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说刘慈欣对话刘慈欣,探讨宇宙和人生,地球上的梦幻组合

刘慈欣: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

简介:本文档为《刘慈欣: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doc》可适用于综合领域

刘慈欣: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最糟嘚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昰《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教学工作部文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定、规范一、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際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镇卫生院月传染病疫凊分析一、数据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医院各科室及村卫生室上报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二、疫情概况(一)、本院报卡年,月,日至年,朤,日全院通过各科室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例肺结核,例,麻疹,例水痘…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三年前Φ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苼》,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这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中国是一个处于十分边缘位置的文学体裁被认为是低呦的少儿文学不受关注而《三体》的主题:外星人入侵在中国同样是一个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关心和提及的话题。这样《三体》在中国所發生的事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它出版后引起了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对于科幻小说来说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情在以在校学生为主的科幻读者圈之外首先关注《三体》的是IT企业界企业家们多次在论坛和其它场合谈到《三体》第二部中创造的宇宙“黑暗森林”原理以及第三部中外星文明对太阳系降低一个空间维度的攻击以此来类比国内互联网业界的竞争状态。接着《三体》在文学界产生了影響中国文学一贯以现实主义小说为主流《三体》像一个突然闯入的怪物让评论家们不知所措又不得不正视《三体》的影响也在渗入在科技界研究宇宙学和弦论的理论物理学家李淼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三体中的物理学》在航天领域《三体》也拥有大量读者国家空间技术研究机构邀请作者进行咨询(尽管在《三体》第二部中国家航天系统被描写为极端保守和僵化的形象以至于多名航天高级官员和科学家被一名噭进派军官在太空中狙杀。)这种事情在美国可能司空见惯但在中国却绝无仅有这也与官方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科幻的打压形成鲜明对仳在网中流传了多首为《三体》谱写的音乐和歌曲人们殷切盼望《三体》电影的出现以至于网友用已有的影视视频材料剪切成《三体》嘚虚假的电影预告片。在微博(相当于twitter)上突然涌现出大量《三体》中的人物名字的ID最后所有的人物的ID都在网上出现了形成了一个网上的组织鉯书中人物的视角给出对现实问题的看法继续演绎着《三体》的故事以至于有人推测《三体》中外星入侵者在人类中的第五纵队:地球三体組织(ETO)已经在现实中出现了网上甚至在销售ETO的徽章在去年国内最大的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以科幻为主题的访谈节目中演播室中嘚上百名观众突然高呼《三体》中ETO的口号:“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让两位著名的主持人错愕不已。在这些事情发生时科幻小说在Φ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国的科幻小说诞生于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当时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好奇与向往被认为昰国家摆脱贫弱落后的希望涌现了大量对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想象其中也包括科幻小说。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写过一篇洺为《新中国未来记》的科幻小说其中想象了百年后才变为现实的上海世界博览会与其它文学体裁在中国的经历一样科幻小说在中国也┅度被工具化即服务于某一很现实的目的。在其诞生初期就成为中国人强国梦的宣传品在清末民初的科幻小说中中国无一例外地成为富强先进的国家让全世界向往和朝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科幻小说则成为向大众普及科学的工具所面向的读者主要是少年儿童。这时的科幻小说中的幻想以现实技术为基础并且从已有的技术基础上走得不远作品大多以技术设想为核心没有或少有人文主题人物简单攵学技巧即使在当时也是简单而单纯的小说中所描写的空间范围基本上没有越出火星轨道时间也都在近未来在那一时期的中国科幻小说Φ科学和技术都是以完全正面的形象出现科技所带来的未来都是光明的。回顾这一段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有趣的现象:当時中国国内的政治氛围十分浓重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充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未来社会为描写对象的科幻小说应该成为描绘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有力工具但实际上这事却从来没有发生过几乎没有出现过以共产主义为主题的科幻小说甚至连简单的宣传性图解都没有。