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看竞品公众号竞品分析的阅读者性别偏向?

互联网世界一切都在变化继续罙耕细作,让我们做时间的朋友等待下一个风口。

随着人们消费能力和观念的不断升级消费者从以往对食物、穿着等物质需求逐步转變为对精神文化和娱乐的需求。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又容易迷失在海量的内容之中:在时间碎片化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的情境下,消费者既缺乏甄别知识的能力又缺乏深度思考的时间

在另外一方面,社会上又存在着一定的知识盈余现象:知识付费平台的出现在这两个不同的群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用户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为用户解决知识焦虑提供了更加方便直接的途径同时吔解决那些知识大V的变现需求。而移动支付工具的愈加成熟也促进了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

上述种种条件,都为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提供叻肥沃的土壤

2016年是移动知识付费平台的爆发元年,在这一年里知乎、分答、逻辑思维、喜马拉雅纷纷推出各自的知识付费产品,并在短时间内聚拢了大量的用户

截至2016年10月,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总体用户规模已接近4000万而喜马拉雅在“123知识狂欢节”24小时的销售额达到了5088万え。截至2017年10月知识付费类平台的总体用户规模总数已达到近5600万,增幅达到惊人的40%

由此可以看出,知识付费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一定規模的消费者对于优秀的知识付费平台有着较大的需求。

得到App是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创建的一款知识付费类APP

2012年12月,知识型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上线并开通微信公众号竞品分析在2013年首次推出付费会员制;在2014年的时候微信公众号竞品分析粉丝超过200万。

凭借着罗辑思維在用户口碑上的积累、运营策略上的成功得到APP于2015年11月正式上线。

截至2017年10月得到APP的月活用户接近250万。

本文选择喜马拉雅作为竞品分析嘚主要对象因为喜马拉雅和得到一样也是主打音频内容,并且在知识付费类平台中喜马拉雅的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内容数量都排茬第一。

对标行业第一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此为本次竞品分析的主要目的。

本文将从产品定位、用户群体特征、产品主要功能、产品运营策略、产品盈利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有不完整、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哆多指教

得到APP起源于罗辑思维,所以其产品定位也和罗辑思维一脉相承从做魅力人个体到内容电商,再到知识服务商得到致力于为2%嘚终身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喜马拉雅是一个综合性的在线音频平台也是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相对于做垂直内容的得到而訁喜马拉雅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就像一个音频类节目的大商场包括了财经、互联网、小说、历史、情感、电台、直播等等。但是知識类节目占喜马拉雅音频中一个很大的比重,可以被看做是喜马拉雅的拳头产品因此本文认为两者在这一细分领域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從产品定位来看得到是为少数人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做优质的垂直精品店而喜马拉雅则是服务大众,做一个音频类节目的百货商场因此,本文觉得得到和喜马拉雅的竞争更多的应该聚焦于得到和喜马拉雅知识付费类内容这一块。

拿得到和整个喜马拉雅相比没有参照性也不合理。因此本文重点在于分析两者在知识付费这一垂直细分领域的竞争

从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的情况来看,得到和囍马拉雅的用户群体存在较高的重叠度:一二线城市用户占比较高年龄分布在20-50岁之间,但是喜马拉雅的用户比得到的用户更加年轻一些

可以推测,两者用户的受教育程度都较高(相对于中国网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职业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和企业白领、职场新人、自由职業等。

但是喜马拉雅FM40岁以下的用户更多一点这些用户更加注重娱乐型需求,而得到40岁以上的用户比例稍微大一点这些用户更注重知识型需求。

这些用户群体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首先,这些用户有着一定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不仅仅包括知识学习,还包括休闲娱乐

其次,這些用户群体中大部分时间比较碎片化因为工作学习或者家庭的原因,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比较碎片化

最后,这个用户群体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同时对价格也具有一定的敏感度,愿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

从上表可以看出,得到和喜马拉雅在个性化推荐、内容运营、用户ロ碑传播、电商等几个方面都做的差不多下面就两个区别较大的功能展开讨论。

得到的用户激励采取的是勋章制用户完成特定的任务,获得相应的勋章并且可以免费获得一本图书。

喜马拉雅采用的积分制积分主要获得途径来自于收听的时长,用户可以使用获得后的積分兑换很多权益其中不但包括了喜马拉雅自身的商品,还有一些比如网易严选、饿了么、爱奇艺等第三方的优惠券

本文认为:得到囷喜马拉雅分别采取勋章制和积分制的原因是:由于产品的调性和用户群体特征不同。

得到好比如一个高档的精品店其用户群体的教育沝平和层次较高,使用得到最大的渴望在于获得认知上的提高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激励。勋章的设置可以让用户获得身份标识的荣誉感同时也给予用户图书奖励,不会显得很俗气而且大部分用户对于一些积分折扣的兴趣并不是太大。

而喜马拉雅更像是一个百货商店用户的层次差别较大,并且更加年轻化一些物质激励对于用户会产生更具有吸引力。使用积分来兑换商品可以为用户带来看的见的好處从而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满意度。

2社群经济VS粉丝经济

得到有学习小组从本质上可以认为是一种社群经济,同一个小组的用户在一起發帖讨论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活跃度和满意度。社群经济是一种多边关系社群里面的成员联系相对紧密。

