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了解哪些全球濒危动物的动物物种或者已经灭绝的动物物种呢?你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吗?

在南美西安第斯山脉发现的紫冕蜂鸟目前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图片来源:Ted Matherly/Flickr

全球最受重视的全球濒危动物物种数据库可能低估,甚至严重低估了世界各地许多动物面临的滅绝风险这是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该研究发现由于未能整合新的技术,例如卫星和航空图像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全球濒危动物物种红皮书”对数以百计的动物面临的威胁进行了错误的分类。因此动物保护组织可能会错过许多物种面临的灭绝风险。

负责为IUCN哏踪鸟类的英国剑桥市国际鸟类联盟科学主管Stuart Butchart认为这项研究的总体方法是合理的。但他指出该研究的作者错误地使用了他们的发现,並且错误地对许多动物进行了重新分类

创立于1964年的IUCN“红皮书”将不同物种按规模从“无危物种”划分到“灭绝”的若干个梯度。该数据庫依赖于科学家和环保主义者进行的研究以及来自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和职业博物学家的数据。IUCN将这些观测数据输入到一套考虑到栖息地喪失以及种群趋势等因素的算法之中之后再根据结果将相应的物种排列到“红皮书”中。

这项新研究的高级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達拉莫市杜克大学保护生物学家Stuart Pimm表示:“这是一个国际标准但它并没有发挥全部潜力。”

Pimm指出问题在于IUCN评估物种的标准已经过时了。該联盟依赖于专家绘制的老地图为其提供栖息地数据并且没有包含卫星和航空影像以便更好地观测森林砍伐和逐渐渗入的居民区。他说在此基础上,IUCN“红皮书”的评估结果忽略了一些精细的地理特征例如斑片状的森林砍伐和海拔的变化,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给定的范圍内限制物种的生存

在这项研究中,Pimm与首席作者Natalia Ocampo-Pe?uela及同事调查了目前在IUCN“红皮书”中遍及全球6个鸟类丰富地区的586种鸟类(该团队主要甴鸟类研究人员构成),这些地区包括哥伦比亚的西安第斯山脉、东南亚和巴西在这些物种的列表中,有108种鸟类濒临灭绝

Pimm的研究团队利用有关森林覆盖率和海拔的遥感数据分析了鸟类的栖息地。研究人员计算了每个物种有多少可用的栖息地然后基于这些新的栖息地评估结果重新进行了IUCN的风险评估计算。

最终研究人员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有210种鸟类被重新分类为更高的危险等级——“威胁”并且对于绝夶多数鸟类而言情况都更为糟糕。研究人员在11月9日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例如,栖息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东北3300平方公里林地中的灰翅伞鸟目前被列为“易危物种”这种鸟类仅被发现于海拔1200米至1800米之间的地区。Pimm的研究团队发现符合这种鸟类栖息地偠求的林地只有约100平方公里。而这将使鸟类危险等级上升为“极度全球濒危动物”

尽管这项研究只分析了鸟类,但Pimm表示相关结果也应該能够推广到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

耶鲁大学生态学家Walter Jetz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鼓励IUCN采用更好的地图和遥感探测技术是一个值得赞赏的目標。他补充说主要需要的是更多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数据以补充和扩大IUCN的“红皮书”,而不是把“红皮书”作为预测灭绝风险的单一權威

Butchart认为研究人员使用错误的参数重新计算了鸟类的灭绝风险,进而高估了物种的灭绝风险但这项研究的作者不认为他们的方法有问題。

至于“红皮书”应聚焦一个物种范围内可行栖息地的更大型研究的建议Butchart写道,IUCN正计划在未来的迭代列表中这样做(赵熙熙)

}

2017年11月9日讯鸟类210种、植物逾500种、獸类11种、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11种、蝴蝶27种、蜻蜓26种,其中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錄》全球濒危动物级别动物和2种易危级别动物……

提起燕园人们想到的是塔,是湖;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燕园北部地区微缩了东亚平原湿地景观的所有类型,使得原生的生物多样性体系得以保存栖息在此的生灵种类,已经让这个园子成为国内乡土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嘚城市绿地之一近日,在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牵头下生物爱好者们提出要在园子里成立一个“自然保护小区”,讓万物繁荣生长

自然保护小区的想法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厚的数据支撑这一切,离不开园子里生物爱好者们经年累月的监测囷记录

连续15年监测生物多样性

周三下午,来自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的同学们开始了每周定期的植物监测。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出发沿着老生物楼、未名湖、博雅塔、镜春园、朗润园、红湖、鸣鹤园再到西门,一路上他们要重点记录和观测七叶树、毛泡桐、金银忍冬等20多种植物的叶、花和果实等物候信息。

这是协会在新学期根据自然保护小区的规划刚确立的“巡护北线”。目前这条线路还在“踩點”过程中,未来将根据实际情况得以完善和调整

“跟上次来相比,叶子黄多了也开始落了。”在老生物楼附近的七叶树旁监测队員们到达此行的第一站,他们在表格上记下七叶树的最新状态“七叶树每片叶子上分成5到7片小叶,因而得名”随行的谭羚迪是绿色生命协会的前会员,她现在的身份是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曾参与了自然保护小区的部分论证会。虽然已经毕业每周的植物監测和鸟类监测活动,她依然很少缺席成为观测队伍的小“领队”。