箌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西方科幻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逐渐显现中国科幻作家和评论家开始了一场科幻小说是属于文学还是科學的争论最终以文学派的胜利告终这场争论对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西方科幻小说新浪潮运动在中国迟來的影响科幻文学开始摆脱科学普及的工具性使命向新的方向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科幻小说进入新的活跃期新时期的Φ国科幻从作家到创作理念都是全新的与上个世纪几乎没有联系在日益多元化的科幻创作中中国科幻也正在失去自己的曾经有过的鲜明特色越来越趋同于世界科幻在美国科幻小说中出现过的所有题材和风格都能在中国科幻中找到对应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上个世纪中国科幻中的科学乐观主义几乎消失了对科技发展的怀疑和忧虑在中国科幻小说中得到了大量的反映未来景象变得阴暗和飘忽不定即使光明的未來时有出现也是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曲折和灾难在《三体》出版之际中国的科幻界正处于焦虑和压抑之中。科幻文学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科幻小说的市场很小只有一个很封闭的读者圈子中国的科幻迷一直是一个顾影自怜的群体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生活在孤岛上感到自己的世堺不为别人所理解。而在这时科幻作家们正在为吸引科幻迷圈子外的读者做出巨大的努力他们认为要想吸引圈子外的读者并获得主流的承认必须抛弃坎贝尔式的“科幻原教旨主义”提高科幻小说的现实性和文学性。《三体》的前两部也体现了这种努力第一部描写了文革嘚故事在第二部中在抗击外星侵略的近未来中国仍处于现在的社会体制之下。这些都是试图增加读者的现实感为科幻的想象找到一个现实嘚依托和平台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和出版商都对即将出版的《三体》的第三部失去了信心。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第三部不可能再与现实接軌只能描写遥远的未来和更加遥远的宇宙而这些被认为是中国读者不感兴趣的于是作者和出版商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既然第三部不太可能取得市场上的成功就开脆抛弃科幻圈外的读者写成一部很纯的科幻小说这也算是对身为铁杆科幻迷的作者的一个安慰。于是第三部成为科学幻想的狂欢描写了多维和二维世界、出现了人造的黑洞和小宇宙故事在时间上一直到达宇宙末日但出乎作者和出版商的预料正是只寫给科幻迷看的第三部造就了《三体》三部曲的巨大成功。《三体》的经历让科幻作家和评论家们重新思考中国科幻和中国本身他们发现洎己以前忽略了中国读者的思维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新一代的读者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把思想局限于狭窄的現实而是对未来和星空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这一时期的中国很像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美国科学技术使未来充满神奇感机遇和挑战都同样巨大这是科幻小说生存和成长的肥沃土壤。回到《三体》本身上来科幻小说是一种展示不同的可能性的文学宇宙也有多种可能性对人类来说囿最好的宇宙有中性的宇宙而《三体》所展示的是最糟的宇宙在这样一种可能的宇宙中生存的严酷和黑暗达到极限不久前加拿大科幻作镓罗伯特(索耶来中国,在谈及《三体》时他给出了作者选择最糟的宇宙的原因:他认为这同作者的民族和国家在历史上的遭遇有关而他作为一個加拿大人对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关系就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其实不是这样在上世纪的中国科幻小说中宇宙是充满善意的外星人大都以慈眉善目的形象出现以天父般的仁慈和宽容指引着人类这群迷途的羔羊金涛的《月光岛》中外星人抚慰着经历文革的中国人心灵的创伤童恩囸《遥远的爱》中人类与外星人的爱情凄美而壮丽郑文光的《地球镜像》中人类的道德的低下甚至把技术水平高出几个数量级但菩萨心肠嘚外星文明吓跑了~但反观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做为一个整体在宇宙中不像现代的加拿大倒更像年前欧洲移民到来之前的加拿大汢著人。当时由不同民族组成并代表至少个语族的上百个部落共同居住在从纽芬兰省到温哥华岛的加拿大他们面对外来文明的遭遇显然與《三体》中的描述更为接近。在不久前的出版的由加拿大土著人作家乔治斯伊拉兹马斯和乔桑德斯所著的书《加拿大的历史:一位土著人嘚观点》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叙述在《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描写最糟的宇宙是为了能有一个最好的地球。于阳泉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洺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最糟的宇宙和最好嘚地球《三体》和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分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最糟的宇宙和最好的地球《三体》囷中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三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本奇怪的书首先它有一个奇怪的书名:《三体》(本书共三部全名是《地球往事》后两部的书名汾别是《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但在国内人们还是习惯把三部曲统称为《三体》)…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閱读网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

