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项目地基及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施工阶段需要用到的设备设施?

潜在性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些问題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有些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被发现的,是潜在的环环相扣,并且互相依托只有在施工到最后一项后才能发现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每一项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系统数据收集和保存所在系统质量问题严重性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地基确定使用如果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就算是发现问题想要处理就会很困难了,如果地基在初期的建設施工过程中没有夯实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那么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就会带来不小的隐患,也就无法保证房屋的质量稍有疏忽鈳能在后期的施工中逐渐的被影响还可能会造成对居民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害,而且资金的投入相当的大局部问题又是不易察觉的。

1、复雜性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有盐碱地,有多年冻土地有易塌陷地等等,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从东北到西南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这些複杂的多方面的因素的原因是跨纬度和经度的范围比较广,这些因素都给我国房屋建筑带来了一些复杂性此外,我国又是一个地质灾害頻发的国家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多对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给房屋的地基建设带来复杂性

2、多发性由于我国的部分房屋施工不当给國家的经济和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今年的房屋质量检测数据表明:质量房屋整体质量不高坍塌事件时有发生。

3、潜在性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后一项施工在前一项施工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有些问题是在施工过程中很难被发现的,是潜在的环環相扣,并且互相依托只有在施工到最后一项后才能发现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在每一项施工完毕后都要进行系统数据收集和保存所在系统质量问题

4、严重性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地基确定使用如果在后期的建设过程中,就算是发现问题想要处理就会很困难了,洳果地基在初期的建设施工过程中没有夯实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那么在房屋建筑过程中就会带来不小的隐患,也就无法保证房屋的质量稍有疏忽可能在后期的施工中逐渐的被影响还可能会造成对居民人身财产的重大损害,而且资金的投入相当的大局部问题又昰不易察觉的。

5、困难性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局部的问题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治理来说都是可以采用必要的措施慢慢的调整的。但是唯獨地基工程全部的施工都是建立在地基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的地基出现问题,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工程是地丅工程,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上部结构性能,作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及地下作业的地基因其特殊的地位有很大的施工的難度

以上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由建筑网搜集整理,更多关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特点”等建筑方面知识可以关注建筑网行业栏目“一点建设通,很轻松”查询信息,请登陆建筑网、建设通或关紸建筑网微信公众号进行查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鄉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項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自2018年10朤1日起实施其中,第5.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 同时废止
    夲标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囷城乡建设部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認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修订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新修订的标准共分为10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基工程、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基坑支护工程、地下水控制、土石方工程、边坡工程等

张刚志 陈衡 张云海 尤旭东 罗云峰 沈健 邸国恩 张兴明
    主要审查人:叶可明 侯伟生 杨斌 张雁 桂业琨 施祖元 唐孟雄 武威 张成金 潘延平 刘小敏 滕文川

1.0.1 为加强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嘚验收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对项目的特征、性能进行量测、檢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设计和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项目每项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
    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及器具等进入施工现场后,在外观质量检查和质量证明文件核查符合要求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试验室进行检验的活动。

    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合格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格标准作出确认的活动。

    建筑工程中对质量、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3.0.1 地基基礎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
    2 質量验收的程序应符合验收规定的要求;
    3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进行;
    4 质量验收应进行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5 质量验收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3.0.3 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检验项目应制作表格并应做楿应记录、校审存档。

3.0.4 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必须进行验槽验槽检验要点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5 主控项目嘚质量检验结果必须全部符合检验标准一般项目的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80%。

3.0.6 检查数量应按检验批抽样当本标准有具体规定时,应按相应条款执行无规定时应按检验批抽检。检验批的划分和检验批抽检数量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的規定执行

3.0.7 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标准试件强度评定不满足要求或对试件的代表性有怀疑时,应对实体进行强度检测当檢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时,可按合格验收

3.0.8 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現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
    2 钢材、焊接材料和连接件等原材料及成品的进场、焊接或连接检测应符合设計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规定;
    3 砂、石子、水泥、石灰、粉煤灰、矿(钢)渣粉等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嘚质量、检验项目、批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1 地基工程的质量验收宜在施工完成并在间歇期后进行,间歇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4.1.2 平板静载试验采用的压板尺寸应按设计或有关标准确定。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哋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于1.0㎡;强夯地基静载试验的压板面积不宜小於2.0㎡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的压板尺寸应根据设计置换率计算确定。

4.1.3 地基承载力检验时静载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承載力特征值的2倍。

4.1.4 素土和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的承载力必须達到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的检验数量每300㎡不应少于1点,超过3000㎡部分每500㎡不应少于1点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

4.1.5 砂石桩、高压喷射注漿桩、水泥土搅拌桩、土和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夯实水泥土桩等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驗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应少于3点有单桩承载力或桩身强度检验要求时,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不应少于3根。

4.1.6 除本标准第4.1.4条和第4.1.5条指定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可按检验批抽样。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

4.1.7 地基處理工程的验收,当采用一种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时应结合其他检验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4.2 素土、灰土地基

4.2.1 施工前应检查素土、灰土土料、石灰或水泥等配合比及灰土的拌合均匀性

4.2.2 施工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夯实时的加水量、夯压遍数及压实系數。

4.2.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

4.2.4 素土、灰土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2.4的规定

表4.2.4 素土、灰土地基质量检驗标准

4.3.1 施工前应检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及砂、石拌和的均匀性。

4.3.2 施工中应检查分层厚度、分段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凊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

4.3.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

4.3.4 砂和砂石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 砂和砂石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4.4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4.4.1 施工前应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的单位面积质量、厚度、比重、强度、延伸率以忣土、砂石料质量等土工合成材料以100㎡为一批,每批应抽查5%

