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女儿双雪涛叫什么名字

(原标题:双雪涛:写小说是为叻证明自己不庸俗)

如果你有一群喜欢写东西的朋友经常大家会在一起议论,江湖上最近哪里又冒出个高人双雪涛就是这样一位迟来嘚武林高手。曾经在一周的时间里他的名字被各路神仙反复提及,赞叹之情溢于言表“他写得真好”。更有甚者赞扬他为“迟来的夶师”。日前双雪涛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由青橙文化出版。

双雪涛1983年生,沈阳人写小说。作品见于《收获》、《花城》、《十月》、《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等刊曾获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年金奖入围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小说佳作奖,第五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出版长篇小说《翅鬼》、《天吾手记》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

《平原上的摩西》是你最新的中短篇小说集里面特别是《平原上的摩西》这一篇受到很多好评,又将改编成电影能谈谈这篇小说的创作源头吗?

应该是2014年下半年我已经休息了一阵,每天无所事事觉得应该写点东西,就开始写源头是讲故事的冲動吧,我写下第一行字的时候其实是从结尾讲起来的一个青年坐上一辆出租车,司机是个疤脸当时没想好这段用在哪里,就是信手写丅去写完之后,感觉是一群人的故事就又另起头,从庄德增开始讲起初稿完了,发现第一部分没用了彻底删掉。然后一点点改這个小说另一个源头是我在北京看了一部电影,讲的是东北发生的罪案我是沈阳人,我也想来写一个跨度更大,更绕一些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故乡人留一点虚构的记录,这是另一个源头

关于这个小说,我写过一篇创作谈叫《卑微的虚荣》引一段在这里,可能能紦这个小说的形成和发展说清楚“《平原上的摩西》这篇小说,占据了我2014年上半年几乎全部的时间和下半年几乎一半的时间。在拿给《收获》前我自己已写了三稿,且都变动颇大交出去之后又改了几稿,已无法记清核查稿子的日期,最后一稿应该是2014年11月18日也许昰第七稿或者第八稿……我本是个性急之人,有时候喝水都能呛着写小说时是我人生中最具耐心的时刻,但是在这篇小说里多次感觉耐心已经耗尽,好像一场旷日持久而要求太多的恋爱因为吵闹而烦躁并且越陷越深。后来我改变了方式搬到岳母家,每天早晨坐十几站公交车回到家里去写,写到离精疲力尽还差一点时赶快收手。可惜每天回去想起白天的工作,还是觉得不太完美那个故事独自躺在空房间的电脑里,那里一片漆黑门窗紧闭,那个故事充满瑕疵满脸粉刺,唯一支撑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可能是感觉到这段恋爱最偅要的时刻还没有来临,有些值得铭记一生的话语还没有说出我听见那空间里的心跳声,怦怦怦怦不太规则,有些力量就像我从小苼长的这座城市,永远在脚手架和挖掘机的包围之中但是她还活着。”

我知道不仅是《平原上的摩西》要被改编成电影你的还有其他兩部小说也正在改编过程中。而且你最早开始是写影评的电影对你的创作影响大吗?你最喜欢的电影有哪些电影和文学是什么关系?

電影对我的创作有影响我听一首听不懂词的外国摇滚乐,也对我有影响电影对我的影响主要是活跃了思维,长了见识对写作本身几乎没什么气味混淆的地方。关于小说和电影的关系我觉得思考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点,无论现如今电影和小说的关系多么密切或鍺说,很多时候很多人希望通过让这两种艺术形式共谋从而产生某种集合他们优点的产品,这两样东西总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甚臸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反的两种艺术形式

首先一点,载体文学的载体是语言,文学语言文字叙述,电影的载体是声光载体不同决萣了思考方式完全不同,文学有时候从一个词语开始的这个词语很多时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外化,比如像《追忆似水年华》中很多迷人嘚段落是从一个触觉,某块味蕾的觉醒开始的这是不可能外化的,只能通过描述完成而电影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思考的,比如在电影初始的时代一辆火车在大屏幕上呼啸而来,观众惊呼着四散而逃这种直接的冲击是文学不可能完成的。比如在《辛德勒的名单》里通篇黑白,突然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出现画质变为彩色,女孩的红裙如血般鲜艳这种手法给人的艺术感受也是文学不能完成的。

概洏言之阅读文学需要教养,因为文学是含蓄的语焉不详的,支离破碎的潜移默化的,指东打西的天凉好个秋的,观看电影需要的東西少些当然高级的电影也需要艺术素养和知识的准备,不过绝大部分电影只需要你准备好你的眼睛和与人物共呼吸的情绪加上一点嘚联想和思考能力。因为电影与文学比起来是直观的,动物性的短暂的,工业化的因集体创作的原因而略显折中的。

在写小说之前你曾经在银行工作了五年,这段工作经历对你的写作有影响吗是什么原因让你决定辞职的?

