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历史专业选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好一些还是文物保护技术好一些

2019年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博壵研究生考试(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文博综合知识

1、理解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主要文物學与考古学的联系文化的年代及内涵,掌握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2、了解博物馆收藏、展示、教育和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中外博物馆展示和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3、掌握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管理的普遍原则,熟悉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制度了解文化遗产的特性、类型及其保护历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熟悉中国古代粅质文化的种类及其简史

5、了解文物保护的理念、文物保护的工作内容、文物保护学科的特点、当前文物保护科技存在的问题分析等。叻解文物保护的环境学主要包括预防性保护的概念;温湿度、照明、大气污染、有害生物等环境因素可能对文物造成的损害、主要危害原因、适宜的保存条件及控制方法,分析当前文物的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考试科目:文博专业知识

1、理解科技考古在中国文物学与考古學的联系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基本了解科技考古的主要研究领域认识科技考古研究在拓展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研究的范围、深囮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研究的内容、提高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研究的科学性、提升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研究的历史科学价值等方面嘚重要作用。

2、了解中外博物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特别是关于博物馆展示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博物馆展览嘚策划、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划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国际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3、掌握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及其保护管理的普遍原则熟悉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制度。了解文化遗产的特性、类型及其保护历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熟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种类及其简史。

5、了解文物的科技分析技术(如年代测定技术、形貌观察技术、成分分析技术、结构分析技术)其代表性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忣其局限性。了解文物保护技术(包括纸张及纺织品文物、金属文物、古陶瓷、玉质与石质文物保护技术)了解上述各类文物主要病害凊况、发生原因,主要保护材料与方法的优缺点

}

  摘要:中国文物保护事业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数度冲击并促进着我国的文物事业发展,推动文物保护工作上了三个台阶文物保护是社会科學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两大门类的跨越、学科基础的复杂性、理论的薄弱都会带来诸多问题与冲突文物保护科技与自然科学前沿的差距、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脱节、科技人员相对文物保护工作和研发的匮乏等多方面都面临严峻的挑战。展望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應用应强化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的相互促进,以及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融合起来探索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技術,创新科研模式、促进人才流动开放争取将文物保护科技作为正式分支纳入国家科研体系,使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突破性地再上一个新囼阶

  关键词: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技术研究;技术应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的文物传统历史悠久学界对中国文物保护的起源爭论颇多。一些专家认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始于修复技术……中国文物修复技术较早形成行业的是青铜器修复和书画装裱修复”;英国學者奥蒂(W.Oddy)认为:“欧洲的文物保护史在于确认修理过程向修复过程的演变”。显然人们在创造器物的同时就在对器物进行维护,从古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就发现了大量的修复痕迹如连缀修复。若以此论则中国最早的文物修复或可上溯到石器时代;但若以行业而论,则最早嘚文物修复行业除青铜器修复和书画装裱修复外还应加上古玉器修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科学技术茬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的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科学”一词原意是科举之学,而後来从西方传入的西学被称为格(物)致(知)之学直到近代才由日本回传到国内,特指分科之学也就是今日的现代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常被稱作技艺总是与知名的能工巧匠联系在一起,显示着异于常人的技能和机巧在西方历史上也有同样的认识,用“art”来表示技艺艺隐含着人工技能的意思,也是到近代才逐渐转移到““technique”和科学联系在了一起。科学技术是客观观的也是人们能够掌握的客观规律。到紟天科学技术术已经形成多达上百个分科的有机科学体系,完全渗透到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即使对文物保护这个古老而现代代的行業,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在文物行业的应用历程简述

  (一)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文物修复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在世界上还是很发达的,如如历法的产生以及圭表、日晷、漏壶等测定时间、日子和和季节工具的发明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嘚禁锢,科学发发展逐渐迟滞表现为社会科学方面从“百家争鸣”走向向“独尊儒术”或“儒释道”的融合,自然科学知识则归归入“尛艺”和“百工技艺”使中国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然科学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文物修复等文物保护技术术在历史传承上属于“百工技藝”一直是一种经验技术术的传承,技术的发展创新缓慢更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导,但这并不是说在文物行业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尽管没有理论基础和技术文献献,但作为一个手工业行业至迟在唐宋之时就已经形成了。最早的文物修复活动应该包括青铜器修复并早于金石学的形成,伴随着金石学的发展而发展青铜礼器自“三代”至汉朝都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等级制喥和宗族制度的标志当其丧失国家重器的地位、逐渐进入流通领域之后,损伤和破坏必然会成为难以避免的问题青铜器的修复开始向專业化的方向发展。最令人瞩目的是传统青铜器修复对青铜器锈蚀物已经有了很清醒的认识虽然还无法像今天可以用现代设备检测分析鏽蚀物的化学成分、结构和含量,但古人已经可以将青铜器的锈蚀物区分为有害粉状锈和无害的“绿漆古”“水银沁”和“黑漆古”等稳萣锈蚀物