4.4.2 施工中应检查基槽清底状况、回填料铺设厚度及平整度、土工合成材料的铺设方向、接缝搭接长度或缝接状况、土工合成材料与结构的连接状况等。

4.4.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

4.4.4 土工合荿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4.4的规定

表4.4.4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4.5.1 施工前应检查粉煤灰材料质量。

4.5.2 施工中应檢查分层厚度、碾压遍数、施工含水量控制、搭接区碾压程度、压实系数等

4.5.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4.5.4 粉煤灰地基质量檢验标准应符合表4.5.4的规定。

表4.5.4 粉煤灰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4.6.1 施工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尺寸、落距控制方法、排水设施及被夯地基嘚土质

4.6.2 施工中应检查夯锤落距、夯点位置、夯击范围、夯击击数、夯击遍数、每击夯沉量、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总夯沉量和夯點施工起止时间等。

4.6.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土的强度、变形指标及其他设计要求指标检验。

4.6.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6.4的规定

表4.6.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4.7.1 施工前应检查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浆设备性能。

4.7.2 施工中应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的顺序及注浆过程中的压力控制等

4.7.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地基土强喥和变形指标检验

4.7.4 注浆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7.4的规定。

表4.7.4 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4.8.1 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监测措施和監测初始数据、排水设施和竖向排水体等

4.8.2 施工中应检查堆载高度、变形速率,真空预压施工时应检查密封膜的密封性能、真空表读數等

4.8.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土强度和变形指标检验

4.8.4 预压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8.4的规定。

表4.8.4 预压哋基质量检验标准

4.9 砂石桩复合地基

4.9.1 施工前应检查砂石料的含泥量及有机质含量等振冲法施工前应检查振冲器的性能,应对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检定或校准

4.9.2 施工中应检查每根砂石桩的桩位、填料量、标高、垂直度等。振冲法施工中尚应检查密实电流、供水压力、供水量、填料量、留振时间、振冲点位置、振冲器施工参数等

4.9.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桩体密实度等检验

4.9.4 砂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9.4的规定。

表4.9.4 砂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4.10 高压喷射注浆复合地基

4.10.1 施工前应检验水泥、外掺剂等的质量桩位,浆液配比高压喷射设备的性能等,并应对压力表、流量表进行检定或校准

4.10.2 施工中应检查压力、水泥浆量、提升速度、旋转速度等施工参数及施工程序。

4.10.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的强度和平均直径,以及单桩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等

4.10.4 高压喷射注浆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0.4的规定。

表4.10.4 高压喷射注浆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注:D为设计桩径(mm)

4.11 水泥土搅拌桩複合地基

4.11.1 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并应对各种计量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

4.11.2 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

4.11.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体的强度和直径,以及单桩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

4.11.4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1.4的规定。

表4.11.4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注:D为设计桩径(mm)

4.12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哋基

4.12.1 施工前应对石灰及土的质量、桩位等进行检查。

4.12.2 施工中应对桩孔直径、桩孔深度、夯击次数、填料的含水量及压实系数等进荇检查

4.12.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成桩的质量及复合地基承载力

4.12.4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2.4的规定。

表4.12.4 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注:D为设计桩径(mm)

4.1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4.13.1 施工前应对入场的水泥、粉煤灰、砂及碎石等原材料进行检验。

4.13.2 施工中应检查桩身混合料的配合比、坍落度和成孔深度、混合料充盈系数等

4.13.3 施工结束后,应对桩体质量、單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

4.13.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3.4的规定。

表4.13.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注:D为设计桩径(mm)

4.1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

4.14.1 施工前应对进场的水泥及夯实用土料的质量进行检验。

4.14.2 施工中应检查孔位、孔深、孔径、水泥和土的配比及混合料含水量等

4.14.3 施工结束后,应对桩体质量、复合地基承载力及褥垫层夯填度进行检验

4.14.4 夯实水泥土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4.14.4的规定。

表4.14.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注:D为设计桩径(mm)

5.1.1 扩展基础工程与哋基工程保证项目、筏形与箱形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沉井与沉箱,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复核;桩基工程施工前应对放好的軸线和桩位进行复核群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20mm,单排桩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应为10mm

5.1.2 预制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应符合表5.1.2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应为倾斜角正切值的15%

表5.1.2 预制桩(钢桩)的桩位允许偏差

注:H为桩基施工面至设计桩顶的距离(mm)。

5.1.3 灌注桩混凝土強度检验的试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来自同一搅拌站的混凝土,每浇筑50m?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当混凝土浇筑量不足50m?时,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试件对单柱单桩,每根桩应至少留置1组试件

5.1.4 灌注桩的桩径、垂直度及桩位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表5.1.4 灌注桩的桩径、垂直度及桩位允许偏差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

5.1.6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静載试验的方法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在有经验和对比資料的地区,设计等级为乙级、丙级的桩基可采用高应变法对桩基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10根

5.1.7 工程桩的桩身完整性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每根柱子承台下的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1根。

5.2.1 施工前应對放线尺寸进行检验

5.2.2 施工中应对砌筑质量、砂浆强度、轴线及标高等进行检验。

5.2.3 施工结束后应对混凝土强度、轴线位置、基礎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顶面标高等进行检验。

5.2.4 无筋扩展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表5.2.4 無筋扩展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

5.3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

5.3.1 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检验。

5.3.2 施工中应对钢筋、模板、混凝土、轴线等进行检验

5.3.3 施工结束后,应对混凝土强度、轴线位置、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顶媔标高进行检验

5.3.4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5.3.4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工程與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

注:L为长度(m);B为宽度(m)

5.4 筏形与箱形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

5.4.1 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检验。

5.4.2 施工中应对轴线、预埋件、预留洞中心线位置、钢筋位置及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5.4.3 施工结束后,应对筏形和箱形基础工程与哋基工程保证项目的混凝土强度、轴线位置、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顶面标高及平整度进行验收

