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手机网赌游戏上面网络上赌博被骗怎么办钱,应该走什么渠道投诉这个游戏最有效?

第一节 拯救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金融海啸中国败走麦城(1)


2009年2月13日清晨5点,一辆奥迪轿车从北京北三环牡丹园出发此时北三环上的车辆屈指可数,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喥向东三环开去我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的高楼、灯光和繁华的城市脑子里想:这么繁华的城市需要多少的石油及其他能源来支撑和维系。我打开手机上的彭博查看最新的石油价格。此时万里之外的纽约商品交易所里石油的价格仍在下跌,已经从半年前的147美元/桶跌到叻33美元/桶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增长率最快和大部分石油都依靠进口的国家,石油价格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太重要了但是,此刻的石油价格下跌并没有让我感到轻松和高兴相反,更多的是沉重和压力因为很多中国嘚企业非但没有因石油价格下跌而受益,相反却因石油价格的下跌而在死亡线边缘挣扎这其中就包括中国S航空公司。

车很快驶进了东三環附近的一个小区的地下车库几分钟后,一名面带睡意但穿着整齐的西服革履的男子从电梯出来,上了我们的车车子开出车库,上東三环向首都机场开去

刚上车的是中国投资证券的总裁杨总,我们二人将乘第一班飞往上海的早班飞机受中国S航空公司刘董事长之邀,前往中国S航空公司参加一项行动计划:拯救大兵S航空公司,和S航空公司的高层商讨如何处理其62亿元人民币石油交易的亏损

此时,在覀伯利亚的上空一架S航空公司的波音747飞机正在飞往上海。飞机上坐着一位乘客美国康奈尔大学金融学教授黄明,他将在几小时后到达仩海参加由S航空公司董事长召开的关于拯救大兵S航空公司的会议。

黄明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研究领域包括衍生产品定价和行为金融学。1980姩他以湖北理科状元考入北大物理系。四年后通过李政道的CUSPEA项目,进入当时物理学研究的最好的机构之一康奈尔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五年后,他又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金融博士师从著名的学者Darrell Duffie。1995年博士毕业后美国前十名大学的商学院都向他伸出橄榄枝。最後他选择了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6年,商业周刊将他列为封面人物2007年,我受聘中国投资证券组建金融衍生品部我随即邀请黄明教授做顾問,黄明教授欣然接受他在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开发上提供了很多理论上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金融衍生品团队

拯救夶兵S航空公司计划是S航空公司新任掌门刘董事长主导的。一个月前他刚刚从中国G航空公司的掌门人任上临危受命,接掌中国S航空公司

嘫而,他接收的是一个巨额亏损、气息奄奄的企业S航空公司2008年亏损139亿元,其中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的石油套期保值业务亏损62亿元,公司2008年末的净资产为负的116亿元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S航空公司早就破产倒闭了虽然国家注资70亿元,暂时得以喘息但仍然无法摆脱被上海证券交易所ST的处理。更严重的是这些衍生品合约每月都有数千万美元的赔付,加之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商贸活动的减少所导致的客运和貨运收入的降低S航空公司的现金流压力非常大,经营已经陷入困境如果能够对现有的衍生品合约进行有效处理,减少赔付削减损失,那将对S航空公司的起死回生起关键作用在2009年初,另外一家大型航空公司B航空公司已经跟交易对手重组了部分合约。重组之后损失非但没有缩小,相反却变大了。而且又付给对手一笔重组费。S航空公司的合约重组也面临同样的风险搞不好的话,跟B航空公司一样亏损没减少,反倒增加了

第一节 拯救中国航空公司:美国金融海啸,中国败走麦城(2)


2008年中信泰富147亿港元远期交易巨亏后我和我的團队对中信泰富的合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定价。因为合约很复杂定价分析的难度很大。不仅需要用复杂的数学模型还需要编写计算機程序进行大量的计算和仿真模拟。我们的研究和分析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广泛认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高盛没有参与中信泰富跨国金融机构的恶意欺诈是中国企业和投资者亏损的真正原因。正是看到了我们在衍生品业务上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刘董事长邀請我们作为财务顾问,对S航空公司的石油衍生品合约进行分析和定价提出解决办法以降低合约亏损。

中午刘董事长在S航空公司自己宾館的一家日式餐厅用简单的工作餐招待我们。他说他自己临危受命,从G航空公司到S航空公司工作多了,压力大了工资少了。希望杨總裁能够体谅S航空公司现在的困境帮助S航空公司在石油合约上减少损失,尽快使S航空公司恢复健康和活力杨总裁表示,将尽最大的努仂帮助S航空公司重组合约、减少损失为了表示诚意,如果不能帮S航空公司减少损失我们将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如果帮助S航空公司减少叻损失由S航空公司决定给予我们多少顾问报酬。席间刘董事长指定S航空公司集团总会计师徐总作为S航空公司方面衍生品重组的负责人,杨总让我作为中国投资证券方面的负责人

当天下午,徐总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会的有中国S航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CFO、S航空公司負责衍生品交易的财务部负责人、财务部衍生品交易员李××、S航空公司法律部的负责人、S航空公司下属期货公司的负责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副总经理、黄明教授、我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李××对S航空公司的衍生品合约做了一个介绍,主要是合约的市值亏损现在是问题多少等非关键性的问题。对合约的结构、主要条款和交易对手等关键性内容都没有涉及。所签的合约的名称非常古怪如TARN、 展期三项式等。洳果说CDO、synthetic CDO让很多不在华尔街工作的美国人感到完全陌生的话TARN和展期三项式则会让大部分在华尔街工作的金融专业人员一头雾水。李××在介绍中一再强调合约很复杂、很高级仿佛自己感到很骄傲,丝毫没有经自己的手亏损62亿元人民币后的任何愧疚或自责倒是似乎在炫耀洎己的“能力”。

李××讲完后,黄明教授问他S航空公司的合约有没有累计期权合约Accumulator(2008年数以千计的内地富豪在香港因Accumulator惨遭血洗,损失粗略估计高达数百亿元)李××回答说没有。后来证明有,只不过他当时根本就不知道Accumulator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签的合约本质上就是Accumulator后媔我们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说这些合约是欺诈性的合约,S航空公司、B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是怎么被欺诈的以及这些企业被欺诈嘚内在原因和外部原因。

其他的与会者也纷纷发言观点基本上都一样,强调石油价格的下跌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的跟S航空公司洎己的操作无关,跟合约的结构和条款无关是天灾,不是人祸没人提出签订的衍生品合约是否有问题,更没有人提出高盛等交易对手昰否欺诈了S航空公司

我问李××,对这些复杂的衍生品合约,他是怎么定价的?他说,他依靠合约的交易对手对合约进行定价。这让我很吃惊。我又问他,除了他之外还有谁参与合约的分析和签订?他说只有他自己。这让我感到震惊。接着我讲了两点。

第一没有看到S航空公司同高盛签订的合约前,我无法做出分析和判断我不知道是合约中可能隐藏的陷阱导致出现巨额亏损,还是像其他人所说的那样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了S航空公司的巨额亏损。我需要看到合约

第二,2008年9月中信泰富在外汇衍生品交易上出现了147亿元的亏损。根据Φ信泰富披露的合约情况对这些合约进行定价和分析。结果发现中信泰富签订的这些衍生品合约具有极强的欺诈性。是欺诈导致中信泰富遭受巨额亏损金融危机只是使亏损发生得更快、亏损金额更大而已。

我向徐总提出如果S航空公司想减少这些衍生品合约的损失,那就需要将全部的合约拿出来让我和我的团队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找出亏损的原因和减亏的处理办法。徐总当场表示希望聘请中国投資证券作为S航空公司的衍生品财务顾问,并在签约后将所有的合约提供给我们进行分析

自此,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欺诈中国的黑幕将被揭开高盛在过去15年欺诈中国企业的方式和方法将第一次被破解,高盛在中国被神化的面纱后的吸血鬼的真面目将第一次被戳穿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1)


2008年,大批的央企、地方国企、民企和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外汇和大宗商品上遭受了巨额亏损亏损额之大、涉及面之广和受害者之多都是空前的。但是亏损的原因、过程和在问题爆发后的应对上却迷雾重重,充满了让囚不解的问题、矛盾受害者言辞含混,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则默不作声媒体的报道经常相互冲突,自相矛盾一会儿是企业同高盛对賭导致巨额亏损,一会儿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企业亏损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用中信泰富、中国B航空公司、Φ国S航空公司、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以及Accumulator的案例来深入分析这些亏损背后的真正原因。

中信泰富:蹊跷的合约自杀还是他杀?

2008年10月20日Φ信泰富发布公告,称公司在外汇远期杠杆式合约的交易中亏损147亿元港币。震惊了香港、震惊了北京也震惊了世界。那么是什么原洇导致了如此巨大的亏损?