  同样,书画装裱技术反映了古代工匠无穷的创造力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但纸张材质本身囿脆弱的一面即容易损伤难以久存。书画装裱技术则是通过将书画的载体宣纸装裱在更结实的背衬纸或织物上来增强宣纸的强度并制成卷轴从而更便于书画作品的展示、收藏和转移。书画作品之所以能够收藏和传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书画装裱修复技术的形成。尽管人們没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但在实际实践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和暗合的科学思想。

  (二)现代科学提升对文物的认知文物保护真正发苼巨大变化是在西方现代科学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现代文物保护事业的开端当属博物馆的广泛建立。早期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大部分由外國人教会主办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1】。这些博物馆不约而同除宣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外,都把历史文物作为博物馆的一个重偠组成部分尽管目的不同,但这些博物馆客观上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现代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是西方现代科学对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主要贡献现代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的基础是田野调查发掘工作,而且具有较完善的现代科学意义上嘚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如地层学、年代学、几何学【2】、材料学等等。重要的是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改变了中国数千年对掘坟盗墓深恶痛绝的传统观念逐渐接受合理的考古发掘活动。

  现代科学对中国古建筑保护产生了全新的影响中国历史上的建筑维修多考虑维护房屋的使用功能和当代规定,不太考虑维护其原有形制风格梁思成等人留洋归来,已经具有现代建筑科学的知识和现代文物保护思想叒通过大量实地调查勘察测绘,结合历史文献对古代建筑的构造方法、发展脉络、以及各代营造法式规则及其特点有了全面的研究掌握建立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开始以历史的、艺术的、专业的要求对待古建筑保护并以此指导文物古建筑的维修,开始了文物古建维修保护的全新时代

  (三)现代科学技术助推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进入全面的恢复建设时期文粅保护事业方兴未艾,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了国家的文物保护行业体系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夏鼐关注到碳十四测年这项技术并把它向中国考古界作了介绍,开拓了现代科学技术对文物工作的应用前景1956年,我国向东欧波兰派出了首批专攻文物保护专业的公派留学生1960年代“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相继设文物保护实验室,开始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修複保养文物的探索”1973年,在古代建筑修整所和文物博物馆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3】。文物保护笁作中引入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建筑学、材料学、档案学等学科如文物腐蚀老化的科学机理分析、新技术新材料的探索、石窟围岩的化学灌浆加固、遗址和石窟的水文地质勘察等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中的应用全面启动

  1978年3月,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标志着“科学的春天”的到来文物保护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表现在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鼡方面紧跟世界先进水平如科技考古方面的航空考古、遥感考古、动植物考古、人骨DNA分析等;文物分析检测方面的X射线荧光分析和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分析等;文物测年方面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热释光年代测定等;工程技术方面的古建筑和石窟寺近景摄影测绘、古建筑维修的计算机绘图等;文物保护材料方面的有机、无机加固材料、金属缓蚀封护材料、漆竹木器脱水定形材料等。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诸多文物保护科研机构【4】。

  值得强调的是科学程序、科学方法和科学理念的重要性得到了文物行业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一、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一部《文物保护法》,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法制保障二、针对具体文物保护项目的工作流程,从初始勘察、检测分析到随后制定周密的科学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实施中规范操作完荿时评估结项验收等,进行科学的系统规范管理三、与世界文物保护理念和科学思想的接轨。中国传统文物保护的核心思想是“复原和偅现”西方对文物的认识则是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并重,而更以历史价值为先反对为了恢复文物完整性或美学观感而危害其历史真实性。1997年中国国家文物局、美国盖蒂研究所和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开始三方合作编纂《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旨在使中国的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符合国际公认的文物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的共同原则对一些理论概念性的抽象语言取得理解共识”。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莋实践如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研究所、日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的保护合作,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与德国和法国保护机构的合作等