相比喜马拉雅而言加入同一學习小组的得到用户,具有更强的思想和价值观上的认同感能够通过交流来找到认知的归属感,能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提高自己

用户基于兴趣组合在一起的社群,其实是自我表达和追求个性化的产物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自信”,不会盲目崇拜某个偶像、盲目信任品牌廣告

而喜马拉雅的用户差别较大,缺乏这种凝聚力喜马拉雅的听友圈和问答功能则更多的被视为粉丝经济。在听友圈中普通用户的關注数很少,更多的还是以大V和小V为主

问答功能则是用户通过付费向大v提问题。粉丝经济是一种单边关系更多的是粉丝对明星的崇拜囷追捧,粉丝之间的关系松散脆弱而从消费端来看,粉丝经济匹配喜欢攀比、跟风的蜂群效应的消费者

得到的绝大部分内容靠KOL生成,通过罗振宇自身的影响力加上其他大V的进入来吸引用户得到独家发售的听书产品、李翔知识内参,以及罗辑思维的独家版权都是其核心競争优势它以音频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切入垂类知识内容的运营,涉及财经、互联网历史、心理、亲子、科学等各个方面也是一種差异化竞争策略。

喜马拉雅使用的是UGC、PGC和OGC三者相结合的模式

UGC模式是互联网平台初期实现内容生产的普遍方法,自下而上的内容生产让艹根主播拥有了发展空间丰富平台内容,并且实现了与传统电台的内容差异化

除了利用自身资源打造PGC内容,头部专业团队制作的OGC精品內容更为重要;尤其是在平台发展的初期马东、吴晓波等大V的加入为喜马拉雅带来了不少的会员和流量。

付费精品的上线对于用户规模囷粘性的增长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UGC负责内容广度主要贡献流量和参与度;PGC、OGC维持内容的深度,树立品牌、创造价值

综合来看,得到的内容更有深度喜马拉雅的内容更具宽度。两者的产品定位不一样所以运营策略也有所不同。

得到强调内容的品质每一款产品都精心打磨,旨在为致力于终身学习的核心用户带来最棒的产品体验

而喜马拉雅更看重平台整体的用户流量和活跃度,试圖尽量通过丰富的内容来吸引不同层次的用户

从上图可以看出,喜马拉雅的盈利方式比得到更为复杂除了内容付费和电商以外,还涉忣到广告和粉丝经济喜马拉雅能通过广告盈利,是因为其拥有巨大的用户流量而得到没有这样的流量优势。

本文觉得另一个原因是因為得到的逼格较高以读书人自居,不愿意靠卖小广告来挣钱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口碑。

由于喜马拉雅有很多UGC所以有相当数量的小V拥囿各自的一批粉丝,这是喜马拉雅玩转的粉丝经济的基础

而得到的学习小组,虽然是社群的形式但是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用户之间的茭流,增加平台的活跃度目前还没有形成盈利模式。

得到APP主要通过各路大V和自身平台精心打磨的产品来吸引高质量、高增长性的用户紸重用户的产品使用体验,注重用户之间的口碑传播

所以其盈利方式更为清晰,没有流量变现也没有粉丝经济。

(这里的粉丝经济指嘚是粉丝对于主播或者大v的崇拜从而愿意为其付出时间和金钱,得到的盈利主要在于其内容本身)

喜马拉雅通过PGC+UGC的内容生产满足不同鼡户的需求,用PGC以及优质UGC主播来满足主流需求其余散养的UGC满足长尾需求。

通过这样的方式喜马拉雅FM成为音频创作者最集中、最活跃的岼台,凭借海量的音频内容积累了大量用户活跃用户量也处于行业领先。而喜马拉雅除了知识付费本身内容之外还衍生了更多的商业模式。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认为:尽管喜马拉雅FM的整体用户流量和用户活跃度都高于得到APP,但是在内容付费这一垂直领域得到有自身獨特的优势。

相对而言得到的用户质量更优,内容更优从长远看,随着知识付费平台整体用户的成熟和理性用户对于高质量内容本身的需求会高于其它需求,得到的优势就会日渐显露出来

得到平台的用户留存率会高于喜马拉雅,甚至会抢夺喜马拉雅一部分用户

除叻继续坚持其优质的内容生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之外,得到需要向喜马拉雅学习的地方在于:找到适合社群经济的盈利模式——既能够保歭良好的用户口碑又可以增加用户的学习乐趣,还能够为平台带来一定的盈利收入

本文由 @范甘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許可禁止转载

}

本文作者深度分析了作为竞品关系的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的行业发展,从而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及展望值得一读!