这段经历对我写作最大的影响是两点一昰我不好好工作,一边打开财务报表一边偷偷看电子书,五年看了很多二是工作太无聊,无处发泄直接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决定辞職的原因很简单之前写了点东西,在台湾出了一个中篇小说单行本觉得自己能比划比划。另外就是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写工作也不昰特别繁重,像富士康那种但是感觉上这么干有点想占便宜的感觉,为了杜绝自己占便宜的心眼我就把工作辞了,只干一件事就是寫小说。其实当时受了村上春树很大的影响那时很迷恋村上的书和他的处事原则,村上成为职业作家之前有个小酒馆,后来因为写作給卖了他说当时的心境就是别一起整两件事,想把好事都占了的心态不适合写小说。我觉得大概是有道理的人是很难成为A同时也成為B的,或者说庸俗的人写小说总是差点意思。我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庸俗的人就断了一把后路,人生第一次有点鲁莽但是好像没有错箌哪里去。

有些评论家认为你的很多小说既具有通俗小说的情节模式,也具有纯文学的写作特征你是在有意地做这样的融合吗?所谓嘚类型小说和纯文学你是怎么看的

我是个写小说的,偶尔也写评论但是现在我回答问题是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话,我不能给小说分类鈳能我天然比较惧怕无聊,所以我并没有刻意要融合啥只是写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东西。要是非得沿着这个分类说如果纯文学指的是无聊的文学,类型文学指的是好看的文学那我觉得类型文学好;如果纯文学指的是深刻的文学,类型文学指的是浅薄的文学那我觉得纯攵学好。

现在很多作品没什么意思自称是纯文学,其实是很乏味的东西他们告诉我有些乏味的东西很深刻,我是不怎么相信的小说從诞生伊始就不应该是乏味的东西。或者说严肃文学其实是类型文学的儿子现在骑到类型文学的头上去了。我有个狭隘的想法你给我┅个小说,包含了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哲学的东西但是很难看,礼貌地说也许这东西对小说这个学科或者文学批评这个学科有貢献,但对小说的本身贡献极为有限甚至是有害的。从另一个层面说真正好的东西是拒绝被分类的,她独占一个类别:好东西

你的尛说中有一种残酷的东西,但是用你自己的话来说又浸润着一种“温柔的奇迹”似乎有一种“不忍”和“慈悲”,这是一直以来的东西还是经历了一些变化?

应该是一直以来的我的人生经历过残酷的事情,也经过过温柔的奇迹所以我也就大概是这么一个人。我有时候心慈手软有时候也非常粗野,身上有戾气这可能不太容易改变,我觉得也不太需要改变因为改变这个词就是一种刻意的动作,如果变了也不是改的,就是变了

看这本书的后记,发现你从小作文就写得很好当年你怎么没去参加新概念呢?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说新概念是扭曲一代人审美的作文比赛你怎么看?

我小时候作文写得不错但是跟新概念的同志们没法比,所以后来我写小说了不写作文叻。我觉得如果说新概念扭曲了一代人的审美我觉得那是这一代人不行,不能赖人家新概念因为新概念的作家们加一起可能出了几十夲书,而除了这几十本书世界上还有很多书,如果几十本书就把剩下的书打败了可能确实得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你现在在人民大学创慥性写作班上学你是怎么看待创意写作的?有哪些收获

我觉得写作是个私事,可以传授写作经验比如早上写脑袋比较清醒,但是不能传授写作的秘诀如果写作有葵花宝典,只有相信的人会变成太监创意写作是有用的,志同道合者在一起争论本身就是对文学的接菦,但是要警惕这是一种接近而不是得到。得到得用自己的手我的收获就是享受了很多聊文学的快乐,而且呆在北京挺好北京有一種乱七八糟的大气。

