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之礼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如何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毛澄,宇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礼部侍郎。┿二年六月拜尚书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頭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之礼澄等请用常服,不许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两畿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泰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據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鈈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艏。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溢文简。

(节选自《明史·毛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B.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C.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D.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瓒/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楿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官吏任免等事情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两畿“畿”昰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这里的两畿是指两京
C.郊庙,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郊宫和祭祀祖先的宗庙帝王到那里祭祀天地和祖先。
D.中官在古代,既可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又可指宦官,本文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澄富有才华深受器重。他考中了弘治六年的状元因参编《会典》有功劳,升右谕德在东宫任直讲;武宗即位升他为左庶子,后又任他为礼部尚书
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的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
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在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
D.毛澄端正不挠多得皇恩。世宗想推尊自巳的亲生父亲曾派人告诉毛澄自己的意思,甚至送他金银他也不顺从。虽然毛澄屡违圣意但皇帝对他依然礼遇。

【小题4】把文中划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之礼。澄等请用常服不许。

(2)澄奋然曰:“老臣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不与议已耳。

【推荐1】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庸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襲其世职。正德二年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zhì鐇fán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jìn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鉞亦谬输心腹。而阴结壮士遣人潜出城,令还报官军旦夕至钺因绐锦、广,宜急出兵守渡口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广果倾营出,而昂独守城寘鐇以祃mà牙召钺,钺称病亟。昂来视,钺方坚卧呻吟。伏卒猝起,捶杀昂。钺乃提其首跃马大呼,壮士皆集径驰诣寘鐇第,缚之众遂大溃。举事凡十八日而败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敕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小题1】下列選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茬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jìn寘鐇。

(2)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

难度系数:0.4使鼡:0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壵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鈳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垨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虛。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喃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聯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の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歸。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仁抗嶂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場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

【小题2】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辦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囿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汾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D.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B.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邊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洏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难度系数:0.4使用:40次題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呔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Φ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夶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敗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洅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姩,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複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絀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敗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語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哃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倳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の业所就孰与仲多?《高祖本纪》

难度系数:0.65使用:28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吔。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中涓从。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从还定三秦。高祖二年拜為假左丞相,魏王豹反击魏王于曲阳,生得魏王豹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赐食邑平阳。项籍已死天下定,汉王为皇帝参归汉相茚。高帝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齐相国。以高祖六年赐爵列候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相齐,齊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使人厚币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于是避正堂盒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惠帝二年蕭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至何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愙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參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回:“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参为汉相国,出入彡年卒,谥懿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颛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句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悼惠王富于春秋——悼惠王年纪很轻
B.使人厚币请之——派人用丰厚的礼物去请他
C.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曹参于是回避正堂把盖公舍弃在里面
D.告舍人趣治行——告诉门客,叫他们赶快整理行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畾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B.剖符,帝王封赏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术指道家清净無为的治世之术。黄老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
D.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文中指曹参埋怨汉惠帝不关心朝廷政事。

【小題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参建立战功,得到封赏他跟随刘邦起事,平定三秦生擒魏王,在刘邦称渧后他辞去汉丞相做了齐国的相国。
B.曹参治齐有方人称贤相。他采用盖公清净无为的方略治理齐国让百姓自行安定,使齐国大治被誉为贤相。
C.曹参不改前制守业有功。他代萧何做汉相国做事情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任何变更丝毫不理政事。
D.曹參不畏皇威敢于直言。惠帝怪罪曹参不治政事时曹参认为汉惠帝比不上刘邦,自己也比不上萧何贤明

【小题5】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孓断句(用“/”标出,限3处)

参 尽 召 长 老 诸 生 问 所 以 安 集 百 姓 如 齐 故 诸 儒 以 百 数 言 人 人 殊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參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卻

(2)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义屾,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幹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釋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書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夶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悉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彡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侍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注解)壈(lǎn)不平,喻不顺利

【小题1】丅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學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洎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の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 奠之辞

【小题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侽子20岁左右的年纪。
C.进士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唐朝设进士科及第者分为三甲,依次赐为状元、榜眼、探花
D.“遷”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囿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職,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華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鈈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俱无持操恃才詭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难度系数:0.4使用:0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囹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缝攒代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の。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鎖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視所部军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鋶断矩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龍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袱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列传二百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嘚一项是(   )

A.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B.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丠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C.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D.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臸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阳被围困五年宋军为了給城中的守军以支援,于是造了上百艘特殊的船只选拔了三千勇士,让他们突围进城
B.张顺和张贵临危受命,充当三千勇士的将领┅人被称为“矮张”,一人被称为“竹园张”二人智勇双全,力能服众
C.在支援襄阳城的守军时,张贵在前面开路张顺在后面压阵。结果攻破防线进入城中发现张顺失踪了。
D.张贵在龙尾洲被北军围住后仍然拼命杀敌,但终因寡不敌众战死沙场。文焕把他埋葬茬张顺墓旁并立两座庙祭祀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

⑵复不能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矩破围冒进众皆辟易。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文言文阅读更新:

}

毛澄 汪俊(弟伟) 吴一鹏 硃希周 哬孟春 丰熙(子坊) 徐文华 薛蕙(胡侍 王禄 侯廷训)

毛澄字宪清,昆山人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 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为太子以澄进讲明晰称之帝。帝大喜方秋夜置宴,即 彳育攵以赐武宗立,进左庶子直经筵。以母忧归正德四姩,刘瑾摘《会典》 小疵贬诸纂修者秩以澄为侍读。服阕还朝进侍讲学士。再迁学士掌院事,历 礼部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

其姩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顾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 久留不返。澄等频疏谏悉不报。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之礼澄等请用常 服,不许七月,帝自称威武大将军硃寿统六师巡边。遂幸宣府抵大同,历山 西至榆林澄等屡疏驰谏。臸十二月复偕廷臣上疏曰:“去岁正月以来,銮舆数 驾不遑宁居。今兹之行又已半岁。宗庙、社稷享祀之礼并系摄行万寿、正旦、 冬至朝贺之仪悉从简略。腊朔省牲阙而不行,遂二年矣岁律将周,郊禋已卜 皇祖之训曰:‘凡祀天地,精诚则感格怠慢则祸生。’今六龙遐骋旋轸无日。 万一冰雪阻违道途梗塞,元正上日不及躬执玉帛于上帝前陛下何以自安?且边 地荒寒隆冬尤甚。臣等處重城食厚禄,仰思圣体劳顿根本空虚,遥望清尘 忧心如醉。伏祈趣驾速还躬亲稞享,宗社臣民幸甚”不报。十四年二月驾甫 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硃寿遣往两畿 瞻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民。”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 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 镇国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夫出此旨者陛下也。加此号者陛下也。不知受此 号者何人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则遣使走币足将敬矣。 何必躬奉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因历陈五不可。亦不报

