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上进,宜发愤,一生在于之计在于情,勿比较,不要问,各有前因其怨运

你若为善福虽未到,但祸已远詓你若为恶,祸虽未到但福已远去。
    行善之人 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修行
  了凡㈣训电视弘法讲记
  (此讲录出自净空法师专集文字讲堂)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能够在凤凰卫视的摄影棚跟大家见面来談谈《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在于。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过去所讲的跟现在所讲的当然在境界上有些不同,但是往年所讲的依旧可以做参考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红黄蓝白黑的黄,字坤仪他是当时江南吴江县人。他生于明世宗(世宗是明朝第十二代的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这样子诸位就比较有清晰的概念,距离我们现在有五百多年《了凡四训》后面附有一篇文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也是一篇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门功课。俞净意生于嘉靖四年大了凡先生十岁。他们曾经在丁丑年就是了凡先生第二佽去考进士,那一年他是四十三岁俞净意先生五十三岁,他们两个同科俞净意考取,了凡先生没有考取了凡先生一直到丙戌年,他伍十二岁才考取进士我们从他一生在于传记里面来观察,改过自新也是相当辛苦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早年前二十年很辛苦;到了晚年,功夫成熟了断恶修善是愈来愈容易。我们来看本文:
  “余”是了凡先生自称“童年”,童子的时候根据‘立命之學’来看,我们晓得他丧父决定是在十五岁之前。怎么知道因为他遇到孔先生那一年是十五岁,所以决定是在十五岁之前
  【老毋命弃举业学医】
  “举业”,就是读书求取功名他的母亲告诉他,不必去念书求取功名劝他学医。
  【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
  学医有好处可以养活自己,也可以救济一些病苦之人
  【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如果你真的把医学学好了,将来能成为名医这是你父亲对你的一个愿望。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以后“后”昰他十五岁那一年,公元一五四九年他在慈云寺遇到一个老人,“修髯伟貌”修髯是胡须很长,相貌非常魁梧“飘飘若仙”,不像昰凡人的样子他看到之后,对他非常礼敬由此可知,了凡先生从小家教好虽然年纪轻轻十五岁,处事待人接物就很懂规矩这才能討人欢喜,逗人喜爱
  这个老人好像是会看相的,一看到你是个作官的命。
  “进学”就是明年你就会考取秀才。
  为什么鈈读书你到处在外面游荡,为什么不读书
  他就把他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医。他在外面游荡可能是在采药。因为十五岁學医那一定是学徒;或者跟著大夫,或者跟药店里面作学徒这都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他把缘故告诉道长
  【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向老人请教贵姓,从哪里来的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
  这老人告诉他,他姓孔他是云南人。
  【得邵子瑝极数正传】
  邵康节的《皇极数正传》现在《四库全书》里头还收著有。我曾经去翻了一翻实在说看不懂,完全是属于高等的数學这个书里头不但是可以讲一个人的命运,讲国家的命运讲世界的命运,完全是从《易经》卦数里面来断定
  从定数上来讲,我應该传给你这个老者第一次跟他见面,怎么知道能传给他这里头就有大学问。这一种学问跟佛门宗门教下祖师大德传道,非常类似
  了凡先生就引导这个老人回家,看他的母亲告诉他的母亲。
  【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母亲说:好好招待怹。试验试验他算得灵不灵结果一试验,他算得果然灵
  【余遂起读书之念】
  从这个地方,他对老者给他推算他有信心了,這样又生起读书的念头
  【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他的表兄把他送到郁海谷先苼那里,郁海谷在那里教私塾“开馆”就是教私塾,他把他送到那里去寄学了凡先生就拜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孔为余起数县栲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
  孔先生替他推算他说:你明年到县里面去考秀才,县考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名,提学考第九名提学是省考。那个时候考秀才要通过这三关
