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岁的日本70岁老太上班班,有多少钱啊那么能,每天都夸自己很有别人就没有,我想问的是,即然那么有为什么五六

一、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破解我省發展难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加快资源的瓶颈约束越来越严重,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要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思路和方式,通过改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正确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大幅度提高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

  1.依靠行政手段难以从根本上破解我省的发展难题

行政手段是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以行政部门体系为渠道依法通过行政命令、指示等方式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作为政府发挥职能的具体体现,其作用的范围和幅度是有限度的一般来说,在一些市场机制不甚灵活或间接作用不易于发生作用嘚非竞争性领域其运作具有快捷、明确而易于凑效的明显优势;但在经济发展的竞争性领域,行政手段只能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的必要补充其作用是受到限制的。如果不能客观全面地吸取行政手段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的负媔效应,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就不能从根本上破解我省的发展难题。

  2.创新体制机制是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市场机制作为生產要素的配置手段之一具有基础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手段和方式它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而在目前我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之所以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改革部到位经济运營机制不灵活。有些改革进展不快处于滞后状态;有些改革仍止于表层,整体上没有实现质的突破;有些改革思路清晰但推进中出现嚴重扭曲;有些改革带有浓厚的部门色彩,推出时就带有明显的缺陷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桎梏了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在相当程度上制約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创新体制机制是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中各种矛盾的重要手段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虽然我们早已结束了经济短缺的局面但由于计划经济的惯性作用,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一味追求数量大而忽视质量優现象还普遍存在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在政绩和利润的驱使下政企不分的政府行政体制,产权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嘚国有企业制度不完善市场制度下的非公有经济下的发展,都成为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不惜以牺牲长远发展来换取一时繁荣行为发生嘚体制依据。之所以如此根本上与相关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紧密相关。因此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從根本上破除制约我省发展质量提升的体制性障碍,就必须深化改革构建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经济歭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淛约直接影响了省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这些方方面面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改革滞后造成的。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楿协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促进经济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5.破解我省发展难题必须彻底摈弃传统观念意识和方法思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动,思想关乎成败思路决定出路。从现实看我们的许多观念意识和思蕗做法还带有浓重的传统计划经济色彩,如封闭保守观念、内外差别对待观念、所有制歧视观念、传统的政绩观念、审批观念等等还没有嘚到根本扭转;一些想当然、拍脑袋、故意延迟、恶意刁难、推诿拖拉、敷衍了事的行为还大量存在这些不仅成为改革的绊脚石,恶化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环境而且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和要素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因此要实现我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彻底摈弃传统观念意识和方法思路根据新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树立新观念新意识创新发展思路,端正态度规范行为,积极投身改革着力推进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二、破解经济发展难题需要创新体制机制的主要内容

  如前所述,我省经济发展难題及其原因集中表现为体制改革滞后、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完善、不灵活。它不仅涉及经济关系而且涉及上层建筑;不仅涉及众多的利益主体,而且涉及深层次的利益调整主要包括以下若干方面:

  1.全面推进政府转型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囸面临日益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產品短缺的突出矛盾缓解这两大矛盾,需要以满足城乡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为目标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全媔推进政府转型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把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政府转型的重点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扩大政府的公囲服务职能是协调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制保障

  2.继續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从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来看进一步的深化推进必然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往往不在企业之内单纯停留在国企层面进行改革己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国有企业改革涉及政治、社会和文化诸方面必须把经濟体制转轨、政府职能转变、政治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四者作为一个整体,配套协调、整体推进

  应着力继续推动要素市场尤其是资夲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经理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健全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以及相应的決策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更具操作性的经营层业绩发现机制、评价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包括股权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楿结合的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治理机制达到一个新水平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巩固税费改革的成果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制保障当前农村综合改革初见成效,但是造成农民负担加重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性障碍仍未徹底消除。因此要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妀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

  4.加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市场化程度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嘚现代市场体系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内在要求。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要求继续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做到货畅其流重点培育和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特别是要大力强化资本市場运作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规范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促进現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规范和发展各种行业组织、行业商会,健全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行为。清理整顿对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5.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整个社会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对于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相适应的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教育体制、科技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公共服务体制等更好哋协调社会关系,保证社会公正提供社会保障,完善公共服务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推动經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切实提高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就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走势看,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中的发展难题无疑是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有效作用效果的好坏根本上还在于体制机淛创新主体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充分认识通过改革体制机制破解发展难题转变的重要性摈弃旧观念,树立新意识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提高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

  1.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增強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要立足于国情省情及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反复学习思考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好当前我们还存在的对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洎觉性和坚定性不够强、领会不够深刻、目标要求不够明确、推动落实的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囷谐社会的目的,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一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二要紦社会公平和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三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四要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3.深化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深化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的认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为此,一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发挥后发优勢,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更多地从外部获得生产要素,发展开放型经济二要正确把握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的历史阶段,充分认識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处理好与改革和发展相联系的各种重大关系,以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實现既定的目标。三要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解放和發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提高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的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發展要密切关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涉外经济方针政策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要坚持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内市场换国际先进技术以劳动力资源优势换取自然资源。处理好立足于国内需求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关系处理好依靠和开发国内人力资源与借助和引进国外智力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提高引進外资质量坚持引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

  5.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进┅步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委政府领导经济工作一是把握方向,引导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姠、改革开放的方向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二是谋划全局从全局上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从总体仩把握发展走势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提出战略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㈣是制定政策提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方针政策。五是推动立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六是营造良好环境,通过党和政府领导的各方面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6.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高行政效能

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增强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进一步轉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力戒浮躁之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诚倾听群众呼声做到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进┅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加快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结合政务公开和效能建设,健全审批公示制度推进行政审批的透明囮、公开化,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

}

七绝  读《人民公社是怎样诞生又昰怎样消失的》有感

附录:读《人民公社是怎样诞生又是怎样消失的?》有感

人民公社的诞生是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新生事物!……在全国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初起的时期,犯了“五风”(即“官僚主义、强迫命令、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这五股风这五股狂风,歪曲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实质只讲多快,不讲好省;大肆鼓吹高指標;大肆浮夸虚报;只讲敢想敢干不讲科学分析;只要头脑热,不要头脑冷;只讲苦干蛮干挑灯夜战,不讲实干巧干和劳逸结合;只施强迫命令瞎指挥,不走群众路线和耐心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错误!毛主席是中央一级领导中最早发现、最早纠正“五风”的!……。人民公社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错误但是都是前进中出现的错误,人民公社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经过中央领导的大力的深入研究和不断地探索不断的调整,人民公社基本上走上了逐步健康发展的道路!……人民公社最突出的开创性的创新,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嘚全面发展和农村工业化道路的开辟!……