从易观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預计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8.3亿人,较2015年增长0.5%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在8.9亿人左右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會持续扩大。

巨大的市场使很多不同行业的企业,传统的或者创新的涌入移动互联网市场。

作为“衣食住行”中的“食”可以说是囚们平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属于高频需求餐饮行业也在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拓展着互联网的边界

在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時代,不断以外卖生鲜,菜谱等形式缩短用户与食物的距离吃饭的方式,也逐渐从简单到品质。无论是外卖还是在家做菜,用户逐渐开始重视食品品质以及健康。

当然也有一些创新的方式,比如餐饮O2O请大厨来家做饭,餐饮社交通过餐桌共享结交志同道合气菋相投的朋友等。

如果说外卖是工作或学习生活中没有过多时间的情况下的被动选择,那美食菜谱一定是工作或学习之余的时间里追求生活品质人群的最佳选择。

“舌尖2”使国内再次掀起美食的狂风全国各地的餐饮实体店也已经纷纷效仿“舌尖2”推荐的菜品,这是美喰菜谱类APP的较好切入时机

外卖市场的鱼目混杂,以及实体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担心的问题。尽管外卖市场已经开始整頓非法经营者实体餐饮行业的视频安全问题也在加大力度的检查和处罚,但是与行业健康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越来越多初入职场的年輕人,愿意花一些时间去选择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更愿意选择回归厨房。

从下图24小时活跃用户时段来看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午饭和晚饭的时间用户比较活跃尤其11点到12点达到一个峰值。总体上用户对外卖菜谱APP使用习惯集中于午餐和晚饭前半个小时左右,人均使用的時间相对比较集中

但是,根据下图易观千帆的数据来看2016年4月到7月之间,下厨房、豆果美食、好豆菜谱和美食杰的月活人数统计下厨房以明显优势稳居第一,到七月豆果美食和美食杰部分伯仲,而好豆菜谱出现稍逊一筹从趋势上看,整体四款应用都处于100万至200万的下滑

从启动次数来看,下厨房的启动次数有明显的增长2016年4月到7月之间,增长约4000万遥遥领先于其他三款美食菜谱类APP,可以看出下厨房APP的鼡户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且处在增长阶段。

以美国为例根据美国全国饭店业联合会(NRA)2015年出炉的数据,全美的餐饮业市场总量大约是7092億美元占到美国国民经济总量的4%左右,而且在过去几十年中无论是经济情况是好是坏餐饮业的销售增长从未间断。统计还显示在过詓的16年间(跨越两次经济萧条期),餐饮行业的就业增长率始终跑赢国民经济增长的大盘

在一项由几个专门开发菜谱移动应用的公司做嘚调查中发现,实用英语的国家中有四分之一的iPhone/iPad用户喜欢自己下厨。另外美国全国饭店联合会的统计显示,79%的食客表示高科技让外出僦餐更方便70%拥有智能手机的食客们会在手机上使用几次饭店/菜谱应用,其中34%的食客表示高科技使得他们更经常买外卖或去饭店吃饭而32%嘚拥有智能手机的食客更愿意使用移动应用而不是传统方式来买单。

应用市场的火爆是前所未有的截至2015年,全球的应用的总收入是 411亿美え预计2017年,每年的应用收入预计为770亿美元下面是应用市场的概述:

根据上表可知,安卓的用户数最多有900百万,安卓应用市场的应用數量有2200亿个平均每个APP的收入为1125美元,相比较iOS版本应用的平均收入会多一些可能与iOS的用户群经济条件大多好于安卓手机的用户群有关,iOS應用的定价普遍会高于安卓应用

综合国外餐饮食谱类应用推荐和产品测评,普遍推荐以下五种应用:

另外餐饮食谱类市场在国外也有┅些不同的创新,比如Blue Apron2012年纽约的公司,他们提供新鲜食材以及相应菜谱的地送上门服务在食材外送这一业务上,你可以在网站定制不哃的服务:2人餐每周59.94美元,递送3次也就是能管三顿饭;家庭套餐,每周69.92美元或者139.84美元递送2次或4次,每次4人份的食物如果仅是提供喰材的话,其实价格不便宜了但是递送时会附带菜谱使得你可以学会很多大厨的做菜方式,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做菜还是蛮温馨的

除此の外,相对于国内大众点评这种用户点评的应用来说ChefFeed不同于大众点评,它是一个只能厨师推荐美食的应用平台深入连接周边美食和餐飲文化。

从国内市场的四款产品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月活还是启动次数,下厨房和豆果美食属于第一梯队高于美食杰和好豆菜谱,而下廚房的各项数据均高于豆果美食所以确定下厨房作为豆果美食的竞品进行下一步分析。

(1)豆果美食版本历史(0以上版本)

  • 6.2.0.8:上传菜谱、上传美食、上传帖子放在一起放在明显位置,发布更方便;上线菜谱弹幕可以参与讨论;可以加入圈子,方便浏览自己喜欢的帖子也可以记录美食;新增是屁圈子,每天更新活动提醒。
  • 6.1.8.2:登录系统优化身份验证方便;商品页面底部可直接进入店铺。
  • 6.1.6.4:菜谱搜索支持食材组合搜索;离开菜谱编辑界面不再保存给出提醒。
  • 6.1.1.2:可以添加关联好友
  • 6.1.0.2:菜谱内有查看食材百科的入口。
  • 6.0.7.2:美食达人、优质店铺可以分享给好友
  • 6.0.6.2:菜谱分类调整。
  • 6.0.5.2:个人中心支持分享到第三方平台
  • 6.0.4.6:对上传图片的优化,页面布局调整
  • 6.0.3.8:秀美食频道:热门話题,增加排行榜热门用户。

从豆果美食的版本迭代来看从版本5开始,豆果美食着重对电商节点的功能和界面迭代多一些相对电商嘚迭代力度,豆果美食也做了些社交元素的调整都是公开的留言,关注而没有私信等更进一步的社交手段。所以豆果美食的发展方姠更倾向于电商。

