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道至德至善的意思,道为万教之根,德为万法之本。这句话出自哪里,哪个章节。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通六根;,只通一根六識各通六根,不能互通 在有情是佛性,在无情是法性  佛性法性,同为一性;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众生平等一如;但相上、事上千差万别并不平等。相上不平等才有千差万别之相。

       性在哪里性相一如。性非独立存在而是体现在诸种相上、事上。见性不能离开楿要由相及性。从千差万别的相上见平等一如的真性。佛法是不二法只有晓得,平等无二之理才能有平等心、慈悲心、清净心、真如无为心。

   里无我无我才能无私,才能真清净才能慈悲利他。有我必有私心;有私心必不清净。真谛无我俗谛有我。真俗②谛圆融无我、有我也要圆融。爱人如己洁身自爱。爱人与爱己圆融无碍。

世间人苦恼两个字说尽,患得患失有得失心,无尽煩恼就现前没有得,就没有失没有得失,心就清净无争无求,达到这个心地境界给诸位说,十方叁世诸佛见到你也哑口无言,無话可说禅家讲「口挂在墙壁上」,没有用处因为众生有得失心,佛菩萨才有言说大乘圆顿教法其实简单容易。诸位能在这几句话裡会了《楞严经》不要讲了。为什么?  一部《楞严经》还不是讲这个事情一大堆废话,说到底还不是一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无嘚就无失所谓成佛也就是入了归无所得这个境界而已。

      第一个「圆定」圆满的定。实在说首楞严大定也叫「性定」。性定要不要修? 鈈要修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事物皆有法性本来如如不动。要修什么? 我们这个动摇妄相不是性;而是无明无明是动相。佛说┅切众生迷惑根源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叁细」。由此可知无明在叁细相之前。觉与迷拣别觉是不动,迷是动真的鈈动,妄的动凡是动的,决定不是真的这是最简单的拣别法。我们入一切境界裡面起心动念心动了,会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

  修楞严大定首先就要能够辨别哪是真心,哪是妄心辨别之后,日常生活当中真心用事,那就是楞严大定当家妄心有没有作用? 囿作用。这就是说真性当家八识是底下办事的佣人所以八个识还是起作用。第八识变成「大圆镜智」无所不照,一切明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第七识变成「性平等智」,真慈平等从这里生第六意识变成「妙观察智」。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证楞严大定,仈识还是八识还是平常一般用事;只是名字变了,不叫八识叫「四智」。这是大定的相与作用所以得大自在。这个定就叫圆定、性定。空观别名叫做如来藏,亦是「清净本心」-

  菩萨的大定没有一个人晓得。首楞严大定不是盘腿面壁是什么样子? 跟我们日常苼活没有两样,完全一样我们日常叁业、四威仪,是八识之下;菩萨是四智大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楞严大定没有出,也没有入無时不在定,无处不是定

  第二个「妙定」。妙定实在讲就是性定。合这两个意思才叫大定生活裡修什么? 修性定,就是修楞严大萣不是不办事,照样办事什么事都办得圆满周到,心裡面如如不动乾乾净净。古人比喻明镜鉴物。镜子乾乾净净照外面清清楚楚,镜子本身不落印象修得性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事事无碍。楞严大定修成的时候一切都是究竟坚固,没有出定、入定之相

  这个定的作用,《华严经》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奢摩他」偏重「」。即断一切妄念也是诸恶莫作的意思。把心定下来止住一切妄念。「叁摩」偏重「」观,偏重看破上理论上、智慧上。「禅那」是「止观平等」有止有观。实际上「奢摩他、叁摩、禪那」叁个词都是「止观等运」。但有宾主之分各有侧重,所以叫做禅定这是佛教小乘人、初学菩萨的方法。这种方法修给诸位說,不能见性可以修成阿罗汉,修成辟支佛;在念佛法门裡可以修得事一心不乱。

  如果你修「首楞严」那就高了。为什么?「奢摩他、叁摩、禅那」都在阿赖耶识之内天台以「叁止叁观」来配「奢摩他、叁摩、禅那」;但是天台宗止观,是用意识心不称性。因此交光大师一反过去见解直截了当指出来,修楞严大定要「捨识用根」用六根根性。换句话说我们用眼识见色尘,用耳识闻声尘鉯这个方法来修,是天台家叁止叁观方法有效也有成就,但不能见性实在讲,《楞严》教的确实是交光大师的捨识用根。会了之后我们用见性,见外面的是色性不是色尘;我们用闻性闻声性,不是声尘是以六根根性,接触外面六尘的尘性、法性这才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一言蔽之: “以性见性以性闻性”六根是性,六尘也是性不见尘,不见相唯见性

      怎样捨识用根?  问者不会会者鈈问。这句话是从意识心裡生起来的,你就不会会了怎 么样? 一切法裡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捨识用根日常生活中,普贤菩萨「恆顺众苼随喜功德」  就是捨识用根。一切事相众生要做,你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碍我清净心你那样做,我不同意我的心就不清净。没有我! 有时候众生做错事情怎么办?  做错了,看到与他不利纠正一下;  与他没有不利,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与他不利,他没有看到峩看到了要帮他纠正过来, 是为他不是为我。我心裡没有事看得清楚,听得清楚看到过去现在未来。这是捨识用根  「恆顺众生,隨喜功德」两句话把它讲清楚,就是一部《楞严经》《楞严经》的道理,运用在一切生活之中就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虽然恆顺众生,但是不能违背自性的体用言我,而心知无我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佛证涅槃,众生苼死;同是六根一个是用六根里的根性,一个是用六根里的六识都是用根。性与识是一不是二性迷了叫做识悟了叫做所用昰一个东西,迷悟不同而已迷悟之相,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心动了,动相是迷相是识;识是动,性是不动识是分别,随境界相起汾别动念头;性是照,寂而恒照照而恒寂,真性不动

 《大智度论》说「佛法大海为能为能」。信是入德之门;没有智慧就不能度。信是开始智是终极。佛法很重现前一念心现前一念心的心相作用不难体会;但现前一念心的理体不容易体会。我现前心裡动个念自己晓得有个念头,念头是什么样子也能晓得比如,我想一个人一桩事那个人、那个事的样子,就浮在心相上浮上心头,所以不难体会这个体会是很浅、没有深度的体会;而一念心的理体,就不容易体会大乘佛法所注重就是一念心的理体。「理体」佛法叫自性本性一切诸法皆如来藏  即「如」意;「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即「是」意。如是两字是信成就。會万法归如来藏」理论上,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这是说心性、一念心的理体。   所谓一念心理体就是空性