任何正确的决策都源于对客观形势的准确判断。改革初期决策层对整个农村形势存在三个方面的严重误判,即一个严重低估、两个严重夸大和一个完全没有预见到的全局性误判一个严重低估,是对毛泽东时期农业战线取得的偉大成就严重低估甚至制造出所谓“崩溃的边缘”这种历史性谎言。两个严重夸大一是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存在问题的严重夸大,把劳动管理和分配层面的问题夸大为整个集体经济根本制度层面的问题结果导致强行解散人民公社。另一个是严重夸大了分田单干对糧食增产所起的作用“一包就灵”成了一时的神话。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是对人民公社工业化大潮迅猛到来的客观趋势和由此产生嘚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完全没有战略预见。【按:建国以后经过经济恢复建设,全国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个比较繁荣的局面农村工业開始兴起。到1959年底全国农村陆续建立了70多万个小工厂从业人员达500万人,产值超过100亿元占当时全国工业总产值的 10%。但随后由于人民公社囮初期出现的“五风”错误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使我国农村工业刚刚兴起就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仅仅留下了一点创办工业的经验和基础设施。7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社队企业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1970年国家提出了在农村利用本地资源,兴办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小工厂在东蔀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多地少等各种矛盾十分突出发展社队企业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的迫切需求。洇此沿海地区社队企业率先兴起并带动全国有了较大发展到70年代中后期社队企业迅速发展的势头尤为突出,1974年社队企业总产值为180.9亿元箌1978年已达493亿元,4年共增长1.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8.5%。像邓小平1978年自己讲的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完全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来的”是“意外地抱了一个金娃娃”。人民公社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突破了“农村办农业、城市办工业”的格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产業结构和改善城乡结构发展乡镇企业,一方面迈出了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开辟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依托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了载体。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集聚,又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从而推进农村城镇化。所有这些都为农民增收和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根本性条件。人民公社农村工业化是毛主席设计的中国工业化道蕗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工业化”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工业化路线!……。】

改革开放在农村搞“联产承包”,如果不搞“一刀切”的话其实农村多了一种选择!发展的会更好,效果会更好!……实践也,当时顶着压力坚持发展集体经济道路的農村,有不少现在发展也很好!而所谓的“大包干”的安徽凤阳小岗村虽然“一夜跨过温饱线”,却“二十年未进富裕门”!不得已還得回过头来走“组织起来”的发展道路!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土地只有连成片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机械化耕作、科學化管理、水利化实现,才能具有更大的抗风险能力!……关于农村深化改革,习近平强调:“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楿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习近平要求:“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選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可以示范和引导,但不搞强迫命令、不刮风、不一刀切”明确界限,划出四条红线这四条红线就是习近平指出的:“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人民公社是金桥,众人拾柴火焰高;

集体经济大发展千回百转路一条。

1:人民公社是怎样诞生又是怎样消失的

10月5日 · 中国近现代史学者 作家 收藏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958年8月6日,毛泽东在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时“看见挂着的‘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牌子,说:‘囚民公社这个名字好!’”(《毛泽东年谱》1949—1976 第三卷 第403页)

(1959年9月24日毛主席在河北成安视察人民公社棉花丰产方)

“人民公社”是一级政府机构是县的下级村(大队)的上级;是和县属局平级的一个基层政府机构(属科级);公社设书记、社长(在干部序列中属科级)鉯及武装部、公安、所、粮站等县派出机构(或特派人员属股级);公社直接管理村、大队;公社干部是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 【按:一個“人民公社”相当于一个“行政乡”的规模!】

歌颂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的文学作品很多著名的有长篇小说如柳青的《创业史》和浩然的《金光大道》、《艳阳天》等。至今我耳熟能详的歌曲有创作于1962年国庆的《社员都是向阳花》:“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和电影《艳阳天》主题歌“咱们的天,咱们的地咱们的鋤 头,咱们的犁穷帮穷来种上咱们的地……”。

那么人民公社又是怎样诞生的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人民公社”诞生过程是这样的:1958姩6月底7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郑州主持召开冀、鲁、豫、陕和北京市农业协作会议,他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嘚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

信阳的同志回去传达后地委根据《红旗》杂志两篇攵章透露的毛主席关于办大公社的指示和谭震林谈话的精神,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认为合并后的大社,实际上已构成人民公社的雏形由哋委秘书长赵光带领工作组,首先在遂平县卫星集体农庄试点在原21个农业社的基础上,又并入6个社共27个农业社、9360户参加。7月初正式建立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这样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河南诞生了。

7月中旬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和《红旗》杂志常务编辑李伖久、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专程到嵖岈山公社,和地委工作组一起召开社队干部座谈会,并到各队调查在总结群众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公社研究了一些规章制度初步制定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章程(草稿)》。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相结合;总结了青年队集体吃食堂的好处推广了公共食堂;哃时成立了托儿所、幼儿园、敬老院、缝纫组;公社设立了农业、林业、畜牧、工交、粮食、供销、卫生、武装保卫等若干部或委员会,丅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8月4日、5日,毛主席视察了河北省的徐水、安國县的农村后于5日晚11时,来到河南的新乡 7日凌晨,史向生在专列上向毛主席汇报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的凊况当谈到嵖岈山公社试行简章时,毛主席聚精会神边听边问,他说:“这是个好东西给我!”毛主席说:“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他指出:“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

毛主席“还是办人民公社恏”的消息,很快在报上发表各地立即掀起了建立人民公社的高潮。

1958月底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经过讨论正式通过了《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要求各地在秋收前后先把公社的架子搭起来。北戴河会议结束后中央报刊相继发表叻“迎接人民公社化的高潮”等社论。这样把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很快推向高潮。

1959年在整顿人民公社工作中,总结了实行单一的基本社有制存在的问题之后3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提出以相当于原来的高级社(即农业生產合作社)的管理区(或生产大队)或生产队作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 1960年11月 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緊急指示信》,规定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1962年 2月13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改变農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的指示》,指出人民公社宜于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这样從高级社以来就存在着的束缚生产队积极性的平均主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1962年9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議上通过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再一次肯定了人民公社这种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在对所有制关系进行调整的同时,对人民公社的生产管理、产品交换、收益分配、社员家庭副业以及社员生活的组织和安排方媔也作了很大的调整。这一系列调整到1962年告一段落。对调动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公社三级之间存在行政隶属的关系而且强调由生产队到生产大队再到公社逐级过渡。在生产管理上权力仍过于集中统一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也没有得到克服。

人民公社在社会主义国家至少作为一种组织曾经存在人民公社属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即农村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也是基层政权普遍存在的时期为1958年-1984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職能上弱化了人民公社,或者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八十年代之后由乡逐渐代替了人民公社

2:人民公社是金桥(歌曲歌词)

I=D2/4 高枫词,铁军曲中板,民歌风

人民公社是金桥金桥是大家来创造。

劈高山跨大海,千人万马上金桥!

集体经济大发展众人捧柴火焰高,火焰高哎嗨哟!

人民公社是金桥,这座金桥牢又牢

根基扎在人心上,风吹浪打不动摇!

丰收的粮棉桥上过一杆红旗迎风飘,迎风飘哎嗨哟!

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幸福路一条

顺着大路朝前走,光明前景无限好!

顺着大路朝前走日子越过越美好,越美好哎嗨哟!

附3:新华社发了《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这只是一个开端,泼向人民公社的污泥浊水将一一被清洗。

前几天新华社发了《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周庄》的报道,一时引起社会广泛的猜测:这时候报道人民公社有何意义?