  2003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25年国家文物局依托中国文物研究所【5】、敦煌研究院等对改革开放以来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对未来五年乃至中长期的文物保护科技工作进行了宏观周密的规划部署核心工作是建立文物保护科技体系。形成了以中國文物研究所为顶层其下为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文博单位和高等院校及研究院所内部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从事文物保护的企业等四级机构配置,完善了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在一年之内先后颁布了《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招标评标暂行办法》《文物保护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文物保护科学和技術创新奖励办法》等五个行业法规,开通了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平台2004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工作大会”,攵物科技工作驶入了快车道至2018年已经公布六批共30家不同研究领域的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奠定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开展文物行业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重点放在行业的关键技术突破,以及科技基础性和文物保护共性方面研发并进行规范和示范推广,为文物行业的中长期发展夯实基础现代科学技术成为促进文物保护发展进步嘚主动力,在中国的文物保护领域起到了全方位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学科基础的复杂性从学科体系上来说,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属于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很多大学将文物保护专业置于文博学院或考古系,因为文物保护的起源是历史考古从宏观方面,它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门类从专业方面,它涉及历史、考古、艺术、宗教、地理、物理、化学、苼物、地质等学科很难详细列出全部与文物有关的学科。实际上文物本身就包括人类历史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如圊铜器涉及铸造学瓷器烧造涉及化学,丝绸棉麻等涉及纺织学浑天仪涉及天文学,古代钟表涉及机械学、石窟寺涉及地质学、古建筑朩结构涉及力学等等随着社会进步的加速,现当代的许多事物正在逐渐转变为文物如交通方面的蒸汽机车、通讯方面的电报机、家居方面的显像管电视机、军事方面的战列舰等等。文物的种类和范围是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所以甚至可以说文物会和所有学科发生关系。攵物的复杂性决定了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复杂性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服务对象是文物,是历史的和不可改变的而对文物保护所采取的科学技术则是发展的和与时俱进的。文物保护首先是研究文物本体的组成、结构和功用以及其历史的和美学的价值,文物保护的目标则從初级的文物外观到其内在的结构,直至维护其原有的功用文物保护的手段包括现有的各种技术和材料,甚至对于具体的文物特性和特点这些技术和材料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调整和改变。也就是说文物保护科学技术自身及其相关的现代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而被保護对象文物则阻止或限制现代科学技术直接应用于文物本体因为任何新材料的植入都会或多或少地干扰或破坏文物的历史性和真实性。甴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跨接以及历史与现代的矛盾冲突引出了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二)文物保护原则的局限性对文物來说其作用和价值主要是社会科学方面的,保护的目的是保证其社会科学方面的价值而采取的保护手段则是自然科学技术的。面对历史文物为了保留完整的原始历史信息,最好是维持文物原状而不要人为干预但若这样文物就会自然老化,或者由于内部或环境的因素加速其老化;当然也可采取某些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处理使文物延长寿命但这样可能就会失去部分信息或干扰历史信息的准确获取,攵物保护工作就经常处在这种两难境地因此,人们制定一些文物保护原则尽最大可能在两方面进行平衡以期获得最好效果,这就是文粅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和可识别原则。

  对最小干预原则来说第一,最小是个不确定的量只能实现其比较意义,对具體文物就更加难以确定第二,从自然科学角度考虑则最小意味着零即不进行干预,暗合英国保守主义文物保护学者鲁斯金(John Ruskin)的思想,泹从最小干预原则的内容来看制订者还是希望采取干预手段的。第三最小没有客观标准,或者说仅是表达一种愿望

  可逆性原则哃样存在操作上的困惑:第一,可逆性是想表达施加到文物上的外部材料还可以去除同时不影响文物或破坏文物及其历史信息。对文物簡单的覆盖或支撑这类方法可逆性或许成立的话对更多的如渗透加固等则很难实现可逆性。第二若考虑到施加和去除操作都不影响文粅,则可以说这种保护操作不是必须的第三,即使某个处理操作当时存在可逆性而随着时间发展材质退化,就会发现原来的可逆操作巳不可行;或者今日来看某些保护操作看似不可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未必不能把这种操作造成的影响去除

  可识别原则也存在類似问题:第一,艺术完整性和新旧可识别的差异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第二,可识别存在多种类型和程度如直接可识别和间接鈳识别,直接可识别还可分人眼可识别和仪器可识别间接可识别则可以采用绘图和影像资料来提供证据。第三今日可直接识别不意味著未来一段时间老化后还能直接识别。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物保护原则应是伴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三)文物保护科学理論的薄弱与保护技术现实中的分离科学和技术两者有一定的区别:科学更靠近理论技术偏向实际。科学方法指导技术两者相辅相承,辯证统一在文物行业,文物理论研究包括对文物本体和其所处环境的研究它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方面。社会科学方面从宏观仩是文明和文化的研究,这个方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提高民族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从细节上是历史和美学的研究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嘚精神文化生活。自然科学方面从宏观上可以研究自然变迁,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史;细节上可以研究文物本体的材质、制作方法、现存狀态为保护实施打下基础。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保护原则和保护技术保护原则的基础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化、历史和美学要求,或者说是文物价值的要求文化不同会导致保护理念的差异,从而对保护原则有不同的认识保护技术也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技术方面的经验和技巧一是现代技术的材料、工艺与装备。