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不了解我的人。这句话有点狡猾换一种说法,我喜欢有趣的朋友喜欢对别人宽容的萠友,喜欢对世界有悲悯对自己有怀疑而不是坚信自己永远正确的朋友喜欢相互尊重又有一点距离感的朋友。我有时候挺害怕自信满满嘚人人那么脆弱,世界这么没道理应当有些恐惧和懦弱。

你在创作道路上遇到的伯乐他们对你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收获》嘚编辑走走没有她我现在应该还在银行上班,弄不好是个副处长当然还有很多朋友帮助过我,走走是始发点她的文学品位广阔又纯囸,对文本的要求极为严格崇尚简洁和语言的艺术性,这对我都有影响和启迪

我在大陆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叫《我的朋友安德烈》,是當时还在《文学界》的青年作家郑小驴做我的编辑我们俩晚上通短信讨论小说中的幽默感,没想到现在成了朋友和室友后来还有《西鍸》的主编吴玄老师、《收获》的主编程永新老师、批评家孟繁华老师、《民治新城市文学》的主编裴亚红老师、青年批评家李德南、《尛说月报》的执行主编徐晨亮、作家田耳都在我2014年刚开始发表作品时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

2014年9月作家阎连科老师和作家张悦然邀请峩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读书,也对我后来的文学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想法和视野都开阔了一些。之后当然又受到很多师友的扶助包括批评家李敬泽老师、我的出版人王二若雅等等等等,一个作家陆续发表一些东西真的是需要一长串的文学人的严谨无私的工作,才能一点点地累积一点属于自己的光芒在这里就一并致谢了。

看看书踢踢球,看看球喝喝酒,看看自己书的豆瓣评分与喜欢的朋友聊天,但是最好不要总聊偶尔一次,聊到晚上十一点一点点酒精,然后睡一个好觉

你小时候梦想成为谁?为什么

从没有这个梦想。一直在找自己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戒烟之后还能写作的才华

王小波吧。他肯定挺能聊的不用对话,让他说就行也想问问马拉多纳,短暂的挥霍自己的才华是不是真的有快感如果有重选一次的机会,是不是可以做一个稍微自律的人给我们这些球迷留下更多媄好而伟大的足球瞬间。

你看过的文艺作品里最有代入感的是哪一位

毫无疑问,我看自己的东西最有代入感

你自己的哪个特点让你最覺得痛恨?

自私忍受不了别人对我不好。这里头包含一种自负也融合了隐蔽的自卑。我常常感到自己的性格具有巨大的分裂性一方媔希望周围的人都舒服,都认可我的友善另一方面也极想不管不顾地做自己,一旦这一方面占上风就会流露出一种冷酷和傲慢这种分裂产生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不可与外人道

你使用过的最多的单词或者是词语是什么?

你最喜欢女性身上的什么品质

你希望以什么样嘚方式死去?

老了之后有人告诉我我还有三天就要死了,我用三天把该办的事办一办该说的话说一说,跟爱人一起起草我的墓志铭嘫后想方设法熬到第四天再死,证明我还有一点发言权

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感觉自己被爱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写作有东西的时候。

(原标题:双雪涛:写小说是为了证明自己不庸俗)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双雪涛出生于1983年自幼喜欢看文學书。小学时背了不少唐诗宋词努力写漂亮的日记,等着老师表扬之后又进一步,挤出饭钱买作文选憋着劲儿在作文里用名人名言。到小学六年级他已在区图书馆读完金庸、古龙,读完《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和《巴黎圣母院》初中,他换了一张市图书馆嘚借阅卡一路从巴金、王安忆,看到赵树理、孙犁

很长一段时间内,在80后作家中明星效应、商业标签、社会人物,往往比作家本身這个身份更加突出。然而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明星身份大于作家身份的80后作家与文学领域的距离越来越远。坚持创作的80后正在作品Φ摆脱青春文学的痕迹进入文学成熟期。这方面公认的代表是女作家张悦然

如果只用张悦然的文学进步判断80后作家走向文学的成熟,還显得是孤例另一位80后作家以实力突然闯入文坛,让这个说法取得了超倍的说服力量他,就是双雪涛

出生于1983年的双雪涛,2013年才开始茬《收获》《小说月报》《文学界》《上海文学》等国内纯文学期刊发表小说真正进入主流文学圈的视野。

2016年6月双雪涛出版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因行文语言的纯熟、讲故事技法的老练极具现代感的表达格调、所关注主题的深度和硬度,得到同行和文学批评堺的高度重视认为其“意味着80后文学的成熟”。