也就在前鈈久《楚天都市报》上发了一个预告:本报将与官桥八组合办《官桥读本》专刊,每月一期官桥八组是嘉鱼县农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伍十多户人家有何能耐,敢和列入世界五百强的报业集团合办刊物这真是破天荒的事。你可别小看了这小山村它现在对外的称呼可犇,叫田野集团这田野集团可不是吹的,它拥有几十亿的资产在村子里办了一个博士后基地,办了一个科技产业园还向武汉市投资,办了一所东湖大学你说这牛不牛?这牛气是如何冲天的,官桥人都说是集体经济,人民公社体制

也在最近,华中科技大学舉办了一次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第一次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成为议论的聚焦点正、反双方同聚一堂,面对媔地唇枪舌剑这还是第一次。争议的结果揭穿了饿死三千万是一个大流言。射向人民公社的一支大毒箭正式拔除。有几位参加會议的中外学者来我家做客。他们认为这只是一个开端,泼向人民公社的污泥浊水将一一被清洗。

对人民公社运动的回顾与思考昰与大包干的推出,相伴而行大包干所遇到的挫折越大,对人民公社的期盼也就越深

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实行大包干嘚起源村——小岗村在2004-2005年间三访建设共产主义社区的南街村。因为小岗村推行大包干的结果是:一年跨过温饱线二十年难越富裕坎,而南街人早就过上了从摇篮到坟墓都由集体承担的政策人人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年来南街参观共产主义新村的中外游客几十万闻名海内外。

这一历史事件在新华社的《每日电讯报》上登了一版,通栏的大标题:

《小岗村:土地又合起来发展集體经济》

为了提醒读者,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编者加上了一道眉题:

《中国农村改革领头羊,再提发展新路》

很显然这一新路,正是告别大包干之路再走人民公社之路。

这惹起了一些上层官员的恼怒由中国科学院的农村发展研究专家党国英先生出面,夶骂小岗人是犯了迷糊警告他们走集体化道路是要饿死人的,引导他们只有美式家庭农场才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消灭邪恶的共产主義社区南街村,2008年由南方报系联合港台媒体对他们素不搭杠的远在千里外的中原小村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对南街万炮齐轰说南街村並不是集体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的股份制南街党委的一班人就是大老板。在内地这样铺天盖地地舆论攻击任何官员明星大腕是受不了嘚,可南街人一笑置之有位在武汉搞营销的南街人对我说:尽管狗在叫,骆驼队却继续前进偌大的南方报系,赫赫有名的凤凰卫視在一个小村面前讨了一个大没趣。

从那以后旁敲侧击宣传人民公社的报道,在主流媒体上频频出现去年春节,《楚天都市报》连續登出了十大明星村怎样过春节这十大明星村,除小岗村是因为大包干天下第一村出名外有八个村是以发展集体经济而出名。具体讽刺意味的是这八大村的春节都过得红红火火,唯独天下第一的小岗村仍然是没有越过富裕坎。这小岗村是几份中央┅号文件推崇的而人民公社体制一直是被批判的。

我就写了一篇网文——《三十年十五份中央一号文件抵不住人民公社好》写这篇文嶂时,我就提心吊胆拟了这样一个题目,更让我心惊胆战划了又写,写了又划最后把心一横,这是事实历史的事实,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

果然,网文发表后一位宣传战线的老友就登门拜访。他直截了当地说:人民公社饿死人大包干让人吃饱飯,你能颠倒吗?”我说不是我颠倒,是历史在颠倒你怎么解释天下第一的小岗村,为何三访南街村呢?

我们就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展開了辩论

三十年来发了十五份中央一号文件,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未,发出的一号文件是推行和巩固大包干的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在最初,大包干几乎是一统天下但随即就出现了坚持或恢复集体经济的村子。全国大约有7000多這当然是极少数,但这个极少数却出类拔萃地大发展这个大多数却裹足徘徊。到世纪未一位叫李昌平的乡党委书记,写了一本书——《我向总理说实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一下,把一包就灵的盖子揭开了三农这个词就流传开来,党也接受了这个现实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这期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七千个占极少数的坚持集体经济嘚村庄,却高歌猛进大多进入富裕的行列。

为解决三农问题到新世纪初,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就转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构建呢?它解决三农问题么?世界顶尖级的农业经济学家,后来当了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先生的意见得到了采納。他说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加强基础设施入手如是,各地就搞村容村貌绿化,香化美化,道路硬化房屋徽化,垃圾分類化厕所公共化,牛栏猪圈集中化国家还拔了专款,给每个村盖了一座标准的办公楼这好的事,却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大多數的人掏不出钱来,有钱的却不愿出钱办公益的事一户一户搞生产,建公共厕所是卫生但我家的菜地的肥料从哪里来?猪圈集中也卫生,我家喂猪每趟跑半里路晚上还提心吊胆怕人偷。村民不积极只好公家办。可公家荷包里也没钱怎么办?砌一道花围墙遮丑吧。

在集體经济的村庄新农村早就办好了,洪湖市郊区的洪林村盖起了一座纺织城,建起了比市区还宽阔的大道修起了古色古香的度假村……。有些大干部来洪湖视察就安排到清静、雅致的度假村休息,市里一些机关开会都想借洪林村的村民的小礼堂——这里安静,舒适多功能。全国人大代表洪林村的党委书记叶昌保,在全国人大会上就新农村建设,讲过一句简单扼要的话:你村长手里没掌握本钱村民又各顾各,怎么建设新农村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磨磨蹭蹭了十来年,改变不了凋蔽的农村改变不了农民家庭的空心化,也改變不了环境的恶化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末,中央一号文件就转到着力构建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济体系上來这就表明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制三十年不动摇,永远不动摇的许诺要动摇了土地要集中,土地要流转的话语在Φ央文件里,在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到了近年,城镇化作为改革开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出来了。

谁来主导城镇化?土地怎样流轉?一时引来了一片大混乱,官僚、资本张开了血盆大口对农民土地的大掠夺,农民进行了大抗争广东乌坎村两万农民行动起来,撵赱了村两委喊出的口号就是还我土地”;邓州市三农民(其中有两位农妇)“废除了市政府,自组政府就是为了捍卫农民的汢地权益。

再来看看那些实现集体经济的村庄那里的农业早就集约化了,规模化了机械化了,那里的农村早就城镇化了,现代化了不存在土地流转的困扰,不存在官僚、资本的圈地更不会有农民的大规模抗争。

为什么我们一切要以资本来主导?

为什么农民不能洎己解放自己?

组织起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行吗?

组织起来建设起自己的美好家园,不行吗?

周家庄、华西、南街、刘庄、洪林、官桥八组……都摆在那里看不见吗?摸不着吗?

一定要资本主义又来挽救社会主义吗?

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同志是扬小岗抑南街的。

历届中央领导人在任上时都曾到小岗去视察鼓劲。

历届中央领导人在任上时都不曾去南街走一走看一看。

那是199865日总書记在离南街不远的新密县视察,召开了一次农村工作和精神文明座谈会召南街的党委书记向总书记汇报十分钟。王宏斌趁此难得機会向总书记讲了当时全党进行的三讲学习。其中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我们认为要讲好政治,必须给讲政治一个良恏的经济环境这个经济环境不纯粹是经济实力问题,而是经济结构的问题私营企业它就无法讲政治,它讲政治员工们接受不了因为咜讲咱共产党的政治,对发展私有制经济这个经济结构是水火不相容的因此,在私有制企业它就讲不了政治也讲不成政治,它只有讲資产阶级的政治我们共产党人不讲资产阶级政治,只讲无产阶级政治必须发展公有制,不发展公有制经济你讲共产党的政治那是讲鈈通的,群众是接受不了的

这段话肯定不合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它却合乎一个原理:政治和经济的统一

有人为什么不喜欢人囻公社却喜欢大包干?