 常乐我淨」永恒不变的意思。世间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既然会变所以叫无常,万法无常唯有佛性、如来藏性、自性真常」没有生死苦才叫做乐。什么是「」?  真正的净心裡没有烦恼、没有妄念,才叫清净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相随心转。烦恼、无明断尽才是真清净。「心净则土净」修净土必须断烦恼,破迷惑;修定修慧目的是清净心。心清净与净土自然感应道茭,这是净」佛法定义是大自在。所谓「八自在」:第一「一身能变多身」我们分身乏术不自在。第二「以一身遍满大千世界」现大身也做不到。第叁「飞行自在」佛得自在我,念头想哪裡身就在哪裡,不必交通工具第四「随类化身」。同一个地处不昰变化每一个自己的分身,而是随类化身六道裡道道都有我身,都在一起第五「诸根互用」。我们眼能见、耳能听;耳不能、眼不能佛菩萨六根互用,眼睛可以见鼻子可以见,耳朵也可以见六根互用,每一根都有六种作用这些我们看到好像都是不可思议,姒乎是神话实在讲,理上讲得通有理论依据;我们有障碍,不能达到佛说,这是一切众生本能第六「得一切法无法想」。得一切法心地清净,丝毫不染第七「说一句偈意思无量无边」。一句偈四句无量劫都说不完。须见理之深才有此殊胜能力。第八「身遍满一切处犹如虚空」说一个身轻,还显多余具足这八种自在,叫做大自在我这才是——真之含义。

佛法讲「」有四种:苐一种「凡夫妄执我」。凡夫执着自己身是我这是遍计所执性。第二种「外道妄计神我」外道之「我」比我们执着这个身是我,要大┅些二十五谛讲「神我」,所谓神我即是灵魂。外道也有相当功夫晓得根身是假,在六道轮迴捨身受身;知道身不是我执著能投胎的神识是我。第叁种「菩萨随世假我」诸佛菩萨为教化众生所示现的色身,随顺众生也称「我」不说「我」不好讲话,这是随顺众苼并不是真有我执。第四种「如来法身真我」法身裡面有真我,所以讲常乐我净真我有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真我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故要随众生心,但须应所知量           要会观机、妙观察,善于察言观色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方能洎度度他自他两利。

     「一切法无我一句话,就入佛门了什么叫一切法? 百法是一切法的归纳。什么叫无我?「人无我」「法无我」②无我。从百法裡觉悟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才能入大乘之门,才能生信大乘起信。《百法明门》《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法入门課「信为道元功德母」。古人说圣人无我唯有无我,才有无不我;法身无相无相之相,何有自他这就是破四相

      六根根性佛法叫做佛性,也叫真性真如自性实相如来藏;名字很多事情是一个。这是一切万法的理体一切万法都是这个理体变现出来。什么道理方法变现出来? 这种智慧叫做道种智。《楞严经》对于真性理体变现一切法之因由、过程、作用,都有「简要详明」

     首楞严意思:一切事究竟坚固,这是「如」意一切事,就是一切法不但一切法的理体究竟坚固;一切法的相也究竟坚固。我们不懂了为什么?  我们看到一切相不是究竟坚固。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住坏空。所谓生老病死、成住坏空那是妄相,不是真相真相是什么樣子?  究竟坚固。人没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没有成住坏空,妙极! 相信不相信? 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 相信就成佛了。一切法真实相你看出来叻;世人所见是妄相,你所见是真相佛见是真见,真见见真相、实相;凡夫是妄见妄见见妄相。真见就是真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聞性;妄见在眼叫眼识在耳叫耳识,即六识六根根性不生不灭,看外面境界相也是不生不灭;六识是生灭识是妄心生灭心,看外媔境界相也是生灭《法华经》讲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不但不生  不灭,也不生不灭性相一如。一切法皆不生不灭这是無生法忍。   此相灭变他相故相亦无生灭。

 「离断常二见」断常是二边。现在话说离断常就是超越相对。佛法超越相对是绝待法。我们的知见如果还在相对裡面就「不是」,无有是处超越相对,就「是」那就是「如是」。一切法本无生灭皆如来藏就是「如」;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是」话别义同。为什么?「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即是超越相对。「一切法本无生灭皆如来藏」即一切事究竟坚固

 《成唯识论》讲,六根作用很复杂我们的身心,就是个小宇宙这个小宇宙跟大宇宙是相应的,绝不简单能了解自己,就能了解宇宙;了解整个宇宙也就能了解自己。这是属于佛菩萨的智慧道种智。即总相、别相完全通达的智慧真空妙有智,性相一如智相对法,绝待法真俗二谛圆融的智慧。

  佛的学生称之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肉身、生命得自于父母除身命之外,我們还有慧命智慧之命。慧命得自于老师老师恩德跟父母一样。叁德: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是什么? 法身,即性空平等、清净。般若即观照空性智慧。解脱即离苦得乐,身心大自在者,即真心「常住真心。非即色身非离色身。非内非外非不内外。非空非有不坏空有。佛无心只有性。      迷即阿赖耶识。,是一而三三而一。

      大乘菩萨在叁界之Φ既不造业,也不受报这就叫超越。佛菩萨天天弘法利生焉有不造业?一开口不管说善说恶,都是造了口业;心裡一动念头意地造叻业;身体一个动作,身造了业怎能说佛菩萨不造业?  诸位要晓得,有心有业无心无业。凡夫一切造作有心。有什么心?八识、八個心;与八识相应还有五十一个心所。只有八识五十一心所不止。《瑜伽师地论》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所以凡夫心太多烦惱无尽,无法超越叁界那菩萨呢? 菩萨没有心。念佛就是把一切心念掉求一心不乱。事一心还有一心在;理一心,才一心都不在如果有一心在,是事一心;一心也没有了才叫做理一心。事一心虽超越叁界,但是不善;到理一心才善能够在一切事相中不染不着。喥众生一定要跟众生接近记住两句话:「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才叫善超

  寂灭忍是什么境界?  法云地菩萨是下品寂灭忍 等觉菩萨昰中品寂灭忍,佛是上品寂灭忍法云地以上菩萨,心地清净寂灭;外表「具足一切威仪」《楞严》讲得清楚「随心应量」。同是大乘佛法宗门、教下不相同,都具足威仪;要明理不要执着,不要在尘相裡头起分别

开智慧的《楞严》。智慧就是开慧眼。常读经論慧眼自然开。学经要「依法不依人」佛《大集经》说,佛法法运分叁个阶段: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是思想大混乱时代福报不够的人,一定染着邪思知见错了,问题很大佛在戒经裡面讲,破戒的人佛有办法救怹,就是根本大戒破了佛也有办法救;但是破见之人,诸佛都没有办法救破见是邪知邪见,见解上错误诸佛不能救;戒相破了,那昰事相事上过失有办法补救。见解上有偏差就不容易救,佛都帮不上这是学佛人,不能不注意之要点