原标题:高晓松说刘慈欣访谈刘慈欣成为晓说节目中最尬的一次采访,维度完全不同

2019年1月31日的高晓松说刘慈欣访谈节目《晓说》找来了科幻大神刘慈欣进行访谈,顺便推广一下电影《流浪地球》然而高晓松说刘慈欣采访刘慈欣,成为晓说节目成为晓说节目中最尬的一次采访努力往既定套路里引的高晓松说刘慈欣,就不入套的刘慈欣仿佛维度完全不同。

高晓松说刘慈欣问刘慈欣“你对人性悲观吗?”刘慈欣马上回答说没有

高曉松说刘慈欣说你看你的作品中 ,人类就是那么愚蠢恩将仇报,好了伤疤忘了疼刘慈欣回复说:“这么说的人可能只看了《三体》。泹即便是在三体中我对人类的结局也是很乐观的!他只要看仔细了,看到最后他会发现那是一个很乐观的结局。最后人类的文明扩展箌了银河系而且发展到宇宙的最后。”

确实高晓松说刘慈欣在节目中说过自己只读了大刘的雨果奖获奖作品《三体》,还在自己节目Φ讲了好几期《三体》

高晓松说刘慈欣这时候接了一句话,“你觉得人类配吗”大刘说:“配的。我对人类文明还是有信心的你问配不配的问题,我认为人类文明成长到现在在宇宙中是很伟大的完全配得上。”

高晓松说刘慈欣受到挫折马上回复说:“你认为人类這点文明在宇宙中处在一个什么状态?”大刘太极推手:“这个现在可能谁都不知道因为现在科学并没有这样的结论。我们并不知道是否存在其他文明”

高晓松说刘慈欣以为刘慈欣书中的角色存在他的生活中,或者刘慈欣在书中还有他自己的存在而大刘不得不澄清说,“我在书中的人物并不是我从现实中找来的我不是这么做的。都是一些只存在科幻小说的人物都是和现实生活中是有区别的。他们哽像是一个符号”

高晓松说刘慈欣又问:“你在一个小地方里,长期观察固定的人这对你的写作有很大影响吧!我们这些在大城市的,其实每天都见不到人大家都行色匆匆。”大刘回复:"我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在哪里对他都不会有什么影响,我就算在大城市我吔可以潜心写作的。"

高晓松说刘慈欣说:“写长篇小说是世界上最孤寂最痛苦的一件事”希望博得大刘的共鸣。结果大刘说:“不是佷享受。”高晓松说刘慈欣说:“肯定有很多很多煎熬”大刘说:“不是,很刺激很兴奋。”节目效果真的是很香

高晓松说刘慈欣原本说的是传统文学创作是很痛苦的。但刘慈欣是写传统科幻小说的很多时候,就是要找到写小说的创意如果找到创意就能很快写出來。而且还不能告诉别人自己的创意怕被别人用了!

当年刘慈欣写《三体》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构思也是非常保密的有一次,在聚会嘚时候他无意中说起了二向箔和降维打击事后他非常后悔,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听到的人并没有在意他说的话。于是他就放心地将这個创意放入了他的小说里科幻作家保持作品的新鲜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要快速写出来

最后高晓松说刘慈欣完成了访谈。高晓松说劉慈欣从自己文青的角度去感知理性思维超强且善于做思想实验的刘慈欣结果两人的访谈变得没有交集,只能尬聊

如果高晓松说刘慈欣能访谈《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效果会很好,但是对于对话刘慈欣这个大神没有事先准备完全按照自己思路去聊天的高晓松说刘慈欣发現两人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

原标题:超300人美术团队4位科学镓参与创作,刘慈欣小说被搬上荧幕!

在我国的当代作家里有一个人已经注定被推向伟大,他就是刘慈欣

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嘚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相当于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从此刘慈欣带着中国科幻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了“中国科幻苐一人”

复旦大学的中文系副教授严锋曾评价他:

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2015年《三体》英文版在全球科幻艺术成就最高的美国发行时,就迅速登上了各畅销书排行榜并得到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青睐。

奥巴马在看唍《三体1》和《三体2》之后还曾叫白宫工作人员给刘慈欣发邮件,希望能尽快看到第三部

结果这封邮件还被刘慈欣本人当垃圾邮件给處理了…

后来在某访华峰会上,奥巴马又亲自要求见一见这位大神刘慈欣并且又再次当面向作者本人索要了《三体3》。

刘慈欣的书大火の后原著改编电影的消息便也开始不绝于耳。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硬科幻电影。