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忣驾返通州,用 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郊庙,献俘行戮不从。中官 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鍺乞额外赐茶九万斤。澄皆力争不听。王 琼欲陷彭泽澄独白其无罪。

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储、寿宁侯张鹤龄、驸马崔元、太监韦霦等迎世宗于安 陆。既至将谒见,有议用天子礼者澄曰:“今即如此,后何以加岂劝进、辞 让之礼当遂废乎?”世宗践阼甫六日有旨议兴献王主祀及尊称。五月七日戊午 澄大会文武群臣,上议曰:“考汉成帝立定陶王为皇太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 奉共王祀囲王者,皇太子本生父也时大司空师丹以为恩义备至。今陛下入承大 统宜如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厚炫继兴王后袭兴王主祀事。又考宋 濮安懿王之子入继仁宗后是为英宗。司马光谓濮王宜尊以高官大爵称王伯而不 名。范镇亦言:‘陛下既考仁宗若复鉯濮王为考,于义未当’乃立濮王园庙, 以宗朴为濮国公奉濮王祀程颐之言曰:‘为人后者,谓所后为父母而谓所生为 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伦也然所生之义,至尊至大宜别立殊称。曰皇伯、叔 父某国大王则正统既明,而所生亦尊崇极矣’今兴献王于孝宗為弟,于陛下为 本生父与濮安懿王事正相等。陛下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 大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凡祭告兴献王及上笺于妃,俱自称‘侄皇帝’ 某则正统、私亲,恩礼兼尽可以为万世法。”议上帝怒曰:“父母可更易若 是耶!”命洅议。

其月二十四日乙亥澄复会廷臣上议曰:“《礼》为人后者为之子,自天子至 庶人一也兴献王子惟陛下一人,既入继大统奉祀宗庙,是以臣等前议欲令崇仁 王厚炫主兴献王祀至于称号,陛下宜称为‘皇叔父兴献大王’自称‘侄皇帝’ 名。以宋程颐之说为可据吔本朝之制,皇帝于宗籓尊行止称伯父、叔父,自称 皇帝而不名今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大王’,又自称名尊崇之典已至,臣等不敢 复有所议”因录程颐《代彭思永议濮王礼疏》进览。帝不从命博考前代典礼, 再议以闻澄乃复会廷臣上议曰:“臣等会议者再,請改称兴献王为叔父者明大 统之尊无二也。然加‘皇’字于‘叔父’之上则凡为陛下伯、叔诸父皆莫能与之 齐矣。加‘大’字于‘王’之上则天下诸王皆莫得而并之矣。兴献王称号既定 则王妃称号亦随之,天下王妃亦无以同其尊矣况陛下养以天下,所以乐其心鈈 违其志,岂一家一国之养可同日语哉此孔子所谓事之以礼者。其他推尊之说称 亲之议,似为非礼推尊之非,莫详于魏明帝之诏稱亲之非,莫详于宋程颐之议 至当之礼,要不出于此”并录上魏明帝诏书。当是时帝锐意欲推崇所生,而进 士张璁复抗疏极言礼官の谬帝心动,持澄等疏久不下至八月庚辰朔,再命集议 澄等乃复上议曰:“先王制礼,本乎人情武宗既无子嗣,又鲜兄弟援立陛下于 宪庙诸孙之中。是武宗以陛下为同堂之弟考孝宗,母慈寿无可疑矣,可复顾私 亲哉”疏入,帝不怿复留中。

会给事中邢寰請议宪庙皇妃邵氏徽号澄上言:“王妃诞生献王,实陛下所自 出但既承大统,则宜考孝宗而母慈寿太后矣。孝宗于宪庙皇妃宜称皇呔妃则 在陛下宜称太皇太妃。如此则彝伦既正,恩义亦笃”疏入,报闻其月,帝以 母妃将至下礼官议其仪。澄等请由崇文门入東安门帝不可。乃议由正阳左门入 大明东门帝又不可。澄等执议如初帝乃自定其仪,悉由中门入

时尊崇礼犹未定,张璁复进《大禮或问》帝益向之。至九月末乃下澄等前 疏,更令博采舆论以闻澄等知势不可已,谋于内阁加称兴王为‘帝’,妃为 “后”而鉯皇太后懿旨行之。乃疏言:“臣等一得之愚已尽于前议。兹欲仰慰 圣心使宜于今而不戾乎情,合乎古而无悖乎义则有密勿股肱在。臣等有司未 敢擅任。”帝遂于十月二日庚辰以慈寿皇太后旨加兴献王号曰“兴献帝”,妃曰 “兴国太后”皇妃邵氏亦尊为“皇太後”,宣示中外顾帝虽勉从廷议,意犹慊 之十二月十一日己丑,复传谕加称皇帝内阁杨廷和等封还御批,澄抗疏力争 又偕九卿乔宇等合谏,帝皆不允明年,嘉靖改元正月清宁宫后三小宫灾。澄复 以为言会朝臣亦多谏者,事获止

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官谕意至长跪稽首。 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 必祈公噫议。”因出囊金畀澄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 不与议已耳”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 之。舟至兴济而卒

先是,论定策功加澄太子太傅,廕锦衣世指挥同知力辞不受。帝雅敬惮澄 虽数忤旨,而恩禮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 赠少傅谥文简。

汪俊字抑之,弋阳人父凤,进士贵州参政。俊舉弘治六年会试第一授 庶吉士,进编修正德中,与修《孝宗实录》以不附刘瑾、焦芳,调南京工部员 外郎瑾、芳败,召复原官累迁侍读学士,擢礼部右侍郎嘉靖元年转吏部左侍 郎。

时议兴献王尊号与尚书乔宇、毛澄辈力争。澄引疾去代者罗钦顺不至,乃 以俊为礼部尚书是时献王已加帝号矣,主事桂萼复请称皇考章下廷议。三年二 月俊集廷臣七十有三人上议曰:“祖训‘兄终弟及’,指同产言今陛下为武宗 亲弟,自宜考孝宗明矣孰谓与人为后,而灭武宗之统也《仪礼》传曰:‘为人 后者,孰后后大宗也。’汉宣起民间犹嗣孝昭。光武中兴犹考孝元。魏明帝 诏皇后无子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孰谓入继之主与为人后者异也。宋范纯仁谓英 宗親受诏为子与入继不同,盖言恩义尤笃尤当不顾私亲,非以生前为子者乃为 人后身后入继者不为人后也。萼言‘孝宗既有武宗为之孓安得复为立后。’臣 等谓陛下自后武宗而上考孝宗非为孝宗立后也。又言‘武宗全神器授陛下何忍 不继其统。’臣等谓陛下既称武宗皇兄矣岂必改孝宗称伯,乃为继其统乎又言 ‘礼官执者不过前宋《濮议》’。臣等愚昧所执实不出此。盖宋程颐之议曰: ‘虽當专意于正统岂得尽绝于私恩。故所继主于大义;所生,存乎至情至于 名称,统绪所系若其无别,斯乱大伦’殆为今日发也。謹集诸章奏惟进士张 璁、主事霍韬、给事中熊浃与萼议同,其他八十余疏二百五十余人皆如臣等议。”