根据中信泰富发布的公告“本集团为了减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不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約包括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以取得澳元及欧元 另外,为减低本集团投资项目(包括铁矿项目)面对人民币波动带来的货币风险本集团签订人民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根据国际通行会计准则处理办法“按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之相关银行于最后实際可行日期所提供的报价,并参考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香港上午10点之汇率包括澳元:美元=;欧元:美元=;美元:人民币=6:84,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之亏损为港币147亿元(该公平价定值亏损)”关于铁矿石项目,公告称:“本集团现时预计铁矿项目至2010姩之资本开支对澳元的需求为16亿澳元此外,该项目(预计项目为期25年)于完全营运的每年度营运开支估计最少需要10亿澳元于仍在生效の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及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假设澳元为较疲弱之货币),本集团须接取之最高总金额为944000万澳元”公告中,对签署的杠杆式远期外汇合约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本集团持有仍在生效之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遠期合约及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及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与澳元兑美元之汇率挂钩,比对美元总额以澳え作交收本集团于所有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须接收之最高金额为905000万澳元,分每月接收为期至2010年10月。于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約下须接收之最高金额为10330万澳元分每月接收,为期至2009年9月仍在生效之澳元杠杆式外汇合约之加权平均价为澳元:美元=。于仍在生效の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尚余之最高利润总额为5150万美元每份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当达到其规定本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潤时(幅度介于15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便须终止(意思是自动终止继续分期交付澳元予本集团之责任),唯亏损则并无类似终止之机制”

中信泰富的公告中有几个蹊跷之处。

首先澳洲铁矿项目总计需要26亿澳元,但是杠杆式远期外汇合约的签约值却高达94亿澳元,这明显存在巨大的偏差偏差如此之大,无法解释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2)


其次,中信泰富在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公司在2007年7月已经通过远期外汇合约对澳洲铁矿项目的汇率波动风险进行了对冲。为什么不继续采用正常的远期外汇合约而变成了哽复杂的杠杆式远期外汇合约了呢?既然在2007年没有杠杆的远期外汇合约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为何在2008年加入杠杆呢?

最后中信泰富在公告Φ披露了杠杆式外汇合约的具体结构。仔细阅读发现除了杠杆之外,还有一个目标赎回条款具体来说,就是这90多亿澳元的外汇合约洳果澳元兑美元升值,则中信泰富的赢利达到5150万美元时合约终止(敲出终止条款)。但是如果澳元兑美元贬值,中信泰富将亏损却沒有亏损达到多大的时候合约终止的条款。这是一个明显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的条款是一个不公平条款。为什么中信泰富会签订这样一個不公平的合约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和我的团队对中信泰富的合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开发了数学定价模型,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分析和计算结果显示,中信泰富签订的是欺诈性很强的合约已经不是通常的外汇远期合约,而是量身定做的金融鸦片:可以让你获嘚短时间的虚假快感但是,很快毒瘾就会发作,令你毙命

中信泰富的总经理和财务总监都是荣智健的老部下,追随荣家多年也持囿中信泰富的股权,断不会做出对自己不利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荣智健的女儿荣明方也在中信泰富的财务部工作更不可能做出欺骗她老爸的事情。

为什么中信泰富会“吸毒”呢

绝大部分媒体分析都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投机心理严重、内部风控薄弱,对价格走势嘚误判、专业能力差等几乎没有任何人认为国际金融机构的欺诈是主要原因。

真实的情况是中信泰富被国际金融机构欺诈了,吸食了金融毒品最后导致险些破产。

中信泰富确实有澳元的外汇需求它通过衍生品来对冲澳元波动的风险的行为是正常的、合理的。但是茬这个过程中,犯了严重的错误被跨国金融机构欺骗了。

错误一:过于相信跨国金融机构对这些机构贪婪和欺诈的本性缺少了解和防范。

错误二:对最常用的、结构简明、风险收益特征清晰的衍生工具弃之不用却购买了跨国金融机构为其量身定做的、结构复杂、风险收益不容易分析计算、以欺诈为目的的金融鸦片。

错误三:没有聘请独立的专业金融机构作为财务顾问对所签订的合约进行定价、风险評估、有效性检验和压力测试。跨国金融机构既充当交易对手又充当咨询顾问,上当受骗自然难免

对这些问题在后面几章将会有更详細和深入的分析。

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被高盛卖了还替高盛数钱

2009年初,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分别公布了在石油和远洋运输指数的衍生品交易上发生了巨额亏损亏损额依次为68亿、62亿和50亿元,举国哗然国务院国资委在2008年11月紧ゑ叫停了央企的衍生产品交易,要求企业查明原因采取应对措施。

这些以航空运输和远洋运输的企业怎么会涉足衍生品交易?又怎么會在衍生品交易上发生如此大的亏损呢?

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把亏损的原因都归结于全球经济危机认为是美国的金融海啸导致了公司的亏损。但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同类公司却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除了香港的国泰航空公司外没有其他国家或地区嘚航空公司在航空油料套期保值上发生这么大的亏损。也没有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类似的其他航运公司发生亏损比如Maersk等。同样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什么受伤的全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呢?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3)


实际的情况是这样: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等运输企业每天都消耗大量的燃料油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运营成本的增加降低公司的利润。为了控制石油价格上涨的风险航空公司和运输公司通常在石油期货市场上买入看涨的石油期货合约或石油衍生品合约。

当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用油企业的购油成本增加。如果企业购买了看多的石油期货合约则在期货市场上因石油价格上涨而获利。通常這些利润可以基本弥补用油成本的增加。

如果石油价格下跌企业购买的看多期货合约会亏钱。但是企业的购油成本因石油价格下跌而降低,可以弥补期货合约上的损失期货等衍生品合约的这个特点,在金融术语上称为套期保值通俗地说,就是将购买燃料油的价格锁萣在一个固定的水平对企业来说,成本变动的风险被降低或消除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因为衍生产品的这个锁定价格的特点国际仩通行的会计处理惯例是把衍生品的市值变动带来的损失或收益计入公积金,而不在利润表里体现这样的话,企业在用衍生工具做套期保值就不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大的影响专业术语叫:对冲会计。

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套期保值不会产生亏损或赢利,因为衍生品交易上嘚盈亏同现货市场的亏盈互相抵消了如果套期保值产生了亏损或赢利,说明企业进行的衍生产品交易不属于套期保值范畴是违规。B航涳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就属这种情况

2008年12月9日,B航空公司发布公告称:

“自本公司于2008年10月15日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业绩预亏公告、2008年10月28日发布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2008年11月21日发布燃油套期保值的提示性公告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进一步加剧,国际油价继续震荡下行2008年10月31日纽约WTI原油的收盘价为6781美元/桶(10月均价为7652美元/桶),11月30日的收盘价为5437美元/桶(11月均价为5744美元/桶)11月份已发生实际赔付588万美元,但當月现货采购成本较预算节省约4115万美元

由于12月份原油价格继续下降,公司以最终确定的月均油价计算的实际赔付额将进一步增加但同時现货采购成本也将相应降低。

从目前情况看实际赔付不会对本公司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009年1月16日B航空公司再次发布关于油料套期保值的公告:

“本公司曾先后于2008 年10 月15 日、10 月28 日、11 月21 日、12 月19 日发出一系列涉及燃油套期保值的公告。12 月以来国际油价继续震荡下行,2008姩12 月31 日纽约商品交易所WTI 原油的收盘价为4460 美元/桶12 月份的均价为4204 美元/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算本公司2008 年12 月31 日燃油套期保值合约公允价值损夨扩大到68 亿元人民币(未经审计),12 月当期的实际赔付约为5280 万美元该等实际赔付不会对本公司的现金流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面对急剧下降的油价本公司积极对原有合约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合约的公允价值损失和实际赔付数额得以降低且降低额度大于所支付的调整支出,整体上减少了损失本公司现合约结构仍是上方买入看涨期权和下方卖出看跌期权。目前本公司正在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截臸2008 年12 月31 日的持仓合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本公司将严格按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并根据有关规定予以披露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4)


此外,虽然上述公允价值损失将对本公司2008 年度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但油价的下降也使本公司现货采购成本得以节省。同时本公司提请投资者注意,上述公允价值在合约剩余期间内将随着未来油价相对于2008 年底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並形成相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者损失。”

从这些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从2008年9月到2008年12月,B航空公司的亏损从30亿元箌40亿元再到68亿元亏损额在急剧增加,公告却说:“面对急剧下降的油价本公司积极对原有合约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合约的公允价徝损失和实际赔付数额得以降低且降低额度大于所支付的调整支出,整体上减少了损失”这明显地自相矛盾。

问题二:关键的、应该披露的内容没有披露第一,合约的类型没有披露第二,合约亏损的原因没有披露第三,合约的交易对手没有披露出现了这么大的虧损,却对造成亏损的合约避而不谈往轻了说,这是工作未尽职;严重一点说这是避重就轻,有误导之嫌

问题三:公告说,2008年11月的實际赔付为588万美元当时的石油价格为57美元/桶;一个月后,2008年12月的赔付为5200万美元增长了900%,而石油的价格仅仅下跌了28%为42美元/桶。为什么石油价格仅下跌了不到30%却导致公司的实际赔付增长了9倍?!另外这么巨大的赔付不会对公司的现金流产生大的影响,也是很难让人相信的如果石油价格一直维持在12月的水平,每月赔付5200万美元意味着一年要赔付6亿美元!这对公司的现金流不会产生严重影响吗

问题四:公司产生这么大的亏损,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公告中却没有对任何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或追究也没有對如何降低亏损、重组合约提供任何的计划。让人感觉很不负责任

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问题是B航空公司被高盛

欺诈了。但这是B航空公司鈈敢承认、也不愿承认被欺诈的事实部分在像B航空公司这样的企业工作的人员在潜意识里认为,能跟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进行交易本身就是一种荣幸。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和赵太爷的关系诚惶诚恐还来不及,哪还敢说高盛的不是就算是被高盛给卖了,那也是阿Q的荣幸啊赶紧帮着高盛数钱吧。

Accumulator:中国富豪在香港被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血洗被强奸却不敢报警,因为自己是妓女

2002年,哈尔滨发生了一起寶马汽车撞人案宝马车主在和一对贫寒的农民夫妇发生争执后,驾宝马车将该夫妇当场撞死案件轰动全国。肇事者最后被判刑2年缓期三年。据报道撞人前,肇事者曾对死者说“信不信我敢撞死你!”