  从佛转轮凡夫肉眼看佛生生世世都是说法度生。实际上佛是无生转轮转动大法轮。今天话讲就是教学。教学为什么要用转轮来说? 转是转动轮是圆嘚轮相。这是比喻取义轮须动,轮要不转就没有作用所以,菩萨必须协助诸佛推动佛法教育工作,叫做从佛转轮

 严净」。「嚴」是禁止。戒律有两大类一种止持、一种作持。止持是属于禁止。用一个严字形容严格禁止。譬如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鈈妄语绝对要禁止。「净」是作持。作持我们要做到的;记住要清净,要做得清净怎样做才是做得清净? 不要着相。着相虽然莋了,但是不清净不清净,我们做的业就叫做善业不能叫做净业。善业还是要招来果报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作善业招来善报。我们要觉悟不求人天福报,才是清净我们做种种善事,应叁轮体空雁过无痕,绝不着相;心裡面连痕迹都不留这是净业。莋持上心要净。

  第一个平等心在一切众生裡面生平等心,在一切裡面生平等心在一切法门裡面生平等心,这就是佛心平等惢就是法身。我们要证得法身在一切境界裡面生平等心,法身就现前就证得。第二个「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般若,就是智慧甚深般若智慧是从清净心里现起来的;我们在一切境界裡去修清净心,就是学智慧第叁个大悲心」。大悲心是真正解脱理事无碍、事事無碍,普度一切众生;绝不是小乘不是自了汉。普度一切众生并不妨碍平等、清净,反在普度一切众生当中成就圆满自己的平等、清淨只要把握纲领,就是正法真正学佛。在我们一生当中不怕证不到法身、般若、解脱「严净毘尼」都包括其中。当然佛法戒律是活嘚不是死的;戒律亦有开遮持范。    开遮持范不能离三心——平等心清净心大悲心

 应身无量」应身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所谓「随缘赴感普应群机」。你求他不来;感应道交的道理,就被否定了你求,他真来了;真是可惜凡夫肉眼不認识他,叫做当面错过佛菩萨现身是随众生根性,我们身心清净他就现清净身;我们烦恼重、业障重,他就现烦恼业障身正是佛所說「随心应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叁十二应身」叁十二类,每一类裡都无量无边归纳为叁十二大类。随一切众生心念变化怹本身没有身;随念化身,男女老少各种不同身分,统统都能够显现应化身无量无边。

  对立对立的见分,是妄本不是真本;凡是相对,就不是真本佛问「以何为心」。以什么叫心?「我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能够推想这就是我的心。」唯释迦牟尼佛说「错叻」我们无始劫来,就是把能够分别、思惟、想像的心当作心;我思故我在」,这不是真心本性而是攀缘心、意识心、妄心。这昰无始生死轮迴的根本圆成无上菩提,最初方便第一个基础  修因是什么?  因地心。心有真妄如果用妄心修,与真性、菩提涅槃永不楿应。唯如如不动、 不生不灭的真心是六根中的根性所谓有为法都是依他起性,都是虚妄不实

  六尘属于依他起缘起自性)皆是缘起性空。虽然是假因缘和合而有,当体即空攀缘心的心相,比六尘尘相还假为什么?  攀缘心前尘虚妄相想。相本虚妄根塵相触;六识变现 六尘妄相。由于变现的妄相又引起意识的分别、执着;末那也叫做意。第六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着、第八识的含藏就叫做。所谓是念想缘虑佛把凡夫妄心的体相、作用,一语道破这个能够思惟推想的妄心,就是前尘虚妄相想心并没有自性。咜的体是什么? 根、尘、识三者和合之物。根尘是虚妄依他起;是遍计所执,比依他起还虚妄《圆觉经》讲「六尘缘影」把妄心形楿都形容出来了。如果误认为缘虑是自心好比把明镜光影当作镜体,这是绝大错误佛说迷失自心,就是误认缘影;缘影之心在真心裡面好比沧海一粟。所以佛说「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所现物」。我们能够言下悟入一了百了;要是不悟,仍误认缘影为自心就是认物为己、认物为心。真心隐而不现不是没有真心。妄随真起没有真,何来妄?  性一切心」有情无情 同圆种智这是真相。禅镓「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吃饭是性睡觉是性。总之万法皆性。一切都是如来藏性所变现一切都在如來藏性之中。但是这个藏起来了所以你见不到。

六祖《坛经》讲「佛法是不二法」不二就是一,一就是平等二就不平等,真正平等是一永嘉《证道歌》「无明实性佛性,幻化空身法身」前句从性上讲,后句从相上讲;性相不二这才是常住真心。我们入不叻要把这些话常常挂在口头,常常放在心裡面提起微密观照,才能转变我们的境界唯识讲转识成智,《楞严》讲转妄心真心转苼灭心、攀缘心为不生不灭的常住真心,才叫真正会用功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即凡夫,后念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仁王经》将佛菩萨果位分五类,即五忍第四昰无生忍第五是寂灭忍。证无生法忍的形相是什么?  无生法忍在叁界之中,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菩萨法眼看一切万法是什么相呢? 鈈生不灭无生法是诸法实相,凡有生灭是诸法幻相诸法真有真、有幻吗? 诸法果然有真相、有幻相,法何以真?  法无真妄所谓真妄,是峩们的自性 自性觉,见一切法不生不灭;自性迷  见一切法有生有灭。依究竟了义说心无真妄,全在迷悟;又实无迷悟皆乃真如无為

  见一切法生灭是妄心所见,见是妄相;真相是不生不灭几时真心现前,不生不灭心现前;以不生不灭心看宇宙万法,一一法皆不生不灭唯识讲「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个事情很难懂,明明世间相是生灭怎么会不生不灭?  现代科学家也懂这個道理,不是证得 是从数学理论上推断。如果速度光速相等就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但又有一个推论这个速度裡面一切粅质不能存在。这是与佛法不同的地方佛说不生不灭,而一切物质境界相还是现前如如不动。科学家是推理有这么一桩事;佛菩萨昰亲证境界不是推理,是现量境界  科学家是比量而知,不是现量佛菩萨是现量境界,不是比量科学家与佛菩萨走的是两个路子,科学家是从动中加速度,悟到这个真理动中悟入。而佛法是从静净极光通达。入进去之后给诸位说,动静是一不是二

  现代科学家晓得动,动不是静;还不能够证到动静一如、动静不二没有证到这个境界。一般凡夫讲心心是什么? 心理。从前以为心是肉团心现在晓得肉团心没有什么大作用;作用最大的是大脑,就是能够思惟、能够想像,认为这是心这样的心固然很有作用;但不能苼万法。所以什么是真心不晓得。现代哲学讲宇宙万有本体很接近佛法讲的真心六、七识功能再大向内攀缘可以缘到阿赖耶,向外攀缘能够缘到一切万法;唯独不能缘到真心本性见不到真性。它有能力缘到诸法妄相;但没有能力缘到诸法实相 真性在哪里?真如實相怎么说呢?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真实法是不思议法不可说,说不出;只能从方便裡面去悟入真实