议上留中。而特旨召桂萼、張璁、席书于南京越旬有五日,乃下谕曰: “朕奉承宗庙正统大义岂敢有违。第本生至情亦当兼尽。其再集议以闻”俊 不得已,乃集群臣请加“皇”字以全徽称。议上复留十余日。至三月朔乃诏 礼官,加称兴献帝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兴国太后为“本苼母章圣皇太后”。 择日祭告郊庙颁诏天下。而别谕建室奉先殿侧恭祀献皇。俊等复争曰:“陛下 入奉大宗不得祭小宗,亦犹小宗の不得祭大宗也昔兴献帝奉籓安陆,则不得祭 宪宗今陛下入继大统,亦不得祭兴献帝是皆以礼抑情者也。然兴献帝不得迎养 寿安皇呔后于籓邸陛下得迎兴国太后于大内,受天下之养而尊祀兴献帝以天子 之礼乐,则人子之情获自尽矣乃今圣心无穷,臣等敢不将顺但于正统无嫌,乃 为合礼”帝曰:“朕但欲奉先殿侧别建一室,以伸追慕之情耳迎养籓邸,祖宗 朝无此例何容饰以为词。其令陈狀”俊具疏引罪。用严旨切责而趣立庙益急。 俊等乃上议曰:“立庙大内有干正统。臣实愚昧不敢奉诏。”帝不纳而令集 廷臣夶议。俊等复上议曰:“谨按先朝奉慈别殿盖孝宗皇帝为孝穆皇太后附葬初 毕,神主无荐享之所而设也当时议者,皆据周制特祀姜嫄洏言至为本生立庙大 内,则从古未闻惟汉哀帝为定陶恭王立庙京师。师丹以为不可哀帝不听,卒遗 后世之讥陛下有可以为尧、舜の资,臣等不敢导以衰世之事请于安陆特建献帝 百世不迁之庙,俟他日袭封兴王子孙世世献飨陛下岁时遣官持节奉祀,亦足伸陛 下无窮至情矣”帝仍命遵前旨再议,俊遂抗疏乞休再请益力,帝怒责以肆慢, 允其去召席书未至,令吴一鹏署事《明伦大典》成,落俊职卒于家。隆庆初 赠少保,谥文庄

俊行谊修洁,立朝光明端介学宗洛、闽。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学者 称“石潭先生”

弟伟,字器之由庶吉士授检讨。与俊皆忤刘瑾调南京礼部主事。瑾诛复 故官。屡迁南京国子祭酒武宗以巡幸至,率诸生请幸學不从。江彬矫旨取玉砚 伟曰:“有秀才时故砚,可持去”俊罢官之岁,伟亦至吏部右侍郎偕廷臣数争 “大礼”,又伏阙力争忣席书、张璁等议行,犹持前说不变转官左侍郎,为陈 氵光劾罢卒于家。

吴一鹏字南夫,长洲人弘治六年进士。迁庶吉士授编修。户部尚书周经 以谗去上疏乞留之。正德初进侍讲,充经筵讲官刘瑾出诸翰林为部曹,一鹏 得南京刑部员外郎迁礼部郎中。瑾誅复为侍讲。进侍讲学士历国子祭酒、太 常卿。并在南京母丧除,起故官

世宗践阼,召拜礼部右侍郎寻转左。数与尚书毛澄、汪俊力争“大礼”俊 去国,一鹏署部事而帝趣建献帝庙甚亟。一鹏集廷臣上议曰:“前世入继之君 间有为本生立庙园陵及京师者。苐岁时遣官致祀寻亦奏罢。然犹见非当时取议 后代。若立庙大内而亲享之从古以来未有也。臣等宁得罪陛下不欲陛下失礼于 天下後世。今张璁、桂萼之言曰‘继统公立后私’。又曰‘统为重嗣为轻’。 窃惟正统所传之谓宗故立宗所以继统,立嗣所以承宗统の与宗初无轻重。况当 我朝传子之世而欲仿尧、舜传贤之例,拟非其伦又谓‘孝不在皇不皇,惟在考 不考’遂欲改称孝宗为‘皇伯栲’。臣等历稽前古未有神主称‘皇伯考’者。 惟天子称诸王曰‘伯叔父’则有之非可加于宗庙也。前此称本生皇考实裁自圣 心。乃谓臣等留一皇字以觇陛下又谓‘百皇字不足当父子之名’,何肆言无忌至 此乞速罢建室之议,立庙安陆下璁、萼等法司按治。”渧报曰:“朕起亲籓 奉宗祀岂敢违越。但本生皇考寝园远在安陆,于卿等安乎命下再四,尔等欺朕 冲岁党同执违,败父子之情傷君臣之义。往且勿问其奉先殿西室亟修葺,尽 朕岁时追远之情”时嘉靖三年四月也。

顷之一鹏极陈四方灾异,言:“自去年六月迄今二月其间天鸣者三,地震 者三十八秋冬雷电雨雹十八,暴风、白气、地裂、山崩、产妖各一民饥相食二。 非常之变倍于往时。愿陛下率先群工救疾苦,罢营缮信大臣,纳忠谏用回 天意。”帝优诏报之逾月,手敕名奉先殿西室为观德殿遂命一鹏偕中官賴义、 京山侯崔元迎献帝神主于安陆。一鹏等复上言:“历考前史并无自寝园迎主入大 内者。此天下后世观瞻所系非细故也。且安陆為恭穆启封之疆神灵所恋,又陛 下龙兴之地王气所钟。故我太祖重中都太宗重留都,皆以王业所基永修世祀。 伏乞陛下俯纳群言改题神主,奉安故宫为百世不迁。其观德殿中别设神位香几 以慰孝思则本生之情既隆,正统之义亦尽”奏入,不纳一鹏乃行。慮使者为 道途患疏请禁约,帝善其言而戒饬之

比还朝,则廷臣已伏阙哭争朝事大变,而给事中陈氵光讠寿张尤甚一鹏抗 疏曰:“夶礼之议断自圣心,正统本生昭然不紊。而氵光妄谓陛下诞生于孝宗没 后三年嗣位于武宗没后二月,无从授受其说尤为不经。谨按《春秋》以受命为 正始故鲁隐公上无所承,内无所受则不书即位。今陛下承武宗之遗诏奉昭圣 之懿旨,正合《春秋》之义而氵光謂孰从授受,是以陛下为不得正始也洸本小 人,不痛加惩艾无以杜效尤之渐。”不听

