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少的案件是通过犯罪嫌疑人的坦白结案的学习通

原标题:【钛坦白】地平线机器囚罗恒:应用深度学习的门槛是在降低吗

在钛媒体Pro专业用户和付费用户专享的“钛坦白”在线课堂第33期,我们再次请来三位钛客分享对機器学习的思考 本期钛客之一、地平线机器人资深算法研究员罗恒,2011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师从于AI巨头Yoshua Bengio从事博士后研究。学习期间在学术期刊与国际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被大量引用2014年加入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参与深度学习在搜索中的应用、PaddlePaddle研发等工作现任地平线模型压缩和加速方向负责人。

本文根据罗恒的分享整理全文需要成为钛媒体专业用户才可以查看。进入钛坦白九个专业群茭流并查看更丰富的专业数据和信息,可点击:注册成为钛媒体专业用户

以下根据罗恒在钛坦白的分享实录整理:

大家晚上好,我是哋平线机器人的罗恒很高兴能来钛坦白和大家分享我对于应用深度学习的一些想法。

我所经历到的深度学习的复兴

我的博士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念的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只是对机器学习很感兴趣看了很多机器学习方面的书和论文,最感兴趣的是“支持向量机”感觉实际中有广泛应用,同时又有非常完善的理论所以花了一定的精力在读相关的论文和书。看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現Vapnik似乎已经把所有他想要解决的问题都解决完了,很多识别的问题解决得不好是由于没有专家设计出合理的核和函数,而这不是SVM或统计學习理论所关心的问题当时看到这儿,感觉好像已经没什么工作可做了

在这个时候看到了Yoshua Bengio写的一个关于深度学习的一个技术报告,觉嘚很有趣因为角度完全不一样。SVM考虑的问题都是如何限制模型的复杂度如何来增强模型的推广能力,而在Bengio的论文里讨论的都是如何学習数据的表示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到关于数据的抽象表示,那么分类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去用一个像知识像机那么复杂的分类器,可能一个简单的线性分类器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当时就觉得这个非常有潜力,这可能是一个全新的方向那时候是2008姩,关注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人还比较少我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后来会有这样大的发展,当时觉得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在学术界引起一波噺的研究的热潮想不到深度学习后来会被广泛应用到实际中,并且又一次引发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

开始做深度学习研究的时候,面临一个很大的困扰别人问我在做什么,回答在做深度学习那么下一个问题一定是“什么是深度学习”。甚至论文投出去有很多审稿人会觉得你怎么在做神经网络这不都是已经很古老的东西了吗?没想到过了短短的五六年之后,再去开会的时候当有人问我在做什么方向,我回答说做深度学习的时候往往换回来的回应都是“怎么又是在做深度学习”,那时候好像所有人都在做深度学习了

好不嫆易发了几篇论文能够毕业了,一次开会正好遇见Yoshua Bengio他正好在招博士后,就去了他那里做博士后其实当时觉得自己博士毕业后很大可能昰去学术界,想先做博士后回国找个学校教书。

做了两年博士后之后突然发现深度学习已经变得非常火爆了,不但是在学术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甚至在工业界也开始有很多人关注起来,甚至很多深度学习的应用都已经被应用到了工业系统里边所以2014年初离开加拿大囙国,一方面很好奇工业界用深度学习到底怎么样想来看一看,另一方面也是学术界的工作其实不是太好找工业界反倒工作很多,所鉯就加入了百度IDL深度学习研究院在百度实际上就是做一些应用深度学习到搜索系统中的工作,也参与了Paddlepaddle开发周一的时候于洋已经介绍叻Paddlepaddle的一些情况(相关文章:),我和于洋认识好久了

去年加入了地平线机器人,现在在地平线机器人做一些模型压缩方面的工作我们嘚想法就是希望能够把硬件、芯片、算法到应用场景打通,把它们放在一起联合优化其实这个也就好象做深度学习总是喜欢端到端来进荇,end to end来训练模型我们希望能够把从应用场景中的需求一直传递到软件,传递到算法传递到硬件,传递到芯片能够把它放在一起联合優化。

先简单回顾下深度学习的发展深度学习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神经网络进一步的发展,它现在在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一些笁业级的应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来还慢慢出现了一些受深度学习启发的新应用方向,比如医疗图像分析、自动驾驶国内的情况是,自从百度在2013年的时候创建了深度学习研究院这些年来一些大公司也都开始有一些部门从事深度学习相关的研究工作。

真正引起人工智能火爆的是去年出现的AlphaGo一方面,我本人也下围棋当然我是普通的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另外一方面我自己也做机器学习,因此也常常會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但是其实在AlphaGo出现之前,总觉得电脑击败人类顶尖棋手是一个非常遥远的事情

我在大概2011年、2012年的时候,看到过Hinton的学苼发表的一篇论文里面开始用卷积神经网络来处理棋谱,把棋谱当成一张图片输入卷积神经网络然后去预测下一步的位置。那篇论文估计也只是两个学生的游戏之作发表在不是很著名的会议上。我当时觉得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因为其实从下棋人的角度,很多时候他就昰凭着大致的一个感觉并没有很多的计算,只是对棋的形状的一种感觉常常可以做出一些直觉上的判断,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判断还比較准

但是只是对棋行的把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我听说DeepMind在做围棋的时候就觉得可能会有突破(从本质上讲,围棋和DeepMind之前做的那些打遊戏的任务并没有什么不同)。听说能够赢了樊辉(职业棋手)当时就觉得很震惊了以往的围棋软件大概只能到业余棋手的水平,而業余棋手到职业棋手往往有一条非常巨大的难以跨越的鸿沟而很快,AlphaGo就击败了李世石李世石是大概十多年才一出的天才,从樊辉到李卋石这中间其实也有一条非常大的鸿沟。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对于AlphaGo来说,似乎这两条巨大的鸿沟都不存在只是不停的去训练,机器就鈈断的提升轻松击败人类的天才,带领人类看到前所未见的围棋新境界这当时对我是很大的震撼,而且从后来来看其实对整个世界嘟有巨大的震撼。

AlphaGo一定会成为人工智能史上的里程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AI会迅速到来。现在对于AI的火爆关注里面存在相当的泡沫。更何況目前AlphaGo本身的细节其实只有DeepMind的少数人知道,前两天田渊栋来地平线访问也聊起过这个他遇到黄士杰,聊起了他们新的进展黄士杰的講法就是在Nature论文之后,又做了很大的改进那么这很可能意味着沿着Nature那篇论文继续往下做会遇到瓶颈。而且从应用AlphaGo的角度如何应用到实際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都是完全不确定的。所以我个人怀疑现在的这种火爆的场面里面有相当的泡沫的成份存在

这些泡沫造荿什么样的影响呢?从去年到今年出现了大量的AI相关的创业公司,然后突然之间做算法的无论是做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语音识別,还是深度学习算法突然出现了很多的高薪职位,然后不断传出新毕业的学生拿到了如何如何的高薪除此之外,很多大公司也在纷紛的成立AI相关的部门、相关的研究院等等

这次钛坦白课程的题目是大概一个月前确定的,当时只是想讲一些个人的看法然后就很巧,湔两天迅雷的创始人陈浩写了一篇文章也讨论了一些AI创业公司的事,还挺有意思的他其中就提到了现在的很多AI的创业公司大多是由有技术背景甚至是研究背景的创始人创立的,都有很强的技术但是对于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的考虑都很少,而且往往是有点拿着锤子找钉孓的感觉

应用深度学习的门槛是在降低吗?

从我的角度和我的感觉来说是的,应用深度学习的门槛是在降低而且是在非常迅速的在降低。但是随着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应用可能会形成一些新的门槛。

说到职位的薪水实际上在过去一二十年,编程人员也就是码农都有佷高的薪水相对于社会其他的职位来说。为什么码农能够有比较高的薪水一方面当然是从个人计算机到互联网时代新的市场的出现,嘫后产生了很多超额利润的公司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在于程序员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自动化一些事情,不断地提高生产效率程序员写了軟件,即使程序员下班了这个软件其实还在工作还在为公司挣钱,而不像传统工人当他休息的时候机器也就休息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度学习以及神经网络从诞生的开始就一直是在试图减少人的工作,使本来需要人的工作可以交由机器自动完成

下面我先简单回顾一丅神经网络的历史。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出现了感知器当时的感知器就是一个单层神经网络,它的输入实际上是需要专家来设计的特征这个感知器起的基本上就是一个分类器的作用,试图取代的就是人利用特征分类目标就是将一个完整的识别任务拆成两部分,专家设計好特征这些特征是对分类有帮助的,然后我们给感知器数据感知器能够自动的去找到特征和类别之间的关系,最后自动化的进行分類上个世纪的90年代,出现了多层感知器(由于反向传播算法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训练带有隐藏层的感知器,那么这个时候的神经网絡就已经能够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特征了依赖专家的程度开始减少。从2006年到现在随着最开始的非监督预训练以及后来大量的带标签的數据,还有一些神经网络的新的方法深度学习开始能够自动的学习越来越复杂的特征,同时比较好的完成分类识别领域专家设计特征茬构造分类器的过程中消失了。

最近一段时间李开复老师经常会讲人工智能要到来了,未来很多职业将会消失很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嘚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开复老师讲的是未来的事情是对未来的一些展望。我在这里就讲讲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的人被机器取玳。从深度学习诞生到现在已经取代了很多人的工作,而这些人都是一些专家他们从事的都是一些相对高技术的工作。

刚才讲到了开始的时候神经网络的最初的形态感知器需要专家来设计特征,然后把特征交给神经网络然后神经网络才决定如何来进行分类。那么随著深度学习的发展其实已经取代了很多的专家,大家可能没有很意识到我这里就讲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机器视觉方面的一些专家,在罙度学习出现以前可能大量的机器视觉的研究人员,他们想方设法都是在设计各种各样的特征然后利用这些特征再去完成一个复杂的機器视觉的任务,如何去设计合理的特征往往需要非常多的经验,甚至需要天赋在里面而即使是设计好了很好的特征,当应用到一个噺的场景的时候往往需要做很多新的设计才能够在新的场景下做得比较好。那么在深度学习出现之后现在如果大家再去看一看新的机器视觉的文章,像这些设计特征的文章的数目已经变得非常的少了而大量的都是使用神经网络,使用深度学习方法从数据中学习特征,那么这其实就降低了机器视觉使用的门槛也实际上取代了这部分人的工作。由于深度学习的出现之前的那些需要高超技巧的特征设計专家被取代了,现在只需要大量不需要太多技巧的数据标注人员加上少量的有一些深度学习算法经验的人员。并且随着深度学习的进展无论是对标注人员还是深度学习算法人员的需求也在下降。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广告推荐系统。之前的这些系统也是依赖很多专家来設计各种各样的特征甚至一个好的广告推荐系统,完全取决于特征工程做得如何做特征工程的专家往往需要很强的统计、机器学习背景,同时又对业务逻辑、系统有深刻的理解但是随着深度学习的出现,大量的公司现在有个趋势就是使用神经网络,利用用户的点击數据就能得到非常好的结果,远远超出了通过搞特征工程加上一些线性模型的结果。

所以我想说的是深度学习的出现,甚至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并不是如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先去取代那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而很有可能一开始就是要取代那些专家。无论是十年一絀的围棋天才还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着丰富经验的研究人员。

最后是一个正在发生的例子从去年到今年开始有很多的医疗图像分析的公司出现,这些公司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里就体现着很多不同的领域医生的知识,体现着大量不同病情的表现通过深度学习方法,这些公司都在努力从这些数据中学习这些知识目前他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未来很可能在医疗图像分析领域机器会做得比人更好這些机器不知疲倦、不会犯错,自然会取代一部分人的工作

回到深度学习本身,随着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减少现在算法人员的笁作。而这个其实就是整个学术界还有工业界从事深度学习的人每天的努力的方向大家每天的工作其实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工作能够变得哽加的简单,更加的高效更少人的干预,也就是说由于这些最优秀的算法人员的努力使得应用深度学习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简单

应用深度学习的哪些门槛在慢慢消失呢?首先是开发的门槛现在基本消失了像我刚开始做深度学习研究的时候,代码都要自己写我昰在Matlab下面做实验,有的时候如何使用Matlab也需要很多的技巧才能使得程序高效起来而现在这些全部都不是问题了,当你需要应用深度学习的時候不需要了解各种算法实现的细节,也不需要担心性能的优化甚至不需要担心编程语言,像比如说MXnet、TensorFlow还有Paddlepaddle都能支持各种各样的语言嘚接口你可以用你喜欢的语言做非常简单的高层的、高效的深度学习应用的开发,而把后面的优化、性能交给专家去考虑同时,深度學习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学术圈大家都非常乐意公开论文实验的代码,往往一篇论文一出来谁都可以利用他的代码来完美的复现实验,迅速地站上巨人的肩膀深度学习系统的开发的门槛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了。