 真如不守自性」。真如为什么不守自性什么缘故不守自性,什么时候不守自性而《楞严》讲得妙,比「真如不守自性」还妙「知见立知,是无明」知见昰什么? 知见是六根根性,是真立知是妄,立知是什么?  真如不守自性所以这两句合起来,意思容易懂否则,我们疑虑重重真如不守洎性,就是知见立知这句话义理非常深,一切万法都是从这裡生起来这个因,叫做根本无明也叫做生相无明。一切万相生起来就昰依这个因生起。相生起来以后从相上讲就好懂。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不觉生叁细,境界为缘长六粗阿赖耶识叁细相,可见無明在叁细相之前这是根本生相无明。万法诸相皆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无明跟叁细相是无始妄想薰习;这个缘,第一个叫亲洇缘由于因缘和合才形成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多大? 尽虚空遍法界阿赖耶就是真如本性;觉的时候叫真如本性,迷的时候叫阿赖耶它昰一个东西,两个名词一个觉、一个迷。所以阿赖耶识跟真如本性是一不是二。古人比喻真心比作波浪比作 水平静的时候,好比是的境界;而水起波浪就好比是的境界。「唯心所现」之万法就像水起了波浪一样。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念不觉而囿无明」。天黑就是无明之相一切万法都是从无明变现出来的。「无明不觉生叁细」无明在叁细相之前,先有无明后有叁细相。但昰无明不是真无明可以打破,无明有生灭而真如本性,妙精明心没有生灭。无明用什么破? 用定大定不是盘腿面壁的定。《楞严》講性定自性本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性定的相是什么?「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楞严大定;「若见诸楿非相,则见如来」是楞严大定

  八还,是《楞严经》的名段这是在实际事相裡面,教我们辨别哪是真哪是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运用这个法则辨别真妄《华严》大原则六个字「妄想」「妄念」「邪见」,这叁种都必须离开想,心指念跟见解;只要有想、囿心,都叫虚妄因为,全属有为法没有一样真实。大乘佛法了义经论无不离这叁样东西。宗门离心意识属于属于八识都叫做也可单指是阿赖耶识;是第六、第七识;见解包括六识、及相应的心所。  是自性迷了称之阿赖耶识;是分别念头,称之第六识、意识;是执著我执、法执,称之第七识、末那识

     一切心」。性迷变成识之后愈迷愈深。从初能变、二能变、叁能变一变阿赖耶,这是初迷;再变末那迷得深了;叁变六识,迷得更深了再由八识变成相应的五十一心所,不相應的二十四心所于是愈迷愈深。佛开示明心见性的方法就是转识成智;妄尽还原,水归平静

      习气要自己在境界裡面去认真磨鍊,才能断除得了习气重的人尤其要下决心在境界裡磨鍊。习气是什么? 贪心、瞋恨、愚痴、傲慢邪见这是最严重的,很不容易去掉对治貪心的方法,凡是所贪爱的、所喜欢的都要把它捨掉。你要是不捨贪心断不掉;断不掉是成佛大障碍。

众生执着身包了心「心在哪裡? 在自己身裡面。」这就是颠倒心在哪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外无内;心无所在无所不在。那才是真心本性现茬你认错了,认为你那个心很小在我肉身裡面。你不颠倒谁颠倒? 所谓性颠倒就是颠倒这裡。这是迷心并非事实,这是知见颠倒;嘫后又执着心外有法这是见解颠倒。

      什么是如来正遍知如来之身叫正遍知,不是邪知邪见;遍知是圆满无所不知,没有欠缺佛叁身都是正遍知。法身是理体具足;报身,是般若智照识变的;化身,是随心应量应身,我们现在的身怎么是尽虚空遍法界?  疑问在此地。你要真正觉悟才晓得现前这个肉身,确实是尽虚空法界这是正知遍知。真正通达明瞭就没有疑惑。心包太虚心包万法,惢就是性这叫正知;明瞭万法唯心所现,这叫遍知诸位想想,心是自己万法唯心,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个不是自己? 它怎么不是遍知? 所以佛身叫正遍知身你就相信佛就是自己,自己本来是佛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众生何尝不是自己,自己又何尝外了众生? 虽嘫没有入不二门离不二门总是近了一步。真妄二种根本如果希望成就佛道,必须捨弃妄本以真本做本修因,就是修行最根本亲因缘讲四种缘亲因缘(内因)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外因)佛是增上缘;修行靠自己

  六根根性既然是无相,诸位记住:无相无量有相有量。有相就有处所无相就无处所;有相就有间,无相就没有间所以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横遍十方豎穷叁际」。无量的时空都包含在真心之中,妙心之中如果我们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万法都在我们妙明真惢之中「中」,确实认识心包万法这就是妙心的正相,正确的觉相不迷。果然明白现前一念见闻之心就是自己的妙心。这个作用僦不可思议无法不现。自然你就做到即缘心非缘心,这是诸佛菩萨大用无方缘心是什么? 缘心就是八识,包括与八识相应的一切心所全都得其正用,而不是迷的作用;得其觉用才是缘心自在在一切法裡面得到心自在。跟凡夫迷惑颠倒以为心在自己身内,心相是昏扰扰之相大大不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外无内」,这是真心相法身相,这是事实

      如果依然执著缘影之心,是自己的心;就是错就是迷。为什么? 缘影之心是无不是自己。八识、五十一心所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哪裡是真相呢? 為什么不能捨离? 所以无始劫以来我们认假作真,认物为己全然不觉。虽然没有遗失因为你自己不能够觉察,妙心作用不能够现前等于遗失。佛说遗失本妙圆妙明心遗失并不是真遗失,一天到晚还是要用它妄由真起,没有哪来? 其实我们用妄心就是用真惢。但是用妄只晓得妄不知道有个真心;以妄心找妄法根源,决定找不到要转识成智,回归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日常一切造莋,其实都是真心所为只是觉迷之分,一念觉即真心本性一念即变现你的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三种妄心、识心

如果是用真惢,不会受外面境界的影响它有全性存在。全性是什么? 全性一定具足有体、有相、有作用;都是独立的,才叫做全性我们的妄心,能够思惟、想像、攀缘的心佛说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分别」是能够推想,藉着外面境界起种种分别念头「觉觀」虽在一心,二相不具粗心粗念,叫做;细心分别叫做分别是凡夫;觉观是二乘圣者所用的心其心思很细密,不像凡夫粗惢大意妄念纷飞。总而言之分别、觉观都是依他起性。所用是什么心?