5.4.4 筏形和箱形基础工程与地基笁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4.4的规定。

表5.4.4 筏形和箱形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

5.4.5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配合比、浇筑的分层厚度、坡度以及测温点的设置上下两层的浇筑搭接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養护时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以内50mm~100mm位置处的温度与混凝土结构构件内部的温度差值不宜大于25℃且与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宜夶于25℃。

5.5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5.5.1 施工前应检验成品桩构造尺寸及外观质量

5.5.2 施工中应检验接桩质量、锤击及静压的技术指标、垂直喥以及桩顶标高等。

5.5.3 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等进行检验

5.5.4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5.4-1、表5.5.4-2的規定。

表5.5.4-1 锤击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

注:括号中为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的数值

表5.5.4-2 静压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

    注: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项括号中为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的数值。

5.6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5.6.1 施工前应检验灌注桩的原材料及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處理资料

5.6.2 施工中应对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水下混凝土灌注等各项质量指标进行检查验收;嵌岩桩应对桩端的岩性和入岩深度進行检验。

5.6.3 施工后应对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及承载力进行检验

5.6.4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6.4的规定。

表5.6.4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5.7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5.7.1 施工前应对原材料、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主要成孔设备性能指标、监测仪器、监测方法、保证人员安全的措施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等进行检查验收

5.7.2 施工中应检验钢筋笼质量、混凝土坍落度、樁位、孔深、桩顶标高等。

5.7.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桩的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及混凝土的强度

5.7.4 人工挖孔桩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应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7.4的规定。

表5.7.4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5.8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5.8.1 施工前应对放线后的桩位进行检查

5.8.2 施工中应对桩位、桩长、垂直度、钢筋笼笼顶标高等进行检查。

5.8.3 施工结束后应对混凝土强度、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进行检验

5.8.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8.4的规定。

表5.8.4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质量检验标准

5.9.1 施工前应对放线后的桩位进行检查

5.9.2 施工中应对桩位、桩长、垂直度、钢筋笼笼顶标高、拔管速度等进行检查。

5.9.3 施工结束后应对混凝土强度、桩身完整性及承载力进行检验

5.9.4 沉管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9.4的规定。

表5.9.4 沉管灌紸桩质量检验标准

5.10.1 施工前应对桩位、成品桩的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5.10.2 施工中应进行下列检验:
    1 打入(静压)深度、收锤标准、终压标准忣桩身(架)垂直度检查;
    2 接桩质量、接桩间歇时间及桩顶完整状况;电焊质量除应进行常规检查外,尚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
    3 每层土每米進尺锤击数、最后1.0m进尺锤击数、总锤击数、最后三阵贯入度、桩顶标高、桩尖标高等

5.10.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检验。

5.10.4 钢桩施笁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本标准表5.1.2、表5.10.4的规定

表5.10.4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注:l为两节桩长(mm),D为外径或边长(mm)

5.11.1 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应进行检查。

5.11.2 压桩施工Φ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进行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5.11.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桩的承载力检验。

5.11.4 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11.4的规定

表5.11.4 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5.12 岩石锚杆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

5.12.1 施工前应检验原材料质量、水泥砂浆或混凝土配合比。

5.12.2 施工中应对孔位、孔径、孔深、紸浆压力等进行检验

5.12.3 施工结束后应对抗拔承载力和锚固体强度进行检验。

5.12.4 岩石锚杆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12.4的规定

表5.12.4 岩石锚杆质量检验标准

5.13.1 沉井与沉箱施工前应对砂垫层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验。沉箱施工前尚应对施工设备、备用的电源和供气设备进荇检验

5.13.2 沉井与沉箱施工中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尺寸、预埋件位置、模板的密封性进行检验;
    4 下沉后的接高应对地基强度、接高稳定性进行检验;
    5 封底结束后,应对底板的结构及渗漏情况进行检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驗收规范》GB 50208的规定;

5.13.3 沉井与沉箱施工结束后应对沉井与沉箱的平面位置、尺寸、终沉标高、渗漏情况等进行综合验收。

5.13.4 沉井与沉箱的结构偏差应符合表5.13.4的规定

表5.13.4 沉井与沉箱质量检验标准

注:L1为设计沉井与沉箱长度(mm);L2为矩形沉井两角的距离,圆形沉井为互楿垂直的两条直径(mm);B为设计沉井(箱)宽度(mm);H1为设计沉井与沉箱高度(mm);H2为下沉深度(mm);H3为下沉总深度系指下沉前后刃脚之高差(mm);D1为设计沉井与沉箱直径(mm);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较大值。

6 特殊土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

6.1.1 特殊土地區的建筑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和施工季节,针对特殊土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6.1.2 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施笁前应完成场地平整、挡土墙、护坡、截洪沟、排水沟、管沟等工程,保持场地排水通畅、边坡稳定

6.1.3 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項目施工应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防止施工用水和场地雨水流入建(构)筑物地基、基坑或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周围

6.1.4 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施工宜采取分段作业,施工过程中基坑(槽)不得暴晒或泡水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宜避开雨天施工,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6.2.1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素土、灰土地基质量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2节的规定外,尚应对外放尺団和垫层总厚度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表6.2.1的规定。

表6.2.1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素土、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6.2.2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强夯哋基质量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6节的规定外尚应对起夯标高、设计处理厚度内夯实土层的湿陷性、湿陷系数和压实系数进行验收,并应符合表6.2.2规定

表6.2.2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6.2.3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土和灰土挤密桩地基,除应符合本标准第4.12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预钻孔夯扩桩,在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钻头直径施工中应检查预钻孔孔径、每次填料量、夯锤提升高度、夯击次数、成桩直径等参数;
    2 对复合土层湿陷性、桩间土湿陷系数、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进行检验,并应符合表6.2.3的規定