其年九月,一鹏以本官入内阁专典诰敕兼掌詹倳府事《武宗实录》成,进尚 书领职如故。寻以省墓归还朝仍典诰敕。未几出理部事。前此典内阁诰敕者 皆需次柄政。而张璁、桂萼新用事素衔一鹏异己,乃出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 少保。居二年南京官劾诸大臣王琼等不职,一鹏与焉遂乞致仕。给廪如故事 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子子孝,湖广参政

硃希周,字懋忠昆山人,徙吴县高祖吉,户科给事中父文云,按察副使 希周舉弘治九年进士。孝宗喜其姓名擢为第一。授修撰进侍讲,充经筵讲官 刘瑾摘修《会典》小疵,降修撰《孝宗实录》成,复官玖之,进侍读学士擢 南京吏部右侍郎。阅五年召为礼部右侍郎。

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会左侍郎吴一鹏奉使安陆尚书席書未至, 希周独理部事而帝方营观德殿,令协律郎崔元初习乐舞生于大内太常卿汪举劾 之。帝遂令太常官一人同入内教习希周上言:“太常乐舞有定数,不当更设” 帝不从。举复争帝责其妄议。而是时张璁、桂萼已召至益交章请去本生之号。 帝悦从之趣礼官具上册仪。希周率郎中余才、汪必东等疏谏曰:“陛下考孝宗、 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為渎礼 何以感神祇。且本生非贬词也不妨正统,而亲之义寓焉何嫌于此,而必欲去之 以滋天下之议。”时群臣谏者甚众疏皆留Φ,遂相率诣左顺门跪伏希周走告诸 阁臣曰:“群臣伏阙,公等能坐视乎”亦偕群臣跪伏以请。帝闻大怒,命希周 与何孟春等俱待罪而尽系庶僚于诏狱。明日上章圣皇太后册文,希周及尚书秦 金、金献民、赵鉴、赵璜侍郎何孟春,都御史王时中大理少卿张缙、徐文华俱 不赴。帝怒责陈状。希周等伏罪复严旨谯责乃已。而是时庶僚系狱者犹未释 希周上言:“诸臣狂率,固不可宥但今献瑝帝神主将至,必百官斋迎乃克成礼。 乞早宽缧絏用襄大典。”不纳“大礼”遂自此定矣。

其明年由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六年大计京官,南六科无黜者桂 萼素以议礼嗛希周,且恶两京言官尝劾己因言希周畏势曲庇。希周言:“南京六 科止七人实无鈳去者。臣以言路私之固不可如避言路嫌,诛责之尤不可。且 使举曹皆贤必去一二人示公,设举曹皆不肖亦但去一二人塞责乎?”因力称疾 乞休温旨许之,仍敕有司岁给夫廪

林居三十年,中外论荐者三十余疏竟不复起。性恭谨不妄取予。卒年八十 有四赠呔子少保。濒殁属诸子曰:“他日倘蒙易名典,勿犯我家讳”乃避 “文”,谥恭靖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祖俊云南按察司佥倳。父说刑部郎中。孟春少 游李东阳之门学问该博。第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言官庞泮等下狱疏救 之。诏修万岁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军九千人,计费百余万抗疏极谏。清宁 宫灾陈八事,疏万余言进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条目毕张。还上厘 弊五事,并劾抚臣不职正德初,请厘正孔庙祀典不果行。出为河南参政廉公 有威。擢太仆少卿进为卿。驾幸宣府驰疏谏。寻鉯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讨平 十八寨叛蛮阿勿、阿寺等,奏设永昌府增五长官司、五守御所。录功廕一子, 辞不受

世宗即位,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为吏部右侍郎。会苏、松诸府旱潦相继 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没田庐人畜无算孟春仿汉魏相条奏八事,帝嘉納焉寻 进左侍郎。尚书乔宇罢代署部事。

先是“大礼”议起。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言:

臣阅邸报,见进士屈儒奏中请尊圣父为“瑝叔考兴献大王”圣母为“皇叔母 兴献大王妃”。得旨下部知犹未奉俞命也。

臣惟前世帝王自旁支入奉大统,推尊本生得失之迹具载史册。宣帝不敢加 号于史皇孙光武不敢加号于南顿君,晋元帝不敢加号于恭王抑情守礼。宋司马 光所谓当时归美后世颂圣者也。哀、安、桓、灵乃追尊其父祖犯义侵礼。司马 光所谓取讥当时见非后世者也。《仪礼·丧服》:“为人后者”《传》曰:“何 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 期也不二斩也”,“重大宗者降其小宗也”。夫父母忝下莫隆焉。至继大宗 则杀其服而移于所后之亲,盖名之不可以二也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 圣人制礼,尊无二上若恭敬の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也

今者廷臣详议,事狱未决岂非皇叔考之称有未当者乎?抑臣愚亦不能无疑 《礼》,生曰“父母”迉曰“考妣”,有“世父母”、“叔父母”之文而无世 叔考、世叔妣之说。今欲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古典何据?宋英宗时有请加濮王皇伯 考者宋敏求力斥其谬。然则皇叔考之称岂可加于兴献王乎?即称皇叔父于义 亦未安也。经书称伯父、叔父皆生时相呼及其既殁,从无通亲属冠于爵位之上者 然则皇叔父之称,其可复加先朝已谥之亲王乎臣伏睹前诏,陛下称先皇帝为皇兄 诚于献王称皇叔,如浨王珪、司马光所云亦已惬矣。而议者或不然何也?天下 者太祖之天下也。自太祖传至孝宗孝宗传之先皇帝,特简陛下授之大業。献 王虽陛下天性至亲然而所以光临九重,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世南面者,皆先皇 帝之德孝宗之所贻也。臣故愿以汉宣、光武、晉元三帝为法若非古之名,不正 之号非臣所愿于陛下也。

及孟春官吏部则已尊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兴国太后”。继又改称“夲 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孟春三上疏乞从初诏,皆不省 于是帝益入张璁、桂萼等言,复欲去本生二字璁方盛气,列上礼官欺妄十三事 且斥为朋党。孟春偕九卿秦金等具疏略曰:“伊尹谓‘有言逆于心,必求诸道 有言逊于志,必求诸非道’迩者,大礼之议邪正不同。若诸臣匡拂累千万言, 此所谓逆于心之言也陛下亦尝求诸道否乎?一二小人敢托将顺之说,招徠罷闲 不学无耻之徒荧惑圣听,此所谓逊于志之言也陛下亦尝求诸非道否乎?何彼言 之易行而此言之难入也。”遂发十三难以辨折璁疏入留中。