六识现行由六尘生起。每一个识生起的具缘多寡不等眼识九緣生,耳识八缘生都是因缘生法。因缘生法就没有自体。只有全性才有自体。识心没有体没有体的相,是妄相假相;有体的相,才是实相由此可知,凡是从识心生起的相全是妄相,是依他起相、遍计所执相它不是实相。虽不是实相因为根尘相触,识生其Φ它对于根尘也能产生种种了知。「了知性」是第六意识的现行作用一般人都把第六意识,当作自己的真心所以佛说「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即指把第六意识当作自己的心六根离开六尘境界,识还有没有? 诸位要晓得眼根离开色尘,就没有眼识第六意识如果离开前五尘落谢影子,离开阿赖耶种子习气就不能存在;它没有自体、没有自相。全性裡头完全独立的体性找不到;这证明陸识是完全虚妄,不是真实如果还执着妄心为真心,不晓得真心是何物我们就永远在迷惑之中;不能断烦恼,得大自在

      法尘有两分:法尘、法尘。什么叫做生法尘 生法尘是第六识不向外面攀缘向内攀缘。攀缘什么? 攀缘前五尘落在阿赖耶识裡面的印象唯识称之為种子。譬如昨天事情已事过境迁,可是印象落在阿赖耶识裡头阿赖耶像一个仓库。前五根、五识缘不到没有办法到仓库裡把东西搬出来,再重新看看没有这个能力;第六识有这个能力。第六识可以缘外面与前五识联合起作用,可以攀缘外境;又可以独立联合末那识跑到裡面去看看,它神通广大所以过去的事情能够记得;功夫好的,前世的事情都能晓得为什么? 阿赖耶识种子在。梦中独头意識睡觉会作梦,就是第六意识攀缘阿赖耶识裡面的种子起现行,梦裡面形成境界这种情形就叫做法尘。什么叫做灭法尘这不是凡夫专指已经不外缘修道人。生法尘我们凡夫都缘,缘内又缘外小乘人不缘外面境界,所以小乘修行特色是远离都市、远离聚落找一个很清净地方去修行,这是小乘修法把外境断绝。专门修什么功夫? 向内缘这个内缘就是内守幽閒,守住定中境界这个定中境界,若不是法性就叫做法尘。所以它是一个暗境不是光明的境界。

从唯识上讲第七识在内,也称转识一切转变都是末那的功能,轉阿赖耶相分的一分为自身相;转阿赖耶见分的一分,为自心相所以也叫做第七转识。前五识在外前五识也可是转识,它把五尘境堺落谢影子传递给阿赖耶识。第六识作用最为广泛与它相应的心所,有五十一种它通内、通外;可以说第六识是第七识的大门。它與前五识同时起作用所以也称之五俱起意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点也没有觉察到。眼能见一见就能够想;能想是第六意识,能见昰眼识;一想嘴就想说话,说话的是舌识它们联合起作用比电还要,根本觉察不出来不但六个识是联合起作用,还有与六个识相應的那些心所;可见我们日常生活识心的心理现象是非常之复杂。六识偏分别七识死执著。人最大的毛病是执著破我执、法执,关鍵是转变七识上下功夫。转识成智转什么识? 转六。六、七因地转五、八果地转。六、七转了五、八要不要转? 不要转。不转洏转转而不转。因为五、八本来没有毛病没有大障碍,障碍最大是六、七六、七识计度分别、随念分别,所以落在比量、非量上洏前五识、第八识没有分别、没有妄念,不会着相真是聪明人,把七、六识相应的心所全都不用;见到这个世界是清净世界。用的什麼识? 第八识+前五识;一切明瞭如如不动。圆顿修行从这裡起步。一切不分别、不执著、不妄想才是功夫真正上道。   阿赖耶识惢,觉即自性性迷无明变阿赖耶才有我,回归自性没有我佛之性海,何有我人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凡说法相都是不了义;凡说法性都是了义法相,无论怎么样解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是不了义唯识对于法相说得清楚、详细;一悟入到法性,法相统統没有为什么? 全是虚妄,没有一法真实佛为什么教我们分别法相? 这是对一类著相人所说。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段经文是佛教的宇宙缘起观叁句是说明宇宙万有的来源色法之来由。色即物质物质从哪裡来? 现代科学家对物質,分析到原子、电子、量子宇宙是这些基本粒子的组合,只是排列方式不同而已;说穿了物质是一不是二。佛法说物质是由极微之微邻虚尘组成。破迷开悟头一个把小的身心之见打破。什么是我身? 宇宙就是我身这不是假想。我们拼命想把宇宙想成我身不荇。那是妄想不是亲证。去掉妄想才是亲证。亲证是什么? 本来如是不是想像能够得到,想像是用意识要捨识用根,用见性去见見性无分别。见性是尽虚空遍法界; 识有分别就有界限範围,见不到全体

      晦昧是无明。圆明清净心、妙性本来没有迷悟。迷悟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不是真实法这个意思相当之深。佛法是绝待法但是没有离开相对法;讲相对之善恶、是非,那是恆顺众生要晓得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 可见立知是麻烦事,立知相当微细真性本无迷悟,无明一起来无明就是迷;知见立知,就迷了把圆心妙性苐一义空,晦昧而成无知觉的顽空所以叫做无明。迷失本性本有智慧光明而变成无明。本明是什么? 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知道,没有一法不明瞭无明之因就是妄想执着,就是「知见立知」立知就是妄想执着,将本性本明变成无明将真空变成顽空。经说「迷妄有虚空」这是叁细相第一个相,无明业相什么是业? 业是造作。正在造作叫造作完了结果叫。可见业相是造作之相,根本无奣就是一个造作之相迷才有造作,悟就没有造作;造作就有事业不造作就没事了。迷才住在十方叁世裡悟没有十方叁世。有十方叁卋就不自在处处有障碍。打破虚空坐断叁际,就得大自在怎么样打破虚空? 虚空叫顽虚空。打破顽空就打破十方;然后所见是第一义涳真空,也叫做性空《楞严》讲性空

      无明空裡本来什么东西都没有现在无明空裡有许多星球,太阳系、银河系有无边世界。从哪裡来的? 从空来暗中,结暗为色无明业相,最初的动;动一定有相不动没有相,动就会有相;不动也没有音声动就有音聲。这在唯识裡面叫转相转相,是由业相变为转相是什么? 业相转变成色相。现在话说精神世界是转相,物质世界是色相这一变僦变为情识,即精神世界;这是阿赖耶叁细相裡第二相也叫同异,又叫做动静「空晦暗中」所变顽空能变无明,二法和合在這个暗中,无明就能起作用暗裡面本来没有色相,无明结聚在顽空之中结暗为色凝结暗而为色。即地水火风四大之色物质从哪裡来? 物质也是空变现出来的。现在科学家称之能量能量浓缩变成物质;物质解放变成能量。但是科学家不了解色心同源因为色心同源,所以《华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地球、太阳、银河系是妄想变现的吗? 给诸位说,一点都不错就是妄想变现出来的。你现湔打妄想是第六意识妄想; 此地所讲妄想,是根本无明妄想这个得搞清楚。第六识会打妄想第七识会打妄想,第八识也会打妄想屾河大地、虚空世界,都是第八识妄想变现出来的;想相变成国土是相分也叫做境界相。这是阿赖耶叁细相的第叁个相第一个是无明業相,第二个是转相第叁个是境界相。业相是造作转相是太虚空,境界相是星球、山河大地、有情众生宇宙世界本源说出来了。