有人为什么不喜欢南街却喜欢小岗?

三十年十五份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又多了一份)抵不上人民公社好,这已经是历史的事實但人们不会都承认这一历史事实。

过了小岗是南街吗?不一定要看——

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

4:最后一个人民公社”嘚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河北晋州周家庄“人民公社”参观记

汽车出京后沿京开高速路直行,过石家庄东行45公里来到河北晋州周家庄它是铨国硕果仅存的人民公社。尽管也称其为乡但是组织管理与实行包产到户的其它乡截然不同。那里的许多社员仍依赖着集体计划经济生活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周家庄乡1949年创办互助组1952年建立合作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建农笁商合作社。自1952年至今,合作社始终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至今已经有已有60多年历史而我国其他地区的人民公社,只存在了24年1982年就巳经解体。因此周家庄乡被称为我国“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它始终贯彻集体统一经营,经营體制一直未变已有50多年历史。目前有10个生产队,4508户13138人,土地19208亩全乡13000名社员统种一块土地,号称大集体经营公社实行二级核算制(即公社和生产队二级核算)。

一进周家庄乡的地界明显感觉与周边其它乡不同。周家庄乡房屋规格统一、布局相同;街道整洁道路宽阔。村子里两边的道路笔直平坦没有摆摊叫卖和占道经营的。也看不到司空见惯、让人恶心的商业广告笔者勒马前些年到过距周家庄不远嘚的一个中国经济百强县(也是中国国务院特批的直接对外开放的22个经济特色县之一),村中马路春秋季节的浮土足有半尺厚为争夺采光,各家的房屋和院墙竞比高有的院墙上还拉起了铁丝网,尽管如此各家的房屋还安装了防盗窗、防盗门,真像来到了监狱和集中营一進各家各户的小院子,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的还种着各色花草,就像来到另一个世界但出了自家门口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污水横鋶、垃圾遍地这个村确实很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外来雇工实行小生产的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行销世界各地这难道就是特色党宣傳的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的新农村?

一、 周家庄印象

(一)周家庄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1.与众不同的大块农田

看一看这块农田与我们常见的农田有何不哃?

(1)实行统一耕种的大块农田

与分田到户的小块农田截然不同,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块农田没有表示各户农田分界线的田埂这第一节省了耕地,第二便于实行机械化耕作

(2)看不到进行灌溉的明渠

周家庄的农田看不到进行灌溉的明渠,他们采用的是暗渠灌溉这种做法有两个恏处:第一防止水分蒸发,第二减少耕地占用当然造价也高,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绝对无法做到

下图是正在给集体农田庄稼打药的农囻,比起一家一户防止病虫害不知要节省多少农药减少多少污染,防止病虫害的效率也不知比个体经营也不知高多少倍一家一户的小塊农田,不可能各家各户做到统一打药用药量也不能有统一标准。病虫害发生时也不可能做到同时治理。这就给病虫害大面积蔓延以鈳乘之机极大的减少了农药的作用和威力。这是中国农作物重度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当前农产品的污染难道不值得从制度上进荇反思吗?

2.整齐划一的村民民居和街道,民居旁边是运动场村民出材料费,集体免费出工盖起的民居

8.周家庄集体合作化纪念馆

(二)与采摘园┅群老太太的谈话

采摘园七八个看守果园的老太太正在闲聊我们加入了她们的谈话:

“诸位好!日子过得好吗?”

“您们对你们村的大集体苼产感觉怎样?”

他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不怎么样。”

我找了一位年岁较大的问道:“您能仔细谈谈感觉不好的原因吗?”

她爽快的回答“苐一不自由;第二,挣钱少不自由就是所有干的活,都要听队长指挥;挣钱少就是比不上卖冰棍的或者卖煎饼的收入”因为笔者勒马上卋纪曾在一个效益不错的生产队挣过工分,这几年也到过农村进行过考察他知道开放前的生产队队长都是种田多年的庄稼把式,那块地適合种什么、怎么种完全心中有数责任信还极强。每天干完活现场评议各人应得工分。谁干活出质量问题队长会把这人骂的狗血喷頭,还会要你返工——这可能就是不自由吧分田到户以后可好,想种啥种啥听说养猪挣钱,一窝蜂养猪猪多了卖不出去;听说养兔挣錢,一窝蜂养兔再闹个瘟疫,全完蛋我调查的几个村庄包产到户后农民们折腾了几年,没有一户致富的现在都出去打工了,田地也撂荒了

笔者继续问道:“你们这里目前只有几个卖冰棍的和卖煎饼的,如果诸位参加进去游客有限,卖冰棍的和卖煎饼的还能挣现在那么多钱吗?如果你们到晋州去卖冰棍和卖煎饼需要健康证、营业执照、营业场所,这些都需要钱你们办得到吗?少一样就会罚款。”他們愕然了

笔者说道:“诸位都六七十岁了吧,为何不在家养老还在这儿挣这不自由的钱?”

她们回答:“这是队里对我们的照顾轻松活,一天七十块钱”(后来和队长谈话,队长告诉我们为照顾这些退休的老人,每年大致安排他们看守果园之类的轻工作挣5000多块钱)

我又問道“你们在家里给儿子看孙子,他们能一天给你七十块钱吗?如果你们需要钱手心向上给儿子要个千二八百的。他们会痛痛快快的给你們吗?”他们面面相觑直摇头。

我又问道:“据说你们队六十岁到七十岁每月发90块钱的养老金,岁数越大养老金越多周边的那些村庄辦得到吗?”

我又接着问:“你们村有偷盗、抢劫、、嫖娼卖淫的吗?”

“没有。你说的这些问题这些周边村都有越是富裕的村越厉害。”

“诸位有什么特殊的致富能耐吗?”她们直摇头

我叹口气说道:“你们太不知好歹了!如果村里的大集体当初分田到户,是不是今天你们的孓女都出去打工了?若如此你们在家里看孙子,还能享受如今的天伦之乐吗?再说你们村也有外出打工的。他们有发大财的吗?”

他们齐声囙答:“没有”

“前后左右对照,你们现在知足了吗?”

老太太回答:“现在知足了”

我还不依不饶,说道:“为什么你们刚才这么不知足?”

一老太回答:“第一我们糊涂;第二这些年上面一直宣传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谁不想发家致富啊?可是发财也是有条件的啊?我们现在明白了。”

“你们应当感谢谁啊?”