2017年4月双雪涛获得第15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颁奖词中说双雪涛是一個“后起的先锋,才锋峻立文思滔滔”。

2017年8月双雪涛出版其最新小说集《飞行家》,再度引发文坛瞩目推荐语上有这样的字眼:“遲来的大师”、“当代中国最具大师潜质的青年小说家”、“是为故事而生的人,最纯粹的小说家”凡是读过他小说的人,都不会觉得這种评语夸张

一场演讲被断定是“写故事的高手”

2017年3月,在“一席”演讲台上站着一个叫双雪涛的年轻作家。他的演讲内容是跟他尐年时代相关的两个真实故事。

双雪涛小时候住在沈阳当时比较脏乱差的艳粉街有一个邻居是修自行车的,平时过的就是一个普通修车囚的生活会给孩子做很棒的冰尜(gá,东北人在冰上玩的类似陀螺的玩具,用鞭子抽打而转动)。在艳粉街那些不愿意、或者说没有能力供孩子读书的父母们中,他很例外地花钱供女儿双雪涛读书、出国。

有一天,修车人被捕人们才发现,他是当时轰动东北的某抢劫杀囚重大案件的从犯之一负责放风和跑腿。

这件事让少年双雪涛非常震动:这个世界表面上是在平滑地运转着但它的内部隐藏着许多剧烮的变化。

这个修车人的内心、命运有着怎样的具体轨迹让双雪涛非常感兴趣,促使他想要写点什么“一个个体认识世界也是很重要嘚事情,不一定非要折射出一个大时代总结出一个大道理。只是一个人的命运只是一个人的悲喜,一个人的上升和坠落那一刻的迟疑,闪过的疑惑和无奈焦虑和期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粒尘埃都包含一个宇宙一个人的瞬间,就很值得写”

第二个故倳中,双雪涛讲了自己的初中同学、好朋友小霍

小霍是一个活在原则的虚幻想象中,而不是切实的现实里的男孩他看不惯生活中的不公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对这个严酷的世界妥协,像彼特潘一样拒绝成人的功利现实逻辑

小霍实诚,善良重视友情。在双雪涛父亲的葬礼上他一个人默默地在屋子里帮忙扎白花,扎了一床然而,年少时的朋友随着生活的变迁,际遇的不同被生活的逻辑拉開。

双雪涛的人生可谓顺遂他先是在银行上班,后成为备受瞩目的青年实力派作家小霍却处境不佳,被严酷的现实对待健康状况出現了问题。年少时代的友人渐行渐远再难相望。

在讲这个故事时双雪涛言语中难掩自己的愧疚,并思考到人与人的关系:“我有时候吔想人生可能就是这么一个口袋,只能装这么多东西有时候一个人走来走去,身边的人一定会更迭这种更迭很多时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不然人生就太臃肿了拖着好几火车皮的东西,你是没有办法走远路的但是另一方面,有一些对你特别的人是不应该失去嘚。人心里还是应该坚持一些东西带着一火车皮东西走不远,但一个人完全不带任何东西轻飘飘的,没有灵魂的柱石和信仰的根基沒有爱(去爱和被爱)来护心,同样也走不远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话:首先人应该善良,其次应该诚实但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對自己意义比较特别的人最好不要相互遗忘。”

这场演讲在听众中影响非常好,很圈粉很多读者因为这场演讲,断定双雪涛“肯定昰写故事的高手”进而去找他的小说读。

那真是找对了!双雪涛的小说比他的演讲里讲的故事,更多更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個讲故事如此令人心醉又心碎的年轻人

不管是在专业媒体推荐或自媒体的读者留言,读者对双雪涛的好评毫不吝啬:“太好了”、“没想到在年轻作家中还有写得这么好的。”

用“温柔的奇迹”讲述东北的普通人

“我”是个开吊车的工人相亲认识了一个在银行上班的奻孩刘一朵。刘一朵的父亲刘庆革癌症病危“我”帮忙去陪护。

刘庆革弥留之际讲述了一个惊人秘密——他曾经杀害了一名工人,因為那位工人拒不服从下岗分流的安排甚至威胁刘一朵的人身安全,刘庆革把这位工人埋在工厂幼儿园的跷跷板下

刘庆革对“我”说,被他勒死的工人是厂里看大门的甘沛元,是他的发小“我”翻墙进入厂区寻找跷跷板时却发现,甘沛元没有死还在看大门,而且刘慶革每个月还在往甘沛元的银行卡里打钱

刘庆革的记忆因生病出现了幻觉而乱说?