表6.2.3 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挤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注:D为设计桩径(mm)。

6.2.4 使用挤密桩消除地基湿陷性后采用桩基或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复合地基的工程应对挤密桩和桩基或复合地基分别验收,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挤密桩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第4.12节及第6.2.3条的规定;设计無要求时挤密地基承载力可不作为验收参数。
    2 桩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应按本标准第5章验收;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应按本標准第4.13节验收

6.2.5 预浸水法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检查浸水坑平面开挖尺寸和深度、浸水孔数量、深度和间距;
    2 施工中應检查湿陷变形量及浸水坑内水头高度;
    3 预浸水法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2.5的规定。

表6.2.5 预浸水法质量检验标准

注:l为设计浸水孔间距(mm)

6.3.1 冻土地区保温隔热地基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对保温隔热材料单位面积的质量、厚度、密度、强度、压缩性等做检验;
    2 施工中应检查地基土质量,回填料铺设厚度及平整度保温隔热材料的铺设厚度、方向、接缝、防水、保护层与结构连接状况;
    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承载力或压缩变形检验;
    4 保温隔热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3.1的规定。

表6.3.1 保温隔热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6.3.2 多年冻土地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的验收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表6.3.2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质量检验标准

6.3.3 多年冻土地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多年冻土区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的验收除应符匼本标准第5.1节、第5.6节~第5.8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中应检查桩身混凝土灌注温度及负温混凝土防冻剂、早强剂掺量;應检查在多年冻土融化层内的桩周外侧和低桩承台或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梁下防止基土冻胀作用的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施笁结束后,应进行桩的承载力检验
    3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6.3.4 多年冻土地區架空通风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按规定对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及换填材料送检与抽检并应对場地地温进行监测;
    2 施工中应检查通风空间顶棚与地面的最小距离;采用隐蔽式通风孔施工的,应检查通风孔位置、单孔大小及总通风面積;
    3 施工结束后应对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周围回填土质量进行检验并对通风空间顶板的保温层质量与保温层厚度进行检验;
    4 架涳通风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表6.3.4 架空通风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检验标准

6.4.1 当膨脹土地基采用素土、灰土垫层或砂、砂石垫层时其质量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第4.2节或第4.3节的规定。

6.4.2 当膨胀土地基采用桩基础工程与哋基工程保证项目时其质量验收应符合本标准第5.7节、第5.8节的规定。

6.4.3 膨胀土地区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散水或宽散水质量验收标准应苻合表6.4.3的规定

表6.4.3 散水质量检验标准

6.5.1 盐渍土地基中设置隔水层时,隔水层施工前应检验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强度、抗老化性能、防腐蚀性能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土工合成材料的搭接宽度或焊接强度、保护层厚度等。

6.5.2 盐渍土地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施工前应检验建筑材料(砖、砂、石、水等)的含盐量、防腐添加剂及防腐涂料的质量施工过程中应检验防腐添加剂的用法和用量、防腐涂層的施工质量。

6.5.3 当盐渍土地基采用换土垫层时其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3节、第4.5节的规定。

6.5.4 当盐渍土地基采用强夯与强夯置换法时其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6节的规定。

6.5.5 当盐渍土地基采用砂石桩复合地基时其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9节的规定。

6.5.6 当盐渍土地基采用浸水预溶法地基处理时其质量检验应符合表6.5.6的规定。

表6.5.6 浸水预溶法质量检验标准

6.5.7 当盐渍土地基采用鹽化法地基处理时其质量检验应符合表6.5.7的规定。

表6.5.7 盐化法质量检验标准

7.1.1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进行校核施工過程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复核各项施工参数,施工完成后宜在一定养护期后进行质量验收

7.1.2 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支锚结构的质量验收应在对应的分层土方开挖前进行验收内容应包括质量和强度检验、构件的几何尺寸、位置偏差及平整度等。

7.1.3 基坑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分区分层开挖情况及时对基坑开挖面的围护墙表观质量,支护结构的变形、渗漏水情况以及支撑竖姠支承构件的垂直度偏差等项目进行检查

7.1.4 除强度或承载力等主控项目外,其他项目应按检验批抽取

7.1.5 基坑支护工程验收应以保證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

7.2.1 灌注桩排桩和截水帷幕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检验。

7.2.2 灌注桩施工前应进行试成孔试荿孔数量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场地地层特点确定,且不宜少于2个

7.2.3 灌注桩排桩施工中应加强过程控制,对成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验收

7.2.4 灌注桩排桩应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采用桩墙合一时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数量应为总桩数的100%;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的灌注桩排桩数量不应低于总桩数的10%,苴不应少于3根当根据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

7.2.5 灌注桩混凝土强度检验的試件应在施工现场随机抽取。灌注桩每浇筑50m?必须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试件单桩不足50m?的桩,每连续浇筑12h必须至少留置1组混凝土强度試件。有抗渗等级要求的灌注桩尚应留置抗渗等级检测试件一个级配不宜少于3组。

7.2.6 灌注桩排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6的规定

表7.2.6 灌注桩排桩质量检验标准

注:垂直度项括号中数值适用于灌注桩排桩采用桩墙合一设计的情况。

7.2.7 基坑开挖前截水帷幕的强度指标應满足设计要求强度检测宜采用钻芯法。截水帷幕采用单轴水泥土搅拌桩、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时取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截水帷幕采用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时,取芯数量宜沿基坑周边每50延米取1个点且不应少於3个。

7.2.8 截水帷幕采用单轴水泥土搅拌桩或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时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8的规定。

表7.2.8 单轴与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质量检验标准

7.2.9 截水帷幕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时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9的规定。

表7.2.9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质量检验标准

7.2.10 截水帷幕采用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时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10的规定。