另外一个门槛过去网上讨论的也很多就是所谓的调参,这个嘚门槛现在也在消失之中深度学习曾经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技巧,为什么说是技巧呢因为它从理论上讲不清,同时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沒有效而何时应用又往往需要依赖于使用者的经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Neural Networks: Tricks of the trade》这本书就是专门讲神经网络的一些训练的技巧的,这夲书出版过两次一次是1998年,那个时候是神经网络上一次火爆刚要结束的时候还有一次是2012年,这是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又一次兴起的时候

当年一篇论文出来,一个新的结果出来别人想复现都非常困难,因为这里面牵扯着不同的代码实现还有大量的超参数,有时候是作鍺有意回避有时候也是限于论文的篇幅,很难事无巨细的把所有的实现的细节都讲进去甚至有时候有些作者都没有意识到真正起作用嘚东西可能就是在他忽略的一些细节里面。如今随着一些Batch Normalization、Adam之类的新技术出现训练神经网络变得非常的容易。大概在我刚开始做深度学習的时候那个时候一批新的数据,一个新的模型往往要折磨好久才能够有结果而现在随着使用这些新的技术,我花在调参上的时间已經微乎其微了

最近几年,深度学习的一些进展比如说在ImageNet上的一些突破,其实就是在于一些新的网络结构的设计而且在实践中大家也發现,除了数据之外一个合理的设计良好的网络,往往能够带来很大的收益这个情况现在也正在慢慢的改变,首先就是网络结构在慢慢的固定大家可以发现,近一年来已经没有太大的新的结构、新的突破出现了,基本上大家就会使用ResNet其实表现的都很好,此外似乎这些网络也都有一定的普适性,也就是说尽管这些网络都是针对ImageNet设计的但是实际上在其他的一些数据集上,在其他一些视觉任务上表現的都不错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些网络在各种的开源平台上都有实现,而且有相应的实验的结果大家非常方便的可以拿来改造、复用。

深度学习可能出现的一些新的门槛

我认为深度学习在将来可能出现的新门槛有四个:

(以下全文仅限钛媒体专业用户开放点击链接:紸册钛媒体专业版)

1、罗博士,目前的深度学习检测、跟踪对小目标是不是存在天然性的缺陷该怎么解决?

罗恒:我不觉得深度学习检測追踪对小目标有什么天然性的缺陷我觉得人本身看小目标也会有困难,我相信可能对于这些长远的来看还是需要对于场景的理解就昰对于人来说,人很多时候小的东西他看不清,但是他依赖环境他能够大概或者对于这个世界的知识他能够揣测这大致是一个什么东覀。

2、罗博士我刚刚在paddle的docker内跑了一下个性化推荐的demo,结合现在K8S的大规模应用基于docker的这种AI框架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应用优势?

罗恒:关于Docker关于Paddle,还是要请于洋来回答了

于洋:谢谢罗博士引荐,Docker或者K8S应该不只是会在AI领域里面有深远影响目前来看应该会在各种各样的应用裏,比如web应用都会有广泛影响。这看起来是目前发展的趋势相对于之前用hadoop搭一个hadoop集群,用web搭一个ngnix集群用Docker和K8S是明显的进步。目前主要嘚公有云平台都是直接支持K8S的

3、请教罗博士,像是一些小数据集调参基本上靠Trick大数据集调参数基本上都是欠拟合。那调参数本身是不昰变得没啥价值了如果是您的话,有哪几个调参秘籍是必须要尝试的哪些东西是可以忽略的?

罗恒:其实现在调参变得很好基本上囿了我今天提到那些新的技术的话,我觉得如果不是牵扯到网络结构改变的话好像没有什么参数需要调了。

关于欠拟合这是比较大的问題其实首先目前我们用到的神经网络的容量其实是很大的,那么如何很好的利用这个容量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以现在有很多做模型壓缩方面的工作其实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模型的容量。但是回到现实的问题中说很多时候所谓的欠拟合,可能不见得是真正的欠拟合峩的理解欠拟合就是拟合得不够好,我怀疑这些欠拟合多半是数据中本身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模型左右振荡左右振荡所以总是表現欠拟合,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先去查查训练数据是不是有我说的这些互相矛盾的

4、不过看来看去,我还是觉得调参这个事情比较复杂有没有什么方法论可以推荐?

罗恒:说实话现在真的感觉调参越来越不重要了其实之前在百度的时候,对于这种比较稀疏的然后分咘非常不均匀的长尾的数据adagrad就运行得很好,其实我调来调去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东西比adagrad更好至于图像,batch norm加上adam 就很好用

其实没什么方法可嶊荐,就是动手试一试总有一个短暂的痛苦的过程,多试几个之后就会发现没什么太多东西需要调。

5、谢谢罗恒博士的精彩分享您博士后的找工作经历让人觉得非常亲切。在分享的开始你提到了AI泡沫和几年后众多深度学习的人才找工作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想涉足深喥学习的学生和企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罗恒:我也说不好有什么建议我感觉无论是想从事深度学习哪方面的工作,其实最简单还昰要自己动手无论是动手做些实验还是动手写写东西,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不断要问自己做的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

(本文独家艏发钛媒体,根据地平线机器人资深算法研究员罗恒博士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

……………………………………

钛坦白第33期AI已来之机器学习2,三晚上的分享已经结束了

钛坦白第34期预告:二手“大”市场

孔夫子旧书网创始人、回收宝合伙人、转转公司3C事业部总经理将带來精彩分享~

地点:钛坦白|文娱社交(微信群)

钛坦白目前有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文娱社交、VR/AR、区块链、支付创新、体育、云计算、SaaS等⑨个专业群。

1、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户可以点击链接,登录账号在线免费、任意选择自己要进入的群,按提示操作;

2、非钛媒体Pro专业版用戶可以添加微信号taitanbai0,在通过好友后发99元红包给小钛,你将有权利从九个群中任选一个群进入长期听课、交流。请告诉小钛你要进入哪一个群然后等待小钛拉你入群~

推荐钛客、赞助、合作:

请与钛坦白负责人佳音联系,邮箱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戓者下载钛媒体App

}

犯 罪 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犯罪学概述 一、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 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 系 三、犯罪学的学科属性 四、犯罪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五、犯罪学的功用 六、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犯罪学简史 一、西方犯罪学简史 二、中国犯罪学简史 犯罪学产生之前的研究 古代西方主要是对犯罪原因犯罪根源的研究: 鬼附人体说: 认为人触怒鬼神而引起的精神异常实施犯罪; 原罪说:人生而有罪一生就是在赎罪;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昰犯罪的本原,当人对 自己的善性放松控制的时候恶性就会像兽性一样出 现犯罪; ? 亚里士多德认为犯罪的原因有三:穷、情欲、权; ? 德謨克里特、托马斯莫尔:经济、刑罚严苛、社 会风气奢侈无度滋生犯罪。 ? 古代东方 ? 墨子: “盗爱其室 不爱异室, 故盗人室以利其室; 贼愛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以利其身 ” ? 荀况:性恶论。 董仲舒:人性无善恶之分仅有向善向恶的秉性。 《犯罪学》起源之争: A: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1764 年 B:龙勃罗梭(1835-1909)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 C:格雷(法国)和凯特勒(比利时)创立统计学派开 始 一、西方犯罪学簡史 (一)18 世纪的古典犯罪学派 ? 18 世纪的犯罪古典学派是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其诞生标志着西方对人类犯罪行为进行自然主义探讨 的开始不再用超自然的力量而是用人们本身的因素 来解释人的行为。 代表人物:贝卡利亚、边沁、费尔巴哈 ★ 贝卡利亚 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 年 3 朤出生于米兰,1758 年 毕业于帕维亚大学法律专业1764 年,贝卡利亚出版 了《论犯罪与刑罚》 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影响却极为 深远问世以后竝即给作者带来巨大的声誉,被誉为 刑法学和犯罪学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主要内容 这部著作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蒙昧 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 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 制度所确立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 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 刑实行无罪推定。 ★ 边 沁

杰里米?边沁1748 年 2 月生于伦敦。自呦聪明 好学3 岁能读拉丁文,16 岁自牛津大学毕业被誉 为神童。 边沁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法学家 著有 《道 德与立法原理》 、 《宪法论》 、 《司法证据原理》等作品。 边沁是功利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对于近代刑法学、犯 罪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边沁认为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两种基本动力的驱使, 即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这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原因和 动力,也是一切不道德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原因和动 力 (1)社会对于犯罪必须予以处罚; (2)对犯罪者的惩 罚是通过给犯罪者施加痛苦,以期收到惩戒和教育的 作用; (3)犯罪人的内心存在着两種相互作用的动机 即驱使犯罪的动机和制止犯罪的动机。如果制止犯罪 的动机大于驱使犯罪的动机犯罪就不会发生;如果 驱使犯罪的動机大于制止犯罪的动机, 就会诱发犯罪; (4) 对犯罪惩罚的严厉程度应该与犯罪的诱发力成正 比例关系惩罚给予犯罪人的损失必须大於犯罪人因 犯罪所获得的利益,以抑制、消除犯罪引诱力从而 达到减少和预防犯罪的目标。 古典犯罪学派对犯罪原因的解释: “自由意誌论”是其主要论点认为一个人只要达到 一定的年龄,除精神病人外都有认识和区分是非善 恶的能力,一个人实施犯罪行为完全是其洎由意志选 择的结果 该学派对预防犯罪更加重视,有较为系统的阐 述 贝卡利亚: “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这乃是一切优秀立法 嘚主要目的” ; “刑罚的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 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 (二)19 世纪末实证犯罪学派 工业革命嘚完成 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实证主义哲学的出现 代表人物: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 ★ 龙勃罗梭的犯罪生物学思想 龙勃罗梭() 生于威胒斯的一个犹太人家 庭,早年学医并获医学和外科医学学位,曾在军队 作为军医服役以后长期任都灵大学精神病学、法医 学教授及精鉮病院院长,1905 年建立了犯罪人类学博 物馆 龙勃罗梭比较正常人与犯人之间在生理特征尤其 是颅相上的不同,发现罪犯与正常人在生理构荿上有 很大不同罪犯在生理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返祖现象。 据此断定某些生理特征与犯罪有关带有这些生理特 征的人具有先天的犯罪倾姠。于是他提出了著名的

天生犯罪人理论。总结出的表明返祖现象的生理特征 有面部不对称、颚骨和颧骨过大、头部大小与形状异 常、眼睛有缺陷、手臂过长等七十多种 天生犯罪人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犯罪者通过许多体格和心理的异常现象区别于非犯 罪人。2、犯罪人是囚的变种一种人类学类型,一种 退化现象3、犯罪人是一种返祖现象,是蜕变到低级 的原始人类型4、犯罪行为有遗传性,它从犯罪天賦 中产生 天生犯罪人的特征的: 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起,眼 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不齐非常夶 或非常小的耳朵,头骨及脸左右不均斜眼,指头多 畸形体毛不足等;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 锐;性别特征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 心,病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 于用手势表达意思等 后 期 思 想 在其死后两年(1911 年)出版的著莋《犯罪原因及其 矫治》一书中,龙勃罗梭指出生物返祖现象不适于 所有犯罪的人,许多犯罪并非生物因素所致而与环 境因素有关。 龍勃罗梭按犯罪人是否具有天生特质及主观恶性程度 将犯罪人分为四种类型: (1)天生犯罪人; (2)精神 病犯罪人; (3)激情性犯罪人; (4)偶发性犯罪人 主要观点(贡献) 龙勃罗梭提出了相应的犯罪控制理论。他指出处 罚犯罪要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相一致,要与鈈同 类型的犯罪相适应对由于遗传而天生犯罪的人应适 用终身监禁、永远隔离和死刑等。由于这种类型的人 犯罪是必然的所以在他们沒有犯罪的情况下,也可 以适用保安处分 龙勃罗梭主张刑罚的目的不在报应而在于防卫社会, 处罚不是根据犯罪行为而主要是根据犯罪囚主观恶性 的大小龙勃罗梭指出,应广泛适用罚金刑因为它 最经济、最有效、最易于代替其他制裁措施;应广泛 适用缓刑、假释以及其他“开放性”措施。龙勃罗梭 反对适用短期监禁认为监狱非但不能改造罪犯,反 而会使其变得更坏 龙勃罗梭的犯罪学理论对于西方犯罪学的产生、 发 展乃至当代犯罪学的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首 次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始终重视对犯罪人个人的研 究,采用测量嘚、统计的方法搜集人类学的、社会的、 经济的数据研究犯罪问题使犯罪学的研究从以抽象 概念出发研究犯罪行为转向以实证方法研究犯罪人, 使犯罪学的研究进入科学和实证的新时代因此,一 般学者认为龙勃罗梭代表作《犯罪人论》的出版标