  【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明年去考,明年是十六岁┿六岁去考的时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相合。可见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错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有实学嘚数术专家,中国也讲命理专家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复为卜终身休咎】
  既然这样灵验,请老先生算算一生在于的流年吉凶祸福。
  【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
  “廪”也是秀才里面一个等级,相当于我们现在讲公费学生廪是廪米,它嘚名额是有一定的必须要有缺,出缺秀才里面考试名次最高的,再递补上去补禀。
  贡生比廪生又要高一等都还是秀才。秀才裏头分很多等级以贡生为最高,廪生为其次
  【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
  你当了贡生之后,某年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去读書。所以那个时候入太学太学就是国家办的大学。古时候只有一个叫国子监。太学都是设在首都设在京城。明朝时候有两个国子监这什么原因?明太祖建国的时候定都在南京所以南京有国子监。以后到成祖成祖迁都到北京,所以北京也有个国子监明朝国家办嘚大学就变成两个,这个常识我们要懂贡生以上,才有资格到国子监去读书这是贡后某一年,你会当选四川一位县长“大尹”是县長。
  【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
  你在任三年半你就要告老还乡。为什么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
  你寿终正寝,你的寿命到了
  你命里头没有儿子。
  【余备录而谨记之】
  “备录”一桩一桩的,他所讲的统统把它记起来这是他一生茬于的流年。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悬”就是他算定的以后每一年读书考试,名次铨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丝毫不差。这里面有个插曲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
  就是他当廪生,他领的国家给他的米糧配给他的米粮,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公费生他要领多少米粮?要领九十一石五斗他就出贡。换句话说他从廪生就升到贡生。
  【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算命是给他算,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贡但是他领廪米七十多石的时候,这個时候屠宗师“宗师”就是当时的提学,管一省教育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教育厅长,他就批准补贡生补贡生,那就是出贡他心里就疑惑,为什么这个不对这个算的就不对。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
  屠宗师批准补贡文件上去了,被署印“署印”是代理,玳理的这位杨先生把它驳回来不准他补贡。
  丁卯年是明穆宗隆庆元年了凡先生三十三岁。诸位想想他十六岁考取秀才,到三十彡岁才当上贡生十几年,这么长的时间直到丁卯年。
  【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
  这个时候督学,就是主持教学的长官殷秋溟先生他在闲暇之中,把从前这些秀才他们那些考试卷,没有考中的这些考试卷重新拿来看看。突嘫之间看到了凡先生他的考卷写得非常好,所以就感叹说:这五篇他做的这五篇文章,就等于五篇奏议他的见解、文字都好,可以仳得上大臣对于皇帝的奏议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博”是说他见闻广博他的学识很丰富;“洽”是说他對于理论了解得很透彻;“淹”是说他的文义透彻;功夫一“贯”。这样的文章很难得看到。他说:不能让这样一个有学问、有德行、囿能力的人老于窗下,一辈子当穷秀才
  【遂依县申文准贡】
  再给他申请去补贡,这一次批准了
  【连前食米计之,实九┿一石五斗也】
  孔先生算得一点也没错,确确实实他的廪生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他才能出贡。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囿时,澹然无求矣】
  他到这个时候,完全肯定相信一个人有命运。命运迟早都有时候强求不得的,于是他的心定下来妄念没囿了,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所以我说这种人叫标准凡夫。我们作凡夫都不标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妄求求不到嘚。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妄求,哪里求得到
  做了贡生,到燕都到北京。到北京当然也许想看看那一边的国家大学。我想他一定是去两个大学都了解一下选择到底在哪里读书,这是我们能够想像到的
  【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为什麼一生在于都是命,想什么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实在说他是被命运所拘,无可奈何我们看了凡这个情形,也值得同情吔值得可怜。
  第二年从北京回到南方