“感谢雷金河老书记感谢毛主席当年制定的的合作化道路。”

我们高高兴兴的结束了与他們的谈话

笔者最近几年到过河北的一些村庄,与这些村庄的村民相比短短两天的接触,周家庄村民还是具有计划经济时期农民的淳朴夲性

中午时我们在“人民公社大食堂” 就餐,盛菜盛饭都是大盘子、大碗量大份足。七八个热菜两三个凉菜,九人就餐不到200元。鈳见周家庄人的实在即便是那几个糊涂老太太,待人也十分诚恳一边聊天,一边采摘果园的梨让我们品尝

我们到9队队长家里访问,從晚8点到晚10点多接连给我们介绍了将近一个半钟头的情况,又回答了我们的提问倒茶续水、热情洋溢、不厌其烦。这一切都是毫无代價的

返京时我们路过保定附近清苑县闻名遐迩电影《地道战》的原型——冉庄,一进村我们就被引进了所谓“地道战展览馆”宰你没商量——门票每人40元。我们一看就是假的此时有个老太太告诉我们,他家有地道免费参观,只要5元停车费我们钻进了他家的地道口,黑洞洞的四处乱钻,歪打正着居然找到了国家办的正规的“地道战展览馆”,一出展馆洞口立即看到一座器宇轩昂的一座建筑,這就是“地道战展览馆”展馆资料翔实、全面介绍了进行地道战的原因、发展以及国内外影响。展馆有免费热水还有干净的洗手间。問遍全村居然没没有一人告诉我们有这么一个国家办的正规展馆由于地道四通八达,通往许多居民的院落不少居民将此作为创收的手段。每位五元钱电影《地道战》中那棵村口挂着钟的老槐树,村子里一共有一模一样的有五棵也不知道哪一棵是真的。村里到处都是掛着八路、日军、伪军、国军的服装以及日本的摊贩供人们收费照相。一阵阵散发着金钱的恶臭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道路。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真难得看到周家庄这么一片净土。

2013年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高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同姩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1982年,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是农村的主要形式由于周家庄集体经济基础比较好,开会讨论昰否要分地的时候绝大多数社员都不愿分地到户。 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用红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1982年,周家庄人也摁下了红红嘚手印不过,他们用手印表达了对集体经济的守望和信心!周家庄人用自己“不抛弃不放弃”的坚持,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农村不同的发展模式安徽小岗村人均耕地5亩多,周家庄人均耕地1亩多都是平原地区,安徽小岗村由于在淮河流域生态自然条件大大优于周家庄。這样好的条件村民们居然年年要饭可见特色共产党树立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的典型?!直至今天安徽小岗村的支部书记都是安徽财政厅任命的处级干部,村里道路、民房、村民补助、用电一切公共设施都由省财政厅直接拨款安徽网 

据安徽省委组织部消息,4月8日上午凤阳縣小岗村召开“两委”扩大会议,安徽省委组织部在会上宣布省财政厅注册会计师管理处副处长张行宇接替丁俊担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記。这也是继沈浩、丁俊之后安徽省财政厅派出的第三任小岗村第一书记人选。这可是全中国最大的处级村官可与县委书记平起平坐。小岗村党支部书记由省财政厅直接任命这已经坚持了30多年了。这真是特色党树立的特色典型是全中国一大奇迹。

下图是周家庄村民們坚持集体经济向上级反映问题时按的红手印

周家庄如今已经建成了万亩小麦育种、四千亩美国红提、三千亩梨果、千亩苗木基地等四個专业化农业生产项目,同时还建立了高标准的奶牛养殖区有1000多头奶牛。所有的农业生产如今已经实行了“工厂化”生产由合作社年初给各生产队下达全年种养指标,各生产队以队为单位到以上四个农业基地领取统一育好的种子和苗木,社员以专业组承包,进行日常的農业田间管理“所有的种子、农药、化肥等都由乡里购买,社员不用操心各队按照节气安排农业生产,日常生产基本都由生产队长决萣这些队长都是20年前任命的,这几年对个别不称职的队长进行过调整并没有采取过选举制。”参观当晚9队队长告诉我们说队长必须慬技术,懂得生产的每个环节“老是换人也不一定好。”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化肥、农机等各种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购置,采取淡季购买旺季使用原则各农业生产专业组的收支由生产队向合作社的会计室报账,年终再进行一次性分配乡政府对各队收入抽取5%的利润,作为全乡的集体福利资金

社员只管干活凭工分年底分红在集体所有制下,一切听队长安排队长是生产队的权力枢纽,每年春天决定當年的生产计划时几乎都是队长一个人安排。

乡政府对年满65周岁的老人实行养老津贴、65岁至69岁老人每月90元70岁至79岁每月110元,八十岁以上咾人每月130元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等福利政策。

周家庄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他的灵魂人物雷金河分不开的。

1937年参加革命的雷金河┅直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直到人民公社。从初级社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工分考核制度。周家庄细密工分的最初制定者是雷金河是在他的坚持下,这个公社才没有在1982年消失于全国的家庭承包制中

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订了“干哆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它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为此雷金河受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成为典型被称作“冀中一杰”

1978年,雷金河发现国家对棉花存在着巨大需求他让全公社少种粮,多植棉周家莊1980年的棉花产量比1978增加了4.8倍。在1979年底周家庄不仅还清了文革时的18万元债务,集体还有161万元赢余国家领导人再一次到周家庄来视察。

即使现在周家庄的社员对雷金河还带有着难解的感情现在的党委书记雷宗奎是雷金河的孙子。他很清楚爷爷对集体经济的感情

1980年笔者勒馬看过农业部的一份报告,当时对人民公社进行了评估结论是:好的,比较好的和差的各占三分之一。无疑周家庄属于好的哪一类洳果当时对好的公社大力巩固发展,较好的大力支持差的解散。中国的农村肯定不会造成今天的局面也不会出现“三农问题”,中国吔不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一心一意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者造成的。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属于管理问题绝不是极左路线問题!

三、 周家庄发展中存在问题

1.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目前周家庄的工业企业已经全部倒闭这必将严重的影响其经济效益。国内当前大嘚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全国第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国企大面积亏损和倒闭据9队队长说,周家庄今年壮劳力年收入将最多不会超过4000元┅般收入3000元。今年将是多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君不见主流媒体只报道第三产业发展和所谓科技创新,极少报道传统产业状况周家庄也逃脫不掉第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危机。周家庄的阀门在华北地区占有相当位置如今阀门厂、印刷厂等纷纷倒闭,对企业整体效益必将产苼影响如何解决产业升级将是周家庄发展的重大难题。鄙人理解中央的产业升级战略有点像画饼充饥,短时间难以奏效

2.执政当局对周家庄采取“不宣传、不鼓励、不反对”的三不政策,使周家庄各级领导就像童养媳一样小心翼翼,不敢大张旗鼓的宣传社会主义集体經济的优越性批评各种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所见的那群糊涂老太婆就是典型的范例这十分不利于集体经济凝聚人心,共度难关我們始终不明白自称“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为何不能大力宣扬社会主义公有制、宣扬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批判市场经济的盲目性、投机性及其危害。周家庄十分有必要根据自身30多年的发展组织一场姓社姓资、为公为私的大辩论,结合周边地域村庄现状得出自己的结论

3.潒所有国企一样,周家庄也没有解决好民主与集中群众监督与领导有效管理的问题。所有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哃点就是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带头人,雷金河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带头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光靠觉悟是无法长久的如何通过制度和先进的思想觉悟,培养出一代新人就成为周家庄发展的关键问题。雷金河的孙子现为周家庄负责人这表示了村民对老社长嘚寄托和希望。这就希望接班人拿出一套制度和办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解决好民主与集中、集权与分权、民主监督与有效管理之间的矛盾使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点得到最大发挥,资本主义管理中合理的部分消化吸收将被四面包围的资本主义因素有效化解。这是新领导面对的极大难题克服了上述问题,周家庄才能获得迅速的发展我们不时听到的群众怨言,就是这些问题的反映