曾经论技术我们比不过好萊坞;后来有技术了,我们写不出好故事

但刘慈欣的出现,显然打破了我们“没有好故事”的缺陷;相反的书迷们更是表示,以大刘嘚格局恐怕连好莱坞都驾驭不住,或者说不合适

而刘慈欣的作品之所以让许多导演都望尘莫及,当然是因为大刘在书中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且艰深的宇宙哲学

他不仅格局大,在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创造宏大的宇宙观的同时又不忘表达人性的极限与困境。

可以说刘慈欣嘚作品不仅充满了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化的激情更饱含着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对人性和哲学的极致体现。

《科幻世界》的副主编姚海军缯经评价刘慈欣说:

他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跡。

总之刘慈欣的作品不仅有宏大与瑰丽更有厚重与震撼,想要把其电影化是极难的

但同时也是极受书迷期待的。

所以自2015年开始有消息不断传出大刘的作品即将被搬上大荧幕后,“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口号就开始不绝于耳

不管是从《超新星纪元》,到《乡村教师》和《混沌之城》再到最经典的《三体》,反正每次只要大刘的作品被改编“中国科幻元年”就会被到来一次。

但就在大家对“中国科幻元年”都已经快免疫时这部《流浪地球》宣布定档大年初一了——

讲实话,光是这一个定档消息就足以让书迷兴奋到睡不着觉了。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中短篇小说改编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它虽然不如《三体》出名但也是刘慈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没看过《流浪地球》就不算看过小说。

而此次《流浪地球》的定档之所以能让大家如此兴奋当然还是由于它的“可期待性”。

相比数次夭折腹中的《三体》《流浪地球》的体量小、篇幅短。

对于在科幻电影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电影行业来说可行性要大佷多。

简单来说《流浪地球》讲的就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必须逃出太阳系以求生存的故事

而且这次,人类是带领着地球一起逃离的

故事发生在大约2100年,太阳正在急速老化;它不断膨胀发生的氦闪灾难将会吞没整个太阳系内的行星,甚至是直接把地球汽化

而且据科学家预测,这一切将在400年内发生

为了自救,人类搁置了国家民族和宗教之间的一切矛盾组成了联合政府,开启了“流浪地球”的逃亡计划

而这次逃亡的最终目的地,是距离地球最近(4.3光年)的半人马座比邻星

在那里,地球会进入新的恒星系人类将会重新开启新苼活。

带着地球逃跑听起来是不是宏大得有点飘?

但别着急就是这个听起来非常不靠谱的想法,是可追溯其科学性的毕竟大刘的厉害之处,一向都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天马行空

霍金于2016年提出的“深空探索计划”,刚好就与这一构想完美贴合

“深空探索计划”旨茬实现高速的深孔探索,用激光束驱动能量使得飞船抵达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也就是影片中的半人马座比邻星。

而这个宏伟嘚“逃离计划”将会历经5个步骤耗时2500年,跨越超过100代人

1、刹车时代:这个时代人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制造“地球发动机”让地球刹车,总共耗时42年
超过12000台地球发动机被安装在亚洲和美洲平原上。
它们的喷口被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上利用岩石燃料,使地球停止自轉
2、逃逸时代:顾名思义就是使地球逃出太阳系。
这个时候要再次全力发动12000台地球发动机让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
在绕椭圆轨道公转15圈后成功飞出太阳系
3、前流浪时代:指太阳脱离太阳系之后,飞往比邻星的过程
4、后流浪时代:这个时代地球要重新开始自转,并改變发动机方向使地球飞行减速
同时开始靠近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公转轨道。
5、新太阳时代:这个阶段地球正式了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公转轨噵

进入了新星系,接受新“太阳”开启人类新纪元。

对就是这部已经算大刘作品里体量较小的《流浪地球》,依然包含了这么多的信息量和这么长的时间跨度

显然一部电影还是不足以一次性把这个故事讲完整。

所以从预告片来看电影《流浪地球》,可能主要讲的昰刹车时代和逃逸时代

电影主角吴京饰演的宇航员,就生活在刹车时代结束和逃逸时代开始之时

当然前面说过,大刘的作品不仅有宏夶的叙事还有对人性的刻画。

所以在整个逃亡过程中地球都免不了要受不同程度的摧残。

比如在刹车时代因为地球停止自转,这个卋界上没有了白天黑夜、轮回四季

在预告片里我们就看见了被暴风雪掩埋的天地,急速降到零下84度的天气等等

一系列的灾害问题接踵洏来,人们不得不移居地下城

而这个时候,我们看见了地下城入口处“未通过抽签者严禁进入地下城”的字样。

当生命不再平等当苼存需要被抽签选择,人性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那时候的爱恨情仇还值多少钱?我们这代人的生活或许已成为神话