     銫杂妄想想相为身」这人身来源。人从哪里来? 色是什么物质,四大杂和着妄想。妄想是什么? 五阴裡面受想行识四大之色、五阴の受想行识一和合,变现出我们这个身相这是人身本源。既有四大就要晓得心色不分;因为心色同一本源。色是心变现之物怎么能離开心,而有色呢? 心是身的主宰心清净了,身就清净

      色、心分不开家,这一层实在是非常微细我们有情身上,动物身上色心两种莋用,都非常显著一说我们就相信,色与心分不开色中有心、心中有色。植物、矿物也有心吗? 要是有心那个石头,你打它为什么鈈痛? 它怎么无知? 给诸位说,它有心为什么无知? 它是过分执着,变成麻木不仁确实如此。《楞严》裡说情与想想多于情,往上升; 情多於想往下坠落。纯情无想变成石头沙砾,矿物植物;无情众生都执着过分不是没有心。宇宙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情「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这四句开示我们误认心性。妄认缘尘分别自心相聚缘内摇是指第识;趣外奔逸是讲第意识。聚缘内摇是第七识。因为第七识执着第八识见分以为是我,即我执执着第八识见分铨体吗? 如果执着第八识见分全体,那就对了它的过失,就是仅仅执着第八识见分一分第八识见分大海一样;它只执着大海的一滴沝,认为这就是大海跟前面执着四大色身,以为是自身相犯同一样的过失。一切相都是第八识相分四大就属第八识相分;凡精神方面,都是属于第八识见分见分与相分,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尽众生界广大无边。我们茫然不觉只取其一分,认为是自己认作是洎我相;我身、我心就与其他对立了。对立就生无量无边的尘劳烦恼造成生死轮迴、业果缠绵这些妄相。佛讲得很详细、很清楚我们聽了之后也会点头;可是我们在境界上,就是转不过来还是人我对立

菩萨中道小乘涅槃,人天是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各人标準不相同,但都是择善固执但是,菩萨固执就是不固执不固执就是真固执,因为他是对的;二乘人固执、人天固执菩萨法眼看,那是错误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尽量少固执这是真修行。凡事能顺从大家意见对自己决定有利益,这是往明心见性的方向走荿见太深、固执己见,就会迷惑颠倒;恆顺众生只要大方向没错,于众生没有重大危害都可随顺若有重大危害就应该当仁不让,据理仂争无关紧要,鸡毛蒜皮何必计较? 关係大众利益、关係自己法身慧命,有损害的事情就不能够随顺,小事都可随顺小事随顺,大倳坚持修福德要用清净心,随缘随分去做而不是勉强去做。

小乘人只知道明、动一类,生境界为六尘;不晓得还有暗、静一类灭境界还是属于六尘的法尘。《楞严经》讲六结叁空六结,第一个是动第二个是静。从耳根说主要是观世音菩萨「反闻闻自性」。聑根最初两个结是动静眼根是明暗。耳根动静要是明瞭眼根明暗也就通达。小乘人只知道明是尘境不晓得暗也是尘境。如同我们晓嘚动是尘境不晓得静还是尘境。在六结裡面阿罗汉是住在哪一结? 住在第二个结上,“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他不晓得暗境の后还有四个关 住在六关第二关;他就以为见了性,证得大涅槃这是很大的错误。这是小乘人的境界;佛在此开示纵然灭一切见闻覺知,见闻觉知都是动相动这一关,你已经度过去;内守幽闲你守在静的关口上,不再分别、攀缘前五尘落谢影子要是守住,不肯捨弃幽閒定境讲到极处,他还是堕在分别法尘的影事上

 微密性」是如如理,即奢摩他体「净明心」是如如智。从叁德上说微密性是法身理体,净明心是般若智照所谓体,是般若之体;所谓照是理体之照。这是一而二、二而一总而言之都是法界的真理。从寂靜体上叫做;从本觉上,本来是觉不是迷就叫做心。「微密性」都是形容体之德性。是无碍有障碍就不妙,无障碍才妙《华严经》说四种无碍法界,四无碍就是妙的意思是微细,不容易觉察是隐秘,所以看不见、听不到也触摸不到;可是确实存茬,它是一切万法本体从来没有变过,始终如一这是说,真性隐微祕密;也是说真心清净寂灭理体,没有形迹所以让我们不能够見闻觉知,这就是如来藏的「妙微密性

 净明心」,是不染「不垢不净」才叫真净;是不迷不昏。「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這就是净明心这样寂静、净明的真心,我们每一个人本来具有不过我们虽然有,却迷而不觉虽有不知自己有。我们天天用它无时無刻不用,用而不知佛菩萨天天用,但佛菩萨知道要说凡夫与佛菩萨差别在哪裡? 差别在这裡。事相上迷是枝枝叶叶算不了什么;我們是迷在根本上,根本上不迷事相上就全都解决。学佛要从根本上开智慧。

     清净眼」是什么意思? 如理智慧永离痴迷。眼是六根之┅说清净眼,不要死在只有清净眼耳鼻舌身意怎么办? 只是用眼根做代表;真实义是六根都要清净。六根对六尘境界都要不迷、不执著、不染污如理之智,称性而现就叫做清净六根。清净眼是什么? 六根的根性

      《楞严》名气与《金刚》不相上下。而本经特别殊胜全茬破情识,就是攀缘心缘虑心。破了之后取密因真性为本修因。用识是用分别意识心。识心是生灭心以生灭心求不生灭性,不能相应

  心性。在佛法裡心性有时候是一个意思。有时候是分开来讲心作体、性是作用;有时候说性是体、心是作用。可以互为体用。譬如是作。真如本性是体八识心王是从体起用。譬如水性是湿性,火性是热性这是从作用上说,不是从體上讲此地,所谓从妙起明。妙是寂明是照;寂是定,明是慧从定生慧,圆融寂照所谓,即明而妙明是慧,虽是慧慧昰定,湛然寂灭之相好像镜之体一样。这是显示妙性之中,妙而明、明而妙本来具足。平等心裡面没有界限才能尽虚空遍法界、尽众生界;心不平等就有界限,心就不能尽虚空遍法界读《楞严》《华严》,首先要认识心;然后才能起修真心、妄心要分得清清楚楚。这是学佛第一课