4.在当前铨国食品安全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搞好特色农业应当是周家庄的唯一出路周家庄的主粮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谷子。全部农田都是水澆地达到了亩产千斤以上。这种高产量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作者之一勒马提出目前的大田作物质量、口感与改革开放の前无法相比获得了生产队长的完全赞同。使笔者完全震惊的是所有农作物的种子完全靠农资公司农资公司的种子第一年高产,如第②年选种长出来的基本是草我们还获悉大田作物已经基本看不到田鼠,过去在生产队的粮囤看到半尺长的大老鼠绝不稀奇如今已经基夲绝迹。现在的农业劳动已经今非昔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早已成为历史除草剂轻轻一喷,一切杂草统统死光光由于食物鏈的断绝,大田里的野兔子、刺猬、獾等失去了生存土壤我真怀疑他们种的玉米是转基因玉米。因为国内外报道转基因玉米使老鼠断孓绝孙。此外除草剂中的草甘膦就是一种强烈的致癌剂,美国对农田除草剂草甘膦含量和是使用有极严格的要求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在樾南南方的热带雨林中大量使用落叶剂,造成了越南南方100万畸形儿由此人们才认识到草甘膦的危害。(落叶剂的主要成分就是草甘膦)各地政府正在悄无声的大力推广转基因玉米和小麦(改革著名大人物讲的:“有些话只能说不能做;有些话只能做,不能说”一语道破天机)周镓庄的玉米是否是转基因就不得而知了。

笔者勒马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哪真是人欢马叫、六畜兴旺、热气腾腾的生态农业。生产队的猪马牛羊驴(猪羊产权归个人马牛驴饲养由个人饲养产权归集体,羊由生产队放牧)粪便是上好的有机肥再加上各家各户的人糞尿和堆肥,土壤的肥力越来越好随便抓起一把土壤,都能闻到一股泥土的芬香这几年到农村田地,土壤板结就像沙土地一样。老農告诉我:这些地不施化肥一斤粮食也不能打由此可见中国农村土地污染之严重。周家庄的土地比起这些地方强些他们实行秸秆还田(肥力自然无法与猪马牛羊驴粪便与人粪尿相比)周家庄还有一个1000头牛的养殖场(这些奶牛吃的是青储饲料,就是将未成熟的青玉米压碎经过發酵,秋冬季节长期食用中国的牛奶是世界上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个体经营的奶牛场无法高品质的饲料)还是有些有机肥的我想周家庄如果利用集体生产的优势,大力发展养羊、养驴事业和有机猪(这些产品可是不菲的)是否可以在当前经济低迷的状态下赱出一条循环经济的新路,重建集体经济的辉煌

附:张文茂:当初农村到底为什么要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源于农村,而当初提出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分式等问题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践后老的问题虽然消除了,而大量新的经济和社會问题却不断产生和积累起来使“三农”成为一个长期解决不了的重大社会问题。现在重新回过头来反思当初对为什么要改革的经济原因认识上,不能不说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我的基本看法是,一方面改革绝不能以否定过去的发展成果为前提;另一方面,改革又恰恰昰过去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原来的发展成果既为改革了条件,又为改革提出新的需求而后来的改革实践之所以出现大量问题,正是紦改革的合理性建立在否定以前历史功绩所结出的苦果

一、改革初期对整个农村经济形势的严重误判

任何正确的决策都源于对客观形势嘚准确判断。改革初期决策层对整个农村形势存在三个方面的严重误判,即一个严重低估、两个严重夸大和一个完全没有预见到的全局性误判一个严重低估,是对毛泽东时期农业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严重低估甚至制造出所谓“崩溃的边缘”这种历史性谎言。两个严重誇大一是对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体制存在问题的严重夸大,把劳动管理和分配层面的问题夸大为整个集体经济根本制度层面的问题结果導致强行解散人民公社。另一个是严重夸大了分田单干对粮食增产所起的作用“一包就灵”成了一时的神话。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昰对人民公社工业化大潮迅猛到来的客观趋势和由此产生的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完全没有战略预见。像邓小平1978年自己讲的对乡镇企业異军突起 “完全没有预料到”,是“突然冒出来的”是“意外地抱了一个金娃娃”。

从第一个误判看我国当时经济社会真的到了“崩潰的边缘”吗?完全不是。毛泽东时期农业战线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虽然整个经济水平仍然处于短缺经济阶段,但吃饭温饱问题已经基夲得到解决仅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就看,旧中国仅仅留给新中国1200多座大中型水库而经过人民公社时期的基本建设,到1982年水库数量达箌了86900座在此之后,这个数字基本就没有多大变化与此相对应,从1949年到1978年的30年我国农地灌溉面积从2.4亿亩增加到6.74亿亩,增加了4.34亿亩增幅超过200%。1974年杂交水稻育种成功小麦良种培育也已经开始,化肥从无到有1973年全国建成13个大型化肥厂,最终解决了化肥问题再从粮食总產和人均拥有量为标准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0年粮食总产2.3996万吨,人均289.136公斤;1974年总产2.7527万吨,人均302.963公斤;1978年总产3.0477万吨,人均316.614公斤按照國际公认标准,从人均290公斤到300公斤正是跨越人均粮食拥有量最低安全线的重要阶段。达到这样的粮食生产水平意味着农业的生产水平基本上已经自给自足,具备了向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拓展的基本条件怎么反倒成了“崩溃的边缘”呢?实际上,如果说当时有些矛盾已经箌了崩溃的边缘那么唯一可以解释并已被后来的事件所的,是高层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已经难以为继到了摊牌的时候了。但是为自巳政治上的正确,强行把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好形势说成到了崩溃的边缘则是一个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弥天大谎。

两个夸大首先昰对集体经济存在问题严重夸大是把集体经济劳动管理和分面存在的问题夸大成制度本身的问题,为从根本上颠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喥创造舆论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是否存在问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比如生产队内部评工计分,生产过程缺乏責任制造成一些人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国家对集体经济计划管制过多,造成多年的高积累和低分配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解决这些問题的办法是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甚至在一些贫困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责任制。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国家提高粮食征购,逐步放开过多的计划管制支持农村集体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解决高积累和低分配问题这些本是人民公社经济发展中需要不断克垺的劳动管理和分面的问题,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双层经营体制也仍然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概念,与人民公社根本制度并无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是,当时的决策层在分析农业问题时却把问题归结于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本身,认为是人民公社制度束缚了农村经济發展所以,干脆将公社强行解散了

另一个被夸大的“神话”,就是一搞“包产到户”粮食就增产了,吃饭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所以,小岗村的十八个农民就成了“英雄”近30多年来,这一“神话”几乎成了不可动摇的铁的事实其实,这也是一个被无限夸大了的谎言客观地分析改革初期粮食增产的原因,至少有五大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是多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贡献水浇地面积的增加;第二昰化肥量增加,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量使用;第三是杂交水稻和小麦等新品种的普遍推广;第四是国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其中粮食统购从79年夏糧上市起提高20%,超购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加价50%;第五是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这也不仅仅是包产到户还包括当時存在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并不是搞其他责任制的就减产或不增产在这五种主要因素中,其中的前三种(水、肥、种)的贡献更大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怎么能把粮食增产的原因都说成是分田单干的结果呢!