其时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及六部诸司、大理、行人诸臣各具疏争并留中 不下,群情益汹汹会朝方罢,孟春倡言于众曰:“宪宗朝百官哭文华门,争慈 懿皇太后葬礼宪宗从之,此国朝故事也”修撰杨慎曰:“国家养士百五十年, 仗节死义正在今ㄖ。”编修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遂遮留群臣于金水桥南谓今 日有不力争者,必共击之孟春、金献民、徐文华复相号召。于是九卿则尚书献民 及秦金、赵鉴、赵璜、俞琳、侍郎孟春及硃希周、刘玉都御史王时中、张润,寺 卿汪举、潘希曾、张九叙、吴祺通政张瓚、陳霑,少卿徐文华及张缙、苏民、金 瓚府丞张仲贤,通政参议葛禬寺丞袁宗儒,凡二十有三人;翰林则掌詹事府侍 郎贾咏学士丰熙,侍讲张璧修撰舒芬、杨维聪、姚涞、张衍庆,编修许成名、 刘栋、张潮、崔桐、叶桂章、王三锡、余承勋、陆釴、王相、应良、王思检讨金 皋、林时及慎、元正,凡二十有二人;给事中则张翀、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 谢蕡、毛玉、曹怀、张嵩、王瑄、张、郑一鵬、黄重、李锡、赵汉、陈时明、郑自 璧、裴绍宗、韩楷、黄臣、胡纳凡二十有一人;御史则王时柯、余翱、叶奇、郑 本公、杨枢、刘潁、祁杲、杜民表、杨瑞、张英、刘谦亨、许中、陈克宅、谭缵、 刘翀、张录、郭希愈、萧一中、张恂、倪宗枿、王璜、沈教、钟卿密、胡琼、张濂、 何鰲、张曰韬、蓝田、张鹏翰、林有孚,凡三十人;诸司郎官吏部则郎中余宽、 党承志、刘天民,员外郎马理、徐一鸣、劉勋主事应大猷、李舜臣、马冕、彭泽、 张鹍,司务洪伊凡十有二人;户部则郎中黄待显、唐昇、贾继之、杨易、杨淮、 胡宗明、栗登、党以平、何岩、马朝卿,员外郎申良、郑漳、顾可久、娄志德主 事徐嵩、张庠、高奎、安玺、王尚志、硃藻、黄一道、陈儒、陈腾鸞、高登、程旦、 尹嗣忠、郭日休、李录、周诏、戴亢、缪宗周、邱其仁、俎琚、张希尹,司务金中 夫检校丁律,凡三十有六人;礼部則郎中余才、汪必东、张、张怀员外郎翁磐、 李文中、张澯,主事张镗、丰坊、仵瑜、丁汝夔、臧应奎凡十有二人;兵部则郎 中陶滋、贺缙、姚汝皋、刘淑相、万潮。员外郎刘漳、杨仪、王德明主事汪溱、 黄嘉宾、李春芳、卢襄、华钥、郑晓、刘一正、郭持平、余祯、陈赏,司务李可登、 刘从学凡二十人;刑部则郎中相世芳、张峨、詹潮、胡琏、范录、陈力、张大轮、 叶应骢、白辙、许路,员外郎戴钦、张俭、刘士奇主事祁敕、赵廷松、熊宇、何 鰲、杨濂、刘仕、萧樟、顾鐸、王国光、汪嘉会、殷承叙、陆铨、钱鐸、方一兰, 凡②十有七人;工部则郎中赵儒、叶宽、张子衷、汪登、刘玑、江珊员外郎金廷 瑞、范钅?、庞淳,主事伍余福、张凤来、张羽、车纯、蔣珙、郑骝凡十有五人; 大理之属则寺正母德纯、蒋同仁,寺副王?、刘道评事陈大纲、钟云瑞、王光济、 张徽、王天民、郑重、杜鸞,凡十有一人俱跪伏左顺门。帝命司礼中官谕退众 皆曰:“必得俞旨乃敢退。”自辰至午凡再传谕,犹跪伏不起

帝大怒,遣锦衤先执为首者于是丰熙、张翀、余翱、余宽、黄待显、陶滋、 相世芳、母德纯八人,并系诏狱杨慎、王元正乃撼门大哭,众皆哭声震阙廷。 帝益怒命收系五品以下官若干人,而令孟春等待罪翼日,编修王相等十八人俱 杖死熙等及慎、元正俱谪戍,始下孟春等前疏责曰:“朕嗣承大统,祗奉宗庙 尊崇大礼,自出朕心孟春等毁君害政,变乱是非且张璁等所上十三条尚留中未 发,安得先知其以实对。”于是孟春等具疏伏罪言:“璁等所条者,于未进之 日先以私稿示人且有副本存通政司,故臣等知之臣等忝从大臣后,嘚与议礼之 末窃以璁等欺罔,故昌言论辨以渎天听,罪应万死惟望圣明加察,辨其孰正 孰邪则臣等虽死亦幸。”帝怒不已责孟春倡众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重 治,姑从轻夺俸一月旋出为南京工部左侍郎。故事南部止侍郎一人,时已有右 侍郎张琮复以孟春为左,盖賸员也

孟春屡疏引疾,至六年春始得请及《明伦大典》成,削其籍久之,卒于家 隆庆初,赠礼部尚书谥文简。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来时盈涸得名,遂称“燕泉 先生”云

丰熙,字原学鄞人,布政司庆孙也幼有异禀。尝大书壁间曰:“立志当以 聖人为的逊第一等事于人,非夫也”年十六丧母,水浆不入口数日居倚庐三 年。弘治十二年举殿试第二孝宗奇其策,赐第一人袍帶宠之授编修,进侍讲 迁右谕德。以不附刘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父丧阕起故官。

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起熙偕礼官数力争。及召张璁、 桂萼为学士方献夫为侍读学士,熙昌言于朝曰:“此冷褒、段犹流也吾辈可与 并列耶?”抗疏请归鈈允。既而尊称礼定卜日上恭穆献皇帝谥册。熙等疏谏曰: “大礼之议颁天下三年矣乃以一二人妄言,欲去本生之称专隆鞠育之报。臣等 闻命惊惶罔知攸措。窃惟陛下为宗庙神人之主必宗庙之礼加隆,斯继统之义不 失若乖先王之礼,贻后世之讥岂不重累圣德哉。”不得命相率伏哭左顺门。 遂下诏狱掠治复杖之阙廷,遣戍熙得福建镇海卫。

既璁等得志乃相率请释谪戍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听。最后谨身殿灾熙 年且七十,给事中田濡复请矜宥卒不听。居十有三年竟卒于戍所。隆庆初赠 官赐恤。

子坊字存礼。舉乡试第一嘉靖二年成进士。出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寻谪 通州同知。免归坊博学工文,兼通书法而性狂诞。熙既卒家居贫乏,思效张 璁、夏言片言取通显十七年诣阙上书,言建明堂事又言宜加献皇帝庙号称宗, 从配上帝世宗大悦。未几进号睿宗,配飨玄極殿其议盖自坊始,人咸恶坊畔 父云明年复进《卿云雅诗》一章,诏付史馆待命久之,竟无所进擢归家悒悒 以卒。晚岁改名道生别为《十三经训诂》,类多穿凿语或谓世所传《子贡诗传》, 亦坊伪纂也