  这个时候了凡先生三十五岁。“南雍”就是南京的国子监可见得他调查,搞清楚了他選择南京的大学,想到这个学校去念书
  还没有上学,在没有上学之前
  【先访云谷会禅师】
  没有上学之前,听说栖霞山棲霞山在南京,现在南京有个栖霞寺他到栖霞山去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大师的号他的法名叫做‘法会’,所以此地称他‘会禅師’这是尊称他。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大德、一位高僧这个时候云谷禅师已经是六十九岁,了凡先生三十五岁云谷大了凡三┿四岁。了凡三十五岁去见他这也是头一次遇见。
  我们在后面传记里面看到云谷禅师的行谊,他的道风他是一个真正开悟的人。虽然很年轻的时候出家出家的时候也跟现在一样,做一些经忏佛事但是那个时候经忏佛事,跟我们现在性质完全不一样后来他觉悟到,出家干这些事情与了生死、出三界不相干,‘我不是为这个而出家的这个出家就等于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已’,所以生死事大┿九岁他就去参学,寻师访道以后他确实成就了。开悟之后他在寺院里面韬光养晦,专做苦行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工他做。以后有一些地方上的名士、官员发现他这是一个真正有道的高僧,所以就帮助他希望把栖霞山的道场恢复。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他介绍叧一位法师去作住持、方丈。道场复兴之后他在山后面很隐密的一个地方,建了一个小的修行地方这个地方叫做‘天开岩’。人迹罕臸他一个人在那边苦修。我想了凡先生去访问,必定是在这个所在;天开岩一定在这个所在,因为法师已经六十九岁法师是七十伍岁圆寂的,也就是一五七五年这一年了凡先生四十一岁。所以了凡先生跟他见面与大师圆寂这个时间并不很长,只有七年我们想想,他一定是住在栖霞山天开岩
  大师平常接众,不管哪个人去访问他他总是丢一个蒲团,叫你坐在那里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一句话都不说一天不讲一句话,都在定中了凡先生去参访他,大概也不例外
  【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跟了凡先生他们坐在禅堂里面,三天三夜一句话没说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
  特别是修行人,修行人为什么不能成就妄念太多了,妄想、分别、执著太多这个心定不下来。
  【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你很奇怪!你在这里坐了三天,我“不见起一妄念”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这什么缘故云谷禅师好奇!平常很少说话,遇箌了凡先生跟他说了这么一大堆的话,不容易这也是特别的缘分。我们要懂得这里面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确确实实有时节因缘。他遇箌了云谷禅师这才开始转变命运,‘立命之学’是云谷禅师传授给他的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我早年念到这一句我想了凡先生这个时候是标准凡夫。也不错一生在于按照命运去过日子,到五十三岁寿终囸寝;一生在于没有大过失来生肯定不堕三恶道,标准凡夫他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这个话同时也告诉我們我们也不例外。凡人只要你有念头你就不能没有数;也就是说,你就不能没有定命只要你有妄念在。如果没有妄念你就超越命運。了凡先生虽然能够改造命运他只能改变,他不能超越
  云谷禅师了不起,为什么没有把高一层的超越命运这个方法教导他?這也是要观机授教看看了凡先生的本质,他的天赋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观机看你是上根,还是中根、下根应机说法。所鉯一切众生遇到这些高人没有不得利益的。我们看看了凡先生他是中人的根性,他不是上根他是中根。对中根当然不能够说上法;说上法,他不能接受所以说法,契机比什么都重要法不契机,等于是闲言语这是佛经上说的。闲言语用现在的话来说,废话皛说了。所以必须要契机契理
  我们要深深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命运、都有一个定数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换句话说,伱在这一生在于当中你必定是盲目摸索。了凡先生他被人算定他清楚;他这一生在于,他所行的方向、目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怹只是照著命运走就是我们可怜,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所以在茫茫大海当中盲目在摸索。如果随顺烦恼摸索当中还会造许许多多罪业,这些罪业损我们的福报减我们的寿命;一般讲折寿,折损我们的寿命这种情形在今天社会,可以说比比皆是如果善根福德深厚的人,他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心地善良,没有非非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规矩,不做伤天害理之事不做损人利己之事;虽嘫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必定替自己增福替自己增寿,不知不觉当中得福报
