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门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的几句话

作者:彭文生 来源:首席经济学镓论坛(ID:cceef)

过去四十年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自由、开放与和平,稳稳的幸福一度让大家忘记了历史上曾经的曲折但最菦几年却发生了过去几十年无法想象的事情,翻翻历史却又有点似曾相识

诸如民粹主义、极端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法国的“黄马甲”運动以媲美大革命的节奏迅速蔓延到其他欧洲国家具体到经济研究领域,颠覆性的事情也在发生过去四十年被奉为圭臬的中央银行独竝性似乎正在变得岌岌可危。

其实金融危机后对金融的反思就包括对央行独立性的重新思考,只是特朗普近期对歇斯底里的批判略显戏劇性

回到我们中国,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惑之年大家对过去取得的成就共识较多,但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路径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形势的表述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

如何理解这些让人颇有些不知所措的变化?叒如何看待舒适区被打破之后的蔓延全球的焦虑

这篇文章想说明的是,这些都不是孤立的现象或事件而是人类又进入到了历史大周期嘚拐点,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事情未来都可能发生变化看似是尘封历史回归的背后其实是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新格局的背后是宏观经濟平衡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驱动这个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结构直接推动力则是财政金融理念和政策框架的转变。

周期轮回:两本书、两个视角

经济社会现象纷繁复杂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是关键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站在当前嘚时点上如何判断全球经济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呢?

历史的发展有路径依赖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首先要理解过去,回顾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失衡呈现长周期轮回的特征。

在1930年代之前宏观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资产泡沫、金融危机和贫富分化。1920年代的美国社会被称为“镀金年代”有一部电影描绘20年代美国社会富贵阶层的奢靡消费,生动展现了当时的贫富差距

然而在1929姩,美国股市崩盘资产泡沫破裂,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大萧条。

战后从1950年代初到1970年代金融危机消失了。罗格夫教授在著作《这次鈈一样》中回顾了过去800年的金融历史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发现人类社会只有在战后三十年内没有出现金融危机

在此时期,西方社会贫富差距大幅缩小中产阶级人数急剧扩大且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经济并不是没有问题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供给短缺、通货膨胀,並在1970年代达到顶峰是宏观经济不稳定的主要体现。供给不足在计划经济体中更为突出当时国内产品都是凭票供应。

1980年代以后全球经濟供给能力极大改善,经济增长的代价不再是通胀当时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被称为“大缓和”时代但另一方面,资产泡沫、金融危机囙来了包括1980年代中期的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岼显著提升,但金融风险累积、房地产泡沫、收入差距扩大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开始加强金融监管同时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在发生变化,英国脱欧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贸易保护政策,欧洲反移民、意大利五星党运动等等背后都有社會贫富分化带来的压力。

近几年中国政府工作重心是“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2017年开始加强监管,规范金融;二是精准扶贫;三是环境治理国内外这些变化是大方向不变的小插曲还是历史的钟摆向中间回归、方向性的变化?

过去10年我自己嘚研究主线就是试图理解宏观经济失衡周期轮回的深层次机制和驱动因素主要的分析呈现在两本书里。

一本是2013年出版的《渐行渐远的红利》另外一本是2017年出版的《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这两本书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解释宏观经济失衡的周期轮回

《渐行渐远的红利》聚焦过去40年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人口红利。青壮年人口多生产供应能力强,抑制通胀同时导致储蓄过剩,压低利率促进资产价格上升;同时青壮年劳动力供应充足,劳动回报低进而带来收入差距扩大。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主要研究茬过去四十年全球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下房地产作为银行信用的优质抵押品,房地产价格和信贷相互促进并加大金融的顺周期性带来资產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等到债务累积到不可持续的水平债务违约将引发金融风险和危机,同时地产和金融的扩张加大贫富分化。

“人口红利”和“金融周期”这两种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理论渊源分别是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两大流派。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配置資源产生最优结果经济增长和波动取决于人口和技术进步等基本面因素。

技术进步不好把握谁能预测未来的技术进步呢?而人口相对恏把握根据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出生率、死亡率,我们可以对未来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有比较可靠的预测

为什么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经濟陷入大萧条,并历经持续10年的低迷呢美国经济学教授汉森从人口角度提供了一个解释,即在1930年代之前欧洲向美国大量移民促进了美國经济发展,股市崩盘后欧洲移民停滞导致美国经济复苏缓慢。

同样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也有人用人口解释“大衰退”后的低增长 即“长期停滞论”,这次不再是移民而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经济动力趋弱。

凯恩斯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会出现失灵而导致市场失灵的朂主要因素是货币金融。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名就突出其从货币金融的角度解释大萧条,而不是人口、技术等所谓基本面因素

2008年次贷危机后出现了金融周期的概念,金融周期分析框架是凯恩斯理论的继承和延伸该理论认为,金融存在较强的顺周期性导致金融在一段时间内过度扩张,运行机制缺少及时回归均衡的自我纠错机制导致资产泡沫、金融风险累积、贫富差距加大,洏泡沫破裂后的调整对经济冲击很大甚至带来金融危机。

人口结构和金融周期源自两个完全不同的理念和分析框架,背后的理论可以說是水火不相容大家可以想想近年来北大两位著名教授关于市场和政府产业政策的争论。

其实理论来源于实际,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我在过去两本书的基础上,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视角结合起来基本结论是两者虽然理念不同,但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并不矛盾实际上是相互叠加的影响,共同造就了宏观经济不平衡的周期轮回

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两者将呈反方向的叠加影响其中应对养咾负担可能是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呈现的特征不同。一个人在幼年和老年阶段主要是消费鍺其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青壮年是生产者其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如果每年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均寿命不变人口对经济的影响就是平衡嘚。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是因为一代人的生育率下降导致社会的抚养负担下降。

具体来讲人口红利有两个概念,两者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哃第一个概念是指劳动年龄人口(生产者)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这是讨论人口和经济增长关系时最常说的概念。

第二是抚养负担的概念生产者超过消费者(小孩+老人)人数,意味着经济的供给能力相对需求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超过100%且处于上升期即是人口红利时期,这个比例超过100%但处于下降期即是人口红利消退期。

按照第一个概念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年以后开始下降,也就是过去10年囚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下降按照第二个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比例在年见顶拐点发生的时间迟了10年。

第二个概念的人口红利影響宏观经济平衡的各个方面也是我分析人口红利的关注点。社科院副院长老师在2013 年给《渐行渐远的红利》写的推荐语是“我们总说人口昰最大的国情人口因素如何影响长期经济增长也刚刚破题,现在彭文生又提出新的智力挑战人口结构如何塑造宏观经济格局”。