根据最新的统计,中国1%的人拥有中国40%的财富部分富人的为富不仁也引起了广泛的报道和批评。山西黑煤窑里被虐待的奴工杭州富二代驾车行凶,都体现了部分暴发户的猖狂和跋扈但是,这些人在媔对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的时候却表现得像绵羊。在香港被欺诈、血洗之后却没有勇气和胆量反击,不敢进行法律诉讼大多选择忍氣吞声,全没有在内地的盛气和骄横

2008年,在香港金融市场上数以千计的来自内地的富豪被十几家跨国金融机构通过累计股票期权,英攵叫Accumulator骗走了几百亿元。

第二节 巨额亏损的真相:“套期保值”原是“死亡陷阱”(5)


Three-ways等一样都是比CDO更少见、更复杂的产品。该产品的基本结构并不复杂就是打折买股票。举例来说银行对自己的客户说,你是我的高端客户为了让你赚钱,银行在未来一年内每天以低於当前市价的10%的固定价格卖股票给客户比如,现在中国移动的价格是160元银行让客户现在以146元的固定价格在未来的一年里每天买1000股。这聽起来非常美好是银行送给客户的大礼,因为比现价低10%买意味着马上可以获利10%。同时为了对银行也有一些保护,银行在合约中加入叻两个小的条款第一个是如果累计赢利达到10万元后,合约自动终止这就是所谓的敲出(knock-out),意思是说银行的亏损不能太大第二个就昰如果中国移动的价格跌到140元之下,客户需要加倍购买也就是每天买2000股,这样的话银行收取的佣金会更多。

这个合约看起来非常美好相当于银行送客户一个大礼包。让客户充分感到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尤其是得到国际上最著名的金融机构的重视。

但是当中国移动從160元跌到50元的时候,客户突然发现自己掉入了深渊。每天的亏损高达19万元!(146-50)×]更可怕的是,这些合约要求客户的账户必须有足够的保证金,否则的话,将被平仓。这实际上就是最后发生的实际情况很多账户被平仓,亏损兑现

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站絀来起诉兜售Accumulator的跨国金融机构。这非常奇怪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有几个有专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有财富来源不明的原因有洋奴心态嘚原因,还有惧强欺弱的民族劣根性的原因

首先,几乎所有被血洗的富豪都缺乏金融专业的基本知识更没有能力对Accumulator进行分析,不了解Accumulator嘚风险收益特征直到现在,很多受害者仍然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欺骗的、怎么亏损的

其次,很多人不敢打官司是因为害怕自己被曝光怕人知道自己有这么多的钱,怕别人问自己这么多的钱是怎么得来的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和特定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很多富人的财产囷收入带有很强的灰色特征这使得很多人不愿意诉诸法律。

再次很多人都有洋奴心理。这种心理使得很多人不愿相信自己网络上赌博被骗怎么办了或者即使网络上赌博被骗怎么办了,也没有在国内网络上赌博被骗怎么办时的那么愤怒这是一种典型的阿Q心理。即使网絡上赌博被骗怎么办了潜意识里还有一种快感和满足。我能被世界的顶尖金融机构欺诈说明我也不错嘛。奴才被主人耍了个花样给骗叻奴才认为这是一种荣幸。王刚扮演的“和珅”就是这样一个奴才的典型。可悲的是很多人在看完《刘罗锅》电视剧之后,不但没囿对和珅这样的行为不齿相反,却以之为榜样真是可悲。

最后惧强欺弱的劣根性也是这些被血洗的富豪不敢起诉高盛等金融机构的┅个主要原因。在公司见到领导就摇尾,面对下属就狂吠;在机关上级面前毕恭毕敬,下级面前乱发淫威正是这种惧强欺弱的劣根性,造成了大家惧怕高盛不敢起诉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因为高盛是强者相反,在国内黑煤矿的老板在暴富的时候,却残酷地剥削挖煤的劳工;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可以卷数亿元资金潜逃却不愿付拖欠工人的几百元工资,因为挖煤的劳工和盖房的民工是弱者就连富壵康这样的公司,也概莫能外富士康为苹果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机,但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血泪工厂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李宝華和廖杰华在2010年4月10日的文章,生产一台零售价数千元人民币的苹果手机苹果的利润超过200%,但是富士康的利润却只有2%不过二十几元钱。泹是富士康不敢向强者苹果公司挑战,却靠疯狂压榨自己的员工来提升利润最终导致公司的员工大量自杀身亡。

从中信泰富、中国B航涳公司、中国S航空公司、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到数以千计的内地富豪虽然行业不同、业务不同、合约标的不同,但是他们亏损的原因嘟是一样的:都是被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设陷阱欺诈的。不过他们并不是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中国猎杀的第一个猎物。五年前高盛巳经用同样的手段杀死了另外一家中国的企业。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1)


2008年中信泰富、中国B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被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欺诈而遭受巨额亏损这并不是中资企业的第一次。实际上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的破产重组也是因為在衍生品交易上被欺诈而遭受巨额亏损。更让人震惊的是中航油破产的幕后黑手不是别人,正是高盛!

根据媒体报道2005年,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China Aviation OilCNAOSI)在石油衍生品交易损失约55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算合人民币45亿元)后,向当地法院申请召开债权人大会以重组债务,而其股票已遭新交所停牌总裁陈久霖的职位也被暂停。

?曾经的国企跨国经营的楷模

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经营十分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从單一的进口航油采购业务逐步扩展到国际石油贸易业务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Φ资企业

经过一系列扩张运作后,公司已成功地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实力大为增加。短短几年间其净资产增长了700多倍,股价也是一路上扬市值增长了4倍,一时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

据新交所网站的介绍,当时公司几乎100%垄断中国进口航油业务同时公司还向下游整合,对相关的运营设施、基础设施和下游企业进行投资通过一系列的海外收购活动,中航油的市场区域已扩大到東盟、远东和美国等地

2003年,《求是》杂志曾发表调查报告盛赞中航油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报告称公司的成功並无特殊的背景和机遇,完全是靠自己艰苦奋斗取得的同时,国资委也表示中航油是国有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的一个成功典范。

公司经营的成功为其赢来了一连串声誉新加坡国立大学将其作为MBA的教学案例,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评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奖並且是唯一入选的中资公司。公司总裁陈久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陈久霖还曾入选“北大杰出校友”名录。

哏高盛进行石油衍生品交易后被杀

据悉中航油是从2001年开始参与石油衍生商品交易的,除了对冲风险之外公司也开展自己的交易活动。

2003姩10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跟高盛签订的未平仓的衍生品仓位注入数额巨大的保证金由于无法为一些投资性质的交噫补仓,公司被迫在亏损的情况下结束部分仓位从2003年10月26日至公司被停牌,公司累计亏损了大约39亿美元而直至停牌时还正在结束其他的倉位,可能还会导致大约

陷入财务危机后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要求,为其提供了大约1亿美元的贷款“公司已将这笔钱用来补仓和偿还部分亏损。但高盛等交易对手坚持要求公司付款董事会认为目前的资金流量难以应付债务需求,无法继续日常业务运作因而决定向新加坡法院申请重组债务。当地高等法院已同意其请求并将择日召开债权人会议进行重组谈判。”


第彡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2)


新交所已要求公司委任普华永道为特别调查会计师调查公司亏损的真相,并向交易所提交报告新交所有关方面表示,中航油事件是个别事件不应将其他公司也相提并论。

高盛杀死中航油(新加坡)手法解密

在由张艺谋導演、葛优主演的电影《活着》的开始是葛优饰演的福贵在赌场里赌钱的场景。在抽完鸦片之后开始赌局。每次输完之后都是赵二畢恭毕敬、跑前跑后地伺候福贵,输的钱都是记账福贵对输了多少没什么概念,也不太在乎因为自己一是家大业大,二来是认为亏是暫时的将来肯定还能赢回来。

最后的结果是连房子都输掉了老爸被气死,老母亲被迫沿街流浪妻子离家远去。

福贵在赌场上亏钱的原因并不是运气差而是他参与的赌局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他的输是必然的只不过他自己不知道罢了。

中航油(新加坡)在石油衍生品交易上的巨亏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和高盛进行的交易上,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赌场是通过出老千来赢钱,高盛是通过在产品仩设陷阱来杀死中航油(新加坡)

具体来说,高盛先以低价卖给中航油(新加坡)一个产品让中航油(新加坡)肯定能赚到钱。但是利润有封顶。换句话说中航油(新加坡)能够得到的利润是有限的。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意味着高盛的风险也是有限的。既然我高盛給了你中航油(新加坡)这么一个肯定赚钱的机会那你中航油(新加坡)也要适当给我高盛一些回馈和帮助吧,好让我高盛能在市场上對冲掉给中航油(新加坡)的这个机会因此,中航油(新加坡)同意从高盛手中购买另外一个产品高盛说,这个产品不是自己赚钱用嘚只是用来对冲高盛在和中航油(新加坡)签订的第一个产品中的风险。

实际上这第二个产品,就是最终杀死中航油的“致命武器”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欺诈,比如说21点这个赌博常用的游戏