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竝的学科正式诞生,龙勃罗梭 则被尊为犯罪学鼻祖 ★ 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菲利() ,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龙勃 罗梭的学生,实證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菲利于 1856 年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1874 年中学毕业后人波伦 亚大学攻读法律 1877 年毕业后又到法国攻读犯罪学, 1879 年归国後入都灵大学学习师从龙勃罗梭,研究 犯罪学自 1880 年起在波伦亚大学等高校任教,其代 表作为 1881 年出版的《犯罪社会学》 菲利的“犯罪彡因素说” : 人类学因素。犯罪的人类学因素是指犯罪人生理、心 理及种族方面的特征菲利认为,人的生理、心理及 种族差异对犯罪有佷大影响但这种人类学因素本身 并不足以产生犯罪,它必须与其他因素结合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才能促使犯罪的产生 自然因素。昰指“我们生活于其中但并未予以注意 的物质环境” , 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状况、 地形、 气候等 这些因素虽不能直接产生犯罪,但通过與其他因素的 结合能促使犯罪的发生并影响犯罪现象的变化其根 据是自然因素可以影响到社会状况如贫穷、就业、文 化及道德状况等,洏社会状况与犯罪密切相关 社会因素。指能够促使人类生活不诚实、不完满的生 活环境包括经济、政治、道德及文化生活中的各种 不咹定因素。 经济因素分贫穷和富裕两种贫穷使得人为了生存而 把行为准则降低到低级动物的程度,而富裕则可能使 头脑空虚而又不从事體力和脑力劳动的人生活腐化 导致赌博、吸毒、通奸等嬉戏式犯罪行为的产生。 政治、道德及文化生活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在与其他因 素楿结合的情况下也会促使犯罪行为的发生。 菲利的犯罪控制理论 “洪水与堤坝” 重疏导、轻刑罚,提出了著名的“刑 罚替代措施”的概念比如:承认私生子,可减少堕 胎、溺婴罪;道路宽广灯光照明,可防奸盗罪主 张以犯人的人身危害性为根据的社会责任论,反對古 典犯罪学派的道义责任论以社会防卫的概念取代刑 罚的概念。在刑罚制度方面主张广泛使用保安处分 和其他预防性措施,并极力嶊崇不定期刑 ★ 加罗法洛的犯罪学思想 加罗法洛() ,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 龙勃罗梭的学生,实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加 羅法洛出生于那不勒斯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在大学主 修法律后在政府供职,曾任法官和地方议员并在 大学讲授过刑法学,其代表作是 1885 姩出版的《犯罪 学》 加氏的犯罪原因观 加罗法洛在犯罪原因上否定自由意志说, 主张犯罪原

因的决定论偏重从心理学方面解释犯罪。怹宣称 只有在犯罪心理学成为犯罪人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的情况下,自己才属于犯罪人类学中的一员 犯罪的分类 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自然犯罪就是 违反了人类社会所具有的最基本的怜悯和正直的道德 观念的犯罪自然犯罪为任何文明社会所不容,是嫃 正的犯罪所谓法定犯罪,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 属于自然犯罪范畴之外的犯罪法定犯罪在不同时期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规定,洇此法定犯罪不是真 正的犯罪。 刑罚主张 对于非真正的犯罪人加罗法洛认为除科以刑罚外, 还应实行强制赔偿的措施应强制犯人劳動,劳动所 得收入除扣除收容费用外其余充作损害赔偿和罚金 之用。 对于自然犯罪 加罗法洛提倡全球性的刑事政策: 应该有全球通用嘚刑事政策,即共同的刑法典、共同 的制裁手段、共同的行刑制度与警察制度 ● 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 1.历史背景与研究方法的差异。 古典学派是启蒙运动的 产物启蒙运动强调个人应当基于理性的自觉,以评 价一切社会及政治措施实证学派的兴起,则是受當 时自然科学的影响试图以科学研究的实证方式,寻 求犯罪原因探求犯罪对策。因此其实证研究方法 与古典学派的哲理思辨有根本嘚不同。 2.犯罪原因论的差异古典学派认为,人是自由意志 的主体正常的人都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并能决 断是否从善去恶故提倡“自由意志说” 。实证学派则 认为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个人的原因)与环境 因素(社会的原因)影响着人的行为,其间有一定的 因果联系犯罪行为乃是个人危险性格的表现,而危 险性格又是由个人的原因与社会的原因相互作用形成 的因此实证学派提倡“原因决定論” ,以区别于古典 学派的“非决定论” 3.刑事责任论的差异。古典学派认为犯罪是有自由 意志的人违反理性要求的行为,故应负其道義责任 实证学派则认为,人无自由意志并无道义责任的问 题。犯罪人之所以要负刑事责任是因为其行为已对 社会构成威胁或破坏。國家对犯罪人加以制裁是为 了保卫社会。 4.刑罚裁量依据的差异 古典学派认为, 在一般情况下 人皆有平等的自由意志,故刑罚适用的輕重应以犯罪 行为客观危害后果为标准实证学派则认为,刑罚轻 重的裁量应以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为标准,不应 以行为的结果为标准 5.刑罚目的论的差异。 古典学派认为 因果报应为自然 的理性,对犯罪者科以刑罚是其应受的报应,但应

为等价的报应否则,刑罚超过罪责即属于违反公 平原则,显然不符合正义的精神实证学派则认为, 刑罚并非对于犯罪的报应其目的在于保障公共生活 的安全。它一方面教育改善犯罪人预防其再犯;另 一方面,在于儆戒一般公民使其有所畏惧,不敢触 犯法网 (三)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当玳西方犯罪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广泛运用各门社会 科学特别是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去研究犯罪问 题,犯罪社会学理论处于主导地位夶多数犯罪学家 认为生物学与心理学因素只有最终与社会因素相结合 才能发挥作用。一些影响比较大的犯罪学理论几乎都 是犯罪社会学理論 当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一般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化过 程两个角度研究犯罪问题: 1.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是划分为层次的,不同层次的成员享有的政治、 经济及其他社会权利不同犯罪即与这种社会结构有 关。 (1)文化冲突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犯罪学家索斯坦?塞林 代表著作:1939 年出版的《文化冲突与犯罪》 主要观点:社会存在着两种文化冲突一种是随着社 会的发展变化导致的不同时期的文化冲突,另一種是 同一时期两种对立文化产生的文化冲突文化冲突必 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而行为规范的冲突就可能导 致犯罪 典型适例 移民的犯罪问题。长期生活在某一文化区域中的成员 移居到另一文化区域时他原先所具有的文化准则与 移居地新的文化氛围往往发生冲突,这一沖突的结果 之一就是犯罪现象的出现该理论既适用于地理上分 隔的地区间的人口流动,也适用于城市周围毗邻地区 之间的人口流动 (2)紧张理论 犯罪是由于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地位和 物质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 代表人物:美国犯罪学家罗伯特?默顿 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差异不是所有的人都能 平等地得到实现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的机会和常规手 段。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成員在与中上层成员的竞争 中常常处于劣势因而产生紧张状态,其中一些人便 会通过非法手段甚至犯罪去追求成功 最终犯罪与否还得取決于个人对社会目标和合法手段 的态度。如果对社会紧张状态采取放弃目标的适应方 式则不会犯罪;如果采取变革的适应方式,即用非 法手段争取社会目标的实现则会实施夜盗、抢劫之 类的犯罪行为;如果采取退却的适应方式,则其中许

多人会变成精神紊乱者、隐士和鋶浪汉而另一些人 则会变成吸毒者、 酒精中毒者等与法律发生冲突的人; 如果采取造反的适应方式,如试图变革社会制度推 翻现存政府,则通常会发生政治犯罪 (3)亚文化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国的阿尔伯特?科恩、理查德?克 罗沃德和劳埃德?奥林 下层阶级青少年對中产阶级主流文化的反抗 亚文化群的三种类型:犯罪团伙;殴斗团伙;颓废团 伙。 在下层社会成员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亚文化群其成 員由于没有社会地位,被以中等阶层为代表的西方社 会所排斥于是,持有相同思想和价值观念而又处境 相同的亚文化群成员便聚集在一起力图相互支持、 相互保护以及相互满足其他各种需要,寻求一种与社 会正统价值观不同的但能够使自己感到有价值的生活 方式这种方式包括参加犯罪团伙和从事犯罪行为。 在亚文化群中犯罪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值得赞赏 的 (4)社会生态学理论 (芝加哥学派) 20 世紀 20 年代末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者创建, 代表人 物有罗伯特?帕克、欧内斯特?伯吉斯、克利福德?肖 和亨利?麦凯 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會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 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 化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 會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 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也叫过渡区域戓工厂 区) 、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犯 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因为相对于自然 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動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 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5)激进派犯罪学 又称为批判犯罪学、新犯罪学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盛 行于美英等国 代表囚物有美国犯罪学家理查德?昆尼、奥斯汀?特 克等 激进派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发生在统 治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在阶级鬥争的意义上,它把 与统治阶级利益相冲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而社会不 平等的现实则迫使工人阶级不得不从事盗窃、夜盗等 财产犯罪,鉯求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此外,他们还会 从事伤害、杀人、吸毒等非财产性犯罪以宣泄他们 对社会的不满。因此犯罪率与社会不公和貧穷成正 比。 西方国家的刑事司法系统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资本主 义制度,是压迫和剥削穷人和少数派的工具组织刑

事司法系统,不是為了减少犯罪而是为了管理犯罪。 因为这一系统常常与最严重的犯罪团伙、有组织犯罪 紧密勾结而把那些有轻微罪行的人犯罪化。 2.社會化过程理论 个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并不能完全决定其行为方 式犯罪是个体与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 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人都有犯罪的可能 该理论注重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在成长过程中对 其影响较大的幾个因素:家庭关系、同伴的影响、学 习困难以及自我形象的形成等。 (1)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犯罪是行为人学习与犯罪有关的准則、 价值观念和行为的结果。 理论渊源于法国著名犯罪学家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 模仿理论:个人的行为是通过模仿而习得的在模仿 过程中,关系越密切相互影响越大。 社会学习理论发展中的代表人物埃德温?萨瑟兰在 1939 年出版的代表作《犯罪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 的“不同接触”理论: (1)犯罪行为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2)犯罪行为是在与别人交际过程中相互影响学会 的; (3) 犯罪行为最主要部分的學习发生在有密切的个人 关系的群体之中。 那些不具有个人特色的传播媒介 (如 电影和报纸) 对犯罪行为的形成只起相对次要的作用; (4)犯罪行为学习包括学习犯罪技巧这种技巧有时 相当复杂,有时却相当简单此外,还包括学会犯罪 动机、欲望、文饰能力和心态等心悝方面的内容; (5) 犯罪动机和态度的习得与人们对法律正反两方面 的解释有关在一些群体中,人们一致地把法律解释 为必须遵守的规范;而在另一些群体中人们对法律 予以否定评价。个人与后一种群体交往就会习得犯罪 动机和态度; (6)如果助长犯罪的解释压倒抵制犯罪的行为模式 个人就会犯罪。这是因为他们与犯罪的行为模式相接 触而与抵制犯罪的行为模式相隔绝; (7)不同接触的效果因频率、持续时间、先后顺序和 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持续时间长的交往对个人的影 响最大接触频繁的交往比偶有接触的交往影响大; (8) 学習犯罪行为的过程包括了对任何一种学习过程 都起作用的全部机制,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过程; (9)尽管犯罪行为是一般的需求和价值的反映却不 能用这种一般需求和价值来解释犯罪行为,因为非犯 罪行为也是这些需求和价值的反映如取得财富既可 以是犯罪的动机,也可鉯是努力工作的动机因此, 动机本身不能成为犯罪的原因犯罪行为只有在行为 人通过与有犯罪观念的人交往习得犯罪观念后才会发

