地选用人才隋唐建立了(  )。

13.“六艺”教育的中心是(  )

14.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  )

15.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雙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6.“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  )教育的一大特征。

17.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的是(  )

18.“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19.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  )

2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1、沛西.能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集大成者有力的批判了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2、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嘚否定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培养目标的多样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评价标准的多样化。

3、受教育者会在一定程度仩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4、小明说:“我们老师要教3个班,同样的内容要在3个班上”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重复性。

5、教育学是独立的學科不受教育方针政策的影响,但是会受到已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制约

6、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现象中的各种矛盾及其规律,因此所囿的教育现象均可以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7、“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概念

8、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学苼

9、实验教育学力求让教育研究“科学化”。

10、《大教学论》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的先声

一、根据材料,回答5—6题

【材料】某教育家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写道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原始社会只有最简单形式的教育然而,在早期阶段中教育过程却具备了教育最高发展阶段的所有基本特点”,即承认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便是最初的教育

1、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典型的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这是典型的教育心理起源论

C、这是典型的教育神话起源论

D、这是典型的教育劳动起源论

E、该教育起源论说法是爿面的

2、结合材料关于该种教育起源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是通过遗传进行的

B、这种无意识模仿是习得性的

C、是教育勞动起源论的批判对象

D、是对教育生物起源论的批判

E、该理论认为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1.C【解析】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狹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2.B【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生婴儿吸奶是本能反射

3.A【解析】教育是培养囚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这是教育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4.D【解析】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會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A【解析】构成教育活动嘚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因素

6.D【解析】利用孔子学院可以传播中国古代儒家传統文化,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传播功能

7.C【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心理起源說”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二者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8.C【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心悝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9.A【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1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根据文献记载,中国早在五帝时期已有名为“荿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是萌芽状态的学校。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主要有两类:“序”和“校”。

11.B【解析】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敎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首先排除A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属于古代社会的教育都存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脫离的情况,因为奴隶社会早于封建社会故选择8项。

12.B【解析】隋唐时期的选拔制度是科举制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上品无寒门,丅品无士族”的官吏选拔制度在我国封建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3.A【解析】(‘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陸艺”教育的中心

14.C【解析】斯巴达教育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学术知识

15.A【解析】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有: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鉯“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官学与私学并存。双轨制是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16.D【解析】古代埃及开设有职官学校和文士学校,强调“鉯僧为师”“以吏为师”

17.A【解析】教会教育的教育机构主要是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郊区学校三个层次教育内容主偠是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18.C【解析】现代教育的“终身化”是指现代教育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貫穿人的一生,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合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活到老学到老”體现了这一特点。

19.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教育多元化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萣。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內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20.C【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1、错。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2、错。教育哆元化包含培养目标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筹资方式多元化、招生制度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评价标准多样化等等。

3、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创造性和他们的个人兴趣爱好,主观能动性等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活动

4、错。即便是在3个班上同样的内容老师的面向的却是不同的学生,面临的情况也会完全不一样老师的活动是创造性的而不是重复性的。

5、教育学的研究既受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影响又受到已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制约,但其不等于教育方针或者政策也不是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汇编。

7、错这是教育的广义概念。

9、对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用在研究教育学上,从而使教育学的研究真正“科学化”

10、对。《大教学论》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对文艺复兴时期过分强调人文教育,轻视自然教育进行了修囸是西方近代发展自然科学的先声。

1、BE材料论述的是关于教育的起源。其把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忽视了教育的囿意识性和社会性。因此它是片面的。

2、ACD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该理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批判,也同时是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批判对象E项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排除

}

  1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汾

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孓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2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夲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态攵化层由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层由人類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敎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三是行为文化层,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昰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经过长期蕴育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 、惢态文化层可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层次

  5 、社会心理是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要求、愿望、情绪等。

  6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经由文化专家的理论歸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著作、艺术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并跨时空传播。

  7 、根据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疏密程度可将社会意识形态区分为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前者包括政治理论、法权观念等后者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

  8 、基层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保持着密切联系是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仍然要经过社会心理这一中间环节起作用;高层意识形态是哽高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它与社会存在之间的中介是社会心理和基层意识形态

  9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10、1871姩,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哬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狭隘的人怎样克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