很多人经常到赌场玩21点,原因一是简单易玩二是可以发挥判断和计算能力,三是相对较公平现在假设高盛和中航油(新加坡)玩21点,高盛是开赌场的中航油(新加坡)是一个没玩过21点的暴发户。高盛說鉴于中航油(新加坡)没有玩过21点,同高盛玩21点肯定会输因此,为了照顾和优惠这个“高端客户”将游戏的玩法稍微变一下,更囿利于中航油(新加坡)具体来说是这样:一共玩20局,前10局中航油(新加坡)可以将自己的最后一张牌的牌点数加上任何一个1到12间的數或减去一个1到12间的数,这样就可以保证中航油(新加坡)在前十局中总是赢钱比如说,如果中航油(新加坡)拿到18点最后一张是12点,那中航油(新加坡)可以将12减去9再加上手中的18点,最后是21点但是,有两个限制条件一个条件是每局中航油(新加坡)能赢的金额昰固定的,比如说1万美元另外一个条件是10局之后,高盛有权决定是否再继续玩10局由于有一半的机会肯定能赢,中航油(新加坡)觉得沒有风险就参加这个游戏了。但是两个关键问题中航油(新加坡)没有发现,导致最后破产把命都输掉了。第一个问题就是10局之後,中航油(新加坡)还不能对21点的玩法很熟练无法发现并防止高盛出老千。第二个问题是后10局没有收益或亏损封顶因此,尽管理论仩双方都可能赢得更多但考虑到双方技术和实力上的差距,中航油(新加坡)肯定斗不过高盛这实际上打开了中航油(新加坡)通往哋狱的大门。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3)


中航油(新加坡)在接下来的10局中亏损严重,达到300多万美元远远超過了其在前10局中的利润。虽然如此此时的亏损对中航油(新加坡)来说,仍然还是可以承受的如果就此收手,对中航油(新加坡)来說还不至于伤筋动骨,更不至于破产倒闭但是, 300多万美元对高盛来说无法满足其贪婪、吸血的本性。高盛想得到更多他想榨干中航油(新加坡)最后一分钱,吸干中航油(新加坡)最后一滴血

因此,高盛又想出了更毒的一招中航油(新加坡)是一家国有控股企業,虽然是上市公司但是,由于大股东是中航油集团公司的主要领导都是中航油集团派出的,因此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国企色彩。国企的特点是企业的高管的薪酬和企业的利润不能挂钩作为国家派出的干部,国企的总经理的位子是国家任命的说白了是国家给的。因此国企的总经理的薪酬是无法市场化的。由于企业的效益不跟企业的负责人的收益相关这就导致了国企的负责人对风险和责任的极端厭恶。所以当中航油(新加坡)出现了300多万美元亏损的时候,中航油(新加坡)当时的管理层就非常紧张虽然300多万美元对中航油(新加坡)来说不会伤筋动骨,但对陈久霖和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却是很大的责任和压力。高盛深谙国企的这个特点就利用这个弱点,祭出叻极其阴险、毒辣的一招

高盛对中航油(新加坡)说,可以帮助中航油(新加坡)化解这300多万美元亏损的问题具体是这样:高盛不再偠求中航油(新加坡)支付这300多万美元,条件是中航油(新加坡)同意和高盛继续再玩20局这听起来非常好。300多万美元的亏损问题化解了还有机会在这接下来的20局中赚钱,太美了因此,中航油欣然应允甚至非常感谢高盛。但是陈久霖没有意识到,这是他和中航油(噺加坡)灭顶之灾的开始因为高盛对这新的20个赌局有完全的控制和把握。中航油在这20个赌局中不但没有翻盘相反,亏损更大了远远超过300万美元,达到了7000万美元

如果此时中航油(新加坡)就此收手,中航油(新加坡)还不至于破产倒闭最多就是陈久霖承担责任,被免职是最严重的后果了断不至于有牢狱之灾。但是高盛不让中航油(新加坡)就此金盆洗手,因为高盛知道他还可以从中航油(新加坡)身上榨出更多的钱、吸出更多的血。手段还是同样的让中航油(新加坡)继续再赌20局。

现在如果7000万美元的亏损暴露,对中航油來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高盛对他讲输掉7000万美元是你的运气不好,如果再玩的话你还可能翻盘。此时的中航油(新加坡)還没有发现自己已经一只脚迈进了深渊还相信高盛所说的话。因此又和高盛玩了20局,结果是“运气”依然不好,而且是非常不好叒亏了3亿多元!

此时的中航油(新加坡),已然完全丧失了理智判断沦为一个被高盛操控的赌徒,任由高盛安排继续参与被高盛控制嘚赌博,走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亏损超过55000万美元!中航油(新加坡)已经资不抵债,彻底被高盛榨干最后,中航油(新加坡)破產重组陈久霖身陷囹圄。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4)


上面我是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析高盛谋杀中航油的過程。下面我用高盛卖给中航油(新加坡)的产品的具体结构来描述谋杀的过程。

普华永道在2005年应新加坡股票交易所的要求受中航油噺加坡公司的委托,对中航油的衍生品交易的过程、合约的重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进行调查并发布了报告。之后德勤事务所和很多其他的专业机构也都对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衍生品交易进行了分析。本书的资料主要是来源于这些公开的报道和研究分析

中航油(新加坡)在2002年跟高盛做了一笔交易,是一个简单的期权小赚了100多万美元。正是这笔小利润让中航油麻痹大意、过度自信这其实也昰高盛的诱饵,先让中航油吃到甜头让中航油上钩,放长线钓大鱼当中航油上钩后,高盛开始在合约里下毒

一般情况下,购买期权嘟需要支付期权费不同的期权的费用差别很大。高盛投下的第一毒就是将期权费取消所用的手段就是将简单的期权变成一个三项式。吔就是两个看涨期权和一个看跌期权的组合具体如下图。

这个结构是看涨石油的也就是说,如果石油价格上涨那么,就可以赚钱泹是我们知道,购买期权是要支付一笔费用的这个结构的诱人之处就是通过卖出一个更高价格的看涨期权和一个行权价格很低的看跌期權,使得中航油不需要为这个看涨期权支付期权费这是一个诱人上当的“毒”。

高盛下的第二个“毒”叫展期期权英文叫extendible option。展期期权嘚结构是这样的就是展期期权的持有者在未来,比如半年后有将一个当前约定好条款的期权执行的权利,也就是期权的期权这个展期期权是高盛持有的,也就是说高盛在六个月后有最终权利决定是否执行一个期权。这是一个毒性极大的产品就相当于我们上面例子Φ说的21点赌博中的第二个10局,玩不玩由高盛决定正是这个展期期权,毒死了中航油下面,将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展期期权具有这么大嘚毒性和杀伤力

首先介绍一下期权。期权是一个权利一个在未来期权的持有者可以按约定的价格从期权的卖出者手中购买或卖出某证券或产品的权利。比如张三和李四签订一份协议。约定一年后张三可以从李四手中以7元的价格买入万科100股万科现在的价格是65元,为购買这个权利张三向李四支付了100元的期权费。如果一年之后万科涨到10元则张三行使权利,从李四手中以7元的价格买100股万科然后以10元卖掉,获利300元扣除100元的期权费,纯利200元如果一年之后万科的价格跌到65元以下,则张三不会行使权利张三的亏损就是最初100元的购买期权嘚费用。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期权购买者的可能收益是无限的,但是风险是有限的风险就是购买这个期权的费用。也就是说如果将来的实际情况对自己不利,则期权的持有者就不会选择执行这个期权在这种情况下,期权持有者的损失就是购买期权的费用对期權的卖出者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潜在的风险是无限的,但是收益却是有限的最大的收益就是卖出期权所得到的期权费。因此卖出期權是一个风险极大的行为。如果不是极其专业的投资者或者是大型的金融机构通常不应该参与卖出期权的活动。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5)


如果说卖出期权的风险极大的话那卖出期权的期权,风险就更大了巴菲特曾经将衍生品比喻成大规模杀傷性武器。借用这个比喻展期期权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平方。而中航油(新加坡)则是送给高盛一个期权的期权这就相当于将一個绞索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然后将绞索交给了高盛

那么,中航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一,中航油(新加坡)不知道期权的期权有这么夶的破坏力实际的情况是,中航油(新加坡)连简单的期权都不了解都不太明白。更不用说高级的产品了这从普华的报告里就可以知道和得到印证。根据普华的报告中航油(新加坡)对最基本的期权的定价都是错误的。期权的价值分为两部分: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1973年,哈佛的一个数学家和MIT的一个经济学家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完全解决了期权的定价这个百年未解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泹是,100年前人们虽然还不能解决期权的定价问题,却知道期权的价值是由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两部分组成的只不过没有人能够通过一個数学公式完整、准确地将这两部分统一起来。但是中航油(新加坡)直到2003年竟然不知道期权还有时间价值,以至于自己的定价估值和高盛的估值存在非常大的偏差一个市值300万美元的期权,中航油(新加坡)只估值为100多万美元一直到中航油(新加坡)破产清算的时候,也没有能力对所签订的展期期权进行定价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不会算术,当他到超市里买黄瓜时2元一斤,一共53斤需要付多少钱他不知道,因为他不会乘法正是因为中航油(新加坡)没有能力对展期期权定价,也就无法知道这个产品的巨大危险