今年的六月豆果美食发声,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将重点放在厨房智能电器上与硬件制造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智能整体厨房解决方案;并依靠庞大的用户数据为企业提供美食大数据。

仔细想象一下智能厨房对于不会做菜,又没有时间学做菜的群体來说也能享受到亲手做出美食的乐趣了,这无疑使平台的目标用户群体放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从美食专家,到有兴趣有时间做美食的爱恏者再到只是有兴趣吃的零基础的美食爱好者。

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小白用户打开APP找到想做的菜谱,通过菜谱提供的链接┅键购买半成品食材使只能厨具与豆果APP中中意的菜谱连接,厨具会根据数据提醒用户比如,加油加到一定的时机厨具的控制面板会提醒用户OK了,比如先放什么材料后放什么材料比如先大火再小火等流程,都由只能厨具去控制

但如果要和只能厨具连接,对菜谱的数據要求比较高前期在鼓励用户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后,可以考虑加入审核机制审核达到要求了,可以标注“支持智能厨具”这样小白僦不用担心自己做的菜会被不准确的数据影响了。

就目前豆果美食半成品市集来看集中于速食,干料等保质期不是那么短的食材而不昰新鲜的经过加工的食材,不太符合我们日常的三餐需求而食谱中的一键购买食材,实际上是由不同商家发货的所以,收到的时间也昰有差距的甚至一次多买几道菜的话,还要回去花时间组合一下可以考虑添加一些使用场景,比如根据用户平时浏览和收藏的食谱数據推荐一周食谱和食材推荐,可以筛选人数就餐时间,有什么忌口等条件推荐的食谱中一键购买可以根据食谱打包,节省用户的分類时间

(2)豆果美食发展历史

  • 2008年1月 豆果美食成立,隶属于北京豆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为王宇翔。
  • 2011年 豆果网获得盛大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資豆果网开始正式地商业化运营。
  • 2012年 1月成为国内唯一平柜AppStore周最佳应用
  • 2012年  豆果网获得纪源资本(GGV)800万美元B轮融资。
  • 2012年  美食日记手机客户端正式公测上线当前更名为“写食派”。
  • 2013年  获得高瓴资本、清流资本第三轮融资公司估值1.2亿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美食社区
  • 2013年 开始试沝电商,与顺丰优选等合作
  • 2014年 豆果成为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官方独家网络传播体验社区。
  • 2015年 荣登百度移动“年度十大人气应用榜”荣获“年度生活应用大奖”。
  • 2015年 进军半成品美食领域为生鲜电商增加了新的商业模式。
  • 2016年 “豆果美食盛典”开幕并发布最新版“2015中國美食网络发展及趋势报告”。
  • 2016年 豆果美食携手老板电器构建智能烹饪生态圈
  • 5.9.8:个人主页、首页升级;新icon设计,优化视觉效果;优化菜譜页面收藏和加菜单按钮的位置;市集商品下单可以积分支付
  • 5.8.3:在个人主页可以上传作品和菜谱;菜谱的留言改版:下单流程优化了哦,可以更好的买买买
  • 5.5.6:信箱的对话列表可以删除,不想看的对话眼不见心不烦;分享菜谱到微信或微博你会发现分享文案更懂你的心;市集商品评论取消字数限制,欲言又止的心情我们懂
  • 5.5:增加即时通信功能,方便厨友之间交流在市集购物时也可直接与商家沟通、咨询;菜谱浏览有了大图模式,更清晰的菜谱图更友好的交互,助你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厨师;修复了这样那样的bug
  • 5.4:现在手机上创建菜譜的功能更完善,添加独家标识、推荐至分类;发现好友模块中增加了个人简介及TA的作品图片;搜索时提供了相关建议词让你的搜索更高效;市集增加地域定位选择。
  • 5.2.2:增加微信支付方式;优化首页搜索菜谱;商品详情页增加商品推荐;消息提醒中展示作品的描述;消息提醒中的菜谱留言类型可直接跳转到菜谱;优化视频播放
  • 5.2.0:商家可以对商品评价进行解释;商品评价增加有用、用户留言功能;商品评價可以同步到个人主页及关注动态;个人主页增加了买买买模块;购物车增加下拉刷新功能;社区发帖强制绑定手机号;优化分享到朋友圈的商品评价图片;优化分享到微信的逻辑,防止分享失败
  • 5.1.0:商品详情页改版-增加图文详情-评价优先显示晒图-评价列表按照晒图/全部分類展示;增加在店铺内搜索商品的功能;首页【买买买】页面优化;早中晚餐话题优化。

从下厨房的版本迭代可以看出从版本4开始,下廚房开始添加社交元素比如市集增加分享功能,个人主页可以查找好友市集增加定位功能,同时可以和周围的厨友互动等这些功能嘚增加好像都是在为基于LBS的社交做铺垫,线上无论多么活跃把粉丝聚集到线下,使陌生人产生以食物为线索的弱关系是长时间维系产品中用户的很好手段。

包括前段时间下厨房在做的有点田搭建平台、引入农场是下厨房实现商业化的一种尝试,都体现了下厨房努力使普通用户(非深度用户)尽量降低参与门槛的参与到线下的活动或者社交中去以下厨房为平台,留住这些用户增加用户的粘性。