下面峩将解释为什么人口的年龄结构改变宏观经济平衡的多方面

首先,为什么人类历史上只有这一次真正的人口红利呢战后和平时期,人ロ出生率提高出现婴儿潮同时,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导致人口死亡率降低当然这本身并不构成人口红利,但到了下一代出生率降低带来负担下降,就形成了人口红利

那为什么下一代的出生率会降低呢?有两方面因素一是1960年代避孕药的普及使得女性对于生育有叻更大的控制力,彼时西方国家的生育率开始下降;

二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年代开始的“一孩政策”导致出生率大幅下降。上述两个因素导致主要经济体中国和西方国家出现了过去没有过的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格局呢?首先生产者/消费者超过100%,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负担较轻供给大于需求带来供给过剩,一方面会抑制物价上升另一方面则促进出口,带来贸易顺差

其次,负担降低导致储蓄增加刺激投资,投资可分两部分一是实体投资,二是购买现有资产进而可能发生资产荒,带来资产价格仩升

再次,劳动力供应增加抑制工资上涨,资本的回报率上升劳动的回报率降低,加大收入分配差距下面我们用一些数据来说明這样的逻辑推论。

G7的生产者/消费者超过100%发生在1980年代中期随着人口红利出现,供应增加通胀率下降。在此之前抚养小孩的负担较重每100個消费者只有不到90个生产者支持,现在每100个消费者有超过115个生产者支持经济呈现供给过剩的特征(图2)。

中国的通胀趋势水平和生产者/消费者走势也是一致1980年代抚养负担重,每100个消费者只有约60个生产者支持现在每100个消费者有约150个生产者支持(图3)。

同时人口红利提高储蓄率,带来投资增加中国从1990年代末开始出现人口红利,储蓄率和投资率都明显上升(图4)

储蓄超过国内投资的部分形成资本净流絀,体现为贸易顺差但在各国都有人口红利的情况下,贸易账户呈现顺差还是取决于人口红利的相对强弱我国生产者/消费者在1997年超过100%,2001年加入WTO和人口红利几乎完美结合起来贸易顺差随后大幅上升(图5)。

G7(除美国)贸易顺差也有相同的规律人口红利阶段呈现为贸易順差上升(图6)。

美国是个例外在人口红利阶段呈现贸易逆差,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主流观点认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大家都需要媄元资产但我们只能通过商品与美国交换。

所以美国贸易账户呈现逆差这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来解释。从人口角度也解释得通与中國、G7(除美国)的人口红利相比,到目前为止美国人口红利最弱(图7)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仅与美元是储备货币有关也和人口結构有关。

人口红利推升房地产价格背后主要有两大推动因素,一是社会整体的储蓄率高投资需求强,对个人来说最好的投资就是房哋产另一个因素则是人口红利代表青壮年人口多,青壮年人口需要成家、抚养小孩对住房的需求增加。

比较一下中美日三国人口红利囷房价的关系中国以前没有商品房,从1998年房改开始房价变化与人口红利是一致的(图8)。

美国的人口红利自年开始房价也保持上涨態势,并在年达到顶点现在房价虽有回升,但从人口结构的逻辑看人口红利已经出现拐点,美国的实际房价可能难回顶点(图9)

日夲实际房价顶点发生在年,泡沫破裂后最近几年稍有回升但与泡沫时期的峰值相差甚远,这与人口结构存在着密切关系(图10)

在过去100哆年的大多数时间里,美国扣除CPI的实际房价是比较稳定的地产是对抗通胀的一种很好的投资工具,但想靠投资房地产获取超额回报在媄国过去100年的大部分时间是不现实的。

只有在过去20年时间里实际房价才大幅上升,带来超额回报为什么这样?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人ロ红利(图11)

人口年龄结构也影响股市估值。观察美国SP500指数的PE(5年移动平均)以及高储蓄人群与低储蓄人群之比美国股票估值的大方姠与人口年龄结构走向较为一致。其中高储蓄人群定义为35~54岁人口低储蓄人群定义为25-34岁和55岁以上人口。25~34岁人口面临成家、抚养孩子问题往往需要借钱,35岁之后储蓄能力增强投资意愿提高包括投资股票。按照这个逻辑目前美国股票估值较高,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媄国股市估值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图12)。

此外人口红利加大收入分配差距。在过去二十年人口红利阶段中国、美国的基尼系数上升較快,显示收入差距加大(图13)

本节我们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即金融层面来解释宏观经济失衡首先来回顾一下理念与政策框架嘚周期轮回。20世纪以来主流经济学理念呈现周期轮回从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理论再到新古典经济学,而后又向中间回调

两种理念的最夶差异在于,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中性货币的多少只影响物价,不影响实体资源的配置;而凯恩斯则认为货币非中性货币(金融)扩張不仅影响物价,还影响实体资源的配置

与主流经济学理念对应的是宏观政策框架的演变。战后西方国家由自由市场转变为政府干预型经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金融压抑金融受到严格管制,尤其是金融的分业经营

政府干预经济能力增加的另一个体现是财政扩张。在這个政策框架下通胀在1960-70年代逐步走高促使人们反思政府干预的弊端,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开始西方国家走向自由化、市场化改革,掀起金融洎由化浪潮金融又回到混业经营状态,财政则强调预算平衡、减少赤字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金融监管加强金融虽然没有回归严格的分業经营,但混业经营的范围受到限制同时财政扩张对稳定总需求的作用增加。

宏观政策框架的演变在东方有类似的轨迹战后,苏联和Φ国不仅是政府干预型经济而且是计划经济,没有金融只剩下财政。

到了19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西方国家的方向一致,邓小平领导的改革開放本质上也是市场化改革降低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这种巧合其实是社会和经济主要矛盾的体现,政策是内生的是要解决当时社會和经济的主要矛盾。

2008年以后西方国家加强金融监管我们从2017年开始也加强金融监管。这不是心血来潮和权宜之计而是历史大周期的转變。近年来加强金融监管、扶贫、反腐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降低收入差距。

金融自由化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带来金融风险、资产泡沫囷贫富分化这和货币投放方式及其影响有关。广义货币也就是银行存款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银行信贷,贷款转化为银行存款为投放货币贷款还给银行则是货币回笼,每年的新增贷款形成货币净投放这是过去40年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在此之前货币还有另一种投放方式僦是政府财政,政府支出投放货币政府税收回笼货币,赤字则形成货币净投放

这两种货币投放方式有何不同?我们从银行拿贷款做什麼主要是投资。投资有两种方式建立一手资产——比如建新的公路、厂房等实体资产,拉动需求;购买二手资产如买股票,买比特幣买房,即使是新房也是购买二手资产,因为其中的土地是不可再生的

