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法原理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材料: 菠菜叶片若干石英砂,碳酸钙丙酮,层析液滤纸条,天平、棉花剪刀,铅笔直尺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操作步骤: 实验成功的关键 ①叶片要新鲜、颜色要深绿,含有较多色素 ②研磨要迅速、充分叶绿素不稳定,易被活细胞内的酶水解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较多的色素 ③滤液细线不仅要求细、直而且要求含有较多色素,所以要求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④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否则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树叶为什么是绿色的 1、 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不是不吸收,而是吸收量较少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光能转换为生命动力的过程 ——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 7、化能合成作用 2NH3+3O2 2HNO2+2H2O+能量 硝化细菌 2HNO2+O2 2HNO3+能量 硝化细菌 6CO2+6H2O 2C6H12O6+ 6O2 能量 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機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如: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細菌等 如:人、动物、真菌(如蘑菇) 、多数的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 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 直到1785年,人们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终于明確了绿叶在光下吸收CO2 ,放出O2 问题:吸收光能哪里去了? 光能 化学能 问题:吸收光能哪里去了 1845年,德国的梅耶 1845年德国的梅耶 光能 化学能 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问题:吸收光能哪里去了 四、1864年德国的植物学家萨克斯采用碘液检测淀粉的方法进行实验 萨克斯,J.von Sachs (1832~1897) 暗处理 叶部汾遮光 光照 滴加碘液 参考问题: ①为什么要把绿叶在暗处放置一昼夜 ②叶片部分遮光,部分曝光目的是什么? ③这个实验得出什么结論 结论:植物在光下产生了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是来自CO2还是H2O? 提出问题: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 五、1939年美國的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原理进行了探究实验。 1、需要标记什么元素 2、如何作出假设? 3、怎样设计分组对照实驗 4、预测实验结果有几种情况? 5、得出什么结论 1939年,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 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参加反应的水 同位素標记法原理 A B 对照组 提供H2O、 C18O2 ,释放的氧是O2 实验组: 提供H218O、CO2 , 释放的氧是18O2 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M.Calvin)用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探明CO2中的C 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转化途径 卡尔文循环:CO2 → C3 → (CH2O) 同位素标记法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種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原理 你知道常用的O的同位素吗? 小结 年代 科学家 当时科学家得出的结论 不足之处 1684年 海尔蒙特 1771年 普利斯特利 1779年 英格豪斯 1785年 拉瓦锡 1864年 萨克斯 建造植物体的原料是水 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完善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阳光 绿叶) 空气组成的发现 除了氧气还有淀粉 未栲虑空气的作用 未考虑光的作用 氧气来自于那里H2O,CO2 反应物、条件、场所、生成物 CO2+H2O (CH2O)+O2 叶绿体 光能 反应物、条件、场所、生成物 CO2+H2O (CH2O)+O2 叶绿体 光能 反应物、条件、场所、生成物 糖类 叶绿体 光能 反应物、条件、场所、生成物 糖类 CO2+H2O (CH2O)+O2 叶绿体 光能 反应物、条件、场所、生成物 糖类 CO2+H2O (CH2O)+O2 光合作用正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 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的直接參与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H2O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位素标记法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