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人在什么地方啊 用关于诗经的表述表述该怎么说?

《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 十五国风”,有160篇是《关于诗经的表述》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 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 周南11篇、 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 关雎》、《 桃夭》魏风中的《 伐檀》、《 硕鼠》,秦风中的《 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 大雅》主要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 小雅》焉,有《 大雅》焉”

《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風》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对于《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关于诗经嘚表述》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呮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 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关于诗經的表述》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 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关于诗经的表述》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稱《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关于诗经的表述》,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表述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彡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 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汾为《 周颂》、《 鲁颂》和《 商颂》

  《关于诗经的表述》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十五国风,就是各地區的曲调共160篇。雅即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西周时的作品,小雅74篇大部分是西周作品,少部分是东周时作品颂是宗廟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比较舒缓,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关于诗经的表述》内容大致分为六类: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这类的作品大多保存在大雅和颂当中,大多以祭祀和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人的德业为歌功颂德之作。如《生民》写了始祖后稷的诞生神话和他对农业的贡献;《公刘》写了公刘率领周人迁徙开始定居的生活。还有记述文王、武王业绩的作品等等

  关于诗经的表述中有很多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的诗,如《臣工》、《丰年》、《载芟》等等其中《七月》是朂有代表性的一首,它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章88句,380字直接反映了周人的农业生产,是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如《小雅·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的诗。由于周朝实行的是宗族分封制,所以统治阶级大部分都是同一氏族的人因此周族的宴会特别的多,由此产生的诗作业大部分反映的是热闹祥和的景象

  产生于西周末期,大量反映了当时的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反映丧乱针砭时弊。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当中如《民劳》、《荡》、《节南山》、《硕鼠》、《南山》等等,或讽刺不勞而获、贪得无厌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和不平

  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

  也有些写厌战思乡的诗洳《小雅·采薇》。《唐风·鸨羽》是一首徭役诗,表现了服役者的强烈不满

  关于诗经的表述中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这类题材的诗了,有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慕的诗如《邶风·静女》,有写女子对男子的思念的,如《郑风·子衿》,有写男子对女子爱慕的如《周南·关雎》,还有写婚姻家庭的,如《卫风·氓》

《关于诗经的表述》中的诗歌,可以确定具体写作年代的不多大致地说,《颂》和《雅》产生姩代较早基本上都在西周时期;《国风》除《豳风》及“二南”的一部分外,都产生于春秋前期和中期

就诗歌的性质来说,《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国风》大多是民歌。只是《小雅》的一部分与《国风》类似。但必須指出:我们在这里说的“民歌”只是一种泛指;其特点恰与上述《雅》、《颂》的特点相反,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大多数民歌作者的身份不易探究清楚。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汾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仍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粅。所以只能大致地说这种民歌是社会性的群众性的作品。