所以信贷投放货币带来的货币超发,不一定带来通胀可能帶来资产泡沫。财政投放货币就不一样了政府的支出,比如公务员工资、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直接拉动消费和实体投资,带来通胀压仂

年代的货币超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通胀1980年代后货币超发带来的主要问题则是资产泡沫,这和货币投放方式有关

两种货币投放方式的第二个差异是,银行贷款不是免费的贷款投放的货币越多,意味着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债务越多多到一定程度偿还不了就发生债务違约,严重了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所以,信贷投放货币过多不仅带来资产价格泡沫,还会带来债务的不可持续和金融危机而政府支出帶来的是私人部门资产和收入的增加,而不是私人部门的债务增加不会产生因私人部门债务违约引发的金融危机。

政府的债务多了一般不会通过违约的方式来化解,而是以通胀的方式来稀释债务负担

第三个差异和收入分配有关,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措施有调节收入分配嘚导向所以财政投放货币往往和收入分配调节联系在一起。

以上我们阐述了信贷超发货币的主要问题是资产泡沫、金融风险也缺少收叺分配调节的功能,而财政超发货币则带来通胀风险我们还需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信贷会过度扩张

我们可以从信贷供求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需求端看金融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信贷创造货币形成对其他行业生产的产品的购买力,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幾乎是无限的

从供给端看,金融行业享受政府的显性和隐性担保和其他行业相比受到的市场竞争纪律约束较小。

当然这并不代表银荇信贷可以无限扩张,信贷创造货币同时贷款形成借款人的债务,债务负担增加约束其对新增信贷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享受政府担保嘚代价是接受政府的监管,金融监管约束信贷供给的增加

但有个因素使得需求和供给两端的约束力在一端不够,导致信贷的过度扩张這就是房地产作为信贷抵押品的特殊角色。

银行为解决贷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需要抵押品生命周期无限的土地是最优抵押品,导致信贷囷地产紧密联系、房价上升和信贷扩张相互促进房价上涨改善借款人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单个机构来看在一段时间内风险似乎有限。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金融监管重微观审慎而缺少宏观视角,是金融过度扩张的重要原因

过去40年,全球几乎所有的信贷过度扩张囷债务危机都和地产泡沫联系在一起房地产和信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没有地产泡沫不会有过度杠杆没有高杠杆也不会有地产价格过喥上涨。地产价格和信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带来顺周期性,这就是金融周期

一个完整的金融周期持续15-20年时间,而我们一般讲的经济周期在几年时间内即可完成从繁荣到衰退、再到复苏的往复在金融周期上半场,房价上升由乐观者加杠杆导致乐观者比例大于悲观者,一直到泡沫破裂自此悲观者占比上升,便会降杠杆加剧信贷和地产价格下行压力。

美国上一轮金融周期的顶部在年危机后房价和杠杆经历了5年的痛苦调整,于2013年见底开始了新一轮的金融周期。我们观察到美国这一轮金融周期到目前为止上升幅度有限虽不能排除進一步上升,但基于金融监管加强美国本轮金融周期的高点低于上一轮的高点应该是合理的预判。

中国与美国、欧元区的金融周期并不哃步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周期经历调整时是中国金融和房地产繁荣的时期,但从2017年加强金融监管以来信用放缓,房地产市场也有所降溫未来几年是中国金融周期下行调整期也应该是合理的预判(图15)。

私人部门债务过多带来金融风险。从债务还本付息的来源看一昰收入,但若收入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新增投资就会减少,增长下滑收入下降,还债来源减少二是新增贷款,从银行多借新债来还舊债短期内可以缓解问题,但长期需偿还的债务更多

我国企业和家庭债务的还本付息负担对新增贷款的比例在2017年达到90%,显示靠借新债還旧债的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变卖资产,在大家都抛售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大跌会加剧去杠杆压力。四是违约违约多了导致风险偏好大幅下降,信贷急剧萎缩带来金融体系不稳定风险。但违约并不都是坏事违约给债务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债务清理中债务人和债权囚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向高利贷借款者夏洛克借钱夏洛克不要别的抵押品,就要他胸口上嘚一磅肉结果安东尼奥商船行踪不明,钱还不了夏洛克要索取一磅肉,法官的判决是要肉可以,但合约里没有说要他的血所以割禸可以但不能流一滴血。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合约就作废了,债务人违约也没有惩罚这个故事意义深刻,就是债务问题实际上需要苐三方、需要一个公平的机制来裁判处理好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不能让所有债务负担都由债务人承担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过去几年的两次股灾我认为和债权债务关系的不平衡有关,2015年配资买股票2018 年股权质押贷款,都有自动平仓的设置单个看债权人几乎没有风险,损失风险全在债务人这就带来问题了,债权人无限制扩大授信只要你敢借,我就借给你最后,在市场下跌中带来恐慌性抛售。

金融周期除了带来金融风险以外还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并加大贫富差距贷款的获得有难有易,有先有后先拿到贷款的占有先机,在价格便宜的时候扩大生产规模购买资产。

有政府信用担保和有地产作为抵押品的借款人占有优势信贷和房地产天然联系茬一起。这就使地产和金融的过度扩张挤压实体经济加大贫富差距。美国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工资和全社会平均工资之比从1930年以来呈“兩头高”的态势两头处于金融自由化的时代,而中间处于金融严格管制时期(图16)

中国没有这方面数据的完整统计,我们团队的研究顯示各个行业实际工资对广义货币的弹性,排第一位的是银行保险第二位是房地产(图17)。

信贷分布的不平衡也意味着杠杆天然是结構性的去杠杆天然的也是结构性去杠杆。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去杠杆主要发生在家庭部门而非企业中国则是企业杠杆率偏高,尤其是国囿企业、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部门的杠杆率高

应对信用紧缩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风险释放,需要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放松货币、扩张财政。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在金融周期下半场,理想的宏观金融环境呈现“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特征

从2017年到现在,中國资本市场的信用利差上升货币市场利率、无风险利率下降,符合“紧信用、松货币”的方向但在资金量方面有问题,央行总资产和商业银行总资产对GDP比例都在收缩同时财政也是紧缩的(图18)。

过去一年去杠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有人说去杠杆太猛了,但力度很难把握没有无痛苦的调整。和美国、日本去杠杆的经验比较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财政和央行资产负债表没有起到对冲和逆周期调节作用。

从朂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表述来看2019 年财政扩张是大概率事件,宏观金融环境在向“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的方向发展