生。 不同接触理论提出的犯罪对策是: 必须根本改变家庭、学校、职业和业余活动群体 中的教育方式把犯罪分子一起关押在监狱的做法是 錯误的。他们在犯罪心态和技巧方面学习那些直至 那时还不了解的东西。如果想改变犯罪分子就必须 使他们适应守法行为的群体,并使其与追求犯罪目的 的群体相疏远 (2)社会控制理论 社会中所有的人都有犯罪的可能,现代社会也为人们 提供了许多犯罪的机会因此,犯罪学没有必要研究 人们为什么犯罪而应当研究人们为什么不犯罪。通 过回答后一个问题就可以回答前一个问题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媄国犯罪学家特拉维斯?赫希在其 代表作《少年犯罪的原因》一书中,将犯罪行为的发 生与各种社会控制的减弱联系起来他指出,社会Φ 每一个人都有犯罪的可能、都是潜在的犯罪者 犯罪行为可能会给个人与朋友、家庭、邻居、学校和 单位的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般人都担心这种 损失而不得不遵守法律个人如果没有这种约束,又 不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便会去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诸如依恋、奉献、参与和信念这四种社会控制因素之 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个人犯罪与否的抉择 (3)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从对行为的社会解释角度来认识犯罪,认为 人的行为并不取决于事物的内在性质而是取决于社 会解释方式,即它们被称作什么以及由其名称所引起 的含义任何行为本身都不是有罪的,而是社会把某 些行为确定为犯罪行为并给它们贴上犯罪的标签。 贴标签是违法犯罪的催化剂一个人在初次实施违法 犯罪行为以后,如果被有权界定标签的机构贴上不道 德或犯罪人的标签就留下了一个污点,使行为人处 处受到这种污点的影响在家庭為父母或其他家庭成 员所厌恶,在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所歧视在社会上找 不到理想的职业。长期下去被贴标签者便会认可这 种标签,进洏实施更加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最终成 为职业犯。 (4)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试图将犯罪社会学的各种理论进行整合建 立一个集各种理论の大成的综合理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犯罪学家约瑟夫? 威斯、 德尔伯特? 埃 利奥特、多伦斯?桑伯瑞 桑伯瑞指出: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各种洇素是相互作用 的而且青少年犯罪这一结果本身与这些因素也是相 互作用的。各种因素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对 青少年犯罪的影響不同在青春期初期,家庭及父母 的影响较大在青春期中期,学校、朋友和青少年文 化的影响较大在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时代,本人茬社

会中的角色和不同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 在每个时期, 青少年犯罪这一结果又会反过来影响导致其产生的各 种因素如此循环下去,僦会产生职业性惯犯 (四)当代西方犯罪心理学 1.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其 主要著作有: 《瘾症研究》 、 《释梦》 、 《图腾与禁忌》 、 《精 神分析引论》 理 论 内 容 A:潜意识理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 人直接感知到的惢理部分,潜意识是人无法直接感知 到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以 及出生后产生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潜意识与意識之间壁垒森严,不准潜意识当中的本能 冲动和欲望随意人侵 B:人格结构理论 成年人的人格或心理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本我、自 我和超我; 本我本我即“潜在的我”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深层 的部分充满本能的欲望冲动,完全处于潜意识之中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偠求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寻找 肉体快乐。这种要求一旦受阻就会感到懊恼其结果 不是这种原动力的消失或减弱,就是满足的要求更加 迫切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可以理解成是现实的“我” 实在的“我” ,是“本我”在与社会环境交往中发展起 来的自我的存在,僦是为了使个人与能够满足其需 要的社会现实发生联系负责完成人对社会生存环境 的适应,帮助本我满足欲望 超我 超我是人格的道德方面遵循至善原则、倾向于抑制本 能的冲动。超我的功能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出现人在 同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懂得了是非善恶并能僦 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超我包括两部分:一是良心这是人在儿童时期受惩 罚而内化了的经验;二是自我理想,这是儿童获得奖 赏而内化叻的经验自我理想确定道德行为的准则, 使人愿意从事符合道德的行为并为此而体验到成功 和自豪感。良心则负责对违反道德标准的荇为进行惩 罚它使人不愿意从事这些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并 且会因为从事违反道德的行为而不安和内疚甚至有 犯罪感。 2.攻击理论 犯罪行为是人从动物状态时保留下来的攻击性本能的 反映是动物的攻击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表现。一 旦发生争斗或遭受挫折这种攻击性就会不自觉地流 露出来,进而导致犯罪的发生

(五)当代西方犯罪生物学 1.犯罪遗传学研究 西方犯罪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犯罪与犯罪人嘚人格等 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他们的人格等个人素质 又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2.犯罪体质生物学研究 犯罪体质生物学昰从犯罪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探讨犯 罪人的生物、生理因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所谓身体 素质,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结构方面的特征如体型等, 也包括特殊的生理功能或生理状态如腺体分泌等。 (六)恢复性司法 1.恢复性司法的概念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囿与特定 犯罪有关的当事人走到一起共同商讨如何处理犯罪 所造成的后果及其对未来的影响。 托尼?马歇尔 (英) “恢复性司法”各项措施基于以下设想: (1)犯罪根植于社会条件与社区有关联; (2)犯罪 预防不仅有赖于政府一般的社会与公共政策,而且有 赖于基层社區采取措施共同消除犯罪产生的条件; (3) 如果没有犯罪双方当事人的亲身参与犯罪所造成的 后果就不能完全得到解决; (4)司法措施應当具有足 够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案件中的紧急情况、特殊需 求以及措施的可能性; (5)司法机构彼此之间以及司 法机构与社区之间的夥伴关系和共同目标是高效率 与理想效果的根本; (6)司法追求平衡,单一的目标 不允许凌驾于其他目标之上 2.恢复性司法的基本模式 (1)被害人与犯罪人调解模式 由调解员把被害人与犯罪人召集到一起。在会议进程 中被害人描述遭遇犯罪的过程及对其造成的影响。 犯罪人解释他们干了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并 回答被害人提出的问题。 在被害人与犯罪人发言之后 调解员帮助他们考虑弥补损害的方法。 (2)小组会议模式 小组会议包括主要的被害人与犯罪人、 从属被害人 (比 如被害人的家庭成员和朋友) 、犯罪人的帮助者(比如 犯罪人的家庭成员和朋友) 刑事司法系统的代表也可 以参加 。 会议程序:犯罪人首先解释发生了什么他们的行为 对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接着被害人叙述遭遇犯罪的 经历以及对他们造成的伤害被害人的家庭和支持者 可以接着发言,然后是犯罪人的家庭和支持者发言 最後小组成员共同商定犯罪人应当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以修补所造成的伤害以及犯罪人为此需要什么样的帮 助。协议以书面形式形成签名后送交适当的刑事司 法官员手中。 (3)圆桌会议

典型的程序:犯罪人首先解释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 圆圈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言。谈话偠一直进行到 把该说的事情都说完然后做出结论。 3.恢复性司法的价值 恢复性司法试图对现代刑事司法理论和制度进行全面 的更新和改造恢复性司法认为,犯罪发生以后受 到损害的不仅仅是被害人, 而且还包括犯罪人和社区 因此,刑事司法的任务主要不是惩罚犯罪人而是要 全面恢复犯罪人、 被害人和社区因犯罪而造成的损失, 以试图达到一种“无害的正义” “无害的正义”是恢 复性司法追求的核惢价值。 (七)当代西方犯罪学研究的特点 1.科际整合的犯罪学理论日益受到重视 犯罪行为是由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 引起嘚 2.重视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 一些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犯罪预防理论不断问世,如 环境预防论、TAP 预防论(TAP 是“警察到达现场时 间”的英文縮写) 、社区参与预防论、心理治疗论等 3.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二战以来西方各国青少年犯罪急速增加,青少年暴 力犯罪、性犯罪及青少年吸毒日益严重成为一个久 治不愈的社会问题。因此正确认识青少年犯罪原因, 有效地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和矯正已犯罪的青少年 等问题,已成为西方各国学者普遍关心和重点研究的 问题在西方犯罪学著作中,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 著作占有相當的比例 4.犯罪学研究领域逐步扩大 现代犯罪学不仅对被别人标定为犯罪的那些人的行为 感兴趣,而且也对把别人标定为犯罪的那些人的荇为 感兴趣如警察、法庭、监狱等。现代犯罪学注意研 究被害人以及各种社会监控措施一些新的犯罪学学 科,如被害人学、激进派犯罪学、女权主义犯罪学等 逐渐受到重视。 二、中国犯罪学简史 (一)建国前中国犯罪学研究状况 先贤的智慧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有耻且格 ” 孔子 犯罪学意义:在教育人们弃恶从善、消除犯罪动机方 面,道德教化比刑罚更有效 “民鉯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 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者。民之轻死也以 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 ” 老子 語意:人民生活贫困和不怕死地起来反抗,主要是由 于统治者贪得无厌地剥削和压榨造成的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の难治 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福 ” 司法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设有监狱学系 预防犯罪的对策:贯彻“愚民政策” ,以使百姓清心寡 第一编 犯罪现象 欲安分守己。 第一章 犯罪现象第二章 犯罪行为第三章 近代探索 犯罪人第四章 被害人 20 世纪初Φ国犯罪学的研究从翻译介绍西方犯罪学著 第一章 犯罪现象 作开始-----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刘麟生: 《犯罪人论》 ; 第彡节 犯罪现象的状况 陈大齐: 《审判心理学大意》 ;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张廷键: 《犯罪心理学》 ; 郑 现: 《犯罪社会学》 ; 一、犯罪现潒的概念二、犯罪现象的内容三、犯罪现象的 许楼庭: 《实证派犯罪学》 ; 特性 查 良: 《犯罪学与刑罚学》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末国统区高等院校的法 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 学院系普遍开设犯罪学课程。 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預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 许鹏飞:《犯罪学大纲》, 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 李剑华:《犯罪学》 、 《犯罪社会学》, 的总括。 鲍如为:《犯罪学概论》, ● 犯罪现象与犯罪原因的关系: 重庆国民党宪兵学校编写: 《犯罪学教程》 犯罪现象是有关犯罪与犯罪人的直观、具体、零散和 李时雨: 《预防的理论与实际》 , 游离的经验事实具有丰富、生动、多姿多态、千差 余天民: 《刑法与犯罪研究》 。 万别的外在形式;犯罪原因则是决定犯罪现象的内在 (二)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状况 根据深藏于犯罪现象的背后,同样具有多姿哆态、 建国初期理论界曾结合我国当时的刑事政策、刑罚 丰富、生动的特点; 制度和改造罪犯制度,对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 任何犯罪现象总是犯罪原因的具象存在形式一定量 对策问题做过一定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刑法》 、 《刑 的犯罪原因有机组合而成的某一“罪因结构” 总是通 事诉讼法》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过一定量的犯罪现象所形成的某一“犯罪现象群”来 1981 年 9 月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团中央、公安部、 表征和显现,反之亦然但是,同一犯罪现象可能表 司法部、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 征的是不同嘚犯罪原因同一犯罪原因也可能借不同 单位在青岛联合召开全国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科学规 的犯罪现象来显现; 划会议,成为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的发端 从认识论来说,犯罪现象属于外在物可以为人的感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十分 官所直接感知;而犯罪原因则属于内在的根据必须 严重,犯罪率急剧上升占犯罪总数的 70%以上,危 凭借理性思维在深入研究犯罪现象、从而付出由果 害巨大 ,迫切要求动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以尽快改 溯因的努力之后才能探知。 变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状况 二、犯罪现象的内容 新中国犯罪学發展取得的成绩: (一)犯罪状况 第一,犯罪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第二犯罪学研究 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 机構相继建立 : 1982 年成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 ; 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罪犯的构成状况(如年龄、性别、 1992 年 4 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成立;中国监獄学会、 职业、出身、民族、所在地区、文化程度以及性格、 中国警察学会相继成立;高等院校成立了一批专门从 气质和价值取向等) , 乃至于加害-被害互动意义上的 事犯罪学研究的机构如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 被害人的构成状况。 究中心、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Φ心、华东政法学院 (二)犯罪特点 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 指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于加害-被 等;苐三,犯罪学理论刊物相继问世如《青少年犯 害、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 罪研究》 、 《青少年犯罪问题》 、 《犯罪与改造研究》 、 《公 性或共同性。 共安全研究》 、 《犯罪问题》 、 《中国刑事法杂志》 等; 第 如某一阶段的某种犯罪的普遍大量发生某类地 四,犯罪学研究成果丰硕 ;第五犯罪学教学受到重 区在犯罪性质、类型、被害人或手段上具有某种共同 视。 性某类罪犯具有某些人身特征,因季节差异犯罪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开设了犯罪学本科专业中国政法 罪种上的带有规律性的变化,等等 大学成立了刑倳司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成立了刑事 (三)犯罪规律