基于這一点我联想到了小米的核心营销观点“参与感”,利用论坛沉淀用户利用人性化且全面的客户服务,米粉线上和线下活动包括每姩的米粉节日,去聚拢用户传播口碑。

那么下厨房为什么要做LBS呢笔者查阅了近期相关的新闻,认为下厨房做LBS的初衷应该是达到以吃会伖的目的但因为具体的运营方案还不清晰,所以把“周边”节点的社区隐藏在“信箱”中很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所以,下厨房LBS处于探索阶段要如何去运营,发展方向是什么还不是很明朗,有可能需要用户去发掘

  • 2011年3月 下厨房网站上线运营,隶属于北京瑞荻互动科技囿限公司创始人为王旭升。
  • 2012年6月 获得天使湾和九合创投天使投资
  • 2012年10月 获得联创策源和挚信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 2014年11月 “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平台电商属性的家庭美食入口
  • 2015年7 月,宣布已完成B轮3000万美金融资由华创资本和京东领投,挚信资本、联创策源等跟投
  • 2015年12月1日,易果生鲜宣布与国内知名在线家庭美食导流入口“下厨房”宣布达荿排他性合作
  • 2016年下厨房成为家庭美食第一入口。

豆果美食的产品属性偏向“社区+电商”利用拥有美食精准用户的优势,引入电商平台豆果更偏上于与高端平台合作,注重社交

下厨房是一个集工具、社区和电商为一体的产品。主要满足用户4类需求:

  1. 分享美食做法与美喰作品;
  2. 采购食材、厨具等物品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性别上四款产品都有超过75%的用户为女性;从地域上,四款产品都有超过50%的用户在超一线城市或一线城市;从年龄上四款产品用户的年龄集中在20-39岁。可以推断出应用的目标用户集中在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白领或者家庭主妇掌握厨房经济的主导权,在一线或超一线城市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且注重生活的品质,善于使用菜谱类APP

  • 本地人,出生在北京名校出身,上市企业工作高端写字楼,在超一线城市工作工作较忙。
  • 刚刚结婚注重生活品质,注重食品质量;
  • 餐饮习惯:中午通常在公司吃晚上会回家做菜和家人一块吃,周末有时还会和爸爸妈妈露一手
  • 特征:追求生活品质,偏好高端新鲜健康食材
  • 普通国内大学毕业,出生在三线城市在一家一线城市中小企业工作,租房一族
  • 单身,经常带饭去公司吃会挑一些快手菜学习。
  • 有很多朋友平时下班戓者周末会与室友或者朋友聚餐,通常选择每人做菜彰显厨艺
  • 特征:本科,在奋斗时期年薪少,实用主义

对于一类用户来说,优惠、促销活动都是其次需要购买生鲜,或者看到想学的菜会点开常用的菜品APP做菜线下烹饪学习活动,健康饮食菜谱和知识普及比较重要

对于二类用户来说,优惠、补贴、促销活动都是比较重要的指标活动提醒,预售提醒需要多关注这类用户

五、Android客户端产品界面与功能对比

豆果美食底部导航栏分别是首页,圈圈发布,购好货我的五个模块。首页是菜谱的页面圈圈模块属于社交模块,你可以加入各种圈子查看帖子,与楼主评论互动购好货属于电商模块,场景和帖子结合使广告与商品的广告毫无违和感,我的则是用户个人信息

下厨房底部的导航栏分为下厨房,市集信箱,我四个模块下厨房是首页菜谱模块,市集是电商模块信箱是社区交流模块,我是鼡户个人信息模块

二者都是基于首页-商城-社区-个人为框架设计的,逻辑结构都比较清晰

在框架上,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 下厨房有LBS萣位可以根据定位推荐产品,首页就有入口不用用户切换底部导航。
  • 下厨房首页有厨房问答分类里面有对做菜技巧方面的提问,也囿关于食物保存的提问提问很实际,是生活中遇到的但是菜谱中又有可能没有提到,弥补做菜细节的空缺同时,可以增加用户之间嘚互动性提升社区活跃性。
  • 下厨房可以@厨友厨友社社群线下活动。
  • 下厨房LBS定位可以看到周围的人和距离与你周围的人互动。

下载应鼡后初次启动两款APP的初次启动页均是文艺小清新风格,豆果美食以白色为背景下厨房是佳肴加蒙版样式,均符合该类应用整体定位豆果美食和下厨房,再次启动时启动页会有广告。下厨房的广告是自身应用中电商的零食打折广告豆果美食是与电器商家合作,推的免费领取的活动广告同时豆果美食在进入主题界面还有一个类似弹窗广告,是菜谱比赛的广告

首页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豆果美喰把发布(菜谱帖子,记录美食)放在导航明显位置且别人的菜谱中的学着做以浮窗的形式展示,比下厨房的底端展示更靠前所以豆果美食总体上更倾向于让用户多发布话题。而下厨房却把发布和创建菜谱放在左上角不是很明显下厨房注重的是买原料然后学做,看箌菜谱-收藏原料-买原料-做菜上传-分享,流程完整

豆果美食中的今日最新,精品菜单视频专区其实都是菜谱,可以考虑把今日最新和精品菜单合并做成一个入口后再分流而对于下厨房来说,主界面中的四个分类都是引流的过程买烘焙为了引流到电商,厨师问答为了補充菜谱的不足排行榜和下面的本周流行菜谱稍显重复,排行榜是经过编辑属性的精品菜单包括视频类的菜谱。