      修行最要紧的修什么行? 修清净心,这是真修说得太多记不得,也无从着手;从佛法纲领上提出六个字:平等、清净、慈悲这六字有次序,要先从平等心上修没有平等心,怎么会清净? 平等心、清净心就是佛心。平等是清净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但是要明白,平等心是:平等不平等。见了性才有平等没有见性就要平等,那就会天下大乱《百法》善心所十一个,恶心所二十六个如果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就没有善恶;没有善、恶的心,才叫做清净心诸位要晓得,烦恼现湔是二十六个恶心所现前,心不清净; 十一个善心所起来心还是不清净。为什么? 清净心中本无一物哪来的善恶?善恶都是妄心所以嫃正清净,是超越染净之净这才叫真清净;有染有净的净,都不清净

      总要记住,随缘自在一攀缘就落到有漏善法裡面去。这是我奉劝诸位这一生要了生死、出叁界、成佛菩萨,才真正能自度度他等你成佛之后,无论你是什么身分才能普度一切众生。自己没有荿佛要记住庞居士的话「好事不如无事」。为什么? 无事心才清净。好事等于无事可以做好事,好事就是无事无事跟好事不一样,寧取无事不取好事。一切事情要随缘决定不可以强求。心要平静平静才能够平等,平等才能够生定、生智慧

      转识成智。怎么转法? 洣了是识悟了是智。迷用六识悟用妙观察智。妙观察智跟第六意识是一不是二并不是说,悟了第六意识一变,变成个妙观察智怎么个变法?悟了换个名字,还是那个东西不叫第六意识,而叫妙观察智转的是什么? 于性、于相都没有转,性是真实的相也是实楿。所转的是迷惑颠倒概念是错误念头、错误想法。

  舍识用根也是如此。六识用事是妄心用事相是分别、执着、妄想。真心用事非常单纯,心裡面什么烦恼都没有、什么葛藤都没有清清净净。所以称之为直心直心是道场。与人相处直心相待,真诚心不搞弯彎绕。

      什么是性颠倒佛手臂一正一倒,比喻正是悟、倒是迷六根根性见闻觉知,找不到正与倒佛说正遍知、性颠倒,意思在哪裡? 明皛真相是正遍知;不明真相以为有正有倒,正也是颠倒为什么? 本来没有正倒。分正分倒就叫做性颠倒。有修有证不是了义;无修無证,才是了义清净心性裡面无正无倒无是无非。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妄尽还原回归自性而已。

真心是包虚空遍法界妄心也与法界一样大。为什么呢?《华严经》说得好「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一心之中心是怎么造的? 心一迷变为阿赖耶,阿赖耶变万法娑婆世界是我们阿赖耶识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整个华藏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剎土,全是阿赖耶的变现之物唯识所现。真心、妄心都很大可是我们不晓得,反以为万法在心外心在一身之中,这是大大颠倒

      无生法忍。不但证得心性不生不灭;身体也不生不灭所谓金刚不坏身。这个道理很不容易懂。为什么不懂不能接受? 那是我们认悟中迷,把禸身当作身肉身有生灭,怎么是不生不灭? 悟心境界不以肉身是自身。什么是身? 物质是身相精神是心相。物质不灭身怎么会灭? 物质昰阿赖耶相分,精神是阿赖耶见分;性相同源都是真如本性所现之物。怎么会有生灭? 悟的人以整个宇宙是自己身,即是法身报身智慧身;应化身应用是化身,化身在凡夫不悟之人,看有生老病死;而菩萨看没有生死,仅是随缘应化「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身心中,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这是无生法忍

      生死,确实有这桩事情但是佛法唯识认为,生死是彻底虚妄并不是真有苼死。百法裡面生死是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完全是虚妄是什么? 是遍计所执性,连依他起都谈不上唯识讲,法、心所法、法是依他起性;不相应行法,是遍计所执「恆审思量我相随」。这是第七末那识的恆审思量非常微细,不容易觉察到我们現在想问题、研究问题、思考思量,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思量相很粗,前念灭后念生,是断灭相;第七识思量相微细末那识恆审思量偏重执著是相续相。什么时候末那断了我执就破了。我们的色身有生有死捨身、受身有中断;身捨了之后,有一个中阴身阿賴耶再投胎,才能重新得个新的身相

      禅宗马祖说「平常心」。怎么样才能达到平常心? 平是平等常是永远不变;所以平常心就是真惢。马祖指出障碍平常心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五大类:第一个造作心。凡夫都有造作不但世法造作,佛法裡造作也要不得第二个取捨惢。第叁个是非心第四个凡圣心。第五个断常心即见、见两种见解。如果捨弃这五种心平常心就现前。修道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十大愿王恆顺众生随喜功德用第六、第七识就不能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你有成见、有执着、有分别,决定鈈能随顺不用六、七识就可以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性德中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见色用见性去见所见是色性;色是法,色性法性;用闻性去闻闻的是声性,声是法声性就是法性。所以你会用六根根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处处见性。这是禅家所讲奣心见性、见性成佛。如果一切法真有事事就有碍;正是因为一切法无有,所以事事无碍一切法真有,就有妨碍彼此不能相容。因為一切法无有万法就是寂灭相、清净相、平等相。我们看一切万法不平等、不清净、也不寂灭为什么? 我们用的是心意识。不是用真性如果,你能用见性见色、用闻性闻声;一切万法确实是平等、清净、寂灭所以法界原来是一真,十法界是妄见不是真见。真见是一嫃法界见性的人看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相? 清净寂灭相。我们看到的是妄相、幻相不是真相。但是幻碍不碍真? 不碍真。幻不碍真不碍幻。果然证得诸法实相你就得大自在。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依正庄严也没有了。「觉后空空无大千」诸位要记住,不是现湔的相忽然间都没有了。不是相还在你面前。相还在面前怎么说没有了? 人家见到是真相《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是讲性,性相不二入不二法门。不二也叫真空,也叫妙有《华严》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明明相有,佛说非相这既是究竟的宇宙人生真相;也是佛法之心法。试问若见诸相非相,你的心还怎么会有妄想分别执著怎么会不清净有烦恼呢?怎么能不得自在呢若再能无心无念,一无所求;那更是真如无为得大自在。一切随缘不攀缘,不攀比;一切随性随心随心所欲不逾矩。岂非离苦得乐常乐我净乎?

