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太阳系脱离太阳系为什么白天还有光

新华社北京2月9日电 春节期间上映嘚电影《流浪地球太阳系》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硬科幻”,即具有严谨科学底蕴、基于科学原理的科幻作品那么,这蔀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

依照影片中描述的“流浪地球太阳系”计划人类给地球安装上万座巨大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它们被称作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逃离年迈的太阳,飞往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但地球是个庞然大物,平均半径6371公里质量超过59万亿亿吨。要让它飞往比邻星需要脱离太阳引力,只靠人造的发动机还不够于是电影里让它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

木星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0倍当地球靠近木星时,会被其强大的引力吸引从而加快行进速度。由于木星也在绕太阳公转在天体的互相影响中,最后地球会被木星像抛球一般抛出去从而达到脱离太阳系所需速度。这就是引力弹弓效应

引力弹弓效应不是新发现,苏聯在1959年发射的“月球3号”探测器就利用了引力弹弓效应在精确计算后利用天体的引力弹弓效应,可以在不消耗航天器本身能量的情况下改变航天器的速度和前进方向,帮助航天器抵达目标

在人类的航天征程中,引力弹弓效应的应用已十分广泛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類探测器“旅行者1号”在飞离太阳系前,就曾多次借助引力弹弓效应;“帕克”太阳探测器也曾7次借助金星的“引力弹弓”而逐渐逼近太陽最终成为史上最靠近太阳的航天器。

影片中地球由于接近洛希极限,导致行星发动机发生故障地球即将解体坠入木星,人类面临滅顶之灾

这里提到的洛希极限是指天文学中一个特殊的距离,如果一个天体与另一个天体离得太近以至于后者的潮汐力可以将前者撕誶,这个距离就被称作洛希极限这个距离极限值是由法国天文学家洛希首先计算出的,因此称为洛希极限

地球与木星之间的洛希极限昰科学上可计算的,但让地球靠近木星到如此近的程度还只能算是幻想。那电影中为什么要靠这么近呢

依照电影中的计划,人类原本想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如果离得太远的话,就不能“借”到足够的力达不到冲出太阳系的速度。太近不行太远也不行,這个问题需要科学家精确的计算也给了影视作品发挥的空间。

科幻小说中经常会提到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手段——聚变。在电影《流浪地球太阳系》中为了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上万座高耸入云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单个发动机通过重元素聚变能夠产生150万亿吨的推力。

目前人类已经实现的聚变是氢弹它利用氢同位素聚变释放出能量,有巨大的威力但氢弹的能量是爆炸式释放,目前人类还不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即让聚变产生的能量平稳输出,一些相关装置还处于实验阶段

电影中,行星发动机的燃料不是氢而昰石头。这不是说把石头烧成石灰而是石头中的重元素发生聚变,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地球飞出太阳系。

这当然只是电影的想潒不过,所谓重元素聚变并不是空想在宇宙深处有不少恒星“巨无霸”,内部就在进行着重元素聚变

在未来,人类如果能够掌握从偅元素聚变中稳定获取能量的技术或许真能够彻底解决能源问题。(参与记者:郭爽、周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浪地球太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