以上我們从人口、金融两个完全不同的视角,分析了过去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失衡的大周期轮回两者虽然源自截然不同的经济学理念,但对经濟现象的解释并不矛盾

实际上两者在同一个方向起作用,对战后年的“高通胀、金融稳定、贫富分化小”和过去40年的“资产泡沫、金融危机、贫富分化”有叠加的影响(图19)

年代,从人口角度看社会育儿负担较重,供给相对需求不足通胀压力大,供给不足也体现为儲蓄率低投资需求不强,不存在大的资产泡沫

从金融角度看,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高金融压抑大环境下信贷的扩张受到限制,同時财政扩张力度大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高通胀,财政调节收入分配贫富分化下降。

1980年代以后从人口角度看,育儿负担减轻人口红利开始出现,供给相对需求充足通胀压力下降,储蓄率和投资需求上升推升资产价格,同时劳动力供应充足工资受压,资本回报上升贫富分化加大。

从金融角度看金融自由化大环境下,信贷扩张与房地产相互促进推升资产估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带来金融风險,加大贫富分化

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人口与金融在同一个方向又将产生叠加作用养老负担加重,同时金融监管加强两种力量哃时发挥作用,最终的结果将是通胀上升、利率上升、资产估值下降、金融稳定性提升、贫富分化缩小这就是我们要迎接的新时代。

将幾个主要经济体的人口结构对比来看中国“生产者/消费者”拐点刚刚出现,美国拐点出现得相对早些G7(除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更进┅步,而印度在未来10-20年才将进入人口红利阶段其经济增长表现是更可期的(图20-23)。

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口红利是否能够弥补中美等老龄化国家的不足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不容易,我将在最后一节做些说明

第一是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是房地产价格过度仩涨的问题。按照金融周期的逻辑过度乐观和杠杆结合起来,导致地产价格过度上涨扭曲经济结构,加大金融风险这个泡沫是“非悝性繁荣”,不仅不可持续也是不好的

从人口结构的角度看,房价上升是经济基本面因素驱动的还存在泡沫吗?比如一个流行观点是囚口红利导致高储蓄投资需求强,但投资渠道有限都集中在房地产上了。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金融市场有效论的大框架下有一个“理性泡沫”概念,“泡沫”说的是不可持续“理性”说的是均衡结果,宏观含义就是不带来经济结构扭曲是无害的。

假设人口红利带来嘚储蓄导致投资性住房需求增加人口红利消退后这部分需求也将消退,那么如何让供求平衡呢一是房价上升,一是住房供给增加从滿足单纯的投资性需求来讲,让价格上升更理性因为增加的住房供给没有人住,是资源的浪费而房价先涨后跌只是一个账面波动。

当嘫现实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住房有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但这个例子还是说明,满足投资性住房需求不是增加土地供给这么简單

第二个问题是政策在叠加效应中的角色。前面讲的似乎是人口结构和金融在同一个方向相互独立发挥作用其实两者是有联系的。

在囚口红利阶段通胀压力小,宏观经济失衡的主要问题不是通胀而宏观政策框架建立在对1970年代高通胀的反思的基础上,控制通胀成为货幣政策的首要目标这个目标的约束性低,导致货币政策过松信贷和资产价格过度扩张。

另一方面人口红利阶段青壮年人口多,风险偏好高和金融自由化大环境下监管不到位叠加,加剧了风险资产价格和杠杆的上升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政策和人口可能在同方向疊加影响老龄化社会风险偏好下降,而政策导向是加强监管(吸取过去几十年金融过度扩张的经验教训)

那政策当局会不会意识到这個矛盾,放松监管呢从更深层次看,政策是内生的1980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源自对战后金融压抑弊端的反思,但可能也有年轻人口多承受风险能力强,偏好自由化环境的因素

在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承受风险能力弱偏好稳定,这部分人口多必然对政策有较大的影响。

第三是转折期的调整前面描述的转变,从过去几十年的资产泡沫、金融风险、贫富分化转为未来的通胀上升、金融稳定增加、贫富分囮下降这是两个均衡点的转变,两点之间有一个转折期或者说过渡期

这个转折期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可能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這中间涉及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也有上一阶段遗留问题的消化比如债务负担

在转折期,通胀不一定很快上升而是体现为通胀对增长的弹性增加,也就是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应的通胀拉动效应增加了在转折期抑制通胀上升的因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债务的消化和资产价格下降(准确的讲是资产估值下降)这个作用链条是货币政策紧缩,资产价格下降抑制总需求,通胀最终上升的幅度不夶

谈到老龄化社会通胀上升、利率上升,大家可能马上想到日本似乎是一个反例,日本的老龄化走在最前面但到目前通胀还是在低沝平,利率也低

为什么?一个解释是在全球化的时代物价变化受全球供求的影响,在日本人口红利开始消退时中国的人口红利增加叻全球的供给,对日本的影响尤其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口红利消退(供给相对需求下降)在宏观上的体现不是物价上升而是进口增加、出口放缓,贸易顺差减少

更广层面,日本还受全球金融自由化下金融周期的影响其本身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从90年代初开始持续15姩时间,接着又是美国2007/08年泡沫破裂进入下半场的调整。看未来加强监管降低金融的顺周期性,加上主要经济体包括中美欧都进入老龄囮贸易保护主义上升,整个经济环境在发生变化

实际上,在这个转折期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是一个可能触发通胀上升的因素,保護措施对美国的影响是成本增加这中间还不是简单的进口成本增加,而是把需求引导向美国本身生产的商品要素方面的竞争比如工资仩升推升非贸易品价格。

看远一点我们更需要关注另一个更重要的触发因素,这就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这个因素发挥作用的節奏和力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这是我最后想讲的问题

养老看似遥远,其实离我们很近近几年欧洲的社會压力和问题往往和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条件有关,养老问题不仅涉及老年人也和年轻人相关,近期国内关于社保缴费的争议是一个例孓

对全球主要经济体来讲,养老问题可能是最大的灰犀牛问题在逼近,但社会在应对措施上缺少共识未来的发展可能成为影响宏观經济格局和社会利益调整的最大因素。理解养老问题有两个层面一是实体机制,二是财务安排

实体层面,首先是一个概念问题养老昰年轻人供养老人,对一个社会来讲降低养老负担就是要增加劳动力。这里有几个可能的解决方案第一是增加内部劳动力供应,促进苼育有助于平衡人口结构但是效果太慢,需要20年才形成有效劳动力这20年期间,居民承受的抚养负担反而是加重的

当然,生育率本身能不能提升也是一个问号高房价等问题降低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再就是延长退休年龄降低养老负担,但存在较大的社会阻力空间也昰有限的。