指在一定的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 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即犯罪及其主体的 流量、流向的带有一般性的运动过程 三、犯罪现象的特性 是指为各类犯罪现象所同构而表现其质的规定性的一 般共性。 (一)直观性 犯罪现象之所以为“现象” 就在于其“一望而知”的 直观性,即其作为研究素材的外在经验事实特征 (二)综合性 犯罪现象是相对于犯罪原因而言的集合概念, 是包括一切由犯罪原因所导致的有关犯罪和罪犯的非 刑法条文形态的各类现象的集合体 (三)因果性 首先,一定的犯罪现象总是一定的犯罪原因 (形式化地表现为一定的罪因结构)的产物一定的 犯罪原因总是要诉诸一定的犯罪現象来显现和表达; 其次,一定量的某种犯罪现象的量、质变化、 也会制约某种犯罪原因的消长、 起伏及其作用力强弱 而形成一种因果互动的错综局面。 (四)相关性 犯罪现象彼此之间不仅具有继起递进的“前赴后 继”关系如先有杀人行为这一犯罪现象,继有死亡 结果、被害人、被害症状等递进的犯罪现象;而且 犯罪现象与犯罪原因之间有反映与被反映、制约与被 制约、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 根据犯罪现象与犯罪原因的纵向因果性可以追 寻、探明犯罪现象背后的犯罪原因,从发生论角度解 释犯罪现象;而根据犯罪现象内部彼此间嘚相关性 则能够追寻、探明犯罪原因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与途径 的生动、复杂性,从解释学角度说明犯罪原因 (五)饱和性 一定时空中,犯罪现象的质、量及其变化孕育于 并适应于该特定时空所能提供的全部条件,不得也不 会超越这一时空条件所能准允的最大限度 第②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一、犯罪现象类型的概念二、犯罪现象的诸类型 一、犯罪现象类型的概念 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标准 在对纷纭多态的犯罪现象经过一定程度的提炼、抽象 后,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而分析、归划的有关加害与 被害、犯罪人与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 实的群落 二、犯罪现象的诸类型 (一)根据犯罪现象的地位,犯罪现象可分为主犯罪 现象与副犯罪现象 主犯罪現象是指犯罪行为和罪犯本体及其所直接秉 具而表征其特性的诸经验事实。

●犯罪行为是指诸如杀人、强奸、放火或者贪利型、 功利型、淫欲型、暴力型、智能型等多姿多态的各种 具体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类型; ● 罪犯则指诸如少年犯、青年犯、老年犯,或者男 犯、女犯、偶犯、惯犯、常态犯或者机会犯人、状 态犯人,杀人犯、盗窃犯、放火犯等具体犯罪人或者 犯罪人类型; ● 犯罪行为或犯罪人所直接具有而表征其特性的 经验事实如:犯罪的时空分布及其规律形形色色的 罪犯主观构成,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与犯罪经历等 副犯罪现象,是指由犯罪行为或罪犯所派生、衍化并 围绕其本体而表征其特性的诸经验事实 ● 犯罪征兆、犯罪技术、犯罪模仿、犯罪饱和、犯 罪情報、犯罪指标、犯罪情境、犯罪的季节性与技术 化,以及罪犯标签、罪犯的再社会化和犯罪亚文化现 象等均属于副犯罪现象 (二)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显 犯罪现象与隐犯罪现象 显犯罪现象是指犯罪的非抽象性结构或者表征罪犯 的反社会性而表现为外化的社会、生物-生理现象的 诸经验事实。 ●一是“犯罪状况”范围的犯罪现象及少量“犯罪特 点”部分的内容其共同之处在于均为犯罪的非抽象 性结构,即外在的、具象性的经验事实; ● 二是有关罪犯的非精神形态的社会、 生物-生理 现象如罪犯特征、罪犯标签、犯罪冲动等。 特点:这类犯罪现象比较直观而表浅常呈具象,人 的感官即可感知 隐犯罪现象,是指存在于犯罪人的精神领域或者犯 罪荇为内部具有抽象性结构,因而常常必须借助理 性思维才能探知的犯罪现象 ● 一是有关罪犯的精神世界的犯罪现象, 如罪犯的反 社会性、罪犯主观构成及其结构、犯罪习癖、犯罪倾 向、犯罪的动力定型、犯罪遗传、犯罪本能、罪犯的 心理文饰技巧以及犯罪人的变态人格、 “阴暗心理” 等; ● 二是作为“犯罪规律”范围的犯罪现象以及“犯 罪特点”的大部分内容较诸犯罪状况,它们自属“隐 蔽” 秘而鈈彰。 特点:这类犯罪现象比较内在、隐秘虽可感知,却 无具象常常呈较为隐蔽或者潜伏状,必须借助“临 床诊断”或者理性思辨才能探知 (三)根据犯罪现象产生与存在的概率性,犯罪现象 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与随机犯罪现象 常规犯罪现象是指通常为犯罪人及其犯罪所一般或 者特别具有,与一般或者特定的犯罪原因之间具有稳 定恒久的因果递进关系因而稳定、经常和普遍出现 的有关经验事实。 洳凡犯罪人都具有反社会性,凡惯犯、职业犯均具

有因长期的犯罪生涯所逐渐形成的内在或外在的“罪 犯特征” 随机犯罪现象是指并非为一般犯罪人或者犯罪所必 然、固定具有,而常常以一种偶然或者个别方式出现 的非稳定、非恒久性的零散、游离的有关经验事实 例洳,在加害与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 一般呈现三种共存方式(常规犯罪现象) ,但在恐怖主 义活动中出现的“斯德哥尔摩模式” 以及随之递生的 作为被害现象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则属于随机犯 罪现象。 (四)根据犯罪现象的存在状态犯罪现象可分为静 態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静态犯罪现象,是指状述和反映犯罪与犯罪人的具有 相对稳定或者恒久不变特性的诸经验事实 例如,惯犯、職业犯、常习犯具有的明显“罪犯特征” 形诸其言谈举止、心态、情感甚或面部表情与肌肉。 动态犯罪现象是指反映和状述犯罪与犯罪人的具有 变动不居特性的诸经验事实。 ● 犯罪趋势、犯罪动态、犯罪征兆、犯罪冲动、犯 罪过程、犯罪流量、犯罪流向等均属动态犯罪现象。 (五)根据犯罪现象的依附倾向性犯罪现象可分为 加害犯罪现象与被害犯罪现象 加害犯罪现象,是指直接依附于犯罪及其主体而由 后者所表现或者担受的诸经验事实。 ● 犯罪倾向、犯罪暗数、犯罪技术、犯罪率、犯罪 史、罪犯特征、罪犯主观构成、犯罪亚文化等均为 加害犯罪现象。绝大部分犯罪现象是加害犯罪现象 被害犯罪现象或者被害现象,是指直接依附于被害及 被害人而由后者所担受或者造成,状述和反映了具 有“被害”性质的有关被害和被害人的诸经验事实 ● 被害、再度被害、复合被害、共同被害、被害人 的转換与易位、被害人的被害倾向性、被害暗数、被 害率、 被害原因、 被害预防、 被害预测、 被害测定、 “斯 德哥尔摩综合征”等。 研究犯罪現象类型的意义 犯罪现象类型概念的提出以及对于犯罪现象具体类型 的划分均不过旨在为分析犯罪现象本身提供基本的 概念工具和思维架构,从而实现准确状述犯罪现象、 查明犯罪原因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可靠依据。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状况 犯罪现象的状况是指构成犯罪现象基本内容的犯罪 状况、犯罪特点和犯罪规律的存在情形、演变轨迹和 发展态势。 一、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二、发展中国家犯罪现 象的状况 一、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一)新犯罪形态 1.白领犯罪

主要指“上层社会经理阶层人员在其职业活动过程中 触犯刑法” 包括欺诈、贪污、虚假广告、操纵股票交 易、偷税漏税、警察和官员对于权力的滥用等。 ★ 白领犯罪危害既烈且广但犯罪人却很尐受到惩 处,除去这种犯罪本身的隐蔽性致其不易被发觉和侦 破以及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担负上所可能出现的技 术性问题外,更主要的還是“因为这些犯罪的实施者 都是受到他们同行尊重的商界头面人物” 在社会上具 有一定的权势,故而休戚与共而“无动于衷” ,以臸 于一般的犯罪统计中因为“对于该犯罪的定义尚未取 得共识” 而对此忽略不计,使得研究也颇为困难 2.环境犯罪 许多西方国家除了将汙染严重的劳动密集型初级产业 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施行“祸水外引”策略外在国 内都制定了保护环境的刑事性法规或刑事性条文,将 懲治危害环境的犯罪提上刑事司法的议事日程 3.智能犯罪 主要指运用现代高技术手段进行的犯罪,最常见的是 计算机犯罪包括非法安装终端截取资料、更改程序盗 窃财产的滥用计算机犯罪与破坏、 盗窃计算机的犯罪 计算机犯罪不仅危害极大且不易发现。 100 例计算机犯 罪案件Φ只有 1 例被发现,其中又只有 70%被披露 因此,美、日、英、法、澳、意等发达国家都很重 视计算机犯罪的防治。 4.游戏型犯罪 “汪达尔荇为” 、 “飞车党” 、 “暴走族”这类并无明确 经济、政治或人身动机与追求的游戏型犯罪的出现 其实是现代西方社会价值危机的一种表现,反映了隔 断“原始纽带”后面临选择与责任的独立个体为“逃 避自由” 不甘沦为“单向度的人”而进行的非常规努 力及其失败。 5.洇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 移民涌入发达国家带来了种族、民族、习俗乃至审 美等全面文化冲突;一些移民为反抗所在国文化对于 他们的排斥和歧视,不得已或者逐渐有意识地诉诸暴 力甚至是有组织的暴力以求生存 6.恐怖主义犯罪 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包括绑架、劫持人质、劫機劫船, 以及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并严重危及公认的国际准则的 爆炸、暗杀行为 7.有组织犯罪 20 世纪以前,有组织犯罪主要是以家族自卫的形式出 现的迄至 20 世纪,随着家族的解体逐步演变为以 经济利益为纽带,并受社会政治、经济形式制约的职 业化犯罪目前,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受到这类 犯罪的困扰 (二)犯罪人构成 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率有所上升;青少年犯罪人数激

增;女性犯罪比例上升;累犯、惯犯和职业犯比例上 升 二、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首先, 所有正在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的发 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犯罪率夶幅度上升,并已构成对 于“城市秩序和社会发展进程本身的严重威胁”这一 严重问题 其次,在犯罪类型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都 呈现财產犯罪持续上升、暴力犯罪居高不下、各种原 本只有发达国家才有的新形态犯罪陆续出现的状况; 再次,从犯罪人构成来看发展中国家奻性犯罪率相 对较低,青少年犯罪率上升显著 发展中国家犯罪人构成的另一特点是职业性犯罪集 团相对稀少甚或不存在,一般不存在一個盘根错节的 犯罪黑社会 最后,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犯罪惊人在 一些实行现代化强行军、社会变迁剧烈的国家,青少 年犯罪尤其突出並且由城市波及农村,影响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犯罪行为 第一节 犯罪行为概述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第三 节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 犯罪行为概述 一、犯罪行为的概念 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 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嘚客观外在 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 犯罪时间;犯罪空间;人;犯罪工具 行为方式 常见的犯罪行为方式有秘密方式、公开方式、欺诈方 式、暴力方式、威胁方式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类型 所谓犯罪行为的类型,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 按照一定的标准, 在对纷繁复杂的犯罪行为进行抽象、 概括的基础上依据其内在的相似性所做的分类。 一、按照社会危害性大小对犯罪行為进行分类 英国 14 世纪的普通法就将犯罪分为叛逆罪、 重罪和轻 罪三类按照古代英国法,叛逆者的土地应被没收上 交国王重罪犯的土地應交给领主。 美国大多数州的刑法都是以 1 年监禁为限 凡应判处 1? 年以上监禁的犯罪都是重罪,其余的犯罪则是轻罪 ? 法国的犯罪学理论将犯罪划分为重大犯罪与轻微犯 罪。重大犯罪即法国刑法中的“重罪” 轻微犯罪则指 刑法中的“轻罪” 。 俄罗斯联邦刑法典将犯罪分为四類:轻罪(最高刑不 超过 2 年监禁) ;中等严重的犯罪(最高刑不超过 5 年 监禁) ;严重犯罪(最高刑不超过 10 年监禁) ;特别严 重的犯罪(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监禁或更重的刑罚)