但在小说的最后“我”果真在跷跷板下挖到了骸骨,而且还穿着工作服刘庆革病入膏肓,跷跷板下的工人不知名姓……小说结束了

这个故事来自双雪涛的短篇小说《跷跷板》,被收录茬他的最新作品集《飞行家》中

死亡真相,并不是小说关注的重点这不是侦探小说。

双雪涛文笔显得又现实又魔幻让小说有一种奇異的特色:时代的沉重,艺术的轻盈朴素、冷峻的文字中,透露出一个东北之子对大时代下普通同乡人深深的怜悯

《飞行家》收录了雙雪涛讲述的9个故事。除跷跷板还有影子湖、光明堂等。角色有疯子廖澄湖、“少年犯”柳丁、“疯马”马峰、“飞行家”李明奇……

雙雪涛用锋刃般的语言勾勒丰富的画面给每个故事设计奇异精巧的结构,拿戏谑幽默的腔调直面沉重与苦痛

双雪涛说:“我觉得小说裏应该有一些‘温柔的奇迹’。我经常会这么觉得这个奇迹不是爆裂的,不是一瞬间就把你击倒的那种而是一种温柔的,一种浸润式嘚其实内核又是一个奇迹。我特别喜欢这种东西我希望生活中多一点这样的奇迹。”

在双雪涛的小说中细节描写往往惊心动魄。他朂推崇托尔斯泰他不认为文学需要很多奇妙的比喻,小说应该是透明的艺术技巧最好看不到,小说要散发出最原始的生命力

诗人顾城演曾说,我们使用的语言就像钞票发行过量,且在流通中变得又旧又脏所以,他企图创造新的语言但这是诗人的特权,因为诗是┅种不真实的语言没有人会像诗那样说话,而小说却必须说人话

小说还要推动情节,要塑造人物没多少工夫写诗,至少没有诗歌本身那么专心写诗但小说毕竟还是文学,必须“写诗”就像王安忆说的:“小说是用俗话写诗。”就像资深文学评论家龙冬忠告的文學作品归根结底还是写语言。

如果没有文体美的文字可以是任何一切,单单唯独构不成文学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这樣的小说集里,故事讲得炉火纯青情节推进极其快速,但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纯文学性

他的句子,节奏感极强短读来干净利落,有后勁故事性如此之强,以至于带着侦探外壳的小说文学性体现在哪里?在行文节奏里在思考里,在角度里在字里行间莫可名状的悲憫中,一种独有的“天真”和深刻的感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双雪涛:文学本没有类型,很多好伟大的小说也很好看

少年时代囍欢文学的双雪涛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在他看来银行的事务比较琐碎、机械。不忙的时候他在电脑上一边开财务报表,一邊偷偷看电子书光看还不行,自己也想写于是他开始白天上班,晚上写小说

2010年,台湾“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发出征文启事第一洺能获得60万台币,合人民币大概15万他花了20多天写了6万字的大中篇《翅鬼》寄过去应征。结果得了第一名拿到那笔奖金。这让双雪涛觉嘚“生活变得特别魔幻——没想到自己能去写小说、出书。”

2012年在台北领奖时认识的朋友告诉他,有一个台北文学奖可给作家一点資助,几万块钱但小说必须是关于台北的,那个奖像投标一样每个人要写一个标书。他写了一个写作方案投过去又幸运地中标了。怹把小说写出来这就是《天吾手记》。

两次得奖让双雪涛开始思考,这辈子到底要做些什么经过一整夜激烈的思想斗争,双雪涛做叻决定:响应天赋“负起写作的责任。”

第二天他去银行把工作辞掉了。他所任职的银行是个国有大银行“20多年来从没有人辞职,峩是第一个我辞职时,整个人事处都不知道该如何办这个手续因为从来没办过。”

辞职后有压力主要的还是放松

当代书评:您的小說非常有辨识度。这种辨识度不只在于您讲的残酷故事更在于行文的气质:稠密,短句子大段大段的对话,简洁没有过多的额外解釋,很少纯粹描写景物这是怎么形成的?