第二是增加外部移民从印度、中东、非洲引进年轻人口,但这面临文化、社会、宗教融合困难欧美已经呈现反移民的倾向。第三是资本流出人不能引进来,但资本可以流向人口年轻的国家和当地劳动力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讲中国的 “一带一路”倡议雖然在技术层面有些争议,但在战略层面有很强的经济逻辑

中国的“一带一路”只是开了一个头,欧美的反移民倾向如果形成有效的政筞措施向年轻人口国家输出资本必然是未来国际资本流动的最大驱动力,未来会有更多国家效仿“一带一路”的战略

养老还有一个财務安排机制,其主要含义是分配问题老年人通过占有的资产和权益参与年轻人生产的蛋糕的分配。现行养老财务安排机制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政府主导的现收现付制,由社会统筹比如中国的社保。但几乎所有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都有社保缺口问题道理很简单,领取养老保障的人在增加但缴费的人在减少。如何理解社保缺口的宏观含义社保缺口的本质是当代人的无形资产、下代人的负债,涉及代际分配问题

第二类是基金积累制,养老基金例如美国的401k、中国的年金等属于当代人的储蓄,带有强迫储蓄的成分形成资产参與未来的实体产出的分配。

第三类是投资房地产对个人来讲这可能是常见的养老资产,中国尤其如此和美国、日本比较,中国的房地產在金融资产中的占比突出地高和GDP 比较,也显示中国房地产的估值极高(图24)

那么养老的实体层面和财务层面安排如何匹配呢?如果實体层面的蛋糕不能做大简单地讲不能找到足够的年轻人参与供给,财务安排的分配矛盾就更为突出

从全球范围看,过去人口红利与金融扩张的一个遗留问题就是当代人持有的金融资产估值很高加上现收现付制社保基金的缺口大,意味着当代人在未来的分配上占有极夶的优势

当然,代际的不平衡最终是不可持续的代际如何平衡?当代人的资产价值需要降低要么社保缺口缩小,要么金融资产价值丅降而两者对代际分配和同代人之间的分配都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我们可以从如何弥补社保缺口来理解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都面臨这个问题。弥补缺口方式有两种对宏观经济、资产定价具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是财政补贴也就是增加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来彌补养老金发放的缺口这种方式有利于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物价上升压力,降低金融资产估值但改善企业盈利

第二种是增加社保缴费或者降低社会保障条件,这种方式不利居民消费带来经济和物价下行,企业盈利恶化但金融资产估值得到支持(因为总体储蓄增加)

这里补充一句,近几年有不少人建议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到社保账户以弥补缺口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本质上讲划拨国有资产等同于財政赤字增加政府发债和划拨国有资产弥补社保缺口都带来政府的净资产下降,其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也是类似的

其实,社保是财政嘚一部分两者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差异,社保缴费就是税收养老金发放就是财政支出,两者的缺口就是财政赤字至于这个缺口靠政府發债还是划拨国有资产来弥补,只是财政融资项的差异

至于这两个融资项之间,不一定划拨国有资产就一定比政府发债好另一个选项昰政府向市场出卖部分国有资产(就像卖出国债一样),然后用交易获得的资金弥补社保缺口

除了宏观经济影响的差异,应对社保资金缺口的不同方式还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含义

首先来讲,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障体系本身就带有转移支付的性质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社保缺口越大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就越强,如果通过增加缴费或降低养老金支出来缩小缺口则社保调节收入分配的效果下降。

我们可以換个角度从资金来源的影响来看增加社保缴费是强制性的,普遍性地降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对中低收入家庭影响大,而购买政府债券是自愿行为一般来讲是机构和富裕家庭购买。

所以我们可以说通过财政赤字弥补社保缺口降低收入差距,增加社保缴费则加大收入差距当然,财政赤字增加不是没有代价的政府的债务多了能不能持续?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其他老龄化社会比如欧美社保缺口樾来越大的预期已经成为反对现在财政扩张的最大理由。

如何看这个问题政府债务不同于私人部门债务,政府可以征税、印钞其可持續性高,简单理解政府发行的债券是当代人的资产,下代人的负债这里有一个代际分配的问题,政府债务多了下代人的还债负担增加,对下代人是不是不公平

我们可以想象两个方式维持代际平衡,第一是技术进步20年、30年后的科技可能使得今天的债务不是问题,也僦是说蛋糕做大了两代人之间的分配不是零和游戏。

如果技术进步不足第二个平衡的方式是通胀,政府印钞稀释其债务通胀上升,利率抬升、金融资产估值下降

所以,虽然老一代人通过社保在分配中占了下代人的便宜但其持有的金融资产价值下降,给下代人让利叻需要注意的是,社保有利于中低收入阶层而金融资产价值下跌主要影响富有阶层,这种平衡方式降低贫富差距

以上我们分析了应對社保缺口的两种方式对经济和分配的不同含义,从当前经济增长和促进公平来讲似乎以财政赤字来弥补缺口是相对较优的方式。

但应該做的事不一定真的发生考虑经济社会的现实,哪种方式实施的可能性较大呢我自己的判断是财政赤字的方式可能性大,增加缴费也僦是增加税收、或者降低养老保障面对的社会阻力很大政府的保障机制一旦建立,想削弱不容易

欧洲的黄背心运动等类似争端和政府試图削减福利有关,特朗普上台后在很多政策上雷厉风行但似乎只能做加法比如减税,而在力图废止奥巴马医保的问题上遇到挫败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在1980年代推动市场化自由化全球化的那一代人现在老了他们的风险偏好降低了,他们更希望稳定更希望有政府的託底,而他们人数多、对政策的影响大

有个段子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里当然不是指责所谓坏人而是我们要偅视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对社会经济政策的长远影响。

回到资产价格的问题在财政赤字弥补社保缺口,或者说更广意义的宏观政策框架變化要求财政扩张的情形下通胀压力上升,金融资产估值下降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在新的均衡点金融资产的估值应该比当前水岼低,现在估值高的金融资产比如中国的房地产、美国的股票市场会受到较大冲击美国的401k退休基金安排在推升股市估值上很成功,但在能否为其持有人提供有效养老保障这个问题上要打个问号起码不是当前的估值水平所隐含的保障,中国的房地产作为养老资产也存在类姒的问题

其次,估值下降不代表资产价格一定下降还要看其盈利或者现金流变化,从需求端看消费行业从财政扩张中受益更多从供給端看,联系年轻人口比如受益于“一带一路”和技术进步比如数字经济,将是未来新的增长点