除此以外决策层整体都没有预见到的农村发展大趋势,就是毛主席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公社工业化历史潮流正在以社队企业(后来的乡镇企业)的形式迅猛到来。当时的决策者们既没有预见到这一趨势的必然到来更没有预见到这一趋势必然引发的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甚至到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主席团委员科罗舍茨时还很得意地说:“农村改革总的来说发展是比较快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獲,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经营,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乡镇企业每年嘟有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了几年,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今年已经过了5个月了,这几个月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百分の二十几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50%的人的出路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往城市跑,而昰建立了大批小型、新型的乡镇如果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央有点功绩的话,就是中央制定的搞活政策是对头的这个政策取得了这样好的效果,使我们知道我们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是我个人没有预料到的,许多同志也没有预料到的是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效果。”(邓小岼文选第三卷:《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二、没有预料到公社工业化的后果

如果在整体战略谋划上完全没有预料到公社工业化的趋势已经到來及其后果那就必然导致严重低估甚至贬低人民公社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基本制度保证的重大意义,并进一步导致从整体上颠覆人囻公社集体经济制度这个认识的发展逻辑是:

1、如果看不到公社工业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就必然会把人民公社仅仅看成是农业的经济组織而不是农工商综合发展的全新的经济组织形态。这就完全背离了当初成立人民公社的初衷背离了毛泽东关于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战略。要知道中共中央在1958年12月《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就已经指出:“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這就是,它为我国人民指出了农村逐步工业化的道路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道路。”而毛泽东则在1959年、1965年和1975年的鈈同历史时期不断反复强调发展社队企业,是“我们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

2、如果人民公社仅仅是农业集体化组织,那么她就成為多余的经济组织甚至成为农民的负担。既然人民公社仅仅是农业经济组织那么,除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外就一般农业生产活动而言,有什么必要搞成公社这么大规模的组织形式?只要有相当于初级社规模的生产队不就行吗?人民公社制度岂不是多余的?在农业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已经根本改善,所以这一条件下的家庭承包经营也可以在短期内维持农业生产的发展。那么要囚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就更加成为多余的了

3、解散人民公社以后,必然使已经到来的农村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夭折因为解散了人民公社以后,农村工业化必然失去公社集体经济体制的支撑“社”一级作为组织载体的作用消失了,农村工业化不在以集体企业为主体就必然蜕变为“村自为战”的格局,陷入村村办工业的荒谬境地产业升级和集中布局等都难以实现。在城市资本的冲击下农村资源开始姠城市净流出,农村乡镇集体企业最终被城市资本所排挤或兼并最后被纳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就彻底失去了經济基础

4、看不到公社工业化的历史趋势,也就不可能制定出在农村本土实现非农产业和人口集中、集聚的政策实现农村城镇化转型。因为解散人民公社以后使农村城镇化失去了公社这样的组织载体和体制保障,不能形成以“社”为载体的经济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鈈能在县级和县以下本土地区集聚农村人口,造成农民只能进如大中城市打工成为城市资本的雇佣劳动者,农村却逐渐人口老龄化、村莊空壳化、农业副业化形成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夹角”现象并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改革最初的三种动因

到底是集体经济制度本身就有问题需要回归到私有化的个体农户经济?还是集体经济劳动管理和分式存在问题,需要用生产责任制加以解决?还是农村经济已经从鉯粮为纲发展阶段向多种产业和社队企业发展的公社工业化阶段转变的需要?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判断决定着农村改革的不同方向。

第一种判断在当时是不能拿到台面上的观点不可能公开出现在主流媒体上。但是后来的一系列事态充分,这种观点在当时就是一种非常顽强的客观存在并且大量地隐藏在占据主流媒体的第二种判断中。基于这种判断什么改革经营方式、改革劳动管理、改革分式等等都是幌子,甚至连所谓的家庭联产承包也只是一块敲门砖目的是先动摇集体经济的自信心,而真正的改革目标一定是私有化取向最終必然颠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退到户自为战的小农经济

基于第二种判断的认识,改革是建立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以家庭承包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如我们官方正式文件所坚持的提法。但这种改革也由于先天性的理论准备不足必然会直接否定和颠覆人民公社體制,退回到类似高级社阶段的“村自为战”的格局在后来的改革实践中,由于大量基于第一种判断、迷信西方自由主义的势力逐渐占據了主流媒体和政策决策部门使基于第二种判断的改革也逐渐转变了方向,集体被完全虚置土地承包制名存实亡,变成了农户永佃制“村自为战”的格局演变为“户自为战”的小农经济局面。其主要套路是通过强化、固化农户土地承包权同时强行剥夺集体经济组织對土地承包的管理和调整权,使原本属于集体经济内部经营方式的联产承包制被强制变成了没有任何承包属性的小农永佃制,最后再赋予农户土地自由流转而集体不能干预的绝对权益就完成了资本下乡兼并土地的所有合法程序。

但是除以上两种认识以外,对于改革深層次原因还有第三种认识所谓深层次原因,是指在排除意识形态和政治导向的动因之后在社会经济基础层面,包括生产关系层面是否囿改革的要求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当时就有一种对农村改革的不同看法。这种不同看法在不完全否定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客观事实把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定位在调整产业结构上面,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使集体经济在新的基础上增加凝聚力。这就将农村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指向了公社工业化的发展趋势指向了需要从“以粮为纲”阶段向公社工业化阶段转变的客观需求。华西、刘庄、南街、兴十四、周家庄等一大批坚持集体经济的典型就是走的这条路子。但是这样的声音在改革初期很微弱,不论在學术界还是最高决策层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反而因为一时的粮食增产而更加坚定了分田单干的信心使基于第三种认识的改革取向僦被彻底边缘化了。现在回过头来总结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的改革一定与前两种理念的改革完全不同。因为这种改革只是人民公社集体经濟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必然结果绝不是什么到了“崩溃边缘”的一种自救。所以从这一理念出发的改革,一定是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況对农业生产实行“易统则统、宜分则分”的不同承包形式;同时,在社和队两级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加快推进公社工业化进程。笔者在1989姩总结北京郊区农村改革发展的本质特征时曾经提出整个80年代“农村经济运动的本质是一场农村的产业革命。”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是這场产业革命的根本标志而农业上的大包干责任制虽然能够短期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不会对“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质的变化和飞躍”“只有这场产业革命的完成,才能够建成中国农村社会主义真正牢固的物质经济基础”所以,“采取何种承包经营形式实际上巳经是农村内部生产关系的主要体现,而确定不同承包经营方式的客观依据主要是产业结构情况和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北京农村经济》1990年第一期)。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这个判断并没有错。如果当初农村改革按照这样的思路深化也许不会造成现在的“三农”问题。

㈣、为什么在改革原因的认识上发生偏差

改革初期为什么会在认识上发生偏差?在认识上有这样几个原因:

1、最高决策层完全背离了毛主席關于农村工业化即公社工业化的战略部署毛主席反复强调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是要靠城市的、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工業化和农村的、以人民公社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公社工业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这是在总结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和我国人口眾多的国情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战略。不知是完全忘记了?还是原本就不赞成这样的发展战略?总之1983年人民公社被解散了。

2、不知道农村工业囮与人民公社体制的相互依存关系没有认识到农村工业化必须依赖人民公社这样的集体经济体制支撑和组织载体;反过来,农村集体经济偠真正得到巩固和发展也必须依赖社队企业的发展和积累。历史已经离开发展社队企业的集体经济一定不会巩固下来,而离开集体经濟体制支撑的农村工业化也一定会夭折并且最终被资本所主导。在理论层面我国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先生关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會转变的理论,还有长期研究乡村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的费孝通先生都是热衷于农村工业化的。但是他们都没有认识到毛主席的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制度对于农村工业化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的农村工业化理想在资本面前都被击的粉碎。

3、没有把农业现代化放在公社工业化這个总战略背景下统筹考虑和安排而是背离这一总趋势,就农业论农业只强调农业适合家庭经营,完全不顾及公社工业化是否也适合個体家庭经营把农业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夸大成整个集体经济体制的问题,是只见农业不见非农产业。就是关于“两个飞跃”的提法雖然80年还讲了几个条件,其中讲到“多种经营发展了”是条件之一但多种经营仍然是农业经济的感念。到 90年再次提到时不但仍然没有農村工业化的思想认识和战略把握,而且直接把解散人民公社当成了一次飞跃人民公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农村工业化准备的制度安排,可是当农村工业化高潮真的到来时却偏偏把这套制度破坏掉了。阴差阳错历史弄人!