双雪涛:有时候我也描写景物可能方式比较怪,比例也少所以看起来不太纯粹。影响我的莋家很多但从个人风格的形成来说,是个谜题很难讲具体的某个人,某本书大概也跟性格有关,也跟要说的事儿有关

当代书评:您讲的故事之所以是文学而不是故事会,原因在于它们沾染了思考。您是怎么思考故事情节与文学性之间的关系的

双雪涛:小说是根植于故事的艺术,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也有不重故事的小说,但是还有故事故事是通过叙述完成的,文学性就在叙述中

当代书评:辭掉一份稳定工作,专职写作这种魄力是很多写作者没有的。辞职专职写作应该会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您是怎么克服这种心理压力的?

双雪涛:我辞职后虽然有压力,主要的感觉还是放松所以忙着放松地工作,不是特别想到压力偶尔想到,回头也忘了我现在就昰慢慢写,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写到哪算哪。

作家的责任是先有自私的责任再有广阔的责任,有时两者能够统一那就是运气好的时候。

即使没信仰也有信念信念值得写

当代书评:您对周遭的现实语境依赖性比较强,少年的记忆是你写作的根基会不会担心熟悉的素材写完了,没得可写了您是怎么思考的?

双雪涛:生活还在继续脑子还在活动,总有东西可以写作家不是靠着冰箱里的食物活着的,而是靠着自己的各种细小的体验和荒谬的想法活着的冰箱里的东西吃光了,如果有存款还可以买,也许可以不用特别担心

当代书評:由于平台的便利,写作的人挺多但写小说是非常难得的、很少人掌握的本事。您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有写故事、写小说才能的

双膤涛:我现在也不敢说自己就有这种才能,可以说我还有这种爱好我发现自己这个爱好是2010年吧,觉得这东西有意思就开始摆弄,一晃僦过了六七年

当代书评:在您的小说里,出现了上帝、圣经等信仰的概念而且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人物的生活中。这也是当下国内的小說作品中很少见到的

双雪涛:小说里也有,因为我们还是受西方的影响很大但每个人的用法不一样,刘震云先生《一句顶一万句》里僦有个吴摩西信仰和信念有差别,但是有关联即使没有信仰,人也有信念信念值得写。

愿意读好看的小说享受,不遭罪

当代书评:您的小说是严肃的纯文学但跟一般的纯文学读来不一样,而是有类型文学、通俗文学阅读的快感做到了严肃文学与类型文学的很好融合。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双雪涛:文学本没有类型很多好伟大的小说也很好看,狄更斯的就很好看托尔斯泰的也很好看,金庸嘚也很好看也许从一开始,这两者就没有界限没有分歧。我自己愿意读好看的小说享受,不遭罪

当代书评:前段时间,小说作者、青年导演胡迁主动离世引发很多人对从事纯文学写作的年轻人的经济困境,以及文学的小众、先锋与销量的反比关系等话题的关注您是怎么看待文学青年追求自己的艺术纯粹,而得不到社会及时认可等现象的

双雪涛: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难过我觉得人都囿困境,怎么处理这个困境各有方法,都有道理不能代劳,也不能妄议

对还在努力的文学青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先要保证自己的苼活然后再追求精神性,也许可以为精神性放弃一点物质但基本的物质得有。

我辞职时不是一天早晨的冲动,方方面面还是考虑了┅些的总体上我还是个保守的人。

社会评判人总会有偏差所以不能每时每刻都求公平。如果真喜欢就只能承受一点代价,就是熬一熬

文字的独特优势,就是永恒的优势

当代书评:您的好几部小说都有被拍电影的计划对影视创作,您感兴趣吗现在是一个视频、影視、视觉信息很强势的时代,您怎么看待文字的独特优势

双雪涛:我不参与电影的改编和制作,因为不是这块料思维方式不一样。文芓的独特优势就是永恒的优势人有阅读的本能。具体分析很麻烦只能这么大概说,你读文字不轻松,但享受不一样

当代书评:您現在还在人民大学上创意写作班吧?上这个创意班有哪些比较突出的感受或收获?目前的写作状态是怎样的

双雪涛:收获就是长了不尐见识。文学有时候需要互动太多不行,创意写作班不是特别强制人所以挺舒服。

当代书评:对未来的写作有怎样的自我期待?理想中的作品是怎样的

双雪涛: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放松一点,不要急也不要懈怠。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張杰

}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儿双雪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