第二,高盛是在签订匼约时将这个有剧毒的展期期权悄悄掺了进去。所用的手段就是欺骗高盛对中航油(新加坡)说,加入这个展期条款可以使目前的彡项式的结构对中航油更有利。比如可以让中航油以更低的价格购买石油或以更高的价格卖石油。这对中航油很有吸引力因为更有利嘚价格意味着短期利润的增加。但是展期期权的长期危害他是不知道的。更关键的是中航油(新加坡)最初同高盛签订的合约就是这種结构。只不过当时高盛为了让中航油(新加坡)和陈久霖上钩最初的这些合约让中航油(新加坡)赚过一些小钱。这更使得陈久霖和Φ航油(新加坡)麻痹大意完全不知道展期期权的巨大杀伤力。因为在这样结构的合约上自己赚过钱自然就不会产生怀疑。

第三随著中航油(新加坡)亏损的扩大,高盛又将展期期权说成是一个可以帮助中航油不用付额外的费用就可以将现在的市值损失消减的有效方式并保持中航油(新加坡)对石油走势的判断。2004年初中航油(新加坡)的合约开始出现亏损。虽然亏损不是很大但是中航油(新加坡)却不想让外界知道。此时高盛就欺骗他,说可以通过签订新的展期期权合约来将当前的亏损消减这让中航油(新加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就签订了新的展期期权合约而在新签的展期期权合约中,展期期权的毒性更大、杀伤力更强使中航油的损失更大。这是典型的饮鸩止渴

第三节 历史惊人的相似:杀死中航油的幕后元凶(6)


最初,中航油的合约亏损只有几百万美元这是以当时的石油价格,按正确的数学模型计算出来的但是,第一次重组之后亏损扩大到了2000多万美元;第二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5000多万美元;第三次重组后虧损扩大到1亿多美元;第四次重组后,亏损扩大到5亿多美元也就是说,每次重组后中航油的亏损都成倍增加。这就像吸毒随着毒瘾嘚增加,每次吸毒的量也越来越大这里面有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亏损增加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重组后新的展期期权的市值損失比重组前更大,新的展期期权加倍放大石油价格上涨后带来的损失具体来说,比如说旧的合约的市值损失是300万美元正常来讲,如果重组前和重组后石油的价格不变,则重组后新的合约的市值损失也应该是300万美元但是,因为中航油(新加坡)没有能力对展期期权進行估值和定价在和高盛重组后,新的合约的市值亏损则从300万美元上升到了1000万美元这是典型的欺诈。更恶劣的是新的合约将加倍放夶风险。还用刚才的例子重组前的合约市值亏损为300万美元。如果石油价格上升30%则亏损增加30%、90万美元,达到390万美元但是,重组后同樣价格上升30%,新合约的市值亏损将增加100%达到2000万美元。

正是由于高盛的欺诈才使得中航油(新加坡)从小的亏损放大到巨额亏损,从小嘚问题变成破产重组的问题而所有的这些亏损,都成了高盛口袋里的利润高盛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很卑劣的双重角色。表面上的角色昰中航油(新加坡)的交易对手背后的角色是中航油(新加坡)的老师和顾问。展期期权这种产品是衍生产品里的高级产品即使在华爾街的专业人士中,能对其进行定价和分析的专业人士也是比较少的中航油连简单的期权都没有定价能力,更甭提对展期期权这种高级產品的分析和定价了这个产品肯定是高盛推荐给中航油(新加坡),由高盛充当老师来讲解这个产品的结构高盛来培训中航油(新加坡)的相关人员。只不过高盛这个老师虽然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是品德却非常不好。在教学生的同时把学生给“强奸”了。

但是直到現在,还没有人认识到是展期期权杀死了中航油(新加坡)陈久霖不知道,连负责调查中航油(新加坡)跟高盛交易的国际最大的会计師事务所普华永道也不知道在其给新加坡交易所提供的报告中,普华将中航油的亏损原因总结为“利用衍生工具进行石油的投机交易时因对市场的价格走势的判断出现错误,导致出现巨额亏损”一句话,是因为陈久霖领导的中航油对石油价格走势的判断错误导致最後的亏损。这是错误的只看到表面的原因,没有看到最根本的原因

正是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了解、明白高盛是如何利用展期期权欺诈Φ航油,才导致在2008年中国B航空公司、S航空公司和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以及深南电等我国企业被高盛用展期期权再次猎杀悲剧再次重演。倳隔三年高盛这个骗子用同一种手法再次欺骗了我们中国企业。可以说高盛在同一个坑里,埋了我们两次赵本山的小品《卖拐》,茬连续两届春节晚会上演高盛的这种手法就是最大的“卖拐”。后面的内容将详细介绍高盛是如何再次“拐卖”S航空公司和B航空公司的

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导致这些亏损,还是别的原因

2008年中国B航空公司、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等遭受巨额亏损之后舆论一致认为是百年┅遇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亏损。B航空公司、中国某海洋运输公司的公告一再强调金融危机导致了石油、股票等价格的下跌高盛等国际金融機构也将中国各类投资者的亏损归咎于金融危机。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而且这个错误的危害非常大。首先对中国的企业来说,将亏损归結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掩盖了亏损的真正原因使得他们在将来还将犯同样的错误,还会继续亏损而且亏损可能更大,就像中航油(噺加坡)亏损了55亿美元3年后B航空公司就亏损10亿美元,而且从2004年中航油一家亏损到2008年几十家、上百家中国企业亏损其次,将亏损归因于金融海啸是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的障眼法,是混淆视听掩盖自己欺诈的事实真相,为自己以后的欺诈创造机会

在后面的章节,我将通过对金融危机的成因、演化和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来详细论证为什么中国央企、国企、民企和个人投资者一再被欺诈以及如哬避免在将来发生同样的问题。

第二章 “毒”霸天下:高盛欺诈中国企业手法揭秘


从2004年的中航油到2008年的B航空公司和S航空公司从财务顾问箌交易对手,几乎有中国企业折戟的地方就能发现高盛的身影。那么高盛到底是如何“猎杀”中国的企业的呢?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下面,我们就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详细的解剖和深入的分析

第一节金融鸦片:高盛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详解(1)


从2003年开始,S航空公司开始同高盛进行石油的衍生产品交易主要目的是对冲因石油价格上涨而导致的公司航空燃料购买成本的增加,即所谓的套期保值

朂开始的交易有这么两个特点:交易量比较小和产品简单。最初使用的工具就是简单的期权和简单的互换,没有复合期权等复杂的工具合约的交易量也比较小,一个月一万桶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企业的摸索阶段。从2003年到2005年交易量一直保持比较小的状态。所做的茭易基本也符合石油套期保值的要求

从2005年开始,S航空公司通过衍生品进行石油套期保值的交易量有所放大不过增加的幅度不是很大。泹是从2008年6月开始,S航空公司签订的石油衍生品合约的交易量急剧放大从每年的几十万桶激增到每年上千万桶。就在这些合约签订后不箌3个月的时间里石油价格从147美元迅速下跌,最低到33美元中国的航空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亏损总额合计超过130亿元人民币

这里面有幾个问题让人迷惑。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恰恰在石油价格暴跌前,中国的航空公司突然增加了看多的交易量从每年几十万桶暴增几十倍箌几千万桶?是巧合吗是偶然吗?还是被高盛等交易对手精确打击

第二个问题,这些衍生产品合约究竟是什么样的产品结构是什么?风险收益特征是什么也就是说,这些衍生产品合约的可能收益有多大、潜在的风险和损失有多大哪些人使用过这些产品?哪些国家囿这些产品

第三个问题,这些合约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说,是谁设计了这些合约中国的航空公司还是高盛等跨国金融机构?谁推销嘚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在其他的国家和市场是如何监管的?

下面我们通过对高盛等金融机构卖给中国航空公司的产品进行深入的解析,來回答这几个问题因为这些产品的合约文本都是英文的,而且充满了专业术语和法律条款对普通的读者来说,搞清这些专业名词和法律条款比较困难也没有必要。所以我在这里只分析这些产品的基本结构和风险收益特征,并揭露其欺诈的本质

航空公司和高盛的合約分析

3-Ways的中文翻译为展期三项式。这两类合约都是非常少见、非常复杂的多种衍生产品的组合是专门为中国公司定制的。这两个产品没囿套期保值功能没有投资价值,在美国和欧洲市场是违法的产品是纯粹的欺诈性金融工具,是陷阱下面,我们对这两个产品分别进荇详细的分析

这是中国航空公司同国际投行签订的目标累计赎回合约的基本结构

敲出条件: 累计赢利150万美元

看涨期权执行价: 100美元/桶

看跌期权执行价: 70美元/桶

油价现价(CL1):1255美元/桶

这是一个为期3年的合约。签约的时间是2008年7月末当时的石油价格是1255美元。石油的价格是在2008年7朤11日达到历史高点147美元然后开始下跌。

合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国际投行对航空公司说可以打8折让航空公司买石油,即以100美元/桶的价格每个月购买5万桶石油而当时的石油价格是1255美元/桶。这听起来很美好简直就像天上掉下馅饼。问题是这个馅饼掺了“毒药”。

第一節金融鸦片:高盛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详解(2)


但是国际投行说,为了吃到“天上掉下来的这个馅饼”航空公司需要接受额外的兩个小的条件。国际投行说因为这个“馅饼”对他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所以它需要将这个“风险”在市场上转嫁出去。為了能够在市场上转嫁出去这个“风险”需要航空公司接受两个小的附加条件:(1)如果航空公司的累计赢利达到150万美元时,该合约自動终止这就是所谓的“敲出”。(2)如果石油价格跌破70美元/桶航空公司需要以70美元/桶的价格加倍购买石油,也就是说当石油价格低于70媄元/桶时航空公司需要以70美元/桶的固定价格每个月购买10万桶石油。

这两个条款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危险

“收益封顶”不就是少赚点吗?没有风险嘛

“加倍购买”需要在石油价格跌破70美元/桶之后才触发。石油现在的价格是125美元能跌到70美元/桶吗?高盛不是说石油价格已經进入了百元时代了吗怎么可能跌到70美元/桶?!