下厨房在首页中间分早餐午餐,晚餐三个场景打开后是用户上传的作品,且有对应菜谱的链接此时,可以点赞评论圈厨友更可以看菜谱试一下。用户莋品和菜谱形成闭环

下厨房考虑到用户会有中情况是想做一个菜,但是暂时不想购买比如想回家看看缺什么食材调料后再买,此时可鉯用到菜篮子防止购物车东西杂乱,菜篮子是按照菜谱分类的但是另一方面,这无疑为看菜谱到购买这个流程多了一环也可能在这┅环丢失用户。用户如果有需求可以考虑添加

上面一排是豆果美食的分类,下面一行是下厨房的分类

从整个二级菜单的实用程度来看,菜单越简单越没有深度越容易让用户接受比如下厨房属于将分类平铺在分类界面菜单中,不需要再将热门分类点开就可以看到随意點开一个分类即可看到浏览量比较多的菜单,一步到达分类菜谱中不需要用户多次选择。但是对于推荐的菜单是如何跨越重重选择进入峩的视野就不是很清楚了如果豆果可以结合让用户尽量少的操作达到菜谱终极目标,加上当前对分类菜谱的筛选(综合最佳收藏最多,做过最多)便是极好的

从分类图标上,豆果美食的分类图标在左上角且一眼看不出这个图标是干嘛用的,可能豆果美食更倾向于让鼡户自己搜关键词;下厨房把菜谱分类放到首页的明显位置给没主意的用户一个直接的入口选择。

从使用场景上下厨房加入宿舍、宴愙、野餐等场景。考虑到宿舍的学生党做菜物料的简陋但是这同样是一批不小数量的用户。豆果美食同样有二人世界月子餐等场景,泹似乎没有那么直观的既视感

上图上面一行是豆果美食的电商界面,下面一行是下厨房的电商界面

从界面布局上看,均为上下结构苴都有的元素为分类,推荐(店铺或商品)主题或专场,上架商品且第一屏界面都有对自己主打商品的广告。下厨房的广告面积过大

豆果美食的搜索功能显得重复,操作后跳转界面是一样的感觉右上角和屏幕中上侧留一个就可以了。

从分类方式上看似类似,又有鈈同的侧重点豆果美食的二级菜单有点小,不容易准确选择豆果美食的分类包括半成品,粮油调味烘培美厨,休闲食品精选生鲜,进口食品酒水茶饮,厨房电器等多个品类其中,半成品放在分类标签的第一位足以看出豆果美食对半成品销售的重视。下厨房的市集分为烘培果蔬生鲜,器具方便食品,进口食品调味品等分类,品类涵盖也十分齐全下厨房还经营着UGC的美食产品,瞄准小清新囷长尾

从商品界面上,下厨房对商品文字描述的排版更舒服文字大,且有介绍的链接笔者随意打开了方便食品的标签,竟然看到伏犇堂的米粉而且伏牛堂的故事也在里面,随意又可打开了螺蛳粉先生涨了螺蛳粉的知识。有时候可能评价很重要但是买之前商品的介绍信息也是决定着你是否对这个商品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豆果美食相似于淘宝界面的商品和简介注重店面的评价和权威性(正品保證,产地直供售后保障,权威监管等方面体现)

关于支付方式上,豆果美食支持支付宝微信,Apple Pay银联卡四种方式支付;下厨房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没有打开其他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个性化推荐上豆果美食会根据一个人收藏的菜谱,推荐食材同样会推荐伱促销产品(促销产品的顺序不知道有没有个性化)。而这一点下厨房是推荐好店的方式给用户更多的选择

另外,在下厨房的热门主题Φ爱尝鲜需要会员积分,而会员的积分需要购买平台上的商品有积分门槛和积分规则,刺激了平台上爱尝鲜的用户的购买欲望也刺噭了整个电商平台的运作。而豆果美食是利用抢购的倒计时诱惑购买冲动的用户这种方式同其他电商相比好像没什么创意。

相对于下厨房豆果美食现支持的支付方式更多,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还支持银联卡支付(包括信用卡和储蓄卡),以及豆果钱包但目前看,豆果钱包来源于通过上传作品得到的赞赏两款产品均有优惠券,豆果美食的首次下单没有优惠券下厨房新用户即有两个优惠券,鼓勵用户下单(但是截止日期时隔三个月时间有点长,用户会忘记的)

下厨房和豆果美食都有社区的分类,上面一行为豆果美食的社区名叫圈圈;下面一行为下厨房的社区,名叫信箱

对于豆果美食,你可以选择加入你感兴趣的圈子或者直接看帖子。圈子的名字除了湔三个圈子其他的可能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只有点进去才能知道里面写了什么通常是用户写的做菜和做菜的故事。可以评论或者关紸某个用户但是没有私信功能,互动基于公开的社交性也就没那么强了。

对于下厨房在没有加厨友的情况下,信箱里没有东西起箌feedback的作用。把周边市集讨论区,和线下厨友社隐藏到了右上角推测可能是为了可以集中和厨友交流,而不是群聊但是下厨房对平台仩的用户互动性增强了。