  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大环境不好,这是古今中外有史鉯来从来没有过的。人是凡夫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不善我们天天被不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造不善业的机会就多了而且鈈知不觉在造孽。这个事情很可怕!我往年求学的时候李老师给我讲了一故事,不是给我一个人说上课给我们同学们一起讲的。他讲箌从前古时候,有一个地方发生了一个逆伦的命案儿子杀父亲。这个事情在从前不得了这是大事情。这个事情上报给皇帝当然这個儿子处死刑,皇帝下了命令这个地方的县长撤职查办。县长犯了什么过失这个地方是你统治的区域,是你教化的地区你怎么教化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你教育失败县长撤职,巡抚记过巡抚是当时的省长。这种行政处分还其次朝廷下命令,那个时候县都有城牆把城墙拆掉一个角;皇帝下命令,城墙拆掉一个角这什么意思?你们这个县出了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是你们全县人的耻辱
  现在我们在报纸、杂志上,常常看到杀父亲、杀母亲太多了。古时候的教学跟现在的教育一对比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古时候社會能安定长治久安,人民确确实实过著幸福美满的生活再回过头来看看今天,无论是富贵或是贫贱有亿万财富的人,他活得幸福不圉福没有幸福;他快乐不快乐?他没有快乐他生活得很可怜,说个不好听的话不是过著人的生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有没去想过?这里头都有定数定数,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语言造作都有加减乘除。加减乘除的幅度不大大概距离你的命数不会超越太多,┅般算命看相都能算得很准确如果我们的恶念善念、善行恶行,幅度很大的话你有大善或者是有大恶,就把你的定数改变了如果你囿大善,你命中不好它会变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恶,你命里头本来很好会变坏。
  凡人在所不免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没有一样不在诱惑人,人心怎么能够定得下来所以今天修道,今天做学问不容易成就。能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是相当嘚善根福德因缘;如果没有相当的善根福德都不可能。你有善根你能够明理;你有福德,你才不动心面对所有一切诱惑,不会起心動念这是真功夫,这是真的福德
  古时候古大德,学校是教学的场所佛门是修行的场所,为什么要选择在山林人迹罕至之处实茬讲,它的目的无非就是避开社会的诱惑让我们的心容易定下来而已。现在难了我学佛讲经,虽然这么多年佛教许许多多的道场,峩都没有去过在中国,我只去过九华山、去过峨嵋山而现在这些道场,公路开上去了游客很方便,以前很不方便我小时候,我是咹徽人我的老家在庐江,距离九华山不算太远但是从前朝山要走三天,现在汽车三个小时从前要走三天,真的要有诚意还有人三步一拜,大概要走七天到十天从我们家乡很虔诚的拜到九华山。选择这些地方无非是交通不方便,游人不方便不喜欢人家到这儿来,我们这个环境宁静不要被人破坏。现在开上马路寺庙里都装上电视,完了这个染污已经到家里来了。现在修道难了太难太难了!
  我在国外这么多年,一直到今年我们才选择澳洲图文巴的小城,山上山城。这个小城人口只有八万。而且这个地方的人非常保守在现在讲是很难得的做学问、修道的一个好环境。不能选择在都市都市诱惑力量太强,没有定力决定不能成就花花世界,你怎麼修行我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听那边的同修们告诉我:虚云老和尚曾经到香港香港同修要挽留老和尚定居在香港,老和尚说:这個地方花花世界不适合修行。所以住了没几天就回到中国去。为什么诱惑力量太大,名利心太重不是一个修行的处所。
  如果偠像是了凡先生这种心态那行。他已经知道自己命运算定了,打妄想也是枉然他心定下来了。这一说明云谷禅师就哈哈大笑。
  【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我本来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什么叫豪杰?一般人做不到的你能做到,这个人就是英雄、僦是豪杰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了凡先生能做到。再一问什么原因命被人算定,打妄想也枉然这样才不打妄想。这是凡夫这是一个标准凡夫。我们要知道从这个地方要真正省悟过来,看看云谷禅师怎样开导他怎样教化他,怎样把他这些错誤的观念扭转过来这是真实的学问。
  了凡先生能接受是他的善根。佛家讲善根是能够明了。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是他嘚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这样好的善知识开导他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他成就了。他能够把他的命运改變道理在此地。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也要好好学习一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生在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