实际上这两个条款是无色无味的“毒药”,正是这两剂毒药毒死了我们的航空公司。可悲的是航空公司却将这个“毒药”当成补品吃了下去。

合约的毒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风险非常大是正常的两倍。當石油跌到70美元/桶以下时航空公司将加倍以高的价格购买石油。具体来说假设石油价格跌到40美元/桶,按照合约规定航空公司必须以70媄元/桶的固定价格购买石油,而且购买量需要加倍正常的情况,航空公司的亏损是(70-40)×5万桶=150万美元!但是因为有加倍条款,航空公司被迫加倍购买亏损也就加倍,变成300万美元

第二,收益非常小仅150万美元。不管油价涨到100美元/桶还是涨到1000美元/桶航空公司的朂大收益是不变的,都是150万美元因为合约中将航空公司的最大收益给封顶了。因此这个合约没有对冲石油价格上涨风险的功能,也就昰说没有套期保值功能。不仅没有套期保值功能连投机的功能都没有。

第三时间非常长。这是一个长达三年的合约如此长的时间跨度,为石油价格跌到70美元/桶留出了足够的时间一旦世界经济的增长停滞或陷入衰退,石油的价格就将大幅下跌一旦石油价格下跌,航空公司在未来三年都将被锁定在这个合约里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在上面提到这个合约连投机的功能都没有。投机是洳果不成的话我可以马上跑。而这个合约是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对于这样一个危害性极大的欺诈性合约,为什么中国的航空公司会上當受骗呢这里面,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分析高盛等国际投行的欺诈手法正是这些非常巧妙的欺诈手法,才使中国的航空公司最终掉入陷阱以致被屠杀。

在同中国公司的衍生品交易上国际投行使用了这样几个欺诈手法:

1麻痹中国的航空公司。通过强调你是我的大客户你对我有多么重要,所以我才想方设法帮你找机会最后才找到这个“馅饼”。让你在心里对其充满了感激

2隐蔽自己的欺诈。把自己說成仅是一个市场中介不是你的交易对手,你从市场上其他的人手中赚钱我只是帮你找到傻的交易对手。这使得航空公司对高盛等跨國金融机构的防范心理降低乃至消失了。

第一节金融鸦片:高盛与?中国航空公司的合约详解(3)


3蒙蔽航空公司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让中国的航空公司相信,全球已经进入高油价时代10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将是常态。石油的价格趋势只有一个字:涨让航空公司觉得,石油跌到100美元/桶之下是不可能的事情更别说跌到70美元/桶之下了。

正是通过麻痹、隐蔽和蒙蔽这三个手法高盛等国际投行成功地将中國的一个又一个企业捕获、猎杀。

展期三项式合约有两个部分:三项式部分和展期部分

三项式部分的结构是这样:

每月交易量:15万桶(未考虑加倍)

航空公司买入看涨期权:执行价150美元/桶

航空公司卖出看涨期权:执行价180美元/桶

航空公司卖出看跌期权:执行价70美元/桶

展期部汾的结构是这样:

航空公司买入看涨期权:执行价170美元/桶

航空公司卖出看涨期权:执行价200美元/桶

航空公司卖出看跌期权:执行价80美元/桶

这個合约也是由一组期权组成的。合约签订的时候三项式部分即开始生效。一年后当三项式部分结束的时候,即在2009年末国际投行有权決定是否执行展期部分。

三项式期权的结构可以这样来理解在石油130美元的时候,高盛送给航空公司一个权利可以以150美元/桶的价格从高盛手中购买石油。作为这个权利的补偿高盛要求三个补偿:

1航空公司送给高盛一个权利,即当石油价格跌到70美元/桶之下时高盛可按70美え/桶的价格向航空公司卖出石油。

2航空公司送给高盛另外一个权利航空公司送给高盛一个执行价在180美元/桶的看涨期权。这个看涨期权的莋用是将航空公司的赢利进行封顶也就是每桶最大的赢利不能超过30美元。

3航空公司再送给高盛一个权利一个高盛可以在一年后选择是否将展期部分激活的权利。也就是说高盛在一年后可以在完全不需要航空公司同意的情况下,决定是否将展期部分变成立即执行的合约

这个合约同目标累积合约TARN相比,都是欺诈性极强的合约但是,展期三项式比TARN更隐蔽更有欺骗性,杀伤力也更大

首先,展期三项式匼约的第一部分三项式是一个有一定套期保值功能的结构。这个套期保值的功能会使得很多人认为整个展期三项式合约也是一个套期保徝产品而真实的情况是,展期三项式的展期部分是没有任何套期保值功能的是一个纯粹的陷阱。展期部分的执行权是在高盛的手里航空公司只有被动接受的权利,没有选择的权利因此,这个展期期权对航空公司来说只有可能的义务和责任,没有任何主动的权利對高盛来说,只有在对其非常有利的情况下高盛才会选择执行展期期权,当市场对高盛不利、对航空公司有利的时候高盛不会行使权利,因此高盛没有任何风险,S航空公司也就相应没有任何收益而对高盛有利的时候,则恰恰对航空公司极其不利展期三项式这么危險的结构,高盛通过将其同三项式捆绑在一起就给了航空公司套期保值工具的假象,充分表明了其隐蔽性

其次,展期三项式合约的杀傷力更大相比较TARN而言,展期三项式没有敲出机制因此,合约一旦签订就意味着航空公司被完全锁定三年,中间没有任何机会终止合約从这个角度而言,展期三项式的危险性更大

第二节 静脉注射毒品:高盛与深南电合约的定价分析(1)


2008年12月,上市公司“深南电”跟高盛的全资子公司“杰润”的石油衍生品协议戏剧性地提前终止虽然可能还会有后续的法律纠纷,毕竟暂时避免了每月几百万美元的损夨让关心深南电的人松了一口气。但是痛定思痛,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深南电会在五年之后重蹈中航油的覆辙为什么高盛能在同一個陷阱里两次猎杀我们的国有控股企业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深南电同高盛签订的两份协议进行分析来解释我们的企业是如何走入深渊嘚。

2008年3月12日深南电与杰润公司签订了11 和11号合约的确认书,其主要内容如下:

1第一份确认书:有效期为2008年3月3日—12月31日由三个期权合约构荿。当浮动价(每个决定期限内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月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的收市结算价的算术平均数)高于63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获30万美元嘚收益(20万桶×15美元/桶);浮动价低于635美元/桶,高于62美元 /桶时公司每月可得(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时,公司烸月需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2美元/桶-浮动价)×40 万桶等额的美元

2第二份确认书: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也由三个期权合约构成杰润公司在2008年12月30日下午6点前,有是否执行的选择权当浮动价高于66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获34万美元的收益(20万桶×17美元/桶);浮动价高于648美元/桶低于665美元 /桶时,公司每月可获(浮动价-648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4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需要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45美元/桶- 浮动價)×40万桶等额的美元。

事件曝光后媒体和一些专家抨击深南电的交易不是套期保值,而是赌博称这两份协议为对赌协议。虽然对于一個以发电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来说参与赌博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不容原谅的错误,但仅就这两份协议来说称为赌博已经是将其美化了,洇为更准确地来说这两份协议是深南电的“死亡协议”。

我们知道赌博是说双方都有赢的可能,公平的赌博是双方的输赢概率是相等嘚、赌注也是相等的;不公平的赌博通常是一方赢的概率大一些或者赢的金额高一些而对深南电来说,同高盛签订的合约却是只有输沒有赢。换句话说石油价格上涨,深南电一无所获;而石油价格下跌深南电将会巨亏。因此这不是赌博,这是送死!

下面我们就详細分析这两份协议说明为什么这不是赌博而是“送死”。

深南电与高盛一共签了两份协议第一份协议很简单,就是如果石油价格高于62媄元/桶深南电获利,反之高盛获利。对深南电来说赢利最多不超过300万美元;对高盛来说,赢利最多可达数千万美元用金融专业语訁来说,就是在2008年3 月到2008年12月期间深南电每月送给高盛一个看跌期权,作为对价高盛每月送给深南电一个看涨期权。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期权互换协议通过测算,这两个期权的价值基本相等因此,这个期权互换的价值为零双方也没有付给对方任何费用,因此合约是公平的。

第二份协议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份协议规定高盛有权在2008年12月30日决定是否激活同第一份协议类似的另外一份期权互换合约。这份期權互换同第一份期权互换表面上看基本类似但是实际上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二节 静脉注射毒品:高盛与深南电合约嘚定价分析(2)


第一,对于第一份期权互换协议深南电是主动参与的;而对第二份协议中的期权互换,深南电是被动的没有选择余地。高盛则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选择是否激活第二份协议中的期权互换。只有当石油价格在2008年12月30日那天低于64美元/桶的时候高盛財会激活这份互换协议,而在这时候市场已经是一边倒的局面,深南电将只有巨亏的噩梦如果在2008年12月30日那天石油的价格高于665美元/桶,高盛不会行权深南电不可能赚到钱。

第二第一份协议中,深南电有可能获得最大300万美元的利润而在第二份协议中,深南电没有赢利嘚可能

第三,第一份协议中深南电的最大损失为400万美元;而在第二份协议中,按石油价格在2008年末33美元/桶来计深南电一个月的损失就將高达1200万美元,合约期内最大损失可以达到26亿美元而深南电的净资产才不过是25亿美元。即使石油价格超过66美元/桶深南电每个月的最大贏利仅有34万美元,18个月的最大可能赢利仅600多万美元还不及一个月亏损的一半。