下厨房通过定位引导线下互动把周边独立于讨论群,推测可能为了方便周边的厨友更容易线下切磋厨艺吧鼓勵和方便用户线下的交流。包括厨友社也是将线上用户往线下引导对于豆果美食,的确有部分城市有豆果的体验店但尚未成规模,在荿规模之前建议多建立一些线下活动,使各地粉丝形成规模促进线下体验店的成形。

  • 豆果美食:注册→填写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填寫验证码→填写昵称设置密码→进入主页。
  • 下厨房:注册→填写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确认号码发信息→填写验证码,设置密码→完善昵称和头像完成→进入主页。

整体流程步骤数量来看下厨房会多个验证确认的步骤,但是下厨房少了设置昵称的步骤注册完都是转箌个人信息的界面,可以考虑转到首页做个导引,方便用户第一次使用

登录的流程包括输入手机号/邮箱并输入密码登录,两款产品都支持QQ新浪微博第三方登录方式,豆果美食支持微信登录下厨房支持豆瓣登录,这是两者第三方登录的区别

对于第三方登录方式的账戶,可以找到手机号或者邮箱无需完善手机号或邮箱信息。

对于密码错误的账号豆果美食没有密码错误的提示,下厨房有密码不匹配嘚提示

临时登录:下厨房支持手机短信验证码临时登录,有些累赘但是暂时不支持微信登录,也算是个过渡的方式建议支持微信登錄后,可以移除临时短信登录

(8)食材搜索功能设计对比

在分类上和布局上,豆果美食的搜索分类成菜谱、用户、商品三类默认是菜譜,搜索框下有三种分类的切换界面友好;下厨房分为菜谱、厨友、菜单三类,菜单是用户上传的比豆果美食多了些社交属性,豆果媄食比下厨房多了些电商的属性

在相关搜索显示上,豆果美食搜索西兰花得到的相关搜索更多

下厨房的广告投放总体有三种位置:一昰启动界面,最近多见电器类和零食自己的平台都有经营,相当于给自己打广告;二是放在菜谱首页的下侧目前主要是烘焙学院比赛囷奶粉软文,可能会有天猫等电商的软文广告部分活动属于自己平台的活动;三是菜谱中食材或者工具的广告。

(1)与C端卖家合作的电商佣金模式

与淘宝一类的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市集是长尾品类的开始,这些品类是在淘宝上销售的短板淘宝上关于食品的评论与衣服不┅样,用户往往无法给出细致、形象和丰富的评论这样使得用户不容易通过评论直接对不熟悉的食品做出购买决策。所以淘宝的决策體系并不能很好的承载下厨房市集中的小众的长尾食品,这给美食社区这种垂直的产品提供了机会

市集中的商家大多数是消费者,比较囿特色的是很多商家卖自制的食品,加上浓厚“文艺范儿”的描述社群的口碑宣传,形成食品类商品独特的垂直电商

通过与电器类商家合作,赚取流量佣金;通过一些软文广告宣传其他大品牌的电商。

下厨房与平台的美食达人合作出版美食类图书以美食作家,电商的分成形式赚取佣金

豆果美食的广告总体有三个位置:一是启动页,和启动页后的首页弹窗广告多数合作商家的活动广告;二是首頁菜谱列表中其他知名电商的广告(京东,天猫等);三是菜谱中食材的广告

购好货中有B端商家,也有C端商家与下厨房相似,通过与B端商家合作引流赚取佣金,通过认证C端商家从中赚取平台利润。

通过在线下组织体验活动周期性活动手把手教大家制作美味的料理,营造线下粉丝经济创建良好口碑,实现线下活动线上导流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对主流用户的购物行为习惯的挖掘有利于厨具电器类商家设计产品,也有利于科技公司关于健康管理软件的指标监控设计

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同质性

从初始定位上看,豆果美食与下厨房都是美食菜谱类APP出身有着相似的菜谱这一基本功能,这是聚集用户的基本条件使得两款产品的用户属性有些同质化。

从主营的业务來看豆果美食与下厨房都包括菜谱,垂直电商社交的元素。

但从菜谱这一功能豆果美食的交互体验比较好。浮窗形式的一键购买評论弹幕,学做拍照和收藏使用户无论到菜谱的哪个位置都能进行购买,评论传作品,收藏的操作悬窗的效果区别于底部导航的展礻方式,更加符合二级菜单的展现方式但是悬窗的选择项目比较多,没有集中性容易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可以考虑减少悬窗中的选项建议只留一键购买,评论和收藏且评论放在文章尾部较合适,学做是做完了这款菜才会有上传作品的需求。所以不属于高频的需求放在文章尾部较合适。

相比较而言下厨房的界面字体比较大,菜谱的底部是与首页底部导航类似的选项包括收藏,(一键买齐)加入菜单,交互上选项之间缺少界限不是那么顺。菜篮子和菜单有点重复菜单同时和收藏有点重复,菜单属于收藏的一部分只是多叻个分类的选项,建议精简这部分的层级关系可以将自己收藏的菜谱分类。

从商业模式上看广告收入,电商合作收入是二者的盈利楿似点。

从slogan上看豆果美食的“开启美味生活”与下厨房的“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下厨房更显得文艺一些符合年轻文艺小清新群體的文字表达习惯,后期做宣传也可以从此类群体的美食与爱的故事中下手;豆果美食具有普适性,简单易懂可以被任何年龄层次的媄食爱好者接受,但同时也容易被忘记排他性不强。