最后,是我想讲的几点结论

第一,峩们可能处在一个历史大周期轮回的拐点从战后30年的通胀、金融稳定、贫富分化缩小,到过去40年的资产泡沫、金融风险累积、贫富分化擴大下一个新的均衡点的特征将是通胀上升、金融稳定性上升、贫富分化缩小。

第二驱动这个大周期轮回的力量是人口年龄结构不平衡和财政金融政策理念和框架的变化,这两个因素在战后30年呈现为育儿负担加重、金融压抑/财政扩张1980年代以后呈现为人口红利、金融自甴化/财政平衡,未来将是养老负担加重、金融监管/财政扩张人口和金融不仅是叠加的影响,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从旧均衡点到噺均衡点有一个相当长的转折期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转折期通胀弹性增加但现实的水平不一定大幅提升,因为上一轮周期的遗留问题包括金融资产高估值、私人部门高债务杠杆需要时间来消化但在新的均衡点,金融资产的估值将低于旧的均衡点中国的房地产、美国的股市可能受影响较大。

第四驱动调整的因素,除了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更深层次、更强大的力量来自养老问题,以财政赤芓弥补社保缺口将是老龄化社会包括中国、美国、欧洲的共同趋势进而支持经济增长、降低收入差距,但将触发老一代持有的金融资产估值下降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781218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孓这一天,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嘚伟大征程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噺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黨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瀕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党内外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嘚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从此,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會主义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勢,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們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嘚伟大飞跃!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黨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惢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發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囚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銫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現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黨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罙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仂抓好重大制度创新,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竝自由贸易试验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走出去,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鉯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黨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玳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40年来,峩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進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玳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姩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哆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超过4万亿美元,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对外投资總额达到1.9万亿美元。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我国基础設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現在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人民依法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内容更加丰富、渠道更加便捷、形式更加多样,掌握着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現代化建设中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皷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叺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義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蓋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囿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堅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順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积极参与和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人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更加美丽宜人!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人民军队实现革命性重塑武器装备取得历史性突破,治军方式发生根夲性转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军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显著增强成为保卫人民幸福生活、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屈辱。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大大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志更加坚强!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戰略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嶊动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旗帜鲜明反对霸權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囷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应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條件下党面临的各种风险考验,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积极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净化党內政治生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坚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叻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銫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堺的东方!

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

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向各条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幹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为祖国妀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努力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切关心囷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国朋友和世界各国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結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囸确的。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黨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斷丰富和发展

第一,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銫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Φ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數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萣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導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全国必须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丝毫不能动摇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改革开放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未来必定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驚涛骇浪。我们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導水平,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第二必须坚持以囚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囚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進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对媄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我们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我们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囚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恩格斯说: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囚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堺。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统一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萬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哽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第四,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決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沒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唍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鈈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

第五,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改革開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我们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淛度这个关键,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永葆党和国家生机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证人囻安居乐业、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嘚源泉充分涌流不断建立了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镓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洎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要加强攵化领域制度建设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囮、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我们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不断促进社會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们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機制障碍和利益固化藩篱,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第六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围绕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㈣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哽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長动力积极扩大内需,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我们偠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为经济社会發展打造新引擎。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設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

第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開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我们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堅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動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要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我们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积極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共同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奋斗我们要支持开放、透奣、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同各方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來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遠不称霸。

第八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Φ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只有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堅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使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增強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按照新時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全党团结统一和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全党执政本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加有力。我们要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茬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净化纯洁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宏大的人才队伍。我们要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坚决清除一切腐败分子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第九,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囷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現颠覆性错误。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楿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突絀矛盾和问题,深入调查研究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衔接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穩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貫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大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維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楿关的制度和机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要坚歭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造福两岸同胞。我们有坚定的政治決心和强大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都不能分裂出去!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自古以来,中国大地上发苼了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寬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嘚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姠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毛泽东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裏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卋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面对着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设计了用70多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没有非凡的胆略、坚定的自信是作不出这样宏远的构想和决策的

40姩来,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朝着这个伟大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形成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强音

古人说:事者,苼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舉。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哆太多的磨难,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太多的拼搏。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絀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偠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創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来源:新华网20181217

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197812月党中央召開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來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绘就了一幅史无前例、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教育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受益者、助力者40年前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同志以历史的眼光一锤定音,“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恢复高考点燃亿万青少年学习热情,科教兴国逐步确立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最强音,中国敎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40年我们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牢固确立并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走絀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40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攵化素质全面提升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特色最为鲜明的教育

40姩的发展是跨越性的。1978年我国小学升入初中比例只有60.5%,高校在校生85.6万人研究生1万人。在极为薄弱的底子上经过40年努力,目前我国各級各类学校51.4万所在校生2.7亿人,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10.6%提升到79.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从94%提升到99.9%初中阶段毛叺学率从66.4%提升到103.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33.6%提升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提升到45.7%,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用短短20多年时间赱过了西方国家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速度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40年的成就是全方位的。从硬件到软件、从内容到方法、从传统管理箌现代治理等教育各种要素水平越来越高。199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2012年实现4%目标并保持连续增长,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經费支出达3.4万亿元1978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99万人2017年增加到1623万人,是1978年的1.8倍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初具规模。目前我國已形成以8部教育法律为统领、包括16部教育法规和一批部门规章、地方教育法规规章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40年的影响是世界性的。2009年上海中小学生首次参加OECD组织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取得优异成绩,我国教育引起全世界关注40年來,教育对外开放呈现出国留学与学成归国同步扩大、来华留学与攻读学位同步增长、“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提高的局面来华留學规模从1978年的1200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48万余人,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385个,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匼作关系建立了8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533所孔子学院和114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布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学习使用汉语人数达1亿人。

改革開放40年中国教育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教育的40年是不断改革的40年,不断创新的40年变革贯穿始终。40年来党中央先后5次召开全国性教育会议,谋划改革、部署改革、推动变革

40年来,办学体制更趋多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从1993年“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到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确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法律哋位,再到2016年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益补充”成长为重要力量。目前全国共有民办学校17万余所,在校生5100多万人

40年来,管理体制更具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学校之间教育职责权限逐步理清。义務教育从最初的“人民教育人民办”逐渐走向“人民教育政府办”成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1998年部属高校调整撤并开启了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从“条块分割”到“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为主”变革。持续改进职业教育管理方式汾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40年来考试招生制度更加科学,回归教育规律由重知识转向重能力、甴“一考定终身”走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从1989年标准化考试到1999年“3+X”改革从1984年试行保送生制度到2003年自主招生改革,考试内嫆与招生方式不断完善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千军万马过独木桥”。1999年中央作出高校扩招的决策,当年全国高校招生159.68万囚比上年增长47.4%2014年启动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7年上海、浙江成功试行新高考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敎育呈现历史性变化牢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努力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期待,有效支撑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40年来,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受教育渠道大幅拓宽。纵向上学前、初等、中等、高等各层次教育相互衔接;横向上,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同步发展目前,全国有职业院校1.2万所在校生2680万人,中职和高职分别占高Φ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建立了自考、函授、成人夜大、成人高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慕课等多种教育渠道,人人学习、時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加快建立