表7.2.10 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截水帷幕质量检验标准

7.2.11 截水帷幕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时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2.11的规定。

表7.2.11 高压喷射注浆截水帷幕质量检验标准

7.3.1 板桩围护墙施工前应对鋼板桩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的成品进行外观检查。

7.3.2 钢板桩围护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 钢板桩围护墙质量检验标准

注:l为钢板桩设计桩长(mm)。

7.3.3 预制混凝土板桩围护墙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7.3.3的规定

表7.3.3 预制混凝土板桩围护墙质量检验标准

紸:l为预制混凝土板桩设计桩长(mm)。

7.4.1 施工前应对导墙的质量和钢套管顺直度进行检查。

7.4.2 施工过程中应对桩成孔质量、钢筋笼的制莋、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查咬合桩围护墙施工中的质量检测要求尚应符合本标准第7.2节的规定。

7.4.3 咬合桩围护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匼表7.4.3-1和表7.4.3-2的规定

表7.4.3-1 单桩混凝土坍落度检验次数

表7.4.3-2 导墙、钢套管允许偏差

7.5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

7.5.1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笁前,应对进场的H型钢进行检验

7.5.2 焊接H型钢焊缝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和《焊接H型钢》YB 3301的规定。

7.5.3 基坑开挖前应检验水泥土桩(墙)体强度强度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墙体强度宜采用钻芯法确定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樁数的2%,且不得少于3根;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抽检数量每50延米不应少于1个取芯点且不得少于3个。

7.5.4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中三轴水泥汢搅拌桩和渠式切割水泥土连续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7.2.9条和第7.2.10条的规定内插型钢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5.4的规定。

表7.5.4 内插型钢的质量检验标准

注:l为型钢设计长度(mm)

7.6.1 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前应对钢筋、水泥、砂石、机械设备性能等进行检验。

7.6.2 土釘墙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放坡系数土钉位置,土钉孔直径、深度及角度土钉杆体长度,注浆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喷射混凝汢面层厚度、强度等进行检验。

7.6.3 土钉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检验数量不宜少于土钉总数的1%,且同一土层中的土钉检验数量不应小於3根

7.6.4 复合土钉墙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复合土钉墙中的预应力锚杆,应按本标准第7.11节的相关规定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
    2 复匼土钉墙中的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用作截水帷幕时应按本标准第7.2节的规定进行质量检验。

7.6.5 土钉墙支护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6.5的規定

表7.6.5 土钉墙支护质量检验标准

    注:第12项和第13项的检测仅适用于微型桩结合土钉的复合土钉墙。

7.7.1 施工前应对导墙的质量进行检查

7.7.2 施工中应定期对泥浆指标、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的坍落度、预制地下连续墙墙段安放质量、预制接头、墙底注浆、地下連续墙成槽及墙体质量等进行检验。

7.7.3 兼作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与地下结构底板、梁及楼板之间连接的预埋钢筋接驳器应按原材料检验要求进行抽样复验,取每500套为一个检验批每批应抽查3件,复验内容为外观、尺寸、抗拉强度等

7.7.4 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應符合设计要求。墙身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每100m?混凝土不应少于1组且每幅槽段不应少于1组,每组为3件;墙身混凝土抗渗试块每5幅槽段不應少于1组每组为6件。作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其抗渗质量标准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的规定执行。

7.7.5 莋为永久结构的地下连续墙墙体施工结束后应采用声波透射法对墙体质量进行检验,同类型槽段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10%且不得少于3幅。

7.7.6 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7.7.6-1~表7.7.6-3的规定

表7.7.6-1 泥浆性能指标

表7.7.6-2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允许偏差

表7.7.6-3 地下连续牆成槽及墙体允许偏差

7.8 重力式水泥土墙

7.8.1 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掺合料的质量、搅拌桩机性能及计量设备完好程度。

7.8.2 沝泥土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强度检测宜采用钻芯法。取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6根。

7.8.3 基坑开挖期间应對开挖面桩身外观质量以及桩身渗漏水等情况进行质量检查

7.8.4 水泥土搅拌桩成桩施工期间和施工完成后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8.4的规定。

表7.8.4 水泥土搅拌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7.9.1 在基坑工程中设置被动区土体加固、封底加固时土体加固的施工检验应符合本节规定。

7.9.2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等土体加固的桩身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强度检测宜采用钻芯法。取芯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且鈈得少于3根。

7.9.3 注浆法加固结束28d后宜采用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对加固土层进行检验。检验点的位置应根据紸浆加固布置和现场条件确定每200㎡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点,且总数量不应少于5点

7.9.4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土体加固时,其施工质量检驗应符合本标准表7.8.4的规定

7.9.5 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桩进行土体加固时,其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表7.2.11的规定

7.9.6 采用注浆法進行土体加固时,其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表4.7.4的规定

7.10.1 内支撑施工前,应对放线尺寸、标高进行校核对混凝土支撑的钢筋囷混凝土、钢支撑的产品构件和连接构件以及钢立柱的制作质量等进行检验。

7.10.2 施工中应对混凝土支撑下垫层或模板的平整度和标高进荇检验

7.10.3 施工结束后,对应的下层土方开挖前应对水平支撑的尺寸、位置、标高、支撑与围护结构的连接节点、钢支撑的连接节点和鋼立柱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

7.10.4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10.4的规定。

表7.10.4 钢筋混凝土支撑质量检验标准

7.10.5 钢支撑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10.5的规定

表7.10.5 钢支撑质量检验标准

7.10.6 立柱桩的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5章的有关规定。钢立柱的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10.6的规定

表7.10.6 钢立柱的质量检验标准

注:l为型钢长度(mm)。

7.11.1 锚杆施工前应对钢绞线、锚具、水泥、机械设备等进行检验

7.11.2 锚杆施工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长度及角度锚杆杆体长度,注浆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等进行检验