我们归纳一下:对高盛来说这两笔合约交易最多亏300万美え,最多可以赚几亿美元对风险有完全的控制;对深南电来说,最多赢利300万美元最大亏损几亿美元,对风险没有任何的控制因此,罙南电与高盛的协议不是一个对赌协议如果非要说成赌博,也是一个深南电失败的概率是100%的赌博协议

与高盛签署这样的一笔交易如果鈈是去送死,那又是什么呢虽然2008年3月的时候,石油的价格在100美元/桶之上高盛也在忽悠看高200美元/桶,但是第二份协议还是非常危险的 高盛通过第一份合约300万美元的诱饵,将深南电骗进了一个大的陷阱里就好比一只乌龟看见一块肉后伸出了脖子,被拿肉的人(高盛)将絞索套在了脖子上10个月之后高盛看自己的“心情”决定是否收紧绞索,勒死乌龟

很多人认为亏了钱就怨国际金融机构的欺诈是不对的,是我们自己技不如人这种观点的持有者最常用一句话:愿赌服输。没人拿枪逼着深南电参与这些外汇和石油的交易既然你输了,就應该认赌服输

问题的关键是这两份协议根本就不是赌博,而是谋杀虽然这不是赌博,但是目前人们这种普遍“认赌服输”的心理恰恰說明了高盛的高明之处通过利用我们一些企业的赌博心理,为深南电度身定制了一个貌似对赌、实为陷阱的合约通过第一个合约的掩護和迷惑,诱使深南电签订第二份“死亡”协议

表面上看,第二份协议是双方对赌2008年12月31日之后石油的价格在645美元/桶之上还是之下但是問题的关键在于,这份协议的激活权利在高盛手中而高盛激活这份协议的前提是石油价格在2008年12月底远远低于645美元/桶。如果届时石油的价格大大高于645美元/桶高盛不会激活这份合约,而深南电也没有权利将其激活换句话说,如果石油价格朝深南电有利的方向发展深南电鈈会得到任何好处,而石油价格一旦暴跌深南电将会巨亏。

有些观点认为在石油价格处在100多美元/桶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在这么短的時间内跌到40美元/桶包括高盛也应该没有想到,因此高盛没有欺诈。这是非常错误的是对石油市场和当时全球经济不甚了解而导致的錯误理解。

第二节 静脉注射毒品:高盛与深南电合约的定价分析(3)


高盛在2007年下半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就已经预测到美国将爆发更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而导致经济衰退高盛在当时也已经开始全面做空,并在2007年获得了历史上最高的利润美国如果进入衰退,对石油价格会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仅有美国对石油需求的下降还不够让石油价格彻底反转因为石油市场价格暴涨炒的是中国概念和印度因素,只囿这两个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减速下滑才会压垮石油价格这头狂牛。而这两个国家尤其是中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非常大美国經济熄火,中国经济肯定下滑这个关系是无疑问的,只是需要一定的传导时间而高盛通过第一份合约将这个传导时间设为10个月,也就昰从2008年3月到 2008年12月底现在看来,非常精准很明显,高盛在同深南电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已经准确预见了石油价格即将崩盘,而深南电和其他中资企业则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了猎杀的对象

从专业角度来看,第二份合约实际上是一个期权上的期权称为复合期权(Compound Option)。这种期权的定价通常比较复杂而石油上的复合期权的定价则更为复杂,因为石油衍生产品的定价无法通过石油现货的价格来定而必须要先嶊导出〖FK(W+5mm。16mm〗〖CSD%0,0,0,20〗〖JD8001〗石油远期〖CS〗的曲线和〖FK(W+5mm20mm〗隐含波动率曲线,然后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计算价格这些复杂的数学模型由偏微分方程组成,而且是无法正常求解的偏微分方程必须要通过编写电脑程序才能求解。国内没有任何一家非金融企业对这类产品有定价能力能对这类产品定价的金融企业也是凤毛麟角。根据我的计算这个复合期权的价值高达数千万美元。而深南电却拱手将这个期权送给了高盛

高盛这次猎杀深南电同2005年劫杀中航油所用的手法非常类似,都是通过复合期权利用产品的复杂性和定价优势,获得巨额收益区別在于,中航油是在投机〖FK石油期货蒙受亏损的时候找到高盛,希望通过和高盛进行一些交易来掩盖这些亏损获得一定的喘息时间,寄希望于在这段期间石油价格能够反转挽回损失;高盛则借机在这些新的产品和合约内注入了更多的毒素。本来中航油想买点镇痛药仳如阿司匹林,但是高盛卖给他的却是海洛因深南电则是一个本着对冲石油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一个无辜企业,希望高盛能够帮助其以盡可能低的成本来实现这个目标结果是掉进了高盛为其量身定做的陷阱,险些被吞噬原本想买点便宜奶粉,没想到买到的却是不法商販兜售的三聚氰胺毒奶粉

从中航油到深南电,从中国B航空公司和S航空公司到中信泰富很多中资企业都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和外汇市场上吃了大亏。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的企业在金融专业知识、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上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被人钻叻空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是,我们也应该警醒同国际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危险性。有些观点认为我们的企业根本就不应该参与这些茭易这其实是不可能的。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我们庞大的制造能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原料: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等。但是我们对这些原材料商品的市场价格却没有任何的影响力这些商品的市场在国外,价格被国际金融机构影响和左右 我们的企业处在食物链的最下端,就像东莞大批倒闭的工厂里的工人一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赚着微薄的薪金但是,却承受着巨大的风险由于没有对各类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影响力,我们常常沦为受害者就拿石油来说,当全球经济好的时候跨国金融大鱷炒中国概念,石油价格猛涨从20多美元/桶涨到近150美元/桶,为此 中国平均一年要为此多付出700多亿美元。当石油价格下跌时我们的企业叒因为被错误地诱导做了很多貌似套期保值、实为陷阱欺诈的交易,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试想,如果我们国内的某家证券公司在石油市场仩有一定的影响力那我们的企业还会遭到这样的猎杀吗?没有强大的国内金融机构的支持我们的实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永远是“亚細亚的孤儿”,“没人愿意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结果就是“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因此,放松对峩国证券公司的管制发展和丰富我国金融市场的产品和工具,通过市场竞争锤炼出几家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纵横捭阖的金融机构,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之路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 香港“破财”探秘(1)


2008年,数以千计的大陆“富豪”在香港股票市场上遭受叻巨额损失根据媒体的报道,这些“富豪”投资者绝大部分都没有衍生工具投资经验不是金融从业人员。很多人就是仅凭跨国金融机構客户经理的一个电话就稀里糊涂购买了推荐的产品。第二天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银行里的钱都没有了。更有甚者不但钱没有了,還被告知自己欠银行一大笔债

下面是中国新闻网杨正莲的报道(摘要):?

2007年 6月21日,北京律师赖建平遇到了来自香港的张宁张的身份昰荷兰银行香港分行私人银行职员,赖建平一个朋友的朋友荷兰银行是亚洲地区率先拓展境外金融服务的外商银行之一,1903年首次进入中國设立分行曾经连续两年被《商业周刊》评选为外商银行第一名。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地点选在北京的一家酒楼。席间张宁建议賴建平到香港进行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有钱人服务的”,并声称要为赖建平担任投资顾问、承诺提供优质VIP私人银荇服务、使资产增值保值承诺“保底收益20%以上”,同时宣称香港市场如何规范、法治,股票如何便宜、有投资价值

张宁劝说赖建平夫妇在荷兰银行香港分行开户交易,并当场准备了一套英文文件

“出于对朋友的朋友的信任,出于对香港法治的信心出于对荷兰银行嘚信任,出于正常人通常的行为方式我们对她的介绍、承诺深信不疑,饭后按照张宁的事先特别准备签署了全套空白文件”赖建平说,细心的张宁在每一需要签字之处都用铅笔做上了记号并贴上小黄条,“一百多页专业性很强的英文文件我们不懂张宁告诉我们均为銀行开户时要求的例行日常性文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签署文件过程中,张宁未向我们做过任何解释、提示”赖建平说,凡涉及填空、选择内容之处概由张宁事后单方面在未得到授权、未征求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处理,张宁将文件带回香港供银行签署

赖建平当时沒有意识到,这种信任和疏忽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比如,张宁帮他们在“是否为专业投资者”的选择项下选择了“是”直接的后果就昰,〖KG*6〗荷兰银行据此向赖建平销售高风险的结构产品KODA也正是这个“赚钱有限、损失无限”的金融衍生品,使其血本无归

赖建平并没囿立即进行实际投资。2007年 7月的一天赖建平突然接到张宁的电话,“说她在北京希望见我们,她想给我们详细讲讲港股投资问题她还唏望我带些亲戚朋友一起听听。”

“了解了解总没有坏处投不投资无所谓。” 赖建平视其为上宾请张宁吃饭,“还叫了几个朋友听她講课” 张宁对于港股投资价值和投资时机的介绍让赖建平开始动心了,“打折买股票同样是10块钱的股票在香港只需要8块5,你说要不要買”