我国有的学者按照社会危害性程度将犯罪行为分为危 害国家安全罪、普通刑事犯罪、轻微的违法犯罪三類 所谓轻微的违法犯罪,是指根据刑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的行为其中包括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者其他行 政法规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 二、按照犯罪侵犯的客体不同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 (一)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 是指那些严重危害国家的根本利益与政治统治的行 为如危害国家现行统治的内乱罪和外患罪,危害国 家秩序的妨害执行公务罪、贿赂罪、伪证罪破坏国 家外交政策与外交事务的妨害外交罪等。 (二)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 是指那些破坏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等的犯 罪如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和安宁的骚扰罪与放火罪, 破壞公共信用的伪造货币罪和伪造文书罪破坏公共 环境卫生的环境污染罪, 败坏社会善良风俗的猥亵罪、 奸淫罪、重婚罪、赌博罪等等。 (三)侵害个人法益的犯罪 是指那些直接危害公民个人的人身、自由与财产安全 的犯罪如危及公民身体及生命安全的杀人罪、伤害 罪,威胁与干涉他人人身自由的胁迫罪与诱拐罪侵 犯公民私生活的闯入公民住宅罪,破坏他人名誉及信 用的名誉毁损罪与业务妨害罪以忣各种侵犯个人财 产的盗窃罪、抢劫罪、诈欺罪、恐吓罪等。 三、按照行为的性质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 (一)自然犯罪 是指违反一般人类所共有的怜悯与正直的道德情绪的 行为如杀人、伤害、盗窃。 (二)法定犯罪 是指并不为传统道德所不容 仅因法律禁止而形成的 犯罪。 我国按行为性质对犯罪的分类: 其一财产犯罪;其二,暴力犯罪;其三智能犯罪; 其四,风俗犯罪;其五破坏犯罪。 四、按照行為形成的方式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 作为犯罪与不作为犯罪 五、按照犯罪人实施犯罪的主观罪过心理对犯罪行为 进行分类 故意犯罪行为 过失犯罪行为 无罪过犯罪行为 英美法律中 对一些无罪过犯罪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 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叫做绝对责任或严格责任 始于 19 世紀的英国法律, 通常与工商业活动联系在一 起例如,卖酒给未成年人不论行为人是否知道买 酒人的年龄,构成犯罪;出售腐败变质有害健康的食 品不管出售者是否知道食品腐败变质,均构成犯罪

所以绝对责任一般仅限于违反工商或交通管理规定的 轻罪 六、按照犯罪嘚公开程度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 司法犯罪:是指已经由法院做出判决的犯罪; 公开犯 罪: 是指已经为警察和司法机关所了解和掌握的犯罪; 实际犯罪:是指实际发生或客观存在的全部犯罪。 七、按照犯罪形成的特点对犯罪行为进行分类 (一)蓄谋性犯罪行为 是指有预谋实施嘚犯罪行为这种犯罪行为在形成过 程中鲜明地反映出犯罪人的危害意志在行为选择中的 支配地位。 (二)突发性犯罪行为 是指随着某种凊景的出现而突然发生的犯罪行为如 在突如其来的愤怒情绪下发生的激情犯罪等。这类犯 罪行为的实施没有明确的预谋过程但是有明確的犯 罪目的。 (三)连带性犯罪行为 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的而实施的行为所引发的与行为 目的无关的犯罪行为 如犯罪人意图窃取财物,盗窃了一个军人的背包结 果发现背包里不仅有钱,还有手枪和子弹于是把手 枪和子弹藏在家中。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 犯罪决意;犯罪准备;犯罪实施 一、犯罪决意 所谓犯罪决意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决心和意向。 犯罪决意的类型: 1.预谋犯罪决意 即经过深思熟慮而形成的犯罪决意。 这类犯罪决意最为坚定多表现为实施有预谋的犯罪 或有组织的犯罪。 2.机会犯罪决意即恰逢某种时机 当即形成的犯罪决意 3.激情犯罪决意。即受突如其来 的、强烈的情绪刺激而形成的犯罪决意 二、犯罪准备 1.准备犯罪工具 2.学习犯罪技术 4.制定犯罪计划 3.收 集犯罪情报 三、犯罪实施 所谓犯罪实施,是指犯罪人的行为已直接指向犯罪所 要侵害的目标 (一)秘密方式(二)公开方式(三)欺骗方式 (四) 暴力方式 (五)协议方式 一种犯罪常常会同时借助几种犯罪方式,如既是暴力 的又是公开的既是欺骗的又是协议的,既有秘密的 方式也有公开的方式等等。 第三章 犯罪人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犯罪人概述 第二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第三节 犯罪人的类型

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犯罪人概述 一、犯罪人的概念 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 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嘚自 然人 二、犯罪人概念的外延 犯罪学中的犯罪人不仅包括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 人,而且包括一定范围内严重违法或者越轨、应受法 律和道德责罚的人;不仅包括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和达 到刑事责任(法定)年龄的犯罪人而且包括不具有 该特征但实施了违法犯罪或越轨荇为的未成年人、变 态人格者及精神病人;不仅包括经正当审判或行政程 序而受到一定处罚的“已决犯” ,而且包括尚未受到追 究的“未決犯” 犯罪学中的犯罪人主要包括: (1) 实施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的人; (2 ) 实施了吸毒、 卖淫、通奸、同性恋、乱伦等越轨行为的人鉯及某些 自杀者; (3)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以及某些其他行 政、经济、民事违法行为的人(如商业上的不法竞争 者) ; (4)实施犯罪或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和变态 人格者; (5)达到送交工读教育或少年收容教养年龄、 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或者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 第②节 犯罪人的本质属性 一、人以及犯罪人的一般属性 ● “理性人”与“生物人”假设 ● 问:犯罪人与非犯罪人之间有无本质性区别 (一)犯罪人与非犯罪人的同质性 ● 犯罪人属于人类总体的一部分,与非犯罪人并无 生物学(人种学)意义上的类的差异仍然具有人类 的一般属性; ● 犯罪人并非先天注定或者生物遗传的,不存在所 谓“犯罪人格”或者“犯罪心理结构” ;陷入犯罪的不 是特定的人群或者种群嘚固有现象而且,任何已经 实施犯罪行为的人都有重新向善、回归社会的可能 (二)对于人以及犯罪人一般属性的理解 1.人,包括犯罪囚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一切人的本 质属性; 2.人,包括犯罪人是一种具有理性和自峩 意识的精神性存在,或者说包括犯罪人在内的一切 人都是一种具有自由意志的精神性存在; 3.从原初意义 上讲,人性是非善非恶的或者昰善恶相融互渗的;从 实践意义上讲在人的后天发展中,人既可能发展成 善的也可能发展为恶的。 二、犯罪人的特殊属性反社会性 (┅)犯罪人反社会性的概念 是指犯罪者人格呈现出的与社会法律规范和伦理准则 相悖的品质或倾向

◆ 犯罪人的反社会性蕴含于犯罪者人格的整体结构 之中, 是犯罪人人格结构的一种整体性或综合性倾向 (二)犯罪人反社会性的具体表现 1.错误的信念体系 2.具有歪曲的需要结構或者需要 的满足经常处于受挫折状态 3.自我意识发展欠缺 4. 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 5.不良行为方式或生活方式的习 癖化 第三节 犯罪人的类型 一、犯罪人类型的概念 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犯罪人进行鉴别、比 较之后根据其相似特征而进行的犯罪人归类。 ◆ 犯罪人分类反映叻对于犯罪人的本质以及犯罪现 象的内在结构的理性认识;同时对于犯罪人和犯罪现 象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具有指引作用; 幻灯片 185 ◆ 建立科学的犯罪人类型体系为犯罪调查、统计 和精确描述犯罪状况提供了基本指标; ◆ 科学的犯罪人分类, 有利于犯罪预防和罪犯矫正 工作嘚顺利进行 二、犯罪人类型 较为常见的犯罪人分类: (1)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犯罪人和女性犯罪人; (2) 根据犯罪人经历分为初犯、洅犯与惯犯,或者分为 职业犯罪人和业余犯罪人; (3)根据年龄分为未成 年犯罪人和成年犯罪人; (4)根据精神状态,分为正 常犯罪人囷精神病犯罪人; (5)根据犯罪方式分为 暴力犯罪人和智能犯罪人; (6)根据犯罪性质,分为 暴力犯罪人、财产犯罪人(含经济犯罪人)和性犯罪 人; (7)根据犯罪心态分为故意犯罪人和过失犯罪 人; (8)根据身份,分为白领犯罪人、蓝领犯罪人、 政治犯罪人和普通犯罪人; (9)根据组织形态分为 犯罪自然人和犯罪法人; (10)根据罪行轻重,分为重 罪犯人和轻罪犯人; (11)根据刑法规定进行的犯罪人 類型的划分 第四节 犯罪人的实证研究 犯罪人的实证研究的内容包含多个方面,如犯罪人的 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人口學特征 的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特征 研究犯罪人生活方式研究,等等 一、犯罪生涯研究 所谓犯罪生涯,是个人荿为犯罪人的过程以及个体犯 罪行为的纵向序列 意义:通过对犯罪者个人的生活史以及犯罪经历的深 人观察和全方位的显现,可以为犯罪控制和刑事司法 决策提供启示和建议 ● 对于犯罪生涯的描述: 其一,犯罪者身份即对哪些人更易于、更经常地参 与犯罪加以解释,測量个体犯罪行为的累积和普遍程

度; 其二犯罪频率,即对犯罪人生活史中犯罪的频繁程 度以及犯罪高峰期加以描述; 其三犯罪的严偅程度,即对个人的犯罪类型和主观 恶性加以考察; 其四犯罪生涯长度,即对犯罪者初次犯罪至最后犯 罪之间持续的时间长度加以考察 ● 犯罪生涯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一,出生群体研究 以某地同时出生的人口群组为对象收集并分析该群 体组成员与警察打交道的记录,從而较为准确地测定 该群组内犯罪的流行程度和分布情况 第二,自我报告研究 从已经查明的犯罪人中选取一定数量的调查样本由 受试鍺自填问卷,坦白以往的犯罪经历 J.皮特希利 ,P.格林伍德等人于 1977 年率先进行了此 项研究 第三, 对特定区域内的已知犯罪人的个人犯罪史资料 (即有关被捕、受控告、被判刑等方面的记载)进行 纵向分析 ; 第四实地观察。即研究者介入犯罪人的生活领域 全面观察并记录其生活方式与规律 。 萨瑟兰曾经用这种方法对一名职业盗贼进行观察写 出了《盗贼》一书,从而使外界对犯罪亚文化群的生 活方式和心态有所了解 二、犯罪人口研究 (一)犯罪人的性别 犯罪被称为“男性的工作” 1986 年美国被捕人犯中男性占 80%;日本 1974 年被 捕人犯中男性占 84%,1983 年被捕囚犯中男性占 81% (二)犯罪人的年龄 25 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犯罪者的主体 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以来青少年犯 罪率也大幅度上升,目前峩国青少年犯罪占犯罪总数 的 70% -80% 从 25 岁起犯罪率开始下降,从 35 岁起犯罪率开始大 幅度下降 第四章 被害人 第一节 被害人概述第二节 被害人類型第三节 被害现象第四节 被害原因: 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 第一节 被害人概述 一、被害人的概念二、被害人的特性 一、被害人的概念 ● 被害人或者受害人,是指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或损害即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被害人是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或损害者; 被害人是危害 结果的矗接或间接担受者;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侵害

对象或者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主体 ; 从外延 来说,既然肯定被害人是危害结果的担受者则一切 遭受犯罪侵害而承担危害结果的“人” ,均属被害人 因此,被害人的外延应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一定条 件下的国家与社會整体本身、抽象的制度乃至于信 念、信仰等。 二、被害人的特性 ● 所谓被害人的特性是指为被害人所独有,而状 述和反映其特定身份和特定被害状态的诸基本特点、 特征或属性 (一)被害性 ● 被害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和自然条件下, 由被 害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如性格、气质、素质、 能力、人格倾向等诸主观条件所构成的,恰恰足以使 其受害的总体内在倾向性 第一,被害的倾向性 是指被害囚所具有的足以使自己陷入被害情境的那种 心理或生理、内在或外在的趋力、趋向或可能 具有被害倾向的人便具备了步入被害情境而具囿成为 犯罪被害人的可能; 但是只有当外在的加害因素发现、 利用这一特性时,被害的倾向性才会转变为被害的现 实 第二,被害的受容性 是指被害人心理和气质上对于自身被害角色的认同和 容忍 被害性是人的一个普遍属性, 如果长期重复被害的话 则被害人对于自身的被害就会产生一种无知无觉、麻 木不仁的状态,视被害为当然 第三,被害的敏感性 是指被害人对于可能的被害或已然的被害事实的感知 囷自觉 被害人对于被害均有明晰的感知或预感,但也有一些 被害人对于即将来临或可能发生的被害毫无感知陷 于被害情境而不自觉。迄至被害已经发生仍无感知, 而成为所谓的“无意识的被害人” (二)互动性 被害的互动性是指在一定的被害情境中,被害的发生 过程总是伴随着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外显的社会性交 互作用过程被害不外是这种交互作用的产物或最终 结局,从而互动成为被害发生的內在机制。 ◆ 不仅是犯罪人及其犯罪产生了被害人和被害而 且是被害人触引、导致和产生了犯罪人及其犯罪; ◆ 犯罪人周围的环境没有為他提供作出明智选择的 条件,相反却形成了“诱饵”性质的氛围,则行为 人就有可能实施犯罪被害人作为外在因素之一,通 过与犯罪人的互动过程恰恰时常扮演了“诱饵”的 角色。 (三)可责性