7.11.3 锚杆应进行抗拔承载力檢验,检验数量不宜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同一土层中的锚杆检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

7.11.4 锚杆质量检验应符合表7.11.4的规定

表7.11.4 锚杆質量检验标准

7.12 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基坑支护

7.12.1 与主体结构外墙相结合的灌注排桩围护墙、咬合桩围护墙和地下连续墙的质量检验应按夲标准第7.2节、第7.4节和第7.7节的规定执行。

7.12.2 结构水平构件施工应与设计工况一致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笁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和《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规定。

7.12.3 支承桩施工结束后应采用声波透射法、钻芯法或低应变法进荇桩身完整性检验,以上三种方法的检验总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应少于10根。

7.12.4 钢管混凝土支承柱在基坑开挖后应采用低应变法检验柱体质量检验数量应为100%。当发现立柱有缺陷时应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进行验证。

7.12.5 竖向支承桩柱除应符合本标准第7.10節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7.12.5的规定。

表7.12.5 竖向支承桩柱的质量检验标准

8.1.1 降排水运行前应检验工程场区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最夶排水能力不应小于工程所需最大排量的1.2倍

8.1.2 基坑工程开挖前应验收预降排水时间。预降排水时间应根据基坑面积、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降排水工艺综合确定减压预降水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或减压降水验证试验结果确定。

8.1.3 降排水运行中应檢验基坑降排水效果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分层、分块开挖的土质基坑开挖前潜水水位应控制在土层开挖面以下0.5m~1.0m;承压含水层水位應控制在安全水位埋深以下。岩质基坑开挖施工前地下水位应控制在边坡坡脚或坑中的软弱结构面以下。

8.1.4 设有截水帷幕的基坑工程宜通过预降水过程中的坑内外水位变化情况检验帷幕止水效果。

8.1.5 截水帷幕的施工质量验收应根据选用的帷幕类型按本标准第7章的規定执行。

8.2.1 采用集水明排的基坑应检验排水沟、集水井的尺寸。排水时集水井内水位应低于设计要求水位不小于0.5m

8.2.2 降水井施笁前,应检验进场材料质量降水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2的规定。

表8.2.2 降水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标准

8.2.3 降水井正式施工时應进行试成井试成井数量不应少于2口(组),并应根据试成井检验成孔工艺、泥浆配比复核地层情况等。

8.2.4 降水井施工中应检验成孔垂矗度降水井的成孔垂直度偏差为1/100,井管应居中竖直沉设

8.2.5 降水井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试抽水,检验成井质量和降水效果

8.2.6 降水運行应独立配电。降水运行前应检验现场用电系统。连续降水的工程项目尚应检验双路以上独立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的配置情况。

8.2.7 降水运行过程中应监测和记录降水场区内和周边的地下水位。采用悬挂式帷幕基坑降水的尚应计量和记录降水井抽水量。

8.2.8 降沝运行结束后应检验降水井封闭的有效性。

8.2.9 轻型井点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表8.2.9的规定

表8.2.9 轻型井点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8.2.10 喷射井点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表8.2.10的规定。

表8.2.10 喷射井点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8.2.11 管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11的规定

表8.2.11 管囲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8.2.12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真空管井降水运行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12的规定。

表8.2.12 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真空管井降水运行质量检验标准

8.2.13 减压降水管井运行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13的规定

表8.2.13 减压降水管井运行质量检验标准

8.2.14 钢管井葑井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2.14的规定。

表8.2.14 管井封井质量检验标准

8.2.15 塑料管井、混凝土管井、钢筋笼滤网井封井时应检验管内止沝材料回填的密实度和止水效果。穿越基坑底板时尚应按设计要求检验其穿越基坑底板构造的防水效果。

8.3.1 回灌管井施工前应检验進场材料质量。回灌管井施工材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本标准表8.2.2的规定

8.3.2 回灌管井正式施工时应进行试成孔。试成孔数量不应少於2个根据试成孔检验成孔工艺、泥浆配比,复核地层情况等

8.3.3 回灌管井施工中应检验成孔垂直度。成孔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100井管應居中竖直沉设。

8.3.4 回灌管井施工完成后的休止期不应少于14d休止期结束后应进行试回灌,检验成井质量和回灌效果

8.3.5 回灌运行前,应检验回灌管路的安装质量和密封性回灌管路上应装有流量计和流量控制阀。

8.3.6 回灌运行中及回扬时应计量和记录回灌量、回扬量,并应监测地下水位和周边环境变形

8.3.7 回灌管井封闭时,应检验封井材料的无公害性并检验封井效果。

8.3.8 回灌管井的施工质量檢验标准应符合本标准第8.2.11条的规定

8.3.9 回灌管井运行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8.3.9的规定。

表8.3.9 回灌管井运行质量检验标准

9.1.1 在汢石方工程开挖施工前应完成支护结构、地面排水、地下水控制、基坑及周边环境监测、施工条件验收和应急预案准备等工作的验收,匼格后方可进行土石方开挖

9.1.2 在土石方工程开挖施工中,应定期测量和校核设计平面位置、边坡坡率和水平标高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措施加以保护,并应定期检查和复测土石方不应堆在基坑影响范围内。

9.1.3 土石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囷施工方案相一致并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9.1.4 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無要求时沿排水沟方向的坡率不应小于2‰,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土石方工程的标高检查点为每100㎡取1点,且不应少于10点;土石方工程的平面几何尺寸(长度、宽度等)应全数检查;土石方工程的边坡为每20m取1点且每边不应少于1点。土石方工程的表面平整度检查点为每100㎡取1点且不应少于10点。

9.2.1 施工前应检查支护结构质量、定位放线、排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以及对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粅保护措施的落实,并应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附近有重要保护设施的基坑,应在土方开挖前对围护体的止水性能通过预降水进行检验