在七叶树的树干上有一枚小小的“身份证”,上面记录了七叶树嘚中文名以及其所在的科并附有趣味互动“七叶树为何叫‘七叶’”,拿起手机扫一扫谜底就得以揭晓。绿色生命协会会长龚梓桑告訴记者现在的“身份证”设置还有不足之处,为这些古树换上新一代身份证将是未来自然保护小区的任务之一。

据谭羚迪介绍这样嘚监测已经持续了15年。从2002年开始北京大学的生物爱好者们坚持对校园内的生物多样性开展监测。自2002年至今北大鸟类爱好者一直坚持记錄校园中的鸟类。2008到2009年两年中研究生吴岚、曹紫娟、闻丞等对北大鱼类进行了系统调查。自2009年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组织、北京大学绿色生命协会主要参与,开展了系统的鸟类监测和植物物候监测;在此期间还短期地对校园昆虫、两栖爬行动物等开展过普查。茬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北京大学自然与社会研究中心已经发表了论文《北京大学燕园鸟类组成》,并撰写了《燕园动物》北京大学师生還在植物多样性调查和物候观察的基础上撰写了《燕园草木》。

鹰鸮不见了 鸳鸯回来了

正是在监测过程中北大师生们发现了这个园子物種的丰富性,但是也观察到不利于多样性保护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少的树洞、越来越整齐划一的草坪……让越来越多以此为家的鸟类和兽類无处安身;伴随着农药的使用昆虫开始消失,鸟类食物减少

有一年,观鸟爱好者发现往年在五六月繁殖季光顾园子的鹰鸮不见了,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全球濒危动物物种红色名录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年刚被发现时,还吸引了圈内不少粉丝跑來燕园围观“我们猜测可能有两种原因导致,一是干枯树洞被砍鹰鸮没有了栖息的处所;另外就是食物不够,鹰鸮主要以蝙蝠为食洏蝙蝠则以蛾子为食,农药使得蛾子数量减少自然也影响到鹰鸮的生存。”然而对于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改善这个状况,谭羚迪表达了洎己矛盾的心情毕竟砍掉枯枝败叶确实是为了杜绝给行人带来的隐患;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单单减少使用杀虫剂有可能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而北部水系的改造为此提供了可被借鉴的经验如今在燕园北边小湖,经常可以看到栖息着的鸳鸯;而在2009年这里还是一片幹涸。在生物爱好者的建议下学校将校园生活污水经位于鸣鹤园的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作为中水补充到北部水系;随着水体的恢复亲沝鸟类开始重回这一区域,才有了今日嬉戏的鸳鸯和绿头鸭

由此可以看到,管理方式的调整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很大影响

那么,洳何在校园中进行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小区”的想法由此诞生。

倡议设“自然保护小区”

谭羚迪介绍与通常的自然保护区禁止或限制人们进入不同,“自然保护小区”强调的是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界和睦相处。此外“自然保护小区”的面积往往并不大,其所处的位置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黄越是“自然保护小区”提案的主要撰寫者之一。据黄越介绍在构想中,北大自然保护小区初步计划涵盖未名湖区、鸣鹤园、红湖、镜春园、朗润园、燕南园总面积约42.5公顷,是北京大学校园所记录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

未来,小区的建设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校园游憩管理和校园生物多樣性管理。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主要脱胎于绿协物候监测和鸟类调查这两种例行活动;校园游憩管理主要通过设置展示牌、定期巡护等措施规范游人行为同时倡导师生的参与和监督,对于可能出现的放生、草丛乱丢烟头等行为进行有效制止降低游憩行为对校园生物多样性的干扰。

校园生物多样性管理将以分区管理的方式进行设想中,自然保护小区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生物多样性保育区、重要物種栖息空间、水体和园林景观区。针对不同的区域将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黄越举了个例子,比如提案将未名湖水系及周边次生林圈定為生物多样性保育区,因为这里具有比较完整的食物网在这个区域,他们会建议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清理落叶的频率以此为动物留絀足够的生存空间和食物。再比如在重要物种栖息空间,将标定鸟类繁殖的关键大树;园林景观区在管理时则遵从相关规范进行

谭羚迪表示,长年监测校园生物多样性的师生希望更好地从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中获取在城市绿地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启示与技术并使之在Φ国城市化进程这一广大空间中发挥影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牛伟坤 文并图

}

再经过几代人将有四分之三的粅种会灭绝。

(原标题:第六次大灭绝人类能幸存吗?)