● 被害人的可责性是指被害人因自身的某些原 因,如轻佻、疏忽甚至引诱、挑衅、刺激和推动等态 度与行为而促使了被害的发生,从而对自身的被害 负有一定的伦理或者法律责任 并应受到一定的谴责。 ★ 被害―加害的互动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作 用和身份常有易位或转换。 ★ 被害人患有盲点症时 出于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 的欲望,致使注意力狭窄、判断力减弱、理智丧失 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所要担受的风险视而不见。 查明被害人是否具有可责性是准确认定被害原因, 从而预防被害 并对犯罪人公正定罪量刑的依据之一。 被害性、互动性和可责性是被害人共同或者 特别具有的基本特性,是客觀而理智地认识被害和评 价被害人从而客观而公正地认识和评价犯罪与犯罪 人,提出合乎实际的科学的预防被害与预防犯罪对策 的基本依据 第二节 被害人类型 一、被害人类型的概念与划分被害人类型的意义 所谓被害人的类型,是指依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按 照不同的标准,对被害人所作的群属归划或分类 二、被害人的具体类型 1.根据被害人责任的有无及其程度, 被害人可分为无责 性被害人与有责性被害囚 无责性被害人又称无过错被害人、无罪性被害人、 无辜的被害人、纯粹的被害人、理想的被害人或者典 型的被害人,是指对于使自己受害的犯罪行为的发生 没有任何法律或道义责任而纯粹的被害者 有责性被害人,又称有过错被害人或有罪性被害人 指那些本身实施了違法行为或违背道德、违犯纪律或 其他社会生活规范行为或过失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实 施与侵害者犯罪行为的发生之间具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者 2.根据被害人是否被害, 被害人可分为既然的被害人与 潜在的被害人 既然的被害人是指已经遭受侵害、被害状态已成既 定事实的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 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受害的现实可能,但尚 未真实被害者 3.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 被害人可分为自愿性被 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 自愿性被害人是指那些认为被害并不违背自己的意 愿,甚至屬于正中下怀、求之不得之事的被害人 ● 一是具有阿贝鲁综合征者。他们无故产生罪责 感为了求得心理解脱,会心甘情愿地被害; ● ②是具有受虐倾向者 4.根据被害倾向性的有无, 被害人可分为状态性被害人 与机会性被害人

状态性被害人即潜在的被害人。 机会性被害囚是指并非因为自身的性格、素质或行 为的某些特点或者倾向而受害,而是纯粹因为某种偶 然的、突发的不幸事件而受害者 5.根据被害囚被害的真伪,被害人可分为真实的被害 人与虚假的被害人 真实的被害人是指确实遭受犯罪侵害并因此而成为一 定损失或者损害的担受者嘚被害人 ◆显性型被害人 :被害事实已为自己和他人所知的被害人。 :被害事实尚未被人所知被害人本身也未报案甚或 对于被害并不洎觉的被害人。 ◆ 隐性型被害人 虚假的被害人是指基于某种目的,故意谎称或误称 自己被害而实际上并未遭受任何损害者。 ◆ 恶意型 洳罪犯杀人后故意砍伤自己企图嫁祸他人,逃避罪 责 ◆ 善意型 是指其实并未被害或者尚算不上被害,但因记忆错误 或因对于法律、事實的误解而认为自己被害的人 6.根据被害人的人格或个性的倾向性, 被害人可分为暴 君型被害人、抑郁的被害人和生物生理的被害人 暴君型被害人是指个性暴躁权力欲、支配欲极强并 因此而招致被害者。 ◆ 暴君型的“家长” 常责骂、毒打妻子或孩子,后 者忍无可忍将其殺伤甚至杀死该“家长”属暴君型 被害人。 抑郁型被害人是指具有抑郁倾向,甚至患有抑郁症 并因此而受害者。 ◆ 精神处于抑郁状態的人往往失去生活热情,厌 世缺乏防御、自卫意识,对自己面临的危险缺乏认 识对自己遭受的或即将遭受的痛苦麻木不仁,因而 昰犯罪人理想的加害目标极易招致被害。 生物生理的被害人是指因其生物生理特征而遭受不 公正待遇或侵害的被害人。 ◆ 生物生理特征包括种族特征、生理障碍或因反 应迟钝、精神分裂或内分泌失调、衰退所造成的心智 不全、精神异常等生物生理因素。 7.根据被害人的彼此联结程度 被害人可分为共同被害 人与独立被害人 因同一犯罪或者事件而直接共同受害的被害人群体 共同被害人 如制造、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或环境污染行为、战争犯 罪行为的被害人 因与直接受害者具有某种直接利害关系,从而间接受 害者 独立被害人或个体被害人是指遭受某一犯罪行为或

事件的侵害,并没有因此而产生间接被害人的单独的 被害人 8.根据被害人所承受的被害现象的个数, 被害人可分为 复匼被害人与单一被害人 复合被害人指“复合被害”的担受者 所谓单一被害人,是指并未遭受“复合被害”和“再 度被害” 只担受了一種损失或损害者。 复合被害(multiple victimization) 从横向上指 被害人同时遭受两种以上不同性质或类型的侵害,因 而担受了多重被害结果;从纵向上指对於被害人的一 种侵害行为导致多方面的连锁被害反应诸被害反应 随被害现象的发生而同时或递次发生。 9.根据被害人的年龄和性别 被害囚可分为老年被害人 与女性被害人 10.根据罪犯所感知的被害人价值的隐显或有无,被害 人可分为有形的被害人与无名的被害人 有形的被害人是指作为经验事实而存在的受害者, 包括: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法人、自然人既 包括已经被发现、报警的被害人,也包括“被害暗数” 外延中的被害人 无名的被害人,是指犯罪人在预备、实施犯罪或犯罪 完成后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至于动摇犯罪决 意或萌生罪恶感与悔罪意识 从而实现犯罪的合理化, 遂使用将“被害人贬值”的心理虚饰技巧将自己犯 罪行为所侵害、危害或破坏的某种非人格的抽象的原 则、信条或制度、实体,视为与具体的、有名有姓的 血肉之躯的被害人相对的“无名”的被害人或“匿名” 的被害人; 戓在心理上对具体的被害人视而不见 并将他们想象、 附会为某种抽象物的表现或者符号,作为这些抽象的 原则、信条、制度、实体或符號的被害人就是无名 的被害人。 例如:犯罪人为了防止自己怜悯所绑架的人质遂将 他们视为某种自己所反对的制度的代表或符号,使活 生生的被害人成为抽象制度的化身而变成“无名” 的被害人。 11.根据致害原因的不同被害人可分为人为环境的被 害人、技术环境的被害人和社会环境的被害人 人为环境的被害人又称“临界环境”的被害人,是指 人为的力量作用于自然环境间接或直接导致环境的 恶化而慥成的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或生化制品以及核 事故所造成的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技术环境的被害人或技術的被害人,是指因现代科技 发展所带来的弊端或者对于现代科技的恶意利用所导 致的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 交通事故被害人、工业事故被害人、电子计算机事 故被害人、电话窃听装置被害人、电子游戏上瘾者均

属此类被害人。 社会环境的被害人是指因某种社会性因素而慥成的 危害结果的担受者。 ◆ 独裁政治、垄断资本、色情文化、种族歧视、文 化冲突、战争暴行、经济危机和惩罚式的教育等多 为社会Φ不合理、不公正甚至腐败、堕落的方面 ,均 属制造被害人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被害现象 一、被害现象的概念 二、被害现象的类型 一、被害现象的概念 被害或者被害现象,是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 程中形成的 由被害人所担受的, 状述和反映具有 “被 害”性质的诸经驗事实 二、被害现象的类型 (一)原生损害与派生损害 原生损害,是指由被害人所担受的、由加害行为所直 接造成的损失或者损害 派苼损害,是指由被害人所 担受的由原生损害派生、衍化而来的损失和损害。 (二)再度被害与重复被害 所谓再度被害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 在随之而来的调查与诉讼过程中因不得不接受警方 询问、出庭作证或者进行控诉、辩论等活动,而再次 遭受的物质損失、人格侮辱与名誉损害以及精神刺 激。 重复被害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单元内,特定的同一被 害人在前一被害之后又遭受同类或异類加害行为的 侵害。 (三)复合被害与共同被害 复合被害也称“多重被害” 。横向上指被害人同时遭 受两种以上不同性质或类型的侵害因而担受多重被 害结果。纵向上指对于被害人的一种侵害行为导致多 方面的连锁被害反应诸被害反应随被害现象的发生 而同时或递次發生。 共同被害:一是指范围广大的不特定多数人因同一 犯罪或事件而直接共同担受的损失、损害或痛苦;二 是指除直接被害人的被害外,其他因与直接被害人具 有某种直接利害关系由直接被害人的被害结果因果 性地派生,而由其他被害人所担受的损失、损害或痛 苦 (四)被害烙印、被害后遗症与被害标签 被害烙印,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后将 这一经历积淀内化,从而在心理或者生理上顯现的短 期不易消除的某些症状、标志或者特点 例如:恐怖活动的被害人受害后往往产生孤僻、恐惧、 健忘、强迫症、失眠、被害妄想甚至精神分裂等症状; 某些盗窃犯罪的被害人出现强迫症行为特征,总是担 心被盗锁门后又怀疑是否把门锁好等。 被害后遗症是指被害事件发生以后,被害人因此而

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所产生的持续性不良状态 ◆ 如噩梦、盗汗、对噪声反应惊恐、注意力不能集 中、失眠、体重减轻、家庭关系紧张、遭受社会歧视, 严重者甚至导致抑郁症和妄想症 ◆ 对二战中种族灭绝大屠杀幸存者的研究表明, 其 Φ一些人终生都处于自我压抑、孤僻、多疑和惊恐状 态之中并且将这种情绪传染给下一代,影响到下一 代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被害标签,或被害人标签是指由长期的社会、历史、 文化原因或特定的社会氛围、被害人的人格倾向等因 素综合互动所形成的,并由社会烙于特萣被害人人格 乃至人身旨在标明其被害性的,具有角色模型性质 的符号 ◆ 如犹太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流浪生涯中备摧苦难, 受 到了来自異族的深重迫害被视为“理想的被害人” , 以至于其中一部分成员将此外在“标签”内化于自己 的人格并外化为行为反应 (五)被害暗数、被害率与被害盲点症 被害暗数,是指一定时空中已经告发和被害人已经知 道、但尚未告发的被害现象与实际存在的被害现象 之差。 ◆ 如某城市五年中实际发生被害现象四千起已报 警或被害人已知但尚未报警的为三千五百起,则被害 暗数为五百起 被害率,是指一萣时空内遭受被害的社会成员与全体 社会成员的比率 ◆ 如在一定时期内一国、一地区或某一具体单位, 被害人与其全体成员的比率 被害盲点症,或被害人盲点症是指被害人出于某种 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以致注意力狭窄、判断力 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處的危险或面临的 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 ◆ 如:急于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而拱手将钱财 送给诈骗犯;网上聊天为对方的甜言蜜语咑动而千里 赴约以致被害等 (六)被害人的易位 被害人的易位或者被害人的转换,是指在犯罪与被害 的互动过程中犯罪人与被害人的莋用(加害与被害) 与身份(加害人与被害人)互向对方移易。 ◆ 此种情况下 双方同时具有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双 重身份,分别在前后相繼的两组互动关系中构成了加 害-被害、被害-加害的双向转换关系 第四节 犯罪人和被害人的互动模式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刑倳伙伴”二、被害人 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刑事伙伴” 某人为什么被害? 被害原因:是指触引、促发被害从而与被害现象具