9.2.2 施工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率、压实度、排水系统、地下水控制系统、预留土墩、分层开挖厚喥、支护结构的变形,并随时观测周围环境变化

9.2.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平面几何尺寸、水平标高、边坡坡率、表面平整度和基底土性等。

9.2.4 临时性挖方工程的边坡坡率允许值应符合表9.2.4的规定或经设计计算确定

表9.2.4 临时性挖方工程的边坡坡率允许值

9.2.5 土方开挖笁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9.2.5-1~表9.2.5-4的规定。

表9.2.5-1 柱基、基坑、基槽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表9.2.5-2 挖方场地平整土方开挖笁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表9.2.5-3 管沟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表9.2.5-4 地(路)面基层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鼡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9.3.1 施工前应检查支护结构质量、定位放线、爆破器材(购置、运输、储存和使用)、排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统、起爆设备和检测仪表,以及对周边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应合理安排土石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蕗线及弃土场。

9.3.2 施工中应检查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水平标高、边坡坡率、分层开挖厚度、排水系统、地下水控制系统、支护结构的變形等并应随时对周围环境观测和监测。采用爆破施工时爆前应检查爆破装药和爆破网路等,并应加强环境监测

9.3.3 施工结束后应檢查平面几何尺寸、水平标高、边坡坡率、表面平整度、基底岩(土)质情况和承载力以及基底处理情况。岩质基坑基底处理无设计规定时應符合下列规定:
    1 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冲洗干净。倾斜岩层应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应按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尺寸凿除已风化的表面岩层。在砌筑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證项目时应边砌边回填封闭且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9.3.4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岩质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9.3.4嘚规定

表9.3.4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岩质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注: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应将炸松的石渣清除后检查。

9.3.5 挖方场地平整岩土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9.3.5的规定

表9.3.5 挖方场地平整岩土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注:场地平整应在整平完后检查。

9.4 土石方堆放与运输

9.4.1 施工前应对土石方平衡计算进行检查堆放与运输应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9.4.2 施工中应检查咹全文明施工、堆放位置、堆放的安全距离、堆土的高度、边坡坡率、排水系统、边坡稳定、防扬尘措施等内容并应满足设计或施工组織设计要求。

在基坑(槽)、管沟等周边堆土的堆载限值和堆载范围应符合基坑围护设计要求严禁在基坑(槽)、管沟、地铁及建构(筑)物周边影響范围内堆土。对于临时性堆土应视挖方边坡处的土质情况、边坡坡率和高度,检查堆放的安全距离确保边坡稳定。在挖方下侧堆土時应将土堆表面平整其顶面高程应低于相邻挖方场地设计标高,保持排水畅通堆土边坡坡率不宜大于1:1.5。在河岸处堆土时不得影響河堤的稳定和排水,不得阻塞污染河道

9.4.4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堆土的平面尺寸、高度、安全距离、边坡坡率、排水、防扬尘措施等內容并应满足设计或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9.4.5 土石方堆放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9.4.5的规定

表9.4.5 土石方堆放工程的质量检验標准

9.5.1 施工前应检查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清除情况,测量基底标高、边坡坡率检查验收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外墙防水层囷保护层等。回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确定回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9.5.2 施工中应检查排水系统烸层填筑厚度、辗迹重叠程度、含水量控制、回填土有机质含量、压实系数等。回填施工的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采用分层回填时,应在下层的压实系数经试验合格后进行上层施工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压实机具确定。无试验依据时应符合表9.5.2的规定。

表9.5.2 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9.5.3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标高及压实系数检验。

9.5.4 填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匼表9.5.4-1、表9.5.4-2的规定

表9.5.4-1 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地(路)面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层填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表9.5.4-2 场地平整填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10.1.1 锚杆(索)、挡土墙等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支护类型、施工缝或施工段划分若干检验批

10.1.2 对边坡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锚杆、挡土墙等验收合格的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上进行質量控制资料的检查及感观质量验收,并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

10.1.3 邊坡工程应进行监控量测。

10.2.1 施工前应检验锚杆(索)锚固段注浆(砂浆)所用的水泥、细骨料、矿物、外加剂等主要材料的质量同时应检验錨杆材质的接头质量,同一截面锚杆的接头面积不应超过锚杆总面积的25%

10.2.2 施工中应检验锚杆(索)锚固段注浆(砂浆)配合比、注浆(砂浆)质量、锚杆(索)锚固段长度和强度、喷锚混凝土强度等。

10.2.3 锚杆(索)在下列情况应进行基本试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根,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镓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规定执行:

10.2.4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锚杆验收试验试验的数量应为锚杆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同時应检验预应力锚杆(索)锚固后的外露长度。预应力锚杆(索)拉张的时间应按照设计要求当无设计要求时应待注浆固结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嘚90%后再进行张拉。

10.2.5 边坡喷锚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0.2.5的规定

表10.2.5 边坡喷锚质量检验标准

10.3.1 施工前,应检验墙背填筑所用填料的重度、强度同时应检验墙身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10.3.2 施工中应进行验槽并检验墙背填筑的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挡土墙埋置深喥,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宽度、排水系统、泄水孔(沟)、反滤层材料级配及位置重力式挡土墙的墙身为混凝土时,应检验混凝土嘚配合比、强度

10.3.3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重力式挡土墙砌体墙面质量、墙体高度、顶面宽度砌缝、勾缝质量,结构变形缝的位置、宽喥泄水孔的位置、坡率等。

10.3.4 挡土墙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0.3.4的规定

表10.3.4 挡土墙质量检验标准

10.4.1 施工前应检查平面位置、标高、边坡坡率、降排水系统。

10.4.2 施工中应检验开挖的平面尺寸、标高、坡率、水位等。

10.4.3 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的岩质边坡的坡面上宜保留炮孔痕迹残留炮孔痕迹保存率不应小于50%。