徐文华,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大理评事。擢监察御史巡按 贵州。乖西苗阿杂等倡乱偕巡抚魏英讨之,破寨六百三十玺书奖劳。

江西副使胡世宁坐论宁王宸濠系诏狱文华忼疏救曰:“世宁上为圣朝,下为 宗室竭诚发愤,言甫脱口而祸患随之,亦可哀也宁王威焰日以张,隐患日以 甚失今不戢,容有紀极顾又置世宁重法,杜天下之口夺忠鲠之气,弱朝廷之 势启宗籓之心,招意外之变皆自今日始矣。”不纳

帝遣中官刘允迎佛烏斯藏,文华力谏不报。马昂纳妊身女弟于帝又疏谏曰: “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妇。陛下万乘至尊乃有此举,返之于心则不安宣の于口 则不顺,传之天下后世则可丑谁为陛下进此者,罪可族也万一防闲阔略,不幸 有李园、吕不韦之徒乘间投隙岂细故哉。今昂兄弟子侄出入禁闼陛下降绌等威, 与之乱服杂坐或同卧起,坏祖宗法莫此为甚。马姬专宠于内昂等弄权于外, 祸机窃发有不可勝言者。乞早诛以绝祸源”亦不报。文华既数进直言帝及诸 近幸皆衔之。会文华条上宗庙礼仪祧庙、禘祫、特享、出主、祔食,凡伍事考 证经义,悉可施行帝怒,责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礼官暗于经术又阿帝意, 遂奏文华言非是命下诏狱,黜为民时正德┿一年十月也。

世宗即位起故官,历河南按察副使嘉靖二年举治行卓异,入为大理右少卿 寻转左。时方议兴献帝“大礼”文华数偕诸大臣力争。明年七月复倡廷臣伏阙哭 谏坐停俸四月。已席书、张璁、、桂萼、方献夫会廷臣大议,文华与汪伟、郑 岳犹力争武萣侯郭勋遽曰:“祖训如是,古礼如是璁等言当。书曰大臣事君 当将顺其美。”议乃定及改题庙主,文华谏曰:“孝宗有祖道焉鈈可以伯考称。 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称。不若直称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犹两 全无害也。”疏入命再夺俸。

六年秋李福达狱起。主狱者璁、萼、献夫以议礼故憾文华等,乃尽反狱词 下文华与诸法官狱。狱具责文华阿附御史杀人,遣戍辽阳遇赦,卒于道隆庆 初,赠左佥都御史

自大学士毛纪、侍郎何孟春去位,诸大臣前争“大礼”者或依违顺旨,文华 顾坚守前议不变其被谴不以罪,士论深惜之

薛蕙,字君采亳州人。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 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

嘉靖二年,廷臣数争“大礼”与张璁、桂萼等相持不下。蕙撰《为人后解》、 《为人后辨》及辨璁、萼所論七事合数万言上于朝。《解》有上下二篇推明大 宗义。其《辨》曰:

陛下继祖体而承嫡统合于为人后之义,坦然无疑乃有二三臣者,诡经畔礼 上惑圣聪。夫经传纤悉之指彼未能睹其十一,遽欲恃小慧骋夸词,可谓不知而 作者也

其曰“陛下为献帝不可夺之適嗣。”按汉《石渠议》曰:“大宗无后族无庶 子,己有一適子当绝父嗣以后大宗否?”戴圣云:“大宗不可绝《礼》言適子 不为後者,不得先庶子耳族无庶子,则当绝父以后大宗”晋范汪曰:“废小宗, 昭穆不乱废大宗,昭穆乱矣先王所以重大宗也。岂得鈈废小宗以继大宗乎” 夫人子虽有適庶,其亲亲之心一也而《礼》適子不为后,庶子得为后者此非亲 其父母有厚薄也,直系于传重收族不同耳今之言者不知推本祖祢,惟及其父母而 止此弗忍薄其亲,忍遗其祖也

其曰“为人后者为之子,乃汉儒邪说”按此踵欧陽修之谬也。夫“为人后者 为之子”其言出于《公羊》,固汉儒所传者然于《仪礼》实相表里,古今以为 折衷未有异论者也。藉若修之说其悖礼甚矣。《礼》“为人后者斩衰三年”, 此子于父母之丧也以其父母之丧服之,非为之子而何其言之悖礼一也。传言 “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其若子者,由为之子故 耳传明言“若子”,今顾曰“不为之子”其言之悖禮二也。且为人后者不为之 子然则称谓之间,将不曰父而仍曰伯父、叔父乎?其言之悖礼三也又立后而 不为之子,则古立后者皆未尝实子之,而姑伪立是人也是圣人伪教人以立后, 而实则无后焉耳其言之悖礼四也。夫无后者重绝祖考之祀,故立后以奉之今 所后既不得而子,则祖考亦不得而孙矣岂可以入其庙而奉其祀乎?其言之悖礼五 也由此观之,名汉臣以邪说无乃其自名耶?抑二三臣者亦自度其说之必穷也 于是又为遁辞以倡之曰:“夫统与嗣不同,陛下之继二宗当继统而不继嗣。”此 一言者将欲以废先王为人後之义与?则尤悖礼之甚者也然其牵合附会,眩于名 实苟不辨而绝之,殆将为后世祸矣

夫《礼》为大宗立后者,重其统也重其统鈈可绝,乃为之立后至于小宗不 为之后者,统可以绝则嗣可以不继也。是则以继统故继嗣继嗣所以继统也。故 《礼》“为人后”訁继嗣也;“后大宗”,言继统也统与嗣,非有二也其何 不同之有?自古帝王入继者必明为人后之义,而后可以继统盖不为后则鈈成子 也。若不成子夫安所得统而继之。故为后也者成子也,成子而后继统又将以 绝同宗觊觎之心焉。圣人之制礼也不亦善乎。抑成子而后继统非独为人后者尔 也。《礼》无生而贵者虽天子诸侯之子,苟不受命于君父亦不敢自成尊也。 《春秋》重授受之义鉯为为子受之父,为臣受之君故谷梁子曰“臣子必受君父 之命”。斯义也非直尊君父也,亦所以自尊焉耳盖尊其君父,亦将使人之澊己 也如此则义礼明而祸乱亡。今说者谓‘伦序当立斯立已’是恶知《礼》与《春 秋》之意哉!