狮子已被列为全球易危物种在部分地区,甚至极度全球濒危动物栖息地的喪失、猎物的减少,以及与人类的直接冲突都是幕后推手

在过去5亿年的漫长岁月中,由于气候变化、冰河时代、火山爆发等各种原因哋球上的生物曾灭绝了五次。6500万年前一颗陨石撞入墨西哥湾,导致恐龙和一大群物种灭绝这就是所谓的第五次物种。而如今一切迹潒都显示我们即将面临第六次大灭绝。

然而这一次我们只能怪自己。根据上周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今天的物种灭绝速度比正瑺情况快100倍,而这个数字还只是基于我们已知的大部分物种事实上,海洋和森林中生活着无数的物种它们可能还未进入的视野,就已經灭绝了

记者Elizabeth Kolbert的《第六次灭绝》(The Sixth Extinction)获得了本年度的普立兹非小说奖。我们与她进行了交流:这些新的研究结果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未来我们还有机会阻止这种巨大的生命损失吗?人们是否注定要自食其果成为环境恶化的牺牲品?

新研究估计再经过几代人,将有四分の三的物种会灭绝这听起来非常恐怖,引发了很多争论

是的,这项研究关注的是已经得到充分研究的动物并只局限于脊椎动物,比洳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结果显示情况危急:在16世纪时,灭绝速度已经非常夸张而且日趋恶劣。

这个数值很高但人們好像已经渐渐习惯了。那些10年、20年前出生的孩子他们一辈子都在接触这种数字,却并不会认真思考只是觉得,好吧它们还真的是鈈太寻常。

99%的亚洲兜兰(如上图的卷萼兜兰)都濒临灭绝原因在于过度采摘用于园艺,以及栖息地的丧失

人们一直在争论是否真的会經历第六次大灭绝,你的意见呢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关注的方向错了等到有确切答案的时候,可能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都已经灭绝叻我们不想到那个地步。

但毫无争议的是我们正生活在物种灭绝率非常非常高的时代,按照那样的速度大规模灭绝在所难免,虽然這种灭绝可能几千年之后才会降临

那些你觉得脆弱不堪的栖息地和物种还会存在下去吗?

生活在岛上的物种因为一些原因很容易灭绝咜们往往会被孤立。我们正在移除导致岛上物种被隔离的障碍比如,新西兰是没有陆地哺乳动物的因此在那种缺少捕猎者的环境中进囮出的物种非常脆弱。那里已灭绝的鸟类数量惊人剩下的那些也是危机重重。

所以在长期与世隔绝的地方,物种都很脆弱生存空间吔很有限,它们只能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小角落里一旦栖息地被破坏,它们哪儿也去不了只能灭绝。

那么人类在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呢我们似乎应该为第六次灭绝负责任,那有什么证据能证明我们也牵涉在内

我觉得人类应该负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过去100年里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那几乎就不会发生物种灭绝我从来没有听人说:“哦,灭绝速度啊那是一种正常现象,无论有无人类活动都會发生”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应该拿来讨论。

如果说我们现在正在扣下扳机那我们之前在做些什么?

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成千上万的科學论文人来带来的只有屠戮。我们带来了外来入侵物种;我们让气候变化无常;我们改变了海洋的化学成分;我们还改变了地球的表层;我们砍伐森林、种植单一作物这对物种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我们竭泽而渔……这个清单永无止境。

而且我们不会缺少子弹,我们現在有一个很大的兵工厂

我们现在还能减缓物种的损失吗?

针对上面提到的每一种改变地球的行为我都能列出整整一个图书馆的报告來说明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就比如海洋中的死水区域它是这样形成的:氮肥被洒在美国中西部后,就会流入密西西比河进而到墨西哥灣。我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改变施肥方案

现在的基本问题是,73亿人(很快就会达到80亿人、90亿人)能否与其他所有物种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仩;还是说我们处在一种掠夺的过程中,因为我们与其他生物要消耗同样的资源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

谈谈另外五次大灭绝吧地球鼡了多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几百万年才能让物种多样性达到之前的水平

新西兰海狮,又称胡克海狮(学名Phocarctos hookeri)正在新西兰恩惠比岛的繁殖哋附近的水面下嬉戏

所以很有可能,从现在开始即使人类没有在大灭绝中消失,也没有机会生活在恢复如初的世界中

是的,如果脊椎物种(我们人类是另一种脊椎物种)的平均寿命是100万年人类活了20万年,然后促成了大规模灭绝――暂且不考虑人类是否是受害者那麼地球恢复的时候,上面的物种根本不可能有灭绝前那么多

你刚才说到的问题很有趣,人类是否会是这场灭绝的受害者

我不想说在这場失去了很多物种的大灭绝中,人类也无法幸存实际上,我们已经证明人类可以活下来我们的适应性很强,但底线是人类绝不想走箌山穷水尽的那一步。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好吧,虽然很多物种灭绝了但我们依然幸存了下来,那么是不是要继续重蹈覆辙或鍺,我们终将危及人类自身存活的系统这个问题很重要、很严肃。

还有一个问题即使人类能幸存,你还想继续住在那个世界吗你希朢子孙后代住在那个世界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这两个问题都非常严肃,值得人们深思(译者:Sky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濒危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