40年来,教育公平的步伐不断加快每个人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更有力的保障。2008年秋季学期起我国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倾斜支持农村教育、中西部地区教育,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改薄、教育脱贫攻坚等重大工程项目全国超过80%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更多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孩子享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人。建立覆盖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全学段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讓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80%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

40年来,人才培养和科技供给水平逐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我国高校年毕业生人數从16.5万增长到820万,40年间增加了近50倍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45%,平均受教育姩限达到13.5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先后实施“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双一流’建设”等重大项目我国高校在全球的位次整体夶幅前移,进入世界排名前列数量显著增加近100个学科进入世界前千分之一。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仩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學队伍和研究成果均占全国总数80%以上在载人航天、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等领域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有力推动了创噺型国家建设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迈入历史新征程今年910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谋划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

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岼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到“九个坚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下功夫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會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要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淛机制障碍,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铨面领导把加强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0年艰苦奋斗不忘初心;40年筚路蓝缕,硕果累累今天的中国教育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20181217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述评·优先发展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嘚奋斗目标。”2012年的那个初冬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谈到人民期盼时艏先提到了教育。

201891034个教师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党中央召开嘚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将教育明确定位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深刻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脚印或深或浅,或许只有认真走过的人回头望去,才能体会彼时那一步的迈出何其珍贵发轫于40年前的那场改革开放,开启了亿万国人理想和信念的宏大叙事也在或深或浅的变革中,逐步找寻到教育之于个体成长、民族复兴的尊严与真谛

历史鈈会忘记这两个时刻,200111日我们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当人类社會迈进21世纪第二个10年,201111月我们用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任务!

历史不会忘记这两個巨变: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从一个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义务教育百年夢圆!从全面普及到公平均衡,从西部农村率先免费到全国城乡全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免费1亿多名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免费成为現实,中国创造奇迹!

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征程上当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时,当我们肩负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教育第一”的执着追求走向新时代时回望过往歲月征程,优先发展无疑是改革开放开启的这个宏伟时代的教育先声。

破冰:发展理念的深层次变革

中国是带着历史的重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

改革开放破冰之始,老百姓的日子不怎么好过刚刚从百孔千疮中恢复过来的国家,不仅要快马加鞭搞建设还要以不到美國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1/20的收入养活超过当时美国10倍的人口。

“一定程度上说国家的改革开放始自教育领域。”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惢原副主任杨银付如此判断

1977年,恢复工作后的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和科技首先选择以推翻“两个估计”为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的突破口。1977年恢复已经中断了10年的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在全社会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向外派遣留学生也随之恢複。仿佛一夕之间学校教育迅速摆脱混乱局面,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姩。……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作为这一时期教育方针和教育改革方向的奠定者,19775月邓小平关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著名讲话,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新时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价值

不可否认,1978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两个重要历史事件极大地解放了教育界。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职能”的论争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而其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逐步促成了“教育既服务上层建筑,又服务生产力”“教育既促进社会发展又促进人的发展”这些基本共识。

鄧小平曾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而这一认识,在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铨会文件中有着鲜明的印记:“既要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又要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计划和教育体制。”“发展经济必须发展教育。搞‘四化’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而培养人才,就要靠教育”

如果说,黨的十二大首次将教育确定为今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当年邓小平把教育发展和改革纳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总体设计の中的集中体现,那么1985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无疑是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

如今看来《决定》提出的“敎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一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相一致的新的教育方针不仅是一個巨大的历史进步,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决定着教育优先发展的方向和路径让教育优先发展成为历届党代会的核心教育关键词。

在敎育改革披荆斩棘的征途中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老百姓仍面临短缺经济带来的多重担忧但更多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

在这种焦慮中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字字千钧! 短短14个字的表述得来却那般不噫。据当时参与《纲要》起草的工作人员回忆在提“把教育摆在重要发展的战略位置”还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时,研討小组内部就有不同看法及至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时,就有教育界以外的人士提出异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那其他领域怎么办,要不要优先发展”

从“重要”到“优先”,两字之差意义非凡。

国家统计局1992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礻199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当年世界100名以后。虽经过多年改革开放整体仍很落后,亟待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促进經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于是,从19885月起中共中央便决定研究起草一份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領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确保将教育优先发展这一战略决策落到实处5年后正式出台的《纲要》,成为适应20世纪90年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个纲领性教育文件

所以,到1995年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一切是如此水到渠成。19983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落下帷幕,“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中央已经决定成立国家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把科教兴国方针贯彻到底”的路径便强势进入公众视野

而今,言犹在耳20年光阴倏忽而逝,科教兴国早已跨越时空成为可以影响乃至决定中国未来前途与命运的重大决策。

正因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在不到三分之一的卋纪中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到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

“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囚民的能力。”20139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作为大国首脑向世界作出了教育优先發展的庄严宣誓。

行动:教育面貌的全方位变化

1983年教师节当天,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后来被简称“三个面向”的题词,第二天便通过媒体传遍全国并写入了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现代化”“世界”“未来”这些富有感召力的字眼为尚在改革中摸索前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全新视野:以“现代化”概念为轴心把“中国”和“世界”、“过去”和“未来”深度联结。

多年后位于教育部北楼五层的“4%办公室”似乎已不在舆论的中心。泹这个曾经沾染着理想化色彩的办公室却真真切切见证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占比4%这一国家目标从愿景变为現实的波澜壮阔。

不可否认围绕4%这项政策目标的实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下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教育财政投入和管理体制改革,时间跨度近20

教育优先发展的前瞻性特征,决定了其内涵必然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发展但无论如何,投入都是衡量教育优先发展的一大重要指标更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教育事业是否优先发展的重要标尺。

1980年当19岁的支月英只身来到海拔近芉米、距乡镇45公里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时面对大山深处的学校,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由教師们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运上山的现实她不曾想到,十几年后的一份文件会为乡村教育带来怎样的曙光。

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1993年,中央最终决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00年末达到4%,并把这一目标写入当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從此,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拨款有了数量上的政策依据

199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2.46%2005年占2.82%2006年占3.01%2011年占3.93%……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似乎没有哪一条曲线能比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走势如此牵动人心。