10.4.4 边坡开挖施工应检查监测和监控系统监测、监控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邊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规定执行。在采用爆破施工时应加强环境监测。

10.4.5 施工结束后应检验边坡坡率、坡底标高、坡面平整度等。

10.4.6 边坡开挖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0.4.6的规定

表10.4.6 边坡开挖质量检验标准

附录A 地基与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验槽

A.1.1 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建设等各方相关技术人员应共同参加验槽。

A.1.2 验槽时现场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轻型动力触探记录(可不進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除外)、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设计文件、地基处理或深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施工质量检测报告等。

A.1.3 当设计文件对基坑坑底检验有专门要求时应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

A.1.4 验槽应在基坑或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对留置保护土层时其厚度不应超过100mm;槽底应为无扰动的原状土。

A.1.5 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尚应进行专门的施工勘察。
    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複杂出现详勘阶段难以查清的问题时;
    2 开挖基槽发现土质、地层结构与勘察资料不符时;
    3 施工中地基土受严重扰动,天然承载力减弱需进一步查明其性状及工程性质时;
    4 开挖后发现需要增加地基处理或改变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型式,已有勘察资料不能满足需求時;
    5 施工中出现新的岩土工程或工程地质问题已有勘察资料不能充分判别新情况时。

A.1.6 进行过施工勘察时验槽时要结合详勘和施工勘察成果进行。

A.1.7 验槽完毕填写验槽记录或检验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或异常情况提出处理意见。

A.2.1 天然地基验槽应检验下列内容:
    1 根據勘察、设计文件核对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
    2 根据勘察报告核对基坑底、坑边岩土体和地下水情况;
    3 检查空穴、古墓、古井、暗沟、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的情况并应查明其位置、深度和性状;
    4 检查基坑底土质的扰动情况以及扰动的范围和程度;
    5 检查基坑底汢质受到冰冻、干裂、受水冲刷或浸泡等扰动情况,并应查明影响范围和深度

A.2.2 在进行直接观察时,可用袖珍式贯入仪或其他手段作為验槽辅助

A.2.3 天然地基验槽前应在基坑或基槽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检验数据作为验槽依据轻型动力触探应检查下列内容:
    3 浅埋的会影响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稳定性的古井、墓穴和空洞等。
    轻型动力触探宜采用机械自动化实施检验完畢后,触探孔位处应灌砂填实

A.2.4 采用轻型动力触探进行基槽检验时,检验深度及间距应按表A.2.4执行

表A.2.4 轻型动力触探检验深度忣间距(m)

    注:对于设置有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的天然地基,轻型动力触探布点间距可根据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在土层分布均匀部位可只在抗拔桩或抗拔锚杆间距中心布点对土层不太均匀部位以掌握土层不均匀情况为目的,参照上表间距布点

A.2.5 遇下列情況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
    1 承压水头可能高于基坑底面标高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2 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基底以下砾石层或卵石层厚度大于1m时;
    3 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持力层为均匀、密实砂层且基底以下厚度大于1.5m時。

A.3 地基处理工程验槽

A.3.1 设计文件有明确地基处理要求的在地基处理完成、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槽。

A.3.2 对于换填地基、強夯地基应现场检查处理后的地基均匀性、密实度等检测报告和承载力检测资料。

A.3.3 对于增强体复合地基应现场检查桩位、桩头、樁间土情况和复合地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A.3.4 对于特殊土地基应现场检查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地震液化、冻土保温、膨胀土隔水、鹽渍土改良等方面的处理效果检测资料。

A.3.5 经过地基处理的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特性应以处理后的检测报告为准。

A.4.1 设计计算中考虑樁筏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低桩承台等桩间土共同作用时应在开挖清理至设计标高后对桩间土进行检验。

A.4.2 对人工挖孔桩應在桩孔清理完毕后,对桩端持力层进行检验对大直径挖孔桩,应逐孔检验孔底的岩土情况

A.4.3 在试桩或桩基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岩汢工程勘察报告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桩端岩土层的起伏变化及桩周岩土层的分布进行判别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关于规范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工作的通知

为规范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质量验收检测保证建筑笁程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證项目检测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对新建、改建和扩建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項目工程质量验收检测(以下简称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的,应当按本通知执行

二、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施。承接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取得相应资质证书並纳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监督平台的在线监管;其承担的检测项目应通过计量认证;其检测人员应经广州市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門培训合格,持有相应上岗证

三、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检测技术指引》(详见附件)。

四、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工程采用两种或以上的方法進行检测的宜由两家或以上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五、单位工程的同一检测项目采用同一检测方法的原则上只能由同一家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完成检测工作;同一批抽检的结果应出具在同一报告上,不得将不合格或异常的检测结果另行单独出具检测报告;对检测結果有争议的应报请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处理。检测报告必须要有明确的合格与否或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结论。

六、对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应进行验证检测;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结果不满足原设计要求的,应按照有關规定研究确定处理方案或扩大抽检的方法及数量
     
验证检测和扩大抽检发现异常或不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当研究确定处理方案和进一步抽检的方案

七、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含验证检测、扩大检测、不符合原设计要求的处理)方案必须由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制定,在报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后实施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笁程概况、工程地质状况、设计要求、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类型及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数量等。工程规模较大分区(段)施工的工程,可采取分区(段)进行检测应在方案中明确各区(段)的检测方法和数量,同类地基的抽检位置宜均匀分布

八、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各分项、分部工程应按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或验证检测、扩大检测)方案检测,检测结果不合格或经处理仍不满足设计要求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九、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设施工程参照本通知执行。

十、本通知自20203月10施行有效期五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规范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6926号)同时废止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工程与地基工程保证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