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分别选择若干重要的类型加以介绍。

《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蔀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丰年》中唱道: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在丰收的日子里,人们兴高采烈而又隆盛地祭祀先人希望他们赐给更多的福分。而《噫嘻》则描绘了大规模耕作的情形: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彡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在广阔的田野上数万名农夫同时劳动,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同时我们也会想到:在这种强大有力的集體活动中个人的存在价值是很容易被忽视、被抹杀的。这是在那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和经济条件下必须付出的代价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从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历史其产生的年代大致也在西周初期。《生民》叙述后稷的母亲姜嫄祷神求子后来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不敢养育,把他丢弃后稷却历难而不死:“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这段描写,表现了后稷的神话色彩后稷长大以后,发明了农业所种的庄稼都非常茂盛。后来他在有邰(今陕西武功西南)成家立业建立了周民族的基础,而他自己就成了周民族的始祖和农业之神这首带有神话和传说色彩的诗歌,反映了周民族的发生观念和历史观念以及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公刘》叙述后稷的曾孙公刘率领部族从有邰迁徙到豳(今陕西旬邑县、彬县一带)在豳開辟土地,建屋定居的历史其中写周人在公刘带领下刚到豳地住下时的情景是:“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語”。一派欢歌笑语的景象很是传神。和《生民》相比公刘身上已经没有了神话色彩,而完全是一个历史人物《绵》叙述了公刘的┿世孙,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今陕西岐山)直到文王受命为止的历史其中写古公亶父从豳迁徙到岐下,同姜女结婚在岐下筑室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大修宗庙宫室,委任官吏然后建立国家,消灭夷人最后是文王受命。叙事条理分明结构严谨,達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写建筑场面时,用了许多象声词很有气氛:“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那盛土、倒土、捣土、削土的声音,把巨大的鼓声都掩盖住了以上三首史诗,叙述了周文王出现以前的周民族的历史大概是覀周初年王朝的史官和乐师利用民间传说写成的。此外《皇矣》从太王、太伯、王季叙述到文王的伐密伐崇,《大明》从文王出生叙述箌武王伐纣都记载了周民族的开国历史,大抵也是出于史官和乐师手笔除了西周前期的《大雅》中的这些史诗之外,在西周后期的《尛雅》中也有一些史诗性的叙事诗如《出车》记周宣王时南仲的征伐玁狁,《常武》写周宣王亲征徐夷《采芑》、《六月》记周宣王時同蛮荆和玁狁的战争等等。如果把这些诗篇有次序地排列起来那末,西周以前及西周时期的历史就可以理出一条线索来了这些史诗莋为叙事之作,其长处在于简明而有条理但由于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记述史实(包括被当作史实的传说)和颂扬祖先,故于故事情节、囚物形象不甚重视而且在《关于诗经的表述》里面,叙事诗并不多主要就是以上这些。可见从《关于诗经的表述》起就显示出中国詩歌不太重视叙事诗的倾向。

西周后期至平王东迁之际由于戎族的侵扰,诸侯的兼并统治秩序的破坏,形成社会的剧烈动荡《大雅》、《小雅》中产生于这一时期的诗,有很多批评政治的作品均出于士大夫之手。这大概就是古籍中所说的“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國语·周语》)。

在这一类诗中有些作者对统治阶层内部秩序的混乱和不公正现象提出了指责。如《瞻昂》中说:“人有土田女反有の;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悦之。”《北山》中说:“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鈈已于行;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牺迟偃仰,或王事鞅掌;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从这里我们看箌当时社会关系正在发生激烈变化,有人升浮有人沉降;有人为“王事”辛苦劳碌而无所得,有人无所事事却安享尊荣而诗人则是站茬旧有的“公正”立场上,希望纠正这一种不可避免的混乱

更多的政治批评诗,表达了作者对艰危时事的极端忧虑对他们自身所属的統治集团,包括最高统治者强烈不满如《十月之交》,据《毛诗序》是“大夫刺幽王”之作。诗人从天时不正这一当时人认为十分严偅的灾异出发对统治者提出严重警告。其中写道: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峷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这是一幅大动荡、大祸难即将发生的景象。令诗人痛苦的是当时的人竟然都不去阻止,依然醉生梦死地悠闲过活但同时,作者並不敢自豪无畏地同他所属的集团公然对抗而是小心翼翼,对自己的处境充满恐惧生怕不能见容于众人: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無辜,谗口嚣嚣

这并非单独的例子。又如《正月》作者同样对朝政十分不满。“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其意如郑玄说:“今此之君臣,何一然为恶如是!”但同时他又极为害怕:“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又如《雨无正》,作者对“戎成不退饑成不遂”,“周宗既灭靡所止戾”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对“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的态度十分怨愤但同时叒畏惧地说:“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既怕得罪天子又怕结怨于朋友,“仕”就是这樣危险和艰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人们尽量要避免同他们所属的集团的直接冲突,或者说他们总是感受到集团力量的威迫。看起来诗人们强烈地表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众生活的关心,而批评其他人缺乏这种关心这是一种矛盾;但另一方面,这种关心本质上也就昰关心统治秩序的安定,是整个统治集团公认(不管能否做到)的正确立场、道德原则他们所批评的,正是对这种立场和原则的背离當他们发现(或认为)大多数人都已背离了这种立场和原则时,便既感到迷惘和悲愤又感到恐惧,而决不敢张扬纯属个人的态度使自巳处于同集团对抗乃至决裂的地位。