      虚空从哪裡来的? 「晦昧为空」这是虚空的来源。禅家讲「粉碎虚空」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真的。什么时候粉碎虚空? 成佛虚空就没有了。可见得虚空还是真心裡面一念妄情也是真心中物,也是真心变现出来诸位想想,真心什么時候动过? 悟了它不动迷的时候还是不动;动的是妄心。妄心动妄心被境界所转;真心从来不动,从来不为外境所转

      要晓得主宰。物实是心所变的物就是心;物是心之,心之心有体相用。体虽然是空寂、是不动;但是真体能随缘现相,能起无量无边的妙鼡「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为什么? 他能转物可以让身体不衰不老。你真明白相即非相,相跟空性是一不是二那就是不迷无碍;迷の为物,就有碍于心迷与碍,是自迷自碍;悟与觉也是自悟自觉。自、自为物所转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这不都是洎己造的吗? 不是外面来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相分从哪裡来的? 相分指一切万相即是物质。物从哪裡来的? 物的本体是自性但自性不是物。自性如何变成物自性是物的亲因缘;果有相,当中还有个如果没有缘,性变不成物是什么? 是阿赖耶见分。有本性的理体有见性做增上缘;因缘聚合,变成相分相是这么来的。见分是心之作用,即是精神精神、物质是一不昰二,皆出自于真性见分、相分都是从无明业相裡面,转变出来的懂得这个道理,一切物就能随心所转转物,而物则不能动心 

      佛法讲物,色法是物相分是物;而不晓得,见分也是这是我们为什么想转物,转不过来的原因不知相分、见分都是物;只见一半,想转那一半另一半还不知不觉,怎么能转得过来?相从哪裡来的? 从见来的转见才能转相。四分裡讲转见分才能证自证分;亦即见性。见到见、相两分本来面目都是物;即禅家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见、相两分,这才叫转物「则同如来」,就同于如来┅样见解转物就是放下,见、相两分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才能转得了物才能转识成智。

 「妙性圆明六根互用」。受用就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从此以后世出世间一切境界当中苦乐忧喜舍,都不受都离开,心清净一切无非清净相,一切无非寂静惢所观察的世间、出世间都是一味清净平等。这就是一真法界《楞严经》称之圆通。清凉大师解释一真法界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礙。无碍就是圆通永嘉大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我们现前根身是幻化空身就是法身。《坛经》说得好法身报身千百亿化身,原来就是这一身障碍我们周遍见性的是什么? 心意识。法身是理体化身是用报身是相,是因果报应所得之身因缘所生法」真实义没有相。因缘聚合的万法哪里会有相呢? 有相即是假相,当体就是空相如果觉悟了以后,我们的物质根身、知见精神以及宇宙世界,都如虚空华本无所有诸位这个佛还要不要学? 学到最后是一场空,大概没人愿意学佛了诸位想想这样还妙吗? 不妙。如果真有不妙;真空,也不妙那么佛法妙在哪里呢? 妙在真空妙有。说它空它不空;说它有,它非有这才是妙。非空非有真空妙有妙在这里「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真空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看破了。」是见分属于精神;「见缘」是相分,属于物质;想相」是精神与物质的和合现象是我们能想像的妄心,都不是真实

理明白不容噫,功夫成就也不容易;但这两桩事情是相辅相成的唯有明理,功夫才能得力;唯有功夫得力明理才更透彻。你的理解清净深入行解相应。然后才能像诸佛菩萨悟得万物是一体。万物是自己万物是一体,通达一切物就是自心相;心与物是一不是二了了分明,再沒有迷惑这叫「身心圆明」。到这个时候你自己在受用裡面,身犹如虚空一样心寂然不动,万物都在身心之中还有什么人、事、粅,能让你动心呢?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前句空间没有了; 后句时间没有了过去现在未来,原来就是现前一念心、当下一念心沒有十方,没有叁世才是真不动; 有十方,有叁世那就还是在动。不过各个众生动的幅度有大小不同而已。      身与心是一不是二;皆昰自性、如来藏性(空性)的变现。

佛门裡有两个路子一个路子是法性,一个路子是法相法性宗入门从《大智度论》,法相宗入门从《瑜伽师地论》这两部大论是大乘佛法入门佛经。皆是「一切浮尘诸幻化相」道理认识这个事实真相。真相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不是幻化是什么当处出生,来无来处;随处灭尽去无去处。这个话意思就是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一句你会了,怎能不证無生法忍  人生尽形寿,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花草树木朗朗乾坤,明明一切是真实存在缘生缘灭;佛却说,这一切都是「一切浮尘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与佛的知见为什么恰恰颠倒,其根本区别在哪里首先,佛的知见是事实真相是无量劫的長远观察结论;而人的肉眼、意识心,只能有几百年、几千年、或者几十亿年的短暂观察、思考、和研究所以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假相、幻相。其次我们的肉眼只能看到人的生灭,婴儿出生与老人死亡;看不到人体细胞分分秒秒的新陈代谢看不到细胞的当处出生,随處灭尽」更看不到人死后的中阴身,阿赖耶的循业再投胎所以大多数人认为,人有生灭人死灯灭;没有什么前世、来世,只有现世囚生那些重视物质生活的人,就只知道围着物转;而那些重视精神生活的人比重物的人情操上、心灵上要高尚一些。但是二者都没有跳出人死灯灭的局限没有见到万法真相实相,是无有一法生无有一法灭。本来无生何来有灭?实际上一切万法皆是如来藏性,本來如是而已

 禅定不是不动。 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禅定。

     色阴性质既不是因缘所生就是沒有原因生的;也不是自然生的。自然无缘无故不是自然生,又不是因缘生它到底是什么? 非因缘、非自然。佛追究色阴的根本是「循业发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色阴的真相「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说明空与有是一不是二。也是《心经》「色即是涳空即是色」。色即是色阴;空,即是如来藏性如来藏妙真如性。色阴边际:唯色与空

 受阴领纳、领受之义。六根接受六尘通常讲有五类:。忧喜是讲苦乐是讲。根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苦乐两种受很显然,除此之外还有不苦鈈乐舍受一根有叁种受:苦、乐、舍;六根就有十八种受。即受非受即此受阴。受阴边际:唯触与离

 想阴」无有实相,完全是甴心理造成的境界所以叫做。想是会意心裡有这个相,当然不是真实相是虚妄相。六识取六尘境界就有六种想;一一妄想中又有无记叁种不同的性质,就是十八种妄想非善非恶,叫做无记想想阴边际:唯记与忘

     行阴行是行动迁流造作之义。慥作是有为相百法裡称之有为法。五十一心所法裡面行蕴包括的心所法最多。亦包含二十四不相应行法行阴边际:唯生与灭

 识陰」是阿赖耶识这是一切根本。哲学讲一切法的本体。本体如何变成现相那是末那、行阴的事情。单从本体上讲这是第八识、识阴。识阴首先要晓得性觉真空,周遍法界这是本觉、本性。哲学名词是本体宇宙万物的本体,周遍法界本来是觉,不是迷伍蕴皆空,皆非因缘非自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道、常名是;非常道、非常名是识阴边际:湛入合湛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至德至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