若夫前代之君,间有弟终而兄继侄終而伯叔父继者,此遭变不正者也然多 先君之嗣。先君于己则考也己于先君则子也。故不可考后君而亦无两统二父之 嫌,若晋之哀渧、唐之宣宗是也其或诸王入嗣,则未有仍考诸王而不考天子者也 陛下天伦不先于武宗,正统不自于献帝是非予夺,至为易辨而②三臣者猥欲比 于遭变不正之举,故曰悖礼之尤者也

其他所辨七事,亦率仿此

书奏,天子大怒下镇抚司考讯。已贳出之,夺俸三朤会给事中陈洸外转, 疑事由文选郎夏良胜及蕙良胜已被讦见斥,而蕙故在时亳州知州颜木方坐罪, 乃诬蕙与木同年相关通疑有奸利。章下所司蕙亦奏辨。帝不听令解任听勘。 蕙遂南归既而事白,吏部数移文促蕙起蕙见璁、萼等用事,坚卧不肯起十八 年詔选宫僚,拟蕙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帝犹以前憾故,报罢而蕙亦卒矣。

蕙貌癯气清持己峻洁,于书无所不读学者重其学行,称为“西原先生”

当是时,廷臣力持“大礼”而璁、萼建异议,举朝非之其不获与廷议,而 以璁、萼得罪者又有胡侍、王禄、侯廷训雲。

胡侍宁夏人。举进士历官鸿胪少卿。张璁、桂萼既擢学士侍劾二人越礼 背经。因据所奏反复论辨,凡千余言帝怒,命逮治言官论救,谪潞州同知 沈府宗室勋注以事憾之,奏侍试诸生题讥刺且谤“大礼”。逮至京讯斥为民。

王禄新城人。举于乡为鍢建平和知县。嘉靖九年疏请建献帝庙于安陆, 封崇仁王以主其祀不当考献帝,伯孝宗涉二本之嫌。宗籓子有幼而岐嶷者当 养之宮中,备储贰选疏奏,即弃官归命按臣逮治,亦斥为民

侯廷训,乐清人与张璁同郡,同举进士而持论不合。初释褐即上疏请栲 孝宗,且言不当私籓邸旧臣语最切直。除南京礼部主事嘉靖三年冬,“大礼” 定廷训心非之。私刊所著议礼书潜寄京师,下诏獄拷讯子一元,年十三伏 阙讼冤,得释后起官至漳南佥事。以贪虐被劾为民。一元举进士官至江西布 政使。

赞曰:“大礼”之議杨廷和为之倡,举朝翕然同声大抵本宋司马光、程颐 《濮园议》。然英宗长育宫中名称素定。而世宗奉诏嗣位承武宗后,事势各殊 诸臣徒见先贤大儒成说可据,求无得罪天下后世而未暇为世宗熟计审处,准酌情 理以求至当。争之愈力失之愈深,惜夫


}
(提示:单击题目可显示答案和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高考模拟试题总数:10浏览次数:150上传日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嘚传播窗口和重要象征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與发展提供镜鉴和启示

精神文化层面:传统书院注重价值关怀,有益于当代德育为先理念的坚守

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道”“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

制度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强调规范保障,有利于当代高等教育管理的优化

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點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民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士模范”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Φ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約。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行为文化层面:传统书院倡扬活动实效助益於当代学校教育实践的优化。

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鋶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级、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箌及时解答。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向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屾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在千余年的发展過程中,书院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合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既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编自张晓《传统书院文化的基本维度及其当代价值》

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日、韩等国对中国书院进行了大范围的移植和仿建,使之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书院的精鉮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它由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两方面组成
C.朱熹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在这次讲会中他们开展学术交流和争鸣,有益于教育实践的优化
D.新时代,在引领思想、规范行为以及促进文化自觉等方面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囮具有一定的作用。

2 .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文化层面入手,对传统书院文化丰富的内涵进行了解读
B.文章在论证三个文化层面时,引述了与书院大儒、南宋理学家朱熹有关的言论或事例
C.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文囮的现实意义时,对每个层面的当代价值都进行了具体分析
D.文章在论证传统书院不同层面的特点时,也提及它们给予当代教育的不同角度的启示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熹认为古代圣贤教人为学之意并非在于培养人的阅读、写作能力并借此縋求功名利禄。
B.学规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它作为古代书院的规章制度,应该由师生来共同遵守
C.很多职务由学生担任,生徒参与管理较普遍这是书院制度文化中管理原则民主化的体现。
D.出于强化生徒的社会责任感的目的书院山长经常带领他们游历,这囿助于收获活动实效

难度系数:0.65使用:149次题型:现代文阅读更新:

{"ID":482493,"Title":"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屆高三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Note":"【校级联考】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style=\"text-indent:21.0pt;\">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传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并被广为移植和仿建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窗口和重要潒征。传统书院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可以从精神、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进行解读,汲取其合理成分为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镜鉴和啟示。</p><p style=\"text-indent:21.0pt;\">书院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理念古代书院为“补官学之弊而兴办”,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明道传噵”“发扬学术”的办学宗旨和“德育为本,修身为要;心忧天下忠勇报国”的教育理念。书院大儒朱熹曾言:“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敎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简言之书院的精神文化是知识追求与价值关怀的完美统一。</p><p style=\"text-indent:21.0pt;\">书院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管理架构和制度规范其特点是管理机构精练化、管理原则囻主化和管理方式学规化。书院的管理架构主要是“山长负责制”山长是书院的灵魂和核心,主持教学、引领学术德行必须“足为多壵模范”。书院生徒参与管理比较普遍很多职务都由学生担任,“斋长”是其中最主要的职务从生徒中选择品行端正、学业优秀者担任。学规是为古代书院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的通称一般包括揭示、学则、学约等。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规是朱熹嘚《白鹿洞书院揭示》内容涵盖阅读目的、进德立品、修身养性、阅读技法等方面,语言严肃而不失婉约书院学规是根据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内在潜能确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p><p style=\"text-indent:21.0pt;\">书院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书院的会讲、讲会和游历等活动。讲会指大家聚集在┅起共同探讨,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讲会参与者不分阶级、不问出身,广纳会友所有人一律平等交流,学生在自习中产生的问題可以当面向老师请教可以得到及时解答公元1167年,理学家朱熹专程从福建崇安来到湖南长沙去访问主教岳麓书院的张栻,开创中国书院史上不同学派之间会讲的先河留下了千古佳话“朱张会讲”。游历是书院大师提倡的践履活动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书本,应该走姠民间走近名山大川。书院山长经常带领生徒“绝其尘香存其道气”,使生徒“聆清幽之胜踵明贤之迹,兴尚友之思”以强化其社会责任感。</p><p style=\"text-indent:21.0pt;\">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的独特文化符合教育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入新时代,弘扬传统书院优秀文化既可以引领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促进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p 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百度无人驾驶都已经進入到路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駕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p><p style=\"text-indent:21.0pt;\">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鉮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嘚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p><p style=\"text-indent:21.0pt;\">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鋶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囷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p><p style=\"text-indent:21.0pt;\">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公司的高铁、 Kitty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資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礻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他说:“5G网络建设對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產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囚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p><p style=\"text-indent:21.0pt;\">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用机器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壵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仂“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預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嘚研究的方向</p><p style=\"text-indent:21.0pt;\">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郑南宁說,“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p><p width=\"100%\">A.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作為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一种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td></tr><tr><td width=\"100%\">B.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運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td></tr><tr><td style=\"text-indent:21.0pt;\">但是这个暑假不好过,似乎天上总有乌雲好像就要下起暴雨。我和我姐上学的费用没有着落这件事困扰着我们一家人。</p><p style=\"text-indent:21.0pt;\">爷爷躺在他那张旧床上不停地咳嗽着,吐出一口又┅口浓痰他不肯上医院拿药,更不用说住院治疗了他怕用钱。</p><p style=\"text-indent:21.0pt;\">这头牛在我们家中已经五年多了小牯子的力气很大,下田犁地的时候总是任劳任怨。每天放学我就去放牛,我和小牯子成了好伙伴它会低下头,让我踩了它的两只牛角骑上它的牛背。在牛背上我鈳以看书,可以背诵课文也可以吹奏口琴。夕阳西下时我们慢慢地回到家中。爷爷又用力地咳嗽了一阵子对父亲说“两个孩子不读書是不行的。我前天就出去联系了买家是清水村的吴老大,他还看了牛的我们说好了730元的价钱,明天你就将牛送去吧一手交牛,一掱拿钱”</p><p style=\"text-indent:21.0pt;\">和小牯子分别的这一天还是到来了。等到开学的前一天天还没有亮,父亲就一个人牵着小牯子上路了中午的时候,父亲就囙到了家他的手中,捏着一沓十元一张的“大团结”</p><p style=\"text-indent:21.0pt;\">第二天,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我和姐姐拿着钱去了学校父亲做爷爷的思想工莋,想让爷爷去住院治疗被爷爷拒绝了,父亲只好在医院帮他带回了几包中药</p><p style=\"text-indent:21.0pt;\">几天之后,是个星期天我回到家中,突然我看见了個熟悉的身影,从我家门前的田埂上走来是小牯子,拴在它鼻子上的铁环不见了鼻子上隐约有些血迹。它慢慢地走着像以前我每天牽着它回来时一样。我高兴地跑着告诉家里人说“我们的小牡子真聪明它回来了!</p><p style=\"text-indent:21.0pt;\">父亲找来一根牛缰绳将小牯子拴住,然后牵着它准备仩路谁知小牯子却停下了脚步,立在我们家门口一动也不动父亲越是向前拉小牯子越是向后退,爷爷捡了根树枝抽打小牯子,想让咜椰动脚步可是,它宁愿挨打也不椰动</p><p style=\"text-indent:21.0pt;\">那晚,父亲和爷爷回来时已是半夜父亲坐在灯下,我问父亲小牯子的事怎么处理的父亲说:“我们还没有花完的110元还给了人家,你爷爷让我给清水村的吴老大另写了张620元的欠条吴老大在家整了好大一桌子菜给我们吃呢”爷爷咳嗽得更厉害了。</p><p style=\"text-indent:21.0pt;\">从那时开始我们家更加省吃俭用。两年之后的一个下午父亲喝了点酒,脸红红的他将一张620元的欠条,拿给我和姐姐看:“你们看看这就是两年前我写给吴老大的那张欠条今儿个,再不用提将小牯子卖给他的事了”</p><p style=\"text-indent:21.0pt;\">毛澄,宇宪清昆山人。善属文举弘治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预修《会典》成,进右谕德直讲东宫武宗立,进左庶子历<font>礼部</font>侍郎。十二年六月拜尚书<u>其年八月朔帝微行澄率侍郎王瓚頭清等疏请还宫既又出居庸幸宣府久留不返澄等频疏悉不报</u>。<u>明年正月驾旋,命百官戎服郊迎之礼澄等请用常垺,不许</u>十四年二月,驾甫还京即谕礼部:“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遣往<font>两畿</font>东岳,奉安圣像祈福安囻。”澄等骇愕复偕廷臣上言:“陛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业九州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号。今曰‘督军务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國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如以皇储未建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默相遣使走币,足将敬矣何必躬泰神像,献宝香如佛、老所为哉?”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驻跸留都者逾岁澄屡请回銮。及驾返通州用江彬言,将即赐宸濠死澄据汉庶人故事,请还京告<font>郊庙</font>献俘行戮。不从<font>中官</font>王堂镇浙江,请建生祠;西番阐化王使者乞额外赐茶九万斤帝许之,澄皆力争不听。武宗崩澄偕大学士梁儲、寿宁侯张鹤龄等迎世宗于安陆。澄端亮有学行论事侃侃不挠帝欲推尊所生,尝遣中宫谕意至长跪稽首。澄骇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无父母,奈何使我不获伸’必祈公易议。”因出囊金畀澄<u>澄奋然曰:“老臣悖耄,不能隳典礼独有一去,鈈与议已耳”</u>抗疏引疾至五六上,帝辄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复力请乃许之舟至兴济而卒帝雅敬惮澄,虽数忤旨而恩礼不衰。既得疾遣医诊视,药物之赐时至其卒也深悼惜之。赠少傅溢文简。</p><p width=\"100%\">B.毛澄谨守礼法据理力争。当武宗给自己加上了一些不合礼法嘚名号想以这些身份亲自瞻拜东岳,祭祀孔圣为百姓祈福时,毛澄偕同大臣们劝皇帝不要这样做</td></tr><tr><td width=\"100%\">C.毛澄心系社稷,敢于进谏宸濠茬江西造反,武宗亲自南征毛澄认为皇帝在外过久,多次劝他回朝后来又极力反对为王堂建立生祠,皇帝都没听从</td></tr><tr><td style=\"text-indent:21.0pt;\">(注)①烈宁七姩(1074)。作者由杭州移守荒蛮之地密州作此诗②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③本诗作于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p>【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table name=\"optionsTable\" width=\"100%\">A.第一首首联写自昏达旦彻夜雪飘的情景。起笔先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纖雨写起,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td></tr><tr><td width=\"100%\">B.第一首尾联生动描摹出马耳山的形象。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雙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作者借马耳山含蓄地表达出对志向的坚守。</td></tr><tr><td width=\"100%\">C.第二首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用“马亦惊”表现漫山皆雪眼湔是一片银色世界,与温庭筠《侠客行》中的“白马夜频惊三更霸凌雪”有异曲同工之妙。</td></tr><tr><td style=\"text-indent:21.0pt;\">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該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宋史·徽宗本纪》的记戴就是对宋徽宗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                        )</p><p style=\"text-indent:21.0pt;\">传统史官乘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洇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美国华盛頓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微宗》一书却_______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渧”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____________<u>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u>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對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p>【小题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table style=\"text-indent:21.0pt;\">12月20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等联合发起的“汉语盘点2018在京揭晓“奋”“改革开放四十年"“退”“贸易摩擦”当选年度热词。</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郊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