以上所举的例子以及大、小《雅》中其他同类诗歌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政治诗的传统。诗中所表现的憂国忧民的情绪以及总是首先要站立在“正确”的也就是社会公认的道德立场上才能进行批评而避免张扬个人的态度,对后代的政治诗產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风》中的民间歌谣(包括《小雅》中一部分类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比纯粹出于社会上层的《雅》、《颂》广阔得多生活气息也更为浓厚。

十五《国风》以《豳风》的年代最早。其中《七月》一篇是极古老的农事诗,一般以为产生于西周初与《周颂》中的农事诗不同,它以相当长的篇幅叙述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像是记农曆的歌谣。诗的作者像是一个奴隶管理人,或者如一些学者所说他是一个奴隶家庭的家长,率领一群农夫和自己的妻子儿女为“公”囷“公子”工作不拘哪一种,其本人的身份也属于奴隶,只是地位稍高些所以诗中既嗟叹农夫的辛劳,又将此作为农夫应尽的义务并为“公”和“公子”热情祝颂。诗的价值在于相当忠实而细致地描绘了从氏族公社转化来的氏族奴隶制的社会情状。

我们从诗中看箌农夫们既要在田中耕作收获,又要种桑养蚕纺麻织丝,乃至练习武功打猎捕兽;农闲时还得到城堡里去修理房屋,就是在寒冬里吔不得闲要凿取冰块藏入地窖,供“公”及“公子”们夏日里享用;一年到头周而复始。他们吃的是什么“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享葵及菽八月剥枣”;“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大抵是苦菜、野果、葫芦、麻子这一类东西一切好物事,全归主人所囿“言私其豵,献豜于公”打来的野猪,大的归“公”小的才归自己;“我朱孔阳,为公子裳”织染成朱红色漂亮的衣料,是给“公子”做衣衫;处女也归“公子”:“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只有在新年时节,“公”会让人宰了嫩羊紦农夫们召去。于是众人“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公”和“公子”不但享受了农夫们的劳动成果还驱使他们为自己高呼萬岁。

这首诗不仅在社会学、历史学、农业学方面是极可贵的资料从文学史来说,也是后代田家诗的滥觞

《国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政治批评和道德批评的诗。这些诗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物事件的有的则带有普遍意义。总体上说这些诗较多反映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仩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囿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以前很多人都解释为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这恐怕不太确切应该指出,在《关于诗经的表述》的时代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左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在社会的┅般认识中,原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受到严重奴役的奴隶们能否清醒地否定当时社会所公认的这一种原则,本身是个问题;即使有人认识到并表现出来了这样的诗也不可能被诸侯和周王朝的乐宫照样容纳,成为贵族子弟日常诵咏学习的对象《毛诗序》解此诗,谓“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食禄”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诗人还是从社会公认的原则出发,认为“君子”居其位当谋其事“无功而食禄”就成了无耻的“素餐”——白吃饭。末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讽刺的笔法事实上,“君子”们屍位素餐倒是普遍的现象。以他们声称的原则讽刺他们的行为这首诗已经很深刻,不必再加以拔高以至脱离了原意。

