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n m d ns b

A、B、C、D、E、F 6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36.其中C、E、F是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孓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F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C、D、E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按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6)均为A、B、D、E四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可鉯相互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原子的p軌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子,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B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B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C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1npn—1

解析试题分析:A原子的p轨道中有3个未成对电孓,则其电子排布为ns2np3位于周期表第VA族,因其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在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大故A必为N;B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種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则有两种可能,即1s22s22p4(O)或1s22s22p63s2(Mg)O位于p区而Mg位于s区,故B为Mg;因s轨道只能容纳两个電子且电子排布时先排s轨道再排p轨道,故n=2C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2,C为Si;D原子M能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最外层电子只有一个则其核外电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D为29号元素Cu
(1)ACl3分子为NCl3,由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判断方法该分子价电子对为(5+3)/2=4,故中心原子为sp3杂化;因N有一个孤电子对故分子构型為三角锥形。该分子可仿照NH3进行判断
(2)该同学的错误在于3p轨道上的电子应排在3s轨道上。电子总是先排能量低的轨道再排能量高的轨道这是依据能量最低原理。
(3)元素第一电离能同主族由上向下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N>P;同周期由左向右逐渐增大但第二、第五主族元素大于同周期第三、第六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故第一电离能:P>Si>Mg综合可知,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为N>Si>MgC最外层有4个电子,其中3個与相邻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因每个原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所以每2个C各提供一个电子形成一个电子对,形成π键,故π键总数为60÷2=30个
(4)Cu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所以有7种能量不同的电子;Cu2+是Cu失去4s和3d轨道上各一个电子共2个电子,所以价电子排布为3d9面心立方的晶胞模型如下:

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cm3
考点:考查轨道杂化分子构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第一电離能,化学键晶胞相关计算。

}
物体沿光滑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第3秒内的位移是2.5m,那么它的(  )
C.在前3秒内的位移是4.5m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n?d?m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