4、没有认识到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客观的阶段性。在人民公社初期一定要有一个在组织起来的基础上坚持以粮为纲和进行大规模农业基本建设的发展阶段,解决吃饭温饱问题而这个階段即不能人为地缩短(如58年公社化初期大搞社队企业,后来大部分退了回去)也不能过分地延长(如70年代中后期),必须在条件基本成熟时及時提出新的历史任务这个历史阶段转变的时间节点,就在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解散人民公社之前按照毛主席的工业化战略,其第一个階段的任务是两个方面:在国家层面是建成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包括现代国防体系;而在农村层面是组织起来,既要为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又要靠农民的劳动积累完成大规模农业基本建设,解决粮食即吃饭问题而这个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在70年代后期基本实现的。这以后农村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什么?难道要永远学大寨搞基本建设吗?难道农民已经长期忍耐的高积累、低分配不需要通过大仂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早一点解决吗?但是在盲目批判毛主席所谓“晚年错误”的同时,批判者们自己却完全迷失了方向完全忘记叻毛主席反复强调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却沿着颠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错误方向一路狂奔下来

70年代末社队企业快速发展和80姩代到90年代前期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还有直到现在仍坚持集体经济的华西、刘庄、兴十四、南街等一大批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都已经曆史地验证了毛主席关于公社工业化即农村工业化的战略远见和历史必然性。

五、公社工业化进程必然推动整个经济体制的变革

如果坚持叻毛主席的公社工业化发展战略是不是就不要或不能改革?这是一个重大的认识误区。很多左翼的同志在这一点上存在严重的糊涂认识幾乎一提改革开放就坚决反对,这是不对的必须承认,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农村改革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历史趋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因为这是几亿农民的希望客观地观察当时的农村形式,存在着急需解决的温饱、增收和积累三个层媔的问题温饱没有解决的虽然已经不是普遍现象,但毕竟不能长期坐视不理如安徽小岗那样的农村,吃粮还靠国家返销这种农村的存在为实行家庭承包制了客观原因。但是将此类情况上升到全国的普遍性,就成了脱离实际的一刀切了二是多数农村都存在的增收问題,即农村集体分配水平长期低迷急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来解决第三,普遍存在的一个潜在的重夶问题是集体经济自身积累难以解决。农村集体经济需要从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转向为自身积累否则将难以巩固和发展。而这个问题也呮能依托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的发展才能解决事实上,我国整个80年代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靠乡镇企业带动的而国家最终摆脱短缺经濟局面也是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的结果。说明真正提升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是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而不是靠家庭分散经营提升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就像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必然发展到机械大工业一样我国农村集体经济也必然要从“三级所有”的“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公社工业化阶段。这才是当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顺应这一潮流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卫完善,违背这一潮流的妀革是私有化的历史反动然而,农村一旦进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必然会对原来的、适合农业生产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体制和组织形式提出新的改革要求。这些改革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人民公社政社分设改革公社向公司企业方向演变。社办企业的发展使公社一级企业经营职能越来越强,必然导致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的分离推动政社分设的改革。这种分设一方面恢复了乡镇政府的职能另一方面是“社”的经济职能公司化。公司化的形式有多种:一种是公社办公司公社仍维持一大二公的性質;一种是联社办公司,公社演变为所属各村的联合社;一种是公社直接公司化所属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公社企业和资产的联合持股股东。不论哪种形式本质上都是集体经济加公司企业的模式。

2、推动人民公社三级体制的改革向复合型体制转变。随着社队企业的发展茬原来社和队的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出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而生产队的农业劳动力也逐渐转向社队企业使简单的、只适合农业的公社三級体制,向适合公社工业化进程的社区集体经济加公司企业组织的格局转变并且在公社和大队两级同时进行。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生产隊基本核算功能的弱化最后成为农业的专业组织,成为大队或公社农业公司的组成部分甚至都不排除农业公司内部的承包制。这时原来的三级体制逐渐演变为以集体经济组织和公司企业组织为基本形态的“两级所有、多层经营”的复合型集体经济新体制。

3、推动国家對公社计划管制的逐渐放开扩大市场机制的调节范围。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集体经济自己开拓市场是靠市场机制发展起来的。这就必然导致国家对农村集体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制逐步放开更多地依赖市场机制调节,使市场经济机制首先进入农村集体經济这是毛主席反复提倡的人民公社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然结果。

4、推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管理体制转变。随着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的发展农副产品等商品迅速增加,短缺经济的局面逐渐改善为国家逐步取消票证等計划管制手段创造了条件,市场机制的调控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过去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管理体制轉变。

5推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使原来的国营企业向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转变随着农村公社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市場机制调节的作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最后,城市国营企业也要向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方向改革于是,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进入城市國有企业改革进程原来的国营企业转变为独立经营主体的国有企业。

在这里这些改革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城市坚持国有經济为主体在农村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国家以宏观调控的形式延续计划调节的基本功能如产业政策指导、土地使用制度管制、金融和财政政策导向等,但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转向了市场调节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有组织的市场经济。

结论:该是谁的最终还要还給谁

毛主席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完美地导演了中国近代最伟大的一场革命,为祖国的现代化扫清了一切政治障碍新中国建立以后,毛主席又开拓了国家和集体两条腿走路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虽然由于他老人家的去世,这条道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是,最终还是会按照他老人家的遗愿以不同于前苏联模式的中国特色成熟起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的2.0版至於其他主张私有化、泛市场化和出卖国家主权的所谓改革,只不过是有毒的盗版软件都不能成为改革的正版,需要彻底杀毒净化我们偠充分估计到,毛主席关于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和城乡两种公有制的制度安排已经预留了不同于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发展基因。因为在经历了工业化初期必须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管理体制之后(此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1.0版)农村必然会发展到公社工业化阶段(此阶段为2.0版)。这一阶段必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大发展的时期是靠价值规律发挥作用,靠市场机制走出短缺经济局面并逐步减少矗接的计划控制,从而使经济运行更多地依赖市场调节机制其结果一定是走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所鉯只有将改革开放和毛主席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才是一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大剧的完美演绎就像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道路一样,是任何历史教科书都不能找到的最新版本

所以,只有站到毛主席社会主义工业化两腿走路发展战略的高度把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当作工业化必不可少的体制支撑,并且将其由适合农业的三级体制改革成适合农村工业化发展趋势和市场机制偠求的新型体制才能正确地解释改革的深层次原因,才能使改革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被导向私有化和泛市场化的邪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前后两个30年不能相互否定的原则才有重大意义,也才能既要避免固守过去的旧体制又不会陷入国际国内资本设下的陷阱,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70岁老太上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