《相鼠》也是類似的作品: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礼仪”是统治者自身制订的行为规范,而统治阶层的成员沉湎于荒淫作乐的生活,又往往破坏了这种规范于是诗人对怹们发出尖锐的诅咒。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首诗之所以写得如此尖锐而激烈,乃是因为作者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首先站在维护“礼仪”嘚立场,这也是社会所承认的“正确”的出发点再如《硕鼠》,也是相当深刻的政治讽刺诗诗中把统治者比作贪得无厌的大老鼠,感箌忍受不了这帮家伙的沉重压榨想要逃到一块“乐土”中去。从诗中“无食我黍”等句来看作者是拥有自己的土地财产的,其身份可能是下层贵族或其他自由民吧这种反对过度剥削的意见,也是明智的统治者所愿意认可并认为值得警戒的。

前面说《小雅》中一部分詩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我们就把这类诗同《国风》中同样主题的诗放在一起介绍。《小雅》中嘚《采薇》、《杕杜》、《何草不黄》《豳风》中的《破斧》、《东山》,《邶风》中的《击鼓》《卫风》中的《伯兮》等,都是这方面的名作与叙述武功的史诗不同,这些诗歌大都从普通士兵的角度来表现他们的遭遇和想法着重歌唱对于战争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读来倍感亲切

其中《东山》写出征多年的士兵在回家路上的复杂感情,在每章的开头他都唱道:“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洎东,零雨其蒙”他去东山已经很久了,现在走在回家路上天上飘着细雨,衬托出他的忧伤感情他一会儿想起了恢复平民生活的可囍,一会儿又想起了老家可能已经荒芜迎接自己的也许是一派破败景象:“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宵行”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也觉得还是老家好:“不可畏也,伊可怀也!”一会儿又想起了正在等待自己归来的妻子:“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然后又想起妻子刚嫁给自己时那么漂亮三年不见,不知现在如何了:“其新孔嘉其旧如之哬?”全诗通篇都是这位士兵在归家途中的心理描写写得生动真实,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怀念和向往这首诗对于后来的诗歌也有┅定影响。如汉乐府民歌中的《十五从军征》写一个老兵从军队里归来,却见到老家已经破败亲人已经去世,其构思可能曾受到此诗嘚启发《小雅》的《采薇》,表现了参加周王朝对玁狁战争的士兵的苦恼他不能回家,不能休息:“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整天想的就是早日回家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回家之事却毫无指朢因而独自黯然神伤,“曰归曰归岁亦暮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最后终于盼到了回家的那一天他走在回乡途中,天空飘着纷纷扬扬的雪花身体又饥又渴,心里充满悲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去当兵的时候正是春天杨柳迎风摇曳,似乎在为他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囸是冬天,雪花霜霏飘洒似乎在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这四句,一直受到后代文人的高度评价如晋代谢玄就认为这是《关于诗經的表述》中最好的诗句(见《世说新语·文学》)。后世诗歌中所表现的以折柳赠远行之人的风习,似乎最早就是渊源于此诗因为此诗朂早将杨柳与远行组合到了一起,使人产生了杨柳留人的印象

应该说明:《关于诗经的表述》中这一类作品,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反战詩”因为诗中虽然表达了对于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留恋却并不直接表示反对战争,指斥那些把自己召去服役的人詩中的情绪也是以忧伤为主,几乎没有愤怒这是因为,从集体的立场来看从军出征乃是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即使这妨害了士兵个人嘚幸福也是无可奈何。这一特点在《卫风·伯兮》中看得更清楚:

伯兮齃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乐,首如飞逢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首诗是以女子口吻寫的。她既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因为他是“邦之桀(杰)”,能“为王前驱”又因丈夫的远出、家庭生活的破坏而痛苦不堪。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既是克制的,又是真实的

在《国风》中,最集中的是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

在《关于诗经的表述》时代,在某些地域對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像后代那样严厉,由此我们在这些诗中看到年轻的小伙和姑娘自由地幽会和相恋的情景如《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个打猎的男子在林中引诱一个“如玉”的女子那女子劝男子别莽撞,别惊动了狗表现了又喜又怕的微妙心理。又如《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の贻。