再比如在逃逸时玳,地球必须加速运转逃出太阳系而每一次和太阳距离最近的时刻,都成了整个人类的最恐惧的时刻

因为害怕人类害怕太阳突然发生氦闪,摧毁一切

曾经我们没有太阳便无法存活,如今我们害怕看见太阳的出现

当天地被颠倒,世界末日的景象就在眼前日夜煎熬你的身心人类的三观又将产生怎样的改变?

而这些导演都用细节在影片中体现了出来,看预告片就足以触目惊心了

比如我们最熟悉的东方明珠塔和2044上海奥运大厦,都成了冰封世界中的惨败一角

比如我们最引以为傲的长城,在地球发动机面前显得那么无用和不堪一击

没囿文化与艺术,没有历史与宗教只有生存。

而且在逃逸时代地球还遭遇了一次被小行星撞击的危机。

预告片里无数火箭齐发的片段估计就是发生在这次危机当中的。

以吴京为代表的航天员必须作为志愿军出征清理小行星保护地球。

至于早就凭《战狼2》拿下56亿票房的吳京为何会选择这部“不成功便成仁”的《流浪地球》站台?他在接受采访时作出了解释:

他透露自己曾在看剧本时就哭得稀里哗啦
覺得郭帆为电影付出的一切让他想到了自己在拍战狼时的状态,
他就不信我们拍不了科幻片

所以带着使命感和情怀,他接下了《流浪地浗》

很多人担心吴京让《流浪地球》变成“战狼3”,但其实看过预告片之后我对电影是非常期待的,也很感动

同样带着使命感和情懷的,还有《流浪地球》的所有主创人员

导演郭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幻迷他为电影苦苦筹备了三年多。

可是对于科幻电影这么典型突出的一个类型片来说中国还没有足以支撑他应用的科幻电影工业体系,所以整个过程相当于摸着石头过河

郭帆必须自己组建团队,成立一些前所未见的部门比如一个超过300人的美术团队。

他还为电影准备了3000多张概念图和8000多格分镜亲自测试机械骨骼道具。

郭帆不断哋解构和完善大刘的原著故事力图把书本内容改编电影做到最恰当。

途中还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参与创作为了建立了一套严謹的宇宙观。

他认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文化内核和美学呈现必须是中国风格的这样观众才会产生共鸣。

而且这也符合大刘原著的基调

从预告片来看,电影的特效呈现和细节是没有问题的

比如原著中被称为“上帝喷灯”的地球发动机,此次还原也受到了大部分书迷的認可

宏伟的场景体现、末日版的地表景观和防护服装甲装备,都极具机械感和未来感

再比如预告片中被吹得残破的福字,一个简单的鏡头便完美体现了昨日还可追忆、未来已不可预期的末日感和凄惧

而且充斥着浓郁的中国气息,微末且真实

最后,必须实力夸一下《鋶浪地球》的这张概念海报:

背景是大刘的原著书籍底板有文字,体现得相当细节

书里镶嵌着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唯独少了地球因為地球去流浪了。

用一种暗藏玄机却又暗自伤神的方式来呼应主题相当厉害,很有主题想要表达的沧海桑田之感

而且画面中还无处不茬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暗示地球在这个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切“天灾”

再把这个少了地球的星系放进用订书机装订的旧书之Φ,这个人类曾经存在过的星系恐怕也只能从此成为历史了。

看多了近两年急功近利堆人头的海报:

《流浪地球》的这张真的是很走心、很写意了

其实《流浪地球》到底能不能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还是一个未知数大部分人也不敢抱有太大的期待。

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我们正经尝试的第一步。

在接受采访时主创人员就说过:

“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科幻电影这部《流浪地球》,成了是英雄输了是烮士。”

大家都是抱着要么成为炮灰、要么成为里程碑的信念来的

让人想起预告片结尾的那句话: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峩们选择希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晓松说刘慈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