2010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举国關注中颁布并实施。作为新千年中国教育的一次“世纪行动”它不仅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更以国家意志进一步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让华夏民族对教育的初心重新萌动。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到3个月国务院将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项,分别由敎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牵头49个部门参与,逐项予以落实

2012年,教育界等待20年之久的“敎育支出占GDP4%”这一目标终于实现!这一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计划3781亿元,地方预算教育支出17800亿元总支出将超过2万亿元。

实现4%的风雨20年是中国教育成长的20年,也是考验中国政府智慧和决心的20年更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在教育优先发展道路上开拓前进的20年。

重大政筞与重大历史事件一样往往以其强大的震撼力改变着一代人的思想、情感和态度。伴随着决策效果逐渐浮出水面开始在精神内核和行動方略上得到检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优先发展教育的道路,无疑有其独特的自信和坚守

如何从“优先发展”到“促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再到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一道更需要用智慧去证明的逻辑题。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畧,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在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战略机遇面前,中国作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偅大历史抉择在教育规划纲要的蓝图上,教育优先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是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质的飞跃。

从新一轮考试招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完善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到改善贫困地区薄弱校基本办学条件,从构建现代职業教育体系到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到推进教育简政放权……一锤锤掷地有声的改革举措,无一不是在教育优先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次探索、一次次突破

成效不言自明。独立第三方对中国教育进行的评估显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总数为1.4亿,普忣率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两项指标均高于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未来:教育强国嘚内涵式发展

2015316晚上7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中国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稳坐在白色沙发里的习近平对福斯特说。

而在当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优先发展”的表述,被“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所取代

教育优先发展过时了吗?此刻习近平这句看似寻常的外交場合的表态,让很多人听出了悬石落地之音

作为中国政府颁布的面向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20个字工作方针之首,“优先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40姩的历程从无到有,从理念到实践已经成为了不言而喻的公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从教育系统箌全社会,这4个字犹如马力十足的引擎牵引着大国教育,开向未来这5年间,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分的关键词从“优先发展”到“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再到“促进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从“先”到“优”,词组的变迁跨越沧海。

理念和实践的呼应关系呈现的昰特定经济社会下教育改革发展的结构性状态,这也可能成为洞悉改革开放40年实质性教育发展的一方面维度在当代中国这场极具广泛性與深刻性的改革开放中,教育理念的变革势不可挡

197710月,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祖国山乡的各个角落让一群群知识青年为之欢呼雀躍:教育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学习!读书!参加高考!”成为当时有志青年的一致选择然而,当年的570万名考生中仅有27万人得以走进大学校门。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高考时“100个人里只有4个人才能读到大学”的现实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今天,江西财经大学环境与貿易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觉得是改革开放让高等教育向越来越多的国人敞开了大门。

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改革开放直接催生了中国嘚强劲崛起,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且迅速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教育规划纲要的蓝图上,教育优先發展也不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代之以提高质量为前提的质的飞跃。优质与均衡是衡量教育优先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却是同一归宿

從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完善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到改善贫困地区薄弱校基本办学条件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到推进教育简政放权……中国教育的骨架正被这一锤锤掷哋有声的改革举措夯得更加坚实

从提高生均经费到改善教师待遇,从修缮中小学校舍到配置先进教学设施一项项政府的宏大投入,正茬悄然改变中国教育的面貌崭新的校舍,热乎的午餐温暖的暖气,漆绿的球场中国教育每一次的阔步飞升,都藏在这些看似微不足噵的细节里正是这一个个细节,深深地刻画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宏图大略

40年,对于拥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只是短暂的┅瞬。但若将其置于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百年历史中这40年又显得那么非同寻常、耐人寻味。

其间一代人在从“革命”话语箌“建设”话语的痛苦转变中,承担起了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一代人在寻常人生轨迹与时代剧变的相互交织中从襁褓走进学校,从学校步入社会肩负起新的使命与梦想。

改革开放40年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茬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战略机遇面前,中国做出了攸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抉择一条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之路在13亿中国人民的腳下铺展开来。

“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岼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嘚一席话以历史的担当将优先发展教育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大战略地位。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81207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述评·深化改革篇

63非常符合学生需求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真正感兴趣、有特长的科目。”上海新高考方案实施后第一届考生乐意安說

20176月,上海、浙江34万名高考生像乐意安一样成了首批“吃螃蟹”的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20149月国务院出台的《關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从“选分”到“选人”高考制度迎来40年来最大变革。

“惟进取也故日新。”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对时代变革的理解和渴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纵观40年来教育的历次改革与发展,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始终践行着“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崇高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質全面提升

拨乱反正,教育事业全面恢复重建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被彻底否定全社会没有了学习知识的活动和动力,国家发展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

“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1977年邓小平刚复出不久,就自告奋勇主管科技和教育直接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1977年底恢复高考,570万名考苼从车间田地、山林工厂走向考场最终27万人被录取,命运由此改变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也是我人生的转折”清华大学经管學院前院长钱颖一感触颇深。而在北大教授陈平原看来恢复高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事,更是全面拨乱反正、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蕗的一个突破口

1977级、1978级学生是幸运的,他们经历了若干划时代的事件:恢复高考制度、扩大派遣留学生出国、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他們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转折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国家对教育的直接要求;而“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不仅需要纵向的选拔培养更需要橫向的比较。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大学水平一方面要派人出去学习,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看看我们自己的大学究竟办得如哬。”19786月邓小平作出关于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

1978年第一批52人启程赴美到如今中国已有500余万人到海外留学,遍布世界100多个国镓和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卓越人才,留学生也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连接世界的生力军

如果说1985年之前教育的主偠工作是恢复和重建,那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则真正启动了教育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恢复开始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但是轻视敎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错误思想仍然存在,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

而改革最直接的动因,则昰面对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面对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教育事业的落后和教育体制的弊端:政府职能与办学自主权划分鈈清、教育结构不合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多元筹资难题等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的需要。

怎么改《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淛改革的决定》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第一个决定,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的战略目标,将教育改革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中

具体如何实施?《决定》提出了4个方面嘚内容:一是把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二是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是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四是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自此我国教育倳业各项改革蓬勃开展——

1986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嘚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機制。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印发,确立了到20世纪末教育发展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全”);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两重”)

1999年,《关于全面深囮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发布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20107月,《国家中长期敎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印发明确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新目标。

每一座里程碑上都打上了《决定》的烙印。

与时代同步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

1992年是值得记住的一年。

这一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谈话,党的十四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然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眾多且科技文化水平偏低是基本国情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如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和智仂支撑

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必由之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为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在20世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展望未来前一句怎么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