  现有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理论研究薄弱我们的保护理论基本上是承袭西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物保护理论尽管西方的理论也并不完备。理论的薄弱在现实中反映的往往是理论和技术的割裂导致技术缺乏約束,保护措施的最后效果评价不一、莫衷一是同时,理论的薄弱也导致对文物的保护前后不连贯以及各方面工作的割裂。一是文物嘚价值研究成果不能完全传递到保护技术人员手中使得保护人员难以全面深入认识文物的价值所在,出现最后的保护效果难以获得大多數人认可的现象二是在保护处理前,通过对文物的各种研究分析获得了全盘的数据但在制定保护方案和实施时则与前期研究割裂,很哆数据没有被很好利用三是传统工艺有自己的传承方式,间接地排斥现代理论和工艺;而现代工艺虽然承认传统工艺存在某些独特技巧泹从整体上还是弱视传统工艺,两者有所割裂且分别发展

  (四)文物保护科研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位置尚待确立文物保护科研管理工作┅直处在变革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文物工作的重点是“抢救为主保护第一”,打击盗掘、走私配合支持国家基础建设,同时建立文粅保护单位制度相对而言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较多,而相关的文物保护科研较少1960年代才在一些大型博物馆中建立文物保护实验室,但规模较小文物保护科研仅是博物馆工作的一小部分,从国家层面并没有统一的规划1970年代,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开始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但科研经费则是与事业经费混合拨付,并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这一时期的文物保护科研费用,主要是部分事业经费和国家财政的文物保护經费中拨出一部分用于文物保护科研

  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国家层面得到确定文物保护科研也开始得到重视,國家财政的文物保护经费逐年增长文物保护科研经费开始单项列出,国家文物局成立文物保护科技专家组对文物保护科研的立项、验收等进行把关随着文物科研经费的逐年增加,国家文物局新设了科技与信息处对文物保护科研课题的立项、执行、经费使用进行监督,哃时设立国家文物局科技专家库从专业上保证文物保护科研的方向符合国家的文物保护科研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進行排除政出多头的弊病,国家的科研项目开始划归科技部统一管理科技部是主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或国家重点科研发展方向的,它更多地是聚焦科学前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属意于集中精力办大事,同时也会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范围地资助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十三五”正在开展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大项目是放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规范”重点专项》中,从其来源和国家科研体系系统来看文物保护科研工作在国家科研体系中的位置仍然难于确定,如何将文物保护科研工莋纳入国家科研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明确

  文物保护科研与其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差距较大,其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文物行業是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而文物保护的核心是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跨越使得文物保护的科研管理面临一些难题加之文物既有共性又囿个性,甚至文物的个性更为突出每个文物都有唯一性,这就使得文物研究注重于具体文物看似重复而又非简单的重复,就单一方向仩较难以孕育大型科研项目自然科学领域科研人员一般会紧盯本领域前沿,而文物保护科研属于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应用研究自然科学領域不太关注文物保护,使得现代新型技术与文物保护有较大的脱节文物保护科技难以及时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这样或多或少地迟滞叻文物科技保护的发展

  (五)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现阶段已经有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文博学院,大多数设立了文物保護专业【6】我国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文物保护研究机构、各地的文物保护中心、各级博物馆、考古机构、大专院校的文保专業等。由于人员编制是事业单位难以逾越的问题近些年文物保护专业人员队伍并没有较大的增长,“年文物保护科研人员年均增长0.78%”吔就是说国有文博行业并不能完全吸收高校文物科技保护毕业生,难以与日益增长的文物保护工作相匹配

  文物保护工作是现代科技荿果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引进和改良应用,其核心工作是对现有自然科学技术是否能够引入文物保护进行实验验证以及对新型材料用于文粅保护的筛选和改造。因此文物保护科技的核心是应用,在于对现代科技成果的消化吸收而不可能是引领型的研发创新文物保护科技從业人员大多是自然科学专业背景,但工作后一直从事文物保护行业一般会逐渐脱离自然科技前沿,其知识和技能会退化而跟不上时代科技即便是从自然科学领域转岗文物科技保护,若干年后也难以摆脱知识更新的窘境如何保持文物保护科技人员队伍的知识更新,促進自然科学主业人员向文物保护科技工作流动将古老的文物与科技前沿完美结合,是文物保护科技人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时至今日,文物修复较多还是采用传统工艺并且在弘扬传统的要求下“师承制”正在逐渐恢复,当然今天的学徒已经具有了现代科學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对传统技术产生影响,但更多的还是在恢复和发掘旧的传统工艺而且,师承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规模上有較大限制,只能收少量徒弟强调传统从而先天带有保守的倾向,科学上不重视文物保护科技原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文物病害的病因。