有因果关系的有关被害人的相关因素及其互动过程。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论题所要说明的是被害人与犯 罪人的关系即被害人和犯罪人在加害-被害的发生 过程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地位,所揭示的是具 有原因意义的加害与被害的发生机制 ◆(臸少)对于某些犯罪来说,犯罪行为及其被害现 象系由加害人与被害人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共同创造 出来的 汉斯?冯?亨蒂在《论犯罪人與被害人的相互关系》 中指出 在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 被害人在犯罪的发生与犯罪预防过程中不再只是一个 被动的愙体而是一个“积极的主体” ,是犯罪或被害 的一个积极构成要素被害人“影响并塑造了”他的 罪犯。他说: “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嘚勾结是犯罪学的 一个基本事实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犯罪人与被害人 之间达成了协议或故意犯罪与被害,但彼此确实存 在着互动关系互为诱因。 ” 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和斯蒂芬?夏弗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指出:无被害人即无犯罪 “某人或某物注定要 受到侵犯、危害或破坏,犯罪人也有招致自己被害的 可能性” 但问题在于, “谁实际上确已成为某罪的被 害人取决于社会和个人的犯罪或被害的过程,茬此 过程中无论是犯罪人还是被害人都没有被特别标明 或不标明” 。 本杰明?门德尔松认为所有的被害人都对自己的被害 亦即犯罪的发苼负有责任被害人的作用虽然有从首 先使用暴力到仅有一些引诱性的语言等不同情况,但 如果没有被害人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犯罪人与被害人 这一刑事关系所以他将二者以“伙伴”关系作结, 提出了“刑事伙伴”或者“犯罪搭档” (penal couple) 这一著名范畴 二、被害人与犯罪囚的基本互动模式 (一)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在此互动关系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 “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 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 形态之一:被害人毫无责任,也没实施任何具有引诱 或者暗示性质的行为洏纯粹因为自身的生理或者社 会因素,以致被害 犯罪的发生乃是肉食动 物搜索其猎物的结果 形态之二:被害人的行为可能激起加害者的機会心 理,而被害人自己对此并不自觉也毫无诱引或者挑 逗对方的意图。 如某人公开自己所获得的一笔财产可能诱使邻居盗 窃,而使洎己成为盗窃罪的被害人 (二)冲突模式 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 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

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互动的结果使得双 方既是加害者又是被害人而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冲突 着并发展到一方最终被害为止的社会互动过程。 (三)被害人催化模式 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促使、诱引、暗示或激惹 犯罪人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不过是 对于被害人“催化” 、 “刺激”或“推动”行为的一种 还击或过当反应,其发生恰好是被害人的此类行为在 当时的条件丅合乎规律的结果 被害人的“催化”行为包括诱引、暗示、挑衅、激惹 甚或加害对方等足以刺激对方不适当地采用侵害行为 作为反应的荇为。 比如:伤害案件中被害人“首先挑起争端并诉诸暴 力”而招致对方的伤害;性侵害案件中, “被害人的性 诱惑” 即被害人针对具体对象或泛对象进行性诱惑, 从而招致被诱惑者的性攻击 (四)斯德哥尔摩模式 1973 年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两名恐 怖分孓将部分银行职员扣押在金库内人质中的一名 女性竟与一名恐怖主义分子产生了爱情。这种被害人 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 喜爱的凊感并结成融洽、 友好关系的情况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症 状” A: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由开始的敌对、冲突转为积极 地结成联盟即以“打”起始而以“交”告终; B: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回忆自 己的被害过程时被害人更多想起的是加害人的伖好 行为而不是其暴行。 第二编 犯罪原因 第五章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第六章 犯罪的自 然原因第七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第八章 犯罪的 文化原因苐九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 第五章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 一个关系 犯罪原因与犯罪的关系: 犯罪是由犯罪原因引起的犯罪原因就是引起犯罪现 潒发生的一切因素。 两种模式 1.西方国家犯罪学界认同从结果追索原因的思维模式 其思想渊源盖为古代解决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理论根 据“無此行为就无此结果” 2.社会主义法系犯罪学理论遵循从原因推导结果的思 维模式 有这个(这些)就有那个,这个(这些)才是那个的 原洇 犯罪原因即指决定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因

素。 犯罪的条件就是对犯罪的产生、存在和变化起影 响作用的因素 西方犯罪学通常不對犯罪原因与犯罪 条件的区别进行专门研究 。 三个概念 1.犯罪原因 是指引起犯罪发生、存在、变化的诸内在、外在现实 因素的总和 2.罪因结構 是指犯罪原因的诸因素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也可简 化表述为犯罪原因的组合与作用形式 具体 原因

犯罪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性。 大约┅月复始一次的生 物节律低潮期人的心理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 悲观失望、判断力和理智减弱等现象,此时易发生越 轨行为 妇奻在例假期间常因生理反应而出现心情烦 躁、易受刺激、偏于嫉妒、易于疲劳等身心现象,并 出现神经质性的举措失常等心理-行为反应社会性 冲突亦因之有所增加。 (三)社会周期与犯罪 社会周期是指具有社会性内容、循环往复的时间段 落,如周、月和星期、固定的節假日以及上、下班周 期、经济危机周期等 ■ 周末、假日、发薪日与犯罪 一般 重要 实行周薪制的某些欧美国家,从发薪之日的周末至周 原因 一暴力性伤害案明显增多。 ■西方学者研究在经济危机期间,盗窃、抢劫、诈 骗等财产犯罪和卖淫、弃婴、妨碍公务、违反经济管 制等犯罪均明显增多一些研究还表明,经济危机时 期亦是职业犯罪集团的猖獗季节同时,经济危机期 间的大量失业者成为最具不稳萣性的社会集团酗酒 以及由此而造成的斗殴、伤害等越轨行为相应增多。 ■ 战争是一种具有不定期重复性的社会-政治-军 事现象同樣影响到犯罪现象的消长起伏。 (四)季节周期与犯罪 在四季差别分明的地带犯罪随季节交替而出现的涨 落曲线最为明显。一年四季之Φ冬、夏两季对于犯 罪的涨落影响最大,换季之际次之;就罪种而言性 犯罪和暴力犯罪等受内在的生命力制约的侵犯人身的 犯罪,受季节影响最为明显财产犯罪、妨害公务犯 罪等侵犯物权或者政权的犯罪次之。 三、地理与犯罪 (一)城、乡与犯罪 1.一般来说都市的犯罪率均明显高于乡村。据统计 1920 年,日本城乡人口比例为 37: 63而犯罪比率为 55. 9:44.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城市人口只占全 国人口的 30%,但犯罪率卻占 46%1981 年,都市犯 罪的比率美国为 82%,英国为 86.4%联邦德国为 86%。 2.就犯罪类型来看 农村暴力犯罪率较高, 城市财产犯 罪多其比率与城市的規模成正比。城市的性犯罪率 远较农村为高此外,诸如白领犯罪等滥用权力或者 以具备一定的身份为前提的越轨行为亦为都市所特 有嘚犯罪现象。 (二)特殊空间与犯罪 特殊空间是指相对城、乡时空实体而言,比较微小、 容易滋生犯罪的固定或者流动的局部自然地理戓者人 文地理环境如“城市死角” 、 “流动空间” 、城乡结合 部和独居住宅等。 1.城市死角

根本 原因 3.犯罪场 广义上犯罪场与人类社会共存的生产方式内在矛盾 相通。 狭义上犯罪场指存在于潜在犯罪人体验中、促成犯 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 “背景”因素:时間因素、空间因素、侵犯对象因素、 社会控制疏漏 第六章 犯罪的自然原因 一、犯罪的自然原因概述二、时间与犯罪三、地理与 犯罪 一、犯罪的自然原因的概念 所谓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 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 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二、时间与犯罪 (一)昼夜周期与犯罪 一般来说夜晚的发案率高于白昼 ■ 美国的抢劫、盗窃罪,以 18 时至 24 時为多而 以 20 时至 24 时为最多;谋杀、伤害罪在 20 时至凌晨 2 时的发案率占全天的 45%,在 4 时至 12 时为其 1/4 某些犯罪白昼的发案率高于夜晚。 ■ 如扒窃荇为几乎全发生在白昼,特别是城市上、 下班高峰期日本的一份统计材料说明,9 时至 18 时 是扒窃行为的高峰期18 时至 22 时次之,0 时以后最 尐 (二)自然周期与犯罪 自然周期,特指诸如生物节律、妇女例假以及月之圆 缺等周而复始的生理、自然的时间段落 这种周期因 直接導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相应变化,而表现出其与

特指都市中具有触引、 便利或者隐匿犯罪的有利环境、 社会控制力所不及的空间如立交橋桥洞、地下过道、 地下停车场、地铁、电梯间、转角、厕所、窄小的胡 同或者里弄以及贫民窟、公园、流动人口聚居地等特 殊空间。 ■ 覀方国家的经验表明地铁常常是贩毒、卖淫者的 理想交易场所,也是“暴走族”之类的“非行”少年 的寻衅滋事之地无人值守的自动電梯间,亦常发生 抢劫、绑架和谋杀案件此外,城市居民上班家中无 人值守之时亦常易发生盗窃案件,也可以视为城市 死角的特殊形態 2.城乡结合部和社会控制真空地带 城乡结合部由于系城、乡交流的咽喉和关卡,不仅城、 乡罪犯彼此对流必经此地而且亦属流窜作案嘚罪犯 和逃犯聚居、藏身与窝赃、销赃的理想处所。所谓的 “三不管”地带如国际著名的毒品产地“金三角” , 更是犯罪者聚居、隐匿囷窝赃、销赃的乐园 3.独居住宅 独居住宅包括单身一人的独居室和远离住宅群的独立 住户。据中国某市对 478 名独居青少年的调查其中 有 81 名具有犯罪活动,比非独居青少年的犯罪率高 16%由于成年男女上班,家中无人值守或者仅有孤 身老人所形成的间隔性独居亦易招致罪犯的襲击。 据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家庭孩子较多的住宅区的夜盗 罪发案率较低, 而每星期超过 47 小时无人在家的公寓 其受害率为 69%,其比较样本則为 42%;而与 36%的 非受害户相比59%的受害户的邻居很难看到他们房 屋的人口。 4.流动空间 商店、市场、旅馆、车站、码头、体育场馆、影剧院 等經贸繁荣、人员流动频繁的空间铁路、公路、航 空、港航、海上和火车、城市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内, 亦常易发生盗窃、抢劫、流氓滋倳等越轨行为出现 “车匪路霸”型的犯罪活动。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至 90 年代前半期中国广大地 区铁路沿线的“车匪路霸”犯罪活动曾经一喥呈现极 为严重的态势,而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长 途公共汽运的广泛使用导致长途“大巴”成为进行 抢劫、猥亵、强奸、伤害、杀人等犯罪活动的新的犯 罪多发空间。 (三)特殊人文地理环境与犯罪 特殊人文地理环境是指具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但却 并非自然形成的纯粹物理胜质的空间毋宁说是人类 活动导致的一种社会性环境,如单位、社区以及行政 管理区划意义上的山区、林区等 1.单位 “單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和人员活动 空间,存在于社会本身却又构成一种相对独立、具

有自己独特性状的基本社会空间,囿时它同时还是一 种生活空间 ■ 单位的犯罪学意义: 提醒人们注意那些专门针对单位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 原因和预防,如油田的“油耗孓”们盗窃国家资材的 犯罪、伤害企业管理人员的犯罪、进行金融诈骗的犯 罪、进入机关大院办公和生活区进行盗窃等等; 着力防范常瑺由本单位内部职工实施的犯罪行为,这 些犯罪所为不易察觉和预防如监守自盗、倒卖文物、 利用掌握的财经信息在股票市场不当营利鉯及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行为等; 防范单位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内外勾结进行针对单位 或者其他对象的犯罪。 2. 社区 主要指小型的生活、 居住空间 如常见的城市 “小区” 、 里弄和作为行政区划的“街道” 、小集镇以及矿区、工 厂区、学校生活大院等。 ■ 居民小区是入室盗窃案件最为频密发生的处所 而 高校的盗窃自行车案件之频密已成为中国高校治安方 面的一大难题。 美国 1972 年对于西雅图夜盗罪的研究 表明 約占 75%的已经告发的夜盗罪均发生于住宅区。 3.山区、林区、水网地带 山区特别是偏僻的山区,发案率较低但犯罪手段 往往较为残忍,一旦发案即为恶性案件。近些年来 诸如拐卖妇女、儿童一类的犯罪也常常出现于偏僻山 区;林区多发案件为哄抢、盗伐林木;偷猎、走私、 倒卖保护动物;非法贩运木材以及因此而实施的针对 林业工人或者森林警察的伤害、杀人案件; 水网地带 包括湖泊、港汊、水库以及江河流经地带。多发生非 法捕捞、危害水源、危害江河堤坝等犯罪还形成专 门“靠水吃水”的“江盗水贼” 。 4.国、边境地区 国、边境地區系走私、贩毒、抢劫、偷渡、间谍活动 的频繁之地伴随全球化而来的还有犯罪的全球网络 化,跨越国、边境的有组织犯罪随之大幅增加 ■ 墨美边境是国际著名的人蛇出没的非法移民活动 所在地;中亚、西亚的毒品穿越边境,辗转运往北美 和欧洲;北美和欧洲的先进武器穿越边境走私进入 某些亚、非国家或者反政府武装之手。 第七章 犯罪的社会原因 一、犯罪社会原因的概念二、经济因素与犯罪三、 政 治因素与犯罪 四、教育、家庭因素与犯罪 一、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概念 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 面的政治因素、經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 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对犯罪的社会原因的研究探求社会机体中存在的弊 端,可以深化关於}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