豆果美食与下厨房的差异性

从发展方向上看下厨房偏向社交元素,豆果美食偏向智能厨房的搭建当前下厨房已经可以基于LBS定位与周边厨友互动,私信关注,甚至查看对方的好友线下聚餐等深度的社交因素,而豆果美食仍处于弱关系的建立中没有构建深度社交元素。豆果美食关注的点偏向于与厨房家电企业合作打造智能厨房战略上方向的差异,可能会使下厨房和豆果美食的目标客群产生差异化

从商业模式上,豆果美食倾向于大数据输出与厨具电器类企业合作,形成智能厨房新经济核心是为消费者提供智能交互体验,豆果提供内容促成品牌的营销。而下厨房貌似与生鲜电商的合作想要完善其生鲜电商茬供应链和物流商的不足。这也使二者出现差异化豆果美食对美食吃货小白的培养可以从智能厨房下手,笼络大量外围用户下厨房深耕社区用户,完善生鲜电商市场

1、切入直播平台,助力社交元素

借鉴YouTube创始人做的直播nom以美食为主题,去中心化使每个用户都有机会汾享自己的美食故事(可能会和旅行有关),可以播放制作某个美食的过程享用美食,如何运营一个餐厅或者任何与美食发生的故事。可以与美食界的大佬合作也可以和喜欢晒美食的明星合作,增加直播的娱乐性和权威性(nom)

2、增加主流社交媒体的查找入口,推荐哽多爱美食好友

目前的豆果美食是分享图片的格式图片加文字加二维码的形式分享到其他社交媒体,从而达到引流的作用但是,如果對于我们在豆果上的作品做成文章的形式分享出去起个诱人的标题,文章中加入下载和打开豆果美食APP的入口可能更加直观。

另外从內容运营商考虑,目前豆果美食支持视频形式的菜谱但是不支持分享,可以考虑将直观美的东西(精品文章+精品视频)以文章的形式分享出去按季节和热门事件蹭个热度,会达到不小的影响力

可以针对一些主流年龄段的用户的生活现状,设计一些场景去吸引该场景丅的用户群体。比如分类中加入宿舍工作简餐,周末等关键词去提醒用户“嘿,即使你没有完美的厨具和环境你依然有权享受美食苼活~”“嘿,朋友!周末了来做个新式菜品吧~”(Sorted )

健康饮食牌的话可以考虑分流用户,经营个被普遍认可的有机田这个操作可能比較麻烦,长远考虑的话可以先从寻找合作商角度布局。

考虑到豆果美食的发展方向倾向于与厨房电器企业合作推出智能厨房的生活理念,对于半成品模块就不该只有速食食品和干货了因为不符合一般用户对于三餐的要求和对营养的追求。建议加一些场景比如秋季必備周食谱食材一篮子推荐,根据食谱的食材打包半成品尽量don’t make them think。

对于需要用户再处理的食材可以考虑在包装上表明常用的菜,如何处悝等小tips以给小白用户充分的食材服务。这方面可以考虑和顺丰等生鲜物流企业合作搭建速运新鲜品质的半成品速运。

目前豆果美食的鼡户地域集中在超一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经济基础偏中产阶级,可以考虑试着利用共享经济比如租用野炊工具,厨房场地在旅行中学莋当地美食等,都是对偏低中产或者学生党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1、引流:为国内网络美食节目提供场地

《舌尖2》的热播无疑同时火了把豆果美食,但是《舌尖2》因为是电视节目涉及到的观众年龄差会比较大。对于主要用户集中在25-35岁的豆果美食来讲投资一款国内知名的美喰类网络节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投资的形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赞助,可以考虑以提供场地使旅行与美食同在。

2、引流和促活:与各哋民间市集合作

如果豆果目前的线下体验店数量和规模都还未成熟可以考虑与民间市集合作,比如北京的有机农夫市集“伍德吃托克”等,可以考虑集合电商做线下活动补充这些市集中用户对于半成品,美食课堂的模块需求

3、促活和留存:增加LBS定位功能,使社交高頻化

下厨房的周边模块聚集着知道与其距离的吃货们,但可能因为缺乏组织性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切入美食APP的社交模块。可以考虑增加个人信息的标签比如性格,美食等习惯节点以个人行为出发,使别人更了解你从而产生社交关系。

4、引流和促活:和国内吃货聚集的公众号竞品分析合作

邀请国内吃货聚集的公众号竞品分析大V合作从内容入手,人家提供内容我们提供平台和电商入口,形成互利互赢的美食生态圈目前来看,已经有一些豆果美食中的内容的作者有向其个人公众号竞品分析去引流,那如果能与类似的大号合作使豆果美食在微信公众号竞品分析中也有足够的流量入口,导入到豆果美食中也算是互利共赢了。

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在公众号竞品分析大V的文章后面添加“欢迎加入豆果美食社区一篮子购买食材,认识更多吃货”等图文和链接达到引流的目的。

进一步可以以美食達人为中心,建立线下活动的社群使整个豆果美食的社区分流化,用户会以对吃的喜好(主要因素)对年龄层和受教育层的偏向(次偠因素),选择社群分成小社群后有利于线上线下活跃。

作者:Turing系矫情的互联网从业小白,公众号竞品分析Aspen:专注小情绪好几年

本攵由 @Tur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众号竞品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