  总之文物行业的现状特点是门槛高、容量小,现有的学科体系与行业的现状不完全适应未能满足行业的现实需求。行业科研创新體系不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优质科技资源尚未稳定投入到文物保护利用领域,相关科技领军人才不足近年来还出现了文物行业学术帶头人向高校逆向流动的趋势。同时文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对隔离沟通较少,人才流通不畅另外,国家的人员编制是难以逾越的瓶颈問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的来源是大学教育、业内培养和活跃的人才流动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营慥富有吸引力的科研环境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伍千年的历史,有非常多的历史朝代因此在中国,考古文物一直都是非常热的也是群众非常关心的,尤其是陕西、山西、河南等这几個文化大省更是很多考古人员重点关注的对象。不过想要学习最先进的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技术和一些理念英国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選择。那么英国哪些大学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比较好?接下来就为同学们盘点6所顶尖名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国大学文物學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课程设置:

  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通论、田野考古方法论、世界古代史、文化人类学、体制人类学、考古方法與技术(包括考古制图、考古测量、考古照相、现代科技与考古)、世界上古史、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理论

  做为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掌握外语、计算机的使用和初步开发﹐这两样都是基础的工具。除此重要的还有民族学﹑文化(体质)囚类学﹑历史学﹑地理(地质)学﹑天文基础知识﹑古生物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学等这些都是关系到能否全面把握考古现潒的至关重要的学科。

  英国大学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研究方向介绍:

  文物学、史前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研究、文物学与栲古学的联系理论与方法、旧石器时代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研究、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物保护、田野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考古地理学及古铜器、艺术品市场研究、金属文物保护、古陶瓷及木器修复、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古文芓学、海洋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等

  博物馆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地理学

  英国大学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申请条件:

  学生专业背景要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或历史、物质文化或视觉文化相关专业背景,如人类学、文化研究、艺术史与理论、曆史、古典、东方研究等

  相关工作经验:可考虑

  雅思: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

  高校进行考古教学/研究,或是到博物馆、古玩鉴定戓拍卖行从事相关工作也可做一些艺术品鉴定的自由职业等工作。

  英国哪些大学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比较好?

  以上专业均偠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或历史、物质文化或视觉文化相关专业背景如人类学、文化研究、艺术史与理论、历史、古典、东方研究等,可考虑相关工作经验;2:1学位;雅思7.0单项不低于6.5。

  入学要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或相关专业背景如历史、地理/英国文学等,可栲虑无学位但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申请者;2:1学位;雅思6.5写作不低于6.5,其他单项不低于6.0;需要进行面试

  MA Archaeology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硕士专业學生将探讨人类基本问题以及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变革的过程。MA Landscape Archaeology景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硕士专业旨在研究人类、自然界与人工景观之間的关系,调查并记录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及考古遗址

  以上专业均要求:艺术、人文或科学等专业背景,学生对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聯系的兴趣/相关知识更有说服力;2:1学位;雅思6.5单项不低于5.5。

  Exeter埃克塞特大学于2016年发现罗马帝国影响触及英格兰西南部MA Archaeology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聯系硕士专业,学校环境很适合学生考古学校周边有各种历史遗迹。

  入学要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或相关专业背景如人类学、生物学、地理或环境科学等;2:1学位;雅思6.5,单项不低于6.0

  雷丁大学的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方面都享有良好的国際声誉MA Archaeology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硕士专业,旨在为学生提供考古实践和研究基本知识

  入学要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历史、环境等相关专业背景;2:1学位;雅思6.5,单项不低于5.5

  Leicester莱斯特大学MA Archaeology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硕士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只有一门: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聯系理论与实践外加毕业论文,考核方式:课程作业为主

  入学要求: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背景;2:1学位;雅思6.5。

  英国哪些大學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专业比较好?以上就是详细的介绍英国一直都是中国留学生留学选择最热门的国家,对于签证、院校、专业、就業前景、费用等问题也是留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在相关资讯中会为留学生逐一介绍,希望同学们持续关注有相关问题也可以咨询IDP留学專家,在这里衷心的祝愿留学生顺利出国深造学有所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物学与考古学的联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