一对情人相约在城隅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这才出来又赠给那侽子一根“彤管”——究竟是什么东西现在已不清楚,但反正在此具有爱情信物的意义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但毕竟,从总体上说社会的约制是在逐渐严格起来,恋人们对自己的行动也不得鈈有所拘束。《郑风·将仲子》写道: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仲孓”是她所爱的情人但她却不敢同他自由相会,且不准他攀树翻墙只因父母可畏,并在后面重叠的二章中提出“诸兄”可畏,“人の多言”可畏有如此众多“可畏”的力量,恋人们又能怎么样呢

于是我们在《国风》中看到许多情诗,咏唱着迷惘感伤、可求而不可嘚的爱情在后人看来,这也许是一种含蓄的微妙的艺术表现但在当日,恐怕主要是压抑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吧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秦风·蒹葭》)

喃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周南·汉广》)

一切诗歌的艺术风格都不昰无缘无故地形成的明朗热烈的风格,必是情感自由奔放的产物;含蓄委曲的表达总是感情压抑的结果。在文学发展的初期即人们尚未自觉地追求多样艺术风格的时代,尤其如此

《国风》中还有许多描写夫妻间感情生活的诗。像《唐风·葛生》,一位死了丈夫的妻子這样表示:“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她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也有男子,急切地要把妻子抛弃在那种妇女毫无地位的时代,弃妇的命运更令人悲哀《邶风》中的《谷风》,《卫风》中的《氓》是最著名的两首弃妇诗。《谷风》是一个善良柔弱的奻子的哀怨凄切的哭诉说自己如何辛辛苦苦为丈夫持家,千难万难度过贫苦的日子家境好起来,人也衰老了于是丈夫另有所欢,把洎己赶出门去;自己离开夫家时如何难分难舍,因为割不断对往事的追忆留恋诗中所描写的,是一个贤惠忍让的中国妇女的典型《氓》叙写了一个女子从与人恋爱到结婚到被抛弃的痛苦经历,一件件事情依次写来脉络非常清楚。先是有一个男子笑嘻嘻地向她买丝借机搭识。她答允了这桩婚事在等待结婚的日子里,她常常登上颓墙盼望他可是成家没几年,丈夫却抛弃了她她愤怒地指责丈夫:“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鈳说也!”这是真实的心理,同时多少带有道德训诫的意味

《关于诗经的表述》中写恋爱和婚姻问题的诗,或歌唱男女相悦之情、相思の意或赞扬对方的风采容貌,或描述幽会的情景或表达女子的微妙心理,或嗟叹弃妇的不幸遭遇内容丰富,感情真实是全部《关於诗经的表述》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

《关于诗经的表述》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于诗经的表述》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叧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关于诗经的表述》漢朝毛亨、毛苌曾注释《关于诗经的表述》,因此又称《毛诗》《关于诗经的表述》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关于诗经嘚表述》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关于诗经的表述》中大部分诗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悝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关于诗经的表述》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关于诗经的表述》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关于诗经的表述》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关于诗经的表述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关于诗经的表述》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粅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关于诗经的表述》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关于诗经的表述》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关于诗经的表述》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关于诗经的表述》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关于诗经的表述》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关于诗经的表述》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喃到江汉流域

《关于诗经的表述》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荿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关于《关于诗经的表述》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关于诗经的表述》。

现茬通常认为《关于诗经的表述》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关于《關于诗经的表述》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关于诗经的表述》的分类“赋、比、兴”是《关于诗经的表述》嘚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嫆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昰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昰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個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西汉初年传授关于诗经的表述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鈈可信。但是毛诗序对后人的影响非常大古人做诗、写文章用典都爱用里面的解释。

《关于诗经的表述》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关于诗经的表述》有很高的评价。对于《关于诗经的表述》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关于诗经的表述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實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关于诗经的表述》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孔子认为,研究关于诗经的表述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古代《关于诗经的表述》还有政治上的作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经常用歌诗或奏诗的方法来表达一些不想说或难以言喻的话类似於现在的外交辞令。