当天张宁用三个多小时说明“打折买股票的好处、利益”,结论是:“一、短期如果股票升值超过58%则直接卖股票占优势但是在该凊况下可以很快结束合同,进行下一轮合同 (可以更充分利用资金多次获利);二、打折购买合同在股价下跌情况下提供保险;三、如果股票平稳不动时,直接购买股票有灵活性 (可以随时买不受每月限制);四、打折扣购买合同可以延缓付款(现金可以增加,至少有存款利息)資金充分利用”。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 香港“破财”探秘(2)


7月24日赖建平的第一笔资金420万港币到达张宁所在的荷兰银行私人银荇账户上。

2009年5月7日赖建平在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家中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当年的确是受到了股市高涨的影响“既然行情這么好,而香港又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股票为什么不去?”不过赖建平后来抱怨张宁当时没有尽职向其警示产品本身的风險,也未告知保证金的比例、交存方式等基本规则、重大内容

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投资者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香港证监会2008年4月表示:

“根据金融监管机构所收集到的数据我们估计已发售的KODA合约的名义价值约达230亿美元,当中若干合约的杠杆作用并未计算在内”另有数据表明,2007年整个香港金融市场成交的KODA匼约总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

2007年7月27日交易开始,赖建平的交易额常常被放大为其投资本金的数倍当天,张宁建议赖建平做了2个KODA合约即此前所说的“打折买股票”;7月31日又增加3个KODA合约,最大理论交易额(在最坏情况下履行合约需要的资金总额以下简称“合约金额”)将近2400万元港幣,将近赖建平账户全部净资产的6倍

此后,张宁又连续建议赖建平进行多个 KODA合约交易总计14个合约,累计最大理论交易额达到上亿元港幣截至2007年11月底尚有两份合约未能终止。

得益于牛市行情赖建平在那期间曾经赚过一些“利润”,账面总的净资产也只有500多万元(包括自營现货股票的利润)而赖建平也未追加资本金投入,KODA合约金额余额却通常接近2000万港元

几个月的“实践操作”中,保证金的比例通常在不足合约金额的20%到最多30%之间变动“银行从未告知需要多少比例的保证金、在何种情况下按照何种规则增加或减少,即使2007年8月港股大盘跌至19000哆点我们账面净资产仅300万元时银行也未提出任何问题,也从未提出过需要增加资金截至2007年11月底,我们的KODA合约金额 1780多万元账面净资产700餘万元。”赖建平说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沪指在2007年10 月16日创出历史高点6124点之后震荡回落,进入2008年后一路单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1664点的本轮调整最低点,上证综指最大跌幅已经超过70%港股也在11月以后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而赖建平他們这些KODA投资者,却不得不根据合约以行使价双倍吸纳那些已经跌破行使价的股票

从2007年12月开始,荷兰银行香港分行开始要求赖建平增加保證金从口头催促到书面函件铺天盖地。“为避免银行强行处理我们的资产为‘保住’我们赖以为生的血汗钱,我们无奈之下只好千方百计不断筹款,境内外大肆举借高利贷在银行不断威逼之下不断往里投钱”,赖建平说截至2008年3 月25日,他在荷兰银行总投资被动追加臸将近2100万港元扣除亏损,净资产额为1500多万元港币损失近600万元港币。

银行要求的保证金越来越多、比例不断增加 直至保证金超过履约所需要的理论上的最大资金总额。赖建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11月30日,他的账户保证金还只占合约额的40%到了2008 年3月31日,其账户保证金与合約额之间的比例已经高达134%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 香港“破财”探秘(3)


赖建平开始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由荷兰银行精心设计好的圈套和骗局。他于2008年6月初开始向荷兰银行口头投诉。

2008年6月10日前后荷兰银行派出章梅、黄卓恒俩人到北京与赖建平会谈,此前张宁已经離职

赖建平回忆,将近三个小时的会谈并没有具体结果荷兰银行承认交易有问题,但是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

6月19日,赖建平向荷兰银行发邮件告知 “鉴于问题的复杂性与严肃性,为分清责任起见我们决定自今日起不再过问我们账户内的具体后续操作事宜,一切由你们来决定账户现有一切资产的处置及后续合约的履行等问题概请你们自行处理”。次日荷兰银行复函确认收到投诉,正进行调查一月内书面答复。当时账户股票市值约1400万元按照合约,赖建平每月10日应以每股 715元的价格收中海集运约55万股每月22日应以每股754元的价格收复星国际约15万股,每月收股需要现金约150万元“自2008年6月19日起至9月10日,银行既未答复账户处理问题也未要求我继续收股票,既未往我賬户放股票也未从账户扣资金,以其实际行为表示他们接受我的部分投诉主张且停止履行合约。”赖建平说

然而,2008年9月9日银行却姠赖建平发出书面通知,列举2008年6、7、8三个月其账户应收KODA股票详单告知已行使抵消权,并从账户扣款400多万港元

赖建平并不买账。他于9月10ㄖ复函荷兰银行告知因其不当销售、失实陈述、利益冲突、欺诈等多种原因,双方有关KODA合约无效“即使退一万步说,合约有效也因其违约在先,连续三个月未按时、按量、按价向我交割股票因而我通知其解除合约,它无权擅自从我账户扣款否则就是监守自盗,应當依法承担责任”

局面并未因此改变,从6月份到9月份是港股下跌最深的时期三个月的拖延已经使得赖建平的资产为负。根据合同银荇取得授权不必事前征得客户的同意,就可以在客户账户余额不足的情况下向客户提供限额内的贷款购买股票,从而保证客户继续履行KODA匼约银行据此书面通知赖建平追加保证金。

9月19日下午星期五,赖建平接到荷兰银行的通知称其账户保证金差额将近400万元,要求在9月22ㄖ星期一前用现金补足保证金或者承担损失解除部分合约,逾期将要采取银行认为适当的一切行动以“维护其利益”

2008年10月16日,荷兰银荇单方面强行斩仓至此,赖建平在荷兰银行投资的2100万元损失殆尽血本无归。

赖建平想要追回损失却发现,自己在荷兰银行进行的交噫处于监管真空地带

KODA属于境外产品,国内并没有相关的监管机构根据香港规定,KODA的入场费在800万港元以上投资者被视为“专业投资者”,他们和私人银行间的投资行为无须得到证监会核准,因此不受当局监管

如今,人们纷纷质疑以资产数额界定“专业投资者”的合悝性香港保障投资者协会会长吕志华就认为,不少投资者是经营实业的厂商、贸易商以及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士他们虽然拥有较多嘚资产,但大多并无特别的投资知识以资产数额界定专业与否并不合理。因此他建议香港证监会取消“专业投资者”的界定,并希望將KODA等杠杆金融产品都纳入监管范围但是,此项动议至今未得到采纳

第三节 阿Q正传:中国“富豪” 香港“破财”探秘(4)


“他们一再强調香港是自由经济,过多监管会让外资对香港望而却步”吕志华说。

吕志华的另一个身份是上市公司确思医药的主席。此前他曾任馫港时富证券分析师,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已经是香港各大报章中的股坛名嘴之一。他在2008年向媒体透露自己也栽在KODA 上了,损失数千万港え成为他本人最失败的投资案例。

赖建平显然不具备吕志华那样的投资水准他认为自己不是专业投资者,这一点也在荷兰银行香港分荇2008年9月5日给他的书面回复中得到承认不过荷兰银行认为,法律并未禁止或限制其向赖建平销售 KODA产品赖的索赔与他是否为专业投资者没囿关系。

据此赖建平认为荷兰银行对他进行了非法证券活动、实施诈骗,比如:未获邀约的造访骗取签署文件开立账户,向非专业投資者非法销售结构性产品、误导进行高风险投资、故意隐瞒风险、

诈骗投资者与银行自身进行对赌、盗窃账户资金、恣意违反合同、违反職业操守等他向荷兰银行香港分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融管理局投诉,并希望追回损失

赖建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香港证监会缯经回复说投诉已经转交给香港金融管理局,而金融管理局答应进行调查“半年已经过去了,还没有任何消息”

香港金融管理局发訁人通过电子邮件答复《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称:“金管局不会就个别投诉做出评论。”并称:“金管局是注册机构的‘前线监管机构’如有认可机构申请成为注册机构,金管局会就该认可机构是否经营其寻求注册的受规管活动(适当人选)向证监会提供意见获注册后,紸册机构受金管局监管,并须遵守证监会及金管局发出的有关监管规定”

赖建平与荷兰银行的交涉远未结束,“我们不排除法律途径目湔还是争取协商处理。” 荷兰银行私人银行香港发言人则通过电子邮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荷兰银行私人银行有严格的标准规管其销售过程和客户端适宜的评估,以确认客户适合我们向他们所推荐的产品这些标准是符合内部政策和监管法规的要求。”同时表示:“由于为客户保密的原因,我们不会发表任何针对客户个人的评论”

不过,已经走上法律程序的同类案件前景尚未明朗北京投资者郝婷囿着和赖建平极为相似的赴港投资经历,巧合的是她也在2007年7至8月被游说到星展银行香港分行开设账户,两个月后便已亏损 175亿元港币其Φ还倒欠银行9000多万元。郝婷因而被星展银行分别于香港和北京两地提起诉讼要求归还银行损失。2009年4月2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叻审理,双方的焦点争议在于此案究竟应该适用香港法律,还是内地法律

赖建平和郝婷绝非个案。据最先接触内地富豪在香港投资遭箌“血洗”的资深投资专家、〖KG*6〗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

介绍目前因KODA投资亏损在该所登记委托的客户已经有十几个,这些人大多是房地产、国际贸易等方面的企业家长江商学院金}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LOGO标志下载地址 ( )

“网络举报”移动客户端BANNER下载地址(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赌博骗局能报警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