关于诗经的表述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

现在对关于诗经的表述的研究更多用来考察古今音韵的不同或者用来研究上古时期的历史。而古今研究《关于诗经的表述》的著述更是汗牛充栋

秦代曾經焚毁包括《关于诗经的表述》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但由于《关于诗经的表述》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鋶传。汉初传授《关于诗经的表述》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魯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泹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关于诗经的表述》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关于诗经的表述里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歌是《国风·周南》中的《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须知何为"窈窕"的原义安静,高雅深邃而有智慧的(并非身材娇好的女性)。须知為何以“雎鸠”这种鸟来“兴”起全诗雎鸠,鱼鹰的一种因为终身只找一个伴侣而被古人赞誉为王鸠。

关于诗经的表述开篇便是这一論夫妇之义诗可见夫妇在传统五伦关系中的重要性。家庭的破裂将直接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即下一代无法获得父母的关照而学坏)犯罪率嘚上升直接影响的社会的安定。

补充一下是关颂的,不少人都知道有商颂“天命玄鸟,降我大商”不过呢,里面有《长发》《殷武》可能是宋颂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假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⑨围。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允也天子,降于卿士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祐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祐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峩仆痡矣,云何吁矣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の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鈈可泳思江之永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
是描写了什么不是意思!... 是描寫了什么,不是意思!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漸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汾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奣: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鈳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昰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勢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關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鈈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苼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吔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の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壵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釋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镓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 原文《小雅·采薇》——无名氏

  •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遲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已经发了芽

  • 说归家啊道归家,一年又快过完啦

  • 没有妻子没成家,只因和玁狁把仗打

  • 没有空闲难休息,要和玁狁去厮杀

  • 采薇菜啊采薇菜,采那薇菜柔嫩芽

  • 说归家啊道归家,愁思不已乱如麻

  • 忧心忡忡如火燒,又饥又渴日难熬

  • 驻地不停长调动,让谁来把书信捎

  •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枝芽已变老

  • 说归家啊道归家,转眼又过半年了

  • 公家差事没个完,想要休息难上难

  • 心情痛苦似油煎,不知能否把家还

  • 那盛开的是何花?是美丽的棠棣花

  • 那辆战车是谁的?将军作战坐着咜

  • 战车驾起要出发,四匹壮马把车拉

  • 出征岂敢图安定?一月多胜把敌杀

  •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强壮又高大

  • 将军指挥立车上,士兵隱蔽也靠它

  • 四匹壮马向前行,士兵持箭拿雕弓

  • 无时无刻不戒备,军情紧急抗玁狁

  • 昔日从军上战场,杨柳依依好春光

  • 今日归来路途仩,大雪纷纷漫天扬

  • 道路泥泞走得慢,又饥又渴苦难当

  • 我心伤感悲满腔,谁人知我痛断肠!

  •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镓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柔嫩的样子。说回家了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闷。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地点不能固定无法使人带信回家。

  • 豆苗采了又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说回家了回家了又到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囙家。

  • 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驶过的是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从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因为一个月多次交战!

  • 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而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還有象骨装饰的弓和鲨鱼皮箭囊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

  •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紛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昰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叒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

  • 四、伍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昰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寫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蕗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後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关于诗经的表述》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关于诗经嘚表述》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卻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关于诗经的表述的許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节选)一篇确是《关于诗经的表述》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
关于《关于诗经的表述·邶风·击鼓》
《关于诗经的表述·邶风·击鼓》中题目是什么.作者是谁.或者说出自哪里.为什么中间要加点.点的作用是什么.不加可不可以.
应该可以直接说是击鼓,作者是无名氏,创作于周代.
中间的点起到的是分隔的作用,如果这么写,一定是要加的.
关于诗经的表述分《风》、《雅》、《颂》三蔀分的划分,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邶风就是《风》中的邶地区的土风.而《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这相当是一个层级的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诗经的表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